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勒玛勒乡中学2010-2011学年创建“无邪教校园”工作总结
阿勒玛勒乡中学2010-2011学年 创建“无邪教校园”工作总结
学校是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地方,由于中央的明令禁止、坚决取缔,对“法轮功”不法分子做到露头就打,“法轮功”组织正在日益由公开转为地下,现实生活向网络世界、高龄无知向低龄高知人员蔓延和渗透,这些新的动向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与“法轮功”是一场殊死的斗争。党支部充分认识到开展“热爱科学,拒绝邪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常抓不懈,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具体工作开展如下:
一、提高认识,精心部署
(一)建立健全机制,强化组织领导
为加强学校创建“无邪教校园”活动的领导,学校建立了“无邪教校园”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由党支部书记负责,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创建活动的组织、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领导小组成员任务明确,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相互配合。每学期研究一次“无邪教校园”工作,每学年向教体局作一次全面的“无邪教校园”工作书面汇报。
“无邪教校园”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张好文
副组长:库尔曼江
成员:王宏伟、田江龙、方锡金、梁劝源及各班主任
(二)制订实施方案,加强培训指导
会后党支部根据上级要求与校长室、政教处作了周密的部署,结合学校的体育特色和科技特色,制订了今年学校创建“无邪教校园“的实施方案,号召全体师生员工牢固树立“用科学的头脑拒绝邪教,用健康的身体抵御邪教”的理念,积极推进“安全、科学、和谐、无邪”校园工作的开展。
对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退休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防邪政策法律法规和“无邪教校园”培训,学校还通过家委会、全校性的家长会开展培训活动,解决他们不懂、不会、不知的问题,并对培训工作做好计划、组织、记载、测试等工作。做到资料详实,有备可查,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创新载体,有序推进
(一)组织动员,广泛宣传
在校园内醒目处张贴防邪警示标语,宣传画报及图片,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进行警示教育,4月9日上午,学校利用周一升旗仪式的时间,举行了创建“无邪教校园”大型签名活动,全面拉开“无邪教校园”活动序幕。
党支部副书记田江龙作了动员讲话,他说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和体育、科技方面的优势,广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和学生体育活动,“用科学的头脑拒绝邪教,用健康的体魄抵御邪教”,学会用科学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科学的知识解释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强身健体,号召全体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切实把各种邪教和有害气功拒之于校门之外,着力构建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为构建和谐南汇作出贡献。
(二)大处着眼,细节抓起
以创建“无邪教班级”为突破口,努力把每个班级建成“无邪教校园”示范基地。加强对全体师生的管理,从大处着眼,从细节抓起,今年以来学校先后开展了“崇尚科学,拒绝邪教”的中队主题队会评比活动,“无邪教班级”黑板报比赛、“认清邪教本质”有奖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活动方案设计、警句征集、网上观看警示教育片、问卷调查等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确保创建“无邪教校园”理念深入到班级、进教室、上课堂、入脑入心。
(三)齐抓共管
协同作战
各条线部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教育意义的防邪专题活动。党支部充分发挥反邪教的战斗保垒作用,切实担当起“无邪教校园”前线指挥所职责,组织和指挥学校“无邪教校园”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建立党员带群众,重点带一般,把所有的在职和退休教职工毫无遗漏的动员起来,共同参与;学校退管会对全体退休教师开展教育活动,对退休教师作了一次排摸工作,对个别曾经参与“法轮功”的人员进行定期上门工作;教导处结合学校体育特色和科技教育特色,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强身健体,通过开展科技活动,在活动中学科学,用科学帮助中小学生解释一些不了解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德育处认真上好集体队课,组织好升旗仪式,搞好黑板报等班级文化建设。
(四)辐射家庭
延伸社区
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形成学生带动家长,家长带动社会的良好氛围,学校通过全校性的家长会,向家长作了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家长充分认识“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反动本质,家委会成员参加了“反邪教”警句征集等活动。此外学校先后向全体家长发了一封《告家长书》,开展了反邪教知识问答活动,发放了“亲属朋友有无参与邪教组织的排摸情况表,通过活动解决了家长“不懂、不知、不会”等问题,并通过家长向家族、向社区、向社会延伸。
学校有社会实践基地,又称健康教育联盟,为给全体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社会大环境,我们与全体联盟单位签定了文明单位同创共建协议,在协议上我们明确地提出,学校不仅要成为“无邪教校园”,其他单位也要把邪教坚决地拒之门外。学校“无邪教校园”领导小组还对结对的民工子弟学校也要加强了指导、督促和检查工作。
三、建立规范,保障机制
创建“无邪教校园”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需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常抓不懈,更需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是这项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我校党支部专门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确保“无邪教校园”健康发展。
(一)宣传常态机制。积极探索防邪教育新路子,保持宣传教育工作“长流水不断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防控预警机制。要经常排查,摸清底细,掌握工作动向,做到渠道畅通,研究判断及时准确,主动有效地控制邪教活动态势,搞好警校共育工作,确保重大案情能得到有效预警和及时处置。
(三)经费保障机制。学校要为“无邪教校园”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全年预算用3000左右的经费,用于创建“无邪教校园”活动的开支。
