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科学发展观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
用科学发展观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
詹韬
兰江乡现有37个行政村。自去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后,现有村干部148人,平均年龄40岁,其中35岁以下占31.5%,35至50岁占52.3%,50岁以上占18.2%,女性干部占16%。初中以下文化占33%,初中以上文化占67%,其中大学文化占20%。总体来看,这支队伍能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维护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但与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村两委干部队伍,是摆在乡党委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素质低,工作方法简单。有的村干部本来文化程度低,平时又不注重学习,凭经验办事;有的作风霸道,私心重,处事不公;有的缺乏民主意识,唯我独尊,搞“一言堂”,甚至拉“宗”结派,导致两委工作不协调,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有的村干部碰到矛盾只看表面现象,缺乏思考,处理问题简单;有的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耐心细致的能力,群众稍有不同意见,就采取过激行为,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导致信访案件增多。
2、党性观念差,组织纪律涣散。一些村干部在处理村务上厚此薄彼,甚至假公济私。如在协助征收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审报宅基地、承包村集体企业、调处矛盾纠纷、发展新党员等方面,标准不一致,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有些村干部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生意经营上,甚至买房或租房在集镇上居住,把村干部当作一种兼职、一种生意场上的“保护伞”。有的干部作风懒散,缺乏工作热情,遇到问题绕着走,首先考虑自身利益,缺乏正确的是非观。有的村干部遇到突发的社会矛盾时,不能站出来积极化解,反而临阵退缩,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3、思想观念旧,缺乏开拓精神。有的村级班子年龄偏大,思想不够解放,小农意识强烈,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方面缺乏门路和方法。有的村干部怕惹麻烦,对新的形势和政策理解不足,把握不深,特别是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方面不能发挥 “领头羊”的作用。
4、服务意识弱,群众观念淡薄。有的村干部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看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不是以群众利益为重,而是以个人或本宗族、本湾场等小团体利益出发。比如村部要选在自己居住而不是村民比较集中的地点,农网改造时自己居住地方人少反而要求安装容量大的变压器等。人为引发矛盾,降低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有的村干部任职时间虽长,但碌碌无为,没为群众办成一件实事,对涉及全村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村道建设等问题漠不关心,群众意见纷纷。
5、为政不能廉,办事不够公开。有的村干部不能真正把村务公开当成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促进农村和谐发展,融洽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把上级领回来的有关惠农的政策停留在村干部这一级,有的甚至克扣老百姓的粮食两补费用。在计划生育问题上把关不严,存在包庇亲友、虚报信息、公开公示不实等现象。
二、原因分析
1、思想教育不到位。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政策、法规教育不深入,业务技能培训不切实。少数乡镇党委对农村干部重使用轻教育。只顾眼前利益,能干就用,出了问题再换人,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一些农村党员干部“三会一课”制度没坚持好,导致党员干部不能经常性地接受教育,使党支部在党员中的号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减弱,支部战斗力不强,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2、政策衔接不紧密。近年来,国家加大各项惠农政策的力度,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但一些应由农民应尽的义务的政策、制度却滞后。如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应由农民集资的配套资金,一些农民却拒绝缴纳。在取消农村税费前,一些农民的拖欠不能进行征收,自觉缴纳的老百姓心里不平衡,认为老实人吃了亏,现在搞建设也不愿意出钱,村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只能自己借贷垫付,使村干部个人负债,严重挫伤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3、管理制度不完善。当前,对村两委干部监督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有的村干部不能带头执行财务制度,遵守财务纪律,导致财务管理混乱,民主理财形同虚设,甚至有的村干部既是村主任,又是会计兼出纳。村帐镇管不够深、不够细,个别村有截留村集体收入等问题。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壮大了一些村干部违法乱纪的胆子,使之有机可乘。农村两委班子三年一换届,村干部往往是“第一年干,第二年看,三年等着换”,工作时怕得罪人。同时由于存在贿选等违法行为,让一些不良分子混入干部队伍,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4、激励机制不健全。取消税费前,村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大多数采取充借方式完成,农民拖欠部分又未收上来,最后欠的还是村干部的工资。税费取消后,国家对农村实行转移支付,乡镇对各项工作管理实行目标考核,实行工资与奖罚挂钩,造成一些村干部情绪悲观,心里有怨气,缺乏积极性,得过且过。
三、对策建议
1、抓根治本,强化教育,夯实农村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基础。农村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实质上是思想境界和业务能力不高的反映。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四个教育”。一是理想、信念、宗旨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真正的把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三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当做自己的神圣职责。四是法律和法制教育。认真学习党纪党规和法律法规,特别是《宪法》、《土地法》、《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做到依法行政。
2、多措并举,配强班子,提高基层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大胆推进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实行“双推直选”,让群众推选出政治素质好、发展经济能力强、示范作用好,有一定管理水平,热心为群众谋利益的人当做自己的带头人。二是从大中专毕业生和在外创业有成效、经商富裕起来的打工青年中选拔充实村级班子。
