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政治五个热点问题复习

时间:2019-05-13 07:3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中考政治五个热点问题复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中考政治五个热点问题复习》。

第一篇:2010年中考政治五个热点问题复习

2010年中考政治五个热点问题复习

一、人梯精神 感动中国

(一)时政点击

1.2009年10月24日,长江荆州宝塔湾水域两名少年落入长江,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挺身而出,手拉手结成人梯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得救了,但由于水情复杂,再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人梯被冲垮了,很多学生落入水中。正在附近的冬泳队老人闻声赶来,相继救起6名大学生,而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牺牲,均年仅19岁。

2.大学生和冬泳队救人的英雄事迹很快传开,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着名词作家王平久专门谱写歌曲《生命》,由潭晶演唱,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宏开教授为此谱写了歌曲《你们、我们90后》,教育部授予15名大学生“全国见义勇为 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3名牺牲大学生“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湖北省政府追认3名牺牲大学生为革命烈士,团中央、全国青联、荆州市委市政府纷纷对其进行表彰,一场向英雄群体学习的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

3.2010年2月11日,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结果揭晓,长江大学“见义勇为英雄群体”荣获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特别奖。4.2009年,李长春接见长江大学“见义勇为英雄群体”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李长春强调:要广泛深入宣传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他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关爱他人、心系社会的优秀品德,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树立良好风尚,在全社会形成学习英雄、崇尚英雄、关爱英雄、争当英雄的浓厚氛围,使我们的时代成为英雄辈出的时代。报告团成员作了《中华美德 薪火相传》、《永不断裂的生命之链》等报告。听众无不受到震撼。

(二)教材链接

1.每个生命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生命之间要相互关爱;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要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当别人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

3.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我们要努力为国家、社会作贡献,延伸生命的价值。

4.积极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同时负有关爱他人生命健康、乐于助人的责任。

5.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7.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8.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

9.团结协作;团队精神。

10.充满爱心、热心公益、奉献社会,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精彩世博 魅力中国

(一)时政点击 1、2002年12月3日,在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上,成员国代表经过4轮投票,中国最终以54票对韩国34票胜利,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上海市成为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城市。

2、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历史悠久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展览会场不单是展示文化、技术和产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为一般市民娱乐消费的理想场所,世界博览会是一次人类的聚会,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术,赞美各自的故乡和祖国,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新产品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3、上海世博会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展出。分为国际参展、国内参展、企业参展、城市最佳实践区参展等展区。目前已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届时将会吸引近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本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将是一次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盛会,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4、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表达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绿色主色调抒发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激情,整个会徽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5、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 意即“四海之宝”,以汉字“人”形为会徽图片核心创意,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蓝色,其名字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也和其身体色彩呼应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寓意吉祥。

6、上海世博会之最:投资规模最大(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已有240多个);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志愿者人数最多(以青年为主体的近20万名志愿服务者将为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参观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还将动员近百万志愿者参与遍布全市的世博城市文明志愿服务行动);首次同步推出网上世博会(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7、目前,世博校园行、世博推广周、走进世博会巡展、“海宝游世界”等活动正在各地举行。

(二)教材链接

1、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2、和谐的文化乐章

3、搭起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4、礼貌显魅力、礼仪展风采、友好交往礼为先

5、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6、灿烂的中华文化

7、灿烂的文明之花

8、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三)热点演练

1、材料一:2 008年12月22目,上海世界科技博览会世罅轴首个“阳光谷”结构封项,标志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进入倒计时,这将是一场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材料二;上海世博会与金融危机不期而遇.但确认参展的国家之多在世博会150多年的历史上罕见,各国都希望把参与上海世博会作为摆脱危机,振兴本国经济的机会。至于金融危机下的世博会,能否给世界带来信心、希望与启迪?我们在期待,世界在期待。

材料三:吉祥物海宝图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成功奥运、精彩世博]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成功举办,中国上海又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说明了什么?(2)、[全球的盛会、中国的机遇] 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将会为我国带来哪些机遇和积极影响?(3)[迎八方宾客、会五洲朋友] 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假如你是世博吉祥物海宝,你将怎样接待来自全球各地的外国朋友?

