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难点与对策

时间:2019-05-13 07:0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难点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难点与对策》。

第一篇:浅谈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难点与对策

浅谈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难点与对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完善扶贫开发机制”,这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我区的情况看,农村扶贫工作是在商品短缺的历史条件下开始起步,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转变的过程中深入开展的。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将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要做好农村扶贫工作,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进一步开阔工作思路,改进传统的扶贫方式和手段,切实运用市场配臵资源的机制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做为国家级贫困县,在多年来的扶贫开发工作中积极探索研究一些新途径、新方法,制定新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使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贫困面貌有效改善,特困户、贫困户人口明显减少,扶贫工作由传统救济式的“输血型”向开发式的“造血型”全面转变,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能从根本上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成效,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发展,作为一名边境贫困县基层干部,对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现浅谈一些自已的观点。

一、****基本情况

****位于******盆地西北边缘的****南麓,全县东西长****公里,南北宽****公里,县城距首府****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

第1页

东邻***市,西部与***毗邻,南部与***相望,北部有**山脉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接壤。县境内地震断裂带达20处之多,是典型的地震多发区,也是自治区地震八度区重点监测区域之一。光照时间长,全年日照可达2750—2850小时,年均气温9.1度,无霜期179—206天,年均降水量120毫米,平均蒸发量1540毫米。全县辖八乡一镇、107个行政村、5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2万人,其中:城镇居民2.7万人,农村人口15.5万人,居住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等19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95%以上。****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国定边境贫困县,全县可用耕地45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2.5亩,资源贫乏,农业基础薄弱,受自然条件和地理位臵的影响,洪水、地震、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2005年末,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97亿元,第三产业1.8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20万元,财政支出2.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2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90元。

二、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一)强化组织领导,不断探索脱贫新路子。几年来,县委、政府经过认真深入调查,不断研究、总结、分析和探讨,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从农牧民生产生活发展潜力为突破口,及时结合****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等实际情况重点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调整,以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创收等多途径、多渠道开展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并切实落实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调整充实了县乡扶

第2页

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配齐配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改善了办公设施,层层制定了县乡村三级扶贫开发工作规划,明确了扶贫攻坚“一把手”责任制,实行了目标考核管理,签订了扶贫工作责任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体系,并把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责任目标纳入年度考核。

(二)加大扶贫投入,改善基础设施。认真按照扶贫开发“五到村、五到户”的要求和“改土、治水、修路、植树、通电”的总体思路,从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入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扶贫项目、资金,不断加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近五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56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84个,以工代赈扶贫资金3013万元,实施扶贫项目47个,用于全县八乡一镇重点扶贫开发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农田水利建设、乡村道路改造、扶持贫困农户发展多种经营及农村各项设施建设,实现了所有乡(镇)通程控电话,所有行政村通过广播,102个村通简易道路,105个村组通电,实现供水到户95个村,30957户,70%的农户吃上了自来水。并以贫困户住房改造和城乡抗震房建设为契机,加大对贫困农牧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力度,先后新建和改建贫困户住房3425户,极大改善了贫困农牧民的住房条件,使部分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三)动员社会力量,建立落实对口帮扶机制。在实施扶贫项目的同时,县委、政府动员和组织全县各单位(部门)积极开展一帮一

第3页

定点帮扶贫困户。在自治区2个单位对口扶贫承包乡(镇),地区28个单位承包村组的基础上,全县95个县直单位也对贫困村(户)进行了对口帮扶和定点包扶,并按照每名县级领导承包3户、科级干部承包2户、一般干部承包1户贫困户的原则,对108个村组特困户、贫困户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全县3960名干部职工共结对帮扶贫困户4794户,县直单位对口承包村98个,干部职工包户率达到90%以上。在广泛开展对口帮扶贫困户活动中,各对口帮扶单位积极为各扶持村(户)给予了大量的资金、物资、科技知识等援助,为贫困群众及时解决了生产生活紧缺物资,帮助贫困村组修建了校舍、解决了学校办公设备,改善了村组图书室、卫生室,安装了卫星接收器和程控电话,为贫困户子女解决了入学困难,帮助健全规范了村级各项组织,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并通过多种渠道争取引进项目资金,对贫困户生产生活进行了项目扶持、政策优惠。几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各对口帮扶单位共为贫困村(户)捐赠物资现金达1398.44万元,为贫困农牧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做出了大量的贡献。

(四)因地制宜,推进扶贫工作多元化发展。一是针对我县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防御洪水、冰雹等能力差的现状,大力发展了以种植苜蓿为主的避险农业,相对减轻了因自然灾害造成农牧民经济收入的损失,并成功引进了新疆大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收购加工苜蓿饲料,年收购苜蓿达3500吨,农牧民人均增收17.3元。二是充分利用农村桔杆多的优势,采取建暖圈、品种改良、牛羊育肥等措施,大力发展了畜牧业,引导贫困农牧民走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种养结

第4页

合的路子,有效进行资源转换,使畜牧业生产得到有效增长。目前,全县已发展养牛50头、养羊2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30户,为畜牧业生产提高商品率、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打下了基础。三是加快了基地+农户的发展步伐,做大了林果业,建立了杏子产业化、核桃专业化、沙棘特色化的发展格局。2004年,农牧民鲜杏外销12000吨,仅此一项人均增收26.9元。四是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积极组织农牧民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进行多渠道转移,广泛寻求农牧民经济增收的切入点。几年来,共输出劳动力61470余人次,实现劳务创收4420余万元,农牧民人均劳务创收实现逐年上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思想观念逐步改变,自我发展意识明显增强。

(五)以科技为先导,狠抓科技扶贫。几年来,县乡两级党政始终以提高农牧民素质为前提,以农牧业适用技术推广为重点,积级采取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大科技扶贫工作力度,使科技知识渗透到农牧民培训、扶贫项目选择、组织生产等各个环节中,及时为农牧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并采取各种措施,制定科技扶贫各项优惠政策,完善科技扶贫责任承包机制,先后选派30余名科级领导下乡任科技骨干,200多名科技人员深入各乡村组指导、帮助、服务农牧民开展各项生产,做到了县有科技示范基地,乡有样板村,村有示范户,户有明白人。并充分利用每年“科技之冬”活动,加大了对各乡(镇)、村干部和农牧民实用科技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对贫困农牧民的培训力度。五年来,县财政先后投入科技培训经费18万元,举办各类科技知识培训班和农牧民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班160余

第5页

期,培训人员14.6万人次。同时,县乡科技部门和各对口帮扶单位积极为贫困户订阅《农村实用科技》报刊、电教片等相关科技资料,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农牧业科技知识,有效提高了农牧业科技含量,增加了产量,而且提高了扶贫开发工作效益。

