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央行加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08:2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央行加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央行加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终版)》。

第一篇:浅谈央行加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终版)

浅议央行加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论文提纲]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研究目的: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全球通货膨胀率在近几年不断增长,而未来的几年内也可能会继续加大。此时,央行们的决策对银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加息短期是利空,因为加息后银行存贷款利率都有所上升,导致社会资金需求下降,信贷规模变小,虽然利差变化不大,但计息基数变小,必然利润要下降。另一方面社会资金的价格(利率)上升,投资成本上升,会造成股市等资本市场因流动性不足而下降。据此,影响偏空。但从长期来看,由于信贷规模的压缩,使银行更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到高收益行业,使低利润行业尽快淘汰,从而使信贷投放更合理,有效化解风险,从而为银行稳健经营打好基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也就在于银行如何利用央行加息的机会来发展自己的业务。

研究意义:本课题通过央行加息对银行业务的影响的深入研究,在总体上分析了央行加息的原因,以及加息对银行的各项主营业务的影响,能够发现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有助于加快我国银行业的体制改革和产品与业务创新,通过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发现我们银行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政府和央行应该如何引导银行业调节国民经济向着正确、稳健的方向发展。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与实际工作结合 主要内容

一、关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相关理论

二、央行加息的前提条件

三、央行加息的政策运用

四、当前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背景及其加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五、面对央行加息,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

六、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应关注的问题 4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全球通货膨胀率在近几年不断增长,而未来的几年内也可能会继续加大。各国央行不愿意正面处理它,而是似乎想说服市场相信通货膨胀将随着增长放缓而消失,并暗中期望事实也能如此发展。此时,央行们的决策对银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加息短期是利空,因为加息后银行存贷款利率都有所上升,导致社会资金需求下降,信贷规模变小,虽然利差变化不大,但计息基数变小,必然利润要下降。另一方面社会资金的价格(利率)上升,投资成本上升,会造成股市等资本市场因流动性不足而下降。据此,影响偏空。但从长期来看,由于信贷规模的压缩,使银行更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到高收益行业,使低利润行业尽快淘汰,从而使信贷投放更合理,有效化解风险,从而为银行稳健经营打好基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也就在于银行如何利用央行加息的机会来发展自己的业务,通过央行加息对银行业务的影响的深入研究,在总体上分析了央行加息的原因,以及加息对银行的各项主营业务的影响,能够发现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有助于加快我国银行业的体制改革和产品与业务创新,通过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发现我们银行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政府和央行应该如何引导银行业调节国民经济向着正确、稳健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宏观调控;加息;商业银行影响;

近期,央行通过对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连续多次调整,进行加息,明显加大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对经济的调整作用将逐渐显现出来,同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和盈利能力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存款加息,可以增加银行的存款总量,从而增加银行的可用资金量。负面影响是也增加了银行的成本支出。贷款加息,可以增加银行的收益,从而提高银行的实力。负面影响是增加银行贷款营销的难度。商业银行应积极响应央行的货币政策,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优化盈利模式,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决定,从2007年6月5日起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央行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第二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近几个月来,央行明显加大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进行加息,对商业银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关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相关理论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管理一国货币供给的条件下,为了指导、影响经济活动,保证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得以实现,而由国家制定、通过中央银行付诸实施的有关控制货币发行和信贷规模的方针、政策与措施的总称。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必须通过一系列与中央银行业务相联系的措施和手段来完成,这些措施或手段称为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最主要的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的调控和影响是非常大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将带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资产业务规模的变化,从而对货币供给有重大影响。也就是说,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增加,可供自主运用的资金减少,其放款和投资能力削弱,全社会货币供给随之减少;相反,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缴存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减少,可用资金增加,其放款和投资能力增强,货币供给随之扩张。

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也是货币政策考虑的范畴。通过加息,可调控资产价格,令过热的股市和房屋市场降温。自2006年7月5日以来,央行出台了包括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在内的多种调控措施。特别是2007年5月18日,央行同时推出三项政策措施,即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升息、扩大汇率波幅。政策组合的推出,有利于增强政策的综合效应,加大调控的力度,综合治理经济偏快。上调准备金率旨在降低货币乘数与银行可贷资金规模,抑制货币信贷增速;贷款利率上调以及降低银行存贷利差意在抑制信贷需求和银行的放贷冲动,同时从供给和需求两端为信贷减速;存款利率上调有助于修正过低的实际利率,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超过短期以及活期存款利率不变有助于减缓存款活期化和储蓄分流的趋势;扩大汇率波幅有助于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增强汇率弹性,为扭转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平衡人民币有效汇率创造条件。

