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字化社区”功能设计及典型应用
摘要:“数字化社区”是政府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便利的服务,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在社区范围内为政府、居委会、居民和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组织和机构,搭建互动网络平台,建立沟通服务渠道,从而使管理更加高效,服务更加优质,最终使居民满意。
关键词:数字化社区;一键通;呼叫中心;vpn
随着城市社区化建设的日益深入,以及居民对社区事务的日益关注,面对常住人口、下岗职工、老龄工作等各种问题,各社区原有的管理方式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迫切需要一套高效的社区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同时,数字化社区是电子政务功能的延伸和拓展,是电子政务的落脚点,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完成了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责。数字化社区是社会公众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的最直接体现,也是提高国民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信息能力的有效平台,更是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窗口。
一、数字化社区功能设计
1.公共服务版块
面向全社会开放,居民、服务企业均可通过该版块了解各自所需求的服务信息和平台运行的实时状况。注册居民可通过该版块寻求相关服务信息,注册服务企业也可利用该版块发送服务信息,居民可通过其来查询为其服务的企业和员工的所有详细资料,企业性质、规模、员工姓名照片及工号等多项信息来保证即将为其服务的工作人员的合法性,从根本上杜绝服务诈骗情况的发生;并可通过平台了解有哪些优秀服务企业和被通报批评的服务差的企业,为其所享受的服务把关设卡。同时,服务企业也可利用平台宣传其企业形象,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公布其服务项目信息及相关优惠措施。建立企业人员自身数据库供居民来比对服务人员素质及服务技能水平。
2.服务审核监督版块
主要面对平台运营部门和市有关职能部门。中心管理人员可通过该版块审核居民、服务企业提供的各种服务信息,筛查不合格的信息和不友好的言论,防止在公众服务平台上出现非法信息来误导公众造成不良影响,针对超出中心管理人员权限的违法信息,可通过该版块提交给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职能部门也可利用自己的权限发布有关规定和通知,可浏览整个平台信息处理过程,如其发现有害信息,也可通过平台专设通道向中心提出协查通报,进行相应处理。
3.服务管理版块
二、数字化社区典型应用
1.设计目标
改善社区基层职能机构的工作环境;增强各级政府业务部门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推广统一的社区业务规范;形成统一的社区基础信息数据库、数字城市的信息化枢纽,为社区职能转变和效益实现提供了坚实基础。
2.应用管理模式
考虑到社区的信息化程度和网络的负载能力及数据的安全性,系统本身数据分布采用“集中式为主,分布式为辅”,即数据集中存放在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上,但社区根据网络条件允许设置本地数据库,采用三层结构体系和数据库集中管理的设计思想。
3.“数字化社区”建设的内容
某区“数字化社区”的建设是由区、街道、社区三级分布式系统构成的统一“数字化社区”平台。该平台由社区综合服务网站、社区服务专线和社区服务管理系统组成。集中突出了便民、利民、安民、乐民的服务理念,整合和优化社区内各类资源,进而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简便、快捷、高效、经济、安全的星级服务。
(1)社区综合服务网站
①统一社区信息资源标准规范。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把分散在各街道、社区居委会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信息有效地联系起来,经过优化与重组,构造完整合理、规范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并能与其他电子政务业务系统规范协调一致。
②完善可行的社区服务网站资源管理体系。在完善的统一信息门户、数据管理中心的架构内,共享丰富持续的社区信息资源,并实现有效的管理;实现社区内部办公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政务公开,加快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③以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为核心,建立分布式的信息发布管理机制。网站内容由内容管理发布系统进行发布,实行分布式管理的方法,通过对系统管理进行安全的权限设置,不同用户可根据不同的权限对网站内容进行有效地管理,方便开展网上应用,也便于以后业务的扩展。网站功能有服务资源信息发布、服务申请、用户登录、论坛、服务流程、状态公示、全面咨询等。