(六)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全面开展整村推进工作。在全面落实正常的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认真按照“收缩战线,突出重点,进村入户,整村推进”的扶贫工作目标方针,结合我县5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实际,确定了20个重点村作为第一轮整村推进、整体脱贫的重点扶贫开发村,在使用扶贫资金、确定项目等方面重点向首轮实施整村推进的重点村倾斜,着力改善重点村农牧业基础设施、乡村道路、水利配套工程和扶持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林果业及进行多种经营,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目前,37个贫困重点村已经完成了村级扶贫规划制定工作,2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已顺利通过地区验收,已基本达到自治区确定的“五通”、“五有”、“五能”的标准。

三、扶贫开发工作和农牧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自然条件差。****由于海拔较高,部分山区耕地毗连着戈壁,使本已营养不良的土地更加贫瘠,土壤薄、碱性大、光热短缺,造成了部分农村自然条件的“先天不足”。加之,自然灾害的频繁,大部分脱贫的农牧民仍长期徘徊在贫困线附近,无灾年份成为脱贫人口,有灾年份或碰到重大自然灾害和连续几年的受灾又返贫,严重制约着农牧民脱贫致富。

第6页

(二)部分农牧民观念陈旧,思想落后,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部分贫困村民眼界狭小,思想僵化,有的固守着自给自足,满于现状,懒于思变。多年来,县乡村及各级帮扶单位积极想方设法组织劳务输出,以图增收,但村民宁可守着穷窝窝,也不想出去见世面,收效甚微。如:****有得天独厚的天然***,各乡(镇)、村组动员组织村民采摘沙棘创增收,但村民因怕天冷、怕刺扎,见效少,而应者无几。还有少部分贫困农牧民随遇而安的小农思想意识根深蒂固,“等、靠、要”的惰性思想严重,市场经营意识淡薄,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差,致使农牧民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竞争和经济收入增长十分缓慢。

(三)农村基础设施极为薄弱。虽然****近几年来,对乡村道路投资改造力度比较大,但是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仍然满足不了现有农牧民的需求。特别是能源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全县目前仅有35KV的电力资源,输送距离长达100余公里,运行质量较差,严重制约着城乡居民及工业的用电需求。

(四)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严重滞后。科技专业人才缺乏,科技技术在农牧区推广慢,农牧民掌握运用科技知识的意识不强。由于贫困、偏僻等因素许多贫困户孩子辍学和中止升学现象还时常发生,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又因,乡村小学“双语”教师严重缺乏,现有教师教学水平偏低,在全县1815名专任教师中,“双语”专任教师只有58名,仅占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的3.2%,严重影响着农村基础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村组医务

第7页

人员素质较低,技术水平也不高,更重要的是村卫生室条件简陋,医疗设备短缺,农牧民急需药品不全,致使许多农牧民因病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无法保障身体健康,就医看病还存在很大的困难,从而导致部分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接踵而至。

(五)农产品附加值低,难以走出增产不增收的怪圈。没有强劲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绝大部分农副产品以“原”字号形式出售,后续利润流失严重,转化增值链条短,农牧民收入单一,长期在“低收入—低投入—低生产率—低商品率—低产品率—低投入”的恶性循环圈中,越陷越深,难以走出贫困。

(六)社会教育水平不高,劳动者素质偏低。由于部分贫困农牧民长期居住在边远山区,居住较为分散又简陋,村与村、村与户之间相距遥远,交通通行工具不便,与县内外人们之间的交往甚少,信息沟通渠道单一,缺乏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群众思想教育,劳动者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科技知识和商品意识淡薄,对农牧业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加之,能人外出流失,村里缺乏致富能手和发展示范带头人,导致了农牧业投入、产出比较低,经济效益低下,缺乏基本生产常识,致使劳动者素质偏低和农牧民思想观念陈旧,已成为制约农牧民增收和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实施的主要“瓶颈”之一。

四、进一步做扶贫开发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结合****贫困人口的分布区域、基础条件的差异,今后扶贫工作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生态保护为宗旨,以贫困人口为基本对象,第8页

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收入为重点,以优化农产品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以解决特贫困户温饱、逐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打牢基础设施和科技教育两大基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畜牧业、特色林果业和旅游业,实现贫困农牧民全面脱贫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切实提高农牧民经济增长质量。从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格局看,大力调整和优化农牧业结构,是农牧民经济增长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近年来,县委、政府对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工作力度比较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农业生产结构仍然不能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农产品供求结构矛盾并没有根本上得到解决。要积极引导农牧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农产品,进一步加快对农产品的引进、推广,不断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真正使农牧业增长方式由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增加向寻求品种改良和质量提高方向转变,有效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因此,当前农牧业结构调整应以:一是立足实际,扬长避短,发挥资源优势,确定和规划好主导产业,使结构调整调出优势,调出特色,努力做到粮、经、饲(草)三元结构配备比与资源配臵有机结合,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二是把畜牧业作为贫困农牧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最有效、最可靠的途径,大力发展以养殖奶牛、肉牛、生猪、羊、鸽和特种养殖为重点,推进畜牧业生产由家庭副业向主业转变,由分散饲养向规模饲养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尽快把畜牧业建设成我县极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三是充分发挥自身区位和资源等方面的优

第9页

势,大力发展营养、安全、卫生、保健、无污染等绿色和特色农产品,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努力将特色农产品发展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农产品,稳定和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份额。四是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质,强化品质意识,加快推广农牧业优良品种和生产模式化、规范化种养技术,积极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和农产品品质,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五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积极推广龙头带基地、企业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扶持和培育以农畜产品加工和贩销为主的龙头企业,加快农畜土特产品进入市场的步伐,搞活农畜产品流通,促进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的良性循环,提高农户收益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环境。切实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对重点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一是加强农田基本水利建设。积极争取在主要河流修建骨干控制性工程,提高对水资源的控制能力,努力解决农村洪涝和旱灾频发的问题;对部分村组加快抗旱水源工程建设,集中力量修建水库和塘坝,增加抗旱水源,修筑防洪堤坝,积极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尽快解决农牧业抗旱和人畜饮水问题。二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我县农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地越种越硬,既不抗旱,也不抗涝,更无种植业产出效益,因此,必须改革耕作制度,综合治理,活化耕层,培肥地力,多积多造有机肥,扩大秸杆还田和绿肥面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三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扶贫开发

第10页

要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切实加强对林地、草原和湿地资源的保护,坚决制止乱垦滥伐,加快退耕还林(草)步伐,恢复生态环境。凡符合还林、还草条件的耕地全部退还。加快小流域的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加快防风固沙步伐,遏制土壤的沙化和退化;加快植树造林步伐,建设绿色屏障,为农牧民脱贫致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四是切实加强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安排交通、能源、通讯、市场和人畜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向边远贫困村、重点村组倾斜,尽快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力争使贫困村(户)全部实现通路、通电、通电话,全面改善贫困农牧民生存环境,降低生产生活成本。

