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全国农业科技服务送带促活动方案
2013年全国农业科技服务“送、带、促”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速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全力支撑“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目标的实现,我部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带推广工作、促增产增收”活动(以下简称“送、带、促”活动),在全国掀起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的热潮。具体方案如下:
一、思路目标
活动以“送科技下乡、带推广服务、促增产增收”为主题,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为目标,以转变作风、为民务实清廉、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检验标准,组织全国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70万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遴选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分区域、分品种、分关键季节技术方案,深入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效能,全力促进“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目标的实现。
二、活动原则
一是上下联动。活动采取全国联动的方式,广泛发动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科研教学单位、技术推广部门、涉农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方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送科技下乡活动,掀起“送、带、促”活动的热潮。
二是务实高效。活动要与“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实践锻炼相结合,与各地农业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相结合,细化实施方案,狠抓落实,力求实效,真正让农民得实惠。
三是突出重点。要重点围绕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要突出春耕春管、三夏、秋冬种等关键季节的技术服务;要重点突出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要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开展技术培训。四是完善机制。要巩固近年来已经形成的好机制、好模式。坚持完善“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机制。完善“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包社联户、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科技服务机制;完善“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技术培训机制。同时,要不断提升、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在坚持手把手、面对面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3G技术、网络书屋、多媒体、手机短信等现代化手段开展“送、带、促”活动。
三、主要内容
(一)双送双带双促示范活动
主要内容:为推进“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开展,组织“中国美丽乡村快乐行”,进入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开展“双送双带双促”活动。主要通过科技直通车送技下乡,带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通过大篷车送戏下乡,带动农村文化娱乐活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时间安排:6月中旬开始。每次活动覆盖3-4个省,每个省4-5个乡村,约20天。上下半年各组织一次,约举办40次活动,下乡入村50天。
责任单位:农业部科教司技术推广处、资源环境处,有关部属事业单位,本山传媒,湘村高科。
(二)农民满意的农技员争创活动
主要内容: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组织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与农业大县对接,建立专家定点联系制度,共同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培训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普遍建立包村联户制度,每名农技人员包1-2个村,联系一批科技示范户,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通过开展“农民满意的农技员”争创活动,在全国树立一批农民满意的农技员典型,不断提升农技服务的效能,提高农技服务的满意度。
时间安排:4月份开始。
责任单位:农业部科教司技术推广处,各省农业厅(局、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有关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各农业县农业局。
(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示范与指导活动 主要内容: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重点围绕50个农产品,强化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开展技术示范、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活动。依托1万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集中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展示和观摩交流活动;组织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在关键农时季节开展巡回指导,全年培训基层农技人员20万人次以上,培训农民1000万人次以上。
时间安排:1-12月。
责任单位:农业部科教司产业技术处、各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及综合实验站。
(四)万名骨干农技人员培训及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活动
主要内容:实施万名骨干农技人员培训工作,为重点农业县培养农技推广首席专家。通过异地研修、集中办班、现场观摩等形式分区域、分专业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农技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全年培训基层农技人员20万人次以上。
时间安排:结合各地实际安排。
责任单位:农业部科教司技术推广处、各省农业厅(局、委)。
(五)玉米“双增二百”科技服务活动
主要内容:配合东北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组织专家、农技人员和农业企业力量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开展高产竞赛,大力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力争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实现玉米亩增产200斤、节本增效200元的目标。
时间安排:4-10月。
责任单位:农业部科教司技术推广处,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农委,内蒙古农牧厅,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有关县农业局。