3、健全制度,全程公开,提高村级管理的民主程度。一是事前公开制度。凡需村民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的重大事项,应提前公示,召开有关会议讨论决定,并及时公开结果,不仅让群众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二是建立事中公开制度。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重大财务收支过程实行公开监督。三是建立事后公开制度。制定建立及时接受群众反馈的过错追究制度,通过制度约束,遏制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等行为。
4、科学管理,提高待遇,建立竞争激励的目标体系。充分理解村干部的生活难处,解决好他们的待遇问题,建立带有激励性质的工资保障机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彻底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为防止村干部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思想,在抓班子成员目标管理制度建设中,要突出具体操作的科学性,防止村干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5、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一是组织村干部深入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教育他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创业。二是要大张旗鼓地多层次表彰宣传农村干部中的先进典型,组织村干部学习讨论吸收。三是组织评选“十佳村官”等评选活动。通过树立典型,用身边的人教育身边人,引导农村干部对照先进找差距,激发他们学先进、比贡献,立足本职干事业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常宁市兰江乡组织委员
第二篇:践行科学发展观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践行科学发展观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食品药品监管干部队伍作为监管事业的实践者,其自身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风的优劣,将直接决定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地位、形象和长远发展。如何以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破解食药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难题,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干部队伍的创新力和执行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我市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局党组始终坚持把选好人、用好人,教育好、管理好队伍作为常抓不懈的战略工程,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基础工作,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力度,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食品药品监管队伍逐步发展壮大。一支基层较好、素质较高、初具规模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初步形成,在履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保证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逐步提高。我市系统始终坚持把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的位臵,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等各项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普遍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荣辱观。
(二)干部队伍学历结构明显改善。2001年底,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全局干部职工总数的55%,到2008年底已提高到87.7%,提高了59.5%。专业构成中,具备医学、药学、食品、法律专业学历人数由组建时的29.1%提高到46.8%。通过积极鼓励、支持干部职工自学提高学历层次,使整个系统专业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不断加强。一是上下联动强化培训,把干部送往国家局、省局等参加专题学习培训,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二是抓监管实践,积极推行干部轮岗交流,让每个同志熟悉并适应不同岗位需要的业务,紧贴本职工作探讨药监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找出解决新形势下新问题的新途径,不断增强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使大家在干中学、学中干。三是组织开展稽查办案、药品检验技术大比武活动,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执法水平和业务能力。四是坚持学以致用,注重调查研究。通过强化学习、集中培训和监管实践,药监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运用法规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的自觉性大为提高,执法水平得到了大力的提升,执法刚性更强,管理水平更加精细化。
(四)干部队伍任用机制日趋完善。针对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2001年实行垂直管理以来,我局提高“进人门槛”,加大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2002至2008年,我局共选调公务员12名;面对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6名;接收部队转业干部7名。这些同志大部分都充实到了基层第一线,大大改善了基层队伍的年龄、学历及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基层药监队伍的文化素质。
二、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选好人、用好人,教育好、管理好队伍,既是我们必须常抓不懈的战略工程,又是实践科学监管理念的组织保障。几年来,我市系统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肩负的责任、监管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干部队伍能力与监管工作实际不尽适应。近年来,随着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各级干部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我市系统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但干部队伍配臵整体结构不尽合理、不够科学,高层次、专业化、复合型人才比较匮乏的矛盾凸显出来。公务员制度实施后,按照专业需求招考录用人员,专业结构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整体专业结构仍达不到实际工作的要求。虽然有不少人员通过在职学历教育方式取得了法学、经济管理、行政管理、财会、计算机等专业文凭,但其专业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队伍中有较大一部分人员满足于应付本职日常工作,对一些突发或综合性强的工作任务缺乏应变能力。部分基层公务员由于自身起点低,进修培训的机会不多,政治理论水平提高不快,导致政策水平不高,对理论问题被动学习的多,深层次研究的少,依法行政、解决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有部分干部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干部感到工作吃力、压力很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仍需加强。