(三)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是拓宽就业门路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目前,我县部分贫困乡村(户)儿童入学率低意味着新一代文盲继续形成,也意味着新一代贫困人口正在形成。如将来要帮助这部分人摆脱贫困可能要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人力、物力,但现在我们决不能坐等经济发展后能自然而然地提高教育水平。应该及早重视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切实提高基础教育教学水平,重点加强对农村教师“双语”教学水平的培训,继续深入实施“希望工程”、“教育扶贫工程”,力争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确保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并大力开办农村职业教育,在学生接受文化的同时,学到更多的职业技能,全面提高后备农牧民

第11页 的科技文化素质。同时,可建立助学基金,利用助学贷款,尽可能使进入高、中等学校的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要进一步做好农牧民群众的思想教育,更新观念,通过采取多种渠道对农牧民进行思想教育和典型引导,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市场意识、自我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机遇意识,帮助贫困村干部群众克服小农经济和愚昧落后的思想意识,积极引导鼓励贫困乡村(户)外出经商办企业致富的能人回乡创办扶贫开发龙头企业,以带动大家发展效益农业。

(四)进一步加强卫生扶贫,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卫生扶贫是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为此,一是要进一步重视卫生扶贫工作,加快贫困乡村组卫生院(室)改造和建设。要根据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要求,对现有贫困乡村组卫生院(室)的设臵进行适当调整,集中力量搞好中心卫生院建设。在贫困村组要保障一定的医疗资金,主要用于贫困乡村卫生院(室)医疗装备改善,切实搞好乡村卫生院(室)的硬件建设。二是卫生部门医务人员要深入基层,改进作风,搞好农村和社区服务,积极探索和推广贫困村组合作医疗制度,设法为贫困群众提供优质低价的医疗保健服务。三是要采取措施,积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医疗单位就业,加强乡(镇)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贫困村组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要与贫困村组医疗单位建立挂钩扶贫关系,积极为贫困村组提供医疗技术、仪器装备和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四是要及时保证有一定的资金,用于解决当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户的第12页

困难救助。

(五)进一步加强科技扶贫,有效地开展科技到村入户活动。一是要积极联系并主动争取自治区、地区有关科研部门、院校的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与我县扶贫开发项目、基地和企业挂钩,不断增强科技技术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二是相关部门要选择一些成熟可靠、容易掌握、效果显著的实用技术,认真加以推广,不断增强农牧民自我发展的能力。三是要充分发挥科技经费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以科技脱贫典型引路,带动一批种、养大户,继而带动群众依靠科技进步搞开发,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四是要大规模的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农业科技人员要充分发挥作用,深入基层,搞好技术服务。五是要结合科技扶贫示范建设,以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为突破口,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走出一条“推广一项技术,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片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科技扶贫之路。

(六)进一步抓好结对扶贫,深入开展“定点帮扶”活动。“定点帮扶”已为我县贫困户脱贫致富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仍需不断改进。一是进一步加强扶贫宣传教育,要使每名干部职工都认识到积极参与结对帮扶,是发扬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帮困济贫的美德,是现代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在帮扶活动中,要做到动真感情、真扶贫。二是深化帮扶主体,做到各单位县(部门)挂钩到村,干部、职工挂钩到户,要由现在的以领导党员干部为主,逐步延伸到社会团体、各界人士。三是扩大帮扶范围,除已确定通过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给予解

第13页

决的外,其余贫困户都要有人给予结对帮扶。四是改变帮扶方式,不能把结对扶贫简单地理解为给贫困户送钱送物,重要的是帮助贫困户寻找致富门路,制定脱贫致富的规划。对有能力脱贫的贫困户要以帮扶项目、技术、信息为主,资金扶持要与具体的发展项目相结合。五是丰富帮扶内涵,既要把帮扶活动看作是一项社会、经济事务,更要以此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七)大力创新农村信贷新机制,全面落实扶贫小额信贷。当前,我县农牧民在开展农业生产和各项经济创收工作中资金短缺现象十分严重,资金的无处筹集一直制约着农牧民进入市场自立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户贷款难和农行、信用社放贷难的问题同时并存,只有建立可持续的小额信贷,是解决缺乏抵押担保能力的贫困户获得金融服务的一种有效方式。要积极把握国家扶贫小额信贷机遇,大力推广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的贷款方式,县信用联社和各乡(镇)信用社要建立健全农户信贷机制,县乡村要进一步做好政策宣传,鼓励各种形式的小额信贷试验和推广,以小额信贷款支持贫困农牧民在城镇从事商品经营各项活动,扭转小额信贷“贷富不贷贫”的单一贷款倾向,从根本上解决穷人不能享受金融服务的问题,及时解决贫困农户发展农牧业中的资金困难,充分发挥小额信贷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八)围绕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一是积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二是充分利用周边团场棉花生产等相关服务行业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有利条件,组织开展劳务输出,不断开拓劳

第14页

动力市场,组织引导贫困农牧民外出务工创收。三是进一步加快各类协会、中介组织建设步伐,不断拓宽市场空间,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组织化进程和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壮大县域经济,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以农副产品为主的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功能。五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切实做好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转化工作。同时,重点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一门或多门技能,从而达到拓宽就业渠道,尽快全面提高贫困劳动力的素质。

第15页

第二篇:城市管理难点与对策浅析

城市管理难点与对策浅析

程小平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提升,城区面积不断扩张,各种生活习惯的人们涌入城市。而受政策、资金、传统等因素的影响,重建轻管的问题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城市管理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何破解这些难点,使城市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城市管理部门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我们要转变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水平。

一、城市管理的难点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各个部门和单位,关系到千家万户,大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小到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城市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矛盾和问题无时不在,主要表现在:

(一)占道经营、流动摊点屡禁不止。一些违法者根据城管执法工作的规律,采取“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迂回游击战术,与执法人员打“时差战”。也有一些违法者针对城管执法中的薄弱环节,钻执法空子,采取“打擦边球”的战术,在商店门前摆放的三轮车上卖物品等,城管来了就暂停经营,“老鼠躲猫”的“拉锯战”屡见不鲜。

(二)对违法事实拒不承认。在具体的工作中,城管执法人员往往不是违法者实施违法行为的第一见证人,这给调查取证工作增加了难度。现场的群众由于是熟人或是害怕报复或是同情违法当事人(大都为弱势群体)或是仇视城管等感情色彩原因,往往不愿意作证甚至还为违法者帮腔。执法人员虽然知道违章者在狡辩,但就是拿他没办法。

(三)“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在日常劝导教育管理过程中较为常见。一些小商贩或商店经营业主在违法事实真相面前,摆出一副可怜相,道出要养家糊口等各种充分理由,并虚心接受执法人员的教育,给人唯一的感觉就是认识错误的态度非常好,但换个地点又“重操旧业”。

(四)违法建设现象难绝。《城乡规划法》修订实施后,法律赋予了城建监察部门更大执法权,目前沿街的违章搭盖基本得到控制。但一些小区或城乡结合部的居民私自占地或历史遗留问题长期未拆的违法建筑“步步为营”扩大建设规模,在屋顶上违法建设搭盖现象依然严重,影响了建筑物整体景观和空中美景。

