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河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分析

时间:2019-05-13 08:0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河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河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分析》。

第一篇:基层河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分析

基层河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分析

摘 要:现阶段,流域综合治理是河道管理的先进方法,并成为基层河道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思想。本文从基层河道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入手,分析提高河道管理能力的几点措施。旨在提高河道综合控制能力,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关键词:基层河道管理;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51010

河道管理主要工作范围是河道内部资源,如砂石、泥土等,水资源除外。在河道建设、防洪防汛中河道的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政府职能转换,各级河道管理单位都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但从整个改革过程来看,依然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基层河道管理体制中的常见问题

现阶段,国家通过“统一与分级”相统一的管理方式,实现对河道的综合治理。在我国《水法》、《河道管理条例》的指导下,基层河道管理工作取得突出成就,但依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 重建设、轻管理

我国基层河道管理单位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单位与建设项目法人之间责任模糊,双方未对河道管理达成一致,管理、建设、维护等职能未得到统一安排,河道建设与河道管理之间的功能划分不清晰。例如,我国长江流域河道治理资金主要来自中央,但建设决策主要由省级单位负责。整个过程中,中央只是单方面下拨资金,简单规划河道建设管理情况;而地方政府在建设过程中,受市场价格、人工费用、物资管理等费用影响,在建工程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地方政府不愿向河道建设中投入更多资金,导致河道整体施工建设质量下降,为后期管理带来困难。

1.2 定性不明

基层河道管理单位的工作重点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然而部分地方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公共服务的实际服务过程难以达到既定效果。对于河道管理工作而言,其工作主要分为管理、建设等方面,管理过程为有效分析管理与建设的统一性,就会出现定性不明的情况。

例如,河道养护是管理的重点内容,是一种需要消耗人力、物力的建设性活动,相关部门是该项活动的组织者,但市场影响该项活动运行效率[1]。这种差异反映到河道管理中,会使得管理部门成为主要资金投入者,根本无法有效控制整个施工过程,导致其建设管理不能正确发挥自身职能。提高基层河道管理能力的几点措施

对河道管理部门而言,河道管理工作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丰富其管理职能,才能实现管理能力的突破与提高。

2.1 改革管理方式,实现“管养分离”式管理

对河道管理部门而言,可通过联合运行市场、政府两种要素实现管理资源有效配置,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对各项管理行为进行“管养分离”式管理。

2.1.1 建立高效管理体系

通过划分不同管理职能,对各项管理岗位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定义,保证各项工作能落实到个人责任到人

要站在本单位河道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与养护的岗位职责,落实专业养护队伍(对内承包或对外发包项目),落实养护资金渠道,合理控制各项河道管理资金,保证各项资金用途清晰、准确。

2.1.2 以市场运行为媒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河道维护保养体系

总体而言,新型河道维护保养体系必须要对河道维修成本进行分析,合理预判整个河道管理养护施工过程所需要的总成本支出;发挥社会在河道养护中的作用,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将河道施工(维修)工作按照程序通过公开招标、邀标竞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承包给有专业强、信誉高收费合理的专业维修资公司或个人,在提高施工(维修)效率的同时,减少成本投入。

2.1.3 合理安排分流人员

应依据“以人为本”的思想,妥善安排分流人员,并适当照顾弱势群体,鼓励分流人员自主创业;落实末位淘汰制度,通过竞争保证自身队伍的活力。

2.2 合理定性管理职能

根据基层河道管理的实际要求,在合理定性管理职能的同时,必须要做到“分离式”管理与服务功能分化管理,由分解目标入手,判断管理岗位与人员任职的实际要求;根据《水利工程维护管理方案》,对基层河道管理进行系统化指导[2]。对每个科室的岗位职能进行职权限定,根据管理岗位性质,制定不同的绩效管理目标。

2.3 强化配套改革

基层河道管理改革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大环境下,河道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有了新的方向,然而在整个改革过程中,资金、技术、人员成为制约管理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必须要做到“节资、节源”,通过落实行之有效的方案,提高各种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外部因素对改革影响。结束语

