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01:2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

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

武汉一中 周梅

一、提出原因

语文跨学科学习指的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等,这些观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不断得到强调,为什么要强调语文跨学科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新时代呼唤语文跨学科学习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知识经济、信息化、多元化社会的世纪,社会节奏快,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增,生产高度社会化。要适应新时代,既需具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做到专与博的有机统一。新型的人才能适时地将不同的知识经过系统化、网络化后进行重新组合,使知识结构始终保持高效的状态。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丰富性决定语文跨学科学习

语文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语文本来就是反映并表现大千世界的,当然也反映其他课程的内容。阅读部分的课文选编也体现了学科内容的多样化,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数学、艺术等尽在其中。而过去的语文课程过于强调学科中心,与其他课程语文脱离,独自为战,为语文而语文,淹没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的特点,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谈不上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因此,语文不应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应融入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之中,冲破语文的“围城”,让学生的思维、让语文的课程的“触须”向外延伸,打破学科“壁垒”,从其它学科中汲取语文素养,进行“小科文化”濡化,又用之于其他学科的实践,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是多方位、多角度、主体式的综合学科,因此,语文学科便与多门学科产生了广泛联系,我们可从它与这些学科的多向、多维、多层的联系中,寻找课程综合化的结合点,把“解须”伸进这些学科中,建立起语文学科通向其它学科的“互联网”,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的综合能力,首先要贯彻三大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的主体参与的过程,因此,教师能否正确启发学生的思维成为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贯彻启发性原则,教师首先要了解所教年级的学生所学过的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他们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已达到什么水准,他们的联想、综合、迁移能力已达到什么程度。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现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否则将启而不发。

(二)联系性原则

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跨学科知识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将不同学科的相 关知识综合走一起,形成整体,才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综合相关知识,形成整体,就必须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并善于围绕一中心问题,迁移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注意联系与语文有关的其它学科知识,那么学生发散性思维就会加强,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

(三)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调动学生巨大的学习潜力,积极参与学习实践,主动去参与语文课本知识与其它关联的讨论研究。指导启发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各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所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有创造性的建议。如果再安排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实地的考察,最后撰写小论文,那么学生就会得到充分的参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才会真正落实。

如何贯彻以上三个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具体策略如下:

(一)树立正确思想

加强学科渗透

要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教师必须首先树立不同学科知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意识。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的中青年教师,他们在学生时代受到的教育是应试教育,高考之后,不接触理化生;大学之中,精力只集中于语言与文学。对其它学科知识知晓不多,研究不深,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应试教育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们,因此,转变他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是首要任务,在备课与教学之中,不能仅仅把自己看作是一位语文教师,有时要像音乐教师那样,在课文中寻找跳跃的音符,发现美的旋律;有时像美术老师那样,在字里行间发现美的色彩,在头脑中描绘出绚丽的图画;有时像历史老师那样,通过记载性的文字和文物、图片等去探寻历史的改革,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将历史、政治、物理等知识和语文知识结合在一起,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二)发挥集体力量 解决学科问题

教师具有了学科交叉融合的意识,这还不够。进行跨学科能力培养还要求教师具有一定水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果知识储备有限,对于语文学科之外的知识空缺很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要弥补知识的不足,除了自己去阅读相关书籍,查找相关资料,更多的则要向其它学科教师请教问题,相互之间多沟通交流,取长补短,打破原有的“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状况,对于那些难以解决的、学生感兴趣的、且又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可以把其它学科的教师请进语文课堂,辅助语文教学。有位语文教师在教授《空间和时间旅行》时,改变以往语文教师讲科普文章的方式,把物理老师、地理老师、数学老师作为嘉宾请进了课堂。在引导学生分析四个小标题安排的原因,训练学生迅速准确筛选信息后,学生产生了知识的疑问,语文教师巧妙地利用各学科老师的专业所长,而物理、地理、数学教师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解答了学生阅读科普文章所产生的疑点与问题。

(三)关注教材内容

把握学科联系 无论是选编的课文,还是训练的阅读文段,涉及的内容之广,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知识之多,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阅读的不同内容引导学生把握语文与其他学科联系。

语文与历史的关系

自古文史相通,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达尔文的《〈物动起源〉导言》,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等课文都是需要丰富的世界史知识才能深刻理解,贾谊的《过秦记》、苏洵的《六国论》、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张溥的《五人墓碑记》等古代散文都是需要丰富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为依托才能深刻理解的。中学语文的许多课文与历史有重大的关系,甚至有的中学语文课文如不借助历史知识的帮助,学生是无法弄清楚的。

