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针对滨州市气象局2006年工作汇报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滨州市气象局2006年工作汇报
2006年滨州市气象局在滨州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经济会议和全国、全省气象局长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达到预期目标。现将06年度主要工作简单汇报如下:
一、2006年主要工作简单回顾
(一)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取得一定效果 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是全国、全省气象局长会议重要部署,市局对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高度重视,在全市气象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专门部署和要求。6月20日滨州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滨政发[2006]38号文件),通过国务院3号文件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和政府对气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今年市委、市政府书记、市长、纪委书记先后到气象局检查指导工作,把气象工作纳入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2006年市政府先后下发了《进一步加强防雷工作的通知》、《防雷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气 象灾害应急服务预案》、《滨州市加密自动站管理使用的通知》等文件。各级政府区域自动站建设投入资金139万元,(二)积极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
今年上半年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滨州市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机构改革实施方案,6月底基本完成了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第一阶段的工作,机构、人员、组织基本到位。加强各个业务轨道学习,进一步明确各轨道的业务流程、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建立和制订各个规定业务技术流程。
“三站四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省局建设区域加密自动站任务要求,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经费和政策支持,上半年按时完成了全市26个多要素、60个两要素的自动站建设任务,自动站资料通过外网实现了市县乡三级共享。加强三站升级业务技术培训,制订了专门培训方案,从11月份开始,升级台站按照新的业务运行体制进行工作,确保正式运行不出差错。
(三)业务质量稳中有升、气象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基础业务稳中有升,预报质量进一步提高。坚持基础业务第一的观点,始终把提高业务质量作为工作中心,制订年初制订了全员人员学习计划,业务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全省测报和业务技术竞赛中分别取得了团体第三名和总成绩第八名的较好成绩。截止目前为止除地面测报和酸雨业务质量出现综合目标扣分外,其他业务质量自查考核全部满分。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汛期气象服务会议精神,全力作好2 汛期气象服务。强化气象应急处置工作,积极开展突发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工作,进一步提高气象应急水平和能力。加强灾害性天气的联防,提高短时临近预报预警能力,努力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能力和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市气象局编印了滨州市气象局气象服务应急预案,市政府印发了《滨州市气象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把气象自然灾害纳入政府工作。
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调研,掌握新农村建设对气象需求,使气象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
(四)认真作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2006年全市共防雹作业14次,发射炮弹7749发,保护面积7000平方公里,减少损失8000余万元,全市增雨作业13次,发射炮弹379发,影响面积9000余平方公里,增加降水2200余万吨;其中6月16日-17日我市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强雷暴天气,连续作业12小时,共发射炮弹5697发,火箭弹30枚,有效地遏制了雹云的发展,保护区未出现雹灾。
(五)党风廉正建设和气象文化建设进一步落实
按照省局、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开展学党章、维护党章、遵守党章“五个一”活动,在全市气象系统开展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85周年上讲话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发生。
(六)招商引资成绩显著 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局项目,今年上级无偿支持台站建设经费180万元,使我市各级气象台站的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中国气象局投资建设的沿海自动气象观测站,年底完成设备安装调试。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目前招商到位资金1530万元。
二、明年工作打算和思路
(七)发挥信息宣传部职能,做好滨北开发的宣传工作
在市府调研室的指导下,积极与滨州日报合作开展“北带开发”成果新闻系列报道,与市“北带”开发办公室联合开发完成的北带开发网站(www.beidai.net)已经在互联网开通,气象局购置了专用服务器,实现了北带开发网站在滨州政务网内同步运行。充分利用北带开发网站,发布有关信息,做好网站本身的宣传和维护工作,保证系统运行正常。抽调专门技术人员,积极配合市政府调研室、滨州军分区进行中国滨州多媒体沙盘的制作,项目综合利用声光电、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将北带开发建设成果、规划建设方案直观地展现出来,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滨州的巨大变化和美好未来,为宣传北带开发搭建了先进平台。
二、2007年工作打算
总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严格执行省气象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全面做好2007年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三号文件,积极落实省、市气象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4 气象事业发展环境。
(二)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学习和理解,积极推进各个业务轨道建设。在全面落实省局下达我局的六条业务轨道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在天气业务轨道和人影轨道建设方面有所突破。
(三)积极发挥部门优势,实施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努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公共气象服务,做好为特色农业的气象服务工作。做好“三夏”、“秋收秋种”等农事关键季节的气象服务,确保农业丰产丰收。