(2)社区服务专线
社区服务专线具备所需的几乎全部呼叫处理应用功能,如:模拟中继、数字中继(一号和七号信令)、internet接入;自动语音导航、自动语音应答、人工坐席服务、多媒体坐席服务、语音合成、传真、语音的录放等,交换能力强劲,功能齐备。通信公司可以提供坐席出租的方式,采用预先制定的呼叫号码,提供最专业的24小时语音服务,可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3)社区服务管理系统
我国城市现行的城区管理体制,是以区、街道、社区三个层次组成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体制;与其相伴生的还有一个属于条条管理的独立板块,即隶属于不同行业和系统的驻城区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它们与城区块块基本上不发生横向联系,由各条条直接管理到每一个基层单位和人员。这样一种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城区管理体制和社会构成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一系列尖锐而复杂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
其一,城市单位的社会职能外移,原有的城区管理体制和功能难以承接。
其二,城市社会人口结构性变化加剧,实行管理和维护稳定的难度增大。主要表现在:体制外人员和流动人口不断地、大量地、长期地增加;城市人口开始呈现老龄化;下岗、失业人员的出现,复杂因素增多;社区治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贫困人群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仍处于增长的趋势。
其三,城市管理任务日益繁重,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机制面临严峻挑战。
其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为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赋予了新的使命。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居民对社区事务的日益关注,社区原有的管理方式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外来流动人口、出租屋、计划生育、基层党建、下岗失业、老龄工作、社会治安、社区环境卫生、文体教育等各种问题,社区管理机构在管理和服务上都力不从心,存在着职责权利不统一、职责任务不明确、管辖范围不明确、人员老化、工作条件差等问题,而且上级政府机关与基层接触少,交流不够,基层上报的数据需要进行二次录入和手工统计,如此重复操作严重影响了社区管理的日常工作效率,为此,迫切需要开发一套高效的社区居委会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各级社区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
①系统建设功能采用区、办事处和居委会分布式三级系统。功能为:系统采用方便快捷的全面基于b/s结构的维护方式,对系统日常的运行、维护和信息内容的采集、发布、更新、统计、信息审核、安全等进行统一管理。系统提供统一的基于电子证书技术的安全管理通道,各级管理员可以方便对系统各项内容进行管理。
②报表管理模块包括:社区基本情况、家庭与人口、社区党建、社区其他、自定义报表和自定义报表管理。
③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系统配置、用户管理、数据管理、个人管理、日志管理、角色设定。
(4)一键通报警系统
“数字化社区”主要服务社区居民,当代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空巢”老人的数量更是逐渐增多,如何解决老年人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求助问题是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一键通”报警功能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给老年人以及社会弱势群体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寻求帮助提供了条件。
一键通报警平台可以与小区物业、社区服务中心或者110/120平台相结合,从而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受理。
4.网络建设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政府信息化建设重点变化明显,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受重视程度继续加强;办公自动化、信息安全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受重视程度显著加强。
(1)需求分析:根据某区政府现有的网络状况和实际情况,网络建设之后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区政府、街道和社区之间能够相互访问;政府内网和外网必须隔离,以保障含有国家机密的信息;区政府网站公众可以访问;网络具有可扩展性,考虑用户及应用增加时网络的承受能力。
