第一篇:选择优秀行业四条原则
选择优秀行业四条原则
选择优秀行业的四条原则
——70后大学副教授的投资经(二)
现金流+垄断+成长空间+议价权=好行业
《红周刊》:上期您介绍了投资理论体系中的宏观层面,中观面看什么?
释老毛:中观层面看行业,在中国投资,行业选择其实很重要,我主要看两个指标:
一看行业成长空间。最好的投资是“小市值+大行业空间”,再加上狼性的管理团队,就能够迅速抢夺市场份额,推动利润高速成长,这才是成长股的逻辑,例如腾讯、奇虎、格力、早期的苏宁,都是成长股投资的典范。最好的成长股投资就是企业从小到大、从普通到龙头、行业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但是这样的投资机会就像沙里淘金,因为当大家都是小公司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哪家会胜出,都是在赌未来,别说普通散户,有时候连老板都没信心,李彦宏就曾经差点把百度卖给湖南卫视。当大家都看出来谁会胜出的时候,黑马就变成了白马。
但要注意,A股有很多小市值伪成长股,我把有些创业板公司叫“巨型婴儿”,表面上看着市值小,但是可能永远很难长大,因为其所处的细分市场本身空间就很小,一出生就到天花板了。大和小是相对的,一克重的蚂蚁已经超大了,一吨重的小象还是婴儿。例如银行股,表面上看上千亿市值,实际上银行业没有天花板,只要经济体GDP增长,货币量相应增长,银行股的利润和市值就会伴随成长。
二看行业竞争格局。如果不是野蛮成长的市场,最好的竞争格局是寡头垄断,例如可乐和百事、蒙牛和伊利、茅台和五粮液等都是双寡头市场,独家垄断一般很难,会面临反垄断诉讼,而过度分散的市场格局随时能打起价格战,投资者的利润没有任何确定性。
仅寡头垄断还不够,还要分析这种寡头格局能否转化为企业的利润。这个我一般是用“波特五力”框架分析:新竞争对手入侵、替代品的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现存竞争者的竞争。例如,几年前一则高铁时速500里实验的新闻使我关注过中国南车,我比较了南车和格力两个制造业公司,发现虽然南车掌握世界领先的高铁技术是中华之骄傲,但很难说服我的是三个指标:毛利率、负债率、ROE。虽然技术领先、出口增加、市场份额大、寡头垄断,但我还是从股票池里排除南车,因为:(1)铁道部兼大客户和大股东,南车份额再高也没有议价权;(2)大量资本支出、技术研发投入到更新换代和安全保障上;(3)高财务杠杆、不高的ROE,说明它创造价值的能力有限。结论是:南车创造的价值基本上都:(1)上缴给铁道部(大客户);(2)为银行(债权人)打工;(3)内部人(管理层)消费;(4)为科技进步(研发)做贡献。最终真正能被小股东享有的回报微乎其微!而格力电器的护城河是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竞争者可以造空调,但能迅速拥有那么大规模吗?能拥有对上下游的议价权吗?大规模带来议价权,议价权形成低成本,低成本+低毛利率形成家电业坚不可摧的行业壁垒。能自由占用上下游资金,无息负债率高,这就是议价权和低成本的体现。在低毛利率之下,志高等其他企业亏损退出而格力却能保持高ROE,这是格力在家电市场贴身肉搏几十年形成的产业链优势,所以我说格力的护城河不亚于茅台而高于张裕。事后几年证明,格力的利润增长和股价表现远远优于南车。
《红周刊》:哪些行业符合你的逻辑?
释老毛:从中观来讲,我在A股最喜欢的行业是金融和白酒,中概股主要投的是网游,这三个行业的现金流在所有行业中差不多是最优的。从格局来讲,银行、白酒、网游都是寡头竞争,新的竞争者很难打入,颠覆性的替代品也很难产生,下游客户粘性极强,拥有一定的议价权。这都是天生的大利投资的好行业啊!
