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人民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走近消防警察》教学设计
走近消防警察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了解消防警察的工作流程,激发学生对消防警察的尊敬和热爱。知识目标:
(1)、了解消防警察出警灭火的简单流程。
(2)、认识一些消防器材和设施,掌握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能力目标:
(1)、在火灾中正确逃生的方法。
(2)、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社会各种工作人员,逐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走近消防警察是本单元内容最多、实践性最强的一个活动主题,分为以下几个层次:首先介绍学习消防警察救火流程,通过了解使学生对消防警察的工作有更新、更深的认识;接着简单介绍一些常见的消防器材及设施,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及作用;最后重点学习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
了解消防警察的工作流程,激发学生对消防警察的尊敬和热爱。认识一些消防器材和设施,掌握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四、活动过程:
导课:孩子们,通过我们的课前谈话以及老师的观察,我知道大家都是生活幸福的孩子。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发生一些不尽人意的意外灾害,现在到了冬季,风干物燥,正是火灾的高发季节,如果遇到火灾,你首先会想到谁?(板书:消防警察)活动一:走近消防队
老师最敬佩的人就是消防警察!想知道老师为什么最敬佩消防警察吗?2012年6月16日21是15分,垦利县石化公司发生了一起特大火灾,石化公司有几十个大油库,火灾一旦控制不住,这几十个油库就会相继爆炸,而石化公司旁边还有好几个村庄,当时情况非常危急,是我们的消防警察在第一时间冲进火场,奋不顾身,及时扑灭了大火,挽救了国家的财产维护了群众的生命安全。你想对消防警察说点什么?
听了同学们的谈话,感觉到大家对消防警察叔叔充满了敬佩之情,在火灾面前他们如救星一样,是国家人民群众的保护神!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近消防警察。对于消防警察你想了解点什么?
那他们是怎样出警?平时又是怎样训练的呢?
带着和大家同样的问题,我们雏鹰小分队走进了垦利县消防支队。正巧赶上了他们出警。
(录像)接警——整装——准备出发—出警---灭火 看到他们是怎样出警的吗?谁能简单的说一说。
你可能想象不到,从接到报警到出警救火,他们这次只用了22秒种的时间。
22秒钟时间你能做些什么? 你想到什么?
我们写两个字的时间,穿一件衣服的时间,他们却完成了这么多的事情
他们为什么这么神速呀?
是呀,时间就是生命,火灾一旦发生,就要争分夺秒!消防警察叔叔能做到这么神速,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与他们的刻苦训练分不开。
字幕:无论严寒酷暑,无论风吹雨打,他们从来不间断训练 每天坚持训练8小时
他们心中装着国家、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0分钟)此时此刻:你又想对消防警察叔叔说些什么?
同学们的发言让我感受到大家对消防警察叔叔除了敬佩,又增加了感激、夸赞之情。是啊,是他们的的无私与勇敢才让我们的生命、财产在火灾面前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活动二:认识消防器材
当然救火人重要,救火设备也非常关键。在参观中,我深刻的感受到每一位消防警察都非常珍爱消防器材。
课前你们也搜集到了一些消防器材设施资料,现在我们以小组为
单位交流一下。小组活动
全班交流。(20分钟)
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这次我们去参观,也开了眼,知道了许多先进的消防器材及设施。活动三:
虽然我们有先进的消防设备,优秀的消防警察,但是消防警察叔叔非常严肃地告诉我们,目前社会上还有一些单位,一些人不注重消防安全,随意破坏消防设施,致使社会上存在很多消防隐患。看到这些,你想说点什么? 我们准备怎么做?
这就需要大家都行动起来,消除消防隐患,预防火灾。你准备怎样配合消防警察做好消防宣传活动。激情结课。
是呀,正因为有些人不重视消防安全,致使我国每年约有十几万起火灾发生,在火灾面前消防警察奋不顾身,每年为国家人民挽救几十亿财产,同时涌现出无数的可歌可泣的消防英雄!ppt消防英雄赞歌(配乐为了谁)(字幕)祝愿:
消防警察身体健康!
第二篇:山东人民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少数民族节日多》教学设计
少数民族节日多
教学内容:
本课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多彩的民族节日》的第三个主题活动,本课主要介绍了少数民族节日的民族习俗和风土人情,让学生在活动中知道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挖掘学生在心灵中对节日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培养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的能力、交往与表达的能力。
②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知道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别具风格的民族艺术。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视频、听故事、谈感受、唱歌曲等方式来达成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少数民族节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合作学习了解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来历,通过看视频、听故事、谈感受、唱歌曲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教师: 1.收集了许多少数民族节日的相关资料。
2.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视频激趣 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呢?记得汉族有哪些民族节日吗?
