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玛勒乡中学“三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教案

时间:2019-05-13 07:3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阿勒玛勒乡中学“三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阿勒玛勒乡中学“三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教案》。

第一篇:阿勒玛勒乡中学“三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教案

阿勒玛勒乡中学马克思主义“三个离不开”

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一、课题:《各族儿女心连心》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三个离不开”(即:民族团结)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各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以实际行动维护各民族团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民族团结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了解,激发起学生向他们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民族团结的基本知识。

2、难点:理解“三个离不开”的意义

(1)作为中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2)通过活动探究,进一步树立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四、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民族团结的资料 2.根据课堂需要编排节目 3.准备所需的道具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送走了忙碌而充实的四月,迎来了繁花似锦、莺歌燕舞的五月,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新疆各族儿女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欢庆自治区第二十八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天我们共同上一节民族团结教育课——“各族儿女心连心”。

在扫去“7•5”事件阴霾之后,天山儿女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因此,我们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大好局面,倍加珍惜千百年来各族儿女结成的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

我们各族儿女,带着对民族团结的虔诚祝愿,用直抒我们胸臆的诗篇,倾诉我们对民族大家庭的无限眷恋。请欣赏诗朗诵《五月,献给民族团结的歌》

师:请问诗歌中写出了哪几位民族团结模范人物?

生:姜英、艾尼居买、铁汉书记达吾提•阿西木、阿布力孜•努来克老汉

师:那你们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吗?

生甲:姜英同志原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色也克乡党委委员、副乡长。1998年10月参加工作,200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岳普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色也克乡乡长助理。2006年11月28日,姜英同志带领阿亚克艾曼里克村的农民为蔬菜大棚抗雪防寒,从天亮连续劳动到下午16时多,在她加盖完最后一座蔬菜大棚的防寒设施时,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栽倒。经抢救无效,姜英同志英年早逝,年仅28岁。

生乙:2005年4月2日晚,当汉族姑娘王丽受到歹徒抢劫时,艾尼•居买一句“住手!她是我的妹妹”的断喝震慑了歹徒,他以瘦弱的身躯护住了汉族女孩王丽,自己却被歹徒刺伤。

生丙:铁汉书记达吾提•阿西木是喀什巴楚县的一个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巴楚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疆的一场最严重的地震,地震中,他在失去五位亲人的巨大悲痛前,仍然帮助乡亲从废墟中刨出了遇难的妻子和儿子,又在可能倒塌的畜棚中牵出了29头牛和80只羊。随后全力投入震后重建。

生丁:新疆巴楚县的维吾尔族老党员阿不力孜•努来克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抚养汉族遗弃病婴小阿依布拉克,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之歌。

师:同学们还能举出其它的模范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吗?

生A :1963年,刚从扬州医专毕业的青年吴登云,满怀希望来到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的帕米尔高原,在海拔2100米的乌恰县做了一名医生。他兢兢业业地在西部边陲的高原上救死扶伤38年。他视柯尔克孜族牧民如亲友、如手足,忠实履行着自己“做一名人民的好医生”的诺言。被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作“白衣圣人”。

生B:白克日•卡依尔是塔什店火电厂一位普通工人,今年夏天为了抢救不慎落水的汉族儿童,他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生C:阿布旦,阿勒泰草原上的哈萨克族牧民。1996年冬天,阿勒泰地区遭受30年不遇的特大雪灾,上百名汉族矿工被大雪围困在离阿布旦家毡房不远的地方,随时有生命危险。阿布旦毅然把自家储备的面粉分给断粮的人,把自家正在怀胎的8头奶牛宰杀,将牛肉分给饥饿的汉族弟兄。

生E:家住乌鲁木齐市的汉族姑娘王燕娜,为了挽救维吾尔族学生毛南江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无偿将自己的肾捐献。

师:同学们讲的很精彩。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殷红的鲜血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让它开放的更加灿烂。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和向他们学习的决心。学习他们,我们首先应该掌握民族团结的基本知识。民族团结知识竞赛。

第二篇:阿勒玛勒乡中学马克思主义教案

阿勒玛勒乡中学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

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意义。

2.培养学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民族团结的基本知识。

2、难点: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意义

(1)作为中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2)通过活动探究,进一步树立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的资料 2.根据课堂需要讨论

四、教学过程:

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马克思的国家观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这是V.I.列宁对K.马克思、F.恩格斯的国家观点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它包括3层含义 :①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说明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同样,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自行消亡。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②国家是阶级统治。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是哪个阶级的统治。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都来源于它们的经济统治,而一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必须依靠它的政治统治来维护和巩固,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合力量,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一般都是通过国家意志来实现的。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的统治。③国家是机器。它形象地指出国家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国家组织与其它社会组织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有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能力,有行使这种权力的官吏(干部),有实现这种权力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强制机关,还有供养官吏与强制机关的捐税和国债。这3项构成一种组织力量和物质力量,即特殊的社会权力。

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第一,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

第二,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内部包含着不同的阶级,存在有阶级斗争,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往往同阶级问题联系在一起,剥削阶级总是将这样那样的民族问题打上阶级的烙印。但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在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把民族问题的实质归结为阶级问题,那就只能严重脱离以至伤害少数民族群众,不但不可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反而会给敌对势力帮忙。

第三,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是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只有在社会总问题解决进程中,才能得到解决。如果我们在整个革命建设中重视民族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它就对整个革命和建设过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忽视或者错误地处理民族问题,她可能会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巨大的破坏力,使整个革命事业受到挫折乃至失败。

第四,各民族平等的联合,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各民族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每个民族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历史、文化的创造者,各民族应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全世界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应坚持国际主义的原则,同一切被压迫民族实行不分国界和民族的亲密联合,共同进行斗争,推翻实行民族剥削和压迫的反动统治阶级。

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理论或基本原理由下列几方面内容构成:

(1)宗教的本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此问题作了回答:“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2)宗教的发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完善为揭示和阐明宗教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工具。恩格斯对宗教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宗教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展现的历史形态,先后提出过三种图式。第一种为从原始社会的“自发宗教”到阶级社会的“人为宗教”;第二种为从“部落宗教”到“民族宗教”再到“世界宗教”;第三种为“自然宗教”到“多神教”再到“一神教”。

(3)宗教存在的根源和消亡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存在的最深刻的根源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合理,使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对人成为盲目起作用的、异己的力量。“只有当实际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为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神秘的纱幕揭掉。但是,这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

(4)宗教的社会功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是维护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本质上是历史上统治阶级用来维护其统治秩序的工具。但也不否认被压迫人民在历史的特定阶段利用宗教进行反抗斗争的事实。

(5)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将随着其消亡的历史条件逐渐成熟而消亡;宗教对于国家来说是私人的事情,实行政教分离,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4、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的历史观普通称为唯物史观。但这不是马克思自己用的名称。此名称乃马克思的朋友恩格尔在一八七七年始用的。在一八四八年的“共产党宣言”里和在一八六七年出第一卷的“资本论”里,都有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而公式的发表出来,乃在一八五九年的经济学批判的序文。在此序文里,马克思似把历史和社会对照着想。他固然没有用历史这个名词,但他所用社会一语似欲以表示二种概念。按他的意思,社会的变革便是历史。推言之,把人类横着看就是社会,纵着看就是历史。喻之建筑,社会亦有基础(Basis)与上层(Uberbau)。基础是经济的构造,即经济关系,马克思称之为物质的或人类的社会的存在。上层是法制、政治、宗教、艺术、哲学等,马克思称之为观念的形态,或人类的意识。从来的历史家欲单从上层上说明社会的变革即历史,而不顾基础,那样的方法不能真正理解历史。上层的变革,全靠经济基础的变动,故历史非从经济关系上说明不可。这是马克思历史观的大体。

5、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马克思就“文化”的界定,提出了“扬弃”的原则。此后,马克思主义经过了列宁等革命导师的发展而得以补充,马克思主义就“文化”的界定亦得以不断完善,但是,总而言之,经典的较为公认的是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采取批判性继承的原则,这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扬弃”的观点在文化中的通俗体现。

文化是与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的历史性的情况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历史造就了文化,文化就某方面展现了历史。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条件下,某个社会群体或者是某些社会群体÷集团所处的文明的外在表征。

文化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这是显而易见的:封建社会时代与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化所反映的社会文明是不同的;而原始社会的与后工业文明时期的文化,其本质各异。