二、央行加息的前提条件

自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成功控制了高通胀后,长期的低利率成为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但在今年CPI连续数月低于一年期存款利率的情况下,适度加息,不仅有助于管理通胀预期,也有利于经济转型。在低利率下,企业普遍有强烈的扩大生产规模冲动,建立自主品牌与提升技术水平的动力却不足,这导致很多企业大而不强。中国除了少数垄断国企之外,很少有企业拥有世界级品牌,在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中国企业也普遍缺乏世界领先技术。这其中,低利率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适度加息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成本压力,却是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近10年来,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重复建设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始终存在。相关部委一再推出抑制政策,媒体与有识之士也反复地警告、批评,都未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有针对性地对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提高贷款利率,或许比以行政手段来淘汰落后产能效果更好。

三、央行加息的政策运用 央行加息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只加存款利率不加贷款利率,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银行的存款增加这样会增加银行的存息成本,如果这是贷款的总量不变银行的存贷利差就会减少,但是如果贷款的总量增加也可能对银行是利润减少或持平

2、只加贷款利率而不加存款利率,这样做法就会使得社会的贷款成本增加,如果贷款总量不变对银行来说银行肯定就是利好的啦,但是如果加息太高贷款企业就很可能会通过直接融资的手段如发行债券,利用货币市场等工具代替银行贷款这样银行就算加息的单笔贷款业务收入增加了但是总量的减少也可能导致银行的利润减少

3、存贷同时加息,一般加息都是两个同时加,这样就要看他们各自的加息比例了和幅度了,一般来说会导致存款增加贷款减少所以银行的利润一般会减少,这要看银行将存款转化为贷款的能力,如果银行能力强的话也是有可能对银行是利好的。

四、当前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背景及其加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007年在经济出现局部地区和部分行业过热、通胀上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央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治理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近期,促使中央银行多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信贷增长偏快。中央银行所担心的是,贷款的过快增长会助长经济的低水平扩张,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准备金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防止经济过热,并由此导致通货膨胀。在当前房地产投资偏快、证券市场持续升温、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的情况下,既凸现了央行加大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同时也增加了其政策工具运用的难度。

当前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对资金市场、证券市场及商业银行经营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看:

一是抑制商业银行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根据货币乘数理论,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决定乘数大小从而决定派生存款倍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商业银行而言,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意味着信贷扩张能力的削弱。

2007年1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2万亿元,同比多增1678亿元。央行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回流动性,每次调整50个基点,每次收回货币1500亿元,虽然相对于银行十几万亿元的流动性,不能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但是如果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工具进行流动性和资产价格管理,连续调整累积到一定的时候,对经济的调整作用就将逐渐显现出来。成熟的市场经济一般都会出现利率调整的周期性。近5个月来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就显示出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调整的周期。5个月内的第5次准备金率调整,以及两次存贷款利率的调整,除了在银行信贷发放与市场利率基准上将产生实质影响外,更表达了央行在流动性治理上从紧把握的强烈决心,也彻底打消了部分商业银行对央行货币政策严肃性所抱有的侥幸心理。

二是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将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并对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以及获利能力来看,存贷款利差收入仍然是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则意味着增加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金额,这将直接导致其可以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减少。由于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因此,商业银行实际减少的可以用来创造利润的资金将比增加的准备金数额成倍放大。

目前,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89%,存款的综合筹资成本大约在2.55%左右,贷款一年期利率6.39%,存贷款与准备金利率的利差分别为0.66%和3.84%。那么在现有存贷款规模上,经过测算:假设调高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冻结商业银行可用资金1500亿元,按此连续调整四次则减少由于发放贷款而获得的利差收入为3.84%*1500*4=230.4亿元。同时,由于商业银行存款的综合筹资成本大于存款准备金利率,商业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还需要倒贴部分利息支出,补贴息差支出达0.66%*1500*4=39.6亿元。因此,据此估算,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的调整,将影响商业银行利润达270亿元。

