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绘画想象力
【内容摘要】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来培养儿童的绘画想象能力。
【关键词】小学 绘画 想象力 培养
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无限所致。因此,要指导儿童绘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从而培养好儿童的绘画想象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的方法着手:
一、奇思异想点燃想象
绘画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没有限定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的过程。我们绘画的最终目标是陶冶孩子的艺术修为,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对孩子的奇思异想排斥、批评,而应该在儿童的角度去欣赏、感受、体味其中的情感与智慧。在一次绘画想象创作《游太空》时,一个孩子画了一个白色的机械大鸟在空中展翅飞翔,鸟背上座落着未来的人类村庄,有绿树、有房子、有停车场,大鸟的前边还有一些漂浮着的房子,人们可 以通过空中的道路到那里去游玩。这些挂图颜色鲜艳,童趣浓厚,形式多样,充满儿童天真烂漫的气息,而且想象得古灵精怪,非常有意思。作品虽然怪怪的,夸张的,但绝不失为一张优秀的儿童作品。
二、生活素材挖掘想象
生活是个万花筒,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素材都可以挖掘儿童这种天真纯洁的想象,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就会在他们心灵中挖掘不尽的美的宝藏,画出生活中最真、最善、最美的东西。如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电视新闻报道要把国宝熊猫转移,我要求一年级的小朋友画一幅《救救大熊猫》的画。一个小朋友在画面上画出一只大熊猫在哭,一群小朋友围了过来,有的送苹果、有的送香蕉,有的送巧克力。另一小朋友异想天开,画了一个猪形的储蓄罐,上面帖了红纸,写上“寄给大熊猫收”,还帖上一张邮票。真使人意想不到。
三、直观引伸启发想象
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很强,根据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创造的心理过程,直观引伸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一种有效方法。在第四册美术课本《森林王国》一课教学中,我进行直观引伸启发想象。在教学中,因人而宜,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理,以学生命题、教师填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出题,他画了一个长方形,我就用彩笔给添成一幢漂亮、高大的楼房。另一个学生画了一个椭圆,我给添画上头、颈,竟成了一只昂首高歌、神气十足的长颈鹿,活灵活现地出现在黑板上,一下激起了学生们的绘画兴趣,个个跃跃欲试。此时,我抓住时机给他们讲述长颈鹿身体的基本特征、形状及其画法和注意事项,并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长颈鹿的身体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征,有哪些有趣的动作?在同学们兴趣盎然之际完成了《森林王国》一课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并以森林王国为主题,引导他们在画面上画出多种动态的森林动物老虎、猴子、大象等等,并添画上森林的树木和景色,还根据森林动物的基本画法,启发学生动脑画出了一只只千姿百态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有的落在树杈上,有的嬉戏,有的觅食,有的高歌,并且添画上了茂盛的树叶和累累果实,颜色绚丽多彩,可谓五彩斑斓,充满情趣。
四、情景设置引发想象
教师是创设情景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引发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例如:在教学《小鸟的家》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鸟,鸟和环境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活跃思维,设置一个童话故事。森林里的树丛被人们砍伐,只有光秃秃的山坡,小鸟的家没有了,怎么办呢?使学生明白鸟与大自然的关系,并采用欣赏录像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动静结合,丰富学生的感官,增强兴趣,为画出丰富的画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五、故事配画诱发想象
讲故事对小朋友的吸引力特别大。教学中,我投其所好,让学生从故事中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古诗配画》一课中,我首先运用 教材提供的范例《月是故乡明》来指导学生如何大胆想象。接着,我利用古代画家的创作故事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宋朝一个皇帝赵倍招考画工,要求给‘深山藏古寺’这句诗配一幅画,当时不少人画的都是茂密茂密的森林呀,高大古老的寺庙呀,虽然绘画技巧都很不错,但并没有考取,而另一个考生却被录取了,原来呀,他的画面是这样的:一个和尚在井边挑水,一条石板小路伸入深山„„”同学们的眼睛眨巴眨巴的,不一会儿,小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好像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六、卡通动画导入想象
想象在美术课中用得较多,往往能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二年级《去太空旅游》时,我首先给孩子这样的一个想象空间:如果你去太空旅游,你想象一下怎样去?你希望看见些什么?问题提出后,孩子们马上说开了:什么驾驶宇宙飞船、火箭、飞行器、卫星去太空等等,还议论看见太空有很多星球,有的星球绿树成荫,环境很好,有的说外星人有三只眼睛,有的还说别的星球是机器人干活等等五花八门的想法。孩子天真又不拘一格的想象让课堂马上活跃起来,我再顺势出示有关太空的图片,给学生介绍太空知识,并简单示范飞行器的各种画法,肯定孩子们的想法,鼓励他们把自己所想的用画笔画出来。这样的导入,既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点明了课题,达到了导入新课的目的。