(六)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服务活动
主要内容:配合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建设高产示范区、重点围绕南方集中育秧、东北大棚育秧、机械化栽插、精确定量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开展培训与指导,确保全年推广超级稻1.3亿亩以上,努力实现“亩增产一百斤、节本增效一百元”的目标。
时间安排:4-10月。
责任单位:农业部科教司技术推广处、农业部农垦局、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全国超级稻协作组,超级稻主产省和示范县。
(七)引进品种及技术推广服务活动
主要内容:围绕近年来通过948计划项目引进的葡萄、香蕉等品种和技术,建立引进核心技术展示基地,通过引进品种及核心技术展示、培训、宣传等多种方式,推广引进并已消化的新技术,使其快速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其中葡萄品种和技术主要在江苏、上海、辽宁、广西等地推广,建立引进核心技术展示基地10个,示范推广面积20万亩,辐射推广50万亩以上。建立香蕉新品种和技术示范基地3-5个,面积200-300亩,推广面积5000-10000亩,技术培训10次以上,培训2000人以上。
时间进度:4—6月,召开技术推介现场会,集中向各科研单位种植大户推广葡萄、香蕉种植技术;6—10月,集中组织人员对种植相关品种的农民和大户进行指导培训。
责任单位:农业部科教司条件处、有关项目主持单位,相关省。
(八)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活动
主要内容: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突出为农业产业发展服务,结合“粮棉油糖高产创建”、“菜篮子”、“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农业项目实施,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骨干农民为重点对象,组织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机构、农机校等各类培训机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提高受训农民的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全年培训300万人以上(含2万名新型职业农民)。
时间进度:4月份开始。
责任单位:农业部科教司教育处、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九)农村节能减排技术进村入户宣传培训活动 主要内容:制作农村节能减排广播专题节目,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和《中国乡村之声》两个频率播出;举办全国农村节能减排卫星远程培训班,对1000名市、县级农村能源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实现专家远程授课和答疑;组织全国农村“大喇叭”广播站和节能减排示范村,开展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推进培训进村入户。
时间进度:6-9月,举办全国农村节能减排卫星远程培训班;7-10月,组织节能减排进村入户宣传活动;1-12月,制作农村节能减排广播专题节目并播出。
责任单位:农业部科教司能源生态处、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示范活动
主要内容:配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的建设,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征集、遴选、分类和汇总工作,并实时在网上推介发布;组织开展科企对接和展览展示活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时间进度:4-11月。
责任单位:农业部科教司技术推广处、中国农学会、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农业部外经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起来,把开展好“送、带、促”活动作为农业科教工作的重点,掀起开展科技服务的热潮。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抓好落实。要充分调动农业科教、推广、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方力量的积极性。
(二)细化实施方案。农业部制订总体方案,明确思路目标、工作原则、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农业科教单位按照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制订本地、本单位活动方案,并根据区域重点和农事季节,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各农业县要结合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实施,按照“技术方案细化到县、技术明白纸落实到村、技术人员服务到户”的总体要求,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制订分区域、分品种、分季节等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技术方案。
(三)确保经费投入。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农业行业科研专项、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粮食丰产工程等项目,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各方资源和技术力量,加大对“送、带、促”活动的投入力度;要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和表彰奖励等,进一步激励和引导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四)加大总结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开展系列宣传,扩大“送、带、促”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认知度,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要充分挖掘、宣传“送、带、促”活动中涌现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个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省农业厅(局、委)、有关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
第二篇:县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方案
县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以及农业部、省农委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视频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好2014年全省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根据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2014年全省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方案的通知》(皖农科函〔2014〕94号)要求,现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科技服务促春耕备耕为主题,以包村联户科技服务为重点,动员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围绕在地作物田间管理、春耕备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及惠农政策宣传、农资市场监管等开展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政策落实,为夺取夏季粮油丰产丰收和实现全年农业发展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二、目标任务
