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河北科技大学发言材料
以个性化教育为抓手 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2年4月27日)
河北科技大学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
展”的重要理念,突出强调了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从05年开始,我校就致力于探索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个性化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个体素质的整体提高和优长发展,重视知识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教育的有机结合。近几年,我校教育教学实践表明,以个性化教育为抓手,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了学生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和创业意识,帮助同学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把他们培养成思想政治水平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挖掘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世界胸怀和民族情怀。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内容单一,缺乏触动和共鸣,重知识而轻实践等普遍问题。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对新资源的发现、挖掘与利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从我校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中发现,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有针对性地挖掘同学们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非遗”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近年来,我校积极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从2006年开始就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先后组织了30对个文化采风小分队,前往常山战鼓的发源地——河北正定东杨庄、井陉拉花的发源地——河北井陉县等2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进行实地学习,让学生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使大家身临其境的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为了形成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机制,我校积极推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例如,艺术学院将武强年画、蔚县剪纸、辛集农民画等艺术形式与美术专业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了民间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我校还鼓励学生成立、加入民间艺术社团,目前我校已有学生民间艺术社团30多个,通过老生带新生、代代相传的形式学习民间艺术,体味民族精神。经过近七年的努力,我校已成功将河北民间特有的冀派内画、常山战鼓、井陉拉花、河北梆子、沧州落子等艺术形式引入校园,形成了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郁氛围,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化在文化基因里面,培养了学生的世界胸怀和民族情怀,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也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二、搭建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创新平台,增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科技竞赛为抓手,以激励机制为保障,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力求多角度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一是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学生立项。每年学校都会投入100万科技经费,资助大学生科技立项,仅去年一年就资助了453项科技作品,涉及学生2000多人,指导教师500余人。二是营造学生科技创新氛围。每年新生入学后,我们都会组织针对不同学科的科技创新活动讲座。例如,去年一年专门为新生举办了科技创新普及讲座12场,参与人数达5000多人。三是增设了6周4个学分的“个性化教育系列课程”,全天候向学生开放80多个实验室,并投资建立了上千平方米的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四是以社团的形式成立了各种兴趣学习小组,并为他们提供资金、场地支持,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通过搭建一系列的创新平台,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我校学生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01年以来,我校大学生活的“挑战杯”等国家级科技竞赛奖励32项,省级奖励200多项;在近三年全国航模锦标赛中,我校航模队获得6金1银1铜和一个团体冠军;在第16届中国时装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获新人奖第一名;在世界级的德国红点工业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荣获最高奖——“红点至尊奖”和“红点奖”等等。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原省长陈全国,教育部常务副部长杜玉波,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王晓等领导来我校视察时,都对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11年省科技厅在我校建立了河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三、建立保障学生个性化成长的个人成长导师制,有效提升学生成长效率。坚持育人为本,关键是要做到关心、关爱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成长成才。2006年,作为个性化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学生个人成长导师制在我校应运而生。个人成长导师制是我校专门面向大一新生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担任成长导师的有优秀的专业教师、校内党政领导、管理干部、校外企业家和优秀校友等共700多人。每位成长导师指导3—5名学生,通过座谈交流、电话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为学生提供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指导,帮助同学们走出初入大学的迷茫,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同时,通过与学生面对面近距离交流,可以帮助老师准确、及时的了解学生动态,帮助那些有思想困惑或经济困难的学生走出困境,为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个人成长导师制使教师从单一的课堂教学中走出来,进入一种课上与课下充分结合、更灵活的教学组织活动中,使知识教育、情感教育、思想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教师从更多途径发现学生的潜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四、营造适合于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校始终将营造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我校首届“学生节”就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典型代表。