(2)解决方案:基于以上的几个目标,建议某区政府网络建设分为内网和外网建设。内网通过宽带vpn组网方式实现,外网通过宽带adsl或光纤方式解决。
(3)内网建设:利用现在比较成熟的adsl宽带网平台,搭建vpn专用网络,实现区政府对各街道、社区的联网,保证组网的安全性,同时具有高带宽、可延伸等特点。方案如下:
②在区政府中心机房和各街道、社区分点提供以太网接口,可直接连接路由器或交换机。
③各用户端ip地址可采用用户私网地址,由用户自行分配,组网灵活。
④利用adsl宽带网平台实现adsl-vpn专网,是在osi模型的第二层实现的,保证组网的高安全性。
(4)外网建设:通过通信公司稳定的城域网以及adsl宽带网平台,实现社区居民能够通过internet访问区政府网站的目的。方案如下:
①区信息中心需要单独建设一条光缆连接互联网,带宽10m,用于区政府网站发布和其他对外应用服务,同时也保证社区综合服务网站的相应速度。
②街道采用宽带adsl拨号方式接入,带宽2m,用于各街道互联网应用及触摸屏使用等方面。
③建有社区多媒体教育中心的社区采用光纤方式接入,带宽10m,其他社区采用宽度adsl拨号方式接入,带宽2m,用于各社区对公众提供网络服务。
第二篇:钣金件数字化制造技术典型应用实例
钣金件数字化制造技术典型应用实例
钣金件是构成航空航天等产品外形、结构和内装的主要零件。以飞机产品为例,三代机与二代机对比,钣金件总
零件减少,但其数量比例并未减少,约占飞机零件数量的50%。在航空航天产品研制中,大型整体壁板、曲线弯
边框肋零件、导弹加强框等复杂钣金件精密成形是关键性技术之一。基于数字化技术发展精密成形是世界各国在
钣金成形技术发展趋势方面一致的认识。本课题首先描述了钣金零件制造技术的发展需求和数字化制造技术基础,分析了钣金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核心,最后介绍了典型应用实例。
航空航天产品对钣金件制造技术的要求
随着航空航天产品的发展,对钣金零件的表面质量、形状精度、成形过程稳定性、成形后性能、产品合格率
等的要求日益提高。新型飞机气动外形要求更严、寿命要求长,钣金件不许敲击成形,对钣金件的要求不只是贴
合,而且要有稳定的质量和性能状态,飞机机翼外形相对理论外形的偏差一般要小于0.5,不平滑度小于
0.05~0.15,钣金件弯边高度的精度要求是H+0.2-0.1。而靠样板等模拟量协调制造的工装外形误差往往达 0.2~0.3mm,局部甚至高达0.5mm,要提升钣金成形技术水平,钣金件制造的数字化是必然选择。
与其他加工制造方法相比,钣金制造数字化有着更为复杂的技术难题。首先,钣金件外形复杂、薄板料,制
造过程包括下料、成形等多个工序,其数字化定义不仅包括零件本身的定义,更包括工序件的定义和优化。为达
到精密成形,如何在考虑塑性变形特点、成形回弹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毛坯定义、成形工艺数模定义,如何解决
钣金件制造中模具型面的传递与控制等问题变得十分复杂。其次,钣金件成形是塑性变形过程,由于物理上的非
线性所带来的不唯一性、不可逆性等引起的工艺上的不确定性,在影响钣金成形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诸多因素中,能够完全定量把握的并不多。第三,钣金成形过程是一次性的,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成形过程。成形过程中需控制 的主要是成形力、温度等工艺过程参数,而非坐标等几何参数,控制难度更大。由于材料性能的不稳定性和随机
性,使工艺参数设计和成形过程精确控制十分困难。因此,需从成形工艺设计、制造模型定义、模具型面控制与
设计、工艺过程模拟与综合优化等方面展开研究,形成实现复杂钣金件精密成形的数字化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钣金数字化制造技术基础
钣金件数字化制造是在考虑塑性变形特点、成形质量要求等因素基础上,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通过合理的
制造模型数字化定义、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优化的加工工艺参数及成形过程精确控制,使零件成形后不需要加
工或仅需少量加工就可满足质量要求,其过程见图1。
钣金件数字化制造技术基础包括以下方面。
(1)钣金件工艺数字化设计技术:以钣金件制造模型信息为依据,完成制造指令设计、工艺参数计算,生成
钣金车间加工零件的生产性工艺文件。通过对钣金材料性能数据、典型流程、工艺参数等工艺知识进行积累,把
大量经验和试验数据转化为企业内共享知识,通过知识重用技术在钣金制造过程中从知识库中提取合适知识用于
钣金成形工艺设计,提高钣金工艺设计效率和成形质量。
(2)钣金件制造模型定义技术:钣金零件从毛坯到成品零件的成形过程由多个工序组成,下料工序的毛坯和
排样模型、成形工序的工件模型和回弹修正模型等共同构成了制造模型。制造模型的精确定义是进行成形工艺过
程和模具设计的基本依据,控制着零件精密成形过程。对钣金零件,需考虑零件材料、变形特性等因素,建立毛
坯和工艺模型的专用计算工具,为工装设计、工艺参数设计、数控编程等提供数据源,以满足零件精密成形的需 要。
(3)钣金件成形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钣金零件刚度小,橡皮囊液压成形、蒙皮拉形、型材拉弯、导管弯曲、冲压成形等成形工艺,必须用体现零件尺寸和形状的成形模具来制造,以保证其形状和尺寸的准确度。难点在
