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服装生管理体系
服装生产管理体系
一、服装生产管理的概念
生产管理是工业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对生产活动的管理,也就是指企业对 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等工作。按生产活动所指范围不同,生产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生产管理是以产品的基本生产过程为对象的管理,包括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能力的核定,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执行,搞好调度及实现均衡生产等工作。广义的生产管理是把企业的生产活动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包括所有与产品制造密切相关的各方面工作的管理。它从狭义的生产管理范围向前扩展到按计划要求控制生产要素的投入,向后延伸到按计划要求控制产品和劳务的产出。也就是指从人、财、物、信息等输入开始,经过生产转换过程,直到产品、劳务、新信息输出为止的一系列管理工作。服装生产管理通常指成衣化服装生产的管理,它区别于单件定做的服装生产方式。成衣化服装生产的特点是:
(1)利用科学专业知识。
(2)明确工艺标准和生产管理技术,有效地利用人、物、机器设备。
(3)寻求完善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体系。
(4)能进行工业化连续生产。
(5)质量好而且价格合适。
所谓服装生产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服装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及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通过对职工的教育和鼓励,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连续性、均衡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安全性,以期更好地完成预定的生产计划。生产管理是有关生产活动方面一切管理工作的总称,它由质量、成本、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生产调度与控制等管理系统组成。
二、服装生产管理的任务
在生产经营型企业中,服装生产管理的任务不仅是要按质、按量、按期完成生产任务,还要通过合理组织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企业生产力的整体效能,及时经济地生产出所需产品,使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在现代服装生产企业中,成衣化、工业标准化生产,分工序加工服装,作业分工仔细,生产技术要求复杂,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除了要有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先进的加工设备和优良的面、辅材料外,还应进行有效的管理,即有效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人们的集体劳动,以便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按时向用户提供价格合适、质量有保证的合格服装产品。
具体地说,服装生产管理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点:
1、树立“质量第一”、为用户服务的原则,按计划的品种、质量、数量和交货期等组织生产,满足用户需求,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服装产品。
2、全面完成服装生产计划规定的目标,包括款式、质量、产量、产值、成本、资金、利润等重要指标,为国家增加积累,为服装企业自身发展提供收益。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劳动力和原、辅料及生产设备的利用效果,投入尽可能少的生产要素,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4、合理组织生产力,协调人、财、物的动态平衡,把各生产要素综合组织成一个为实现服装生产企业目标而运转的总体能力,并指挥和推动其进行运转。
三、服装生产管理的内容
服装生产管理的内容按其职能可划分为准备、组织、计划、控制等四个方面。
1、生产管理准备
主要包括工艺技术的准备,人力的准备,物资与能源的准备,设备完好方面的准备。这些工作是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基本条件,是实现生产计划的重要保证,必须先行。
2、生产管理组织
是生产过程组织和劳动组织的统称。生产过程组织就是合理组织产品 生产过程的各阶段、各工序在时间和空间之间的衔接协调。与此同时,要处理好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者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
3、生产管理计划
指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与各计划任务的分配工作。主要包括企业生产品种、质量、产量计划,生产进度计划以及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的编制与执行,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定,物资、能源的综合平衡等,除此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国家与用户的需要。
4、生产管理控制
生产管理控制是对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的控制,是围绕着完成计划任务所进行的管理工作。包括生产进度的控制、产品质量的控制、消耗控制、生产费用控制、各种定额和非定额资金控制等。
四、服装生产管理体系
1、服装生产过程的构成要素
在服装生产企业中,服装生产过程由多方面因素构成:
(1)人员:包括生产管理人员和企业作业人员。
生产管理人员不仅是服装生产企业生产管理的直接执行者,同时也是服装生产过程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服装企业的作业人员除了要接受生产数量的要求外,还要考虑其技能程度和工作态度等问题。
(2)材料:是构成服装产品的面料、里料、辅料等,除了考虑各种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能之外,还要考虑其相互的配伍性和加工工艺的难易程度等。
(3)机器设备:服装加工设备是服装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裁剪设备、缝制设备、整烫设备等,以及各种服装加工用辅助器具。
(4)加工技术:服装加工技术,是影响服装产品品质的关键性因素,对服装企业的生产效益
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加工方法、质量标准、工序编制、工时定额等。(5)资金:资金是服装企业得以顺利运转的必要条件,包括生产资金的运用,生产成本及费用等。
(6)市场、信息:消费市场的需求动向是服装企业制订生产任务的主要依据,也是检验和组织影响企业生产效益的环节。
从表面上看,上述六个因素都是相对独立的,而实质上,他们应是相互作用的。对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管理的目标主要是能有效地管理四种基本的资源,以达到企业的目标,这四种资源就是人才、材料和机器设备、资金。这四个因素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转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类似于计算机中的硬件。但究竟一个企业人员如何才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这四种资源呢?以服装加工厂为例,当业务人员接了一张定单之后,制衣厂本身究竟需要投入多少工人、多少材料、多少资金和多少机器才能完成这张定单呢?制衣厂的生产经理或厂长就会根据以往的生产数据,凭借他多年从事生产的经验,分析这些数据资料,来判断上述问题,在各种资源上建立正确的数据,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完成企业生产目标。由此可见,加工技术和市场信息则是构成企业管理系统的软件因素。
本文由梦芭莎优惠券(www.xiexiebang.com)撰写,请尊重网络版权!
