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灯塔小学 刘晓芳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与能力。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应以识字为手段,在识字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活动效率,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激发兴趣,发展智力
编故事,巧计字形。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字形、字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段小故事。例如学“呆”时,有个学生说:“一个人张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木)一动不动,原来他是发呆呀。”在这样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又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借助字谜,乐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为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时教师可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形。例如在教“王”字时,告诉学生:“王就是一加一。”怎么写呢?孩子们动手动脑,拼拼凑凑,就已经掌握了。此外,还可设立“编字谜有奖作业”,激励学生观察字形,展开联想,自己编字谜。这样的作业避免了学生单调重复的抄写,有趣味性,有创造性。如:“头戴一顶帽,忠实又可靠——实”;“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思”;“山上山——出”;“工人力量大,建功立业少不了他——功”等等。
二、丰富想象,鼓励创新
给生字配画,让生字充满活力。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我们可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运用想象,让字在学生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见生字质疑,激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一次,有个学生问老师:“老师,‘篮球’不是用竹子做的,可是‘篮’为什么是竹字头呢?”老师趁机说:“这么平常的一个字,你就能提出这么高深的问题,老师真佩服你。如果你也能解答这样高深的问题,你就更不同凡响了,回去想想好吗?”第二天,他告诉老师,通过上网找资料,他果然找到了其中的奥秘。并且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做起了小老师,十分自豪。
三、拓宽途径,培养能力
自作“识字课本”。学生日常生活过程中常常碰到食品、饮料的包装、家用电器的广告,还有各种报刊杂志的刊头等等。这些都是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号、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正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开展实践活动。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詹了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有关的材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等等识字活动。
第二篇:论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识字兴趣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最好老师,只有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知,不仅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可以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者从教学理念、汉字的特点、教材的特点、教法、学法等各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稳定学生兴趣,并坚定学生识字的信心。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
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
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学习,深入探究。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例如:爱迪生很小就喜欢实验,最后成为科学的泰斗;达尔文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他跨入生物界殿堂,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是属于学习者主观上的东西,在某地种程度上它可以培养。学生只要对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他就能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对于学习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帮助,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字课留给学生神奇有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它能从一开始就调动学生学习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识字的兴趣,认为汉字充满神奇、趣味,使学生每一次接触就喜欢识字,并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学好,为以后成功的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想把第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必须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首先,从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来看,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主要通过汉字传承下来的。而且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因此,识字的过程,是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的过程。
在第一堂识字课中,不是向学生宣布,今天我们学习生字,跟我读生读抄写。而是先让学生欣赏一次真、草、隶、行四体的书法大赛,大赛的会标是一个行草的‚书‛字,而‚书‛的一竖是一支毛笔。和着中国民乐的回肠荡气,欣赏着大赛中每位选手的一笔一画,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
让儿童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汉字的美、汉字的神韵,是我们识字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初步感觉汉字的形体美,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2更是儿童识字的原动力。
其次,从汉字的形体结构来看,象形字是汉字的母体,它具有图画性,具有形体美的特点。
我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画的关系。可以告诉学生,古人根据物体的形状画图,这些图就是最早的文字。有一些汉字,就是从图变化而来的。
字如‚禾、羊、火、月、日‛,第四单元第四课中出现的会意字如‚明、休、众、品、鲜‛。
新课程教材彩色套印、图文并茂,教材设计了识字、写字、读词的许多内容,采用了游戏、活动的方式,如摘苹果、涂色彩等。‚语文园地‛中有‚我会读,我会找,我会认‛类似的识字巩固题。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
(二)》的‚我会找‛树上挂着13个带有‚氵‛‚辶‛的字苹果,要求学生将这一些苹果放进合适的篮子里,其它课文中,如在《小小竹排画中游》这课,课后就有大量的词语,让学生练读。
这些都符合儿童喜欢活动的天性,保证了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语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教育的第三个特点中强调也应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
三、灵活多变的教法,加强学习兴趣
