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度法院文化建设规划(修改)(范文)
2009年度法院文化建设规划
为培育、涵养法院共有精神,昂扬士气,凝聚心力,激发队伍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深化队伍建设的精神支撑,进一步巩固“学习型法院”建设,进一步提高法院队伍整体素质及司法能力,为湖里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保驾护航,现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践行“三个至上”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司法审判这个中心任务,深入开展法院文化建设工作,全面提高广大干警尤其是法官的整体素质,为本院的各项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2、创建目标:切实培育法院共有精神,大力加强人才培育力度,法官整体素养和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造就一支政治坚定, 业务精通, 纪律严明, 作风优良的法院队伍,树立司法公正、高效廉洁、服务大局的法院形象,为实现建设一流法院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措施
(一)优化环境,营造法院文化氛围。
以法院物质建设为载体,彰显法院文化底蕴,塑造司法权威。法院的精神文化通过物质环境等载体体现出来,从而渲染庄重典雅的人文环境。
1、悬挂体现法院精神的标语或格言。在立案大厅、审判大楼的公众活动区悬挂标语,将法文化与建筑装潢巧妙地结合一起;让当事人一走进法院能切身感受到法院人的精神面貌与内心信念。
2、保持审判综合区整洁有序。干警办公室卷宗整理规范,文件放置有序;法庭设置合理,按规定放置和使用法槌,维护审执秩序。
尽量创造出一个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的工作环境,使法院干警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
3、适时更新便民服务设置。在立案大厅和禾山法庭接待大厅应设置便民箱,并有专人进行定期维护与保养。
4、定期制作宣传板报。根据法院开展的各项主题专项教育活动,应制作专题板报悬挂于墙,让老百姓知悉法院动态,了解法官职业群体风貌。
(二)提升素质,丰富法院文化内涵。
坚持法院文化建设与建设“学习型法院”相结合。法官一方面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职业道德、深刻的人文关怀精神、高度的廉洁自律意识;另一方面,还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深刻领会司法原则和精神。
1、培养护大局、忧民生、维民权的平民型法官群体。2009年时法院全面应对金融危机,促使经济快速平稳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需要司法积极作为,主动出击。一方面要更新理念,研究制定服务企业的相关对策,组织开展法官进企业的系列活动,正面企业需求,提供风险控制与管理对策;另一方面,针对企业主逃匿引发的群体性劳资纠纷案件,应制定紧急预案和应急小组,提高法官服务大局和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
2、培养善办案、精调研、通法理的专家型法官群体。高质量的案件是体现法官办案水平、调研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法官庭审驾驭、法律适用、文书制作等方面能力的体现。通过深化案件质量评查体系树立办“精品案、和谐案”意识,提高法官理解法律精髓和法律适用的能力。力争承办案件在厦门法院系统十大精品案评选中实现历史突破。同时加强审判实务研究与教育培训,开展岗位技能练兵竞赛活动,强化法官调研,研读法律理论书籍,力争在法院系统学术论文研讨中获得省级获奖论文,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3、培养重修养、讲品行、当表率的道德型法官群体。根据队伍建设的动态发展,适时部署开展专项教育整顿活动,注重提升法官个人修养,重视业外行为的引导与规范。以此为契机,增、删、改、建规章制度,自查自纠,整改落实。
(三)弘扬先进,提升法院精神文化。
领导干部要达成共识,把法院文化建设摆上首要位置,以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积极倡导和亲自实践推动法院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不断挖掘、培养、树立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不断昭示法院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巨大动力,用先进典型的人格魅力推动法院群体共同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1、开展职业意识教育,形成亲民爱民共识。应组织、举办各种法官论坛,邀请专家或民间专家进行专题辅导讲座。举办一场由院领导为广大干警授课,切实增进交流与沟通,起到领导表率的作用,逐步在全体干警中形成亲民爱民共识。
2、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大力弘扬队伍正气。调动全院干警士气,争当市级以上荣誉模范,年度获得的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超过2008年。利用媒体、报刊、板报等大力宣传典型,起到引领精神表率的作用。同时,积极挖掘司法后勤保障的推动效应,如司法警察等。
3、重视青年干警培养,充实年轻法官队伍。随着公务员招录人数的增多,法院年轻队伍的壮大,青年干警的培养格外重要。通过能力训练、立案信访岗位锻炼、社区法律服务等方式提升其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社情民意的认识与把握,以此增强青年干警强烈的责任感与良好的精神风貌。
(四)人文关怀,彰显法院文化价值
法院文化的创建与培育需要外化,需要以人为本地去实践。
1、加强法治宣传,传播法院文化。以普法活动为着力点,增强群众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传播弘扬法院文化精神,拉近法院、法官与
人民群众的距离。一是坚持公开审判,增强司法透明度,充分发挥人民法院法制教育阵地的作用,以公开的方式让人民群众感受司法的公正,增进对法治的信心。二是以团支部活动为平台,开展综治宣传月等专题活动,落实“法律六进”要求,以发放资料、现场答疑、免费咨询等形式深入街头、社区、学校、企业等地进行别开生面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宣传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三是积极邀请电视台及媒体及时报道法院重要活动、典型案件审理等重要工作动态,在省级媒体等报刊上刊登稿件,适时把重大案件、重要活动、先进典型向社会宣传报道。