(五)监管力度不够。缺乏大城管意识,公安、工商、城管、卫生等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大局意识、协作意识不够,对职能交叉的问题无人“抱养”,相互推诿,削弱了城市管理力度。

二、城市管理难点的主要成因

(一)既得利益驱动。流动商贩占道经营是市场规律的产物,流动商贩占道摆摊设点逃避各种税费,以低成本赢得经营成果。商店经营业主店外经营,以获得经营场地和烘托浓厚的商业气氛,赢得额外利润。部分市民的私利心态重,“只顾小家不顾大家”,在房前屋后擅自违章搭盖饲养家禽家畜或出租收取租金,污染环境卫生和破坏市容环境,周边居民怨声载道。

(二)市民素质良莠不齐。随着我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农民进城定居,外来农民工、下岗工人及残疾人等城市底层的弱势人群占相当大比例。客观上使这类人群通过违法乱搭乱建,改善居住条件,占道经营摆摊设点,靠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维持生计。部分市民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差,乱扔垃圾、乱倒垃圾和随意乱停放车辆的行为习惯成自然,始终保持着对自己的行为犯不了大法观念,法律意识淡薄。

(三)部门配合不力。由于城市管理工作涉及部门多,又因我国法律体系复杂,职责分工存在交叉和划分不明确,从而制约、弱化了城市管理的职能,由此而使相关部门你推我、我推你,其结果是大家都不管,或是在利益的驱动下,有利益的事,大家都争着管,没有利益的事,大家都不管。

三、城市管理的几点对策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县城市管理需要科学、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的需要。

(一)实施人性化管理。一方面要根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张贴现象,严管,规范次干道,加强城区主次干道、社区、居住小区小市场建设和管理,如利用好天晟市场。另一方面又要照顾残疾人和下岗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尽力解决弱势群体的后顾之忧,协调民政、残联、社区居委会帮助他们拓宽就业渠道,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开办福利厂吸收弱势群体就业,切实解决其生活出路,使其不再从事违法违章经营等。

(二)强化集中整治。营造严管重罚声势,形成高压管理态势,震慑违法当事人,遏制违法行为蔓延势头。随着我县建成区的扩大和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部分人为在拆迁改造中获取政府的巨额补偿,乱搭乱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城郊村,执法人员在强制拆除时易遇到围攻和暴力抗法。为打击违法者的嚣张气焰,应组织国土、房管、建设、公安等部门集中拆除违法建筑和违法搭盖,展示出行政执法队伍的声威。县城管局立足标本兼治的原则,集中执法部门力量,拧成一股绳,重点治理反弹严重的“顽症”,将整治与日常化管理纳入双轨管理机制,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

(三)强化城管队伍建设。一是强化队伍素质教育,提高执法技巧,规范执法程序,不断提高队员的执法水平;二是实施量化考核,明确路段、明确人员、明确标准、明确责任、明确目标;三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管好、用好城管干部,要逐步建立起城管人员优胜劣汰、能进能出、交流轮岗等制度;四是政策倾斜,充实执法力量,城管人员参照公安民警提高福利待遇和完善执法设备,提高执法科技含量。

(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要依靠社区、学校和新闻媒体作用,积极引导从自身做起、从娃娃抓起,广泛宣传城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浓厚的城管氛围,增强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宣传部门要开辟专题栏目,进行全方位报道,对破坏环境和破坏公共设施的不文明行为要及时曝光,提高广大市民自主管理、自我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导市民关心、支持、理解、配合、参与城市管理工作,为城市管理工作和行政执法创造良好环境。

(五)树立大城管理念。因城市管理工作的广泛性、经常性、长期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点,城市管理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所以城市管理工作必须从现实和科学的角度出发,坚持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联合执法机制,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理解、齐心协力、多管齐下。城管局要着眼调动各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协作能力,推行违法违章行为“抄告”、“责成整改”制,当好“转换器”,将掌握的问题及时下达给有关职责部门处理,建立良好的城管运作网络,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局面。

第三篇:21世纪中国小城镇贫困问题治理的难点与对策

城镇反贫困是困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更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政府所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而又必须加以解决的课题。中国目前的城镇贫困人口以下岗或失业的贫困职业群体为主体,故本文以贫困职工群体或失业型贫困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21世纪中国失业型城镇贫困问题治理的八大难点

(一)理论研究及政策指导的严重滞后。失业,作为商品经济的范畴,是市场化进程中劳动力配置规律起作用的必然结果。西方对失业的经典解释是指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调往新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注:D·皮尔斯主编:《现代经济学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600页。)。失业的实质就是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的分离。由于受传统理论和传统体制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对失业问题的理论研究仍明显严重滞后。其具体主要表现在:首先,对“失业”、“下岗”、“再就业”等概念定义不清。(1)关于“失业”概念。我国的传统理论把“失业”看成是一个制度范畴,把失业看作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有现象。从1993年起,我国才开始正式使用“失业”和“失业率”的概念。但至今为止,我国官方所指失业人口一般指城市登记失业人口,且将它界定为“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岁以上及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求职的人员”(注:《光明日报》1997年4月4日第三版。)。显然,我国官方对失业的定义既不符合国际统计惯例,更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当前的失业人口现状。我国理论界对失业的定义更是众说纷纭,至今尚未形成一种经典性的解释。(2)关于“下岗”概念。从全国的角度至今未对下岗作出统一科学规范的定义。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企业对下岗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把在企业内部转岗安置的也纳入下岗之列;很多人从企业下岗后自己很快找到新的就业岗位,但原企业和当地劳动部门不了解,把这些已实现再就业的还算在下岗职工之列等。(3)关于“再就业”概念。对于下岗后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了不同单位性质、工作期限长短不一的新单位的职工,算不算实现了再就业也没有明确的说法。其次,各部门对失业人口尤其是对我国城镇隐性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统计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客观标准。

再次,对下岗职工的动态变化缺乏了解的途径和手段。一种情况是:企业让职工下岗后,没有及时向劳动部门申报职工下岗的情况;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职工下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的虽然在认定上已经实现了再就业,但在找到新的单位后又下岗。有的职工一年可能多次变换岗位,而有关部门以年为统计周期,无法及时了解下岗职工就业的动态发展情况。另外,有的地方政府给企业规定职工下岗最高限定比例,使企业不可能把超过这一比例的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上报。

由于在理论上对“失业”等概念界定不清及统计口径不一致,再加上对下岗职工动态变化情况缺乏及时了解,势必导致对中国目前失业人口统计结论的不一致,如某市工会统计的下岗职工总数是40万,而劳动部门、统计部门则分别为20万、29.5万。由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失业人口的总体状况缺乏准确把握,势必模糊中国目前失业人口的现状及分布特征,影响中国就业工作的具体政策操作,从而制约或影响中国就业工作的进程及效果。

