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深度融入企业中心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9-05-13 08:5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青团深度融入企业中心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青团深度融入企业中心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共青团深度融入企业中心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6-000-02

摘要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团中央号召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神华宁煤集团团委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各单位,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形式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创新开展了以创新创效创优为主要内容的青年“三创”活动,找到了共青团工作深度融入企业中心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和最稳抓手。

关键词企业中心工作实践

一、“三创”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当今,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以3d打印为代表的制造业革命,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革命正在兴起,颠覆式创新、跨代创新层出不穷。党的十八大做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上提出我国能源安全发展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新时代。秦宜智书记指出,要在深化上动脑筋、在创新上做文章,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着力推进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把准方向,提高能力,搭建平台,整合资源。

神华宁煤集团组建于2006年1月,经营范围涉及煤炭开采及洗选、煤制油及煤化工、煤炭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机械制造与维修、能源工程勘探、设计、监理和施工、房地产开发等。现有员工5万人,35岁以下青年1.78万人(男1.37万人,女0.41万人;“80后”1.6万人,“90后”0.17万人),占到员工总人数的36%。公司团委现有团员4630人(男3526人,女1104人),有36个直属基层团委,12个团总支,373个团支部。在新形势下,公司团委创新开展了以创新创效创优为主要内容的青年“三创”活动,这项活动在助推企业改革发展、促进青年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现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安全发展、效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三创”活动的内容及载体

(一)“三创”活动的助力因素

1.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是开展“三创”活动的前提因素。青年创新创效创优活动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集团党政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工会、生产技术部、科技发展部、团委等部门形成合力,资源共享,整体推进,齐抓共管,形成青年创新创效创优活动的规模效应。

2.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团干部队伍是开展“三创”活动的基础因素。青年创新创效创优,团干部是实施者、管理者、推进者,团干部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整个工作的实施

3.营造一个好的氛围是推进“三创”活动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营造浓厚氛围,激发青年创新创效创优热情,吸引青年积极参与其中,确保创新创效创优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二)“三创”活动的方式方法

1.准确把握“三创”含义。

(1)创新是创效、创优的动力源泉。青年员工处于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他们熟悉工艺流程,了解管理实际,在推动企业创新中具有不容置疑的发言权。运用创新思维和方式,将精英式创新和群众性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推进创效、创优提供不竭动力。

(2)创效是创新、创优的最终目的。创新创优的最终目标是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搞创新创效活动应该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中心。

(3)创优是创新、创效的品质升华。大力倡导“争做优秀员工,创造优异业绩,实现成长成才,促进职业发展”的创优理念,引领青年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争做创先争优的排头兵。

2.重点抓好“三个结合”。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助推转型改革发展、安全发展、效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活动的基本方向,应重点抓好“三个结合”。

(1)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根据本单位性质特点和中心任务,着眼最重要、最关键领域和最迫切解决的问题,谋划、部署和推动青年“三创”活动,突出特色。

(2)与青年特点相结合。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岗位、不同知识结构青年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策划实施与之文化素养、能力素质、兴趣特长相适应的“三创”活动,最大限度发挥青年的优势和作用。

(3)与团组织实际状况相结合。结合团组织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工作目标,视其所能,尽其所力,攻其所及,预防和克服团组织无所不能、包打天下的倾向,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

三、“三创”活动效果

(一)创新平台更加广阔

公司团委制定了《神华宁煤集团公司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实施办法》,形成了党政支持、团组织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青年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并将创新创效活动纳入了团组织目标任务考核范围。青年创新工作室达到39个,各类技术攻关小组达到290个,青年科技课堂287个;青年突击队186个,青年志愿者服务队262个,青年文明号集体30个(团中央级、省级、神华级、企业级、厂矿级),青年安全生产监督岗436个,“零点小分队”52个。

(二)创新成果更加丰硕

创新创效创优工作的逐步深入,不仅在培养技能人才、攻克生产难题、提升企业效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提升青年创新意识、提高业务技能、促进职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以来,各单位在集团公司进行创新创效立项293项,产生成果165项,创造经济价值11372.58万元。13项获得国家专利。7项成果分获神华集团和自治区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在神华集团第二届“青工创新杯”表彰会上,集团公司申报的三项青年科技创新项目《mtp反应器工艺操作条件优化》《神宁oracle系统与神华(erp项目)sap系统“字段级”对接技术研究》《解决德士古废锅流程不能长周期运行的瓶颈问题》分别荣获 “青工创新杯”一、二、三等奖,信息技术中心青年员工谢洲被授予“青年科技标兵”荣誉称号,公司团委荣获优秀组织奖。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百名优秀矿工等省部级以上各类先进模范人物45人;神华宁煤集团十大杰出青年、劳动模范、安全生产标兵、十佳道德模范、先进科技工作者等687人。

四、“三创”活动的几点体会

深化青年“三创”活动,必须注重用理念点燃激情、用载体搭建舞台、用典型带头引路,用机制激发动力的基本方法。

(一)用理念点燃激情。应大力倡导“人人都是创新主体、处处都有创新课题”的创新理念,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创新实践。大力倡导“争做优秀员工,创造优异业绩,实现成长成才,促进职业发展”的创优理念,引领青年立足岗位创先争优。

(二)用载体搭建舞台。应注重青年成长成才,努力为青年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创新型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作为团组织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育人”,在推进“三创”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把服务企业发展与服务青年成长有机结合起来。

(三)用典型带头引路。应把树立标杆,典型引路,作为不断深化青年“三创活动”的重要措施。注重培育和选树创新、创效、创优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为广大青年树立学习的榜样。

