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管理的若干意见
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管理暂行办法
(二OO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为了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社会科技事业发展,经研究提出以下加强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一、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攻关项目申报、立项与管理
1、项目申报
计划申报项目的单位或个人,可根据区科技局提出的《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计划申报指南》,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与目标,通过宁波市科技信息网“科技项目在线申报管理”系统申报项目。
2、项目立项
⑴依据:区级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攻关计划项目根据“技术含量、研究开发难度、区域影响度、产业化前景”四方面情况衡量该项目的先进性与否立项。
⑵立项程序:单位或个人按要求提供有关申报材料,经形式审查通过后,科技局社发科每年2次对汇总的项目组织有关专家根据项目立项依据进行评审打分。被评审的全部项目,按得分情况,确立推荐立项项目,报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并确定立项项目。
3、科技经费补助 在项目申报单位或个人提出经费总投入和补助要求的基础上,科技局根据项目需要安排补助经费。安排经费的原则是:
⑴新品种引进试种项目,补助额度占经费核定数的50-100%。
⑵国家事业单位或公益性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攻关项目,补助额度占经费核定数50-80%。
⑶农业企业新产品、新工艺研发项目,补助额度不超过经费核定数30%。
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补助额度占经费核定数10%以内。
经费核定的方法:区科技局组织有关人员3-5人对计划安排经费的项目逐个审核,确定项目需要的经费。
4、项目管理
列入区级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攻关项目后,承担单位和个人要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局安排的项目补助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对于年度实施的项目,科技局每年检查一次。实施单位和个人要及时提交阶段性总结报告。项目完成后要及时提出申请并组织专家验收鉴定。对于应按计划完成的科研攻关项目在没有正常理由的情况下,未及时完成的项目承担单位和个人,一般不再安排项目立项。
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计划申报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单位或个人,在每年的4月底前可根据市级以上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申报要求,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材料编写大纲在市科技信息网上下载)。
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经费支持方法,按市级以上科技部门提出的基层县(市、区)科技部门经费配套要求办理。
三、星火计划项目申报与实施
申报星火计划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在每年的5月底前(以上级科技部门的申报通知为准)可根据国家科技部、市科技局等科技管理部门的要求申报星火计划项目。项目申报的方法详见宁波市科技信息网“科技项目在线申报管理”系统。
星火计划项目的经费补助,参照区科技局列入国家级科技项目奖励办法给予补助。
承担星火计划项目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申报星火计划项目时提出的要求,积极实施星火计划,并及时做好年度总结。总结材料每年的10月底报区科技局社发科。区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星火计划项目进行验收和评定。
四、科技创新中心
1、科技创新中心申报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与龙头企业,以及其他单位可以申报区级以上科技创新中心。
2、科技创新中心申报条件与应提供的资料
企业兴办科技创新中心,必须要有固定的场所,3名以上中级职称以上的专职科技人员和一定的研发经费。同时向科技局提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申请书、可行性报告、以及专职科技人员学历证明材料等。
3、科技创新中心认定与经费支持
区科技局根据创建单位提出的申请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对照创新中心建设的条件,并根据创建单位提供的可行性报告,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形成书面认定结论,报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认定为区级科技创新中心的企业或单位,参照区科技局有关政策给予支持。
4、科技创新中心管理
科技创新中心应积极为本企业或单位及社会承担科研攻关项目,以及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取得的成果应积极申报国家专利。年度活动情况应及时总结并上报科技局有关部门。区科技局每二年对已有的科技创新中心进行评估(评估依据与标准另订)。在此基础上重新公布区级科技创新中心名单。
五、新农村科技先行区示范单位申报与评审 ㈠申报条件
1、单位领导有较强的科技意识,有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和科技工作人员,有实施科技项目的条件和基础。
2、在区域农业产业中有较强的代表性。
3、有技术依托机构,并有技术依托协议。
4、科技示范单位还需在近二年内有承担市、区级科技计划项目,并能按计划完成。
㈡申请与评审
1、有关单位在每年9月30日前向区科技局提出申报新农村科技先行区示范单位的书面报告,并提供年度科技示范工作总结材料。
2、职能科室对有关单位的申报材料初审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审,确定推荐新农村科技先行区示范单位,提交局长办公会议讨论。
㈢支持方式
对确定的新农村科技先行区示范单位,区科技局将以项目形式给予支持。
