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

时间:2019-05-13 07:3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物学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物学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

第一篇:作物学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

作物学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

主要学术骨干简介

责任教授简介

何朝族,男,1962年10月生,广东省普宁市人,汉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作物学学科责任教授。海南大学农学院教授、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0年)、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10年)。《植物病理学报》副主编(2001年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01起)。

主要教学与科研情况:1983年7月毕业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现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83年7月至1992年6月,先后任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现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其中1984年9月至1985年10月在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进修。1992年7月至1996年8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植物系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96年9月至2000年5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子农业生物学院博士后,从事水稻分子生物学研究。2000年5月至2010年8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9月起,任海南大学农学院教授、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分子生物学和植物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20 篇,IF3.0以上10篇,IF10以上1篇;论文SCI他人引用300次以上。近年来先后承担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2项、“863”项目1项、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2项、农业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近年5次受邀在国际学术大会上作报告,并为6种国际专业杂志审稿。已申请专利5项,获得授权1项。

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简介

庄南生,男,1962年3月27日生,教授,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热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位点负责人。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省政协委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员。1984年本科毕业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热带作物专业,主要从事《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染色体工程》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0余年,是海南省“遗传学”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具备坚实的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础理论知识,对甘蔗、橡胶、木薯热带作物的细胞与分子细胞遗传学等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植物种质创新研究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出版学术著作共3部,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2项,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4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4项。杨重法,男,1962年4月5日生,博士研究生学历,Ph.d.学位,教授;现任海南大学农学院教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热带作物栽培与耕作研究方向带头人。2005年毕业于日本岐阜大学生物环境科学专业并获Ph.d.学位。先后在荆州市荆州区土肥站、日本信州大学农学部和海南大学农学院从事作物生产的技术推广、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构建了第一个基于生理生态的“气象-作物”物质分配数学模型并获得国际学术界认可。先后获日本作物学会和我国部、省级科技奖各1项。主要研究方向:作物栽培、作物生理、植物营养。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1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3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2项。

袁潜华,男,湖北省孝感市人,现任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副院长、海南大学香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1984年7月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农业气象系,1984年9•月考入西南农业大学攻读农学专业水稻生理生态方向硕士学位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7年8月进入湖北农科院粮作所和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1996年被聘为副研究员。2000年10 调入海南大学农学院从事杂交水稻和优质水稻育种研究与教学,2003年12月被聘为研究员。先后参加863-101-01专题新育成不育系联合鉴定(1995~2000),863计划长江流域不育系繁种基地选址预备试验(1995~1996),863计划中试开发项目两系法杂交稻试验试种和示范(1995~2000),光敏核不育水稻数据库的建立(1997~2000),长江流域超级杂交水稻选育(863计划,1998~2000)等科研项目,合作主持863水稻突变体库的建立(2000~2001)、863超级杂交水稻新种质创建与育种新途径研究以及水稻突变体库的创建项目(2001-2003)。主持完成863转基因水稻南繁的环境与安全性评估项目(2002-2005)。目前承担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课题“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环境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及相应数据库”。项目,主持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1项,同时开展水稻遗传育种研究。

研究工作主要涉及作物遗传育种和栽培以及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工作。参与实施的“国家863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植物海南研究开发基地建设项目”,建设了863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植物海南研究开发基地,针对“转基因作物南繁的环境与安全性”问题,主持完成了863“转基因水稻南繁的环境与安全性评估”研究课题。作为主要撰写人在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或宣读论文,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合作出版专著4部。获得海南大学“两吴”科研奖二等奖(2002)、中国科协2004学术年会(海南)优秀论文奖(2004)、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2004)、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等,选育了4个水稻品种参加全国区试和海南省区试。合作出版的学术著作两部被认定为“863生物高技术丛书”,被学术界公认和引用,对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对经济建设有较重要的意义,一部著作被确定为“全国科技兴农重点图书”,著作《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的生态适应性研究》的研究成果被多家科研单位和种子公司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赴美国、澳大利亚、越南、缅甸和菲律宾等国参加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先后入选“湖北省农科院123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骨干”、“海南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等。

黄东益,男,1969年出生,云南宣威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大学211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中国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理事,海南515人才。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年,曾在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做访问学者2年,曾任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以及海南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曾任天津大学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挂职)。

长期从事研究生、本科生的《遗传学》、《分子标记》、《能源植物资源与利用》等教学工作,获2008年度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长期从事热带作物的分子标记育种与分子细胞遗传学,以及微生物学研究;主持参与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多项,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奖4项、以及海南省第七届青年科技奖,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著作4部。

