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路车间安全管理
铁路新体制下强化车间安全管理的探索
铁路车间是运输生产现场的直接管理层,是班组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铁路车间的安全生产在铁路局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2005年3月18日,全国铁路开始实施由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体制改革和大范围的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基层站段规模和管理跨度普遍加大,车间管辖范围也普遍扩张,并且呈现出点多线长、流动分散、远离本部等特点,生产任务、设备数量、职工人数增加,车间安全管理的责任和难度也不断加大。面对铁路改革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提高运输车间的现场管理水平,提高自控、互控能力,筑牢铁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是铁路运输安全的当务之急。当前车间安全管理的难点
1.1 安全管理出现空档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当前铁路车间在安全管理上出现空档,对铁路运输安全构成威胁。一是专业部门和车间管理职责没能完全界定清晰,车间技术人员安全责任未能及时落实到位,职能部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二是结合部管理有脱节情况。尤其是涉及多部门的结合部位,存在着大家都不管与管不到位现象。
1.2 管理制度尚待完善
实施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体制改革和大范围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后,站段和车间一些管理制度和办法带有明显的过渡性、阶段性特征,如在两违范围的界定上,同一系统无统一标准,导致本系统各单位对同一工种的两违定性定责五花八门。在生产力布局调整中一些站段合并后规章制度建设滞后。如个别运输生产单位合并调整后,仍沿用合并前的管理制度,一个段几个运用车间仍沿用不同的作业标准。有些站段整合后工效挂钩考核分配办法迟迟不能整合统一,一些临时、过渡性措施纳入规章制度相对滞后。同时,站段和车间对铁路局的长效规章制度制定具体操作办法不细不实。从铁路局各部门和站段制订的细化措施来看,存在照搬照抄现象,没有从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相应措施。如在干部安全检查量化考核上,没能对安全检查表进行细化,对量化标准满足于数字要求,没能有针对性地对生产实际具体制定量化检查内容和标准,量化考核流于形式。
1.3车间干部能力不强
规章制度制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但当前一些车间干部工作不到位,总是浮在表面,流于形式。一是业务不精。部分干部是站段科室优化精简进来的,对车间业务不精。二是方法简单。有的车间干部为了不被考核扣分而被违章,忽视对职工的教育沟通,致使干群关系紧张,职工产生抵触情绪。三是作风不实。部分干部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改革,对工作产生短期行为,不下现场,不摸实情,怕伤感情。四是政绩观念片面。部分车间领导本位主义现象严重,对待事故和上级检查发现的问题,不是眼睛向内查原因、找教训,而是托人找关系,推脱抺赖,导致隐患和问题越积越多,最终造成事故。五是安全管理出现梗阻,安全信息不畅,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口头上,缺乏依法、依规抓安全的责任意识,缺乏踏踏实实、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负责精神。要求力度上逐级递减,管理上形成不了闭环甚至出现断层。六是不善于发现问题。一些车间干部管理粗放、方法简单,对违章违纪司空见惯,放任自流。七是动态考核没有形成。在路局组织的安全评估中,发现部分站段只有结果考核,没有过程动态考核。如安全管理委员会确定的阶段安全重点工作在分解到车间到岗到人后,对工作完成情况缺少相关过程跟踪考核制度。安全检查工作量化完成情况,只有月底汇总,没有效果考核;一些车间干部安全管理日常考核基本是走形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1.4 职工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错误操作问题经常出现,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二是对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办法,一些职工不能熟练掌握,应急处置能力不高。三是对职工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工学矛盾不能有效协调,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系统性距现场安全管理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四是职工业务技术能力与收入分配挂钩不够直接,不能有效促进职工学技练功。
1.5 安全隐患相对突出
一是两违现象普遍,不时引发事故。主要表现在有章不循、当班睡觉、离岗窜岗、简化作业和错误操作等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可以说,两违现象的存在,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二是安全措施不到位,施工安全问题突出。主要在施工安全管理上暴露出较多问题。从引发问题的因素上看,覆盖面很广,有安全协议问题,有监控不到位问题,有施工组织问题,有管理混乱问题,有超量准备和准备不足问题,还有开通把关不严问题。从事故发生的情况看,柳州铁路局2006年上半年发生的15件A类以上事故中,有4件涉及到施工作业。尤其是“5.27”旅客列车险性事故的发生,教训十分深刻,暴露出我们在施工安全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施工安全意识淡薄。对施工中可能引发旅客列车事故的各类因素未预想,不按规定时间停止作业,列车接近时仍拉扯水管,导致施工机械(打磨机)拉入股道。对营业线施工组织措施制定不细不实,落实不力。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到位,不认真履行施工安全协议,施工管理混乱,责任不落实。施工现场的带班人员、施工员、安全员、驻站联络员不履行监控监管职责,组织、协调、卡控不到位等等,终至酿成事故。
三是设备质量问题增多,严重威胁行车安全。首先是主要行车设备故障发生较多,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机客车走行部、电器、站车防火防爆设施、列尾装置以及自然灾害对设备造成的损坏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2006年1至8月,柳州铁路局共发生行车设备故障1467件(较上年增加213件),突出的如列尾故障461件,信号设备故障415件,机破、故243件,车辆故障170件,线路故障72件。其次,设备故障构成事故情况严重。2006年1至8月,B类事故高达97件,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9件。从事故造成的后果看,由于列车载重、运行速度和运行密度的加大,对行车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行车设备故障导致非正常行车引发二次事故的威胁加大。再次,故障考核力度仍不够大。实行故障考核办法后,一些惯性故障、结合部扯皮的问题减少了,但仍有一些部门压力不大,重视不够,这也是导致惯性故障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加强车间安全管理的对策
强化车间管理总的思路是,以专业管理为基础,以强化现场控制为核心,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为根本,以有利于劳力组织、有利于安全控制、有利于利益调整、有利于应急处理为重点,把车间建设成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管理到位、控制有力的自控型车间。
2.1合理设置生产车间。按照优化生产组织、有利于安全生产、便于安全管理协调的原则,根据生产力布局、劳动组织调整后作业流程的变化,结合各业务系统生产性质、组织结构、工装设备、作业场地等因素设置不同类型车间。管辖范围过大的主要车间,还可按合理管辖跨度分区域设置。
