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崔建郎事迹材料
崔建郎事迹材料
崔建郎,男,汉族,1958年12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濮阳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现任商丘学院思政部副教授,曾任濮阳广播电视大学、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濮阳博艺培训学校教师,曾先后荣获濮阳市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7月被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公安厅授予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安全工作者称号。
1995年撰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理论问题》(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并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新时期党员理想信念问题新探》、《元代包公戏简论》的等多篇论文,因而获得濮阳市“五一劳动奖章”;
2004-2011年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承担《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带头人,带领和指导教师大胆改革创新,取得优良效果。受到河南省教育厅的表彰。所在党组织被中共濮阳市委命名为先进党组织。
2014年在濮阳博艺教育培训学校编写《道路运输“三项岗位”安全培训教材》,被河南省交通厅在全省推广使用。
第二篇:井冈山培训学习心得体会.doc崔建郎
井冈山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崔建郎
2017年8月11日-16日,我参加了我院第三期井冈山干部培训班。到井冈山学习实践,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真是体会深刻,收获很大。
通过这次学习,我的思想得到升华,党性锻炼得到加强,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我们党的事业的伟大、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坚持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端正思想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政为民、廉洁奉公、讲党性、重品行、淡名利、讲奉献,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问我这次学习都有什么体会,我想说:“我们党,是伟大的党,是先进的党,能成为千万共产党员中的一员,是我的荣幸和骄傲。为了这个党,我愿意用一生去捍卫,坚决秉承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升华而成的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90多年来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这次培训教学,为我们安排了丰富而又紧凑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教学分为专题讲座、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等形式,效果显著。特别是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更是受益匪浅,带班教师带领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八角楼、黄洋界哨口、朱毛会师所在地—龙江书院、小井红军医院等革命旧址,以及向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了花圈、缅怀小井革命烈士和曾志同志;通过体验式教学方式,我们重走了当年朱毛红军挑粮小道;通过互动教学方式,我们聆听了王佐烈士曾孙王华文对先辈革命事迹的追忆以及对先辈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事迹,使我们深受感动。
培训过程中,我们换上红军的军装,以一名红军战士身份,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们向革命烈士们敬献了花圈和真诚的鞠躬。感受到当年革命领袖、红军战士和井冈山人民在敌人严密封锁的情况下所进行斗争的艰苦性,更领略了毛泽东创新性地确立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的治军方略及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与建国建军的雏形,同时也仿佛看到毛泽东八角楼上挑灯写下“井冈山的斗争”与“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光辉著作,凝聚了伟人的革命热情,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下面结合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坚持理想信念、矢志不渝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我党建立最早、最具生命力的一块根据地。中国革命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非常艰难,面对装备精良,给养充足,兵强马壮的国民党精锐部队;而中国革命红军装备土枪土炮,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缺医少药,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红军面临多次被围剿、被扼杀在摇篮的局面。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什么能够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井冈山军民为什么能够坚决跟着共产党把红旗扛到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有远大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念,他们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革命事业,代表和维护了广大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这一伟大的革命壮举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成了井冈山不倒的精神支柱。