今年白酒行业危机,高端白酒虽然成长空间有限了,由于“八项规定”,三公消费、政商消费都在萎缩,未来烈性酒消费也不会快速成长,但是茅台、五粮液双龙头长远看还是会很滋润的,高端白酒已经形成了双寡头格局,他们能抢二线白酒的份额,而二线白酒很难动他们的奶酪。
银行:笨象会起舞
《红周刊》:但很多投资者质疑银行业的成长性。
释老毛:那是误解,可以统计一下银行股上市以来的增长数据,肯定会让你大跌眼镜。什么叫成长?很多伪成长股靠并购、靠卖资产、靠非正常性损益获得的爆发性增长,都是玩弄财务游戏。从长期来看,很少有哪个行业能与银行业的成长性相媲美,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腾飞期这个历史背景下,社会资金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经营资金是门好生意。中国银行业与美国银行业不同,简单类比没有说服力,美国是联邦制,银行业是高度分散的城市银行体制,中小银行几万家,行业集中度不高,而且美国金融体制主要是直接金融而不是间接金融;中国的银行业恰恰相反,我国的体制在计划经济的娘胎里就完成了行业集中度,优质的渠道、客户、金融资源,几乎全在银行体系内。
《红周刊》:近一年金融指数没有上涨,而创业板翻番,如果市场有效,怎么解释?
释老毛:市场怎么会有效?大笨象也有狂舞的时候,金融股在2007年是有泡沫的,当时招商银行被炒到将近10倍PB,像现在的创业板,这几年的低迷是对上一轮牛市泡沫破裂痛苦的条件反射。如果市场有效,那么10倍PB的招行和1倍PB的招行,那个报价是正确的?
我2009年清仓后,在2011年看到招行跌破10倍PE,分红率将近4%,股价已经非常诱人,忍不住布局重新建仓银行股,我认为这个价格已经封杀下跌的空间,因为分红率已经超过了同期定存利息。后来没想到股价的下跌和利润的增长,银行股竟然到了5倍PE,这真是A股的天赐良机,2012年下半年我甚至把254元的茅台清仓换成了1倍PB的招商银行。当时这个决策在雪球网公布后被很多茅粉鄙视,认为是铲掉鲜花灌溉野草,但事实证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到这个时候股价波动其实已经与投资者无关了,因为仅分红利息就有5%以上的现金回报。
银行股的负面因素被夸大
《红周刊》:银行股价不涨总有它的原因吧,是不是有报表之外的风险?
释老毛:银行股不涨除去盘子大难炒作之外,基本面主要就是三个忧虑: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大规模坏账风险。如果认真分析会发现,这些问题并不真正存在,或者被市场先生想象得过于严重,从而出现了空前的安全边际。所谓风险,都在谈论的就不是风险,风险永远是意想不到的黑天鹅。
第一,金融脱媒
1.金融脱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银行不会被剧烈的冲击。
2.企业全都直接发债、发股,根本不现实,在我国不可能取代银行贷款。由专业化的银行充当资金中介,代替存款人鉴别风险、配置资产,收取差价,银行盈利合理合法,这一商业模式已永远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行业。
3.金融脱媒也脱离不了银行业,银行已经成为所有金融业的基础。股民炒股买基金,账户也是开在银行托管,企业发债、发股,资金也是存放在银行账户里,不可能放在企业自己保险箱里。就算金融脱媒了,银行也不会资金短缺、业务萎缩,反而增加了新的盈利渠道。
第二,利率市场化
1.利率市场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舆论炒作主要是借鉴了美国利率市场化的结果导致金融危机,美国金融业历史上就是直接融资为主,很多因素不可比,与日本、德国各个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比,就会发现利率市场化比未必导致银行业衰落。