学生回答。今天老师特意给你们请来了一位“节日百事通”(出示视频这都是我们的节日)通过刚才的小动画你记住住了呢个节日?想一想在这些传统节日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节日,它的民俗活动又有哪些?
师:通过学习同学们掌握了许多节日知识,其实除了汉族,我国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也有着自己传统的民族节日。每逢节日,人们盛装打扮,置办酒
席,歌舞欢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参加这样的节日呀?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少数的民族(课件出示课题),和少数民族共享节日的快乐!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导入课题,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欲望。)
二、信息处理 讨论交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资料,现在各小组选代表把汇总整理的资料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汇报交流前学生先在小组内展示。(老师要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并适时进一步的讲解。注意表扬发言踊跃及介绍详细的学生。)
(资料:开斋节:它在伊斯兰教历9月,所有成年的身心健康的穆斯林男女都要履行一个月的斋戒,每逢斋月,穆斯林只能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食,白天不许饮食,斋月结束时举行开斋节。届时人们沐浴净身,施散钱财,互道平安,悼念死去的人。
朝鲜族的花甲宴。朝鲜族人民非常注重礼节,尤其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晚辈对长辈必须用敬语,吃饭时长辈动筷后,其余人才能用餐,父母60周岁的这一天,子女们还要为老人举办花甲宴。花甲宴上,子女亲戚欢聚一堂,老两口穿上新衣服,端坐正中,身穿盛装的子女以辈分长幼为序,依次向老人敬酒,礼毕后,子女们盛情款待亲朋好友。)
学生汇报完成后教师组织评价。评价方式:可在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生生相互评价,师生共同评价等。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体现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在学生有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汇报过程是相互学习、加强认识、开阔视野的过程。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我国节日的丰富多彩,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拓展教学资源,落实知识目标)
三、情景体验 提高认识
(1)泼水节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看了同学们收集的这么丰富的资料,我真高兴。老师也收集了其它民族的节日。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专视频资料:傣族人民过泼水节)
师:边看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哪位同学知道这是哪个民族?过的什么节日?
2、从画面上你们都看到什么?
3、为什么人们的衣服淋湿了还十分高兴呢? 学生汇报拓展说一下自己对泼水节的了解。(2)那达慕大会
泼水节是南方民族的一个节日,下面我们欣赏一个具有北方特色的少数民族节日。(播放影视资料:那达慕大会)
师:通过这段录像你对那达慕大会有了哪些初步了解呢?
了我们刚才看到的资料外,你对那达慕大会还有哪些了解? 了解到: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热闹的节日之一。会上有骑马、射箭、摔跤三项活动。
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摔跤手上身穿牛皮背心、下身穿肥大的摔跤裤,脚登蒙古靴,他们高唱摔跤歌,跳跃出场,每个参加者都有奖励。其中最有成就的将被授予“达尔罕”的终身荣誉称号。这种斗志斗勇的比赛培养了蒙古族剽悍的气质和乐观豪迈的精神,除摔跤之外,那达慕上还举行射箭、赛马、马术、赛骆驼比赛和歌舞比赛。
每逢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那达慕大会,“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它源于古代“祭敖包”的仪式。
师小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在欢度节日的活动中也增加了商贸活动,像那达慕大会同时又是民族特色的生活用品和风味小吃的展卖会,即增强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民族团结,有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设计意图】本环节使学生对节日习俗有进一步的认识,视频播放增强视觉效果。使学生知道少数民族与汉族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
四、小组交流
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刚才我们学习、汇报的一些民族外,其他民族也有着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有趣极了。大家还想不想了解更多的民族节日呢?
(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全班交流共同学习学生代表汇报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交流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4)老师小结:同学们又了解了很多知识,知道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各有不同,都含有一定的意义,有的是祭祀祖先的,有的是祈求团圆的,有的喜庆丰收,有的期盼康健„„而且每个节日伴随着生气而动人的传说,反映了劳动人民纯朴而美好的愿望。(课件出示板书)
五、说唱 升华
师:我国少数民族节日真是举不胜举。如今,这些节日喜庆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不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繁荣了当地的社会经济,也增进了各民族人民的团结。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的文化往往就是通过节日这一形式得以保存和发展的。民族节日还是我国各族人民同海外侨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桥梁。长期以来,我们五十六个民族都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所以我们的祖国才变得更加繁荣富强.56个民族56朵花,我们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祖国才会更加强大。(音乐)
让我们在这首欢快的歌曲结束今天这堂课吧!