(四)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努力提高预报、测报、农气、气象通讯等业务岗位人员素质,以适应各个轨道建设的需求,提高基础业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五)积极开展机关党建和文明创建活动,为气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尽快缓解人才不足对气象事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一是加大处、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二是加强业务人员培训。
(七)认真落实省局党组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分配的工作部署,确保领导干部既干事,又干净。
(八)进一步完善综合观测能力建设,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积极规划移动气象台建设的立项,力争2007年政府投资,建立移动气象台。
滨州市气象局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关于针对2008工作汇报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2008工作汇报
姚树人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借此机会,向同志们汇报一下警官培训中心和我个人2008的工作情况,不当之处恳请同志们多提宝贵意见。
一、警官培训中心2008完成工作情况汇报。警官培训中心在过去的一年里,严格按照公安部有关文件精神和《2008—2010年全国森林公安大轮训规划》以及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下达的各类教育训练任务要求,在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森林防火办公室的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任课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全体参训学员密切配合下,圆满地完成了2008教育训练任务。
2008年共完成各类教育训练班35期,培训学员3138人次,其中森林公安计划内12期,1584人次;计划外3期,162人次。森林防火计划内8期,512人次;计划外7期,290人次。函授 面授590人次,2008年招录285名本科新生,25名专科新生。
一是领导重视是各类教育训练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 保障。
在职民警的教育训练工作是落实“三基”工程建设,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在职民警执法办案水平的重要保障,是“三个必训”和构建“大教育、大培训”工作格局、工作体系的具体要求,也是各级森林公安机关中心工作。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始终高度重视在职民警教育训练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对教育训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杜永胜局长亲自抓教育训练工作,在百忙之中两次到警官培训中心接见参训学员,检查教育训练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潘世学副局长出席全国森林公安机关新招录民警首次授衔仪式,标志着森林公安在职民警的教育训练工作步入了更加规范的轨道。崔洪浩处长多次到警官培训中心检查指导工作,组织召开九省区市和三个培训基地领导参加的研讨会以及部分参训学员、任课教师、培训中心管理人员座谈会,分析形势,制定办法,征求各省区市对教育训练的要求、意见和建议,深入研究教育训练工作,指导教育训练工作,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教育训练工作,对教育训练的课程安排、任课教师的聘任都有明确的批示,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党委书记王海忠同志上任伊始就深入到警官培训中心调查研究,组织召开工作人员座谈会,听取汇报,并作了明确的指示,要求把警官培训中心一定要做强做大,全校都要全力支持培训中心搞好以培训为中心的各项工作。苏惠民校长、王邱文副书记、张治平副校长也多次到警官培训中心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使教育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二是以质量为中心,贯彻落实三项制度。坚持专家组听课制度、参训学员测评制度和举办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制度,确保收集到的教育训练信息及时、科学,分析、查找不足准确,反馈信息及时到位。警官培训中心牢牢把握教育培训质量这个中心,总体上看2008教育训练质量有所提高。
三是按岗施训,分类施教,不断增强教育训练的针对性。在2008的教育训练中,我们第一次在领导干部专业法律知识训练班和新录用民警初任训练班中尝试了按岗施训,分类施教,根据参训学员的岗位采取了按岗施训,分类施教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是2008年底开班的新录用民警初任训练班,参训人员结构比较复杂,有部队军转干部、有公务员考试统一招录的、有的已经在森林公安机关工作了多年的,等等。为加强教育训练的针对性,在学员报到后就着手摸清参训学员的经历情况,对不同经历人员设置不同的课程实施教学,例如:对军转干部人员我们就缩短了军训的时间,组织他们较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如进行刑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法学的学习;同时,根据参训学员的不同工作 岗位,既安排合班课,又安排分班课,将学员分管理岗和执法岗分班授课。这样组织教学,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量,但是却增强了教育训练的针对性,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了各岗位必须掌握的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训练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进一步注重实践技能教学,少理论教学;重前瞻性教学,少照本宣科;重问题型教学,轻结论型教学。
在教学形式上,进一步注重参与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轻灌输式教学方式方法;重发散式,轻封闭式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挖掘实践知识,归纳总结一套具有独到之处的实践教学方法,同时大力开展案例式教学,以案释法,组织开展学员讨论、交流活动和教官对热点问题、焦点问题进行点评,进一步加强学员与教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以进一步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大力加强警察意识培养力度的同时,不断加强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讲座力度,增强前瞻性知识的传授,拓宽参训学员的视野。
五是“抓养成”,从严治训、从严治教。警官培训中心将严格管理与以人为本相结合,从严治训与热情服务相结合,干部管理与学员自我管理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确保教育训练计划全面落实。在各类教育 训练班中始终坚持以制度管人,按照《公安机关警察内务条令》规定,制定了《学员管理规定》、《学员量化考核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强化一日生活制度,对学员出操、训练、上课、考勤、就餐、就寝等都做了具体规定,严格落实内务制度、早操制度、请销假制度、队列训练制度和上课排队制度,不断强化学员的警务化管理工作。用制度来规范行为,确保训练、生活秩序的警务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警官培训中心每年训练在职民警三千多人,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训练班在警务化管理上要求都是一样的,逐步形成了一个上有中心领导,中有带班老师,下有班委这样的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同时狠抓各项制度的检查和落实,从而确保了各项训练任务圆满完成。
