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与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比较-艾政文
2010年第1期(总第223期)EDUCATION EXPLORATION
No·1,2010
Serial No·223
中国与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比较
艾政文
(开封大学马列德育部,河南开封475004)摘 要: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灵活多样,主要有直接灌输法、实践教育法、隐性教育法和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综合教育法等。韩国的做法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丰富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具体的启示有:要善于将显性教育法与隐性教育法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形成合力,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重视社会实践在育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借鉴他国有益经验。
关键词:中国与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
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迅速实现了市场化和工业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一跃而成为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被国际社会惊呼为“第二个日本”。其迅速崛起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韩国人将其根本原因归于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视。虽然韩国的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与我国有着明显的差异,但韩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与成功经验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
一、韩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1·通过开设有关道德伦理课进行直接教育韩国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国家之一,政府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韩国政府始终把德、智、体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三大指标,并强调德育第一,韩国宪法也明确阐明了德育的重要性。在韩国,德育目标主要是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具体的公民道德伦理课来实现的。在小学阶段,学校通过开设“道德”和“生活”课对学
生进行基本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教育。在中学阶段,学校 通过开设“国民伦理”、“传统伦理”、“伦理与思想”等课程对 学生进行“伦理道德”和“国民精神”教育,以培养适应现代 社会的并具有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好公民。在大学阶 段,除了继续开设“国民伦理”作为必修课之外,还开设其他 有关政治理论的选修课。如汉阳大学开设的“国际政治”和 “朝鲜政治”等课程,学校通过开设这些政治理论课以增强 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和 民族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2·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进行实践教育
在韩国,政府和学校都非常重视把思想道德教育与社 会服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 服务活动。政府部门每年都要从本年度财政收入中划拨一 定比例的专项资金作为支持学生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经 费。近几年来,有些学校还把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列为必修 课,明确规定不获此门课程学分的学生将不能毕业[1]。学 校还通常会与当地的社区联系,认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 各项活动。如组织学生为社区老人和残疾人服务,参与社 区环境治理以及各种爱心捐助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有
效开展,既锻炼了学生的思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人 格,又磨砺了学生的意志,使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充分转化 为道德行为能力,从而达到了知与行的有机统一。3·利用本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隐性教育
韩国学校在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过程中,不仅重视 课堂教育,更重视利用本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 教化。在韩国,从幼儿园到高等学校,在校园的走廊里、教室 内、图书馆里,都可以看到许多精美有力的汉字书法,其内容 基本上是历史先贤们关于做人的至理名言,还可以看到很多 韩国传统的山水国画。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强烈的爱 国热情和增强学生对自己祖国的无限自豪感。此外,韩国的 大学几乎都是城市中最漂亮的建筑群。以韩国的岭南大学为 例,其校园面积达几十平方公里,校园内不仅环境优美,而且 还保留了许多富有韩国历史文化底蕴的代表性建筑。学校把 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拆迁的历史文化建筑移植到校园内,这 样既保存了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提高了本校的文化 品位,同时为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活生生的教材,起 到了一举多得的社会效果[1]。
4·实施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法 韩国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建立了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体制[1]。韩国政府强调, 教育必须要由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来完成,只有通过三者
相互紧密配合,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首先,韩国人非 常重视家庭的教育作用,因为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会 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韩国,父母要主动承担起对 子女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传统的道德伦 理为主,如要求孩子讲“忠诚”和“孝道”,对父母要孝敬,对 国家要忠诚。其次,学校要成立家长联谊会,通常与家庭保 持密切的联系,以充分发挥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教育作用。再次,在韩国各地,有许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如 韩国童子军协会、韩国青年团、红十字会等,它们通过各种 活动方式来支持学校德育,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如 消除不良心理、救济贫困学生和开展一些传统的文化艺术 活动等。通过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方法, 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5·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整合东西方思想文化资源 韩国属于东亚儒家文化圈,一直处于文化次中心的地
位,它将儒家文化传播到日本及周边诸国,并形成了自成体 系的韩国儒家理论[1]。儒家伦理已深深扎根于韩国的文化 之中,融化在韩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里。在儒家文 化的影响下,韩国形成了重视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韩国 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个人生活礼节、家 庭生活礼节、学校生活礼节、社会生活礼节和国家生活礼 节[2]。通过开展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道德伦理教育,提高
了公民道德素质,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培育新型 的韩国国民精神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与此同时,随着 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西方价值 观也不断涌入韩国,日益影响着韩国青少年,以自由主义和 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意识形态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了一 定的负面影响。在此情况下,韩国政府更加强化了传统儒 家伦理价值观的教育,以试图实现一种融合东方传统和现 代西方价值观的道德教育观念[1]。