于为了避免成形缺陷(回弹、起皱、破裂等),实现精密成形,模具形状与最终零件形状并不相同。以制造模型
为依据,运用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建立模具型面和尺寸修正的综合优化技术,保证精密成形。
(4)钣金件成形数控编程与设备控制技术:钣金数控成形设备已得到广泛应用,一些重点钣金成形设备均采
用了数控化,如数控下料铣、数控拉形机、数控弯管机、数控拉弯机、数控喷丸机等。钣金成形设备的数控化使
生产效率、精度和产品适应性较手工成形大为提高。对蒙皮拉形、喷丸成形、数控拉弯等设备,需要控制的主要
是成形力、时间等工艺过程参数,传统上采用经过多次试验的“录返式”方法得到控制程序,无法适应提高加工
效率和质量的要求。通过解析各类设备控制程序文件的格式,开发根据工艺参数自动生成数控指令的工具,实现
数控编程的自动化和设备的精确控制。
钣金件数字化制造技术核心
钣金件数字化制造过程中,各种信息均以数字形式表达和存储,通过网络在钣金制造的工艺、生产等各业务
部门内传递和交换。从以传统的模拟量为载体向以数字量为载体的制造模式的变革,核心在于2个方面:一方面是
面向工艺链数字化定义制造模型,作为工艺、工装设计和数控代码生成的依据;另一方面是对工艺知识进行建库
和使用,作为信息定义的支撑,从而建立以数字量定义、传递与控制为主的技术体系。
1基于制造模型的数字量传递与控制
在钣金件设计模型向最终零件的移形过程中,由于成形过程中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回弹等因素,成形钣金件 的模具形状与设计的零件最终形状存在一定偏差,而不是设计模型的简单传递。制造模型与设计模型是同一对象 的2个不同部分,适用于2个不同阶段。在基于模拟量传递为主的钣金件制造模式中,钣金件制造工艺过程各环节 的几何形状没有严密的数字定义,零件制造准确度难以提高。钣金件设计模型准确描述了最终形状和尺寸,但未
考虑钣金件工艺过程的中间状态,无法解决设计信息向制造延拓的矛盾。确定工序顺序和内容后,制造模型是考
虑工艺因素,把传统制造模式中以模拟量作为载体的零件形状和尺寸信息采用如图2所示,基于制造模型的数字量传递与控制是通过面向工艺过程定义工件模型和工艺模型——移形到工艺装备——生
成数控程序——以数字量传递至数控设备这样一个并行数字化制造过程,其实质在于毛坯组合排样模型、成形工
艺模型等下料、成形、检验各控形节点中的CAD几何模型直接用于成形模具设计、检验工装设计、制造指令设计、工艺参数设计、数控加工等环节;基于工装的数字化模型,能在样板制造、模具制造中始终保持给定的公差;
考虑如图2所示,基于制造模型的数字量传递与控制是通过面向工艺过程定义工件模型和工艺模型——移形到工艺
装备——生成数控程序——以数字量传递至数控设备这样一个并行数字化制造过程,其实质在于毛坯组合排样模
型、成形工艺模型等下料、成形、检验各控形节点中的CAD几何模型直接用于成形模具设计、检验工装设计、制
造指令设计、工艺参数设计、数控加工等环节;基于工装的数字化模型,能在样板制造、模具制造中始终保持给
定的公差;考虑回弹等因素直接修正后进行模具设计;这就消除了从检验标准装备到工作装备再到零件的模拟量
传递的若干中间环节引起的误差,减少了人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反复试错的制造方式,从而实现精密、快速和低成本的制造。
2基于工艺知识的钣金件工艺过程设计
钣金件及其成形工艺的种类繁多、成形过程的多因素性决定了钣金件制造依赖于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知
识,钣金件工艺过程设计是知识需求密集的过程。在钣金数字化制造中,除了使用CAx系统辅助设计工作之外,同时还需要钣金制造知识的支持。对已有知识的重用包括知识建库和知识使用2个基本的过程。如图3所示,基于知识的钣金制造要素定义是对钣金制造领域知识进行建库存储,在钣金件数字化制造过程中,应用系统
根据钣金零件信息从知识库中检索已有知识而使知识重现,形成问题的解,同时创建的新知识不断更新到知识库 中。
在对企业钣金工艺设计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钣金工艺知识进行分类形成型谱图,对基本类型知识进一步分
解为信息后建立钣金工艺知识库框架;对知识采集和入库,首先定义钣金工艺领域术语,在此基础上创建制造指
令知识、各种成形工艺参数设计知识、成形模具设计知识等内容。采用基Web的架构对知识进行管理,分布式环
境便于工艺人员查阅、选用、修正和不断积累。
典型应用案例
1框肋零件橡皮囊液压成形
框肋零件是飞机机体骨架中的组件,担负着确定飞机外形和承受气动载荷的双重任务。框肋零件的结构要素
包括腹板、弯边、加强窝、加强槽、减轻孔、下陷等。弯边按几何形状分为直线弯边、凸曲线弯边、凹曲线弯边,有气动外形要求的零件弯边有较严格的精度要求。
采用基于制造模型的数字量传递方法,橡皮囊液压成形模具外形的设计(见图4)依赖于制造模型中的成形工
艺模型而不是直接依赖零件原始数模。成形工艺模型考虑了零件的回弹等因素,给出修正方案及修正参考值,对
型面和尺寸进行了合理的预修正。通过对框肋零件回弹修正设计知识的整理和存储,建立框肋零件回弹修正模型
设计知识库,支持框肋零件回弹量的预测。以制造模型为框肋零件橡皮囊液压成形工艺过程的数据源,改变了反
复试错的制造方式,简化了模具设计的工作,减少了人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模具设计的效率,同时可保
证零件成形后的精度,提高零件制造的质量,实现零件的精密、快速和低成本的制造。
2型材拉弯成形
航空航天产品结构中型材零件有框、肋梁的缘条和长桁零件等,是构成产品骨架的主要结构件。以导弹加强
框为例,该类零件是导弹横向承力元件,除了维持弹身外形,其主要的功用是承受弹身的横向集中载荷,由于导 弹产品对零件强度的要求使得零件壁厚、材料硬度大,难于成形。通过发展拉弯过程精确成形与智能控制技术,建立数字化拉弯系统,如图5所示。
