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遥县交通运输局社会监督员工作制度
平遥县交通运输局社会监督员工作制度
第一条 为推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作风建设,强化社会监督,促进执法队伍和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依据上级有关规 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社会监督员由局从各级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社会团体、新闻单位、有关职能部门及执法管理相对人中聘请。
第三条 社会监督员的条件
(一)熟悉法律法规和交通运输执法部门职能,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
(二)热心和关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关心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善于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第四条 聘请社会监督员的人数,由局及下属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第五条 社会监督员每届聘期为二年。期满后,聘任单位根据需要,在征得所在单位和本人同意后,可以续聘。
第六条 社会监督员确定后,由所聘单位分别颁发聘书及《社会监督员证》。
第七条 局聘任的社会监督员监督范围为全交通系统执法队伍及执法人员;各下属单位聘任的社会监督员监督范围为辖区执法队伍及执法人员。第八条 社会监督员的职责
(一)监督检查交通运输执法队伍和执法人员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和遵纪守法等情况;
(二)反映、转递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和执法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检举、控告;
(三)反映、转递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和执法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四)客观、公正地评价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和执法队伍建设情况,认真负责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协助办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关委托的其他监督事项。第九条 社会监督员的权利
(一)有权现场监督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检查、纠正执法人员的违纪、违法行为。发现执法人员在执法和办理公务时有违法违纪行为或存在工作方法简单、明显不负责任、不文明执法、态度粗暴、队容风纪不整、执法不公等现象,有权当场指出并予以纠正,执法队员必须自觉接受监督;
(二)有权对执法队员提出咨询意见,有权向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关举报执法队员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三)有权对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
(四)听取、收集社会各界对执法队伍和执法人员的举报、投诉、控告和意见,并向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关反馈,共同协商研究改进办法;
(五)对群众投诉的问题,有权向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关进行质询,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关应予以协助、配合,并予以答复;
(六)对群众举报执法人员的违法违纪问题,可监督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并向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
(七)对调查处理不及时,处理结果不满意,有权提出不同意见,有权向上级机关反映。
第十条 社会监督员的义务
(一)认真学习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提高监督水平;
(二)带头遵守交通运输的法律、法规,行使监督权要合理、公正;
(三)积极向社会各界,重点向行政执法相对人宣传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职能和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积极沟通执法队伍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争取社会对交通运输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四)对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存在的不正之风或违法乱纪行为要给予警示、勇于批评指正;
(五)监督员在实施监督时应出示《社会监督员证》。
第十一条 执法监督员持《社会监督员证》只能从事与监督工作有关的事项。
第十二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关要支持配合社会监督员开展工作:(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员的监督,并为监督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对监督员提出的问题,除法律规定保密的外,都要实事求是的予以解答,不得推诿搪塞。
(二)社会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听取,做好记录,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及时向监督员反馈。
(三)局纪检监察室转发的社会监督员反映、转递的事项要认真办理,一般事项两周内办结;复杂事项一个月内办结,最长不得超过两个月。事情办结后,要及时将办理结果报局纪检监察室并向监督员反馈。
(四)对干扰、阻挠社会监督员依照本制度履行监督职责和行使监督职权、拒不接受监督或打击报复的,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对社会监督员反映的问题,没有按时办结又不及时通报办理情况的单位,由纪检监察室督办,对拖延不办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单位领导的责任。
第十三条 社会监督员的日常工作联系,由纪检监察室负责。其主要内容:
(一)组织执社会督员参加执法机关有关会议和活动;
(二)做好联络和服务工作,及时听取社会监督员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执法监督员座谈会,通报工作情况,征求社会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
(三)建立与社会监督员所在单位的联系,及时通报社会监督员履行监督职责情况,争取对社会监督员监督工作的支持;