五、面对央行加息,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

1.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抵御利率风险。加息预期中,对于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的商业银行相对有利,商业银行应当主动研究适合当前经济形势的资产负债结构的动态管理模式。一是强化主动负债意识,通过调整存款期限结构,特别应注意对公客户存款期限结构的调整,使付息成本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二是在一定的贷款期限结构下动态调整贷款利率期限结构,如在与客户签订合同中,有意识地提高按季、按半年等短时间重定价贷款的比重。

2.正视金融脱媒的经营挑战,在金融脱媒的进程中寻找业务发展的契机。商业银行要在金融脱媒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业务的快速发展和效益的稳步提升,就必须在金融脱媒的进程中寻找和把握业务发展的契机。首先,应把握同业存款、企业机构大额存款业务发展契机。资本市场发展在分流银行储蓄存款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将以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以及企业存款的形式回流至商业银行。其次,应把握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创新机遇,为企业收购兼并、企业和券商承销业务、基金公司融资、机构的新股申购业务等提供过桥贷款等其他融资服务。

3.主动调控贷款投向,谨防信贷风险的增长。在当前的加息周期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应把握三个重点:首先,应研究与投资密切相关、融资需求过于旺盛行业的信贷政策。加息的目的之一是抑制投资过热,因此对与投资密切相关、融资需求过于旺盛的房地产、建筑建材、电力类行业的影响更大。其次,应高度关注资金密集型行业的负债率和利润率状况。连续加息增加了企业的间接融资成本,特别是将增加资金密集型高负债行业的资金成本,对其盈利预期将形成压力。

4.加快业务战略转型,推进中间业务发展。大力推动中间业务发展,降低资金依赖型业务的比重是未来盈利模式调整的必然选择。当前,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上应树立“三个观念”:首先,应树立收费观念。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品种繁多,但许多商业银行并没有有效地激活中间业务增长。其次,应树立联动营销观念。在中间业务发展初期,其业务营销必须与资产负债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联动营销、“捆绑”营销,提高中间业务产品的营销实效。

5.全面推行客户价值管理,扩大客户基础和调整客户结构。客户是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源泉。一方面应重点做好存量客户的深度开发。针对当前市场上高端客户资源稀缺性及高客户流失率问题,各商业银行市场拓展中不应忽视对存量客户的维护及深度挖掘工作。而应创立一种基于特定客户定制的融智服务模式。另一方面应建立对大型客户的综合经营服务。对大型客户的金融服务,应逐步从单纯的存、贷和结算业务,过渡到为其直接融资提供增值服务的综合业务经营上,为他们进行全面的理财规划,满足其投资、交易、风险管理的需求,帮助其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与他们建立“关系客户”和“关系银行”的关系。

六、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应关注的问题

2007年5月央行三项调控政策的同步推出,既反映央行货币调控思路的重要转变,也显示央行驾驭货币手段更趋熟练和灵活应变,相信对市场和经济的调控效应也将逐步显现。但是,?在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央行常规性工具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合理掌握货币政策运用的频率和调整区间。准备金率的提高,在意味央行将冻结金融机构更多资金的同时,也必须为此承担更多的利息支出。就商业银行来讲,准备金率的提高,限制了信用扩张,而存款利率的提高,又增加了筹资成本。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有必要设定一个合理区间,抑制央行利息支出的增加,同时兼顾商业银行的利益;如果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存贷款利率,希望也能够相应提高存款准备金的利率,适度弥补对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影响。

二是进一步加强多种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在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压力日益增大、信贷扩张过快、货币投资反弹压力巨大、物价上行风险加剧的严峻形势下,单项政策的效力日趋弱化。因此,应在加强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外贸、金融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多管齐下实现多目标调控,并借助政策组合集中推出的力量增强政策的综合效应。

三是应注意调控政策的协同效应问题。我国宏观调控关注多个经济目标,这使得央行在政策的协同和配套上需要更多的艺术性。比如提高准备金率和利率均是紧缩性政策,为了巩固我国宏观调控的成果,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央行的政策导向,但升息又将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比价吸引力,加速国际资金的涌入,加剧国内市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对流动性的关联影响预计还将显现和强化,这将对准备金率等数量型政策工具的运用产生更多的影响。因此,研究货币政策的协同和配套,谋划取得同向的效应,在我国宏观控制更加注重内在和结构的趋势之下显得更为重要。

四是应实行差异化的货币政策。针对目前农村资金存在着一定的“离农”倾向,为鼓励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加大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县域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应低于城市行金融机构。比如,目前农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于其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0.5个百分点,高于信用社法定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建议今后应区别各商业银行服务对象的不同,实行差异化的货币政策,合理确定县域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以鼓励进一步加大县域有效信贷投入,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左晓蕾.加息智斗资产价格泡沫[J].资本市场,2007,(6).[2]黄建锋.准备金率调整成常规化工具 政策效应有待观察[N].中国证券报,2007,4,11.[3] 刘晓琳.论升息周期中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管理的策略选择[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37-41.[4] 李长安.金融资产结构调整是股市繁荣的长期动力[N].上海证券报,2007年7月25日.[5] 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J].金融论坛,2004年第12期.[6] 姚希.加息周期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5年第17期.

