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华区军休中心学习考察报告
五华区军休中心学习考察报告
XX市XX所考察学习小组
10月8日至10月20日,XX市XX所分两批工作人员先后到昆明五华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参观学习。五华区军休中心于2007年底成立,目前共有军休人员1332人。军休中心通过撤并原来4个小而全的干休所,实现了对集中和分散安臵的军休干部的统一管理和均等化服务,达到集约化使用人、财、物资源的目的。在五华区军休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实地参观、查阅资料、观看录像,听取经验介绍、开展交流座谈、进行主题培训、到军休干部家庭走访等多种形式进行了认真、深入、细致地学习,总结起来,昆明市五华区军休中心有以下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创建新型队伍。
五华军休中心在改革发展中,注重队伍建设,坚信抓好队伍建设是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首先是实施创建“六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团结型、创新型、协调型、服务型、廉洁型);第二是实行“军休服务之星”评选,以典型引领全体,在军休工作人员中形成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第三是组建军休工作人员社工培训小组,开展社会工作知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式的培训,鼓励军休中心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职业等级等三方面,积极实施抓好队伍建设的创新。
二是,创建军休管理新机制。
五华军休的改革和发展从抓管理制度入手,形成了民政局→军休中心→服务站“三级管理”和中央、省、市、区“四级保障”的管理格局。建立灵活自主的用人机制。以定工作、定职位、定任务、定责任、定标准、定期限、定权限、定条件的“八定”标准为基础,建立竞争上岗和绩效考核的用人制度。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最佳搭配。努力做到服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通过改革,制定和完善了中心与服务站联席制度、会议制度、联系、专访、慰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联络员制度等10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激励人”的新局面。狠抓行风建设,强化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通过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军休干部真正体会到改革带来的好处,军休干部在改革中真正得到了实惠。
三是,引入社会化服务建立“五进中心”长效服务机制。
2009年以来,军休服务中心建立了“五进中心”长效服务机制,即文化进中心、体育进中心、法律进中心、医疗服务进中心、家政进中心。“五进中心”的探索和实践,是将社会化的理念引进军休服务工作的一次创新,该创新的核心在于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协调社会各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进社会力量,搭建服务平台,使军休服务工作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
“五进中心”长效服务机制的实施,一是实现了由民政部门独家管理服务到全区多部门关心、服务军休干部的转变;二是整合了资源,有效地发挥了休干专业人才、区内各专业部门(司法、体育、文化等)的人才和社会其他机构的专业技术人才优势为军休干部服务,使以前干休所利用率不高的固定资产(如活动场所、医疗等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三是降低了成本。用购买服务的方式,降低了军休服务管理成本,避免了风险。四是军休干部服务需求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满足。
四是,引入社会工作全程服务军休工作。
深化军休工作的发展和创新中,五华军休中心的脚步一直没停过,2011年通过与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开展“昆明市五华军休中心社会工作制度建设与服务模式探索”合作项目,引入社会工作全程服务军休工作。借助高校专业力量,引入社会工作价值观、方法与技巧,整合各种资源,以此社会工作全程服务军休工作为平台,实现“三个一”,即“建立一个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一支新型军休工作人员队伍、创建一套服务新机制”。应用社会工作文献资料分析,参与观察,深入访谈,座谈会,需求评估,服务与培训方案的设计、实施与评估等形式,从制度创新、专业知识培训和服务三个方面开展五华军休中心工作制度建设与服务新模式探索和实践。社会工作服务军休工作,拓展了军休服务工作内容,完善了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创新了工作手段,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职业责任感与使命感,更好地满足不同层面军休干部的需要。
五是,创建“一站一品牌”,打造军休文化。
单位文化品牌,是单位文化最持久,最具有潜力和最有意义的精品化战略的结果,是单位最具个性特色,最为广泛认同的文化,是单位文化的精神和灵魂。五华军休中心特别重视军休文化对五华军休的影响力和积极意义,全力打造具有五华特色的军休文化,打造五华军休中心叫得响、立得住、有特色、高质量军休文化品牌。
五华军休中心创建的军休文化品牌有:军休中心的“历史的足迹走廊”,莲华服务站的廉政“文化长廊”,虹山服务站的“和谐军休之窗”,黑林铺服务站的“绚丽军休书画艺术”,这些军休文化品牌都充分体现出军休中心的创新理念和工作激情。
六是,形成具有五华特色的“12345”军休服务模式。
随着五华军休改革一步一步推进,形成了具有五华特色的 “12345” 军休服务模式。
“1”即创建“一支新型军休工作人员队伍”。“2”即形成“二个服务区域”,1、开辟“社区资源服务”;