刘国民, 男,1955年生,湖南祁东县人,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9入云南农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89年7月毕业并获农学硕士学位,1989年10月入湖南农学院攻读博士研生,1992年10月毕业并获农学博士学位。1993年2月被分配到海南大学农学院工作, 历任海南大学副教授、教授、农学系主任、海南大学苦丁茶研究所所长、海南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海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硕士点负责人、海南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重点学科及硕士点负责人等职。现任海南大学教授,海南大学苦丁茶研究所所长,海南大学种质资源学学科负责人、博士研究生导师,海南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海南省博士·院士产业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通报》编委等职。

近年来主要从事作物种质资源、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化学及特种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过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渠道的多项科研课题;出版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在苦丁茶种质保存与创新利用、苦丁茶栽培与加工技术、苦丁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分子标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苦丁茶的学科发展和产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符文英,女,1962年5月生,海南省万宁市人,汉族,硕士,海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海南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海南万维生物制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20多年来符文英教授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主讲“普通遗传学”(为海南大学精品课程)、“遗传育种学”、“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研究生课程)”等课程。符文英教授教学经验丰富,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主讲课程深受学生好评,曾4次获得海南大学“最受欢迎教师”称号。1次获得农学院公开教学比赛“一等奖”,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获海南省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符文英教授在作物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领域颇有造诣,科研成果颇丰,曾4次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主持和参加科研立项13项;出版专著1部25万字;参编专著1部;撰写论文数十篇;编写教材2册共10万字;编写农业标准多项。

莫饶,男,1963年9月生,海南省定安县人,汉族,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省兰花协会理事,热带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多年来承担本科的“园艺植物育种学”、“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技术原理及应用” 以及硕士研究生的“高级作物育种”等课程。指导硕士硕士学位论文“基于远缘杂交技术的海南野生兰花种质创新研究”评为海南省2008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向是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创新,主要从事海南原生兰花及海南龙血树资源的收集及遗传改良的研究。主持各级科学研究课题有11项,已完成的有8项目,在研的3项:(1)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石斛兰新引进品种育苗关键技术研究及栽培示范和推广”;(2)973计划子课题专题“化学试剂诱导木薯孤雌生殖的技术研究”;(3)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项目“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海南龙血树种质评价”。主编《高级作物育种》(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热带植物组织培养》(科学出版社,2006)和《主要热带作物染色体图谱》(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副主编)等3部专著;发表研究论文50多篇。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唐树梅,女,1956年3月生,重庆市江津区人,汉族,学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大学农学院资源与环境系主任、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教学名师。自1982年以来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对热带地区的土壤与植物营养的教学具有较多的积累。多年来承担研究生学位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承担本科生骨干课程多门。1997年参加编写《热带作物营养与施肥》本科教材,2006年主编《热带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研究生教材,共出版教材5本。多年来先后参加院、省、部各项科研课题二十余项,参编和主编出版专著十余本,发表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科学进步奖和优秀论文奖。

吴蔚东,男,1963 年生,江西永新人,汉族,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色专业责任教授,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南大学农学院副院长。1984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 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一直从事土壤肥力、土壤资源、土壤生态、水土保持、以及土壤质量与管理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 项、参与完成973 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项、主持或参加完成省重点项目十余项、主持完成国际合作项目2 项。发表研究论文四十余篇、专著1 本,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2 等奖1 项。

第二篇: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海南大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

及主要学术骨干简介

责任教授简介

邓湘云,女,博士,教授,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责任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国际The Isaac Newton奖候选人、北京市首届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获得者。研究领域包括铁电、压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多孔陶瓷、纳米多层膜等。先后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日本东海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科研单 位开展合作研究,为Applied Physics Letters、Theoretical Chemistry Accounts、Journal of physics-condensed matter等国际专业期刊的审稿专家。近年来承担或主要参加完成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2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70余篇。

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简介

廖双泉,男,博士,教授,天然橡胶的改性与应用方向学术带头人。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海南省首批“51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02年9 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到英国Edinburgh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材料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以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及材料学研究生专业主干课程《专业英语》,《聚合物结构分析》,《聚合物共混原理》,《天然大分子》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高校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指导在读研究生5名。主编教材两部:《橡胶制品设计》,《天然橡胶改性与应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郝万军,男,博士,教授,环境与生物材料的开发与利用方向学术带头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电磁波吸收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主持科技部、教育部等多项新材料科技项目的研究,参与国家计委军工配套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获2003年长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已申请专利18项,已获得授权6项。目前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项目独立子课题和教育部重点项目以及海南省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