第二篇:论当前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论当前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宏观调控 商业银行 影响分析

论文摘要:

中国人民银行10日宣布,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本次上调预计可冻结银行资金约3500亿元。

这是央行今年第六次上调准备金率。目前大型银行的准备金率已达18.5%的历史新高。若再考虑差别调整,部分银行更高。近几个月来,央行明显加大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其背景是什么,对商业银行会产生那些方面的影响?商业银行应如何响应央行的货币政策措施?这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

一、关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相关理论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管理一国货币供给的条件下,为了指导、影响经济活动,保证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得以实现,而由国家制定、通过中央银行付诸实施的有关控制货币发行和信贷规模的方针、政策与措施的总称。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必须通过一系列与中央银行业务相联系的措施和手段来完成,这些措施或手段称为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最主要的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的调控和影响是非常大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将带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资产业务规模的变化,从而对货币供给有重大影响。也就是说,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增加,可供自主运用的资金减少,其放款和投资能力削弱,全社会货币供给随之减少;相反,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缴存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减少,可用资金增加,其放款和投资能力增强,货币供给随之扩张。

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也是货币政策考虑的范畴。通过加息,可调控资产价格,令过热的股市和房屋市场降温。自年初以来,央行出台了包括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在内的多种调控措施。政策组合的推出,有利于增强政策的综合效应,加大调控的力度,综合治理经济偏快。上调准备金率旨在降低货币乘数与银行可贷资金规模,抑制货币信贷增速;贷款利率上调以及降低银行存贷利差意在抑制信贷需求和银行的放贷冲动,同时从供给和需求两端为信贷减速;存款利率上调有助于修正过低的实际利率,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超过短期以及活期存款利率不变有助于减缓存款活期化和储蓄分流的趋势;扩大汇率波幅有助于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增强汇率弹性,为扭转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平衡人民币有效汇率创造条件。

二、当前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背景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010年在经济出现局部地区和部分行业过热、通胀上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央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治理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近期,促使中央银行多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信贷增长偏快。中央银行所担心的是,贷款的过快增长会助长经济的低水平扩张,影响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提高准备金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防止经济过热,并由此导致通货膨胀。在当前房地产投资偏快、证券市场持续升温、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的情况下,既凸现了央行加大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同时也增加了其政策工具运用的难度。

当前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对资金市场、证券市场及商业银行经营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看:

一是抑制商业银行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根据货币乘数理论,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决定乘数大小从而决定派生存款倍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商业银行而言,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意味着信贷扩张能力的削弱。

近5个月来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就显示出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调整的周期。5个月内的第6次准备金率调整,以及两次存贷款利率的调整,除了在银行信贷发放与市场利率基准上将产生实质影响外,更表达了央行在流动性治理上从紧把握的强烈决心,也彻底打消了部分商业银行对央行货币政策严肃性所抱有的侥幸心理。

二是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将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并对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以及获利能力来看,存贷款利差收入仍然是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则意味着增加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金额,这将直接导致其可以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减少。由于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因此,商业银行实际减少的可以用来创造利润的资金将比增加的准备金数额成倍放大。

目前,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8.5%,假设调高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冻结商业银行可用资金1500亿元,按此连续调整四次则减少由于发放贷款而获得的利差收入为3.84%*1500*4=230.4亿元。同时,由于商业银行存款的综合筹资成本大于存款准备金利率,商业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还需要倒贴部分利息支出,补贴息差支出达0.66%*1500*4=39.6亿元。因此,据此估算,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的调整,将影响商业银行利润达270亿元。