第二篇:服装专业中职生的自我鉴定
本人毕业于蓝深职业技术学校,系全国际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民办教育特色学校先进单位。生活似弹指一挥间,从刚刚跨入中职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走在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在箐箐的校园中,老师的教诲,同学们的友爱使我获得了很多的知识,懂的了许多的道理。
本人勤奋好学,勤学苦练,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做事认真踏实,实是求是,诚实守信,大方,有着一颗积极进取,不服人强的心态。在思想品德上本人具有良好的思想。曾获得“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对服装制图,制版,CAD等有一定的了解,也曾多次参加社会实践。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中职生,深知三年的中职生活,所奠定的技能知识的基础,在未来我将面对许多 的挑战,但我会以实力去克服它,从中获得经炼,丰富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观,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用之才。
第三篇:加强药品生加强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加强药品生加强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把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作为最高目标和中心任务,创新药品监管模式,促进药品生产企业健康有序发展。通过抓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促使企业真正履行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二、工作目标
紧紧抓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这个纲,查找企业管理缺陷项的源头和深层次的原因,促进企业不断完善质量体系建设,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逐步建立药品生产监管的长效机制,真正提升监督检查的水平和效能。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降低监督检查的成本,确保公众使用药品安全。
三、总体要求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组成的五大要素为领导机构人员、制度及系统文件、设施设备、生产质量要素、体系运行。其中领导是核心、机构人员是根本、设施设备是基础、制度系统文件是保障、有效运行是关键。在药品生产质量监督过程中应透过缺陷项的表象,深挖隐藏在五要素中的实质原因,并责令企业从五要素上完善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一)领导
领导是药品生产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它包括法定代表人和企业负责人,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起着决定作用,是决定其他四大要素能否正常发挥作用的核心。其主要作用是:建立企业的质量体系,实施企业质量方针,并保证企业生产、质量管理人员行使职权。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药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管理中错位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1、不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不知道自己应尽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
2、业务素质不高。对药品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不熟悉,不了解。
3、组织机构不健全;各相关部门尤其是质量管理部门人员不足,质管人员身兼数职,或生产和质量负责人互相兼职。
4、对质管人员提出的意见和问题不重视、不分析、不解决。
5、质量管理机构不能行使否决权。包括对物料验收、中间产品的使用、成品的放行。
6、对新录用人员和质检人员不进行专业培训和体检即上岗。
7、经过药品GMP认证后,擅自改变厂房设施状态或增减生产设备。
8、设备不能满足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生产、储存。
9、生产现场管理混乱,例如,工人按件计酬,现场卫生差,不能有效防止混料、污染和差错。
10、制度不完善或不履行,内容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不明确,没有制定或履行奖惩制度。
11、有章不循,随意妄为,权利超越制度。
12、企业未按照规定对照标准进行自检的,对自检、认证验收、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不进行督导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
13、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不进行监督和考核。
14、对重大质量问题和药品安全事故瞒报或销毁证据。
(二)机构人员
药品质量质量保证体系是由生产、质量、供应储运、销售等各个保证药品质量部门组成的。各个有关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强化生产要素控制,从而是保证生产出合格药品,所以机构人员是决定产品质量的根本因素,而生产的过程监督和质量检验控制是保证质量有效屏障。
1、质量部门及其负责人
