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稿02:《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摘要(共五篇)

时间:2019-05-13 08:5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通稿02:《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摘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通稿02:《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摘要》。

第一篇:通稿02:《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摘要

《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发布新闻稿

《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摘要

“小微金融”自2008年正式提出以来,至今已经走过六年的发展历程,小微金融服务也从最初的模式探索阶段转入优化提升阶段。2013年以来,在小微企业面临着经济放缓、经营压力较大、风险提升的形势下,小微金融服务机构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出发点,不断探索可持续、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企业经营

2013年,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略有改善,但企业净利润表现比较平淡。63.7%的受访企业表示支出增加。小微企业净利润持平或下滑比例由上一年的57.7%上升到62.5%。

自2013年8月1日起,国家推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但56.9%的参访企业表示未享受到。在2013年小微企业最希望政府推行的举措中,减少税费是最迫切的政策需求。

29.6%的受访企业表示出现过无法按期偿还借款的情况。在这部分企业中,51.1%选择协商延期偿还,36.1%通过后期筹资偿还。经营1-3年、资产总额50-100万元的企业出现贷款逾期的比例相对较高。

融资状况

2013年企业长期融资需求有所增加。在有借款的企业中,56.78%

的企业存在中长期资金需求,这一比例较上一年上升近一倍。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契合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一些小微企业对此有明确感受,仍有19.4%的企业存在资金需求但未获满足。

在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满意度的评分中,贷款利率和所获额度两项的分数最低。近半数企业表示感受到融资成本上升。认为借款综合成本有所上升的企业占比达48.89%。近半数小微企业的借款成本在10%以上。

中小银行金融服务

在寻求外部融资时,74%的小微企业首选向银行贷款。选择中小银行作为首选融资渠道的企业占比(32.89%)远高于大型银行(12.44%),显示中小银行是当前小微金融服务市场当仁不让的主力。

中小银行在“额度”、“抵押形式灵活度”、“贷款资质考核标准”、“贷款流程信息透明度及服务水平”、“还款方式灵活度”等方面有较高满意度,一些非银行类融资服务机构在速度、额度等方面具有优势。

发展历程

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历三个演变和进化阶段:

2008-2010年以前,模式形成阶段,小微金融概念正式被提出。2008年下半年,中国民生银行在华东10家分行试点小微企业贷款;2009年2月份,“商贷通”品牌和小微贷款正式推开。

2011-2012年,服务深化阶段,小微金融服务由融资为主转向以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为导向。对模式形成阶段进行了理论总结,提出了“大数法则、价格覆盖风险、专业化、专门化、批量化、综合服务”

等理论基础。

2013年至今,转型提升阶段,民生银行提出“聚焦小微、打通两翼”的转型目标,以“模块化、标准化、规模化”为原则,实现“做强分行,做大支行”,打破传统银行“两级管理、一级经营”体制上的革命性创新,为小微金融向2.0模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好转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起到一定缓解作用。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因地制宜出台相关对策改善小微金融服务,形成了“政府出政策,银行推对策”的良性循环。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企业与金融机构建议根据国家对企业最新的划型标准,在《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按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进行相关政策的细分,便于在税收、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

小微企业划型标准和统计制度存在一定问题。大多数银行都依据有关部门2011年发布的划型标准认定小微企业,在录入贷款客户信息时,系统会对小微企业客户进行自动分类,一些贷款额度很大的客户因人数较少而被划分为小微企业类,导致小微企业贷款数据虚高。

金融机构服务小微客户的运营成本提升压力较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纳税未考虑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过程中的较高软硬件成本和风险计量、不良核销等因素,应税负担进一步加重,建议加大小微金融税收扶持政策力度。

小微贷款投放的存贷比约束也是商业银行反映强烈的问题。“轻资

产、频交易”的小微企业往往结算资金沉淀较少,总体贷款需求量大但单户“短、小、频、急”,但中小股份制银行往往受制于资本金和存贷比约束,在贷款额度上不能持续稳定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客户开发

基于小微企业的产业特征和资金需求特点,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国内金融机构围绕“批量化、模块化、规模化”的核心理念,通过“一圈一链”、“专业支行”、“小微城市合作社”等业务模式进行小微客户批量开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小微金融商业模式之路。

民生银行的“一圈一链”模式是指,商圈开发模式基于小微企业区域产业集聚的特点,可实现小微客户批量开发和规模效益;产业链开发模式通过介入小微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聚焦小微、打通两翼”的规模开发和综合开发效果。“小微城市合作社”模式,是集融资、融商等服务的综合平台,通过成立互助基金,使小微客户享受到多层次的融资服务。通过“专业支行”模式,聚焦特色行业和商圈,实现对客户的综合金融开发和特色产品服务。

综合金融服务

调查显示,约51%的小微企业希望获得个人及公司资产管理、理财服务,47%的小微企业希望获得信息交流服务,43%的小微企业希望获得支付结算服务。在支付结算中,用现金支付的企业占比达到78.7%,支票(50.9%)和银行卡转账(43.8%)的占比也较高。

