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时间:2019-05-13 08:2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第一篇:浅析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浅析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摘要:晚清时期,一批中国幼童带着祖国对他们的厚望来到美国,学习先进的知识、技能。虽然这次大规模官派留学计划以夭折而告终,这批留美幼童也不为多数人所知,但他们用自己的进步思想和卓越能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中国近代科技、教育、外交发展史上扮演着开路领航的角色,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留美幼童 中国近代 科技发展 教育 外交 历史影响

引言:在李鸿章的大力支持及中国近代首位留学生容闳的推动下,1872至1875年间,每年清政府派遣约30名幼童前往美国留学,4年共120名左右。由于美国排华浪潮和国内反对势力不断施加压力,此次官派留学计划被迫中断。而这些留美幼童回国后虽遭国人排斥,但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各行各业中促进中国的近代化建设。他们中的多数人成为中国的科技专家,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科技建设,为我国的采矿、通信和交通做出贡献;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成为了晚清的官员,在政体转变、近代化的教育和民主自由思想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阐述留美幼童对于中国近代科技发展、教育现代化和外交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论证他们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推动者。

一、留美幼童对中国早期科技发展的贡献

(一)对中国近代地质采矿业的推动

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此时已从“自强”转变到“求富”,目的在于以民用工业带动军事工业。而清政府之前对地质矿业不够重视,因此,中国的大部分矿产资源都被外国人所掌控。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地质矿产的重要性,在美国选读矿产专业的留美幼童正可以在这一行业大展身手。在1881年召回幼童后,经统计共有15名幼童从事矿冶工作,约占回国幼童的16%。

在这15名幼童中又以吴仰曾、邝炳光和邝荣光最为著名。作为中国第一代矿冶工程师,他们不仅参与了许多重要矿区的勘探开采,还将实践中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基础。吴曾仰是第一批留美幼童,虽未能在美国完成学业,但于1886年受命到英国伦敦皇家矿冶学校继续学业,成为留美幼童中得以完成学业的幸运儿。吴曾仰在1890年回国后被派任为热河银矿总工程师,之后均委以重任,曾受盛宣怀之命勘察湖北大冶县龙角山银矿。谈及工作时,吴曾仰曾提出,“试办之始化炼银法,以先用土法较为便宜。„„如矿务渐见兴旺,仍以用西法化炼较为便捷。至放炮黄药无论西法土法必不可少。俾得人力少而工程速”,从中可以看出他运用理论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中国近代不可多得的矿冶工程师。

留美幼童对中国近代地质矿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正是他们的实践考察科学著作及,为之后中国地质矿冶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二)对中国电报通信发展的贡献

直到幼童被召回前,中国大陆还没有长途电报线。在李鸿章的要求下,1880年朝廷终于批准了修建天津至上海的电报线“南北洋路线”的请求。由于国内相关领域人才奇缺,第一批回国的21学生均被送到电报学堂学传电报,后又有第二、三批回过国的学生加入。到1889年时,全国除陕西、甘肃和湖南三省,各省都有了通往京城的电报线。这成果的背后,离不开留美幼童的巨大贡献和辛勤工作,李鸿章在1886年上呈朝廷的奏章中对他们也大加赞赏。

“留美幼童”当之无愧,其中就有中国电报通信业的开山鼻祖和创业专家:曾任中国电政总局局长的周万鹏;曾任上海电报局局长、清朝邮传部左侍郎的朱宝奎;曾任清朝邮传部电政负责人的袁长坤;曾任汉口电报局局长的方梁伯;曾任湖北省电报局局长的陶廷庚;曾在清朝统辖蒙古时期任恰克图电报局局长和满洲里电报局局长,负责修建了京城到蒙古电报线,毕生在遥远的遥远的边疆服务的程大业;曾任江西省电报局局长的吴焕荣及曾任上海电政分局总办的唐元湛。他们为当时电报网的建设工作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早已成为近代中国电报通信业的中坚力量。一方面,留美幼童带领中国电报业向近代化靠拢,学习西方先进的电报技术;另一方面,留美幼童为今后电报通信业的发展做了良好铺垫,结束了中国依赖外国的历史。