(二)职务晋升难,影响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由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地方党委、政府选拔使用干部时,几乎不考虑垂管干部,干部的提拔、轮岗、交流仅限于系统内,干部职务的晋升基本上走的是一座“独木桥”,而系统内由于职数所限,部分干部的待遇不能得到解决。长期以来,他们只能停留在原有的级别上,工资待遇得不到提高,严重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干部队伍活力不足。由于考核体系不健全,个人的收入待遇没有与现实表现、个人能力素质紧密地挂起钩来,造成执行力偏弱,使部分制度规定徒具虚名,流于形式,因此也导致了部分人思想懒散、作风飘浮,工作绩效不明显。另外,公务员津补贴规范后,各部门之间不分工作量大小,公务员一律享受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部分干部职工在思想上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干部的思想波动,难免产生一些思想问题和畏难、埋怨、失落等情绪,少数干部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少数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缺乏激励和创新精神,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日益发展的监管工作需要,视野不够开阔,工作得过且过,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满足于现有的成绩,缺乏创业谋发展的劲头。影响了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发挥。
三、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监管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食品药品监管干部队伍。针对本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要本着面对现实、积极稳妥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促进食药监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多措并举,全面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
一是健全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认真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把教育培训作为激励干部做好工作的重要手段,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以需求为导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业务培训,不断适应监管工作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知识竞赛活动,寓学习与工作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深入推进干部学习教育工作。
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紧密联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实际,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中心,紧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实际,适应形势去学习教育。
三是要把实践作为衡量干部的重要标尺,注重在实践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大胆地将符合条件的优秀干部推到台前锻炼。特别是注重向一线基层配备干部,让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受锻炼、增才干。
(二)多辟渠道,有步骤地培养复合型人才。
一是严格公务员招录机制。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机关工作的实际需要,从社会上招考录用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在源头上确保公务员的高素质。
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编制范围内,选调适应本行业发展需求的食品、医药学、法律、计算机技术、文秘、信息管理等专业人才,形成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新突破。三是建立定期轮岗机制。以岗位的变化带动公务员求学的积极性,提升公务员的全面素质,使机关内部保持一种有序的活力。
四是对现有人员中加强科技、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干部会干事、能干事、善干事、干成事的能力。
(三)多方联动,突破制约干部发展的瓶颈。
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制订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干部与地方干部交流制度,对垂直管理部门干部与地方干部的交流做出规定,使垂直管理部门干部与地方干部交流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的沟通协调,扩大药监系统内干部交流渠道。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和选拔任用,积极推荐更多符合条件的干部参与各级党委组织的领导干部公开选拔活动,大力向地方党委、政府输送干部。
(四)多管齐下,充分调动干部队伍的工作激情。
1、切实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通过持久开展解放思想活动,着力转变干部头脑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积极鼓励和热情支持勇于改革创新的干部,激发他们的创新锐气,宽容他们的创新失误,保护他们的创新热情,在干部队伍中大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和氛围。同时不断加强干部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消除干部职工消极、畏难、埋怨、失落等情绪,增强干部职工不进则退的发展意识和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干部职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
2、积极打造和谐向上的团队精神。以人为本,密切围绕食品药品管理工作的需要,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深化药监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积极倡导“有为、有位”和“理想、信念、干劲、成果”等文化理念,提高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提高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执法水平。同时,还要加大对药监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让队伍的每一分子在药监文化氛围中得到陶冶,激发荣誉感、创新意识、工作斗志和服务热情。