六、本办法由区科技局负责解释,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二篇:农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
农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
11级城规班26号罗洋
不论是在人类社会的哪个阶段,哪种社会形态,农业始终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部门。且人类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首先能够生活,而要能够生活,就必须解决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食物供给及其营养物质的来源。从产业结构角度来说,农业属于第一产业范畴,其产品基本上都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即通过动植物本身的生长、繁殖来完成其生产过程。因此,农业的生产分布与自然、技术、社会经济条件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农业出现以后,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从刀耕火种开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工具的进步而逐渐步入以铜制和铁制工具为主的传统农业阶段,直到工业革命以后在动力机械的帮助下进入机械化、现代化阶段。农业生产率也持续提高。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16世纪以后,世界各地的农业发展与传播给世界农业带来巨大变化,形成许多不同类型,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人、地与技术三者的紧密联系。
原始农业阶段,主要是迁移农业,‘刀耕火种’对土地进行轮作,在环境可承载范围有积极作用,发展农业,改善自身生活,科技获得一定的发展。传统农业阶段,属于自然经济,农具、技术改进,基本上靠人力,社会发展由于农民生活的贫困而缓慢曲折。现代农业阶段,农业生产出现了巨大飞跃,进入商品农业阶段,农业社会化程度很高。现代农业的产品保证了第二三产业的顺利进行。经历过这三个阶段,农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发展。原始农业出现以后,人类从依靠大自然的食物资源为生,转向利用生物资源创造出符合人类需求的食物资源,使人类的食物多样化,营养丰富,大大有利于人类的发展。并且农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首先是生产单位全体变小,促进了家庭的发展,农业要求的定居、聚居状态促成了村落的出现。在此基础上农业进一步发展,就导致文明的出现,这是人类发展的根本性变化。
随着农业技术水平不断的进步,一部分人开始脱离农业生产,从事其他生产或工作,社会出现分工。私有制出现,商品交换普及等等,这些代表人类发展到一个高级阶段——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出现,其出现的必要条件如下:
埃及,平水期满足小麦在11月播种,5月收获,既无洪水之灾,又有充足水源供灌溉之用;洪水期留下的富含营养物质的淤泥为小麦提供丰富肥料;虽终年无雨,但不缺灌溉之水,干燥的空气和丰富的地下水对小麦生长极为有利;西有利比亚沙漠,南有沙漠、瀑布,北有大片河口沼泽,形成良好对外防守环境。巴比伦,位于中东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属于肥沃的新月地区;气候属于带有冬季降雨的地中海型色彩,生长期内有雨水促其苗,河水灌溉助其长。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的西南季风的雨水补给;夏讯洪水给河流两岸带来富含营养物的沉积物。中国,位于黄土高原边缘地区,黄土土质疏松,含矿物质多,利于土地开垦,作物种植;年降水在600mm~650mm之间,高温与雨季结合,利于作物生长。
从以上情况来看,这些文明古国的所在地都是农业出现以后,由于农业生产高度发展,使文明得以在该地出现。这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环境不断地发明创造,形成一种独特的人地关系,而创造了人类发展的新阶段——文明。
第三篇:现代科技与科技管理学习心得
现代科技与科技管理学习心得
大一的生活转眼即逝,而大二的学习生活明显没有大一时期轻松。在刚开始接触现代科技与科技管理这门课程时,自己并不感兴趣,也不认为科技事业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能有多大的关系。但在学期末邻近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科技就在我们身边,科技事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我明白了科学技术事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是人类的共同的事业。而且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微观上来看,科学技术还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从电的使用到火车汽车,从飞机轮船到宇宙飞船,小到质子中子,大到宇宙太空,没有一处没有体现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这学期的课程里,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载人航天以及发展的那一节,让我对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和一些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就拿前一阵神八和天宫对接来说,就是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得很好的证明。神八的升空,以及神八与天宫一号的对接,证明了中国进步的速度必意料中快很多。
人类还运用科学技术发明了许多对我们有用的物品,如:电话、电脑、电视等,这些物品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科技发展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极大的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也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了,我相信在以后科学技术可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使我们人类生活更加方便,在以后的生活里,科技也必将会继续发展下去,我们这一代生活在科技的世界里,甚是幸福。
