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意见

时间:2019-05-13 07:3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意见》。

第一篇: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意见

根据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提出的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按照全面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促进基层台站全面实施“三大战略”,为实现“一流台站”建设目标打好基础,推进中国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前基层台 站建设工作实际,对今后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进一步提高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基层气象台站直接获取气象信息,是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石,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是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跨越的坚实基础。其工作不仅直接影响我国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质量和水平,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还事关国家安全和国际声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动中国气象事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基层台站的工作领域逐步拓宽,观测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效益发挥显著,社会管理职能日趋扩大。面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气象科技发展需求,当前基层台站建设工作亟待加强:一是干部职工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的力度还需继续加大;二是基层气象工作领域还需加快拓展;三是气象观测的集约化和自动化水平还需稳步提高;四是预报、预警服务技术和内容还需继续创新和完善;五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及结构还需提高和优化;六是台站基础设施条件急需加大投入和改善;七是基层台站管理机制仍需完善。因此,加强基层台站建设,提高基层台站科技水平和总体竞争实力刻不容缓,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台站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到做好基层台站建设工作是建设“一流台站”的重要基础,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二)明确基层台站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新阶段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全面提升台站科技实力为中心,迅速增强基层台站观测能力,创新服务形式和手段,不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加快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逐步达到一站多用和一站多能,实现台站综合现代化,促进基层气象台站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总体目标。建成具有现代化装备、先进科学技术、高素质人才的一流基层台站,努力建成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享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台站,使基层台站成为我国气候观测系统的重要基础,成为现代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和新一代气象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基层台站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人员整体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切实得到履行,气象文化氛围逐步形成,社会形象和地位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职工生活质量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能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四)加强基层台站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

(1)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冲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大胆探索加强基层台站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2)全面实施科技兴气象、拓展领域和人才强业战略,继续推进基层台站现代化建设,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3)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行业与部门台站建设布局,统筹国家、省级与基层台站的建设重点,统筹全国和区域台站的建设任务;

(4)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5)广开渠道、多方筹资,充分调动中央、行业、部门、地方和社会等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对基层台站的支持力度;

(6)加强管理,统一标准,高度重视对下指导、检查和监督工作,提高建设效益。

二、以提高基层台站观测能力为中心,构建综合观测平台,提高科学观测水平

(五)调整台站布局,优化观测功能。按照全面建立无缝隙天气气候预报预测体系的总体要求,科学合理规划中国气象观测台站布局,调整与明确基层台站的任务,整合观测资源,积极探索创新行业基层台站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新思路。按照气候观测系统的要求,结合中国地域特点,积极探索基层台站分类模式,优化台站探测功能。根据我国气候系统模式和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的需求,重新确定国家基准气候站点,构建骨干站网,科学合理布设中小尺度加密自动气象站。

(六)拓宽业务领域,构建综合观测平台。提高常规气象要素自动化探测精度,根本改变人工观测现状,逐步建设自动化程度高,集常规气象要素、大气成分、生态气象等为一体的综合气象观测平台。以建立气候观测系统为目标,合理设置观测要素,开展相应观测业务,适时适地开展气溶胶、二氧化碳、臭氧等大气化学成分观测,拓展观测领域。建立布局合理、设置科学的生态气候综合观测体系,在常规观测站网、农气观测站网以及相关行业观测站网的基础上,进行必要调整,建立生态气候长期定位观测站。适时选择一批在区域分布、观测要素有代表性的基层台站,进行综合观测平台建设试点,并逐步推广。

(七)加强指导,规范管理,确保观测质量。建立全国统一的基层台站业务工作职责、质量标准、操作规范和业务流程。依据国务院行政许可规定,切实依法加强对基层台站探测环境的保护,基层台站要根据观测要求,建设符合标准的探测环境、监测场地和业务工作室。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系统,及时有效地对观测质量进行监控。要通过对基层台站领导的业务知识强化培训,对测报人员的滚动培训,以及制定定期考核上岗制度,组织不同范围的测报业务技能竞赛和业务检查,保证基层气象台站观测业务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八)加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台站技术保障能力。尽快建立健全综合探测、气象仪器设备等标准体系,加强对台站技术标准的指导。特别是要加强对中尺度加密自动站和自动雨量站的标准化管理,配备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统一计量要求和统一数据格式的仪器设备。加大对综合观测装备与技术的研究开发力,提高基层台站的技术保障能力,建立各类气象技术装备现场维护保养制度,保证观测仪器、传输设备的完好率。

(九)加快综合观测信息共享建设步伐。加强基本业务信息数据处理和资料交换共享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建设。统一各类探测资料的数据格式和资料传输存储格式,根据各级台站业务需求,建立共享信息数据库。加快宽带综合传输网络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台站的通信能力建设,实现与本区域气象探测站网的连接,确保业务、服务等综合信息交流迅速安全、畅通无阻。根据各类探测资料用户需求,制定实时资料的传输汇集途径和方法,实现信息共享。

