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农机合作社加强品牌示范建设的调研报告[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7:5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城县农机合作社加强品牌示范建设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城县农机合作社加强品牌示范建设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武城县农机合作社加强品牌示范建设的调研报告

武城县农机合作社加强品牌示范建设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武城县农机局按照“围绕优势产业,组建一批;规范运行机制,提高一批;开展试点示范,树立一批”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主导农机产品、辅助农机具生产企业为主导,以专业户和龙头企业基地为依托,多形式、多途径大力培育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机户的持续增收。

一、武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

目前,全县依法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58家,较2010年的42家增长16家。合作社成员达1300户,带动农户13300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19.4%。其中种主导农机、辅助农机的产业专业合作社占全县合作社总数的20.6%。优势特色农机产品已发展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形成了“产业推动合作社,合作社带动产业”的良性发展模式。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2家全省百强合作社,5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2家市级示范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已逐渐成为当地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带领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纽带”。

二、武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制约因素

一是农机合作社管理体制,限制了农机部门作用的发挥。农机部门对合作社没有有效的制约手段,其原因:首先,上级主管部门投资比例过低,导致对农机合作社管理的不利,由于组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投资比例过高,权属不好划分,主管部门很难规范与监督。其次,认为农机合作社是农机大户和农机户自己形成的一个经济实体,任何经济问题都由合作社社长或理事长自己说了算,只看眼前经济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在项目落实之前,愿意承担项目实施方案中任何条款,而项目落实、机具到手,情况就发生变化,农机管理部门没有更好的办法去监管,导致出现自由发展的趋势。

二是集体财力匮乏,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机合作社健康的发展。集体财力匮乏,地方政府没有相应配套资金扶持和贷款优惠政策。由于现代农机合作社投资规模过大,自筹资金过多,场库棚建设和生产流动资金缺口大,影响现代农机合作社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加上农村道路窄、作业网格小等客观条件制约,影响先进的大马力拖拉机作用的发挥。

三是农机合作社内部管理不够完善,人员素质较低,影响了农机合作社作用的发挥。第一是合作社管理人员不适应当前的管理模式。股份制农机合作社要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去管理,要用市场经营理念去经营,而我们现行的管理人员,管理方法很不适应,内部核算方式还很繁琐,重点环节抓得还不细,还不到位。第二是驾驶员素质较低。合作社购置是新型的大马力和科技含量高的复式联合作业农具,对驾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驾驶人员文化素质低,对新型机具了解的不多,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正确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很难保证机械高效优质地发挥作用。第三是农民传统观念和耕作习惯影响了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农民对现代农机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农民在没有看到明显效果的情况下,要改变传统的耕作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农机后续服务跟不上,缺少维修、配套等服务,影响了发展速度。

三、武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具体措施

1、抓基础、树品牌、促实力。武城县农机局把农机品牌建设作为合作社长远发展的基石,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规范化发展上下功夫,在提高标准化生产能力上动实招,在提升品牌化建设水平上用真劲,推动了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可持续发展。一是完善激励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资金倾斜,鼓励和支持合作社通过注册商标等认定认证,增强竞争实力。二是营造品牌氛围。加强舆论宣传,积极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参加农博会、推介会、展销会等活动宣传品牌,推销产品打造品牌优势。三是大力争取上级资金,以及县财政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发展好的有潜力的农机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

2、育人才、强管理、促发展。一是强化人才培养。把人才培养作为推动合作社品牌发展的重要内容,以高等院校、培训机构为依托,采取短期进修、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加快培养以理事长为主的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以经营骨干为主的基层业务辅导员、以会计为主的合作社理财能手、以生产技术为主的种养能人,努力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有奉献精神的合作社管理人才队伍。二是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统一技术指导和培训,统一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和供应,统一运输、储藏和加工,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服务,提升服务能力,武城县金城农机合作社等一些合作社在内部开展了资金互助业务,及时解决社员短期生产经营资金困难。武城县引导8家农机合作社成立了“武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进一步提升合作社发展空间。