2011年5月学校成功举办了以“倡导关心关爱学生,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为主题的“学生节”,“学生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突破自我的舞台,学生可以在这个大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从中得到自信、深化责任意识,增强成长成才的主动性,在“激励”与“感动”中逐渐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学校组织了共有115支队伍近2000人参加的拉街表演,涉及科技、才艺、表演等多个方面,拉街表演突出了学生的个性与创意,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努力创新;学校还为学生搭建了校园创业平台,鼓励学生开发校园产品进行创业模拟,共有30多个针对校园市场的创业项目在“学生节‘当天进行了试运营。如机械学院通过引进省级“非遗”项目——无极剪纸,开发了以“树叶雕刻”为主的毕业生留念产品,受到毕业生的欢迎。在倡导关心关爱学生方面,学校针对学生培养的关键环节,从“入口”、“培养”、“出口”三个方面着眼,利用“学生节”平台组织召开了中学校长座谈会、学生家长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共同研讨“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和“如何培养学生”,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化意识,进一步营造了“老师心中只有学生”和“办对学生最好、让学生满意大学”的良好氛围。通过首届“学生节”的积极尝试,搭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感受关怀与幸福快乐中得到激励与感动。我校举办的“学生节”也被教育部评为2011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个性化教育是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现人才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个性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出更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第二篇:2012年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河北农业大学发言材料
以先进典型为榜样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河北农业大学
(2012年4月27日)
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优秀毕业生群体先进事迹被媒体连续报道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作为培养和教育了先进群体的母校,我们既为我们的毕业生骄傲和自豪,也更加珍视这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把先进典型作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动鲜活的案例,深入挖掘学生典型的成长经历,认真总结典型形成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与经验,以此事例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弘扬优良传统,让先进典型的精神传承不辍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站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在育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品德的培养放在首位。
一是领导垂范,营造全员育人环境。近年来,我校先后实施了校领导联系学院制度、中层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党员教师联谊学生宿舍制度、老教师关心下一代与青年学生关爱老教授互动活动、中层以上干部资助贫困生等。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党员教师纷纷走进学生班级、课堂、宿舍,与学生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充分发挥中层干部自身的人格魅力、思想智慧和人生阅历影响、启迪学生,引领学生成长
成才。
二是德高为师,注重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学校颁布了《关于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教职工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办法,保证了教师从严执教、教书育人优良教风的形成。广大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在课下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生活、学习、心理上的问题,涌现出了一批教书育人的典型。通过广大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带动学生,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学生,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注重传承,让特色校园文化深入人心。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我校形成了“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和“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其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近年来,学校本着文化育人的宗旨,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以“太行山精神”为核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百年校史展览馆”、“太行山道路”展览馆、碑廊、和文化园等系列主题鲜明的文化设施已成为学校重要的文化场所和教育基地,成为我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载体。
二、注重创新,培育创先争优的校园文化
一是打造平台,让先进典型的精神发扬光大。开展向果树9301班学习后,学校运用网络、报刊和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等活动载体,大力开展学习先进集体活动,把先进集体的高尚精神和道德情怀传递到每个学生心中,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具体行动。学校于今年3月5日成立了“接力果树9301班志愿服务团”,这一组织已经成为同学们践行雷锋精神,传承果树9301班优秀品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平台,通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怀留守儿童、帮扶新农村文化建设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把9301班精神所体现的爱心、孝心、诚信、坚守等优秀品质发扬光大,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为了保证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化,我们提出了“固定对象、定点对接、长期坚持,接力服务”的运行模式,例如,目前,在我校青年大学生和离退休老教师中开展的“朝夕相伴,相携互助”爱心奉献活动,就是学生党支部将身边老党员、老教授、老干部作为志愿服务对象,定期上门走访慰问,开展力所能及的支援服务,在服务的同时,老同志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知识学问也影响着年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是创新教育载体,发挥学生社团思想引领功能。曾经被国务委员陈至立称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抓手”的“焦点时刻”,在传承不辍的基础上,建立了“面对面—‘焦点时刻’网站”,充分利用多媒体提升教育效果;积极开展“焦点时刻”向学院延伸工作,不断扩大“焦点时刻”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国旗班”17年如一日坚持升国旗、唱国歌,对弘扬“爱国爱校、服务奉献”的品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每年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2000余场次,吸引学生5万余人次,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思想成长、全面发展的家园。