3、着力完善干部队伍的激励机制。
一是不断完善具体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办事、服务、承诺、过错追究及有效投诉认定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层级负责制;完善层级量化考核制,以日常考核和考核相结合,达到用机制和制度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执法水平的目的。
二是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完善竞争上岗、民主推荐、双向选择、轮岗交流,形成合理的竞争用人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臵,体现“能者上,庸者下”,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竞争上岗和民主推荐方式中应增加并尽可能对大局意识、工作业绩、工作能力进行量化评价,确实把兢兢业业、品德高尚、大局意识强,具备较强组织、指挥、协调能力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
三是探索和完善考核考评制度。切实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把干部考核和干部任用结合起来,对组织考核认定“不称职”的,予免去现有职务;对“基本称职”的,实行戒勉谈话 和黄牌警告,提出整改要求,并限期改正。畅通公务员进、出口,让各类人才进得来,也出得去。同时,要对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公务员坚决予以辞退,决不姑息迁就。
四是建立奖勤罚懒的公平机制。完善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考核合理、分配科学。应根据公务员内部工作绩效的不同,同职级不同岗位间工作难度、责任的差别等,将工作量的大小、工作难度的高低、工作质量的优劣等因素引入收益分配。应当允许奖金拉开档次,适当体现多干多得、不干不得、干好多得、干差罚得。从而改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并实质上鼓励不干的弊端,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篇:践行科学发展观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践行科学发展观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2009-04-21
——我县国税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县国家税务局 叶明伟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税干部队伍是云和国税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近年来,云和国税紧紧围绕“带好队、收好税”的总方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国税为人、国税靠人的理念,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狠下功夫,通过抓班子、凝聚人心,带队伍、强化素质等措施,建立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国税干部队伍,为圆满完成各项税收任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云和国税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云和县国税局成立于1994年,1997年8月机构进一步分设并开始独立运转,现内设8个科室,下设1个直属机构和1个直属单位,负责和主管云和县范围内中央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及国家指定税种的征收管理。
截止到3月底,云和国税现有正式在职干部职工60人,其中,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7人,股级干部18人;在职女干部职工15人,占总人数的25%;中共党员41人,占总人数的68.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46人,占总人数76.7%,大专学历8人,大专(含)以上学历人员占总数的90%;中级以上职称27人,占总人数的46 %;平均年龄为41.33岁;离退休干部13人,其中离休干部3人,退休干部10人。
机构进一步分设以来,云和国税在省、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税收收入连年递增,12年来累计组织税收收入9.48亿元,2008年的税收收入已到达分设时的8.22倍。2009年1-3月组织税收收入4001万元,完成计划的25.25%。
在做好组织收入中心工作的同时,云和国税文明创建和争先创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2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 “文明单位”;被省、市国税局评为系统“文明单位”;被省国税局集体记三等功;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7年被评为县级“先进集体”;连续7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党总支(党支部)”;办税服务厅连续4年获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办税服务厅被评为县级“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示范单位”。
二、云和国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深入实施国税党建工程建设,着力塑造先锋型堡垒
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关键,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落实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党组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机关支部建设,加强学习指导和督查,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制度。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强化干部职工宗旨信念,认真落实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谈心谈话制度,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深入实施国税人才工程建设,致力打造学习型集体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落实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完善党组民主生活会制度,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开展竞争上岗和民主推荐选拔中层干部,激活用人机制。实施了干部岗位交流,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干部队伍不断成长。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教育,增强干部职工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以突出干部能力和素质建设为重点,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实施教育培训规划,大力开展全员岗位能力素质培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抓好干部轮训、“六员”培训和骨干培训,提高国税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三)深入实施国税文化工程建设,倾力打造和谐型团队
