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问题与措施
调研文章
探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问题与措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村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同样也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我们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现就结合实际情况浅析当前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食品安全监管对策措施。
一、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
在地方党委、政府和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食品安全各项制度。如成员单位职责、信息发布制度以及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二是推进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即“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现代流通网”,把食品安全工作向农村推进;三是积极组织创建活动。先后开展了“食品安全示范市、示范镇、放心店”创建,以此提升保障水平,增强安全放心度;四是集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先后组织开展了城市室外烧烤、夜市排档、熟食摊点、豆制品加工、儿童食品、小酒坊、纯净水、农村食品、肉制品、奶制品和保健食品等10多项专项整治。通过整治,食品安全形势有所改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得到加强。
二、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食品安全点多、线长、面广,涉及到从农田到餐桌的诸多环节,一些深层次问题没能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
1、源头污染问题没有完全控制。工业化大生产引起环境污染加剧,农业灌溉用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特别是农村种植、养殖大户,为减少虫害、降低成本,使用违禁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农药的滥用,还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加,农产品施药频次越来越多,用药量越来越大。
2、食品生产加工业整体水平不高。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为10人以下小作坊。一是产业比重小,二是规模小,三是作坊式企业多,四是质量管理状况不容乐观。食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质量意识差、卫生状况差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小作坊从业人员素质低、工艺落后、加工设备简陋,不具备检验能力。同时这些单位的周边环境和生产场所的卫生条件都较差,生产场所和居民区混住在一起,对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3、农村食品市场不够规范。大多数农村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小超市、小食品店等经营秩序还不太规范,甚至不同程度存在无证无照经营现象。经营业主的索票索证意识不强,销售台帐等基本制度执行不力。食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信息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4、餐饮业安全管理亟待加强。一是卫生管理与制度十分欠缺。据调查,91.2%的乡村餐饮单位未建立卫生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二是单位管理较为混乱。大多数小型餐饮户,管理十分松懈,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为了节约成本,店主仅让一部分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人员变动后也不主动申领健康证,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持证率仅达85%。在办理健康证过程中,接受卫生知识培训也流于形式,从业人员未能真正接受教育,卫生知识匮乏,个人卫生大多不符要求;三是原料采购随意性很大。除学校食堂逐步建立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外,乡镇餐饮单位几乎从不索证索票,存在怕麻烦、怕费时思想;四是卫生设施不健全。大多餐饮单位卫生设施不健全或不配套,尤其是面食、小吃加工经营户,生产经营面积普遍不足,操作间面积与加工量不相适应,功能间不齐全,甚至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如无专用的餐具清洗、消毒、保洁设施,无防蝇防尘设施,无食品专用仓库等等。仅有一半左右的单位对餐具进行消毒;五是卫生、法律意识淡薄。存在未取得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或未获批准擅自改建、扩建。
5、食品安全检测有待规范。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检测形同虚设;流通环节质量检测结果尚无法律效力,仅能作为参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不作检验现象还很突出;消费环节食品抽样覆盖面亦不够全面。有检测能力的监管单位普遍存在仪器匮乏、设备陈旧落后的现状,亟待添置必要检测设备,以满足当前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的需求。
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
1、广大农民食品安全意识不高。目前,农村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加之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小孩,价格仍然是选择商品的主要因素。另外,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依法维权意识缺失,造成伪劣食品有其生存空间。
2、食品安全法制有待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顺畅,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交叉重叠执法、重复检验或相互推诿、监管不力现象。
3、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缺乏保障。这项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到方方面面,条块上尚无专项经费,地方政府投入机制还不完善,经费的不足制约了综合监管机制的形成和发展,很多措施也难以落到实处。
三、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基于对上述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和改善食品安全监管。
1、多方联动,强势推进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所谓“三网”,是指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和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具体措施有:
进一步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切实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在农村食品安全“三网”中,监管责任网是实现农村食品安全秩序不断好转的关键。要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真正形成部门监管的合力,加快实现监管重心的下移,继续抓好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格实行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努力解决好影响农民群众饮食安全的突出问题。