3、建示范、立标准、促和谐。武城县农机部门按照市发改、财政、农业、农机等13个部门《关于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的意见》精神,把创建示范社,发挥其引领示范作为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信息化“五化”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项目扶持、健全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典型引领作用,促进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在示范社的带动下,全县农机合作社“五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规范化程度有了一定提高。据统计,目前全县92%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建立了民主理财管理制度,98%的合作社已初步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二是标准化生产逐渐提升。合作社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引导社员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全县省、市两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标准化生产率达到了76%。品牌化经营日益突显。注册商标13个,取得认定认证21个。三是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借助“省、市农机化信息网服务平台”,为武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布农机服务信息,8家农机合作社建立了个性化网站,实现了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网络宣传、信息发布和产品销售;开通“移动农信通”手机农机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手机短信、语音、互联网等方式,为农机合作社及社员提供农机技术服务、政策法规、市场供求、价格行情等信息。武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知名度不断扩大,带动能力和服务层次日趋提升。

第二篇:定陶县农机合作社建设情况调研

定陶县农机合作社建设情况调研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和建设情况,进一步推动全县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为下一步制订农机合作社发展规划和扶持措施打下基础。定陶县农机局抽调10名技术骨干,成立农机合作社建设调研工作小组,对全县家32农机合作社发展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一、定陶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基本情况

定陶县现有农用拖拉机1248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500台,机引农机具29505台,联合收获机1540台,农机总动力83.7万千瓦,农机从业人员5.3万人。机耕、机播面积76万亩。截至目前,全县共注册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32个,合作社社员达270个,注册资金达1900万元,农机具1175台套,其中达到省级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市级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高,运作模式规范先进,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主要措施

近年来,定陶县农机局党委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多项措施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搞好规划、厂房建设、机具合理购置、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帮助他们工商注册,协调建设用地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县农机局及时成立了由刘敏杰局长为组长,李勇副局长为副组长,管理股、农机校、推广站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管理股,具体负责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工作。

2、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按照省市农机主管部门和局党委的要求,结合全县农机工作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到外地学习先进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及时进行总结部署合作社建设工作。同时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激发农机大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3、简化程序,积极引导。根据农村工作的现状,按照“先运作、后规范”的原则,简化工作程序,指派专人负责,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4、全面动员,大力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是采取自愿的原则,面对现状,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动员,大力支持有条件的、积极性较高的农民联合起来组建农机专业合社。

5、抓关键,选好领头人。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荐选择办事公正,在农民群众中有一定威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市场应变能力的人,担任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长。同时县农机局每年都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领头人进行集中培训,交流经验,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水平。

6、抓规范化管理,提高疑结力。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运行与监督同行。农机专业合作社要严格按章程规定,规范运作,民主管理。一是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二是建立安全生产、财务、机械管理,配件油料供应和维修管理等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重点完善内部积累、利益分配、风险调节、自我服务等机制,形成以产权为基础,以利益为核心,以机制为保障的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7、加大扶持,促进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通过资金和项目等有效手段,加大培育和扶持的力度,扩大合作社的实力和规模,促进农机合作组织积极、稳妥、有序、健康的发展。一是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我们充分利用补贴政策,对农机合作组织购置和使用大中型农机具给予重点补贴,使更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上;二是必要的项目带动。安排项目时,优先安排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把国家、省、市安排的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农机新技术推广、科技入户、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等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倾斜,给予重点扶持。以此为依托,引进资金、引进机具、技术,示范、带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和创新,增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农机合作社在发挥农机组织化、市场化的作用中成效明显

一是农民满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解决农民用机难问题,使农民享受了先进的大型农业机械的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享受了合理的作业价格,抢时增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是社员满意。对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扶持措施,购机补贴政策优先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加速更新合作社机具品种和类型,提高了技术水平和机具的利用率,拓展了作业范围,增加了会员的收入。

三是企业满意。农机合作社拥有较强的技术能力,为企业和机手搭建了互相学习和交流技术的平台,使机手能够正确维护、保养和使用机具,机械故障得到及时排除,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解除了企业的许多后顾之忧。

