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院文化建设的资料
法院文化建设
一、法院文化的内涵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法院文化特质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其核心内涵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8]作为法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法院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统领,通过彰扬宪法理念、培育法治精神、规范司法运作、普及法治宣传,来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乃至全社会道德法制水准,保障法律的一体遵循,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遵循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原则来理解,法院文化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平正义的道德观念。公平正义是司法活动的永恒主题,是法治文化的核心,更是社会公众追求的理想和对司法活动的期望。因此,对于法院文化的主体、行使正义的法官来说,公平正义自然是最基本的、现实的道德要求,或者说是法官的本能良知。只有这样,法官才能获得崇高的权威和信任,才是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应有的、正常的、健康的社会现象。正如英国丹宁勋爵士所说:“如果我们必须相信某些人的话,那就让我们相信法官吧”。[9] 2.法律至上的价值理念。依法治国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法律至上应当而且必须成为社会正义守卫者的基本价值取向。具体地说,法院群体中的法官应当以法律的价值标准、用法律的逻辑观察、分析和解决矛盾纠纷,惟有如此,方能使法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裁判主体,还社会一个公正的、合乎法治规则的秩序,从而维护法律的尊严,体现法律的价值。
3.超然中立的思维模式。审判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判断权,是基于法律的标尺,对矛盾、纠纷的双方进行度量,从而作出合乎法律的评判。作为一种评断双方是非的权力,其基本要求就是中立、超然。因此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法官的思维是法律思维,就是要求法官惟有以法律为根本,正如马克思所言“法官除了法律之外不再有别的上司”[10]这样一种超然中立、不偏不倚、居中裁判的思维模式进行思维,而不受来自法律以外的因素干扰、影响。当然超然不是漠然,中立也不是中庸,而是立于法律基石之上的超然中立。4.一心为民的人本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必须在司法领域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做到“司法关注民生”。“司法为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在法院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法院文化建设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
5.廉洁高效的行为规范。在目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公众一方面期望和追求司法公正,另一方面,囿于个体或集团的利益又想方设法干扰阻挠司法公正的实现,这就使得法院群体成员始终存在被腐蚀的可能。因此,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法院,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法院群体成员的廉洁。迟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迟到的正义即是非正义,人们的合法权益不能及时保护,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制止,难以谈得上社会公正,因此追求司法效率就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6.庄重庄严的物质载体。法院文化中的物质载体,是司法理念的一种外在的物质表现,是社会公众可以直接通过感官感受的具体实物,其所表达的意义或象征应能凸显国家审判机关的庄重、庄严与神圣,体现法院审判的权威性、独立性和便民性。这不仅是维护法院审判权威和形象的需要,更是捍卫法律尊严之必需。
二、法院文化的功能
有学者把“文化”当动词理解,认为“文化”就是由“文”而“化”,通过“文”使自身发生变化,从而将“人”从自然状态中“化”出来。[11]可见,先进的法院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自觉地成为影响、约束法官的非正式控制规则,从而令法官放弃一些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使每个法官自控或自律言行。法院文化的功能至少应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般文化的共性功能
1.导向功能。法院文化的导向功能具体体现在:(1)阐释、明确国家法治建设、法院建设的长远目标,法律以及法院在建立和谐社会中的作用。(2)逐渐确立法院司法裁判的价值取向。(3)规范引导法院个体的思想行为。先进的法院文化可以通过整体的价值认同来引导法院工作人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等,使他们在文化的深层次上自觉地结成一体,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任何一个法官不管它生在何处,来自何方,处在法院工作的大背景中,它都会根据法院倡导的价值观来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作出自己的行为决策。
2.凝聚功能。法院文化凝聚功能具体表现为:(1)通过对法官的习惯、知觉、信念、动机、期望等微妙的文化心理沟通,使法官树立以法院为中心的共同理想、信念、目标、追求和价值观念,产生强劲的向心力,强烈的团队精神。(2)通过改变法官的思想和态度,把法院的宗旨、理念、目标和利益纳入法官内心深处,使法官对法院产生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并自觉付诸行为。3.激励功能。法院文化的激励功能体现在:法院文化培育成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法官的精神境界、文明道德素质得以提高的过程。法院文化为法官提供了统一的价值观念和明确追求的目标,在价值追求和目标影响下,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为法官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提供了机会。先进的法院文化,不仅尊重法院个体的人格,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和培育法院个体的潜能,使法院群体成员深知其所在组织及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进而产生职业尊荣感和崇高使命感,激励法官找到自己的差距和发展的潜力,从而奋发向上,勤奋工作。4.约束功能。文化约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约束,[12]也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约束。接受了先进法院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法院群体及其成员对其社会责任感和法院的未来发展等精神要素有了更透彻的领悟和理解,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与法院整体价值目标保持相同的取向,从而自觉地约束个人的行为,有效防止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
5.辐射功能。法院通过自己的审判活动为社会提供服务,也满足社会公众对良好法治环境的需求,法院文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法院文化体现出法官心中蕴藏的积极价值观,现代司法理念,高尚精神境界,会通过司法活动渗透到社会中。法院文化辐射功能主要体现在:(1)通过公开开庭、裁判文书等,昭示法的精神,法的权威,满足社会需求,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引导人民群众知法守法、讲求诚信、息诉服判。(2)通过法院审判、执行等活动的延伸,使社会公众都能感受和了解法院文化,理解法院文化,扩大法院文化的影响面,从而树立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和法官的良好形象,也为树立法律的权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法院文化的特有功能