语文与政治的关系

语文课程目标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要培养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正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的文化素质。”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便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阅读分析与辩证唯物主义:在阅读中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既要看到人物的优点,也要看到人物的缺点,不能单一地看待文学人物。只有这样分析人物,才能更感塑造人物的真实与典型。在阅读中运用联系的观点,使前后知识融合贯通。学完了苏轼的《赤壁赋》,联系苏轼同期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补充在黄州所作的《卜算子》、《定**》,前后连接,洞悉苏轼的心理历程,学习他面对挫折,乐观豁达的胸襟。

语文与历史、政治的联系最为紧密,除此之外,语文也与其他学科知识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学中要适当地兼顾其它学科知识的渗透,和其它学科搞好配合,让其它学科知识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四)进行内容整合突出学科综合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他们终身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来整体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整合时应讲究序列、层次,篇篇课课都来整合,不现实也不必要,应以教材编排的序与“需”来定,有时我们可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合理重组教材。如果将贾谊的《过秦记》,苏洵的《六园记》整合在一起,与中国古代史安排在同一学期,学生对秦和六国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将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一文与黑奴贸易和西方国家的种族歧视政策安排在同一学期,学生就不难理解这次演讲的轰动效应。

三、意义与作用

1.提供更多舞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语文跨学科学习是在以语文的主要阵地的基础上,将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综合。而 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发挥他们其它学科知识的优势,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优点的舞台,为每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成长和个性的发展。学习《阿房宫赋》,讲解第一段的描绘时,请一位擅长绘画的学生在黑板上勾画了阿房宫的特点,同学为之赞赏,自己为之高兴。在学习古文时,请历史知识丰富的同学讲解相关历史,绘出历史地图,排除大家难以理解的一些障碍„„,这样能更多地调动学生储备的多方面知识,更好地促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培养多种能力,符合新时代人才需求

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内容泛化,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这种注入式的教学割断了语文与生活联系,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削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而开展语文跨学科学习,正如“语文课标”所指出的那样。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渗透和整合中广泛猎各种学科知识,开阔视野,扩大自己的知识范畴,克服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积极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想像思维等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语文跨学科学习以其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特点,更能在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新时代是个多元的时代,需要拥有博而专知识的多方面人才,只有开展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才能造就出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当今教育生态下,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摸索。

参考文献:《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与提升》(欧阳芬主编)

《21世纪对新型人才需求的特点》(网上论坛)

个 人 信 息

周梅 女 高中组 34岁 武汉一中高二年级组 邮编 430022 手机*** 邮箱mzhsy@163.com

“精心设“导”引人“入”胜”的教学视频和课件

作者:不详

来源于:<51课件> 发布时间:2006-3-14 0:34:00

在语文教学中,导入新课极为重要。教师如能用三、五分钟的时间精心设计导入语,吸引学生进入到学习的美好气氛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尽快地接受新的知识。

笔者从教初中语文十余年,非常注重导入新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七种方法,下面简介如下。

一、情感导入法教师上课时一开始就用炽热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讲《春》时,教师一开始便满怀激情地说:“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贺知章描写春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王安石描写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朱熹描写春是‘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些短诗只从一两个角度,选取两三个景物来描写春天。今天,我们学习的朱自清的《春》写春的内容很多,我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他是怎样多方面写春的?”这样的开头语,充满激情,意境深邃,使学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气氛之中,学习情绪很高。

再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教师首先表情朗读课文的末段:“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样,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能尽快转入到讲授新课之中。

二、解题导入法标题,即“文眼”。它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有些标题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教师如果从解题入手来导入新课,那么对于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大有益处。

例如,《驿路梨花》的标题很有特色,本人就从这出发,设计导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驿路梨花》,这个题目一语双关,从表面上看,驿路上有盛开的梨花,还有一个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姑娘为路人服务;从含义上看,那洁白美丽的梨花象征着各族人民纯洁、美丽的心灵,那到处盛开的梨花,象征着雷锋精神已经像洁白、美丽的梨花处处开放。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文。”

又如,《变色龙》的标题也引人注目,教者可以这样导入:“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是《变色龙》,请看标题。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皮肤的颜色随着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课文以这比喻为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我们现在就学习这篇小说,看看这只沙皇俄国的忠实走狗是怎样善‘变’的?”