同时,文化具有一定的空间性。这一点亦显而易见。譬如,所谓之“欧美文化”与“东方文化”,其类型不同;而“燕赵文化”较之以“江淮文化”,其形态亦各异。

阶级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文化亦有此之别。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先进阶级是那些更符合社会的科学发展规律的社会集团,其就生产力的发展起正向促进作用。那么,其所属的文化即为先进文化,与先进文化相对而言的,则是落后文化。先进文化是一个动态开放性体系。具体而言,所谓先进文化,又可以以某些标准划分为某些“亚子类”,在这些亚子类文化之间,与落后文化之间,均存在广泛联系。先进文化是鲜活的的,不断吸收正向的有力性促进发展的因素,自身才得以不断前进。

这种吸收是一种选择性的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之“扬弃”之说之体现,也即是“批判性吸纳”原则。

第三篇:阿勒玛勒乡中学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主.

阿勒玛勒乡中学2010-2011学年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手册

一、活动目的:

1、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内涵。

2、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坚持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为搞好民族团结,创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二、活动时间: 2010年11月12日下午第四节课

三、班会内容:(一马克思主义“五观”: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简称“五观”教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国家这一历史现象的总的看法,包括对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类型、国家的形式、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消亡等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根本观点。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与纲领政策构建成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民族法规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点。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科学内涵和理论观点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解社会历史问题的指南。

5、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无论谈论社会、历史、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其他,马

克思主义都有一个基本的着眼点——人。人是文化发生的原因、发展的动力和目的。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人本来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人不同于自然,“人是自由的自觉的”类存在物。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简称“五观”教育。突出“五观”教育是新世纪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拓展、深化、整合,也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教学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和进一步贴近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更是党和国家加强民族工作和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客观需要。要使学生能够成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必须以坚实的思想、正确的理论来说服和充实他们,并使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

民族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民族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了解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正确地认识和看清现实生活中的民族、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现象,自觉地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

国家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民族学生正确认识国家与民族、个人的关系;充分认识国家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本,国家利益集中地反映和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各族人民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对国家分裂、民族分裂为已任。

宗教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族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正确认识宗教与民族的关系,了解并正确认识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觉遵守和贯彻执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规。

文化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族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及其与民族生存发展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

造的历史事实,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本民族文化和异民族文化,从人类发展进步的高度看待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变迁,在珍视和发展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并积极借鉴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

历史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民族学生了解并正确认识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国的历史事实;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中华民族整体的高度正确对待历史上的民族发展、民族融合、民族交往、民族斗争以及民族英雄、少数民族政权等;充分认识中华各民族的多元性和共同性的统一;充分认识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统一不可分割性;充分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

(二四个认同: 即: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1.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2.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

3.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为创造河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4.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三三个离不开: 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第四篇:2009阿勒玛勒乡中学总务工作总结

阿勒玛勒乡中学2009—2010年第一学期后勤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我校的后勤工作人员认真贯彻执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方针,坚持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的方向,强化后勤内部各环节的管理,强化安全卫生工作,发扬“勤快、务实、高效、优质”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克服困难,我校后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学期,我校后勤人员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认真作好开学筹备工作,保障学校能正常开学。

主要工作包括对学校教科书、教师教案、教师用书、以及办公用品等的发放。

2、班级课桌凳的调配。

3、劳动工具的发放。

4、后勤补给

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为学校提供后勤补给,如日常的试卷印刷纸张、电脑耗材、教学用具。

5、财产管理

严格学校财产的管理制度,对学校财产全部登记,建账。实行了出借登记,损坏照价赔偿等制度。

6、坚持门卫制度。学校制定了《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学生外出登记制度》、并督促门卫做好来访人员和出校人员的登记,防止闲杂人员随意进出学校。

7、食堂、宿舍

食堂从工作人员健康状况、食品采购、卫生等多方面进行督促,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用餐环境。对住校生的住宿情况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定时召开住校生会议,对安全、卫生等主要问题常抓、严抓。

当然,在我们的工作中,由于受到许多客观和主观因素和条件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问题如下:

1、课本征订

今年的的课本征订工作完成得较差,在补订时不够及时,教科书没有按时到位。致使整个学期学生缺书现象严重,今后,我们将力争弥补工作存在的不足,做到人到书齐。

2、班级财务管理

班级财务管理不够严,学生的保护意识不够,特别是班级内的桌凳损坏较严重。今后要突出抓学生破坏公物现象,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另外,对非人为损坏的要及时修理,采取从报废桌凳中拼凑桌椅、板凳的方法,为学校节约资金,为教育教学提供保证。