2、创新人文活动,感受法院文化。从点点滴滴的细微之处,以真情关心人,以真心理解人,以事业凝聚人,将真切的人文关怀作为法院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创造条件为全院干警营造团结和谐、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一是关怀干警常态化。坚持生日送祝福、院领导慰问生病干警、周五下午集中活动日、庭室兵乓球交流、棋牌比赛、工会小组登山、节假日唱歌比赛、爱国主义教育等;二是调适人心人文化。组织全院干警参加中医理疗、健康知识讲座、完善干警生病慰问探望制度、提供特约心理辅导师服务、开展大型户外减压对抗性活动,通过野外拓展训练增进干警之间的信任与沟通,实现心理和体能的自我超越。三是交流平台信息化。实施科技强院的战略,局域网页面更新换代,增设法官论坛专栏、干警QQ群、法律服务活动专栏、团支部青年园地、湖里法院荣誉史等构建干警互动交流平台,既丰富了教育方式,又拓展了教育平台。
三、工作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 确工作要求,主要按照省市法院的学习培训内容组织培训工作,加强与其他法院的文化建设交流。
3、检查验收阶段:
第二篇:法院文化建设规划2011-2013
虎林市人民法院文化建设三年规划(2011-2013)
2010年10月
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法院、省高院关于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推进虎林法院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干警整体素质,增强司法能力,弘扬司法文明,提升司法形象,实现科学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法院文化内涵及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法院文化是以法官为主体的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审判执行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公正和效率为特征,以追求法治为目标,凸显法院特点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等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法院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即法院建筑的风格、审判庭的布局、装饰、法官办公室的设置、法槌的使用、法官的着装等;行为文化,即法院在从事审判活动、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确保公正高效办案的规章制度等;精神文化,即法院在审判、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独具法院特征的精神风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物质文化是基础,行为文化是保障,精神文化是核心。
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是立足法院工作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虎林法院加快实现科学发展,推动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必要举措。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有利于法院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积极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为更好地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有利于在法院队伍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在法官群体中形成共同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增强队伍的认同感、荣誉感、向心力和凝聚力,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促进法院队伍的科学健康发展。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有利于在法院干警中
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和职业习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密切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增进社会对法院工作理解、信任和支持,增强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活跃法官文化生活,引导法官追求高尚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培养法官求实、严谨、廉洁、文明的职业气质,树立法院和法官的良好形象。
二、法院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个至上”指导思想为统领,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紧密结合法院实际,坚持不懈地开展法院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法院精神和文化氛围,为加快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三、法院文化建设的路径与构想
法院文化是法院群体的共同意识,是法院群体成员共同参与审判与管理实践的结果。法院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提高,才能使其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为促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推进法院工作的更好更快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坚实基础。
(一)着力加强法院精神文化建设,培育现代司法理念。
