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淄博市医疗急救站工作制度
淄博市医疗急救站工作制度 淄博市医疗急救站工作制度
一、急救站管理制度
1、急救站站长负责急救站的急救医疗管理、人员管理和车辆管理等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淄博市社会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2、各急救站应建立急诊医师、护士、驾驶员上岗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参加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等单位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培训;独立值班的急诊医师必须具有3年以上、急诊护士必须具有2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驾驶员必须具有3年以上的驾龄,工作人员相对固定,并至少固定一年,报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备案(转科人员除外)。
3、工作时间要衣冠整洁、统一着装,并佩带胸牌(胸牌不得转借,丢失要及时上报、补办),保持良好的工作形象。
4、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和二十四小时应诊制,每班保持1-2名医生,1-2辆救护车值班,出车要保证一司一医一护人员及装备,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5、值班人员要提前10分钟接班,认真做好急救前的准备工作,检查急救箱、药品、物品、器械、氧气瓶的使用情况,当班使用,当班补充,并遵守相关的制度和操作规程。
6、严格遵守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对通讯设备和急救站席的使用规定,出现故障要及时维修,并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确保与指挥中心的通讯网络畅通。
7、严格遵守各项劳动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上班后要及时作好出车准备,坚守工作岗位,待命期间不得离站外出。
二、出诊制度
1、各急救站接到调度指令后日间(8:00至20:00)在3分钟内出车,晚间(20:00至次日早8:00)在5分钟内出车,严格服从调度指挥,执行急救任务。
2、值班人员在接收指令后出发、到达现场、完成任务返回急救站应及时向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报告出诊情况,并详细做好记录(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返回医院时间)和资料维护。
3、出诊人员对待患者及家属要文明礼貌,廉洁正派,热情服务。对病人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到达现场应立即检查病人情况,必要时需病人家属签字。
4、抢救病人要严格遵守医疗急救工作程序,严格按照急救医疗规范和服务标准进行处置,确保医疗安全。
5、出诊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处理,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同时,迅速转送医院。在病情许可的前提下,应尊重病人及家属选择医院的意见,将病人送到指定医院,不得强行将病人拉回本院或拒载;严禁推诿病人,以免延误病情,影响病人的抢救。
6、当居民或协作医院要求出诊或需要用救护车时,急救站须向指挥中心报告,经同意后方可执行,不得私自出车影响调度。
7、急救出诊费用按有关规定收取。
8、急救车辆返回急救站后,应作好车厢内的清洁卫生,使车厢内保持整洁、卫生、舒适。运送传染病人后,应根据不同的病种,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9、院前救护记录要当班及时完成,内容要真实、客观、准确、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不漏项,并集中保管一年以上。
三、危重病抢救预报制度
1、危重病人应积极实施现场抢救。
2、根据病情确定转送医院。
3、转送途中应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
4、要及时向指挥中心调度室报告,与转送医院联系,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四、重大事件现场救护报告制度
1、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根据事发现场情况立即向指挥中心报告。
2、报告内容为事件性质、事发地点、人员伤亡情况、主要伤情及需要增援急救力量等。
3、根据人员伤亡情况,立即开展分类救治。
4、遵循先重后轻的救治原则分批转送。
五、病人家属签字制度
1、救护车到达求援地点或现场后,患者或患者亲属不接受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拒绝治疗和送往医院的,医务人员应向其说明病情,并要求患者在“院前救护记录出车单”上签字,若患者无行为能力,由患者亲属或陪同者签字。若患者或患者亲属不愿签字或拒绝签字的,医务人员应在“院前救护记录出车单”上注明,并两人以上签名。
2、急救医师在现场对判断为危重和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应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告知患者及患者亲属,并要求患者在“院前救护记录出车单”上签字,若患者无行为能力,由患者亲属签字。若患者或患者亲属不愿签字或拒绝签字,医务人员应在“院前救护记录出车单”上注明,并两人以上签名。