七、儿童歌谣牵引想象 小朋友喜欢儿歌。教学时我运用这个特点,把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编成儿歌,加强教学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易懂易接受。我以《我喜爱的动物》一课为例。我把动物特点归纳成生动有趣的儿歌:“小花猫,喵喵喵,蹬蹬腿,弯弯腰,又蹦又跳练功夫,乐得老猫胡子翘。“长颈鹿,真出奇,多像一架起重机,够树梢,不费力,吃着嫩叶甜如蜜”„„听着听着,小朋友们浮想联翩,自然地想象出各种动物可爱有趣的形象来。
总之,只要教师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力,培养出优秀的美术小天才。
参考文献:
1、《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祁冰、王丽娜,《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1年第10期。
2、《通过绘画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创新能力》,齐云平,《美与时代》,2005年03期。
3、《论艺术想象力与绘画创作》,史河,《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儿童绘画教学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辜国虹,《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2期。
第二篇:积极参与培养绘画能力解读
积极参与培养绘画能力
当从事培智学生绘画与手工课教学工作后。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切的体会到生硬的把普通小学美术课的教材教法搬到弱智儿童美术课教学中来是行不通的。因此,如何根据弱智儿童智力缺陷等能力特点和个性心理特征,合理选择并设计出适合弱智儿童学习需要的课程和 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我不断探究的课题,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一、①鼓励为主。
英国的教育学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了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对学生的心理便是最有分量的一种刺激,保护他、发展他,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底年级的学生一听到教师夸他画得好,就高兴、兴奋,心里就有一种成功和充实的感觉。表扬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肯定,使他们更加有勇气、更加有信心继续画下去,所以教师要以鼓励为主。
②重视学生的互评与自我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的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艺术的美;缺乏成就感、亲情、人性的体验;缺乏兴趣、好奇与探究欲望。我在课堂上提倡无错原则,学生可以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重视学生的互评与自我评价,可以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大胆的描述,也可以自己给自己打个自己满意的分数或评价,比如:李想同学给自己打了优,刘佳星同学觉得自己比李想画的好,可以打优+,但是必须自己说明理由。学生都渴望教师表扬自己,所以他们会毫不客气的指出其他同学画中的不足。如:王心莹同学画《今天我值日》时,画面上部空白太多,构图不饱满,她给自己打了80分,另一位同学给自己的画打了90分,我就问:“为什么?”他说:“上面太空,还可以添加背景,使画面更加美丽、饱
本教材充分考虑到智障学生由于智力、身体发育、动作及语言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无论是简单的组合画,还是简单的手工制作,对他们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教材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选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接受并且完成的教学内容。体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反复训练教学规律。选择单元组合式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智障儿童观察理解能力较差,没有多次反复就无法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单元组合式”教学形式设置,选择学生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教学内容,并设定其为中心内容,围绕这一中心内容,每次作业要求都有所不同,或色彩变化、或数量变化、或动势变化等等,使学生在反复训练中逐步提高绘画能力。而能力差些的学生在一单元中可以反复学习第一次作画的内容,得到了巩固性的训练,使每个智障学生都有了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作业可做,兴趣较高,课堂秩序也较容易维持,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个别辅导上。
二、点滴体会