第四篇: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二〇〇八年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分析一、二〇〇八年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比上年增长6.0%,与建市5周年农业平均增长水平相当,达115.54亿元以上。经市农业局测算,预计2008年农村收入总额137.09亿元,生产总费用46.26亿元,纯收入总额90.83亿元,以农民总人数330万
计算,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2754元,比2007年增长12.5%,人均增306元。农民收入增长渠道主要来自种植业、渔牧业、劳务和政策性增收等,其中种植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在2008年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农业农村经济不可能出现超乎国家控制的发展速度。前段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两防”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和“防止明显通货膨胀”,说明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货币政策”将功成身退,由“从紧的货币政策”取而代之,这是一个强烈的政策信号,说明国内经济形势已有较大变化,加息等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持续出台,此必影响到第一产业在第二、第三产业的延伸;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产业受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其产量、营销量等势必同时受到不利影响,从而抵消部分惠农政策带来的发展驱动力。因此预测,2008年农业农村经济不可能出现超乎国家控制的发展速度,应以当前的发展速度作为预测数较为理性。
第二,其中种植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深入实施“**百万亩工程”推动全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全市2008年预计新增水果15万亩、甘蔗10万亩、茶叶2万亩、桑蚕5万亩、剑麻达到20万亩、木薯达到10万亩,优势产业调整优化面积35万亩,新增产值3.9亿元。另外,大力推广良种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节本增收0.42亿元。两项预计促农人均增收140元,超过2008年预计农民人均增收的42%。
第三,农村其它行业促农增收仍较明显。如畜牧业新增种草改草面积8万亩,增加肉猪出栏10万头以上;林业发展笋材两用竹子、高效八角基地、低改油茶基地和速生丰产林基地80万亩,预计除种植业之外的农村其它行业增收3.14亿元,此项预计促农人均增收95元。
第四,劳务产业继续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全年预计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新增10万人,农民工资性收入新增2.09亿元,此项预计促农人均增收63.3元。
第五,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增收。继续加大支农补贴力度。进一步增加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并改进补贴政策和方式。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办法,探索建立粮食综合补贴制度。适当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稳定农民种粮收益。加大对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支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加大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新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救助等一系列助农、惠农政策力度,全年预计政策性增收3.5亿元,预计促农人均增收16.7元。
项目名称收入总额
(亿元)增收额
(亿元)人均增收
(元)总费用
(亿元)纯收入
(亿元)人均纯收入
(元)
一、种植业收入55.964.3213122.3633.61019.2二、农村其他业收入59.23.149523.9035.31070.2三、其它劳务收入18.432.0963.318.43558.5四、政策性收入3.50.5516.73.5106.1合计137.0910.130646.2690.8327
54(注:各项指标以2007年全年预计为参照数;农民总人数以330万人为基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市统计局预计数2448元作参照。)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为完成以上经济任务指标,2008年需按照以下执行: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支农惠农政策。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集群产业。创新培训农民模式,加快培育综合素质高的农民带头人。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托园区经济及龙头带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强化农业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具体思路:抓好农业发展的“123456”,即重点“构建一轴两翼特色农业产业带,研究好三条发展路子,优化四业并举,深入建设五个基地,提升六大龙头”。一轴两翼即以建设**河谷果蔬长廊为轴体,以南部山区烟桑富边长廊和北部山区生态茶叶长廊为两翼特色农业产业带;三条发展路子即农业农村内发的自身发展路子、农业主导产业加劳动力转移的拓展空
第五篇:基层农业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基层农业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摘 要:文章列举了制约基层农业科技管理诸多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本地实际的有效改进措施,指出了农业科技管理的重要性,对阐明发展农业科技有巨大意义。