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努力构筑打假治劣、依法维权的铜墙铁壁。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符合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必然得到他们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要把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作为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性工程,建立起一支农村基层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进一步向农村基层延伸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网络,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使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落地生根,获得持久的动力。
加快构建农村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努力实现乡镇连锁超市和村级食品安全放心店全覆盖。构建与农民消费需求相适应的农村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是搞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长久之策,也是“三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抓好乡镇连锁超市和行政村放心店建设,大力提高农村食品集中配送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进一步整合农林、工商、质检、卫生、商贸等主要监管部门资源,以遏制食品安全事故为重点,完善协调机制,强化部门配合,针对农村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对象和重点时段,全面强化对农村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四大环节的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行为,促进食品生产标准化、市场流通规范化、餐饮消费安全化,监管工作制度化,全面提高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1)种植养殖环节整治。全面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大农产品(水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力度,深入开展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和监控。强化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标志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法使用认证标志、标识的行为。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集散地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开展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整治,加强指导,引导和鼓励农民选用新型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降低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加大禁用兽药的清缴工作力度,对畜禽动物及产品兽药残留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例行监测。加强对病害、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置,严禁病害、病死肉流入市场。严厉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
(2)生产加工环节整治。全面实施28大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坚决打击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行为,集中整治小作坊,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或小作坊。进一步完善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开展对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生产企业的专项检查,严格食品生产许可证核发程序,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管,加大对无证企业的查处力度,依法清理整顿达不到生产条件的企业。
(3)市场流通环节整治。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的监管力度,下大力气解决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食品,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问题。严查私屠滥宰和制售病死肉、注水肉和未经检验检疫的各类肉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浸泡水产品及水发制品,非法使用保鲜剂加工水果,销售劣质大米或用变质原料加工粮食制品等行为。加强日常监管,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行为,查处超范围经营行为。加强不合格食品的退市监管,依法责令企业停止销售和追回不合格食品,完善相关的处置措施。依法整顿盐业秩序,着力规范食盐经营行为,开展销售和使用非食用盐的专项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经营食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群众食盐安全。
(4)餐饮消费环节整治。以控制食物中毒为重点,加强对集体食堂、餐饮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食物中毒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发布预警信息,有效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全面推进学校食堂和中型以上餐饮企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及时向社会公示进展情况,对检查不达标的企业要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要依法吊销卫生许可证。加强对农村自办家宴监督管理,制定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对农村土厨师统一组织培训和体检工作,合格者发放健康证,对农村自办家宴实行登记备案和分类指导制度,确保不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
3、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食品安全科学理念和科学知识,使食品安全相关各方树立起科学的食品安全理念,掌握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夯实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础。通过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倡导消费者依法维权;增强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科学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服务水平。通过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知识,提高食品监管人员和企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标准知识水平,促进食品企业依法生产经营和食品安全自控能力的不断提高。
对广大农民重点宣传食品原料、储藏、制作、烹调、消费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增强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自我保护能力,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做食品安全的自觉维护者。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基本安全知识,自觉抵制有害物质的投入,按标准使用农药、抗生素、激素、添加剂等物质,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