2.2配齐配强管理干部。选拔车间管理干部,应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把有较强的车间管理、现场指挥能力,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和综合性的系统管理知识,善于学习新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人放在车间主要领导岗位上。同时,还要舍得把思想品德好、政治觉悟高、工作作风实、生产业务精的“得力干将”放到车间。2.3科学调配技术人员。消除管理体制转换形成的管理空档,迫切需要专业管理重心下移,推动系统安全管理由间接向直接管理转变,实现专业人员技术管理与现场工作“无逢”对接,使技术人员在研究专业技术问题的同时,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切实解决车间安全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各车间要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检查指导、调查研究、量化考核、对规对标和问题库管理制度,按月排定时间表和工作质量反馈表,全面加强车间安全生产全过程控制。针对当前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和新技术装备提升要求的现状,各车间要加大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力度,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配备和管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创新,高技能人才解决实际问题重要作用,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一是科学合理设置车间专业技术岗位,实现技术力量重心下移,技术岗位前移,不断满足运输生产需要;二是按照编制定员,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合理使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三是车间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从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全日制大学(含大专)毕业生中选配,选配有困难的可在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其他人员中选配;四是主要车间都应配备有技师。随着自控型车间建设的完善和深入,有条件的应配备高级技师。要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逐年提高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的比例。五是合理使用高技能人才,将其安排在生产最需要的岗位上,发挥其解决实际问题和攻关克难技能带头人的作用。
2.4完善基本管理制度。各基层站段要针对铁路改革的新形势,尽快修订、完善规范统一、行之有效的的车间基本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车间对安全管理、生产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材料管理等权限,使车间主体地位突出、操作运转流畅、作用发挥明显。
2.5理顺车间管理关系。一是明确职责。要尽快赋予车间相应的权力,做到权责统一。要改变过去车间管理的思维方式,在车间责任与权力统一上实现创新发展。对较大车间和远离本部的车间,可在资金保证、职工奖惩、奖金分配、人员使用等方面适当扩大权限,为加强车间管理创造条件。如由车间进行生产组织指挥、经济责任制考核、车间内部职工岗位调整、职工“两违”处理、车间成本管理、车间内部设施调整等,甚至由车间自行任免车间干部和班组长。通过适当放权,充分调动车间干部加强安全管理、组织生产指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路局的方针政策,各站段可在认真领会基本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车间实际进行整合,形成具体的指导意见,便于车间理解和执行。二是分工负责。对车间主任、党总支书记、副主任的分工要 细致、要具体、要明确;要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把车间的管理职能分解、细化到每个管理岗位,什么事该谁管必须界定清楚,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同时,也要加强协作,分工不分家,防止出现管理“空档”。
2.6加强现场作业控制。一是认真抓好自控、互控、监控。深入全面地开展自控型车间、自控型班组建设,提高车间、班组、岗位的自控能力;加强班组、岗位之间的互控,营造“个体自控、群体互控”的良好环境;车间要强化监控手段,落实干部巡查制度,加强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控。采用先进科技手段,有效确保对作业过程的全方位监督。如在关键作业环节和部位安装监控装置,终端安装在车间和站段安全调度室,确保监控有效,形成自控、互控、监控三位一体的现场卡控机制。二是带班作业与跟班作业相结合。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做到工长带班作业,干部跟班监督,落实现场卡控“双保险”。特别是管理跨度大的车间,在各个不同的“点”上,必须有管理人员,最好是干部驻扎跟班。干部编制受限的,可以考虑选拔业务强、会管理的生产工人、技术骨干,以安全员或是技术员的身份跟班。三是专业管理与重点控制相结合。坚持专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手段,使之贯穿车间管理的始终。同时,加强对关键环节的控制,作到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
2.7增强车间管理能力。一要转变观念。促使车间,特别是车间党政正职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被动型、执行型管理向主动型、创新型管理转变;二是由“等、靠、要”向“自我加压、自强不息”转变;三是由单一型管理向综合型管理转变,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二要因地制宜。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自身特点,积极探索车间管理办法,扎实推进,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大呼窿”。系统内部、单位内部的车间管理办法,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力求做到相对统一。站段要进一步改进管理、调整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一些地区性异地车间由于后勤事务、对外协调等方面牵扯精力过多的问题,为车间管理“松绑”、“减负”,让车间干部集中精力抓好安全管理。要“删繁就简,管用实际”的原则,清理车间现有的管理措施、办法和基础台帐,努力做到精简优化,便于操作。要加强车间主任培训,根据车间管理的新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对车间主任进行全面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8提升班组自控能力。班组是站段一切管理工作的落脚点,站段的各项专业管理和基础工作最终落实到生产现场。离开班组,管理将成为空中楼阁,安全也成为一句空话。新体制下,传统的“人盯人”式管理已经明显不适应,必须激发班组这个安全生产基本“细胞”的活力,增强安全生产前沿阵地的自控能力。因此,必须把班组管理的优化做为现场管理的首要环节抓紧抓实,并和“岗位达标、班组升级”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为强化车间自控能力提供基础保证。
抓好班组管理,应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选好、用好班组长。首先要对班组长严格考核,优胜劣汰。可依据班组达标等级考核办法、班组长安全管理达标考核办法、竞争上岗考核办法、预备班组长制度,对班组长进行考核选拔。在班组管理上,要求班组长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既要敢于碰硬,又要做思想工作,真正把规章制度落实下去,真正了解班组职工的作业情况,帮助职工养成良好的标准化作业习惯。二是要建立健全以班组长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工作有内容、考核有标准。依靠班组长的指挥来贯彻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障和推动班组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三是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班组各项管理工作水平。四是要加强思想工作、搞好班组民主管理,组织职工群众参加管理,激励、发挥、依靠班组每个成员在管理上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推动班组各项管理工作向前发展。班组管理制度是班组进行各种管理的章法,也是班组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要从班组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全体组员讨论通过,制定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质量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考勤制度、经济核算制度等,其中,岗位责任制是核心,要把岗位责任制与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结合在一起,把贯彻各项制度的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制中去考核,使班组管理制度得到有力的贯彻。
