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纵横(整理版)
2015年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纵横(整理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曾被誉为“文明之母”。毕昇的活字印刷,更是领先了西方数百年,揭开了世界印刷史的辉煌一页。然而,时至20世纪,中国印刷业遇到了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20世纪40年代,美国发明了第一代打字机加照相机的手动式照排机,但该照排机效率不高,一旦按错键,改版很麻烦。1958年美国发明了光机式西文照相排字机,在计算机控制下依靠光学和机械方法选取字模,逐字照相形成版面,称为第二代排字机。1969年,日本也研制成功第二代汉字排字机。1965年西德成功研制出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三代机的速度可以比二代机快10倍,适用范围也广。日本引进西德和美国的技术,于1975年也初步研制成第三代汉字排字机。1976年英国研制出第四代排字机,它采用激光技术,用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日本也正在研制第四代汉字排字机,但尚未成功。
此时此刻,中国的印刷业却仍在沿用古代的技术,在汉字的“丛林里”艰难跋涉。
从美国的第一代手动照排机,到英国的第四代激光排字机,世界照排技术的发展进步大大依赖于不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实力。就拿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来说,该类排字机对底片要求高,对所使用的阴极射线管分辨率也要求很高。这些困难,在中国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克服。
汉字相比表音体系的文字,数量巨大。从印刷的基本需求看,排字机的字库通常要收7000多字。而从一般书报的需求来说,字体就有书版宋、报版宋、标题宋、仿宋、楷体、黑体、长宋、扁宋、长黑、扁黑等10多种;字号还有小六号、六号直到初号,共15种。如此一来,字库的收字就会成倍增长。
汉字的巨大数量,为排字机字库的存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再加上文字印刷质量上的需求,要保证字形美观、笔锋明晰,汉字带给排字机的技术困难就会更大。20世纪已进入信息时代,只有几十年历史的计算机,向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汉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有外国人说:“汉字如果不废除,中国就不能进入现代文明,也永远无法真正走向世界。”
(取材于1979年7月1日《汉字信息处理》)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印刷业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的原因,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研究进程的落后 B.计算机的历史短
C.汉字自身的特征 D.技术条件不具备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汉字在信息时代遇到“严峻的挑战”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汉字数量大,排字机字库存贮困难 B.因字形字体的制约,汉字排版繁复
C.表意系统的汉字无法适用于排字机 D.汉字美观、笔锋明晰的要求难解决
材料二
世界最先进的第四代排字机使用激光技术,将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由于激光很强,普通底片便能感光,还可用转印的方式在普通纸上印出逼真的大样。更有意义的是,它用三到五瓦的强激光束直接打到版材上就能形成凹凸版面,称为激光直接雕版,这无疑免除了早期借助照相技术进行照排制版的一大套工序。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采用第四代排字机的激光技术,但要解决字模存贮、文字变倍、激光只能逐线扫描而不能逐字扫描等关键问题。其中,汉字字模存贮量是横亘在科学家面前的最大的技术难关。汉字的常用字在3000字左右,印刷用的字体、字号就更多。不同字体和不同字号使印刷用的汉字字头数高达100万个以上,汉字点阵对应的总存贮量竟达200亿位,约合1万6千兆个存储单元。即使制成超容量的巨型磁盘,其缓慢的存取速度和高昂的代价也足以使它丧失使用价值。如果不能另辟蹊径解决汉字字模的存贮问题,研制汉字精密照排系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过程中,王选所带领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确保文字质量的高倍数汉字信息压缩技术,可使每个五号字的信息量大幅度下降,即从1万位下降到平均800位。这种压缩方法还允许文字变倍,能变大变小并保证质量,只需4千万位的存贮量就能存下65万字头的全部信息。在照排过程中,有一个微程序汉字点阵生成器把汉字压缩信息高速复原成点阵。汉字信息压缩技术的研制成功给汉字照排系统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得高速、廉价的先进汉字照排机的研制成为可能,激光和照相机的结合带来了排版系统和信息处理的新突破。这些技术获得我国第一项欧洲专利和多项中国专利,成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核心和基石。
除此之外,为了实现文字变倍和变形时的高度保真,我国又自主发明了用参数信息进行控制的独特方法,从而为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扫除了又一个障碍。这项发明是世界首创,比西方早了10年。当外国电脑企业大举进军我国市场的时候,唯独在出版领域,来华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英国蒙纳公司、美国王安公司和日本写研、森泽、二毛公司等全部退出了中国市场。国产照排系统在与国外产品激烈的竞争中大获全胜。
我国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自主创新与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计算机编辑排版系统和汉字信息处理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使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时代。
(取材于徐炎章、王素宝等相关文章)
3.下列为“材料二”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激光照排系统原理及其使用 B.汉字照排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C.高速廉价的先进汉字照排机 D.汉字信息处理技术领先世界
4.根据“材料二”,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研制过程中,不属于技术难关的一项是(3分)
A.字模存贮 B.汉字信息压缩
C.文字变倍 D.激光逐线扫描
5.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凹凸:两个字书写的第一笔都是“∣(竖)”。
B.横亘:“亘”读音是“gèn”。
C.存贮:“贮”读音是“zhù”。
D.另辟蹊径:“辟”也可以写成“僻”。
材料三
21世纪的中国,期待着更多的自主创新。如何实现自主创新,无疑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代科学产生于西方,中国的现代科学大多也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这是事实。然而,同样确定无疑的是,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也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
相比于西方,中国古代科技无论是具体的成果,还是研究的思路方法,都有着显著的不同。有学者曾经感言:“当今不少人一提到科学,脑子里想到的就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科学。而我要强调的是,除了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科学之外,事实上还有跟它们完全不同的所谓东方科学。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鸿篇巨制里就曾认为,东方的科学,跟西方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有着不同的思想方法。”因此,我国的科技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就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吴文俊,最早发现中国最古老的数学十分适合计算机时代,他称中国古代数学为“算法的数学”或“计算机的数学”,并运用它创立了著名的“吴方法”,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看,自主创新对于进一步弘扬和传播中国固有的科技与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汉字源远流长,使得中华数千年的文化绵延不断。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使得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然而,进入20世纪的信息时代,中国的汉字排版与印刷却因汉字信息处理的困难,落后于西方。王选这位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科学家,率领自己的研究团队,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卓有成效地继承并发展了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正是王选团队在20世纪信息时代掀起的这场印刷技术的革命,大大弘扬了中国科技与文化。
如今,举国上下正满怀豪情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征途中,我们既不能轻视创新,更不能数典忘祖。中国的科技人才应该在中国传统科技与文化的丰硕成果中汲取营养,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将中华数千年的文明发扬光大。
(取材于徐立《王选与中国文化》)
6.下列对“材料三”中“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所指代的对象,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印刷术 B.研究思想
C.四大发明 D.算法的数学