(四)用机制激发动力。应建立科学的领导机制积极争取各人力资源、安全监察、工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齐抓共管;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层次清晰、责任明确的评价办法,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强化对科研立项、组织攻关、成果评估和成果转化各个环节的全过程控制。把对活动的奖励纳入企业创新创效创优奖励体制中,制定出具体的奖励办法;对取得成绩的个人、对创新的成果,大力宣传表彰。在晋级、培训、福利待遇等方面向青年创新人才倾斜,形成激励政策,推进“三创”活动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第二篇:基层团组织融入企业中心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探索

基层团组织“融入中心”的途径和方式探索

计量技术所 陈前虎

【摘要】本文分析了企业团组织融入中心的背景、必要性,并着重结合计量技术所共青团工作实际,详细阐述了计量技术所团总支如何以青年技术服务队为载体实现对企业中心工作的有机融入。【关键词】 基层团组织

融入中心

青年技术服务队前言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国资委党委联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共青团工作主动适应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青年工作新机制、新体制,丰富和发展团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对于不断提高企业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开创中央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明确传递出企业共青团开展工作时必须融入企业中心不再是仅仅围绕中心的工作理念。2008年5月,二重集团公司党发〔2008〕20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二重共青团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融入中心工作,不断拓宽二重共青团的工作途径和有效载体”。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集团公司团委构建成了务实高效的工作载体,青年技能振兴、青年创新创效、青年主题劳动竞赛等活动在体制与机制上已经成型,彰显了融入中心工作后,集团公司共青团工作的活力,体现了二重共青团是作为企业价值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组成。那么作为集团公司团委下属的基层团组织又如何在上级组织的指

引下完成“融入中心”的重任呢? 2 企业共青团工作融入中心的必然性

2.1企业共青团工作融入中心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国资委领导同志关于党群组织融入企业中心有一段的精辟阐释-“我们讲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相比,虽是一词之改,但对工作的要求却有深刻的不同。讲融入中心,就是要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企业党群工作与生产经营之间“两张皮”和“双轨运行”的问题,使企业党群工作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政治优势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优势有效结合,使党群工作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不难看出在企业的改革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在企业体制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企业的党的工作、团的工作必须要从原来的“围绕中心”思路转换到“融入中心”这个思路,只有这样企业的改革发展才会有更大的合力,更大动力和取得更好的成绩。

2.2企业共青团工作融入中心自身发展的需要

企业共青团组织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经营好了,发展好了,企业共青团组织才能发展好,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企业共青团组织应该凝聚企业青年,融入企业中心,勤奋踏实工作,实实在在的解决经营生产中的管理问题,攻克技术上的疑难问题,不断为企业的前进提供不懈动力。

企业共青团组织要在企业发挥生力军作用、提升位势就必须提升青年对企业的贡献率,而要提升对企业的贡献率,团组织仅仅开展一些“吹

拉弹唱”活动是不可能做到的。企业团组织必须立足广大青年的工作岗位,以融入中心的思路,通过各种活动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尽量多的操作人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目前二重集团公司团委也正在着力打造青年人才的孵化器,努力为集团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基层团组织融入企业中心工作的探索 3.1理顺思路,做到思想观念上完全融入

计量技术所团总支作为二重集团公司团委下属的一个二级团组织,要融入企业中心,其实就是要融入计量技术所中心,我们团总支的工作要和计量所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有机融合在一起。我们团干部在开展每一项活动时,必须首先确定我们开展的活动是否能服从服务于计量所的中心工作,我们在开展的活动过程中必须以服从服务于计量所中心工作为出发点,活动结束后,必须总结我们的活动在服从服务于计量所中心工作方面作用几何,为以后的活动积累经验。3.2 因地制宜,打造“融入中心”载体

计量技术所团总支经过近两年的不断探索,在上级党组织和团组织的指导下,组建了计量技术所青年技术服务队,并通过团内活动资源整合实现了计量所中心工作的融入。下面较为详细的介绍活动开展情况。3.2.1“计量技术所青年技术服务队” 组建目的

为深入贯彻中央企业团组织“融入中心、进入管理、服务企业、服务青年,充分发挥青年工作在企业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作用”的青年工作思路。计量所团总支结合本单位没有技术科室、没有技术组、工程技术人员都分散在各个班组的特点,通过团组织的方式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整合,使其在计量技术所的中心、重点工作中的贡献率不断加大。同时也不断地促进团员青年成长成才,为计量技术所关键岗位不断输送青年骨干人才。

3.2.2“计量技术所青年技术服务队” 人员构成

计量所主要领导任技术服务队顾问;主任、副主任工程师任服务队技术指导;团总支书记为服务队队长;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和部分青年操作人员为服务队队员。

3.2.3“计量技术所青年技术服务队”工作内容

计量技术所青年技术服务队在顾问、技术指导的指导下、在团总支的组织和协调下开展以下工作: 3.2.3.1技术攻关

通过多种渠道(如在自己寻找课题、所科领导布置课题等)切实地把技术攻关、青年五小、青年技术进步奖等活动务实地开展起来,不断地解决现场技术难题,对相关技术进行优化,从而从整体上不断提升我们的相关技术水平。近几年由于团组织的组织发动作用突出,每年的完成的青年五小项目达到近10项,解决了多个难题,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价值,计量所团总支已被集团公司团委评为技术创新先进团组织。3.2.3.2现场技术服务

现场技术服务主要针对计量所各个班组,当这些班组在现场技术问题时,计量技术所青年服务队将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妥善处理相关问题。近年来随时集团公司的各种技改项目的完成,多种新的测控技术也大量

被使用,服务队员发挥较好的掌握了新技术的优势,在节假日、深夜等特殊时间段数十次帮助各班组值班人员解决了现场问题。3.2.3.3送培训到班组

利用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和专业优势,结合相关班组工作需求,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专题培训。服务队的送培训到班组活动的相关计划纳入到了计量所的二级培训计划,一方面解决了经费问题,一方面也规范了送培训到班组活动。3.2.3.4编写现场作业指导手册