李建保,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大学校长。1988年3月于日本东京大学博士毕业后到清华大学任教,并参加863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从事氮化硅高温陶瓷材料的增强增韧技术研究。1993年开始进行无机智能材料的研究。2000年起研究多孔陶瓷材料。1998年至2007年任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9年至2004年兼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2001年被科技部聘任为863高技术计划新材料领域结构材料技术主题专家,2002年起兼任青海大学校长。2004年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1993年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陶瓷材料凝胶流延成形和层状陶瓷材料的研究,1995年赴英国里兹大学材料学院从事炭化硅-炭化钛陶瓷长纤维的研究,1997年赴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从事陶瓷微米纳米晶须纤维的研究,1999年赴德国斯图加特马普学会粉末冶金材料研究所合作研究超耐高温硼化物/氮化物陶瓷纳米复合材料。2001年起与美国一著名石油公司合作进行煤气化技术系统中的高温陶瓷过滤元件的研究。2004年起与美国GE公司合作进行高温发动机用陶瓷材料的强韧化与评价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和重点项目、863、国际合作等项目三十余项。

曹献英,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及人工合成物的生物活性物质性能评价。现任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曾任湖北省科技专家,武汉理工大学生物中心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员,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1985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2001年武汉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2005年武汉理工大学生物材料学专业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被评为生物医学材料专业副研究员。2004年获武汉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2006年在海南大学获得生物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承担多门本科、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有《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分子细胞生物学》、《生物技术专题讲座》、《分子免疫学》、《细胞工程》、《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等课程。已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协助指导博士留学生1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6名。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973”、国家“863”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重大攻关、基金项目等6项,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公开2项;参编《中国科学技术前沿》(中国工程院版)。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收录13篇,EI收录25篇次,ISTP收录2篇次。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和参与各1项),海南省基金1项。

廖建和,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天然橡胶的改性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热带植物纤维的改性及应用研究。现任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院长。1989年毕业于华南作物学院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93-1994年在英国MRPRA研究所工作一年,1996-1997年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Loughborouhg大学工作一年。1991晋升讲师,1994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晋升为教授。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理事,加工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高校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指导在读研究生5名。主编教材两部:《橡胶制品设计》,《天然橡胶加工学》。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李志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橡胶改性及其共混、复合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已直接指导8名硕士研究生。主持各层次科研项目9项,其中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基金2项等,参加农业部重点项目、农业部重点开发实验室课题及其它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45篇,其中3篇论文被SCI收录,多篇论文被EI和CA等收录。主编并正式出版教材1部,自编教材1部,参编著作1本。主持校级精品课程《高分子物理》的建设,第三届校级教学名师,海南省高校实验教学先进工作者。

谭海生,男,1962年3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科研工作。承担多门本科、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主编教材1部(《胶乳制品工艺学》),副主编教材1部(《橡胶分析与试验》),参编教材1部(《天然橡胶加工学》);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参与多项海南省、校科研课题。1996年作为国内访问学者到四川联合大学从事学术研究;2006年作为国外访问学者到美国阿克隆大学从事学术研究。

何映平,男,1967年4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橡胶加工及改性的科研工作。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副主任。承担多门本科、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编教材1部(《天然橡胶加工学》),副主编教材1部(《胶乳制品工艺学》),参编教材1部(《橡胶分析与试验》);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要代表作有:《就地制备聚苯乙烯树脂补强天然胶乳的研究》,《有机硅氧烷接枝改性天然胶乳的制备及结构表征》,《工艺条件对二氧化硅原位改性NR性能的影响》,《低蛋白质天然胶乳的研究进展》,等;主持、参与多项海南省、校科研课题。

第三篇: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教学带头人...

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教学带头人评聘办法(试行)

中央民族大学文件

民大校发〔2007〕273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 央 民 族 大 学

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教学带头人评聘办法

(试 行)

二〇〇七年九月五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学校党委提出的“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加强教学科研带头人队伍和学术创新团队建设,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评聘指导思想:积极创造利于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条件,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带头人队伍。

第三条 评聘原则

1.公开、公正、公平竞争;

2.坚持标准,注重实绩,严格程序,动态管理;

3.紧密结合学科和专业建设需要。

第四条 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教学带头人每年10月进行评聘,任期五年。学校对被聘任人员实行聘期目标管理,依据其岗位职责进行考核。

第五条 评聘工作由人才队伍建设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章 评聘对象及任职条件

第六条 评聘对象

凡我校正式在岗的教学科研人员均可参加评聘。

第七条 特聘教授任职条件

学术造诣高深,治学态度严谨,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

第八条 学科带头人任职条件

1.专业基础知识雄厚,治学严谨,在学术界有良好的声誉。

2.学术水平和学术成果在相应学科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并有很强的影响力。

3.有很强的学术工作组织能力,能起到把握方向,组建团队,形成学科优势的作用;在学位点、专业、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学科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能够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使所在学科的师资队伍形成合理梯队。