四是政府满意。合作社协助农机部门,宣传、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发展农机化的各项法规、政策,还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愿望和要求,及时反映给农机部门,是农机部门的得力助手,更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发展农机化的重要组织和实现形式。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机专业合作社实力还不够,合作水平低,带动能力弱,整体水平还不高,影响力还不大。一些农户怕担风险,对加入合作组织持观望态度。因此农机合作组织数量不多,对农业的辐射作用还比较弱。

2、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数规模小,建社用地不好落实,建社初期投入大,资金困难,运行不畅。

3、土地分散,一家一户经营土地,地块过于零碎,种植品种、收割期不同,不便于规模化作业。特别是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由于作业效率低、作业地块小、农民认识程度低,机械的利用率低,机手作业收入少。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4、合作社发展不平衡。各合作社在机械数量、服务功能、场地建设满足情况、作业项目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5、技术人员缺乏,特别是懂经营、会管理的技术人员缺乏。

(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同时积极树立典型,扩大影响力。

2、加大扶持,促进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通过税收、资金和项目等有效手段,加大培育和扶持的力度,扩大合作社的实力和规模,促进农机合作组织积极、稳妥、有序、健康的发展。根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要求。建议:(1)各级政府要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停车场(库、棚)、维修车间、办公场所等建设用地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所需土地按照设施农业用地征用。(2)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农机专业合作社从事的农田作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副产品初加工和科技推广项目,在资金上进行重点扶持,对规模较大、跨区域联合、带动农户较多、运行较规范、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3)金融部门要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社方面,出台优惠信贷政策,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便利。

3、推进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制定鼓励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业规模。对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等难以推广应用的机械作业,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行作业补贴政策。

4、加强指导,积极探索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有效模式,及时解决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农机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邵珠山 董庆启)

第三篇:巨野县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

巨野县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在农机合作社规范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整体工作思路,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依托,坚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坚持把发展农机合作社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坚持推进农机合作社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作,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切实整合优化全县农机资源,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技术指导,搞好全方位服务,增强农机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推动了全县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使我县农机合作社呈现出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一)基本概况: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根据省办和市局下发的《关于加快农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要求,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及农机部门高度重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培育与建设,农机合作社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力量。目前,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26家,实现注册资金6756万元,入社农户达到321户,合作社拥有各类农业机械已达1800台(套),其中联合收获机598台,大中型拖拉机563台,深松机、免耕播种机、秸秆还田机以及大蒜收获、棉花拔柴、设施农业等新型农业机械922台(套)库房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

(二)创建模式: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资源整合、全面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出一系列“农机合作社建设”优惠政策和具体工作意见,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实施重点扶持、积极引导、科学谋划、多措并举,倾力打造“五化”标准合作社。

一是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根据本地实际和农民需求,鼓励和引导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大户、种粮大户、村干部及基层组织、农机企业、维修站点等实行强强联合,按照“五化”标准,吸收农机户、农户参加合作社建设,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链条,组建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机合作社。

二是政策扶持、典型带动。在购机补贴、建设用地、新机具推广、作业税减免、创新示范工程等方面重点向合作社倾斜,逐步建立起国家扶持、群众自筹、集体入股、银行贷款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并通过推广典型经验,树立样板、以点带面、大力培育发展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农机合作社。

三是强化指导、重点培训。强化指导合作社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建设;引导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提高效益。采取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定位指导、跟踪服务的工作方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按照深入基层、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合作社专业人才,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增强依法办社能力,提高管理水平。

四是科学管理、规范服务。坚持把合作社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列入议事日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充分调动农机管理、推广、培训、维修、安全监理、信息服务等力量,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切实发挥农机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优势,不断创新跨区作业模式,打造跨区作业品牌,大力推广农机订单作业模式,积极推进耕、播、收、运、管“一条龙”作业模式。积极稳妥的开展农机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合作社承包托管闲置土地,或代理经营压煤村庄农民土地,发展科技示范作业园区。在开展农田作业的基础上,鼓励合作社发展多种经营,全方位开展社会化服务,增强发展活力,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农机合作社发展特点:

1、管理规范化。全县26家农机合作社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全部经工商登记,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机构健全,成立了成员大会,选出理事长、理事和执行监事。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实行理事长负责制,负责日常的经营服务工作。成员大会是合作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定经营方向、经营决策、财产处置、利益分配等重大问题。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机械管理制度、职工奖罚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等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产权关系明晰,责任、权力、义务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内部运行机制科学有效,形成一套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造血”机制。

2、服务多样化。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服务领域已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大到产前、产中、产后所有环节,由单纯的跨区作业渗透到购机、培训、作业、保养、维修、存放等各个方面。合作社服务领域包括机械耕作、机械收获,机械植保、机械播种、机械排灌、机械挖土、机械打坑、机具维修、农机配件供应等。服务范围已打破了区域限制,实施了跨市、跨省作业,作业范围已辐射至河南、安徽、东北、河北等地。作业服务时间也由三夏、三秋扩展为一年四季。我县大屯农机合作社在不断壮大自身建设规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服务途径,为本村及周边村庄提供“良种、农药、化肥”一体化供应。并实施订单式“耕、种、收、运、粮食饲料加工、植保”等相结合的综合性系列化农机作业服务,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曹楼农机合作社在完成“一条龙”作业服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合作社大型排灌设备及邻近株赵新河地理优势,签订常年农田机械灌溉面积7000余亩,并利用河道河床发展水产种植、养殖,开展多种经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作业规模化。合作社成立以前,农机户实行分散经营,缺乏科学的管理,作业不规范,机械利用率低,缺乏统一的维修和技术保障,组织化程度低,形不成较大经营规模,并且信息不灵,造成农户需要机械作业而找不到机手,农机手机具闲置却找不到服务对象;农户耽搁了农时,机手失去了作业机会。合作社成立以后,按照“五统一”的要求,实施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统一签订订单作业合同,推广区域化种植,积极推进耕、播、收、种、管农机“一条龙”作业模式。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机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机合作社承包闲置土地或代理经营农民土地,发展机械化示范园区。在开展农田作业服务的同时,鼓励合作社发展多种经营,开展全方位社会化服务,增强发展活力。并且在实施规模化作业过程中,农机部门切实做好信息引导服务,通过计算机网络,服务电话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向合作社及广大农民群众发布作业市场分析、形势预测、政策动向等方面的信息,传递农机作业需求,价格行情、天气资讯、油料供应、维修服务等信息,不断增强时效性、准确性和针对性,支持引导农机合作社生产经营活动。龙?成社农机合作社成立后,投入700多万元,在认真筹建300平方米标准化库房的基础上,购置了大型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秸秆还田机、棉花拔柴机等先进农业机械100余台套,为压煤村庄提供农作物耕、种、收等“一条龙”代耕制服务;今年共签订作业合同6000千余亩,切实解决了压煤村庄搬迁后农民群众对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董官屯义和庄农机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机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辐射作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打造作业品牌,为周边村庄提供优质系列化作业服务。今年“三秋”期间,共完成订单合同作业面积5800亩,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200亩,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农机技术保障。