通过现场技术知识(测量控制系统构成、工作原理、故障处理等知识)的总结、梳理和研究,最后完成相关专业的现场作用指导手册。3.2.3.5关键技术工作中的传帮带

计量所两大关键技术是工业炉窑测控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技术和几何量精密测试技术,可喜的看到通过大哥哥大姐姐式的传帮带,如今在计量所的工业炉窑测控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程中,在三坐标机、激光跟踪仪等高端仪器的操作中几乎全是计量青年的身影。3.2.3.6技术比武和技术交流

在技术攻关过程中,学习、研究和探讨;在技术服务过程中,学习、探讨和总结;在工业炉窑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等工作学习研究;通过专题研讨会、技术交流,技能比武等方式提升服务队员能力。计量所的论文发布式青年技能大比武活动非常所欢迎。同时我们把服务队的技术交流活动延伸到了与我们有相关业务的单位,如服务队就工业炉窑测控技术与锻造水压机车间、热处理车间,铸造铸钢车间、电炉车间的

相关青年进行技术交流,帮助其提高了工业炉窑测控技术的相关知识。3.2.3.7生产突击

计量所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阶段性任务十分繁重,计量所青年技术服务队作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突击队多次完成了工业炉窑测控系统安装调试的突击任务,测控系统抢修任务,工件几何量精密测试任务。3.2.4 “计量技术所青年技术服务队”工作开展方式

计量技术所青年技术服务队开展的原则:不影响队员在各班组的正常工作(要求各队员把队里的工作尽量融入到班组工作中,提升自己在班组的作用);更好地为生产单位提供计量保障;通过“特殊”形式把较为“游散”的工程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化零为整,使其发挥更大的合力。3.2.5 “计量技术所青年技术服务队”工作流程

青年技术服务队全权由团总支负责管理,具体工作流程如下图:

3.3活动过程中需要注重的几个融入

要从体制制度上融入,把活动的组织机构纳入到单位的管理体制种,把活动工作任务纳入单位各个口的计划中;要从工作机制上融入,在活动的研究、部署、开展和考核与单位生产经营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同评价,形成联动互补效应;要从工作内容方法上融入,与单位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同步推进,急单位所急,办生产所需,解行政领导之难,使单位共青团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向、合拍、联动、协调运作,为完成中心目标增加助力,为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思想动力、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4 结束语

近年来计量技术所团总支在所党支部和集团公司团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探索着企业基层团组织融入企业中心的有效途径和工作方式,务实地开展了一系列单位党政所需、青年所盼、团组织所能的活动,融入到了计量技术所中心工作中,提升了青年团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最大贡献率助力于计量所各项生产经营目标的完成。

第三篇: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探索与实践

(连城县职业中专学校刘宾)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育人阵地, 肩负重要的使命, 共青团工作作为中职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共青团组织在现时期的一项根本任务, 就是培养造就大批跨世纪优秀青年人才。作者多年从事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思路,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认清形势, 自觉肩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站在世纪的交汇点上, 回顾历史,“五.四”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 先进青年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英勇奋斗, 艰苦创业, 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展望未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面对发达国家科技教育的优势和巨大竞争压力, 迫切需要以全球的眼光, 创一流的意识和现有时代发展前列的精神, 培养创新人才。立足当前, 广大团员青年要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要求, 努力做到“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二、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团员青年头脑, 进一步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团员青年的精神支柱, 是党和国家对青年学生提出要求, 也是青年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要求。为此, 学校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利用

团课, 理论学习小组等教育阵地和讲座、座谈、读书报告会, 举办理论学习班等教育形式, 组织团员青年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在掌握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 使其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 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想信念;在帮助团员青年树立坚定的政治观, 科学的世界观, 牢固的群众观和良好的道德观上求实效, 坚定成才方向, 加速成才步伐。要在学习中做到与政治课教学结合起来;与学习党和国家及上级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要求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团员青年运用科学理论思考问题, 指导自己学习和工作能力, 要将理论学习在团的组织活动中贯彻始终;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贯彻始终;在社会实践中贯彻始终, 以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以提高团员青年学好专业技能为突破口, 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健康的校园文化可造就个性鲜明, 情趣高雅, 知识丰富, 结构合理,发展全面的人才, 有助于目标的实现。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形成优良校风, 提高学习整体素质和教育质量。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可以通过为学生创建一种亲密、友善、和谐、信任的人际关系, 一种轻松、活泼、愉悦的娱乐环境, 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精神、无私奉献精神、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和教育质量。因此, 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帮助学生确立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审美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

才。使学生把开展活动, 学习知识同陶冶情操, 提高素质结合起来, 形成热爱祖国, 关心集体, 尊敬师长, 勤奋好学, 团结互助, 遵纪守法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四、加强共青团自身建设, 提高团组织的战斗力共青团是否充满生机与活动, 取决于团干部素质高低;取决于团组织建设强弱。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专职团干部要努力树立四种形象, 即勤做学问, 有良好智能形象, 使团员青年服气;修身养性, 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形象, 使团员青年敬佩;注重情感交流, 有良好的美感形象, 使团员青年信任。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用典型推动团支部建设水平, 要以团中央开展创建“五四”红旗团委为契机, 以班子建设好、支部建设好、活动主题好、活动阵地好为基本标准, 在学校团支部中开展“达标, 创优”竞赛活动, 发挥好引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并严格执行共青团工作制度, 为团干部成长发展和团的自身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认真执行中组部, 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推荐优秀团员做党的发展对象工作的意见》精神, 坚持标准, 确保质量, 积极主动将优秀团员推荐入党, 充分发挥党的助手作用;要努力研究探索新时期, 新形势下职中职学校青团工作的新机制, 活跃团的工作。

