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时间:2019-05-14 15:0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张晓红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具有不同寻常的作用,本文拟从丰富形象、掌握内涵、凸显个性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一些探究。[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语文阅读;想象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正是因为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制约,突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出人意料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说,想象奠定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阅读教学中,本文拟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活化文字,丰富形象

语文呈现在学生面前只是文字。如果不展开联想想象,不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仅仅只有词语所具备的基本含义,却没有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努力想象,透过文字看到画面,透过语言看到生活,融入作品,从而获得人生感悟。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能使这段文字活起来呢?我设置了这几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 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呢?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学生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联想,却似乎想象到这样一幅画:秋天的清晨,主人公起来打开房门,惊讶并欢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落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惊讶并欢喜的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没有声音,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捧起一把,闻一闻,没有气味,如雪一样清爽;一阵风吹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凄凉迅速散开。通过想象,学生靠近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环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意境。

二、创设大道,掌握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文化底蕴、人生阅历以及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阶段上,这其中的鸿沟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创设大道,让学生靠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掌握。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竟然当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茅草,公然跑进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想象,就会感到杜甫真幽默,描写出如此有趣的画面。若再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公然为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楚,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所震撼。

三、展开思维,凸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可以说是九牛一毛了。教育的大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古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展开思维,凸显个性,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象推测,这位学生认为:认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因此展开思维,凸显个性是必须的。

第二篇: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众所周知,阅读是课内外语文学习的主渠道,阅读是伴随人一生最主要的获取知识的重要认识活动,而

1、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2、架设桥梁,领略内涵。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如教《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教师问学生: 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像,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3、放飞思绪,彰显个性。“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如教师教《石钟山记》一文时,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二、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重视语言基础知识,逐渐深厚学生的语言表现功底。教学中教师准确指导学生掌握汉字与词语的音、形、义,尽可能丰富学生的写作词汇,写作中力求消灭病句和语句不通顺的问题,让学生在写作中无想象能力活动的语言工具性的障碍。

2、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捕捉生活中的“亮点”,随时“记录”生活。学生要善于学习生活中各阶层人物的语言,学会用典型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活动与内心世界。一位学生习作中写道:“闪电是天公画在天幕上的一个符号,他怕人们看不懂,便用雷鸣的吼声警醒世人。”想象奇特,出语惊人。

3、引导学生善于向高手,尤其向作家学习语言。同学中、朋友中有高手,他们的文章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范本;语文课文都是名家的名篇,高考题、高考模拟题中的阅读文大都出自作家或科学家或某一领域的专家之手,这些文章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写作的学习范本,同时古今文学名著更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它们对个人的写过程中想象能力培养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

第三篇: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够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是画出图形,这些都属于再造想象,是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加深对于概念、定理的内在本质理解,才能爱上立体几何学习,真正地学会学习。那么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呢?

关键词:高中 立体几何 数学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而学生对立体几何抵触情绪较大,认为立体几何抽象难懂,枯燥深奥,而失去了学习的动机与热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并没有形成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所在。

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观察是思维的窗口,没有它,智慧的阳光就照不进脑海。”精辟地指出了观察在科学探究与发现中的重要性。学生只有认真观察、学会观察,才能打开通往几何空间的大门,这正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丰富的思维表象。

1.观察数学模型,即教学中所使用的立体几何教具,如最基本的立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等。模型更为直观形象,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以建立最为直观而形象的感性认知,积累丰富的表象材料,从而利于学生将这些基本的模型存储于头脑之中。

2.观察生活实物。数学模型毕竟有限,并不能全面地反映数学世界。而生活则不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植根于生活世界的自然学科,可以说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我们同样不能割裂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而是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的视野引向宽广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来观察生活实物。这样既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学的距离,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更加利于学生对原本抽象而深奥的知识的深刻理解。如教室就是一个长方体,教室的墙角就是相交于一点的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或是三个两两垂直的平面。

3.观察白板演示。电子白板具有很强的动态演示功能,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直观感、立体感与动态感,可以将空间形象的展示与运动观念的形成结合起来,构筑动态的空间图形,这样更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动态演示功能,将整个过程动态而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觉得立体几何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受平面几何的影响,总是习惯于从平面的角度来思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在直观的操作中获取第一手直观而形象的认知,化抽象为形象,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这也正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方法。