三是弘扬主旋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近年来,我们围绕学习宣扬先进典型,相继开展了向多个大学生先进个人和先进班集体学习的系列主题教育,增强了同学们的使命感和责任
感。结合“和谐校园”、“文明宿舍”、“优秀学风班”、“考试无违纪班级”等创建评比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见行动”主题教育,使广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挖掘培树典型,重视发挥先进典型辐射示范作用
我校十分注意挖掘和培育大学生的先进典型,全方位、多角度地发现和培养各类学生先进典型和群体。
一是建立健全机制,使先进典型培育工作制度化、长期化。近年来,我校坚持广泛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建立健全了先进典型的推荐、评选、表彰和宣传的各项工作制度,做到先进典型培树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学校每年都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十佳大学生”、“校园之星”、“十佳自强自立”等评选活动培树学生先进典型;开展“优秀学风班”、“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委”等创建活动,推进班团组织建设和学风建设;争创“文明宿舍”、“文明标兵宿舍”、“文明宿舍创建先进学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积极开展“社会活动优秀奖”、“优秀社团”等评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发挥“三自”作用。这些“评先评优”活动,树立了方方面面的先进典型,使不同学年段,不同时期的工作,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全校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是挖掘培树宣传典型,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建立学生先进
典型资源库,定期总结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加大在校内的学习宣传力度,形成了挖掘典型、树立典型、学习典型的“接力棒”,使广大学生在先进典型的精神感召下成长。近年来,我校先后涌现出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云丽锦;扎根基层、带领农民创业致富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的我校毕业生齐福高;“伤害世博会优秀志愿者”郭耀;为救助身患白血病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不离不弃”的职技学院市场营销0803班先进班集体;坚持十年独自照顾患病母亲,带着母亲艰辛求学的何飞等一批先进典型和群体,他们展现了我校大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勇担社会责任的精神风貌。这些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时期的先进典型,既具有先进性,又具有广泛性、时效性,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可信、可学,为全校学生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道德标杆。
三是注重社会实践,把学习先进典型外化为具体有益的行动。学校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把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与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立足服务“三农”,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6年来,共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集中团队340余支、回乡小分队3200余支,参与人数16万余人次。学校先后16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以上是我校近年来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和兄弟院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乘本次会议东风,在省教育工
委、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相继努力,不断创新,切实把学生教育工作抓实抓好。
第三篇:2012年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河北师范大学发言材料
努力探索网络“新媒体时代”学生思政工作有效途径
—河北师范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汇报
近年来,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高校青年学生带来了较大影响,“新媒体时代”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以“网络创新人才团队”的建设为抓手,引领学生网络舆论;以特色博客为载体,搭建师生思想交流平台;以主流网站为着力点,营造校园良好网络文化,不断探索网络“新媒体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让学生在网络创新人才团队中自我成长”—以网络创新人才团队建设为抓手引领学生网络舆论
为实现大学生在校园网络环境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觉引领校内网络舆论环境,我校积极探索在学生中创建网络创新人才团队的新形式,取得一定成效。2006年底,我校通过对“百度河北师范大学吧”一万余贴进行调研分析,形成了2万余字的《百度河北师大吧调查分析报告》,对于当时我校更好地开展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最真实的资料和数据。基于此,我校于2007年组建了“河北师范大学学生舆情引导员队伍”,从学生中选拔理论功底好、政治素质强、信息网络技术水平高,并热衷校园网络环境维护的学生加入。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工作内容得不断丰富,该团队于2009年更名为“大学生网络创新人才团队”,组织人数由最初的20名逐渐壮大到现在的45名。
学校党委非常重视大学生网络创新人才团队的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生团队的培训和培养,明确了它的宗旨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阵地,营造校园和谐、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搭建自愿参与、寻求成长的锻炼平台,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实现培养网络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网络创新人才团队”成立五年来,同学们不断扩展舆论信息来源渠道,逐渐把握了网络舆情传播规律,从网络舆论信息萌芽到信息传播、再到信息处理、信息预警和干预,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方法。建立了“学生舆情信息上报制度”、“网络创新人才团队自律守则”“网络创新人才团队成长计划”“网络创新人才团队培训制度”“网络危机预警联动机制”等。从2007年组织成立之初的“百度贴吧”,到校内BBS平台、各类学生博客,再到今天的微博,同学们紧跟校园网络媒体发展步伐,积极开展各类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2010年,他们在校园“天下网论坛”发帖7588篇,其中原创帖2609篇,精品贴3016篇;2011年,他们利用博客组织同学讨论“师范生教师资格证发放”、“芙蓉学子评选”、“新校区配套设施完善”等问题147件,成为我校全体学生民意代表和发言人;2012年,“网络创新人才团队”利用微博讨论“制度第一,校长第二”的管理理念问题,得到校长的肯定,在此基础上“校长信箱”、“师生见面会”、“我与校长面对面”等师生交流活动相继开展,学生的各种问题得到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的网络舆论环境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度。