2.利率市场化实际早已进行,是隐形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银行竞争自发导致的,根本不是政府推动的结果。存款是通过理财产品市场化的,贷款是通过高利贷和回扣佣金市场化,从历史来看,银行的盈利能力没有大的损害。
3.为什么利率市场化不会导致银行业衰落?这是资金这一特殊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中国的资金市场:供给方银行已经完成了行业集中,形成寡头竞争局面,而不是价格混战;需求方,分散在各个行业的企业和个人,除了个别大企业,对银行的议价能力有限。
第三,大规模坏账风险
1.地方政府平台贷。2011年热炒,现在已经基本解决,没有违约风险。地方政府手里有土地、矿产、地方国企的股权,富得流油。中国政府债务低于GDP占比60%的警戒线,从占GDP比例来看,日本政府债务230%、美国联邦政府债务84%,中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在全世界不是最健康的也差不多了!地方债的问题本质上是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不匹配,导致片面依赖土地和举债,平台贷现在的问题是偿付期集中到来,产生现金流紧张,久期配好就行了。
2.房地产贷款。一是个人买房的按揭贷款,这个不用说,个人消费贷款在世界各地都属于最优质的资产,中国大陆又没有个人破产制度,债务是要背一辈子的,死了也要从遗产里扣除。二是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贷款,这个很多银行都警惕和限制了,其实大房企破产可能性不大,像绿城集团一样,现金流断了大不了被更大的房企收购兼并,因为土地存货和制造业存货不一样,行业兼并不会导致银行债权损失。冲击即便有,也非常小,处于银行预期和控制之内。
3.大型国企贷款。这个风险有,但是隐蔽的,大国企有政府背书,破产的可能性极小,大规模倒闭狂潮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美国也一样,关键时刻政府必须出手救大企业。但优质的银行已经警惕这个风险,控制规模而转向小微贷。
4.小微贷。经济危机时,中小企业受冲击最大,大企业是盈亏问题,小企业是死活问题。小微贷是不是会成为危险的坏账之源?答案也是否定的,否则民生、招行就不会去转型进入这一领域了。有大数法则在,坏账风险被高利率补偿了,所以这就是合法的高利贷。为什么国家允许而且银行必须要收高息?因为你贷给100个高利贷客户,30个破产了,血本无归,剩下的70个的高收益足以覆盖这个损失,这就是小微贷的实质。
《红周刊》:银行面临市场化、民营化的冲击,会不会再由集中到分散?
释老毛:这些冲击不会影响到寡头竞争格局的核心,金融市场的蛋糕实在太大了,其实除了上市的十几家全国性银行之外,早就有大量的城商行、村镇银行、信用社、小贷公司作为补充了。银行最核心因素是信用,民营企业允许办银行,你不会因为一点优惠就把自己的存款转移到一个不知名的民营银行中吧?苏宁等企业搞民营银行不可能搅动现在的格局,只是一种不同层级的互补。除了信用之外还有网点,普通老百姓存银行,第一考虑是安全,第二是方便。大银行苦心经营这么多年,网点就是行业壁垒,现在民生银行都把网点开到小区里去了,新银行没有太大空间。民营企业开办银行,恰恰证明银行是产业资本看好的生意,但新银行很难撼动老银行既有的信用优势和网点优势。
《红周刊》:互联网金融呢?淘宝对于实体店的冲击,一开始也存在信用的担忧,但现在不也大势所趋?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会不会打破银行优势?
释老毛:你说的对,互联网金融会产生很大冲击,但我认为最多是个补充,很多所谓互联网金融都是小贷公司搞个网页而已,打着高科技创新的幌子搞一些违规操作。余额宝这样的产品以前在美国也存在过,其实,余额宝就是一款网上销售的货币基金,只不过是借助阿里的平台一下子规模爆发性增长。为什么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没有燎原之势?