根据拉弯毛料的材料特性、几何形状、模具外形尺寸、机床工作参数、加载方式、摩擦润滑情况,结合塑性
力学与工艺参数设计知识库,计算拉弯工艺参数,根据计算参数自动生成数控加工程序,用以控制数控拉弯机成
形过程,该技术已将回弹角控制精度由1.2°提高至0.2°,实现型材零件精密成形。
结束语
数字化是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核心。航空航天产品钣金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既具有共同的生产特性,又
具有各自的工艺特点,制造模型和工艺知识是钣金件数字化制造的核心所在。由于钣金工艺的特点其实现数字化 的难点,钣金精密制造技术发展需要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工程化这样一个过程紧密衔接,经过长时间的
自主研究和工程化过程,绝非引入几套设备、软件就可以形成实现精密成形的钣金件数字化制造技术能力。近年 来,国内在国防基础科研、民机专项等项目支持下,结合型号产品的研制,已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为我国全面
掌握精密成形技术奠定了基础。
数字量表达和定义,是工艺资源设计和工艺过程进一步设计的依据。其作用包括用于工艺装备设计、工艺参 数和数控程序设计。
第三篇: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研究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江都市丁沟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已踏进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化时代。一场数字信息的革命正朝我们席卷而来。为此,我们必须深刻而明确的认识到: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并因此使人类的生活、工作环境具备了更多的数字化特征,这一特征将紧紧的围绕着我们并且正在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流历程,将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为适应这一深刻的变化并持续保持社会发展的领先地位,扬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目标,它意味着我们正在向自动化、高效化、便捷化方向发展。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必须依靠教育;而人类要实现真正的数字化目标,也必须依赖于教育的信息化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的变革。而到了“十二五”时期,发达城市学校的信息基础建设已经完成,进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阶段。
数字化校园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设备、教室等)、资源(图书、课件、素材)到活动(教、学、管理、服务)的全部数字化,从而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将把学校中的管理和教学带入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是以数字化的方式来体现我们的工作、学习、交流与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学习和管理模式。所以说,“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数字时代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学校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构建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课题界定
1、“数字化校园”是由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形成的高度信息化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环境。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2、“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是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开发,构建一个集管理、教学、沟通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合理配置,教育管理、教学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构建数字时代新的学校教育。首先,这是依托现实校园而存在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教育平台。其次,这一平台通过数字化环境支撑,实现了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辅助完成校园活动的全部过程。