有趣,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识字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有趣即识字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识字以特殊的特点变得富有魅力;二是在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趣并不等于兴趣,因为有趣不属于人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仅属于对形成兴趣起作用的对象和动作的品质,鉴于有趣对小朋友学习识字兴趣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识字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教材,尤其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任何一种学习,儿童如果不能感受学习之妙,换言之,如果儿童在识字过程中不能越学越积极,那么最终儿童对于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会厌倦,要使识字课堂充满智慧,为了巩固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变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
读。又如:‚找找朋友‛如在教学‚棵‛字中,我根据合体字规律,把它们分别制成偏旁、独体字两个部分的卡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边跑边说:‚我是‘木’字旁,谁来和我做朋友?‛到讲台后另一个同学马上也拿着卡片,边跑边说‚我是‘果’水果的‘果’,我来和你做朋友。‛两个人把‚木‛字旁,水果的‚果‛组合成‚棵‛字,接着让学生说说‚棵‛字为什么带‚木‛字旁,棵一般指一棵树一棵草,所以带有‚木‛字旁。让学生明白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识字规律,让学生整体地识记汉字,使其在有了三、四百字的汉字积累后,自己能发现和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形声字等提高识字效率。
还有‚选难认字‛,各组商量选出本组的两个难认字后,各小组长在本组难认字的字卡上打‚√‛。先请几个慢生开火车读没有打‚√‛的生字,再请几个中等生开火车读打了一两个‚√‛最后,请几个学生读打‚√‛较多的生字,鼓励学生争做‚聪明娃‛,开动脑筋想办法记忆难认字,例如记‚望‛字,可以说‚一个姓王的人逃亡在外,望着十五的明月想念着家乡、亲人。记‚雪‛时,我就用猜字谜的方法,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大雨冲倒一座山。‛学‚坐‛时,两个人‚坐‛在土上。‚你们现在的动作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这就是要学的‘坐’字。‛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
一、两遍,字形和字义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
先进电教法:电化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它具有‚形、声、光、色‛等特色,是得天独厚的先进教学手段,能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单纯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德智体美整体型的创新教学模式转化。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新教育理念的树立,传统教育精华的积淀,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介
①‚亲子学字‛
让小孩子把所学的生字做成卡片(家长的指导下),回家后不是抄写而是角色互换,由孩子当小老师,爸妈当学生,对所学生字加以巩固,避免了孩子们回家五遍、十遍地抄。这样,不但让孩子树立自信,而且能培养父子、母子间的感情。
②‚小博士‛
低年级学生还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喜欢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已。初始阶段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敢于说、敢于教,这样,就会越识越爱识字,如以一周为期,让每个孩子充当一次‚小博士‛,把自己所学到的字展示给大家看,然后由老师打分,这样,就激起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孩子就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的字。避免了死记硬背所带来的诸多的不良影响。
四、授之以渔,稳定学习兴趣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是事半功倍的前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3 1教师构建生活识字大课堂
识字的目的在于应用,反过来说,结合生活的需要识字,就会增强儿童识字的动力,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会汉字。教育学生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处处把字识。日积月累,天长地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比如:一个班的学生少则三十,多则四、五十个,每个孩子的名字加起来,就相当于一年级半学期的识字量,这样,不但让每个孩子没有识字的压力,还激发了儿童识字的兴趣,努力去认识每个小朋友的姓名。例如上街去买东西,一路上店铺鳞次栉比,商店里、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我就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店铺的招牌,商品的比如在学习‚小、吃、爱、鱼、牛、草‛这些字时,先出示‚小猫爱吃鱼,小狗爱吃肉,小马和小牛爱吃草。‛这样的材料有童趣,吸引学生乐意去读,借文识字有兴趣,压力小,识得快,理解得深,记得牢,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愉悦、轻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随着学生阅读识字能力的提高,适当增加阅读识字材料,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识字的积累与应用。加大阅读量是轻松阅读识字的主要形式,但阅读量的加大须与学生的兴趣性相联系,这不仅仅是一、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要求,更因为兴趣性是轻松阅读的根基,无兴趣,便无轻松可言。
当学生学会拼音后,就可借助拼音工具进行慢慢阅读了,识字的目的是为了读书,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又巩固和扩大了识字量,而且一年级的学生需要在阅读中不断地巩固,重复所学的字,理解字义和认识新字,我便开始向他们推荐相应的有趣的拼音读物:《幼儿古诗》、《儿童诗歌》、《安徒生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等。在班上,定期举办故事会,诗歌童谣比赛,剪一些剪花奖励那些多读书的学生,这样,儿童既会认了字,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通过以读促识,以识促读;多读多识,多识多读的途径,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识字,互助识字,注音识字,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尽快进入独立阅读和写作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以本为本,束缚、限制孩子们的能力,要以人为本,要以‚上不封顶‛的要求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扩大识字量,挖掘他们的最大潜力,为日后的大量阅读做准备。
趣为先导。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三篇: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
如何使作文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水平,改变无话不说和千人一面的局面?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是很重要的方面。
什么是个性?个性是个人的社会性(道德、品质、世界观)和心理特征(情感、意志、气质、性格、能力)的总和。每个人都有个性,但个性需要培养,因为个性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其本身就是教育的产物。同时,我们需要的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个性,要舍弃与之相反的个性,所以个性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净化、培养。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更有其必要性。
一、是教育的需要