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重点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科学监管专业知识的宣传,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的观念,提高依法行政和科学监管能力,实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重点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食品安全科学管理等知识,树立食品安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和品牌意识,提高保障食品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二篇: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农村食品安全不是游戏
最近,电视上总是出现这样的一个广告,广告里一个漂亮的小女孩把玩着手中的布娃娃,给她梳洗、穿衣,最后把它放在一个小餐桌前,餐桌上摆满了各种餐具和食物,广告到此浮现了一段文字,“食品安全不是游戏”,农村的食品安全也不是游戏。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主要在于广大农民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隐患相对较多,他们考虑最多的可能是价格问题,而非安全问题,至于安全检测就更是少之又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了当务之急。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二、加强农村食品进货渠道的监管力度,从源头把关,解决食
品安全隐患。
三、在农村增加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增派安全检测专业人员,增加对农民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基础知识的培训。
四、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农民防范意识,树立安全生
产、安全食用农产品的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
五、加强社会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出现问题要严肃解决,并
责令整改,推动广大农民共同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共同维护自身利益。
第三篇:浅谈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浅谈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当前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受消费水平及消费观念的影响,农村市场假冒伪劣商品现象较为普遍,多数农民属于低水平消费群体,购买能力有限,所以他们购物时多图便宜,而且识假辨假能力差,因而为成本低、价格低的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市场。
二是经营主体的素质相对较低,他们大多数是农民,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和守法经营观念。个别经营者往往只求经济利益,不管商品质量,更不会去考虑人们食用不合格食品所造成的恶果。所以,即使是食品已经超过保质期,或是明明知道是劣质食品,为了不让自己亏本,甚至是有利可图,经营者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将商品销售出去。
三是在农村,小卖部、食品商店等零散食品经销商大量存在,他们经营规模小,广泛分布在农村的各个角落。这些状况满足了农村的消费需求,但不利于监管。
四是农民消费者自我权益保护意识较差。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不能正确运用法律维权,多是自认倒霉。还有的是碍于同乡的情面,不主张自己的权益,因而使违法经营长期得以生存。
五是维权成本较高。为几元钱的食品,费钱投诉很不合算。
六是基层执法力量薄弱。以我局半壁山工商所为例,辖区5个乡镇,70多个行政村,食品经销单位近200户,而执法人员仅有6人,辖区面积大,经营主体多且分散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很难监管到位。同时,工商所还承担着大量的收费任务,在履行食品安全职责时,难免出现监管盲点、盲区。
二、加强我县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是利用村镇广播、发放宣传册(单)、张贴宣传画、“一会两站”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不仅使消费者知道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而且要让经营者了解进行违法经营将受到何种处罚。引导理性消费和健康消费,改变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识假辨假的能力。同时还要强化经营者守法经营观念,使食品安全观念深入人心。
二是扶持国家商务部倡导的“千乡万村工程”进入农村,规范食品市场,形成连锁经营,这既有利于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又利于我们工商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提高监管效能。
三是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恶意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经营者从严从重处罚,起到杀一儆百、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四是深入发展农村维权网络,发挥农村“一会两站”作用,使消费者投诉问题得到方便快捷地解决。同时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协助我们开展食品安全的监督,以弥补执法力量的不足。
五是加强对流通领域食品批发环节的经营行为的监管,从源头上切断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保护好广大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文章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第四篇: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问题与建议
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南阳市工商局
当前,假冒伪劣食品正逐渐向农村偏远地区、城乡结合部等监管力量薄弱的地方蔓延,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着不少新的挑战和任务。作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主管部门,我们必须切实担负起保障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正视困难,强化监管,不断巩固和深化食品专项整治成果,力促农村食品消费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
一、当前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难题
一是农村食品经营户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模糊,存在侥幸心理,行业自律意识差,对食品监管“一票通”等管理制度不理解或应付了事。
二是绝大多数农村食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加上受经济条件限制,购买商品只注重实用性,不考虑安全性,对质次价廉的商品较为青睐。同时,识假辩假能力较差,缺乏维权意识,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三是农村食品经营户不断增多,且农村地域广大,食品生产、经营户比较分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由于人员、经费、食品检测设施不足等,导致监管不到位或缺乏有效监管。
四是食品监管手段滞后,大多数执法人员仅仅以包装标识、有效期、保质期等方面凭眼观、手摸做些感性判断,对需要国家法定的鉴定机构鉴定的商品质量指标无从下手,极大地削弱了基层执法单位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
