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珍珠山学校 冯素荣[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8:5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珍珠山学校 冯素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珍珠山学校 冯素荣》。

第一篇: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珍珠山学校 冯素荣

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珍珠山学校 冯素荣

在传统的识字教学的课堂中,主要是由教师去帮助学生归纳生字的结构、特点、读音、字义、组词,然后再通过反复的读写来强化记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学习,没有积极识字的热情和兴趣,没有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更是与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相脱节,所以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记得快,忘得也快,不能准确区分字形,对字义、字理不理解,造成在运用中出现同音字不分,形近字混淆的现象,识字量提高太慢,阅读上有障碍等现象的发生。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并没有提高,相反老师识字教学的热情却在减退,成了一种不变的公式。

因此,我所进行的小课题研究就是针对以上识字现状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即识字教学方法的“发展”与“创新”,识字教学的“创新”就是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借助先进的教学媒体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识字氛围,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以理解认识的汉字变成孩子们的一种学习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觉的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规律,减轻学生识字的负担,创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这将直接关系到识字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今后学习别的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所进行的识字教学方法探究的对象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进入学校的大门,识字基础比较薄弱,形象记忆大于抽象思维。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范围狭窄,识字途径单一,识字基础薄弱,兴趣很高但能力有限,记得快忘得也快,形近字容易混淆,同音字容易写错等现状,我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计划并付与实践,主要分为教学识字实践和环境识字实践两大板块。

课堂教学效果明显,首先有学习的氛围,其次有竞争的意识,还有多种形式的方法及老师有效地指导。首先,在于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热情。孩子年龄小,不能单一的用听、认、读、写来强化学生认字,要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尊重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用多种形式的方法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我所采用的常用识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创设对比情境,在比较中识字

研究中,面对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多音字,教学时,我注意创设换偏旁、辨字形、析字意、纠错别字、入语境等对比情境,学生通过区别比较体验,找出一些字的异同之处来进行识字,加深印象,提高识字的准确率。如:“人、无、午”和“入、天、牛”字的比较。这样比较法识字,可以加深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别,以防写错别字。

2、创设体态情境,在体态表演中识字

汉字中有许多会意字,面对善长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在课堂上,我经常创设恰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情境,课堂教学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在教学“抱、跑”两个生字,我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说说老师此时在做什么?老师用什么在抱?(提手旁)所以我把这个提手旁先描红。再说说老师用什么跑步?(足字旁)我就把这个足字旁描红。又如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演一演“拉、捡、推、拍、挤”等动作,用表情来表现“哭、笑、惊、呆”等表情,在动手实践中认识生字,从而强化了认识,其识记效果怎能不佳?

3、创设生活情境,在体验中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境,里面充满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的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教材中安排的常用汉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在研究中我创设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作为开展教学的丰富资源,让孩子体验到枯燥的方块字跟生活结合起来不仅有趣,更有意义。

例如:在教授《在家里》一课时,我将大图片出示在屏幕上,请学生当小主人,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同时根据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沙发、挂钟、电视、茶几”等。在教授《操场上》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在操场上活动的画面展示出来,让同学们说说都有哪些活动,每说出一项,就出示相关的词语,这样的情景再现使枯燥的词语一下有了生命力,学生读得很起劲。

4、在游戏活动体验中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开展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身心处于一种愉快的心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a找朋友、连一连。由教师设计游戏规则,让学生将生字与拼音相应的连线或结合,或将生字的偏旁和另一半连线,这样可以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b猜字谜、编字谜。可由教师出谜语或学生自编谜语,互相猜谜语,在游戏中评比出“猜谜大王”和“编谜语大王”。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编一些帮助学生识记,以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编一编。例如“中”字,可编这样的谜语:“一竖穿过口中间”。又如:教授“清、晴、睛、情”时,可以根据学过的“也”字,编成这样的谜语:“有水能养鱼虾,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能行天下。”猜谜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往往会开怀大笑,易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c编儿歌、编顺口溜。如在区别一些字形时,引导学生编成“木禾只差一撇,千万不要混淆。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一点趴。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对于形近字“清、晴、睛、情”,经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编出了这样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有水河清清,有日天气晴,有目眼睛亮,有心好心情。”编顺口溜、编儿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其间,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

d其他游戏。例如“摘果子”“开火车”“夺红旗”“贴字”“我当小老师”等等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其次、推进字理教学。学生对汉字不仅要形象感知,更重要的是意义识记,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我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经过漫长的演变和简化的过程,才变成今天的样子。大部分汉字都有字理,推进字理识字,学生对汉字的识字更加准确、牢固,对形近字的区分更加清楚了,写错别字的几率少了,记忆印象更加深刻了。例如:“明”是由两个象形字“日”和“月”组成的会意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在一起;“雷、雪、霜”三个都是形声字,富有形象性,都与“雨”有关;“笑”字令人快乐,“哭”字一看就像眼睛在流泪......“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所以我认为一、二年级的教师一定要把识字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第二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等。

针对“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学生这几方面能力培养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呢?