3、急救病人按就近的原则,送往具有急救条件的医院。若患者病情危重,但患者或亲属坚持要求到指定医院,医务人员应及时将病情告知患者及患者亲属,并要求患者在“院前救护记录出车单”上签字,若患者无行为能力,由患者亲属或陪同者签字。若患者或患者亲属不愿签字或拒绝签字,医务人员应在“院前救护记录出车单”上注明,并两人以上签名。
六、院前急救出车单的填写和电脑资料维护制度
1、严格按出车单的格式填写,不得缺项、漏项。
2、病人姓名、住址、诊断、收费等资料维护要准确及时,当班完成。
3、送达医院后记录医院接诊医生的姓名。
4、出车单填写字迹工整、清晰可辨,完整保存一年以上。
七、急救箱管理制度
1、按指挥中心急救箱的配置标准,配备急救药品及器械。
2、按规定摆放药品、器械。
3、保持整洁,存放有序。
4、及时检查补充药品、器械。
5、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
八、急救站驾驶员工作制度
1、急救站司机负责救护车的使用、维护与清洁,做到勤检查,勤保养,保证车况性能良好。按照驾驶员等级范围做好车辆的检修保养。
2、上班后做好出车前的准备工作,下班后要加足油、水、及时排除故障,详细记录车辆运行情况。
3、保证一线救护车24小时正常运行,行车要坚持安全第一、速度第二的原则,完成出车急救任务后,做好行车记录。
4、驾驶员要熟练掌握急救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接到急救指令后能迅速及时地到达急救现场,不得中途办私事和单独出车。
5、驾驶员不得酒后开车,驾驶车辆时,不得抽烟,与人闲谈,驾驶室中不得私自带人;病人及陪人上车关好车门后再启动车辆。
6、执行救护任务时,应使用警报灯,严格遵守公安部门关于警报和标志灯的管理规定。
7、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救护任务,在急救工作中,服从医疗急救的需要,服从医务人员的安排,统一着装,佩带胸牌,以保持整体形象。
8、到达急救地点,如找不到病人,要及时与指挥中心联系,待指挥中心同意后,方可返回。
9、驾驶员应接受急救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0、服从指挥中心和急救站的调度和安排,接“120”派车指令后,白天必须在3分钟内,夜间5分钟内出车,急救半径3-5公里的10分钟内到达现场(在车载GPS上完成信息反馈操作),并根据任务不断改变信息状态,及时上传,保证医疗急救资料的准确性(主要是车辆状态的维护)。
九、急救站督查考核制度
1、急救站应服从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和统一管理,定期向指挥中心汇报工作,并接受指挥中心的督查和考核。
2、督查的重点是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收费制度、病人及家属投诉落实情况,应急反应速度,即:接处警时间、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
3、精神风貌及医德医风的督查,如工作期间是否着装整洁、仪表端庄、挂牌服务,是否索要和收受钱物;“院前救护记录”和“出车单”填写是否规范,符合要求;资料维护是否及时等。
4、严格考核检查。上述内容由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负责考核,作为急救站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和内容,考核采取不定期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平时不定期考核成绩占50%,年终考核成绩占50%)。
附2:
淄博市医疗急救站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 考核内容
分值
评分标准 综合管理30分
1、领导重视,认真贯彻执行《淄博市社会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严格遵守《急救站制度》。(6分)
检查一项执行不严、落实不到位扣(2-6)分。
2、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积极参加指挥中心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每月召开一次急救工作例会;按时上报医疗急救质量信息月报表;严格遵守急救站的考勤制度。(4分)
查看有关会议记录及报表,无故不参加一次扣(1-2)分;迟到、早退一次扣1分;质量信息月报表一次不报的扣0.5分。
3、急救站使用统一名称,急救车统一标志符号,统一编号,服从统一调度;急救人员统一着装,佩带胸牌,使用文明用语。(10分)检查工作中一项未执行者扣(1-2)分。
4、工作积极,主动配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推诿,工作人员之间能相互团结,各急救站之间配合良好。(7分)
部门间,急救站之间不协调,出现互相推诿现象一次扣1分。
5、保持急救站工作环境清洁卫生,急救车干净,整洁。(3分)
检查工作环境和急救车不清洁一次扣1分。工作质量70分工作质量 70 分
1、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观察室床位设置10张以上,科室设有内科、外科、诊查室、抢救室、重症监护室(ICU)、观察室、治疗室、处置室、化验室、药房等及其他科室(10分)
检查一项不符合要求,每缺少一个科室扣1分。
2、各急救站医护人员不少于16人,至少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临床科室至少有一名取得主治医师职称的临床执业医师;独立值班的急救医师必须具有3年以上、急诊护士必须具有二年以上的临床实践经验,驾驶员必须具有三年以上的驾龄;值班人员必须经过急救中心培训后持证上岗;急救站工作人员名单必须向120急救指挥中心上报备案,并至少固定一年,人员调换及时上报指挥中心进行更改。(5分)
检查一项不符合要求的扣1分。