4、装备新型化。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未实施以前,高性能农机具的推广属于政府示范行为,由于高性能农机具价格昂贵,全县拥有量不多。自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由于受购机补贴向合作社倾斜政策的激励,农户购机实力大增,特别是购置各类高科技含量、先进适用型农机具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以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机和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机械为主的新型农机装备拥有量成倍增长,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而且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孕育、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技术保障。到目前为止,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198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为2.9万台,其中大中型为7200台,联合收获机达2332台,与之相配套的新型农机具已达1.2万台(套)如何把这些新型装备有序的组织好,利用好,使其更有组织,更快捷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是摆在我们农机部门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发展农机作业合作社是这种民间服务组织整合农机资源,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动全县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机合作社是一条适合农村特点,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崭新的管理服务途径。一是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粮食生产成本,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据测算,机械耕、种、收比人工作业一年二季每亩可降低作业成本约400元,平均每亩增产50公斤,增收80元/亩。二是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机合作社使大量农户从半务农中解放出来,专心投入到非农产业,增加了收入。三是合作社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通过组建农机合作社,提高了机械作业效率,延长了单机有效作业时间,提高了收入。如核桃园齐山农机合作社现有社员27名,合作社拥有农业机械40余台(套),注册资金300万元,服务农户2200户,服务范围涵盖了机耕、机播、机收、机械植保运输等各领域。三夏三秋期间,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代耕制托管服务等形式,实施系列化综合作业服务,共完成耕、种、收全过程机械作业面积4万亩,实现作业收入90万元。

三、农机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一方面机耕道路不畅通,大部分已受损破坏,甚至有的地方根本就无机耕道路,导致农机下田作业困难;另一方面农村在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时,根据土地调整分配的需要,大面积的良田都进行了分割,现有田块普遍狭小、不规则,不符合农机作业要求。

二是发展资金缺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对象是农民,季节性强,投入成本大,回收周期长,资本投入全靠农机户自己,部分地方政府领导重视不够,农机合作社缺乏政策扶持,银行贷款困难。

三是功能发挥受限。由于长期受土地分散经营制约,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流转速度缓慢,加上农户习惯于自由种植,所以农机作业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农作物品种的种植不一和时间差异的影响,无法开展连片作业,影响农机功效发挥。四是开展服务困难。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来说,完全可以对粮食生产实行全程服务,实行订单作业,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但目前绝大多数农户在选择服务时仅需要机耕和机收这两个环节,而近几年通过落实购机补贴政策后,这两个环节的机械已得到广泛应用,市场竞争强烈,加上作业价格波动大,导致合作社的优势难以发挥。

四、加快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发展环境。一是争取各级政府和领导重视,切实将发展农机化服务组织纳入到政府工作重要议程,及时研究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各级财政要安排一定的农机发展经费,用于扶助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三是银行信货方面给予农机专业合作社政策倾斜,设立专项贷款。

(二)建立示范基地。全县要重点抓好几个精品示范点,并给予试点农机专业合作社一些政策倾斜,让示范点尽快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试点示范,辐射全县,带动农机合作社发展。

(三)注重发展规模。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模要适度,最好以村为单位,形成一村一社。也可将各村分散经营的农机集中起来进行管理,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发挥出农机的使用效率,减少投资浪费避免重复购机和无序竞争。

(四)激活投资机制。鼓励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工商业者、企业家向农机产业投资,创办农机实体,并对投资者给以同样的优惠和扶助政策,以加快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五)完善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农业机械的正常作业,同时又妨碍着整个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制订好发展规划,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加快土地流转速度,促进现代农业朝着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第四篇:茌平县农机合作社调研报告

茌平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山东省茌平县农机局赵春庆

山东省茌平县地处鲁西北地区黄河冲击平原,辖11个乡(镇)和3个办事处,拥有耕地面积80余万亩,2011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110万千瓦,农机总值4.2亿元。近几年来,茌平县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县委县政府“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新茌平,奋力赶超跨入全国五十强”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机监督管理条例》,全面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各类农业机械,尤其是大型农业机械数量不断增加,各类新式机具也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不断涌现,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有规模、有水平、有效益的农机大户蓬勃发展。为全面掌握茌平县农机合作社的现状,为今后农机合作社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近日,茌平县农机局成立了有主要领导人带队的农机合作社调研组,调研组先后深入茌平县三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茌平县鸿发农机合作社、茌平县民发农机合作社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从2008年开始,茌平县农机局抢抓机遇,积极引导扶持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该县本着“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工作思路,建立起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08年5月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茌平县胡同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至2011年底,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22家,其中茌平三和农机合作社被评为全省明星合作社,茌平县胡同农机合作社和茌平县利民农机合作社也已通过省级合作社验收。目前全县合作社入社社员达238人,合作社拥有拖拉机88台,配套农具312台(套),联合收割机93台,玉米收割机38台,合作社资产总计2800余万元,其中场库棚面积5310平方米。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挥的重要作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融资广泛,经营形式灵活,既扩大和延伸了单机作业经营范围和生产服务规模,又克服了一家一户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形式,也是加快农机化发展速度、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是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扶持下,优先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标准化连片作业,通过采用大机械、标准化作业,基本上实现了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使作物产量明显增加,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二是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农机合作社采用科技含量高的大机械连片作业,打破犁底层,建立“土壤水库”,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形成科学合理的土壤物理结构,抗旱排涝能力显著增强。经过农机合作社大型机械化作业后,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作物残茬、落叶和有机肥,培肥了肥力。深松的地块春季冷气散发快,促进作物早熟,提高作物品质,有效减少了来年病、虫、草害的发生。