1.动手做模型。尤其对于是高一新生来说,让学生对基本的立体图形有一个直观而深刻的认知是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与关键。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来亲自动手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制作一些基本的数学模型。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动手动脑,通过操作来将这些基本的图形存入学生的头脑,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空间立体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动手做演示。对于一些不能直接在模型中展现的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来进行演示。如让学生利用教材、课桌等来演示异面直线、二面角,直观地演示两个面分别垂直的两个二面角没有任何关系。这样通过学生的动态演示,在学生眼中这些基本的概念不再只是简单的记忆,而是深入本质的理解,是动态而立体地存储于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可以自行地进行图形的转换。

3.动手中求知。如对于不规则几何体体积的求解这是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与掌握通过拼凑与切割成规则几何体这两种方法,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在做中求知。这样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将不规则几何体转化成规则几何体,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重难点,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学习方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来增强空间立体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指导学生学会画图

具备一定的识图、画图与作图能力是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所必备的一项数学素质,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识图与作图技能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实现图与形之间的转换,建立图形、文字与符号的直接联系。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变学生以往平面几何式的视觉习惯,认识到图形与实物之间的差别,能够掌握图形对照,以图思形,以形绘图等基本的方法。只有当学生认识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与实物之间的差异,学生才能准确地读图、识图,进而能够正确绘图,能够在图与形之间实现转换,进而更好地学习立体几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当然还要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只有绘得一手好图,才能更好地传授学生方法,让学生以此为榜样更好地识图与绘图。

总之,空间想象能力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同时也是立体几何教学的重要目标。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要用耐心、细心与恒心,要着眼于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有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贯穿于教学的始末,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以不断增强学好的信心,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

(责编 金 东)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想像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1]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与想象力有关。阅读文章时,要借助想象,再现作品描绘的情景,从而理解作品内容。作文时,展开合理的想象可使思路开调、内容具体丰富、语言生动形象,有时还能标新立异,有所独创。小学生思维很活跃,富于幻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犹如一个尚未开发的宝藏。只要善于挖掘,就会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如果没有挖掘,那么就可能把宝藏埋没于地底。如何挖掘这些宝藏,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开拓视野,培养想象。

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怎样去想,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联想的办法。具体的方法有:

1、相似联想,即由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出发想到与之相似的其他事物。如由在戈壁滩挺立的白杨树联想到边疆建设者;由凌霜傲雪的梅花联想到顽强不屈的革命者。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通过运用自制的“志愿军在车站同朝鲜人民话别”的幻灯片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语言渲染、音乐烘托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出一种“融情融景、情景交融”的情境,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把学生的想象带入到1958年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2、相关联想,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关联的事物。如由鲜艳的红领巾想到烈士的鲜血,想到革命事业,自己的职责;由种树联想到育人。《狼牙山五壮士》一课,通过适时播放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的部分相关场景,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悲壮场面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深刻地理解了五壮士英勇的行为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3、对比联想,即由事物的特征联想到与其相反的方面。如幸福与苦难,成功与失败,光明与黑暗,小羊的温驯善良与狼的凶残。教学《凡卡的童年》一课时,我并没有给同学们展示凡卡的相关画面,而是向同学们展示了大家普遍看过的《三毛流浪记》画面,并将两者的童年进行对比,同时与同学们自己的童年进行对比,从而激发了学生感情,加深了对过去悲惨生活与现在现在幸福生活的对比,引发了学生的共鸣。

4、再造想象,即根据文字语言描述再创造新的形象,如教学课文《清明上河图》,要求同学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其画面,学生的想象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在他们眼中,这既是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又是一个热闹的集市,老人、成人、儿童漫步其中,自得其乐,甚至还想象出了画面中没有的学堂、旗帜、药店、当铺……。教学古诗《咏柳》,我引导学生想象垂柳的婀娜多姿,枝条的轻盈飘逸,细叶的玲珑剔透,春风的神奇魅力。同时通过窗外的柳树对学生进行现实结合,使同学们不经意间理解了诗歌的意境。

二、指导朗读,激发想象。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2]低年级课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指导朗读,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