三、优化预报业务体系,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拓展业务服务领域

(十)加强预报业务指导,提高基层台站服务产品加工能力。发挥国家、省两级技术、人才、装备、信息等资源优势,通过建立国家、省、地三位一体、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集约化预报指导体系,创造有利于基层台站开发精细服务产品的技术支撑环境,及时准确地提供丰富的对下指导产品。基层台站要充分利用上级指导产品进行补充订正,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和公众需要,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的科技水平,加工出更具针对性、个性化、形象化的服务产品。同时,基层台站还要加强对第一手观测资料,特别是特种观测资料的自我应用服务工作。

(十一)创新服务手段,建立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建立集气象灾害情报收集、预警信息发布、可视化会商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台站气象服务平台。充分适应地方政府的决策需求,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快速发布和反应机制,形成快速应急反应能力。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传送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当地民政、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组织气象灾害和情报收集志愿者队伍,在第一时间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向上级传递。积极与当地媒体建立刊播、插播、增播制度,充分利用当地电视、广播、电话、手机短信、互联网、报纸等多种媒体向社会提供丰富的公众服务产品。

(十二)丰富科技内涵,拓展服务领域。要在做好常规气象预报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向农(牧)业、林业、水利、道路交通、海洋、人体健康、城市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等服务领域拓展。开展气候资源、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和区划,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旅游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积极推进以增加水资源为目的的空中水资源开发工作,在做好抗旱、防灾等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基础上,开展蓄集水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保障工业生产用水的服务,并积极开展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森林防火和灭火等增雨作业服务。

(十三)积极做好以农业为主的综合信息服务。要提高对农村经济信息网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完善基层农业经济信息服务体系。依托气象网络、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建设县级农网信息服务中心,逐步完善乡、村信息站。建立和健全信息采集、发送、加工及信息员培训、效益收集等制度,加大宣传和开拓力度,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把农网建成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四、加强基层依法行政工作,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十四)强化气象行政管理职能。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基层气象主管机构的职能设置,设立行政许可服务窗口,规范审批程序,完善相关制度,全面履行气象信息发布与刊播管理、探测环境保护、气象灾害防御管理、防御雷电灾害、人工影响天气和施放气球活动管理等各项社会管理职能。树立公共安全意识,不断扩大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渠道,建立和完善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机制,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和高效行政运行程序,不断提高气象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

(十五)加强依法行政队伍建设,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基层依法行政队伍综合素质、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基层气象主管机构要设置专人承担依法行政和气象法制工作,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监督,严格执行考试录用和培训上岗制度。要结合本地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加大气象普法力度,在做好经常性宣传的同时,利用世界气象日、法制宣传日、科技活动周、安全生产月等时机,集中进行气象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气象法律意识和素质。

(十六)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完善依法行政监督机制。建立合法、合理、公开、公正的依法行政程序,并推行评议考核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等相关制度,规范气象行政执法行为。建立社会投诉制度、局务公开制度和群众来信来访制度,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监督创造条件。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自觉接受同级人大、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监察、审计等方面的专项监督,充分发挥全社会的监督作用。上级部门要建立、健全经常性的层级监督制度,加强对基层气象主管机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

(十七)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决策水平。按照机构健全、人员精干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权责一致、各负其责的管理机制。要强化基层台站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业务服务、安全生产、环境卫生、行政接待、考核奖励等管理制度,完善岗位工作规范,教育和约束职工遵守职工守则,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要加强基层台站的集体领导,建立县局(站)务会制度,逐步实现基层台站管理制度化,业务规范化,促进决策民主化。

(十八)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强化支出管理,加强会计机构和队伍建设,县局要设置一个以承担财务管理工作为主的岗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充分运用会计电算化手段和网络优势,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效率。各级财务主管单位应强化对基层台站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保障各项资金的安全有效。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深化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五、发展气象科技服务,增强基层台站活力

(十九)依托资源优势,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和效益。基层台站要在做好公益服务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气象资源的综合效益。要以加强产品开发、提高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手段为重点,大力发展专业气象服务。以提高技术人员素质、改进技术手段和装备为重点,积极发展防雷等技术服务。以改进节目制作设备和技术、不断提高节目质量为重点,稳步发展气象影视服务。以加大宣传力度、扩展服务内容为重点,快速发展气象信息服务。通过增强科技开发和产品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精细化、专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基层气象科技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二十)因地制宜,积极拓展科技服务领域。基层台站要在不断巩固和发展已有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利用比较优势和地域特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和经营项目,不断开拓环境气象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等新服务领域。在充分挖掘和发挥气象资源的潜力和效益基础上,积极寻求气象优势资源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增强基层台站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空间和活力,大力发展气象信息产业。