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提高基层河道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流域综合治理属于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因此必须要变革传统的管理方式。总体而言,河道治理是国家近几年大力推进的工程项目,各级单位必须抓好时机,通过合理定位岗位职能、优化配套方案,提高综合管理能力,保证本地区水土安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参考文献

[1]孟婷婷,季海波.巢湖流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初探[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3:1136-1139.[2]葛道州.简析芜湖市河道管理体制改革[J].安徽水利财会(工作研究),2011,6(03):11-14.作者简介:顾洪铭(1980-),男,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工程管理。

第二篇:县级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县级政府体制改革分析

摘要:纵观20多年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县级政府行政体制还存在大量问题,如县级政府机构角色定位失当、政府职能不适宜市场经济下的要求、机构膨胀,人员分流难、现行市管县体制不利于县级政府的发展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重塑中国县级政府的角色、实行省直管县体制、加快转变现有县级政府职能、优化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县级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县级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1 县级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自身建设的需要

县级政府作为中国现代行政构架中的一个重要层级,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遇到了职能转变的困境和前所未有的财政压力的挑战,构成了县政改革的根本动因。伴随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由“吃饭财政”引起的对县级政府规模增长的关注,重心集中在机构改革方面,而二十多年机构改革的种种努力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县级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县级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县级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1.2 县级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县级政府作为我国农村基本的区域性政权设置,是国家机构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枢纽。同时,县级政府担负着许多繁重的任务,面临的困难和矛盾最为集中,职能转变的任务最为艰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对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县级政府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而政府管理与服务的能力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密不可分的。县级政府要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必须全面加强政府管理的观念更新、职能转变和行为规范。

县级政府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加大县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推动县级政府职能不断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转变。县级政府要努力实现从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向以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为主的转变,政府职能要适应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要求,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形成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框架,建立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1.3 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县级政府除了要担负必要的政治、社会、文化等职能外,经济职能是极其重要的乃至核心的职能。县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发展经济,实现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并尽量减少市场力量的负面效应。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大系统中处于基本层次,是宏观经济层次中最基本的调控单位,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区域基础和基本支柱。县域经济贴近物质资料生产的实际,处于行政管理和政策落实的前沿,始终发挥着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作用。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直接解决绝大多数人口的就业和生活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且直

接从基础层面影响人地矛盾运动的性质、规模和方向。县级政府的体制改革是运作县域经济的必要条件。县域经济是一个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是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部门结构、多层次隶属关系和多级生产力水平构成的地域性生产综合体。如何根据发展县域经济的需要,相应的进行县级政府的体制改革,就成为在当前形势下需要思考并解决得当务之急。当前县级政府行政体制存在的弊端

2.1 县级政府机构角色定位失当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社会仍处于转型过程中,县级政府机构角色失当现象仍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1)县级政府自恃为“权威型”的领导者。出现新体制下的角色与旧体制下的角色错位。县级政府习惯于沿用传统体制下的政治、行政命令方式,靠行政强制力行使职能,重视行政干预,忽视协调指导。(2)县级政府充当了“全能型”的管理者,造成职责内角色与职责外角色错位。县级政府大包大揽,把对经济的管制和社会的管理都纳入了自己的职能范围,造成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之间的职能错位。(3)县级政府担当了“忠实的”持家者,导致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错位。县级领导干部轮换调动频繁,造成县级干部的短期行为,县属企业发展缓慢,财税资源枯竭,从而使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难以为继。

2.2 政府职能不适宜市场经济下的要求

县级政府作为中国现代行政构架中的一个重要层级,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遇到了职能转变的困境和前所未有的财政压力的挑战,构成了县政改革的根本动因。伴随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由“吃饭财政”引起的对县级政府规模增长的关注,重心集中在机构改革方面。县级政府并没有从根本上按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基本上还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体制和框架内运转。县级政府的权力关系没有走上规范化的道路;政府过多地干预了县域的具体经济行为,“政企分开”并不彻底;“政事分开”仅仅流于形式,致使政府威信降低、动员能力低下;最突出、最根本的问题是财政制度、机制和程序的缺失,降低了县级政府的能力、扭曲了县政的基本功能。