法院精神文化是法院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法院群体的灵魂,它决定与支配着法院群体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法院群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是推动法院文化建设的关键中的关键。具体而言:一是培育具有人文特色的法院精神。法院精神是法官群体同质精神的高度概括,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精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追求共同价值理念的文化特征。法院精神能够激发法官群体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尊荣感,增强法官群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在建设法院先进文化过程中,应结合法官群体思想实际和法院发展目标,认真总结和精心提炼法院精神,使之成为法官群体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二是牢固树立现代司法理念。“现代司法理念是法官群体为达到公正的司法终极目标,在对司法
权本质特征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内心自主选择的,坚定信服和推崇的,并在司法实践中奉为最高行为准则的基本观念。”在法院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教育和引导广大法官自觉树立公正、平等、中立等现代司法理念,并以此为指导进行公正裁判。三是坚持用先进典型精神引领法院文化建设。先进典型是法院精神文化的具体人格化,作为榜样,他们以实际行动来诠释法院文化的灵魂,对法院先进文化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必须积极挖掘、培养、树立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用时代先锋的光辉业绩来全面展现法院精神文化的精髓和强大感召力,用先进典型的人格魅力来推动法官群体同质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发展。
(二)大力加强物质装备建设,塑造良好司法形象。
物质文化是法院文化的外化、直观和感觉形象,威严庄重、布局合理、沉稳大气的有形物质环境不仅会对法官公正裁判产生无形的积极影响,而且会对社会公众产生无以替代的感知、影响和接纳作用。法院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向公众凸显法院文化底蕴和公正精神,能够有效增强公众对法院司法裁判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以此来塑造自身良好的司法形象。具体而言:一是搞好审判法庭建设。审判法庭是向社会公众展示法院精神的主要窗口,要做到威严庄重、布局合理、设置完善,外观造型上要体现“沉稳大气”,给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敬畏和尊崇之感。二是搞好办公场所建设。良好的办公环境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使人能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建设中要切实做到经济实用、庄严庄重,要处处体现出法院的公正、中立、权威的精神风貌。三是搞好司法装备配置。配置司法装备要适应审判工作的特点,不断满足审判工作的发展需要。法院基础设施是法院文化的物质载体。优雅的工作环境,法官们会觉得“工作着是美丽的”。每名同志时时处处受到法院文化的熏陶,会提高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激发广大法官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加强法院行为文化建设,树立司法权威。
行为文化是法院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对法院文化建设成效好坏的检验,法官作为社会正义的守护神、作为现代司法理念的接受者和实践者,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品位,具有特殊的行为准则和要求。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必须切实规范法官的司法行为、言谈举止、人际交往等,努力培育法官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模式,确立法官共同的行为准则。具体而言:一是抓好党建、廉政、思想等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提高法官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素质。法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仅要靠自律和锤炼,更要靠先进文化的熏陶,法官职业文化可以促进法官建立起有效的自律机制,形成法官职业道德同质化,从而不断提升法官形象,树立司法权威。二是高度重视司法礼仪建设。司法礼仪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不仅通过庄严、神圣的形式,缴发出一种心理冲击,使社会公众对司法产生敬畏和尊崇,而且强化了法官对公正裁判的角色感知,时刻提醒法官规范自己的行为,谨慎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三是不断加强法院制度文化建设。法院制度文化是法院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法官职业群体的行为设定一定的准则,对司法行为和心理进行合乎目的性要求的调整,从而达到规范司法行为,提升法院形象的目的。应大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不断规范法官的职业行为,从而促进法官公正司法,增强社会公众对司法的认同感,维护和树立司法权威。四是围绕行为文化建设,做牢立足点,在作风塑院上树立新形象。积极贯彻执行《法官职业道德规范》、《法官行为准则》等法院行为文化的标准。针对司法行为和司法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整顿活动,认真解决影响公正执法和法官形象的突出问题,努力培养干警符合职业要求的行为方式。
(四)加强管理文化建设,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
管理出效率,管理出能力,管理出战斗力。法院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管理理念,法院管理文化凝结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对