三是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降低了作业成本,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购置农机具上统筹考虑,注重实效,避免了重复购置和

闲置等造成的损失浪费,解决了农户分散经营、效率低下、无序竞争等问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机具相对集中,在不误农时的前提下,统一机具检修、保养,统一配件、油料供应,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作业质量,统一安排农田作业和跨区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具的优势,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从而降低成本,减轻农民负担,达到以机养机,兴机惠农的目的。

四是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解放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的矛盾,为外出打工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五是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和作业标准。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既降低了作业成本,又改善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激发和带动了农机户的发展热潮。通过使用大马力配套农业机械,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全面提高,很多作业项目都能实现标准化,特别是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作业实现了新突破。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制约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其服务对象是农民,投资大、回报率低、经营季节性强,发展壮大靠个人投入是有限的。目前茌平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处于自由发展向规范发展的阶段,其成效还不够明显,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够强,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缺乏扶持资金和银行贷款。

二是农机合作社的数量少、农机品种单一。茌平县现有耕地80余万亩,全县有农机合作社22个,而且现有的合作社农机具品种单一,多为旋耕机、免耕播种机、小麦和玉米收割机,远远不能适应综合作业和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三是农机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大中型机具与日俱增,场库棚建设不能适应机具增加的需要,造成了大量农机具的露天存放。加之农机具的使用周期短,存放时间长,风吹日晒,冰霜雪冻,使很多机具锈迹斑斑,损坏严重,不但缩短了机具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浪费,而且影响了机具的作业效率和使用年限,从而影响了农民投资购机的积极性,延缓了农业机械特别是大中型高性能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和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四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粗放,运行机制不健全。农机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经营的不多,在管理、作业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管理仍处于自由、自主的初级阶段,缺乏规范和必要的培训。同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

五是受土地承包经营制约,大机械与小地块矛盾突出,是影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农村长期实行土地承包经营,一家一户小块经营的现状短时间内很难扭转,大机械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难于开展连片作业,从而增加了农机作业成本,降低了农机使用率,严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六是农机合作社重机具使用轻保养维修,合作社普遍存在维修设备单一配件不全和维修人员缺乏等问题。

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一是领导重视,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资金投入。首先要争取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提供政策倾斜。其次要多方投入,建立和完善投资机制,逐步建立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参股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信用贷款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设立专项贷款项目。

二是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要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机具场库棚建设给予支持和投入,同时要引导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舍得投入,以适应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需要。

三是加强规范管理,加大培训力度。要健全制度,规范运作,促进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工商登记、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盈余分配等方面加以规范。制定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是合理集约经营土地、实行土地连片种植,推进农机合作社规模发展。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农机具等要素入股进社,或者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通过对土地的重组、规划和平整,扩大土地规模面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解决小地块与大农机的矛盾。

五是建议将农业合作社建设用地纳入计划,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合理规划合作社用地。

第五篇:关于对武城农机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武城农机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大量推广使用,但由于农机手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农机最大效益的发挥。为打破这一限制农机化发展的瓶颈,武城县农机校在省、市农机局的关怀支持下,在武城农机局的正确领导下,根据上级意见精神,围绕农机化管理、技术和作业服务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武城农机培训现状