(二十一)稳步推进改革,完善基层台站气象信息服务实体的运行机制。根据国家改革形势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按照增强活力、规范管理的要求,继续推进气象信息服务实体的转制。要建立、健全成本核算、效益反馈、财务管理、岗位设置等项制度,建立和完善用人机制、投入再发展机制以及分配激励机制,形成科技服务与基本业务协调发展的格局。上级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台站的指导与支持,并通过上下联动与合作,通过强化气象科技服务项目的集约化运作模式,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基层台站科技服务的整体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台站队伍整体素质

(二十二)加强基层台站领导班子建设。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按照干部“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大力选拔忠诚于中国气象事业、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的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基层台站领导职务。建立健全县局领导班子民主决策机制和领导干部任期制,实行任命县局局长报省(区、市)气象局审批备案制度,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定期综合素质培训制度,力争使基层台站领导班子政治、业务素质和领导工作水平有明显提高。

(二十三)全面提高基层台站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严把人员“入口”关,加大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力度,新进入基层台站的人员一般应当具有气象及相关学科本科以上学历。加强全员培训,建立县局各类人员培训机制和相应的培训基金,提高观测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使基层台站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提高。按照现代化业务服务的要求,要在每个气象台站特别是基本站、基准站培养1~2名既熟练掌握某一领域岗位专门技能,又具有一定气象及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科技文化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十四)建立有利于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积极性,用好现有人才,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建立高级专门人才培训和考核评价体系。按照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设立气象部门技术能手或技术标兵称号,大力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基层台站高级专门人才。

七、加大投入,全面提高基层台站综合现代化水平

(二十五)建立对基层台站稳定的投入机制。集中财力,加强指导,充分调动行业、部门、地方和单位的积极性,形成对基层台站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加强调控力度,统筹各项资金,引入市场经济机制,盘活现有存量资源,提高投资效益。在规划和实施国家大中型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时,要加大对基层台站建设的投入比例,在基层台站现代化建设项目实施中,要通盘考虑相应配套设施的投入。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继续加大对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台站的投入力度。

(二十六)制定规划,加强分类指导。制定具有阶段性、可操作性的一流台站建设规划,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针对台站发展不平衡、地方经济差异的特点,确定不同地域、不同发展时期的建设重点,促进台站全面发展。在做好业务、服务系统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党建和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建设工作。要全面树立台站综合现代化的理念,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保证规划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按照“成熟一个、审批一个、建设一个”的建设和投资原则,切实避免分散投资,注重发挥投资的整体效益,逐步实现基层台站综合现代化。

(二十七)加强示范带动,规范建设标准,强化管理,稳步推进。要规范基层台站建设标准,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建设工作的短期行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注意控制办公、业务用房的建设规模,在有限的建设资金条件下,不求“量”的增加,而求“质”的提高,严格控制经营性用房建设。配套设施建设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要因地制宜,打破部门自行建设、自成体系的观念,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要在不同地区选择一些不同类型、具备代表性的台站试点,建立示范站,并通过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在基层台站建设中,要严格执行预算,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建立相应的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确保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

(二十八)以人为本,改善基层工作环境,提高职工生活水平。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艰苦台站要优先实现探测自动化,切实改善基层台站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要通过大力发展基层台站科技服务,提高台站经济实力,切实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和质量。要关心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生活,按照国家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

八、加强气象文化建设,塑造部门良好形象

(二十九)深化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深入贯彻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实施公民道德规范,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提高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切实加强基层台站党的建设,有条件的台站要建立党支部,减少联合支部和无党员台站,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十)营造气象文化氛围,丰富文化建设内涵。要将文化建设内涵融入到业务、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中,熔铸到职工的思想意识中,营造文化氛围,提高文化品位。要建设学习型单位,完善学习制度,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加强气象宣传,展示高科技部门形象,打造优质服务品牌,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气象意识。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单位凝聚力。

(三十一)深入开展创建活动,提高文明单位水平。继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文明单位档次。继续开展规范化服务、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和竞赛活动,开展诚信建设,加强行风建设,自觉接受公众监督。要在基层台站中广泛开展创建“全国气象部门文明台站标兵”和争创省级、国家级文明单位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十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台站民主政治建设。要建立教育与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基层台站防腐倡廉工作,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勤政廉政,改进工作方式和办事作风,主动接受上级领导部门和职工的双重监督。要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党纪、政纪和法制教育。全面推行和不断完善局务公开制度,设立局务公开栏,促进基层台站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加强基层台站纪检监察组织建设,保障基层台站建设健康发展。

第二篇:安徽气象台先进事迹简介-安徽气象局

安徽省气象台先进事迹简介

安徽省气象台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干部职工树立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中国气象局党组的各项战略部署,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安徽省局党组的领导下,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为安徽气象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功绩。

一、坚强团结的领导班子 凝心聚力的战斗集体

多年来,省台通过精神文明创建,现代化建设、气象服务等形式培养磨练干部职工,带出了一支思想过硬,纪律严明,业务精湛,关键时刻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