三、维护民族团结(一)时政点击

1.200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中央人民政府赠送了民族团结宝鼎。

2.2008年3月14日,拉萨市发生了严重打砸抢烧暴力事件,这是由**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并由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互相勾结的,企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

3.2008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了严重打砸抢烧暴力事件,这是由“疆独”分子策划的。

4.2009年8月20日,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在学校开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深该认识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5.2009年9月14日,在天安门广场立起国庆庆典背景之一的56根民族团结柱,寓意着团结,平等,和谐的56个民族。目前,这56根民族团结柱已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永久安放。

(二)教材链接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5.维护民族团结,就要做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

四、加强节能减排 建设两型社会

(一)时政点击

1、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全社会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动员全体人民更加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要一代一代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让我们祖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2、2007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启动节能减排全民行动;2008年,国务院发布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制订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安排423亿元资金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环保设施等项目建设,农业部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

3、“节能减排学校行动”是“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9月14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面采取节能减排措施,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食、每一张纸,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节能环保知识教育,真正落实节能环保进学校、进课堂;开展节能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生活中的节能方式,学习和寻找节能的窍门和方法;营造节能减排校园文化。

4、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2012-2020的全球减排协议,共同应对全球变暖。会议呼吁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履行承诺,采取得力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人们过低碳生活,中国代表表示中国是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

(二)教材链接

1、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严峻

2、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都是发展问题,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因此,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

3、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4、在消费过程中,我们应该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坚持节约消费、合理消费、绿色消费。

5、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五、关注民生,共创和谐

(一)热点点击 1、2010年3月3日——14日,两会在北京召开,同往常一样,民生问题依然是代表、委员们的热点、焦点话题。教育、科技、医疗、就业、住房、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保险等被普遍关注,各大门户网站也在两会间开辟民生专栏,听取广大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

2、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一一作了回应。2009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2010年要抓紧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于2010年2月28日对公布,作为中国进入21世纪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这是一份未来十年中国教育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关乎国计,关乎民生,引起学术界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

(二)教材链接

1、我国的基本国情

2、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5、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6、营造“四个尊重”的氛围

7、我国现在的小康水平

8、共创和谐伟业

9、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第二篇:2010年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五个热点问题复习

政治:2010年中考政治五个热点问题复习

一、人梯精神

感动中国(一)时政点击

1.2009年10月24日,长江荆州宝塔湾水域两名少年落入长江,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挺身而出,手拉手结成人梯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得救了,但由于水情复杂,再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人梯被冲垮了,很多学生落入水中。正在附近的冬泳队老人闻声赶来,相继救起6名大学生,而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牺牲,均年仅19岁。2.大学生和冬泳队救人的英雄事迹很快传开,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着名词作家王平久专门谱写歌曲《生命》,由潭晶演唱,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宏开教授为此谱写了歌曲《你们、我们90后》,教育部授予15名大学生“全国见义勇为

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3名牺牲大学生“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湖北省政府追认3名牺牲大学生为革命烈士,团中央、全国青联、荆州市委市政府纷纷对其进行表彰,一场向英雄群体学习的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

3.2010年2月11日,被称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结果揭晓,长江大学“见义勇为英雄群体”荣获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特别奖。

4.2009年,李长春接见长江大学“见义勇为英雄群体”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李长春强调:要广泛深入宣传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他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关爱他人、心系社会的优秀品德,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树立良好风尚,在全社会形成学习英雄、崇尚英雄、关爱英雄、争当英雄的浓厚氛围,使我们的时代成为英雄辈出的时代。报告团成员作了《中华美德

薪火相传》、《永不断裂的生命之链》等报告。听众无不受到震撼。(二)教材链接

1.每个生命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生命之间要相互关爱;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要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当别人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

3.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我们要努力为国家、社会作贡献,延伸生命的价值。

积极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同时负有关爱他人生命健康、乐于助人的责任。

5.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7.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8.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9.团结协作;团队精神。

10.充满爱心、热心公益、奉献社会,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精彩世博魅力中国(一)时政点击 1、2002年12月3日,在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上,成员国代表经过4轮投票,中国最终以54票对韩国34票胜利,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上海市成为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城市。

2、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历史悠久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 1 畴的成果。展览会场不单是展示文化、技术和产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为一般市民娱乐消费的理想场所,世界博览会是一次人类的聚会,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术,赞美各自的故乡和祖国,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新产品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3、上海世博会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展出。分为国际参展、国内参展、企业参展、城市最佳实践区参展等展区。目前已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届时将会吸引近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本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将是一次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盛会,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表达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绿色主色调抒发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激情,整个会徽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5、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意即“四海之宝”,以汉字“人”形为会徽图片核心创意,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蓝色,其名字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也和其身体色彩呼应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寓意吉祥。