要做好新时期职中职学校青团工作, 就必须毫不动摇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自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团的工作, 坚持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 在思想上, 政治上同学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真正做到党有号召, 团有行动;必须把组织团员青年服务社会工作做为其发挥作用和成长进步的重要途径, 引导团员青年在社会实践中更好的了解国情提高素质, 增长才干;必须紧紧围绕培养跨世纪合格技术才这一中心, 了解思想, 解决问题, 为团员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提供机会, 创造条件;必须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拓展知识视野, 启迪心灵, 陶冶情操, 营造学科学、求新知识、勇于开拓、学好技能、创新进取的良好育人氛围;必须加强团组织的自身建设, 结合中职学校的特点, 发挥团的优势, 使团的工作生动活泼又扎扎实实。

第四篇:浅论创先争优融入中心工作的作用与意义

浅论创先争优融入企业中心工作的作用与意义

摘要:本文在对创先争优活动的意义进行阐述的同时,结合企业工作的实际,对企业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与融入到中心工作的作用与意义,进行较为深入的阐述,并提出只要将创先争优和企业的各项任务目标有机结合,企业的中心工作就会取得突破。主题词:创先争优

中心工作

作用

意义

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义

创先争优活动,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这是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并富有成效的一种活动形式。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党员积极性、创造性的需要。对于推动党的建设更好的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国有企业来讲,就是要将创先争优和发展壮大企业的各项目标结合起来,通过“创先争优”,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促进企业和谐稳定,达到解决突出问题、创新机制体制,从而做好中心的目的。

二、创先争优与企业中心工作的联系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企业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在企业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创先进、争优秀的热情,以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成果来检验创先争优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绝不是走过场,也不能为搞创新而出“新”,求“奇”,而是要真正找准创先争优活动与当前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推动企业科学发展迈上新台阶。

创先争优与中心工作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要把创先争优活动扎扎实实推向深入,就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当企业的中心工作,把活动融入企业发展和党建实践中,融入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只有这样,创先争优活动才能卓有成效。因此既不能因为中心工作任务忙而忽视创先争优活动,又不能脱离中心去搞创先争优活动,必出做到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互不耽误。

三、创先争优融入企业中心工作中的作用与意义。

(一)创先争优有利于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推动发展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任务。创先争优从一开始就紧紧贴近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实际。众所周知,任何工作都要落实到个人,任何经济企业发展的成就都是由众人干出来的。在上级党组织号召以及全社会营造的浓厚氛围下,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党员以身示范,带领群众努力在扩大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服务质量方面做得更好;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以身示范,带领群众努力为企业发展做出科学的决策和创造良好的环境;如此等等,可见创先争优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透过现象看本质、找规律,创先争优,是如何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呢?举例说,提出切合实际、明确的争创目标,设计鼓舞人心、各具特色的主题和载体,组织党员进行承诺,互比互看,发动群众跟着党员干,赛业绩、比贡献;适时进行点评和业绩考核,并给予奖励,大力总结、宣传“创争”中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等。中长燃芜湖分公司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积极发挥“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企业上水平、职工提素质”的争创作用。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提升党员能力、提升组织活力、提升党务实力,使党的建设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使创先争优成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是结合自身实际及广大员工的愿望研究确定了“推动发展促和谐,站上20万吨新平台”这一鲜明、具体、实在的争创主题。着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围绕企业发展,立足岗位争优秀。达到上下联动、互为一体,努力形成积极争创的良好氛围,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是把握工作重点,落实创先争优当前任务。芜湖公司认真把握好各阶段争创重点,通过广泛发动、公开承诺、督导推进、上评下议、评选表彰等方式,有序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当前正紧紧围绕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工作任务,认真抓好重点项目立项、承诺践诺活动;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围绕提高管控能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效率、立足岗位出精品。2011年,分公司将要完成燃油销售总量24万吨,不发生等级以上安全事故,事故件数为零,事故损失费用为零的目标任务。党委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展风采、树形象”活动。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扩销增量的主战场之中,比发展、比创新,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中,抢在前、干在先,关键时刻有党员、见党员,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彰显党员的先进性,对照工作标准,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是把创先争优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广阔平台。通过创先争优,促进加油站现场服务、油品供应能力提升、节本降耗、销量突破,推动企业发展。各党支部把分公司“十二五”规划、经营任务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分解成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具体项目,作为党组织和党员承诺、践诺、评诺的主要内容,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让企业借力、让员工受益;定期对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把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固化下来,提炼上升为流程、制度和标准,成为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模板,推动科学发展长效机制的建立。如,加油站全体党员戴党徽上岗,亮出党员身份,开展了“党旗在一线飘扬、党徽在一线闪光”主题实践活动,全体党员带领职工集体倡导“五个一点”,即引导早一点、动作快一点、微笑多一点、问候勤一点、态度诚一点的创新服务;加油站党员带头开展“一对一”活动,丰富“一对一与客户交朋友”的内涵,扎实推进“特色营销,连环促销”工作。