第一,所有互联网金融目前最成功的就是余额宝,但这不是余额宝的成功,本质是阿里平台的成功。但是这样的平台还有第二家吗?中国的互联网平台,无非就是阿里、百度、腾讯,再加一个奋斗中的奇虎360,就算都做互联网金融成功了,能形成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局面么?不可能!银行活期存款总额40万亿,其中储蓄存款活期约16万亿,企业活期存款约24万亿,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余额宝搞到1000亿规模,实际上在整体活期存款额中占比是微乎其微的。
第二,余额宝这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能够赚钱,是中国利率还没有市场化的产物。余额宝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国目前存贷款业务的资产端是放开的,民间利率不超过法定利率4倍都是合法的,但是在负债端,利率仍是锁定的,这就导致居民的存款利息相对偏低,余额宝就是钻了这个空子,以稍高于银行活期利率的利率吸引存款,然后通过货币基金的市场操作获得息差,真正利率市场化之后,这个优势将消失。美国互联网金融没有兴起,根源就在于美国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第三,在资产端,余额宝本质是货币基金,资金投向是有限的,如果余额宝取代了银行,账上几万亿体量的资金怎么能进行有效的市场操作,实现保值增值?所谓余额宝吸收的资金达到一定规模,自然会增速下降,成本上升,达到边界。
第四,马云的定位是很准确的,他不会跟四大行抢大企业客户,余额宝定位就是“两小”,未来阿里金融的小微贷也是针对淘宝商铺,这样的定位能冲击传统银行业?而且阿里进入存贷款业务,就要服从银行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等监管不可避免,它的约束会越来越多,同等规则下阿里金融还真未必竞争过传统银行。
保险行业空间大医药缺乏“护城河”
《红周刊》:对保险业如何看?中国平安是你目前第一重仓股?
释老毛:中国目前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行业空间很大,未来“城镇化”和“二胎放开”这两项影响国运的政策,保险是最大的受益股之一。城镇化意味着未来十年可能有几亿农民变成市民,在农村缺乏社会化保险,农村是养儿防老,卖了土地有了钱,金融需求就会爆发,市民化之后养老需求、保障需求是最核心的需求,收入越高保险需求越大。二胎放开不仅仅是多消费点奶粉、玩具,他们都是未来的保险对象。保险行业这两年调整比较深,一方面是资产端由于严格的行政管制投资回报有限,而且经常遭遇股债双杀;另一方面负债端受市场利率化冲击比较大,受理财产品的冲击保费增长乏力。
2012年第三季度出现过一次很严重的股债双杀,市场预期中国平安的投资回报受冲击较大,股价开始跌出安全边际,一度跌到净内涵价值,这是一个大机会。我是在1倍净内含值左右开始买的,30多元。但从中国平安今年的半年报和三季报来看,拐点已经非常确定,负债端和资产端都在明显好转。平安的管理层和企业文化也十分优秀,完全符合以低估的价格买入优秀企业的标准,如今中国平安寿险净内含价值都40多元了,而且它还有财险、信托、券商等业务,极度低估。如果遇到牛市,保险弹性比银行更大。台湾80年代当之无愧的股王就是国泰人寿,1985年55元新台币一路上涨到1990年1975元新台币。保险股是最受益牛熊交替的,因为在熊市估值压到最低,在牛市又有杠杆,熊市更熊,牛市更牛。我把重仓股配置在平安上,就表明我对未来股市的信心。
《红周刊》:未来步入养老社会,医药行业符合你的逻辑么?