(三)对近代中国铁路交通发展的推动

留美幼童回国后,在领军人物詹天佑的带领下,中国的铁路工程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回国的留美幼童中约有29人从事了铁路建设事业,将近三分之一。而其中詹天佑的功绩最大,他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学院,接受了良好的西式教育。从1905年9月到1909年8月,仅用四年时间就修建成功了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詹天佑不仅承受着来自国内外各界的舆论压力,还面临着严峻的施工条件和不利地形等影响。建设铁路需要精确的计算和正确的指挥,还需要新式的开山机、抽水机和通风机,可想而知,当时的自然及社会条件是多么的恶劣。在中国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年代,中国人能自行修建铁路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对中国的铁路工程学有深远的影响。而且随着国内铁路事业的兴建,1912年时,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一起成立了“中华工程学会”。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他在晚年编写出版了《京张铁路工程纪要》、《京张铁路标准图》等工程技术书籍,以及 《华英工程词汇》,这成为中国最早的土木工程辞典。留美幼童不止是詹天佑一人投身于铁路工程事业,他们都为我国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二、留美幼童对中国近代化教育发展的贡献

中国的大门日渐洞开,仿佛风气全开,大陆学生纷纷到国外留学。1902年时,中国留日学生仅六百余人,而到1907年,中国在日留学生已达一万七千多人。各地政府也派遣留学生到欧美等地学习,包括“北洋官费生”“杭州官费生“等。

1907年12月,在中国驻美公使梁诚的努力下,美国老罗斯福总统要求授权“退还”庚款,但有一部分美元用于中国学生留学美国。制定了“庚款留学计划”后,1909年京师设立了游美学务处,留美计划有了最初雏形。第一批“庚款生”赴美时由唐国安护送,他们到达美国旧金山时,走的路线和40年前“留美幼童”完全一样。可以说,留美幼童在推动国内留**上起了重大作用,从传播西学思潮、带动身边官员子弟留学等方面都有着他们的贡献。

第一批“庚款生”当中有后来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留美幼童邝国光的儿子邝熙堃;第二批“庚款生”中有胡适,赵元任(著名语言学家),竺可桢(著名气象学家)。在1909年到1918年,有499名学生留学美国,“庚款留学计划”的推行不仅带动留学美国的潮流,而且使国内各种官费留美和私费留美的活动迅速增加。“庚款留学计划”只是留美幼童所做事迹中的一部分,留美幼童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三、留美幼童推动近代中国外交事业

中国在被西方列强侵略程度不断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不得已与国际社会进行交流。但中国长期缺乏与国外的联系,国内熟练掌握英语和政治事务的人才稀少。因此,1881年留美幼童回国后,因其自身优势,他们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的

首选。据统计,约有30人从事了外交工作,其中曾担任过外交总长的唐绍仪、梁敦彦、梁如浩和蔡廷干四人最为人熟知。这些外交人员反对列强分裂势力,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灵活运用外交策略,收回中国铁路主权;利用多种外交手段,维护国外华人利益;拒绝列强无理要求,力争合理议结教案;索回部分庚子赔款,推动科教事业发展等,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唐绍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1904年,英军胁迫西藏政府签订了《拉萨条约》,清政府为收回西藏的主权,粉碎列强对我国领土的觊觎之心,任命留美幼童唐绍仪为西藏议约全权大臣,赴印度与英国代表就西藏问题谈判。但这次谈判最终陷入了僵局,只好于1906年4月在重庆重开谈判。在谈判中唐绍仪在不放弃主权利益的同时,又采取灵活的外交手段让英国政府让步。1906年4月27日,中英两国在北京正式签订《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尽管条约中许诺英国政府许多特权,但达到了英国政府肯定中国在西藏主权这一目的。唐绍仪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出色的完成了外交使命,维护了我国的主权利益。通过这次谈判,展现了我国近代外交官非凡的外交才能和政治意识。

纵观留美幼童的历史,可以看出,在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若干历史重大转折点上,在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教育进步及外交事业的起步中,都闪现了留美幼童重大而深刻的历史影响,值得我们后人永远铭记。