6、上海世博会之最:投资规模最大(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已有240多个);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志愿者人数最多(以青年为主体的近20万名志愿服务者将为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参观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还将动员近百万志愿者参与遍布全市的世博城市文明志愿服务行动);首次同步推出网上世博会(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7、目前,世博校园行、世博推广周、走进世博会巡展、“海宝游世界”等活动正在各地举行。(二)教材链接

1、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2、和谐的文化乐章

3、搭起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4、礼貌显魅力、礼仪展风采、友好交往礼为先

5、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6、灿烂的中华文化

7、灿烂的文明之花

8、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三)热点演练

1、材料一:2 008年12月22 目,上海世界科技博览会世罅轴首个“阳光谷”结构封项,标志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进入倒计时,这将是一场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材料二;上海世博会与金融危机不期而遇.但确认参展的国家之多在世博会150多年的历史上罕见,各国都希望把参与上海世博会作为摆脱危机,振兴本国经济的机会。至于金融危机下的世博会,能否给世界带来信心、希望与启迪?我们在期待,世界在期待。材料三:吉祥物海宝图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成功奥运、精彩世博]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成功举办,中国上海又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说明了什么?

2(2)、[全球的盛会、中国的机遇] 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将会为我国带来哪些机遇和积极影响?(3)[迎八方宾客、会五洲朋友] 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假如你是世博吉祥物海宝,你将怎样接待来自全球各地的外国朋友?

三、维护民族团结(一)时政点击

1.2009年8月20日,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在学校开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深该认识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2.2009年9月14日,在天安门广场立起国庆庆典背景之一的56根民族团结柱,寓意着团结,平等,和谐的56个民族。目前,这56根民族团结柱已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永久安放。(二)教材链接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5.维护民族团结,就要做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

四、加强节能减排

建设两型社会(一)时政点击

1、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强调:全社会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动员全体人民更加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要一代一代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让我们祖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2、2007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启动节能减排全民行动;2008年,国务院发布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制订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安排423亿元资金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环保设施等项目建设,农业部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

3、“节能减排学校行动”是“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9月14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面采取节能减排措施,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食、每一张纸,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节能环保知识教育,真正落实节能环保进学校、进课堂;开展节能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生活中的节能方式,学习和寻找节能的窍门和方法;营造节能减排校园文化。

4、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2012-2020的全球减排协议,共同应对全球变暖。会议呼吁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履行承诺,采取得力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人们过低碳生活,中国代表表示中国是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二)教材链接

1、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严峻

2、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都是发展问题,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因此,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

3、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4、在消费过程中,我们应该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坚持节约消费、合理消费、绿色消费。

5、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五、关注民生,共创和谐(一)热点点击 1、2010年3月3日——14日,两会在北京召开,同往常一样,民生问题依然是代表、委员们的热点、焦点话题。教育、科技、医疗、就业、住房、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保险等被普遍关注,各大门户网站也在两会间开辟民生专栏,听取广大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

2、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一一作了回应。2009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2010年要抓紧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于2010年2月28日对公布,作为中国进入21世纪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这是一份未来十年中国教育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关乎国计,关乎民生,引起学术界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二)教材链接

1、我国的基本国情

2、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5、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6、营造“四个尊重”的氛围

7、我国现在的小康水平

8、共创和谐伟业

9、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第三篇:2010中考政治热点问题专题训练专题三

2010中考政治热点问题专题训练专题三

专题

三、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知识点:

1、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相应变化,充分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初三P23)

2、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初三P59)

3、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党和政府从振兴中华的高度提出的伟大战略,是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伟大战略。(初三P106)

4、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初三P111)

5、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初三P117)

6、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今国际社会竞争: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我们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初三P124、125)

7、新的科技革命对于各国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关键是能不能及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高本国的创新能力。(初三P126)

8、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初三P128)

9、当今国际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初三P128)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初三P136)

1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初三P133)练习题:

1、我国设立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科技人才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③当前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④只有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科技创新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有何重要意义?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分析说明党中央为什么如此重视科技创新。

答:(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

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关乎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

(2)第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视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视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运用有关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创新的认识?答案见课本133---134页。

4、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我们面临哪些机遇?又将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应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答案见课本128页一至三段5、2004年1月9日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第四次会议要求,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不断开创我国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的认识。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科技的载体,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任何科技的研究,发明和利用,都不能离开人才。只有把科技知识与人才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可见,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

我们广大青少年要立志成材,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6、新世纪的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因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因此,只有加强人才工作,不断提高劳动者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才能有效促