第三,也是更为重要的,它并不只是简单地把传统学校活动数字化照搬到网络上,而是在这一过程中重新整理、设计和构造学校活动,优化并提高学校工作质量,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3、“典型案例研究”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过程中,选取教育、教学、教研、管理、专业化成长引领等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实验、对比、规纳、总结,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搭建适用的数字化环境,找到符合校情的建设模式。
①不断完善基础建设:一方面建设和完善学校校园网,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学校的网络硬件环境;另一方面架设校内FTP和WEB服务器,实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 ②加强软件平台建设:建设和完善学校的门户网站,及时发布学校的各类信息,服务校内师生和社会公众;建设校内网络办公平台,实现网上办公和提供多种信息服务;
③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课程以及其他教育教学内容整合到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中,逐步深化和渗透网络环境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2、通过数字化的应用,提高教育、教学、教研的效益,造就一批创新型的教师。①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的运用能力。
②推进校内办公和应用服务,促进网络教研。
③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培养研究型教师,丰富教师的学习体验,改变教师的思维模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开辟论坛、博客等落实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培养。
3、通过数字化的校园的应用,培养一群富有信息素养和新型学习方式的孩子。①利用数字信息化教育,加强学生道德文化建设力度: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道德文化教育,文明上网,合理利用网络,鼓励学生远离网络游戏; ②加强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博客,校园网站等平台,利用信息课程的教育契机,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层面上的能力;
③探索现代化教育形式下,学生的发展: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指导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的帮助,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建立起适应学生发展的创新型的学习模式。
四、研究对象:
1、丁沟中心小学学科教师。
2、丁沟中心小学部分学生。
五、研究方法
①行动研究法: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基础平台建起来,行政办公用起来,班级博客动起来,网络教研试起来,边应用边研究边建设的思想,以实际行动推动研究的深入。
②个案研究法:一方面研究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案例,借鉴成功经验和先进成果。另一方面,引导学校部门管理、班级管理、教研组网络教研及学生博客等方面经典案例,以便推广。
③文献法:收集学校“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已有成果,学习相关的理论,形成数据支持。
④多渠道合作研究:在技术指导上与专业技术公司合作,实行专项指导;在理论层面上与相关教研机构合作,进行理论探讨和培训;在应用上与同类学校合作,实现共建共管共享。
主要采用行动性研究法,同时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对比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三年完成,具体安排为:
研究准备阶段(2011.4-2011.6)课题选择、陈述解释,设计方案,进行基础性论证,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填写课题申报表、评审书上报。进行课题支撑理论的学习与培训,建立课题研究网络,完善课题管理办法,制订课题实施预案,建立原始档案。
中期研究(2011.6-2012.11)目标分解到位,进行分项研究,强化过程管理,优化展示活动,分析提炼资料,根据课题实施预案,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研究,定期研讨、反馈、评价实施的过程与方法;收集、整理、分析阶段性研究资料,积累典型案例,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心得。进行阶段评估与成果汇报。后期研究、总结阶段(2012.12-2014.6)完善研究方案,深化研究实践,撰写系列论文和研究报告,通过结题鉴定。