参考文献:

[1] 茆诗珍《留美幼童对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贡献》(论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3卷第2期第134页

[2] 茆诗珍 徐飞《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影响》(论文)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年第2期

[3] 钱钢 胡劲草 《留美幼童——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文匪出版社2004版180~183页,234~239页

[4] 冯继《谈留美幼童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

第二篇:洋务运动:留美幼童

洋务运动:派遣留美幼童

摘要: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的统治阶级为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发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公元1872到公元1875年间,由容闳的提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领导人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官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关键词:洋务运动;留美幼童;留美生活;幼童归国

洋务运动时期,被派遣的120名幼童原计划留美十五年,但由于政治文化的差异,九年后中途折撤回,以失败告终。本文旨在对晚清洋务运动中断的幼童留美的悲喜剧及他们压抑的少年青春进行论述,以达到了解历史,并“以史为鉴”。

一、对美国的选择

清同治十一年七月九日(公元1872年8月12日),上海港。一艘开往美国旧金山的轮船即将起航。船上30名统一着装的年龄在九岁到十五岁的少年,与送行的亲人挥手惜别。被曾国藩称为“中华创世之举,古来未有之事”的官派学生留洋活动,至此拉开了序幕。

清政府送幼童出洋留学,之所以首先选择美国,不得不提到的是,在对华交往中,“中立”的美国是当时西方列强里不良记录最少的国家,清廷对美国有一种信任感。其次是由于“蒲安臣条约”。条约规定,两国公民有居住、入学互惠权利。最后应该归功于“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校——耶鲁大学”的第一个中国人容闳。在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东南沿海开办新式学堂招收贫苦学生,等其归国时,会顺便带学生出国。容闳就是这样到美国留学的。出于对美国的了解,他归国后,向曾国藩提出派遣留美幼童的计划,后来在曾国藩与李鸿章的支持下得到实行。然后,容闳接受了耶鲁大学校长波特的建议,为幼童寻找寄宿家庭。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影响幼童及整个幼童留美适应事业命运的建议。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出于“如果我们人民能够给与慷慨及友善的接待,则我们在中国的利益将有更大的实惠” 的目的,打给国务卿,并得到大量美国优良家庭的热烈反响与支持。

二、招生难

当时的中国仍处于“四书五经”、“科举”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风气未开,学习西方的行为是被人鄙视的,出洋留学更是被认为是有辱门楣之举,国内的新式学校只能招到身份低下贫穷的学生。再加上在“天津教案”这场由“谣言揭开的文明冲突的序幕”之后,一些耸人听闻的传闻使普通老百姓对外国人有强烈的猜疑。所以,就算所用的费用都是由政府支付,但第一批30名的留学生仍招不满。

最后,容闳到香港从英国设立的学校里挑选了几个优秀学生,凑齐了人数。

三、留美生活

“我很幸运地被分配到一位慈祥的太太家,她赶着马车来接我们。当我被介绍给她时,她拥抱我并吻我。她的动作使其他同学均大笑,更使我脸红。”根据一位幼童后来撰文回忆,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幼童与美国文化的初次碰撞。

文化的磨合是痛苦但不是长期的。幼童们在船上初步了解或听闻了一些西餐文化、游戏和“煤气、自来水、升降梯”等。不能习惯西餐的他们刚开始难免会饿肚子。下船后,他们的“辫子装”使美国小朋友误认为他们是女孩,弄得他们极为难堪。在开往容闳所在的东部地区的火车上,幼童目睹沿途赤背红发的印第安人,在宽广的高原上,弯弓盘马射杀美国野牛的惊险场面。最为惊险的是,第二批幼童还遇上在今天美国家喻户晓的火车劫匪杰西·詹姆斯兄弟。短暂开心后,他们到达寄宿家庭。语言上的障碍是首要问题。由于清政府打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如意算盘,这些幼童在接受英语补习的同时还得集中起来学汉语,写作文。每次学汉语,必须先朝中国方向向清朝皇帝朝拜,然后给孔夫子画像磕叩头,给师长请安。稍不听话,便会受到责罚。