于培养工作人员群体意识和规范工作人员道德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运用文化的形式把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法院管理制度固定下来,形成公正司法的机制、清正廉洁的机制、奋发有为的激励机制,必将推进司法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完善法院管理,必须要做到科学、制衡、激励、稳定。科学,就是要将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们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制度管人、管事、管案的作用,做到管理科学;制衡,就是要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权力的肆意膨胀,合理配置审判资源,既分工负责,又相互制约,构建起确保司法公正的法治管理模式;激励,就是形成一个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催人奋进的机制;稳定,就意味着不朝令夕改,建立稳定的工作秩序。一方面,要在修订和完善制度上取得突破,努力消除制度建设的盲点,力争形成事事有章可循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在巩固制度建设的成果上取得突破。注意稳定和巩固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成果,对定了的制度,要排除一切干扰,狠抓真抓、实抓严抓,一抓到底,使管理文化发挥辐射作用,形成规模效应。
(五)围绕审判文化建设,在人才兴院上打造新品牌。
丰富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厚实的文化底蕴是人民法院做好审判工作的基础。要使法官队伍适应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围绕构筑“人才高地”,着力加强法院审判文化建设,花大力气着力培养专业化、复合型的法官队伍,全面提升广大干警的综合素质。一是明确用人导向,引入竞争机制,以“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为用人标准,以培养“复合型人才、精英型法官”为目标,以教育、培训和实践历炼为手段,积极打造“知名法官”和多层面人才。二是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不断激发法官队伍的活力。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法官队伍进行专业技能和岗位培训,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培训机制,使干警在岗前、岗中、转岗、任职、晋级、晋衔等各个
阶段都能接受相应的培训,整体推进法官队伍专业素质、业务技能和司法水平的提高。
四、法院文化建设的具体任务
(一)2010年年底及2011年完成的任务。
1、成立虎林市法院加强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虎林市法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2、审判法庭和基层法庭要按规定位置和要求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旗。
3、在审判、执行等工作和大型活动中做到着装规范。
4、接待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和来访群众应当态度温和、文明礼貌,讲究仪容仪表。
5、按规定放置和使用法槌,不得随意敲击。
6、交通工具应按规定使用法院标志,并按规定使用警车、警灯、警笛,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礼貌行车,严禁警车扰民;严禁将警车借给法院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严禁私借警车车牌;严禁警车参加婚丧嫁娶活动;严禁非因公务将警车停放在酒店、农家乐、娱乐场所门口;严禁公车私用、节假日私自出车及酒后驾车。
7、严格庭审纪律,规范庭审言行举止,彰显庭审魅力。(1)严格遵守开庭时间;(2)法官、书记员、值庭法警必须按规定统一着装;(3)使用语言要严肃、准确、规范、文明,禁用司法忌语;(4)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举止。
8、裁判文书要从甄别证据、认定事实、适用法律、裁判理由等方面充分说理,并充分尊重和适用重要公序良俗,礼法结合、注重情理,彰显司法理性、文明、公正。
9、干警仪容要整洁:不得染彩发、化浓妆、纹身、染彩甲;男法官及其工作人员和司法警察不得留长发、蓄胡须、剃光头;着装特别是着法官制服必须保持整洁、平整、卫生。
10、干警行为要文明:待人接物遵礼守规,不吵架,不说脏话,不编发、不传播有伤风雅、有害身心健康、有损他人人格的信息、谣言。
11、结合自身特长,加强法律作品、文学作品的创作,并鼓励到省法院《龙法政工》及其他刊物媒介发表。适当组织各种文体活动。
12、规范对外交往、公务接待礼仪。规范法院财、物的管理使用,倡导勤俭节约之风。
13、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严肃、认真、负责地报告工作、接受质询、办理交办事项。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
14、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虚心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争取最大限度的了解、理解、关心和支持。
15、本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努力在法院内部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学习、团结友爱的上下关系、干警关系和部门关系,形成最佳整体合力。
16、孝敬父母、公婆,关心子女,争做好丈夫、好妻子,构建和谐家庭。
(二)2012年完成的任务。
1、进一步完善审判庭建设,彰显司法魅力。刑事审判庭要体现威严,民事审判庭要体现平等,行政审判庭要体现和谐。
2、将审判区、办公区分开,保持审判的严肃性、权威性。审判区要设大、中、小审判庭、公诉人休息室、证人室、羁押室、调解室、合议室、当事人接待室、信访室等,并在统一位置设置功能标牌。
3、充分利用大楼空间有序陈设古今中外的法学名人和象征公平正义的浮雕、雕塑以及体现法院文化的文学、书法、绘画、摄影等作品或格言警句等。
4、立案大厅要摆放饮水机、纸杯、桌椅、纸笔,提供司法人性化服务。
5、完善建立荣誉室、院史室、图书资料阅览室和文体活动室。
6、各人民基层法庭审判区要设审判庭、调解室、诉前司法确认室、合议室、当事人接待室、当事人休息室、法官值班室。要在走廊和适合房间内悬挂体现人民法庭特色的字画。要建成集阅览室、活动室、陈列室等为一体的法院文化阵地建设。