三、注重正面鼓励,增强自信心。美术教学离不开情感的参与,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成功地利用了情感的参与,而罗森塔尔效应的核心就是鼓励。当受教育者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时,会产生肯定的情感反应,乐于受教,自信心增强,激发起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孩子受到激励后,就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在《我的未来》想象画教学中,我让他们每人画自己的未来,一些学生自己认为画得很糟,可在课堂中我却表扬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进行更丰富的想象,在他们后来上交的作业中,能看出画面各不相同,充满了想象力,画得更美。在以后的想象画教学中,学生都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创造,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在教学中要创设轻松、热烈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千万不能随意批评学生,那样做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会取得教师预想的教育效果。
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的鼓励、爱护,以及对他们作业的肯定和理解,无疑会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从而使学生敢说、敢想、敢做、敢画,使课堂气氛更为轻松愉快,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爱因思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美工课中适时地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兴趣,使弱智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有易于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掌握知识。1.寓教于乐方法,引发兴趣
在每课的版面上增加一个小版面心,设计有趣的问题(谜语)或有趣的活动(游戏)等,让学生感到兴趣的同时发现问题,进而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而这一思维的起始阶段正是教师应牢牢把握的,知识的导入、衔接与传播皆以此为良好的开端。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思维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才会积极起来”为了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积极性 2.利用赏析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1)电化教育方法作为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电化教育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形声结合的显著特点,可以创设情境、烘托气氛,比起常规的、单调的教学方法,更加具有趣味性、牢固性、灵活性,可以克服智障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缺陷,激发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弱智儿童的记忆力。根据课堂活动内容设计一套实用性电子课件,教学活动中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增加大量的欣赏内容,便于智障学生了解、感受大千世界的精彩和激发向往美好的情感。
3、工具材料,是学生感受成功喜悦的条件
智障学生由于身心缺陷,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常遇到不同的挫折与困难,因此,特别需要教者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特点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加强个别指导,鼓励和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进他们心理情感的健康发展。工具材料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难保证,配备工具材料带非常重要。
作为老师,首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为补偿学生缺陷、发展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希望每一名学生都应有一本最喜欢的教科书,使他们在绘画、手工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并使其从中受到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起到矫正和补偿智障学生身心缺陷的积极作用,这对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他们成为能够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换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换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创造想象是不依靠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不但具有新颖性,还具有首创性和独特性。在教学《司马光》时,我使用变换角度、启发想象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是司马光”
学生读懂了课文,我问学生:“假如你是司马光,会用什么方法救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
“我是司马光,就叫小朋友过来,大家手拉着手,像小猴子捞月亮那样,把掉进缸里的小朋友拉出来。”
“我是司马光,用一根绳子放进缸里,套住那个小朋友,把他拉上来。”
“我是司马光,就叫来另外两个小朋友,大家一起用力,把大水缸推倒。”
小学生好胜心强,为了证明自己比司马光更聪明,都踊跃发言。尽管小朋友想的办法在当时当地不一定奏效,但闪烁着求异思维的火花,我们教师一定要让它燃烧起来。倘若用批评、训斥来浇灭它,简直是一种犯罪。
“我是司马光砸缸用的石头”
看见学生思维如此活跃,我突来灵感,给学生出了个说话练习题:“现在,小朋友们成了司马光用的那块石头,请大家说说你的故事。”