2.3 现行市管县体制不利于县级政府的发展

我国现行县级行政区划和设置的基本框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是在当时生产力十分落后、交通和通讯能力极其低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正得以强化的历史背景下而确定的。通过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大规模建设和高速度发展,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使现行县级行政区划和设置与当今时代不相适应的矛盾已日见显露。现有的县级行政区划和设置的基本格局,与当今我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客观条件已经难以适应。县级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对策

3.1 重塑中国县级政府的角色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县级政府角色的转换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县级政府角色的转换是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它必须完成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换,从行政管制向依法行政转换,从制定计划的政府向引导、培育市场的政府转换,从以权力为运转轴心的政府向以社会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政府的转换,从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的转换。换言之,县级政府的角色应该由“权力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县级政府必须对其性质、职能、权力界限、功能范围、行为方式和活动领域严格界定,履行好自身应该承担的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县级政府必须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政府、小社会的旧格局。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机构臃肿、职能交叉重叠、运转效率低下的状况,实现人员精干,高效运转,以最少的行政成本,实现最优化的行政管理。

3.2 实行省直管县体制

通过推行省直管县,可以改革目前我国行政区划中不合理因素,特别是参考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情况下划小省区,划清边界,有利于改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利于加强中央的领导,有利于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区划体制环境。在经济上实施强县扩权,在财政上实行省管县,可以赋予县级政府更大的自主权,把一些原本属于地市级政府的行为审批权里直接下放到县。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在我国目前虽然只是在试点阶段,但从目前的情况至少可以窥见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第一,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县的发展环境得到了优化,使之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形成一批经济活力强、发展速度快、综合素质高、带动作用大的县。从而有利于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二,实行“县财省管”体制可以绕过市这一级周转和盘剥,提高了财政资金运转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县的财政困难,强化了县主观上的努力程度,调动了县发展的积极性;第三,促进了市级政府工作职能由领导型向自我发展型的转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同时,为下一步行政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3.3 优化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对于我国来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农村经济体制,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根本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出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县级政府的重要作用尤其值得关注和重视。对县级政府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县级政府公共服务机制的对策,有利于提高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的需求,进而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在公共服务机制改革过程中,既要注重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也要注重社会公平,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既要注重发挥政府作用,也要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一个有效的公共服务机制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在新的发展时期,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必须坚持以公众为导向,提高公众的认同和支持的程度。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必须从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转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应深入了解公众的意愿,广泛集中公众的智慧,应完善有关了解民意、公众参与和公众评价的机制,切实提高公众的认同和支持的程度,从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性。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政府转型。由于政府转型不到位,不仅造成了投资过度、无序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而且影响了政府正确履行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导致政府某些经济管理职能的扭曲。由于财税体制改革不到位,分税制尚不完善,地方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造成一些地方政府产生强烈的投资冲动,争上大项目、盲目铺摊子。因此,要根本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尽快取得政府转型的实质性突破。

2、把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作为“十一五”时期政府转型的重点。目前,公共需求的全面增长与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公共服务的不到位,已是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还相当薄弱,对扩大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缺乏足够的估计,紧迫感不强。为此,要建立中央、地方的公共服务分工体制,启动和规范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问责制。我国自1993年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基本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在财力向上集中的同时,职能和责任并未相应调整。目前,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十一五”时期,从建立公共服务体制的需求出发,需要重新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职权范围,并为减少行政层级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一是要明显提高公共服务支出的比重;二是要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公共支出的基本均等化;三是要逐步实现财政预算和管理的透明化、制度化。

3、按照建立公共服务体制的要求,推进政府改革和事业机构改革。一是以扩大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随着技术进步,政府管理能力和辐射力有所加强。与之相比,我国现行的五级政府体制效率较低,需要减少行政层级,提高机构设置的科学性。“十一五”时期,全国大部分地方实行“省管县”的条件将日趋成熟。二是以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为目标推进乡镇政府改革。乡镇政府改革要与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结合起来。三是将事业机构的改革与公共服务体制的改革相结合。按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统筹考虑和设计事业机构改革方案。