3、急救站车辆至少有2辆,保证车况良好,装备齐全,运行正常;其中至少有一辆监护型救护车,设置统一药械,通讯设备,警报装置和医疗急救标志;车辆使用维修有记录,无肇事,有安全行车记录。(5分)急救车辆不足、装备不全,运行状况不好、设置不符合标准一项扣0.5分,无使用记录,无行车记录一次扣0.5分。
4、急救站出诊药品器械配备标准:急救内科箱、外科箱、心电图机、血糖仪、氧气瓶、吸痰器、自动体外除颤仪、便携式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铲式担架、担架、防毒面罩、吸引器、胸穿包、腹穿包、气管切开包等。(10分)
检查医疗器械缺少一项扣0.5分,药品不符合配置标准扣(1-5)分。
5、急救站保证24小时值班,每班保证1—2名医生,1—2辆救护车值班,出车保证一司一医一护人员装备,白天3分钟内出车,晚上5分钟内出车;救护车、随车手机、微机、打印机、120专线电话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急救站席不运行与120无关的程序,打印机内24小时有纸张(A4)。(7分)
定期检查与平时抽查相结合,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出车时间每拖延一分钟扣0.5分。
6、急救信息资料当班维护,急救病历书写规范、准确,当班完成,出诊登记健全,出车单书写规范,准确,要有出诊医生及病人(病人亲属)签名,有专人管理并且完整保存一年。(3分)检查一项不规范,不符合要求扣1分。
7、不得设立“120”特服号码以外的对外急救电话;不得私自出车,影响统一调度。(10分)
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发现设“120”以外的电话或私自出车现象一次扣(5-10)分。
8、各急救站按时交纳运行维护费。(6分)
不按时交纳一次扣0.5分。
9、积极开展文明行业,文明急救站创建活动,有行风自我检查记录,社会对急救站的服务和医疗质量满意度达到95%以上,无一级医疗事故发生。(5分)
查看有关文件、资料,结合指挥中心每季的满意度调查,急救站达不到95%的扣(1-5)分,病人举报经核查属实急救站责任的,发生一级医疗事故的一次扣(3-5)分。
10、认真执行120宣传发稿月报制度,全面完成年度120宣传发稿任务。急救站人员25人以上的每年发稿4篇以上,16人以上的急救站年内发稿2篇以上。(4分)
不按月及时上报120宣传发稿情况的扣(1-2)分,未完成120宣传发稿任务的扣(2-3)分。
11、服从指挥中心调度指挥,及时完成急救中心下达的各项任务,完成率达100%,认真接受指挥中心每季度的检查考核。(5分)
不服从调度一次扣(1-2)分,不接受指挥中心考核的一次扣(3-5)分。
注:急救站年终总评得分90分以上为优秀; 80—89分为良好; 60—79分为合格; 60分以下为不合格;不合格的急救站限期整改,直至暂停120调度。
附3:
淄博市急救指挥中心急救箱、急救器械配备标准
一、内科急救箱配备标准
西地兰0.4mg×4支、50%葡萄糖20ml×2支、洛贝林3mg×4支、纳洛酮0.4mg×5支、心律平35mg×4支、利多卡因100mg×4支、25%硫酸镁10ml×2支、葡萄糖酸钙10ml×2支、654-2 10mg×2支、胃复安10mg×2支、雷尼替丁50mg×6支、ATP20mg×2支、辅酶A100u×2支、维生素C1.0×2支、维生素B60.1×2支、复方氨基比林10mg×1支、5%葡萄糖250ml×2袋、0.9%氯化钠250ml×1袋、20%甘露醇250ml×1袋、速效救心丸1瓶、心痛定片1瓶、硝酸甘油片1瓶、听诊器1副、表式血压计1个、电筒1个、开口器1个、压舌板4支、止血钳1把、敷料剪1把、体温计1支、大止血带1根、小止血带2根、胶膏2卷、砂轮片2个、给氧鼻导管5支、5ml注射器5副、10ml注射器2副、50ml注射器2副、输液器4副、三角巾3个、尼可刹米0.375×4支、多巴胺20mg×4支、阿拉明10mg×2支、异丙嗪25mg×2支、杜冷丁100mg×1支、肾上腺素1mg×6支、止血敏0.5×4支、安络血10mg×4支、垂体后叶素1ml×2支、硝酸甘油5mg×2支、酚妥拉明10mg×2支、利血平1mg×2支、氨茶碱0.25×2支、地塞米松5mg×5支、速尿20mg×2支、安定10mg×6支、氯丙嗪50mg×2支、阿托品0.5mg×2支、绷带3卷、敷料4块、棉签2包、75%酒精1瓶、活力碘1瓶、敷贴4包
病情通知单 5份、院前急救病历 5份
选配:阿托品5mg×2支、乳酸林格氏液500ml×1袋
二、淄博市外科急救箱配置标准
大止血带 1根、敷料10块、大小三角巾10个、棉签4包、50ml注射器5个、敷贴2包、一次性导尿包1个、胶膏4卷、硬式夹板5个、绷带4卷、活力碘1瓶
三、淄博市普通救护车药品器械配备标准
按标准配备的急救内科箱、外科箱、心电图机、血糖仪、氧气瓶、氧气袋、吸痰器、铲式担架、担架床、夹板、颈托、防毒面罩等。
四、淄博市重症监护型救护车药品器械配备标准
按标准配备的急救内科箱、外科箱、心电图机、血糖仪、氧气瓶、氧气袋、吸痰器、铲式担架、担架床、夹板、颈托、防毒面罩
自动体外除颤仪、气动式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心脏挤压泵、输液泵、康能气垫、气垫床等。
(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 供稿)
第二篇:伊金霍洛旗医疗急救站工作规定
伊卫发„2011‟130号
伊金霍洛旗卫生局关于印发
伊金霍洛旗医疗急救站工作规定的通知
各医疗急救站: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旗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提高各医疗急救站的院前医疗急救和应急救援的反应速度和救治能力,现将《伊金霍洛旗医疗急救站工作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伊金霍洛旗医疗急救站工作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我旗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促进我旗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提高各医疗急救站的院前医疗急救和应急救援的反应速度和救治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特制定本规定。