班组管理要适应改革新形势。当前铁路改革的形势同班组管理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提高和深化班组管理的重大推动力,而且也向班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班组管理适应铁路改革的新形势,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应当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改革班组劳动管理,按照新形势的要求,落实劳动用工自主权。把竞争机制引进班组,做到合理组合,人尽其才,提高效率;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加大奖惩力度,严格依绩考核,按劳分配。二要加强班组基础管理。铁路企业的一切改革,归根结底是要抓好安全生产、路风路誉,搞好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这一目的,就管理而言,既要靠企业正确的管理决策,也要靠提高班组的基础管理水平。铁路改革的新形势,要求班组的基础管理改变与当前企业安全管理、经营管理不相适应的状态和工作的不规范性,走上规范、科学、严格的班组基础管理轨道。在加强班组基础管理过程中,要十分重视班组的生产现场管理,提升班组作业过程中的自控互控能力。班组的现场管理状态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生产一线广大职工的生产情绪和主人翁意识,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的指挥、组织、运行和安全生产。三要提高班组科学管理水平。要使班组管理适应改革新形势,班组管理就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为此,就要结合车间和班组实际,在班组逐步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要使管理思想现代化,就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人才第一的思想、系统管理的思想、经济效益观念等等;要使管理组织现代化,就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指挥统一高效、信息灵敏准确等要求,搞好班组的组织建设;要使管理思想现代化,就要在总结和继承传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先进管理方法,增强管理的科学性。要注意在实践中总结和创新管理方法;要特别重视管理手段现代化。四要做好班组政治思想工作。改革中,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发生着深刻变化,必然会引起职工队伍的思想活跃和波动。这些最大量的、最经常的思想动态首先从班组反映出来,而职工对改革的和支持程度,又关系到改革的成败。所以强化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铁路车间点多线长、流动分散,许多班组环境艰苦,班次工种繁杂,远离领导、独立工作,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靠班组自身去解决,只有加强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使班组建设建立在坚实的思想基础上,才能有效保证大联动机的安全运转,也才能保证铁路企业安全、路风、效益三大任务的完成。
2.9提高职工整体素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息息相关。一是提高劳动技能。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要求,把职工学习培训的内容具体化、现场化、岗位化,以职工个体技能的提高,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组织职工学标、贯标、对标。学标,就是把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设备标准、作业标准细化、具体化,组织职工学习熟知标准,全面掌握标准;贯标,就是认真贯彻落实标准,使各项标准成为日常工作的行为规范,时时、处处得到有效落实,在标准范围内行动;对标,就是按标操作,对标作业,保证对标不走样,作业不违规。要大力开展达标竞赛活动,营造“不违章作业、不简化作业、不马虎作业”的“三不”浓厚氛围,增强职工学标、贯标、对标的自觉性。三是切实开展竞技、竞赛、竞争。竞技,就是开展经常性、规范性的技术比武,搞活“每月一大考、每周一小考、每班一道题”等竞技形式,在实际演练中提高职工技术作业能力;竞赛,就是开展班组之间,职工之间的劳动竞赛,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竞争,就是不断完善干部职工竞争上岗机制,把安全业绩和职工竞争紧密挂钩,优胜劣汰,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强化基本功。要适应新体制、新布局、新变化,明确铁路局、站段、车间职教工作的职责和任务。根据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我局实际修订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组织实施;制订相关制度、办法,加强职教工作,解决工学矛盾,做到培训时间、内容、质量三落实;强化基本功大演练,按照部颁岗位标准,开展技能培训,使现场标准化作业行为达到熟练和规范,职工素质整体增强;加强应急处理能力培训,重点突出技能,注重实效,提高职工非正常情况下的处理能力。要根据我局近年大面积电化转型的需要,充分利用局内局外培训资源,加快对主要行车工种和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的转型培训。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标准、有考核,并将转型培训与职工竞岗、干部使用紧密挂钩,建立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一体化政策。
2.10严格车间安全考核。一是加强车间干部考核。要量化车间干部到生产现场检查工作的次数和标准,明确每位干部日、周、旬、月、季、年工作重点和考核标准,使干部清楚应该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管不好应承担的责任。每月对车间干部量化指标完成情况、作业发挥情况、工作成效情况进行分析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干部晋职提级体系。二是严格车间职工考核。针对安全管理上出现的“干惯了、看惯了、习惯了”的惯性违章,尽快制定完善考核机制,从严考核,杜绝“两违”。同时,对安全生产作出贡献的,要及时予以奖励,奖惩分明,赏罚得当。完善工资分配办法,把职工安全业绩、干部管理效果同个人收入紧密挂钩,提倡效率,注重公平,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三是严格奖惩。重点是由总体考核路局百日的安全绩效,转向具体考核运输站段、车间的百日安全绩效,由过去全局吃路局安全百日奖励“大锅饭”,改为立足于基层站段、立足于车间自身,谁安全,谁受奖;谁出事,谁受罚,促使基层单位,特别是车间自我加压,规范管理,确保运输安全。对被考核的运输生产站段进行重新分组,把机务段、工务段、工务机械化段、供电段等安全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的单位作为第一组,站段又把行车(运用)车间作为首要车间,加大百日奖励力度;考核范围内的各单位每实现一个行车安全百日时,由铁路局按分组的奖励标准给予人均100~350元的一次性奖励;铁路局实现行车安全百日时,全局评出3~5个行车安全先进单位,在全局通报表彰,并发给行车安全先进单位流动奖杯,基层单位实现安全1000天及1000天倍数时,路局发给安全奖杯。同时要加大奖罚力度。凡是发生影响单位安全成绩的事故或在一个百日考核期内发生2件及以上不影响安全成绩的责任行车一般A类事故,一律免发百日安全奖励,并分别按照事故责任的轻重程度扣罚责任单位0.5%~3%的工资基数。此外,对发生其他较低级别事故的单位,视事故性质、责任区分情况予以相应经济处罚;对管理失控、工作失职、违章违纪造成较大损失,以及隐瞒事故的单位,给予一次性5000~50000元经济扣罚。总之,要突出基层的安全责任,加大奖罚力度,激励基层单位,是激励车间强化“三基”,确保安全。结束语
在当前铁路不断推进改革的新形势下,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运输安全工作任重道远。广大干部职工只有认清形势,理性思考,迎难而上,努力抓好车间安全管理,确保运输安全有序可控,才能为推动铁路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二篇:铁路车间管理
技师论文-《铁路车间安全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铁路实施由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体制改革和大范围的运输生产布局调整后,车间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提出了强化车间安全管理的措施,努力把车间建设成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管理到位、控制有力的自控型车间。关键词:车间;安全管理;现场控制