三、故事导入法在传授新课前,如果讲述一个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就能使学生兴趣大增,注意力集中,快速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例如,教《从三到万》一课,我这样设计导入语:“今天,我为同学们讲一个‘妄人学字’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富人,家里很有钱,但几代人都不认识一个字,他就高薪聘请一位先生教儿子认字。先生一开始教这个人描红,写一画,说:这是‘一’字;写两画说:这是‘二’字;写三画,说:这是‘三’字。富人的儿子非常高兴,就丢下笔跑回家告诉父亲:‘我学会了,学会了!以后可以不再麻烦先生,浪费钱财了,请辞退他吧!’富人也欣喜不已,就打发先生回去了。过了一段时间,富人准备请姓万的朋友来饮酒,让儿子写一个请贴,可是很久还没有写好,富人就催儿子快些。他的儿子抱怨地说:‘天下这么多的姓,为什么这个人偏偏姓万?我从早晨写到现在,才写完了五百画呀!’同学们在听完故事笑过之余,想一想,从这个妄人的身上应该吸取哪些教训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从三到万》。”

四、问题导入法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就能使他们开动脑筋,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例如:教《孔乙己》时先提出问题:孔乙己真名叫什么?他为什么总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 教《范进中举》时先提出问题:范进考中了举人为什么还会发疯?

讲《七根火柴》时先提出问题:本文的主人公是卢进勇还是无名战士?无名战士难道真的没有名字吗?

讲《死海不死》时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叫“死海”?既然是“死海”为何又“不死”呢?课文最后又说:“真的要死了!”这三个“死”的含义相同吗?

五、类比导入法类比导入法就是以前面所学过的与本课相类似的文章来导入新课。它有四种情况:

(一)由文体相同的课文导入例如,教《藤野先生》时,可以这样导入:“前面大家学过了朱德同志写的《回忆我的母亲》,这是一篇回忆录,写的是真人真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回忆录《藤野先生》,进一步体会回忆录的特点。”

(二)由作者相同的课文导入例如,教《书湖阴先生壁》时,可以先这样说:“以前大家学过了《伤仲永》一文,它的作者是我们临川人王安石。他不仅散文写得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诗歌也写得不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安石的诗歌《书湖阴先生壁》。

(三)由主题相同的课文导入例如,讲《范进中举》时,可以这样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的《孔乙己》,由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可以看出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从精神到肉体都是被封建科举制度吞噬的。孔乙己的悲剧充分揭露了封建科举摧残人才的罪恶。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范进中举》也刻画了一个热衷科举的范进,虽然他的命运和孔乙己有所不同,但从他身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封建社会的黑暗。”

(四)由写作方法相同的课文导入例如,讲《爱莲说》时,可以这样导入:“我们学过了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它采用的写作方法是‘托物言志’,就是在所描写的某物上寄托自己的情志。今天要学的课文《爱莲说》也采用了这种写法,我们来看看作者在莲的身上寄托了怎样的情志?”

六、对比导入法对比导入法就是以前面所学过的与本课不同的文章来导入新课。它也有四种情况:

(一)由文体不相同的课文来导入例如,教《北京立交桥》时可以这样导入:“上篇课文《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文,它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北京立交桥》却是一篇记叙文,它叙述了北京立交桥飞速发展的情况。同是写桥,文体却不同,大家在学习中要仔细体会它们的不同。”

(二)由题材相同但作者不相同的课文导入例如,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可以这样说:“上节课学了毛泽东同志写的词《沁园春·雪》,它描绘了北国雪景。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岑参的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它描绘了边塞雪景。同是写雪,但作者不同,时代不同,所以写的景就不同,抒的情也不同。”

(三)由主题不同的课文来导入例如,讲《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以前我们学过了《驿路梨花》,这篇课文描述了社会主义中 国人与人之间热情友好、乐于助人、充满温暖。那么,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又是如何相处的呢?下面就来学习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它形象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四)由写作方法不相同的课文来导入例如,讲《<陈毅市长>选撤时,可以这样导入:“上节课,大家学习了《<白毛女>选撤,这是一部歌剧,以歌唱为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陈毅市长>选撤,这是一部话剧,以对话为主。同学们在学习中应仔细体会这两课不同的写作方法。” 以上介绍了七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当然还不止这些。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总结,精心设计,那么,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的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张晓红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具有不同寻常的作用,本文拟从丰富形象、掌握内涵、凸显个性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一些探究。[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语文阅读;想象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正是因为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制约,突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出人意料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说,想象奠定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阅读教学中,本文拟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活化文字,丰富形象