我在教《荷花》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全文优美的基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怎么样的姿势?“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做一回荷花仙子,告诉大家你身边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学生有的说:我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真想采回家去。”“不能采,荷花是让大家欣赏的!而且它以后还可以结成莲子!”有的说: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让我再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荷花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还有的说:我听到池中水的说话声:“看!长在我上面的荷花多么美丽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

教学《自己去吧》一课,自编了一个小舞台剧,通过小鸭和小鹰以及旁白的朗读,理解了“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在课文中,小鸭和小鹰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没有描述,我引导学生朗读时展开想象,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三、利用词句,诱发想象。

词句是有概括力的,只有借助想象化抽象为形象,才能恢复其生机,焕发其情趣。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言语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阅读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作品所描绘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意蕴与情感。

古诗《寻隐者不遇》,短短20个字,寓问于答,言简意深。“松下问童子”,问的是什么,没有明写,但从童子“言师采药去”的回答,可以想象得出问的是“你的老师在家吗”;从“只在此山中”的答辞,可以推想诗人有“采药在何处”的问话。像这样由实到虚,以虚映实,引导学生迭生想象,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把握得更加丰富具体,诗人、童子、隐者的形象也活脱脱地出现。

四、鼓励提问,大胆猜想。

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

1、教学生提问的方法。用“为什么”提问:可以放在句子的中间,也可以放在句子的前面。如:为什么地球有吸引力?地球为什么有吸引力?教学生学会了用“为什么”提问后,再逐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能对一些自然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如天上为什么会有彩虹?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为什么焰火有各种美丽的颜色?……《雪孩子》一课,雪孩子是怎样救出小白兔的没有直接表达,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练习提问,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通过提问的方法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为他们提供了想象的方法与思路。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创造性、敏捷性和形象性等品质。思维与想象是相辅相成的。想象力越强,思维就越活跃;思维越活跃,想象力也就越强。

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如小学语文《蚕姑娘》总结质疑时,有的学生就问我:蚕卵是什么颜色的?蚕姑娘的一生有多长?为什么蚕姑娘会变成蛾姑娘?蛾姑娘产卵后为什么会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耐心地为学生解答心中的疑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切忌不能斥责学生,以免挫伤学生求知和想象的积极性。

五、结合课文,扩展想象。结合课文要求学生加以扩展,就是要求学生根据一段文字材料,运用想象力,加以引申和补充,使之成为具体的形象丰满的立体图画和绚丽多彩的画面。

教材中许多古诗内容含蓄,跳跃性大,给人留下很多想象的余地。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它进行巧妙扩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第三行“儿童急走追黄蝶”时,可引导学生借助提示“那黄蝶可真调皮,好像在逗孩子”,想象春天里黄蝶的翩翩舞姿和孩子追黄蝶时的天真、活泼、可爱的模样。教学第四行“飞入菜花无处寻”时,借“为什么无处寻”一问,引导学生想象菜花的多、艳、美。

教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时,我训练学生冥想训练,让学生闭上眼睛,自由地想象小蝌蚪遇到的那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如美丽的风景、潺潺的流水、动听的虫叫鸟鸣、瀑布的涛声等,想象着小蝌蚪在找妈妈时虽然着急但也有着轻松和愉悦,进而使学生心情舒适愉快,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课堂静思的时候,有条件还可以伴以轻松舒缓的古典音乐,更能够使学生精神平静祥和,身心松弛舒畅,从而让想象的翅膀飞得更远。

六、续编文章,拓展想象。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离不开假设。一个事件可以有多种办法,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结局。教师要善于用假设延伸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例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穷人》,主人翁桑娜因邻居西蒙死后留下两个孩子无人抚养,而不顾自己一贫如洗的困境毫不犹豫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中。小说至此嘎然而止,没有了下文,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这样假设: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有哪几种可能?有的学生说随着生活负担的加剧,桑娜和渔夫不堪重负相继病死;有的说桑娜宁可送自己的孩子去当学徒也要抚养西蒙的孩子;也有的说正当他们生活困窘时,渔夫出海打鱼发生了奇迹:打到了一条会说话的鱼……这样的讨论无疑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把自己的想象说出来或写出来,为故事续个结尾,既深化了对原文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思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可用类似的方法,如《狼和小羊》、《凡卡》等。