针对小微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国内主要商业银行进行了有效探索。以民生银行“乐收银”为代表的小微客户支付结算工具,有

效帮助小微企业加快资金周转效率。民生银行的“直销银行”模式打破了时间、地域、网店等限制,使客户通过网站、手机等远程渠道快速获取银行产品与服务。

运营模式

小微金融业务的运营管理是商业模式能否可持续的关键。商业银行通过改造和优化“管理流程、监督流程、支持保障流程和业务流程”,实现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换。2007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开展业务流程化改造,逐步探索与实践“信贷工厂”模式。

民生银行的“信贷工厂”模式通过集中数据信息、集成产品标准、集中专业团队的“三集中”方式,实现贷款调查标准化、贷款审查流程化、贷款审批专业化和作业管理集约化。2013年,民生银行全面推行分行零售转型,加强分行的规划制导能力,实现小微金融业务的模块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模化开发,持续改进与优化小微业务的运营模式。

风险管理

小微金融风险成因具有特殊性,传统风险管理方法对于小额信贷风险管理难以奏效。作为小微金融的领军银行,民生银行的小微金融风险管理探索之路走过了要求强抵押担保物,到引入担保公司增信,再到引入弱担保模式,直到“破除抵押物崇拜”、推出信用类产品的历程,代表了国内银行业的探索之路。

民生银行通过合作社基金的转型升级对传统“联保、互保”模式进行优化,降低风险与成本;通过分行转型与流程优化,改进小微的

授信体系,将风险前移。创新风险管理工具“决策引擎”,建立了从客户信息整合、客户评价和定价模型、评审及业务运用的流程体系,大大提高了信贷决策管理的效率、收益、精度与可靠性。

小贷公司

法律及监管的严格限制,小贷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一直面临资金不足的难题。2013年,监管机构、地方政府、小贷公司对此做出诸多尝试与努力,形成了一些可以推广的模式。探索融资模式创新、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成为小贷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选择。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在加剧银行业竞争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与变革:移动作业化和线上供应链金融促进传统业务线上化升级;网络贷款和信贷工厂则使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商业银行尝试通过自行搭建或合作搭建电商平台、设立P2P投融资平台等方式,实现后台资金业务和前端交易的结合,提升平台和渠道的控制能力。

国际经验

富国银行作为美国最大的小微企业贷款发放者,在小微客户研究、业务流程创新、交叉销售机制、电子渠道整合、信用评分模型等方面的做法具有借鉴作用。开泰银行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占泰国30%的市场份额,在细分客户群体、产品服务创新、差异化销售模式、集中运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硅谷银行致力于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和风险控制手段,为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借

鉴。

第二篇: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摘要)

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摘要)

通常来讲,小型微型企业是除大中型企业以外的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的统称,在我国,个体工商户视作小型微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数量庞大,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但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小型微型企业难以摆脱困境,扶持其走出困境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整个经济社会活力。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 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完成了 65%的发明专利和 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小型微型企业在促进就业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是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吸纳器。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就意味着创造社会就业岗位,意味着使小型微型企业在解决民生问题、推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缺乏统一完善的统计体系,目前,我国小型微型企业的数量、结构等情况没有相对准确的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优惠政策的落实。为了摸清全国小型微型企业的数量情况,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要求,自2012年11月起,我们组织力量开展了《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的课题研究工作。对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通过对2012年参加全国年检企业的数据测算,初步摸清了全国小型微型企业的总体数量和占各类企业、市场主体的比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小型微型企业统计涉及不同行业企业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从业人员等诸多复杂因素,本次研究只是一次初步尝试,只能说大体上反映了小型微型企业的总量情况。目的是希望以此增进社会各界从各自领域和宏观、微观等诸多层面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问题的关注,为支持、鼓励和引导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提出更多更好的对策建议,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一、小型微型企业占市场主体的绝对多数,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根据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我们对2012年3月至6月实际参加年检的约1200万户企业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和从业人员三项指标进行了数据采集,共采集分析数据2100万条。分析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527.84万户。其中,小型微型企业1169.87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76.57%。将4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纳入统计后,小型微型企业所占比重达到94.15%。

二、小型微型企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承担者我国有劳动力人数近8亿,就业人数已达 7.67 亿。全国的小型微型企业,仅企业主自身一项就解决了几千万人的就业问题,加上企业雇佣员工,已经解决我国1.5亿人口的就业。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人口的70%以上集中在小型微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承担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资产净值人均占有份额上来看,同样的资金投入,小型微型企业可吸纳就业人员数倍于大中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单位投资的劳动力(就业容量)和单位产值使用劳动力(就业弹性)都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也就是说,相同资本投入,小型微型企业的就业岗位单位产出最高。同样的资金投入,小型微型企业可吸纳就业人员平均比大中型企业多4倍至5倍。二是从绝对份额来看,小型微型企业是解决我国城镇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就业问题的主渠道。相对大中型企业,微型企业创业及就业门槛较低,创办微型企业所使用的资源少,对环境的适用性更强,新微型企业创办速度更快,从而使得数目众多的微型企业在总量上提供社会的就业机会更多些。按照新标准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加上有证照的个体工商户,微型企业从业人员占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部法人企业从业人员的38.7%。目前中国70%的城镇居民和80%以上的农民工都在小型微型企业就业。三是从容纳就业人数的空间上来看,大型企业扩大就业的能力与资本的增长呈反比例的变化。随着大企业技术构成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企业的优化重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能够提供的新的就业岗位将越来越有限,劳动密集型的特征正在迅速淡化,集中在轻工业和服务业的小型微型企业,成为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主要承担者。