为提高职工素质,省台把文明创建作为重点工作部署,纳入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考核。以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服务水平为主题,建章立制,强化管理,营造和谐创建氛围,队伍素质得到提升,业务技术不断创新。五年来无违法乱纪、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安全生产、气象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获得第三届省文明窗口(2012年)、“首批省级应急管理示范工程”(2011年)、省直文明单位(2010年)等荣誉。多名职工分别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省技术能手,中国气象局优秀值班预报员、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等称号。

二、开拓创新 气象工作成绩卓著

近年来,省台加快现代化建设,追求预报产品精细化,加强重大天气预警预报和对地市技术指导,强化预报能力建设,为气象防灾减灾做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科技创新 提升预报水平与能力 省台短时临近预报、数值预报产品分析应用技术创新团队分别在业务平台、流程,预报方法,支撑软件方面取得多项成果。2010年省台为全国四体会提供精细化预报,开幕式当天3小时预报“20点到22点降雨量为1到3毫米”。国家体育局、合肥市政府果断决定按原计划在室外举行开幕式。精确预报与服务受到部市领导好评。

2011年短临预报团队研发“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业务系统”获省科技三等奖。依托该系统研发“市级预报预警业务平台”,提高了地市工作效率。研发“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平台”,在2012年6月27日上午预警“潜山县塔畈乡附近将出现大于100毫米强降水中心”,气象风险等级为1级。实况当天中午该乡发生了小型滑坡地质灾害。

2010年准确预报暴雨趋势 省领导作重要批示 主汛期准确预报了7月8~14日我省出现持续强降雨过程。省台在8日新闻通气会上指出:暴雨天气将持续五天。根据预报,省局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预案Ⅱ级应急响应命令。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等在服务材料上就防范强降雨做出重要批示。当晚省政府召开全省防汛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当前防汛救灾工作。副总理回良玉还在中央气象台通过视频会商系统连线安徽省局,了解安徽雨情,慰问一线气象干部职工,指导安徽防汛气象服务工作。

11日桐城大沙河下游河段多处发生坍塌溃破等险情,24500军民奋战溃堤一线。青草镇拦河坝决口近200米,8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面对严峻形势,省台对大沙河地区加强“三定”预报。依据预报,地方组织有效抢险并转移4200人。13日安庆城暴雨倾盆,10个小时降雨量就高达280.6毫米,省台加强对该市滚动预报服务和预警指导,一小时将预警从黄色逐级提至红色。

2011年降雨过程起报早,决策服务超前行 梅雨期我省淮河以南先后出现5次强降水过程。省台组织精干技术力量,根据降水趋势及发生区域,做到科学预测,超前服务。6月13日准确预报“今日夜-15日我省南部将再度出现强降雨”。省长在呈报《重大气象信息专报》做出重要批示,要求立即向南部各相关市县发出强烈预警,做好应急准备。14日皖南山区出现了强降雨。由于预警及时,暴雨联防成效显著。矫梅燕副局长在汛期亲临省台,听取天气情况和气象服务汇报,对预报预警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第三篇:全国基层气象台站建设指导标准

全国基层气象台站建设指导标准

发布时间: 2005-8-12

为全面贯彻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促进“三大战略”的实施,加快“一流台站”建设步伐,规范基层台站建设,现就未来10年全国基层气象台站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标准。

一、建成先进的综合观测平台

1.实现观测业务综合化和自动化。形成自动化程度高、观测能力强、技术水平先进、运行情况良好的气象综合观测系统。

2.形成气象综合观测业务流程。制定的流程科学规范,符合标准,可确保综合观测业务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3.制定拓展观测项目规划并逐步实施。拓展项目要符合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密切结合。

4.建立起综合观测平台自动监控系统和质量评估系统。观测资料出站合格率要达到99%以上,并确保自动观测的各类信息的质量。5.每月张榜公布个人和站组质量。气象测报质量统计和发布应准确无误,坚持定期分析业务质量。

6.气象探测环境符合要求。依法有效保护气象探测环境,避免气象台站的自身建设和城市建设破坏气象探测环境。

7.具有一定的信息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实现当地探测资料的共享,上传资料符合统一格式要求。建成远程教育、视频会商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系统设备先进,性能优良,满足需求。8.定期维护保养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一般故障排除不超过24小时,较大故障排除不超过72小时,不使用超检仪器,按规定配有规定数量的备份仪器设备,确保设备运行条件满足业务要求。

二、建设满足不同需求的公共气象服务平台

9.建成气象预报服务平台。该平台具备信息产品生成、质量评定、监控管理、可视化会商等功能,对上级指导产品获取及时,资料采集准确,预报产品加工处理集成化程度高,信息产品分发速度快,具备灾害情况收集和开展生态气候资源调查能力和软硬件条件,灾情情报收集及时,满足气象预报服务需要。

10.实现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信息和预报服务情况的快速上报。2小时内完成初报,主要灾情信息6小时内完成初报,后续阶段每12-24小时完成一次续报。