第三篇: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培训问题分析

C高炉对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随着2014年钢铁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八钢要在这片热土上引领新疆钢铁行业,就必须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还是人才。但是目前八钢中低层管理人员素质良优不齐、能力不够、沟通欠缺、得过且过等问题已经收到公司领导的重视。

2014年5月4日C高炉作业区利用休息时间对底层管理人员进行了管理学培训。参加培训人员主要是由工长,炉前班长,作业区现工还有所有白班管理人员。王子林作业长指出企业中低层管理人员是80%以上广大员工的直接管理者,公司管理理念的直接的传导者,他们的素质和管理水平的好坏将直接导致经营业绩的是否得以实现。所以,作为C高炉作业区领导者今后用较长的时间去提高我们作业区管理人员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企业中能够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培训中作业长根据自己多年管理经验列举了平时管理的理念。他指出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首先不能脱离广大员工,平时要深入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对于他们工作中做出的努力及时发现,及时肯定,及时评价和嘉奖。其次在工作中自己指定的方针,自己要以身作者,带领大家一块儿遵守、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再次作为基层管理人员要善于总结,在平时的工作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千万不能以得过且过的态度去工作。培训作为一种系统有效的手段可以弥补经验的欠缺,提高我们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提供有效处理日常工作的各种问题的技巧,使我们这些底层管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能实施有效管理。其次培训能够提供一个使企业中低层管理人员远离日常工作压力的环境,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反思、反省、总结,对成绩和过失也及时总结,得到提高,才能对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相关政策更加理解和认同。同时,在不断学习和总结中,个人能力和水平也将不断提高。

C高炉作业区包春钢供稿2014年5月6日

第四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分析论文

【摘要】根据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展情况来看,高等教育的影响得以不断扩张,自身建设得以不断完善,其扮演角色亦越来越重要。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要求高校能够结合社会的发展及时对其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同社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体制;体制改革

在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如火如荼,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进。

一、加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等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增加,高校在加强其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时的对其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近年来各校虽有很大的体制改革,但其自身管理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大部分依附上级管理,处于被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才能使高等教育得以自身发展,才能更好的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现人才培养模式雷同,缺乏特色,难以适应综合化和多样化的人才需求。通过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不但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科学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优秀的协作品质。只有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才能培育出综合性多样化的高端型人才。从而使高校的发展能够同市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培养满足市场对优质人才的需求。

二、加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1.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创建特色学校,加强国际合作

根据我国各地的经济和高校的分布情况,突出重点,明确各自的办学方向,创建特色名校。为了保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一定要规范各类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建立有效的办学监督、评估和质量保证体系,以保障教学质量和受教育者的权益,从而使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高校办学的国际化进程。为了进一步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扩大留学生教育,争取更多外国留学生和学者来华访问学习,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支持和鼓励高校举办或联办国际学术会议,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出国参与学术会议。和国外著名高校、科技企业、研究机构建立经常的稳定的教育交流和科技合作。

2.加强高校的自主管理

因为我国的高校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政府主导和干涉而进行管理的,因此在高校的管理基本是国家主办,政府直接参与,学校协助的,依附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导致学校的自主管理的被动。但是政府的高等教育管理对学校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不能针对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因此其管理手段和管理职能,在高校管理中并不能进行有效的实践与检验。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就要不断加强高校的自主管理水平,使高校掌握自主管理的权利,能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其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不对其进行管理,而是将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充分尊重高校的自主管理和办学权利。政府要对高校管理中的如教育经费的管控、教育监督与评价等工作进行一定的规划与设计。

3.完善高等教育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必须要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高等教育机制,这也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高等教育发展要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积极的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在政府的干预下参与到市场活动中,对一些市场环境中不合理现象进行干预与指导,从而促使我国的高校能够成为可以自我发展、自我支配的权益实体,而不是受某一方支配的机构组织。政府可以针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保护和约束政策与法律。近年来,我国已经渐渐形成的依法治教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并对其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与补充,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会不断的深化与发展。一方面是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等不断发展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并经之路和必然结果。不断加强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触及深层次矛盾就难见成效。要树立强烈的改革意识,克服不敢改、不愿改、不会改的畏难情绪,摒弃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惰性思维,突出重点,攻坚克难,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迈出更大步伐。