七、课题研究组织结构
理论指导: 林宏 中学高级教师
沈春梅 中学高级教师 组长:高文峰 副组长:韩秀娟
主要成员:胡国芳 曹芳 韩谷海 仲家丽 韩粉琴 凌金妹 徐红 王春花 张丽君 詹慧
参研人员: 各学科教师
八、预期成果
1、阶段性成果
• 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提高,其中教师有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 现代化管理、教育教学经验论文、教学设计等。• 网络异地互动教学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
• 校园网、班级主页、个人主页等信息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凸显其功能和效益。
2、结题成果
•典型课例、论文、成果分析、课题研究专题网站、教学和活动光盘,值得推广和应用的优秀资源。
•汇集本课题阶段报告、结题报告、实验论文集。
九、实施措施
1、成立信息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学校各级领导,负责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制定规划,教导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信息化工作。由信息组提供技术支持,不定期对全校教职工开展相关培训,提高整体的信息素养。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有激励机制和制度执行情况记录及检查和评价,通过学校网站和课题网站及时发布信息。
第四篇:数字化社区总结
佐斯腾社区“数字化社区”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佐斯腾社区成立于2003年6月,位于和什镇中心地带,辖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有蒙、汉、哈、维、回等13个民族在辖区居住,截止目前共有居民996户3231人信教群众113人,社区党总支下设10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03名,驻社区单位22个,个体工商户及民营企业309家。房屋租赁户73户,出租房屋230间,低保户170户386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3名,其中在职干部5人,招聘干部8名。佐斯腾社区为了创新社区载体,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加强了硬件建设,社区现配有电脑10台,终端手机10部,社区党总支将社区分为十三片区,每名干部平均包户77户。
二、数字社区居民信息输入情况
社区内共有31栋楼房共615户,其余均为平房,但部分楼房是新建楼房,如瑞源小区两栋楼、政府新集资楼、供电新楼等,没有全部入住,所以生成楼栋数应为651栋,现输入楼栋信息是651栋。佐斯腾社区房间数为2404间,商铺185个,出租屋74个,家庭数为996户,人口数为3231人,其中户籍人口2862人,流动人口369人。
三、发挥作用情况
自数字社区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启动以来,社区实现了居民信息动态管理,能及时、快捷掌握居民的基本信息,随时调整和补充居民迁入、迁出变化情况,尤其对重点人员和流动人口及时登记,时时掌握动向。使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
四、存在不足:
除户籍人口及流动人口版块外,数字社区的其他版块使用率低,信息更新不及时。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按照社区工作人员分工,将数字社区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各版块的信息更新列入到工作人员分工中。
2、及时更新信息。
佐斯腾社区党总支
二0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第五篇:社区典型材料
创先争优推动社区党建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区
---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材料
社区联合党委从实际出发,围绕社区党建中心工作,服务社区建设,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构建联合党委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创建“支部+业委”党建管理模式,开办法律工作室、在职党员进社区坐班服务站,大力开展“民情流水线”工程,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居民群众做出了积极贡献。