一、医疗急救站的基本任务
(一)各医疗急救站的基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日常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我旗重大突发性灾害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紧急医疗救援,辖区内重大活动的院前医疗服务保障以及上级部门指派的其它相关医疗保障任务,对人民群众开展急救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培训。
(二)各医疗急救站承担所辖范围内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应坚持“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的服务宗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快速、温馨、便捷、优质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三)各医疗急救站负责对伤病员实施现场医疗急救和快速护送转运。通过现场急救,维持伤病员基本生命体征,减轻伤病员痛苦,稳定伤病情,防止再损伤,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二、急救服务管理
(一)按照区域划分和就近救护的原则,各医疗急救站
负责服务区域内的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各医疗急救站应结合我旗院前急救实际积极配合市医疗急救中心开展院前医疗急救教学培训和科研工作,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素质,通过组织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质量。
(二)各医疗急救站实行24小时医疗急救服务制度,随时负责受理服务区域内人民群众的呼救,提供院前医疗急救及其他相关救援服务。
(三)各医疗急救站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建立业务考核制度,规范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
(四)各医疗急救站应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监督管理,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制定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
(五)各医疗急救站工作人员应按规定着装,注重仪表仪容,在实施医疗急救服务中应做到主动热情,态度和蔼,文明服务。
(六)出诊收费必须执行内发改„2004‟1443号文件规定收费标准,坚决杜绝乱收费。
(七)急救车在没有出警任务时不得有开警报、警灯、闯红灯等恶劣行为;夜间放小警报音量或者不开。
三、急救资源配置
为了保证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有效开展,各医疗急救站应按照《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97号)文件的规定和要求,配置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相适应的急救装备。
(一)通信装备
建立性能良好、畅通的通信系统,包括有线、无线通信网络,并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有计划地装备院前急救服务的GPS卫星定位与GIS电子地图系统。
(二)车辆配置
根据服务区域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需求和任务状况,逐步配备与之相适应的救护车数量,以满足医疗急救服务的需要。按有关部门的规定,加强对救护车的管理,保证良好的车辆性能和车容车貌。建立车辆维护保养、更新报废制度和车辆维修保养技术档案。
各医疗急救站的救护车应统一标识。不是医疗卫生机构的急救车,一经发现立即报告当地交通管理部门查处,出现问题,后果自负。
(三)医疗装备
根据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职责与任务和服务区域内不同的急救服务需求,按急救型和普通型救护车的不同装备要求,配备急救医疗设备和常用急救药品,保障现场和转运途中医
疗急救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人员配备
每辆救护车应至少配备急救医师、驾驶员和专职担架员各一名。
急救调度人员应掌握医疗急救调度相关专业知识;急救医师应熟练掌握医疗急救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驾驶员与担架员应接受基础急救技能培训,以协助急救医师开展现场医疗急救的辅助工作。
四、基本服务要求
(一)受理调度
各医疗急救站工作人员应按规定及时受理调度人员的调度指挥,记录相关信息,做到及时、合理、有效派车。如遇繁忙时段,确实无车可派时,工作人员应向调度人员明确告知,耐心解释。
(二)现场急救
急救人员应服从调度人员的调度指挥,在执行任务前做好有关急救医疗设备、药品、车辆的日常相关检查。
救护车到达呼救现场后,急救人员应按规定携带好现场急救所需的急救医疗设备、药品,快速到达伤病员身边,按院前急救医疗规范的规定和要求,有序、有效地开展现场救治工作。
(三)护送转运
对需护送转运的伤病员,应按“就近、快速送院”原则,以最快速度将患者就近送至具备急诊综合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也可送至病人(家属)指定的本市医院。对传染病、精神病、中毒等专科疾病应送往相关的专科医院。在转运护送途中,急救人员应继续做好急救伤病员的病情观察、途中救护和护理等工作,但任何医疗检查都不应影响快速转运。