三、小型微型企业的显著特点

(一)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私营小型微型企业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主体。小型微型企业涵盖城乡各类企业所有制形式,但国有集体、外资、私营企业中,小型微型企业比例各不相同,反映了我国国有集体、外资、私营三种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类型的规模、资产及营业情况。外资企业中小型微型企业的比重最低,外资企业规模相对较大,仅53.94 %的企业符合小型微型企业标准。国有集体企业主要存在于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主导行业,投资规模较大,小型微型企业占61.39 %。私营企业中小型微型企业的比重最高,80.72 %的私营企业均为小型微型企业,构成了我国小型微型企业的主体。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我国实有企业1374.88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096.6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近80%,据此测算,全国私营小型微型企业有885.23万户。而在小型微型企业内部结构中,微型企业占据绝对份额,小型企业占14.88%,微型企业占85.12%,小型与微型企业的比例约为1:5.72。小型微型企业特别是私营小型微型企业的蓬勃发展,说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完善,民营经济生存成长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明显,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小型微型企业一方面敢于创新,各类新兴行业和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又大多集中于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的传统行业,呈现出“锄头与卫星齐飞,高端与低端并存”的现象。从小型微型企业的行业分布看,小型微型企业行业相对集中。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小型微型企业占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的18.49%,批发业和零售业小型微型企业占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的36.4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占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的9.93%。这几大行业中的小型微型企业共670万户,占小型微型企业总数的近三分之二。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此处仅指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占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的比重为4.62%。小型微型企业低价格、低技术、低收益、低附加值的传统发展路径依赖,直接制约了其投入产出效益水平的提高。产业层次普遍不高导致转型升级意愿不高、难度较大。此类行业显著特点是技术要求低,竞争充分,市场趋于饱和,利润微薄,从行业本身发展前景分析,相关企业不具备迅速扩张的条件。部分企业由于经营压力,转型升级的愿望较强,但在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方面积累不足,相当数量的小型微型企业转型升级较为困难,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后劲和活力不足。(三)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具有明显的地域集群特色。从整体上看,小型微型企业的行业分布广泛,但是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导向等存在区域差异,不同地区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也呈现很大的差别。首先,小型微型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从小型微型企业的地域分布看,东部11个省市小型微型企业占全国小型微型企业的比重为60.40 %,中部8个省小型微型企业占比为20.35 %,西部12个省区市(广西和内蒙古因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纳入西部地区统计)比重仅为17.23%。同时,产业分布也表现出地域性差异。如东部地区集中了三分之二的小微工业企业。其次,小型微型企业产业集群的地区分布不均匀。这一特点既表现在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特别是沿海与内地之间,也表现在不同省份之间,甚至还表现在城乡之间。总体来看,小型微型企业产业集群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性,市场经济发达、市场机制健全的地方,产业集群更加容易出现,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型微型企业则比较分散,“散兵游勇单兵作战”较多。第三,区域间分布不平衡呈缩小趋势。从近两年发展情况看,东部发达省市企业户数增长速度有所回落,西部地区企业实有户数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贡献了增量部分的四分之三以上。中西部一些地区也出现了产业集群化的趋势,或者说具有产业集群的雏形和发展潜力。

(四)敏感脆弱,易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但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进取精神。小型微型企业因其自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对外部经济、政策环境的敏感程度普遍较高。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和国际经济下行,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调查显示,仅有12%的小型微型企业表示在近几年营业额快速或高速增长(增长率30%以上),其余大多数企业经营发展缓慢。此外,小型微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旧面临大企业的挤出效应,尤其是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各种社会资源向大中型企业倾斜倾向更加明显。社会资源分配向已发展壮大的企业集聚,进一步挤压小型微型企业生存空间。问卷调查显示,46.84%小型微型企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产品销售困难,58.08%反映市场竞争压力加大,23.74%反映订单不足。另一方面,虽然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面临种种困难,但小型微型企业主普遍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表现出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小型微型企业的一大特点是退出成本相对较低,允许小型微型企业从头再来。调查中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型微型企业主曾经有过多次创业经历,最终经过不懈努力,找寻到最适合的发展平台。小型微型企业一旦找到合适机会,会展现顽强生命力和进取精神。这种创业精神正是国家进步、经济飞跃的力量源泉。

第三篇: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

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

《 人民日报 》(2013年08月08日 16 版)