(二)创先争优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

构建和谐稳定的企业,主要是人的和谐,特别是内心的和谐。我们说,创先争优活动所要求的党员带头创先进、争优秀,很重要的内容是包括:党员须带头有理想、有追求,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到岗位事业上来;而不是浑浑噩噩,消极不满,无事生非。党员须带头关爱、尊重、帮助他人和群众;而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对群众蛮横无理。党员须带头讲党性、讲奉献、讲品行;而不是追名逐利,不择手段打击陷害别人,制造矛盾。党员须带头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党和企业发展事业的奋斗之中,使人生过得有意义,达到内心和谐、愉快;而不是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整日烦躁不安;不仅自己内心痛苦,也给亲人、他人和社会带来痛苦。总之,就是要通过党员、干部带动群众,形成先进的价值理念和社会风气,消除落后、不和谐的因素。创先争优的过程,也就是先进的思想意识取代落后的思想意识的过程。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采取典型示范带动和品牌辐射影响的办法,选树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虽然选树典型过去一直就有,但这次的数量之多、范围之大,并且直接深入到基层和党员群众之中去的做法,则是过去所没有的。例如,芜湖分公司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就有不少加油站优秀党员被评为“每周服务之星”、“每月服务之星”,他们做到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润滑油接卸、洗舱等突击性工作时,党员干部总是抢在前、干在先,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明显,员工十分满意。一些加油站党支部为进一步激发员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积极性,将员工工作场景拍成照片张贴在“党团园地”,供员工在业余时间欣赏各自的劳动情况及成果。此外分公司把被各级党组织评为优秀党员的照片和先进事迹,通过“党团活动园地”、展板、《情况简报》、QQ平台等宣传阵地,进行了广泛宣传。这对被宣传的党员和周围职工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只要思想和行为是优秀的,只要业绩是突出的;哪怕再普通的人,都会受到关注和重视。毫无疑问,只有在基层直接形成的,大家能够感受得到的、容易被接受的争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能够更及时、更直接地把职工的心思和精力,都引导到立足岗位干事业上来。先进和优秀的榜样,也只有像这样在基层和职工中发生作用,才是最有价值的;

企业党员的党性多增加一分,企业的和谐就多增加一分。创先争优活动中发掘和涌现的大大小小的先进典型及其感人事迹,把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最和谐的因素充分激发出来了。再加上“党员承诺”中明确包括了保一方平安、安全生产、理顺情绪、消除不和谐现象等方面的内容。这一切,都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建设。这也更说明,企业的和谐与稳定,需要深入推进的“创先争优”活动。

(三)创先争优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工作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重在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取得实效。通过激发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企业添活力,彰显活动的实效性。就要求在我们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企业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内容载体和方式方法。在企业中心工作中强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就是要用主动审视和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结合实际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推进工作,使企业中心工作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深化中不断拓展、在改进中不断加强。例如,芜湖分公司在创先争优活动活动开展过程中,坚持实践创新的原则,着眼于企业中心工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政策和方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是创新工作思路。结合企业实际,芜湖分公司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与工作重点做到“七个结合”。即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安全生产相结合;与“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相结合;与早日登上20万吨新平台建功立业相结合;与稳定员工队伍相结合;与实施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相结合;与转变工作作风相结合;与开展“三大竞赛”相结合。分公司党委所属7个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广泛选树先进典型,鼓励先进、督促后进、激发活力;求实效,做到紧密联系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抓出经验、抓出成效。

二是创新内容载体。着眼于企业需求、党员需要和职工期待,芜湖分公司设计主题突出、形式新颖、党员职工易于参与的活动载体,开展了以“主题征文、演讲比赛、先进典型选树、比学赶帮超、党员结合岗位实践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形成了党员职工广泛参与、全面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三是创新方式方法。在借鉴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芜湖分公司通过创新“党员公开承诺践诺、领导干部点评、群众评议、典型示范、党课教育、撰写争创活动的学习心得”等方法和完善“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方式,有效激发了党支部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动力。

(四)创先争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职工素质

提高职工素质是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生存、改革与发展,离不开广大职工的参与。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调动职工主观能动性,鼓励职工用创造性的劳动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创造更大的效益、从而改善自己的发展平台,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公司发展中去。

李源潮同志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开展创先争活动,就是要围绕提高职工素质创先争优,党员带头在本职岗位上学技术、增本领、创优秀,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企业员工队伍。芜湖分公司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实践,以“四强四优”、“比学赶帮超”活动为载体,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型职工队伍,适应企业需要,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一是加强职工企业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教育。利用党团活动园地”、展板、企业简报等宣传载体,不间断地开展“以站为家”的思想教育和优质服务教育,同时运用榜样的力量教育职工,宣传和发扬企业精神,以先进模范人物作为榜样,将职工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为企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教育职工以企业荣誉为自豪、以企业落后为耻辱,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和企业保持一致,自觉把企业的命运、自身的利益同团队精神密切联系起来;要教育职工时刻以企业利益为准则,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使职工在思想上认识到集体的力量,从而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二是加强职工培训。芜湖公司通过常年坚持开办各种培训班、青工比武、技能比赛,为职工学技术、学文化提供平台;利用职工书屋深化职工读书自学活动,鼓励职工岗位成才;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名师带徒和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在生产实践中提高了职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是建立有活力的职工素质开发机制。芜湖分公司把创先争优作为锻炼人、培养人的重要舞台。把创先争优作为选拔领导干部、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发展的要求选拔干部,根据工作的实践考察干部,根据业绩的考核任用干部,为那些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人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把创先争优作为提升员工队伍素质的有利时机,引导员工立足岗位,在保安全、提质量、增效益上创先争优,提高队伍素质,提升岗位技能,为创造芜湖分公司“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提供坚强保障

综上所述,我们深入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工作中,务必要融入到企业中心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创先争优活动不脱离企业实际。才能发挥创先争优活动作用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实现企业的各项中心工作目标。

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国务院国资委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战略高度上定位企业文化为管理新资源,认为企业文化是有别于技术、人才、资金等传统要素的第四种资源,是构成企业生产力要素的重要因素。这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史上第一份由国务院部委颁发的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文件。

人们对于企业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80年代初开始,我国一些部门和企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企业管理,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开展起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活动。我国企业20多年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文化建设以“活动”、“标语”、“标识”等有形载体为主,文化建设主要“发力”在表层,企业在核心价值理念的提取和培植上下的功夫不够,尚未渗入到“骨髓”中去。