参考文献:

[1]唐汉琦.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的兴起——基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分析[J].山东高等教育,2015(4)

[2]李思林.对国内外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析与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3)

第五篇: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2010年2月,**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市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试点工作以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培育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公共资源向社区服务中心集中,合理界定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进一步夯实区域化党建基础,加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功能,初步形成以社区为主的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

在新形势下,城市村(居)民的生活需求与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民主意识增强,社会的发展进步决定“社会管理”并不是现代政府的唯一职责,提供“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如何履行社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等四大功能提出以下意见:

一、要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充分汲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积极拓展四大功能,有效促进农村民主管理。

(一)议事决策功能加强民主。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以社区重大事项“一事一议”、村“两委”联席会、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内容的议事决策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村(居)民代表大会,对社区重大事项组织村民进行讨论研究。实现社区民主决策的公开化、透明化、合理化。

(二)事务公开功能凝聚民心。坚持在社区服务中心定期公开党务、政务、财务,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切实保障村(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三)便民服务功能高效便民。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代理点”,开展全程代理服务,推行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及时接待来访群众,帮助调解邻里纠纷,化解群众矛盾;积极为群众代办宅基地审批、独生子女证、外出务工证等,切实方便了广大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二、创新管理模式:“四化”运作规范行政。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大胆创新社区管理工作方法,采用“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一)完善四级网络。纵向:建立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组长、村(居)民骨干(党员户、文明户)“四级网络”,对社区管理工作的点、链、面进行了有机“焊接”;横向: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建立社区与辖区单位基层党组织的党建议事协调机构,覆盖率达90%以上,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管理网络。

(二)建立统一数据库。以社区为板块,以村(居)为单元,对社区人口、社区组织、公共资源等基本内容设立台账,并建立较为完整的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三)畅通信息渠道。区、社区、村(居)三级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共享,构建上下互通、左右相连、邻里互动的信息平台;通过“便民联系卡”、“社区网站”、“公共电子信箱”、“村寨信息平台”等双向交流平台,把社区工作延伸到每一角落、每一户家庭,知民情、解民难。

(四)推行人本管理。实行“五为”:一是制度为群众建。坚持实施区、社区为民办实事和领导干部进村

(居)为民排忧解难活动。二是活动为群众办。开展和睦邻里节、社区运动会、文艺专场等社区文化活动,以及医疗服务、法律咨询、再就业招聘活动,满足群众需要。三是平台为群众搭。充分发挥社区网站、社区图书室和活动室、市民学校的功能,为群众提供自我服务载体。四是实事为群众办,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五是利益为群众谋,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关心、爱护特困群众、弱势群体。

三、完善议事会工作机构的制度建设和履行职责工作。

进一步完善居民议事代表联系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居民议事代表补选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使议事会成员及时了解和反映居民的意愿和要求,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社区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同时宣传、引导村(居)民自觉执行各项决议。

下载基层河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河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目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展及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展及主要问题分析刘晓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比,特别是与形......

    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现状简要问题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现状简要问题分析 2007年已经趋近结束,经过了近1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目前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2007年的中国经济有一个关键词被无数人提起......

    深化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解析

    深化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解析 何平 2013-02-28 09:06:03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13年第2期 [摘要]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在行......

    河道管理工作方案

    河道管理工作方案 篇一:杭州市加强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方案 杭州市加强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的决定》,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

    河道管理工作总结

    何家角村河道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一、 全村河道基本情况: 我们何家角村区域面积4.25平方公里,现有河道总长8580米,在村镇共同管理下,全村河道总体保洁情况较好。目前我村河道上配......

    河道长效管理

    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总结 新桥镇的河道长效管理工作,在市政府、水利局,特别是在市河道管理处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新桥镇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和文件精神,经过艰苦努力,建立了长......

    河道管理责任书

    河道管理责任书 为切实加强县城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改善和保护扎西河水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威信县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威信县县......

    河道管理工作方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河道堤防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发挥江河湖泊堤防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