铁路车间是运输生产现场的直接管理层,是班组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铁路车间的安全生产在铁路局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2005年3月18日,全国铁路开始实施由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体制改革和大范围的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基层站段规模和管理跨度普遍加大,车间管辖范围也普遍扩张,并且呈现出点多线长、流动分散、远离本部等特点,生产任务、设备数量、职工人数增加,车间安全管理的责任和难度也不断加大。面对铁路改革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提高运输车间的现场管理水平,提高自控、互控能力,筑牢铁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是铁路运输安全的当务之急。1 当前车间安全管理的难点 1.1 安全管理出现空档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当前铁路车间在安全管理上出现空档,对铁路运输安全构成威胁。一是专业部门和车间管理职责没能完全界定清晰,车间技术人员安全责任未能及时落实到位,职能部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二是结合部管理有脱节情况。尤其是涉及多部门的结合部位,存在着大家都不管与管不到位现象。1.2 管理制度尚待完善
实施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体制改革和大范围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后,站段和车间一些管理制度和办法带有明显的过渡性、阶段性特征,如在两违范围的界定上,同一系统无统一标准,导致本系统各单位对同一工种的两违定性定责五花八门。在生产力布局调整中一些站段合并后规章制度建设滞后。如个别运输生产单位合并调整后,仍沿用合并前的管理制度,一个段几个运用车间仍沿用不同的作业标准。有些站段整合后工效挂钩考核分配办法迟迟不能整合统一,一些临时、过渡性措施纳入规章制度相对滞后。同时,站段和车间对铁路局的长效规章制度制定具体操作办法不细不实。从铁路局各部门和站段制订的细化措施来看,存在照搬照抄现象,没有从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相应措施。如在干部安全检查量化考核上,没能对安全检查表进行细化,对量化标准满足于数字要求,没能有针对性地对生产实际具体制定量化检查内容和标准,量化考核流于形式。
1.3车间干部能力不强
规章制度制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但当前一些车间干部工作不到位,总是浮在表面,流于形式。一是业务不精。部分干部是站段科室优化精简进来的,对车间业务不精。二是方法简单。有的车间干部为了不被考核扣分而被违章,忽视对职工的教育沟通,致使干群关系紧张,职工产生抵触情绪。三是作风不实。部分干部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改革,对工作产生短期行为,不下现场,不摸实情,怕伤感情。四是政绩观念片面。部分车间领导本位主义现象严重,对待事故和上级检查发现的问题,不是眼睛向内查原因、找教训,而是托人找关系,推脱抺赖,导致隐患和问题越积越多,最终造成事故。五是安全管理出现梗阻,安全信息不畅,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口头上,缺乏依法、依规抓安全的责任意识,缺乏踏踏实实、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负责精神。要求力度上逐级递减,管理上形成不了闭环甚至出现断层。六是不善于发现问题。一些车间干部管理粗放、方法简单,对违章违纪司空见惯,放任自流。七是动态考核没有形成。在路局组织的安全评估中,发现部分站段只有结果考核,没有过程动态考核。如安全管理委员会确定的阶段安全重点工作在分解到车间到岗到人后,对工作完成情况缺少相关过程跟踪考核制度。安全检查工作量化完成情况,只有月底汇总,没有效果考核;一些车间干部安全管理日常考核基本是走形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1.4 职工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错误操作问题经常出现,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二是对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办法,一些职工不能熟练掌握,应急处置能力不高。三是对职工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工学矛盾不能有效协调,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系统性距现场安全管理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四是职工业务技术能力与收入分配挂钩不够直接,不能有效促进职工学技练功。1.5 安全隐患相对突出 一是两违现象普遍,不时引发事故。主要表现在有章不循、当班睡觉、离岗窜岗、简化作业和错误操作等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可以说,两违现象的存在,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土壤。二是安全措施不到位,施工安全问题突出。主要在施工安全管理上暴露出较多问题。从引发问题的因素上看,覆盖面很广,有安全协议问题,有监控不到位问题,有施工组织问题,有管理混乱问题,有超量准备和准备不足问题,还有开通把关不严问题。从事故发生的情况看,柳州铁路局2006年上半年发生的15件A类以上事故中,有4件涉及到施工作业。尤其是“5.27”旅客列车险性事故的发生,教训十分深刻,暴露出我们在施工安全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施工安全意识淡薄。对施工中可能引发旅客列车事故的各类因素未预想,不按规定时间停止作业,列车接近时仍拉扯水管,导致施工机械(打磨机)拉入股道。对营业线施工组织措施制定不细不实,落实不力。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到位,不认真履行施工安全协议,施工管理混乱,责任不落实。施工现场的带班人员、施工员、安全员、驻站联络员不履行监控监管职责,组织、协调、卡控不到位等等,终至酿成事故。三是设备质量问题增多,严重威胁行车安全。首先是主要行车设备故障发生较多,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机客车走行部、电器、站车防火防爆设施、列尾装置以及自然灾害对设备造成的损坏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2006年1至8月,柳州铁路局共发生行车设备故障1467件(较上年增加213件),突出的如列尾故障461件,信号设备故障415件,机破、故243件,车辆故障170件,线路故障72件。其次,设备故障构成事故情况严重。2006年1至8月,B类事故高达97件,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9件。从事故造成的后果看,由于列车载重、运行速度和运行密度的加大,对行车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行车设备故障导致非正常行车引发二次事故的威胁加大。再次,故障考核力度仍不够大。实行故障考核办法后,一些惯性故障、结合部扯皮的问题减少了,但仍有一些部门压力不大,重视不够,这也是导致惯性故障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2 加强车间安全管理的对策
强化车间管理总的思路是,以专业管理为基础,以强化现场控制为核心,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为根本,以有利于劳力组织、有利于安全控制、有利于利益调整、有利于应急处理为重点,把车间建设成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管理到位、控制有力的自控型车间。
2.1合理设置生产车间。按照优化生产组织、有利于安全生产、便于安全管理协调的原则,根据生产力布局、劳动组织调整后作业流程的变化,结合各业务系统生产性质、组织结构、工装设备、作业场地等因素设置不同类型车间。管辖范围过大的主要车间,还可按合理管辖跨度分区域设置。