但是青少年接受新事物、融入新环境是最快的。清朝的如意算盘在经过幼童们短暂的留美生活后,已无法得到实现。幼童们“美国化”的速度是惊人的。他们快速克服语言障碍,成为他们所就读的各个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他们渐渐改变了装束,剪掉了被清廷认为是象征爱国的辫子,还有人加入了基督教。他们逐渐对四书五经失去了兴趣,转向人文社科类。反对起了封建繁复的礼节,与美国女孩偷偷约会,参加各类体育活动,迷恋起了自由、民主。他们是文学巨匠马克·吐温和斯陀夫人的忘年朋友。他们曾受到南北战争的英雄——美国总统格兰特将军的接见。他们曾亲眼目睹了一个神话般的时代:看见贝尔等人发明电话机,看见留声机在爱迪生的手中出现。他们中的五十多人,曾进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著名学府。在这些大学的档案馆,至今还保存着他们的入学登记卡、照片和简历、甚至他们赠给同学的留念册。

四、幼童归国

幼童在美国生活了九年后,已经找不到曾今的影子了,违背了当初清政府派遣的目的。因此,在第十个年头,在遭到肄业局委员陈兰彬和后任委员吴嘉善的强烈反对后,但半数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大学生涯后,总理衙门做出了“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的决定。

在120名赴美幼童中,于1882年返华者计94名。其余或因犯规,或因品学欠佳,或因剪辫入教早已遣返,也有几位违令不归,长居美国。

回到仿佛已经陌生的祖国,曾经的幼童们陷入沮丧。尽管有种种不如意,他们还是绽放了才华。第一批返回的21名学生均被送入电局学传电报;第二、三批学生由中国当时的新式企业如福州船政局、上海机器局留用23名外,其余50名分赴天津水师、机器、电报、鱼雷局等处当差。这批留美幼童后来分散到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他们中,有人成为中国电报业、矿业的开山鼻祖;有人在战争中阵亡,其中包括甲午海战中邓世昌的大副。他们中,出现了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长唐国安,中华民国的第一位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宋美龄的姨父,是他把宋氏姐妹带到美国留学„„

从洋务运动中派遣留美学生的现象看,我们在面对更为先进的文明时,是会从心理上主动靠拢的。我们应该摒弃过去封建的、落后的东西,接受新事物的产生。不能去指望也不可能会出现让旧事物主宰新事物的稳定局面。当然,学习先进文化后用于国家的改造与进步,是每个国人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黄波.被打断的转型:晚清真相[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2]钱钢.胡劲草.留美幼童——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3]高宗鲁.中国留美幼童书信集[S].珠海:珠海出版社,2006.

第三篇:留美幼童观后感

留美幼童观后感

1872年8月11日,大清国第一批留美幼童从上海乘船驶向美国西海岸旧金山,从此揭开了留美幼童这一传奇故事的序幕。这个时期的大清国积贫积弱,清政府腐朽的统治让整个国家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闭关锁国的政策让大清国跟不上世界的脚步,逐渐处于落后挨打的局势。不甘屈服的中华民族开始寻求各种路径,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了留美幼童这一个传奇的故事。

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师夷长技以自强”。大清 向国外派遣公派留学生,这有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标志着大清政府不再以地大物博自居,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开始转变态度,放低姿态,准备向西方学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放眼全球,这个时期,英美等西方国家已经从科学技术、军事、经济等方面完全超越了清朝时期的中国。而在教育领域,西方国家也同样是领先东方不少。

这个时候的清朝,还延用着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从教学内容上看,初级的课程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等,在往高层次学,就是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青少年的教育以识字写字为主。曾经有这么一个对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管中窥豹,我们可以探知,受教育的目标是识字读书。而四书五经被用作朝廷科举中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它主要讲的,是儒家的哲学思想,更多的作用是影响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