7.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成功研发有何意义?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6分)
8.下列对“材料三”中成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鸿篇巨制:著述 B.源远流长:水流
C.自强不息:停止 D.数典忘祖:经典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共18分)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tun),均为人名。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至公也
A.到达 B.极、最 C.至于 D.导致
②忍所私以行大义
A.忍耐 B.容忍 C.对···狠心 D.抑制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A.其谁可而为之 B.午非子之子邪
君知其难也 今者有小人之言
C.而遂杀之 D.伤人者刑
后遂无问津者 同予者何人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与其子而授舜
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
D.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
12.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13.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4分)
①晋平公 ②祁黄羊 ③腹
14.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①平公曰:“善。”②国人称善焉。③孔子闻之曰:“善哉!”(3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共6分)
《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①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
②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①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②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
① 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
② 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19.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5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20.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游说 B.说和 C.话说 D.学说
2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
22.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B.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
C.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23.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
24.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6分)
25.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26.微写作(10 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 150 字。
①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范围:《三国演义》 《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你选择哪部著作中的哪个章节或 片段?请用一句话表述推荐内容,并简要陈述理由。②乱涂乱贴、违禁吸烟、赛场京骂等不文明的现象,与首都形象极不相称。请针对社会上的某一种不文明现象,拟一条劝说短信。要求态度友善,语言幽默,文体不限。
27.作文(50 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 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选一位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 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 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 情,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曾被誉为“文明之母”。毕昇的活字印刷,更是领先了西方数百年,揭开了世界印刷史的辉煌一页。然而,时至20世纪,中国印刷业遇到了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20世纪40年代,美国发明了第一代打字机加照相机的手动式照排机,但该照排机效率不高,一旦按错键,改版很麻烦。1958年美国发明了光机式西文照相排字机,在计算机控制下依靠光学和机械方法选取字模,逐字照相形成版面,称为第二代排字机。1969年,日本也研制成功第二代汉字排字机。1965年西德成功研制出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三代机的速度可以比二代机快10倍,适用范围也广。日本引进西德和美国的技术,于1975年也初步研制成第三代汉字排字机。1976年英国研制出第四代排字机,它采用激光技术,用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日本也正在研制第四代汉字排字机,但尚未成功。
此时此刻,中国的印刷业却仍在沿用古代的技术,在汉字的“丛林里”艰难跋涉。
从美国的第一代手动照排机,到英国的第四代激光排字机,世界照排技术的发展进步大大依赖于不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实力。就拿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来说,该类排字机对底片要求高,对所使用的阴极射线管分辨率也要求很高。这些困难,在中国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克服。
汉字相比表音体系的文字,数量巨大。从印刷的基本需求看,排字机的字库通常要收7000多字。而从一般书报的需求来说,字体就有书版宋、报版宋、标题宋、仿宋、楷体、黑体、长宋、扁宋、长黑、扁黑等10多种;字号还有小六号、六号直到初号,共15种。如此一来,字库的收字就会成倍增长。
汉字的巨大数量,为排字机字库的存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再加上文字印刷质量上的需求,要保证字形美观、笔锋明晰,汉字带给排字机的技术困难就会更大。20世纪已进入信息时代,只有几十年历史的计算机,向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汉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有外国人说:“汉字如果不废除,中国就不能进入现代文明,也永远无法真正走向世界。”
(取材于1979年7月1日《汉字信息处理》)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印刷业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的原因,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研究进程的落后 B.计算机的历史短
C.汉字自身的特征 D.技术条件不具备
【答案】B
【解析】B项说的不是原因,而是事实。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汉字在信息时代遇到“严峻的挑战”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汉字数量大,排字机字库存贮困难 B.因字形字体的制约,汉字排版繁复
C.表意系统的汉字无法适用于排字机 D.汉字美观、笔锋明晰的要求难解决
【答案】C
材料二
世界最先进的第四代排字机使用激光技术,将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由于激光很强,普通底片便能感光,还可用转印的方式在普通纸上印出逼真的大样。更有意义的是,它用三到五瓦的强激光束直接打到版材上就能形成凹凸版面,称为激光直接雕版,这无疑免除了早期借助照相技术进行照排制版的一大套工序。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采用第四代排字机的激光技术,但要解决字模存贮、文字变倍、激光只能逐线扫描而不能逐字扫描等关键问题。其中,汉字字模存贮量是横亘在科学家面前的最大的技术难关。汉字的常用字在3000字左右,印刷用的字体、字号就更多。不同字体和不同字号使印刷用的汉字字头数高达100万个以上,汉字点阵对应的总存贮量竟达200亿位,约合1万6千兆个存储单元。即使制成超容量的巨型磁盘,其缓慢的存取速度和高昂的代价也足以使它丧失使用价值。如果不能另辟蹊径解决汉字字模的存贮问题,研制汉字精密照排系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过程中,王选所带领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确保文字质量的高倍数汉字信息压缩技术,可使每个五号字的信息量大幅度下降,即从1万位下降到平均800位。这种压缩方法还允许文字变倍,能变大变小并保证质量,只需4千万位的存贮量就能存下65万字头的全部信息。在照排过程中,有一个微程序汉字点阵生成器把汉字压缩信息高速复原成点阵。汉字信息压缩技术的研制成功给汉字照排系统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得高速、廉价的先进汉字照排机的研制成为可能,激光和照相机的结合带来了排版系统和信息处理的新突破。这些技术获得我国第一项欧洲专利和多项中国专利,成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核心和基石。
除此之外,为了实现文字变倍和变形时的高度保真,我国又自主发明了用参数信息进行控制的独特方法,从而为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扫除了又一个障碍。这项发明是世界首创,比西方早了10年。当外国电脑企业大举进军我国市场的时候,唯独在出版领域,来华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英国蒙纳公司、美国王安公司和日本写研、森泽、二毛公司等全部退出了中国市场。国产照排系统在与国外产品激烈的竞争中大获全胜。