2.2配齐配强管理干部。选拔车间管理干部,应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把有较强的车间管理、现场指挥能力,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和综合性的系统管理知识,善于学习新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人放在车间主要领导岗位上。同时,还要舍得把思想品德好、政治觉悟高、工作作风实、生产业务精的“得力干将”放到车间。2.3科学调配技术人员。消除管理体制转换形成的管理空档,迫切需要专业管理重心下移,推动系统安全管理由间接向直接管理转变,实现专业人员技术管理与现场工作“无逢”对接,使技术人员在研究专业技术问题的同时,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切实解决车间安全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各车间要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检查指导、调查研究、量化考核、对规对标和问题库管理制度,按月排定时间表和工作质量反馈表,全面加强车间安全生产全过程控制。针对当前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和新技术装备提升要求的现状,各车间要加大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力度,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配备和管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创新,高技能人才解决实际问题重要作用,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一是科学合理设置车间专业技术岗位,实现技术力量重心下移,技术岗位前移,不断满足运输生产需要;二是按照编制定员,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合理使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三是车间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从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全日制大学(含大专)毕业生中选配,选配有困难的可在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其他人员中选配;四是主要车间都应配备有技师。随着自控型车间建设的完善和深入,有条件的应配备高级技师。要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逐年提高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的比例。五是合理使用高技能人才,将其安排在生产最需要的岗位上,发挥其解决实际问题和攻关克难技能带头人的作用。
2.4完善基本管理制度。各基层站段要针对铁路改革的新形势,尽快修订、完善规范统一、行之有效的的车间基本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车间对安全管理、生产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材料管理等权限,使车间主体地位突出、操作运转流畅、作用发挥明显。
2.5理顺车间管理关系。一是明确职责。要尽快赋予车间相应的权力,做到权责统一。要改变过去车间管理的思维方式,在车间责任与权力统一上实现创新发展。对较大车间和远离本部的车间,可在资金保证、职工奖惩、奖金分配、人员使用等方面适当扩大权限,为加强车间管理创造条件。如由车间进行生产组织指挥、经济责任制考核、车间内部职工岗位调整、职工“两违”处理、车间成本管理、车间内部设施调整等,甚至由车间自行任免车间干部和班组长。通过适当放权,充分调动车间干部加强安全管理、组织生产指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路局的方针政策,各站段可在认真领会基本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车间实际进行整合,形成具体的指导意见,便于车间理解和执行。二是分工负责。对车间主任、党总支书记、副主任的分工要细致、要具体、要明确;要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把车间的管理职能分解、细化到每个管理岗位,什么事该谁管必须界定清楚,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同时,也要加强协作,分工不分家,防止出现管理“空档”。2.6加强现场作业控制。一是认真抓好自控、互控、监控。深入全面地开展自控型车间、自控型班组建设,提高车间、班组、岗位的自控能力;加强班组、岗位之间的互控,营造“个体自控、群体互控”的良好环境;车间要强化监控手段,落实干部巡查制度,加强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控。采用先进科技手段,有效确保对作业过程的全方位监督。如在关键作业环节和部位安装监控装置,终端安装在车间和站段安全调度室,确保监控有效,形成自控、互控、监控三位一体的现场卡控机制。二是带班作业与跟班作业相结合。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做到工长带班作业,干部跟班监督,落实现场卡控“双保险”。特别是管理跨度大的车间,在各个不同的“点”上,必须有管理人员,最好是干部驻扎跟班。干部编制受限的,可以考虑选拔业务强、会管理的生产工人、技术骨干,以安全员或是技术员的身份跟班。三是专业管理与重点控制相结合。坚持专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手段,使之贯穿车间管理的始终。同时,加强对关键环节的控制,作到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
2.7增强车间管理能力。一要转变观念。促使车间,特别是车间党政正职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被动型、执行型管理向主动型、创新型管理转变;二是由“等、靠、要”向“自我加压、自强不息”转变;三是由单一型管理向综合型管理转变,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二要因地制宜。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自身特点,积极探索车间管理办法,扎实推进,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大呼窿”。系统内部、单位内部的车间管理办法,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力求做到相对统一。站段要进一步改进管理、调整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一些地区性异地车间由于后勤事务、对外协调等方面牵扯精力过多的问题,为车间管理“松绑”、“减负”,让车间干部集中精力抓好安全管理。要“删繁就简,管用实际”的原则,清理车间现有的管理措施、办法和基础台帐,努力做到精简优化,便于操作。要加强车间主任培训,根据车间管理的新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对车间主任进行全面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8提升班组自控能力。班组是站段一切管理工作的落脚点,站段的各项专业管理和基础工作最终落实到生产现场。离开班组,管理将成为空中楼阁,安全也成为一句空话。新体制下,传统的“人盯人”式管理已经明显不适应,必须激发班组这个安全生产基本“细胞”的活力,增强安全生产前沿阵地的自控能力。因此,必须把班组管理的优化做为现场管理的首要环节抓紧抓实,并和“岗位达标、班组升级”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为强化车间自控能力提供基础保证。
抓好班组管理,应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选好、用好班组长。首先要对班组长严格考核,优胜劣汰。可依据班组达标等级考核办法、班组长安全管理达标考核办法、竞争上岗考核办法、预备班组长制度,对班组长进行考核选拔。在班组管理上,要求班组长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既要敢于碰硬,又要做思想工作,真正把规章制度落实下去,真正了解班组职工的作业情况,帮助职工养成良好的标准化作业习惯。二是要建立健全以班组长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工作有内容、考核有标准。依靠班组长的指挥来贯彻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障和推动班组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三是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班组各项管理工作水平。四是要加强思想工作、搞好班组民主管理,组织职工群众参加管理,激励、发挥、依靠班组每个成员在管理上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推动班组各项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班组管理制度是班组进行各种管理的章法,也是班组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要从班组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全体组员讨论通过,制定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质量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考勤制度、经济核算制度等,其中,岗位责任制是核心,要把岗位责任制与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结合在一起,把贯彻各项制度的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制中去考核,使班组管理制度得到有力的贯彻。班组管理要适应改革新形势。当前铁路改革的形势同班组管理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提高和深化班组管理的重大推动力,而且也向班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班组管理适应铁路改革的新形势,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应当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改革班组劳动管理,按照新形势的要求,落实劳动用工自主权。把竞争机制引进班组,做到合理组合,人尽其才,提高效率;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加大奖惩力度,严格依绩考核,按劳分配。二要加强班组基础管理。铁路企业的一切改革,归根结底是要抓好安全生产、路风路誉,搞好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这一目的,就管理而言,既要靠企业正确的管理决策,也要靠提高班组的基础管理水平。铁路改革的新形势,要求班组的基础管理改变与当前企业安全管理、经营管理不相适应的状态和工作的不规范性,走上规范、科学、严格的班组基础管理轨道。在加强班组基础管理过程中,要十分重视班组的生产现场管理,提升班组作业过程中的自控互控能力。班组的现场管理状态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生产一线广大职工的生产情绪和主人翁意识,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的指挥、组织、运行和安全生产。三要提高班组科学管理水平。要使班组管理适应改革新形势,班组管