这一问好似投入学生思维长河中的石块,激起阵阵涟漪,小朋友们兴味盎然,积极讨论,自编故事。有个小朋友和大家讨论后编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是一块不大也不小的石头,住在一口大水缸的脚下。我和大水缸是好朋友,经常说悄悄话,人们谁也听不懂我们说的话。有一天,司马光和他的小朋友来我们这儿玩,一个小朋友踩着我的头顶扒上了大水缸。我和大水缸同时喊:“快下去,快下去,缸里有水,很危险!”可他听不见我们的话,一不小心就掉进缸里了。我和大水缸干着急,都没有办法。眼看小朋友就要淹死,这时,司马光把我搬起来,高高举起,朝大水缸使劲砸去,几下子就把大水缸砸了一个大窟窿,我也被大水缸碰得鼻青脸肿,头昏眼花,可我们都很高兴,因为那个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得救了。” “我是司马光砸的那口缸”
学生以司马光砸缸所用石头的身份讲了“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我又突发奇想,何不让小朋友当一回司马光所砸的那口缸,再换个角度编故事,进行口头说话练习,于是,我便说:“假如你是司马光所砸的那口缸,你的故事又会怎样呢?” 我的话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或低头沉思,或抬头苦想,或悄悄商量,过了一会儿,便小手如林,其中有一个小朋友说得最精彩:
“我是一口大水缸,住在司马光的花园里。我的旁边有一座假山,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我身边玩,有个顽皮的小朋友爬上假山,一不小心掉进我的大肚子里。这可不得了了,我的肚子里满是水,一下子就把这个小朋友给淹没了。这时司马光跑过来,举起一块大石头朝我身上砸来,把我砸得快疼死了。我咬着牙,忍着痛,对司马光说:„你砸吧,朝一个地方使劲砸,就把我的大肚皮砸破。‟„哗啦‟一声,司马光把我砸了个大窟窿,我肚子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我大肚子里的那个小朋友得救了。”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因此,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第四篇: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
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
作文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可以说,没有联想与想象便没有文章。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这两种能力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关于联想能力,我将它分为三类作训练。
一、同向联想。同向即由这一事物到另一事物之间的想象飞跃是同一方向的。又分为发散联想与引申联想。
发散联想训练:例由升旗展开联想提炼论点。起初,同学们只有一个公式化的结论:红旗是用烈士鲜血染成的,应珍惜今日幸福生活。为开启联想的闸门,作如下引导:红旗出现在哪些场合?除先烈外,还有哪些人为红旗争光添彩?于是,同学们的思维飞跃到:南昌城头的红旗,长征路上的红旗,江姐狱中绣红旗,天安门城楼上升起的红旗,联合国总部上空的红旗,奥运会上升起的五星红旗,插上南极大陆的五星红旗„„为红旗争光添彩的有李四光的地质学贡献,体育健儿的枚枚金牌,澳星的升空„„这样四方纵横联想,红旗就变得具体可感,触手可及了,五星红旗是伟大的党升起的,我们热爱五星红旗,就更应热爱党。五星红旗指引我们奋勇前进。在改革大潮中,五星红旗更为鲜艳。我们以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等。
引申联想训炼,观一幅漫画或看一首小诗使联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例艾青的诗《小花答辩》是这样的:要是长在深山/有谁能发现/静静地生长开放/平安并非幸福/寂寞倒是痛苦/宁愿开在路边/踩扁也心甘情愿。要提炼观点写一篇评论,就必须作引申联想。诗中以小花答辩的形式,展示了小花的什么样的价值观、幸福观?小花认为她的一生最恰当的位置在哪里?为什么“平安并不是幸福?“由此联想到些什么?于是同学们联想到无数革命者不愿作“寻常床篑死”的品质,联想到“怒向刀丛觅小诗”的鲁迅,联想到当今冒着风险下海的一些行政干部,联想到跳槽的科技人员,联想到太空城的科技人员,向深处联想,评论文才有深度,才有分量。
二、逆向联想。即由这一事物向相反方向想象而求得另一事物。例龟兔赛跑的故事。除了同向联想批评兔子骄傲之外,运用逆向联想便可得出新意。如:指出龟兔赛跑这种比赛的不合理性,因为两者在行走能力上悬殊过大,犹如让高中生与一个小学生赛跑,难怪兔子睡觉呢。由此联想到学校里对待不同基础的学生应作不同的要求。此外还可指出:乌龟的胜利纯属偶然。如不改革,下次必败,再联想到工作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问题等等。又如:“谈‘吃一堑,长一智’”,逆向联想可得出结论是:吃一堑未必长一智;不吃堑也可长智。必须指出的是:逆向联想容易出新意,往往以险,以巧,以奇取胜。但是又不可为此而扭曲原意,那样就会弄巧成拙。有一则材料为:有一棵苹果树枝繁叶茂,有一个果子被虫蛀了,于是管理者抡起大斧,朝大树砍去,要求从中提炼观点,联系现实、写读后感。这则材料寓意已很明显,即管理者只见一点不及其余,做法是荒唐可笑的。联想时就只可作同向联想,而不可作逆向联想。结果有的同学仍写道,“这棵大树砍得好”,“为管理者砍树叫好”等,这样硬扭曲材料的做法是不对的。
三、多角度联想。由于事物是立体的,往往联想也应多角度进行。例《知足与不知足》联想的角度就很多:1.人贵知足尤以不知足为上;2.对既得的知足,对未得的不知足;3.生活上要知足,学问上宜不知足;4.知足者长乐,知不足者乐长;5.对别人的理解知足,给予人的奉献,不知足。再谈想象能力的训练: 想象是对于人们已有的经验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1991年高考题就要求把圆想象成某个具体实物加以描写,可见,想象能力的训练是不可忽视的。
训练手段很多,如改写、扩写、续尾等,此外还可作一些专项练习,如“霜花似花不是花”加以想象完成同类的句子:棉花似花不是花,雪花„„水花„,浪花„„。还可描写一个欢乐场面。尽管同学们都会作各种想象,但其中仍有高下之分。
总之,联想与想象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有了丰富的联想能力,想象才有了可靠的基础,想象能力增强了,又能促进联想,只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坚持对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训练,学生就能体会到运用这两种能力所取得的成功的欢乐,从而提高写作文的兴趣。