法院文化具有鲜明的审判色彩,无论是法官群体共同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或是与之相关的物质载体,无不印上了审判的印记。法院文化也必然具有法院这个群体独特的功能。
1.实现公正的功能。法治社会的真正权威是公正的司法。作为行使惩治犯罪、定纷止争职能的法院,是以公正的判决实现对公平正义的诠释,从而使法律成为人们的信仰,而法院的判决也正是法院文化公平正义理念的体现。在法治社会里,社会公众往往将法院视为实现公正的地方,法官被冠以“公平正义化身”之美誉,[13]因此,实现公正不仅是社会公众对法院的美好期望,更应该成为法院文化着重外现的应有功能
2.昭示公平的功能。法院是以公正的判决向社会昭示公平、正义的模式,这种集法院文化中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于一体的群体精神意志必将对社会公众产生广泛的、现实的、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社会公众自觉地以法院昭示和倡导的公平正义方式为参照,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与社会主流意志相一致,这正是先进的、健康的法院文化作用的最好体现。
3.示范崇法的功能。法院是由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组成的特殊群体,法院文化中的群体精神一定程度上必须仰仗法官的具体行为加以表现。只有法官的正义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渗透到社会意识的每一个角落,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当然如此”的认识时,法官才能获得崇高的权威和普遍的信任,因而法官的公正理念是实现法治的最终保障。所以,公正被普遍认为是法官和执法者所应具有的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法院乃至法官理应成为忠于法律、捍卫法律、遵守法律的模范,从而发挥尊崇法律,依法办事的示范作用。
4.遏制腐败的功能。在社会公众的眼里,法官是生杀予夺、定纷止争的仲裁者,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象征。随着依法治国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一个个腐败的高官从案发到最后均交由法院最终审理判决,不仅反映了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和依法治国的明朗态度,同时基于法院特有的职责,也激发了公众寄希望于法院在遏制腐败上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心理需求,作为体现公平正义本质的法院文化当然不应忽略这种社情民意。
5.宣扬程序的功能。在现代社会,法治与公正的程序是密不可分的,任何“良法”只有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公正的法律程序不仅能够吸收和释放公众对司法裁判的不满情绪,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和限制恣意专断的裁量,因而程序成为当今各国法治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和共同趋势,也是识别法治与人治的基本标尺。对于法院和法官而言,程序正义是维护司法公正的最佳选择,更应该成为法院文化着力宣扬的一种功能。
三、法院文化建设的目标与路径
文化建设必须首先重视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活动相比,价值观是文化中稳定的因素。[14]法院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凡是审判工作成绩突出的法院,必定有优秀先进的法院文化作为精神支撑。法院文化建设既是一个理论命题,又是一个实践命题,必须基于正确的认识,才能有助于建设先进的法院文化。
(一)法院文化建设的目标
价值观是文化构成的必要条件,[15]法院文化建设必须以培育司法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塑造法院精神。在法院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16]注重将司法理念、人文精神与公正、文明的作风有机结合在一起,要充分展示法官积极的理想追求、卓然的职业风采、丰富的专业学识和清廉的操行品格。
1.增强法官尊崇法治的职业理念。法官不信仰法律,不信仰正义,良法也会成为死法。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培养法官树立法律至上的信念,以推进法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为目标,以法为是,以法为上,崇尚法治,严格用“公开、中立、平等、公正、高效、文明”的现代司法理念指导审判工作。
2.提高法官执法为民的职业意识。法官是人民的法官,法院是人民的法院,法院文化建设必须体现执法为民的职业丰采,必须把我们的工作扎根于民众的支持和信赖之中,在执法中体现出对当事人应有的人文关怀和人格尊重,体现出法院的亲和力和法官的人文情感,具有一心为民的服务意识和公仆作风,切实做到爱民、为民、亲民、护民。
3.展示法官公正高效的职业形象。法官代表着法律,是正义的化身,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和实现者。要通过法院文化建设形成崇尚规则和程序,追求公正与效率的氛围。法院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必须打造法官公开、中立、平等、公正、高效、文明的职业现象,确保案件高效、快速地审理,确保案件经得起时间、法律和良知的考验。
4.提升法官清正廉洁的职业操守。法官手握大权,肩负重任,处在社会矛盾和重大纷争难题的风口浪尖上,必须廉洁自律、正身守道。法院文化建设必须致力于提高法官清廉为本、守中持平的职业操守,确保法官不为钱所累,不为利所伤,不为色所惑,不为名所困。
5.培养法官内省慎行的职业修养。厚德才能载法,德正方能法严,法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精神气节。谨言慎行,要通过法院文化建设培育正气,培养骨气。从细节入手,引导法官自律、自重、自省、自励、自警,作到堂堂正正审案,干干净净做人。
6.营造法官团结务实的职业氛围。法院是以法官为主体的职业群体,法院文化建设的内容必须极力营造法院团结进取、敬业奉献、昂扬向上的工作氛围,引导法官形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充分调动法院群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减少磨擦,密切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和谐的气氛。
(二)法院文化建设的路径
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以培育“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法院“软件”和“硬件”建设为基础,围绕提高法院队伍整体素质、确立现代司法理念、保障司法公正与高效,做到长远规划,统筹安排,积极稳妥地推进。
1.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把法院文化建设放在人民法院担负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这一宏大背景下来考察,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统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群众观、价值观、大局观和政治观。在此基础上,着眼于公正高效地审判案件,培养法官队伍共同的法律信仰,积极倡导公开、中立、平等、公正、高效、文明的现代司法理念,不断深化法官的责任意识和角色意识,通过法院文化建设培养法官的公正意识和司法为民理念,从而充分体现现代司法文明的成果和法院工作的人文精神。
2.积极倡导富有特色的法院精神。法院精神是法院团体共同的价值观念、发展目标、管理思想及司法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法院文化的灵魂。在法院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结合法院团体意识和发展目标,认真总结和提炼最能反映群体共同意志,符合群体成员共同愿望的本质精神作为法院精神,使之得到广泛认同,自觉成为法官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使法院工作人员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角色意识,激发群体成员的责任感、尊荣感,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展现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这几年,我院各项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正是因为我院倡导“奋发有为、积极向上、争创一流”的法院精神。