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美国大学的主要作用还是培养传教士的,他们毕业后到教堂里工作。这之后,美国大学里面开始更多的开设了一些工程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留美幼童》里提到,那些平均年龄才12岁的幼童,在美国除了要学习英语外,还要学习音乐和地理。中国政府希望他们能学习到先进的军事、航海还有建筑技术,科学方面希望幼童能掌握化学、地质学、天文学等。这些与当时国内幼童同龄人们学习的内容相比,是千差万别。中国首位受到严格系统的近代工程学教育的工程师詹天佑,在耶鲁大学选学的是土木工程系里的铁道专业,他学习的课程有德文、英文、物理、化学、测量、野外工程、凿岩工程学、水力学、天文学等。这些课程里除了两门语言工具外,全是科学技术领域的课程,它们更具实用性,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需求。

从教学内容的对比上,我们可以看出来,清朝时期的封建教育,更多的是以传统儒家的思想,来教人如何为人处世。清朝时期,麻省理工学院被称作波士顿机器大书院,哥伦比亚大学称作高林避亚大书院,史蒂芬理工学院被称作士地云大书院。从这些当时的大学名称翻译中,我们大概可以看出,清朝的教育机构主要是书院,而书院教授的还是四书五经这些传统的儒家经典。而同时期的西方教育,已经开始培养对社会生产有直接推动作用的工程师了。他们学习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可以直接应用到日常生活、工业生产、还有军事方面。这个时期,英国的海军和海上贸易,德国的军

队组织和医药学,法国的法律和政府组织,美国的商业,都代表着世界各行各业发展的最前沿。

教学方式上,清朝的教育还很讲究尊卑关系,学生在课堂上背要求背长长的古文,即使是不懂文章的意思,也要死背下来。学生们在课堂上就摇头晃脑的背书,背不下来就要受惩罚,老师会用教鞭打学生的手掌。而美国的老师,则绝不会那样体罚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则会有更多无形的教育。在美国的幼童,可以脱去长袍厚靴,穿上美国的运动装,学划船、溜冰、跳舞、唱歌、野营等。他们还会参加棒球、橄榄球等一些运动。后来回国的幼童黄开甲回忆道:“我非常想打棒球,但你知道,对于十六岁以上的中国人,任何户外运动,都会被视为是有损尊荣的。”可以看出,美国教育孩子崇尚自由,追逐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们生活中拘束很少。而中国则教育孩子要更守规矩,要注意尊荣,约束更多。

清朝政府设立在美国的留学事务局,主要有两个人管理,一个是翰林出身的陈兰彬,另一个则是留学美国的容闳。当幼童们要求参加体育活动,更换西式服装时,陈兰彬和容闳之间产生矛盾。他们两个人在幼童管理问题上的冲突,可以看作是中西方教育的冲突。

清朝时期的教育是以培养封建官吏,适应封建统治需要为目的的。而其对科学的进步作用,是极为有限的。尽管古代中国也有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但其实人们所看重的,是通过科举来考取功名利禄,也就是所谓的正统。虽然发明创造没有被看作是旁门左道,但至少是不受人们重视的。而西方的教育,则是培养社会中

各行各业的人才,全面推进社会的发展。西方教育目的性更强,更具有针对性、专业性还有实用性。

最初的留美幼童很多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在清王朝的末期,当八旗子弟和高官子弟纷纷带着仆人飘洋出海的时候,才真正标志着中国开始全面向西方学习。进入新世纪,中西方文化教育相互碰撞交融,中国的教育业翻开了新的篇章。

第四篇:《留美幼童》观后感

女幼童何在?

——《留美幼童》观后感

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回想我们(注:以下“我们”代指“女生”)12岁得时候在干些什么呢?我们不用留着三寸金莲,不用做女红,不用以女子无才便是德自居,不用琴棋书画,不用知书达理„„那时的我们,男生女生一起跟着老师一句一字;那时的我们,男生女生一起拉手去春游,一歌一词;那是的我们,依着那几条杠杠对表现差的男生指指点点;那时的我们,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是同学心中的好榜样„„

如果回到130年以前,这些却是不可能的,我可以理解那个时代那个社会,我想纵使容闳这样一个接受西方教育熏陶的前辈,也断然去不了骨子里那样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旧思想吧。断然地在那样的一个闭关锁国许久的国度,提倡幼童赴美学习已经让很多人不理解,提倡男女平等,提倡女子同男子一样进学堂也算惊世骇俗了吧。