11.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气象预报服务不出现重大失误。重大灾害性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时效达到48小时。

12.气象预报服务零投诉。公众、决策气象服务用户满意率达到80%以上。

13.建成基本档案综合数据库。反映本地自然地理概况、经济生产、自然灾害、历史气候资料、台站历史沿革等情况,并实现资料累加、查询、检索等功能。

14.建成先进的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专项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发布公众气象服务指数预报信息每天不少于20条。气象指数包括生活气象类、医疗保健气象类、旅游休闲气象类以及人体舒适度、紫外线辐射、空气质量潜势等。15.具备开发气象服务产品的能力。能根据不同需求,开发针对性强的气象服务产品,并不断调整和更新。开展专项气象服务5项以上,能够在上级业务单位的指导下,结合当地高产、优质、高效和特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旅游资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开发、重大工程建设等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开展专项气象服务。

16.制定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流程、处置气象灾害的应急预案和气象预报服务周年方案,并上墙公布。

17.建成灾害性天气监测自动显示报警和预警信号发布平台。平台应包括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灾害性天气预警等,信息发布充分应用网络、电话、报纸、广播等现代传媒技术。

18.气象影视节目在当地电视栏目收视率居前5位。能够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制作高质量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可视性强。

19.建成先进的人影作业指挥系统。提高实施高炮、火箭作业的能力、信息快速传递、观测资料收集能力和效果评估能力,炮点建设达到行业标准。

20.完成县级农村经济信息网中心建设。乡级信息服务站建设率达到70%,按照“有专人负责、有服务窗口、有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强农网建设和管理,逐步实现涉农信息服务的无缝辐射和延伸。

21.实现农网信息进村、入户。探索和形成2种以上适合本地特点的信息传递手段,满足服务需求。开发与深加工农网信息产品的种类达到10种以上。信息产品的开发与加工应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满足农民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22.实现农网信息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完整的农业信息采集、处理、报送和发布业务流程及各种管理、培训制度,确保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开展行业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23.建成农网服务效益收集、分析和评估系统。全面了解和掌握农网的服务效益,并通过分析和评估,实现紧扣服务需求、跟踪服务效果、改进服务质量的目标。

24.设立专门的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培养2名以上专门技术服务人员。25.实行防雷减灾业务工作规范化管理。全面开展防雷检测、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防雷装置施工质量监督、雷击风险评估、灾害调查与鉴定等工作,做到统一雷电灾害调查程序、统一收费程序。

26.加强定期检测。每半年对易燃易爆场所进行1次定期检测,检测覆盖率达到95%以上。强化防雷检测,检测各类防雷装置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防雷测试仪器符合新规范检测要求。

三、依法履行科学、规范的气象行政管理职能

27.依法在当地政府取得对工程建设保护气象探测环境行使行政许可的职能。

28.对本区域内各类气象观测台站和观测点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观测规范,统一资料数据格式。

29.设立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服务窗口。服务窗口流程清晰、服务标准、管理规范。落实新建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验收工作并按统一项目进行验收,在本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率达80%以上,施放气球的作业申请率达95%以上。

30.建立气象行政审批制度。依法行政,建立并完善气象行政审批程序,严格按程序进行审批,不断提高气象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在本行政区域内,及时查处各类违法案件。

31.建立气象行政许可制度和行政诉讼代理制度。完善气象行政处罚程序和执法文书,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制度,严格执行气象行政复议程序,推行气象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及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和罚没款罚缴分离制度。

32.每年组织1次以上法律知识培训。将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培训经常化、制度化,不断加强基层气象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具备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每年开展1-2次气象法制宣传活动。利用气象日、科技周、法制宣传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发布、实施纪念日等机会,开展气象法制宣传活动,普及气象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气象法律意识。34.建立有效的气象行政执法和部门内部监督机制,防止和避免滥用职权。建立社会投诉制度、政务公开制度、非正常开支公示制度和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在公共场所设置“政务公开栏”和“民主监督箱”,按时收集意见,及时处理反馈。

35.建立局(站)务会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建立有3人以上参加的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行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重大事项、重要问题及时请示报告。

36.财务工作严格规范,不发生违规违纪事件。建立财务核算的纵向监督和监审部门的横向监督机制,并有健全的任期审计制和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基层台站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37.选拔和任用优秀领导干部。按照干部“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大力选拔任用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干部,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层台站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38.提高县局领导班子成员的学历水平,实现管理、业务双肩挑。县局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39.建立县局领导干部任期制和交流制。加强县局领导干部交流,县局领导干部任期达到规定年限后应当交流或转任其他工作。

40.基层气象台站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0%以上。在编制限额内严格控制队伍总量增长,提高学历层次,新进入基层台站的人员一般应当具有气象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41.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对预报服务、测报、防雷、人影、财务、设备维护等岗位,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和上岗证定期检查制度,从事相关岗位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

