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文化

时间:2019-05-13 07:1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家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家文化》。

第一篇:企业家文化

“家文化”需被动地为企业所复制,而且复制的工程比较复杂,复制的过程也比较长,但却能给企业组织带来好运与幸福。其基本原素主要包括:“互助”、“创新”、“坚持”、“自我”,是“家文化”的主要元素。下面小编给大家看下企业管理中的家文化是怎样的?

解决中国企业问题的终究是中国文化

“家”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家庭到家族、到国家、到家天下,中国人以“家”为纽带,安身立命、构建社会、管理国家、治理天下,世代传承。家庭是中国社会的细胞。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所起到的作用异常广泛深远:培养亲情、稳定社会、处理矛盾、教育后代„„家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世代祥和、延绵传承做出了独一无二的卓越贡献。

家文化决定管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的极大差异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管理方式。当我们热衷于繁茂的西方管理学说,也许我们遗忘了曾经创造灿烂文化的内核,家文化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大的价值,家文化所蕴含的管理哲学值得更多的探索。或许,解决中国企业问题的终究是中国文化。

家之序:秩序与制度

一个有序的组织才有效率,一个有效率的组织才能发展。中国家庭在内部有独特的结构,这就是“长幼有序”。这也可以从对亲人的称呼中看出。比方说,称呼父母的亲兄弟(男性),英语只有“uncle”一词,汉语的称呼却分为“伯伯、叔叔、舅舅、姨父”等,长幼、内外(“内亲”与“外戚”)分明。这种秩序看起来“等级森严”,但却是构建和谐的基础,唯其有序,方能安稳,唯其安稳,方能和谐。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平衡有序,权责对等,方能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

家在“长幼有序”中充满仁爱,有长对幼的关爱、幼对长的尊敬,有家长的权威,也有相互的宽容。企业需要良好的氛围,员工之间彼此信任、相互关爱,领导体恤下属,下属尊敬领导,还要把这种仁爱推及我们服务的每一位客户,让他们感受到真诚与温馨。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一种家庭文化的产物,相当于一个国家的法律。当一个家庭没了家规,就像一个国家没了法律。我国古代的家规广泛而细致,大至报效国家、小至言行举止都有具体的规定,而且家规的执行非常严肃、严格。日本的企业文化里很具特色的就是“社训、社规”,这种“社训、社规”很类似于中国家庭的家规,它受到极度的重视,深入人心,执行严格,在企业中处处得以体现。任何组织都需要制度,制度是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制度的严谨细致和严格执行是企业有序的保障。一个有序的组织才有效率,一个有效率的组织才能发展。

家之教:教育与栽培

家长把子女从自己的小家交给企业这个大家庭,他们不仅希望子女到企业做事、挣钱,还希望企业能继续给子女以良好的教育,使他们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在中国,“家教”受到很大的重视,当一个人言行举止不得体,人们说他“没家教”。关于家教的古书很多,其中《弟子规》、《礼记。曲记》、《颜氏家训。教子》等古书中有一些内容至今仍可值得借鉴。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通过细微的“礼”教育,达到“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的教育效果

家长把子女从自己的小家交给企业这个大家庭,他们不仅希望子女到企业做事、挣钱,还希望企业能继续给子女以良好的教育,使他们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企业应承担起员工教育的责任,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栽培。如今企业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两个误区值得关注:一是培训的急功近利,二是认为培训就是上课。古人常言“教化”,要达到“教而化之”显然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古代君王都重视用礼仪来教化民众,对现代企业,除了职业技术,价值观、职业化的教育培训也非常重要。上课只是培训的一种方式,企业对员工更多的培训体现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对下属的指导、帮助应该是最重要的培训方式之一,日本企业的师徒制就是一种很好的体现。

家之学:积累与传承

企业的精髓应该像家学一样代代相传、传承发展,它们不仅属于企业,也属于社会、国家、乃至世界。我们有个词叫“家学渊源”,体现了家学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以“家”为主体,可以说,家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很多珍贵的史实在家谱里得以记载;很多精湛的手艺靠家庭代代相传;很多思想和学问在家族的传承中发扬光大。中华的家文化特别注重积累、传承,把好的东西一代一代传下去,不断积累、不断传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五千年的文明能够源远流长。

现代社会,企业和家庭一样是构成社会的细胞,企业在文化、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积累和传承也就非常重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敢、追求基业常青的企业,应该注重这种积累、传承,这不仅是企业的需要,也是社会、民族的需要。我们企业的精髓应该像家学一样代代相传、传承发展,它们不仅属于企业,也属于社会、国家、乃至世界。

家之责:责任与奉献

企业和社会有一种无言的契约,企业不仅要获取经营利润,还要符合社会期待,承担社会责任。中国的家庭非常注重责任。《孝经》里有“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意是: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便要充当公仆,替长官办事,藉以为国家尽忠,为民众服务。到了老年,就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欠,也没有遗憾,这便是立身,这才是孝道的完成。