“网络创新人才团队”在服务学校和同学的基础上,也实现了自我成长。同学们通过网络实践活动提高了自身的媒介素养,成为理想信念坚定、能力结构完善、理解网络真谛的“网络文明引导员”。“网络创新人才团队”成员张连翀同学利用校园BBS汇总并研究了同学们关于“新校区虚拟校园管理系统”的讨论情况,以此问题立项参加了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并获得全省一等奖。2008年4月,他作为“大学生网络创新人才”被推荐参加了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组织的“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培训活动。
二、“让师生一起在特色网络空间轻舞漫步”—以特色博客为载体搭建师生思想交流平台
“让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在网络新媒体中散发个性化人格魅力!”这是我校学生工作队伍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目标。自2007年以来,学校党委大力倡导辅导员开设个人博客和班级博客,以其为新载体做好学生思想引导、个体辅导、班级建设等工作。目前,我校开通辅导员个人博客110余个,班级博客300余个,辅导员们在博客中开设了“工作感悟”、“班会一家”、“网络团支部”、“开环畅谈”、“答解疑惑”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交流版块,见证着自己和学生们共同成长历程。物理学院辅导员边宇璇的班级博客“成长的轨迹”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网络“班集体”,博客设有“班级历史”、“班级相册”、“班级荣誉榜”等多个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版块,博客成了学生们网络上的“家”,她的《“班级博客”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入选团中央分类引领手册,并被制作成动画片《团宣漫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她的博文《你是橡皮人吗》、《写给90后大学生的辅导员》、《有一种叫做爱情的东西在蔓延》等博文蕴含着细腻的真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学生的关爱,深深触动了学生们的心灵,她的部分博文被《中国教育报》转载,在全国首届辅导员优秀博客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博文奖”和“优秀博客奖”;文学院辅导员王海燕老师的网络博客《燕语叮咛》,用网络周记的形式,已撰写30万字,实现了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她荣获2009年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提名奖;商学院辅导员张艳老师的工作博客《成长与对话》利用与学生网络信件及回复的方式,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及班集体的成长与发展,她也因此荣获2011年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提名奖。另外,我校充分发挥微博的互动性、灵活性等特点,在学生教育活动中实现微博现场直播,让更多的学、学生参与活动中来,使更多学生受到教育。我校开展的建党9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重走赶考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话剧《约定无期限》的演出活动等都在我校的微博平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反响很好。
我校学生工作队伍还积极利用QQ、飞信、手机短信、校讯通、人人网、开心网等交流载体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物理学院副书记黄学兵的人人网学生好友2000余人,他每天通过人人网和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受学生喜爱,被学生们亲切的称为“网络达人兵书记”。信息技术学院辅导员张晓鑫积极探索“QQ分类引导群”特色工作,他以“专业网络群”、“功能类网络群”、“学生组织群”等指标分类建立多种分类群22个,委派优秀学生担任群主,并通过建立群刊或者电子杂志,使群内成员间的联系更加稳固,良好的拓宽了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渠道,也提升了学生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如“嵌入式电子群”中汤启发同学酷爱手机系统开发,作为群主的他被北京李开复的创新工场看中,参与其中多款软件开发,其开发的第一套谷歌安卓系统软件《Android学生课表》,现已在魅族商城上正式销售。
三、“让青年学子在校园红色网站中健康成长”—以主流网站为着力点营造良好网络文化氛围
为了满足学生们日益增加的网络文化需要,我校积极打造红色网站,营造健康向上、文明活泼的网络文化化境。
自2007年以来,我校开设常规及临时性专题网站96个,设置专题网页430余个。如“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网”、“建校110周年专题网”、“聚焦两会专题网”、“顶岗支教专题网”、“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专题网”、“共青团天下网”等。我校开展的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程依托“顶岗支教专题网站”,开展实习生的思想工作,收效明显。该网站每天的平均访问量达一万人次,网站以“为中国而教”为主题,涵盖“课程讨论”“博客分享”“最新动态”、“实习风采”、“党团活动”、“网络调查”等十余个版块,师生交流心得、畅谈生活感悟、开展党团活动等,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学校的主流网站把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和校园文化活动等通过专题网站和网页及时传递给学生,让广大青年学生在阅读文章、观看图片、欣赏视频、读贴发帖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深受学生欢迎。
以上是我校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几点尝试,我们深深地感到,新媒体时代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关注新媒体技术发展动向,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手段,不断探索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途径,努力提升学生思政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2012年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石家庄铁道大学发言材料
承艰苦创业志
走实践育人路 塑造敢于担当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石家庄铁道大学
建校60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为国家基本建设一线输送人才的培养定位,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塑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实践育人,着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发展快”的优秀人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一、以志在四方、艰苦创业教育为内核,筑牢学生成长基础 一是从新生入学伊始就进行形式多样的艰苦创业教育。新生一入学,学校就开展以军训、参观校史展览、观看校史纪录片和辉煌成就展、学习优秀毕业生事迹等系列教育活动。在以军训为主要内容的新生入学教育中,突出艰苦创业精神教育,请老干部讲铁道兵的光荣传统和学员的艰苦创业史,由老教授通过亲身经历的介绍让新生体味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组织新生收看反映学校光荣传统的《高擎五星红旗的人们》、《大路朝阳》、《青春铸路魂》等纪实录像片,大力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行业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使广大新生从一入学就受到艰苦创业、志在四方精神的熏陶,激发其献身祖国建设的热情,激发刻苦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培育服务社会、回报人民的品格和追求,勇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二是把艰苦创业精神教育贯穿大学始终。四年当中,学校每年举办若干次以贫困大学生自强自立事迹报告会、优秀校友回校作报告、“知名教授谈人生”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励志教育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科研实践,把艰苦创业精神引进课堂,从教师在施工生产第一线取得的科研成果的介绍中,让学生体味艰苦出成果、一线出人才的道理,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以艰苦创业精神成就事业。