7、组织人员编辑反映法院审判、执行工作、队伍建设及“两庭建设”成绩的画册。
8、完善审判综合大楼和人民法庭庭院的绿化、美化、亮化建设。
9、审判大楼和法庭门前设立对外宣传栏,做到定期更换。
(三)2013年完成的任务。
积极争取政府经费支持,进一步完善法院局域网建设,全面实现网上办公。在立案大厅设置便于当事人查询法律法规、案件受理范围、立案条件、收费标准、审判流程、执行流程、诉状格式以及诉讼权利义务、诉讼风险提示、举证须知等的电子触摸屏导诉系统,彰显司法为民理念。
第三篇:法院文化建设半年小结及下半年规划
法院文化建设半年小结及下半年规
划
法院文化建设半年小结及下半年规划
今年以来,随着区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国家农业经济政策调整、机场东扩和奥运场馆建设,法院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任务加重。案件数量大幅度攀升,今年上半年,收案6703件,同比上升12%,净增805件,有限的审判资源和不断扩张的审判任务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要求更高。今年三月初,我院被北京市高级法院命名为北京市先进法院,上级领导、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给予极大的关注,对审判质量、工作效率和司法形象等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面
对挑战,如何保持荣誉,实现法院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院党建工作的一项历史性的课题。经过深入的思考,我们认为,司法公正是审判工作的生命和灵魂,影响公正的因素很多,但人是审判工作的主体,党员是干警这支队伍的主体,审判是否公正,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是党员主体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审判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把党建带队建作为一项统领全局的工作。我们将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素质的提高上,工作切入点放在自找问题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力求实效上,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实干,在实干中发展,重点做了以下几工作:
一、规划目标定位,明确工作方向,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是我院长期的工作指导思想,也是凝聚队伍的思想和力量所在。今年上半年,新一届党组上任伊始,正是我院获得各项荣誉之时。喜悦之余,队伍中出现了“船到码
头车到站”的思想,部分人员对前途感到满足和迷茫,客观上需要有一个新的发展目标和建设规划,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成为引导法院继续前进的座标和航向。
为规划设计一个科学的、能为全院上下自觉认同的工作目标,我们改变自行研究决定的工作方法,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召开了党员、中层干部、高学历人员等不同层面人员座谈会,各支部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动员大家立足现实寻差距,着眼发展找不足,思源思进,研讨法院下一步发展。整个过程,就是一个集群力、聚群智、凝群心的过程,个人的价值追求和法院的前进方向不断协调,个人的具体工作和法院的整体事业不断统一,党组、中层干部与广大党员之间加强了沟通,增进了信任和理解,整个队伍形成新的共知和内在的合力。
区是全国文明区,我们在集中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将建设目标明确定位于“建设与全国文明区发展相适应的人民
法院”,并从队伍建设、审判质量、审判机制、物质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划,其中在队伍建设上是要建设一支高学历、高能力、高道德品行和高社会公信度的法官队伍。我们提出以全国文明区发展的步伐作为法院发展的步伐,以全国文明区建设的标准作为法院建设的标准,力争使法院早日进入全国一流法院的行列。这个目标得到了区委、区政法委和全院干警的认可,大家认为,这种定位从现实的角度看具有前瞻性,从发展的角度看具有持续性,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可行性。它既是凝聚力、号召力,也是励志力,客观上使各方面的力量聚合,形成对法院工作的整体支持。上半年,区广电中心、两办信息科、区机关工委等部门从不同角度对法院工作进行了大力宣传,区电视台制作的六集专题片《铸就金色天平》在七一期间连续播放,为法院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氛围,促进了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
二、改进教育培训,以系统化的培
训制度和开放性的培养模式,造就高素质的法官队伍。
长期以来,我院在改善学历状况和优化知识结构的基础教育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一定成绩。面对新形势,我们提出,要改进教育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建立能力型、素质型的高层次教育方式,使学历转化为素质,知识转化为能力。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教育培训制度。明确规定对全员进行定期培训和定期考核,上岗、任职、晋级和续职都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考核,法官、书记员、法警等不同人员的教育培训实行分类管理,并制定出了教育培训三年规划,力争到2011年,从事审判业务的法官全部具有法律本科学历,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要达到10%。目前,全院本科以上学历的达到92%,其中具有硕士和研究生学历的12人。我们还组织司法警察开展警务技能培训,组织后勤服务人员进行专项服务技能培训,培训工作体现出全
方位、多层次,突出了岗位特点。