我国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自主创新与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计算机编辑排版系统和汉字信息处理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使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时代。
(取材于徐炎章、王素宝等相关文章)
3.下列为“材料二”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激光照排系统原理及其使用 B.汉字照排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C.高速廉价的先进汉字照排机 D.汉字信息处理技术领先世界
【答案】B
【解析】突破和创新,才标志着中国计算机编辑排版系统和汉字信息处理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使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时代。所以材料二拟写的标题应为B选项。
4.根据“材料二”,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研制过程中,不属于技术难关的一项是(3分)
A.字模存贮 B.汉字信息压缩
C.文字变倍 D.激光逐线扫描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发现B项所说不属于技术难关。
5.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凹凸:两个字书写的第一笔都是“∣(竖)”。
B.横亘:“亘”读音是“gèn”。
C.存贮:“贮”读音是“zhù”。
D.另辟蹊径:“辟”也可以写成“僻”。
【答案】D
【解析】另辟蹊径,辟,开辟。词义为另外开辟一条路。因此答案为D。学科网
材料三
21世纪的中国,期待着更多的自主创新。如何实现自主创新,无疑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代科学产生于西方,中国的现代科学大多也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这是事实。然而,同样确定无疑的是,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也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
相比于西方,中国古代科技无论是具体的成果,还是研究的思路方法,都有着显著的不同。有学者曾经感言:“当今不少人一提到科学,脑子里想到的就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科学。而我要强调的是,除了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科学之外,事实上还有跟它们完全不同的所谓东方科学。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鸿篇巨制里就曾认为,东方的科学,跟西方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有着不同的思想方法。”因此,我国的科技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就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吴文俊,最早发现中国最古老的数学十分适合计算机时代,他称中国古代数学为“算法的数学”或“计算机的数学”,并运用它创立了著名的“吴方法”,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看,自主创新对于进一步弘扬和传播中国固有的科技与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汉字源远流长,使得中华数千年的文化绵延不断。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使得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然而,进入20世纪的信息时代,中国的汉字排版与印刷却因汉字信息处理的困难,落后于西方。王选这位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科学家,率领自己的研究团队,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卓有成效地继承并发展了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正是王选团队在20世纪信息时代掀起的这场印刷技术的革命,大大弘扬了中国科技与文化。
如今,举国上下正满怀豪情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征途中,我们既不能轻视创新,更不能数典忘祖。中国的科技人才应该在中国传统科技与文化的丰硕成果中汲取营养,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将中华数千年的文明发扬光大。
(取材于徐立《王选与中国文化》)
6.下列对“材料三”中“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所指代的对象,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印刷术 B.研究思想
C.四大发明 D.算法的数学
【答案】A
【解析】从整个段落来看讲的是关于中国古代印刷术的知识点,所以选A。
7.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成功研发有何意义?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6分)
8.下列对“材料三”中成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鸿篇巨制:著述 B.源远流长:水流
C.自强不息:停止 D.数典忘祖:经典
【答案】D
【解析】D选项中把“典”解释为经典,错误。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共18分)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tun),均为人名。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至公也
A.到达 B.极、最 C.至于 D.导致
②忍所私以行大义
A.忍耐 B.容忍 C.对……狠心 D.抑制
【答案】①B ②C
【解析】试题分析:这两句话的意思分别是“他们最公正了”“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A.其谁可而为之 B.午非子之子邪
君知其难也 今者有小人之言
C.而遂杀之 D.伤人者刑
后遂无问津者 同予者何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前者语气词,后者是代词。B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C项两个“遂”都解释为“于是,就”。D项两个“者”解释为“……的人”。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与其子而授舜
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
D.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正确翻译是“君王问的是可以做地方官的,不是问我的仇人哪”。
12.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答案】日月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们各自施行它们的恩德,所以万物才得以生长。
【解析】试题分析:重点词是“烛”“四时”“行”。
13.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4分)
①晋平公 ②祁黄羊 ③腹
【答案】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大公无私,唯才是举 腹——大公无私,不徇私情,大义灭亲
【解析】试题分析:抓住人物的行为来概括其为人处世特点。
14.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①平公曰:“善。”②国人称善焉。③孔子闻之曰:“善哉!”(3分)
【答案】①中是针对祁黄羊的回答。②中是针对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做法和晋平公勇于纳谏的做法。③中是针对祁黄羊的说法
【解析】试题分析:回归文本即可找到三处“善”所针对的对象。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共6分)
《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①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
【答案】冉求 孔子 公西赤 孔子
【解析】
试题分析:可以依据句中的提示和意思进行推敲。比如“唯赤则非邦也与”。
②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
【答案】第二种。第二种采取的是对话式(语录体),语句短小,语气明显。这是《论语》中惯常采用的方式。同时一问一答,语气变换,更易于接受。第一种更像是说教式。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所以选项C说是对醉翁的思念之情不准确。
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①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②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答案】①B ②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解析】
试题分析:①B项不是以声写声。②易错的字有:嘈、弹、珠等。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
① 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
② 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答案】①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容易写错的字有:皋、舒啸、赋、寓等。