三、商业银行响应央行货币政策应采取的措施

为积极响应央行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应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优化盈利模式,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一是要管住信贷总量,优化新增贷款投向。当前,在资产价格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下,商业银行有必要控制过度的信贷行为,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同时,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严格信贷市场准入门槛,特别是要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放,注重提高信贷资金营运效益。据分析,各行业对升息的反应程度由机械制造业到农业依次递减,其中资金较为密集行业的影响度要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行业,如建材水泥、房地产、纺织等行业的影响度极其 自然 地排在了前列。农业、交通 运输、水电生产供应行业受影响甚微,这些也恰恰是国家目前产业倾斜及扶持的行业。顺应国家的产业政策,根据各行业受升息影响程度的不同,商业银行在贷款投向上应有所侧重,尤其是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应该有所抑制,切实提高全面风险控制水平。

二是要完善风险定价机制,提高贷款综合收益水平。在贷款粗放经营受到遏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完善风险定价机制,提高贷款综合收益水平。目前各商业银行对贷款风险定价日趋重视,致力于开发 科学、适用的定价模型,但由于受 历史 数据积累不够和实际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多数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仍然较低。对此,应参照《巴赛尔新资本协议》的技术要求,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加快建立一套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准确地对风险进行定价,进而实现对贷款的风险差别定价,以降低信用风险,提高银行盈利水平。

三是增强主动负债能力,合理匹配资产负债结构。存款基准利率的上调,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的吸储能力,但付息负债利率的提高,也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筹资成本。同时,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意味着银行增加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金额,商业银行的新增存款之中可用资金比例降低,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自我约束管理体制下,促使商业银行更重视存款工作,以便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因此,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增强主动负债能力,认真落实差异化服务措施,加快网点功能转型,真正实现客户分层、功能分区、业务分流,在增加存款总量的同时,优化负债结构;另一方面,要根据负债的期限、利率结构,合理安排资产的期限、利率结构,将资产与负债在资金种类和数量上的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持资金合理流动性的条件下,根据利率变化的预测和资产负债对利率的敏感性分析,及时调整各种不同利率资产和负债的敏感性缺口,扩大利差,达到净利差收入最大化的目标。

四是要加快业务创新,优化经营收入结构。今年5月份的这次加息与之前几次加息的重要区别是央行缩减了银行的存贷利差,特别是中长期存贷利差,压缩了银行贷款利润的空间。多年来,出于扶持国有 金融 体系的政策需要,中国 银行业长期享受远高于国外同行的存贷利差,尽管这一过高的利差水平一直受到质疑和批评,但央行长期保持了银行业偏高的存贷利差水平。此次央行打破多年政策壁垒缩减存贷利差,显示央行抑制信贷增长的坚定决心。对此,商业银行必须顺应银行业务 发展 趋势,在业务增长方式上从外延粗放型增长向内涵集约型增长转变,在经营结构上由传统的存贷业务结构向资本节约型的综合金融服务转变,在竞争手段上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

今后,尤其要重视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努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等非利息收入占比。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波动愈益频繁,西方商业银行加快了金融服务创新步伐,通过开拓中间业务市场,降低净利息收入占经营总收入的比重,以规避利率风险。如目前发达国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高的甚至已经超过了60%,而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一般还不到10%,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是国有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国内商业银行要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通过增大技术投资,加快引进 电子 技术,提供电子银行服务;通过整合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增加代理基金、代理保险、代客理财等中间业务品种,来适应和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通过服务的全能化,实现客户的多样化和收益来源的多样化,从而有效地分散经营风险。

四、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应关注的问题

央行调控政策的同步推出,既反映央行货币调控思路的重要转变,也显示央行驾驭货币手段更趋熟练和灵活应变,相信对市场和 经济 的调控效应也将逐步显现。但是,?在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央行常规性工具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合理掌握货币政策运用的频率和调整区间。准备金率的提高,在意味央行将冻结金融机构更多资金的同时,也必须为此承担更多的利息支出。就商业银行来讲,准备金率的提高,限制了信用扩张,而存款利率的提高,又增加了筹资成本。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有必要设定一个合理区间,抑制央行利息支出的增加,同时兼顾商业银行的利益;如果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存贷款利率,希望也能够相应提高存款准备金的利率,适度弥补对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影响。

二是进一步加强多种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在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压力日益增大、信贷扩张过快、货币投资反弹压力巨大、物价上行风险加剧的严峻形势下,单项政策的效力日趋弱化。因此,应在加强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外贸、金融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多管齐下实现多目标调控,并借助政策组合集中推出的力量增强政策的综合效应。