(二)中国将面临成为世界上最大失业人口大国的严峻现实。从官方统计数字看。中国目前的失业人口并不多,1997年末,英语论文格式我国城市登记失业人口为589万人(注:《中国经济时报》1998年3月3日第7版。)。但中国的实际失业人口(包括城乡的显性失业人口和隐性失业人口在内的综合失业人口)规模巨大,而且随着我国国企改革的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的失业人口还将逐年增加。据学者估算,1997年中国城乡综合失业人口大约1.8~2.6亿规模之多,预计到2000年,将达3亿多(注:《经济学消息报》1998年3月13日第1版。),从而面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失业人口国的严峻现实。

(三)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偏低。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不仅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产生总量性失业,而且供求结构差异较大,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从而形成结构性失业。我国劳动者素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文盲、半文肓多。据统计,我国总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只占0.86%,受过高中教育的只占6.9%,文盲、半文盲达1.8亿,占总人口的22.2%,其中青年又占36.1%,即我国有6500万青年几乎没有受过文化教育(注:《经济参考报》1996年8月10日第2版。)。(2)劳动技能低,结构不合理,据资料表明,目前,全国现有职工1.5亿多人,技术工人近7000万人,其中初级工、中级工分别占80%和18%左右,而高级工则不到2%,全国已评聘的技师只有34万人,而高级技师不过2000多人。(3)思想素质不适应,如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加快,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势必难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而沦为结构性失业人口,并形成中国不少单位“超编”和“缺员”、“缺编”并存的两难局面。

(四)国企改革的困惑。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国企改革严重滞后并已日益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瓶颈”。其直接结果,主要表现在国企亏损面仍继续扩大、国企亏损额增加、国企销售收入增长缓慢、资产负债率攀高、“双停”企业有增无减、破产倒闭企业越来越多等方面。而国企改革严重滞后的间接结果的主要表现之一则是国企职工失业人数剧增。目前国有部门作为吸收新增就业劳动力主渠道的格局已发生变化,并已出现国有经济吸纳新增劳动力的减少和历年冗员存量大量排放(即隐性失业显性化)并存的严峻局面,从而增加了21世纪就业工作的严峻性和艰巨性。

(五)农业部门就业严重不足。从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看,我国就业工作除面临着劳动年龄人口自然增长的就业压力及隐性失业显性化加速两种劳动力过剩压力外,还受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潮顶托”,更面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加速转移的就业压力。由于受传统体制及户籍制度等影响,我国失业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农业部门就业不足,即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导致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流入城市又无法为现代经济部门吸收,从而增加城市就业负担。据专家测算,我国目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达1.8亿左右,近9000万流动人口,尚有1亿滞留在农村,形成潜在的过剩劳动力。随着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农村商品化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势必推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加速转移。据专家预测,未来5年,我国农村过剩劳动力总量将达2.14亿人,尚有1.37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六)就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具体主要表面在:(1)就业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全国各级财政拨付的就业经费每年只有2亿多元,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不到1%,与就业对资金的需求相差甚远。不仅如此,不少地方政府对就业经费的投入不够重视,拨款数额也越来越少,有的地方(如广西、吉林等省区)甚至早已取消就业经费预算,使就业经费缺乏可靠保障。(2)作为就业资金的另一重要来源——失业保险基金也远远不能满足大量企业职工失业或下岗后的救济与再就业的资金需求。据劳动部就业司预测,1995年~2000年,全国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大约为255亿元。(3)各地为弥补资金不足而建立的再就业基金的资金来源和征集标准缺乏可靠的制度保证,所能筹集的资金极为有限,从而大大制约了就业资金的成效。

(七)劳动力市场不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合理流动的就业体制。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受户籍制度、人事档案制度、跨省就业核准制度和外来人员就业许可制度等劳动人事行政管理的制约,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城乡之间、不同经济成分企业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劳动力流动,仍然存在着实际上的障碍,从而不利于劳动者自主择业权的实现和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2)市场化的就业体制尚未形成。据统计,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大约在40%左右。(3)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十分落后,亟待加强。

(八)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是缓解就业压力并为就业提供宽松社会经济环境的一个技术性措施,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失业保障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失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低;企业包袱重;失业保障覆盖面狭窄;失业保障待遇水平低,与现阶段的平均生活水平不相适应;失业保障基金筹集困难,数量有限;基金管理体制不健全;失业保障立法不健全,目前还没有制定《失业保障法》等方面。这些问题使我国21世纪的就业工作既缺乏理论上的支持,又没有现实的经济社会基础。

二、21世纪中国失业型城镇贫困问题治理的八大对策

中国目前乃至今后职工失业型城镇贫困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对中国目前以失业型贫困为主体的城镇贫困问题的理论探讨及政策指导,这是21世纪中国城镇贫困治理的前提。

首先,按市场经济要求,从全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考虑、分析中国的失业问题。当务之急是科学地规范“失业”、“下岗”、“再就业”等概念。我国应尽快确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全口径、没有城乡之分、对劳动年龄没有上限的一般失业观。尤其是对城镇隐性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确定一个公认的客观的统计标准。

其次,国家统计部门应重视对中国目前真实失业人口的统计工作,并每月、每季度、每年定期公布我国实际失业人口规模、真实失业率等基本信息数据,从而及时以科学、规范、权威、动态的统计数据,有的放矢地指导21世纪中国的就业工作。

此外,为便于对失业人口进行动态的规范管理,还应重视规范企业用工申报备案制度和用工年检制度。企业正式招用下岗职工一定期限以上的必须及时(或限时)向劳动部门申报备案。

(二)提高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这是21世纪中国城镇贫困治理的基础。

首先,应加紧建立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的职业培训体系。尤其是要发挥各级教育部门的作用,并鼓励兴办社会民办培训实体,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就业培训,积极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拓宽职业选择余地,提高失业人员就业或再就业的竞争能力和对新岗位的适应能力,从而最终缓解劳动力供给与经济发展所需人才不对口的矛盾,缩短失业者的待业时间,减少结构性失业人口。

其次,应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观念转变。通过抓思想教育,引导失业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自主意识和自立自强的精神,并使市场就业观念深入人心,从而最终为失业人员就业或再就业创造有利的社会氛围。

此外,还应重视尽快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近5亿,其中剩余劳动力1亿多,他们中的大部分文化水平很低,甚至没有文化。因此,重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提高整体劳动力素质的关键(注:陈端计著:《贫困经济学导论》,新疆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第177-181页。)。