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李云峰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中小微企业大省,目前共有约130万户中小微企业,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吸纳了80%以上的从业人员,实现了75%的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问题,致力于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矛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强化政策导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

2007年以来,我省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从增加信贷投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对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提出了明确要求。2007年,省财政建立小微企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按上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小微企业贷款的5‰予以风险补偿,6年来已累计拨付5亿多元用于充实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苏省直接债务融资引导办法》,成为首批成功发行中小企业区域集优债务融资工具的省份。贯彻落实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监管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服务专营化,截至2012年末,全省共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215个,专业营销团队715个,覆盖全省所有地市。大力推广债券融资创新业务。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末,支持65家企业发行92.36亿元中小企业私募债。积极指导保险机构创新小微金融产品,推出小额贷款信用保证类保险业务。

二、发挥引导作用,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近年来,我省先后制定出台《江苏省融资性担保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以及行业行政许可、行业监管等一系列文件,着力解决小微企业缺乏合格抵质押物的融资瓶颈问题。截至2013年5月末,全省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500家(其中国有控股154家),注册资本632亿元,共为8.8万户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229亿元,担保平均放大倍数3.4倍。2009年,建立了以省信用再担保公司为龙头的再担保服务体系,在银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之间构建新型风险共担机制。

三、推进科技金融,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水平

在信贷专营机构建设上,全省成立了27家科技支行和2家银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所服务的科技型企业中小微企业超过70%;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43家,实收资本85亿元,累计发放贷款338亿元,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约3000户。在风险补偿分担机制构建上,着力推动科技保险专营机构建设,2012年在苏州设立了全国首家科技保险支公司(中国人保财险苏州科技支公司),为包括89家小微企业在内的116家科技型企业提供了159亿元的风险保障。

四、拓宽融资渠道,引导规范社会资本参与小微企业融资服务

我省积极推动金融组织创新,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规范有序进入金融领域,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一方面,大力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及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2008年7月以来累计为3万户县域小微企业提供了近2000亿元贷款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创新和规范民间借贷阳光化运作途径,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吸引社会投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作者为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大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

陈树隆

近年来,我省不断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并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13年5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437.57亿元,占全省各项贷款总量的30%。2008至2012年,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长37%。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着力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建设

2012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的33条意见,支持基层行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促进徽商银行完善治理结构,增资扩股,壮大实力。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组建村镇银行,目前全省已有48家开业运行。截至2013年5月末,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省的47.03%。

二、着力促进大型银行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研究制定了加强对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金融服务的22条意见,促进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设立小微企业贷款专营机构,目前已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特色支行309家。引导大型银行完善小微企业信贷机制和流程。

三、着力发挥担保、保险的增信作用

2013年起,省政府将连续5年每年安排11亿元,市县两级同比例配套,进一步充实县域国有担保机构资本金。积极探索开展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对初创期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损失给予分担,贷款银行与保险机构对贷款本息损失按2∶8的比例分摊。

四、着力增强金融创新的针对性、有效性

探索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推进金融组织、体制机制、产品和服务方式四项创新,建立完善征信、现代支付服务、农村保险服务、金融政策支持、财税政策扶持、风险防控、考核奖惩、教育培训等八大体系,努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试点地区贷款增速明显提高。

五、着力加强政策引导

综合运用“奖、补、贴”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2012年,全省发放财政奖补资金近4亿元,支持新增小微企业贷款344亿元。

六、着力促进政银企对接合作

2012年,通过“投贷结合”模式,由商业银行联合基金公司与小微企业对接,通过“股权+债权+贷款”的方式,多渠道、多方位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2008至2012年,全省总计对接小微企业项目1.4万多个,占对接项目总数的68%。

(作者为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

加减乘除

服务小微

刘必金

一、潜心扫街“做加法”

什么是“扫街”?简单地说,就是打破银行传统的等客上门营销方式,客户经理主动走出去,对城区、郊区的主次干道、商业区、街道、社区、市场、集镇等,根据门牌号采取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毯式”的营销宣传,主动地进市场、进园区、进社区、进商会、进楼宇,把金融服务送到小微客户门前。

二、简化流程“做减法”

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我们坚持“六看三知”。“六看”,即一看账本,二看产品,三看人气,四看人品,五看成效,六看存货。“三知”,一是“知行”,就是要知道经营者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二是“知底”,就是要知道他的品性和对企业发展的驾驭能力;三是“知实”,就是企业实际情况的逻辑交叉判断。通过“六看三知”真实还原客户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不需要客户再提供其他证明和材料。

在流程模式上,建立“评级、授信、支用”同步申报的“三位一体”操作流程,1天内完成贷前调查并提出上会申请,15分钟内决策,20万元以下的贷款3个工作日内办完,50万元以上的贷款3—5个工作日内到账。

三、创新产品“做乘法”