释老毛:医药行业空间很大,但是我一直都没怎么投资。第一是我不懂,专业性太强,不是看财报就能得出结论,决定性的是有没有重磅产品。第二就是医药的估值从没低过,我跟踪过恒瑞医药,研发能力最强的药企,股价最低时都在30倍PE。市场给医药股高估值的理由:一个是中美对比,美国资本市场金融、消费、医药是市值最大的板块,美国医药动不动上万亿市值,中国人口这么多,也一定出现这样的巨头。其实不然,美国医药公司是面向全世界的,中国医药公司能研发出那样的重磅产品吗?医药的利润是很高,但研发成本也很高,真正的一个原研药要经过十年的研究实验时间,十亿美金的科研投入,即“双十规则”,最后还有失败风险,中国现在的医药企业哪个能负担起这样的财力和风险?如果没有原研药这层护城河,生产普药的估值就应该与普通化工企业是一样的,生产维生素跟生产化肥有何区别?投资者看到老龄化市场空间大,但是没有看到内在的盈利能力以及行业环境的趋势。医药股的政策环境很不利,医改对医药行业打压很厉害,投资者听到降价这个词就头痛!我认为白酒比医药好的地方就在于白酒有自主定价权,银行自由化之后,银行也有自主定价权,而医药定价权在政府。以后老龄化程度越高,政府负担越重,越会让企业为国家的医保买单,这个是我担心的。没有自主定价权的企业估值就不应该太高,我喜欢市场化的东西。
《红周刊》:不选择医药等估值较高的行业,是不是也跟你的“双杀是成长股的最终宿命”观点相关?
释老毛:西格尔做过实验,通过百年跨度的追踪,实证证明了股票是长期回报最高的资产,还证明了低市盈率股票回报高于高市盈率股票,他选了IBM和新泽西标准石油两个企业,一个朝阳企业,一个夕阳企业,通过几十年的统计得出结论,低价买入这些传统能源行业,通过分红和股价上涨积累得到回报,比那些高价买入所谓成长股的长期收益率要高很多。再说,所谓高成长也未必高成长,要拿长期数据说话,医药、中小板、创业板的增长率、ROE、现金流未必赶得上银行、白酒、网游。市场先生几年就讲一个新故事,不断变换故事。成长股如果不能持续增长,戴维斯双杀就是最终宿命,三五年的高成长很容易,能几十年持续成长的企业,人类历史上就没有几家。
第二篇:2013大学生如何选择行业
2013大学生如何选择行业、公司、职位
所有到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会面临着就业、深造及创业的选择。绝大多数的人都还是会选择就业。笔者在做高校招聘会上跟很多大学生说过:毕业时能寻找到理想工作的学生,可能从大二或大三的时候,就积极准备未来的选择!而不是事到临头才去临时抱佛脚。大学生求职时应该如何选择行业、公司、职位呢?笔者在根据多年的经验建议如下。
是应该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在职位和薪水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究竟是选择大型公司或中小型公司?本人认为:应选择自己能发挥的“行业”更重于公司大小的选择!一般公司对应届生的选拔,大多是跟专业有关系的,比如:汽车行业的公司在招聘应届生的时候,绝大部分会选择车辆工程专业、电子专业、机械专业、化工专业等等,因为这些专业在汽车这个行业都用得上。所以在求职面试前,应该搞清楚自己所学的专业能够适应哪些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这点很重要。恰恰很多人不重视行业的选择。
一般而言,到大公司工作的优点在于:职位分工清楚,能获得公司系统化的培训,在公司强调团队合作的氛围里,能学习沟通与协调等组织运作能力。缺点是:工作范围狭隘,大公司能人众多,晋升机会等竞争较激烈。
中小公司的优点是:员工需要身兼数职,强调独立作业的能力,可以获得较多的实践经验;缺点是:中小公司风险较高,职位变动较频繁,今天做这明天做那,培训以及工作历练方面较薄弱、不系统。
建议大学生们要多方面的考虑后,再选择公司。经多方面考虑后再决定最适合自己的公司,例如:如何根据“个人的个性、行业景气循环的考虑、产业前景等因素来考虑”选择公司。就个性而言,个性积极并富有冒险精神的人,可以考虑中小公司或高风险高机会的公司;反之,个性沉稳型的人以大公司为优先。
就产业景气循环而言,景气不好时,大公司能够较为沉稳因应不景气的冲击。中小公司由于较敏感,所有人力与福利容易紧缩;但经济状况转好时,中小公司比大公司更有弹性和机会获得成功。
但是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公式。个性与职位的匹配和求职者在选择事业的过程中,应该辩证地看待职业选择中的“个性”作用。职业选择中,并非人人都能如愿以偿,还有许多人在自己不喜欢的职业领域中平凡地工作。那么,我们是否一定要通过职业转换来使自己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呢?其实,一个人最好是从事与自己性格匹配的职业,但人的个性并不能决定他的社会价值与成就水平。当你发现你的个性与职业的匹配度不高时,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弥补自身不足。特别是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我想:最好能先寻找到工作,再来谋求长远的发展,这才是上策!