在做好学员管理工作的同时,警官培训中心还想方设法做好各项服务工作,通过优质服务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学员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到学员之中,了解学员的需求,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今年5月12日福建省漳州市学员叶秋光在参加专业法律知识训练班培训期间,因鼻窦囊肿压迫视神经引发双眼睑不张,眼压过高,有失明危险。警官培训中心得知情况后立即将其送到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经医生诊断必须立即手术治疗,术后又组织安排了陪护,并去医院看望,了解其病情,出院时安排专车送至机场,使该学员和家属深受感动。培训期间,坚持开展班级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员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使学员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牢记责任。同时还组织了登山、篮球、乒乓球、卡拉OK等比赛和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使学员之间加强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六是从森林公安工作实际出发,更新教育训练理念。以贴近实战,突出实用,追求实效的教学训练理念为指导,立足森林公安工作实际,服务森林公安实战,为提高森林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队伍建设服务,不断探索森林公安教学训练规律,向教育训练三项标准的要求迈进,即效用标准,教学内容要求“有用”;数量标准,教学内容要求“够用”;质量标准,教学内容要求“好用”。深入研究探讨森林公安涉足的法律法规,着重森林公安机关主要涉及的林业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程序,使参训人员弄清管辖、搜集证据、采取强制措施、立案、侦查、破案、起诉等环节应注意的问题,解决实际办案过程中易混淆的概念、程序等,达到科学、实用,操作性强的目的。
七是承办(举办)研讨会,推动教育训练工作健康、持 续发展。
警官培训中心在2008先后承办了全国森林公安机关部分省区教育训练工作研讨座谈会、“三考”试题库审定会、全国森林公安机关新招录民警首次警衔授衔仪式以及全 国森林防火典型战例评析会、全国森林防火培训教材审定会,组织召开了6次由专家、教授参加的教育训练研讨会;参加了宁夏银川和江西南昌全国森林公安机关政工会议;还参加了全国部分公安院校在职民警教育培训工作交流座谈会,学到了好的经验、找到了不足之处,为不断探索森林公安教育训练又好又快发展拓宽了思路。
八是加强培训教材和教官队伍建设,使教育训练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为全面贯彻落实公安部“三考”工作部署和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三考”工作方案,警官培训中心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相关老师的极积配合下,经过一年多的调研、收集、研讨,在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的具体领导下,编辑出版了《森林公安机关“三考”法律知识习题集》。
还编辑了《安全扑救森林火灾常识》和《典型战例评析》两本森林防火培训教材,并已将其内容应用于森林防火的教育培训之中。
与此同时,为适用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警官培训中心已着手编写《森林公安理论与实践对策》、《森林公安实用法律读本》和《森林公安典型案例解析》等具有森林公安特色的培训教材。
教育训练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序上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教官队伍。针对森林公安教育训练的特点,警培训中心严格 按照学校领导的指示精神,依托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师资力量,遴选教师,聘请德才兼备、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同时也邀请了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江苏省公安厅、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专家、教授来授课,基本上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适应森林公安在职民警教育训练要求的相对稳定的教官队伍。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官队伍的管理,在国家森林公安局的领导下,组织撰写了《教官评聘和管理办法》。
二、个人在2008工作情况
一是编写了《安全扑救森林火灾常识》,编辑了《典型 战例评析》;此两本书将在2009年第一季度出版发行。
二是组织编写了《2008—2010年全国森林公安机关大轮训规划》和《国家级教官评聘管理办法》;通过了“三考”题库的审定,出版了《森林公安机关“三考”法律知识习题集》;
三是基本完成了《全国森林防火考核指标体系研究与制定》的研究工作,争取到了国家林业局《森林消防专业队建设和管理标准》的科研立项。
第三篇:市气象局工作汇报
以思想大解放掀起XX气象事业新一轮大发展
多年来,XX气象局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主题和气象防灾减灾的职能,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积极拓展业务和服务领域,不断开创气象工作新局面。连续多年获“市级文明单位”、“XX市文明行业”、“市直机关先进党支部”称号,多次获得全省气象部门综合目标考核“特别优秀达标单位”和市政府目标考核“优秀单位”称号,2007年又被授予“全市抗洪抢险先进集体”称号和“安徽省第八届文明单位”。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XX市气象局十分注重领导班子建设,奉行一个“团结高效、求真务实、廉洁奉公”的领导班子是带动各项工作建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的理念。局领导班子成员从自身素质建设入手,进行政治理论、法律、业务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班子成员的党性意识,提高思想觉悟水平和领导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局里的大事和重大问题,充分发扬民主、集中集体智慧。在勤政廉政建设方面,班子成员树立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思想,不断完善防腐规章,公开办事程序,严格审批手续,形成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和完善了“XX市气象局反腐败三不工作体系”,即不想腐败教育工作体系,不能腐败管理工作体系,不敢腐败监督与查处工作体系,深入持久 地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为增加政务公开的透明度,设立三块政务公开栏,对局里的大事、要事,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重大的财务收支及以干部的选拔等定期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2006年,为加强基本业务工作,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和能力,我局制定了“三个一”工作制度、“三会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XX市气象台汛期气象服务预案》、《XX市气象台气象决策服务规范》、《XX市灾情上报规定》、《XX市气象台管理细则》、《XX市气象台天气会商制度》等。规范化的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气象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探测手段更加先进。
近年来,在市气象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XX气象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市已全面建成了由气象综合探测、气象信息网络、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和气象信息技术服务组成的气象业务技术体系,气象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台站面貌进一步得到改善。