(三)“离业”与“就业”并举,这是21世纪中国城镇贫困治理的思路选择或突破口。

基于中国目前失业人口数量巨大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几乎无法就业或再就业的现状特征,我们认为,在21世纪,中国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思路选择或突破口是实行“离业”与“就业”并举(或并重)。所谓“离业”,它既不同于“失业”,更不同于“再就业”,也不同于“退休”。由于这部分失业人员从年龄上还不到退休标准,故称之为“离业”。通过“离业”途径安置的失业人员既包括城、乡劳动力明显弱化的老弱病残者,也包括一些另有家庭生活来源的失业人员等。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把消费资料分配中社会福利、社会保障部分与职业分离开,并根据目前主要城市生活标准来核定每个失业人员永久性“离业”的补偿费。这是解决“离业”问题的核心。而对除“离业”安置以外的其他正常失业人口则通过正常的就业或再就业途径安排就业。

(四)重视经济发展,增加就业需求,这是21世纪中国城镇贫困治理的关键。

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治本之策或关键是以大力发展经济为手段,通过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方式,积极开拓就业渠道,使就业岗位在原有的基础上,总量上有新的增加,从而扩大城乡劳动力的需求。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有:(1)大力推动国企改革,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尽量在企业内部消化分流人员,并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厂房、土地、设备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等资源,开拓新的生产经营领域和就业空间;(2)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增加就业渠道;(3)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发挥中小企业的就业主渠道作用;(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全方位发展街区经济,并组织引导一些下岗失业职工向社区服务业转移;(5)通过推广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来增加就业机会,充分挖掘潜在的就业岗位,广泛推动非全日制、临时工和弹性工作制,通过政策引导失业职工以非正规部门就业的方式从事各种劳务活动;(6)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开发和统一,鼓励职工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合理流动,并利用

职工大流动所产生的就业岗位替补倍增效应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7)加大基础建设投资规模,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8)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向非农产业及小城镇分流和转移等等。

(五)重视增加就业资金投入,这是21世纪中国城镇贫困治理的重要环节。

为适应市场经济对就业资金投入的要求,一方面应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就业经费的投入,并使之得到制度上的可靠保证。为此,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中,应当将“就业经费”列入一类款项,由劳动部门提出就业经费预算拨款的详细申请报告,由财政部门根据财政预算收支的总体情况和就业经费的客观需求制定预算,并将就业经费和财政预算支出中的比重与实际失业率挂钩;另一方面,应重视增强失业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重点应放在提高统筹层次与增加基金来源上,并相应地提高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提取再就业资金的比例等,从而增强失业保险基金在失业救济与促进再就业方面的功能。

(六)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网络体系,这是21世纪中国城镇贫困治理的重点。

从长远看,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1)逐步消除阻碍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种种制度障碍,促进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2)建立覆盖全国的劳动力信息网络,定期向社会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减少劳动力流动的盲目性,包括建设就业信息传播媒体,如开办就业信息报纸,在广播、电视、报刊上开辟就业信息栏目等;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组织区域劳务输出协作;开展长期中介服务等。(3)建立各种职业培训中心。(4)重视健全就业登记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法规及法制建设,强化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有序性,使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法制化、规范化,从而最终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七)建立和完善中国就业工作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21世纪中国城镇贫困治理的重要保证。首先,应制定统一的就业工作政策保障,在劳动、工商、税务、信贷、保险、城市管理等方面给失业人口的自主创业和安置失业人口较多的企业以优惠政策;其次,应加紧建立和发展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保障制度,从而为失业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减轻由失业人口过多而造成的社会压力,从而最终为国企改革和发展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再次,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应广开资金筹集渠道,尽快建立再就业基金,英语论文格式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再就业培训等提供保障;其四,重视维护下岗职工的合法权益,既加强对劳务中介机构的规范管理,又加大对企业用工制度的监督,保证下岗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最后,应建立一体化的社会救济系统,当务之急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尽快将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扩大到农村,尤其是扩大到贫困地区,从而建立一个面向全社会的救济体系。

(八)重视其他相应的配套改革,这是21世纪中国城镇贫困治理的重要措施。

失业与城镇反贫困是困扰当今世界各界经济发展的难题。减少失业,扩大就业,缓解贫困,在实际操作中,还应重视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如政府应把就业工程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把它列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之一;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统一协调领导,政府应协调成立专门的就业工作机构,负责对就业工作的统一领导,各地则应建立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企业、街道(居委会)等各级统一规范健全的再就业工作网络,为就业工作提供组织保证;调整工时制度,通过进一步减少工时的办法,降低劳动参与率,压缩劳动力供给,减轻就业压务;整合工农比较利益,减轻农村对城市就业的压力;对不发达地区实行倾斜政策,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应实行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设立再就业贡献减免税;加强对有关失业与就业的法律建设,并制定完整的管理流动人口的专项法律,根据不同城市类型规定出城市发展的具体要求,引导人口依法迁移,有序流动,从而为最终实现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创造条件。

第四篇:路政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浅谈基层路政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公路运输在经济建设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公路的使用价值也越来越高,但由于一些群众利用公路沿线搞开发、不按规定乱设市场、乱建房物、随意搭接公路、乱堆物等占公路及用地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形下,作为保护公路路产路权的闽东公路路政执法队伍,在队伍没有发展壮大的情况下,负起维护承担着全市1532.4公里专养公路和115.4公里代养公路的路产路权责任。任务越来越艰巨,形势不容乐观,公路执法被业内人士称为“天下第二难”。的确,尤其在闽东是难上加难,笔者根据从事路政管理工作的实践体会,试就闽东基层路政工作的难点与对策谈些粗浅的看法。基层路政工作存在的难点与困难一是改革影响思想波动大,后顾之忧未除。我区现有路政执法人员81人,干部、聘干待遇39人,职工身份代干(含工勤人员)42人,职工身份占路政队伍总人数一半以上, 而我们闽东公路部门自1993年分建以来,没有为这些在干部岗位的职工解决过一个人的身份待遇,一些爱岗敬业,胜任本职工作路政人员干了十几年至今还是职工身份,随着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养路费费改税**四起,一会儿说综合执法路政人员精简合并;一会儿又说养护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减裁路政人员;给公路路政人员心理造成压力, 担心自己身份是职工,有被清退路政岗位的顾虑,思想波动大,后顾之忧重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执法手段软弱,协调工作不顺。由于公路路政管理中一些工作涉及到公安、工商、城建、土地和乡镇、村等各个部门,而按照现行的《公路法》规定,对违法设施和非公路标志可以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强行拆除外,对其他违反路政管理法规的行为人员只能采取“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责令恢复原状”等行政强制措施。在当今人们法制观念不够强、执法环境不够理想的状态下,其强制性很难真正显示出来。在这种情形下,一些路政员办理案件畏难,怕吃力不讨好,不主动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对违反《公路法》规定的行为不能及时实施适当的处罚,制约了路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路政人员专业业务能力不强,文化水平偏低。公路路政行政执法作为国家行政执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具有行政执法的普遍性外,还有一定的行业特殊性,要求从事该专业的执法人员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公路法规知识、公路工程专业知识。但我们路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从目前全区路政队伍文化水平上看,我区现有路政执法人员81人,获本科文凭14人,获大专文凭43人。像这样的专业基础和文化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四是路政执法力度不强,社会知名度低。路政执法作为国家行政执法中的一部分,当然其规定是硬性的规范,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们宣传不够到位,公路路政部门在地方上社会地位、社会知名度低。路政所与运管所同属交通系统,同为副科建制单位,可运管所社会地位、社会知名度比路政所高一等,路政所更不用与其他单位相比,如:公安、城建、稅务、土地、工商所。认为我们路政执法工作力度不如别人,在我们队伍中也有人持这样看法。因此在制止、清除公路及公路控制区内的私搭、乱建、乱摆、乱放等各种占路损路违章行为时,路政人员显得软弱无力,起不到威慑作用,直接影响着执法效果,也影响了路容路貌和公路的安全畅通。