有力保障机制,凸现区域化党建成效。一是完善联合党委党代会和党代表工作机制、班子成员考核激励机制及三级联络机制等各项机制,为联合党委规范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明确党委班子成员工作职责,细化责任分工,为联合党委规范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三是合理设置社区组织办、维稳办、文化活动办、社会事务办、绩效办5个科室,确保了社区联合党委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提高了社区为民服务办事效率。四是规范社区考勤制度,社区22名工作人员实行每人一周的考勤制度,周一汇总并及时公布签字。五是与社区工作人员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由绩效办人员督查落实一岗双责工作。六是领导干部做好“五个带头”,即:带头学理论、学业务,坚持每月一课;带头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建立“支部+业委”的党建管理模式;带头抓好党总支及小区党支部的承诺践诺,深入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机制;带头严格贯彻《镇社区组织规范化管理办法》,做到财务、党务、居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带头在班子成员中开展“三学三比”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创建“支部+业委”,居民群众得实惠。社区联合党委通过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不断加强社区党组织网络建设。社区在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前提和基础上,在水泥厂小区建立了业主委员会,推行了“小区支部+业主委员会”的党建管理模式,将党 1
建触角延伸到小区及居民家中,在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几年来,水泥厂小区业主委员会在小区党支部的领导下解决了222户居民的多年吃高价水的问题,组织居民维修了水泥厂1号楼32户居民冬季取暖设施,为6栋楼房更换了楼道照明设施;维修了水泥厂5号楼24户居民楼顶。同时水泥厂小区党支部积极组织居民开了文明之星评选活动,不断提升小区居民的文明素质,为和谐楼院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为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提升党组织服务能力,社区联合党委在水泥厂小区“小区支部+业主委员会”的党建管理模式基础上,先后建立了小区妇委会、小区文艺队、小区治委会、小区调解委员会等基层配套队伍4支,成立了物业保洁管委会,接管了小区的物业保洁,解决了居民提出的改水、改电、物业保洁、屋顶维修等热点难点问题22件,化解矛盾纠纷18起,大大地增强了社区党组织服务居民的能力。
创先争优激活力,“五百服务”聚人心。塔城路社区联合党委始终把创新服务机制、完善服务体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化和拓展服务内容,有力地提升了社区党组织服务居民的能力。一是充分发挥“包联双促”共建工作机制,整合辖区单位资源优势,大力为社区解决难题。今年四月,已正式向居民开放了晚练点,彻底解决了辖区居民多年无休闲娱乐公共场所的难点问题;包联单位政府办出资3600元彻底解决活动设施存放问题。二是切实发挥好联合党委、功能型党支部作用,发挥好“三联系”作用,社区联合党委于5月11日召集11位社区党委委员、15位功能型党支部书记、4位居民支部书记开展共建承诺活动,签订了切实可行的共建承诺书,截止目前,功能型支部已践诺3件为民服务事项。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在职党员服务站, 实行在职党员进社区坐班服务。社区联合党委对辖区450名在职党员和169名离退休党员进行调查摸底分类,针对其资源优势,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职责,制定“坐班”服务项目日程,合理设置政策宣传岗、医疗保健岗、社情民意收集岗、民事调节岗、就业帮扶岗、便民服务岗、扶贫助残岗等12个服务岗位,同时根据在职党员特长,建立了医疗、法律、治安巡逻等5支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居住在社区、服务在社区、奉献在社区”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极大地增强了社区为民服务的能力。四是认真开展民情流水线工程。社区联合党委立足察民情、晓民意、解民难、排民忧、聚民心,通过实行ABC岗和错时工作制度、“一站式”服务大厅、入户走访、“民情日”活动、24小时“民情热线”,“民情信箱”,“民情连心卡”,单元长(巷道长)、楼栋长分析研判会等多种方式及时收集居民热点难点问题及社情动态,并按照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上报件、退回件归类处理,及时确定责任人,制定解决办法,限期办结,按时反馈,进行周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现已为居民公示承诺件9件,联办件5件,上报件2件。
近年来,社区联合党委坚持以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服务创新,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全心全意为广大居民办实事、做好事,深受广大居民群众的称赞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