2014年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从2月份开始到4月底结束。全县动员组织295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畜禽场舍、河湖塘边、农业试验示范点,开展农业科技指导、培训、咨询、示范和惠农政策宣传等服务。通过服务活动,全县培训农民5万人次,印发明白纸5万份,开展广播电视讲座10次,联系服务科技示范户、生产大户、家庭农场2950个,服务指导各类农民合作社295个,促进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惠农政策贯彻落实。
三、服务内容
今年全县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重点围绕以下内容开展。
1.突出做好春季生产指导服务。分类指导,抓好小麦返青肥、拔节肥追施。春季气温变幅较大,易引发低温冷害,要切实抓好倒春寒和其它灾害天气的防御,抓好化学除草、三沟理墒,小麦纹枯病、蚜虫、赤霉病的防控,抓好蔬菜和其他在地作物的生产管理,围绕春耕备耕、农业结构调整、养殖业生产,抓好主导品种推广,开展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畜牧业补栏出栏和春繁春孵、水产品春繁春放和清塘消毒等科技服务。
2.突出做好重点技术推广服务。重点推广以下技术:主要作物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设施蔬菜栽培和农业结构调整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控释肥、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清洁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及农业信息技术。
3.突出做好政策法规宣传咨询服务。重点围绕“四补贴”(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购机补贴)、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美好乡村建设等开展政策宣讲,提供咨询服务。
4.突出做好农资市场监管服务。大力开展春季农资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规违法行为,净化农资市场,保障农民利益和春季农业生产安全。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年之计在于春”.委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春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春季农业科技服务的基础性,切实增强抓好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的责任感、紧迫感,将其摆上重要位置,结合自身工作任务和工作特点,认真制定春季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计划,明确服务时间、内容和目标任务,并与各乡镇做好对接联系,悬挂宣传条幅,印发明白纸,安排好重大科技活动,建立服务责任制,落实服务经费,保证科技服务活动扎实高效开展;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要立足服务区域,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集市等公共场所,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政策咨询和现场指导等服务工作。
(二)加强统筹协调。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包村农技员要立即进村入户,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搞好服务;各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要组织精干科技人员,建立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专家服务队、报告团,深入基层,开展服务;县级农技人员要在做好包村联户服务工作的同时,划片包干,深入乡(镇)村开展技术培训和驻点指导;乡镇农技人员要包村联户,每个农技人员要包干1个或若干村、联系服务10个大户(科技示范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200户,推进技术推广应用。
(三)提高服务效率。一是突出重点服务。重点抓好高产创建片、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以及种养大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二是进村入户服务。组织广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宣传各项惠农政策。三是开展多形式培训服务。大力开展农民培训服务,通过现场培训、老师讲课与农民互动相结合培训、大户与一般农户结合培训、室内授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四是抓点示范服务。依托农业重点项目,开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
(四)强化宣传工作。要在村边、路口、高产创建点,通过挂横幅标语、办板报、出动宣传车等做好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的宣传,营造良好活动氛围。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简报、通报等,宣传活动的做法经验、成效,推进活动开展。县农委将建立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旬报制度,编发春季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工作简报,各乡镇要做好每旬初上报科技服务活动信息工作。
(五)加强督查考评。县农委将加强对科技服务活动的督查,将督查结果纳入“农民满意农技员”创建活动考评依据。
第三篇:创先争优活动汇报材料:创先争优谋发展 科技服务促三农
创先争优活动汇报材料:创先争优谋发展 科技服务促三农
创先争优活动汇报材料:创先争优谋发展
科技服务促三农
自XX年7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党委在农业部和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所“一个中心、三个基地、五大学科体系”的发展战略目标,团结带领全所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职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成绩和亮点
以能力建设为抓手,促进班子战斗力不断增强
1、抓理论学习。所党委高度重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修养。按照上级党组织的部署,所党委带头学习,带头谈体会,确保学有成效,有力提高了领导班子的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和执政水平。多次举办党课学习,易克贤书记/所长亲自上课或邀请专家讲课,介绍党的理论知识、所“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关于“三农”和热带作物发展的大政方针,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认识水平。
2、抓基层组织建设。我所按照有利于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创先争优活动与科技服务有机结合,有利于创新和谐文化建设的原则,重新组建3个党支部,将党委委员配置到各支部,使每个支部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两年来,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所党委被海南省直工委评为XX-XX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一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易克贤书记和黄贵修副书记分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胡美姣党委委员获“模范党支部书记”称号,谢艺贤研究员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刘奎副所长获“五四青年奖章”,金启安和张红燕夫妇获“文明家庭”称号。