态度:不一定要终身受雇,但须终身学习。如何拥有“铁饭碗”?就是你走到哪里都具有找到工作的能力,这就是“铁饭碗”,现在的“铁饭碗”就是一种就业的能力。
如何选择职位?
笔者在做高校招聘的时候,常常都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当我询问求职者:请问你为何要应聘这个职位时,很多求职者都答非所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求职者根本就不了解所要应征职位的工作性质,不了解职位赋予任职者要求的真正内涵。以下就此作深入的分析,以便让大学生们能够明白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真正的具体要求,从而找到理想的公司与职位。例如:某大型客车公司的校园招聘岗位
海外营销中心,培养方向:海外销售工程师
任职资格要求:
1、教育水平:本科以上学历,车辆工程、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等相关类专业。
2、技能: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口语良好。
3、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职位是海外销售工程师,任职资格的要求也很清楚,但是仅仅从字面上你还是很难理解这个职位的真正具体要求。笔者在做高校招聘时,很多具有本科学历和硕士学历的车辆工程专业的同学都来应聘这个职位,从专业上来看,他们都具备条件,但是,他们的英文程度又达不到六级的要求。也有很多国际贸易专业的同学来应聘这个职位,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们的英文程度都很好,也符合公司的要求,但是他们对汽车又没有什么概念。其实这个职位是一个对专业有着复合型要求的职位。单从字面上来看:海外,意味着你必须至少要懂得一门外语;销售,意味着你必须懂得市场营销、国际营销或者国际贸易;工程师,意味着你必须具备汽车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符合海外销售工程师这个职位的要求最好的复合型专业是:本科(车辆工程专业或者汽车相关专业)+硕士(国际贸易专业或者相关专业)。在实际的高校招聘过程中,我发现很难寻找到符合这样要求的学生。因为企业的真正需求,象牙塔式的高等教育是很难满足的。
很多公司在做高校招聘的时候,会用到统一的应聘申请表,再将校园招聘职位通过公司的网络将信息传递出去。笔者曾服务的一家客车公司就是这样做的,附表就是该公司做高校招聘时用到的《校园应聘申请表》。申请表包含十个部分,分别是:
一应聘职位、二个人基本信息、三教育经历、四技能、五社会活动、六学术活动、七获奖情况、八个人期望、九家庭情况、十回答问题。
当我们拿到这张应聘申请表后,在未填写之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最好能够从前到后认真地阅读一遍,将表中的每个要求都进行充分地理解。只有我们充分理解了里面的内容,在填写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到从容不迫;
第二点:最好能将表格打印出来,自己亲自用墨水笔或者圆珠笔来书写;
第三点:表格中有十个部分需要填写,不仅每个部分都需要填写清楚,而且一定要知道哪几个部分是填写的重点。
下面以《校园应聘申请表》为例,针对需要填写的十个部分作详细说明:
一、应聘职位
这个部分要怎样填写呢?根据本人的经验:一定要了解应聘的公司文化习惯。有些公司不喜欢大学生们一次应聘几个职位。如果碰到这样的企业时,我们一次应聘几个职位,很可能会招致企业面试人员的不悦,给面试人员造成这样的印象:怎么连适合自己的职位也搞不清楚?你有什么能力做这么多职位?给人造成定位不清的印象,很可被人家Pass掉了。但是,有些公司则相反,认为大学生具有可塑性,刚刚进入企业时,先确定培养方向,进入企业后一段时间内,大学生们仍然具有从新选择职位的机会。
所以,我们对应聘职位的填写,一定要留心企业文化和用人习惯。否则,刚刚迈出第一步就被Pass掉了,很可惜的。
二、个人基本信息