1.气象业务综合探测系统逐步完善
全市全面建成了由地面气象探测、农业气象观测、酸雨观测、雷达探测、闪电定位观测、GPS卫星定位系统、卫星云图接收和卫星遥感资料接收系统等组成的综合观测系统。一市三县先后完成7要素自动观测站建设,并正式投入使用;建成了5个气象卫星地面站、2个省级农气观测站、1个太阳辐射观测站、1个闪电定位观测站、1个酸雨观测站、1个航空危险报发报站点、50个 自动雨量站;17个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风云二号卫星接收系统、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正在筹建当中。
2.建立健全了全市气象信息网络
全市全面建成了以电信公用通信网为主,卫星专用通信网为辅,有线无线相结合,国内外相连接的气象信息传输网络。市--县及单位内部均实现了计算机广域网和局域网互联,能及时收集、加工和分发全球气象资料和信息产品。目前XX市气象系统已全面建成了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即9210工程),覆盖面广,通信量大。网中任何两个卫星通信站之间可作快速数据、图形、图像传输,进行话音、传真通信,实现气象信息共享。全市气象台站全部开通了电信宽带网,建成了省、市、县天气预报可视会商系统和流媒体广播系统。
3.建立了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系统
全市已建立了市、县2级分工,自下而上采集信息,逐级技术指导,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系统。在计算机自动化通信系统的支持下,建立了以数值分析和预报产品为基础,以气象人机交互处理系统为主要工作平台的综合应用多种气象信息的预报业务流程,并以各种形式向市、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及广大公众提供决策、公益及专业服务。
三、不断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可靠保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气象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市 气象局党组紧密团结、通力合作,带领全体气象职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狠抓气象基本业务建设、努力提高气象预报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安徽农网”等高科技手段为“三农”服务。
全市初步建成了天气预报、警报,气候分析应用,科技辐射,农业气象和人工影响局部天气等多种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气象服务体系。
1.决策服务进一步加强: 以汛期气象服务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预报服务工作,全方位为地方领导制定防汛抗旱决策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服务。在午收、夏种、秋收、秋种等关键农事季节及时向地方党政领导提供气象决策服务,为其科学指挥农业生产当好参谋和助手。今年以来,市气象局向有关部门提供《重要气象信息专报》41份、《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材料》15期、《生态气象服务专题材料》16期、《灾害性天气评估材料》8期,气候评价材料1期,向社会公开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39次(7月6次),春季、汛期长期天气预测预报3期,专业气象服务需要的《天气周报》26期、《旬天气预报》18期、《月天气趋势预报》报6期。关键时段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天两次当面向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领导汇报天气情况和雨情信息,电话口头服务不计其数。
2.公众服务进一步优化: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电 话、手机短信等现代化传播手段为市民提供气象预报信息,深受广大社会公众的欢迎和好评。通过努力,全市开通了有主持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加生动,气象影视节目主持人在全市已家喻户晓。经过协商,在《淮河晨刊》开通了“气象与服务”专版。全面开通了“12121”等气象信息电话服务和手机短信息服务,并开始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展气象服务。
近年来我市气象为20多项重点工程护航保驾、为城市和重大社会活动提供服务,涉及面广。特别是为XX军用机场提供航空安全保障发挥了巨大作用。
为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减少气象灾害损失,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在全市范围内建设“XX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该项目能对气象灾害天气过程实行预测,并通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进行发布,使有关部门能及时采取针对性应急措施,把握防灾减灾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减少各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该项目除了对气象灾害实行监测预警外,还可为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气、能源、交通、运输等公共突发、应急事件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为各部门制定和采取补救措施赢得时间,最大限度减轻各类灾害、灾难和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
3.为“三农”服务不断深化:积极配合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结构调整、种植制度改革、农业商品粮棉油肉蛋奶基地建设和种子工程等,开展农业气象情报、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推广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大力实施 安徽农网信息入乡工程,市县先后成立了“农网信息服务中心”,通过《农网简报》、信息栏、信息机为市农业部门、涉农企业提供农业科技、市场资讯、信息咨询等服务。全市所有乡镇均设立了“农网信息服务站”,直接为农民提供农业种养植信息和市场行情等服务,引导农民运用市场信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展网上交易,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市领导指挥农业生产需要,结合卫星遥感应用分析,主动发布《农业气象月报》,刊发农作物估产、苗情长势、灾情分析等专题情报服务。
4.专业气象服务发展迅速:为适应国民经济行业专业需求,不断拓宽气象服务领域。目前,我市气象服务领域已经扩展到工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环保、保险等10多个行业,服务面覆盖了国民经济各大门类,在广度、深度和综合效益等方面均得到较大提高。
5.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成绩显著:一市三县先后成立了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气象局。配备了人影作业用车三辆,火箭五门,专业队伍20人。几年来,每年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均在三次以上,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多次被上级部门授予“人工影响天气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获市、县政府通报表彰。
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文明行业形象。