关键词:基层;农业科技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推行,农民积极性高涨,农业产业化、绿色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潮流。因此,新的形势下需要我国广大基层农业管理部门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实施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扶持措施,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科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体系不完善,专业技术不高
现阶段,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农民处于“弱势群体”地位,农业科技培训很少展开,农业科技管理经费得不到保障,农村科技培训推广弱化、边缘化,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在乡镇失去了同农民的桥梁连接,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出现断层;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技推广的主力军难以发挥带头作用,无法发挥整体效益。长期以来,基层农业科技管理部门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导致现有人员年龄偏大,难以引进人才,新技术无法引进,现有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无法适应农业科技培训的要求。
1.2 资金匮乏
不可否认,充裕的经费是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的前提,但基层农技推广管理经费严重不足。由于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经费被截留或挪用普遍存在,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被用于行政事业支出,支出不合理导致使用效率低,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加之农业科技见效期长,导致高新农业缺乏政府财政支持而得不到较快发展,农业发展也难以见效。
1.3 宣传不到位
再好的农业科技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否则一切形同于无,但是也要看到,在不少乡镇土地流转还没有大规模实施,土地耕种仍然停留在一家一户的模式,农业经营规模小、收益低,加之一些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低,农民对采用高科技的热情并不高;加之农业科技管理由政府主导,对农业科技宣传力度不高,群众难以接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
1.4 产业化、规模化不高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不少农民仍然固守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而部分地区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还没有实施,因此,在一些地方机械化水平还很低,这也导致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严重制约着农业新技术规模效应的发挥。
1.5 科技骨干缺失
毋容置疑,农民期盼农业科技,而科技传播需要带头人,不少农村缺少农业科技骨干,缺失科技致富带头人。在一些农村即便有一些稍微上规模的种植户、养殖户,但是数量不多,专业程度不高,规模化不大,一般性产品多,高技能、专业化产品少,基本上是简单加工,科技含量低,深加工的少,缺乏打造精品意识,事实上,这都是科技素质欠缺的表现。完善体系,科学改进
2.1 实施产业布局,推进科技发展
基层乡镇切实从自身出发,制订每个村的发展实际,实施产业布局,或重点发展蔬菜生产,或重点发展养殖业,或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使每个村都有独特的农业优势和特点,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突破,为此,乡镇农业科技推广和管理部门要深入工作第一线,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扶持力度,确保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和推进实施。
2.2 积极引进科技成果
只有把农业科学技术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东西,获得经济效益农民才接受,为此,基层乡镇农科部门要勇于担当,大胆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可以作为牵线人,借助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化种植户、养殖户的实力,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把他们先进的技术引进来,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化种植户、养殖户的示范带头,做好农技推广。
2.3 培养带头人
农业科技推广离不开传播者,这个传播者就是带头人。为此,基层乡镇农技管理部门要实施科技带头人战略。要选取那些热爱农村,热爱科学技术,思想觉悟高的有志农村青年,把他们作为农业科技推广储备人才加以培养;对他们进行长期的农业技术培训,或者送到农业院校进修,把他们培养为有文化、有专业技术、善于经营管理的新时期农民,通过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做好农业技术的辐射;基层乡镇农技部门要把国家惠农工程有效落实,选择好的项目和技术,选择好的示范村,树立好的带头人,通过示范带头,确保农技推广真正发挥最大效益。
2.4 建立市场,搭建桥梁
农业成果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农民才信服,才接受。这就需要农技管理部门真正走出去,为农业科技找市场,为科技成果找市场,为科技成果和市场搭建桥梁,使他们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农技管理部门可以借助于政府信息平台,建立起农业信息资源库,推广本地的农业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的双赢。
新的形势下,基层乡镇农技管理部门要担负起建设新农村,高效推进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历史使命,积极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耀邦.在稳定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加强新世纪农技推广体系建设[J].中国农技推广,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