对企业生产的药品质量负直接责任,应熟悉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应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制度、工艺、生产和检验操作规程情况;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以下几个方面应归结为质量负责人的责任:(1)未审计供应商资质或资质内容审计不全,对主要供应商未进行实地考核。(2)对生产过程不进行监控或不履行监督职能,造成生产现场管理混乱。
(3)对批生产记录把关不严,只签字放行,不审查生产过程和操作记录内容,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未发现或不分析,造成质量事故或潜在隐患。
(4)对批检验记录把关不严,不考核检验人员的操作能力,不审查检验操作记录内容,对检验条件和检验操作过程不审查或审查不严。
(5)质量负责人在任职期间,不参加质量管理文件的批准、工艺验证、关键工艺参数的批准或关键生产设备的选取;不参加生产、质量、物料、设备和工程等部门的关键人员的选用;不参加物料及成品内控质量标准的批准、变更的批准、不合格品处理的批准或产品召回的批准。
(6)药品标准变更或修订后,未及时修订企业内控标准或按照旧标准检验。
(7)质管机构及质管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用户的投诉和药品不良反应和事件不理、不报。(8)对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不按规定进行取样、检验和留样,对设备和工艺变更后的产品和新产品没有实行重点留样,或对留样产品未定期观察处理。
(9)对自检、认证验收、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未进行督导整改或整改不到位;
2、生产部门及其负责人是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和责任者,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生产前没有检查上次生产遗留物,不检查生产条件即投入生产。(2)不同产品品种、规格的生产操作在同一生产操作同时进行。
(3)生产过程中物料及产品所产生的气体、蒸汽、粉末不能有效排除,或排除效果差。(4)不按照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标准操作规程执行,任意更改。(5)对产品的物料平衡不检查,并按正常产品处理。
(6)批生产记录不规范,不能准确反映生产的全过程,随意涂改,各岗位没有根据生产进度填写生产操作记录。
(7)一个批量的生产数量超出了混合设备最大生产量。
(8)生产操作间或生产用设备、容器未标明所生产的产品或物料名称、批号、数量等状态标志;
(9)药品的每一生产阶段完成后不进行清场。
(10)空调净化系统、制水系统和生产检验设备微机室保养维修。(11)对质量管理部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整改落实。
3、物料供应、储运部门及人员常出现的问题和表现:(1)未按规定购进合格原料、辅料、包转材料等物料;(2)对产品进行储存和运输,造成产品质量发生变化的; 对物料、产品储存条件发生变化,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的;
(3)对物料、产品出库未进行复核,致使物料、产品出库发生差错的。
4、销售部门及人员常出现的问题和表现:
(1)将产品销售给不具备经营资格的单位或个人的,尤其是含特殊药品的制剂流向非法渠道;
(2)成品销售记录内容不全或售出产品不能召回。(3)销售记录未按规定时限保存。
(4)因质量原因退货和收回的药品制剂,未经质量部门同意即销售或销毁。(5)产品质量信息反馈不及时等。
(三)制度及系统文件
制度、系统文件是企业为贯彻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保障药品质量而制定的职责、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操作程序)奖惩措施等的内部文件。它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各机构人员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如果制度、文件不健全或与相关法律法规或GMP相违背,会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正常运行从而给药品质量安全造成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文件不完善、可操作不强,不能适应当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造成生产质量某些方面的人员工作起来无章可循、无据可依。致使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流畅运转。
2、制度文件修订后不及时对相应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制度文件不能有效落实和执行。
3、制度文件对人员的职责、责任、操作程序及奖惩措施不明确,造成人浮于事,药品质量责任事故无法得到追究。
(四)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是保障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硬件和基石。是保障药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设施设备不齐全或不能正常运转将直接导致药品不能按照要求进行研制、生产、检验、储存,易造成药品生产质量安全事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厂房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养护,例如,净化区地面有裂缝,地角、顶角脱落、彩钢板接口开胶,传递窗等密封不严;昆虫和其它动物进入车间;
2、空调净化系统运行不稳定,送风量、温控掌控有时不到位,造成生产环境的有关压差、温湿度超范围; 不能有效防止污染。
3、个别生产设备损坏,有关参数缺乏自动记录;
4、生产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
5、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不易清洗或消毒,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不符合要求