(四)对社会监督员反映和转递的问题和案件,按部门职责分工,做好登记、转办、督办和反馈等工作,对提供的信息,及时综合上报。
第十四条 本制度自通过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信丰县交通运输局安全生产工作制度
信丰县交通运输局安全生产工作制度
一、安全生产例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分析全市交通安全生产形势,部署专项检查任务,督促完成隐患整改工作。
二、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把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中,各单位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常识宣传,每年的6月为安全生产宣传月,开展一次交通安全生产宣传日活动,每年计划中列出安全生产宣传培训专项经费。
三、安全生产工作督查。每年在春运、汛期、安全生产月、黄金周等每个特殊时段至少开展一次安全生产专项大检查。
四、安全隐患限期整改。各安全生产检查组下发的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应汇总到局综合股备案,由综合股监督执行。对安全隐患不按期整改、整治不力或拒不整改的直接责任人、负责人,将依据《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追究其责任。
五、安全事故调查。在上级部门对安全事故调查期间,事故发生单位、发生地的人员和当事人须如实向调查组说明事件发生过程,如实提供证据、证物,不得隐瞒事实真相或作伪证
六、安全信息报送。发生各类安全事故时,事故发生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用口头报告、电话、传真等方式快速报告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七、安全应急值守。进一步提高应急值班室规范化水平,严格落
实特殊时段24小时值班责任制度,完善应急值守工作制度,加强安全工作信息的交流和收集,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八、安全工作奖惩。年终对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一定的经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报请上级部门进行表彰;对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交通运输企业(单位)和管理责任人要严格按照安全事故“四不放过”和“惩治并举”的原则,及时查清事故原因和性质,总结事故教训并严肃处理事故责任人。
二○一一年一月
第三篇:发改局规范行风监督员工作制度
发改局规范行风监督员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发挥行风监督员作用,增强行风监督的实效性,促进部门和行业作风的根本好转,日前,温岭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出台了有关行风监督员的规范性制度。
一、明确行风监督员条件。行风监督员须符合四项条件:即愿意参与纠风工作,热心行风建设和监督工作;实事求是,作风正派,公正廉洁,办事公道,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一定程度了解并熟悉被监督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有关业务知识;具有履行监督义务的能力和工作条件,身体健康。
二、规范行风监督员聘任程序。主管部门要根据监督员条件,在征得拟聘人员及所在单位同意后,颁发聘任证书。聘任期限一般为2至3年,期满后依据行风监督员本人意愿、主管部门意见和工作状况等,确定续聘或调整。聘任期间,主管部门需要解聘或调整行风监督员的,应当征得行风监督员本人同意。对已聘请监督员的主管单位,其下属科、所、队、站一般不宜另行聘任监督员,三、加强主管部门的责任。主管部门要确定分管领导和联系科室,专门负责与监督员的联系,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组织行风监督员参加专题巡视、专项监督、民主评议行风等监督活动。对行风监督员反映的问题或转呈的群众举
报和投诉,主管部门要优先办理,及时查处,及时反馈;对行风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抓好落实。对行风监督员检举反映的情况要给予保密。对在监督检查等活动中成绩显著的行风监督员,给予表彰奖励。对不遵循工作程序造成不良影响或有违纪违法行为的行风监督员予以解聘。
四、强化行风监督员的权利和义务。在权利方面,赋予行风监督员5项权利:即了解部门或行业的行风建设状况,及时反映存在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参加行风监督的相关活动;取得与行风和廉政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资料;对涉及监督范围内的有关问题,有权询问或与有关部门商讨;对所反映的问题,有权要求在一定范围给予保密;对所反映问题的处理结果,有权要求给予反馈。在义务方面,强化行风监督员5项义务:即遵纪守法,依纪依法办事;了解和收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部门、行业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勤政廉政情况以及职业道德建设和行风建设的意见、建议和要求;监督部门和单位工作人员是否公道正派用好手中权力,是否公开办事程序、办事制度,是否热心为基层服务;及时把监督过程中发现和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和信息实事求是地向主管部门反映,配合相关部门对有关问题进行专项调查研究;积极参加市政府纠风办组织的各类行风监督活动。
第四篇:行风监督员工作制度
行风监督员工作制度
河南中心小学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民主建设和行风建设的深入开展,推进我校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更好地为社会、家长和经济发展服务,特制定本职责。
1、校行风监督员应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事,注重实效,有利监督的原则行使行风监督职责。
2、联系学校实际情况,对学校领导及教职工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法规和方针政策情况进行监督。
3、对学校管理、收费及师德师风建设、校务公开等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4、理解社会普遍关心和设计教职工、学生家长切身利益的有关情况,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随时向学校反馈并监督学校相关整改的措施和效果。
5、办理校委托(如问卷调查等)的有关事项。
第五篇:公共资源交易社会监督员工作制度