围绕“依法科学创新,致力聚财为国;团结清廉文明,构建和谐国税”的目标,大力推进国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规划文明创建活动,提高文明创建层次。充分发挥党、工、妇等组织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了迎奥运职工趣味运动会,乒乓球比赛,摄影比赛,集体郊游,登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增进了理解,陶冶了情操,促进身心健康,营造出健康向上、温馨和谐的工作生活氛围。
(四)深入实施平安国税工程建设,努力打造廉洁型机关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反腐倡廉的责任、教育、制度保证、监督制约、惩治和评估预警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规定,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深入开展执法监察,加大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加强对“两权”运行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制约。加强廉政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廉政短信、廉政格言屏保、向家属发放廉政倡仪书等共同构筑了有力的廉政“防火墙”。深化机关效能和行风建设,加强效能监督,建立个人廉政档案,积极推行科、股级干部和税收管理员述职述廉制度。在历次政风、行风评议中,一直名列前茅,实现国税干部连续7年来无人受到党纪政纪的处分。
三、当前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云和国税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形势喜人,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使命感与责任心不强
部分干部安于现状,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少干部由于对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和国税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对自己肩负的重任认识不够,缺乏责任感,缺乏推动自身发展的动力。
(二)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年龄结构上不尽合理。在职干部职工虽然平均年龄只有41岁,但其中:30岁以下的只有5人,只占总数的8%,30-45周岁的40人,占总数67 %,45周岁以上的15人,占总数的25%,大部分干部年龄都达到了45周岁左右,整个队伍活力不够、冲劲不足,缺乏一种昂扬朝气、蓬勃锐气。
二是专业结构上不尽合理。80年代末以前,主要通过向社会招干、招工等方式进人,对专业性要求不高;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国家计划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增加,主要增加的是财税专业人员,但法律、中文、计算机、涉外等相关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公务员制度实施后,实行凡进必考进人方式,才考虑按照专业需求招考录用人员,专业结构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整体专业结构仍达不到国税部门实际工作的需要。虽然有不少人员通过在职学历教育方式取得了财政、税收、财会、法律、中文、计算机等专业文凭,但事实上其专业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激励机制作用发挥不够
由于考核体系不健全,个人的收入待遇没有与现实表现、个体能力素质紧密地挂起钩来,造成执行力偏弱,使部分制度规定徒具虚名,流于形式,因此也导致了部分人思想懒散、作风飘浮,工作绩效不明显。“干好干坏一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干部的思想波动,难免产生一些思想问题和畏难、埋怨、失落等情绪,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干部选拔方式目前采取竞争上岗为主,民主推荐为辅的选拔干部方式,虽做到选拔上的公开、公正、公平,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以竞争上岗为例,未能与个人平时工作表现相结合,使一些潜心工作、甘于奉献、敢说敢管且工作能力较强,考试能力相对弱些的同志失去机会,这将挫伤一部分国税干部的积极性。
(四)经费问题制约干部队伍建设发展
目前经费来源主渠道为省国税局,由于省国税局拨付经费连续6年零增长,经费缺口较大,已严重影响了国税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于受经费制约,难以提高干部的福利,这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形成鲜明反差,干部自豪感、自信心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挫伤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形成正确的思想理念: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把持续不断地提高人的能力与素质放到第一位。二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原则,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把实现个人价值和国税事业发展统一起来;三是强化时代意识,牢固树立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立足实际,终身学习,积极进取,勇立潮头。
——当前,我们要强化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持久开展解放思想活动,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引导大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进行道德自律,着力转变干部队伍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消除干部职工消极、畏难、埋怨、失落等情绪,增强干部职工不进则退的发展意识和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干部职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税收工作之中。
(二)建立和完善工作管理制度,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
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但在实际中往往又比较容易被忽视。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制度,是保证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干部队伍工作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措施得力、有章可循。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人制度、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制度、思想政治工作请示报告制度、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制度、思想政治工作检查考核制度、思想政治工作表彰奖励制度等制度。