(四)奖惩激励机制。学校每学期要进行自查、写出自查报告,上报材料,由县教育进行考察、考核。我校对“无邪教校园”活动开拓创新,成效显著的各班级、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同时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力的将采取批评,并责令改之。
阿勒玛勒乡中学 2011年10月7日
第二篇:阿勒玛勒乡中学马克思主义教案
阿勒玛勒乡中学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
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意义。
2.培养学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民族团结的基本知识。
2、难点: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意义
(1)作为中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2)通过活动探究,进一步树立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的资料 2.根据课堂需要讨论
四、教学过程:
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马克思的国家观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这是V.I.列宁对K.马克思、F.恩格斯的国家观点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它包括3层含义 :①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说明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同样,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自行消亡。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②国家是阶级统治。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是哪个阶级的统治。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都来源于它们的经济统治,而一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必须依靠它的政治统治来维护和巩固,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合力量,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一般都是通过国家意志来实现的。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的统治。③国家是机器。它形象地指出国家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国家组织与其它社会组织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有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能力,有行使这种权力的官吏(干部),有实现这种权力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强制机关,还有供养官吏与强制机关的捐税和国债。这3项构成一种组织力量和物质力量,即特殊的社会权力。
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第一,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
第二,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内部包含着不同的阶级,存在有阶级斗争,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往往同阶级问题联系在一起,剥削阶级总是将这样那样的民族问题打上阶级的烙印。但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在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把民族问题的实质归结为阶级问题,那就只能严重脱离以至伤害少数民族群众,不但不可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反而会给敌对势力帮忙。
第三,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是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只有在社会总问题解决进程中,才能得到解决。如果我们在整个革命建设中重视民族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它就对整个革命和建设过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忽视或者错误地处理民族问题,她可能会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巨大的破坏力,使整个革命事业受到挫折乃至失败。
第四,各民族平等的联合,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各民族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每个民族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历史、文化的创造者,各民族应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全世界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应坚持国际主义的原则,同一切被压迫民族实行不分国界和民族的亲密联合,共同进行斗争,推翻实行民族剥削和压迫的反动统治阶级。
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理论或基本原理由下列几方面内容构成:
(1)宗教的本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此问题作了回答:“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2)宗教的发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完善为揭示和阐明宗教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工具。恩格斯对宗教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宗教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展现的历史形态,先后提出过三种图式。第一种为从原始社会的“自发宗教”到阶级社会的“人为宗教”;第二种为从“部落宗教”到“民族宗教”再到“世界宗教”;第三种为“自然宗教”到“多神教”再到“一神教”。
(3)宗教存在的根源和消亡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存在的最深刻的根源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合理,使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对人成为盲目起作用的、异己的力量。“只有当实际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为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神秘的纱幕揭掉。但是,这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