语文呈现在学生面前只是文字。如果不展开联想想象,不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仅仅只有词语所具备的基本含义,却没有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努力想象,透过文字看到画面,透过语言看到生活,融入作品,从而获得人生感悟。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能使这段文字活起来呢?我设置了这几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 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呢?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学生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联想,却似乎想象到这样一幅画:秋天的清晨,主人公起来打开房门,惊讶并欢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落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惊讶并欢喜的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没有声音,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捧起一把,闻一闻,没有气味,如雪一样清爽;一阵风吹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凄凉迅速散开。通过想象,学生靠近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环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意境。

二、创设大道,掌握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文化底蕴、人生阅历以及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阶段上,这其中的鸿沟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创设大道,让学生靠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掌握。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竟然当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茅草,公然跑进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想象,就会感到杜甫真幽默,描写出如此有趣的画面。若再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公然为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楚,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所震撼。

三、展开思维,凸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可以说是九牛一毛了。教育的大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古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展开思维,凸显个性,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象推测,这位学生认为:认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因此展开思维,凸显个性是必须的。

第三篇: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吉林省大安市联合乡中学 李红珠 王晶 肖吉彦 王俊厶

一、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及其所要解决的问题

1.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1)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看。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当前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1)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长期以来政治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很少能独立从事完全自控的政治学科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讲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教师又不敢多指导。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正在成为许多教师探究的热点问题。但纵观目前政治课堂教学现状,我们更多地发现,多数政治教师只是将这些教学理念放在纸面上,实际课堂教学中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①“自主学习”口号化。有些政治教师认为,在政治课时很少的情况下,能够让学生学会所学的知识,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自主学习后,教师还要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教学任务的完成无法保证。②“自主学习”表面化。许多政治教师认识到“自主学习”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也找到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并大胆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教师让学生在课前“主动”预习教材,上课时让学生自主“猜想”和“探索”可能存在的结论,但是由于教材演绎知识的呈现方式,往往使学生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学生在已经知道结论的前提下无法进入真实的发现和探究过程;有的教师对自主探究的目的不明确,对探究的过程设计不清晰,导致学生盲目探究,最后只得由教师给出结论;有的教师虽然让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但他们往往不关注学生自主意识的养成。

“政治学科自主学习”既是对人的潜能开发和主体教育理论的展望,也是对当代教学理念和课程理论的探索和升华。“政治学科自主学习”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标志着教育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教师的灌输走向学生的自主研究,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已为人们所共识,学生的主体性涵盖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学生有了新的学习理念,有发现问题、参与解决问题过程的内驱力和行动力。事实上,由于学生长期受到传统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头脑中旧有的学习理念仍起重要作用,其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很大。课堂上动态流程的调控仍存在明显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远远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应该通过“政治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来扭转这种局面。

二、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如何让学生科学、自主地学习,前人提出不少优秀的理论,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马斯洛也是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己任的人本化教育家,他十分关注学生的自主个性发展。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改造经验的过程和儿童的生活过程是一致的;进而又把教育的本质具体化“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他开发了一系列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面,杜威主张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和民主,给他们自主探求知识的机会。反对以获取和积累知识为目的,认为这是成人按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学生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经验,限制了他们的主动活动,对思维的发展起破坏作用。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创立了程序教学。程序教学以操作条件学习为基础,学生对于整个学习过程具有很大的自主权,与传统的讲述式教学相比,程序教学更要求学生表现出学习的主动性。它是一种在教师辅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的蓬勃发展给自主学习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操作主义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的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强化或自我强化而作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本质上是个体学习的自我调控反应和临近的强化物建立了联系。操作主义理论非常强调外部环境对自主学习的制约作用,主张要给予学生外部的提示和及时的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人本主义认为: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最高的要求,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认为自主学习是个体自我的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自我系统不仅对学习动机的激发起关键的作用,而且对生成假设、解释、预测以及信息加工和组织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要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消除他们对学习能力的自我怀疑和消极的自我评价;其次要针对学生的自我过程分别予以指导。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应用信息加工的控制论来解释自主学习,他们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来源于自我信念,包括结果预期、效能评判、归因、诱因或价值观等。认知自我监控在个体的自主学习中起着复杂而又关键的作用。