在当今的社会,作为构建社会的细胞,企业和社会有一种无言的契约,企业不仅要获取经营利润,还要符合社会期待,承担社会责任。松下幸之助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人的一生,在孩童时期受父母之恩惠与爱护成长,稍大一点,在学校受教育,这时最起码不应使父母为难,不该做出要父母向左右邻居道歉的事;孩子长大毕业后,则非自食其力不可;再大的话就要为人父母,养育儿女,指导他人了。公司经营亦是如此,公司小时即使不能有利于社会,但最少不能危害到社会;如果公司成长了,拥有数百或数千名员工,则不但不危害社会,还应该在某些方面受到社会的欢迎与喜爱;如果公司大到员工有几万人,则该公司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足以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对国家、对社会要有明确的贡献方针才行。

家之誉:美德与声誉

爱惜声誉、荣辱与共的理念才能使企业成为有凝聚力、有竞争力、有发展力的百年老店。中国人非常注重家族的声誉,获得成就,做了于家于国有益的大事就是光宗耀祖,反之,做了败坏道德、大逆不道的事就是有辱家门。所以中国人谆谆教导家人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成为君子。走出家门、走上社会后,要时刻想着光宗耀祖,光耀门楣,不要做出有辱家门的事来。为了家庭或家族的千秋万代,还注重对祖宗的敬祭。祭祖其实是对子孙的负责,是为了做榜样给子孙看,告诉子孙,你们也要有可供纪念你们的事迹,因而努力为善、积德建功。

今天的企业越来越注重企业品牌的建设,建设一个优秀的品牌要靠产品的质量、企业提供的服务、企业的价值追求等,这些都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产品的设计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管理人员„„都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精益求精,时刻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会为企业添彩还是抹黑。这种爱惜声誉、荣辱与共的理念才能使企业成为有凝聚力、有竞争力、有发展力的百年老店。

第二篇:企业家与企业家文化

企业家与企业家文化

在学习这门课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有关企业家与企业家文化的知识,也许由于所学专业的特点感觉对企业的要求不用太高。当上第一节课时,原本以为会是一节比较枯燥的理论课,可是老师生动的讲解与会意的视频让我感觉并不是枯燥无趣的,更多的是喜欢上了这门有无穷理论的课程。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企业文化建设方兴未艾,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它是企业微观意识形态和行为的总和,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和企业传统等内容。我知道的企业并不多,离自己家乡最近的是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我觉得他的企业理念和文化就应该是不错的1903年8月,古老的华夏大地诞生了第一座以欧洲技术建造的啤酒厂——日耳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岛公司,经过百年沧桑,这座最早到的啤酒公司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青岛啤酒”的生产企业——青岛啤酒股份能有限公司。1993年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90年代后期青岛啤酒开始全面实施“大名牌战略”,确立并实施了“新鲜度管理”,“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市场网络建设”等策略,以“名牌带动”式的资产重组,率先在全国掀起了并购浪潮,被称为中国啤酒业“从春秋到战国”行业整合潮流的引导着。对钩并企业,青岛啤酒推行自己的管理模式,用青岛啤酒企业文化来整合子公司管理的管理模式和理念。

我觉得青岛啤酒最亮的地方就是采取全国并购制度。而并购重组中对企业文化的整合是青岛啤酒公司成功的秘密。首先,文化整合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整合包括市场整合,品牌的整合,资产、财务、组织等方面的整合,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文化整合,企业间表层文化的差异,公司通过企业统一CI形象,培养青岛啤酒系列品牌等措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而思想观念管理制度等深层文化上的冲突则十分激烈,解决起来难度较大,因此以先进的母体企业文化对新并公司进行文化整合就成为当时青岛啤酒公司加快发展刻不容缓的现实课题。这就像这一组群居动物中,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法则才能确保内部有条不紊的生活。

另外文化整合的重点是制度的移植和创新。青岛啤酒文化史是青岛啤酒的灵魂,是青岛啤酒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青岛啤酒在“用我们的激情酿造消费者喜

好的啤酒,为生活创造快乐”的愿景之下,形成了以“和谐”为基本特色的精神文化,以青岛啤酒管理模式为中心的制度文化,以青岛啤酒员工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行为文化,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确立了母体文化的强势地位和辐射作用。在这里坚守自己的文化核心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随着时代的进步你的文化也在不断变更,那只能说明一开始你的文化思想就是不完善的,需要改进的,我觉得好的文化思想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它的核心思想应该永远会适应时代的变化,在任何社会都会立住脚跟。

再有青岛啤酒公司在文化整合时对症下药,既坚持改革,又兼收并蓄。青岛啤酒公司的兼并行为都是在啤酒行业内部进行的同行兼并,不肯能采取分离式,消亡式。而且青岛啤酒文化虽然强调开放有容,但是明确要求子公司的文化必须在母公司文化的路径之下,价值观等核心的东西必须与母公司保持一致。所以总体来说青岛啤酒文化还是属于单一文化,所以公司文化整合方式基本采取吸纳式的,即向被兼并企业灌输母体文化。但是又不仅仅是青岛啤酒文化的单向输出,是母、子公司优秀文化的兼收并蓄,共同创新。这一方面我觉得对于大多数公司都是适用的。