进生产力的发展。

(2)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人口总体素质不高。只有大力实施

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才能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

(3)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才供求矛盾

日益突出。只有加强人才工作,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努力造就一大批开拓创新的专门人才,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未来的挑战。

(4)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谁拥有大批高质量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因此,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重大问题。

7、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答: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8、请分别从国家(社会)、青少年个人两个角度,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答:(1)国家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体制创新,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营造良好氛围,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科技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机会,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2)青少年要正确对待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自觉树立公民意识。树立崇高远大理想,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9、青少年怎样才能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答案见时事小册子04年第一期第四页

10、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2月20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请你谈谈对上述论断的认识。

答:(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才能使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本134第三段)

(3)国际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4)课本134最后一段。

第四篇:2011年政治中考热点问题总汇

政治中考题汇总2011-4-14

一、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从国家和青少年自身两个角度谈谈改怎么做?国家: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怎样才能更好的巩固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局面?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本路线

3、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4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5、继续进行改革开放

6、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青少年:

1、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2、锻炼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从点滴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会生命价值;

4、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4、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5、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坚持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8、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保民生,促发展,积极拉动内需;

9、坚持依法治国;、10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

三、结合国情谈谈“倡导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1、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走进低碳生活?

1、推广和使用节能的灯泡 ;

2、出门尽可能走路或乘坐公交车 ;

3、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

4、参加节能的小发明、小制作比赛;

5、如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启用“睡眠模式”

6、节约用纸,纸张正反面两面都用;

7、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具。践行低碳生活的意义?

1、有利于落实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2、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有利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5、有利于在全社会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6有利于增强人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维护民族团结,人人有责,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做?

1、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积极宣传、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3、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4、积极为维护民族团结献计献策

5、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做贡献。重视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重要性)

1、有利于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2、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社会稳定,3、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4、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5、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3、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法略,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

4、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的文化

5、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是,努力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五、就我们当地如何才能提升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区域?

1、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2、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辈出的制度环境。

3、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

4、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

5、加强对企业科技研发的扶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6、鼓励引导各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的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7、加强地区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实力。

六、为了海峡两岸的美好未来,从哪几方面做?

1、国家: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努力创造条件,继续推动两岸之间的交流。

2、台湾当局: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彻底放弃“台独”主张,积极为谋求两岸和平统一而努力。

3、两岸同胞:应该互信互谅,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自觉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4、青少年: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积极拥护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把个人前途、命运同民族的荣辱兴衰联系起来,勇于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自觉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言行做斗争,以实际行动为维护国家统一做贡献。

2011最新社会政治中考热点分析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和“十二五”规划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五中全会公报“两个意识”、---------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个“更加”——“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预示着“十二五”时期中国的改革攻坚步伐将明显加快向纵深推进。专题:科学发展 保障民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和“十二五”规划 【背景材料】: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自从邓小平提出“发展就是硬道理”,这一直就被当做党政工作的主线。在此次全会公报中,近年来在中央重要文件中几乎从未缺席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没有被写入。取而代之的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受访专家看来,从过去的经济转型到现在的全面转型,此次全会完成了对科学发展观的一次丰富。叶笃初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不再表述,但这个中心并没有动摇。只是,我们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公报内容来看,相比十六届五中全会,民生问题是一个全新的表述。公报直接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目标,并将具体途径细化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等。公报发布后,这部分内容收获热烈反响,首次进入全会文件的“城乡居

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民富”也成为各网站出现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教材链接点】

1、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4、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5、面对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形势,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6、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7、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四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10、党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考预测】

1、为什么不再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

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然不是疏忽和遗漏,而是在讲发展中强调科学发展。经过30年的发展,再继续单纯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不够了,而且这样讲也容易导致只顾发展经济,只重GDP,忽视社会发展,忽视民生,忽视环境保护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大系统,经济只是这个大系统之中的一个环节,是增进人类福祉的一个方面。一个社会如果在政治、文化、经济、自然环境等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使整个社会系统瘫痪,使人类最终丧失幸福感。发展经济不是人类生活的全部,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2、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不再表述,但这个中心不能动摇?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心动摇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基本路线就动摇了。

3、我国为什么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①经济发展并不代表社会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此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也十分严重。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迫使我们作出选择——走持续发展之路。另外诸如贫富分化,地域发展不平衡,医改,社改,教育问题,法律及制度缺失等等,需要国家大力解决。

②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要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就必须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增强中国经济抵御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 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自主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4.为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我们应该怎么做?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5.要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该坚持怎样的发展思路?(或为如何实现“好字当头”,提一些合理化建设)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 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创新发展;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6、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哪些方面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等.