1、客观对待学生实际情况,因才施教

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已观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实际因才施教,不断提升学生水平以及学生间的差距,从而使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以培养和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预定的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

另一方面则应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通过自我开拓,举一反三,加深对学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在这种自我开拓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如果老师把本应属于学生自我开拓的内容,即心得体会,经老师开拓后灌输给学生,尽管这些老师是想使学生学得更深入一些,完全出于好心,也非常辛苦,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基础差的学生反而会感到物理内容高深莫测,分不清主次,而处于被教师牵着走的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就会逐渐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心,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料,处于一种“痛苦的学习”之中。而基础好的学生则由于失去了自我开拓、举一反三的机会,独立工作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认真贯彻因才施教的原则,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水平、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那么无论老师如何努力,都无法使学生取得好成绩。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不求过细,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空间。要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教育学生自己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并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总之老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

教学的要求不是封顶的,高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物理教学应激发学生对各种物理现象及问题的兴趣。教师不应因为学生所提的问题超出教学大纲或高考考纲的要求范围,便要求学生这也不要去想,那也不要去问,其结果就会使学生探求的欲望和创新的意识受到抑制,久而久之便会使学生陷入一种墨守成规,一切为了应试的“痛苦的学习”之中,这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对培养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是十分有害的。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力求理解得更深一些,并充分发挥这些重点的概念和规律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

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时,一定要重视得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过程。要通过对实例、演示或实验的分析,或者理论的推导引出新的概念、定理和结论,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老师要注意通过对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讲解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知识要逐步积累、扩展和加深,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要逐步提高,不能要求过急过高。否则就可能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解上。绝对不应该用讲解大量例题,来代替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述。应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首先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而不应该急于做大量的习题。

学习物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题,决不能把老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作为课堂物理教学的核心或重点。当然,讲解适当数量的例题是必要的,但不是愈多愈好。同样在学生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等基本内容已有充分复习、理解的基础上,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必须的,但也不是愈多愈好。

学生做习题的目的,一是检查自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否真的理解了,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运用它们。二是通过做习题,锻炼并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逻辑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所以学生每做完一道习题,都应总结一下,看看通过做这道习题,自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有那些新的体会。检查自己是否能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习题中所给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产生的原因和有关的条件等等是否能独立地弄明白,能否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

所以每做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在能力上有所提高。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果对学生的要求太高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不但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会削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目前在中学中普遍存在着所谓“题海”战术,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尽量多熟悉一些题型和解法,以便日后在参加高考时能适应高考,取得好成绩。但是,就是从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来说,“题海”战术的收效甚微,而弊端甚多,它不仅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近些年来的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来看,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模式的不断改变,高考物理对考生知识面的广度,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从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这一角度来看,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教与学的方法,其效果也应该比“题海”战术好。

3、注重实验,提升整体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提倡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探究性学习作为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是进行创新教育的载体,是学习科学的核心方法。

探究教学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模式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利用物理实验开展探究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物理学是实验学科,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践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必要基础。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目前有的物理教学中存在对实验不够重视的倾向。每个学生实验都必须要由每个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演示实验也一定要做并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总之实验教学要落实到学生动脑动手上。

4、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复杂的。有些人总希望能总结出一些很具体的几条内容,以为只要教了这几条很具体内容后,学生的能力就提高了。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能力“知识化”了,把能力的培养简化了。

关键是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踏实的学习作风。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要思路清晰,使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真正地打好基础才能谈上全面提高能力。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提问的能力

十堰市文锦学校

曾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语文教学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让学生自由表达,提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在现实教学中,许多课堂更多关注教师教,教师忙于课前深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几乎都围绕着一条规律教学,那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是主宰者,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就思考什么样的问题,虽然整堂课达到了预定的效果,但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培养出的人才也缺乏创造性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惧怕提问的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害怕提问的心理障碍,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放下架子,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将自己对课文的各种感受和疑问提出来,并积极保护学生的发言,尤其对那些基础较差而提出比较幼稚问题的学生要满腔热情地给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积极进取的自信心,切忌指责和嘲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异想天开,不唯教材,不唯师,甚至可以“班门弄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更进一步去探索问题,从而敢于提出更多的问题,真正做到让学生带者问题来,又带着问题走出去。