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中国的许多教育者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结出很多的宝贵经验。教育家蔡元培提倡“重启发学生,使能自动研究”的教育方法。主张教育学生时要使学生能够做到“自动、自学、自觉”。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因提出“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而备受推崇,《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可以领略她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关注程度。教育家周弘对“赏识教育”的研究和应用很有成就。“赏识教育”是“主体教育论”的一个分支,也是关注学生的教育,关注学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对推进政治课程改革和政治学科建设提供理论支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上对新课改基本理论作一次全方位校验和审视。对新课改背景下政治学科教学目标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政治学科学生的自主学习,指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地说,在学习前,学习者有着积极的学习心向,有明确的近期和长远的学习目标;能自己制订出学习规划和详细计划;在学习中能正确应用学习策略,取得良好学习效果;能运用所学技能与能力积极进行交际活动;在学习遇到不利情况时能及时进行心态、方法等方面的自我调整;在学习中和学习后能独立思考,富有创新精神。

2.实践价值(1)有助于提高政治教师教科研能力和专业发展。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围绕“政治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这一课题去进行教学研究,使教师的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基本的立足点,“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化为平常话题,成为备课、上课、评课的主题。这一课题对政治教师的教育教学、师生关系的构建将有全新的认识,对政治教师的能力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从而促进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

(2)有助于政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效率的提高。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过程的效益,取决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当发挥指导作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上下功夫,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因素和实施手段,课堂信息反馈渠道多元﹑畅通,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有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课题的研究着力凸现政治学科对学生自主意识和创造性精神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学能力、思维品质、创新意识等方面有较大发展。探索科学的学习方式,改进政治学科学习环节中的被动局面,提高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

(4)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知学、好学、乐学的核心是乐学,即学习者对学习怀有浓厚的志趣。学习志趣,已经不止是对学习的一种爱好和兴趣,而是与个人理想和目标相联系的心理稳定性和倾向性,是学习积极性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政治学科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习潜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其他成员也都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大多曾参与市级和区级课题的研究。很多论文在不同刊物发表或在不同级别的评比中获奖。课题组成员基本上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较强。

五、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自主学习:即自我调控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而主动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的过程。就元认知过程来讲,自我调控的学习者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制订计划、设置目标、进行组织、自我监察及自我评价。这些过程有助于学习者了解自己和作出决策。从动机过程来看,自我调控的学习者认为自己是自主的和受内在动机激励的,自我效能感高。从行为方面看,自我调控的学习者选择、建构甚至创造最适宜学习的社会和物质环境。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精神。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

政治学科:即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策略:指的是达到一个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途径。本课题所说的“培养策略”指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自主学习中取得预定的效果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国家都是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2.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1)研究假设:如果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能改变学校以往政治学科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比较适合实际的“政治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政治学科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研究目标:本课题立足我校实际,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普通高中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理念;探索和创新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形势下,政治课堂教学方式的推陈出新,改变90后中学生学习环节中的被动局面,形成提高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自主学习政治学科积极性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政治学科教师在课改形势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素质,培养务实型的研究性教师;构建政治学科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学习的平台。

3.课题研究过程设计(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遵循理论澄清—现状调查—案例剖析—实践改进—成果转化的路径,前一阶段研究为后一阶段研究的基础,每个阶段又构成相对独立的研究任务和研究价值,总体上相互支撑。本课题是应用性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在实证和行动研究中力求获得理论突破。

(2)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2014年6-8月):查阅文献,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组织研讨,分析论证。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撰写和上报课题申报报告。

申报阶段(2014年9月-2015年2月):正式申报课题,等待立项批准。撰写开题报告,召开开题会议。

实施阶段(2015年3-11月):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在高一新生、高二学生、高三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现场指导。指导学生自主撰写政治小论文。课题组内检查、督促。组织研讨会、展示会等活动。课题研究进展和成效在校园网公布。

中期检查(2015年12月):检查、督促课题进展情况。撰写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接待中期检查。

结题阶段(2016年3月):收集、整理课题资料,做好现场结题申报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将专题论文汇编成集,举行课题结题大会。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6.课题研究方法设计 行动研究法:针对当前政治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现状以及政治教师的引导情况,提出可行有效的引导方案与策略,不断调整、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通过对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分析(包括观念、经验、教学特色与存在问题);对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类型水平的现状调查(年级差异、性别差异),了解学生对不同自主学习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自主学习策略;把握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加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在理论的指导下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边总结、边完善,分步实施课题研究目标。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全面把握近二十年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状况的历史进程、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经验与不足。找准本领域研究的前沿,吸取有益成份,从而使课题研究有一个较高的立论点。

案例研究法:调查当前中学政治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以及教师引导情况,搜集典型的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或进行案例反思。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总结出适合政治学科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上升为经验并进行推广。

课堂实践、教学研讨等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有关理论依据的研究及国内外相关经验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在研究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主要用案例研究法;研究成果总结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