急救医师在工作中应按规定履行告知义务,如遇伤病员(家属)不愿送院或要求转送指定医院的,应要求伤病员(家属)在《院前急救病员、亲属签字单》上签字确认。
在现场急救和护送转运中,发生影响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开展和护送转运的情况,可请求有关部门予以协助解决。
伤病员出院因行动不便需用救护车送回家或要求送往机场、车站等处的,原则上在保证急救病人用车的前提下,可酌情派车。
(四)医院交接
急救伤病员护送至医院后,急救医师应及时与接受医院办理伤病员病情交接手续。各医疗机构应及时做好病人收治和院内抢救力量的准备,保持“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保证伤病员院前和院内救治工作的连续性。
(五)开具死亡证明
在急救现场经急救医师检查确诊已死亡的伤病员,按有关规定和要求现场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对死因不明
或疑为非正常死亡者可请求有关部门协助处理。
五、应急医疗救援
各医疗急救站必须制订相应的应急医疗救援预案,明确组织领导、报告制度、急救装备和现场救援指挥等,并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组织培训和演练,切实提高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的急救水平和对突发灾害性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
以上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请各医疗急救站认真贯彻落实,凡违反以上管理规定,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主题词:卫生 急救站 规定 通知
伊金霍洛旗卫生局办公室 2011年11月17日印发
共印发25份
第三篇:精神科医疗工作制度
1、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科室工作,完成门诊、住院患者的诊疗、科研、教学任务。
2、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科主任每周查房不少于1次,主管医师每日查房1次,住院医师每日查房2次。对危重、抢救患者要实行重点交班,及时向上级医师或有关领导汇报。
3、各级医师必须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医疗核心制度等法律法规,依法执业。
4、各级医务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做好交接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危重、抢救患者要实行重点交班,及时向上级医师或有关领导汇报。
5、遇有重大事故抢救,需立即向有关领导报告。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需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6、加强手术期患者的检查和护理,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认真完成术前准备,落实围手术期管理规范,不断提高手术质量。
7、注重患者心理特点与需求,加强医患沟通与告知,充分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
8、坚持危重、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认真填写《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医生交接班记录本》、《危重患者抢救记录本》、《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
9、及时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不断更新知识,开展新业务,提高医
疗质量。
10、负责指导住陪医师、实习医师,认真审核、修改各种医疗文件,杜绝差错事故。
11、保持病房、办公室、治疗室及处置室的安全、安静和清洁整齐。
1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对特殊感染患者,应设专门病房,严密隔离,积极抢救,努力提高治愈率。
第四篇:医疗安全工作制度
医疗安全工作制度
医疗安全是指在医院内,保证病人能得到正常而安全的医疗和护理,不发生不应发生的意外和突发事件,致使危及病人的生命或造成身体的伤害,医疗安全工作制度。
一、医院各科必须制定科学的、完善的、严格的医疗、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医护人员应该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诊断、处理和护理病人,使病人在安全的范围内,得到正确的诊治。
二、精神病人、昏迷病人应严密监护,注意防止发生自杀、跳-楼、坠地等意外情况。
三、小儿病人应有家属陪伴,防止小儿爬床摔伤,从床上坠地受伤。
四、手术麻醉病人,在未清醒前应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及其他麻醉意外情况发生。
五、凡需手术病人必须严格查对姓名、年龄、性别、床号、疾并手术名称,以免发生手术错误,管理制度《医疗安全工作制度》。
六、休克及小儿病人保暖时应防止烫伤。
七、诊治病人中使用的一切医疗设施,均应事先检查,必须是正常状态,方可在病人身上使用或操作。
八、一切护理工作必须严格按常规进行,尤其强调核对制度,避免发生误治。
九、运输病人,尤其是神志不清或瘫痪病人,应注意加强保护,不能发生坠地受伤。
十、医院范围内推车、车辆行驶、施工等应注意病员安全,不能发生意外伤害。
十一、医护人员应加强保护性医疗制度,加强医疗保密,注意其家庭情况,以保证病人心理健康。