2、推进“站内服务区域服务形式多元化”。“3” 即搭建“三条沟通渠道”,1、建立军休干部顾问沟通渠道;
2、分散安臵军休干部沟通渠道;
3、服务需求反馈沟通渠道。“4”即建立“四条服务线”,1、军休干部服务线;
2、空巢老人服务线;
3、丧偶老人/遗属服务线;
4、个别军休干部服务线。“5”即建立“五进中心”长效服务机制
1、文化进中心;
2、体育进中心;
3、法律进中心;
4、医疗服务进中心;
5、家政进中心。
军休服务“12345”新模式的建立,使五华区在军休工作上实现五个突破:创建一支新型军休工作人员队伍,实现军休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新突破;社区服务与军休服务站服务相结合,实现服务形式向多元化转变的新突破;多层面沟通渠道的搭建,实现有针对性满足军休干部的服务需求新突破;四条服务线的建立,实现服务网络全面覆盖的新突破;“五进中心”服务机制建立,实现了将社会化服务引入军休服务新突破。
近年来,五华区军休中心通过创新军休服务模式,强化服务管理,先后获得了“全国军休系统先进单位”、“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等荣誉。与之对比,我所在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要把他们的好经验、好作法、好思路、好模式学习、引进、消化过来,结合我所实际,大胆创新,提高军休服务质量,走出一条适合我所发展的好路子来。
XX市XX所
二0一二年十月
第二篇:军休工作总结
军休工作总结2011年我们在省、市军休部门的指导和县民政局党组的领导下,紧紧围绕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的工作中心,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扎实工作,规范服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主要工作根据年初民政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党和国家关于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秉承全心全意为军休干部服务的理念,以落实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为工作重点,以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管委会“三自”作用为动力,以创建和谐军休所为抓手,着力在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和周到服务上下功夫。
(一)认真落实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丰富其晚年生活认真落实政治待遇,保持其政治本色.年初为符合订报条件军休干部报销了二份报刊费,同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所里还订了《**日报》、《新安晚报》、《中国民政》、《中国老年报》、《文摘周刊》等报刊杂志,供军休干部来所阅读、学习之用。坚持每月15日、28日组织军休干部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传达有关文件、听报告和进行党性教育等。及时通知休干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座谈会和外出参观活动。6月份在县委号召开展万名党员缅怀先烈、重温誓词活动中,组织党员到**厂开展了重温誓词的活动。6月底召开了庆祝建党90周年座谈会,所党支部表彰了4名优秀党员和一名先进工作者,并且给全体工休人员、党员发了建党90周年纪念品。认真落实生活待遇,丰富其晚年生活。元月份,在中央财政经费没到位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协调县财政局给我所预拨了30万元经费,保证了军休干部离退休金及各项生活补贴足额及时发放。同时,根据县老干局的统一布置,我们及时完成了上报离休干部信息的工作,保证了离休干部医疗费得以及时报销。3月份组织军休干部进行了房改政策的宣传工作,4月完成了房改款的测算、军休干部签字确认和上报工作。6月份根据文件精神,我们采取登门慰问的方式,及时将离休干部增发的生活补助费共20029元送到了每一位离休干部的手中。年底,根据文件规定我们及时调整了军休干部生活补贴和遗属生活补助费,并将262500元的补发费用全部补发到位。5月份组织对全所离退休及工作人员进行了体检,使一些疾病得以早发现、早治疗。重大节日开展慰问活动。“春节”、“八一”期间及时将省市的慰问品送到军休干部家中;其他节日所购买了米油等慰问品对全所工休人员进行了慰问;对生病住院的老同志,我们在得到信息后,都能及时带着慰问品前往医院进行探望慰问,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组织军休干部参加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开展钓鱼、扑克、麻将等项目的比赛,还组织身体健康的军休人员到**的徽园、海洋馆、世博**馆、等处参观游览。
(二)创新工作理念,提高服务质量。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省厅倡导的“五心”和“五个一”的要求,提出了“创新服务管理,建设和谐军休”的工作理念。一是转变服务方式。制定和落实“服务第一责任人”和“服务上门”等长效机制,把间接服务与直接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今年的军休房改工作中,我们本着军休干部利益至上的原则,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使军休干部的房改利益得到了最大化。二是创新服务内容。在认真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的基础上,针对高龄休干逐年增多及大多数休干子女不在身边的新情况,为休干提供健康咨询、开展健康检查,依据政策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探索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三是拓展服务渠道。引导军休干部走出庭院,融入社会,积极参与创建和谐社区和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等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活动。鼓励军休干部积极参加县老年大学学习。