7、请运用思想品德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科学发展”内涵的了解和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发展思想的又一次大进步,大飞跃。①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我党执政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理发展生产力;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③发展是协调发展,必须是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④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⑤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8、看了材料,小明高兴地说,“我们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使之成为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小明的观点对吗?请对此作简要评析。

①我们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

②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③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9、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请你提出合法建议。

①、政治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实施依法治国.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②、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完善分配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③、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④、生态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⑤、社会方面:关注民生,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医疗、住房、教育等事关百姓生活质量的问题。

10、民生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问题。你认为我们国家解决民生问题最根本的应该靠什么?

最根本的应该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或答:最根本的应该靠大力发展生产力,极大地丰富社会物质财富,并且制定和严格落实正义的制度。等。)

11、党和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农村民生问题,请举一例并谈谈其意义。

家电下乡,免农业税等,减轻农民的生活负担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等等。

第五篇:浅谈中考政治复习

浅谈中考政治复习

【摘要】中考试题题量大、题目新、材料广、答案活,灵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重视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学生思想觉悟的考查„„中考要获得政治科目的好成绩,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必须关心时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政治课具有时政性的特点,这也是与其他学科相比的最大特点„„中考命题注重试题的实用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时代性、教育性和综合性,更加注重体现情感品质,关注同学们的全面发展、个性特征„„

【关键词】政治中考复习

政治作为一门中考必考科目,各个学校的师生都很重视,都希望能在中考中能取得好的成绩,因为政治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个中考成绩,影响到学生的升学。加上现在的中考试题题量大、题目新、材料广、答案活,灵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重视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学生思想觉悟的考查。而如何做好考前的复习工作对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怎样的复习才是理想的复习呢?本人认为做好中考前的复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中考要制定复习计划,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

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以便做到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才能灵活运动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要提高课堂效率,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复习巩固。对此教师所要做的工作是,抓住重点知识点,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

(1)根据教材内在联系,可采用比较法,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掌握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一些内容相似或有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划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加深记忆。

(2)设计针对性强的试题,帮助学生练习巩固,利用课余时间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与辅导。“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题,顾全学生。

(3)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记忆的情况和欠缺的地方,发现问题。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进行透彻地讲解。

(4)利用好手中的复习资料,特别是时政热点材料,2、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部分时间里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如党的“十八大”;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发展;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最美人物,感动你我;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实施科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学习榜样人物,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扩大两岸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平安校园;预防沉迷网络;节能减排、建设两型社会;抗击自然灾害,建设美好家园;严厉打击手机淫秽色情网站,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民生,促和谐;破解三农难题,城乡统筹发展等等。

3、第三轮复习:创新深化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回归教材、学生自由复习、并进行考试方法的指导。

二、是要注意复习的方法。

1、即多练:复习中的“多练”并不是搞题海战术,使学生负担加重,而是通过多种题型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掌握基础知识。“多练”要求我们首先要精心选择题目,由浅入深,要采取多种形式,如口头回答、讨论、试卷分析等。在复习教学中要积极创设一些模拟现实问题的情境,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现实社会生活的情境中,引导、启发学生认识和理解。多练要注意练习的题目要对应中考,中考试题大致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客观题是单选题;主观题包括简答题 和分析说明题等。其次,要培养临场经验,经过平时考核和模拟考试,力求把题答准答全,要正常发挥出自己的知识水平。

2、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生活。中考要获得政治科目的好成绩,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必须关心时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政治课具有时政性的特点,这也是与其他学科相比的最大特点,不仅考查知识,还考查运用知识分析国内外重大时事的能力。

如:聚焦“十八大”,这里面考查的知识点就比较多,它可以从以下知识点去考查:

(1)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已经顺利完成。请你简要谈谈对顺利完成这次党代表换届选举意义的认识。

(2)代表人选的推荐提名和代表的选举过程符合程序规定,坚持了

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了党内民主。这反映了我国哪一项政治制度?实现这一政治制度有何意义?

(3)假如你是一名新当选的十八大代表,你怎样做才能不负人民的重托呢?

(4)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进行反腐倡廉工作?

(5)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2020年实现什么社会目标?这一目标的远景蓝图是什么?