二、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1·在学校统一设置政治理论课进行直接灌输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设置政治理论课,统 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思 想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在小学阶段,通常开设“品德与 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授课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实施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在中学阶段,主要开设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授课方式比较单一,仍然是以 讲授为主,着重理论灌输。在大学阶段,全国统一开设“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课,除了这四门必修课之外,还开设一些选修课。这些课程由教育部统一规定教学大纲和学时数,各个高校 和各级教育部门不得随意更改。在教学方法上虽然与小 学、中学阶段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采取理论讲授加实践的 模式,即实行以课堂理论灌输为主,以实践教学方式为辅的 模式。通过系统地讲授这些理论课程,对学生主要进行四 个方面的教育: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系统的科 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为重点,进 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为基础,进行公民道 德教育;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素质教育[3]。2·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间接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各级学校在思想 政治教育方面也积累了诸多经验,除了大量运用传统的理 论灌输法之外,还运用了实践教育法。所谓实践教育法就 是指教育者组织、引导被教育者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 高被教育者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方法[4]。实践教育法大 体上可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即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和社会服 务。生产劳动包括实习劳动、义务劳动和公益劳动等,学生 通过参加生产劳动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又可以使 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学生通过参加一定的社会调查,可以使他们深刻认识我国 的国情、民情和乡情,加深对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加深对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认识,从而树立坚 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社会服务方式
主要体现在生产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等, 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运用各种先进典型进行榜样示范教育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先进人物和先进事 迹,各级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通常会利用这 些先进典型人物或事迹来教育和激励学生,要求学生积极 努力地向那些先进人物学习。这种教育方法我们通常称之 为典型教育法或示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它与理论灌输法相比较而言,更富有感染性和 可接受性,是我们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4]。在 学校里经常开展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和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 学习活动,就是要求我们的学生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精神,学习他们热爱党、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 神。通过对这些先进典型人物的学习,可以使我们的学生 具有高尚的人格品质和树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4·利用现代大众传媒进行广泛宣传教育
我们党历来重视发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在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随着现 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许多新型传播媒 介也不断涌现出来,如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等。这些新型 媒体的出现给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 战,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在 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党和各级政府部门都十分重视 运用各种大众传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马克思主 义在我国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坚持以科学的理论 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 秀的作品鼓舞人,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各级学校也充分利用各自的校园广播、网络等有针对 性地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起来。
三、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对中韩两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比较,我们 可以发现,虽然两国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较 大的差异,但韩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灵 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无疑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概 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将显性教育法与隐性教育法有机结合起来 从以上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韩国在开展思 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既非常重视显性教育法的运用,又巧 妙地运用了隐性教育法,不仅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而且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显性教育法就是指教育主 体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比较正规的方式或途径 直接使被教育者接受并消化教育内容的一种教育方法。例
如,在韩国,通过学校开设道德课、生活课和国民伦理课直 接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知识和道德规范,对学 生进行直接的道德教育。同时,韩国还非常巧妙地运用了 隐性教育法。所谓隐性教育是指隐藏教育主体和教育目 的,通过非正式的教育形式,将教育内容渗透于环境、文化、娱乐、制度、管理等教育对象日常生活工作所接触到的教育 性因素中,从而引导教育对象自主感知教育内容、自主选择 教育信息、自主内化教育内涵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5]。如韩国学校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 思想教育。这两种教育方法各有优势和弱点。显性教育突 出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忽视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因 而容易导致教育客体逆反心理的产生;而隐性教育法则突 出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和选择性,但容易导致教育客体的随 意性和盲目性。因此,我们应善于把显性教育法与隐性教 育法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2·注重形成合力,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密 切配合,形成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种方法值得 我们学习与借鉴。一方面,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首先 得益于家庭,父母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孩子的道德养成教育。实践证明,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作为一个教育者除了要给学生提供 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之外,还要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沟 通,建立学校与家庭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动机制。此外,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大学校,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 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取得实效,不仅要全面优 化育人环境,而且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 在此基础上努力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的良好格局。
3·重视社会实践在育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重 视社会服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并为此而采取 了多种有效措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政府提供经费保 障,学校把学生参与社会服务与毕业资格挂钩等。相比之 下,虽然我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认识到社会实 践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缺 乏有效的机制和制度作保障,而多半是流于形式,其效果也 就可想而知了。对此,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借鉴韩国的有益 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应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紧密结合本国 的国情,在有效地整合各种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基 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制度,逐步建立起学生参与社会 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化与