6、检验用仪器、仪表、量具、衡器未定期校验,造成生产出现偏差;
(五)体系运行
1、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确保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对领导机构人员、制度系统文件、设施设备等四个要素的综合运转能力的检验,如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环节出现问题将直接导致药品生产质量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负责人对药品质量管理状况分析调度不够,三级分析会议召开不及时,各有关部门作用发挥不充分;
2、质量保证部门(QA)履行独立地对药品生产和检验的全过程行使监督职责、质量职责不到位,质管部门缺乏权威,有的对产品质量未能实行一票否决权;
3、企业未及时对所有可能影响药品质量和药品稳定的因素进行排查,各级各类人员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影响因素的控制标准不健全;
4、GMP文件体系不完善,保证从原料采购、药品生产到药品放行和销售的全过程所有数据和资料有的缺乏一致和可追溯;
5、培训不到位生产岗位人员责任心差,设施设备不及时维修和保养。生产用设备、容器不标注所生产的产品或物料名称、批号、数量等状态标志;
6、生产质量管理不到位,生产区存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生产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处理,对物料和产品编码执行不到位;未经检验的物料、中间产品及成品进入下一个环节。
7、工艺、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原辅料、主要生产设备等发生改变时,以及生产一定周期后,不进匈验证。
8、制度文件执行的不到位,有的流于形式,有章不循,自审自检能力弱。
9、质量管理体系运兴行不能环环相扣,出现断链,衔接不好,各个环节缺乏监督检查及奖惩,或是监督、检查、考核、奖惩走过场,对自检和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彻底。
五、监管措施及方法。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除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外,要透过问题的表观现象抓本质,看究竟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哪一个要素那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有针对的给企业提出整改意见,使企业领导予以重视,各级机构和人员认真负责,制度文件有效执行,设备正常运转,运行有效无障碍。促进企业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发挥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的作用,从而建立和实现药品监管长效机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宣传,提高企业自律意识。
一要宣传领导在落实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领导作用发挥的好与不好,将决定质量管理工作的成败。领导者需要决策、交流、激励、遴选人员、质量分析,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为更新和维护设施设备提供经济支持,解决质量观念、质量意识、质量措施、质量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有企业领导层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理解了,以身作则,严格的奖惩制度,在企业内营造重管理重质量的氛围,才能奠定规范运行的基石。
二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必须有全员参加的意识。有了企业领导重视只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如果质量体系只有领导的重视,没有基层人员的认真执行,那么质量体系将形同虚设。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主动、积极、创造、合作,才是保障体系运行的关键。
(二)、强化责任,发挥生产质管部门作用。
一是要求建立一个独立的、对产品质量负总责的质量负责人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的标准制定和产品的放行。QA部门直接由质量负责人管理。
二是质量部门必须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所有可能影响药品质量和药品稳定的因素进行排查,并对这些因素承担监控责任,要在科学验证的基础上建立每一个影响因素的控制标准,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标准的验证、批准和修改必须得到质量负责人的批准;质量保证的部门(QA)能够独立地对药品生产和检验的全过程行使监督职责,对药品生产的所有物料都要进行质量控制,建立供应商档案,对关键物料要定期进行供应商现场审计;
三是完善的GMP文件体系,保证从原料采购、药品生产到药品放行和销售的全过程所有数据和资料的一致和可追溯,严禁在报告和记录中出现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
四是 在药品生产中出现的所有超出控制范围的偏差都应及时书面报告给质量部门,并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偏差的调查,查找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预防纠正措施,存在偏差的产品放行要经过风险评估和质量跟踪;
五是药品生产工艺应与注册批准的工艺相符合,贯彻“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从工艺设计和验证的开发上保证产品质量。任何变更都应得到质量管理部门的批准,并按照法规的要求上报药品管理部门备案或批准。