二、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质疑欲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外,还有努力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俗话说思考从疑问开始,对新知识的出现,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以引发学生好奇、期待,积极思考的探究质疑欲望,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例如,教学《向命运挑战》一文时,教师谈话激趣导入:大家都知道张海迪,从小学起患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但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和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学业,掌握了好几种外语,翻译、创作了不少作品,成为一代楷模,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位像张海迪这样向命运挑战的英雄人物。(出示课题)他们事迹更使人惊叹,甚至使人不敢相信世上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读题目后,自然很想知道文章写谁?挑战什么?怎样挑战的?通过这样的情景导入自然而然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即可打开学生的思维,进而促使他们产生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

三、探寻质疑途径,使学生善于提问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要使他们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而善于提问质疑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需要反复训练,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他们总结质疑的方法并从中找寻规律。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提问能力,首先可以从语文教学中找方法:

1、看题目提出疑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围绕它大胆质疑,往往可以一下子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尤其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则是培养其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促使其思维向深刻性发展的有效方法。

2.对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如“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三味书屋》)“坚定的信念”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对重复语句提出疑问。如“多么幸福,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泼水节!”(《难忘的泼水节》)为什么要重复说“1961年的泼水节”?

4.对反义词的运用提出疑问。如《温暖》一文中,“深秋的早晨是寒泠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为什么是寒冷的,又是温暖的呢?

5.对时代背景提出疑问。如上述《“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列宁为什么要化装成割草工人,当时的社会情况是怎样的?

6、对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提出疑问。如《五彩石》一文中,为什么第一段要写传说中的瑶池。

7、可针对修辞手法进行质疑、可针对不明白的现象进行质疑、可针对难点处进行质疑等等。

质疑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找原因,找依据,找联系,抓重复处,抓含蓄处等。这样经过方法的指导及训练,才能逐步由“敢问”到“善问”,真正使学生提出富有个性化的疑问。在实践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地、毫不拘束地提问,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迷信教材、老师,冲破标准答案,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作为独立的个性,去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路,新方法。

四、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有效提问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个性,提出问题的空间,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从文本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有效提问。我们倡导学生自由发问,大胆提问,但是更有价值的提问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呢?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遇到难题就打退堂鼓,期待别人,要懂得深入思考。因为在语文教学中问题的形成是思考的结果,而没有相当的知识支撑,问题就缺乏深度,丧失价值和意义,所以只有正确地思考才能提出深刻的问题。其次,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它要求我们转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同中求异,思维不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是多向的、变通的。在语文课中要常常用这样一些语言来开启学生发散思维的智慧大门。比如,除此之外你还有那些思考?还有什么新鲜独到的见解?有没有比书上更好的方法?等等,让学生从多角度地去思考,探索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再次,帮助学生树立批判意识,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语文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的本质不断变化,不断地推陈出新,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接受,如果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就会出现盲从,就会人云亦云。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把语文教科书信奉为权威而全盘接受,哪怕对不正确的问题,也不敢置疑,对于现状,我们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批判意识,做到有自己的思考,敢于否定前人的观点,挑战权威,不迷信与盲从,才能培养出创新的人才。

由此可见,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就必先让其拥有问题,要使我们的教学具有创新的意义,那就必须由过去“为问题而教”转变为今天的“教而生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而能不能从问题贯穿教学却在教师,教师为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必须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最佳的问题教学情境,唤起学生提问的欲望,“授学生以渔”,使学生学会提问,并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并促进学生相互提问,通过学生的问题逐步引导他们完成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计算机在信息的处理上扮演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已经到来的信息社会,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要求。

传统的“黑板+粉笔”式的 教学手段已经落后,教育将发生重大变革,正在逐步走向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新能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活动的根。教育过程不仅包含知识传递的因素,还包含着创新的因素。

一、注重德育教育,培养新型人才

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兴趣、意志、毅力、情感等创新型人格的培养。缺乏自信心、缺乏意志力和献身精神的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很难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突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史,讲述计算机发展过程中有特殊贡献的人物传记,中外计算机发展的差距,计算机应用及发展前景等。通过了解计算机发展史,引导学生发奋学习,使他们拥有坚韧的毅力,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充分理解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做时代的主人。