3.努力培育法官的职业道德意识。法院文化的主体是法院,而法院的主体则是法官,法官队伍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法院文化建设的成败。培养法官职业道德是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以法官职业道德素养体现法院文化的内涵。[17]在法院队伍政治思想教育中,要突出抓好法官职业道德教育,从强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入手,强化法院干警请正廉洁的意识,以共同的行为准则和制度规范,强化法院团体的责任意识和角色意识,培育法官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和职业操守。必须大力推进法官队伍职业化进程,注重业务培训,提升职业素养,营造浓厚的学识文化氛围,丰富法官法学理论功底和文化底蕴,培养高素质职业化法官群体,全力打造法官职业共同体,以提高法官的职业能力水平来体现先进的法院文化。
4.加强和完善法院物质装备建设。法院文化建设需要通过物质载体来表征,庄重威严、宽敞整洁、布局规范、设备完善的审判法庭会对审判法官的敬业爱岗、审慎裁判产生积极影响。优雅的工作环境、庄严公正的审判环境,能够体现出审判机关作为社会公平与正义维护者的庄严稳重形象,使人自然产生敬畏、尊崇之情。就办公环境而言,法院审判庭、办公室、荣誉室的设立,着重体现庄严、肃穆、整洁、高雅的职业特征,营造具有现代司法气息和法院特色的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要实施智能化工程,根据现代司法的要求,高度重视办公智能化建设,特别要抓好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电脑进行审判管理、政务管理和队伍管理,实现网上自动化办公。要实施文化装饰工程,法院办公楼、审判法庭中要有恰当的文化装饰,加强法院文化氛围的营造,体现法院的文化特色,诠释法院文化的内涵。5.丰富和提高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品位。法院文化建设需要丰富细胞工程和活动载体,在法院文化建设中,应当适当地开展一些具体的文化活动,努力创造宽松、和谐、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围,丰富法官业余文化生活,增强法官们的体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使法院干警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加强身心健康锻炼和人文品格修养,培育他们的文明习惯,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陶冶干警们的精神情操,让大家时时处处受到法院文化的熏陶,从而激发大家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6.狠抓法院规范化制度建设。以制度管理为手段,把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法院管理经验用制度固定下来,使其更好地发挥规范管理的作用。要以人性化的管理激励人,在工作实践中既注重发挥硬性的法纪制约作用,又注重发挥软性的道德制约作用,使两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重视法官个人因素在审判实践和法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做到在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与生活中关怀相结合,利用各种手段,创造各种条件满足法官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以理解法官、尊重法官、关心法官,努力营造崇尚法律、尊崇法官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和发挥法官在审判工作和法院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育法院文化,要将内在管理与外在管理有机地结合,注意培养群体成员的自律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制度的良好习惯。不仅要注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更要注重制度的贯彻执行,只有各项管理制度得到切实的遵守,管理才具有真正的意义。不同法院之间之所以存在整体素质、精神面貌等方面的优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切实加以贯彻执行。
7.培养法院内部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先进的法院文化要靠人来建立,法官不是机械适用法律的工匠,而是能够从审判实践中总结理论,再用以指导审判实践的法律职业人。在法院文化建设中,要努力营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着力培养一支专家型、学术型的法官队伍。要鼓励干警认真读书学习,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兴调研之风,提高干警文化学识素养。要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加快促进人的现代化,提高法官的素质以适应审判实践需求。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在法院内部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环境对人的积极影响,引导和促进群体成员以学习为荣、以学习为乐,进而纯洁法院风气,优化内部环境,对于提高法院群体素质、培育先进法院文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8.着力加强法院行为文化建设。法官不但是现代司法理念的最先接受者和实践者,在努力完成司法理念转变的同时,还必须完成个人品格上的飞跃。当前,法官职业已成为一个大众关注的职业,法官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在法院文化建设中,注重规范法院工作人员的仪表、言谈、举止、交往,努力培养符合职业要求的行为方式显得非常重要。从具体细节来看,要抓好法院工作人员的仪容仪表,要求工作人员从服饰穿戴、待人接物等点滴小事做起,养成符合职业特点的行为习惯和文明司法礼仪,体现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职业特征。在庭审过程中,法官要规范庭审用语,提高庭审驾驭能力,遵循和维护庭审秩序,平等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审判活动顺利进行。还要着重强化法院群体的程序意识,培养严格遵守程序,严格按程序办事的行为习惯,以此构建工作和生活的行为规范,完善相应的制度,建立监督、约束机制,以达到规范群体行为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公众从法院群体的行为文化中感受公正,进而产生对法律的信任和尊崇。
------------------
[1] 2006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24个中级人民法院和28个基层人民法院“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这是对全国法院系统文化建设的一次盘点;2010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决定命名40个法院为首批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201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我国首个法院文化建设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
[2]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命名首批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的决定》(法(2010)41号)。
[3] 《不断提高人民法院软实力为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人民法院报,2010年7月6日第1版。
[4] 贺麟《文化与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275页、。
[5] 吉特贝·霍夫斯泰德、格特扬·霍夫斯泰德《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11页。
[6] 吕芳《中国法院文化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38页。
[7] 大卫·克莱珀斯(David Kreps)《企业文化和经济理论》,转引自党向阳《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博客网。