(三)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军休工作透明度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做好军休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重要内容。积极开展行风建设,加大所务公开力度,增强办事透明度,真正做到“政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以优良的行风促服务、促管理、促发展,自觉地将军休工作置于休干的监督之下。所党支部十分重视“管委会”自身的建设和“三自”作用的发挥,凡涉及工休人员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都提交“两委会”集体讨论研究,执行情况向管委会通报,沟通思想,征求意见,改进工作。管委会成员不顾年老体弱,关心和支持干休所的工作和建设,在工休人员之间发挥了桥梁作用,为军休所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加强党支部建设,推动军休所各项工作全面开展所党支部以县委号召开展万名党员缅怀先烈、重温誓词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到**厂缅怀先烈、重温誓词,使全体党员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党性教育,提高了党员的素质,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带动了工作人员精神面貌的大改观,呈现出了文明服务、勤奋工作、廉洁守纪的良好势头。七一期间,我所党支部被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受到了县直机关工委表彰。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坚持每日打扫卫生,确保环境的美化、亮化、净化,为休干来所办事和活动提供了整洁舒适的场所。今年我所通过了县文明委的检查验收,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县文明单位”称号。认真抓好安全及计划生育工作。5月中旬我们进行了安全工作大排查;计划生育工作在我所计生专(兼)职人员的努力下,圆满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特别是我所的孕(环)检率达到100%,受到了上级领导和计生部门一致好评。
二、存在问题一是军休干部的各项活动开展的还不够活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二是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待于进一步学习提高。
三、2012工作打算
1、组织工休人员继续学习、广泛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军休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2、继续加强党支部、管委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职工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管委会的“三自”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军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3、认真落实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鼓励引导老干部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发挥余热、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开展棋牌、钓鱼、参观学习等活动,丰富老干部的晚年生活,陶冶老干部的生活情操,真正做到使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4、继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体现新时代、新阶段、新要求的比较全面的、系统的具体化、规范化的制度体系,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在教育人、引导人,约束人等方面的保障作用。
第三篇:军休简报
军休简报
按:9月21日至23日,湖北省军休办在黄石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业务培训班。来自全省军休管理服务机构的业务骨干,还有部分新上任的军休办(科、所)主任(科长、所长)共153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军休标准化建设、接收安置、生活待遇、服务管理等主要业务,并安排了三个单位分别就军休标准化建设、伤病残军休干部接收安置等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现将武汉市军休三中心、宜昌市杨岔路军休所的典型发言材料刊发,供参阅。
敢于担当 主动作为倾心尽力做好伤病残军休人员的接收安置工作武汉市军休三中心 接收安置军队伤病残退休人员是一项特殊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我中心自2009年以来共接收安置军休干部771人,其中伤病残军休人员163名,包括伤残人员105人(四级4人、五级1人、六级10人、七级53人、八级29人、九级8人),病退58人,占中心接收总数的20%。在接收安置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规定》,站在讲政治、顾大局,讲稳定、促和谐的高度,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在省、市军休办的指导帮助下,与部队密切配合,围绕“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这个中心,圆满完成了历年上级下达的伤病残军休人员接收安置任务。
一、敢于担当,为军队实现强军目标分忧