武城农机校各种规章制度健全,教学教务和后勤管理规范,各种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完善,现拥有教练车7台、示教板和教学挂图6套、电化教学设备5套、主要教学零部件实物80余件,教学设施包括教室170M2、教练场地2000M2、办公用房300M2等,教职员工13人,其中教师8人、教练3人,全部持证上岗。今年已获县政府批准新建一所农机校,在城区内西半部,占地10.5亩,总体设计分北楼、东楼、南检测线、西车库四部分。北楼设计为单面五层楼办公房,东楼设计为双面三层楼房,包括新农机具展示、学员宿舍、伙房餐厅等,南部设计为单层拱顶中空农机检测线,西部设计为单层平顶车库,院中设计为教练考试场地。

2011年全年共培训农机驾驶员800余人次,培训农机实用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其中保护性耕作技术人员1300余人次、经济作物技术人员近800人次、职业技能鉴定500余人次,“阳光工程”农机服务人员培训200人次,全部结业合格,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农机培训的特点

(一)争取外部工作环境上突出“主动”。该校在深刻学透上级指示精神的前提下,不是被动地等待政策的落实而是主动争取政策,主动地推介自我,主动地向各级领导汇报农机培训工作,使各级领导详细的了解农机管理工作特别是农机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农机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无偿划拨新建农机校土地,这是县委县政府对农机培训工作的肯定。

(二)落实培训工作计划上突出“严格”。建立严格的教师教练工作管理制度和责任倒查追究制度,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把上级布置的各项培训任务项目化、具体化,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奖惩措施,明确专人负责,明确个人责任,具体工作有步骤、有要求,明确分工职责、相互密切合作,人人身上有压力、有担子、有责任,杜绝了布置任务文件化、落实任务形式化,确保行动轰轰烈烈、效果真真切切。

(三)培训效果突出了两个字“实用”。为了增加农机培训的实用性,在完成规定培训内容的同时把玉米机械化收获、保护性耕作、薯类机械化种植收获和机械化植保技术等适合当地的农机新技术列为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一改过去“一边认真教、旁边认真学”的形式,变为教学与教练相结合、课堂培训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理论消化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确保培训的效果不仅仅表现在试卷上,更要表现在动手操作上、利用农机知识发家致富上。

(四)加强自身建设上突出 “务实”。打铁还需自身硬,该校加强自身建设,从软环境和硬条件两方面入手练好内功。一是鼓励教师教练主动走出去,到经销厂家,到田间地头,到维修门市,有针对性的与农机一线人员交流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学能力。二是通过购买和租赁两种形式逐步完善教学教练用具,资金充足就购买,资金不足就租赁,无论如何要保证教学教练需要。三是用发展的眼观看待农机培训工作,立足长远,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悲观失望,逐步争取和积累资金用于新农机校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机办学水平。

三、农机培训存在问题

从整体分析,农机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由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造成。

(一)社会重视程度低,资金投入匮乏。农机培训属社会成人职业教育,应该享受职业教育的优惠条件;又属涉农科技教育,应该享受支农惠农的优惠条件,农机培训应列为国家投资、农机校实施的国家全民科技普教范围。以武城为例,今年国家财政投入9.6万元用于“阳光工程”农机培训 200人,农民提高了操作技能,机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政府赢得了广泛的民心。而该校的其他农机培训超过5000人次,短期和长期农机培训班平均都按7天算,要想达到 “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标准计算,学校至少要投入240万元培训费用。这笔资金仅凭县级机校自筹,困难很大。社会重视程度低,投入资金的严重匮乏,造成了“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尴尬局面。