1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一是认真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制。积极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努力做好“源头”管理,严把“两关”:即大力推行食品流通“一票通”制度,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加大日常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无证、无照“黑作坊”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关。
二是提高农村食品质量保障水平。完善食品快速检测机制,充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设备的作用,做到不合格食品相关指标快速检测、及早发现,并及时发布消费警示和提示。同时,以构建农村新型现代流通网络为目标,引导经营管理规范的优势企业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营超市,确保农村商品尤其是食品的消费安全。
三是加速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库。以重要商品电子备案为基础,推行网上食品备案、食品查询、12315投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食品网上备案信息查询系统,实现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精确动态监管”。
四是加强农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宣传与引导,大力发展农村食品经营示范店、放心店,建立完善食品经营黑名单制度、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与规范监管,激励守信经营,惩戒失信经营。持续大力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一会两站”消费维权网络建设,确保及时有效处理农村食品消费纠纷。
第五篇: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邓仕勇 何保玲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党的十七大会议指出,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工程建设,确保群众饮食安全是各级政府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底洞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摆上了议事日程,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食品安全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现就底洞镇食品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我镇在食品监管方面的做法
(一)部门联动,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及专项整治工作
镇党委、政府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积极研究部署,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了1万多元用于印发宣传资料、安全整治等工作。以“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百日安全活动”、“‘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活动”及重大节日为契机,采用会议、专栏、简报、宣传车、印发宣传资料、上街设点咨询、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假冒伪劣商品鉴别知识及农村(社区)家宴食品药品卫生安全知识,仅今年全镇就召开各类食品药品安全培训会9次,参培人员达1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书写标语100余条,制作了固定性标语10幅,办专刊16期,出动宣传车10余台次,现场接受咨询人数达2000余人次,各部门按照实施方案,突出重点,部门联动,协调配合,积极开展了“百日安全活动”、“迎奥运保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春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农村家宴食品安全检查”、“中考前对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检查”、“抗震救灾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84人次、车辆42台次,多次检查供水站、食品药品经营门店、餐馆、学校食
堂、小食店等,没收了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安全QS标志、无检验报告书食品药品和已过保质期食品药品32种61公斤并全部销毁;责令退市食品51公斤;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8份;取缔了无证经营食品药品店4户,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违法行为。
(二)加强对食品加工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生产卫生安全
我镇目前食品加工生产主要是食品加工小作坊,总体情况是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存在食品添加剂与化学物质违规使用现象。今年以来,我镇查获了一家少量违规使用柠檬黄添加剂的挂面、面包和糕点,对此我们进行了没收和销毁的处理,并对生产加工经营户发出整改通知,责令其改用允许使用的橘子黄添加剂。
2、食品加工卫生缺乏保障。我镇食品加工的卫生问题主要存在于食品加工小作坊。由于食品加工小作坊数量多、分布散,部分小作坊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卫生环境无法得到保障。
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食品加工方面的宣传,加大巡查力度,督促有关部门人员办理相关的证照,积极推动有关加工作坊做好食品生产卫生、安全工作,确保我镇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三)加强对流通环节的监管,全面推行食品准入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把好食品准入关,我镇在全镇各食品经营批零门店和农贸市场全面推行市场食品准入制度、建立商品进货台帐和索证索票制度。在对各类上市食品实施准入管理过程中,把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和饮料作为重点准入管理品种确保在市场中流通的食品符合安全卫生标准。
1、实施标准准入管理。对国家、地方和行业已经制定强制性生产加工标准的食品,凭有效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入市经流通;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或者省级以上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称号的优质
食品,可以凭以上称号相应标识和凭证直接进入市场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2、实施检测检疫准入管理。对国家法津法规规定,必须经过有关部门检测检疫的食品(如肉食),凭检测检疫证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经营户凭有效检测检疫证明才能入市经营相关产品。
3、实施食品备案制度。要求各农贸市场、超市、集体食堂和小型食品经营户对采购的各类食品必须索证、索票,重要食品要建立详细的购销台帐,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既可以向上溯源追究生产者的责任,又可以向下追查购买者,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四)加强对农村家宴监管,遏制群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建立了农村食品信息安全网络,每个村配备义务食品安全信息员,主要负责农村家宴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镇政府的与举办农村家宴的农户签订食品卫生安全承诺书,确保举办宴席聚餐期间食品卫生安全,保证无群体食物中毒和其它食源性疾患事故的发生。