我行研发了“融城富业贷”、“农易富业贷”、“微小富业贷”等系列产品。在动产抵质押和权利质押等方面不断探索,推出提货单、仓单、存货、应收账款、保函、股权等20余种质押方式。根据小微企业需要,既可以采取传统融资方式,也可以采用“知识产权质押+实际控制人担保”、“第三方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第三方担保+园区担保”等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减免负担“做除法”

除费用。我行通过“扫街”直接受理审批,减免了如担保手续费、评估费、保险费、公证费等一系列中介费用和交易成本,借款客户除支付利息外没有任何附加费用,确保“微小富业贷”等产品相较市场上其他同类业务融资成本最低。

除困境。客户经理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扫街”,主动向小微企业介绍我行“服务小微”的理念,宣讲办贷流程和准入条件,为小微企业免费提供行业分析、信息建议等咨询服务,通过各种形式提供贷前辅导。

除担忧。“微小富业贷”等产品摒弃了传统的抵质押担保方式,用“现金流”代替“抵押物”作为还款能力重要依据,坚持实地调查,重视真实财务分析和企业自身价值,免除客户无标准抵押物、无正规财务报表的担忧。

(作者为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

大银行也能做小微

易会满

几年来,我行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与自身经营转型及信贷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着力在6个“专”上下功夫。

一、专题规划

从2005年开始,我行每年制定小微企业工作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制订完善内部机制的主要措施,部署拓展业务、防控风险的重点工作。2010年,制定了加快发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五年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要举措,在全行范围内统一认识,确立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战略地位,把“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二、专项机制

在机构建设上,从2009年开始,在总行和一级分行层面设立小企业金融业务营销管理机构,在二级分行、支行设立“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分中心”和“专业支行”等专营机构。在队伍建设上,组建了一支超过15000人的小微企业客户经理团队,为后续发展储备了充足的专业人才。在信贷资源配置上,2013年,为单户融资限额3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配置1200亿元专项规模,增幅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三、专属产品

为向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金融服务,近年来,我行先后推出多款小微企业专属信贷产品。例如,针对小微企业的短期融资需求,推出小企业周转贷款、小企业循环贷款(如“网贷通”)、小额便利贷等;针对小微企业扩大再生产的中长期融资需求,推出标准厂房按揭贷款、设备按揭贷款、经营型物业贷款;针对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推出个人经营贷款、个人助业贷款、个人商用房按揭贷款等。

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题,近年来,通过掌控小微企业与上下游客户交易形成的债权(应收账款)和货权,依托交易对手的信用和商品自身的价值,开办保理、商品融资、订单融资等业务。

四、专门制度

我行为小微企业专门设计了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客户评级模型,主要依据企业营业收入和经营净现金流等,研发出7种专用授信方法,探索制定了一整套独立的小微企业信贷管理制度,较好解决了贷款准入门槛高、授信额度不足等突出矛盾,有效缓解了因银企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评估难题。截至2013年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整体贷款不良率为1.59%,风险可控。

五、专享系统

早在2005年,我行在信贷管理系统平台上开发了小企业信贷管理子系统,用于满足小微企业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及贷后管理等管理要求,精简业务流程,并体现小微企业信贷管理个性化要求;把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作为定价工具,不断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定价机制,并嵌入信贷决策流程。2012年,我行在新版贷后管理系统中,整合了行内外信息,强化了贷后日常管理和风险预警功能,大力推进小微企业贷后集中监测,有效提高了自动预警和风险监控水平。

(作者为工商银行行长)

围绕“一圈一链” 做实小微服务

洪 崎

作为一家中型规模的银行,为较好适应作为“经济末梢”的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和金融需求,解决好风险管控难、运营成本高、服务效率低等问题,我行坚持规划先行、批量开发,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围绕“一圈一链”、具有自身特色的小微金融发展道路。

一、围绕“一圈”,实施整合化营销、服务和管理

“一圈”就是城市主要商圈,是商贸型小微客户典型的集群形式。以商圈而不是单户的思路做小微,能够把握商圈客群共同特征和金融需求,避免散单方式带来的高成本和高风险,通过规划等机制的配套,实现规模化生产。

一是规划先行,按照“区域分析—行业研究—实地调研—业务定位—标准提炼—规划审批—监督检查”等七步开展商圈规划,选定目标商圈和目标小微客户群,配置针对性产品,主动管理风险。

二是通过深度调研,按行业、经营规模等维度对小微企业进行分层分类,设计和提供差异性服务。

三是打造规划、策划、销售、培训、服务等“1+N”团队,与市场管理方建立合作,通过管理方推荐,快速取得小微企业信任。通过开办“财富大课堂”等形式,主动介绍小微金融产品,向有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相应金融服务。

四是将小微信贷产品分类,提炼出标准化的产品信贷审批流程,实行“信贷工厂”审批模式,通过批量化处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单位运营成本,形成“规模效应”。

五是组建小微城市商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平台上,通过社员了解社员,为社员群体提供服务,支持合作社整体发展。在螺蛳湾市场,我行已组建了17个小微城市合作社,实现批量开发,已发放小微贷款24亿元,支持各类小微商户近1500户。