近二十年来,我国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企业经营被置于市场竞争的环境中,经营体制的调整要求企业改革内部经济运行中与市场不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实质是利益格局调整和价值理念再造。企业经营观念和员工价值理念的转变是企业改革的前提条件,企业改革过程也是企业文化不断破旧立新的过程,在企业文化的改革实践活动中,企业对文化的认识由肤浅到深刻,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的手段、措施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传统与现代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把脉企业文化运动的轨迹,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文化,更好地建设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普遍特征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中的“管理”包括“人”的管理和“物”的管理,以“人”的管理为主,“软”管理和“硬”管理兼备而以“软”管理为主。群体意识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心理态势等;行为规范则指企业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习惯风俗等。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都存在着差异性,表现为强烈的个性特征,但企业文化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特征。

1.企业文化与企业同时存在。

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在其著名的论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观点:“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与企业文化打交道”。企业文化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但以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作用于企业的管理活动,却是与企业同日而生的现象。有企业就有人的行为,就存在文化活动,企业文化与企业同时存在,并且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不存在企业文化的有无问题,从来没有搞过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企业文化就不存在。

2.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组织与人力资源所所长吴春波教授对企业文化作了一个简单的概括:“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而且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它的重要程度要高于公司的有形资产,而且高于产品品牌的无形资产。”;正因为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员工精神境界、思想观念的塑造是一个艰难而且漫长的过程。企业文化从开始建设到最终走向成熟,需要6-8年。海尔执行官张瑞敏说过:“海尔十几年的成就,主要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在于无形的东西,这些就是思维方式和观念的全新变革。否则,其他搞得再好也是瞎掰。”

3.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和影响具有持续性。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职工对本企业生存发展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反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精神境界、理想追求和是非标准。它对企业宗旨、目标、方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起决定作用,是企业群体意识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漫长,正是因为企业价值观“深植”于职工内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一旦为职工“内化于心”,实质上就是在企业与职工之间形成了心理契约,员工自觉自愿的认同了企业对他的要求,在不需要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觉、自愿、主动、自发地工作,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和监督成本并持久生效,强有力地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4.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者的文化,也是企业全员的文化。企业界流行一句话:“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企业领导者的文化”。何谓“领导者”?顾名思义,“领”就是“带领”、“率领”、“带头”之意;“导”指“导向”、“疏导”、“引导”,“领导者”就是带领组织成员继往开来,努力完成组织目标并不断开辟新目标的带头人。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位居多个“第一”,即第一倡导者、第一创造者、第一设计者、第一实践者等。企业家的人格魅力、管理风格和道德水准都会直接作用和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准、成败和好坏。拿破仑有句名言,“一头狮子率领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

领导者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方向和行动,但并不能认为企业文化纯粹是领导文化,领导再能,没有员工也是孤掌难鸣;领导的决策再正确,也有赖于全体员工的实践。企业领导所倡导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需要职工群众从思想上认同、吸收,逐渐取得共识,逐步形成一种文化氛围,自觉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之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当职工群众齐心协力地为弘扬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为实现企业目标而付诸行动的时候,职工对企业便产生了认同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企业对职工就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

三、传统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比较分析

本课题中“传统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研究的时间范畴仅限定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概念引进至今的特定历史阶段。

1.经济体制的不同决定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企业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我国企业20余载的企业文化实践活动中,企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大体制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生产计划,一般是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对于市场需求不重视,也不参与市场竞争。企业文化实践主要用艰苦奋斗、勇于奉献、集体主义、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价值观念统一大家的思想,引导职工去完成国家计划,鼓励大家为社会多做贡献。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客观上要求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参与市场竞争。企业要取得自己的生存价值和生存空间只有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效率的竞争,而效率的客观表现是绩效,追求高绩效是现代企业的本质特征。企业必须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树立有利于绩效提高的新的价值观念,诸如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率观念、效益观念、公平观念、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法制观念、科技观念、开拓创新观念等,竞争和创新是主流的价值观念。

2.企业组织变革中传统文化理念遭遇挑战

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产品不愁销路,企业经营风险性很小,企业组织机构比较稳定。实行市场经济后,国家将企业推向市场,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经营思路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发生剧烈碰撞,原来的经营理念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甚至成了企业改革的障碍。企业多年来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格局也逐渐成了经营的巨大包袱,经济效益日渐滑坡,不少企业严重亏损,甚至到了断炊的境地。企业为了求生存,不断地进行流程再造,致力于组织机构调整,然而,许多调整工作并不是一调就见效,周而复始,反反复复,企业固有的核心价值观不适应市场竞争机制,但新的价值观念又未形成,企业就象海行中失去了方向的船只,企业文化所表现出的是表层的混乱与零散,缺乏核心的价值理念。

3.两种文化对人的价值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

计划经济时代,生产环境艰苦,机械化程度不高,因此,“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是过去企业和社会弘扬的典型,老实肯干讲奉献受到尊重和表扬,并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化;过分强调组织利益,“讲待遇”会遭到批评和指责。职工工资依据技能和工龄等要素“套标”,以“论资排辈”为主,领导与员工收入差距小,“绩效分配”只能占其中很少的份额,而且“多劳多得”是“绩效分配”的指导思想;人才不能自由流动,“辞职”一词听起来都觉得新鲜。