7.研究的难点预测及其对策

难点:如何做到既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政治学科自主学习时间而又不影响政治教学进度,使政治学科教学质量有保证。

对策:考虑到学生政治课上自主学习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形成主动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可以在布置政治预习作业时要求学生从经历自主学习过程的角度来预习,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课堂上允许有“留白”,有些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妨留给学生课后去探究,使政治学科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空间更大。还可以进行专家咨询,积极争取专家的指点和帮助。

9.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1)研究方向创新:在新课改背景下,关注政治学科学生自主学习中非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探索政治学科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功之道。

(2)研究方法创新:以课堂行动法研究为主,跟踪政治学科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变化。把课题研究与政治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力求形成独特的政治教学风格。

(3)研究内容创新: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与政治学科课堂教学、课后延伸学习及自主记忆的有机整合。

第四篇:平面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

平面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

摘 要:在学习与平面设计的内容相关的课程的时候,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培养过程中不断采纳创新思维,以取得新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平面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培养综合能力;策略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想要改善教学方法,首先就是对教学课程进行创新,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论在教学方法、内容还是教学观念上都能够追随时代的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在平面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采纳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探索和研究,争取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平面设计的授课教师现在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当今社会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措施,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现在平面设计教学的一件重大事件,在教学中应该足够重视。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革新,社会对学生自学能力看得越来越重,学生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也随之提高。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更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个问题就平面设计老师来看,在教学中必须开放学生的思想,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案例和工具的时候,老师将案例的制作流程和工具的基本特点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让学生尽情地想象,根据老师的讲解完成平面设计作业,并丰富作业的内容。同样,老师在教学中布置一些和实践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练习(比如各种产品宣传、设计贺卡等等),让学生按照自己选取的课题来找寻相关的资料和自作平面设计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完成任务。在课程结束以后,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融合其他学科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代社会的主要特点就是知识经济,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在现在艺术体系中平面设计是一门新崛起的学科,由于它的时代性和现代性,使得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要求更高了,需要每个人都有较高的技术和素质。所以,在进行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培养综合型人才作为教学目的。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针对平面设计专业或者与之相关的专业,就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艺术素养以及学生的美学素养。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重视专业课之外的其他学科知识,将学生的专业课知识和美学知识、文学知识相互结合,使得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但能传达信息,还具有文化信息以及潮流思想。在教学中,老师在提高自己的专业课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要学习心理学和营销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认识和观察市场的能力。我们现在应该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为重视其他知识而忽略了专业课知识。教学应该将平面设计作为教学核心,以其他专业作为铺垫,实现“既专又全”的教学目的。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学生的创新心理为基础。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创新心理来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部分,创新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以及变通等等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时候采取的方式一定是开放和自主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按照学生的创新心理特点来进行实际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学生能够自主的选取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设计,这样一来,他们选取熟悉的材料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才能更好地设计出新颖独特的作品。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选取设计工具和设计内容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站在多个角度来设想设计问题。

(2)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大量的心理研究资料证明:兴趣是智力发展的必要心理基础。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这样才能将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我们在设计平面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特别要重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法、探究实验教学法等,这样不但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平面设计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体性。在平面设计中,创新能力是设计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时候,首要工作就是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现在平面设计学生缺乏的能力之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是老师自身具备创新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平面设计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是相辅相成的,在平面设计中学习理论知识就是为实践活动做铺垫,所以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强化实践训练是必要的。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平面设计理论知识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布置作业、设计作品以及期末检查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践能力训练。学校也应该多创建一些校企合作的平台,为学生制造走向社会,到实际企业去学习的机会。经过在社会和企业中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平面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教学至今存在的差异,进而不断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展览与设计比赛,让学生在参与比赛了解其他参赛人员的作品,了解其他学校、地区的学生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创意,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寻找自身差距,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平面设计的动手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只要将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到一定的水平,才能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创作出更加具有新意的平面设计作品。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只有40分钟,因此很有必要在课后给学生安排一些鉴赏性平面作业,也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有名的作品,与此同时让他们写下感受。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的使用课堂时间,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优秀的作品,并经常给学生搜集一些近期比赛的获奖作品信息。让学生在一起探讨这些作品,并找到规律,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鉴赏能力。在鉴赏作品的时候,应该掌握一些相关的作者信息,分析作者创作的背景以及环境,找出作者创作此作品的构思和想法。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作品鉴赏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结束语