二、围绕“一链”,以公私联动做强专业化服务

“一链”就是分布于实体经济各领域的产业链,由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小微企业、商户组成。我行强调抓住区域重点产业,依托核心企业交易信息和行内公私联动,为生产型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打造特色产业链。

一是公私联动。关键是在规划和评审环节,把产业链上的对公和零售客户彻底打通,在一个规划下实行统一会审和制定方案,统一开发和管理,达到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和成本的目的。

二是摆脱传统思维,打造交易金融。围绕区域特色经济和产业链核心环节,以真实交易数据为基础,推出应收账款池质押贷款、产业链核心企业担保、超市供应商和品牌经销商信用贷款等多种产品,得到核心企业和广大小微企业的充分肯定。

三是抓住核心企业,挖掘采购和销售数据。批量获取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的企业信息,实行名单制开发,全过程监控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把握和防范信用风险。

(作者为民生银行行长)

第四篇:《中国小微企业白皮书》发布

广发银行发布国内首个小微企业健康指数,推小微金融创新惠及千万

“生意人”

——广发银行在京发布《中国小微企业白皮书》 1月6日,广发银行携手国际知名调研机构在京发布《中国小微企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推出国内首个“小微企业健康指数”,为科学评估小微企业生存状态、构建小微企业健康度量化分析奠定基础。据介绍,本次白皮书调研工作历时近一年,覆盖环渤海、长三角以及珠三角三大经济圈,重点选取小微企业数量最集中的12个城市、中小微企业占比最高的15个行业进行调研,以最大限度反映我国小微企业真实生存状态和金融需求。

广发银行小微企业健康指数显示,三分之一中国小微企业“综合健康指数”低于基准值,处于“亚健康状态”,经营发展较为困难。医药、文体用品及器材、鞋包行业指数偏低,经营压力较重。“行业竞争激烈”、“成本压力大,利润低”、“整体经济环境不好”、“税负过重”以及“融资难”是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五大共性问题。金融服务对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表示:“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一国经济健康程度的晴雨表。但是由于规模小,小微企业抵御宏观经济波动和行业竞争冲击的能力较弱,在发展过程中亟需多方面资源支持。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中流砥柱在支持小微金融发展方面责无旁贷。广发银行一向积极推动小微金融创新,以扶持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为己任。广发银行发起本次调研并发布白皮书,就是希望深度挖掘中国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服务需求,为推动小微金融创新、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小微企业呼唤个性化金融服务

本次调研从小微企业不同经营周期以及不同行业两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进行了深入专业的洞察。据《白皮书》显示,处在不同经营周期的小微企业,往往在经营心态和融资动机两个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金融产品服务的需求重点也有较大差异。

如处于生存期(3年以下)的企业经营信心低,融资需求高,更偏向信用贷及时效性高的产品;步入平稳期(3-7年)的企业健康指数明显上升,融资需求旺盛,融资频率较高,需要循环授信类产品,对POS设备以及企业现金管理服务的需求开始上升;处于扩张期(7-10年)的企业扩张性需求以及转型需求最高, 信贷需求强烈,对企业资金管理服务需求较大。而步入10年以上(成熟期)的企业“信心指数”表现最佳,但“信贷指数”下降,偏好低利率抵押性贷款产品,对供应链资源整合服务以及企业资产管理需求较大。

从调研结果来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普遍呈现周期短、金额小、频次高、时间急的特征,不仅需要更个性化的信贷产品,也亟需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产品,以支持企业健康发展。这对金融机构的产品也提出相应的挑战,需要围绕这些特征开发相应的信贷融资产品和综合金融服务。小微企业金融产品的个性化、特色化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融资”+“综合服务”双管齐下助力小微发展

《白皮书》显示,抛开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因素,“筹资扩张困难/借贷难”位列制约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一位,有24%受访小微企业主认为“筹资扩张困难/借贷难”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否能得到及时、专业的融资服务直接关系着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广发银行副行长王桂芝指出:“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税费减免、融资支持、放宽民间资本行业准入门槛、支持创业及人力资源培育等方面先后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资源投入非常多。但是小微企业仍觉得融资难。实际上小微企业融资难不仅仅是由于融资资源不足,更大的问题是现在市场上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的融资产品、金融产品太少,造成金融资源和服务配置低效。”广发银行2013年推出的小微金融拳头产品“生意人卡”以搭建一站式小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核心价值,以专业高效的产品服务组合获得市场热捧。截至2014年,“生意人卡”贷款发放量就已经近二千亿元,为超过15万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