这部分最好能贴上自己的彩色近照,这样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尽量详细填写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一定要填写全称,不能填写缩写的。电话、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一定要填写清楚。笔者记得在几次做高校招聘时,电话给大学生确定二次面试时间和地点的时候,有些人处于关机状态。这样给企业的面试人员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建议在求职面试期间:手机最好24小时开机,邮件收得勤快一点。
最后,在个人性格、个人专长和兴趣爱好方面一定要写清楚,很多人恰恰不重视这个部分的填写,当大家在学历和专业等条件相同时,我们的个人爱好和个人专长就成为决定胜负的砝码了。
三、教育经历
这个部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清楚完成,不能有空白。受到过什么样的培训最好都写进来,以增强竞争力。学校的全称、专业的全称都需要写完整、写清楚。
四、技能
自己具有什么技能如实填写。如:会驾车、会修理电器等等,这些都会给自己加分的技能,一定要写进表格中。
五、社会活动
校内社团活动、校外社会实践等活动。这部分对求职者来说,其实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参加校内的社团活动和校外实习的学生,在沟通、协调、人际技能能力方面均较强。很多公司也比较重视学生的社会活动。参加这类的活动非常能够锻炼人。
六、学术活动
这部分其实是专业的延续,大部分学有余力和成绩较好的同学都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用人单位也非常看重这部分。
七、获奖情况
这部分是学习结果的反应,如果毕业生有获奖的证书,也会为其加分不少。
八、个人期望
现实中,一些名校的毕业生在填写薪酬希望的时候,对薪酬期望和环境要求过高。以至于错失了良机。一般来说,对应届大学生的待遇,每家公司都应该有明确的标准。作为大学生来说,既不要狮子大开口,也不要妄自菲薄而自己降低身价。如果你真的是公司需要的人
才,公司一定会提供相对应的待遇。
九、家庭情况
这部分最好如实详细填写自己家庭成员情况。
十、回答问题
这部分的内容是考核应聘者对一些事情的理解。笔者曾接触的很多大学生都没有认真回答这几个问题。相反,那些有着很多想法的学生却被笔者所在的单位录用了。
第三篇:销售行业的选择
销售行业的选择
接着谈销售,我非常明白我对销售的理解是很浅显的。因此,有了今天的故事,我选择了销售之后,我不知道应该进入那个行业比较好。就在28号的早上九点左右,广州蓝月亮给我打来了电话,客气的问好之后,便说了恭喜,祝贺我拿到广州蓝月亮的offer。我听了,很平淡的喔了一声,表示回应,电话那头明显听出了我没有太多的兴奋。了解我的情况后,HR跟我说给我三天时间考虑,五一前给他答复。
轻轻挂掉电话后,我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做销售,那么我应该做那个行业的销售好呢??一边是快消,另一边是建材。快消行业是丰富多彩的,发达的快消行业给它注入了许多神奇色彩,这里面包括令人神往的宝洁,联合利华等等有名的公司。
都说做快消,特别是快消里的销售,是很能锻炼人的,许多大企业的高层都是做快消上位的。当然,在做这些的背后,是强大的压力和考验。抛开其它因素不讲,我肯定自已是热爱压力的,因为无压情况下我很容易失去自我。基于这种前提条件下,我尽我所能地去了解蓝月亮,其实也就是上网搜一些蓝月亮在职的业务代表的员工的一些信息,包括博客QQ等,然后去了解它。
很庆幸自已有做充分的了解,因为正是这次的了解,我确定了蓝月亮不是我追求的企业,它的销售模式不是我钟情的方式。特别是我看了某博客后,觉得蓝月亮在整个销售渠道上的管理不是很好,只要业务上去了,不管你是用什么方法都OK。做KA销售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当然我明白那些采购人刁难业务员的时候将会是很让人难受的。加了其中二个蓝月亮员工的QQ,很遗憾的是二人都跳走了,因此我也得不到什么消息了。