二是强化法官的岗位培训。重点是提高法官主持庭审的能力和制作裁判文书的水平。在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的过程中,推行了“审判操作实务公开”,将审判工作全过程中一些与群众权益密切相关的审判操作规程向社会公示,组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公开审判活动进行明查暗访,请旁听群众为法官测评打分,增强法官提高庭审水平的自觉性和针对性。我们一直把裁判文书制作作为提高法官业务素质的一个重点,通过定期的评比、优秀裁判文书上网、讲评、专题研讨、举办法律文书展览等活动,提高裁判文书的制作水平,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和公信度。今年,有三起案件因裁判文书叙事清晰、论理严谨而被最高法院审判案例要览刊登。特别是今年5月份,后沙峪法庭庭长助理、党支部委员公开审理的原告北京美驰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诉被告北京世纪春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名誉权纠纷一
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多媒体对该案进行了跟踪报导。5月16日,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建远,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振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刘俊海,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河山等在北京友谊宾馆共同对该案进行了专家论证。专家们对该案的判决给予高度评价。《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北京晨报》《中国经营报》等众多媒体均刊载了相关报导,一个基层法院的一起民事案件能引起众多专家学者和媒体的如此关注,在全市法院也属罕见。
三是拓展法官提高的空间。今年,我院和中国政法大学等大专院校进行合作,开展研究人员和审判人员的双向交流,采取法官到大学旁听和针对审判实践中的问题聘请大学教师来院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法官的法学水平。为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
持。我们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法官。
三、改革管理模式,以从严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推进队伍管理的现代化和法制化
法院的管理主要是两个部分,对人的管理和对案件的管理,从队伍建设的角度来考察,人的管理是根本,而案的管理是关键,二者是相互统一的。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严谨、科学的制度设计和制度落实实现以案件管人,以人管案件,确保司法公正。http://
第一、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目标考评由模糊管理向数字化管理转变。我们根据队伍建设、审判、调研、行政管理等项工作的特点,制定了量化的考评考核制度,各项工作指标、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尽可能用数字来显示,使管理工作更加明确、直观。如将案件管理分解为改判发回率、上诉率、调解率、平均审理天数五项指标和相应的量化标准,审监部门按月检查案件和法律
文书,对发回重审、改判的案件进行集中评查,一月一考核,一季一通报,并允许有关人员申辩。对确认为审判质量问题的,坚决予以扣罚。各项综合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一季一考核,并全院通报。年底,根据有关制度,重奖完成各项任务指标成绩突出的庭室和审判人员,奖惩有度,奖罚分明,使外在的压力变成内在的驱动力,初步形成“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工作局面,保持了收结案件及调研宣传等各项工作的高位运行。上半年,全院收结案分别是6703件和5241件,居我院历史同期收结案最高水平。审判效率大大提升,案件审理期限明显缩短。审判质量也稳步提高,上诉案件发改率大大低市高院规定指标。在各类媒体发表宣传稿件780篇,居全区之首。审判人员的调解意识不断增强,调解率大幅度上升,为平息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第二、严格廉政纪律,加强廉政监督。上半年,我院在坚持完善廉政责任
书、廉政监督卡等有效制度的同时,通过党课教育、专家辅导、民主生活会、座谈会、征文、观看反腐败录相、条例测试等多种形式开展廉政教育,收到明显成效。5月19日,我院召开23名外聘廉政监督员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法院党风廉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会后,认真归纳梳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加以落实,制作廉政监督员卡发放到廉政监督员手中。另外,应监督员的要求,我们将廉政监督员和我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联系电话制作成了廉政监督员通讯录,发放到每个监督员手中,以便更好地接受监督。此外,我院还组织全院干警收看了反腐败录相片,在院党组成员中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在全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征文,在全院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进行了党纪条规知识测试等,强化了廉政意识,从思想上筑起反腐倡廉的防线。
四、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以丰富的活动载体和长效的工作机制,营造公正
司法和奋发有为的氛围
思想政治工作是法院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内容,为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我们着力改变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短期行为和空洞说教,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紧紧围绕审判中心工作和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路子。通过有效的措施营造公正司法和奋发有为的氛围和环境,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为加强职业道德,5月12日,我们结合“司法公正树形象”教育,邀请最高法院研究室民事处副处长、的主要作者、我国最高法院“法官职业道德研究”的权威蒋惠岭来院为全院干警进行了一场生动的“法官职业道德”专题讲座。我们还在全院广泛征集审判及各岗位的文明用语和忌语,统一干警的着装,法官的职业道德修养有了新的提高,树立了“公正、文明、高效”的法院形象。青年女法官、优秀共产党员刘宏艳,在办理