第五篇: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教学策略
数学与信息学院
学科教学(数学)
唐涛
312045104005 摘要:教学策略的选择往往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空间想象能力作为中学数学“三大能力”一直课程专家设置课程,一线教师教学实践关注的重点。本文在探讨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学生在学习中、教师在教学之中遇见的问题,归纳提炼了五大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立体几何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学;策略;空间想象能力
无论是知识的教学还是方法的教学最终落脚点还是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学。数学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三大能力”都是我国数学教育关注的重点。但是传统的教育大纲忽视应用,突出逻辑的地位,甚至认为“数学能力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社会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愈发受到重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素质教育,更是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不同能力的培养的侧重点有所改变。高中立体几何课程历来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而《新课标》更加强调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强调空间观念的建立,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退至次要地位。立体几何课程改革引入大量的实物模型、计算机模拟与演示,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什么是空间想象能力
中学数学所研究的空间是人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空间,具体地讲,它包括一维(直线)二维(平面)三维(立体)图形所反映的空间形式。所谓空间想象能力,主要是指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对于几何图形而言,包括识图想图作图截图等对图形的解析与建构能力。即对点线面体等基本几何图形的形状结构性质及其关系非常熟悉;能根据实体模型以及几何图形在大脑中识记、重现基本图形的形状和结构,并能分析图形的基本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能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实体模型或用语言式子来表示空间形状及位置关系;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基本图形与基本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根据几何图形发现、推导出图形的性质并能创造出合乎一定条件性质的几何图形,进行空间想象创新思考与实践。我们在平常的数学学习中会发现,有些同学很擅长解决几何问题,而有些同学对于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都感觉有些力不从心,这两类同学之间的根本差别就在于前者空间想象能力比后者强。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2.1平面几何向空间几何转换困难
由于学生从初一就已经开始接触点线面等基础知识,到初中毕业,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一部分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头脑建构起包含点线面,基本平面图形,平面几何相关的基本定理等在内的心理图示。但是思维能力仅仅停留在二维平面。从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之间的关系来讲,不论是图形还是概念拓展变化,对学生都是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易建立空间概念,难以形成较为准确、直观的几何模型。比如,有的同学对空间图形的三视图的理解始终存在着障碍,已有认知结构很将三维的立体图形同二维的平面图形恰当的联系在一起。
2.2 逆向思维能力不强
要顺利完成由平面图形向空间图形的转化, 必须借助于较强的逆向思维能力, 但对初学立体几何的高一学生来说, 这种能力明显不强, 这自然也影响他们对立体几何知识的分析和抽象能力的提高。
2.3 对概念缺乏本质理解
学生初次接触立体几何,学生即使初步建立起对立体几何相关概念知识的理解,但由于第一章的内容相对基础,许多同学在平时学习中往往会忽视第一章的重要性,导致对抽象层次更高的概念、定理的本质仍然缺乏理解。表现在解题过程中说理论证含糊,过程模式化,机械化,生搬硬套。
2.4 对空间的基本几何图形的形状、结构不熟悉
学生初学立体几何往往不能正确画图, 不能离开实物或图形在头脑中重现基本图形的形状, 并且不能分析图形的基本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有些学生在空间几何这一章快要学完的时候,甚至还不能独立完成正方体、长方体等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立体图形的画图。
2.5 对空间图形缺乏辨析能力
学生不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出基本图形, 并且不能分析其中基本图形与基本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学生掌握立体几何知识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的结合
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教学对学生逐步形成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3.1 加强几何教学与实际的联系