4.符合上述条件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被评聘为学科带头人:(1)文科类

国家重点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或获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以上(排名第一);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或教育部重大项目主持人;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或社会科学相关领域国家级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议组成员;或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或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或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完成人);或国家级教学名师;或近5年内,论著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引证不少于150次(不含自引与译著被引用)。

(2)理工科类

国家重点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项获得者(主要成员);或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的主持人;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或自然科学相关领域国家级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或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或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完成人);或国家级教学名师;或近5年内,论著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引证不少于150次(不含自引与译著被引用)。

第九条 学术带头人任职条件

1.专业基础理论扎实,治学严谨,能团结合作,具有一定科研组织能力;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学风正派。

2.在国内相应学科领域有较强的影响力。

3.符合上述条件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被评聘为学术带头人:

(1)文科类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且在权威期刊发表本学科论文1篇及以上;或获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以上(排名第一);或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或相应学科领域国家级专家委员会委员;或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或被纳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且在本学科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或近五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本学科论文被SSCI、A&HCI、SCI收录不少于8篇,其中至少1篇在本学科权威期刊发表,或在本学科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以上;或近5年内,论著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引证不少于80次(不含自引与译著被引用);或为面向社会服务的横向课题主持人,且单项课题经费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者(以在学校入账为准)。

(2)理工科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且论文被SCI收录2篇或EI收录4篇及以上;或国家“973计划”、“863计划”一般项目主持人;或获省部级奖项一等奖(排名第一);或相应学科领域国家级专家委员会委员;或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或被纳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且近五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权威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论文或被SCI收录论文至少2篇或EI收录至少4篇;或近五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本学科论文被SCI收录12篇以上或EI收录20篇以上;或近5年内,论著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引证不少于80次(不含自引与译著被引用);或为面向社会服务的横向课题主持人,且单项课题经费在80万元人民币以上者(以在学校入账为准)。

第十条 教学带头人任职条件

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面广;认 真钻研本科教学,熟悉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能把握课程体系的性质、内涵,对所承担课程有较深入的研究,能把握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及教学改革的方向,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学中有示范作用;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所授本科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讲义、试卷、实验和实习指导书等各类教学文档编写齐全,书写认真,质量高,有一定特色。

2.能高质量地讲授本专业2—3门本科生专业课(至少一门为必修课),其中所讲授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已按我校课程资源网站建设的要求进行了展示。近三年教学评估成绩平均在90分以上,或在本教学单位排名前15%。担任研究生导师者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认真制定和执行培养方案,全面履行各环节职责,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有明显效果。

3.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校内外具有较大影响。近五年内以项目负责人身份主持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一项以上(含一项),教学改革实践对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实践、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或承担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团队负责人,或担任校级以上精品教材的主编,并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项目组主要成员。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一篇以上。

4.在培养青年教师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认真完成培养教师任务,每年指导青年教师1-2人,每学期听课不低于4次,与青年教师有经常性教学交流,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5.连续五年完成教学与科研工作量。

6.能熟练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尽可能利用我校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课内外教学互动。

省部级教学名师,或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的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或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或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的第一申报人,可以不受上述条件限制,直接申请参评教学带头人。

第十一条 对教学科研业绩突出,有特殊贡献者,可根据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需要,并视其业绩与水平,经校长提名,校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校党委常委会批准,可直接聘为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或教学带头人。

第十二条 以上各层次人选申报条件中的课题、论著、获奖项目等成果,考核期限为近5年;各类学术任职以现任为准。

第三章 评聘程序

第十三条 评聘程序

1.个人申请。申请人员填写申报表格(一式三份),提供体现本人教学科研成就的代表作(代表性成果)、自述报告及其他证明材料原件、复印件,申请时提交所在单位。

2.单位初评。院系教授委员会严格按条件对申请人员进行初步评审,然后将通过者名单及相应材料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办公室。评审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赞成票达到应到会人数一半以上者方可通过。

3.人才队伍建设办公室审核。人才队伍建设办公室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院系推荐上报材料进行整理复核,符合条件者报校学术委员会。

4.校学术委员会评审。评审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赞成票达到应到会人数一半以上者方可通过。5.校党委常委会讨论确定。校党委常委会讨论确定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带头人名单。

6.公示。人才队伍建设办公室对拟聘各层次人员名单在全校范围内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者即可被聘到相应岗位。

第四章 岗位职责

被评聘为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教学带头人者,在任期内须履行以下相应的岗位职责:

第十四条 特聘教授职责

1.正确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2.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积极争取并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在本学科领域开展原创性、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第十五条 学科带头人职责

1.在学术团队建设中充分发挥核心带头作用,把握学科方向,提高队伍水平,在学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在本学科的学位点、重点学科、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3.取得有较大影响的标志性学术成果1项以上。