企业被推向市场以后,企业真切地感受到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中一条公认的真理。随着沿海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的迅猛崛起,内地人员开始流向沿海一带,起初还只是以民工流动为主,层次相对较低,但随着民营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他们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并将矛头转向国有企业高级的技术、管理、操作人员,所开出的薪酬标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国企;另外,外资企业除少数高管外,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也逐渐“本土化”,国有企业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是“猎头”的首选对象。企业外部人才市场象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国企员工。如果说几年前养老、医疗等保障措施还让我们的一些员工有所顾忌的话,如今国家规范劳务用工,养老、医疗等保障措施也不再让人担心。现代人时间和金钱观念、个人成就感和受尊重的意识强烈,在个人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员工“辞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从高管人才、技术管理型人才发展到高级操作型人才,国企成了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人才培养和输送基地。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意识到对人才的重视光靠口头喊几句是不见效的,企业已开始研究人才的激励问题,并制定一些人才激励措施,如绩效薪酬制度,技术骨干聘任制度、特殊人才薪酬谈判制度等,从尊重人、重视人、理解人的角度为员工的成长营造制度环境和工作氛围,以体现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也许某些制度取得的效果不理想,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但企业对待人才的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企业迈出的这一步也许还不成熟,但已经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4.从企业文化认识的深浅程度到对待企业文化的态度,以及业文化建设的手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概念开始引入中国,立即在国有企业掀起一股文化热,其实当时多数人对它的认识还是狭窄的、浮面的,感觉企业文化是个新鲜的东西,并不知道它有多大的用途,好像很时髦。因为对企业文化没有真正理解,一些企业并不知道建设企业文化有什么用处,看着别人搞,自己也不甘落后,争着赶着上,模仿的东西很多,缺乏个性。不少企业文化口号雷同,人云亦云。有人作过统计,在企业文化的宣传标语中,有80%的企业均打出“以人为本”的旗号,如何以人为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各取所需,不仅不能统一思想,相反却造成理念的混乱。

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在手段方面,以硬件设施建设为主。许多企业在总结企业文化建设成就时,大多要宣传本单位在职工住房修建、厂区绿化、生产现场定置管理、医院、学校、托儿所、职工活动场所等后勤服务功能建设情况,企业文化建设给人更多的是看得见的东西,并且投入很大,一些人由此认为企业文化“闲贫爱富”。在资金捉襟见肘时,企业省减了许多与生产经营短期效益不直接相关的活动,企业文化也在其中。企业文化建设在遇到“挫折”之后,热情退却,理性升温,人们开始冷静的思考,开始客观地看待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开始由口号、仪式、活动转向行动,由浮华转化为朴素。不少企业在市场搏击过程中,认识到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持续活下去关键在于它有没有核心价值观,对于未来有没有完整系统性的思考,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我国企业对于企业文化认识的质的飞跃。企业核心价值观、愿景和使命不再简单定格为“以人为本”、“顾客是上帝”、“世界一流”,企业文化不再是飘扬在企业半空中的一面旗帜。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开始以人的文化品牌培养为核心,发自内心的尊重人,并将它渗透融合于企业的各种关系之中。

四、建设企业文化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对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比较研究发现,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相比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变化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最主要的差异,正是基于核心理念的差异,企业对于文化建设的态度、手段、方式和方法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认识到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差异,科学把握企业文化运行轨迹,企业才能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发展和创新企业文化,并选择合适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建设企业文化,首先要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在企业核心理念的提炼和培植过程中,领导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重组方兴未艾,重组文化的融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管理在企业价值导向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1.正确认识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人”的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是企业的“头脑”,决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企业文化理念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企业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的建立及日常的管理行为诠释着企业的文化。对于企业来说,考虑的不是有无文化和是否需要文化的问题,而是怎么去认识和改造文化,有意识的建设文化。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不会自然形成,有意识培养企业文化和没有意识地建设企业文化的区别只有在企业长期经营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出来。

(2)企业文化是个性文化。假如把企业看作一个生命体,那么企业文化就是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现实生活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同样,完全相同的两个企业文化也难以寻觅。国内外的优秀企业,都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的企业。提到IBM公司就想到“IBM就是服务”的企业精神,提到沃尔玛就知道“低价销售,保证满意”。人的个性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企业文化的“个性”也是如此。华为的狼性文化与万科的温情文化截然不同,但均造就了他们企业的成功和卓越。企业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培养自己的文化品牌,别人的东西再好,也只有经过本企业充分消化吸收才有用,一味的效仿“拿来”,其结果就是没有特色,缺乏个性,这样的文化缺乏核心理念,难以凝聚人心。

(3)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提炼和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企业文化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塑造人心,改变观念。观念的塑造与规章制度的实施不同,规章制度可以采取一些非常强制的措施和手段,一般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文化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往往很难在企业表层感受到。

企业文化建设要循序渐进,不要指望搞一搞活动,让某个部门或几个人抓一阵就能取得什么显著效果,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必要的形式也是需要的,但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过多的活动、过分的口号往往让人产生厌烦情绪。建设文化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分步实施。文化建设要做的是要刨耕土地、浇水、施肥、播种、开花、结果,辛勤耕耘。要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做实际的工作,要冷静系统的思考,科学提炼价值理念,精心培植核心价值观念,并在企业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充分诠释企业的价值理念,让理念“自外”化于行、固于制,再“向内”化于心。

(4)建设企业文化要把握好时机,对文化的作用不可否定也不能无限夸大,企业管理活动中对企业文化的定位应准确。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说不能雪中送炭,但是可以锦上添花,不能指望企业文化来使一个企业起死回生。说到底,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绩效不是短期直接有效的,对于那些追求发家致富的企业家而言,辛辛苦苦培育企业文化对于其“暴富”的目标意义不大。文化与企业时刻相随,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从一开始就必须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良好的企业经济效益是保证企业文化向前推进的前提条件,一个企业如果效益低下,就不要奢谈文化,否则员工会非常反感,企业需要兢兢业业把效益搞上去。企业在具有一定文化存量基础,并且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需要管理升级,或者面临二次创业,在这种情况下不失时机地导入企业文化,效果会更好。