19.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答案】《醉翁操》的上阕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的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下阙写鸣泉虽不复存,但鸣泉之美妙乐曲却仍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不光要读懂题中诗句的意思及其所蕴含的感情,还要回忆学过的《醉翁亭记》所蕴含的感情,然后再两相比较。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5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20.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游说 B.说和 C.话说 D.学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对实词的理解“说起梅花”的“说”意思为提及、提到。A.“游说”中“说”的意思是用话劝别人。B.“说合”中“说”的意思是从中介绍,说和。C.“话说”中“说”的意思是提及、提到。D.“学说”中的“说”意思是言论、主张。
2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作者虽然觉得这个名字极美,但又觉得梅这个名字太俗,闷声闷气,难以启齿,所以才给自己起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B.作者只是说这个意大利人有艺术感染力,并没有说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文中并没有体现出期待。C.作者并不是“无意识”的表现。D.文章中出处提及梅花,并且梅花也象征民族精神。22.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B.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
C.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侧重考察文学常识。B选项林和靖是北宋时期的诗人。“众芳摇落独喧艳,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从体裁上来说是七律,所以是近体诗,近体诗是在唐以后才出现的,所以不是魏晋时期所作。
23.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
【解析】
试题分析:考察的是赏析文段作用题,所以要从手法,结构,内容三个角度综合考虑作答。题干中的谋篇即文章结构安排,立意是对于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手法上主要涉及的是表现手法。
24.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6分)
【答案】情境: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寒冬,欣赏梅的一树繁花;在风雪夜后,欣赏千年干枯老梅琼枝吐艳,让人感到绝处逢生的希望;在为情所困,辗转反侧之时,幽香袭来;想象在不同的情境下赏梅,伴以诗酒琴笛,有一种飘飘欲仙之感。
品质与格调:不畏风雪,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生命力;高洁孤傲淡然;超凡脱俗。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为概括归纳题把握答题关键,回归文本。
25.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案】“书香”本义指笔墨之香,在文中指梅花的绘画作品以及梅花所蕴含的疏,瘦,清,斜之美。“诗心”本义为诗歌的情感,在文中指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咏梅佳作,呈于书本,萦绕于心,把梅花的品格深入到血液灵魂和心里。并且给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陶冶人心。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人爱梅,种梅,写梅,赏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梅花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清高孤傲精神的象征,表达作者对梅花这种品格的赞美。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词句理解题,需要解释词的本义,文中义及情感主旨。
26.微写作(10 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 150 字。
①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范围:《三国演义》 《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你选择哪部著作中的哪个章节或 片段?请用一句话表述推荐内容,并简要陈述理由。②乱涂乱贴、违禁吸烟、赛场京骂等不文明的现象,与首都形象极不相称。请针对社会上的某一种不文明现象,拟一条劝说短信。要求态度友善,语言幽默,文体不限。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合乎提干的要求得到基础分数,然后再在语言上下功夫,第一题注意所推荐的内容不能超出所给的四部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首先表述内容,然后阐明理由;第二题注意针对的对象是“不文明”的现象,形式是“劝说短信”,语言要求“态度友善,语言幽默”,同属注意语言的要求,如第二题可以采用对联的内容。总体上要注意不要超出字数限制。
27.作文(50 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 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选一位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 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 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 情,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 北京的作文始终坚持自己的特色:贴近生活,让学生有东西可写,真正的让学生写出自己心中的感悟。今年的题目也不例外,采取的是命题作文的形式,对学生所写的内容进行限定。第一题“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同时限定了文体为“记叙文”,看似平常,难度不大,但得到高分并不容易,应该是一道区分度较大的题目,要抓住题目中的“心中的英雄”所写的内容必须是自己认可的心中的英雄,结合材料中的提示“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这是一般的模式化的英雄,后面的提示“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这才是本题需要展示的重点。
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刚刚结束,很多人关心,今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具体面貌怎样?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试题有哪些新意?试题涉及到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题目难度如何?试题对以后的教学备考具有怎样的指导作用。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高中语文负责人郑宪新将在对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进行详细分析。
1、实用长文本阅读部分 实用类长文本阅读材料契合和当下“创新型”国家的热点问题,材料一以中国的四大发明“印刷术”切入,以中国印刷业遭遇危机为背景,讲述了西方印刷技术的发展,以及与西方相比,中国传统印刷术处理汉字的困难。材料二承接材料一,介绍了解决中国传统印刷难题的第四代排字机的运用原理和研制过程,指出我国精密汉字排照系统的自主创新与研制成功,使中文印刷进入了“光与电”的时代。材料三继续接着材料二自主创新的问题,讨论中国应如何利用传统技术,实现现代的自主创新。
三个材料在内容上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巧妙结合,这是本次实用类长文本阅读的一个特色,兼顾文化性和实用性。与一模、二模考试相比,在长度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通过历次考试已经适应了这样的文章长度,在阅读文章上应该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从出题上来看,这次三个材料分别出题,基本上题目都只与一个材料有关,这样出题信息相对集中,也为考生减轻了不少压力。再者,与模拟考试相比,本次考试实用类文本的题目基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减轻了考生寻找信息点的压力,节省了考试时间。最后,本次考试这是的题目答案基本都从文本中来,需要学生积累的题目比较少,只有两个题目涉及考察到了学生的文化文化素养,一个考查字音字形,另外一个考查成语中字词的意思,都相对简单。
2、古诗文阅读部分
古诗文部分原本应是整张试卷当中相对稳定的部分,但在这次考试中也体现出一些新意。具体来说,文言文考查了两篇文章,虽然两篇文章都比较短,但阅读量也相对增加,相对于现代文来说,古文阅读量的增加使学生在文本理解上增加了更多的困惑点。文段一考查了《吕氏春秋·去私》的内容,是一段论述性文字,与学生平时接触的人物传记稍有不同,也体现了近几年北京高考文言文文本选择多样性的特点。本次考试,选择题考查点相对传统,第一题分两小题考查实词的意义,第二题考查虚词,第三题考查文句理解;主观题稍有新意,第一个主观题考查翻译,第二个主观题要求运用恰当是熟语描绘文章中提到的人物,考查学生的文化积累,第三个主观题要求学生回答“善”在语境中的具体所指,也是一个文意理解的题目。总体来说题目不难,虽稍有新意,但并无难点。文段二是这次文言文考试的亮点,内容来自于学生都熟悉的《论语·侍座》,采用了两个标点版本,要求学生按照新的版本补充文句的说话人,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评价两种标点方式的优劣,这就要求学生对课内文本相当熟悉,并且对文中的人物性格、志向有相当的了解,这样才能
第二篇:高考语文阅卷总结
阅卷归来谈高考
曹金才
2012年的高考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对我们的明天以及以后的高考备考工作来说,这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又一次征程的起步。2012年6月12至21日,我接受学校及市教育局委派参加了高考语文的阅卷工作。我很珍惜学校能给我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所以阅卷期间,我每天都很认真向有关专家请教今年山东高考语文卷各个主观题答题情况的分析。回来之后,感慨颇多,经过认真总结,现就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四至六大题:
四至六大题共54分,今年平均得分29.7分(不完全统计,因为官方的结论还没有最后公布,文中所有数字具同,不再做一一解释),比去年有所降低。这里面有很大的成分是因为有些试题难度有起伏。知识题:第四大题的平均得分是14.6分,比去年有所提高;第五大题的平均得分是5.5分,和去年相比,大致持平。阅读选做题部分:文学类阅读考生均分为8.5分,是失分率最高的,继续其高考得分“瓶颈”的地位;科普文章阅读均分是10.79分。
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试卷存在以下问题:
1.考生的书写量与去年相当,语文整套试卷考生书写量都在在两千字以上。
2.现代文阅读两篇选文难度上没有实现得分上的公平,反而又拉大的趋势,这也可能与选文和学生平时的训练不足有关。今年文学类选的是散文《被时间决定的讲述》,文章的字面意思很清楚,内容上属于心理期望远离尘嚣、回归自然一类。而应用类文本选的是科普类文章《重水》,文字专业性不是太强,学生完全可以很轻松地读懂。只是在某些题目的设置以及答案的组织(比如文学类第20题)上又出现了一些的问题。还比如对等题的难度差异大,一些题目的要求指向不明确等等,因而导致了两个选做题在得分上的差距进一步加大。这对一些选做文学类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不公正的,也不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今年据阅卷老师说,两个选做题的考生比例就比去年大,据说是1:6(不完全统计)。
3.今年的诗歌鉴赏题偏重于对诗歌内容方面的考查,题目难度不是很大,一个是让学生概括景物的特点和营造的氛围,另一个则是让考生分析意象的作用(有形式考查的意思,但不是很典型)。题目设置较往年难度上有所降低,但阅卷控制的很严,学生得分率也不是太高。
4.第五大题的后两个题的区分度不是太大。
从考生的试卷和得分情况看,共性的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引起老师和同学们注意:
1.教材复习的视野不够,基础知识记不准,掌握得不够扎实,失分严重。
第15小题“名句名篇”总分6分,今年涉及的面很宽,得分依然不高,平均才2.5分。很多考生在一些关键字上出的问题不少,有些名句漏字填字。今年的 “文言文翻译”已经降低了难度,考查的内容大都出自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比如实词“幸”“辄”“嘉”“让”“夺”“诚”“中”“左右”“听”等,虚词考了“之”的用法,句式也只考了被动句一种,比去年的“勿惧以罪,勿止以力”和另外两个句子都简单多了。但是因为有些考生平时对实词虚词积累不够、句式掌握不准而胡乱翻译,因而导致失分严重。作文中某些材料引用时记错,也导致作文一定程度的失分。
2.因为平时训练不系统,导致答题的套路不对。
这主要表现在诗歌鉴赏题和现代文阅读方面。比如诗歌鉴赏题,第一小题虽然有题目要求不具体的问题,但学生在做答时,思路不清却是很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没有读懂诗歌及题目要求;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诗歌鉴赏术语的缺乏和无知,不知道“铺垫”和“抑扬”,而阅卷时这两个术语却各占一分。答练字和修辞虽然也可以得全分,但考生的答案却大都不合套路,因而也失了分。阅读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因为高考阅卷是细化到1分的,按点给分,所以很多学生在这方面吃亏不小。
3.考生的理解力和鉴赏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今年的阅读和鉴赏题,材料本身都降低了难度,没有在文字理解上设置过多的障碍,文本本身很好理解。但是学生依然存在着对文本理解不到位的现象,以至于答题不着边际,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做了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4.答题不规范。
一是审题不规范。有很多考生还没看完题干就答题。二是作答不规范。很多考生书写潦草,错别字多,这一点儿在很多题特别是文言文翻译和作文中表现在的尤为突出。
5.书写不规范,字体太小或笔画模糊,无法辨识。
复习及备考建议:
1.基础知识要记准,记牢,还要反复复习并学会融会贯通。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一定砸实,不能出一点儿差错。文言文学习的基础知识——课文中出现的常见的文言实虚词、文言句法、文言特殊句式——一定要掌握好,只有真正学好了,才能考虑知识迁移和应用。
2.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要在平时多加训练。
3.阅读和鉴赏训练要规范系统,对相关术语要讲深,讲透。
4.适当的强化训练是必须的,但一定要讲究实效,要让规范答题成为习惯。
二、作文
今年高考作文题是“这世界需要你”。这个作文题目普遍反映审题难度不大,这也是全国的发展趋势,给考生留下了广阔的发挥空间。但是这个题目也是有一定限制规定的,有区分度和定位,从而在阅卷是可以分出优、良、中、差来的。
题目定位:题目由三部分组成---这世界 需要你。
今年作文总体得分情况比去年要好,人均得分为43.5分(满分为60分),较去年增加2分多。今年的作文没有审题障碍,也没有给材料和提示语,写作空间很大,有利于学生发挥,因此涌现出一大批有个性、出彩的作文。今年优秀作文篇数大大超过去年,仅满分作文就有上百篇(具体数字以官方数字为准)之多,这对一向谨慎的山东高考阅卷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今年考生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审题不清,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或只写“你”,或光写“世界”,没有注意这是要求写“这世界”和“你”的“需要”关系。这样就成了严重跑题的三类卷以及以下等级,得分自然上不去。
其二,有的考生不点题,不明确说出“你”的内涵,或定位不明确,出现了多人的现象。如:一会儿张海迪,一会儿史铁生等等;文中出现的精神或品格有多种,材料罗列,缺乏中心或共性内容。“这世界”指向不明,现实感、时代感不强;“需要”的解释模糊、散漫,没有具体思路回应,内容空泛。
其三,结构松散,中心不突出,不联系实际,真实感差。说大话、空话。
其四,材料陈旧,老套,没有新鲜、有时代感的材料,让人读了心生厌烦。
其五,文体特征不明显,议论文的论据变成了讲故事,结果成了不伦不类的“四不像”。今年的作文题目很开放,但实际上一些学生写出来的内容还是很狭隘,不少作文是考生根据平时所写的作文材料“套构”出来的。
今年,出题者有意降低审题的难度,把考察的重点放在对学生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综合写作素养的考察上,有意降低了考生作文失误的偶然性,增加了作文考查的实效性。从评分原则看来,高考阅卷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今年阅卷,有两条原则一再被强调,一条是“立足于给分”,另一条是“以文论文”,可以看出高考注重的是对考生真实写作能力的客观评判,尽量做到通过作文考查学生对母语的实际掌握水平。
今年的高考作文告诉我们,作文是一门可以学习、可以掌握、可以稳定发挥的艺术,而不是一项具有随机性、可以投机取巧的技术,它是长期有效训练的结果。
备考建议:
1.强化文体意识和训练,让学生写出真正意义上记叙文,议论文,散文。高考不鼓励学生写怪异文体如药方、实验报告等,所以平时要予以警戒。
2.加强审题训练,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准确理解题目的隐含限制,以便能准确表现题目中需要着重表现的内容。
3.引导并帮助学生搜集,整理新鲜的生活素材,并教会他们恰当合理地使用这些材料。
4.进行规范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写出有时代特色的、规范的现代汉语语言。因为从今年开始,高考作文对网络语言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一切不规范的语言,比如网络用语,按错别字或病句论处。
5.书写虽然不一定要求写得漂亮、美观,但字体清晰、工整、认真却是必须做到的。所以要想不吃亏,书法练习还要继续坚持。
时间仓促,水平所限,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第三篇:高考语文阅卷工作规范
高考语文阅卷工作规范
关于网上阅卷:
1.关于切块:每道题切一块,翻译、诗歌鉴赏等按照小题数给相应的得分点,翻译给3个得分点,诗歌鉴赐给2-3个得分点。作文给3个得分点,依次为基准分(0分到45分)、无硬伤加分(0分到5分)、发展等级加分(0分到20分)。网上阅卷必须进行双评,误差分设定尽可能最小,不得高于一个得分点的分值。没有特殊情况,步长值为1分。
2.关于分工:语知题每题至少由3位教师批阅,作文至少由一半教师批阅。
二、关于语知阅卷:
1.主观题:1)3人承包1小题,先试后批,小组长复查;2)采点得分,尽量给分;若有错误,不倒扣分;3)就高不就低,不重复给分;4)把握标准,不帮他引申;5)超规定字数,每3字扣1分;6)引用原文整句不给分,抽取原文正常给分;7)在原文中将相关信息筛选全,不怕多;8)混答最高得一半分。
2.默写题:一空格内出现错、别、增、漏字,则本空不得分。网上阅卷不得设误差分。
三、关于作文阅卷:
(一)操纵细则:
1.赋分等级:
一类卷:63~70分。紧扣题目,基准分45分;发展等级加13~20分(语言有文采,且立意深刻、材料丰富、文体结构等方面多有突出之处);无硬伤加0~5分。
二类卷:56~62分。紧扣题目,基准分45分;发展等级加6~12分(语言较有文采,在另外三个方面有一方面较为突出);无硬伤加0~5分。
三类卷:49~55分。紧扣题目,基准分45分;发展等级加1~5分(语言通顺平实,立意正确,结构基本完整);无硬伤加0~5分。
四类卷:42~48分。基本符合题目要求,语言基本通顺,基准分39-43分;无硬伤加0~5分。
五类卷:28~41分。与题目若即若离,实质偏离题意,语言基本通顺,基准分25-38分,无硬伤加0~5分。
六类卷:27分以下。穿靴戴帽、生拉硬扯、另起炉灶,基准分22分以下;无硬伤加0~5分。
说明:1)一、二类卷无硬伤加分以5分计算,其它类无硬伤加分以3分计算。2)评分必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的同一,重写作基本能力,特别是扣题、语言、立意、材料、文体诸方面,须全面衡量。3)仿作套作扩写(所谓仿作套作:材料老套,在评卷时不断出现),在正常评分的情况下降类评分;确以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扩写作文题材料不得及格。4)凡是文章随意乱写、无章无序,不认真写作的文章,原则上都要在及格线以下赋分。5)游戏考试、游戏人生、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题目卷”,赋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完篇、切题,赋分最高也不得超过25分;假如内容恶俗不堪,赋分最高不超过13分。6)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地名、校名和教师、同学以及本人姓名,否则扣3分。
2.如何打基准分?紧扣题目45分,一至三类卷都须紧扣题目;基本符合题目要求,39-43分,为四类卷;与题目若即若离,25-38之间,为五类卷;若毫无关联,一律不超过22分,为六类卷。紧扣题目包括三个方面:1)中心紧扣题目,2)分论点(小观点、各层次)紧扣题目,3)所选材料紧扣题目。偏题的表现不仅在于立意的偏,也在于材料的不切合文题。
3.如何进行发展等级加分?