[8] 中央政法委组织编写《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长安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25页。
[9](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未来》,刘庸安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11月版,121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76页。
[11] 樊浩《文化与安身立命》,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44页。
[12]吉特贝·霍夫斯泰德、格特扬·霍夫斯泰德《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90-93页。
[13](美)德沃金《法律帝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1月版,257页。
[14]吉特贝·霍夫斯泰德、格特扬·霍夫斯泰德《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21页。
[15]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年9月第2版,28页。
[16] 参见《以弘扬司法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全面推进人民法院文化建设》,人民法院报,2010年7月6日第1版。
[17] 参见《以法院文化滋养职业道德》,光明日报2010年7月6日第2版。
我院民五庭是一个年轻人居多的集体,他们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自觉以盛勇强同志为榜样,努力做好以审判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书写 “上海法院精神”。
一、以表率作用带动人。一个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来自于“班子”和领导的表率作用。民五庭党支部“一班人”深知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对己严格要求,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时时处处做大家的表率,全庭团结而富有朝气。原党支部书记、庭长蒋丽珍同志是一名在知产审判方面颇有造诣的女法官,面临退休即将离开自己热衷的审判事业,心中几多眷念,但想得更多是一种责任,怎样把队伍带好、把班交好,没有一点松懈,站好了最后一班岗,为大家作出了榜样。副庭长汪彤在老庭长退休后主持庭里工作,自我加压,工作大胆,积极负责,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带领大家努力争创一流的工作成绩。庭长助理黎淑兰吃苦精神强,带头多办案,办“铁案”,在去年合议庭4名法官审结的131件案件中,她主审了44件案件,占结案的33.6%。榜样就是力量。在庭领导的带动下,该庭各方面工作都比较出色,去年先后被市级机关工委表彰为先进党支部、被高院表彰为学习盛勇强先进事迹的先进集体。
二、以审判实绩信服人。审判工作是人民法院的中心任务,每个案件事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事关法律的尊严,事关人民法院在人民群众的形象和威望。民五庭从事知识产权和涉外商事纠纷案件的审判工作,面对在审判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迎难而上,精心办好每一起案件,努力实现“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他们努力追求均衡结案,2003年全庭共受理知识产权和涉外商事纠纷案件计458件,结案467件,结案率为102%,同比结案率上升25%,存案267件,同比存案下降3%。月度、季度、年度都能做到均衡结案。在增强审判效率的同时,十分注重审判质量的提高,延伸审判功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原告戴尧天诉某书画出版社侵害其编写《中学生字帖(柳体)》中的“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楷书习字规范”的作品修改权和完整权,要求赔偿经济损失90万元案,合议庭在审理该案时既合理运用法律方法,又注重对当事人利益的平衡。判决确认被告部分更改“习字”之行为虽不构成侵犯原告对作品享有的保护作品完整权、修改权,但未征询原告意见有不妥之处,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万元,既保护了作者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促进优秀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判决后没有一判了之,合议庭法官及时耐心地向原告作法律解释,蠃得理解,止纷息讼。该庭正是以这种高度负责的精神,取得了优异的审判工作实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宗旨,为法院赢得了声誉。
三、用学习氛围熏陶人。社会不断前进,经济不断发展,法律不断完善,对法官的要求越来越高。民五庭全体同志在审判实践中,深知法学知识和其他科学领域的广博,深知从事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深知手中审判权的份量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把不断学习、完善自我,作为迎接挑战、胜任本职的唯一办法和途径,积极营造“学习型”审判庭。副庭长汪彤同志是科班出身,但始终抓紧学习,1999年7月攻读华东政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并获取法学硕士学位,同年8月经过严格考试,作为最高人民法院选派的中国青年法官赴英进修班学习金融法,2000年7月获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法律硕士学位,目前又在攻读博士学位。助理审判员姜山通过刻苦学习考取最高院赴美学习并于2003年获美国天普大学法律硕士学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全庭同志好学上进,13名法官中1人为博士毕业,1人为在读博士;4人已获得在职硕士学位,4人准备参加论文答辩即将获得在职硕士学位;1人在复旦硕士学位班学习,4人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学习是为了提升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审判事业。在遇到疑难复杂案件时,该庭打破法官、合议庭之间的界限,集思广益,共同破解难题,并结合审判实践进行调研,去年共发表调研文章25篇,其中国家级8篇,省级7篇,并整理了6件案例精选。如针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施后对知识产权诉讼的影响,组织审判人员先后撰写了《知识产权案件中的专家证人制度》、《民事审前程序中法官的角色》等3篇调研文章和一则案例精选,既总结了审判工作经验,又指导了审判工作实践。该庭去年获得院信息工作集体奖。
四、以优良作风服务人。法院是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特殊窗口,法官队伍必须有良好的工作作风,热忱为当事人服务,树立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良好形象。民五庭全体同志牢记手中的审判权是党和人民给的,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最大的热忱和责任心,接待好每一位当事人,开好每一次庭,写好每一份裁判文书。面对有的当事人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和诉讼能力,他们恪守职业道德,不是简单的以程序或证据存在问题为由将其合理要求“拒之门外”,而是通过一定的诉讼指导和调查取证,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民事权利;在接待、开庭时,自觉做到着装整齐、语言规范、举止文明,业外活动谨言慎为,树立和维护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面对当事人出于感激之情赠送的月饼券、交通卡、报刊订阅卡等,他们都婉言拒绝,清正廉洁,去年全庭没有违规违纪的人和事,也没有群众来信反映审判作风等方面的问题。民五庭全体法官的优良作风赢得当事人的信服和称赞。
成绩已成过去,未来任务更重。民五庭全体同志表示,弘扬“上海法院精神”贵在实践,贵在经常,贵在坚持。他们决心发扬成绩,勤奋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继续书写“上海法院精神”。
第二篇:加强法院文化建设
立足职能 构筑平台
我市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重实效