平面设计的教学方法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来优化学生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平面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江杰冰.如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2] 曹宏.关于平面设计教学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32).[3] 戴丹.谈职业院校教育中的平面设计教学[J].硅谷,2010(01).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不仅包括书面表达能力,还包括口语交际能力。把口语交际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体现了语文教改的全新理念,而且符合语文课程的言语性和工具性特征。

口语交际,主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日常交际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通讯设备现代化,口语交际频率高,了解别人,介绍自己,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习即席发言、演讲、交谈、采访、讨论、表演、辩论等几种口语样式,掌握必要的口语交际技巧,完全是站在尊重学生的立场上,从“大语文”的角度、素质教育的高度设置的。如何加强口语交际的教学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口语交际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笔者就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听知能力的训练

有关言语交际功能的资料表明,人们在日常的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也就是说人们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听”,可见“听”在日常交际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听”与“说”是口语交际中的两种基本的交际行为,“听”与“说”是口语交际中的两种基本的交际行为,在口语交际中,听对方说话与同对方说话同等重要,听话技能的训练是口语交际的基础,听知能力的训练应立足于对对方话语的反应训练。

反应是指交际中的接受者在听话过程中对说话者所说的话的反馈。它对于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反应有言语性反应和非言语性反应。言语性反应就是用一些倾听用语将对方的表达步步引向深入。倾听用语主要有:“嗯” “对”“是”“是啊”“喔”等。训练方法:让学生分组一对一进行谈话,一方尽量只充当听者的角色,并运用言语性反应引导对方的话题。最后作总结,接受者运用了哪些言语性反应,其效果如何。非言语性反应就是借助一定的体态语对对方的话语作出反应,传递“我正在倾听”的信息。这种体态语往往有点头、目光注视、眼神、面部表情以及诸如前倾姿势之类的身姿体态等。训练方法:让学生分组交流,各交际主体适当使用非言语性反应以促进交流的进行。然后自我总结使用的非言语性反应种类及其效果。

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最主要的方面,也是口语教学中的难点。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课前——配合写作进行训练,“写”和“说”结合。

口语交际训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逻辑的严谨,这能为书面语能力的提高起推动作用。只有口语与书面语能力的综合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板块,配合写作内容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写”和“说”结合。

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我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配合写作教材分块训练。写出活的人物——配合课堂大作文和课外小作文,我请轮到训练的同学介绍本班同学或老师,至少用到两种描写方法,突出人物个性,其余同学猜出被介绍者。不少同学都能抓住被介绍者的特点,描述得生动逼真,活灵活现。写出事件的波澜——我鼓励同学们根据现实生活编故事或已有故事新编,要求故事要编得合情合理,有深意,情节有起伏,再选出好的故事书写成文。其中《李白求官》《阿Q最新传》既有波澜又颇有新意。写出景物的特征——我安排同学们或介绍母校(故乡)的美景,欢迎他人来玩;或介绍自己熟悉的花鸟虫鱼、亭台楼阁;或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旅行。条理清楚、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我给同学们提供图片或工艺品等实物,请同学们条理清楚地介绍;或由同学做向导,给客人介绍到校或到家的路线。二是结合话题作文进行训练。话题作文是目前考场作文的主要类型,它限制少,思维活,给学生创造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我先在学生中征集同学们喜欢的话题,然后精选编序,组成共120个话题供学生选择。这些话题有:青春、早恋、老师、生命、死亡、音乐、电视、名人、克隆、青年不该郁闷、有一天我捡垃圾、假如明天我就死去……轮到演讲的同学在上课前五分钟内抽取话题,课前三分钟演讲。虽然准备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但是,大多数同学都能口齿清楚,语句流畅地围绕话题,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生命”“死亡”等严肃的话题,有同学旁征博引,采用比喻修辞,讲出一段思想深刻的优美文字,写下来完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让同学们羡慕不已。

课内——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乐说。

口语交际的情境氛围往往能引发交际主体的交际欲望、交际动机,当外界的特性与交际

主体内在的因素相融时就可以引发交际主体的某种心境情绪。比如嘈杂的环境使人烦躁;宁静的环境使人平和;独在异地明月易引思乡之情;对酒当歌易发人生感慨等。所以口语教学中,应积极营造各种有利的情境,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乐于开口,使其口语表达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