42.引进或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每个基层台站都能有1名以上有较高知识水平、技术过硬的技术能手或技术标兵,应当有1名高级工程师。43.建立学习型部门。制定并实施基层台站人员培训计划,保证基层台站领导干部和业务技术人员每5年的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

五、拓展气象科技服务市场

44.规范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岗位设置、成本核算、收益分配和利润上缴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快气象信息服务实体的机制转换。45.拓展新的气象信息服务领域,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紧扣地方需求,提高科技含量,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发挥气象资源优势,开发了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46.预留10%的可用资金建立发展基金。基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开发和设备更新。

47.气象科技服务创收稳步增长,可支配收入与公共财政对气象事业费的投入比例达到50%—100%。

48.整合部门资源,增强基层气象信息服务的市场竞争力。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科技服务集约化运作,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知名度。

六、建设优美的工作环境

49.制定台站建设规划。台站建设整体规划遵循可持续发展和“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高效益”的原则,并符合当地城市建设规划,院内分区合理,格调高雅,环境优美,个性突出。台站整体规划经省局审批后实施。

50.建设规模适度的办公业务用房。县局级办公业务用房面积一般为300-1000平方米,满足业务发展需要。自然环境恶劣、维护费用高的海岛、高山、高海拔、环境恶劣等台站,以及单纯从事测报业务的气象站或服务功能不强的气象站,不可盲目求大,以满足功能需求为准。业务用房的建设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美观大方,结构新颖,装修简洁明快,朴实清新,富有浓郁的科技特色和文化特色。附属设施齐全配套,统一布设电线、通讯线和网络线,管线集中暗敷,安全稳定,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51.设置业务大平面40—100平方米。内部装修布置符合业务规范要求,采用开放式业务平台,形成有机结合的业务系统。地面观测值班室基准站、基本站不少于20平方米,一般站不少于15平方米,农气值班室不少于15平方米,高空探测值班室不少于20平方米,单独设置值班人员休息室。

52.确保仪器设备安全。观测场外设置警示牌,观测场内安装监视系统或红外报警器,确保观测场仪器安全。对野外、市内自动无人气象站有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53.配备1辆以上公务用车。公务用车要满足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行政管理、技术保障、物资供应等需求。配备必要的数码摄像、照相、录音等设备,保证气象灾情收集、气象执法、气象宣传等工作的需要。54.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会议室、阅览室或陈列室、文体活动室等。面积和内部设施以满足职工会议、远程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以及职工学习、活动等需要。

55.台站的建筑物具有抗御一般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暴雨、大风、沙尘暴、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来临时不中断业务。

56.工作、生活用水方便卫生。连接市政自来水管网,接入城市自来水。采用其它方式供水的台站,要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冬季采暖地区,要尽量采用集中供暖,不具备集中供暖条件的,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台站供暖。

57.建设规范的排污系统。市政排污管网延伸到位的台站,铺设排污管道,确保排污顺畅,有自来水的地方全部建成室内水冲厕所。市政排污管网未延伸到位的台站,要根据当地实际,修建排水沟或渗井,保证污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58.供电设施齐全,用电有保障。供电设备满足用电要求,一般站供电容量应大于50kw,有探空等业务的台站应相应增加容量。分别设置弱电系统、业务用电、动力系统和照明系统,各系统独立布线并符合国家有关综合布线标准的要求,配备业务用电备份供电设备。

59.安装防雷设施。工作场所应有雷电防护措施,办公区域、探测设备应在有效的直击雷防护装置保护范围之内,供电系统、业务系统、关键设备有防雷电电磁脉冲的装置。

60.建成园林式单位。力争做到院内绿化、美化、亮化。修建美观大方的大门和围墙,因地制宜,体现部门特色。完成路面硬化,院内小路与周围环境协调,院外道路与公路连接,宽度满足通车要求。

61.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生产安全。对制氢用氢、人影作业、用电、消防、交通安全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院内、楼内配备必要的防盗、消防等防护设备。

62.生活质量达到当地同期中上水平。职工收入稳步增加,加入当地的职工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后顾之忧。

63.成为当地安全文明小区或治安综合治理达标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无“黄、赌、毒”现象,无封建迷信和违反计划生育现象,无重大责任事故,无重大刑事案件。

七、建设特色鲜明的气象文化

64.建成市级以上文明单位。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协作、勇于开拓、勤政廉政。气象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创建学习型单位等工作,计划周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和经费落实,效果明显。

65.执行局务公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学和向当地纪委汇报工作等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县(市)气象局要建立廉政监督员制度,并作为局务会成员,推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66.每年开展一次以上职业道德教育专题活动。建立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职工爱岗敬业、团结进取、遵纪守法、争创一流业绩。无涂改观测记录或破坏气象资料、仪器等现象发生。