**市公共资源交易社会监督员工作制度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社会监督,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促进廉政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精神,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公共资源交易社会监督员(以下简称“监督员”)是由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市财政局聘请,以独立身份依法对全市各部门和单位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和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监督检查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全市各部门和单位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主要指工程建设、政府采购(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产权交易、土地交易等交易活动。
第四条 监督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坚持原则,政治素质高,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遵纪守法,客观公正,廉洁自律;
(三)热心监督工作,了解招投标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四)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
(五)身体健康,年龄在70周岁以下,适应招投标监督工作需要。
监督员原则上从我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部门(单位)的纪检监察人员和社会群众代表中聘请。
第五条 监督员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在中心的统一安排下,参加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活动。对每年新立项和在建的重点工程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根据项目的概(预)算审计和招投标工作情况,由中心会同市监察局,组织相关人员,同时邀请社会监督员,适时进行项目的实际操作特别是标后管理、工程变更等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发现问题,努力防止出现违反招标文件与施工合同的不良行为。
(二)对招投标工作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关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各级招投标活动,及时收集社会各阶层对招投标工作的意见和反响,并对如何进一步深化全市招投标体制、提高招投标工作水平开展调研,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对有关部门的业务运作、作风建设等情况进行监督。采取明查暗访多种方式,对中心工作人员、业主单位、评审委员会成员、招标代理机构等招投标有关部门的日常操作、服务水平、廉洁自律等情况开展监督,指导和帮助有关部门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对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问题严重的在向中心反馈的同时,可向市监察机关反映。协助并配合中心、市监察机关等单位对违反招投标政策的行为、相关招投标投诉进行调查处理。
(四)积极宣传各类招投标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大力宣传招投标工作形势、作用、政策及动态,带动广大干部和群众,树立招投标意识,推进“阳光政务”,努力营造和谐、文明、安定的社会环境。
(五)列席招投标协调机制会议。对招投标统一平台建设中涉及相关行业监督、市场交易服务等重大问题,中心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议时,同时,邀请部分社会监督员列席会议,全程监督协调机制的具体运行和实效。
第六条 监督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对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及相关执行情况的知情权;
(二)对评标委员会(评审小组)组成人员及评标(评审)活动依法实施监督;
(三)对公共资源交易当事人交易行为的合法性实施监督;
(四)对中标、成交供应商确定及公共资源交易合同的履行情况实施监督;
(五)参加或者列席相关部门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会议,了解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参加有关业务知识的学习、研讨和交流活动。
第七条 监督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宣传公共资源交易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
(二)对公共资源交易开标现场进行监督,并提出监督意见;
(三)客观公正地向行政主管部门反映招标人(采购人)、投标人(供应商)、招标(采购)代理机构、评标(评审)专家等参加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情况;
(四)向有关部门反映公共资源交易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五)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公共资源交易投诉及违法违规案件。
第八条 监督员应遵守以下工作纪律:
(一)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做到廉洁奉公、依法办事;
(二)回避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的监督活动。有利害关系主要是指本人在三年内曾在参加该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投标人(供应商)任职(包括一般工作)或担任顾问,配偶或直系亲属在该项目的投标人(供应商)中任职、担任顾问或持有股份,与该项目投标人(供应商)发生过法律纠纷,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公正监督的情况;
(三)严格遵守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程序和规定,做到行为规范、办事公正;
(四)接受监督邀请后不得无故缺席或委托他人参加;
(五)不得向外界泄露交易项目评审情况,不得从事有损于监督员形象的活动;
(六)其它应遵守的工作纪律。
第九条 监督员由中心、市财政局联合聘请,并颁发聘书。
第十条 监督员聘期一般为2-3年,聘期满后,根据聘期内本人表现及本人意愿可以续聘一个聘期,但连续聘任不得超过两个聘期;监督员在聘期内因自身原因不适宜继续履行监督职责的,经中心、市财政局同意后,实行退聘和解聘。
第十一条 监督员不按本制度履行监督职责的,由中心、市财政局予以解聘。
第十二条 监督员在履行监督职责过程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并予以解聘。
第十三条 本制度由中心、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