理就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为此,就要结合车间和班组实际,在班组逐步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要使管理思想现代化,就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人才第一的思想、系统管理的思想、经济效益观念等等;要使管理组织现代化,就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指挥统一高效、信息灵敏准确等要求,搞好班组的组织建设;要使管理思想现代化,就要在总结和继承传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先进管理方法,增强管理的科学性。要注意在实践中总结和创新管理方法;要特别重视管理手段现代化。四要做好班组政治思想工作。改革中,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发生着深刻变化,必然会引起职工队伍的思想活跃和波动。这些最大量的、最经常的思想动态首先从班组反映出来,而职工对改革的和支持程度,又关系到改革的成败。所以强化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铁路车间点多线长、流动分散,许多班组环境艰苦,班次工种繁杂,远离领导、独立工作,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靠班组自身去解决,只有加强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使班组建设建立在坚实的思想基础上,才能有效保证大联动机的安全运转,也才能保证铁路企业安全、路风、效益三大任务的完成。
2.9提高职工整体素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息息相关。一是提高劳动技能。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要求,把职工学习培训的内容具体化、现场化、岗位化,以职工个体技能的提高,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组织职工学标、贯标、对标。学标,就是把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设备标准、作业标准细化、具体化,组织职工学习熟知标准,全面掌握标准;贯标,就是认真贯彻落实标准,使各项标准成为日常工作的行为规范,时时、处处得到有效落实,在标准范围内行动;对标,就是按标操作,对标作业,保证对标不走样,作业不违规。要大力开展达标竞赛活动,营造“不违章作业、不简化作业、不马虎作业”的“三不”浓厚氛围,增强职工学标、贯标、对标的自觉性。三是切实开展竞技、竞赛、竞争。竞技,就是开展经常性、规范性的技术比武,搞活“每月一大考、每周一小考、每班一道题”等竞技形式,在实际演练中提高职工技术作业能力;竞赛,就是开展班组之间,职工之间的劳动竞赛,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竞争,就是不断完善干部职工竞争上岗机制,把安全业绩和职工竞争紧密挂钩,优胜劣汰,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强化基本功。要适应新体制、新布局、新变化,明确铁路局、站段、车间职教工作的职责和任务。根据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我局实际修订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组织实施;制订相关制度、办法,加强职教工作,解决工学矛盾,做到培训时间、内容、质量三落实;强化基本功大演练,按照部颁岗位标准,开展技能培训,使现场标准化作业行为达到熟练和规范,职工素质整体增强;加强应急处理能力培训,重点突出技能,注重实效,提高职工非正常情况下的处理能力。要根据我局近年大面积电化转型的需要,充分利用局内局外培训资源,加快对主要行车工种和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的转型培训。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标准、有考核,并将转型培训与职工竞岗、干部使用紧密挂钩,建立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一体化政策。
2.10严格车间安全考核。一是加强车间干部考核。要量化车间干部到生产现场检查工作的次数和标准,明确每位干部日、周、旬、月、季、年工作重点和考核标准,使干部清楚应该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管不好应承担的责任。每月对车间干部量化指标完成情况、作业发挥情况、工作成效情况进行分析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干部晋职提级体系。二是严格车间职工考核。针对安全管理上出现的“干惯了、看惯了、习惯了”的惯性违章,尽快制定完善考核机制,从严考核,杜绝“两违”。同时,对安全生产作出贡献的,要及时予以奖励,奖惩分明,赏罚得当。完善工资分配办法,把职工安全业绩、干部管理效果同个人收入紧密挂钩,提倡效率,注重公平,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三是严格奖惩。重点是由总体考核路局百日的安全绩效,转向具体考核运输站段、车间的百日安全绩效,由过去全局吃路局安全百日奖励“大锅饭”,改为立足于基层站段、立足于车间自身,谁安全,谁受奖;谁出事,谁受罚,促使基层单位,特别是车间自我加压,规范管理,确保运输安全。对被考核的运输生产站段进行重新分组,把机务段、工务段、工务机械化段、供电段等安全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的单位作为第一组,站段又把行车(运用)车间作为首要车间,加大百日奖励力度;考核范围内的各单位每实现一个行车安全百日时,由铁路局按分组的奖励标准给予人均100~350元的一次性奖励;铁路局实现行车安全百日时,全局评出3~5个行车安全先进单位,在全局通报表彰,并发给行车安全先进单位流动奖杯,基层单位实现安全1000天及1000天倍数时,路局发给安全奖杯。同时要加大奖罚力度。凡是发生影响单位安全成绩的事故或在一个百日考核期内发生2件及以上不影响安全成绩的责任行车一般A类事故,一律免发百日安全奖励,并分别按照事故责任的轻重程度扣罚责任单位0.5%~3%的工资基数。此外,对发生其他较低级别事故的单位,视事故性质、责任区分情况予以相应经济处罚;对管理失控、工作失职、违章违纪造成较大损失,以及隐瞒事故的单位,给予一次性5000~50000元经济扣罚。总之,要突出基层的安全责任,加大奖罚力度,激励基层单位,是激励车间强化“三基”,确保安全。3 结束语 在当前铁路不断推进改革的新形势下,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运输安全工作任重道远。广大干部职工只有认清形势,理性思考,迎难而上,努力抓好车间安全管理,确保运输安全有序可控,才能为推动铁路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三篇:铁路安全管理
中南大学
函授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由两起事故的共同点探讨
中间站调车安全控制策略 学生姓名向国良指导老师尹秀良专业班级交通运输2006级完成时间2008年8月
由两起事故的共同点
探讨中间站调车安全控制策略
交通运输2006级专业学生 向国良
指导老师 尹秀良
【摘要】:安全似乎是个生硬的字眼。无论是《安全法》、《劳动法》、《建筑法》,还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工伤保险条例》„„这些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所阐述的每一条制度、每一个规定都是尽量使用最严谨的语言、最简洁的表述来告诉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什么需要警惕,做什么事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如何抓好安全工作?如何使安全工作真正走向长治久安的道路?