六是要建立定期的自检(内部审计)和产品质量回顾制度,及时发现质量管理的隐患和各种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使药品生产体系时刻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三)加强监督,提高监管效能
加强日常检查的有效:采取有重点的风险排查、飞行检查、突击检查、专项检查、跟踪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发现企业的根本问题。对现场检查的情况除对标、查询外,应准确表述,如实记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判断属于质量管理体系哪一个要素的问题,提出明确的整改意见。责令企业逐条整改,监管人员逐项复查,不搞下不为例。从根本上克服监督检查的局限、指导的随意和整改的盲目。
(四)、帮促结合,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一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帮助企业分析查找的出现问题的原因,定出措施,并进行追溯到底,分清机构和人员的责任;
二要责令企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从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中查找隐患,及时纠正;三要责令企业依据规章制度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并从中完善、落实相关制度;四是对存在问题较多,屡查屡犯的企业,除依法从重处罚外,采取与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约谈的方式,促进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五)加强分析,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专项工作调度分析会。除监管人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评外,应由各企业对本企业的质量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发言,让企业自我评价和互相评比。通过搭建监督的约束、讨论的平台、互比的自省,持续进行质量改进,有效地开展质量体系运行监督检查、分析评价,促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有效运行,使质量管理步入良循环,从而在保证药品质量合格。
第四篇:采购管理体系
襄阳鹰牌荣华轴承有限公司采购管理体系
1.鹰牌荣华轴承有限公司采购管理的基本原则
1.1.物资采购:实行质量优先、价格竞争、相对集中、服务及时的原则;
1.2.供应商的选择:实行从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能力、工艺制造、质量管理水平、供货服务和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择优选择的原则;
1.3.供应商关系: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 1.4.供应商管理:实行评价、动态管理、优胜劣汰(5%-10%)的原则; 1.5.供货质量:实行质量赔偿和激励的原则; 1.6.采购过程:实行规范、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2.采购管理体系 2.1供应商管理组织机购
2.1.1 采 购 部--------------供货部门 2.1.2 质 量 管 理 部--------------质量检验部门 2.1.3 技 术 中 心--------------技术部门
2.1.4 财 务 部--------------价格审定及货款支付部门 2.1.5 人 力 资 源 部--------------监督部门 2.2.采购管理职责 2.2.1.采购部门
(1)负责潜在供应商的推荐、资格认可以及合格供应商确定的组织工作,提供潜在供应商所有的相关资料;
(2)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按确定的合格供应商及采购流程实施相应的采购业务;(3)组织物资采购招投标、议标工作;(4)组织对供应商的业绩评定和资源分配;(5)负责供应商的管理;(6)负责付款计划的制定; 2.2.2.质量管理部门
(1)参与供应商资格的评定,参与确定合格的供应商;(2)负责合格供应商所供商品质量的检验、质量跟踪管理;(3)参与采购物资招投标、议标工作;
(4)负责合格供应商质量业绩的评价和考核,参与供应商的评价和整合工作;(5)负责合格供应商的质量改进和培训;(6)负责供应商供货质量的索赔;(7)负责与合格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2.2.3.技术部门
(1)参与供应商资格的评审;
(2)负责提供外购主材及辅材的采购标准;(3)参与采购物资招投标、议标工作;(4)参与供应商的评价和整合工作;
(5)负责与合格供应商签订技术协议、保密协议,并向合格供应商提供产品图纸、产品接收标准等相关文件;
(6)对供应商供货样品的鉴定;(7)负责合格供应商的技术培训; 2.2.4.财务部
(1)参与供应商资格的评审;
(2)负责采购结算价格的审定及货款结算;(3)参与采购物资招投标、议标工作;(4)参与商供货质量的索赔工作; 2.2.5.监督部门
负责对公司采购管理全过程实施监督; 3.采购业务管理
3.1.采购业务管理的依据:依据采购控制程序实施,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录和供应商A、B、C管理方案
3.2.采购计划、采购合同、采购订单的管理:采购部根据销售部门制订的年、季、月度销售计划及追加计划和物控部门提供的紧急采购计划,编制、季度、月度采购计划和紧急采购计划,同时与合格供应商签订相应的采购合同,合同的签订要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和本公司的相关规定,并在每月15日前向供应商提供下月采购计划,要求供应商按具体的时间、数量和质量要求供货,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的材质报告、检验报告和供货产品清单;
3.3.采购标准和相关技术要求管理:技术部门根据生产部、采购部、物控部、销售部的信息,制订并下达采购标准,与合格供应商签订《技术协议》、发放产品接收准则、检验规范、技术文件,并与其签订保密协议。