五是监督制约不力,工作责任心有待加強。作为一名路政执法工作者,应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切实做好本职工作。路政工作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晚上,不分上下班,只要路上有案件,有影响畅通工作就得随时上路巡查处理,可是我们现有的监督制约和奖惩机制不够完善,我们路政队伍中一些个别路政人员思想政治觉悟跟不上形势发展,缺乏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适应不了现行路政工作需要, 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时有无故脫岗溜岗, 影响路政队伍形象。

六是重视工作不够,路政队伍力量弱。近年来随着公路的迅猛发展,路政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可路政队伍沒有发展壮大,原有90人定编至今未有增加,而目前只有81人,路政人员缺编,影响了路政工作开展。如寿宁路政所邻县浙江泰顺就有路政人员22人,车辆6辆,据话还要配车辆,达到2.5人1辆车,可寿宁路政所路政人员7人,既要治超,又要正常巡查护路,只有1辆路政车,有时还因出不起油钱无法多巡查;柘荣公路路政所路政员含所领导仅4人,仅是同地方运管所人数的六分之一,加上公路分局工程需要抽用路政人员,路政正常工作受到影响,路政执法工作最少需2人,可是有时很难凑齐,迫不得己只好1人上路违章执法,总不能眼看着路产受损坏而不管。面对公路点多、线长、面广的行业实际,增加路政人员编制,加強路政工作刻不容缓,否则将严重削弱公路部门在社会地位、社会知名度,路政执法工作将走进死胡同。

改进路政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强学习,提高路政队伍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路政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越多,对路政人员文化、业务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应把不断提高路政人员的政治、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习,要以本部门业务知识为重点,结合新实施的《行政许可法》和有关的法律知识和政治知识学习,查找不足,对照日常工作,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路政人员应相互间进行探讨,多请教专业人员。同时为提高路政人员的业务水平,市局应定期举办路政办案骨干培训班,鼓励参加有关院校学习,提升学历水平,从根本上提高路政员自身的文化业务素质,更好地为路政工作服务。

二、多形式开展宣传,强化路政执法教育。要加强路政执法力度,必须想方设法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争取各级党政机关、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只有这样,路政工作才能一路绿灯。我们要结合我区公路实际情况,经常性地向公路沿线群众宣传公路法律法规,充分运用报刊、网站、广播、有线电视、宣传标语、宣传专栏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公路法律、法规,扩大社会影响。通过这些不懈地多形式的宣传,增强人们对公路法律、法规的认识,充分调动沿线村民的爱路、护路积极性。

三、完善巡查机制,维护路产路权。路政工作要坚持以“预防为主、依法治路”的方针,完善巡查机制,路政人员积极主动实施公路巡查,加强公路两侧控制区管理,以防出现新的违章建筑。防止违章建筑、乱埋管道等违章行为蔓延。

四、加强所务公开,落实目标责任。路政工作复杂,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容不得半点马虎,应建立路政目标责任制,做到既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又互相帮助、支持,共同完成各项工作;特别要加强所务公开制度,把路政审批、案件处罚、赔偿收费等情况在公布栏上公布于众,以公正促廉政,以廉政促满意。路政所收取的占用费、赔偿费、管理费等,都要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杜绝乱收费、乱罚款的行为发生。

五、加强横向联系,提高执法力度。路政管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要使路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应主动向地方人民政府、县交通局汇报和沟通。通过这些汇报和沟通,加强横向联系,善于借风借力,把部门管理行为上升为政府、社会和群众行为,把公路保畅、公路保洁变成全社会的共识。只有形成领导重视、公路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格局,公路路政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并大大提高路政执法工作力度。同时路政人员要以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提高办案水平;所里要经常召开查找路政工作困难、不足分析会议,克服畏难情绪,大胆开展查案办案活动,维护好路产路权;同时加强道路巡查,查处、纠正、消除道路安全隐患,确保道路安全。

六、转变工作作风,树立窗口新形象。路政人员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开展“创建效能型、服务型、责任型政府,营造优良政务环境”活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切实把转变工作作风、创优发展环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解决机关作风、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破除不作为,不负责,失职渎职的官僚主义;坚决制止以权谋私,吃拿卡要,公款吃喝玩乐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歪风邪气;破除纪律松懈、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不良习气,加快公路部门的职能由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提高公共服务与行政执法水平,树立效能型、服务型、责任型路政部门的新形象。

还要强化社会监督,聘请社会廉政监督员,设立举报电话,实行举报奖励制度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七、创新工作方法,提升路政执法水平。要积极探索解决路政工作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从制度建设和创新上推进路政管理工作方式方法的改革。如在反超限运输中,如何改善管理方式方法,提高服务意识,促进软环境建设;在路政执法中,如何区分轻微、一般、严重违法案件,在法律法规赋予的自由裁量权范围内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如何创新宣传方法,实现好的宣传效果;如何进一步落实备勤制度、巡查制度,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公路监控水平;如何加强与法院行政庭的联络制度,确保依法行政等等。总之,在实践中公路路政人员要集思广益,与时俱进。

八、开展创建活动,实现规范服务。公路路政是交通行政执法的对外窗口,路政形象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深入开展创规范路政所、青年文明号、民主评议行风、机关效能建设、以及创建文明窗口等活动。增强路政队伍内在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公路卫士的思想意识,真正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杜绝“脸难看、事难办、门难进、话难听”的现象,工作中做到“三个一”即:有一张笑脸、有一杯茶水、有一条椅子;要建立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否定报备制、绩效考评制、失职追究制,切实改进行业管理,实现规范服务。

九、解除后顾之忧,逐步解决路政人员待遇。群众利益无小事,针对我区路政人员81人中,职工身份代干(含工勤人员)就有42人,占路政队伍总人数一半以上,这些人多年在路政岗位上,风里来,雨里去,爱岗敬业,守卫在公路上,任劳任怨干了十几年,至今还是职工身份,随着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到来,或者有可能面临综合执法改革,路政人员去向令人担扰,除了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外,做为省、市公路部门应责无旁贷,为路政人员排扰解难(稽征部门与公路部门分建后,现己大部份落实职工身份稽征人员聘干待遇),本着为职工办实事精神,积极向上级多方位、多渠道争取聘干名额,逐步解决路政人员身份待遇,让公路路政人员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公路工作。