1.坚持科教兴气象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开发工 作。XX市气象局立足用好现有人才,稳定、激励骨干人才,培养优秀人才,努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将骨干人才合理地分布到各岗位,确保事业发展,人尽其才。在培育人才方面,鼓励学习,建设学习型单位,制定了《XX市气象局在职继续学习有关规定》,鼓励和要求职工参加学习培训,提高素质。近年来,全区参加学历教育学习的职工人数达30多人,参加各类岗位培训人员达百余人(次)。
在引进人才方面,近两年先后有近1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加入到XX气象局团队;在干部交流和青年干部培养方面,先后有两人到省气象局挂职锻炼(1人到省气象台,1人到省业务处);有两名任职期满县局长进行交流;市局、县局之间有5名骨干互派挂职(任职)锻炼;两名科技服务人员赴山东学习。在全区公开选拔县局副局长和市局中层干部等,为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平台。
近年来市气象局科研、科技合作开发项目成果显著,《XX决策气象服务信息系统》项目已投入服务使用,效果良好;《云能天编码软件》在全省推广; 2005年市气象局自立科研课题9个,主持省气象局科研课题1个。
2.推进行服务承诺制,社会形象逐年提高。号召全局职工从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爱局如家,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传统美德。全局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作风严谨有序,人人使用文明用语,个个热情礼貌待人。通过建立评优评差制度,形成激励机制,激发了职工争创文明行业的自觉性,强化了服务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为加大内外监督力度,内设举报意见箱,对外公布监督电话,公布服务标准和承诺条件,经常征求收集反馈批评意见和建议,促进行业风气不断优化。2005年进行社会问卷调查两次,发放问卷400份。评测结果显示,领导机关和群众对气象决策服务、公益服务的满意率均达90%以上。
3.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我局围绕创建“四型”单位和创建文明行业工作扎实开展,职工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XXX县气象局申报第七届省级文明单位已经公示确定上报,市气象局、XX气象局评为XX市第十届市级文明单位,XX局评为县级文明单位,市气象局还被市文明委评为“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评先进单位”,受到通报表彰。
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防雷执法和氢气球施放市场监管。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防雷减灾事业作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形成以气象部门为主,建设、公安、消防、安监等多部门支持配合的协作机制。市县两级政府不断加强防雷工作的组织领导,批准成立防雷减灾局,与气象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市气象局在全省率先建成闪电定位监测系统,开展雷电监测和防雷技术研究,努力提高雷电灾害的预警预报水平;各级气象部门经常性开展防雷科普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雷电灾害调查评估工作,不断提高社会公众 防雷意识。
经过多年来努力,防雷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构建“平安和谐XX”做出应有的贡献。2001-2005年,开展安全检测服务约1300多家次,检测合格率约65%;检查易燃易爆场所80多个单位,合格率70%,共发整改通知书20个;对240个项目进行设计审核,共发现防雷安全隐患600余处,提出整改意见360余条。经过努力,大部分防雷安全隐患得到整改,防雷装置合格率明显提高,最大限度减少了因雷击可能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
在氢气球施放管理方面,今年以来先后举办气球施放培训班一次,气球施放工作安全会议一次,氢气球施放执法检查四次,制止违法施放一次,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使违规业主了解了相关法律规定和违规施放氢气球的危害,表示要加强学习,取得相关资质后再开展此项业务。
六、积极推进气象项目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XX市作为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已发展成为皖北地区的商贸中心、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XX市地处淮河中游,受地理和气候因素共同影响,洪涝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历史上多次发生大堤决口和大面积洪涝灾害,是全国首批重点防洪城市之一。从XX的城市地位及气象防震减灾的需求,气象和突出气象功能的服务理念,紧密联系气象工作实际,围绕中国气象业务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我省气象事业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认真思考加快 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措施,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人才建设和拓展领域工作为重点,不断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气象项目建设,推进我市气象事业向更高目标迈进。
1.XX气象中心、XX新一代天气雷达、大气探测基地(气象科普公园)项目
XX气象中心综合楼占地15.53亩,已于去年底完成征地工作。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其中包括综合探测系统建设、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气象水文预测预报及服务系统建设、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
XX新一代天气雷达项目建设总投资4157万。雷达天线塔楼和雷达信息处理中心分两处建设,雷达塔楼在锥子山建设,总建筑面积2417平方米;建筑总高度66.6米(包括天线罩),塔楼顶端海拔高度为149.6米,为XX最高建筑物;雷达信息处理中心与淮河流域气象中心综合楼合建,建筑面积7900平方米。
大气探测基地(气象科普公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46.25亩,投资1241万;建筑面积5160平方米,分两期实施,一期南楼3160平方米,二期北馆20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XX市大气探测基地、面向一市三县的气象业务、服务平台以及集青少年科普教育、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气象科普教育主题公园。
今年2月8日,我局发布了上述项目施工单位公开招标的公告;3月22日,完成招投标工作;3月26日,举行了上述三大项目的奠基仪式。当前三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锥 子山雷达塔楼山体爆破已完成,水、电、通讯设施已到位。气象科普公园前期工作已完成,地槽已通过验收。淮河流域气象中心综合楼施工单位已进场。
2.XX、XX县气象局整体搬迁
今后,XX市气象局将积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学习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和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牢固树立“公共气象、资源气象、安全气XX县气象局新址办公楼主体建设已通过验收,外装修和内部装饰也已基本完工,场地绿化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XXX县气象局由国家一般站升格为国家气候观象台,新址征地工作已完成,围墙已建好。新址办公楼规划设计方案已通知审批,即将开工建设。
第四篇:萧山区气象局工作汇报
萧山区气象局工作汇报