社会的多元化需要具有不同才能的人,培养和发展不同个性,才有利于培养出具备不同才能的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和科技迅猛发展的需要。马克思说过: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这是社会发展对教育面向未来的要求。
培养学生个性是完善人的本质途径之一。教育不仅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还应该充分发展人自身,使人的本质得到最自由、最和谐、最完美、最全面的体现。
那么,作文教学能否担当起培养学生个性的任务呢?我认为是可以的。前面说过,个性是在社会实践和教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学校教育相比其他教育,对个性的影响最大,也是最直接的,语文课中的作文教学是个性培养的最直接手段之一。因为,一方面,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生的个性必然会显露出来,这就为教师因势利“教”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学生会在长期作文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张扬个性。所以,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最直接手段。当然,个性的全面塑造,仅仅靠作文教学是不够的,它只是手段之一,但又不是唯一手段。
二、是教学的需要
为什么学生作文总是无话可说或千人一调、万人一腔呢?诚然是由于学生的生活面太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不强,等等,但是与作文教学中不重视学生个性有关。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注意教写作技巧,而没有重视学生个性及个性在写作中的运用和发挥;只注重教学生怎样观察生活,而没看注意怎样指导学生按自己的个性特点观察生活。前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没有注重能力培养,后者虽注重了能力培养,而无视个性,能力也就无法发挥出来,其结果是势必按常规的写作技巧“套”学生的习作。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的根本方法不是教技巧,教观察或教思考,而是教做人――独立人,有独立的思维,独立的意识,不人云亦云。学生不是机器人,把技巧或观察方法输进去,用时就能输出来。倘若没有自己的个性,那么自己的语言、技巧再好,文章也没有生气,没有灵魂,就必然千人一面。《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的体现,包含个性因素。个性不同,认识就不同;认识不同,所反映的个性也会不同。许多老师为改变学生无话不说和千人一面的现象,采取丰富学生生活、使命题由死变活、学生互译互改和教师“下水”等办法,这些无疑是好经验。但我觉得,如果能发挥学生个性,让学生感到写作就是写自己的“话”,是一种毫无拘束的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方式,是一块感情倾泻的自由天地,那么,他就会感到写作并不难,这才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难“传授”的。我还认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还是性格和灵魂的塑造。学生在写文章的同时,也是在剖析自己,表白自己。在不断的作文过程中,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情操、思想都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和升华,个性得到优化。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可能是能言巧辩的罪犯或巧于辞令的伪君子。
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呢?我想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着手,贯穿于审题、选材和立意、评价等作文教学全过程中。先谈谈审题。审题是关键,是选材立意的基础。在审题上,要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教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写出自己的发现及自己的思考。以《记一次春游》为例,教师往往是这样教审题的:“记”说明了体裁,“春”点明了季节,“游”即游玩中发生的人和事,这是重点,是“题眼”。一般来说,这样审题并没有错,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习作都是写我们怎样出发,一路上感觉到了春风,看见了春芽,最后到了目的地,做了什么游戏,等等。其实,学生听到的,看见的,感觉最深的一定不同,但写出来如此雷同,无个性,无特色。探究原因,我认为是教师的审题导向存在问题。教师在释题时往往从春游有趣快乐着手,没有从生活中启发学生独立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意识,这样学生只会想到有趣、快乐,选材就离不开春游中搞的活动,文章的落脚点无非就是学到了何种知识,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等等。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春游时吃不饱,千叮咛,万嘱咐,孩子怎样想,最后又怎样;父母埋怨孩子不会煮饭,孩子在春游中炒的菜,却得了全班第一名;今年毕业了,明年和新同学的春游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包含这些内容的游记很少见到。这是教师在审题导向上抑制了学生思维,限定了思维方向造成的,并不是学生的生活不丰富。
其次说选材和立意。这要求我们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批判性,既要看到事物的整体,又要重视细节,同时不盲从别人的观点。有的教师只照本宣科地教学生要围绕中心选材,所选的材料要典型,这不是说不正确、不完善。写作既然是个体劳动,那么,在选材和立意上就要显示完全不同的个性差异。我们不仅要教学生一般的选材方法,更应该教学生如何扩大选材空间和根据自己的个性“择优录用”。如《妈妈笑了》一题,有的学生写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名词排在了前列,或通过对《行为规范》的学习,进步很快,得到学校嘉奖,于是妈妈笑了。有的教师很偏爱这类选材和立意,班主任更是如此。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在写作中说空话、假话、套话。儿童的世界是纯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最可贵的是纯真,而不是崇高。孩子的习作、作家的作品都离不开一个“真”字,我们更应该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个性,鼓励他们说真话,只要习作有真情,就应该评为好文章。
再说作文评价中培养学生个性。首先在教范文时,教师介绍了写作背景后,还应把作家、作者的个性介绍给学生,使学生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使学生不至于盲目模仿或挑些句子东拼西凑。在评讲学生的优秀习作时,要提醒学生,这篇习作之所以要这样叙述,这样观察,这样表达,是由这个学生的个性决定的,学他用自己的话写,而不是学些漂亮的辞藻或其他什么东西。长期以来的培养目标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人格的塑造,影响到作文教学,就是太迷信技巧,把它摆在了不恰当的位置。在作文批改这个教学环节上,教师是要熟悉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个性,那种不顾学生个性,标签式的评语应该废除。比如我们要考虑到,思路混乱,内容庞杂,常常是想象力丰富的表现,就应该在发展想象力的前提下,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剪去繁枝败叶。内容空洞,语言苍白,有可能是该生性格太文静、孤僻,缺乏激情所致。虎头蛇尾,前后不连贯,有可能是该生缺乏毅力。喜欢套作品虽然是懒的表现,但要肯定其模仿力和想进步的思想。其他如常写错别字,不认真,语言跳跃性大,是思路敏捷、活泼,等等。就是观点不正确或偏颇,也要实事求是讲道理,不能用观点错误,格调不高,立意不深以蔽之。教师只有结合学生个性,而不仅仅是从写作技巧和方法上找原因,才算真正找到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第四篇: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内容摘要: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中职院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对于中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继续努力的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新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关键词:中职学生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机动性、灵活性、新颖性的思维活动,它既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又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综合。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播、掌握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才能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推进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一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除个人努力外,还有赖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促使创造性人才的成长;不良的甚至恶劣的环境,可以扼杀创造性人才的出现。认为“为了培养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教育领导人必须建立一个鼓励冒险、增强信心、气氛宽松的学习环境。”而营造这样的环境,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信念: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1、错误有利于学习;