三是应注意调控政策的协同效应问题。我国宏观调控关注多个经济目标,这使得央行在政策的协同和配套上需要更多的 艺术 性。比如提高准备金率和利率均是紧缩性政策,为了巩固我国宏观调控的成果,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央行的政策导向,但升息又将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比价吸引力,加速国际资金的涌入,加剧国内市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对流动性的关联影响预计还将显现和强化,这将对准备金率等数量型政策工具的运用产生更多的影响。因此,研究货币政策的协同和配套,谋划取得同向的效应,在我国宏观控制更加注重内在和结构的趋势之下显得更为重要。

四是应实行差异化的货币政策。针对目前 农村 资金存在着一定的“离农”倾向,为鼓励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加大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县域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应低于城市行金融机构。比如,目前农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于其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0.5个百分点,高于信用社法定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建议今后应区别各商业银行服务对象的不同,实行差异化的货币政策,合理确定县域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以鼓励进一步加大县域有效信贷投入,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

左晓蕾.加息智斗资产价格泡沫[J].资本市场,2007-06.黄建锋.准备金率调整成常规化工具 政策效应有待观察[N].中国证券报,2007-04-11.

第三篇:央行今起加息 彰显抑制通胀决心[模版]

央行今起加息 彰显抑制通胀决心 2010年12月26日06:58新京报我要评论(239)

字号:T|T

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宣布,自今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年内第二次加息,也是自中央宣布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加息。

实际负利率导致投资意愿增强

经过此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75%,一年期贷款利率为5.8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整,活期存款利率不变,仍为0.36%。

相比11月份5.1%的CPI同比增速,此次加息利率力度仍显不够。即使加息,仍未改变连续11个月的存款基准利率低于CPI增速情况,也就是实际负利率现状未改。

在实际利率持续为负的作用下,已经出现了居民储蓄大搬家现象。其中10月份,居民储蓄减少7003亿元,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存款搬家,同时当前居民选择投资的比例首次大于储蓄比例。

政策回稳彰显治理通胀决心

值得注意到是,此次利率调整方案中,对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0.25个百分点。其中,两年期和三年期存款利率均上调0.3个百分点,五年以上期存款利率上调0.35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稳定储户心态、缓解社会通胀预期的作用。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对货币政策做出定调性表述:从“适度宽松”转变为“稳健”。

在上周召开的央行会议上,该行副行长胡晓炼指出,当前我国内外部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较强,通胀压力不断加大,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彰显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治理通胀的决心。央行表示,货币供应量逐步回归常态将是明年首要任务。

加息是否会加剧热钱涌入?有专家认为,加息之后,中美利差继续扩大,会对热钱产生引导效应,但影响相对较弱。

动用加息手段次数至今较少

统计显示,今年央行利用加息手段调整只有两次:10月20日和12月26日,而距上次加息最近的利率调整则是2008年12月22日的利率下调。

此外,今年央行动用存款准备金率的次数较多。仅10月份以来,央行已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多余同期的加息次数。

提醒

百万房贷月供增一百多元

“原来期望明年1月1日之后再加息,这样就可以在2012年开始执行新的利率,也能省一年的钱,现在泡汤了。”今年刚买了房的王女士表示。

北京目前执行房产贷款银行不论是商业贷款还是公积金贷款,都是按“次年调整”的,“次年调整”即从加息后第二年的1月1日起,按上一年末12月31日当天的新利率执行。因此,以前贷款客户将在2011年1月1日起全部执行新利率,也就是将累计接受2次加息的影响。

以首套房贷款100万元20年期限为例,在此次加息前月供为7245.31元,此次加息后为7396.98元,相差151.67元,而如果跟10月20日今年第一次加息前相比,月供则多出了267.24元。而100万贷款的总利息在累计两次加息后则增加了64137.55元。

释疑

为何此时加息?

紧缩政策时间提前

虽然各方机构对央行进一步加息均表示认同,但在年内推出政策仍然超出了多方的预期。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此时加息比在年后加息有四大好处:第一,利率政策的通行特点就是一般时滞较长,考虑到明年通胀形势严峻,与明年初加息相比,年内加息的政策时滞会大大缩短,能够在2011年元旦后迅速起效。

第二,预计明年CPI肯定会比今年高,此时加息表明政策当局坚定的反通胀的态度,稳定和引导通胀预期。

第三,有利于改善目前的流动性管理的困境。目前央票已经持续低量的发行,公开市场

操作完全丧失了在管理流动性上的能力,而加息可以改善这一困境。

第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偏低的利率造成的对廉价信贷的过度需求、信贷资源配置失衡、楼市之火久攻不下等问题。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超前性地在2011年上半年物价高点到来之前进行紧缩,有利于抑制通胀预期。

未来还将继续?