近年来,萧山区气象局围绕政府工作中心,依靠上级气象部门正确领导,按照“三年行动、二次创业”规划目标,确立“一中心二分局三基地”发展主线,坚持公共气象服务引导,努力构筑萧山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临浦和江东气象分局以及临浦、临江、湘湖三大气象综合监测基地,打造以各镇街道、新农村示范村、农业五大特色产业、森林火险防御区和地质灾害防御区为节点,区域功能完善、服务品质优越、开放式、现代化的萧山公共气象服务新格局,实现向“气象强区”的跨越,台站建设、气象分局建设、气象综合监测基地筹建、多媒体综合信息接收平台建设、现代气象业务建设以及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工程等各领域均有一定亮点,已基本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
一、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全面启动一中心二分局三基地建设,着力构建区域服务新平台
1、筹建气象科技中心,构筑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萧山气象科技中心项目总投资概算2069.15万元,该项目经区发改局萧发改投资[2009]1143号、萧发改投资[2010]1470号批复,总建筑面积4642.9平方米,建筑层数5层,设有地下停车架空层。目前,土建工程主体已结顶,进入收尾阶段,将于2012年投入使用。气象科技中心项目新建后,将整合资源,构筑集天气变化监测、资料处理分析和信息发布传播、公共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于一体的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充分体现现代气象自动化、集约型和高效性等特点。
2、建设临浦和江东分局,构筑创新创业平台。按照萧山“一心三区七新城”建设总体框架,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向中心镇延伸,创 新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体系。2009年已筹建临浦气象分局,分局地处临浦镇东藩路,面积600余平方米。分局设立以来,紧紧依靠上级气象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积极推进气象业务、服务建设,目前临浦分局新建的20米×20米综合气象观测基地已于2010年1月投入运行;业务服务平台已基本达到省内同级县(市)先进水平;区域内布建自动气象站17个、天博气象传媒12块,基本建成网格化气象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积极推进镇(街道)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建成了全区首个省级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建立了临浦组团8镇分镇气象预报、预警与灾情收集评估服务工作机制,建成当地特色产业(杨梅)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建立了防雷技术服务“绿色通道”,累计发放防雷检测报告1274份。江东气象分局也在积极筹划中。
3、打造三大综合监测基地,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近年来,正按计划、有步骤地筹建三个综合监测基地。目前,临浦、湘湖综合监测基地已经投入使用,临江综合监测基地他湘湖基地已初步成型。
(二)全方位深化公共气象服务,着力加强民生保障。
1、大力建设为农服务新基地,打造服务示范点。根据萧山茶果、蔬菜、苗木、水产、养殖五大特色农业生产在全区种植分布情况,围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品牌农业和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现代化、全方位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新格局。已在传化大地、钱江农场部队后勤基地、头蓬蔬菜基地、所前杜家杨梅和茶叶基地分别建立特种气象观测站,开展作物生长气象资料监测分析,制作专门服务产品,为服务单位更好防御气象灾害、实现生产增效,提供针对性的特色气象服务。
2、大力加强短信服务,建设气象电子显示屏。推进多媒体气象显示屏向镇街、农村、农业园区、防汛部门延伸。到目前全区共建 成52块气象显示屏,进一步扩大了气象信息的覆盖面。加强气象短信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了涵盖区四套班子领导、镇街部门领导、气象协理员、信息员、联络员、农业种养殖大户、防雷重点单位安全员等2000多人的重要气象短信服务库。2010年来累计发布服务短信100余万条,为各级领导决策部署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及时科学的服务保障。
(三)全面强化社会化管理,着力推进部门联动机制
1、气象防灾减灾社会化管理进一步推进。基层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全区已有气象协理员、信息员1200余人,涉及全区28个镇街道、564个行政村(社区)。同时全面开展培训,实施奖励制度,各协理员、信息员在接到气象部门预警信息后在第一时间传达到所在辖区,充分发挥气象情报员、宣传员、传递员和灾情上报员、安全员等职能。部门合作进一步加强,气象与农业、水利、电力、交通、国土等多个多部门常态化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已初步建立。2010年与国土局等23个部门建立联络员制度,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做好城市、农村、重要流域、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和灾害多发区域。
2、气象行政审批主动融入政府行政管理序列。气象行政审批工作已进驻政府行政审批大厅,涉及新建项目的防雷图纸审核和防雷竣工验收行政许可项目纳入了政府行政审批项目。2010年参加由政府组织的建设项目联审会议94次,受理425个建设项目,审核防雷设计图纸1326套。为近1200万平方米建筑物履行了防雷工程验收手续。
3、防雷工作纳入“平安浙江”建设考核。防雷安全工作已纳入“平安浙江”地方平安市县建设考核体系。新建项目防雷设计审核、竣工验收、行政许可管理为建设项目管理的必备程序,防雷装置的 定期安全检测、防雷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等列为重要考核内容。同时,防雷科普村创建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区已建2个防雷科普村。
4、防灾减灾标准镇(街道)、示范村(社区)积极推进。按照《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标准》,已有临浦等10个镇创成气象防灾减灾示范镇(街道)。在创建过程,结合当地气象灾害特点及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御措施、灾后救援、灾后重建等各环节,编制各镇(街道)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专项应急预案,提高全社会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实施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区气象灾害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开展台风、暴雨、雷电、大雾等主要气象灾害和山体滑坡、城市内涝、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的普查和影响分析,以及台风、暴雨等灾种风险区划。
(四)全面实施气象业务现代化,着力提升气象科技支撑
1、区域自动站已实现镇街全覆盖。近年来,切实加强防御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成了网格化自动气象站监测系统,已建自动气象站41个,站点平均网格间距达到10平方公里一个。
2、特种气象观测网进一步完善。相继增加了大风、能见度、闪电定位、大气负氧离子等相关观测项目,新建设大风站2个、能见度站3个、大气电场强度监测站3个、闪电定位仪站2个、大气负氧离子监测站2个,累计建设投资近400多万元。
3、专业监测网络开始起步。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在境内地质灾害点、森林防火区、农业园区、交通干线等领域的监测开始起步,农业气象、交通气象、生态气象等专业气象观测网站建设已经启动,有效地提升了监测密度、频次和时空分辨率。当前,正规划筹建灰霾监测为重点的环境气象观测系统,力争建成3-5个大气灰霾监测站或生态小气候观测站;筹建钱塘江、浦阳江流域生态湿地气象监 测网和生态农业气象监测站网。交通气象监测站网、水上气象观测系统、电力、冰雪气象监测网等也在筹建当中。
二、今后工作方向与重点