本报讯(陆研)今年以来,市法院下发《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制定《开展“四四八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责任分解书》,把执法办案作为参与社会管理的基本途径,把平台机制建设作为参与社会管理的创新实践,把考核结果作为业绩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
“四项工程”深化职能发挥。全市法院以执法办案工程为立足点,以能动司法工程为切入点,以维护民生工程为落脚点,以自身管理工程为突破点,着力拓宽服务途径,切实促进社会管理。发挥立案信访职能,将立案信访窗口提档升级为诉讼服务中心,整合立案接待、诉讼指导、法律咨询、法律释明、判后答疑等工作,为当事人提供方便、快捷、规范的一站式服务。发挥刑事审判职能,宽严相济惩治犯罪,确立了市辖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指定管辖制度,参与“新起点”小额爱心资助项目活动,为权力受到侵害、家庭困难的未成年人争取社会资助。发挥民事审判职能,调解优先、调判结合,超过一半的民事案件调撤结案。发挥行政审判职能,注重行政诉讼案件协调解决,连续两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并积极配合市政府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发挥执行工作职能,建立完善执行威慑、执行救助等工作长效机制,落实与20个单位会签的《协助执行工作机制实施办法》,推动“执行难”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通过去年开展“审判管理年”活动,把深化审判管理作为优化办案指标的重要手段,加强对案件质量效率效果的自我监督。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沟通,按照“全面结对、分级负责、分片联络”的原则,开展定向结对联络人大代表工作,更加自觉主动地接受外部监督。创新队伍能力、作风、纪律教育管理,争先进位意识不断强化提高,机关效能建设不断优化提升,目标绩效管理不断深化提效。
“八大平台”增强创新实效。突出围绕量刑规范、法律指导、诉调对接、审判调研、司法宣传、便民诉讼、信息网络、素质培育八个方面,积极构筑平台,促进管理创新。市法院认真落实对重点乡镇的综治帮扶工作,并与公安局、司法局加强配合,完善非监禁刑犯罪执行程序。寿县法院与县司法局合作建立“诉讼调解室”;霍邱县法院建立1名值班领导、1-2名信访专员和2名值班法警负责的诉讼服务值班制度;霍山县法院进一步在化解行政争议方面加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机制建设;舒城县法院与司法行政系统协作开展对缓刑、管制犯进行的社区矫正工作;金寨县法院在农忙季节开设“春耕法庭”、“秋收法庭”,体现司法为民便民;金安区法院成立“天平”志愿者服务队,针对不同社会群体,扎实开展各项服务活动;裕安区法院组成涉及妇女儿童权益案件的专门合议庭,吸纳妇联干部、教育工作者担任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并发出“人身保护令”,有效制止和预防了家庭暴力。全市法院还结合丰富案例资源,通过聘请的司法宣传顾问加强与媒体互动与合作,利用《皖西日报》的“法院在线”、门户网站等宣传阵地,采取网上庭审图文直播、法官以案释法、法官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和法官进企业、乡村、学校、社区等形式,加强了法制宣传教育。上半年,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来视察两级法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市法院当庭裁判一起跨国拐卖妇女案
魏卫副院长担任审判长主持庭审
本报讯(陈杰)8月2日上午,市法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束永梅、潘宗勤拐卖妇女上诉一案,当庭作出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裁定。
上诉人束永梅、原审被告人潘宗勤拐卖妇女上诉一案,原审认定束永梅从云南昆明分别将三名缅甸籍妇女带到舒城县杭埠镇以6万元出卖,潘宗勤将其缅甸籍弟媳以2万元出卖,一审判决束永梅犯拐卖妇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判决潘宗勤犯拐卖妇女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宣判后,束永梅不服,以量刑过重为由提出上诉。
鉴于本案涉及跨国拐卖妇女,社会影响较大,市法院结合正在开展的庭审和裁判文书“两评查”活动,决定将此案列为庭审重点查案件。市法院“两评查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党组成员、副院长魏卫亲自担任审判长进行庭审示范,市法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有春带领相关业务庭室负责人组成评查小组进行评查,同时邀请市人大内司工委副主任黄爱生、市政协社法委副主任刘波以及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庭审评查。
庭审结束后,点评会随即召开。市法院评查小组根据《安徽省高院刑事案件庭审评分标准》,当场对庭审情况进行评分;受邀参评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庭审过程及审理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院领导亲自担任审判长,为切实提高庭审水平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并认为市法院庭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庭审评查的举措,充分体现了市法院自我要求严格、自觉接受监督的良好作风,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庭审水平和司法能力的提高。
职务侵占逃缅甸 遣返六安判八年
本报讯(罗继红)六安一公司销售员李某侵占公款52万余元后逃往缅甸,去年底被缅甸警方抓获并遣返回中国。近日,金安区法院以李某犯职务侵占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八年,追缴非法所得52万余元。李某原为六安市某公司销售员。2006年,李某被派往重庆任公司重庆片区的销售员。2007年至2009年间,李某多次收取重庆大西洋五金机电公司等单位的货款不入帐而用于赌博和个人消费,总计52.645268万元。2009年上半年,公司查帐时发现李某有侵占公款的行为,正当公司准备追究李某责任的时候,听到风声的李某却携钱款潜逃到了缅甸。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2011年12月7日,李某被缅甸警方抓获后遣返回中国。金安法院审理后认为,李某身为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故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第三篇:加强法院文化建设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也是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历史使命。
有“法文化”、“法律文化”、“审判文化”、“诉讼文化”、“法院文化”、“法官文化”、“司法文化”种种,各有其内涵与外延,但言及“建设”,则各种涉法文化的“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却趋于相通。故此可见:了解法院文化建设的特殊性,足以认识各种涉法文化建设的普遍性。前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尤金指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见,文化包容精神、物质两方面财富。所谓法院文化,是指法院组织法官行为主体在依据宪法和法律独立行使审判权的进程中,形成的审判理念、司法规则、职业道德、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物质符号、司法行为和审判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总和。当今,中国的法院文化丰富、多彩的表象,凸现其显著的民族性和历史传承性。
纵观中华法系中司法文化连绵不断发展的数千年的历史,人们会清晰地发现:人民法院作为当今国家的审判机关,具有漫长而艰辛的历史发育过程。翻开中华法制史册可见: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从夏代的“大理”、商代的“御廌”和西周的“司寇”之司法官职到秦朝、汉朝和三国两晋南北