十、引入竞岗新机制,壮大路政队伍。路政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按照公开、公平、竞争的方式建立一套进人、选人、用人机制,积极推行考聘结合的竞岗机制和末位淘汰制度。对各所有空岗位的正副所长、综合、巡查等股室部门负责人的路政所,不要长期空闲,除了要推进形式各样的选任制、聘任制外,还应实行公开竞聘制,择优上岗,让一些有专长、爱岗位、敢创新的路政人员充实到新岗位上发挥才智;向上级部门争取编制,对新招人员,不仅对外招收法律专业生,还可以实行公开竞聘,从班站一线竞选选拨一些符合学历条件,爱岗敬业青年到路政岗位,让一线一些先进员工也有奔头,对工作表现不好的在岗路政员,经多次教育不思改正的,也可以实行调离路政岗位,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

总之公路路政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任务艰巨,路政管理工作好坏关系到公路安全畅通, 关系到交通公路行政执法队伍的形象,我们只有加强管理,深挖潜力,及时

解决我们工作中存在困难,完善公路路政管理工作,我们路政管理工作才能早日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更好地为公路事业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第五篇:我市科普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科协依法科普

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

我市科普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科学技术协会

一、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科技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科技普及及科技创新,是体现科技进步的两个方面,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或缺。

科技创新为科技普及明确了方向,丰富了内容;科技普及则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目的.没有创新,将无所普及;而没有普及,民众对科技将失去兴趣 ,创新将得不到社会支持。因此,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科技发展必须做到创新与普及并举。

(二)科技普及必须“四科”结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科技普及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科技技术知识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正确认识自然的知识体系,是人的能力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国家科学文化素质及至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科学方法是正确反映研究对象的客观规律的主观手段。倡导科学方法能使思维方式科学化、研究方法科学化,这比普及具体的科学技术知识更为重要,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科学思想是客观现实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是人类智力的集结,智慧的结晶。科学思想也可理解为科学地思想、科学地思维。传播科学思想,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也是科普的一项重要任务。

科学精神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精神动力,实质惟实求真、开拓创新,弘扬科学精神,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根本性、基础性的意义。

科学技术知识是科学的基础,科学方法体现科学的能力,科学思想是科学的意识反映,科学精神则是科学的灵魂。因此,科技普及必须“四科”结合。

(三)科技普及必须反对迷信,反对伪科学

2003年中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1.98%,即50个人中只有1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而相信算命的比例达26.5%,虽比1998年的35.5%减少了9.0个百分点,但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仍然非常低,而相信算命的人比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人要高出十几倍。说明公众受愚昧迷信,伪科学活动的影响程度达到了一个相对峰值。因此,科技普及必须反对愚昧、迷信,必须反对伪科学。

为提高科普效益,要使科普工作下移,对弱势群体给予特别 关注,如通过培训来提高弱势劳动群体的素质和竞争能力。弱势群体人员若在家庭、生活、工作、身体等方面遇到挫折,对生活失去信心、信仰,更容易相信迷信,被一些邪教所利用。

提高全民族素质是科普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科学技术的普及有利于人们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则是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在社会发展领域的体现,也是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我市科普工作的难点

(一)组织机构,基层组织不健全

我市科技局设有政策法规科,负责有关科技和科普法规的制定,市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负责具体科普工作,5县5区也都有科技局和科协机构,各县(区)也配备有科技副县(区)长。而各乡(镇)由于机构改革,取消了科技副乡(镇)长,科技工作由其它副乡长分管,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推广站、畜牧防疫站、林站等站所技术人员很少,多数为非技术人员,村级几乎无专职人员。一项新的农业技术,如果没有健全的推广体系,就是到了村头也传不下去,农业技术推广往往就差“最后一公里”;一些优良品种,因水肥措施跟不上,缺乏配套技术,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上往往就差“最后一道坎”。所以必须健全基层服务组织。

(二)经费问题

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科技发展的原因之一。按照《科学技 术进步法》要求,县(区)级科技三项费用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1.3%,乡级达到1.1%,科普经费按所辖人口人均不少0.08元的标准(外省、市高的人均1-2元),而实际情况,差别很大,市级科技三项经费不足150万元,科普经费未落实,在全省均处落后位置。全社会参与投资、资助科普事业的机制尚未形成。

(三)活动场所

因经济条件所限,我市尚未建成科技场馆。市区内、街道、车站、公园等场所的科普画廊也很少,乡(镇)农村的图书室书籍陈旧,广播站的利用率也较低。

(四)工作目标考核

科普工作大多为软指标,尚没有将场馆建设、经费等目标完成的硬指标纳入党政领导目标责任制中。

三、对策

(一)组织有机构

“稳定县(区)级、加强乡(镇)级、完善村级”,重点加强乡村科技队伍建设,建议配备科技副乡(镇)长,各村配配科普员或科技副主任。在各县(区)建立以县(区)科协为中心,乡科协为枢纽,学会、协会、研究会为依托的三级科普组织网络,使之左右相连、上下贯通。

(二)经费有保障

各级政府应按照《科技进步法》和《科学技术普及法》要求,将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财政对科普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 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幅度。

(三)活动有场地

将科技馆建设纳入市建设规划,在市区街道、社区、车站、医院、公园、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根据各自服务对象和条件建设科普画廊,在村与乡(镇)建立图书室、广播站。

(四)运行有活力

科普是公益事业,鼓励组织科普工作者自主开展科普活动,依法兴办科普事业,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新利益机制。

(五)目标有考核

建立科普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科普工作责任书,将其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范围之中。

下载浅谈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难点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出国政审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出国政审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和对外经贸合作、科技交流日益广泛,我县党员干部及其它人员因公出国逐年增多,类型也呈多......

    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做好乡镇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2006-5-11 要切实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要求,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

    民政救灾工作难点及对策

    民政救灾工作难点及对策建议 灾害应急救助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当时社会保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做好救灾工作是践......

    浅议农村反假币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假币的存在和蔓延严重干扰了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给金融业的安全、稳健运行带来极大威胁。近几年来,福建省县农村信用社反假币斗争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假币这个“毒瘤”并未完全......

    基层央行调研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以后,新的“三定”方案,在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和支行一级分设了专门的调查统......

    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治理医药商业贿赂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治理医药商业贿赂的体会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开展治理医药商业贿赂专项行动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尚存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突......

    出国政审工作的难点与对策(5篇范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和对外经贸合作、科技交流日益广泛,我县党员干部及其它人员因公出国(境)逐年增多,类型也呈多样化。作为县一级如何把好......

    麟游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问题及对策(模版)

    麟游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问题及对策 一、“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成效 麟游县1993年被列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2002年再次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改革开放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