“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拉高了萧山气象发展标杆,“十二五”期间,全局将进一步强化发展举措,突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主线,突出防灾决策和民生保障,突出公共气象服务战略带动,突出社会管理创新,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推进萧山气象新发展。
(一)建设公共气象信息化综合应用服务中心
围绕气象科技发展转型,大力推进萧山“数字气象”现代化建设,建设专业、直观、高效的实时资料收集分析监视系统、电子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和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开发萧山气候数据动态处理系统、气象信息共享与Web发布信息系统以及气象灾害信息系统等应用产品。开展网络集成的气象实时和历史数据查询、气象灾害信息查询、境内自动站点视频显示、手机气象订阅,气象短信发布和各镇街道社区电子显示牌信息发布,以充分体现现代气象的自动化、集约型和高效性等特点。
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要求,完善气象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城市安全、生态安全、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等城乡发展需求,丰富气象服务产品内容,提供系列化、针对性、多媒体可视化的气象服务。推出生活气象服务类、城市气象服务类、旅游气象服务类、医疗气象服务类、特种气象服务类共5大类气象服务指数。做深做细生活气象、交通气象、旅游气象、医疗气象、“节庆”气象、商业气象服务等。
(二)完善新城气象分局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萧山江东分局建设,统筹兼顾,科学安排,进一步加强上下联动、部门合作,做好江东分局今后筹划的细化工作,排出分实施方案,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二是决战临江综合气象监测基地建设,争取临江综合气象监测站尽快进入运行阶段,推进杭州东部平原台风(龙卷风)观测实验基地、雷击实验基地建设,为当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三是完善湘湖气象生态站(湘湖气象基地)建设,开展湘湖核心景区气象服务保障工程,应用电子显示屏等传播手段,联合景区管委会、游船海事等部门,及时发布各类气象服务信息,服务萧山休闲旅游集聚区。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使萧山气象服务渗透到南、中、东北三个片区,努力使平台建设成为萧山气象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成为服务萧山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阵地。
(三)继续推进气象综合信息发布工程建设
完善气象预警信息接收系统,扩展多媒体气象电子屏,构建全新数字多媒体气象与农业信息多媒体显示发布系统,实现气象信息社会全覆盖,确保气象信息尤其是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在3-5年内续建气象与农业信息多媒体显示屏100余块,完善车站码头、中小学校、城区中心广场、重要景区等重点区域、人员密集区域多媒体电子显示屏气象信息接入通道建设,基本达到城镇每5平方公里1套。加强部门联动和资源整合,逐步实现政府多部门综合信息发布,整体提升和强化萧山气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
(四)持续推进基层气象管理社会化
以落实“平安浙江”和“新农村建设”两项考核为契机,不断增强气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继续加强基层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气象部门主动推动”,引领发展方式的转变,制定基层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每年按照预案开展灾害演练。积极创建防灾减灾标准化镇街、示范 村(社区),推进气象工作向基层和农村延伸。按照《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标准》扩大创建防灾减灾标准化镇街,并创建4个气象科普村,积极开展各种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和培训工作。
第五篇:泗阳县气象局第一季度工作汇报
泗阳县气象局第一季度工作汇报
一季度,我局在市局党组和地方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局年初下达的目标考核任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现将一季度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础业务
测报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础,我局根据各岗位职责制定了岗位目标责任制,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个人,并出台相应的考核办法。每月定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加强业务人员对新技术、新规定的学习,注重转折性天气的学习和复杂天气处理的经验交流。同时开展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各项工作做到早安排早部署,认真做好突发性设备故障处理和人工编发报的演练,提高值班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为迎接全省测报业务考试,我局召开测报业务考试动员会,并针对业务技能要求开展每周两次集体学习,为顺利通过本次考试做充分准备。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地面测报工错情0条,报表预审无错情。
二、气象服务工作
我局积极开展“决策服务领导满意,公众服务群众满意,专业服务用户满意”的三满意气象服务活动。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千方百计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注重抓好农事重要季节、转折性天气和灾害性天气以及重点建设项目的气象保障服务。在各类重大灾害性天气到来前,均能及时
向县委、县政府、防指办及有关部门发布《重要天气报告》,尤其在春节前后长时间连续阴雨雪灾害天气中,我局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对每一次重要天气过程都作了准确地预报,并及时通过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等途径向交通、建设、农口部门以及防汛防旱指挥部发布天气预警信息,最大限度地降低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造成的损失。1-3月共制作重大活动专题气象预报15期,春运专题预报20期,共向地方各级领导发送手机气象信息共7200次。
三、科技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一)雷击风险评估步入正轨
我局以县规划局关于雷击风险评估文件为抓手,加大宣传力度,对新规划建设项目进行前臵把关,上门联系,宣传政策。同时,今年以《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颁布设施为契机,突破以往对建筑体量、规模、性质等限制,要求所有新开工建筑都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争取此项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防雷工作得到地方政府重视
年初我县正式出台了《县政府关于印发泗阳县城区建筑工程施工图综合审查和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制度的通知》(泗政发[2010]24号),首次以文件的形式将防雷工作正式纳入建筑图纸审查和竣工验收的法定程序内,对防雷工作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目前防雷工作更加得到地方领导和建设单位的重视,有力地推动了防雷工作进一步开展。
四、以人为本,不断提升文明创建工作水平。