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是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来源是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感知与认识。因此应加强立体几何教学与实际的联系,帮助学生将具体的现实空间与抽象的几何概念相统一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应加强几何教学与实际的联系。具体措施为,运用生活实例或实际问题引入几何概念探讨几何图形的性质,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的机会以发展空间观念,重视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老师通过对金字塔的语言描述唤起学生头脑中相应的表象。再通过观察棱锥的直观模型使学生获得对棱锥几何体的整体形象认识。在此基础上画出的直观图就成为棱锥概念的形象表示。以后一提及棱锥大脑便浮现出相应的图形。可见在几何概念形成过程中直观模型起了重要作用。再比如:“在空间中两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此时在二维面上无法表示出这三条直线的形象,如果形成的表象不清晰则可以借助于三支铅笔来展现三直线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以获取正确解答。
3.2 重视有关空间图形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
无论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都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好“双基”的过程也是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的过程。只有理解并掌握了“双基”才有助于在头脑中再造有关的空间形式,并将其用图形正确表述出来。其中基础知识包括:常见空间几何体的概念及结构,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等。虽然这些知识的基本构架仍然是点线面三要素,但与初中的平面几何相比却又本质的的差别。教师在概念、定理、和公理的教学中还应按认识规律、空间想象能力形成规律进行教学。像三垂线定理。已知直线,斜线和它的射影,可以画出已知直线的各种位置,垂线与平面垂直的通常画法与特殊情况。这对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起较好作用。
3.3 引导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画法
要使学生摆脱对直观模型的依赖必须进行画图训练。引导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画法规律,对于形成学生的几何型空间想象能力至关重要。如果看图者不清楚空间图形是按照什么规则画出来的,那么他也就无法正确理解作图者通过图形要表达什么思想,也不可能正确地想象出图形所表达的空间形体。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教师要注意讲清空间形体与直观图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结合教学内容展开,使学生对正投影基本原理逐步有一个全面认识,从而使空间图形平面图正投影图画法有了理论依据,明白空间几何元素在投影后保持不变的规律,这是我们画直观图的基本依据,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另外,还应明确指出,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画图的虚实线规则的区别。平面几何画图时,原题中已有的线都画为实线,添加的辅助线都画为虚线。而立体儿何画图时,无论是原题中已有的线,还是添加的辅助线,只要是被平面遮住的部分,要画为虚线或不画,其他都画为实线。使学生看图时,能根据这个规则,分析图形中各元素之间的相关位置,画图后,也要根据这个规则检查所画图形是否正确。如图甲表示的平面图形是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平行四边形,而乙、丙都是空间图形,由于虚实线的部位不同,表示两个平面相交的位置不同。
甲 乙 丙
画图规则的掌握除应联系实际加强练习外,还应注意使学生首先掌握最常见的基本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的直观图的画法。在学生对基本概念与理论的图形表示过关后,还要通过上练习课引导学生明确空间图形平面图画法的要求(如前所述),要点并掌握画法规律,以使学生通过实践在画图能力方面有一个飞跃。画直观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对立体图形的性质理解,借助图形推理论证,也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解题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掌握绘制直观图的方法,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例如,画出三个平面把空间分成几部分的各种图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又训练了空间想象能力。直观图的作图方法比平面几何图的作图方法要复杂得多。“斜二测”和“正等轴测”是教材中画直观图的两种基本方法。“斜二测”,具有立体感强,作图方法简便的特点,适用于直线形空间形体如四面体、六面体、棱柱、棱锥等, “正等轴测”画法,在坐标面上画圆的投影时,方法比简便,适用于画圆柱、圆锥等空间形体的直观图。
当然画图训练应有层次性。首先训练学生画平面图形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画好后引导学生将直观图与实际模型作对比。再根据直观图想象其实际形状。这样做对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丢掉模型具有显著的作用。然后让学生根据语言表述画出相应的图形。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的是在坚持正面教育同时,还要不断就板演作业中典型错误或不规范画法加以纠正。让学生在试误中加深正确的认识。