(4)宗教的社会功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是维护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本质上是历史上统治阶级用来维护其统治秩序的工具。但也不否认被压迫人民在历史的特定阶段利用宗教进行反抗斗争的事实。
(5)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将随着其消亡的历史条件逐渐成熟而消亡;宗教对于国家来说是私人的事情,实行政教分离,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4、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的历史观普通称为唯物史观。但这不是马克思自己用的名称。此名称乃马克思的朋友恩格尔在一八七七年始用的。在一八四八年的“共产党宣言”里和在一八六七年出第一卷的“资本论”里,都有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而公式的发表出来,乃在一八五九年的经济学批判的序文。在此序文里,马克思似把历史和社会对照着想。他固然没有用历史这个名词,但他所用社会一语似欲以表示二种概念。按他的意思,社会的变革便是历史。推言之,把人类横着看就是社会,纵着看就是历史。喻之建筑,社会亦有基础(Basis)与上层(Uberbau)。基础是经济的构造,即经济关系,马克思称之为物质的或人类的社会的存在。上层是法制、政治、宗教、艺术、哲学等,马克思称之为观念的形态,或人类的意识。从来的历史家欲单从上层上说明社会的变革即历史,而不顾基础,那样的方法不能真正理解历史。上层的变革,全靠经济基础的变动,故历史非从经济关系上说明不可。这是马克思历史观的大体。
5、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马克思就“文化”的界定,提出了“扬弃”的原则。此后,马克思主义经过了列宁等革命导师的发展而得以补充,马克思主义就“文化”的界定亦得以不断完善,但是,总而言之,经典的较为公认的是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采取批判性继承的原则,这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扬弃”的观点在文化中的通俗体现。
文化是与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的历史性的情况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历史造就了文化,文化就某方面展现了历史。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条件下,某个社会群体或者是某些社会群体÷集团所处的文明的外在表征。
文化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这是显而易见的:封建社会时代与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化所反映的社会文明是不同的;而原始社会的与后工业文明时期的文化,其本质各异。
同时,文化具有一定的空间性。这一点亦显而易见。譬如,所谓之“欧美文化”与“东方文化”,其类型不同;而“燕赵文化”较之以“江淮文化”,其形态亦各异。
阶级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文化亦有此之别。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先进阶级是那些更符合社会的科学发展规律的社会集团,其就生产力的发展起正向促进作用。那么,其所属的文化即为先进文化,与先进文化相对而言的,则是落后文化。先进文化是一个动态开放性体系。具体而言,所谓先进文化,又可以以某些标准划分为某些“亚子类”,在这些亚子类文化之间,与落后文化之间,均存在广泛联系。先进文化是鲜活的的,不断吸收正向的有力性促进发展的因素,自身才得以不断前进。
这种吸收是一种选择性的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之“扬弃”之说之体现,也即是“批判性吸纳”原则。
第三篇:2009阿勒玛勒乡中学总务工作总结
阿勒玛勒乡中学2009—2010年第一学期后勤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我校的后勤工作人员认真贯彻执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方针,坚持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的方向,强化后勤内部各环节的管理,强化安全卫生工作,发扬“勤快、务实、高效、优质”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克服困难,我校后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学期,我校后勤人员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认真作好开学筹备工作,保障学校能正常开学。
主要工作包括对学校教科书、教师教案、教师用书、以及办公用品等的发放。
2、班级课桌凳的调配。
3、劳动工具的发放。
4、后勤补给
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为学校提供后勤补给,如日常的试卷印刷纸张、电脑耗材、教学用具。
5、财产管理
严格学校财产的管理制度,对学校财产全部登记,建账。实行了出借登记,损坏照价赔偿等制度。
6、坚持门卫制度。学校制定了《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学生外出登记制度》、并督促门卫做好来访人员和出校人员的登记,防止闲杂人员随意进出学校。
7、食堂、宿舍
食堂从工作人员健康状况、食品采购、卫生等多方面进行督促,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用餐环境。对住校生的住宿情况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定时召开住校生会议,对安全、卫生等主要问题常抓、严抓。
当然,在我们的工作中,由于受到许多客观和主观因素和条件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问题如下:
1、课本征订
今年的的课本征订工作完成得较差,在补订时不够及时,教科书没有按时到位。致使整个学期学生缺书现象严重,今后,我们将力争弥补工作存在的不足,做到人到书齐。
2、班级财务管理
班级财务管理不够严,学生的保护意识不够,特别是班级内的桌凳损坏较严重。今后要突出抓学生破坏公物现象,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另外,对非人为损坏的要及时修理,采取从报废桌凳中拼凑桌椅、板凳的方法,为学校节约资金,为教育教学提供保证。
3、公共财物
班级劳动工具、用水设备、校内垃圾桶、宣传牌等的维护工作还作得不够,经常出现学生打扫卫生时没有工具、水龙头损坏后不停的流水、垃圾桶、宣传牌惨不忍睹等现象。
4、用电问题
学校用电量大,班级、宿舍、办公室浪费现象严重,大家没有养成人走灯 灭的好习惯,尤其是办公室的热水器,夜间必须断电。
总之,我校后勤工作千头万绪,许多工作是随机出现的,存在的问题还教多,总务处将本着服务教育教学的宗旨,今后努力把工作干好。
第四篇:2009年阿勒玛勒乡中学安全稳定工作总结
2009年阿勒玛勒乡中学安全稳定工作总结
