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必要性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食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起来,各种农村食杂店、小超市、小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犹如一夜春风来,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繁荣。在极大方便广大农民群众饮食需求的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充分暴露出来,严重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和生命安全。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成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特别是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刻不容
缓的工作任务。
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现状
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我们发现,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仍然存在,农村食品安全令人担忧,其主要表现是:
(一)低级的农村食品流通体系为假劣食品提供了栖息之地。随着城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的加大及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致使一些“三无”、过期、不合格以及被城市市场拒之门外的食品普遍流向农村市场。而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只求便宜,忽视质量,也无索证索票的意识和习惯;经营者进货时顺应了农村消费畸形需求,假劣食品混迹其中;同时农村食品销售流转速度较慢,周转周期过长,存储条件差,变质过期往往成了农村食品的常态,低级的市场业态为假冒伪劣食品提供了温床,也为农村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二)经营者和消费者食品卫生质量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卫生条件差,农民缺乏基本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硬件设施简陋,环境卫生较差,食杂店商品、食品混放,与生活用品存放不分,小餐饮企业无消毒灭菌设备,居住区与消费区不分。与此同时,部分农民抱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心理,即使吃出了问题也很少有人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维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劣食品在农村的泛滥。
(三)农村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少。虽然各职能部门结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农村进行了阶段性的宣传,但总体看,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力度较小、覆盖面不足,还未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宣传氛围。
(四)农村食品监管力量薄弱。除工商部门在基层设有工商所外,其余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在乡(镇)级基本没有人员和机构。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多数职能部门由于农村监管成本高等诸多原因,使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次数远远少于城市的监管次数,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缺乏长期性和经常性,难于形成高压态势。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一是明确政府是农村食品安全责任主体,对辖区内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形成监管合力。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作为当地政府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应积极跟踪督查落实。同时,要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意识,明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综合协调是关键,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认真做好综合、协调、督查、督办工作。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抓好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不断提高组织协调水平。通过有效的综合协调,进一步整合监管资源,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并把监管的重点移下农村。
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网络建设。一是要认真落实监管责任。进一步强化乡镇政府的责任意识,落实地域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环节监管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段管理的原则,分工负责抓好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管,构建多层次、广领域的食品安全责任网。二是要健全完善群众监督网。要充分发挥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乡镇协管员、村信息员的作用,建立健全协管员、信息员定期培训制度,积极邀请他们参与农村食品市场监督检查,提高他们参与食品市场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增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构筑有效的群众监督网。
第二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议
关于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食品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也是生命和健康的基础,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抓好食品安全工作、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最近国内个部分地区频频发生“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问题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以及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社会和公众高度关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暴露出了部分企业诚信缺失、一些地方和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食品监管体系需进一步健全等问题。由于我国食品安全工作中涉及多个管理部门、产业链管理过长,政出多门、基层执法力量不足,部门协调和指导不力现象在部分地区较为严重。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一大障碍,为加强安全监管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社会稳定,着力改善民生。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一、工作思路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食品安全“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组建完成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基本在全国乡镇和城市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覆盖全国近90%城乡,力争在三年内全面完成食品监测监管信息四级网络建设,建成食品安全流通追溯体系。全面落实食品生产大中型企业食品监察派驻制和属地管理负责制。逐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二,调整涉及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职能。