(1)“语言有文采”包括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的手法,文句有意蕴。
(2)“立意深刻”包括透过现象深进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3)“材料丰富”包括材料丰富,形象饱满,意境深远。
(4)“文体结构等”包括文体、结构、有创新等方面。
关于“文体”:
1)写记叙文要有自己的真切感人的生活故事,有2-3个细节描写,即在发展等级栏内加3分;假如细节刻画生动形象,另加发展等级分。
2)写议论文只要中心论点明确,有2-3个紧扣题目的分论点,论据分析公道,即在发展等级栏内加3分;假如分论点层层深进,引例鲜活富有特色,另外加发展等级分。
3)写散文只要符合“形散神聚”的要求,有2-3个层次,即在发展等级栏内加3分;假如形象饱满、意境深远,另加发展等级分。
关于“结构”:结构完整、精巧、严谨。
关于“有创新”:见解新奇,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发展等级可从以上诸方面考虑加分,最高可至满分。
4.如何进行硬伤判分?
主要从九大硬伤(标题标点字数句,审题文体结构清)中除审题以外的八个方面操纵。
1)无标题,扣2分,标题好不加分;
2)无标点或以圆点替换,圈出,每3个扣1分,扣满3分为止,文章结尾处无标点或以圆点替换扣3分,标点好不加分;
3)错别字,圈出,每1个扣1分,不重复计算,扣满5分为止;
4)字数每少50字扣1分,超过3分将在总分内扣,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
5)一处病句扣2分,并用横线划出;
6)文体不分,对应文体的表达语言少于全篇的三分之二,扣3-5分;
7)结构不完整,表现为结尾处无完篇标志,不得及格,其他情况适当扣分;
8)卷面有明显黑团,每2个扣1分;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加1分。
因评分系统无扣分机制,因此单列5分,若扣硬伤分直接从5分中减,若不足从总分中减。
(二)几点说明:
1.关于题目理解(以“绿色生活”为例)
“绿色生活”是已被公众约定的专用词汇。在解读时,必须把“绿色”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要言之,“绿色生活”有三个重要内涵:(1)热爱自然(情感层面);(2)护卫自然(实践层面);(3)顺乎自然(思想意识层面)。
对“生活”的理解:因“生活”的“面孔”之熟、含义之丰、范畴之广,故命题并未做任何提示和界定。须明确:
①“生活”是这道命题的中心词,是写作的基本指向。
②“生活”的基本义是人的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相区别。引申义固然比较多,但必须由“生活”的基本义派生而来,假如是象征或比喻义也必须有相似处和关联点。
③“生活”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生活”可以是物质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
对“绿色”的理解:这个题目中的“绿色”是一种隐喻。“绿色”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才具有特定的比喻义,即“提示语”中的“生机勃勃,赏心悦目”。命题中对“绿色”作了三个方面的提示,特别夸大了“绿色”的理念涵义。在今天这个时代,“绿色”早成了一个高频词,其核心喻义是生命、生态,终极指向是“自然”。由此推及,“绿色”还可表达人们希看的、美好的、健康的、低碳的、积极的、***的、诗意的等含意。
对“绿色生活”的理解:“绿色生活”,主要是指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多次使用、救助物种、保护自然之类的环保生活行为均属此列;大凡拒尽使用一次性木筷、不追求过度的时尚、拒尽过分包装、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随手封闭水龙头、尽量乘坐公共汽车之类的低碳生活方式均属此列。而精神层面的生活,则要扣住“道法自然”(道荚订或“天人合一”(儒荚订的核心意蕴往找准契合点;人们的情智、态度、灵魂、禀赋诸方面都要紧扣“顺乎自然”这一核心意蕴往选择。例如重在享受过程的积极主动的欢快学习生活,又如既敬业乐业又能寄情山水、休闲身心的工作状态等。
“绿色生活”的写作必须将“绿色”和“生活”融为一体,不可割裂。“绿色生活”的写作难点在于:①人人有话说,如何才能说有意义的话。②大家知道是真理,如何说出个性化的真道理。③偌大的命题,如何精巧地切进和表现。④要严防掉进“浅薄”和“平庸”的陷阱。
2.文体写作提示
●议论文写作:
①能扣住“XXX”内涵,作个性化的解读,熟悉独到、深刻,观点与材料同一且分析透彻,论证有层次感,语言表达富有逻辑性;或者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进,进行层层深进的分析论证,语言聪明、幽默、犀利,可视为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
②能扣住“XXX”,提出有意义的中心观点,并能扣住中心论点展开论证,举例恰当,论据分析能扣上论点,综合运用论证方法,层次清楚,语言正确,富有概括力,可视为二类卷赋分。
③能捉住“XXX”确定中心论点,进行分析和论证,写成常规式的议论文,但无明显的突出之处,可视为三类卷赋分。
④固然观点正确,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明显有弱项,比如观点与材料内在联系不紧密,只列举而不作有逻辑的分析;或者,虽是中规中矩的议论文,但文章的观点属于人云亦云的套话或论据材料也没有新意等;可视为四类卷赋分。
⑤形式上是一篇关于“XXX”的议论文,但或者没有自己的中心观点,或者观点闪烁不明,或者缺少论证等,可视为五类卷赋分。
⑥对熟悉浅薄、思想平庸、语言贫乏、结构混乱、随意组合不成章法的文章,可视为六类卷赋分。
●记叙文写作:
①文章从一个小且巧的角度切进,叙写自己或他人“XXX”的经历或过程,进而引发自己的体会或感悟,且构思精巧,语言富有意蕴;或者以独到的故事情节(或话题)为开篇,简洁而传神地描写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中“XX”的图景画卷,引发自己对“XXX”的体验和感悟,且构思新奇,语言生动形象,均可按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
②文章以“XXX”为主体,故事情节生动,叙议得当,但主旨重在表达作者对生活状态的体验或感悟,可按二类卷赋分。
③文章主体叙述的是与“XXX”相关的故事,且有一定的情节,引发的感悟为大家共知,且构思无明显新意,语言表达一般,可按三类卷赋分。
④有故事情节但无引人之处,有叙述和描写但无出色之笔,立意主旨无新意,整体上语言平淡,表达上没有明显特色,可按四类卷赋分。
⑤所写故事情节明显“贴标签”,而引发的体验或感悟又与“XXX”若即若离,且语言表达有明显毛病,可按五类卷赋分。
⑥故事情节明显低幼化,语言表达粗俗,前言不搭后语,文章主题不明,可按六类卷赋分。
四、关于督查和统计分析:
1.保证作文阅卷质量,要拉开分数档次,增强作文的区分度。督查的三项数据:1)作文阅卷时间不得少于90秒;2)方差值越大越好,方差大说明分数差距被拉开,方差值小的5名需及时提醒,55分以上作文的数目不得低于10%;3)教师批阅作文的均分与作文总均分差不得超过2分。
第四篇:高考语文阅卷方式