进入加息周期 或将继续调整

专家预计,加息时点提前意味着加息周期提前到来,明年仍有多次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和空间。

经济学家华生(微博)认为,这次加息虽然比较突然,但也证明了现在确实进入了一个加息周期,央行将用加息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组合拳的方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微博)分析认为,有效管理通胀预期,仅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收紧整体数量的调控工具并不够,还需价格型工具与之配合。预计明年上半年会继续加息1至2次,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将增大。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微博)表示,目前央行单次利率小幅调整对实体经济影响不大,需多次调整效果累加方能看出效果。她认为,明年1月份存在同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的可能。

春节前提前还贷?

业内人士建议不必提前

“在此次加息之后,已经累计加息50个基点,况且还有再次加息的预期,因此提前还款将会明显增加。”中易安担保北京总经理宛玉敏称,由于年终奖一般在春节前发放,因此往年提前还贷最高峰是在春节前,因此明年1月份很可能出现还贷高峰。

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建议,不一定所有贷款客户都最合适提前还贷。已经签约的7折利率贷款客户,相比目前的CPI,现在的7折利率可以说非常低,这部分购房者的资金利用成本可以说非常低,所以不建议提前还贷。

此外,如果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还款期超过三分之一时,借款人已经还了一半利息,此

时再选择提前还贷,偿还的更多是本金,不能节省利息支出,更应该利用好资金。

同时张大伟提醒,客户如果结清贷款的话,一定不要忘记携带房产证,去各区住建委办理解抵押,这样房产才可以说完全属于自己。

提前还贷规定

工商银行:提前15个工作日申请

建设银行:提前还款额须是1万整数倍

农业银行:提前一个月申请

中国银行:到营业网点申请等待审批,时间约为1个月

交通银行:贷款满一年后才可提前还款,提前20天预约,还款额须大于月供5倍 影响

【房市】

旺盛需求或将继续

中易安担保北京总经理宛玉敏表示,房地产业对信贷依赖度很高,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及未来出台房产税等多重政策影响下,房地产市场面临较大压力。

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经验表明,加息对楼市尤其是房价的影响,滞后效应明显。

张大伟表示,购房者主要有正常住房需求、超前住房需求、被动住房需求和投机型住房需求,快速上涨主因是后面三种需求共同推动,而目前这几类需求依然旺盛,因此房价不会有太大跌幅。

【股市】

利空出尽?观点不一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A股市场投资者提前消化了加息影响,加上加息幅度不大,因此预计A股市场只会出现短期反应,不会改变大的运行趋势。

不过,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此有不同意见。李迅雷认为,央行此次加息超出市场预期,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进入加息周期,此次加息幅度不大,不会达到一步到位的效果,市场将非常尴尬。这次加息味同鸡肋。加息未到位意味着市场利空并未出尽,对央行未来加息有所预期,因此即使市场下跌,空间也有限。在过去十次加息后的首个交易日里,3个交易日沪指下跌,其余7个交易日沪指均上涨

第四篇: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近几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面临越来越频繁的利率波动,给商业银行的成本收益、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带来风险。但利率市场化将有助于改善经营管理,加快金融创新,提高经营效益。

1、信贷经营面临资产重新定价的问题。信贷资金的定价方式可分为固定利率方式和浮动利率方式。采用固定利率的定价方式,借贷双方可准确地计算成本和相应收益,简便易行,然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市场利率波动难以预测,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也将频繁调整,如果银行贷款利率固定不变,可能给债权人或债务人带来经济损失;而浮动利率的定价方式,可随市场利率变动定期调整,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市场利率变动给债权人或债务人带来的风险。因此,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在借贷活动中越来越多地采用浮动利率的定价方式,这就增强了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和管理中的主动权,使之可以视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贷款利率,合理调整不同期限贷款利差和存贷款利差,避免利息损失。