1871年,在容闳前辈的倡议下,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支持下,留美幼童的计划开始实施,因为没有报纸消只是分布在了北京和一些沿海城市,因为对未知地段的不信任,对谣言的轻信,对外国人的野蛮评判,对外界的排斥;因为对孩子的宝贝与不放心,对孩子的不舍得;再加上挑选幼童的严苛的要求,一开始没有很多人响应这个计划。有些父母听了亲戚的建议,让孩子留美学习西方教育;有些父母让孩子自己决定。

终于在公元1872年8月12日,大清国第一批留美幼童从上海出发,这批幼童远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轻共和国,开始了他们计划长达15年的留学生活。他们被分配到了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四十多户美国人家中,快速适应着在美国的生活。他们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语言障碍,成为各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他们也迅速适应了异国的文化,脱去了长袍马褂,活跃在各项体育运动的赛场上。

这批饱受欧风美雨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今天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回国后的这批西学所造之子历经中国晚清政坛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初,赴美留学的幼童中有女孩子,那那些伟大的先驱会不会有很

多女先驱呢?应该有的吧,毕竟女生会比男生勤奋,可是在那个腐朽制度根深蒂固在人心中的年代,女生就算去了,也未必会有什么伟大的造就吧!或许以古代女孩文文弱弱的体质也未必能适应海上的日夜颠簸,或许航行一半就不得不返航,所以或许他们的决定又很深思熟虑的吧!

其实我多想当时没有人立马想得那么周到,容闳前辈会提出男女不限的建议,又有人“脑子发热”提出赞成,让沉睡千年的妇女们能被唤醒她们的意识,可以发掘出她们潜力,说不定中国会有更大的进步,毕竟妇孺的无知也阻碍了进程了。我多希望在那个留美幼童的时代,会出现一个女先驱者指引着沉睡的妇女,让我们和男生一样,在那个年代就担负起改变国家的责任!如果当时招收了女幼童,那个时代会有什么样的变化?那个社会又会怎样颠覆?

第五篇:留美幼童观后感

留美幼童观后感

医学检验班 C组

这是一个两百年的传奇,一群孩子的悲欢离合,一个古老国家的命运跌宕,他们是荒原中第一个探路的人,是惊涛里最早的远航者。他们欢乐、哭泣、成功、失败,他们亲历激荡的的百年,被遗忘,又被重新发现。留美幼童是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至1875年,有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共有12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远航。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

他们虽然年幼,但他们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各个学校最优秀的学生。幼童在美国接受西方的教育,过着美国人的生活。由于他们思想上尚未成熟,极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做出令当时反对派的“口实”,他们借此发难,批判留美幼童。同样也是留美幼童的梦想破灭。

不过他们也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其中也有曾受到美国总统的亲切接见。幼童钟文耀可是划艇健将。当面对美国学生询问他是否知道哈佛划船队时,他颇有风度的承认没见过后有稍作停顿,幽默的对美国学生说:“因为他们在我们后面。”.其中留美幼童中的容揆和谭耀勋他们面对清政府的召回时,为了理想他俩选择了逃跑,最后独立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这也是留美幼童当中成功之一吧!倘若其他幼童也能为自己的理想而战,那么在甲午战争中就不会错失先机。

不过,这些幼童中的一个名叫“梁诚”的也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被抹掉,他虽是这些幼童中的一员,但他学成之后积极投身于国家,在活跃在美国外交上,在庚子赔款中他为国人争取了庚子赔款的退款。也解决了留美幼童经费上的难题,为清华大学的建校和发展极大的影响。同样,也为日后留欧奠定了基础。

留美幼童的命运,离奇曲折;他们的故事,美丽而忧伤。面对清政府的提前召回时,他们挥一挥衣袖,告别他们昔日追求民主自由个性的母校,面对收养他们的家人时,他们哽咽了。

回国后的他们,活跃在晚清各个领域中,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区煤矿矿冶工程师是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外交家。他们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

然而,他们对后世的影响,却没有留欧学生的影响大。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留美学生中途夭折未能完成学业,而留欧学生却完成了所学科目。