(二)培训不能与时俱进,现代素质亟需提高。教学教练设备设施老化,农机培训大部分仍然沿用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进行教练,使用统发教材、编写教案、黑板版书、教学挂图和示教班进行授课。教室教练员的经验丰富体现在知识掌握全面、口头表达能力强、实际操作技能强,而使用信息化手段授课的能力不足。教学教练形式仍然是组织学员集中学习,只不过是现在培训地点灵活了,集中时间灵活了,但从根本上没改变面对面授课的形式。以武城为例,50岁以下的农民使用手机率超过90%,30岁以下的农民家庭电脑普及率已达到80%以上。农机培训作为传授先进农机技术的阵地,应该与时俱进,但现在仍然沿用“录音机”时代的方式开展工作,不能有效地利用现代手段,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三、农机培训的建议

(一)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培训的支持力度。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家对涉农支持力度仍然有很大提高空间,建议可逐步加大类似“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形式的培训资金支持力度,可加大类似“千亿斤粮食项目”农机推广服务站项目的机校基础设施支持力度,也可出台类似农机购置补贴的机校教练车、电子桩考仪购置补贴的政策等。重视农业生产必须偏重农业教育、偏重农机教育。农机校属于社会服务性的职业教育,有了资金的支持才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不重视农机教育,空喊重视农业现代化生产犹如水中捞月、缘木求鱼。

(二)加强自身形象建设,提高社会影响力。各地的农机校大部分隶属于当地农机管理机关管理,建议将农机校、监理站、推广站、鉴定站等农机其它科、室、站捆绑形成农机系统集体向社会宣传,主动向各级领导汇报工作,加强农机培训工作的信息宣传,争取社会的认同。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农机培训社会影响力。不能形成“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的恶性循环,要保持“人穷志不短、人穷志更坚”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坚定自身工作的信念,创造条件,去拼搏奋斗,主动地改善自身形象,把农机培训工作做大做强。

(三)苦练内功,加强自身正规化建设。

一是建议农机系统内部组织省级或市级的优秀农机教师制作农机教学的光盘或课件,择优根据各市县情况发放,各县农机校进行复制或转成音频转存于学员手机内存卡,实现教育资源全省、全市共享,有条件的到农机校集中学习,无条件的可在家学习,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到时候参加集中考试。如果条件允许设立系统内部教育网站,只需输入密码便可进行网上学习。

二是建议上级农机系统多多组织农机教师教练员的脱产集中培训。笔者自1990年参加农机培训工作以来,就参加了仅有的一次原“德州地区农机局机校”组织的“BSY-1型功率油耗仪”培训,这应该说是机校教师教练集中培训的缩影。进行集中脱产培训,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定期更新培训知识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能熟练地掌握现代教学手段。

三是建议各地农机校挖掘内部潜力,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盘活现有资产,或租或联与其它职业学校开展多种课题的培训。机校的教学教练设施和强大的教学教练队伍是进行职业培训的资本,培训任务再重也不是天天有,合理合法的利用本职培训空闲时间和教学教练设施,发挥资产最大效益,增加机校收入,壮大机校自身经济实力。(武城县农机局)

下载武城县农机合作社加强品牌示范建设的调研报告[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城县农机合作社加强品牌示范建设的调研报告[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武城农机企业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合集5篇]

    关于武城农机企业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近期,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武城农机企业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大发展,全面掌握武城县农机文化建设基本情况,武城县农机局号......

    关于武城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武城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日,按照省站《关于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调研的函》(鲁农机监理字〔2011〕8号)和市站《关于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调研的通知》(德农机监理......

    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调研

    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调研近年来,曹县农机部门认真学习中央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建设行动的意见》精神,以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引......

    巨野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情况调研

    巨野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情况调研近年来,巨野县农机部门在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中,顺应形势,因势利导,大胆探索,创新服务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农机专......

    河南省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

    河南省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 一、基本条件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条件,依法注册登记,取得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并开立银行帐户。二、农机......

    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

    郎溪县诒宏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章程 【2014年8月20日召开设立大会,由全体设立人一致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增加成员收入,促进本社发展,依照《农民专......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梁山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济宁市农机局《关于开展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要求,为弄清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

    夏津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夏津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夏津县农机局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总体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机监督管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