伤病残军休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为部队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接收安置好他们,关系到军队改革发展的大局,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他们的晚年幸福。
一是抓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提高了,行动才会自觉。我们组织工作人员开展政策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是实现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重要举措。随着军队改革深入推进,伤病残军休人员的安置数量会更大,任务会更重。接收安置好伤病残军休人员,是我们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要有“位卑来敢忘忧国”的担当意识,不怕困难,不计得失,尽心尽力地完成好伤病残军休人员接收任务。
二是抓培训,熟悉程序规定。每年全市军休人员接收安置工作启动之前,中心就集中组织接收安置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熟练掌握接收工作详细流程,针对接收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不同具体情况进行讨论研究,区分不同情况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做到特殊情况的处理都有相应预案。
三是抓早进入,力争把矛盾解决在移交前。对每名伤病残军休人员的档案,我们都提前认真仔细地审理,看“三证”(军人残疾等级评定表或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表、伤残医务证明、伤残申请报告表)是否齐全,工资核算是否准确,档案资料是否完善,对档案资料漏缺和政策没有落实到位的及时告知军休人员,并通报部队认真审核,做好补缺工作。在提前做好档案审理的同时,我们还提前与每一名伤病残军休人员及其家属取得联系,详细了解伤病残军休人员的病情伤情,思想想法和实际困难,指定专人有针对性地宣传政策规定作,做好答疑解惑工作,取得伤病残军休人员和家属的信任与配合。
二、主动作为,为伤病残军休人员解难
伤病残军休人员,年龄普遍较轻,职务低、收入少、家庭负担重,加上身患各种疾病和受伤致残,其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对他们要有特别的关爱,克服困难,主动作为,始终想伤病残军休人员所想,急伤病残军休人员所急,解伤病残军休人员所难。
一是随时移交随时办。部队虽然在伤病残军休人员的移交上很重视,但由于伤病残军休人员情况复杂,个性化问题突出,矛盾困难多,往往不能与其他军休人员一次性移交完成。对此,我们本着“成熟一个交一个,随时移交随时办”的原则进行办理。2014年,空军某部队移交12名军休人员,其中有5名伤病残军休人员思想有包袱,不愿移交。该部队与我们沟通,能否将同意移交的先办理手续,有思想包袱和实际困难的伤病残军休人员,待做好工作后再移交。我们当即承诺“成熟一个交一个,随时移交随时办”,只要你们能交过来,我们就愉快接收。这样,该部队先后分6次才把12名同志移交完毕。
二是异地移交优先办。我们考虑到异地安置,距离远,办理不便。凡有异地移交伤病残军休人员,我们都优先办理,提前与部队充分沟通,协商好移交时间,完善好资料,再让部队来中心办理移交手续,避免不必要的来往奔波,给部队增加负担,影响待移交伤病残军休人员的积极性。2014年,南京某院校前来移交病退军休干部王伟,我们提前与该院校交代了办理流程,同时,与休干的父母沟通,详细了解病情及思想状况,提前做好了应对措施,并加班加点为其审核档案,核算工资。后来,王伟在部队领导和家属陪伴下来到中心,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我们仅用了半个小时就为其顺利办理了移交手续,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使其充分感受到了地方组织的温暖和办事效率。
三是行动不便上门办。空军某部军休干部张华山,患肾衰竭,需要长年住院透析,生活无法自理,因思想顾虑和实际困难,多年未移交。我们知道该情况后,多次上门走访了解张华山不愿移交的原因,寻求解决办法。通过反复交流,掌握了张华山不愿移交的真实原因:
1、自己每月要到部队161医院透析四次,担心移交后地方医疗待遇没有部队好;
2、患病十多年一直都是老伴照顾,没有经济收入,希望部队给老伴一定的护理费;
3、很多药都需要自费购买,希望部队报销部分自购药费。症结找到后,我们耐心给他介绍了地方医疗政策,积极与市军休办协调,申请把部队161医院作为张华山的定点医院,并积极为其申请护理费。同时,经协商,部队从实际出发,酌情为其解决了部分药费和家属护理补助。张华山的思想顾虑解除了,愿意移交了。我们考虑到他行动不便,主动联系部队领导一起到他家中办理移交手续。真情打动人心,张华山激动地说:“中心工作人员多次到医院和家中看望我,认真了解我的诉求和困难,多方奔走为我解决困难,中心的工作人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三、积极协调,为落实伤病残政策待遇尽力
中心在接收安置伤病残军休人员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竭诚服务的意识,切实把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照、医疗上关注和精神上关爱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使他们融入军休和谐大家庭中。一是待遇上落实。伤残四级军休干部杨明勇,2012年3月退休,移交时中心审核档案发现,部队从杨明勇退休起,每月都少发了军衔工资、军龄工资和退休后历年增资工资。我们及时与其本人和部队沟通协调,要求部队将漏发的部分按标准补发。该部队经过核查,发现确实每月少发了一千多元,并诚恳地向杨明勇道歉。在移交前落实了工资补发,一次性安置补助费共计45000元。2015年接收的精神类疾病军休干部苗春来,没有分配到部队经济适用房,但参加了该部队集体购买的地方商品房,没有办理两证已经15年了。在这种情况下移交,必然使其权益得不到保障。我们及时请来部队领导和苗春来的监护人共同协商此事。我们指出:
1、按规定,军休干部移交地方,需要为其解决住房,但苗春来没有享受部队经济适用房待遇。由于本人意识不清,必须要确认监护人是否同意不分配经济适用房可以移交,如果同意必须与部队签订书面协议;