朝的“廷尉”、“尚书台”司法机构,从隋朝、唐朝和宋朝的“三法司”(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到元朝的“刑部”、“大宗正府”、“御史台”、“宣政院”,从明朝、清朝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和清朝末期的“法部”、“大理院”到中华民国时期的“大理院”、“最高法院”,从中华苏维埃政府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的“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人民法院,一条在中华大地上薪火相传、经久不息、演变递嬗、日趋臻美的国家审判机关的发育轨迹,既标榜了审判机关在国家政体中的历史功绩,也彰显了当今人民法院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循着人民法院传承中华司法文化的历史轨迹回望:尧舜时代皋陶“神兽断狱”之标榜司法公正,商代“敬鬼神畏法令”之神权法思想,西周时期“明德慎罚”与“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之“礼治”特征,春秋时期“铸刑鼎”开创成文法先河之历史功绩,秦代法家重刑主义“法治”中的法网严密与严刑酷法之警世思考,汉代尊道家“无为而治”中的“重德轻刑”与崇儒家“独尊儒术”的“春秋决狱”之功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儒家道德法律文化中的“八议制度”、“官当制度”与“刑讯制度”、“登闻鼓直诉制度”之传世遗风,隋代弃用500条《开皇律》而“法外用刑”与搁置500条《大业律》而另行“严定酷刑”之历史教训,唐代“宽仁治天下”中的“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可鉴经验,宋代理学催生的政治、思想上的自由风气和立法强化中央集权却又称司法官吏为“难才”、并禁止武人干预司法之可歌典范,元代立佛教为国教下的立法却确立僧侣特权和强化主奴不平等关系及维护奴隶制度之法哲学思辩,明代“治乱世用重典”中的“明刑弼教”与“内行厂”、“锦衣卫”操控司法之冤滥悲剧,清初立法“详译明律,参以国制”而赢得“盛世”与清未“礼法之争”中的“变法修律”虽法丰而朝亡之“法治”价值评价,中华民国初期立宪确立“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和其后军阀独裁统治下的“复辟帝制”、“沿袭清末立法”及继而出现国民党反动派以“三民主义法制”原则“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和“以党治国”、法外实行法西斯主义专制之治国方略比较……中国古、近、现代这一切国体、政体变迁中的涉法文化的演进,都蕴含着司法文化不断提升的史实。剖析当今人民法院文化各个元素,似乎都可以在古、近、现代司法文化中找到源头;当今人民法院的司法文化理念中的某些思辨也可以在历史传承的司法文化中获取感悟。同时,从法哲学的视角看,传统的法院文化中,也是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地看待法院文化资源,科学地承继其中之精华,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神圣的历史使命。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王胜俊指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充分体现人民司法事业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法院及法官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职业道德,以及行为准则等,既具有完美的精神内涵,又具有丰富的物质内涵,既表现为外在形象,又表现为内在素质,既有政治标准的要求,又有司法能力标准的要求。”这深刻地揭示了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社会地位和人民法院文化的外延范围。由此可见,对人民法院文化外延的正确、充分认识,至关重要。
第四篇:关于法院文化建设
关于法院文化建设
近期,我院组织全体干警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省委秦光荣同志在省委九次党代会上作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报告等,并组织了关于围绕“六种文化”、“法院文化”和“五个专题”的研讨会。通过学习,我收获颇多,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就文化改革发展作出研究与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文化建设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实现什么样的宏伟目标,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热切期待,文化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团结奋进,克难攻坚,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开创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崭新局面。
党的十七大以来,文化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从文化发展的环境来看,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 1
度前所未有,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前所未有,老百姓的热情期盼前所未有。从文化工作本身来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初步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发展的方针更加明确、更加宽松,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文化投入大幅度增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方兴未艾、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市场日益规范、空前繁荣,文艺创作演出百花齐放,基层文化活动红红火火,文物保护不断创新、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逐步形成,文化人才队伍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更加团结进取、昂扬向上、奋发有为。
法院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形式,是人民法院精神文明的基础,是法院法官在较长时期的审判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的精神、行为准则、作风及其特有的行为方式和物质表现的高度概括。
法院文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二是公正效率的价值观念。人民法院的全部司法活动,要做到审判公开,程序合法,审限严格,裁判公正,依法执行。三是公正清廉的职业道德。法官必须做到:忠于职守,精通业务;清正廉洁,克己奉公;谨言慎行,保守秘密;刚直不阿,实事求是;严肃执法,举止文明。四是公平正义的整体形象。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公正司法、文明
办案是每一位法官的必备素质。五是科学严谨的管理规范。管理规范应是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严格有序,在奖惩机制的调节作用下,使法官受制于有形的制度,遵循于无形的规范。
司法公正是建设法院文化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建设高品位的法院文化,就是要通过法院文化多层次多方式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法官的思想、意识、品质、作风产生积极的影响,最终培养和造就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清正廉洁、党和人民信赖、满意的法官队伍,确保司法公正。
法院队伍建设的重点,就是提高法官队伍的综合素质。而先进的文化氛围,能使人敬业、创新,并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以避免被时代所淘汰。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充分利用法院文化提供的新的契机和空间,强化法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突出学习效果,加大培训力度,开展文化活动,使法院法官在法院文化的熏陶、影响下,思想觉悟、文化素质、业务能力和执 法水平均得以提高。
法院文化建设必须紧密联系法院的工作实际,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同时法院文化建设要与时代合拍,服从于质量建院、改革兴院等法院战略目标的实施。