第二,留学生生源的差异。留美学生大多数贫家子弟,且开始应招学生人数太少,这就造成了生源质量的良莠不齐,而留欧学生大部分来自船政学堂,质量也就上去了。

第三,培养目标不同。留美教育为明确其所学科目,在目标上具有不确定性是一种储蓄人才观,具有长期的特点。而留欧教育则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种适时人才观。这也符合当时清政府的需要。

虽说容闳是留美幼童的促成者,但同样他对留美幼童的失败负有一定的责任。他主张完全接受西方文明这与当时的国家派遣留学生的初衷相悖,而他一再幼童的西化行为,也加快了幼童的召回。他没能很好分析时局及与领导的心。可以说他是一个领跑者,但他自己的主观意愿太重,这是他的败笔。一个不能分析时局的人他又怎能担负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呢?

当我们拾起岁月的残片,重新回首这段往事时难免带有历史的偏见和时空的隔膜。但是,对于如何在现在多元的文化中,要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段风尘的记忆却能带给我们诸多的启示。接受教育,接受优质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是多么的重要!教育改变孩子的一生。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当下我有机会决定自己的命运有机会在一个新的国度里完成自己的学业面对一种不同的文化,并且能够在这个社会里找到自己记得用武之地。

令人遗憾的是,在今天的关于留学生的报道中,我们再也看不到这样的表现,相反,当代中国的留学生似乎丧失了真正融入西方文化的能力,他们总是感到难以进入“主流”,总是感到“歧视”,这是为什么呢?是今日之留学生年龄大了吗?还是我国当今的教育缺失了什么?

如今的我们不需要政府专门派遣留学生去外国学习先进技术了,甚至有些人在出国之前就打算将来生活在别的国家,甚至想抛弃自己的文化,国家政府为我们提供如此好的环境,我们理应在外面好好学习,将来回国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越来越多“镀金”的留学生们不愿意归来这已成事实,这样的情况还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国家是一种凝聚力,我们应该把国家的利益考虑在第一位的,而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迷失在外国美好的生活中不能自拔。我觉得,还是我们应该像留美幼童中那些卓有成就的人一样,好好学习各种科学知识的同时,不能丢掉自己的那颗赤子之心。

愿我们的华夏子孙能细细品读这份财产。

李正乾

下载浅析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美幼童观后感

    留美幼童观后感如果不是因为近代史,可能我还不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中国幼童留美一事;如果不是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幼童的视频,可能我还不能了解那批中国孩子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他......

    大清留美幼童观后感

    《大清留美幼童》观后感在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轰开后,清政府的统治者不得不不认识到打开国门,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从而也就创造了“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在......

    留美幼童观后感(写写帮推荐)

    由《留美幼童》想到的耳边不断地播放着《幼童》的背景音乐,试图从昨晚一夜未睡的混乱思绪中整理出一些头绪。淡雅清新的《往事难忘》如同从springfield吹来的春风,一点点将我......

    留美幼童与中国近代教育 先看这个

    留美幼童与中国近代教育的探究 看完全部写一份两三百字的研究体会 视频感兴趣的看看 研究过程中的红字部分要是能改能添加的改一改 其他地方要是有错误的或者有什么好的想法......

    关于留美幼童容揆抗旨滞留美国的看法

    关于留美幼童容揆抗旨滞留美国的看法 提到“留美幼童”这一特定的名词,就一定会想到当时“洋务运动”的社会背景。“留美幼童”正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为培养,掌握西方技术......

    工作签证名额告罄影响留美生

    2月19日电 今年度美国境内发给外籍人士使用的HIB工作签证,因为名额用罄,而使得所有的申请紧急停止受理。由于下年度的名额要等到今年10月1日才能够重新签发,因此立刻对大批美国......

    中国近代史论文 清政府的对外赔款数额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范文]

    清政府的对外赔款数额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众所周知,由于1840年后清政府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被迫签订大量丧权辱国的条约,并根据条约对外支付大量战争赔款。这些赔款到底数量......

    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及其影响(精选多篇)

    【内容提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是在近代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和新文化运动为解决传统文 化危机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的。因此,在变革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