2、促使银行加强资金头寸管理和利率缺口管理。商业银行以货币资金为主要经营对象,改善效益的关键在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头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直接面临着由于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带来的利率缺口风险,如果调度不当,很容易造成损失。市场利率变化时并不是直接影响所有的资产和负债,而是直接影响利率敏感资产和利率敏感负债。由于商业银行在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的数量、期限结构不匹配是常有的现象,银行资金计划部门就必须加强对市场利率走势和国家利率政策的预测,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科学、准确地匡算资金头寸,在努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同时,充分利用央行再贷款、再贴现、同业拆借等多种货币市场工具,大力加强资金的缺口管理和计划调度。

第五篇:股份制改革对商业银行运营有哪些影响

股份制改革对商业银行运营有哪些影响

首先,农行股改上市,既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行上市后,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会得到增强,外部的监督和约束将有助于提高农行经营管理水平,改善内部治理结构。一方面,公司治理得到提升,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信贷风险防控能力增强,会更加注重提升服务品质和产品创新,同时农行企业文化也将在员工中产生更大的凝聚力。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的“收官”之作,农行IPO的成功,标志着中国银行业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国际资本化运作的步伐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凸显了中国给世界金融市场带来的新活力。

其次,对其他商业银行上市之后管理架构等有所改善,但并没有改变同质化竞争的趋势,一个银行的新产品可以在数日之内被各家银行所拷贝。

而银行的管理费用与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其利润的上升速度赶不上人工成本的增长与到证券市场圈钱的速度。银行业大而不强。中国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自于存贷差,靠政策吃饭没有变,而发展的一些中间业务甚至成为向企业索要管理费的借口,让企业苦不堪言。而对于转账等实行高额收费,也成为借助垄断地位的生财之道。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全部上市之后,能否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尤为关键。以往靠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模式,并没有让中国金融机构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市场之道的发展模式,境外投资者给中国金融企业做的基础培训、实行的扁平化管理,只是神韵不在的皮毛之相。而境外金融机构不仅得到了中国市场的信息,还获得了令人痛心的高收益。在这方面,招行成为典范,独立品格没有妨碍他们成为准国际化的金融机构。农行上市,为了中国金融业的未来,让我们鼓掌。但必须提醒的是,金融机构上市寄托了中国改革的希望,民众承担了巨大的成本,金融机构上市绝不应该成为圈钱的同义语,而应该成为中国资本与货币的顶梁柱。

最后,商业银行在这样一个新时代将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

如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将面临着国际投资者和国际金融监管部门更加严格的监管,面临着来自国际一流跨国大型上市银行的激烈竞争,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而真正转变经营机制、增长方式和盈利模式不是“一上就灵,商业银行的用人标准和用人制度与国际规范的公众上市银行还有很大差距等。我国国有控股上市银行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新的历史使命,以境内外成功上市为契机,开始一场新长征,在公司治理、经营管理、风险管理、增长方式、盈利模式和用人制度等方面继续进行一场无声的“革命”,最终将国有控股上市银行打造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与效益良好”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服务企业。国有银行最终产权归属全民所有,其股份制化 也应贯彻充分维护既有产权主体的原则,因此,在寻找潜在的战略投资者时应充分关注 国内市场;尤其是在政府对国有银行进行了大规模的重新注资、使银行获得崭新的发展 前景的条件之下。另一方面,国外的机构投资者不仅拥有更雄厚的资金,而且有更先进 的技术和更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因此,若将其引入作为长期战略投资者,对新生股份 制银行未来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下载浅谈央行加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央行加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撤销发行库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撤销发行库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建议 人民银行县级支行撤销发行库后,对当地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撤销发行库对当地现金供应影响极大,不......

    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的影响(5篇)

    1. 利率的四个界限中,目前还没有放开的是( ) √A B C D 贷款利率的上限贷款利率的下限存款利率的上限存款利率的下限 正确答案: C 2. 以下不属于利率市场化短期影响的是( ) × A......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专 业:金融学 姓 名:苏 越 论文完成日期:2018年10月23日 目 录 摘要.....................................................

    同业拆借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同业拆借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同业拆借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同业拆借成为银行投资与融资的有力渠道,但是......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学号 姓名:申丽静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和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

    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建议

    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影响与建议 王有龙近日,国务院公布《存款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从2015年5月1日起施行。同时,国务院明确批复,由人民银行履行存款保......

    贷款新规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贷款新规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摘要]后危机时代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和审慎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009年7月。银监会出台了贷款新......

    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2009-4-9 摘要:中间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收入的影响是依靠其内部作用和外溢作用实现的。本文利用费德模型对某银行机构中间业务对银行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