3、抓作风建设。先后制定和出台了所党委工作规则,明确了所党委会、党委扩大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等重要会议制度;通过党委例会制度、民主生活会、职代会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不断推进民主集中制建设。
4、抓责任落实。明确了领导分工及工作职责,梳理推出党政10项重点工作,落实到人,使所的决策和工作部署得到贯彻落实,做到每件事有责任主体,有力地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和班子的执行力,确保了所的工作计划、重点任务和公开承诺落实到位。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促进管理机制日趋完善
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研究所制度,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成效,是所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
1、抓制度建设。完成了党委工作规则、党支部工作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汇报制度等党建规章制度15项;完成了所工作规则、综合管理、科技、财务、人事、分配、开发管理等方面行政制度41项,有效提高了各项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完善了“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做到政令畅通、执行有序、保障有力。
3、抓廉政防控体系建设。依据各项重要工作环节,进行廉政风险点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建立了廉政防控体系。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为着力点,召开廉政警示教育大会,传达部、院党组廉政警示教育会议文件精神,组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迟来的忏悔——李洋系列案件警示录》。近三年来我所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良好,没有发现腐败现象。
4、抓群团工作机制建设。通过个别交流、座谈、会议和重大事项咨询等多种形式,不断完善群团工作机制。紧紧依靠工会、团委、妇联、职代会,团结致公党、农工党、九三学社、民盟等民主党派成员,充分发挥好群团的参政议政和监督作用。如,选用致公党中央委员黄俊生同志为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农工党党员彭正强同志为所工会主席,为全所齐心协力构建和谐发展研究所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基础。
以增强科技内涵为抓手,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1、抓顶层设计。一个研究所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发展定位,所有工作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党建工作也无法落到实处。因此,所党政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分析,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一个中心、三个基地、五大学科体系”的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即建设一流的热带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中心,建立海口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儋州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基地、文昌科技试验与成果展示基地,重点建设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入侵生物学、农药学、环境生态学等5大学科体系。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植保、环保学科发展趋势,结合热带作物种植情况,超前规划所“十二五”发展战略,科学编制了我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2、抓重大科技项目和成果。XX年,我所在重大科技项目和成果产出上均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在研项目157项,有9项成果分别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奖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其中“利用寄生蜂防治重大入侵害虫椰心叶甲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全年发表论文185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22篇,提交专利申请19项,其中4项已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在XX年全院单位绩效考核中名列第一。XX年科技创新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共组织申报各类国家、部省级科技项目70余项,获立项项目40余项,截止目前获批总经费超过XX万元;共结题或验收项目68项,鉴定成果6项;7项成果获院科技成果奖,5项成果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3、抓重要科技机构、平台建设。申报并获批“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儋州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组织开展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态农业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影响评价与风险分析研究中心”两个院级平台的专家论证工作,推动了两个院级平台的建设;加强海南省植物流动医院热科院环植所专家站的建设工作,利用该专家站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活动。
4、抓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所”战略,坚持把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专业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XX年以来,引进各类人员36人,其中博士和副高级以上人员25人。特别是XX年从美国哈佛大学、德国基尔大学,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引进了3名教授级高层次创新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所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目前,所本级职工11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1名,占37.3%;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比例超过74.6%;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5名,具有硕士学位人员38名,硕士以上的科研人员比例达到73.73%;拥有13个学科的硕士/博士生导师31名;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5名,站长1名;农业部公益行业专项首席科学家2名,科技支撑计划首席专家1名。
5、抓科研条件建设。重点推进所海口科研大楼和文昌试验基地建设。目前海口科研大楼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预计春节前科研主体转移到海口。正在进行文昌基地建设初步设计与概算、施工图审查、规划报建和地面清理等工作,很快开工建设。
以文化建设和民生工程为抓手,促进和谐研究所良性发展