2007年3月张家界车务段连续发生两起事故,通过分析,两起事故在作业性质、事故原因、心理角度、把关盯控、责任人职务5个方面存在惊人相似之处。针对事故发生的共性问题,提出中间站安全管理中须从标准化作业、员工业务培训、班组长管理和值班站长管理等方面入手,狠抓落实、注重实效,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面对铁路改革的新形势,必须不断提高中间站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自控、互控能力,以人为中心,坚持严细实机制,是铁路运输安全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事故;共同点;中间站;安全管理
引言
今年3月我段连续发生两起事故:3月5日,我车务段吉首站一名调车长由于违反《调车作业“十不准、十必须”卡死制度》,在调车作业中探入两车钩之间调整钩位、处理钩销,存车发生溜逸将其挤死。事隔不到一个月,3月30日,我段石门县车站又发生一起调车冲突一般事故,造成大破1辆、中破1辆、小破4辆。两起事故是惨痛的,教训也是深刻的。近期安全工作不可谓抓得不紧,年初是春运、节后是保两会、紧接着是过渡期间的维稳,安全整顿活动一个接一个,按道理事故不应该连续发生,但事故还是紧接着发生了,两起事故,看似偶然,但稍加分析,三可以看出两起事故的共同点:
1.1从作业性质来看,两起事故都发生在调车作业。一起是调车人身伤亡事故、一起是调车冲突事故,可见,目前调车作业仍然是事故易发点。如今随着设备不断更新,接发列车发生事故的概率已经大大降低,但调车作业仍然采用落后的平调灯显设备,整个调车作业过程人为控制的因素比重较大,确保调车作业安全的手段主要为遵章作业,人为控制带有情绪化、周期性、波动性等特点,加上设备、环境、气候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行为,调车安全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调车作业仍为行车事故易发点。
1.2从事故原因来看,两起事故都是由于一系列严重违章作业造成。如“3.5”
事故,调车长严重违反《调车作业“十不准、十必须”卡死制度》之规定进入车档调整钩位、处理钩销违规探入两车钩之间,未带手电、连接员采取防溜措施不彻底、进入车档作业不显示防护信号,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第二起“3.30”事故,首先是调车组人员集体擅自立岗、值班员在调车组人员均未到场的情况下,擅自简化作业程序,违章布置助理值班员一人进行调车作业,诱发了事故的发生。以上充分说明“违章就是杀人、违章就是自杀”、“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一定是违章”说的句句都是至理名言。事故发生,必须越过一道道安全卡控环节(其中包括各作业人员卡控即按章作业、设备卡控等),调车联控体内部各作业人员遵章守纪就是保障安全的一道道关口(调车作业中设备卡控作用可以弱化),一旦联控体各个体卡控关失效,也就是所有人员都违章作业或未行使联防互控职责,如“3.30”事故中调车组人员擅自离岗、值班员违章指挥、助理值班员违章单独进行调车作业、机车乘务员超速行驶间断了望,那么事故就会在萌芽状态顺利地冲破调车联控体内部各个安全卡控关从而构成事故。
1.3从心理角度来看,两起事故责任人分别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安全侥幸心里。“3.5”事故责任人张文福同志,作为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老调车员,明知规章规定“调整钩位、处理钩销不能探身于两车钩之间”,但是他侥幸地认为这次不会出事,因为此时车列和存车发生移动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事故还是发生了,他为自己的侥幸心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3.30”事故,调车冲突事故中的责任人值班员在调车组人员均不到位的情况下,安排助理值班员一人进行调车作业,侥幸地认为只有转线一勾活不会出事,助理值班员也侥幸地认为可以胜任,俗话说“麻痹大意引祸至”,当天就偏偏发生了事故。安全心理学中曾经提出过一个规律,当人的某种行为导致不良后果的几率越小,人产生侥幸心理实施冒险行为的几率越大。可见,作业人员的侥幸心里对调车作业安全的危害是十分重大的。
1.4从干部把关盯控来看,两起事故发生当时值班站长均不在事发现场。根据站长“四到场”制度,调车作业必须到场监督把关,客车虽然也是关键环节,但作为值班站长,在二项作业同时进行时,应该知道调车作业显然更需要把关盯控,因为相比之下,调车作业更需要盯控,重点环节把关不到位,势必造成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得不到制止,纠正,酿成事故发生。
1.5从主要责任的职务来看,两起事故主要责任人均为班组长。一个是调车长、一个是值班员。班组长是兵头将尾,是作业中最直接的指挥人和安全把关人,他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组,他标准化作业行为将成为组内成员作业行为的典范,他在作业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将带动班组内成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若是他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带来的后果是可以想象的。打个比
方,在信号楼呼唤应答标准化作业过程中,值班员不先开口呼唤,信号员和助理值班员也无法执行听取和复诵,整套呼唤应答链也就无法连贯地执行起来。两起事故均是由班组长严重违章引起,他们自己违章作业,也就更谈不上对组员的管理、带动,此时当值班站长对作业把关失控的情况下,现场作业也就真正地完全失控,呈现出“无政府”状态,从而引发严重的后果。可见,班组长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相当显著的。
2.现以两起事故为镜,提出中间站安全管理的策略:
2.1抓好标准化作业
抓好标准化作业是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习惯的养成。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纠正职工长期积累下来的坏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要从把关干部入手,端正思想,杜绝“好人主义”,在调车作业巡视检查的过程中,严格以作业标准为准绳,进行对标检查,发现问题或者不标准,必须指出纠正,性质严重的班后召开完工会或分析会进行定性考核;其次,要“一碗水端平”,作业标准对每个员工都是平等的,不能偏袒关系好的职工打击关系差的职工,公报私仇;三是建立长效性督导机制,对职工标准化作业的强化管理不能“时紧时松”,要杜绝 “运动式”、“活动式”、“短期应付检查式”做法,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性管理机制,逐步扭转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培养出良好的安全作业习惯。
2.2抓好职工培训教育。
一是加强管理人员尤其是值班站长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从而胜任调车作业业务指导、监督的职责。
二是抓好基础培训教育。坚持做好每日规章抽考、每月业务学习、业务技能考试等基础工作。
三是实行动态式管理、滚动式教育模式。不要吝惜时间和精力,开好完工会和分析会,调车作业中发现的问题,涉及业务较为复杂的,要召集相关工种召开完工会和分析会,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来职工受了批评教育考核有申述的机会,通过分析,他可以化解心中对规章或制度的误解,随之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和考核;二来不光本人受到了教育,周围的同志也会吸取教训,这样的完工会、分析会开多了,干部和职工业务技能都自然也就上去了。
四是加强与调车组职工沟通和交流。多利用平时交谈、聊天的机会与职工探讨业务规章、事故案例、以及日常作业中发生的问题,采取平易近人、非正式的方式听取职工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心理活动和心态、灌输安全思想安全意识对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家庭的极端重要性,从而逐步提高员工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
2.3发挥班组长管理作用
一是用制度约束班组长安全职责。调车长的职责义务要做到制度化、标准化,要使每一名调车长清楚认识到自己作为班组长“要负怎么责”和“怎么去负责”,“不负责会造成什么后果”。
二是形成班组长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机制。要定期对调车长进行综合测评,安全成绩不合格责任心差的班组长要通过“制度”将其淘汰,从而使一批业务强、责任心强、工作有热情的年轻职工走上班组长管理岗位上去,为安全生产注入新鲜的血液。
三是利用激励机制,倡导班组和谐统一、团结协作、争先创优、共保安全的良好氛围。以自然调车班组为单位,确定周期性的奋斗目标,班组实现后车站奖励该班组一定数额的班组活动经费,由调车长组织班组成员开展有意义的联谊活动,这样既增进班组成员之间的友谊,又促进班组争先创优的安全意识,从而确保了作业的安全。
2.4强化值班站长把关盯控作用
一是值班站长必须以身作则,按章办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打铁先得自身硬”,管理者首先就要带头做到标准化,从衣着穿戴、四到场制度落实、值班工作制度的落实方面做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别人去做?