小学课文《小摄影师》的结尾似乎不完整,留下了艺术的空白,给读者以遐想的余地。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使不完整的情节明朗化,以收到知识上的融会贯通,感情上交流共鸣的效果。教完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情节进行合理构想,学生的想象很快地就活跃起来了,有的说小男孩不会来了,因为高尔基很忙,不便去打忧他;有的说小男孩一定会来,因为他的任务没完成怎么向同学们交待;还有的说他来了,怎样选择角度给高尔基照一张最满意的相,回到班里又是怎么做,作了一番具体的想象描述。随后我设计了“续写《小摄影师》”这样的创造性练习,要求合理想象,为课文补续尾声。

这种根据故事情节,鼓励和引导学生合理构想,或补充省略的情节,或把简单的部分具体化、形象化等,这些都是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好办法。续写作文,话题作文等都要展开想象力才能完成写作。如我在教学《滥竽充数》时,课后请同学们续写“南郭先生出逃后……”同学们交来的作文花样百出,不拘一格,有的还叫人捧腹大笑。

七、培养写作,运用想象。

写文章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作文最能激发和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体现其创造力的一种训练方式。但令人悲哀的是,学生的作文往往是千篇一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有二:我们没有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向生活;我们没有设计出好的题目,给他们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这两年来,小学语文教材有了新的突破,《假如我会克隆》、《未来的……》、《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一个个多么好的题目!

幻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语文教学中,借助某些包含着丰富幻想的课文,引导学生海阔天空地写作,可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幻想力。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当学生披文入情,沉浸在对地球这个容易破碎的美丽无比的星球的美好遐想时,我要求学生写出消除污染、保护地球的方法,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笔下的未来世界丰富多姿。教完《新型玻璃》后,让学生再设计出几种新型玻璃;教完《电脑管家》后,让学生书写未来家用机器人保姆该怎样为主人服务。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果我们能抓住时机让孩子在创造、观察的基础上,以儿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写作契机,学生就能在创造中感受成长的快乐。我班的孩子写《我是一只小小鸟》《我多么想有一对翅膀》《海底见闻》《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未来的桥》等想象性作文,创造热情高涨,写得竟不肯搁笔,看他们的习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的灵气、悟性和创造力,学生的思维活动进入了最佳的心理状态。

总之,想象力在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创新能力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想象,勇于创新。如果学生没有想象力,他们的思维是一个模式,得出的答案是一样的,那是很可悲的事。因为爱因斯坦还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发展就不可想象[3]。

第五篇:浅谈语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但能直接感受到或回忆起某些事物的形象,而且还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某些没有经历过或现实中根本没有的事物的形象.这种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心理学称之为想象。人的每一种思想.每一种感情,甚至意志活动中都伴随有想象,想象总是经常参与到人们的学习、思维等活动中。人们的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而孩子又是民族的未来,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历程。因此世界教育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中国将面对不可阻挡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挑战,必须造就一代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语文教育更是责无旁贷的担当起这一重任。语文教学理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想象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意义,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途径和方法以及意义这三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关键词:想象力 学会创造 表象 切入点

有一种东西比知识放射着更耀眼的光芒,那就是人的想象。什么是想象呢?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话精辟地概括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可以说想象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科技创新能力赖以生长发育的土壤。想象是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在人们的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想象能力是可以训练培养的。从教材、学生心理、学习上看,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讲故事、动手实践、语言描述、疑难设问以及扮演角色等,把这些方法都渗透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大胆想象,让课堂活起来。从而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这一目的。想象力是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尤其语文教学一定要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告诉了我们想象力的重要性,因为它是存在于人类思想中,最为神奇的一部分,很多伟大的科学发明,最早的雏形都是来源于人们的奇思妙想。当今世界,科学突飞猛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每一项新生事物的背后,无一不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与创新,想象力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想象力孕育创造性。想象力使学生冲破了思维定势,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的是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广阔性和独创性,提高了其认知能力,增强了其综合素质。所以,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力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新世纪的到来,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说:“创造力不仅对科技进步,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创造性,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创造力素质是个人得以终身发展的保证,而只有终身发展的人,才能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所以创造力培养是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想象力的主要方法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的表象而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的过程。这种把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就是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力贯穿了整个语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的思路就会闭塞,在学习知识内