1、抓创新文化建设。全面推进以“卓越(Excellence)、激情(Passion)、坚持(Persistence)、创新(Innovation)”为核心价值的有环植所特色的创新文化建设,增强了凝聚力,树立了环植人团结奋进的崭新精神风貌。通过各类体育、文艺等活动增加了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配合院工会,与兄弟单位合作,成功举办了趣味运动会、文艺晚会、羽毛球比赛等活动,融洽了内部关系,加强了业务交流。精心组织所党员干部职工参加红歌颂党晚会,积极为职工提供强身健体场所,深受广大职工的欢迎。关心离退休职工,召开了退休人员座谈会,为他们排忧解难,主动向退休人员汇报所的工作进展,定期向退休人员寄送工作动态。
2、抓民生工程。千方百计为群众分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如认真调研并草拟了在职职工绩效工资发放方案,稳步提高广大职工的福利待遇;落实职工在职培训管理办法,妥善解决在职攻读博士有关历史遗留问题,认真核算并兑现了XX-XX年在职培训人员押金返还、生活费发放等遗留问题;认真做好职工住房补贴发放工作;认真处理安置人员待遇、工作及生活保障等方面工作,保证了全所稳定局面。
3、抓宣传影响力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王庆煌院长关于“宣传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新闻宣传对科研工作的巨大舆论推动作用”等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创新宣传工作机制,制定和出台了XX年宣传工作方案,建立宣传网络,明确宣传重点,及时宣传研究进展,树立先进典型,精心策划主题,搭建宣传平台,取得良好效果。每2个月制作一期所内宣传栏,定期编印《工作动态》、《服务三农简报》、《创先争优工作简报》等材料。XX年在《海南日报》、《光明日报》、农业部网站上刊登所相关工作新闻近十篇,在院网站发表新闻70余篇,升级和丰富了所门户网站。
以“双百”行动为抓手,促进科技服务成效显著
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仅体现在实验室里,更应落实到服务三农、服务田间地头的具体行动上。XX年我所以党支部和党员为骨干相继开展了“百名专家兴百户”、“城乡互联创先争优”、“抗风救灾、恢复生产”等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1、抓“双百行动”。今年上半年,根据所科技优势和学科特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部市县农民增收行动和我院有关科技服务的工作部署,经过认真研究,创造性地开展了“百名专家兴百户”的大型科技行动,组织了近百位专家联系海南近百个农户进行重点帮扶,签订了帮扶责任书,要求责任到人,狠抓落实并长期坚持,并将专家的科技入户工作作为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发挥“做好一户带动一村辐射一镇”的作用。“行动”开展以来,我所专家安排了300余次上门指导、电话咨询、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帮扶行动,有效地帮助农户认清发展优势,提出了针对性强的意见和建议,支持了部分农资,促进了农户致富,促进了中部市县农民增收。目前,我所“百名专家兴百户”专门网页已开通,促进了专家与农户的及时沟通。陈成副省长高度肯定了我所启动“百名专家兴百户”科技行动,希望我所坚持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并要求认真总结这一做法,发扬光大。
2、抓服务海南冬种瓜菜病虫草害专项行动。9月22日,我所负责组织的服务海南冬种瓜菜病虫草害防治专项行动在屯昌县新兴镇正式启动,并成立了由46名专家组成的病虫草害专业防控队。通过以点带面,全力支撑海南冬季瓜菜的生产,安排病虫草害防治专家现场指导、及时发布灾情预警信息,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确保海南作为全国冬季菜篮子的稳定供给。为此,陈成副省长专门批示“科技行动开展得好,有措施、有行动、有成效”。
3、抓科技救灾专项行动。今年第17、19号强台风“纳沙”与“尼格”在国庆节期间相继登陆海南,给海南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我所迅速动员,科学组织,成立“防风救灾”指挥部,领导干部坚守一线,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组织广大职工对办公区域行道树、断枝落叶、试验大棚等进行清理,对室外实验设备进行加固。同时,派出15批次近百名专家到儋州、海口、文昌、屯昌、琼中、昌江、东方和湛江遂溪等地开展灾情调查,指导救灾;紧急调剂一批农资送到农民手中,为恢复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10月18日,与儋州市政府合作,在木棠镇举行冬种瓜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儋州市各乡镇的100多名农技人员、农户代表参加了培训,欧阳顺林副书记、儋州市张广英副市长亲临培训班讲话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4、抓“城乡互联”。所党委积极响应儋州市开展“城乡互联
创先争优”活动的号召,与木棠镇木棠村党支部结对,安排专家到该村指导生产,邀请木棠镇领导和农技人员、农民到所参观座谈。赠送党建和科技图书1000余册,支持该村建设农村图书馆。“纳沙”强台风过后,我所专家第一时间赴该村了解灾情,指导生产。
二、主要经验
我所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经验如下:
1、党委高度重视是前提。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内在要求。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广大基层组织和党员深化对党的认识至关重要。我所党委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作为学习重点,带领广大党员通过学习践行党纲党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深化对世情、国情、党情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进一步增进对党的感情,把党始终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进一步增强先进意识,始终保持先锋队的本色,做到完成工作任务干在前面,开拓创新闯在前面,团结协作做在前面,名利地位让在前面,营造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干事创业、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
2、实现科学发展是核心。发展是硬道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以实现科学发展任务为中心,在为科学发展增动力、人民群众得实惠、基层党建上水平方面取得新的实效。我所党委突出抓住“发展”这一主题,认真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发展的优势和学科发展的趋势,充分运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规划、措施,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使之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长期坚持、逐步落实,让干部职工实实在在看到了发展,看到了单位的成长,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和荣誉感。所党委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引导党员模范带动群众完成各项任务,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资源,把党的建设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成果。
3、明确工作重点是抓手。研究所的工作重心是科技创新,是服务三农。所党委、所领导班子组织广大职工参与所发展思路大讨论,明确工作重点,提出了XX年重点工作计划、党委重点工作计划和十大重点工作,并对各项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同时,借助宣传,做到人人尽知,形成了良好地工作氛围。
4、加强制度建设是关键。制度建设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规范党政管理的关键。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才能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成效,确保整个研究所快速有序的发展,真正建成“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一流研究所。