二是保持清醒头脑、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清头绪,分清重点,做到预先控制,抓住安全关键环节,做好事故易发点的把关盯控工作。
三是值班站长的工作实绩要实行量化指标考核机制。从查岗次数、查违次数等方面入手,量化值班站长的工作,按月度进行奖励考核,增大值班站长工作压力,提高值班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只有做好调车作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万无一失,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全面落实安全管理机制。同时我们一定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保安全就是保自己,违章违纪就是害自己,遵章守纪受益,违章乱纪害人,要对自己,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持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落实好与自己本职工作有关的规章制度,进而确保运输生产的绝对安全。
结束语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先导性的基础产业,是搞活流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条件。随着全球的经济形势发展,运输市场也在发生重大的变化。铁路调车安全作为首要的前提,对拉动全球经济,对全路的路网运输,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请重的。这几年来,货运的运输量在逐年大幅上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现在各种运输方
式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航空公司的改革整合,水路运输也在逐步加快步伐,随着中国加入WTO,外国运输公司也将进入中国市场。全国的运输市场在不断出现新的情况,新的特点,如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抢得先机,如何把铁路运输市场做大,铁路调车安全工作将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一定要立足当前,密切关注市场,深入开展市场调查与分析,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和体系,不断采取新的管理理念,不断研究安全新课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只有认清形势,理性思考,迎难而上,努力抓好中间站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运输安全有序可控,才能为推动铁路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葛闻安.车务安全工作.铁路安全教育,1994年10月,55—72页
[2] 唐青民.加强铁路企业的班组建设.铁路运输改革与管理,1996年3月,64—91页
[3] 刘光贤.车务行车安全人员管理.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指南,1993年5月,33—52页
第四篇:车间安全管理
车间安全管理模板
一、必备文件、记录:
1、车间安全管理工作记录本(公司统一配发)。
2、炼铁厂外委施工安
全交底登记本(车间责任人、施工方两方签名)。
3、车间安全管理制度。
4、车间安全培训教材。
5、厂下发安全文件学习记录(有签名即可)。
二、车间必备体系文件:
1、危害识别表。
2、风险评价表。
3、风险汇总表。
4、环境因素评
价识别表。
5、一般环境因素清单。
6、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7、岗位安全作业标准(岗位作业指导书)。
8、岗位区域安全负责制。
9、预知预控训练表汇总。
三、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1、加强对员工作业标准的执行情况和现场安全设施的检查,建立日
督察台帐,每天5:00前发安全组。
2、每天至少有一位车间领导参加班组班前会(要有签名)。
四、每周安全管理工作:
1、每周车间主任带队组织一次安全综合检查(检查包括:现场隐患、违规违制、班组基础台帐、相关方等),检查通报每周发安环组,并对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闭环,营造安全自主管理氛围。
五、每月安全管理工作:
1、每月8日前车间召开安全专题会。
2、每月10日前编写主任安
全讲话,要求对上月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下月工作进行安排并上月问题要有整改方案等。
3、每月分别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包括特种设备、皮带运输机、消防、煤气设施、安全用电、夏季防暑降温、冬季“五防”等检查,检查结果有电子文档即可)
4、车间主任每月应对班组安全记录本进行一次检查,有针对性指导意见及签名。
5、指导本车间班组开展危险预知预控活动,并及时对班组两预训练表进行审核批准。
六、每年必须完成的工作:
1、每年组织一次全员安全考试、考评。
2、组织一次危险源评审
和作业标准的修订。
七、其他工作:
1、负责组织岗位人员对车间危险源进行辩识,制定及修订各岗位(工种)岗位
作业指导书。
2、发生工伤事故,及时上报和组织救援,认真查清原因和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3、组织本车间岗位人员开展重大风险应急预案、应急措施和事故救护的演练,提高员工事故自救和施救的意识和技能。
4、及时做好对入厂、转岗人员的培训、考试(试卷存档)。
5、按公司规定做好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工作。
7、及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其它安全工作。
第五篇:铁路工务车间机械管理和考核制度
***线路车间机械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确保机械的良好运转,特
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办法
1、按包保责任划分,由主任负责何刘工区机械的使用管理,副主任负责提速工区,副主任负责黄石工区,记工员负责机械配件的请领工作。
2、车间建立机械汇总台帐,各工区相应建立机械设备台帐,并备齐使用说明书。
3、实行定置管理,一人一台机械,一组机械设一名机长,一个工区指定一名机械修理师,实行逐级负责制,责任落实到人。具体人员名单见附表。
4、严格考核制度,实行重奖严罚,每月结合每台机械的使用、保养情况、进行月终评比,查找不足,深入分析,消灭隐患。
5、完善学习制度,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职工业务技能,减少机械人为超作因素的损耗。
二、使用办法
1、机械不得露天存放,机具房干净整齐,摆放合理,与帐卡相符。
2、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工区应建立《操作证登记
薄》。
3、机械运转途中捆绑严实,轻上轻下,防止碰撞损坏和倾倒。
4、机械使用完后下道地点平稳处所,并加蓬布用钢丝绳上锁固定。
5、机械实行24小时有人看守制度。
三、检修、保养办法
1、机械捣固完后,每台机械由包机人员进行零配件检查、复紧,并用棉纱擦拭机身。
2、每台机械零配件的损坏、更换情况必须由机长报告机修师登记入机具台帐管理本。
3、每台机械无法正常使用时,包机人员、机长必须查找原因,并写出书面经过,机修师及时写报告请上级解决。
4、每日由机械师对机械检修结果打分,月底汇总,实行机械与个人月度安全质量考核奖金挂钩。
5、每月集中两天时间对机械进行全面检修一遍,将机械状态、所缺配件书面报告车间。
精品文章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