最后,青岛啤酒公司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青岛啤酒公司提出了建立国际化大公司的目标。国际化是获取和增加资源的一种方式和能力,也是学习和融合国际化大公司优秀企业文化的机遇。青岛啤酒公司认识到招商引资是浅层次的开放,与国际化大公司合作,除引进资金外,更重要的是把先进的理念、文化,先进的营销、管理引进来,这才是深层次的开放。在与世界最大的啤酒酿造商AB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后,AB公司“一英寸的宽度,以英里的深度”这个关注细节的形象比喻给了青岛公司员工极大的震动。在“注重实施、关注细节、持续改进”成为青岛啤酒向AB学习的精要。

于是青岛啤酒集团迎来了百年华诞之际,产销量已进入了世界啤酒十强。总之企业文化史企业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得一部分,纵观中国传统企业与西方现代企业文化理念,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有些企业领导者由于个人职业素质和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只注重资金、技术、市场等直接的经济效益,在经营方面,不惜巨资做广告宣传企业外在形象,却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忽视了人员素质的继续培训与提高,而企业文化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稀缺,远不能满

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求,亟待加大培训工作力度。

01109309涂兆云

第三篇: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

一位研究海尔问题的专家曾经指出,海尔文化实际上就是张瑞敏本人人格和智慧的外化。

风行一时的《联想为什么》一书的作者陈惠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可以说,没有柳传志就没有联想。”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就是所谓的企业文化,其实就是老板文化,或者说是企业家文化。

以上这些说法,虽然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从总体上来讲,它们却道出了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形成和建设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人曾经打过一个比喻说,一只老虎率领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老虎。同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率领一群普通的企业员工,完全可以打败一个平庸的领导者率领的一群优秀的企业员工。这个比喻旨在说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为领头羊的企业家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同样,我们可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如领头羊一般十分关键的。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地位和作用,主要是通过他所担当的角色体现出来。一般说来,企业家在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中通常充当以下角色: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主旨设计者

企业文化建设,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是宣传部门和某些相关的党群干部的事,实际上这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表层理解,也是错误的理解。企业的经营宗旨、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和企业形象等,正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而这一切必须由企业家这一核心人物对其进行决策,却不能只是靠党群干部构思、运作。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企业人共同创造的结果,但企业文化的主导信念,却无一例外都是先在上层确定形成,然后逐级下达,任何改变信念的工作都必须在企业家的领导下进行,因此,企业家是企业的决策者,也必然是企业文化主旨的设计者。

考察那些长盛不衰的知名企业,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企业文化中都有着非常明确的主导思想,而这些主导思想大都同那些在企业发展史上有着深刻影响的企业家(尤其是企业创始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例如,闻名世界的“惠普之道”,就是由惠普公司的两位创始人体利特和帕尤德在创业之初就提出来的。他们把尊重人作为惠普文化的主导思想,由此而衍生出惠普文化的其他一系列内容。被世人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创业之初就确立了经营企业的主导思想。在松下公司成立60周年之际,松下幸之助又总结自己大半生的经验,写成了既有哲理性又有实践性的《实践经营哲学》一书,书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松下对企业经营的独特看法。正是在松下本人的实践经营哲学,使松下公司形成了一整套充分体现松下经营思想的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

当有记者问海尔总裁张瑞敏,在海尔文化的形成和建设中他担当了什么角色时,张瑞敏回答说他担当了两个角色:一个是设计师,一个是牧师。也就是说,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家不仅要设计企业文化的主导思想和建设方案,而且还要对所提倡的文化精神进行大力的宣传、鼓动和灌输。

如风靡全球的麦当劳快餐公司,其公司创办人雷〃克洛克不是把企业宗旨“质量超群(Quality)、服务优良(Service)、清洁卫生(Cleanliness)、货真价实(Value)”提出来就算完事,而是广泛宣传教育,认真检查落实。雷〃克洛克曾说过:“要是我每重述一遍QSCV就给我一块砖的话,我想我已经能用它们在大西洋上架起一座大桥来了”。为了贯彻麦当劳的企业宗旨,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克洛克总是热情洋溢地进行宣传、教育、规划、检查、奖励、处罚,从不歇气,从不间断。有一次,雷〃克洛克在一家特许经销店发现了一只苍蝇,两星期之后这家商店就被取消了特许经销资格。正是通过这种持续不断的努力,使麦当劳公司内部树立了一种为人称道的”质量至上“的企业文化。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者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民间老百姓中也有一句俗话,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不正倒下来。“讲的就是领导者的身体力行对下属所起的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是如此。