5、促进干群和谐是保证。创先争优活动既是全体基层党员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也是党联系和吸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实践活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所党委以人为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问计于民,注重倾听民声,集中民意,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与要求变成党内创先争优活动的内容,又把创先争优活动的方案和内容拿到群众中听取意见,集思广益,吸引群众参与,欢迎群众监督。
第四篇: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试行)
农业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
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
农办科„2015‟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各涉农高校,有关部属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目标任务,整合各类农业科教信息资源,贯通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各个环节,有效提升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全面促进农业科教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新常态下农业科教体系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我部研究制定了《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科研教学单位和部属有关科教单位高度重视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工作,并结合本地和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本单位贯彻落实《方案》的具体措施。
农业部办公厅
2015年5月20日
—1—
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试行)
为深入推进“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建设,着力搭建中央与地方、专家与农技员、农技员与农民、农民与产业间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桥梁,全面提升农业科教服务“三农”的信息化水平和效能,实现“互联网+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格局,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按照“体系工作法”,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支撑,有效整合各类农业科教信息资源,构建起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与农业生产各环节上下贯通、优势互补、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现代农业科教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提高农业科教服务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农业科教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增强农业科教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度,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
二、建设原则
(一)统筹谋划,系统设计。以应用为导向,以共享为核心,以协同为要旨,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在有效整合相关农业科技、教育、资环等体系资源的基础上,吸引多方力量参与云平台建设工作。
(二)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统筹整合各类农业科教资源,规范云平台信息资源采集系统与交换标准,建立顺畅的从科技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应用的“技术成果信息流”和从生产技术难题到科技原始创新的“产业问题导向流”,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业务工作协同创新。
(三)高端引导,快捷高效。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完善农业科教大数据系统化、结构化设计,构建云平台业务系统,增强国家农业科教服务信息系统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科教服务全覆盖,为广大用户提供快速便捷、针对性强的科教服务。
—2—
(四)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紧紧围绕农业科教服务信息化的特点和需求,统一平台,实行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建立多元协同、资源共享、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云平台建设管理机制,实现云平台各系统间和每个系统内各功能板块间的互联互通,搭建“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三、云平台的总体架构
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包括1个大数据平台、6个专业子云和16个核心业务应用系统。
(一)1个大数据平台。即国家农业科技、教育、环境、能源大数据平台。
(二)6个专业子云。即体系综合业务云、智慧农民培育云、农技推广服务云、科技创新支撑云、成果转化服务云和美丽乡村创建云6个专业云。
(三)16个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即全国农业科教环能体系信息调度平台系统、智慧农民培育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基层农技推广综合业务平台系统、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农业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农村能源综合业务平台系统、美丽乡村创建综合业务平台系统、“智农卡”与“智农通”管理运营平台系统、标准化生产科技支撑平台系统、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数据管理系统、现代农业装备研发与推广服务支撑平台系统、循环农业创新与推广支撑平台系统、军民融合产业服务支撑平台系统、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科技支撑平台系统等16个核心业务应用系统。
四、重点建设内容
(一)农业科教大数据建设。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统筹组织国家农业科教大数据的顶层设计,重点包括:建立大数据的信息资源目录,制订信息获取、维护、存储、加工与应用方案。强化大数据的基础资源建设,通过农业科教环能信息体系建设,集成完善各类专项业务应用,保障基础资源信息的规范性、完整性和鲜活性,组织开展对农业科技创新、农民教育培
—3—
训、基层农技推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体系等现有农业科教信息资源的全面梳理、规整、入库。积极拓展信息获取通道,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科教体系资源,建立专业信息采集队伍。设置专门的数据处理机构,扩展建立国家云平台大数据处理中心和地方、专业分中心,实现对获取信息资源的及时处理。