二、我镇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我镇在食品流通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执法力量不足。底洞镇面积为137平方公里,常住及流动人口共3万多,大小食品经营店和杂货店更是数量众多,而且农村分散经营的小食品店多,往往是执法人员一进哪个村检查食品,因通讯方便,那个区域的食品店都关门,执法人员上门执法往往是吃“闭门羹”的时候多。由于负责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工商所人员编制少,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监管难以到位各项管理措施难以完全到位。
2、肉食品源头难于监管。我镇虽然了有食品监管员和义务信息员,但由于他们没有执法权力,要巡查辖区内是否有私宰点几乎是不可能,给我镇肉食品日常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机关、学校食堂难以监管。一是部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落实。大多数学校甚至没申办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明,卫生安全意识不强,卫生操作习惯差。食堂采购不按要求索证、登记,有的学校食堂还使用无“QS”标志的酱油。二是食堂的设施和条件存在着较多安全隐患,由于经费困难,部分学校食堂卫生设施和条件简陋,达不到卫生许可证发放要求,有的食堂连基本卫生安全要求都达不到,如无防蚊、防蝇、防鼠等设施。三是学校食堂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区不清,无食品出售场所和就餐场所,无餐具消毒、保洁设施。在日常的食品加工时没有严格生熟分开,用具和容器混放。四是少数学校对承包食堂缺乏严格管理。一方面学校与承包人没有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未建立强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造成管理难度加大。在其食品加工间内同时设有食品小卖部,任由学生自由进出。另一方面多数承包人重短期眼前利益,不愿意投入资金改善食堂卫生设施,而学校也不愿意或无力承担食堂硬件改造任务,致使食堂面貌年年依旧。
4、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由于我镇27个社区(村)没有设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食品安全监管难以做得彻底和到位,加上社区(村)工厂企业多、人多,食品需求量大的现状,容易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将一些低劣、不合格食品充斥农村倾销;部分旧式农贸市场及商场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尤其部分群众文化素质低、食品安全意识不高,使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经营者有空可钻,加上现在的假冒产品防真度极高,普通群众难以分辨真假;有些农民及新莞人,为了图便宜、方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采购过期或即将过期、不合格的食品食用。
5、食品安全执法主体不明确,联合执法力度不够。虽然政府已针对食品安全出台了许多的法律条理,但是大部分都只针对如何认定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本身,对于由谁处罚,如何处罚,处罚的力度等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比如,我镇在组织对食品安全实行联合执法的过程中,虽然多个部门联合行动了,执法的范围和
力度进一步扩大和加强了,但常常发生处罚时部门间推脱的情况,影响了工作效率和部门形象。
三、对策及建议
1、有效整合资源,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一是在镇级设立食品安全监管办公室,配备正式编制工作人员,赋予食品综合执法权力;二是为了解决社区(村)无监管机构的问题,建议在社区(村)设立食品安全监管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三是切实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干部目标责任制考评内容,明确职责、权利、义务,保证信息沟通。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鉴于目前基层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专业知识差、部分市民缺乏应有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直接制约了基层食品安全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建议各级食品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是要重点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普及食品安全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新农村建设,进村入户普及食品药品安全常识、科普知识;二是要结合市场监管整治,普及监管机制。如实行投诉举报奖励制度、部门联动协查、诚信企业公告、食品安全预警等有效措施和方法;三是协调各部门加强各类各级食品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强化食品安全意识,从而营造人人参与食品安全、全社会重视支持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3、加大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力度。下阶段我们将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供的典型个案,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执法,进一步解决整治中碰到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扩大影响,造出声势,形成整治的高压态势
4、加强机关、学校食堂管理,首先要加强对承包人经常性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指导,同承包人签订食品卫生安全承诺书,明确双方责任,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其次要把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安全意识,自觉规范操作。学校要利用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食品卫生安全知
识。第三要全面建立食品原辅料采购、索证登记制度,杜绝过期变质、“三无”食品、毒死、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流入学校食堂,消除安全隐患。
5、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预警机制
一是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通报机制。食品安全问题已不仅仅局限于我镇,而是一个全县性、全市性的问题,但是食品的安全与否又是从最基层开始的。因此,我们面对食品安全时,一定要从源头上抓,从属地上抓。建议上级制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预警机制,必须制定完善不同地区之间的食品安全风险通报机制。例如,由于我镇地处珙泉水镇、长宁县双河镇、兴文县周家镇和毓秀镇的交界地区,食品安全管理情况复杂,常常发生生猪来外运私宰的事件,如果各地严把关,就不会发生此类事件,这也说明了各地互通信息的必要性。
二是应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点品种进行重点监管和监测,定期分析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向社会提供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和接收急重伤病员的医疗机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各级应急指挥部及卫生部门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人数、原因等。三是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建议利用设置监控点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屠宰场、糕点加工坊农贸市场等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重点地区实施全过程跟踪检测,实现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和动态指挥,并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分级。
作者单位:四川省珙县底洞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