67.具备气象文化宣教设施。营造浓厚的气象文化氛围,制作和布设具有地方特色、现代气息的气象形象标识,设立标明气象人精神、职业道德规范、气象文化和文明创建规划等内容的宣传栏,设立局务公开栏,办公室有明示牌,职工佩证上岗,着装整洁,举止文明规范。68.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做好文明单位的保级、升级,不断提高文明单位的质量。开展文明服务示范、规范化服务、文明台站标兵等活动。每年进行1--2次行风调查或行风评议,公众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0%以上。

69.建成对外开放的气象科技画廊。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气象工作宣传和气象科普教育,讴歌气象人精神,展示气象人形象,有条件的还应建成气象科普园。

70.每年组织职工开展文体活动6次以上。通过开展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增强单位凝聚力。积极开展文明职工、文明家庭评比活动。

71.争创当地先进基层党组织。建立独立党支部,基层党支部在贯彻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开展重大气象服务、事业改革等重要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能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72.图书阅览室配有书柜(或书架)、桌椅,保持一定数量的图书,其中科技类图书不少于60%,图书每年更新率达到10%以上,有条件的单位可配备开放式电子阅览设备。

第四篇:中国气象局30号令气象台站迁建行政许可管理办法

中国气象局令

第30号

《气象台站迁建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4月1日中国气象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郑国光

2016年4月7日

气象台站迁建行政许可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气象台站迁建行政许可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气象主管机构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或者城市(镇)总体规划变化,确实无法避免影响气象探测环境,且无法采取补救措施,需要迁建气象台站的行政许可。

本办法所称迁建,是指将气象台站的观测场所、探测设施及配套的附属和基础设施等从现址迁移到新址的活动。

第三条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大气本底站、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国家基本气象站迁建行政许可的审批和管理,并对其他气象台站迁建行政许可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其他气象台站迁建行政许可的审批和管理,并承担大气本底站、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国家基本气象站迁建行政许可的初审和管理。

第四条 申请迁建气象台站的,应当由建设单位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向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提出申请。

第五条 拟迁新址必须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一)能够代表现址所在区域的天气气候特征;

(二)符合全国气象观测站网布局;

(三)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对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定;

(四)占地面积满足观测场地、探测设施、业务用房和辅助用房以及配套设施的布局要求,并预留与气象台站功能相适应的业务发展空间;

(五)具备必要的供电、供水、交通、通信等基础条件;

(六)涉及无线电业务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第六条 申请人在提出申请时,应向受理机构提供以下材料:

(一)气象台站迁建申请表;

(二)气象台站选址报告书;

(三)拟迁新址的土地使用权证。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的应当提供当地城乡规划、国土资源部门有关迁移气象台站新址用地的意见和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同意办理新址土地证的意见;

二十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执行。

第九条 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在审批过程中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进行技术审查(含现场踏勘)的,所需时间不计入审批时间内。

技术审查(含现场踏勘)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条 申请人依法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在作出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二十个工作日内组织听证。听证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程序进行。

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听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 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送达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

第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作出准予其他气象台站迁建的行政许可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将行政许可审批材料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第十三条 行政许可的有效期为三年。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行政许可决定中注明行政许可有效期的截止时间。申请人应当在行政许可有效期内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要求,完成气象台站建设工作,达到业务运行标准。

未在行政许可有效期内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要求,完成气象台站建设工作,达到业务运行标准的,申请人应当按照申请条件重新申请。

第十四条 申请人取得行政许可后,如果申请内容有变更,应当重新申请。

第十五条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对申请人从事气象台站迁建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新址建设工程完成后,申请人应及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提出验收的申请,由作出许可决定的气象主管机构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有关业务规定组织验收。

第十七条 迁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国家一般气象站的,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在新址与旧址之间进行至少一年的连续对比观测。

第十八条 新址正式启用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有关业务规定。

第十九条 新址启用和对比观测完成之前,应当按照《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国家有关标准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有关要求严格保护旧址的气象探测环境。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依法办理气象台站迁建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一)未在行政许可有效期内完成气象台站迁建工作;

(二)申请人的法人资格依法被中止的;

(三)依照本办法被撤销行政许可的;

(四)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气象主管机构或者其上级气象主管机构,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

(一)气象主管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做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气象主管机构依据职权,应当撤销行政许可:

(一)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

(二)取得许可后不按规定进行建设的或超越许可范围的;

(三)向负责监督检查的气象主管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二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气象局:自治区气象台预报科科长个人事迹

2011年7月19日,西藏举行和平解放60周年大庆。相信这一天绝大多数人都充满幸福和快乐,但是西藏气象部门全体干部职工却紧张地忙碌在气象预报保障服务岗位上。时值西藏主汛期,天气气候异常复杂,尤其是局地性、突发性强对流天气频发,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这次预报保障服务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的高度赞扬。