第十六条 学术带头人职责

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在本学术领域或专业方向学术队伍的建设中有突出贡献,并在任期内至少实现以下一项目标:

1.新获得一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2.至少获得一次国家级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或省部级二等以上奖项(获奖成果应当是独撰或第一作者)。

3.在学校认定的权威期刊上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不含增刊)。

第十七条 教学带头人职责

1.积极参加教学基本建设,有系统性和创新性的规划措施;能够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并有显著成效,每履行课程建设、教改计划并带头组织实施。

2.高质量地完成本科课程的主讲教学任务,教学工作量不低于每周6课时(公共课教学不低于每周8课时),教学评估优秀。

3.在本门课程教学工作中起典范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任期内每年指导青年教师1-2人。

4.承担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一项,或有两篇教学研究或教改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或获省部级教学奖,或省部级精品课程。

第五章 岗位待遇

第十八条 任期内岗位津贴

特聘教授按一级岗位津贴标准执行;

学科带头人按二级岗位津贴标准执行;

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带头人按三级岗位津贴标准执行;

各级岗位津贴标准参见《中央民族大学岗位业绩津贴实施方案》。

第十九条 任期内科研经费资助。

1.特聘教授:根据科研工作实际需要确定相应经费。

2.学科带头人:文科类10-20万元人民币;理工类20-50万元人民币。

3.学术和教学带头人:文科类5-10万元人民币;理工科类:10-20万元人民币。

科研经费的使用按照校内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对于以上各类人员,学校在安排科研项目、校级项目经费、学术著作出版补贴时,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优先安排做国内外访问学者、出国进修并鼓励和支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优先推荐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重大活动。

第二十一条 对于以上各类人员,经院系推荐,人才队伍建设办公室牵头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提交校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后,可在校内直接高聘其职称,职称待遇按照校内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考核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二十二条 学校对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带头人实行聘期目标管理,依照其岗位职责进行考核。

考核以终期考核为主,考核和终期考核相结合。考核依照《中央民族大学教师岗位职责及津贴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上岗基本条件和岗位职责执行。终期考核依照本办法第四章所规定的岗位职责执行。对于终期考核不合格者,任期满后的一年之内不能参加原岗位的评聘。

第二十三条 对于以上各类人员,在聘期内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学校将予以解聘。1.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在师生中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2.无故未能如期完成科研项目且给学校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3.弄虚作假,违反学术道德的;

4.因各种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其岗位职责的; 5.出现重大教学事故的。

第七章 附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五条 目前按一、二、三级岗标准计发岗位津贴者,可按本办法申报参评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教学带头人,被聘任者按本办法实施管理。未申报者可从本办法实施之日起保留原岗位待遇三年,期间按本办法相应岗位职责进行考核,三年后统一按本办法重新评聘。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人才队伍建设办公室负责解释。

二〇〇七年九月五日

主题词:人事 高层次人才 评聘办法

中央民族大学学校办公室 2007年9月7日印发

返回顶部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邮编:100081 电话:86-10-68933971 2007 © 中央民族大学人事处 Powered By 雪域工作室

第四篇:2010年学术科技竞赛研究方向参考

重点方向:

1.科学发展观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社会医疗保险

5.“三农”问题 6.环境保护与发展 7.教育消费与教育公平8.和谐社会建设9.食品安全 10.社会公共安全

一、哲学类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

3.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

4.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与分析

5.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调查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7.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

8.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先进文化问题研究

9.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10.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经验和做法的调查研究

11.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12.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与哲学思考

13.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

14.关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哲学分析

15.科学发展观落实制度和机制研究

16.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

二、经济类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调查研究

2.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研究

3.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调查研究

4.积极利用外资油画外商投资结构调查

5.金融风险防范与我国金融业改革研究

6.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查研究

7.农业产业化研究

8.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经营发展研究

9.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10.农民收入问题调查研究

11.农民赋税负担问题调查

12.名牌战略案例分析

13.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14.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15.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

16.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17.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查研究

18.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

19.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研究

20.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21.我国与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22.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23.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问题研究

24.债市市场发展与规范化研究

25.民间投资问题研究

26.贫困大学生问题研究

27.商业保险问题研究

28.公共事业民营化的案例研究2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与实践研究

30.失地农民的现状调查

31.社会大众食品消费安全意识调查32.中小股民的投资行为调查

33.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参与意识调查

34.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研究

35.农村税费改革调研

36.假日经济发展调查

37.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38.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39.金融风险防范与我国金融业改革研究