2、不要求学生一开始就什么都能理解,注意循序渐进;
3、重视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并持之以恒;
4、好学生也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和反馈;
5、不懈的努力、有效的策略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6、每个人都能成功。
因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改变专制的教学方法,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让他们敢说、敢做,允许自由创造。
二、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造因素
据学习心理来说,要起到刺激、强化以至巩固的作用,则题量仍有待提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并非教材中的每个章节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是每套教材所包含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量是有差异的,3、是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善于挖掘教材,善于提炼出与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和想像等创造性思维相关的素材,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暴露知识猜想、发现的过程
教材总是将知识和方法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演绎将知识展开,而省去了这些定论的观察、猜想、发现过程。教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重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种情境,启动学生的内驱力,触发学生探索意向,激起强烈求知欲望。
四、以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问题是创造过程的开始。科学地设置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好的问题必须是建立在教师深入研究、挖掘教材和广泛了解对象的基础之上。问题可分为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性三类。呈现型问题是目前学校中最常见、最典型的问题情景,它们是一些给定的问题(由教师或教科书提出),答案往往是现成的,学生只需要“按图索骥”就能获得与标准答案一致的结果;发现型问题有的也有已知的答案,但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或发现的,而不是由老师或教科书给定的,因而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探索,往往通向发明创造;创造性问题是人们从未提出过的、全新的,因其独特、新颖而且富于科学意义而弥足珍贵。强化问题意识,不是培养学生追求那种“按图索骥”式的呈现型问题,而是鼓励他们自由探究、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逐步成长为创造性人才。
五、鼓励学生质疑诘难
在学校里,孩子们常常通过不断地重复记忆来积累知识,从而达到取悦老师、考试过关的目的,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在退化。实际上,中国自古就有质疑的传统,孔子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疑问难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已成定论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只有在不断的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才能增长才干。鼓励学生质疑诘难,教师需要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践证明只要有的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六、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长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息息相关的问题。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而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只有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管不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之间不能平等地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平等地探讨科学问题。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怎么谈得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而,必须极大地改善中小学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形成他们探求创造的愿望。
七、有针对性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中小的培养可以结合各种活动课程,也可以直接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进行专门的创造思维训练。目前,我国有五种类型“创造性思维训练”课,认知型训练内容是按认知过程安排的;渗透型训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练内容是从各科教学中提炼出来的;技法型训练内容是结合发明方法编排的;右脑型训练内容是侧重于富有形象的题材;综合型训练内容与众不同,不是限于某个侧面或某个领域,而是从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门科学的各种范畴中,精选训练题材,全面进行训练的。要根据不同情况,优选或组合运用好不同类型的创造思维训练课,不断提升教育品质。创造性思维是有规律可寻的,也是有技巧可以进行训练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想方设法地提高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效率。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有良好的环境,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必须树立自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到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对新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基础。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1]张文新.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北京:华艺出版社,1999:37-39.[2]陈健兴,李晓晨.南宁市小学、初中学生创造力的调查.基础教育研究,2000(2).[3]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338.[4]徐青.小学三-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实验研究.应用心理学,1999(5).[5]刘文明.初高中学生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步增长实验报告.教育研究,1997(3).