(【设计意图】整堂课在师生同唱《爱我中华》中结束!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歌声中得到升华)
第三篇: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九年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本主题活动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欢庆祖国的生日”两个主题活动内容组成。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建立的来之不易,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由于本次主题活动涉及到建国初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离学生生活较远,所以课上借助影像资料,图片,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了解国旗,国徽的象征意义;通过资料搜集,图片展示,明白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真正内涵,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本次主题活动的设置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升华爱党、爱国的感情,尝试着实现课程是为了生活,通过生活感受生活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中国共产党
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能力:
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三、课题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了解国旗、国徽、国歌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四、活动准备 1.课件
2.搜集有关《开国大典》、国旗、国徽、国歌的资料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
五、活动过程
活动一:了解《开国大典》,激发爱国情感
师: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在那一天我们国家举行了盛大而又隆重的庆典《开国大典》
师:你们想不想跟老师去领略一下1949年的开国大典?(播放多媒体课件:《开国大典》视频)
学生谈感受
活动二:回顾历史,感悟庄严
1.刚才看了开国大典盛况,同学们的心情一定都很激动吧,这些画面中,令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场景?(生:欢腾、升旗、毛主席宣读)
2.面同学们拿出课下所搜集资料,小组内思考讨论,“广场上的人们为什么如此欢呼沸腾?从中你感受到些什么?
生:(1)民族屈辱史
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丧权辱国的割地赔款条款以及屈辱历史的见证“圆明园的毁灭”,激发学生对列强的愤恨之情。
(2)人民苦难史
通过多媒体显示“南京大屠杀”的画面,学生交流课前的搜集积累,激发学生对旧中国人民的同情之心。
(3)革命英雄史
通过讨论、集体交流了解在战争中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的英雄烈士。
3.师:人们如此欢呼沸腾,是因为中华人们共和国成立了,它标志着一百年来中国的屈辱、内战乱战、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4.师:让我们再一次重温那让我们自豪、骄傲的时刻。课件:《开国大典》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重温那让我们自豪、骄傲的时刻,体验人民群众兴高采烈欢庆新中国诞生的激动心情,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认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活动三:分组学习课件:国旗、国歌、国徽 1.分组整理学习资料
(1)生: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底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旗面为长方形,长与宽比为3:2,五颗星在旗面左上方1/4处,旗杆套为白色。
(2)生: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3)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麦稻穗、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为红色,金、红两种颜色在中国是象征吉祥喜庆的传统色彩。天安门象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齿轮和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站起来了!
2.课上展示
3.各组相互补充、评价
4.师:国旗、国徽、国歌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她代表着我们国家的尊严、正义、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国歌代表了人民的心声,是我们中国历史的缩影,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国耻,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设计意图:在重温《开国大典》之后,明确国旗、国徽、国歌也成为新中国的标志。结合学生课前的资料搜集和积累,进行资源共享,了解国旗、国歌、国徽的象征意义及国歌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再次体会到新中国有了自己标志的自豪,从而再次体会到开国大典那一刻具有决定意义的骄傲之情。
5.唱响国歌
………………………… 活动四:课内测评 巩固拓展
1.我国国徽上有什么图案,象征什么? 2.国旗的图案是什么?它象征什么? 3.国歌的名称是什么?作词作曲分别是谁?