(二)全国农业科教体系信息调度平台系统。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省级农业科教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为主干,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连通农业科教系统的信息交换平台,建成全国农业科教系统信息快速交换通道,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支持对全国科教信息体系各项业务运行的动态监测和快速调查。建立业务信息调度制度,形成业务信息交换与报送机制,初步实现农业科教体系信息处理规范化、信息监测动态化、信息调度网络化、信息管理智能化和辅助决策模型化,有效支撑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支持健全完善全国农业科教基础资源数据库。
(三)智慧农民培育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建档立卡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建档立卡和跟踪服务。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管理系统,建成专业量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培训对象、培训师资、培训教材等资源库,为全部经过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登记,发放“智农卡”,开通“智农通”服务。创新培育模式,搭建起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智慧农民在线培训教育平台系统,建立与知识更新相结合的长效培训服务机制,实现集中培训与全程辅导相结合,单项教学与交互教学相结合,引导农民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初步实现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认定管理考核和对接农村电商的综合服务能力。开展农村创业科技支撑建设,为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组织和大学生、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及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等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4—
(四)基层农技推广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实现部、省、市、县、乡五级互联互通,业务联动,分类建设全国农技推广服务基础资源数据库,开展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在线培训教育。为全部农技推广人员配发“智农卡”,开通基层农技人员“智农通”服务,实现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实时、动态业务管理;构建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现代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农技人员尤其是基层农技人员的信息化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在有条件的地方整体推进农技推广云平台基层工作站建设;创新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模式,组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开展农业生产现场信息的实时采集、农业科教资源信息的动态监测、农业生产现场的技术指导,鼓励基层农技人员从云平台获取知识和专家支持。全面升级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组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通过“智农通”与其所在区域农户实现互联互通、开展各类技术服务并纳入业务考核。
(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与广大农业科研教学机构的对接协作平台。建立科技创新动态资源数据库,形成网上成果展示、学科群集成研发与技术攻关、重点实验室成果数据库共享、重大实验装备开放共享平台。建立包括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和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专家在内的农业专家库,为入库专家开通“智农通”服务,对接云平台,实现对专家的实时、动态业务管理,支持专家通过云平台为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六)循环农业与美丽乡村创建平台系统。收集、汇总我国相关农业水土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评价数据、耕地质量安全评价数据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建设技术等,强化“一控两减三基本”科技支撑服务。建立循环农业集成服务系统,建成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数据库与绿色增产技术指导平台,启动农村生态能源管理与应用。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管理与成果展示。
(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系统。开发成果征集、评估、托管、交易、孵化、奖励、立项等功能模块,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通过“一条
—5—
龙”式的成果转移服务机制将各功能模块进行有机衔接,与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网络系统进行对接。
(八)“智农卡”与“智农通”管理运营平台系统。“智农卡”作为云平台联合电信运营商专门定制的手机卡,内置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直通系统,面向入库专家、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免费发放。“智农通”作为云平台业务和服务的移动互联终端应用,包括:农业科教管理、农技推广、农民培育和农业专家、职业农民等不同的业务版本。2015年计划在全国发放不少于500万张“智农卡”,落实不少于3000名专家、10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和10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启用“智农卡”,最终计划全国发放不少于5000万人(户),逐步实现“智农卡”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持证农民的全覆盖,为农民提供“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信息服务。落实不少于10000名专家、50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和1000万农户(包括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通“智农通”服务。
五、进度安排
(一)2015年1-3月,开展前期调研,提出云平台的建设思路,利用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进行云平台建设的宣传、部署与组织动员。
(二)2015年3-6月,统筹协调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农民培训等相关资源,推进云平台各系统建设,初步搭建完整的云平台框架,启动支撑六大子云的核心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启动省级平台的落地工作,组织部分试点省共同推进云平台建设。
(三)2015年6-9月,组织开发面向不同类型用户的数据应用服务系统,开展相关人员业务培训。集成、整合各类农业科教基础资源数据,初步建立国家农业科技服务大数据平台。
(四)2015年10-12月,开展平台应用推广,完成不少于3000名专家、10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和10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启用工作。
(五)2016年之后,进一步完善云平台各业务应用系统,扩大省级云平台建设试点,全面推进云平台应用等。
六、组织保障
—6—