十二、医院保安人员应加强防火、防盗工作,加强对氧气及院内一切易燃物品的保管,保证病人安全休养。
十三、后勤科应严格做到“三下、三通、两不漏、两满意”,应有常规的后勤查房和记录,病区照明应随时检查,电器设施应经常检查情况,传呼装置应保证随时良好,在双电源供应的情况下,还应有供电的应急设备。
十四、器械维修保养要有可行的规章制度,保证多项设备在安全范围内使用。
(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制度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是指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二、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一)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1、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2、高风险;
3、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4、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5、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二)医疗技术分类准入管理
1、第一类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医院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对第一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严格管理。医院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每年组织专家对医院已经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全面审查,对尚不成熟或存在较多伦理问题的、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准入方可临床应用的、未取得相关诊疗科目的、已废止和淘汰的医疗技术进行清理并停止应用。经医院学术委员会、伦理委员会技术审核后的第一类医疗技术报院长办公会议讨论批准后予以准入。医院建立第一类医疗技术
目录档案,并动态管理。
2、第二、三类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医院开展第二类医疗技术或者第三类医疗技术前,应当向相应的医疗技术审核机构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技术审核,经审核批准后予以准入。属于第三类的医疗技术首次应用于临床前,必须经过卫生部指定的技术审核机构审核,属于第二类的医疗技术首次应用于临床前,必须经过卫生厅指定的技术审核机构审核。
1)符合下列条件的医疗技术可以提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
(1)该项医疗技术符合相应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
(2)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相应诊疗科目;
(3)有在医院注册的、能够胜任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
(4)有与开展该项医疗技术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和其他辅助条件;
(5)该项医疗技术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审查;
(6)完成相应的临床试验研究,有安全、有效的结果;
(7)近3年相关业务无不良记录;
(8)有与该项医疗技术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
(9)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2)医院开展第二类医疗技术或者第三类医疗技术前,应进行可行性研究,提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1)医院名称、级别、类别、相应诊疗科目登记情况、相应科室设置情况;
(2)开展该项医疗技术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
(3)该项医疗技术的基本概况,包括国内外应用情况、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措施、疗效判定标准、评估方法,与其他医疗技术诊疗同种疾病的风险、疗效、费用及疗程比较等;
(4)开展该项医疗技术具备的条件,包括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注册情况、资质、相关履历,医院的设备、设施、其他辅助条件、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5)医院医学伦理审查报告;
(6)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院不得向技术审核机构提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
(1)申请的医疗技术是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
(2)申请的医疗技术未列入相应目录的;
(3)申请的医疗技术距上次同一医疗技术未通过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时间未满12个月的;