三是建立教育基地拓展艰苦创业精神教育空间。自1991年起,学校就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全体学生分期分批到西柏坡接受实践教学。一方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另一方面,进行义务劳动、支农支教服务等社会实践,培养艰苦创业精神。此外,学校以中铁各工程局为主体,建立了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暑假组成若干个社会实践小分队,把学生带到热火的施工现场,参加劳动,感受生活,培养吃苦奋斗精神。
二、坚持校企结合的实践育人模式,锤炼大学生的意志品格 一是以董事单位等企业为依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受特殊的办学历史决定,学校形成了“军魂永驻,校企结合,育艰苦创业人”的办学特色。自1995年学校经铁道部批准成立了由30多家中铁建总和工总各工程局等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参加的董事会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校董事单位已达到55家。特别是近几年,学校不断拓宽与董事单位的合作,积极探索出了“3+1”、“2+2”等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学完前三年或前两年的课程后,提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学校按照企业要求进行订单式培养,使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工程企业。这种模式既增进了学生实践知识的积累,又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实现了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
二是校企联合科技攻关,使学生在直接参与科研项目中培养工程意识。近年来,学校承担的多项重大课题,如秦岭隧道、芜湖长江特大桥、秦沈客运专线、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国家标志性工程,近十年以来获得的9项国家科技进步大奖,都是与施工企业密切合作完成的。学校采取积极吸收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举办学术报告会两种形式,向学生传授实用技术,不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工作意识。
三是以有杰出贡献的专家命名专业班,用有深远影响力的典型激励教育。与铁道部“茅以升基金会”和“詹天佑基金会”合作,选拔优秀学生相继成立了“茅以升班”和“詹天佑班”,以茅以升和詹天佑精神激励大学生成为国家建设优秀的工程师、建造师、设计者。
四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申请成功,今年招生。去年10月,我校成为国家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这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是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制定了“卓越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确定了我校实施“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实现矩阵以及企业阶段的培养方案。今年,卓越班开始招生。
三、营造实践育人文化氛围,塑造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是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启迪学生。我校近十年来获得了8个国 家科技进步奖,其中7个奖的核心内容是承担了国家重点工程中的急、难、险、重的科技攻关项目。承担这类很少有人愿意干、多数人又干不了高难课题,前提条件是要有吃苦的准备、创新的勇气和拼搏的精神。我校教师在承担科技攻关项目中的体悟传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正向的启迪和熏陶。
二是以毕业生的成长成才激励学生。学校把优秀毕业生的事迹编辑成册或制作成纪实录像片,教育在校的大学生,并邀请毕业生中艰苦创业的成功者回校作报告。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中已有200多人走上厅级以上领导岗位,广大毕业生成功的足迹,不仅使在校大学生明确了成长道路,认清了吃苦与成才的关系,眼前安逸与未来发展的得失,还是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是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
三是以艰苦创业文化的传承感染学生。学校长期进行“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走基层成才之路”思想教育,并把这种教育内化为学生就业时牢固的价值判断标准,成为了广大毕业生的自觉行动。毕业生中,第年有三分之二的都奔赴到了铁路、公路、港口、码头等施工建设工地。在京九铁路最艰苦的路段和青藏铁路建设沿线,30%以上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毕业于我校;京沪高铁三分之一的指挥长是铁大的毕业生。在风火山隧道、三岔河特大桥等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具有丰碑意义的工程工地,工程技术人员中我校毕业生高达70%。他们以“氧气缺,斗志不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精神和自身的模范行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这是我校在培养大学生艰苦创业精神,坚持实践育人方面的一点做法,请各位领导指正。
第五篇:河北科技大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指南
附件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指南
1、当代大学生基本思想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
2、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特征研究及管理对策
3、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
4、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及心理教育研究
5、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研究
6、大学生心理危机个案追踪研究
7、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调查及教育研究
8、高校班级建设的现状与趋势研究
9、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研究
10、学生资助体系和机制研究
11、当前我校学生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稳定机制研究
13、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14、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
1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实践
17、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的建立
18、文化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19、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优化研究
20、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21、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状况跟踪研究
22、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
2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24、学生就业工作机制和评估体系研究
25、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