第五篇: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摘要:自信心的培养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的一个
非常重要的方面,心理学家曾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明显差异在于他们的自信心。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拥有了自信,也就是向日后的成功迈进一步,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亦是如此。因此,培养学生的自
信心显得尤为重要,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
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信心培养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科学思维品质的最基本的途
径,也是占用课时最多的学科之一。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考方式的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是耗时费力的“艰难学科”。这种艰难性,很
容易使不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挫折感、失败感和畏
难情绪,严重地阻碍和干扰学生的学习进程。经过长期的小学数学教
学实践,我发现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很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
识。自信心的培养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
要的方面,心理学家曾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明显差异在于他们的自信
心。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拥有了自信,也就是向日后的成功迈进
一步,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亦是如此。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显
得尤为重要,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营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习达到最佳境界。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的生理特征,我在课堂上采用课前操,将音乐律动引入数学课堂,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利用这段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集中注意力,合着轻松、愉快的节拍走进数学天地。在导入新课时,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深厚兴趣和动机。例如教学“对称”一课时,设计风筝这样一个气氛热烈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又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呈现的一幅色彩鲜艳、形式活泼的数学学习画面,包含许多数学问题,学生愿意去探索、去发现,使学习达到最佳境界。
二、满足“安全”的心理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课堂教学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交流共鸣的过程。创设一个师生心理相融、合作交住的良好课堂气氛,满足学生“安全”的心理需要,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得到表现和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表情和评价的作用。如,在学生圆满地回答教师或同学的提问时,我用恳切的语言伴之以赞许的目光注视:“你的想法比老师的精彩”。“真聪明”等口头表扬。根据课堂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兴奋、疑惑深思、惊讶等表情,教师做出赞许或给出一个会心的微笑,促使师生的情感交流,促进各种智力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能让学
生从老师的目光中获得许多许多。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我更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孩子采用不同的要求,只要孩子有进步就要通过师生的的评价来肯定,从而让所有的孩子在鼓励中充满自信,在老师和同学的期待中克服不足。
三、给予自主选择的权利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挖掘教材的潜能,尽可能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和自主探索的权利。如,在做解决问题的练习时,教师先把内容、要求讲清楚,学生根据自己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确定自己的练习重点和方式。练习后,在小组内自评互助。“自评”是指老师提出了会什么要求?我是怎样学习的?为什么这样学习?“互助”是指自评者有没有进步?哪些地方还需要指导帮助。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得到不同的收获,而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学习奠定下初步的基础。
四、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能“作为成功的学习者”是每个儿童都有的共同的愿望。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需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在顺境中体验快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那么学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使学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情感。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
小棒摆出相同的、可能多的、特别是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同数连加算式。而后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继续摆下去摆到100个作品,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让学生产生要发明一种简便写法的想法。这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学生在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过程中不仅感到自信,而且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学生年幼,通过展现自己获得成就感,对于他们树立自信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在的学生,大多由于胆小、害羞和缺乏自信不敢勇于表现自己。这时老师就要扮演推进器的角色,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才华,证明自己“能行的”大舞台。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总之,小学是培养学生自信的重要阶段,“自信”是战胜挫折的第一阶段,以“天生我才必有用”为信念去支持学生、鼓励学生,培
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挫折作顽强的斗争。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研究》
2、《儿童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