这就要求同学们经常收听或收看新闻,关心国内外重大时事和热点、焦点问题,同时联系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巩固和发展学生的理论水平。

3、整理归纳、查漏补缺。随着中考的临近,教师与学生愈发感到时间的紧迫,在中考冲刺阶段要让学生自己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把零散的知识点理成“线”再织成“网”,做到既能分散又能集中,使自己能灵活地掌握知识,及时补缺堵漏,不留后患。①抓平时复习中的薄弱点。复习时根据学生实际查一查知识的薄弱点,对症下药,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复习。②抓思维易错点。通过对一些典型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错误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③抓规范训练。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做题,在解题中提高分析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解题技巧策略

1、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1)选择题是中考的主要题型之一。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它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步骤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有四个步骤:

①审对题意,把握题眼。题意是题干内容的规定性,审清题意就要全面、准确的把握题干的特定内涵;题眼是具体体现题意的关键性字词或句子,它决定选项的取舍。因此,审清题意,把握题眼,是解题的关键。

②审视选项,明确大意。四个选项一般说明四个方面的内容,在逐个审查中,要领会每个选项所表明大意。

③上下结合,有所取舍。根据题干和选项各自的内涵,把一致的挑出来。要注意选择最能够体现题意的,既选择最佳项。

④理顺思路,注意复查。选出答案后,还应检查一下解题的思路是否正确。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否成立,以确保选择的正确性。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最常用的就是“排除法”、“优选法”和“比较分析法”。

(2)主观题是中考题常见的题型。题目设计灵活,角度多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预料之外,情理之中。从形式上看,大多采用了设置情景材料的方式,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答好此类题目,必须仔细阅读题目所给背景材料,边读边联想其可能涉及和考查的课本知识点,思维要开阔,分析要透彻,表述要完整,并有所创新。

①认真审题,准确把握命题指向。一是在认真阅读情景材料的基础上弄清材料包含哪几层意思,然后归纳出各层的意思所提示的中心。二是要明确题目的设问角度,按设题角度要求组织答案。

②用所学知识联系材料,准确组织答案。忌知识与材料“两张皮”。一析(剖析材料)、二联(联系材料)、三解(解答问题)是做好主观性试题的三大步骤。具体求是:观点原理要准确,紧扣题意来表达,事理交融要要点全,扼要简明层次明。

2、把握中考命题的规律、趋向遵循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结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联系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把握命题动向。具体来说,应把握好以下中考命题的趋向:中考命题注重试题的实用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时代性、教育性、和综合性,更加注重体现情感品质,关注同学们的全面发展、个性特征;提供材料考查同学们从中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强调试题同社会实际和同学们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发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鼓励抒发真情实感,培养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中考前的复习方法,有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究竟如何是最佳的复习方法,是对我们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的新的挑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武泽涛《广西2013年中考面对面》

下载2010年中考政治五个热点问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中考政治五个热点问题复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复习试卷政治A

    中考模拟试题政治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马年除夕,在网络红人大萌子“30年父女合影”的张张温情照片衬托下,王铮亮钢琴弹唱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真挚的演绎与平实的......

    中考政治复习策略[范文大全]

    中考政治要复习的内容比较多,涉及了初一到初三的全部相关知识,而且政治的知识点有着较强的理论性,所以考生要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

    2016中考政治专题复习二

    2016中考政治专题复习二 弘扬孝老爱亲美德 倡导文明道德风尚 【热点聚焦】 材料一: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

    2010年中考政治玉树地震灾害的热点问题

    2010年中考政治玉树地震灾害的热点问题 一、热点材料 北京时间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

    政治中考复习课堂练习2013.5.12

    政治中考复习课堂练习2013、5、121.进入初中后,小海觉得父母越来越唠叨, 但每次顶撞父母后又很后悔,为此他感到很烦恼。以下不能直接帮助他的是A.调控青春期心理矛盾C.积极与同学......

    2011中考政治、历史复习要点

    政治 注意区别题型作答 单选题黄金四选法 面对单选题,常用“黄金四选法”即排谬法、排异法、排正法和最佳选择法。排谬法,是排除错误的选项;排异法,即排除无关的选项;对于要求......

    2013年中考政治复习热点

    2012.9 1、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西藏将全面实现15年免费教育,即学前3年、小学6年、初中3年和高中3年。凡是在西藏自治区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均能享受这一政策,在民办或其他部门办......

    2018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要点[本站推荐]

    2018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要点 一、心理部分 1、正确认识自己要做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认识自我的途径有:通过自我观察、他人、集体了解自己。集体往往对一个人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