1、成立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局,在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挂牌,为整合市场监管资源,形成市场监管全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将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监管职责、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商务部市场秩序管理、反垄断职能合并组建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由于我国食品安全涉及部门众多,涉及工商、质检、卫生、农业、食品药监、商务、工信、粮食等部门、政出多门、加之条块分割,食品安全监管未形成工作全力,监管水平较低,部门协调困难,2009年,我国颁布实行了《食品安全法》,2010年,国务院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办公室,但是就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监管合力机制等方面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仍然艰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安全监管网络建设。
组建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局主要承担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进出口的监督管理工作,承担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信息发布、监测评枯,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负责食品安全的市场规范、整顿并查处违法行为,牵头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实施标准、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度等工作。
2、调整各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一是各级食品药监部门调整为药监部门,由卫生部门管理。负责药品、化妆品和保健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工商、质检部门不再承担化妆品的监管职责,食品经卫生部门许可并注册为保健品的,其生产、运输、流通环节监管由药监部门负责,二是各级卫生部门不再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餐饮环节食品监管职责(含机关、学校、厂矿食堂)的由卫生监督部门调整为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住宿业、保健按摩业、洗浴业和公共场所禁烟等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三是个体食品生产作坊由市场监管部门全程监管负责,四是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质量监测、由卫生部门具体监管负责。
三,加强对农产品的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1、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统一监管,农业生产投入品使用直接关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国现有有农资监管主要涉及农业、工商、质检、经贸、供销、公安等部门,管理力量分散,职能交叉,特别中农村地区执法力量薄弱,严重影响了农资的日常监管,建议种子、农药、化肥、农膜、兽药、饲料等农资产品的生产、运输和市场流通由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具体负责,其中,农资生产监管由省、地市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流通消费环节由县级农业执法部门监管,工商、质检等部门不再承担相应监管职责,2、强化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我国现有农产品监管体制中,农业部门负责生产源头的质量监管,工商负责运输、市场流通领域的农产品质量监管。质检部门负责农产品加工生产质量监管,商务流通部门负责流通中的质量体系建设,涉及部门较多,管理环节多,未形成统一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由于农产品质量重在抓源头监管,建议由农业部门承担农产品生产、运输、储备和市场流通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农产品生产及乡镇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农产品运输、物流储存由县级出入境农产品检查机构(在县级动物防疫检查机构上组建)负责,其中乡镇、城市定点牲畜(生猪)屠宰场由商务部门管理调整为农业部门管理。国家在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集中地区增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机构由县级农业部门统一管理,通过调整并实施统一监管,有效地防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漏洞。极大提升了农产品监管水平。
3、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由于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环节多、标准严格、社会公众关注高,受到各地自然和经济条件限制,很难在全国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标准体系,其次是农业生产管理不规范,大多生产基地和农户未建立农作物生产档案、多数农产品交易网点购销台账,国家未实行水果、蔬菜、副食品产地检疫制度,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滞后,无法实施动态追溯监测。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
为此,建议逐步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规范工作,一是逐步落实农产品生产档案和生产质量制度。具体由农业部牵头制定实施细则,首先在大型农业生产基地开展试点、逐步向小型农产品基地和农户推广,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和管理,可以委托和受权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县级和乡镇镇农业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管农产品基地和农户做好质量规范管理工作。二是建立健初级农产品产地检疫制度,配合动物产地检疫制度统筹实施,具体为生产基地(农户)提供生产档案—乡镇农业部门出具检疫证—县级农产品出入境检查机构检查—城市农产品监测机构监测,从生产到餐桌全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加强食品安全中重点产品的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1,加强食品生产水源、生活饮用水源和矿泉水监管,现有体制中,环保部门承担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卫生部门承担饮用水源的水质监测工作,水利部门承担水源开发管理工作,矿泉水生产、流通质量安全分别由工商、质检等部门负责,由于食品生产水源及饮用水直接关系人体健康安全,建议将食品生产用水、生活饮用水源保护、矿泉水的生产、运输和使用监督列入各级卫生部门职责,由卫生疾病控制部门统一监管负责。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2、加强对食盐、烟草、酒类、粮食产品的日常监管,由于体制原因,我国食盐、烟草等产品质量属于行业部门管理,各行业部门既是生产经营部门,同时又是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由于食盐、烟草、酒类、粮食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建议由市场监管部门统一监管,相关质量标准,由原有涉及部门配合完成。同时,卫生部成立全国禁烟禁酒协调办公室,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调整酒类、烟草产品的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技术研发力度,发展低度酒,降低烟草焦油含量,促进社会公众健康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五,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协作、属地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1、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度,实行“上级指导、属地为主”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逐步将承担食品安全管理的部门调整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的工作部门,下放食品安全管理权限,加强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特别是乡镇级执法队伍建设,增加乡镇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人员编制,建立城市农产品监测机构,落实工作经费,夯实工作基础。实现由食品安全监管“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