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惟有实践,才有创造。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办法。在实践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启发,以实现解决问题与培育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我的具体做法是:⑴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做小报排版,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文水平;电脑绘画,制作贺年卡、书签,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绘画水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构思并创作作品,完成后,让每个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创作思路及过程,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利用汉字编码和文本编辑工具,以及表格处理、图形变换等方式让学生把所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输入计算机,用字、表格、图形等方式,把观察和思考、协商、讨论的意见做出归纳、概括,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⑵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进行学习成绩管理、运动会成绩管理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获取信息能力,培养鉴别能力

创新活动,离不开信息的吸收与重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随着Internet网络应用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Internet网络来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开拓创新视野已成为现代人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时代教育已真正成为知识传递与知识创新相融合的连续体。面对网上汹涌而来的信息,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正确上网畅游,正确选择有效信息,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使其能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做到学习上网两不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应用现代工具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育要面向未来,最现实的是面向未来的知识经济,无论是知识的创新、知识的普及还是知识的应用,都需要相应的人才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形成敏锐观察、积极求异、丰富联想、综合融合、知识建构等良好习惯。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优势,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观察、思考、比较的环境,探索和构建“创新教育”的新模式。

第五篇: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能力

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43-01

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器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意志和培养合作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

学生的思维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对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演奏乐器则能从视觉与触觉上直观地帮助其对音乐综合知识的学习。因为优美动听的旋律,需准确的音高作保证;生动活泼或粗狂有力地节奏,需准确的音值作保证;引人入胜的情感,需适当的速度、音色、力度作保证;此外音乐记忆力、音乐理解力、音乐想象力、识谱能力、演奏技巧等,都直接影响乐器的艺术效果。因此,器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是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但人与人这种能力的差别也是非常悬殊的。学习器乐,恰恰能使这种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因为器乐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学习任何一门乐器都要求学生用眼去看乐谱和观察其结构,用耳去听旋律、和声,用脑去想意境,用口和手去吹拉弹唱,用心去感受音乐。据研究表明,当学生演奏乐器是,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大脑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大脑的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不仅表现在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乐器时,美妙的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荷尔蒙的分泌,而且影响其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因此,器乐教学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多种思维,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合作精神

在器乐教学中,齐奏、合奏、重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参与这些多种形式的演奏时,往往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不仅反映在艺术表现上或演奏技巧上,也反映在学生的意志品质上。通过克服器乐学习中的困难,会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也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另外,器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因为多种形式的演奏是需要学生间的相互配合的,所以活动的同时也是与人交往的过程。

四、开发学生智力

现代科学证明,在学校那些看谱就能唱、会奏的学生,一般其各门功课都较优良。实践也证明,器乐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共同发展。

器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我们在器乐教学中针对学校 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处理好器乐教学与其他音乐教学的关系

器乐教学是整个学校音乐教学的一部分,与唱歌、乐理、欣赏等内容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教学中在课时安排上,应穿插唱歌和欣赏教学,把乐理知识融汇在器乐教学中。这样可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选择适合学生演奏的乐器

在学校开展民族器乐教学,首先要考虑的是器乐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又不会 过多的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其次,选择比较轻便的,易于携带的,三,选择价格比较低廉的,学生家长能够买得起的,便于人手一件的。

四、课考虑地区特点,就地取材。比如各种节奏打击乐器、竖笛、口琴、手风琴等,不仅适应课堂教学,而且也能为学生家长接受。

3、选择适宜学生演奏的乐曲

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乐曲。篇幅要小、难度要适宜。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意志力贯穿始终,课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等方法。

让我们以学生为本,真正让乐器走进课堂,从而促进乐器教学蓬勃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器乐老师,我们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促进器乐教学的发展,从而让我们的民族器乐也能够得到发展。在教学这条道路上,还有待我们不断改革,不断更新教学方案,才能让我们的器乐教学之路更加蓬勃生辉。

参考文献:

[1] 秦德祥《元素性音乐教育》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2] 中小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出版社出版

下载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珍珠山学校 冯素荣[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珍珠山学校 冯素荣[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浅谈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摘要: 作文是语文素质的综合反映。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常言说,艺术来......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

    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合集)

    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灯塔小学 刘晓芳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与能力。因此,在小学低年......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探讨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探讨 单位:潞河中学 学科:物理 姓名:于虎 李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探讨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有利于培......

    浅析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全)

    浅析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游小英 (重庆市渝北区麻柳沱小学)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是使学生健康、快乐、主动、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使教学功能......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范文)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了解化学基本知识,提高化学知识素养的主渠道。但教师除了传授化学基本知识、......

    中职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中职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摘要:教育已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改为现在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能力,不断发掘他们的潜力,把他们培养成创新型人才。以此为目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修改版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猜想能力 摘要:本文针对数学猜想在数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原因,以及小学数学常用的猜想方法。并从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