(三)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健全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地税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把教育培训作为激励干部做好工作的重要手段。要密切结合当前工作和干部队伍实情,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方案,下大力气抓好人员素质再造工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教育培训方式,寓学习与工作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深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培养一支复合型的国税干部队伍。
(四)完善工作机制,激励奋发向上
只有健全完善激励、奖惩和保障机制,才能长期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和谐环境。
——推行和完善竞争上岗、民主推荐、双向选择、轮岗交流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竞争用人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体现“能者上,庸者下”,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提拔选用干部宜多渠道、多方式拓展。竞争上岗和民主推荐方式中应增加并尽可能对大局意识、工作业绩、工作能力进行量化评价,确实把兢兢业业、品德高尚、大局意识强,具备较强组织、指挥、协调能力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
——建立奖勤罚懒的公平机制。完善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考核合理、分配科学。应当允许奖金拉开档次,适当体现多干多得、不干不得、干好多得、干差罚得。从而改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并实质上鼓励不干的弊端,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做好经费保障工作。连续多年的经费零负增长及调出资走、增人不增资的现实与日常经费开支日益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甚至发生激烈碰撞。要建立良好的经费保障机制,在向争取上级局经费的同时,要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工作,用实际行动赢得地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最大限度争取经费支持。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尊重人、关心人、关爱人,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力为干部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尽力解决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让干部职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第四篇: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工商队伍建设
耀州工商分局创先争优活动
在耀州区进行经验交流
耀州工商分局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按照“五个好”、“五带头”的具体要求,坚持“一手抓执法、一手抓服务”原则,以“抓落实、创一流、比贡献、作表率”活动为载体,以“亮化三大窗口,打造四个平台,加强五大建设”为主要内容,改进作风,提高素质,优化服务,注重创新,确保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他们从三个大的方面在耀州区创先争优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交流的第一方面主题是高点起步,主题明确,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展现风采。2012年耀州分局“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是“我先进、我诚信,我是党员,我自豪”。在活动中,他们做到了年年有主题,月月有载体,依托红盾内网和《耀州工商》设置创先争优专栏,开辟党建文化长廊,将党建、工商文化、廉政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上墙,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在活动载体上着力突出“实、新、广、惠”四字,即活动载体在操作上与实际结合,不空洞无物;在形式上力求新颖,不墨守陈规;在参与度上力求广泛,不关门搞活动;在活动效果上惠及群众,不停在口号上。一是亮化三大窗口,在彰显心系发展、创优环境上创先争优。即:亮化服务窗口,优化发展环境,建设良好的服务形象;亮化监管窗口,创造
良好的市场环境,树立良好的监管形象;亮化法制窗口,树立公平公正的执法形象。开展了“让群众一看就知、一问便明、一查便懂、一办就成,不走弯路”活动。二是构筑“亲企平台”,发挥职能作用,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实施了企业登记注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和责任追究制”,采取了“一企一策”、“一对一”、“团体化”、上门预约等方式,为企业开展服务。三是建立“兴商平台”,实施八项服务承诺,努力培育“守法、诚信、文明、共赢”的市场环境。即:实行导向服务,积极为投资者提供登记注册咨询,介绍服务流程,引导办理业务,指导填写登记注册文书;开设“绿色通道”服务窗口,为下岗职工、复员退役军人、残疾人和高校毕业生等符合国家优惠政策规定的人员优先办理营业执照;实行限时服务,缩短注册登记、验照时限,对有特殊需求且手续完备、符合法定形式的即时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实行延时服务。登记注册“窗口”到下班时,尚有等候办照人员,要进行延时为其服务,注册登记手续办理完备后方可下班。实行上门验照服务,为行动不便、年龄较大的经营户实行上门验照;实行项目服务,为申请办理“守合同、重信用”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 的经营者提供上门服务;实行定点服务,与重
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建立联系服务点,定期走访,主动提供法律、法规咨询,了解经营发展情况,引导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实行对接服务,通过走访企业和社区,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和社区无业人员状况,进行对接服务,达到供求双赢。四是搭建了“富农平台”,引导广大农民走上了“会维权、会合作、会创业”的致富之路。积极组织开展红盾维权活动,提升了广大农民的维权意识,严厉打击了坑农害农行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开展了品牌兴农活动,加大了农产品商标的指导申报力度,引导农企和农户树立商标意识,提升农产品档次品位。加强了对农业合同的指导,变农产品的自产自销为订单促销,提高农产品销售的抗风险能力。五是构建了“便民平台”,为老百姓提供了方便、快捷、周到、舒心的工商服务。坚持敞开式办公,深化政务公开工作,设置了工商手机彩玲,开通了“消费之声”广播,规定了每月15日为“315中心开放日”,积极引导健康消费,搭建了便民平台。
交流的第二个方面是发挥职能,优质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得实惠。一是全力开展零距离服务,真心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发家致富。他们不断创新服务措施,树立“人人都是窗口”的意识,注重从一句文明用语、一杯清水热茶、一张便民服务卡等小事做起,将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情,当作服务一方经济发展的大事情来抓,做到