云平台建设运行工作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协调任务重,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牵头、司内各相关处和相关业务归口单位负责同志参加,成立云平台建设工作推进组,统筹协调云平台建设工作,包括前期调研、业务与信息资源整合、应用系统开发与运行、公共服务等。各省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科教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云平台建设工作,明确负责人和责任处室,积极协调、支持和配合云平台建设工作。
(二)强化资源整合。按照云平台建设要求,整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以及相关农业科教系统各单位相关信息资源,形成符合云平台建设要求的农业科教大数据。
(三)形成建设合力。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作为云平台建设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和整合各相关单位的基础资源数据;中央农广校负责云平台(国家)运营中心具体承建工作;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地方云平台建设与推广应用并开展培训,争取地方政府财政支持,组织专家团队,聚集本地资源,做好云平台的信息服务工作;各云平台业务支持单位应积极配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要求提供云平台建设相关基础数据;北京中园永兴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云平台技术支撑与运营服务机构,负责云平台的系统建设和运营工作,协调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做好平台运行的信息通道建设与服务开展。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云平台建设各项工作落实。
(四)实行全程督导。云平台建设工作推进组将全程跟踪检查云平台建设的各项工作,组织人员对云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系统开发、资源整合、数据采集、试点运行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督导检查。
—7—
第五篇:XX县2022年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工作方案
XX县2022年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工作方案
为扎实做好全县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自3月份起,利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积极组织动员全县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开展以包村联户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引导农民科学、有序地开展春季农业生产活动。大力开展送农业技术下乡活动,组织农业科技专家、农技推广人员通过下田、进户、入社、到场等方式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和培训,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中国农技推广APP等媒介,扎实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技术线上指导、培训和咨询服务等工作,力争指导帮扶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2000人次,辐射带动农户5000户;咨询培训农民1万人次以上;印发技术和惠农政策明白纸1万份;开展技术专题培训讲座3场次,确保全县春季农业生产顺利开展,为夏季粮油丰收提供科技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扎实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科技指导服务。
组织发布主推技术和主要农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民做好小麦、油菜等夏季作物肥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利用生产托管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服务工作,持续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持续开展禁限用农药专项整治和安全合理用药指导,做好小麦纹枯病、赤霉病、蚜虫和油菜菌核病等病虫害防控;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范农药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好春季低温冷害预警防范工作,制定农业生产应急预案;持续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等疫情监测预警,强化应急预案处置力度。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试验示范基地的科技示范作用,适时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二)继续做好包村联户及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
全县各农技推广机构农技人员要继续开展包村联户服务工作,确保基层90%以上的在编在岗农技人员参与服务,每名农技人员联系服务科技示范户数不少于5户,全年上门指导服务10次以上。要落实好“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县行政村实现科技特派员全覆盖。要按照《XX省农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工作的通知》(X农科﹝2018﹞X号)要求遴选科技示范户,推动农业科技服务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聚焦。对已脱贫但仍有农业技术需求的农户,要继续跟踪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三)做好农资市场监管工作。
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农业投入品监测服务,依法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行为,保障农资质量可靠、市场稳定,为春耕备耕、春季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四)做好农业生产要素服务。
利用生产托管等购买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以及农业企业在春耕备耕、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利用我县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支持和鼓励农资企业做好种子、农药、肥料、农机售后跟踪服务;搭建银企、银社、农保对接平台,为生产大户提供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服务。三、工作要求
(一)压实责任。
县镇各农技推广机构要高度重视、扎实开展春季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要及时制定细化工作方案,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按照农时农事节点安排好科技服务活动。要建立工作责任制,落实服务经费,强化服务手段,保障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二)扎实推进。
各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春季农业科技服务小分队、专家服务小组,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创新服务形式,推动春季农业科技线上、线下服务扎实高效开展。(三)加强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经验做法和典型事迹,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