课堂小结:今天这次主题活动,我们一起领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了解了国旗、国徽、国歌祖国标志的资料。愿大家永远记住那庄严地时刻,永远记住我们是新中国的下一代,要为祖国的繁荣、腾飞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板书: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标志:国旗 国徽 国歌
第四篇:小学品德与社会《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走近残疾人》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中的第一个话题。《伸出爱的手》这一主题由《走进残疾人》、《假如我是他》、《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些人》和《社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四个话题组成,旨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与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对残疾人和生活有困难的人群有爱心和同情心,并愿意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对残疾人和困难群体的关怀行为和相关政策,体会社会上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爱。《走近残疾人》侧重于体会残疾人的困难与不易,感受残疾人的坚韧与顽强,培养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之情,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完善学生的人格。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残疾人和生活有困难的人群也有直观的认识和感受,但大部分学生没有近距离地接触和认识这一弱势群体,没有形成强烈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加上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善良的本性,富有爱心和同情心,但往往又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设计思路
本课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以“走近残疾人”为切入点,以“走近残疾人、体验残疾人、学习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为主线,以观察生活、收集资料、模拟体验、观看视频、讨论交流、表达关爱等活动为抓手,引导学生走近残疾人,体会他们的不便与困难、不幸与烦恼,感受他们的顽强的性格和抗争精神,进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对残疾人的同情、理解、尊敬和关爱,并化为实际言行。活动目标 1.通过体验、交流等活动,获得对残疾人的亲身体验,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从而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之情。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残疾人和收集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培养体察他人,观察社会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身体验,从而理解、尊重残疾人,树立关注残疾人的意识,培养关爱残疾人的情感。教学难点
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形成对残疾人的真切体验。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的残疾人,收集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典型事迹;制作课件;准备体验残疾人的道具。活动过程
课前交流:玩“雨点变奏曲”游戏
老师边叙述边带领学生做动作:一个夏天的傍晚,突然天空乌云密布,不一会儿下起了小雨(动作:①两手拇指和中指互相敲击),慢慢地雨越来越大(动作:②两手交叉轮拍肩膀),越来越大(动作:③鼓掌),紧接着电闪雷明,下起了狂风暴雨(动作:④跺脚),都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不一会儿,越过天晴,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
【设计意图:玩“雨点变奏曲”游戏,目的在于收扰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为新课活动做好铺垫——我们眼明耳聪,肢体健全,而残疾人是一个多么特殊的群体。】 活动一:走近残疾人
1.播放课件:我们身边有一个特殊的群体 2.揭示课题:走近残疾人
【设计意图:这里以一组特征较为明显的残疾人图片撞击学生柔软的心,让学生强烈地感受残疾人的与众不同,感受他们的悲伤与不易,为后续活动奠定情感基础。】
3.交流汇报自己观察到的残疾人的情况 4.观看残疾人生活不便和困难的视频课件
【设计意图: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已观察到的身边的残疾人的一些生活情况,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残疾人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播放教师精心采编的一组关于残疾人生活不便和困难的视频课件,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同情与关爱之情。】 活动二:体验残疾人
1.体验盲人活动(戴眼罩感受、“盲人上街”),谈感受
2.体验肢残人活动(单手系红领巾,不用手取书、翻书和藏书比赛),谈感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教师设置情境,进行三次模拟体验,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残疾人惊恐、茫然、无助和渴求,以获得对残疾人最真切的体验。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地充分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最真实感受,在交流互动中增强对残疾人的理解与关爱。】
活动三:学习残疾人
1.播放课件(课文76页中的三幅图片),讨论:
假如你就是其中的残疾人,遇到歧视、嘲笑,你的心情怎么样的? 假如,其中的残疾人是你的亲人、朋友、你又会怎么做? 假如这些残疾人既不是你的亲人,也不是你的朋友,那你又会对扔石头的人说什么?
【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图上所示的情形,但存在着对残疾人等弱势人群漠不关心的情况,通过换位思考,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端正学生对残疾人的正确态度。】 2.交流介绍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 观看汪伊美的事迹视频
小组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资料 交流心得体会
3.进一步渲染:播放一组身残志坚的图片课件
【设计意图:残疾人既是生活的弱者,又是生活的强者。通过活动,让学生同情、理解、关爱残疾人仅仅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层面。教师还要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残疾人顽强不屈和坚忍不拔的一面,从内心深处萌发对他们的崇敬和景仰。】
活动四:关爱残疾人
1.小组交流:如何以实际行动关爱残疾人 2.填写、粘贴、展示爱心卡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在学生获得亲身体验,萌生对残疾人同情、理解、尊重和关爱的情感之后,教师随即让学生将其化作能够付诸行动的言语写在爱心卡上,进行交流共享,做到知行统一,将教育落到实处。】
活动五:拓展升华
1.根据板书小结,提升认识:伸出你的手,伸出你的手,让教师这双温暖的双手给残疾朋友理解、关爱、尊重、鼓励吧!我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据老师了解,我们福安市政府经常开展手拉手关爱残疾人活动,在09年政府还专门投资1000多万,兴建一所面积达18亩的特教校,为残疾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我们学校的同学也经常到特教校开展献爱心活动„„ 2.以《让世界充满爱》音乐为背景,在观赏福安市各界关爱残疾人的图片资料同时,教学生学手语——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3.课外拓展——为身边的残疾人做件好事:孩子们!短短的四十分钟即将结束,但关爱残疾人的脚步将永远不会停息,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教师一起来关心身边的每一位残疾人朋友做起,把教师爱的手伸向社会,伸向远方,让世间所有的残疾朋友们都能感受到教师深深的爱,为了使大家对残疾人朋友有进一步的了解,老师还专门为你们收集了相关网站和热线电话,在课余时间请你们可以登入相关网站,然后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吧!