(4)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4)第二、三类医疗技术经相应的技术审核机构通过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并经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审定后30日内到宁波市卫生局(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诊疗科目项下的医疗技术登记,宁波市卫生局在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备注栏注明相应专业诊疗科目及其项下准予登记的医疗技术,方可在临床应用。
三、保障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
(一)手术谈话制度:见《手术谈话制度》。
(二)手术分级制度及手术分级审批制度:见《手术分级制度及手术分级审批制度》。
(三)手术医师准入制度及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见《手术医师准入制度及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四)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见《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五)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制度:见《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制度》
四、准入后医疗技术的管理:
(一)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医疗技术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
(二)医院自准予开展第二类医疗技术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之日起2年内,每年审查第二类医疗技术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并向批准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内容包括诊疗病例数、适应证掌握情况、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合并症、不良反应、随访情况等。
(三)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立即停止该项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并向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
2、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
3、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4、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
5、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
6、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
7、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报请批准其临床应用该项医疗技术的卫生行政部门决定是否需要重新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
1、与该项医疗技术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设备、设施、辅助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会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带来不确定后果的;
2、该项医疗技术非关键环节发生改变的;
3、准予该项医疗技术诊疗科目登记后1年内未在临床应用的;
4、该项医疗技术中止1年以上拟重新开展的。
五、医疗技术人员资质准入管理制度
(一)手术及诊治操作资格申请:手术医师或操作者根据自身职称和工作能力,向科室提出书面手术及诊治操作准入资格申请。
(二)科主任组织本科室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每年对申请手术及诊治操作的医师在本专业的实际工龄、职称、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不同年资的医师一般只能担当相应类型的手术及诊治操作,不能担当高于其年资和技能的手术及诊治操作。
(三)科主任将科室对医师的考核评价结果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审核,并经院长办公会议讨论批准,授予特定手术及诊治操作准入资格,明确手术类别、诊治操作项目及授予日期。
(四)第二类医疗技术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实行第三方技术审核,经审核批准,取得相关的诊疗科目后,予以准入。主刀医师须具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的技术准入资格。
(五)各级医师执业资格原则范围:见医师手术权限。
(六)实行手术及诊治操作资格的否决。一年连续两次在同一手术及诊治操作中存在明显技术性缺陷,经医院学术委员会评价,报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视情况予以否决该手术及诊治操作准入资格3—6个月。期限满后重新进行评价。
*********医院医教科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