2.企业领导重视和身体力行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企业领导的思维模式和言行举止对内影响着员工的价值取向,对外代表着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的主体内容来源于企业领导的文化思想,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决定于企业领导的文化自觉。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依靠自身的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企业”强调团队学习、终身学习和全过程学习。那么,作为企业领导者该学习什么呢?企业领导者要学习的东西可能很多,但提升思想境界的东西必须学习。人的成熟,在于思想的成熟,企业领导者的成熟在于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理念体系。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经营哲学家。曾经有一位记者问张瑞敏:“一位企业家首先应懂哪些知识?”,张瑞敏想了想说:“首先要懂哲学吧!”。张瑞敏联系企业实际,从老子思想中悟到“无”比“有”更重要、“无”生“有”的道理,这里“有”指产量、利润、生产工具等有形的东西,“无”指看不见的文化理念、氛围等无形的东西;张瑞敏还从老子的思想中悟出 “以柔克刚”,柔才能克刚、谦逊才能进取的为人做事之理。张瑞敏说:“在过去人们把此话看成是消极的,实际上它主张的弱转强、小转大是个过程。要认识到:作为企业家,你永远是弱势;如果你真能认识到自己是弱势,你就会朝目标执着前进,也就会成功”。万科集团的掌门人王石将万科定位于“高峰”与“低谷”,他说:“万科把自己放在高峰,这样才能有做大事的胸怀。同时也要把自己放在低谷,这样才能吸收别人的长处。”,王石所说的也是一个关于企业家思想境界的问题。企业领导者只有思想境界提高了,才能志存高远而高瞻远瞩,也才能虚怀若谷脚踏实地。

企业文化是领导者的文化,“领导者”是个集合的范畴,这个集合就是领导集体。张瑞敏代表海尔文化,但不能说海尔文化就是张瑞敏的个人文化,企业文化思想是企业领导班子集体智慧的结晶。企业核心价值观念首先是企业领导班子所共同

持有并身体力行的价值观,是否持有共同的价值观,决定着领导团队的战略规划能力、经营决策能力、对员工的凝聚力和企业挑战困难局面的能力。因此,企业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提炼领导层的核心价值观念,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是第一要务,否则,企业文化建设只能停留在形式上,没有核心的团队注定是要失败的团队。

3.企业重组文化融合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课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掀起一股企业兼并重组热潮。重组双方各自持有的企业文化原本有差异,彼此之间的不适应和不理解肯定会存在。据报道,国外大公司的重组,约有一半以上都因文化的不相融而产生无休止的摩擦,严重影响到经营效益,最后不得不宣告重组失败。于是文化融合就成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课题。

文化融合的实质是核心价值观念的融合,由此决定了经营战略、经营目标是否能在双方取得共识。文化融合以强势文化为主,以弱势一方的优秀文化为补充,这是重组文化的必然选择,但应该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操之过急。重组方在将自己的文化植入被重组方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被重组方对于植入的文化是否能有效吸收,有无“排异”反映?文化的融合需要一个相互理解、学习、消化及至互相渗入的过程,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是任何一方均应持有的态度,如果文化强势的一方将自己的管理理念强行移植到弱势一方,很有可能会“水土不服”。任何一个企业重组,员工“本土化”是大趋势,因此,研究被重组方的文化传统,是文化融合的前提条件。文化融合的初期不妨从小事入手,从物质和行为等表层文化建设开始,让别人感受到你做事为人的态度,逐步拉近与被重组方员工的距离,待时机成熟后再灌输你的核心价值理念。如果一开始就大势宣传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被重组方的员工可能因不理解而反感,并产生强烈的排斥作用,以致重组失败。

4.绩效管理制度应在价值理念“根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把有关“人”的各项需求如工资报酬、招聘晋升等向组织中每一位员工以制度的形式予以规范,用人力资源机制去引导人的行为,去驱动人的行为改变。绩效管理系统将企业价值理念的诉求体现在绩效指标中,考核就是刚性的牵引,通过绩效指标的层层分解,将上层管理理念迅速地传递到员工。员工对于绩效指标有一个认识、理解的过程,员工照着企业所要求的考核指标去努力,在完成绩效指标的过程中,将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与实现员工个人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企业与员工在绩效目标及达成绩效目标的资源、手段等不断沟通协调的过程中,理解并认同企业目标,逐步实现企业价值观与员工价值取向的统一,做到组织与员工共同提升和谐发展。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都是隐藏在言行背后的,属意识形态的范畴,对企业来讲,将价值理念融入到绩效管理中,通过人力资源机制让员工真实地感觉到企业理念的要求是什么,管理层真正需要的、重视的、奖励的是什么。通过绩效管理系统,员工能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企业经营理念的存在,将价值理念这种不易感觉的东西变得可以触摸,员工将企业高层传递的价值理念与自己的价值追求进行比较,并迅速作出认同与否的反映。如果员工认同了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将在努力完成绩效目标的过程中养成习惯,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稳定的价值取向。

下载共青团深度融入企业中心工作的探索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青团深度融入企业中心工作的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探索与实践

    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探索与实践 摘要:山西焦煤霍州煤电团柏矿通过全面开展“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活动这一载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的“深入渗透”, 有力地促进了矿......

    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兴衰成败。多年来,净石沟煤矿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企业安全发展、和谐建设中心任务,改革发......

    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洪山区楚才小学 一、学习,明确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

    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探索

    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探索与思考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企业共青团是推动企业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同时企业也是青年......

    浅谈如何围绕企业当前中心工作发挥共青团作用5篇

    浅谈如何围绕当前煤炭企业 发挥共青团作用 当前,世界经济十分严峻,煤炭企业发展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煤矿企业共青团的工作,充分体现共青团员的先进......

    企业人文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企业人文管理的实践与探索文化创新,是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文化创新,也是文化传承与落地的生命力所在。笔者所在的鸡西热电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探索,注重创新......

    发电企业班组建设实践与探索

    发电企业班组建设实践与探索班组建设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稳定大局。企业战略规划、安全目标、利润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各个基层班组的组织状况和执行过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