2、鉴于军休干部的病情,且没有分配经济适用房,要在移交前,将其住房公积金落实到位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偿;
3、要求部队抓紧为其办理商品房的两证。按照正常程序部队要把所有问题解决完,我们才能办理接收手续,考虑到接收安置工作已接近尾声,加之监护人强烈要求移交。我们在部队为其需要落实的待遇等方面签订书面承诺后,迅速为其办理了移交手续,而且不留后遗症,监护人很满意。二是生活上关心。伤残军休干部李泽新一条腿截肢,病退士官梁建荣肾衰竭,长期卧床不起,病退军休人员曹兴斌、钟四化半身不遂。这些同志都行动不便,我们按照相关规定,为他们申办了护理费补助。病退军休干部李建秋因身患多种疾病,移交时年仅40岁,职务等级低,需长年接受住院治疗,爱人没有工作,孩子正在上中学,父母亲70多岁,在湖南老家农村。2015年李建秋又被医院确诊为肺结核病复发症,住进了结核病医院,使原本就十分困难的家庭,又雪上加霜。中心党委研究决定从中心慈善基金中拿出1万元对李建秋同志进行了救助。组织上的关怀,使李建秋同志感动的热泪盈眶,增强了他战胜病魔,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此同时我们积极为伤病残军休人员办理好组织关系转移,及时把他们编入不同的党支部,与其他军休人员一起过组织生活和参加政治学习。平时我们派工作人员把学习资料、军休内部刊物送上门并传达上级有关政策性文件,中心开展大的活动,我们及时安排人员用电话通报相关情况,使他们的心始终与中心相连,时刻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中心的温暖。三是医疗上关注。伤病残军休人员移交地方,他们最关注的是医疗待遇会不会比部队降低。为此,我们为每一名军休人员发放一本医疗就诊小册子,详细介绍了定点医院住院、就诊,医药费报销等内容,使他们心中有数,解除顾虑。休干熊正康,变性后身体机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内分泌失调、畏冷怕寒、肾功能紊乱,脑梗、高血压等多种疾病集于一身。虽然定点医院技术、设备、服务都不错,但熊正康在就诊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麻烦。首先是挂号成问题,挂妇科,医生不了解是变性人,不知如何处理。再次是整个武汉市医疗系统,对变性人后期治疗没有成熟的办法,医疗就诊的障碍给熊正康带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针对这一特殊情况,我们尽量满足其用药需求,主动上门送药、送联单、送慰问。对熊正康的就诊困难,我们专题向市军休办进行了汇报,军休办领导当即指示:特事特办,在不违反医疗政策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最大限度地满足熊正康的治疗。为落实好市军休办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联系武汉市二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内分泌专家为其会诊,安排在二医院住院进行全面系统检查。住院期间为其安排单人病房,中心医疗科每天都与医院和本人进行联系,详细了解治疗情况,跟踪做好思想工作和心理安慰工作。通过精心治疗,使熊正康的病情得到了较好控制,思想情绪得到了稳定。
四是精神上关怀。伤病残军休人员交到中心后,我们十分重视他们的思想状况,对思想包袱重,精神压力大的,中心安排工作人员定期探访或电话了解生活、身体情况,逢年过节都要发送短信进行问候。伤残四级军休干部刘军,2003年查哨时,不慎从哨楼上摔下来,大面积脑梗塞,右侧身体肌肉萎缩行动不便,语言表达能力弱,意识不清。突然的意外给这名三十多岁的小伙子沉重的打击,雪上加霜的是,2004年妻子又提出离婚,这给他的心理上再次伤害,使得原本语言表达不清的他,再也不愿意与人交流说话了,把身心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2012年,刘军移交到中心后,中心领导多次和医务科工作人员登门与他交流,工作人员平时不厌其烦地与他电话联系,从一个字不说,到慢慢开口说话。我们鼓励他走出家门,到中心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渐渐把他的心结解开了,人也变得开朗了许多,真正融入了中心这个温暖的大家庭。病退军休干部杨世兵,患情感性精神病,移交到中心后,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总认为自己是社会的包袱,家庭的包袱。我们及时给予他精神上慰藉,行动上鼓励。经常到他家中交心谈心,鼓劲加油,当得知他年轻时热爱打乒乓球,鼓励他参加中心组织的比赛,取得了前八名的好成绩,小小进步重拾了他的信心,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交流中得知他有想写点文章的想法后,及时给他提供学习书籍和资料,激励他热心创作,目前他已经投稿十多篇,有1篇被军休风采刊用。前年,他写反映军休丰富多彩生活的文章,被收进了中心编辑出版的《夕阳情歌》第四卷。
近十年来,中心共为56名伤病残军休人员协调解决了体系医院转移就诊,为27名伤病残军休人员无工作无收入家属申请了医疗补助,为5名无工作家属找到了新的工作,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了中心的温暖,使他们的残缺人生得到了爱心的修复。
推进标准化管理
提升军休服务管理水平宜昌市杨岔路军休所 2015年以来,省军休办在全省军休系统开展了军休安置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宜昌市杨岔路军休所根据省军休办和宜昌市民政局统一部署,在所内认真开展了军休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整个试点工作,做到了统一认识,全员参与,立足所情,不断完善。现就标准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培植标准意识,着力提高认识军休服务管理标准化工作,对我所全体工作人员来讲,是个新课题,以往知之不多。