也就是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作为企业核心的企业家,不能只是号召别人去实践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而将自己置身事外。恰恰相反,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领导者们必须率先垂范,躬身实践。只有如此,企业家们所倡导的企业文化才能在本企业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严明的纪律,雷厉风行的行风是联想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同其创始人柳传志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是遵守纪律的表率是密不可分的。联想集团有一个延续了十几年的规定,就是无论是谁,开会迟到了要罚站一分钟。可是刚刚制定规定后的第一次开会,一直备受柳传志尊重的一个原来的老上级就迟到了。这事的确让柳传志为了难,看着员工们一双双瞪大的眼睛,看着一生勤勤恳恳工作的老领导,柳传志的心里有说不上来的矛盾。最后,他还是对老领导说:你现在在这儿站一分钟,今天晚上我到你家里给你站五分钟。就这样,这项制度就从此坚持下来了。柳传志本人在联想公司一共被罚了三次站。有一次,他是因为被卡在电梯里面出不来而迟到的,但他到了会场什么都没有解释,照样自觉接受罚站。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更新和转换的积极推动者

有这样一种现象:如果你将一只青蛙丢进很烫的热水中,它会立即跳出来以免一死。但是,你若将青蛙放进冷水锅中逐渐加热,则青蛙不会激烈挣扎,直到死亡,因为到水烫得实在受不了时,青蛙已无力挣扎。这就是颇为著名的煮青蛙理论。企业文化的变化通常都是十分缓慢、不易察觉的。可是,当人们发觉到它的改变时,也许它的劣性与惰性已经变得十分强大,企业已经无法靠自身的力量来改变它,只能象青蛙那样慢慢地死去。因此,思想敏锐的企业家常常能及时发现企业文化上的问题,并能大胆创新,打破束缚企业发展的惰性文化,建立能够推动企业向前发

展的新文化。鼎鼎大名的通用电气前任总裁韦尔奇,就是一个能够积极推动企业文化转换和更新的优秀企业家。

1981年韦尔奇上任时,通用电气的发展已经变得十分缓慢,其生产增长与企业竞争力远远落后于日本同类企业。对此,韦尔奇指出,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也必须不断变革。我们拥有的最大力量就是认识自己命运的能力,认清形势、认清市场和顾客、认清自我,从而改变自我,掌握命运。我们不能像冷水中的青蛙那样,面临危险而得过且过,否则不出10年企业必定衰败。由此,韦尔奇开始了对通用长达5年的大刀阔斧的全面变革。韦尔奇在注重打破原有的科层制度,构建扁平化结构,重组通用电气等“硬件”方面变革的同时,更加注重在作为软件的企业文化上的变革。对此,韦尔奇指出:“如果你想让列车再快10公里,只需要加一加马力;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须要更换铁轨了。资产重组可以一时提高公司的生产力,但若没有文化上的改变,就无法维持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在韦尔奇看来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所赖以前进的“铁轨”。同时,韦尔奇认为,管理的关键并非找出更好的控制员工的方法,而是营造可以快速适应市场动态和团队合作的文化机制,给员工更多的权力与责任,让员工与管理者实现互动。因此,他尽力试图改变整个企业的文化与员工的思考模式,从文化变革入手创建了一整套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韦尔奇对通用电气的改造取得了卓越成效。在他担任总裁期间,通用电气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销售额、利润长期居世界500强前列,1998年7月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市场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企业。同1981年相比,17年间市价增值25倍,韦尔奇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美国前康柏电脑公司董事长本杰明〃罗森指出,正是由于韦尔奇对该公司的企业文化作了成功的改革,创立了快速适应市场动态和团队合作的文化机制,才使得通用电气成为企业界的奇迹。

第四篇:李光耀:新加坡的企业家文化

李光耀:新加坡的企业家文化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作者:李光耀

美国麻省Babson学院的“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给出了企业家精神的定义,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痴迷机遇、整体把握和协调领导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这种精神可以甄别机遇,不管当前的条件是否具备;可以利用机遇在个人、公共和全球性部门创造财富”。一个企业家能够看到、评价和追索机遇,而一个管理者却关注如何利用可能的资源而实现最好的结果。尽管我曾认为自己是一个企业家,但我不是,我转而从事了政治领导工作。我认为现在探讨的问题可以近似地表达为“领导者是天生的还是经过后天训练而成的”?如果一个人没有领导素质,那么无论如何训练也无法显著提高其领导能力。而那些具有领导素质的人可以通过训练成为更加优秀的领导者。

英国人曾经有过很多伟大的发明,例如蒸汽机、织布机和电动机等。他们曾经获得过很多诺贝尔科学奖。然而他们却没有将这些发明商业化。正如研究企业家精神的一些学者所指出的,他们没有将这些发明转化为可以获得人们可以购买的、具有利润的商品或者服务。为什么英国人缺乏将发明商业化的能力?我认为这可以归咎于他们国家的文化。两个世纪的帝国时代造就了一个高度重视旧式财富和封邑贵族的社会,人们看不起新兴的富人。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凭借智力技能获取成功和受人尊重,成为律师、医生、专业人士等,这些人通过脑力劳动获取财富,而不必弄脏双手,不像工程师或者靠体力劳动而总是弄脏自己双手的人那样。旧式财富和封邑贵族的态度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而新富者并不能为上层社会所容纳。只有他们的后代可以通过接受必要的公共学校教育和大学教育之后才能够被上层社会所接受,这时候这些新的财富经过熟化而成为旧式财富。