西藏自治区气象台预报科科长罗布坚参就是大庆气象保障服务小组的成员之一。自从7月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后,罗布坚参受聘于西藏气象局已有8年。他以激扬饱满的工作热情,坚韧执著的工作态度,在普通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美好的青春,展示了一段平凡而不平常的人生轨迹。在短短8年时间里,他取得了一般人很难达到的成就:被那曲地区气象局评为“先进工作者”;被西藏气象局授予三等功;被中国气象局评为“全国重大(奥运会、残奥会)气象服务先进个人”;被西藏气象局评为“西藏气象部门优秀青年”;被中国气象局评为“全国优秀值班预报员”;被西藏气象局评为“西藏气象部门优秀青年”;获得“西藏青年五四奖章”。

这一系列的荣誉,见证了他多年的努力。但在荣誉的背后,又饱含着多少汗水和艰辛!,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峰,实现了北京对世界的承诺。罗布坚参作为西藏气象局选派的唯一一名预报员,也是此次气象保障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坚持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连续作战。凡事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抢着干。队友们看到忙碌不停的他,心疼地提醒:“这么高的地方,别太玩命,要注意休息。”而他总是微笑着点点头,继续忙活。在那高寒缺氧,生活条件相当艰苦的地方,即使年轻、身体强壮也很难招架得住,腹泻、感冒、发烧、没有食欲……身体上的不适让罗布坚参极度难熬,但他以坚强的意志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了下来,让保障队里队员都竖起了大拇指。

在罗布坚参的业余时间里,没有游戏、电影,也没有麻将、酒吧等娱乐活动,他一心扑在工作上,钻研业务、申报科研项目,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预报水平。,他被选派赴尼泊尔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工作和学习。回国后,他把所学到的知识与西藏的实际相结合,成功研制了基于arcview gis计算河流流域流量模型,现已投入业务运行,填补了西藏在该方面的研究空白。完成了“卫星降水估计产品在西藏地区的释用和检验”、“卫星产品在青藏高原地区释用和检验”等项目的研究,该研究通过卫星资料对降水的估计弥补了西藏气象站点稀少的缺陷,受到水文、灾害和环境资源部有关专家的高度赞赏。

罗布坚参是个闲不住的人,也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他不但持之以恒地学习专业技术,还带着大家一起学,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找资料、编讲义,把自己掌握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向大家传授。几年来,他先后在《气象》、《西藏气象》、《高原气象》等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卫星产品的检验和水流模型在青藏高原应用》等有价值的学术论文10余篇,还先后参与完成了那曲地区气象局网站建设、农经网那曲分中心网站建设、《西藏那曲地区防救灾决策指挥系统》《珠峰地区登山气象条件分析及应用》《西藏自治区气象台中、短期预报平台》《日本(jma)、德国(gre)、t213 三种数值降水预报在西藏地区预报能力检验》等20多项西藏气象局重点科研项目。

兼任西藏自治区气象台团支部书记的罗布坚参经常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带领的这支队伍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让大家的劲都往一个方向使,真正做到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的目标一致。他大力提倡“团结协作、弘扬传统、锲而不舍、知难而上”的精神,注重加强民族团结,对同事谦逊有礼,彼此尊重个性的差异、共同提高、成就共享、责任共担。罗布坚参虽只有32岁,但工作经历、工作经验已经相当丰富。正是在这样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激励和引领下,这支年轻的队伍,出色完成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西藏第十届全区运动会、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庆等重要活动的气象保障服务任务。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预报科先后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全区气象服务先进集体”、“优秀服务奖”,多次被中国气象局授予“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下载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武胜县气象局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5则范文

    武胜县气象局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为切实加强我局党组织建设,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组织建设情况,为深入开展组织建设年活动打好基础。按照县委......

    常德基层气象台站综合改革调研报告

    常德基层气象台站综合改革调研报告 根据中国气象局和省局要求,常德市局党组开展了基层气象台站综合改革调查研究工作。2011年常德市气象局调研组深入基层,与基层气象工作人员......

    中国气象局历任领导

    中国气象局历任领导 气象局历任局长[编辑]涂长望(1949年12月17日-1962年6月9日逝世)饶兴(1962年9月22日-1964年10月31日,代理局长)饶兴(1964年10月31日-1969年12月)孟平(1969年12月-1973......

    基层推荐意见

    该同志在思想上能够保持先进性,积极主动学习党的政治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党组织及集体决议,拥护党的领导。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奋刻苦,踏实肯干,积极主动的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

    基层推荐意见

    基层单位考核推荐意见: 该同志在教学上,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荣获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2007年至2011年均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或优秀优秀......

    关于加强基层供销社改革和建设的意见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关于加强基层供销社改革和建设的意见 为进一步增强基层供销社的活力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在服务“三农”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结合......

    党委关于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

    ****党委关于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从政治和思想上团结凝聚广大群众的堡垒,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核心力量,也是对党......

    党委关于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

    ****党委关于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从政治和 思想上团结凝聚广大群众的堡垒,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核心力量,也是对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