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教育秩序的正常进行,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这一年来,我校安全稳定工作,在县教育局及县相关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学校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通力协作,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学生自我防范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学生意外事故。现将一年来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安全管理体系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安全第一”。我校高度重视学校综治工作,开学以来,每月一次通过召开校务会议及学校综治工作会议,强调学校的安全、稳定,对综治知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进行了宣传。学校校长室、政教处、总务处各部门各司其职,做到各部门间相互配合,齐抓共管。镇政府、派出所、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我校安全工作给予很大帮助。形成了网络式安全防范体系,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使学校领导及广大教师增强“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明确搞好学校综治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学校的安定、稳定对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抓好学校综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出发,把学校综治、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切实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证了学校的安全、稳定,初步形成了人人重视、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综治、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
2、机构健全,形成网络。学校领导本着对党的教育事业、对学生负责的态 度,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的高度出发,增强抓好学校安全的使命感、责任感。学校领导在安全工作上齐抓共管,严格执行学校安全工作规定,讲安全、抓安全,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学校建立了 “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的安全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学校分别与各处室、班主任、任课教师签订了安全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配备了安全消防器材。建立警校共建合作关系,加强班主任日常工作管理,学校24小时不脱人。这样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健全,而且学校安全工作职责清楚,目标明确,层层落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二、建立健全制度,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制度,做到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是搞好学校安全工作的前提与保障。我校制定了学校安全工作一系列规章制度,就学校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安全管理、事故处理、奖惩与表彰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同时注重学校分管综治工作的人员理论业务培训。
1、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由张好文校长负责,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把这项考核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指标中去。
2、签订责任书。学校与各处室、班主任和教师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还召开全校家长会议,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 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4、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进行完善。
(二)检查督促,狠抓落实。对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考核评估。每个月对学校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及时上报给镇教管办。主要检查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和落实、学校安全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校舍安全、教育教学设施的添置修理及学校的环境卫生工作等。配合上级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对学校消防、食品卫生、实验室、微机房等安全使用等进行了检查。校保卫人员、行政值日经常性地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针对安全隐患,协助学校落实整改措施。
2、及时传达上级和有关部门安全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并结合本校实际,做好常规性的教育和管理。同时对季节性、突发性的安全问题做到及时防范和处理。
3、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定期开展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积极配合公安、卫生、司法等部门,对学校的消防安全,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学校的小卖部、食堂的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安全,学校电脑网络使用安全,校园和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等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整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4、加强学校的卫生工作和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提高防范疾病的意识和能力。甲流感每日防控、上报,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制定的程序办事。
三、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1、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我校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学校从校长到班主任、任课教师,做到人人讲、事事讲、时时讲,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在每次会议上,都把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以提高全体教师的安全意识。将安全知识培训工作列入日常工作之中,并作为考核内容。