58名职工诉中絮棉纺厂劳动争议时,双方为解除合同和经济补偿问题发生争议,矛盾非常尖锐,在劳动仲裁阶段,58人就多次到区里、市里上访。案件到了法院后,刘宏艳本着多作工作、审慎对待、顾全大局、严格依法的指导思想认真审理。宣判前,刘宏艳把补偿标准、计算依据及相关法律法规,逐一耐心细致地给当事人讲解,在当事人明白后进行宣判,避免了集体上访。有些当事人说1 2 下一页
第四篇:加强法院文化建设
立足职能 构筑平台
我市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重实效
本报讯(陆研)今年以来,市法院下发《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制定《开展“四四八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责任分解书》,把执法办案作为参与社会管理的基本途径,把平台机制建设作为参与社会管理的创新实践,把考核结果作为业绩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
“四项工程”深化职能发挥。全市法院以执法办案工程为立足点,以能动司法工程为切入点,以维护民生工程为落脚点,以自身管理工程为突破点,着力拓宽服务途径,切实促进社会管理。发挥立案信访职能,将立案信访窗口提档升级为诉讼服务中心,整合立案接待、诉讼指导、法律咨询、法律释明、判后答疑等工作,为当事人提供方便、快捷、规范的一站式服务。发挥刑事审判职能,宽严相济惩治犯罪,确立了市辖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指定管辖制度,参与“新起点”小额爱心资助项目活动,为权力受到侵害、家庭困难的未成年人争取社会资助。发挥民事审判职能,调解优先、调判结合,超过一半的民事案件调撤结案。发挥行政审判职能,注重行政诉讼案件协调解决,连续两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并积极配合市政府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发挥执行工作职能,建立完善执行威慑、执行救助等工作长效机制,落实与20个单位会签的《协助执行工作机制实施办法》,推动“执行难”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通过去年开展“审判管理年”活动,把深化审判管理作为优化办案指标的重要手段,加强对案件质量效率效果的自我监督。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沟通,按照“全面结对、分级负责、分片联络”的原则,开展定向结对联络人大代表工作,更加自觉主动地接受外部监督。创新队伍能力、作风、纪律教育管理,争先进位意识不断强化提高,机关效能建设不断优化提升,目标绩效管理不断深化提效。
“八大平台”增强创新实效。突出围绕量刑规范、法律指导、诉调对接、审判调研、司法宣传、便民诉讼、信息网络、素质培育八个方面,积极构筑平台,促进管理创新。市法院认真落实对重点乡镇的综治帮扶工作,并与公安局、司法局加强配合,完善非监禁刑犯罪执行程序。寿县法院与县司法局合作建立“诉讼调解室”;霍邱县法院建立1名值班领导、1-2名信访专员和2名值班法警负责的诉讼服务值班制度;霍山县法院进一步在化解行政争议方面加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机制建设;舒城县法院与司法行政系统协作开展对缓刑、管制犯进行的社区矫正工作;金寨县法院在农忙季节开设“春耕法庭”、“秋收法庭”,体现司法为民便民;金安区法院成立“天平”志愿者服务队,针对不同社会群体,扎实开展各项服务活动;裕安区法院组成涉及妇女儿童权益案件的专门合议庭,吸纳妇联干部、教育工作者担任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并发出“人身保护令”,有效制止和预防了家庭暴力。全市法院还结合丰富案例资源,通过聘请的司法宣传顾问加强与媒体互动与合作,利用《皖西日报》的“法院在线”、门户网站等宣传阵地,采取网上庭审图文直播、法官以案释法、法官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和法官进企业、乡村、学校、社区等形式,加强了法制宣传教育。上半年,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来视察两级法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市法院当庭裁判一起跨国拐卖妇女案
魏卫副院长担任审判长主持庭审
本报讯(陈杰)8月2日上午,市法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束永梅、潘宗勤拐卖妇女上诉一案,当庭作出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裁定。
上诉人束永梅、原审被告人潘宗勤拐卖妇女上诉一案,原审认定束永梅从云南昆明分别将三名缅甸籍妇女带到舒城县杭埠镇以6万元出卖,潘宗勤将其缅甸籍弟媳以2万元出卖,一审判决束永梅犯拐卖妇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判决潘宗勤犯拐卖妇女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宣判后,束永梅不服,以量刑过重为由提出上诉。
鉴于本案涉及跨国拐卖妇女,社会影响较大,市法院结合正在开展的庭审和裁判文书“两评查”活动,决定将此案列为庭审重点查案件。市法院“两评查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党组成员、副院长魏卫亲自担任审判长进行庭审示范,市法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有春带领相关业务庭室负责人组成评查小组进行评查,同时邀请市人大内司工委副主任黄爱生、市政协社法委副主任刘波以及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庭审评查。
庭审结束后,点评会随即召开。市法院评查小组根据《安徽省高院刑事案件庭审评分标准》,当场对庭审情况进行评分;受邀参评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庭审过程及审理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院领导亲自担任审判长,为切实提高庭审水平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并认为市法院庭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庭审评查的举措,充分体现了市法院自我要求严格、自觉接受监督的良好作风,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庭审水平和司法能力的提高。
职务侵占逃缅甸 遣返六安判八年