了周到服务零距离、注册登记零障碍、政策落实零折扣。与广大农民实行“三同”,我局包扶锦阳路街道办事处白莲村,要求分管领导“工作时间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各领导在基层时间每月不少于5天。与广大农民朋友联亲结友、走访村民,建立长效机制。就村民进一步发家致富寻找出路,摸清了以农田水利和人畜饮水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帮助制定了水利发展可行性规划,清扫排水渠污泥10余吨300米。多方筹集资金2万余元对全村进行了粉刷,改变了村容村貌。协助群众管理果园90亩,协助白莲村植树造林400亩4万余株,对3公里的沙石路进行了绿化。二是在开展“三问三解”活动中,制订出台了《支持服务工业园区发展的11条措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登记工作的意见》等措施,进一步畅通了登记注册“绿色通道”,推行亲情服务,从注册分局到工商所都设立了专门登记窗口,人人都是接待者、首办者。截止目前,新登记公司70多户,登记个体工商户94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1户。为了打破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问题,我们积极探索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发展工作,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登记意见》,使全省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耀州诞生,这项工作被陕西省党建网进行了报道。三是打造消费维权平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组织开展了“消费与服务”法律法规咨询宣传、受理投诉大
型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共2万余份,接受咨询200余人次,现场销毁假冒伪劣商品170个品种,1000余公斤。
交流的第三个方面是创新机制,丰富载体,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出经验。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他们开展“履职尽责”教育活动、推行《绩效考核办法》、建立机关文化墙、荣誉室、活动室。开展“执法大比武,岗位大练兵”、红旗监管服务责任区和服务标兵、服务能手评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现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作风明显改变、服务效能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的效果。一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落实工作责任是基础。创先争优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精心谋划、合理安排,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影响结果。因此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载体都要量化、细化工作任务,定时间、定目标,落实责任,使基层党组织真正做到“五个好”,优秀共产党员真正做到“五带头”,工商干部真正做到为民服务零距离。二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立足基层是关键。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任务各不相同,党员自身情况千差万别,只有坚持分类指导,立足基层实际、紧密结合党员特点开展活动,才能深入扎实、有声有色。特别是基层工商所,每一个党员干部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只有充分发挥好每一个干部的实践作用,才能体现出创先争优的实际效果。三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长效机制是重点。创先优
活动只有做好与窗口单位创建活动相结合、与工商职责相结合、与人民好公仆活动相结合、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的四个结合,才能建立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让广大人民群众真真正正的得到实惠。
耀州工商分局的经验交流迎来了阵阵掌声。白芝平任阿妮)
(
第五篇:用科学发展观
用绿色理念营造绿色校园
——揭东县锡场镇华清中学省绿色学校复查自查报告
揭东县锡场镇华清中学是揭阳市一级学校。我校2002年12月被评为揭阳市绿色学校,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级绿色学校,在各级绿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以及通过省级绿色学校的验收以后,我校在各项管理与教育中,学校高度重视环境教育,继续深化绿色学校创建工作。
一、加强管理,明确目标,不断提高创建水平。
学校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经常召开各类会议,讨论环境教育的有关问题,统一要求与进程。在学校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和学校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中对环境教育都有明确的表述或具体的工作安排,学校以“营建绿色生态人文校园”作为校园建设及学校其他工作的目标。
在省级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基础上,我校不断深入各项创建活动,在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09年下半年我校林校长还专程到汕头市参加省级绿色学校的培训工作,提出了巩固和提升绿色校园的要求,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二、深化环境教育,贯彻绿色生活方式,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一)进一步完善环境文化建设,使学生在欣赏优美的生态环境时,充分体会学校“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设计思想和建设风格。
1.营造和谐的自然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环境的亲和力。
(1)进一步开展校园绿化与养护工作,07年共投资8万元用于改造学校花圃和扩大学校绿化面积,在校内、外种植了近二百棵樟树、玉兰、桂花等名贵花木,改造校内花圃6个,使校园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2)进一步充实生物园,08年学校投资1.5万元到外地购买龟、蛇、青蛙到学校生物园放养,在水池中还放养了锦鲤,营造校园生态环境,为生物课提供良好的学习的平台。
2、将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环境结合起来。
(1)学校在宽敞、醒目的位置设置了激励师生努力工作、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等内涵的警示语,学校干道旁、大楼上均布置有绿色环保警示语和教育用语。配合环境教育活动,阶段性地张贴或悬挂主题标语。如“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地球——人类的母亲”“与绿色同行,构建生态文明的和谐校园”等
(2)在原有警示牌的基础上,在通道、等必经之路大量增加小贴士,贴士内容丰富多彩,有大量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与故事,使学生无意中接受环境教育。
(二)学校日常管理中渗透环境意识,体现生态文明的要求
1、学校提倡使用电子教案,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
1(1)去年学校教导处在检查教学工作中大胆改革,在学校建立教学电子平台,要求教师发送电子教案到学校电子平台,不再上缴纸质教案,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学校有关通知和大部分文件都采用电子化,除了存档必须的文件与通知外,70%以上的通知、文件都采用电子化,大大减少纸张和油墨等耗材的运用,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强了环保观念。