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起,玛格利特·撒切尔夫人开始改变英国人对于新旧式财富的根本价值观念和态度,她推行国有产业部门的私有化,鼓励私人企业的发展。不像她的同辈人那样,撒切尔夫人不把“利润”视为一个肮脏的词汇。事实证明这种做法非常有说服力,同样的公司,由大多数利益人提名并为这些利益人负责任的管理者掌管公司要比经理和董事会掌管的公司有着更为丰厚的利润。

英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价值观念并不存在根本上的差异。美国是个前沿性的国家。美国存在着差异,但是不存在阶级差异。每个美国人都会颂扬致富,美国人都想成为富人并为之竭尽全力。这可以大大鼓励创建新的企业和创造财富。为了将科学发现和发明商业化,美国人进行革新和创办新的公司,从而不断创造财富。美国社会总是在发展和变化。美国人申请的专利领先世界,他们努力生产新的产品,或者使得产品生产更好、更快、更廉价、生产率更高。如果能够发明一种在美国市场上畅销的产品,那么随后就能占领世界市场。

1999年2月《经济学家》杂志在评价一位高龄日本企业家的时候写道,“自力更生的人在傲慢的日本社会会招来嘲笑和贬抑。”这也是撒切尔夫人没有试图改变旧观念之前英国上层社会的态度。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了美国经济令人惊异的复兴,收复了曾在20世纪80年代让日本和德国攫取的产品市场,我非常欣赏美国人所具有的这种企业家精神。但对每个成功的美国企业家来说,他们大多都努力过、失败过。有些企业家经过不断努力和失败,最后获得成功。有些成功的企业家继续创造并创办新公司,自己成为拥有多家公司的企业家。这就是美国大公司成长的方式,这种企业家精神创造了一个具有活力的国家。

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决定着中国优秀年轻人的包袱。自从春秋时代,传统中国社会就把学者即“仕”视为首要的价值选择,其次是“农”,再次是“工”,最后是“商”。这是一个农业社会的社会等级观念,即使在现在的大众文化中也没有多少改变。世世代代优秀的中国青年选择“仕”(学者)的道路并通过科举体系成为一名官员。这种观念在日本和朝鲜也占有主导地位,二者同样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即使在现在的中国、日本和朝鲜,很多最好大学的最优秀毕业生愿意在政府部门谋求职位,而不愿意加盟私营公司。这种现象在新加坡也同样存在。结果呢,这些国家没有很强的企业家精神传统。在英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牛津大学最优秀的毕业生大多在政府部门寻求职业,而之后自由主义革新的“大爆炸”为伦敦金融服务业带来了巨额回报,因为很多天才进入这一行业。美国的情形一直相反,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从事商业,或者加盟大型公司,而不是进入政府部门工作。

我的经历修正了我早年“企业家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锻炼出来的”观点。很多年来,我比较了香港和新加坡商人的差别。我从中得出的结论既令人欢欣又让人悲伤。随着共产主义解放大陆,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实业家、银行家、船运商和商人从沿海城市如上海、厦门、汕头和广州涌入香港。这些人在香港发展制造业,最初是纺织业、塑料、玩具、船运和银行业。他们是有经验的企业家,并与其他一些移民逐渐孕育了企业家文化。有个香港制造商移民新加坡并成为新加坡人。他告诉我,他雇用新加坡人为自己工作,二三十年后这些新加坡人仍然在为他工作,只不过已经成为高级管理人员,而他移民新加坡时从香港带来的管理人员却离开自己开始经营自己的服装业。这些香港管理人员看到他的成功经历并去践行。因此我必须改变我原来的观念了。社会上存在一种所谓的企业家文化,可以鼓励很多人努力从事商业并取得成功。

新加坡没有深厚的企业家传统,这一点并不奇怪。我们的商人多从事贸易和船运,并没有投资建厂的经历,因为建设工厂需要长期的酝酿和大量的投资,然后才能够维持和盈利。新加坡银行对开办工厂的商人提供贷款并不热情。我们的银行家没有相关投资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的经历和专业知识。当需要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高失业问题时,我们必须着手建立新加坡发展银行以解决向制造业贷款的风险问题。这就是GLC诞生的原因。因为我们没有足够多的企业家,缺少资金,政府只好接受这一任务进行制造业投资。成功的财政部长们,例如Goh Keng Swee、Hon Sui Sen、Lim Kim San,都创建了新的企业。例如,Goh与政府官员共同开拓了一条新的航运线路,一个巴基斯坦航运专家给予他们指导。NOL事实上成功了。马来西亚-新加坡航空公司倒闭之后,我们创办了新加坡航空公司(SIA),这个公司是由一些优秀的公务员领导的。国家钢铁公司、Chartered Industries、Keppel、Sembawang和

Jurongshipyards,还有几个食物加工企业,都是这种情况。我们不认为政府主管人员作为企业家有什么不正常,反而认为这是必要的,我们选择最有前途和能力的政府官员掌管这些新的公司。