另一方面,在工大后院中,有幸找到了几个日丰工作的广工的师兄,他们给我很中肯的,客观的意见,而且我也从他们口中感觉到他们对日丰的热爱。我喜欢做日丰的渠道销售,用阿忍师兄的话来讲,“日丰会较多涉及到和代理商打交道”“厂商关系之间的博弈”,我喜欢这样的销售模式。另外,日丰人的热情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我非常乐意,也很开心能加入日丰。在和阿忍师兄聊完之后,行业选择这个麻了我一小段时间的问题也已经不算是问题了,我选择进入日丰当老大的铝塑管行业,做这个决定,我不会后悔。在此感谢阿忍师兄,binge师兄,绿州师兄,虽然我从不认识他们,但,同为广工人,同为日丰人,他们给我许多的帮助。非常感谢他们
第四篇:选择IT行业的原因
选择IT行业的原因:第一当然是高薪,虽然IT行业钱难赚,但相比其他职业IT行业的薪资还是比较高的。第二就是有一片光明的就业前景,IT行业的就业相对来说容易些。IT业不断有新技术出现,专业人员随时都处于匮乏的状态,还是比较有潜力的。第三就是连续的从业经验,从事IT行业的人,短期内的调整也不会影响到个人经验,所以再就业也不会有很大的难度。第五就是挑战自我,IT行业适合那些勇于挑战自我的年轻人,正是再不段的自我挑战中,IT行业涌现出来许多著名的人物,诸如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这些名声响彻全球的人物,他们不断的挑战,最终也改变了世界。第六也就是最重要的,工作环境比其他行业好很多。以上就是我选择IT行业的原因。
第五篇:模块四:教案设计—如何选择媒体?
教案设计-如何选择媒体?
龙陵县象达乡营坡小学 匡兴旺
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等因素决定了课堂的教学结构,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这些影响因素,采用简单化的课堂处理方法,只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手段。讲授法主要借助教师口头言语来呈现知识,阐明、分析其联系,其操作简单、应用广泛。讲授教学之所以盛行不衰,除历史原因外,还在于讲授为主的知识传授方法具有高效率和经济性的特点。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单一讲授教学方法的不足日益明显,在这里我们采用了“授导型教学”这个概念,旨在对其加以优化、创新,以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授导型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课堂教学形式。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综合地考虑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者特点(学习风格、受众年龄阶段等)、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以及教学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地考虑教学目标的要求、学习者特征、教学环境及其他约束条件;在选择了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综合考虑目标、内容、学生与教学环境及其它约束条件,对教学媒体作出选择。
教学媒体的选择,需要以教学方法为基础,除了考虑所用的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综合考虑目标、内容的要求,学习者的特征,教学环境以及可能的约束条件。
通过案例研习,可以看出在授导型教学中,媒体的作用非常重要,媒体在授导型教学中的作用方式可参见图4-3所描述的三类典型活动:①讲解:教师主体,媒体为辅;②演示:媒体为主,教师为辅;③操练/练习:媒体-学生互动,教师为辅。
教学媒体的选择涉及到很多的因素,因而不可能指望有一个通用的公式,但是也可以参考和借鉴一些经验和方法。
总之,不管选择什么样的媒体,都要为教学服务,都要得到学生的认同。让学生在认同中真正获得必须的知识,获得想要的知识,获得有价值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