常态化,从而为培养思想品德良好、社会实践能力强的有用 之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4·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借鉴他国有 益经验
从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韩 国正确地处理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既很好地吸收了 东方儒家文化伦理的精华,又积极地借鉴了现代西方文化 的自由特质,更坚决地保存了自己民族文化的传统,充分体 现了古为今用、洋为韩用的特色[1]。中国作为东方儒家思 想的发源地,我们更应该加强对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 粕。儒家思想中的仁义观、忠孝观、诚信观和礼仪观等优秀 传统思想文化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这些传统的伦 理思想为我们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 文化资源。与此同时,作为现代公民,我们还应具有世界性 的眼光,要在不断继承和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 础上,以开阔的视野及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心态,“大胆吸收 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 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 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6],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 中用,从而不断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参考文献: [1]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9·
[2]俞亚芹·韩国重视礼仪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6(1)·
[3]冯益谦·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J]·思想教育 研究,2007(1)·
[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5]龙一平·论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及对我国的启示 [J]·教育探索,2009(6)·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第二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论文要求
(一)、论文选题(任选一个)1、2、3、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研究
(二)、写作要求
1、选题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2、论文内容应做到主题明确,逻辑清晰,结构严谨,叙述流畅,理论联系实际,力求有新的见解。
3、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
4、论文格式符合要求,字数最少4000字。
5、所有上交论文一律要求为打印纸稿,写明学号和姓名,并上交电子稿。
6、必须由考生独立完成,不得侵权、抄袭,或请他人代写。
(三)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由标题、署名、摘要、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组成。
2.可根据选题自拟论文标题,论文标题尽量做到简短、直接、贴切、精炼、醒目和新颖。
(四)评分标准
1、选题适当,观点无明显错误;能运用所学知识探讨某个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相关的问题,逻辑上无明显漏洞。格式规范,论文结构严谨、文字简洁、流畅,行文无明显表述错误。60--69分
2、资料丰富、翔实,能比较全面地查阅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引用的历史资料翔实,并有一定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引文注释规范。70--79分
3、内容充实,论点正确,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指导论文研究并有所见解,在理论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上有一定深度。80---89分
4、对热点问题或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在理论与实践上有参考价值和对学术研究具有现实意义。90--100分
第三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内容博大精深,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着其重要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应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土壤,充分汲取传统的养分,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内涵。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中国传统文化却被排除在思想政治教育之外。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转变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所积淀形成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自然,中国传统文化并非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除却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亦有其精华和糟粕。应该看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精华和糟粕各居其半,没有轻重,而应该是精华为主,糟粕为次。大学生由于自身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缺乏相应的辨别能力和思维观念,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引导和帮助,以区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认真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德智统一,以德统智,带有一种民族的、独特的、重伦理价值取向的特色。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扬善抑恶为核心,以真善美相统一,以文化教化为目的的一种伦理型文化。
实践证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借鉴,通过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传统资源,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本文主要通过儒家孔学的几个基本理论思想来浅显地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仁,亲也。”(《说文》)
“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准则,确立了一个可以普遍认同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准绳。这对于大学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有着重要意义。
“孝,善事父母者。”“悌,善兄弟也。”(《说文》)“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该着重对父母的尊重。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认为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如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尚不足以为“孝”,更重要的是要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籍。即是“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孔子还认为,父母若有过错,子女应用委婉的语气进行劝谏,以免陷父母于不义,而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便所谓的“事父母几谏”(《论语·里仁》)。
“悌”则是指敬爱兄长,顺从兄长。孔子非常重视“悌”。其弟子有若根据其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术”。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达到了“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的地步。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被不断地赋予新的内容,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和调整。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春秋战国和汉代论“礼”的人,一致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礼记》云:“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自从民国以来,中国的礼仪制度在不断变得简单化、人性化,吸收了西方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礼”已经脱离了原先为封建时期森严的等级制度服务的本质,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需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是维系社会良好风气的道德规范。