我们成功了。我们想方设法生存下去。政府高级公务员备受鼓舞,并没有考虑到经济上的奖励。我们都非常了解,如果我们失败了人们将要失业,他们的生活水平将会降低。每个掌管企业的官员都竭尽全力成功经营这些公司,尽力让企业盈利。随着经济的稳定健康增长,原来不成功就死亡的模式已经过去了。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现在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更加常规性的方法激励那些掌管企业(GLCs)的政府官员,根据企业获得的利润奖励他们,包括在企业成功后给予一定的股份。致富的梦想萦绕着每个人,但是只有那些通过革新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的人才能够成为新富。

很少有人生下来就是企业家,并不是很多人能够取得成功。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需要具有一些特有的素质,例如充沛的精力、较高的发现机遇的思维、敏锐的发现可盈利产品或者服务的敏锐感觉等。

全球企业家监督机构(GEM)发布的“2001年执行报告”论述道,“新加坡国内市场空间狭小,其所在区域经济落后,这使得新加坡经济在没有商品出口的情况下更加难以起飞。企业要想获得所需要的发展资金就需要证明自己有能力进入世界市场。”这份报告发现,在报告计算的所有国家中新加坡的企业活动水平倒数第三(5.2%),仅仅高于日本(5.1%)和比利时(4.6%)两个国家,而美国的这一数字高达11.7%。

尽管存在很多困难,新加坡仍然出现了一些成功的企业家。非常著名的企业家有

SimWongHoo的创新科技、Wong Ngit Liong的制造业投资、Kwek Leng Beng的Hong Leong集团等。我们需要研究他们以及其他不断成功的企业家的经历以发现他们的共同特征,看看这些结论是否可以印证全球企业家监督机构(GEM)的结果。

第五篇:一位企业家的文化梦

中国大型报告文学《当代华人》入编作品

一位企业家的文化梦

--专访中国市场企业文化协会主席,广东省国际综观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综观经济》杂志社编委副主任、执行主编、香港鸿世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振明先生

沈振明介绍:

汉族,1960年生,广东惠来人;

自1978年至今在两岸三地从事工商界;

1993年被特聘省政府 “广东省食品工业办公室”属下的“广东省名特食品公司”(国有企业)。同年成立“广东省名特食品公司综合经销部;1994年成立”广东省名特食品公司贸易部”;1995年成立“广东省名特食品公司商贸中心”,担任三部门总经理/负责人;

1996年开始致立于市场开发业务,开办“广州市前进肉菜综合市场”任职总经理;

1997年获广东省工商局授权组建“广东省电器市场”后更名为:“长江市场”任职总经理;

1999年进驻天河东圃开办“广州市天河东圃丽江商贸城”任职总经理;

2001年开办“广州市天河东圃购物中心”任职总经理;2001年荣获省领导颁牌“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营销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同年出任“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联络处”主任;

2001年成立“广州市振明房地产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任职总经理/负责人;

2003年开办“广州市番禺市桥房地产代理分公司”;

2004年开办“广州市番禺洛溪房地产代理分公司”;

2005年开办“广州市番禺大石盛世商务中心”任董事长;

2007年筹建“中国市场企业文化协会中华海内外联合商会”首席代表;

2008年筹建“中国市场企业文化协会市场专业委员会”总监;2009年出任“中国国情研究室驻华南地区办事处”主任;

2009年出任“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市场文化发展委员会”主任;同年出任“广东国际综观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同年出任“广东国际综观经济研究会市场研究与开发委员会”主任;同年出任“中国国情研究室市场经济研发委员会”执行会长;同年成功主办第三届“中国市场企业文化协会”“九大协会”“会长级论坛组委会”;

2010年出任“广东国际《综观经济》杂志社总第62期编委会副主任、总设计/执行主编;同年出任“中美文化协会大中华地区(港澳台)常务副会长;同年出任”中国艺术博览会大中华地区负责发展事务”总裁。

把沈定义为商界奇才,他可能不高兴。

但事实就是如此。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专业房产市场物业开发方面,沈振明是个人物。

骄阳似火的南方夏日,我们去拜访沈。然而,这个形式和神似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的南方企业家同样异常低调。甚至把采访当着一种负担,但他又喜聊天,于是,在不做任何记录的情况下,笔者以聊天形式作为“幌子”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进行了访谈。在轻松的氛围下走进沈的内心世界,我们惊奇发现:这个世界如桃花源般别有洞天,斑斓五彩,让人流连忘返。

沈振明是创办企业的好把手。

在创业的这些年,沈在广州开发了多个专业市场。从最初的前进肉菜综合市场,到长江市场、广州市天河东圃丽江商贸城、天河东圃购物中心到大石盛世商务中心。据说,每开发一个市场就带旺一方„„

沈给自己的公司命名鸿世:

鸿世把自己的业务路线确定为:房地产业。广泛涉足商业地产市场,致力打造中国商业地产顶级运营企业,以国际化视野,创新商业地产开发,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特经营方式。到2030年左右,鸿世集团的愿景是进入中国商业地产市场百强企业!鸿世为这一业务路线的实施制定了相应经营管理模式:以“最低成本,风险推进,规模经营,综合效益”为原则。鸿世希望通过这种创新性合作,把握住历史机遇,造就一代儒商。