为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我们一方面是组织职工学习《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办法》(民政部53号令)、中共中央组织部、民政部党组《关于加强移交地方政府安置管理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组通字[2008]16号)、中办发[2004]2号文件和省民政厅、市民政局关于推进民政工作标准化建设的有关文件以及《湖北省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基本标准(试行)》等四个标准,并将53号令及组通字[2008]16号文件分别印制成8平方米大小的宣传栏设置在所大门旁,方便全体工休人员阅读、让职工在这两个文件的框架中思索如何使服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另一方面,我们首先在所总支统一认识,让班子成员充分认识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意义,形成共识,带动全所标准化工作。我们组织部分职工到已经通过ISO标准化认证的宜昌市社会福利院参观学习,观摩他们的程序化操作;到兄弟单位白龙井军休所、南苑军休所学习,学习他们军休干部医疗费登记制、文化活动常态化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在所内,我们两次召开军休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推进会,成立由所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军休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第三方面是广泛动员职工全员参与。标准化工作不是订几条制度摆在这,挂上墙就万事大吉。军休服务管理标准化工作的本质是以科学、严谨、周密、简捷的工作程序确保服务管理工作达到53号令的要求。正因为此,我们让全体职工参与到标准化建设推进工作之中。在制定工作标准时,我们由所里制定撰写标准的科目,各科室组织相关人员编写,然后所里修改审定。这种自上而下,然后自下而上的反复,使参与人员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就受到教育,并且十分贴合我们实际。
二、精心制定标准,着眼工作实际
(一)2015年根据我所工作实际,我们优先制定了接收安置、服务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工作标准;随后,我们又制定了资产管理,医疗管理等几方面的工作标准,前后有15项标准诞生。这一期间,主要采取“拿来主义”加“本土化”,以借鉴为主但切合我所实际。比如,接收安置标准,我所的接触面有限,省军休办制定的接收安置标准就很全面,我们以引用落实为主;财务管理标准,则是接受民政局集中监管,以监管中心的规定为主。
(二)2016年上半年,我们对原有部分工作标准结合我所工作实际进行了分拆细化。比如,军休所例行的春游、门球、棋牌赛等。我们对门球比赛、象棋赛、麻将、双升、花牌等赛事制定了工作标准。这些标准中包括赛事筹备、比赛规程、赛程安排、赛事方案、应急预案等。这些标准在宜昌市第十四届军休运动会上小试锋芒,运动会井然有序,军休干部十分满意。
(三)今年上半年,由于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我们废止了车辆管理使用标准。
三、明晰工作思路,着重责任落实
(一)目前,我所正在对军休干部后事处理、军休干部去世后四种费用的申报办理、分级看望生病住院病人、协助办理病人转院治疗等工作制定标准。比如:后事处理问题,我们将从接电话后的安排、第一时间抵达现场人员的职责、向亲属简介程序、联络殡葬部门、协助办理医院手续、丧事协商与协助、生平简介、告别仪式安排等各个环节制定标准。
(二)拟全面梳理以往的标准,按照“标准”——工作程序——责任部门——责任人四部分撰写。例如:“接收安置”问题,我们把档案审核交给副书记和档案专管员,生活待遇审定交给综合科和劳资专管员,接交事务及身份证、户口、照片、通讯方式等交给安置财务科,将伤残待遇,社会优待交给综合科,落实到人。这次梳理结束后,我们将全部标准汇编成册,形成一个标准,将不再是多个所内红头文件。
(三)持续评估与不断完善。我们将对本所制定的所有工作标准进行定期评估,检验其在实践中的作用,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不断完善,形成规范的、切实可行的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标准。在持续推进军休服务管理标准化工作中,我们感触很多,受益颇多。刚开始时,标准化建设工作是省厅和省军休办要求我们做,接着市民政局印了全市民政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市民政局军休科多次提要求、两次组织有关业务知识考试,推进标准化建设。通过反复组织学习,特别是到标准化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单位参观学习,我们看到差距,也看到了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我们就变压力为动力,从我所自身工作的需要出发,来对待标准化工作问题。在推进过程中,全体职工懂得了标准化实际上就是“工作要求”+“工作程序”+“责任部门”+“责任人”这个模式,各科室的任务明晰了,程序明白了,责任清楚了,因而激发了干部职工的自身动力。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我们注重实际工作,因而也受益颇多。按照标准化工作的要求,2015年我们在审查军休干部生活待遇落实情况时,发现以往一位病退士官的工资有误,我们及时作出调整并找这位病退士官面谈,出示有关文件,顺利解决了问题。在审查军休干部优抚待遇时,发现有一名军休干部在伤残等级重新调整定级后,由于没有通知军休所,军休干部在区优抚部门领取1-4级伤残军人护理费后,未按军休干部护理费补齐,我们及时报请市民政局办理了补发手续。去年省军休办业务培训结束后,我们对着培训教材上赵洪涛同志讲的内容,逐人核对我所军休干部待遇情况,发现军休干部津补贴部分存在差距。经反复查证,原来是我们在水电补贴这项多年未调价,报请市民政局军休科批转后,我们及时予以了提高。尽管平均每个军休干部每月只上调了十几元钱,但我们落实了政策。我们的这些工作得到了军休干部发自内心的肯定。局领导考核我所时,退休军干肖忠信同志说,所里的这些工作,让他们吃了“定心丸”。我们自己觉得,是服务管理标准化工作的推进,促进了我们的军休业务工作。军休服务管理标准化工作,是一条漫长的、持续的探索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奋力去求索。
第四篇:军休工作总结
军休工作总结
今年XXXX军休工作会议后,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在局党委的有力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强化服务为手段,以落实待遇为保障,以争创一流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全面落实军休“两个待遇”