40.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研究41.城乡就业形势和扩大就业门路问题调查研究

三、法律类

1.新婚姻法实施后问题研究

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问题研究

3.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

4.公司法有关问题研究

5.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构想

6.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7.中国反垄断法的力量与实践

8.中国公民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调查

9.消费者利益的法律保护

10.律师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宪法问题

12.宪法监督与宪法解释研究

13.法律赔偿执行难问题研究

14.知识产权法研究

15.信息安全法研究

16.电子商务法研究

17.政务公开制度研究

18.文化法制研究

19.法律援助的实践

20.公益诉讼

21.新世纪新时期推进我国行政法制的力量与实践问题研究

22.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23.“三农”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四、社会学类

1.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

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3.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研究

4.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5.单位制度和社会归属感研究

6.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7.社会公平感与纳税行为的关系研究

8.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

9.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

10.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

11.大众传播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公众的影响

12.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13.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

14.家庭保姆问题研究

15.社区服务问题研究

16.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17.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研究

18.妇女地位及妇女问题调查研究

19.当代社会变迁中的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

20.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现状、成因及其发展原因分析

21.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22.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的调查

23.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以其成因调查

24.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救助工作研究

25.城市中农民工现状的调查

26.农村生育观的变化趋向及原因分析

27.社会公益捐赠行为调查分析

28.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29.养老方式变化趋势及原因调查分析

30.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31.城市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改变及其社会意义

五、教育类

1.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2.调整教育结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调查研究

3.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研究

4.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

5.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

6.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调查

7.加入WTO后留**和教育的改革开放研究

8.从学生角度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9.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青少年教育

10.民办教育发展典型调查

11.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调查

12.学校乱收费问题调查研究

13.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

14.第八轮课改的跟踪调查研究

15.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

16.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问题研究

17.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18.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新模式和效果分析

19.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

20.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21.关于学生社团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调查

22.扶助弱势学生模式的研究

23.关于网络对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的调查

24.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和应对

25.大学生的就业实践与高等教育改革的研究

27.高校后勤社会化调查分析

27.推进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28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学习与传授

六.管理类

1.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调查分析

2.科技企业的战略定位与组织设计

3.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4.中国银行组织再造实践研究

5.我国私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调查

6.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7.中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研究

8.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调查与分析

9.企业、组织、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调查

10.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11.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12.企业在创新中发展典型调查

13.非法传销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14.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转变的研究

15.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管理中作用调查研究

16.非营利组织的法制化、规范化研究

17.影响中国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分析18.中国银行组织再造实践研究

19.村民自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加入WTO后商会(企业家协会)现状调查业分析

21.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22.医疗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3.服务型政府建设个案研究

24.城市社区发展调查与研究

25.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26.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27.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调查与分析

28.富二代问题

第五篇: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管理办法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大力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培养造就国内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促进四川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下简称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是我省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在川单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当然的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第三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管理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由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科协、省社科联等部门(以下简称省直八部门)共同负责,省人事厅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章 评定

第四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评定管理对象为: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在职的专家、学者。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属于评定管理对象。第五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评定工作两年进行一次。

第六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一般按二级学科、专业评定。每个学科、专业一般评定1至2人,重点、优势及覆盖面广或对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学科、专 业可适当增加评定数量。条件尚不成熟的学科、专业暂不评定。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以及现有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学科、专业分布情况,省人事厅商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委员会确定每次评定管理总名额。

第七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评定人选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积极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四川经济社会事业作贡献;

/ 9

(二)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的精神;

(三)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动态,能够预见和把握其发展趋势;

(四)有较强的研究、开发才能与组织、管理能力,能开辟本学科、专业新的发展方向,能带领本学科、专业保持和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善于提出重大课题和思路,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

(五)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业务工作;

(六)具有教授、研究员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称)(含享受教授、研究员待遇的高级工程师,具有特级教师称号的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一般应具有中国国籍;

(七)已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学术和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或居省内领先地位。

第八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由市(州)政府,省直部门或中央在川主(代)管部门,省级学术、技术团体负责推荐,不受理个人申请。被推荐人应填写《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推荐表》,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第九条

省人事厅负责对被推荐人进行资格审查和形式审查。

第十条

省人事厅组织专家委员会,采取差额、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评定被推荐人的学术和技术水平。专家委员会由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组成,具有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 的省科协、省社科联负责人担任主任委员,下设若干学科、专业组,省人事厅根据专家委员会构成情况确定学科、专业组召集人。第十一条

省人事厅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对专家委员会评定通过的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期满,省人事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名单,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 后,报省委、省政府批准。省委、省政府发文公布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名单,省政府颁发《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证书》。

第三章

职责和待遇

第十二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履行好以下职责:

/ 9

(一)提倡科学道德,维护科学精神,发扬优良作风,普及科学知识;