2、进一步实施食品安全监察员派驻制度,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和执法,实行督导分级负责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5000万元以下食品生产企业,由县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派驻安全监察员。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食品生产企业,由地市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派驻安全监察员,年产值1亿元以上20亿元以下食品生产企业,由省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派驻安全监察员。20亿元以上的食品生产企业直接由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直接派驻安全监察员,食品安全监察员主要负责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投入品监督、产品质量监督、质量体系建设监督,其监督结果每月直接上报派驻部门,由派驻部门直接处理和受理企业违法行为。
3、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联动、形成良好协调会商机制,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专业协调机构建设,要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代表各级政府覆行好食品安全监管综合监督职责,二是强化部门职责,农业、卫生、公安、商务等承担食品安全职能部门要设置专职食品安全联络员。并按照职责要求,切实承担行业监管任,三是加强协调联动力,务部门要相互反馈食品安全重大信息,同时加强部门执法队伍的联动,联合执法,确保综合协调和执法联动工作不走过场、不留形式,四是建立联席会议会商机制,定期召开食品安全联席会议、研究和解决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安排部署食品安全监管日常工作,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三篇: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农村食品安全不是游戏
最近,电视上总是出现这样的一个广告,广告里一个漂亮的小女孩把玩着手中的布娃娃,给她梳洗、穿衣,最后把它放在一个小餐桌前,餐桌上摆满了各种餐具和食物,广告到此浮现了一段文字,“食品安全不是游戏”,农村的食品安全也不是游戏。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主要在于广大农民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隐患相对较多,他们考虑最多的可能是价格问题,而非安全问题,至于安全检测就更是少之又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了当务之急。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二、加强农村食品进货渠道的监管力度,从源头把关,解决食
品安全隐患。
三、在农村增加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增派安全检测专业人员,增加对农民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基础知识的培训。
四、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农民防范意识,树立安全生
产、安全食用农产品的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
五、加强社会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出现问题要严肃解决,并
责令整改,推动广大农民共同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共同维护自身利益。
第四篇:李官分局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李官分局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春节后,李官分局为保障辖区食品供应安全,对农村各农贸市场、超市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分局要求监管干部强化对农贸市场的管理,加强对农贸市场经营者的指导,并针对农村市场、超市存在的问题实施了相关措施进行处理。分局执法人员根据实地检查情况,查处违法经营案件两起,收缴不合格塑料袋1.2万只;对经营者进行指导35人次;责令退市、下架食品11批次。
一是加大生猪市场监管,完善生猪销售市场准入机制。对未经检疫和检疫不合格生猪,禁止上市并严格依法定程序处理。对生猪检疫单据,指导经营者单独建立台账。同时对农贸市场内现场加工摊位要加大监管力度。对自产农副产品做好登记,对加工用油、面粉等,做好索证索票、台账登记工作。
二是协助有条件的超市建立电子台账。对农村有条件的超市、卖店等食品零售企业,协助其建立电子台账。对因技术等问题建立电子台账有困难的企业,抽调干部,通过开展集中培训、上门指导等方式,协助其建立电子台账。
三是加强推进“限塑令”实施。针对农贸市场存在不合格购物袋的实际情况,工商干部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合格塑料袋的违法经营者,查处违法经营不合格塑料袋经营者两人,共收缴不合格、有害塑料袋1.2万只。同时加大政策法规和有关知识的宣传,引导消费者使用环保袋,切实推进“限塑令”在农村的实施。
四是对海产品销售严格把关。分局要求海产品销售者向进货商(或渔民)索取有效证件复印件进行食品备案,做到从捕捞、批发、零售各环节的无缝监管,对上市海产品来源做到可逆追溯。同时,根据渤海部分海域受溢油事件影响的实际情况,加大快速检测频率和抽样品种,保证了上市海产的质量。确保节日水产市场的稳定和繁荣。
(宁寿珩 亓文斌)
第五篇:申论:强化和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范文)
我国近期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大都是新闻媒体曝光后,才引起有关各方的重视,政府监管和执法部门介入,使问题最终得到处理。新闻媒体对于揭露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必要的,但只靠新闻媒体的曝光是远远不够的,市场中、百姓身边没有得到曝光的不安全食品还有很多。这就暴露了平时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工作的缺位,该做的工作没有做,应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这就使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尴尬地走上了维护食品安全的第一线。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生命健康,事关百姓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保证食品安全,维护百姓利益,确保正常的市场和社会秩序,是政府部门的职责。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关键在于强化和落实监管部门的责任。
首先,监管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必须明确,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保证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监管部门要强化对人民安危负责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职责,以高度的责任感加强食品生产、流通、销售全过程的监管,把食品安全隐患消除在流通阶段,消除在摆上百姓餐桌前。
其次,要完善食品安全立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快食品安全立法进程,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行业标准,为市场确立行为准则,使监管、执法部门有法可依。
再次,有关部门要严格执法。严厉查处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行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任何企业或个人触犯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都要受到严厉制裁。
最后,要建立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模式。在现行多头管理的体制下,每个身负监管之责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避免出现责任不清的“模糊地带”。要立足实际,不断探索,逐步变原来的多头管理模式为集中统一管理,加强对食物链的全程监督,让安全隐患无隙可乘。
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政府部门要相信群众、相信媒体,充分发挥群众举报、媒体监督的力量,形成合力,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必将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