融资服务虽然是小微企业最紧迫的金融需求,但在其他金融产品服务方面由于缺乏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的产品,因此存在非常大的市场缺口。调研显示,除融资服务外,转账结算、代缴税费、证照年审、代发工资以及现金流管理是目前我国小微企业需求最大的金融服务。因此,对于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的小微企业来说,如何能高效实现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的个性化、专业化、集约化是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核心课题。广发银行个人银行部总经理吕诗枫认为:“小微企业数量大,分布散,财务审计体系不规范,经营管理模式有别于中大型企业,金融机构有必要根据小微企业特性,建立有针对性的专业风控体系、服务流程、产品创新模式以及市场渠道管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应以模块化产品模式为核心,在产品多样化、流程标准化以及客户需求个性化间取得有效平衡。”广发银行“生意人卡”产品设计就是以模块化产品组合为基础,紧扣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热点,涵盖了个性化融资服务、支付结算、现金管理以及多元化增值服务四大板块,兼顾产品服务的标准化与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大大提升客户体验。广发银行拥有丰富的零售风险管理经验,在零售风险管理领域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风险管控体系更是广发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广发银行针对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特点构建了个人经营性贷款信用评估体系及标准化授信流程,大大提升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风险管控水平,同时也提升了放款效率,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融资服务。生意人卡推出一年多以来不良率一直维持在同业优秀水平,为小微融资业务的不断扩容奠定了坚实基础。专家表示,金融机构势必需要针对小微企业开发标准化、模块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产品,而服务渠道的创新也将是未来小微企业金融领域的主要趋势。综合互联网服务平台、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创新服务渠道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广发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渠道创新方面也成绩斐然。不仅推出了业内首套个人贷款移动审批终端——随申贷,最快30秒可知授信额度,真正把融资服务送到生意人身边。同时,业内领先的数字化精准营销+电话融资服务专员模式更成为“生意人卡”业务迅猛发展的一大助力。

第五篇:发展小微金融(推荐)

发展小微金融

发展小微金融

摘要:“小微金融”自2008年正式提出以来,至今已经走过六年的发展历程,小微金融服务也从最初的模式探索阶段转入优化提升阶段。2013年以来,在小微企业面临着经济放缓、经营压力较大、风险提升的形势下,小微金融服务机构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出发点,不断探索可持续、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小微金融对于小企业和低收入阶层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商业银行也有了不起的作用。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势必会有极大的作用。于此,中国应大力发展小微金融。关键词:小微金融中国中低层收入阶级商业银行

一、小微金融的定义

微金融主要是指专门向小型和微型企业及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可持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活动。追求自身财务自立和持续性目标。也就是说,小微金融机构自身应是有商业可持续性的,只有这样,它才会成为整个大金融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越来越有生命力的一个部分。

二、小微金融的特点

小微金融应有的两个特点:

一、是以小微型企业以及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为特定目标客户

二、是由于客户有特殊性,所以它会有适合这样一些特定目标阶层客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小微企业金融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

高风险性,抵押品的不足使得小微企业金融在多数时候都依赖于企业主的个人信用,此外,小微企业较强的不确定性也是小贷的主要风险来源。

高收益性,除传统意义上的风险溢价外,由于市场不开放,需求远大于供给,小贷的政策溢价是超额收益的源泉。

发展小微金融

三、中国发展小微金融现状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以孟加拉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为代表,小微金融机构开始利用为一个联保群体发放贷款的方式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免抵押担保小额信贷。这种贷款金额微小、手续简便、还款率较高、高利率和可持续性强,取得了一定成功,掀起了一场“小微金融革命”。

国际上小微金融运作的主体有三种:即信用组团、非政府组织和商业银行。由于我国属于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因此通过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应成为实现普惠金融的主要渠道。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步伐的加快,利用银行贷款方式促进小微企业成长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各种银行类金融机构都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许多银行纷纷成立了专门的微贷中心,建立独立、专业化的信贷体系,将小微企业贷款作为未来银行盈利来源中最生机勃勃的一部分。同时,国内还成立了大量的小贷公司。根据央行6月末统计,全国共有3366家小贷公司,从业人员35626人,实收资本2464.3亿元,贷款余额2874.7亿元。但就实际的情况来看,我国目前小微企业贷款的开展并不理想,除了少数银行成功走上规模效益道路之外,许多银行在小微贷款业务的发展上仍处于探索的初期阶段,面临体制、机制、资源、风控、人才等一系列难题。从小贷公司的发展结构来看,数量最多的不是广东和浙江这些中小企业发达的省份,而是内蒙古(342家)、辽宁(263家)、江苏(259家)、安徽(217家)等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这说明,小微贷款的发展结构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不十分匹配。

四、发展小微金融的意义

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有利于培养新客户群。随着金融脱媒和银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客户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国内银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一些银行为了开拓或保留优质客户资源,大幅让利,形成了同业间的非理性竞争。发展小微金融,特别是具有一定潜力的农村小微金融对于银行调整客户结构,开辟新的利润区具有现实意义。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农村产业化的发展将促进大量以农产品(行情股吧买卖点)为主要原料的中小企业出现,产生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为服务于农村的金融机构创造更多的利润来源。银行应根据自身的条件,通过自身的改革和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有选择地布局农村金融市场,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拓宽自身的盈利来源。