(二)积极从事相应的学术、技术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把握本学科、专业的动态和发展方向,在保持本学科、专业特色和拓展学科、专业优势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开拓学术、技术新领域,为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和成果转化献计献策;

(四)积极培养年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推动学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五)积极争取承担国家和省(部)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开发、实施及推广应用工作;

(六)承担省委、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组织的咨询、评议任务;

(七)带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为富民强省、全面小康作贡献。第十三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以下待遇:

(一)省委、省政府发给学术技术创新科研工作资金,其中:在第一个管理期的人员每月发300元; 进入第二个及以上管理期的人员每月发400元。省人事厅具体负责经费发放工作,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厅列入省人事厅部门预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停发学术技术创新资金:⑴退休;⑵出管理期;⑶调省内机关团体或省外单位工作;⑷自动离职;⑸去世;⑹其他。

(二)在管理期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确因工作需要,身体能够坚持正常工作,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市(州)人事局、省直主管部门或中央在川主(代)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三)在管理期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经省人事厅批准,退休后退休费计发比例按100%执行;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后按国家规定计发基本养老金。

(四)在定岗、医疗、住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按照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五)参加省直八部门组织安排的国内以及出境考察、休假和疗养等。

第四章

考核

第十四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管理期限为六年,自被批准的次月起计算。

/ 9

第十五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应在管理期第一个内就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科学拟订总目标和目标,并报省人事厅备案。所在单位结合年终工作考核,对其 目标进行考核,考核情况记入本人考绩档案。管理期满,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应向省人事厅书面汇报其履职情况,省人事厅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抽查。在川单 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不纳入考核范围。

第十六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在管理期内完成目标任务,并在学术和技术方面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管理期满后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范围、条件的,可再次被推荐、评定管理。再次推荐、评定与首次推荐、评定程序相同。

第十七条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及相关待遇:

(一)弄虚作假、谎报成绩和成果,骗取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者;

(二)丧失或违背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所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条件和职业道德标准者;

(三)受到开除党籍或行政开除处分,以及构成犯罪、受到刑事处罚者;

(四)擅自离职、不履行规定职责,工作渎职、失职,造成严重损失或不良影响者;

(五)考核不合格者。

第十八条

对应取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及相关待遇的,所在地区、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报省人事厅。省人事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进行核实、审批,审批结果报省委、省政府备案。

第五章 日常管理

第十九条

省直八部门切实采取措施,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同时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开放的学术研究氛围,进一步改善科技创 新软环境;大力支持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在审批重大工程项目、重点科技计划和资助科研经费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和重点支持:⒈多名省学术技术 带头人合作研究、实施的;⒉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与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合作研究、实施的;⒊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领衔的。

/ 9

第二十条

省人事厅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组织相关学科的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研究提出符合省情的措施和办法,供省委、省政府决策时参考;利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 工作站、留学人员创业园、专家服务基地等平台,充分发挥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在专业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搭建和完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及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加强沟通和联系,及时掌握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做 好有关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二十一条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与管辖范围内的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要保持经常联系,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做好有关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将省学术技术带 头人取得学术技术成果、受到奖惩、工作变动、职务变化、出国出境、患重大疾病、延长退休年龄、退休和去世等情况及时报告省人事厅。第二十二条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努力改善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支持他们申报科研项目、申请科研经费,安排他们参加业务学习、进修和学术交流活动 等;尽量保持他们业务工作的相对稳定,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若安排社会活动和社会兼职,应充分尊重本人意见;要为他们参加省上组织的疗 养、休假、联谊和座谈等活动提供便利;充分发挥他们在专业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人事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制定并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实施,其修订亦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8月17日省直八部门制定发布的《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认定管理办法》(川人发〔2001〕52号)同时废止。

/ 9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学科、专业梯队建设,加速我省科技进步,培养、造就年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促进四川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以下简称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是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的重点培养对象。其管理工作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由省委组织 部、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科协、省社科联等部门(以下简称省直八部门)共同负责,省人事厅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章 评定

第三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评定管理对象为: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属于评定管理对象。第四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评定工作两年进行一次,与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评定工作同步进行。

第五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一般按二级学科、专业评定。每个学科、专业一般评定2至3人,重点、优势及覆盖面广或对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 学科、专业可适当增加评定数量。每次评定管理总名额按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评定管理总名额的1:2至1:3的比例掌握。第六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评定人选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积极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四川经济社会事业作贡献;

(二)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的精神;

/ 9

(三)具有本学科、专业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专业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现状,对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动向有一定的预见性;

(四)一般应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知识面较宽,思维活跃,发展潜力较大;