3.4.采购价格管理: 3.4.1.财务部负责制定物资采购询价、比价、审价的程序; 3.4.2.总经理负责对本公司所有物资采购价格进行审批; 3.4.3.财务部对本公司所有物资采购价格进行审核;
3.4.4.采购部负责采购物资的询价、比价、谈价及签订购货合同或协议;
(1)询价:物资采购均应采取3家以上的竞争性询价,采购员应通知供应商提供经签字或盖章确认的书面报价;采购员负责询价资料的准备工作,并保证询价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采购员要随时做好询价记录,按一定的方法归入供应商档案,便于跟踪;采购员接到供应商报价后,要评审报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比价:采购部采购物资必须采用比质、比价、竞争采购的方式,要求参加竞价的供应商不少于3家,并在竞价的基础上与供应商进行多轮谈判,每轮谈判后目标价格重新确定,采购员要做好书面记录,并存档。
(3)审价:采购部将货比三家的供应商报价资料报财务部,,财务部在3日内根据自己的信息渠道收集的市场价格信息对采购物资的价格进行审核,并上报总经理批准;采购部根据总经理批准的价格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采购部将合同复印件交财务部,作为财务支付货款依据。经过审核未被批准的价格,采购部重新按原程序进行询价、比价、审价;当供应商提出调价时采购部要求供应商重新提供报价单,采购部按原程序进行询价、比价、审价;财务部负责所有购进物资和外协加工价格的审核,一是总经理审定价格之前对所采购物资的价格进行审核;审核依据:供应商报价资料;采购部提供的比价资料;收集的市场信息;二是采购员报价之前对发票价格进行审核;审核发票价格的依据是公司已审定的物资采购价格目录及所签订的合同。
采购部必须按采购计划数量进行购买,并对所购物资的质量和价格负责。所购物资价格明显高于现行市场价格并没有理由的,财务部发现后不予上帐。
询价、比价、审价资料由采购部及时归入供应商档案,为便于对采购价格的事后监督,每一笔采购业务都要登记备案,登记的内容包括单位名称、商品名称、规格型号、价格、技术标准、售后服务以及付款方式等。
财务部负责建立物价信息收集网络,及时获得国内外产品价格信息资料,为全公司提供信息服务,公司内部建立部门之间信息交换、沟通和反馈制度,保证物资采购价格管理过程中得到及时的信息支持。在市场价格不稳定时期,每月或者不定期提出市场价格预计情况和分析资料;监督和指导采购部调整采购价格。
3.5.5.采购物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部门根据采购部门的信息与合格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供应商所供货物数量的验收由物控部仓库管理员核对;所供货物的质量验收由质量管理部门按签订合同中约定的技术、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对由于供应商的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由质量管理部门按双方签订的《质量保证协方议》进行质量索赔。
3.5.6.供应商发票管理:供应商开具税务发票必须符合国家税务部门和本公司的相关规定。供应商对已使用的物资必须及时开具发票,采购人员、财务人员收到票后须及时核对发票,办理财务挂帐或退票手续,收到的发票须在当月处理完毕,特殊情况不得超出税务部门规定的期限。
4.供应商的管理
4.1.1.供应商资源信息获取的途径(1)现有供应商;(2)供应商自荐;
(3)通过媒体可网上收集相关供应商信息;(4)公司相关部门或员工推荐;(5)顾客指定或其他途径获得; 4.1.2.供应商应具备的条件
(1)产品工艺技术先进,具备国家相关生产经营资质,生产检验设备齐全,生产能力可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2)具有较强的质量保证能力;(3)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
(4)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良性发展的潜力;(5)产品价格合理;(6)售后服务优秀; 4.1.3.供应商选择的步骤
(1)采购部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符合本公司需求的相关供应商信息;
(2)采购部对收集的供应商信息进行筛选、比较、确认,对基本满足公司需求的供应商发给《供应商基本情况调查表》,供应商返回调查表后,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确认,并邀请质量、技术部门等单位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调查。根据所掌握的供应商信息,对达到满足公司要求的供应商由采购部填写《合格供应商评审表》,提交公司质量管理部门、技术部门、财务部门等单位进行评价,必要时要求供应商提交产品样品进行检验。经评审合格的供应商报公司领导批准后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
4.2.合格供应商的管理 4.2.1.合格供应商的业绩考评
合格供应商的日常业绩由采购部、质量部门从物品质量、交货期、整改、服务及额外运费等几方面考核,每月或每季进行一次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合格供应商按优秀(A级)、合格(B级)、基本合格(C级)、不合格(D级)进行分级排序,实行等级管理。
(1)对A级供应商给予表彰并从供货比例、财务结算等方面给予优先;(2)对B级供应商应限量采购;
(3)对C级供应商,暂停采购;向其提出整改建议,整改后若不能通过新供应商评审程序,取消其供应商资格,通过评审的保留其合格供应商资格;
(4)对D级供应商取消其供货资格; 5.供应商产品质量赔偿和激励机制
为提高产品质量,落实产品质量责任,保证供需双方和公司用户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本公司将制订产品质量赔偿和激励的管理办法,对供应商所供的产品质量责任、质量赔偿原则、质量赔偿程序、质量赔偿项目进行分类、质量损失的计算方法、质量赔偿的申诉、质量惩戒和激励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供应商在与本公司签订供货协议或合同的同进必须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和《技术协议》。协议中应明确规定产品质量要求、验收标准、抽样方法和标准、检验设备和手段、接收准则和拒收内容。