高考作文是怎样改的样卷一共12篇,这时候所有的老师都在看这12份标杆作文,我尝试着给每一篇评上一个分,然后与专家组评的分进行对照,一看,很让人吃惊,有5篇得分差距超过了7分,特别是低分作文,我最低分给了35分,还有一篇40分,另一篇41分,但专家组这三篇分别评分为26分、30分、33分,高分作文差不多,最好的作文我的评分是57分专家组评定为59分,第十二篇我给了55分,专家评定为50分,有一篇我评定为54分,专家组评定为58分。问问其他老师,发现他们的评分与专家组的分差距更大,大家议论纷纷。
这时候阅卷室里人已经坐满了,小组长忙着点人数。十点多,有人说到下面开会,大家就到了一个大厅里开会,先是山大的唐子恒院长讲了讲阅卷的一些事,他说今年考生是619000多人,作文组阅卷老师一共是18个组,270人左右,我一算,很是吃惊,因为要两评三评甚至要四评,意味着每人在这几天里要评阅近6000份作文,能保证质量吗?我想为什么不多请些人呢?好在今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全是在职老师,以高中老师为主,也许能好一些。
接着是讲作文评分标准,先说对题目的理解,这段话出自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在小说中原意是人生的幸福与不幸之类,王老师然后又说他查了辞海,说人生在辞海中有两种解释,然后又界定了光明与阴影的内涵和外延,说了专家组认为的切合的立意,并且说有不同意见下午可以再讨论,后来下午也没让讨论,想想也是,自然是专家们说了算了,老师们只有执行的份了,接着王老师又大略谈了谈对这12篇标杆作文的意见,然后开始吃饭了。
下午开始试阅作文,系统上传过来9篇作文,有两篇评分差距超过了7分。其中有一篇我们组的阅卷老师给的最高分是28分,最低分18分,而专家组给了43分,我们很是惊讶,我们仔细阅读那篇作文,认为绝对不值43分,有的老师说专家肯定没有看这篇作文,只是看了题目就给分了,还有的老师戏称专家就是专门在家里的人,还有的说专家就是要挨砖的家伙,想想也是,一批完全脱离高中教学一线的专家作文评分怎么能够准确呢?想想上午,有个一线老师,她是小组长,说他们的意见根本不被重视,我们也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不过我总体感觉专家组阅卷更重视立意的恰切与否,高中老师更看重语文综合素养,特别是语言,我认为语文本身是一种工具,语言的比重应该重一些,对立意的要求可以放宽松一些。
阅卷的第二天了,上午不到八点所有的阅卷老师就到齐了。到了以后登录阅卷系统,没有阅卷任务,组长说八点半才能发试卷,但八点半了,还是没有发试卷。阅卷室里变得有些浮动,和几个不知道姓名的老师聊起天来。一个老师说浙江省评阅高考作文最少2分钟,少于2分钟是不能提交的。但山东网上阅卷好多年了,一直不对单篇作文阅卷时间作出限制,有的老师去年阅作文每天每人平均700到800篇,也就是20多秒钟看一篇作文,想想实在让人不解。
一个老师说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就是山东省考试院为了赚钱呗,故意减少阅卷老师。这个老师接着算了一笔账,全省619000考生,每人考试费200多元,总共收费1.3亿,高考阅卷语文科用人最多,今年640人,那么总共参加今年高考阅卷的老师不超过3000人,每个阅卷老师最多给阅卷费2000元,总共花费不超过600万,有的老师说他们那里高考监考三天一个老师给80元,现在涨了点,一天40元钱。每个考生的试卷费不超过10元,那么招生考试院的收益实在让人震惊。
到了9点,小组长们开会回来,给老师们开会,不过让人奇怪的是,他们开了一个多小时的会,给老师们说了不到3分钟就开始阅卷了,只是说把握好标准,不要追求速度等等。
老师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开始阅卷。刚开始觉着还可以,每篇都看的很仔细。到11点左右的时候,由于汗水太多,屁股和裤子紧贴在一起,一点也不透气,难受的要命,坐在凳子上不时的活动活动,实在不行就出去喝点水,凉快凉快,我身边就是空调,不感觉太热,但阅卷室的凳子是光板的,一点也不透气,坐不到十分钟屁股下面就已经被汗水浸透了,想想后面还要坐8天,真是有些不知道怎么熬过这些日子。
中午吃完饭后,在桌子上趴了一会儿,困得要命,但睡不着,虽然未到上班时间,但是可以阅卷,到了一点半,上班时间到了,大家都坐起来,开始了这单调却十分重要的工作,今天没要求数量,所以一天只阅了不到300份,已是十分疲惫,不知道一天700份的任务怎么完成。
6月13日晴
今天早晨一到阅卷地点,就看到一群人围在阅卷大楼门前,挤进去一看,原来是全体阅卷老师的工作量公布,我看了看,最多的老师昨天大半天评阅了500多份作文,几乎是我的两倍。我想,阅卷老师的工作确实需要管理,但是这样公布老师的工作量,是否是提示老师们加快阅卷进度呢?我不禁为阅卷的质量开始担忧。
果然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和有的老师聊起天来,说有的老师一上午就评阅了500多份卷子,这样的老师能保证质量吗?
6月14晴高温
今天早晨一到阅卷地点,老师们都在谈论昨天阅卷的最高纪录,1690份!有两个老师突破了1600份。大家都是语文老师,谁都明白这样的速度意味着什么样的质量!但阅卷领导小组没有做出任何速度上的限制。八点多钟的时候,王晓书老师到阅卷室要求老师们要敢于打高分,他说的一个数字又让我大吃一惊:昨天评阅的作文中一类卷仅占万分之一!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比例,今年全省61万考生只能有61个学生作文在54分以上!,这太让我惊讶了。有过多年阅卷经验的老师说,年年都是这样,速度越快越好,现在说速度不是评价老师的依据,最终优秀阅卷员都是那些阅卷数量最多的老师。不仅多拿点阅卷费,而且还能发一个证书.对此,我实在感到无奈了。有这样的速度,老师们都打保险分,自然出不来高分作文了。最终出现的报纸上的优秀作文,都是他们这些专家挑出来做做样子的。
6.15晴高温
今天刚开始阅卷不久,山师的王景科老师就做了一番讲话。主要意思是限制速度,保证质量。接着说阅卷三天已经完成总任务的34%,大家阅卷质量很好,速度适中。同时说一篇作文最少看1分钟,每天阅卷上限是750份。王老师是文学院教授,数学不好可以原谅。一篇作文最少一分钟,那一天阅卷时间是6.5个小时,总共390分钟,怎么出来了上限是750篇呢?实际上很简单,在电脑程序上进行一个小小的限制,每篇作文少于1分钟就不能提交,一切就解决了。
虽然这样说了,但大家心理都明白,速度不能下降的。果然,中午吃饭的时候,一个老师就说他已经把全天的任务完成了。问他下午干什么,他说还留下几十份装装样子,然后干点别的。当然老师是不能离开阅卷现场的,到下午三点休息的时候,已经有三分之一的老师开始没有任务了,阅卷室里的秩序不如前几天了。我想,阅卷领导小组意识到控制阅卷数量是好事,但该控制的是速度,而不是数量,为什么就不能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呢?连高考阅卷这么严肃的事都这么草率,我们国家还有什么事情是认真的呢
6.16晴高温
今天阅卷刚刚开始,王景科老师就说每天阅卷的上限是800份,比昨天说的750份,同时王老师说一定要保证质量,我想给数学不是太好的王老师算一笔账:一天800份作文,每天总共阅卷时间理论上是390分钟,20多秒钟阅完一篇作文,输入四个分数,阅读书写不是很规范的800多字,能保证质量吗?实际上很多老师阅卷速度快的多,很多老师下午三点多钟就没有事情可以做了,如果规定上限是1000篇,老师们在下午3点钟还是能够阅完的。至于质量吗,这个由阅卷领导小组总结吧。