始终把工作待遇问题放在第一位,抓好各项工作及时到位,认真审查了休干的工资构成。
2、做好了走访慰问工作
两节前后,对我县的全部军休干部进行了走访慰问,发放了慰问品。同时,还经常到军休干部家中进行上门走访,把党和政府对军休干部的关怀送到军休干部心中。
3、真情服务融洽了工休关系。
全面推行“三心”服务,即做到接待热心、解释耐心、服务精心。坚持“五必访”制度,即重大节日必访、老同志生日必访、老同志住院必访、家庭纠纷必访、邻里不睦必访。实现日常服务到位,重点服务到户,特殊服务到人。积极稳妥地对封闭、单一的传统服务管理模式的内容、形式进行改革,不断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依托社区,为军休干部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第五篇:大连市军休六中心党委开展
大连市军休六中心党委开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凝心聚力建设富庶美丽 文明大连”大讨论活动的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用党代会精神统一全中心干部群众思想,凝聚各方力量,加快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按照《关于印发大连市民政局党委开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凝心聚力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大讨论活动的方案的通知》(大民党发„2011‟34号)精神,中心党委决定在全体工休人员中开展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现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的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学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在新的起点上抢抓机遇、推动大连更好更快发展,组织全体工休人员在深入学习讨论中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为加快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贡献力量。
(二)主要目的:使全体工休人员能够进一步掌握并自 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和精髓,全面把握、深刻理解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大连面临形势、所处方位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思想目标、战略举措和方针政策上来,形成全中心上下共谋和谐稳定、万众一心同促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解放思想。坚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和国际视野看待大连的巨大发展成就,用科学发展理念研究分析今后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更加符合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更加符合大连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二)注重解决问题。着力解决部分工休人员对市情认识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着力解决中心干部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上与科学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着力研究解决广大军休干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对策和办法。
(三)贯彻群众路线。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
(四)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旗帜鲜明地宣传大连科学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宣传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决策和部署,回应社会关切,形成共同意志。
三、讨论内容
(一)中心机关党支部:按照局党委的统一部署,重点讨论今后一个时期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大连、怎样建设好大连等相关重大问题,具体内容包括:
1、如何认识和评价大连振兴发展的巨大成就和经验;
2、如何分析和判断大连面临的形势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3、如何正确理解大连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定位和实现发展路径;
4、如何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怎样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
5、如何认识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的关系,怎样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6、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全域城市化与民生改善和环境保护相互统一;
7、如何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和制造业并行不悖、协调发展;
8、如何深入贯彻落实“民政为民、全心全意”的民政服务理念,做好军休工作;