2、广泛宣传,形式多样。为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我校请派出所的同志对学生进行《预防未成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交通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讲座,抓好警校共建、配备法制副校长等工作。建立了家长学校,并做到组织、活动、师资三落实,帮助学生家长提高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运用《中学生自护自救安全常识》读物,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除了全校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外,各班主任、任课教师还利用学生集会、班会、团队活动、学科渗透等形式和黑板报、校园广播网等阵地,开展经常性地安全教育活动,并能根据季节和地理环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防食物中毒、防溺水、防雷防震、防交通事故、防突发事件等专项安全教育活动,力求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效果好。
四、落实责任措施,学校综治专项整治工作抓出成效。
这学期来,我们不断健全和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各项制度,通过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明确了综治、安全工作的目标要求和具体责任,把责任落实到人、确保综治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整治活动取得实效。突出重点,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学校陆续更换灭火器有二十多台;楼梯、走廊的安全通道按要求进行了整改,规范了学生通道警示线、教学楼安装了消防应急灯、监控探头;老旧线路电源开关等得到更换,消防安全隐患基本得到消除。
同时,通过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清理了校门外的饮食摊点、油炸食品及制作器具。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
六、存在的问题:
硬件建设仍需改善。实验室、食堂等2排建于八十年代的平房都是危房,我们除了平日加以关注外,严禁学生靠近危房两侧,避免事故的发生。总之,综治、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重视对学生的保护,切实把师生的安全,综治教育和防范工作做好、做细,才能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安全的校园。
第五篇:阿勒玛勒乡中学2010-2011学年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阿勒玛勒乡中学2010-2011学年
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上半年以来,我校的综合治理工作在上级综治委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局面,从而形成了人人各负其责、层层责任落实的局面,有效地维护了校园的治安环境,创建了安静、整洁、稳定的校园,维护了校园稳定的正常的教学秩序,实现了上半年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目标。
一、校长重视,落实责任
学校领导历来重视综合治理工作,健全综治领导小组,把综治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工作目标,做到了与其他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对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领导经常深入校园检查督促,力求防患于未然。
二、加大安全法制宣传力度
充分运用录像、板报、展板、知识竞赛等形式,把宣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组织师生员工开展活动,力求把综治、法制稳定等有关精神辐射到每一个角落。力求保证宣传时间、宣传效果。
三、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局年初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常规教育为抓手,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强化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学校将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创文明单位的起点,常抓常新。要求班级对照《守则》《规范》制定计划。为了更好理解和执行《守则》《规范》,学校开展了“创文明班级集体”活动,即将做、创、建文明集体及个人的活动分解落实到每个班级、每个个人身上,努力创造精神面貌好、教育质量高、校园环
境美、管理规范的良好育人氛围。其次,学校健全护校值班制度、黑板报、卫生、检查制度,加强了文明礼仪监督,正是因为常规管理的及时到位,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成效才能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得以充分体现。
四、深入开展“创安”活动,综治工作成效显著
学校通过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认真贯彻创建意见,严格按照教育局、综治委的安排和规划,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起预防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制度,如值班制度、门卫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等,制定奖惩措施,明确职责义务。实行全天候领导值班制度,确保学校稳定无事故。这些制度的完善,使学校的各项管理步入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转道,做到了事事有章可循,处处有人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群防群治网络。学校根据综治要求和自身特点,重点突出人防优势,实现上半,无重大、特大事故发生,校内无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无重大伤亡事故,无重大火灾隐患及火灾事故,无责任交通事故,无集体食物中毒事故及无传染疾病流行事故等。由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综治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宣传、贯彻上级有关综治文件精神,在加强法制安全教育的同时,加大对周边环境的治理的力度,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扎实工作、开拓奋进,努力促进全年综治工作目标的实现,稳定校园秩序,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阿勒玛勒乡中学 2011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