容时就会显的空洞,没有新意。所以学生的学习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种想象很丰富、很活跃的时期。想象孕育着智慧,孕育着创造。学生心中有丰富想象力的“金矿”,如何开启这座“金矿”,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挖掘和引导培养想象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

众所周知,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的新形象的过程。虽然想象的新形象并不一定是人们事先知道的,但组成新形象的材料永远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再造反映。想象的水平是依一个人所具有的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的情况为转移的。表象越贫乏,其想象越狭窄、肤浅,有时甚至完全失真。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头脑中必须先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一个生而盲的人,他就无法想象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何种景象;一个生而聋的人,他就无法想象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响,自然也就无法体味“余音绕梁”是何种感受。可是当我们读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曲词时,我们的头脑中便会展现出一幅充满苍凉气氛的“秋暮羁旅图”。这是因为在我们的头脑中储存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记忆表象。读着马致远的曲词,借助这些表象的重新组合,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充满苍凉气氛的情境。可见,丰富的生活阅历是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因素。要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就应当让他们观察自然、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去观察山川河流、草木虫鱼,去体验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1、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发展想象

茅盾说过:“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愈广阔,想象力就愈加丰富。” 学习观察,仅仅停留在课堂书本上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观察。郭沫若先生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经指出:“诗人的表象作用,我们不能在抽象的美学中去寻求,应该在这种具体的世界中学习。它可以开释我们想象力的枷锁,使我们对于无知的自然界如对亲人;使我们听见群星的欢歌,听见花草的笑语;使我们感觉得日月的光辉如受爱人的接吻,窥察得岩石的秘密如看透明的水晶。”诗人的表象作用如此,培养学生的观察以积累其表象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就是要到大自然中去寻求新的表象材料,接受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在观察时要注意:一是不同时间所观察到的景物的不同之处;一是注意不同的角度所观察的景物的不同之处;一是观察者的不同心情对所观察的景物的感受的不同。学习观察,更要学会观察社会生活。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既要注意留心自己身边的人和物,也要留心周围的环境和所发生的事件;既要注意观察家庭、学校,也要走上社会,到工厂、农村、机关等去观察、体验。观察时,不仅要细致深入,还要随时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为想象积累足够的表象材料。

2、要在生活中丰富学生的表象

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知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威力。”一个人想象力发展水平如何是以他记忆表旬储存数量为基础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这是感知的重要手段;还要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浏览、野炊、调查等,孩子只有脑中有更多的表象储存,其想象力才会得到不断提高。因为人的知识领域的大小,生活经验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想象的广度和深度,想象的水平依赖于表象的数量和质量,表象越丰富,想象要越开阔,深刻;反之,表象越贫乏,想象越狭窄,肤浅,有时甚至完全失真,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我们不但要重视图片,幻灯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而且还

要多开展一些参观访问,游览活动等来扩大学生的生活领域。并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去广泛、仔细、全面、深刻地观察、分析比较和体验,与此同时,还要大量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幻类读物,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思路。

3、善于调动生活经验

想象是扩大或加以组合的记忆。依靠观察得到的表象积累还需要在联想的基础上重新组合,对其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从而形成新的形象,产生新的想象。人们所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因为读者在感受着作品中的人物的同时,又调动了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阅历并对其进行了再加工。事实证明,没有生活的经验的参与,联想和想象就不可能产生。因此,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想象的过程,使学生迅速进入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还要形成一种氛围,活跃学生的想象力。很难设想,一个拘谨、局促的氛围能造就出文思喷涌、想象力丰富的诗人、作家。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营造出一种积极、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之中,调动已有的社会知识和生活阅历。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电影、电脑等多种媒体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引发学生与之相关生活的表象积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总之,丰富的想象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受。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该首先教育他们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善于仔细观察生活,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多读、多看、多想,不断开动脑筋,加强训练,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思维的天空中展翅高翔,使他们的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1、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感知情境。