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上,可利用有利条件让学生在现时氛围中进行口语训练。如:致生日祝词;组织主持会议;相声小品表演;表演情景剧等。为了加强时代性,可以设置诸如模仿“实话实说”“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艺术人生”等节目,在模拟训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曾经在我校教学公开日的一堂公开课上,邀请了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做嘉宾,请同学们做记者,让同学们根据提前写好的采访提纲现场采访。为了制造气氛,使采访显得更真实,我让同学们用上了话筒、照相机、录音机等器材。然后由其余同学和嘉宾评出最佳记者和最佳嘉宾,在热烈的掌声中颁发奖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本节采访课推向了高潮。最后我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学生在采访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明白:在采访中,怎样说才是得体的,才能收到理想效果,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即兴讨论是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它能克服单方面、浅层次的思维活动,发展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立体思维,要求能对答如流、随机应变、识别大局、兼顾某一话题的主旨。我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抓住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创设有利情境,让学生即兴分组讨论。如:教《我与地坛》,在同学们理解了史铁生意志力的顽强和史铁生母亲对儿子的浓浓母爱后,我及时提出了“生命的重量——关于苦难”、“母爱深深——感悟母爱”两个话题,由同学们自由讨论。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发言也非常踊跃,对两个话题的认识也很深刻,有些女同学在谈到母亲对自己的深爱时,甚至流下了感动的热泪。教《鸿门宴》时,我让同学们就“我眼中的项羽”展开讨论,同学们对项羽有褒有贬,又各有道理。有些同学还联系李清照、杜牧对项羽的评价,赞美项羽是一个真英雄,一个失败的英雄。教《我若为王》时,我让同学们讨论:“对现在皇宫剧泛滥,你如何评价?”学了《米洛斯的维纳斯》,我让同学们就“残缺与完美”即兴演讲。配合阅读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即兴讨论,以读促说,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好方法。

课外——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各种竞赛活动。

课外,有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广阔空间。由学生集体参加的主题班会和班级活动是训练

学生口语交际的极好机会。在班会和班级活动中,少不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的交流、沟通。适当的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班会和班级活动中,可以利用年轻人争胜心强这一特点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求胜欲以达到训练的目的。我采取小组竞赛、男女生擂台赛、我的最佳亮相、演讲、辩论、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并利用评委亮分制、教师参与评分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口语表达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即:让学生在活动中有话可说,有话可讲,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由“要我讲”变为“我要讲”,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不断充实、发展和提高。

三、加强体态语训练

体态语是口语交际活动中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通过身姿、手势、表情、目光等配合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又称态势语。体态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补充强化口语信息;二是调控交际活动。教师要打破课堂的教学束缚,拓展训练的时空领域;让学生在大量的交际实践中自主地学习运用体态语。另外,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技能的学习基本上是一个习惯形成的机械过程。为避免训练的枯燥乏味,我们必须注重训练形式的多样化;训练情境的生活化;训练手段的现代化。注意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我曾开展以下活动:观摩经典音像资料;用体态语解释常见成语;哑剧小品表演;饰演课堂短剧等。通过这些活动拓展了训练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环境与机会,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了运用体态语进行沟通。

四、注重交际礼仪

交际礼仪一般是指在一定交际场合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交际礼仪广泛地存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和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反映出人们的交际礼仪。交际礼仪同时也是社会道德的一种载体,有着信息传递、感情交流、行为调节等功能。口语教学要向学生讲明交际礼仪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指导准则,它反映了交际的基本要求,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交际礼仪的原则主要有如下几点:尊重原则、遵守原则、适度原则、自律原则。在口语教学中自觉贯彻这些原则,教育学生懂得如何尊老爱幼;如何尊敬师长;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结交朋友;如何与同学相处等。例如,见到长辈或师长应主动问好,不能直呼其名;待人接物要热情诚恳;与人相处要和睦友好等等。

实践证明,开展口语交际训练,不但能使学生掌握日常交际技巧,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教师深入地了解每位学生,对教

育教学工作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下载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初探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初探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同志指出:“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而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以......

    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众所周知,阅读是课内外语文学习的主渠道,阅读是伴随人一生最主要的获取知识的重要认识活......

    双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双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李翠红 在日益开阔的环境下,能在新疆地域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汉语、维语进行双语教学。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教学的认识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以......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王子玲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了解化学基本知识、提高化学素养的主渠道。教师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

    高中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共5篇)

    高中语文学习能力培养、 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任何教师不可能教会学生一辈子所要学的知识,即便是给学生传授了最新的知识,学生走出校门步入......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宜宾市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唐德贵【摘要】: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本文浅析了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优......

    企业管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论文(范文)

    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在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及时迅速的作出判断,对事件进行有效及时的控制,这是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企......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提问的能力 十堰市文锦学校 曾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语文教学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