3、公共财物

班级劳动工具、用水设备、校内垃圾桶、宣传牌等的维护工作还作得不够,经常出现学生打扫卫生时没有工具、水龙头损坏后不停的流水、垃圾桶、宣传牌惨不忍睹等现象。

4、用电问题

学校用电量大,班级、宿舍、办公室浪费现象严重,大家没有养成人走灯 灭的好习惯,尤其是办公室的热水器,夜间必须断电。

总之,我校后勤工作千头万绪,许多工作是随机出现的,存在的问题还教多,总务处将本着服务教育教学的宗旨,今后努力把工作干好。

第五篇:《阿玛勒火》教案2

《阿玛勒火》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西藏的风土人情,以及西藏音乐风格特点和西藏舞蹈特点。

2、能够分辨出《阿玛勒火》的题材,说出西藏舞蹈的特点。

3、感受西藏音乐的风格,体会西藏新面貌和西藏人民爱戴和尊敬孔繁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音乐视频、图片更深入的了解西藏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西藏音乐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聆听一段藏族歌曲。

2、收集西藏歌曲,西藏还有那些歌曲?(《青藏高原》、《圣地拉萨》、《格桑拉》、《青海湖》、《坐上火车去拉萨》、《青海人》、《桑吉卓玛》、《天路》、《乃宁桑珠庙会》等)

二、欣赏《阿玛勒火》

1、聆听《阿玛勒火》时,应引导学生注意其三个明显的艺术特征。1)乐段的开头都用“阿玛勒火”这个衬词启始。2)乐段的结尾都用的旋律收束。3)乐段与乐段间都用间奏予以过渡。

2、解释囊玛的含义。

“囊玛”在藏语中有“宫内”的意思,受宫廷文化的影响,常被人们误以为是宫廷音乐,其实,它来自民间是一种传统歌舞形式,以歌为主,以舞为辅,演出人数不限,常在室内演出,通常由引子、慢快歌舞和快歌舞三个部分组成。

3、聆听《阿玛勒火》时,先让学生哼哼旋律,理解歌词,再引导学生在音乐情绪上、音乐风格上(特别是与其相关的音乐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上)其它藏族歌曲进行对比,进而对 “囊玛”这种音乐体裁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三、欣赏西藏舞蹈

1、放西藏舞蹈视频,西藏的舞蹈有什么特点?(舞步、弯腰、服装等)

2、让学生简单地学学西藏的舞步。

四、总结

通过欣赏藏族歌舞体验了藏族人民的热情奔放,也从它的旋律中感受到西藏音乐的独特风格。

下载阿勒玛勒乡中学“三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阿勒玛勒乡中学“三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阿玛勒火》教案(5篇模版)

    教学内容:阿玛勒火 教学目标:. 1.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藏族的歌舞音乐,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2.能够聆听并辨别藏族歌舞......

    阿玛勒火音乐教案(范文)

    篇一:《阿玛勒火》教案教学内容:阿玛勒火教学目标:. 1.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藏族的歌舞音乐,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2.......

    阿勒玛勒乡中学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教育材料

    阿勒玛勒乡中学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教育材料 ——维护民族团结,反对社会分裂 马克思主义"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认......

    2009年阿勒玛勒乡中学安全稳定工作总结

    2009年阿勒玛勒乡中学安全稳定工作总结 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教育秩序的正常进行,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这一年来,我校......

    阿勒玛勒乡中学升降国旗制度2010.3

    阿勒玛勒乡中学升降国旗制度 (一)升降国旗规定 1.严格按国旗法和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升降国旗。做到每日升降国旗。 2.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升旗仪式仪仗队,由各班推选出的共计30......

    阿勒玛勒乡中学绩效工资考核方案

    新源县阿勒玛勒乡中学绩效工资考核方案 为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解决“干与不干,干多与干少,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充分调动广大教师......

    阿勒玛勒乡中学2010-2011学年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阿勒玛勒乡中学2010-2011学年 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上半年以来,我校的综合治理工作在上级综治委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预防为主、防......

    阿勒玛勒乡畜牧业观摩点材料(1-4)

    阿勒玛勒乡畜牧业观摩点材料之一: 台勒哈拉牧场奶牛养殖小区汇报材料 今年我乡畜牧业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领导力度,切实加强领导,搞好组织发动,合力攻关抓好落实;加大宣传,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