(五)主持或主研完成过省(部)级及以上的学术、技术项目,作为主要完成者,多次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或取得了多项专利成果;或撰写出版过学术、技术专著;或在省(部)级以上核心刊物发表过多篇学术、技术论文,并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 较大影响;或在技术开发工作中,完成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善于团结同志,合作共事,协同攻关;

(七)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

(八)年龄在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业务工作,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称),一般应具有中国国籍。

第七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由市(州)政府,省直部门或中央在川单位主(代)管部门,省级学术、技术团体,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负责推荐,不受理个人申请。被推荐人应填写《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推荐表》,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第八条

省人事厅负责对被推荐人进行资格审查和形式审查。

第九条

省人事厅组织专家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评定被推荐人的学术和技术水平。专家委员会由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评定专家委员会兼任。第十条

省人事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审定和批准公布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名单。

第三章 职责和待遇

第十一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履行以下职责:

(一)提倡科学道德,维护科学精神,发扬优良作风,普及科学知识;

(二)积极从事相应的学术、技术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

/ 9

(三)积极开拓创新,探索学术、技术新领域,为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和成果转化献计献策;

(四)积极争取承担国家、省(部)项目的研究、开发、实施及推广应用工作;

(五)承担省委、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组织的咨询、评议任务;

(六)团结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为促进我省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第十二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享受以下待遇:

(一)在管理期间,可数次申请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用于开展学术和技术工作;

(二)在管理期间,可参加专门面向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举办的高级研修班;

(三)在推荐“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部)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时,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第四章 管理

第十三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管理期限为六年,自被批准的次月起计算。

第十四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应在管理期第一个内就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科学拟订总目标和目标,并报省人事厅备案。所在单位结合年终工作考核,对其目标进行考核,考核情况记入本人考绩档案。管理期满,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应向省人事厅书面汇报履职情况,省人事厅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进 行抽查。

第十五条

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在管理期内完成目标任务,并在学术和技术工作中取得新的成就,管理期满后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范围、条件的,可再次被推荐、评定管理。再次推荐、评定管理与首次推荐、评定管理程序相同。第十六条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资格及相关待遇:

/ 9

(一)弄虚作假、谎报成绩和成果,骗取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资格者;

(二)丧失或违背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所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条件和职业道德标准者;

(三)受到开除党籍或行政开除处分,以及构成犯罪、受到刑事处罚者;

(四)擅自离职、不履行规定职责,工作渎职、失职,造成严重损失或不良影响者;

(五)考核不合格者。

第十七条

对应取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资格及相关待遇的,所在地区、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报省人事厅,省人事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科协、省社科联审批。

第十八条

省直八部门优先和重点支持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申报科研项目、申请科研经费,积极为他们提供业务学习、进修的机会和搭建学术交流、合作共事的平台,促进他们提高学术和技术水平。

第十九条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采取措施,对管辖范围内的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加大培养力度,为他们尽快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省人事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制定并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实施,其修订亦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8月17日省直八部门制定发布的《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推荐管理办法》(川人发〔2001〕52号)同时废止。

/ 9

下载作物学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物学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管理办法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管理办法》 川人发〔2008〕10号 作者:admin 发布于:2010-01-18 00:00:00 点击数:144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大力......

    沈阳农业大学学术带头人管理办法大全

    沈阳农业大学学术带头人管理办法 (2008年4月修订) 为了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做好学校学术带头人的遴选与考核工作,规范学术带头人的管理,学校在对2004年制定的......

    学术技术带头人的考核材料

    关于推荐王慧同志 为信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的 考核材料 王慧,女,现年44岁,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人。1990年毕业于潢川师范学校,同年分配到项店乡朱店小学任教。现为小学高级教师,省骨......

    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关于**市突出贡献 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评选推荐的通知 各有关教学部门: 根据市人社局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作出如下申报条件,希有关部门积极组织申报。 一、基......

    盛玉麒研究方向及学术专长2011624

    盛玉麒研究方向及学术专长(2011-6-24) 一、研究领域 文字学、词汇学、中文信息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语料库知识挖掘 二、学术兼职: 山东省语言学会会长、山东省社联委员、山......

    相关研究方向

    (十一)伽玛氨基丁酸相关疾患共病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采用遗传影像学、神经生物学、神经药理学、受体分子结构生物学及药物设计、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及系统生物学的多学......

    长治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年度述职报告

    长治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年度述职报告 沁县桑果药材中心 闫巧凤 作为一名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我严格按市学术带头人的标准和规范来约束自己,转眼又是一年。一年来,我认真学习,扎实工......

    把握方向 落实责任 加强管理 深化研究

    把握方向 落实责任 加强管理 深化研究 确保2007年高考再上新台阶 -----XX县长在XX县高中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高中教学工作会,主要是回顾开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