把沈定义为市场专家,他可能不高兴

但事实就是如此。

沈谈市场,谈文化比谈创业更来劲:

沈振明是市场经济研究的好把手。

说起经济研究,不得不先提一个人。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界最接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他创立的综观经济学,是宏观和微观结合的经

济学。研究内容注重全局性、协调性、系统性。

魏双凤,1916生,广东省五华县横陂镇夏阜村人1982年创建《综观经济学》,1988年出版《综观经济

学》专著,1990年获“广东省重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1992年获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论著一等奖。1994

年获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百年一度、80多个国家遴选为“20世纪学术成就奖”。

沈振明和魏双凤是至交。

我们对沈魏相识过程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沈非常敬重魏老,魏老非常器重沈。他们可谓性相近,心相连,情乡牵,话投缘。

2010年,魏老主动邀请沈为《综观经济》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和执行主编。

除了以上头衔外,沈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头衔:中国市场企业文化协会主席。

2009年3月5日,在第三届中国市场企业文化协会首次邀请九协、会长级代表团交流联谊会上,沈作

了主题“商业地产专业市场”的发展优势和“一门生意,八方受益”专题报告。他在中国地产专业市场分

析,地产界专业市场概要、整体配套,有机结合策略和房地产专业市场项目成功投资开发要点等各个课题

方面颇有研究。

在联谊会上,沈提出,以市场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各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支持政府,服

务社会,推广市场企业文化,保证市场运作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为中国市场企业文化进一步提高,增

强创新能力,提高中国市场竞争力及市场品牌与时俱进,不懈努力。

第三届中国市场企业文化协会成功主办的“九大协”会长级交流联谊大会,这是中国市场企业文化协

会的创举,在行业协会,联合会、商会是前所未有的。

沈说:搭建这个公开平台,就是要敞开中国市场企业文化协会的大门,加强各行业与行业协会,商会

之间和政府相关部门相互了解,沟通,合作。献计献策,群策群力,传播市场信息,共享商业机遇,共同

营造一个平等,公正,公平,合作,有利的市场经济环境。

2009年9月4日,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首届创会会长解聘如邀请沈为研究会市场文化发展委员会

主任。

沈在市场经济上的研究“道行”很深,有人“不以为然”。

暨南经济学院有一院长,听说沈对市场很有研究,就想和他当面“过招”。

沈在经济学院院长面前谈经济,无异于班门弄斧。然而,沈一口气“弄斧”一两个小时,沈不累,院

长不累。院长回到车上,喃喃自语:沈对经济、市场的某些看法,在教科书上根本找不到答案。高人藏民

间,百闻不如一见啊!

后来沈和院长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沈何以练就了对市场的一双“慧眼”?我们忘了问,他也没答。按学历论来讲,沈很难做到。小学都

没毕业的他就出来闯世界,如今成为在创业和研究上的“双料冠军”,怎解?何许,他本身就有一双慧眼

和一颗慧脑,加上做企业本身不断参禅领悟,才长了这门学问。

从《综观经济》杂志上我们发现,沈跟很多人都合影,合得来,甚至很多人是朋友、至交。像魏双凤

教授,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原中共深圳市委书记李灏,世界银行经济顾问姚树洁,原全国人大常务副部

长程连昌,广州民营经济协会会长解聘如,番禺区养生保健协会会长,原中共广东番禺市委书记梁国维„„

我们猜测,长期和他们在一起,对沈的理论形成可能也有帮助。

企业稳定后,沈这段时间在着手筹备出版他的一本市场企业文化协会的杂志,样刊已定很快就会付梓

出版。他拿起样稿,递给笔者,分量很沉。他接过话:责任也沉。

他说,现在的杂志很杂,什么都有,不只是杂志,连党报也一样。在他的理想中,杂志应该有明确主

题,应该集思想性,权威性,实用性为一体的读物,应该变得单纯点,不要为了钱什么广告都往上贴。要

改变对杂志的做法,靠什么?沈有绝招。协会,商会,行会都有会长、副会长、理事、会员,一般他们收

费漫天要价,有的会长3年期要50万,一般也要7、8万。沈不会这样做,会长一两千,会员甚至低至300

元,照样刊登资料和发证书。但沈大胸怀,要求做大,他说,全中国的企业家都是他的朋友,都可成为市

场企业文化协会的一员。“你想要的,协会都会给你。”沈信誓旦旦!

2011年,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

文化战线风生水起,不少富有责任感的企业家投身其中,成为促进文化繁荣的生力军。

沈愿意成为这支生力军中的一员,而且有着5年——10年的长远规划,并立志做好。

这是一个企业家的文化梦想。

把沈定义为一代儒商,他可能不高兴。

但事实就是如此。

2008年8月1日,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亲临鸿世集团会议厅,观赏沈的油画作品时赞不绝口,称赞他

是一位企业界中少有的儒者。的确,一个能画油画的企业家,你听说几个?