下午看了小组长那里的任务量,才知道为什么要老师们加快速度,因为到昨天才完成总任务的50%,按照每天每人阅750篇,每天能完成总任务的15%,这样三天就不能完成任务了,所以要加快了。不过就我自己感觉来说,这已经是阅卷的第六天,单调的工作,实在是疲惫到极点,中午没有地方午睡,我从外地过来,又非常不适应济南干热的气候。下午阅卷的时候,常常出现眼盯着屏幕,但就是反应不出文章写的是什么,有的甚至连文体也分不清了,只是看看书写和长度就抓紧时间输分了,不然800份怎么能完成了。当然没有人要求你一定要阅800份,但老师都在身边,每天公布每个人的批阅的数量,谁好意思少阅呢?只好硬着头皮看了,至于学生们,只好由上天保佑吧。
6月18日凉爽 昨天夜里济南大雨
疯狂,今天的阅卷完全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了。早上刚开始阅卷不久,小组长们就被叫去开会,过了不多久就回来了。组长说今天不限量,大家抓紧时间,现在任务比较重,提高速度,保证明天上午完成任务。下午王景科老师过来说,明天中午不管饭了,大家一定要在明天上午十点之前完成任务。听到这些,大家手下都紧了不少,特别是我们这些外地的,离家好多天了,特别盼望着快点回家,阅卷速度格外快。阅卷室里只听见敲击键盘的声音。我左手按住s键,右手快速敲击键盘,只看书写和长度,凭感觉打分,几乎所有的分都在40分到45分之间,书写特别差的三十多分,长度不够的20多分,书写格外好的45分以上,内容是不看了。现在我的阅卷速度在一小时200份以上,看看其他老师,阅卷速度比我慢不了多少,因为从组长那里知道,今天还有总任务的20%没有完成,按照以往每天也就完成14%左右,今天必须完成,明天留下点扫扫尾。特别是最后一个小时,人几乎
成了敲击键盘的机器。全天下来,一查,评阅了1100多,问问其他老师,大体上也差不多。到最后看看剩余的任务保证明天很快就完了,大家才带着一种异样的心情离开了。6月19日晴
今天一早就开始收拾东西,到宾馆里退房,拖着行李吃了点饭,然后挤上班车,到了阅卷地点,因为昨天就说有班车把我们送到汽车站和火车站,找地方放好行李,然后打开电脑开始阅卷,今天每个人手上的任务也就是100多份,组长开始收工作牌高考卷子和作文样卷。我不明白这样卷收上去有什么用处,防止泄密吗?老师早复印了,要泄密早就泄了。也许是管理者推卸责任的一种手段吧。9点大多数人手上已经没有阅卷任务,从组长那里看总共还有289份。大家就等着发钱,不过最后这200多份却挺慢,一直到10点多,全部任务结束。组长们下发优秀阅卷员证书,每个组阅卷数量最多的两个人是优秀阅卷员。11点多开始发阅卷费,一等是1805,优秀阅卷员1955元,二等三等略少一些,不过差得也不太多。大家阅卷数量差距也不是太大,少的5000多份,多的5900多,不过想想我们完整干只干了6天,一天培训,一天试评,最后一天一个小时,这速度也够惊人的。
领到自己的阅卷费,1805,是一等,加上原先发的500元,总共2305,收入还不错。但我们对得起交高考报名费的学生吗?回去跟学生们怎么说阅卷的经历呢?
第五篇:参加高考阅卷心得:高考语文
承蒙领导信任,给我们参加2016年山东省高考阅卷工作的机会,我们非常珍惜这次学习和体验的机会,也深感责任之神圣和重大。尽管阅卷工作紧张又繁重,但我们还是认真、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在接受高考作文阅卷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从省阅卷组学到了最新的和权威的关于作文评价的标准;在高考作文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平时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现把这些心得收获总结出来,向领导做如下汇报,希望不会辜负各位领导的信任和期待。
首先,关于作文的“思辨性”。
在省阅卷组对作文标准和等级的认定中,我们发现“思辨性”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没有体现思辨意识的作文,要达到二类(46-52分)上都是非常困难的,更不用提一类(53-60分)了。这点在我们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思辨,就是指在作文的立意与分析时力求多层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要理清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学会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一篇文章有思辨性,会有一种深刻的理性之美,这是高分作文必须具备的核心灵魂。比如今年山东的命题材料,除了扣住“行囊”“旅程”两个关键词的象征意义外,还要注意到材料深层的辩证关系:有用和无用、长用和短用,有备和无备、物质和精神。大多数学生作文立意简单,没有丝毫现实联系,只抓住一个单项面如“勇敢”“责任”“爱心”等来写,缺乏丰富而多元的思想内容,分值基本打在三类(36-45分)。
其次,关于套作与宿构。
阅卷过程中最令人悲哀的是,发现大量的学生考场作文没有应变能力和独立创新意识,盲目的套作平日训练过的题材。其实平时作文训练中,有优秀的作文或材料,高考作文不是不可以拿来用,但很多学生用的时候不能摆脱原来作文的框架与思路,生搬硬套,这就出现了非常可笑的“僵尸文”,比如有不少学生直接套作往年高考作文“春来草自青”“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等,文不对题或扣题非常牵强,这是学生在考场上面对一个新的作文命题完全失去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究其根本原因,则是我们在复习训练时,往往有些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能耐心着力于学生思想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
再次,关于作文的素材。
今年的高考作文绝大多数学生选择议论文体。对于议论文来说,素材的选择和使用决定着整篇文章的规格高低。老师们非常一致的感觉是,学生使用的素材大多陈旧或大批量“撞车”。比如“司马迁”“苏轼”“李白”“杜甫”等事例简直成了“万能素材”,而一些像“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网络流行语,则频繁出现在作文中,令阅卷老师不胜其烦,哭笑不得。这都提醒我们在平时要注重学生素材的个性化积累,而不是纵容他们千篇一律的生搬硬套。
以上几方面问题,提醒我们冷静反思我们作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我认为应着重关注两点:
第一,加大阅读量,使学生开阔眼界,思想逐渐成熟深刻,这样才能写出真正有思想、有灵魂的好文章。
第二,写作训练不是流水线上的机械加工,除了写作技巧的强化训练之外,更要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总而言之,教育教学是一个庞大而久远的工程,身为老师,应该本着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感,放大格局,耐心关注学生思想的成长和成熟,不能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把学生当成抓分的机器。
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的作文教学能走出“重技巧、轻思想”的误区,我们的学生能写出有个性思考、有独立灵魂的真正的好文章。
以上是我们本次阅卷的一点心得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语文阅卷四人组 201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