3.4 通过对自然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转化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在立体几何中这一思想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好本章的关键所在。本章的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互相转化。教材中出现的定理和性质大多是以文字形式给的。比如:四个公理,线面平形、线面垂直的性质及判定定理等均是以文字的形式给出的。证明之前必须先把它们转化为图形语言,再转化为符号语言,这是学习立体几何的
基本要求,不可等闲视之。
2)空间问题与平面问题的互相转化。处理立体几何问题,往往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要注意总结转化规律,例如通过平移、补行、展开、作截面、射影等手段,将空间问题转化到同一平面上来。比如在求异面直线的夹角时,我们往往是平移其中一条直线使得两条直线相交,进而求出夹角。
3)“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互相转化。立体几何问题的有关证明中,“面面垂直”通常转化为“线面垂直”,而“线面垂直”通常转化为“线线垂直”;“二面角”和“线面角”通常转化为“线线角”,“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通常转化为“点面距离”。倘若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能渗透“转化思想”那么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下,学生的“转化”能力必将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5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空间想象力
由于立体图形的三维特性,许多认为设计的问题很难甚至没办法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演绎其内涵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在多媒体教学中, 我们将课本上的习题“从一个正方体中截去四个三棱锥后, 得到一个正三棱锥, 求它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几分之几?”根据题意设计成动画情景,即“一个正方体依次被切去了四个角, 把切去的部分放到屏幕的四角, 中间剩下一个三棱锥,求三棱锥的体积”。学生根据画面的演示, 可以想到剩余部分是由整体减去切掉的。有了思路后, 再从画面中清晰地推导出每个角的体积是整体的1/6, 进而得出所求体积为整体的1/3。这样,通过画面的演示,不需教师讲解,学生自己就能找到求解方法, 并在无
形中树立了间接求体积的概念。
通过多媒体教学, 我们发现它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多媒体教学使课上教学省力;它能直观、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 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使教师的板书量大大减少。其次,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 加强了知识间的连贯性。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地突出教学重点,浅化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进度加快,节省教师反复讲解的时间, 相对增大课堂容量, 突出各部分知识的连贯性, 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6 让学生学会“反思”,通过反思优化思维品质
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有着密切的联系。立体几何中的许多定理、公式和法则都是平面几何定理公式法则在空间中的推广,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必须注意这两者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有时平面几何的局限性会对立体几何的学习产生一些干扰和阻碍作用,如果仅凭平面几何的经验,用平面几何的结论套用到空间中的物体,有时会产生错误。例如,在平面几何中命题
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都为真命题,但在立体几何中就不是真命题。因此,平面几何的定义定理对空间图形需要经过证明才能应用。
立体几何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教学中的难点,它又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相辅相成的。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活跃的因素,通过多种途径力求在讲授立体结合相关知识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M].人民教育出版社,第3版,2007,2 [2] 沈思奇.高中名师互动教案[M].陕西旅游出版社,第1版,2009,12 [3] 傅维力利.教育问题案例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第4版,2011,1
[4] 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第5版,2010,8 [5] 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9,1 [6] 李剑.达成数学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J].数学教学与研究,2010,3 [7] 李燕杰,李晓东,宋士波.更新观念,完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育学报,1996,11 [8] 吾买尔.米吉堤.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J].数学通报, 2000,(5):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