沈其实也不懂,前几年,他把番禺大石盛世商务中心5楼的一间办公室免费提供给一位油画家使用,一来二去,沈对油画产生了兴趣,自己买来颜料、画笔、画刀、画布自行学,但毕竟基础差,怎么画都达

不到要求。

后来,爱较真的沈没有放弃,不断请教,不断的修改,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终于成功。

2009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暨全国书画颁奖,沈荣获中国书画家协

会主席刘金才教授与联合国人民委员会亚洲总部副总裁李欧教授和联合国人民委员会特使董颜璋教授颁发的“世界和平勋章、金牌、证书”。参加本届活动的同志还和中共中央各部委有关领导集体合影留念。

这是对沈的最大褒奖,但沈似乎惴惴不安,那一整晚都没睡好觉。

如今,这幅(3280mm×1260mm)油画作品《百川归流》高悬办公室。画面浩浩荡荡,奔流不息,这是

自然之美,也是聚八方财之意。更体现出沈在的用人上的“聚才之度、选才之智、用才之道”。

沈在文艺上的朋友也是佳朋如云。

有“不为任何人操纵,只属于真理”的香港知名专栏作家蔡省三先生(还题字“天下为公”给协会);

上海交通大学香港校友会常务副会长杨依挺,中华书画院执行会长,著名油画家黄克勇;中国中央《求是》

小康杂志社广州办事处主任黄海强;天下奇书技法创始人,极品堂书画院院长宋焕忠大师„„都经常是他的座上宾。

个个文墨精通,学富五车。正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把沈定义为媒体的宠儿,他可能不高兴。

但事实就是如此。

如此事业有成,思想深邃,温文儒雅的沈先生是很多媒体报道采访对象,他自己本身都受过很多嘉奖。

像香港《新报》社;《中国书画报》;《广州日报》社;《南方日报》社;《中国现代企业报》;《时代周报》;《世界照明》时报;《广东卫视》;《广州电视台》;《当代企业家》杂志„„都竞相报道过他和他主持的会议。对于常在媒体的“聚光灯”下亮相,沈还显得不适应。

2010年,广东省第九届省人大代表、原广东省建委主任陈之泉博士邀请沈参加组委会第16届“广州

亚运会亚洲国际体育文化书法”火炬传递。火炬手来自亚洲43个国家和地区领导,包括中华海内外华人代

表参加。该项目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小康年鉴委员会、中共广东省委、市人民政府和广州亚

组委批准。擎起火炬的沈,那张脸笑得跟火炬一样灿烂。

2011年,沈被撰写到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编撰的《广东典范》一书中。排名榜在前页,和“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先生一起。沈说,跟许大老板排在一起,自己也不适应,并言自己跟许

没法比。

沈还被社会各高层领导与传媒界朋友称赞是颇有影响力的服务公共关系专家、战略家、企业家、市场

专家等称号!

对于沈振明先生的成功,媒体有很多不同解读,有的说他聪明,脑瓜灵,小学没毕业学会画油画;有

人说他胆子大,谓之“沈大胆”,敢于自破“铁饭碗”,自主创业;有的说他脾气好人缘好,朋友五湖四

海,个个“含金量”还高。沈自己说,他这个人,没什么爱好,就是个创业的命„„。性格比较专,一根

筋,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它做好为止,否则,睡觉觉不好,吃饭饭不香。

(文 ∕赵云良)_

下载企业家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家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家的定位与文化力

    企业家的定位与文化力 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就如张瑞敏个人在海尔充当的角色,他认为“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

    联想的企业家文化与整合的出路

    联想的企业家文化与整合的出路挡住联想的“坎”不是杨元庆誉之为“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模式,也不是看上去很严峻的敏捷供应链,而是根植在联想基因中的企业家文化。联想集团在《......

    联想的企业家文化与整合的出路

    联想的企业家文化与整合的出路 局外人很难看到真实的棋局。柳传志春节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番话给出了答案。柳传志现在代表大股东在联想集团行使“非执行董事”的权力。他......

    首届企业家文化艺术节-推广方案(五篇)

    “大好河山张家口”首届企业文化艺术节 推广方案 一、 推广重点 ◎传播前期主要侧重于活动阵容揭秘,激发各界人士、企业单位关注并参与活动,为活动聚集人气; ◎后期主要利用活......

    常州中小企业家禅文化联谊活动

    常州中小企业家禅文化联谊活动 暨常州中小企业家同烧一炷香、事业更兴旺——祈福法会为推动常州中小企业家深入了解禅文化,开启中小企业家禅商智慧、丰富中小企业家业余文化......

    第六届中国企业家文化年会 赞助合作方案

    第六届中国企业家文化年会 赞助合作方案本届年会以切合时代的“东方商魂”为鲜明主题,以“官、产、学”深度互动的高端运作,以中、日、韩三国专家企业家的国际对话,以百集电视......

    企业家在创新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全文5篇]

    企业家在创新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姓名:张朋班级:车辆工程103班学号:1608100322关键词:企业文化的定义、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企业家的作用、建设、作用摘要:人是企业中最大的资源,而......

    企业家名言

    欧美企业家 一 约翰·D·洛克菲勒 1.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靠策划运气发达。 2.要让金钱当我的奴隶,而不能让我当金钱的奴隶。 3.一个人不是在计划成功,就是在计划失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