其二,有利于银行履行社会责任。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的逐步提升,社会各界对银行的社会责任日益重视,银行在实现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切实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提升品牌价值。小微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多元化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力量。要使我国经济结构根本性调整,需要小微企业有更快、更大的发展。长期以来,小微企业信贷需求旺盛,而银行给小微企业的贷款只相当于同期国企贷款额的2%左右。小微企业由于融资受限而难以发展壮大,由此导致全国每年损失就业机会大约在

发展小微金融

800万个左右。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是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密切银政关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要求。

其三,有利于银行优化结构。银行监管,特别是资本监督力度的空前提高,对银行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提出严峻挑战,走资本节约、产出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国内银行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战略方向下,资本占用相对较低的零售银行业务特别是小微金融业务、中间业务就成为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首先,大型、特大型企业脱媒之势不可阻挡。由于目前商业银行激烈争夺的公司大客户大多数属于上市公司,具有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对银行贷款融资的需求下降,加之大客户市场竞争激烈,贷款处于买方定价的状况,银行贷款净利差大幅收窄,盈利能力下降。其次,受融资规模和财务状况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较少,更多依赖银行间接融资,且中国小微企业贷款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中具有更大的定价权,在有效控制风险的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利率定价实现“收益覆盖风险”,提升盈利能力。再次,商业银行通过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可以实现客户多元化,有效分散风险,推动交叉销售,促进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提升综合收益水平。

五、发展小微金融的策略

首先,应建立小微企业融资保障体系。建立与小微金融发展相适应的信用担保制度,是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的关键:一是加快设立小微企业信用平台。目前在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获取信息的高成本。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快整合金融机构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以及企业往来信用记录,其中关键的工作是建立健全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基础,整合司法、工商、税务、海关、环保等多部门信息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依法披露企业及个人信用记录,实现小微企业信用管理监督社会化。二是完善信用担保制度。一方面,完善资金补偿机制。政府可以按财政收入增长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补充小微企业的担保基金,对小微企业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建立银行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在小微贷款产生不良时,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另一方面,培育社会信用担保市场。逐步放开民间资金进入信用担保领域,发挥社会资金信息发现、多元投资的功能,培育健全的社会信用担保市场。三是优化小微企业扶持基金的运用。改进扶持基金管理模式,变支付机构运作为金融机构运营。例如,规定金融机构只能将专项资金投向小微企业,收益和损失由政府和金融机构分担,发挥金融机构在投融资领域的优势和积极性。

其次,应加大小微企业税费优惠力度。借鉴国外经验,针对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政策,应采取差别化的长期优惠举措进行扶持。对于小微金融发展比较好的金融机构也应当在营业税和所得税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国务院200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很多优惠政策。“十二五”时期,建议将该优惠政策长期化、固定化,并根据情况变化动态地进行修订。

再次,应鼓励小微企业探索创新。小微企业,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小微企业,发展小微金融

是整个社会技术创新最活跃的细胞。微软、苹果、惠普以及国内的海尔、联想等世界知名企业在创立之初无一不是典型的小企业或微型企业。“十二五”时期,国家应将鼓励小微企业探索创新提升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高度。知识产权是高技术小微企业的核心资产和主要竞争力,也是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因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已经成为高技术小微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家应以更大的力度打击盗版,规范专利市场,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最后,还应鼓励高新技术领域的小微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是高新技术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国家应进一步落实出口退税等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为有条件到境外开展业务的小微企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保护。

由此,中国的发展小微金融之路虽有险阻,却是一条充满惊奇又传奇色彩的道路。它的建造成功,也将会标志着中国经济的一个大跨步。

下载通稿02:《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摘要(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通稿02:《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摘要(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小微企业融资创新实践

    中国小微企业融资创新实践——基于“格莱珉”小额贷款模式的探讨一、小微企业的界定及发展现状包括贷款数额、数量、对GDP、进出口的贡献等资料来源:《民营经济蓝皮书》 《民......

    四川省金融稳定报告(2014)摘要

    四川省金融稳定报告摘要(2014) 2013年,四川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金融业在改革中保持稳健发展,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金融综合管理逐步深化,金融基......

    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2016)摘要

    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2016)摘要 摘 要:2015年,山东省金融业总体实力和运行稳健性不断提高,地方金融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各项金融改革取得新的成效。但受“三期叠加”及经济结构调整......

    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2015)摘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2015)摘要 作者: 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15年第04期 摘 要:2014年,山东省金融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有力支撑和保障......

    2015年中国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商会联欢会

    2015年中国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商会年会 福满中国、爱在小薇,2015年2月8日,安徽省合肥市元一希尔顿酒店举办了一场热闹非凡的小微企业盛会,安徽中小型企业主近千人齐聚一堂。由凤......

    (2014-04-02)《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

    《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小微企业—— 锄头与卫星齐飞 高端与低端并存 本报记者 成 慧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02日 10 版) 国家工商总局3月28日发布的《全国小微企......

    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

    论文题目:从银行角度谈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论文提纲:一、中国小微企业的重要性与融资现状(一)、中国小微企业的重要性(二)、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二、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通稿(共5篇)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通稿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17年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金融是国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