(2)适应学校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增强环保意识,现在正在进行电子档案的建立,学校专门配备了一名电子档案管理员,对全校的档案进行电子化处理与收集。在不久的将来,我校的无纸化办公将更上一层楼。
2、学校日常管理贯彻环保理念,师生消费观念科学合理,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1)学校有关规章制度都根据环保要求进行了修改,渗透环保意识。购买的办公用品和各类器材都优先考虑环保要求。
(2)学校对食堂的食品、用具、用品对学生放假、活动均有明确的环保要求。如食堂规定不能使用一次性筷子、泡沫饭盒、包装袋,学生放假要坐公交车,不要私车、公车接送。
3、增强节能降耗意识,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用电、用水,水电费同比下降约3%。
(1)每年都要对各种水电设施进行了全面检修,平时发现问题及时排除,杜绝不正常的损耗。
(2)用学校前天然水渠的水栽树、浇花、灌溉草坪,并计划建立喷灌系统。(3)广泛采用节能灯和声控、光控灯进行路灯照明,需要强光照明的操场、礼堂等地方采用新型节能高亮度路灯。
(4)教室寝室在保证照明的情况下,改双管灯为单管灯。
(5)加强水电责任管理,落实到处室、班级,与班级处室考核挂钩,(三)学校长年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并形成制度化、常规化。
1、将年级墙报、宣传栏责任到部门、年级,明确规定必须要定期展出环境教育的内容。
宣传不仅是环境知识的教育,同时介绍当代世界环保的动向,当前我国有关的战略、方针、政策等内容,使学生明确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社会的高度,落实到自已具体的行动中。
(1)食品卫生专栏(2)安全专栏(3)班级特色专栏(4)校园文化建设专栏(5)水资源(6)绿色理念与生活方式(7)学校环保小课题介绍
2、广播站常年开设 “环保之声”栏目,不定期开展“环保时空”专题宣传周活动;
3、学校在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纪念日、植树节等环境节日以倡议书、国旗下的讲话、环保手抄报、环保征文等形式开展了全校性的主题宣传活动。
(四)突出学生在环境中的实践、体验与感悟活动,自我教育,增强意识,内化理念,形成习惯。
在课外环境教育方面,我们采取了校内教室绿化、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和校外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外活动计划,建有环保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
1、我校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常年开展活动,如经常到福利会给老人打扫卫生,到206国道两侧人行道打扫卫生。
2、我们一直坚持废旧电池回收,长期开展“爱心纸”工程和旧书义卖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把所得款项捐给学校的爱心会,帮助特困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3、每年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装饰环境,努力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既节约了资源,达成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4、积极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环境意识处处渗透,深入人心。
5、通过阶段性安全班级文明评比,把环境教育的要求化为具体的检查要求,让学生增强环境意识。
6、我们还利用主题班会和活动课程进行环保教育。
(五)加强学科渗透和专题讲座,把环境教育研究课题化。
1、在学校教学计划中进一步明确规定:”所有学科都要渗透环境教育”。为此,学校制定的课堂评估细则中,增加了环境教育方面的权重,规定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中,任课教师要把教科书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地与社会环境现实联系起来,如九年化学讲《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八年物理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八年生物讲《生态系统》;八年地理讲《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七年政治讲《社会影响着个人》;给学生指出环境污染的危害,点明环境保护的意义,进行渗透性的教育。
此外还经常开展环保专题讲座,如吴谨义主任主讲《保护环境,造福未来》;林宏鑫老师讲《谈谈水体污染源的危害与整治》;陈跃华老师讲《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成长》;陈卓胜主任主讲《食品卫生知识》;林志润主任主讲《怎样做一个环保小天使》。召开不同类型座谈会,如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村领导治安代表会,同时我校还利用期中考试及平时测试渗透环保知识,和专项的“华清中学环境教育知识测试卷”供师生考试,让师生增强环境教育意识观念和法律法规,教育效果好。
(六)、把课内学习与课外探究结合起来,针对学校现状、结合本地特色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小课题研究,深化环境教育。
1、利用暑假积极开展”环保考察”活动,开展小课题研究。广大同学深入农村、城镇,开展环保调查活动。考察结束后,参加考察的同学每人都写了一份较详实的《环保考察报告》。通过考察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 3 识,而且增强了同学们的忧患意识,更重要的是坚定了同学们保护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2、我校于六月份开展了“关注水资源”环保实践活动。(1)开展以水知识为主题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2)参与水资源的调查实践活动,开展小实验,了解水资源的状况;(3)组织参加“关注水资源”主题征文活动。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写出实践活动的心得。
3、开展大规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中许多学生以环保调查为课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又运用了课本上的许多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例如:为响应国务院颁布的“限塑”令。去年我校的环保小组对我村“限塑”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又50%的村民仍然使用超薄塑料袋。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对此,我校环境小组经讨论,制订计划,利用学校广播站设备,每周星期六利用放假时间到华清综合市场和华清蔬菜市场进行限塑宣传,环保小组手里拿着小旗,口里喊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坚决抵制使用塑料袋”,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村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如今很少人使用塑料袋。
(七)发挥我校示范辐射作用
我校作为市一级学校,揭阳市规范性办学示范学校,我们把“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的理念传播到社区乡镇和周边兄弟学校,把学生的实践、体验与感悟活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发挥了我校在本地的示范、延伸与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