情感是创造想象的动因,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的活动,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们在产生想象时,往往产生一定情感,如看到美丽的风景,人心情就会高兴,反之人的情感也会影响想象力,乐观、愉快的情绪常使人想象可喜的情景,“情景交融”、“情人眼里出西施”即是这一道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境,美好的激情,培养他们具有崇高的情操。想象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说是指导学生多思、多问、多实践。学生只有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里,才能探取到智慧的明珠。任何脱离实际生活的企图,都会给创造能力的发展造成障碍。实践是衡量创造价值的唯一标准,也是创造想象的唯一源泉。在语文教材中,课文的作者们正是凭借着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写就了一篇篇想象瑰丽的华章,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无论是想象瑰丽、光怪陆离的《西游记》,还是状鬼写妖、扑朔迷离的《聊斋志异》,无论是李白笔下令人心仪的神仙世界(《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是郭沫若编织出来的天上街市的奇妙的美景(《天上的街市》),等等,都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表象积累的原型。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和作者文章的创作思路统一起来,并根据文章的内容认真地感知文章所再现出来的具体情境,形成“感知——理解——思考——领悟”这一思维过程,并把着力点放在创设画面,感知情境,体味意境上。如在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时,就要根据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景象,去感知作者为我们所展示的三峡的一幅幅瑰丽奇特的画面,再现瞿塘峡的雄奇、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并从作者的寓情于景的描写之中,领悟到作者正是把五彩缤纷自然景物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融合在一起,给人以奋发进取的力量。这样,学生在阅读之中,如同陪作者一起散步,同作者一起思考,同时又加进了学生自己的感受,唤起了自身的生活体验,从而形成了自己生活表象积累。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强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课文。教学时,可借助于声情并茂的朗读,唤起学生内心的视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篇

《春》,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去领悟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例如在学习“春风图”一段文字时,就可通过指导学生美读来引爆学生想象的火花。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一词要重读,以唤起学生被母亲抚摸时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触觉想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文中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等需要读重音,以唤起学生的嗅觉想象;“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这里的“清脆”、“宛转”、“应和”、“嘹亮”等词语要读得清脆响亮,以激发学生的听觉想象。总之,在朗读这篇课文时,要带着一种盼春、喜春、赞春的心情去朗读,使学生快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优美的意境之中,头脑之中再现出一幅温暖和煦的春风图。

2、挖掘教材中想象的“切入点”。

选准“意象”。诗是诗人联想、想象下的精品,它也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好载体。现代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很优美,它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特点。尤其是“画面美”这在于诗人选取了夕阳映照下的康河和两岸的景象。抓住“金柳”、“波光”、“青草”、“清潭”、“星辉”等意象,引导学生想象那泛着金光的杨柳、闪闪的水波、绿绿的水草、清澈的深潭,让想象的景象附着色彩、夹着声音、带着动感,这样,我们的情感随着诗人情感的起伏而起伏,随着诗中柔波的荡漾而荡漾,仿佛也划一叶扁舟缓行在康河上。想象使诗更美,学生更能受美的熏陶。抓住文中精彩的比喻,引导学生去想象。精彩的比例,如童话中的魔棒一样,碰到哪里,哪里就忽然明亮清晰。课文所选的精美散文中有不少精彩比喻,如能领悟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具体深入。如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就运用了许多比喻,使本文语言优美、情感明快。其中有“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运用博喻,喻的是小屋给山带来的活力和情调,说小屋正如水面飘过的风帆,天空掠过的飞雁,黑色背景上的一点红。喻体如此形象,让读者想象到“小屋”的美;再联想夜晚降临时的小屋,以及文中的最后两句,“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在这里,通过比喻,我们不难理解作者为何把“小屋”称作“我的空中楼阁”。可见,通过比喻展开想象,我们能理解文意。

(三)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材所选散文不少篇章文情并茂,形象生动,富有艺术魅力;所选古今诗词名篇大多情景相生,意境深远,表达又往往十分含蓄;所选中外小说,戏剧名著以及神话故事,塑造了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及一些说明文与科技论文以及说明性较强的记叙文,都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材料。鉴此在平时的与科技论文以及说明性较强的记叙文,都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材料鉴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在一些文学作品教学中,要注意抓住一些具体的形象,如人物、景物,充分运用作者所进行的描绘,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感情。这样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李商隐的《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 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教读这首诗,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那夜里相思难眠,晨起对着镜子无心梳妆打扮的愁苦女子形象,那月夜之下,衣衫单薄的诗人正在吟着让人断肠的诗句……通过这样的启发想象,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只要从单纯传授知识中解放出来,准确把握和充分发挥教材的这些特点,就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要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善于想象的好习惯。