本报讯(罗继红)六安一公司销售员李某侵占公款52万余元后逃往缅甸,去年底被缅甸警方抓获并遣返回中国。近日,金安区法院以李某犯职务侵占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八年,追缴非法所得52万余元。李某原为六安市某公司销售员。2006年,李某被派往重庆任公司重庆片区的销售员。2007年至2009年间,李某多次收取重庆大西洋五金机电公司等单位的货款不入帐而用于赌博和个人消费,总计52.645268万元。2009年上半年,公司查帐时发现李某有侵占公款的行为,正当公司准备追究李某责任的时候,听到风声的李某却携钱款潜逃到了缅甸。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2011年12月7日,李某被缅甸警方抓获后遣返回中国。金安法院审理后认为,李某身为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故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第五篇:加强法院文化建设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也是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历史使命。
有“法文化”、“法律文化”、“审判文化”、“诉讼文化”、“法院文化”、“法官文化”、“司法文化”种种,各有其内涵与外延,但言及“建设”,则各种涉法文化的“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却趋于相通。故此可见:了解法院文化建设的特殊性,足以认识各种涉法文化建设的普遍性。前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尤金指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见,文化包容精神、物质两方面财富。所谓法院文化,是指法院组织法官行为主体在依据宪法和法律独立行使审判权的进程中,形成的审判理念、司法规则、职业道德、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物质符号、司法行为和审判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总和。当今,中国的法院文化丰富、多彩的表象,凸现其显著的民族性和历史传承性。
纵观中华法系中司法文化连绵不断发展的数千年的历史,人们会清晰地发现:人民法院作为当今国家的审判机关,具有漫长而艰辛的历史发育过程。翻开中华法制史册可见: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从夏代的“大理”、商代的“御廌”和西周的“司寇”之司法官职到秦朝、汉朝和三国两晋南北
朝的“廷尉”、“尚书台”司法机构,从隋朝、唐朝和宋朝的“三法司”(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到元朝的“刑部”、“大宗正府”、“御史台”、“宣政院”,从明朝、清朝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和清朝末期的“法部”、“大理院”到中华民国时期的“大理院”、“最高法院”,从中华苏维埃政府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的“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人民法院,一条在中华大地上薪火相传、经久不息、演变递嬗、日趋臻美的国家审判机关的发育轨迹,既标榜了审判机关在国家政体中的历史功绩,也彰显了当今人民法院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循着人民法院传承中华司法文化的历史轨迹回望:尧舜时代皋陶“神兽断狱”之标榜司法公正,商代“敬鬼神畏法令”之神权法思想,西周时期“明德慎罚”与“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之“礼治”特征,春秋时期“铸刑鼎”开创成文法先河之历史功绩,秦代法家重刑主义“法治”中的法网严密与严刑酷法之警世思考,汉代尊道家“无为而治”中的“重德轻刑”与崇儒家“独尊儒术”的“春秋决狱”之功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儒家道德法律文化中的“八议制度”、“官当制度”与“刑讯制度”、“登闻鼓直诉制度”之传世遗风,隋代弃用500条《开皇律》而“法外用刑”与搁置500条《大业律》而另行“严定酷刑”之历史教训,唐代“宽仁治天下”中的“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可鉴经验,宋代理学催生的政治、思想上的自由风气和立法强化中央集权却又称司法官吏为“难才”、并禁止武人干预司法之可歌典范,元代立佛教为国教下的立法却确立僧侣特权和强化主奴不平等关系及维护奴隶制度之法哲学思辩,明代“治乱世用重典”中的“明刑弼教”与“内行厂”、“锦衣卫”操控司法之冤滥悲剧,清初立法“详译明律,参以国制”而赢得“盛世”与清未“礼法之争”中的“变法修律”虽法丰而朝亡之“法治”价值评价,中华民国初期立宪确立“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和其后军阀独裁统治下的“复辟帝制”、“沿袭清末立法”及继而出现国民党反动派以“三民主义法制”原则“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和“以党治国”、法外实行法西斯主义专制之治国方略比较……中国古、近、现代这一切国体、政体变迁中的涉法文化的演进,都蕴含着司法文化不断提升的史实。剖析当今人民法院文化各个元素,似乎都可以在古、近、现代司法文化中找到源头;当今人民法院的司法文化理念中的某些思辨也可以在历史传承的司法文化中获取感悟。同时,从法哲学的视角看,传统的法院文化中,也是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地看待法院文化资源,科学地承继其中之精华,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神圣的历史使命。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王胜俊指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充分体现人民司法事业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法院及法官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职业道德,以及行为准则等,既具有完美的精神内涵,又具有丰富的物质内涵,既表现为外在形象,又表现为内在素质,既有政治标准的要求,又有司法能力标准的要求。”这深刻地揭示了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社会地位和人民法院文化的外延范围。由此可见,对人民法院文化外延的正确、充分认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