9、中心干部职工在思想作风建设上怎样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等。
(二)军休干部党支部:按照局党委的统一部署,重点开展爱家乡、爱大连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向广大军休干部解读当前我市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统一思 想,凝聚共识。
1、开展“爱我家乡、建设大连”主题讨论实践活动。围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战略目标以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问题、机遇、挑战以及如何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等方面内容,展开讨论。深入开展文明公民培育、公共秩序规范、社会服务提升、优秀文化弘扬等工程,塑造大连新形象。
2、开展“我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献计献策”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军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群众性讨论活动,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育军休干部的城市主人翁意识,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步骤安排
大讨论活动从9月初开始,至11月中旬结束,共两个半月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9月2日—9月23日)。
1、筹备动员(9月2日—9月9日)。制定活动方案,成立领导机构。
2、学习研究(9月9日—9月16日)。组织中心干部群众拿出两周时间,集中学习讨论相关文件和材料。学习形势包括自学、请专家学者辅导、围绕专题讨论等;重点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管理的意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市委书记唐军和市长李万才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等文件资料。
3、集中讨论(9月16日—9月23日)。组织干部群众结合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实际,就对大连市情认识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的理解等,交流学习体会,形成共识。
第二阶段,考察交流、查找不足(9月26日—10月28日)。
1、学习考察(9月26日—10月15日)。适当组织干部职工到外地学习考察,并形成学习考察工作报告。
2、查找不足(10月17日—10月21日)。对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对照“十二五”规划纲要,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形成对照检查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查找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推进科学发展能力和方法上的不足及工作作风方面的差距等。
3、提意见建议(10月24日—10月26日)。从全市发展大局出发,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向上级提出意见建议。
第三阶段,总结检查(10月27日—11月15日)。
1、总结交流(10月27日—11月4日)。各部门总结汇总大讨论情况,形成讨论成果报中心活动办公室;召开中心总结大会。
2、改进工作(11月4日—11月15日)。各部门认真贯彻市局和中心总结大会精神,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对策措施,并形成书面报告。
五、方法要求
(一)广泛发动群众。坚持开门讨论,广开言路,让中心的干部职工和军休干部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就大讨论的相关内容,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二)理论联系实际。要认真学习理论,提高理论素养。每位参与讨论人员都要全面研读制定学习内容,把握重点,做好读书笔记。要密切联系实际,搞好调查研究。要结合大连市和本部门及个人的工作学习实际,注重查找并解决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每个参与部门和个人都至少完成一篇学习研究报告。要坚持讨论和工作两不误、双促进。注重使大讨论成为统一思想的平台、解决问题的手段、推进工作的动力。
(三)抓好工作落实。层层制定严密工作方案;加强对活动进展情况的跟踪指导。
(四)领导带头积极组织、参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 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六、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经中心党委研究,成立大连市军休六中心开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凝心聚力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孙久成同志任组长,王禄增同志、吴继祥同志任副组长,军休干部各党支部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面领导全中心大讨论工作。
(二)成立活动办公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王录增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张杰、赵振利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负责大讨论的日常指导、管理和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