对于如何建设法院文化,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抓根本,加强法院精神文化建设,大力提高法官的内在素质。要以用新的态度,求新的思想,做好新形势下对法官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据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拓新途径,探索新办法,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二、抓关键,以领导者的倡导作用和示范作用发展法院文化。在法院文化建设当中,各级法院领导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领导者首先是倡导者、宣传者,同时,领导者又是法院文 化建设中的实践者、示范者,按法院文化精神的要求,带头树立宗旨意识,带头接受方方面面的监督,成为法官学习的楷模。
三、抓机制,以严格的制度和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法院文化。法院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靠制度去促进。要通过科学的建章立制,去规范法院的各项工作,约束每位干警的行为,从而在严格管理中培养法院文化精神,塑造法院良好的形象。同时,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法院文化的重要方面。
第五篇:法院文化建设
新时期基层法院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0-4-16 11:48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中小】【我要纠错】
内容摘要:法院文化是法官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凸现法院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建设好法院文化对于弘扬现代司法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将起着很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本文笔者结合罗山县法院建设法院文化的初步实践,分析了当前基层法院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基层法院如何做好文
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和看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也给新时期人民法院全面加强文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新形势下基层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和队伍素质能否再上一个新台阶,首先在于是否树立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说到底就是一种文化。人民法院建设先进的法院文化,就是要以法院文化来塑造法院形象,提高法院干警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全面推进法官队伍的职业化。
一、罗山县法院文化建设的初步实践
法院文化作为文化系统中一个分支,同样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不同层面的要素构成。物质文化属于最表层,行为文化次之,精神文化则是法院文化构成的核心,也是法院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近年来,我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大力推进法院和谐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文
化氛围,推动了我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近两年来,我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984件,审理执行3880件,结案率97.4%;再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并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一等功,先后被评为优秀基层法院、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先进单位和市级卫生先进单位;2009年,我院再次被省高院评为全省优秀基层法院;我院的队伍建设、刑事审判、司法政务管理、信息、宣传、调查研究、司法警察等多项工作被省、市法院评为先进单位;3人荣立个人二等功,51人次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全院上下学习气息浓厚,5人已取得研究生学历,17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全院干警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人民群众的满意率进一步提高,树立了基层法院的良好形象。具体来讲,我院做好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就是全力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整洁院容院貌,在院办公楼前竖立象征公正司法的独角兽雕塑,营造浓厚的法文化氛围;建成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荣誉室、文艺活动室,给干警创造舒适温馨的学习娱乐场所;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成罗山法院网和内部局域网,在一楼大厅和审判法庭设置电子显示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2、坚持以完善的制度约束人。先后修订和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案件质量评查办法》、《加强和规范信息宣传调研实施办法》、《财务后勤保障规定》等65
项规章制度,涉及队伍建设、审判业务、机关管理、廉政建设等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狠抓
落实,以制度促规范,向管理要效率。
3、坚持以崇高的精神教育人。将敬业进取、勤政廉政、公正司法等内容的规章制度、名言警句定期在本院电子显示屏上公示,并制作成匾额悬挂在办公区和审判区的醒目位置,使干警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定期组织开展党组成员、党支部党员及全院干警参加的集中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干警的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廉洁意识;充分利用附近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干警参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等红色景点,重温党的战斗历程;进行廉政宣誓,学唱廉政歌曲,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干警坚定的党性原则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组织召开干警家属座谈会,发放“廉洁家庭”倡议书,开展“争当廉内助”活动,表彰先进,宣传典型,形成家庭助廉氛围,发挥好家庭成员的监督作用;加强信息宣传调研工作,宣传优秀法官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弘扬正气。近两年,我院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宣传稿件2900余篇。
4、坚持以丰富的活动激励人。由政治处牵头,院工会、妇联、共青团参与,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做到每季度都有活动。近两年以来,我院先后组织了庆七一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演讲比赛、迎奥运乒乓球比赛、春季长跑比赛、老干部钓鱼比赛等20多项各类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全院干警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和拼搏进取的争先精神。此外,从去年5月份开始,我院对离退休老干部还实行生日祝福制度,坚持为老干部送去关爱,带去祝福,以体现全院干警对老干部、老同志的尊敬和关爱。
二、当前基层法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司法改革和法官职业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基层法院的整体状况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初步树立,法官群体素质和整体形象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总体上说,基层法院在文化建设方面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其他法院可能也存在,但受经费保障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基层法院表现更为突出,具体地讲就是 “四多四少”:
1、被动应付多,主动开展少。表现在法院层面,就是一些法院开展文化建设,多是为了应付上级法院的检查或要求,或是为了领导要求而开展,在主观心理上未能足够重视,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少主动开展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表现在法官层面上,就是法官对法院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没有真正理解,认为其可有可无,认为法院无非就是搞好审判而已,缺
乏参与法院文化建设的热情和主动性。
2、热衷模仿多,开拓创新少。一是热衷模仿国外的法院文化建设。虽然法院文化有一定的共性,但每个国家的法院文化都是针对各自自身的实际,包括历史的、现实的因素以及环境的影响,所以国外的先进法院文化也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二是各法院之间相互模仿,缺少开拓创新的精神,没有完全体现个性。法院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都会受到地理、历史、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各有不同。但只要这种文化建设是符合自身实际的,能够发挥出法院文化应有的功能,那么就是成功的。反之,盲目地照搬别的法院文化建设成果,而不考虑
自身所处的具体外部环境,自然是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3、流于形式多,深入实施少。法院文化建设本身尚处于一个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也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部分法院的文化建设没有深入实施,流于形
式,也使得法院文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
4、物质建设多,精神内涵少。法院之所以为法院,不在于法院的办公大楼等基础设施,而在于高品质的法官和法院工作者群体,在于赋予法院设施、制度规范等外在事物以内涵和精神,使法院形神兼备、从而堪称堪当为法院的文化积淀。而实践中,一些法院普遍存在重视更新办公设施、改善办案条件等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导致文化
建设出现单一化的倾向。
三、基层法院文化建设应当遵循的发展思路和原则
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未来、长远规划。因此,在探讨如何完善基层法院文化建设时,首先必须思考法院文化建设应当遵循的发展思路与原则。笔者认为,要使基层法院的法院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结合原则。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法官精神素质的培养,而树立公正、高效、清正、廉洁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正是对法官精神素质的基本要求。法院文化建设要配合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法院文化,使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成为法院的自觉行动,把法院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2、服务审判中心原则。法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公正与效率。因此,法院文化建设应当通过形成法院群体的价值观,培育具有人文特色的法院精神,树立法律至上的司法理念,创造公平、正义的良好氛围,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审判工作的全面发展。
3、以人为本原则。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法院文化是以法官为主的特定群体的文化,因此,以法官为主的人是法院文化建设的决定因素。基层法院建设法院文化,既要重视法院整体价值目标的实现,又要注重法官这一特定群体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理解、尊重、关心基层法官群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使基层法院的文化建设充满生
机和活力。
4、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既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又要蓄容包纳,丰富内涵。主要体现两个层次,一是法院文化与整个社会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二是各法院文化之间的个性和法院系统文化的共性。只有做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承认和接纳社会文化的优良部分,吸收和借鉴其他法院文化建设的先进成果,不断丰富、充实和创新法院文化的内涵,才能使法院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才能真正构建起先进的基层法院文化。
四、基层法院进一步做好文化建设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1、要充分发挥基层法院领导的倡导和示范作用。基层法院的领导干部,要真正把法院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用领导者的高度重视、积极倡导和亲身实践来推动基层法院文化不
断丰富和发展。
2、要充分发挥政工部门组织参与法院文化建设的独特作用。基层法院的政工部门作为联系干警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很强的沟通效能,因而在参与法院文化建设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和作用。基层法院的政工部门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参与到法院文化
建设之中,有目标、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法院文化建设。
3、要以倡导法院精神为契机,营造团结进取、敬业奉献、昂扬向上的工作氛围。法院精神是法院群体共同价值观念、发展目标、司法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法院文化的灵魂,应力求把实现法院的共同价值和实现法官的个人的价值统一起来。实践中,可以采取诸如“院训”、“院歌”、“宣传标语”、“法官讲坛”等多种形式加以表现,并注重对法官的道德素质培
养、政治业务知识培训和典型先进事迹的学习等。
4、要以正面的先进典型来引领法院文化。基层法院应不断挖掘、培养、树立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加强宣传、信息和调研工作,用先进的理论、优秀的成果来深化干警对法院文化建设的认识,用榜样的力量来不断昭示法院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巨大动力,用先进典型的人格魅力来推动基层法院群体共同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5、要以法院物质建设为载体,彰显法院文化底蕴,塑造司法权威。法院的精神文化通过物质环境等载体体现出来,因此,基层法院在建设审判法庭、办公场所以及配置司法装备时,都应紧紧围绕法院的精神文化内涵来进行。同时,在改善司法环境和条件中,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和法院的自身特点,始终用改革的精神,结合发展的形势不断丰富、充实法院
文化的内涵,使基层法院的文化建设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总之,基层法院的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长远规划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法院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更是法治社会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我们希望基层法院的文化建设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的先进文化中,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最终为法治的完善奠
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