为认真做好迎接文明行业考核验收各项准备工作,我局严格对照《文明行业测评标准》中规定的综合效益显著增强、思想道德风尚良好、行业管理科学有效、行业文化特色鲜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等六项创建指标进行逐项自查,对2007—2009文明创建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并完善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各类档案,对原始资料进行汇编成册,并请县文明办对我局文明创建工作给予指导,积极做好文明创建考核验收工作。
春节慰问退休老职工 在2010年春节前夕,局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亲切看望慰问了退休老职工,并亲自将慰问品和慰问金送到他们的手中,并祝他们节日快乐。
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为丰富节日期间干部职工的娱乐生活,在元旦、新春佳节,我局举行兵乓球、扑克牌等文娱活动,全局干部职工纷纷踊跃参加,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同志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增强部门的凝聚力。
积极开展慈善助医捐助活动 3月中旬,由县慈善总会发起的“伸出你的援手,奉献你的爱心,让社会充满爱”慈善助医活动得到了我局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我局党员干部带头捐款,其他职工也纷纷慷慨解囊,为帮助贫困重病患者及家庭走出困境献出一份爱心。
五、宣传工作稳步推进
(一)多种形式开展科普宣传 3月23日上午,我局积极组织开展“世界气象组织—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为主题的世界气象日宣传活动。活动中,我局通过设立
展板、发放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册等向社会广泛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其中重点宣传今年年初在国务院第98次常务会议上通过的《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努力增强社会公众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提高气象应急处臵能力和应对防范水平。
(二)宣传信息工作初见成效 一季度,我局进一步增强信息宣传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不断提高信息宣传工作质量,及时宣传报道部门工作动态,一季度各类报道累计共14篇,其中,被中国气象报刊登1篇,江苏省气象局门户网站采用1篇。
(三)树立部门对外形象 自我局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后,我局及时更新网站内容,专人维护,进一步提升部门对外形象、扩大知名度。
六、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
为了确保2010年我局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年初我局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工作落实。为贯彻落实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和上级领导指示精神,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前后我局认真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重点开展办公、电力、氢气库、人影设备库、生活区等重点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全年安全工作无事故。
七、党建工作有序开展
(一)及时调整充实党支部班子成员 三月份,我局由于人事变动,党支部实行支部书记改选,经过召开党内民
主大会,选举华仁和局长担任局支部书记,党支部班子成员得到及时的调整充实,支部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二)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年初,我局有两名年轻同志被列入本发展对象,一名同志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党员发展工作上,严把质量关,规范发展程序,切实加强对入党积子和发展对象的培训、教育和考察,并集中组织参加县机关党委举办的入党对象培训班。
八、存在问题
一季度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要加强年青同志的培养,充分发挥年青人的潜力。近几年,我局进了不少年青同志,他们富有朝气,干劲足。但如果引导不好,会挫伤年青人的积极性,影响事业的发展。我们将经常开展谈心教育活动,老同志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并让他们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在气象业务和气象科技产业工作中锻炼成长,使他们早日成为气象工作的主力军。
二要进一步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增强气象服务的主动性,突出准确性和精细化,切实为传统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服务。
三进一步完善党支部工作,我局年青同志多,并有三名同志积极要求进步,我局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焕发年青同志的热情,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四是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要多和市局财务核算中心沟通,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财务水平,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九、二季度主要工作安排
1、在第三届中国杨树节暨杨树产业博览会(5月28日)重大活动即将到来之际,提前筹备本次活动气象保障及氛围营造工作,细化方案,明确责任,确保气象预报准确及时,氢气球安全施放。
2、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及时准确发布重要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信息,牢牢把握主动权,确保汛期气象服务万无一失。尤其是春末夏初,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冰雹、大风、雷电时有发生,我局将严阵以待,密切监测,用心服务,确保将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3、重点抓好科技服务工作,实现创收总量进一步增长,同时加大力度抓创收到帐率。一是雷击风险评估突破以往对建筑体量、规模、性质等限制,对所有新开工建筑都将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争取此项工作在去年基础上有更大突破;二是加大检测力度,力争今年检测有较大突破;三是以二季度将开展的第三届中国杨树节为契机,积极争取气球广告业务,力争气球广告创收再创新高。
4、业务上要确保各项基础业务质量达到考核指标,在气象服务方面注重三个“提高”,提高监测预报准确性,提高灾害预警实效性,提高气象服务工作的主动性。
5、为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干部职工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地工作,争取尽早出台新的食堂管理办法,并计划于五月上旬正式运行。
6、强化内部管理力度,加强对职工的岗位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技能。
7、强化各项工作措施,狠抓落实,严明工作纪律,认真抓好财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三人决策小组”的职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继续坚持在市局党组和地方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高昂的斗志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力争全面完成市局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开创泗阳气象工作新局面!
2010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