【设计意图:利用板书和活动视频再次完整地让学生感受如何以实际行为去同情、理解、尊重和关爱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并以学哑语进一步升华主题。以做好事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引向生活,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走近残疾人 同情 理解
残疾人 尊敬 关爱
【设计意图:用“同情”、“理解”、“尊敬”和“关爱”将“残疾人”紧紧拥抱,并用一双以不同颜色、传递着浓浓爱意的心形卡装扮的大手将它们高高托起,鲜明地表达了本课的主题,给人以强烈的感受:以热诚的心,走近残疾人,伸出爱的手。】 [简评]
本课紧扣生活、体验、资源、行动四个关键词,以“走近残疾人、体验残疾人、学习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为主线,以观察生活、收集资料、模拟体验、观看视频、讨论交流、表达关爱等活动为抓手,引导学生走近残疾人,体会他们的不便与困难、不幸与烦恼,感受他们的顽强的性格和抗争精神,进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对残疾人的同情、理解、尊敬和关爱,并化为实际言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生活背景,让教育贴近学生的实际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是该课程的三大基本理念之一。在教学本课时,老师以学生原有的认识,原有的生活体验为基础,设置“交流汇报自己观察到的残疾人的情况”、“小组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资料”等环节,唤醒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再次引发学生对残疾人学习、生活和工作场景,以及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事迹的回顾,从而激起他们对残疾人的同情、理解、尊重和关爱,让教育贴近学生的实际。
二、重视体验感悟,让学生获得最真实的感受
本课十分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残疾人”的环节,教师设置“戴眼罩感受”、“盲人找座位”体验盲人和“单手系红领巾”、“不用手取书、翻书和藏书比赛”体验肢残人的活动,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残疾人惊恐、茫然、无助和渴求,以获得对残疾人最真切的体验。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让各种角色(扮演者、旁观者)的学生充分地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并在交流互动中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千层浪,将对残疾人的同情、理解与关爱化作内心的一种感受,一种冲动,一种“不这样做不行”心理需要。同时,在“学习残疾人”的环节,教师以课件的形式,呈现了课文中作弄、欺负残疾人的三个画面,以“假如我是图中的残疾人”、“假如这位残疾人是教师的亲朋好友”教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有什么样的想法,教师会怎么做?“即便他不是教师的亲朋好友,当教师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去做?”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以触动孩子们最柔软的心,进一步帮助孩子们树立关心爱护残疾人的意识,丰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发展孩子们的主体人格。
三、截取最佳资源,让感受得到最有力的提升
在本课设计中,教师十分重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审慎地根据教材内容和活动目标,截取最佳资源,让孩子们得到最生动、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比如,在“走近残疾人”即导课揭题环节,播放的“身边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图片,和“残疾人‘穿衣’视频”;在“学习残疾人”环节,播放的“汪伊美与残奥火炬手语对话”的视频和为了进一步渲染而播放一组“广州亚洲残运会”中国残疾人选手为荣誉而战的视频以及张海迪、霍金等人的图片课件;在结课环节,截取的平潭各界关爱残疾人的活动图片,无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最切合本课主题和教学环节的经典资源。由于它们的介入,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感受到残疾人朋友的困难与不易,感受到残疾人的坚韧与顽强,感受到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最有力地提升了孩子们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之情。
四、强化实际行动,让教育得到最完美的诠释
本课教师十分关注这一做法,在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弱者”和“生活的强者”感受和认识残疾人,获得对残疾人同情与悲悯、尊重与景仰双重感受后,老师话锋一转:在千千万万残疾人中有几个像张海迪、像霍金、像汪伊美、像刘伟一样,即便都像他们一样,毕竟身有残缺,生活有诸多的不便,引导认识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引导到作为健全的教师该如何以实际的行动关心帮助他们,让学生分组交流,汇报展示,让学生从加入志愿者组织、给残疾人捐款捐物、帮他们过马路、扶他们上公交车等方面将满腔的尊重与关爱化作实际的言行,并写在“爱心卡”上,装点“爱之手”。在结课拓展的环节,老师以“福安各界的关爱行动”、老师加入“义工协会”的事实,加强真实性和可仿性,并以提供“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福建残疾人在线”网址、福安市残联电话和要求学生为身边的残疾人做件好事的等形式,进一步将学习引向实际,引向生活,落到实处。
点评:福安市逸夫小学 黄锦国
第五篇:山东人民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多彩的民族节日》教学设计
《多彩的民族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知道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道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别具风格的民族艺术。
2.态度:通过对少数民族节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能力: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交往与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合作学习了解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来历,通过看视频、谈感受、唱歌曲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活动准备:
学生:通过读书、看报、上网查询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照片、资料。教师:
1、收集了许多少数民族节日的相关资料。
2、制作幻灯片。教学过程设计 : 课前组织: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耳熟能详、振奋人心的歌曲,会唱的同学也可以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同学们,从歌声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和睦。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汉族的几个节日,还记得是哪几个节日吗?这些节日分别是什么时间?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
同学们记得这么清楚,你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相信,这节课大家也一定学得很棒!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而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所以被称为少数民族。在这些少数民族中,也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来临,人们就盛装打扮,置办酒席,唱歌跳舞,欢聚欢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参加这样的节日呀?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参加《多彩的民族节日》(板书课题),去感受少数民族朋友的节日快乐!(齐读课题)
二、处理信息,讨论交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资料,同学们愿意把自己搜集的资料与大家共同分享吗?。
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老师要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并适时进一步的讲解。注意表扬发言踊跃及介绍详细的学生。
三、情景体验 提高认识
(1)泼水节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看了同学们收集的这么丰富的资料,我真高兴。老师也收集了其它民族的节日。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我们先到南方去参加一个节日,去之前,老师请同学们带上几个问题。(视频)指生读。请欣赏。(播放视频资料: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看完录像,提问:
1、这是哪个民族?过的什么节日?
2、从画面上你们都看到什么?
3、为什么人们的衣服淋湿了还十分高兴呢? 学生汇报
谁能给大家做个泼水的动作?(指生表演泼水)看他把吉祥、幸福都送给大家了。让我们大家把祝福送给我们的同桌,好吗?(生相互泼水)师:(课件)认识图片中间的人吗?(是周总理。)
师:周总理当时已是六十多岁了,他还穿着傣族人民的服装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而且没有让警卫人员打伞,他用这种实际行动表示了什么?(对傣族人民的关心与尊重)
小结:近些年来泼水节一年比一年热闹,汉族、兄弟民族和五大洲宾客纷纷与傣族人民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2)那达慕大会
师:泼水节是南方民族的一个节日,下面我们欣赏一个具有北方特色的少数民族节日。(播放影视资料:那达慕大会)
师:谁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在过什么节日?在大会上有哪些活动?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热闹的节日之一。让我们更细致的来了解一下那达慕大会,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中的这一段话。
课件出示文字资料,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在欢度节日的活动中也增加了商贸活动,像那达慕大会同时又是民族特色的生活用品和风味小吃的展卖会,即增强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设计意图:本环节使学生对节日习俗有进一步的认识,课件增强视觉效果。使学生知道少数民族与汉族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3)藏历新年 师:接下来,我们再到西部去参加一个民族的节日,领略他们的民族文化。(课件介绍藏历新年)指名读藏历新年的介绍。
四、协作学习,互相交流。
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刚才我们学习、汇报的一些民族外,其他民族也有着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有趣极了。大家还想不想了解更多的民族节日呢?
(课件介绍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
交流:我国少数民族节日不胜枚举,民俗活动丰富多彩,生活中,如果遇到与我们的习惯不同的少数民族,你打算怎样对待他们?(不歧视、不排斥,尊重他们的习惯)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交流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五、说说唱唱 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文化,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中国一样有这么多的民族和如此灿烂的文化,面对这样的伟大的祖国,你们最想说些什么?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老师来考考大家,看这节课大家学得怎么样?(课件显示习题)
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文化,除了刚才我们学习、汇报的一些民族外,其他民族也有着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有趣极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民族节日,课下继续搜集更多的少数民族节日,带来与大家共享节日的快乐。(屏显作业)
师:我国少数民族节日真是举不胜举。长期以来,我们五十六个民族都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所以我们的祖国才变得更加繁荣富强。56个民族56朵花,我们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祖国才会更加强大。(音乐)让我们在这首欢快的歌曲结束今天这堂课吧!
(设计意图:整堂课在师生同唱《爱我中华》中结束!这也巧妙地对本节课进行了小结。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歌声中得到升华)板书设计:
多彩的民族节日
傣族
泼水节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藏族
藏历新年 …………
和睦相处
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