要让学生明白,校园漫步,街头浏览,都不能无动于衷,一到飞驰的火车,一页崭新的日历,一抹初发的新得,一种新上市的商品……都能唤 起美好的遐想和情思。在写作训练

方面,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利于开拓思路,利于联想想象的作文题,要积极指导学生在审好题意的基础上,把社会中、生活中、理想中的人与事聚焦,具体地去类比、去展现、去联想、去想象;要在作文批改讲评中充分肯定学生大胆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切合题意的联想和想象,充分鼓励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2、凭借材料,启发想象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是用词来表达的。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决定教学目的的实现,必须从语言文字开始,必须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方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凭借语言材料去启发想象,实质上经历了将语言想象成一幅画的思维过程,将抽象的语言材料、概念想象成一幅画面,然后再描述出来,这种过程就是一种创造过程。形象直观的材料,极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形象的画面、声音、实物模型等材料,借助想象的翅膀,重新构想出生动形象的画面,就是把学生大脑存储的表象加以重新组合的过程。它体现了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程度。这里,选用一些具有新奇特征的内容,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情感是想象的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愉悦的情绪,才能呈现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活跃神态。

3、用切实可行的手段激发想象之“花”

学生大部学习时间在教室中度过,在这有限的空间中应积极的调用更多有效的手段指导学生在读写训练中展开想象。首先是设问法。问那些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如《孔雀东南飞》中女主人公刘兰芝回到家后将自己在夫君家中的不幸遭遇给母亲讲,得到母亲同情,可刘兄却“怅然心中烦”,逼妹再嫁。这时可设问一下“为什么刘母没劝刘兄?如刘母劝了,刘兄会听她的吗?”这一问必须引起学生的争论、探讨、想象,去弄清封建社会的礼教本质。可见“于无疑处设疑”,能引发讨论,使学生去想象。其次是续写法。有些课文看似结束,实则给人留下许多回味。教学时抓住这个特点要求学生接下去写,能激发兴趣,达到发展想象的效果。可见,在教学中有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可行性手段。语文教学承担着发展想象力的重任,我们要做好这个工作。为此,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课前要作周密考虑,注意处理想象与观察、思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要认识到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想象又给思维插上翅膀。这样,学生在听、说、读、写训练中不仅知识学得扎实、深入,而且创造力、想象力得到培养。

三、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意义

想象力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在学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离不开想象,学生通过想象,获得间接的知识,想象还可以使知识深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想象,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创见”,激励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想象力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要的心理素质,是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切事物,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想象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正是人的想象力,发展并创造着人类生活和多彩的世界。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寂然凝思,悄焉动容,视通力里。”,这是对想象作用的形象的描绘。可见,想象存在于一切著作和一切领域之中,对一切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尤其需要想象。因为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之一。学生最富于想象力,教师是学生想象力的开启者和引导者。只有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最充分地把这种能力调动起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总之,想象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说是指导学生多思、多问、多实践。学生只有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里,才能探取到智慧的明珠。任何脱离实际生活的企图,都会给创造能力的发展造成障碍。实践是衡量创造价值的唯一标准,也是创造想象的唯一源泉。

参考文献孙瑞雪《爱和自由》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05月安燕玲 译《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王金战 隋永双《英才是这样造成的》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11月 4 卢勤《告诉孩子,你真棒》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04月 5 高燕定《人生设计在童年》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11月 6 周弘《教你如何赏识孩子》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09月 7 林箐箐《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年10月

8.董操《新编教育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年01月

9.张晓梅,张英宏 编著《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05月

10.陈建伟 主编 《初中语文课程理念与教学示例》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间:2004年11月出版时

下载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作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浅谈作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面向21世纪,世界教育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中国将面对不可阻挡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挑战,必......

    作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摘 要: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就小学生作文而言......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初探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初探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同志指出:“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而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以......

    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绘画想象力 【内容摘要】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

    浅析数学教学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靖边县第二小学 郭春艳 【摘要】数学中的空间想象能力,是指物体的形状、结构、大小、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脑中的想象......

    淡语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淡语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儿童学习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语文的听说......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摘 要】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