现如今的我们依然需要受到“礼”的约束,不可把儒家文化一味地看成是陈腐的,而把西方文明看成是完美无缺的。实际上,我们所鄙弃的只是“礼”中的糟粕,对于其中占据相当分量的优秀的东西,还是依旧要继承并发扬。
“忠,敬也。”“恕,仁也。”(《说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忠”是一种对事对人的应有品德和行为准则。其对象较为广泛,对自己的份内之事,对亲、师、友、君所交待的事都要“忠(尽心)”。间接地,也便成了待亲、待师、待友、待君都应“忠”。在《论语》中,未见孔子对“忠”字有过直接释义。而有“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可见,所谓的“忠”,绝非是后世所理解的毫无原则的愚忠,而该是有原则的忠。“忠”既不拘于时空,也不拘于地域,推之古今而公行,放之四海而皆然。
在孔子的理论中,“忠”与“恕”是并列的。因“恕”而得到“忠”,为“忠”以行“恕”。所谓“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是仁的内容,同时又是孔子思想的一贯之道。
忠从属于积极的层面,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
恕从属于消极的层面,即“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信,诚也。”(《说文》)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视为贤者必备的品德,即凡在言论和行为上都做到真实无妄。“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信”是联结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能增强人的凝聚力。“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又“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其最终目的在于“辅仁”。
目前大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自身的发展和切身的利益,而少有注意到自身的道德修养,这是市场观念和价值理性后出现的价值真空,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则能有效地填补这片真空。
然而,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中国传统文化却被排除在思想政治教育之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冲突的是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排斥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理由。平心而论,“五四”运动以来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虽然其主观动机也是想使中国迅速进入现代化国家,也未尝不是爱国,但是在理论上,他们至少犯了两个错误。
一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等同于封建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固然是产生和形成于封建社会,带有不少对今天来说是糟粕的东西,比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但是产生和形成于封建时代的文化并不等于是封建文化。
二是把现代化完全等同于“西化”。固然,西方国家走在现代化的前列,但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的模式并不相同,因为它们现代化所依据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把现代化等同于“西化”,却是抹杀了各个国家现代化所凭借的不同社会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贯穿中华民族的成长发展史,曾引导中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我们理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用传统文化中的明辩义利思想,端正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加强青年一代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互促进,实现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突破,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不容稍懈。
参考资料:
1.2.3.4.百度百科-儒
崔利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张祥浩、石开斌《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朱久兵、刘光顺《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第四篇:中国与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新加坡在教育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在教育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投资教育事业不仅能够推动教育的发展,促进国民素质,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经济发展。但是应当看到新加坡政府过分的强调教育投入存在的弊端。
新加坡采取大力投资开发人力资源的政策,最根本原因在于其本国的自然资源相当匮乏,而人力资源就是唯一的资源。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发唯一资源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其投资教育的主要目的,强调了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功能,这样就带有很强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过分夸大了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简单化。它强调了人的工具性,忽视了培养人才的目的,导致了人看不到教育在促进人的感情、意志、个性发展中的作用,对教育基本功能的认识片面。过于追求高学历、重视科学,忽视了人文,结果导致了人们对于教育的单一认识与崇拜,弱化了教育的教化功能和传承功能。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必然扭曲教育的本质,其结果可想而知。我曾经看过一则报道,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对国外学生是非常富有吸引力的,这种优越的条件吸引了不少新加坡学生前往共度学位,但是学成归国的新加坡学生所占比例非常小,有大部分人都选择留在美国或者前往更好国家发展。由此可知,新加坡政府这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教育方针使得学生普遍只关心自己的前途,他们缺乏共同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能够懂得如何理解帮助他人,促进人的共同进步发展,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更多地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学会如何做人的道理和本领。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人生价值。我国投资教育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目的在于将丰富的人口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以便更好的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富国强国的梦想。虽然我国与新加坡在投资教育开发人力资源的原因有一定差距,但是人力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也是彼此共同关注的。这点启示了我国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以人为本,发展人的道德教育,培养爱国思想,公德意识,通过教育对人们输送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五篇: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课程思考题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课程思考题:
1、怎样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主体性特征?
2、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何继承与创新?
3、试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4、简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涵义和特征。
5、怎样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6、简述社会调查应持的基本观点和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方法。
7、什么是思想预测?思想预测的作用和困难是什么?
8、试述新时期理论教育的必要性。
9、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
10、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估的价值特点?
11、如何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估的客观性?
12、试述人们思想产生的条件及其形成过程。
13、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具体规律。
14、简述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中作用。
15、试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体系、研究领域、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
16、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义何在?
17、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的、目标和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8、举例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9、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有哪些?其中主要范畴有哪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