对产品质量稳定、信誉高、售后服务周到、顾客调查满意度高的优秀供应商,本公司将从供货份额、货款结算等方面予以优先办理。
6.供应商健储管理
本公司逐步实行物资零库存管理,并与供应商协商和签订有关协议,推行物资零库存财务结算方式。所为物资零库存结算,就是供应商结算以我公司已用商品为结算依据,没用产品作代储商品管理,代储商品不作为结算的依据,货款结算为当月货款除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外,下月予以滚动结算。
7.采购控制程序 7.1.采购输入:产品实现策划活动时,财务部负责提供材料消耗定额,技术部门负责提供产品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生产部负责提供生产计划。
7.2.供方调查:采购部根据产品技术规范及质量要求,在国内外同行业厂家或主要原材料生产厂家中,选择至少三个以上具有良好信誉及质量保证的厂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供方基本情况、生产能力、检验和质量保证能力、交付能力等。公司大宗物资采购必须采取招标、竞标方式,由相关部门组成招标小组实施。
7.3.采购计划:采购部根据实际库存量和销售部编制的销售计划及生产部编制的生产计划,编制采购计划,经领导批准后实施。销售部应于每年的12月31日前制订出下一的销售总计划,应于每月的31日前制订出配套和市场的月度销售计划,7.4.采购信息控制:采购合同、采购订单中应列明所购物品的名称、型号、规格、类别、数量、技术标准、质量标准、验收标准、价格、交货期。
7.5交期跟踪:为保证交货期,采购部必须要求合格供应商具有100%的交货能力,列明交货期要求,订单数量,产品资料,以使合格供应方能满足此期望。采购员应跟踪交货期进度,确保存按期采购入库,要求采购员提前以电话、传真、信函或亲自到厂商处跟催,以确保采购产品按时供应。采购物品入库按规定办理入库报检手续。
7.6.采购产品检验:采购物品进厂入库由仓库管理员验证物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项目,并报检;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有关进货检验规范的要求,对物品进行必要的进货检验;必要时,质量管理部门派检验员前往供货方现场进行采购物资验证或要求供方检验部门提供质量证明资料。质量管理部门按照相关检验规范进行采购物品检验并开具相关检验单。
对日常进货进货检验中发现的批量不合格或严重不合格项目时,由采购部书面通知合格供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并限期改正。
采购体系流程图采购流程采 购 输 入供 方 调 查供 方 评 审供 方 批 准合 格 供 方 控 制合 格 供 方 管 理《合格供方业绩评审》《合同管理》《销售计划》《生产计划》《物资采购计划》《采购订采购计划完成率95%单》《采购合同》供方评价完成率100%对应表格《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供方调查表》《供方评审表》考核批标备注采 购 计 划采 购 信 息 控 制交 货 期 跟 踪采 购 产 品 验 证合 格 供 方 监 控额外运费记录不合格品控制记录合格供方质量问题反馈表供方质量问题整改验证率100%
采购合同管理办法
合同作为明确合同双方权利的义务的依据,具有法律约束力,故凡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以公司名义与外界发生经济往来的,应当签订经济合同,合同均采用书面形式。
一、采购合同的内容: 采购合同的条款构成了采购合同的内容,应当在力求具体明确,便于执行,避免发生纠纷的前下,具备以下主要条款:
1.商品的品种、规格和数量:
商品采购分材料采购和成品采购,商品的品种应具体,避免使用综合品名;商品的数量多少应按国家统一的计量单位标出。必要时,可附上商品品种、规格、数量明细表。如:锻件采购应列明所用轴承钢型号、毛坯流量、是退火件还是淬火件等。
2.商品的质量和包装: 合同中应规定商品所应符合的质量标准,注明是国家或部颁标准;无国家和部颁标准的应由双方协商凭样订(交)货;对实行保换、保修、保退办法的商品,应写明具体条款;对商品包装材料、包装式样、规格、体积、重量、标志、及包装物的处理等,均应有详细规定。
3.商品的价格和结算方式: 合同中对商品和价格的规定要具体,规定作价的办法和变价处理等,规定结算方式和结算程序。
4.交货期限、地点和发送方式: 交(提)货期限(日期)要按照有关规定,并考虑双方的实际情况、商品特点和交通运输条件等确定。同时,应明确商品的发送方式(送货、代运、自提)。
5.商品验收办法: 合同中要具体规定在数量上验收和在质量上验收商品的办法、期限和地点。
6.违约责任: 签约一方不履行合同,违约方应负物质责任,赔偿对方遭受的损失。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规定,供应者有以下三种情况时应付违约金或赔偿金:
(1)未近合同规定的商品数量、品种、规格供应商品;(2)未按合同规定的商品质量标准交货;(3)逾期发送商品。
7.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条件: 在什么情况下可变更或解除合同,什么情况下不可变更或解除合同,通过什么手续来变更或解除合同等情况,都应在合同中予以规定。
除此之外,采购合同应视实际情况,增加若干具体的补充规定,使签订的合同更切实际,更有效力。
二、采购合同的签订 1.签订采购合同的原则:(1)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备法人资格。这里的法人,是指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独立支配财产,能够独立从事商品流通活动或其他经济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依照法定程序成立的企业。(2)合同必须合法。也就是必须遵照国家的法律、法令、方针和政策签订合同,其内容和手续应符合有关合同管理的具体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3)必须坚持平等互利,充分协商的原则签订合同。(4)当事人应当以自己的名义签订经济合同。委托别人代签,必须要有委托证明。(5)采购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签订采购合同的程序:
签订合同的程序是指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并签署书面协议的过程。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
(1)订约提议。订约提议是指当事人一方向对方提出的订立合同的要求或建议,也称要约。公司采购部根据所需采购的物品制定初始采购合同,合同中列明采购物品的规格、型号、单价、付款期限、交货日期、结算方式等,采购部将合同传真至供应商手中。
(2)接受提议。接受提议是指被对方接受,双方对合同的主要内容表示同意,经过双方签署书面契约,合同即可成立,也称承诺。承诺不能附带任何条件,如果附带其他条件,应认为是拒绝要约,而提出新的要约。新的要约提出后,原要约人变成接受新的要约的人,而原承诺人成了新的要约人。实践中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就合同的内容反复协商的过程,就是要约→新的要约→再要约→……直到承诺的过程。供应商确认些合同所列内容后,字后将此合同传回公司采购部。采购部将此件作为合同附件存档。
(3)填写合同文本。采购部根据初始合同填写正式合同一式二份,将加盖本公司合同章的正式合同以邮寄或传真的方式传入合格供应方手中,合格供应方将加盖合同章的完整合同寄回或传回本公司,合同签订完毕。
(4)履行签约手续。按合同规定的内容跟踪交期、质量和结算货款。保证采购任务的顺利完成。
有的经济合同,法律规定还应获得主管部门的批准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签证。对没有法律规定必须签证的合同,双方可以协商决定是否签证或公证。
三、采购合同的管理
采购合同的管理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采购合同签订的管理
加强对采购合同签订的管理,一是要对签订合同的准备工作加强管理。在签订合同之前,应当认真研究市场需要的和货源情况,掌握公司的经营情况、库存情况和合同对方单位的情况,依据本公司的购销任务,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为签订合同、确定合同条款提供信息依据;二是对签订合同过程加强管理,在签订合同时,要按照有关的合同法规定的要求,严格审查,使签订的合同合理合法。
2.建立合同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以保证合同的履行
建立合同登记、汇报检查制度,以统一保管合同、统一监督和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解决纠纷,保证合同的履行。同时,可以加强与合同对方的联系,密切双方的协作,以利于合同的顺利实现。有关修改合同的文书、图表、传真件等均视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合同作为公司对外经济活动的重要法律依据和公司内部明确职责的凭证,有关人员应保守合同秘密,并及时按机密程度专门归档合同正本一份存财务部,一份存办分室,只有一份正本的,正本存财务,复印件存办公室。
各有关人员应按合同妥善保管与合同有关的资料,包括与有关的文书、图表、传真件以及合流转单等。
3.每一合同履行完毕或长期合同的每一阶段完成,各有关人员应及时将上述有关资料整理清楚,交档案整理清楚,交档案管理人员存档。以上资料不得随意得置、销毁、4.处理好合同纠纷
当经济合同发生纠纷时,双方当事人可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调解或仲裁,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5.信守合同
合同的履行情况好坏,不仅关系到公司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关系本公司的声誉和形象。
第五篇:市场部管理体系
市场部工作管理体系目录
一、基础管理
I、市场部基础管理
1、岗位职责(市场部及销售处各岗位责权与分工)。
2、市场发展规划(短期规划和长远规划)。
3、市场开发办法及流程(网络渠道建设、工程开发、短期开发计划、长期开发计划等)。
4、销售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5、计划任务的制定、分解、协助、监督、指导、激励。
6、价格体系建立与完善(价格制定、调整、审批、监管)。
7、销售渠道的分类及管理标准。
8、合同的制定与完善。
9、信息管理(价格信息、市场信息、客户信息等及时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反馈)。
10、档案管理(销售档案、人员档案、市场档案、客户档案、同业档案、会议档案等)。
11、薪酬考核、费用及奖惩标准。
12、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
13、市场部及销售处各岗位人员的考核与人事调配。
14、日常基础管理标准。
15、车辆及其他办公财物管理标准。II、销售处管理
1、各岗位人员的管理考核与评定(工作内容、业绩、工作效率、出勤率等)。
2、基础资料规范(合同规范、工作日志、会议记录、客户来访记录、对账单等)。
3、计划任务的执行与配合情况(销售计划、市场开发与维护计划等)。
4、基础管理制度及标准的规范和执行情况(各项基础管理标准的执行)。
二、业务管理 I、客户管理
1、客户档案(姓名、地址、电话、区域、类型、销量、经销品牌、资金实力、人脉、行业资历、忠诚度等)。
1、客户接待流程标准。
2、客户筛选标准(经销客户筛选标准、直销客户筛选标准、重点工程客户筛选标准)
3、客户评价体系(忠诚度、销量、网络渠道、资金实力、人脉、后期发展)。
4、客户动态管理(周期性销量、货款回收、资金来源、品种销量、品牌销量、流向等)
5、客户投诉管理
⑴投诉类型及解决方法(类型:破包、少包、失损、质量差、服务差)⑵投诉接待、处理程序。II、价格管理
1、区域价格体系标准。
2、价格执行管理标准(区域价格管理、不同客户类型价格管理)。
3、价格申批流程。
4、价格监管监察流程。
5、价格信息反馈表。III、市场管理
1、市场SWOT分析。
1、市场规划和竞争策略。
2、市场划分办法及规范标准。
3、市场信息收集表(动态信息反馈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区域内行业动态、经济数据、区域销量、各品牌销量占比、同业产销存、各级经销商销量、工程信息等)
4、分品种销量与结构分析。
5、产品定位及目标市场定位。
6、渠道建设与维护。
7、产品流向管理标准。
8、串货管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