而在今天,虽然我们物质生活已然非常发达,但是有一小部分意志薄弱的共产党员丧失了理想信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迷惘,一些人淡漠、动摇甚至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的忠诚意识有所动摇,而且逐渐弱化,丧失了理想信念,缺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体现在行为上不能严格按照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缺乏进取精神,缺乏原则立场。因此也出现了许多贪污腐败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级党员干部腐败案例,严重影响了社会对共产党执政的信心,甚至再次出现了“红旗到底能扛多久”的疑问。近年来针对新形势新问题,党中央从思想、制度建设等方面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并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坚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必将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坚持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诞生于井冈山,中国第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缔造于井冈山。毛泽东同志不仅出色地领导了井冈山斗争,而且勇于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中,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在敌人四面包围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较为完整地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祥细分析解决了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建设一支人民军队,怎样建设苏维埃政权,怎样去发动群众搞土地革命等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全,初步解决了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怎样坚持革命、怎样壮大革命力量的问题,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之路,创造了前无古人的丰功伟业。毛泽东同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科学地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又预示了在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必将在全中国燎原。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所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具备相应的标志性成果,而学校面临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局面。如果还是按照常规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恐怕成了空中楼阁。而只有客观、准确的分析各个指标的内涵,科学谋划我们的发展路径,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才能快速发展。不走寻常路,跨越式发展。作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清醒的头脑,以发展的眼光,以积极、务实、创新的态度寻求工作上的突破,不拘泥于书本和理论,更不能侑于旧的观念,效率为先,在变化中求发展、求进步、求和谐。
三、坚持依靠群众、艰苦奋斗
群众的拥护是红色政权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在井冈山的艰苦岁月里,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时曾写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
井冈山斗争的胜利离不开革命者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的法宝,依靠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战胜重重困难取得了革命胜利。我们党正是发挥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才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领导全国人民的核心力量,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蒸蒸日上。无论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始终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为一名高校管理干部,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把师生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转变观念、改进作风,为师生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不贪图安逸,不大手大脚,不挥霍浪费,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要脚踏实地,清正廉洁,甘于奉献,始终做到心中想着群众、感情贴近群众、工作深入群众,切实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各项工作中去,做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进一步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共同为学校建设实现跨越发展而奋斗。
第三篇:郎学安事迹
全力谋求发展 尽心回报社会
----武清区政协常委、大华电力公司总裁郎学安事迹简介
天津市大华电力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总裁郎学安同志,1961年出生,清华大学EMBA毕业。现任武清区政协常委、市电力行业协会理事会成员。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年的奋力拼搏,郎学安将一个当初只有十几人的施工队,一跃发展成为在天津市乃至整个华北地区都颇具影响的知名企业,并且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积极发挥表率作用。目前,大华公司拥有员工1200人。企业净资产1.9 亿元;2008年经营收入2.1亿元,上缴税收1119万元。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郎学安带领大华公司全体职工迎难而上,化危为机,企业发展步伐不但没有放缓,反而呈现出勃勃生机。今年预计上缴税收1600万元。大华公司还被选为市电力行业协会会员,目前正在申请办理ISO9000体系认证。郎学安本人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博爱奖章获得者、优秀企业家、抗震救灾和支教先进个人、优秀政协委员等众多荣誉称号。
一、敢为人先勇创业,注重实干谋发展
在下海之初,郎学安在人人羡慕的供电系统工作,由于工作出色,担任了副所长职务,可以说不仅捧着金饭碗,而且个人前程一片光明。1998年,郎学安勇于向自我挑战,在众人的惊诧声中,从国家电网公职岗位走向一片新的天地,带领十几个人白手起家,成立了一家民营企业,开始了不平凡的创业之路。期间,遇到的困难不胜枚举,经历的坎坷数不胜数。但郎学安坚信:付出定有回报。通过艰苦奋斗,顽强拼搏,郎学安从成功不断走向新的成功,企业从发展不断迈向新的发展。一步步巨大的跨越、一个个崭新的亮点,使大华公司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郎学安个人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1998年11月,公司成立之初,郎学安科学谋划,仅一个月时间就使企业迅速步入经营发展的快车道。一年多时间,迅速拓展 市场,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快速扩张,公司从雏形走向成熟。2000年至2005年,大华公司再度迅猛扩张。2003年成立非开挖工程有限公司,2005年组建变电施工队和班组,短短5年时间综合实力跻身于业界榜首位置,业务范围逐步扩大,从单一的电网改造向纵深发展,销售收入逐年增长,工程基地遍布天津市各个地区,一件件精品工程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06年至2008年,大华公司出色完成了大乙烯电源线工程、空客320电源线工程、火箭基地电源线等三大天津市重点工程,用实力塑造了大华的品牌价值。2007年提前完成武清区石各庄220KVA变电站、电源线工程和京津城际快线220KVA牵引站工程,以及蓟县渔阳220KVA变电站及电源线工程,受到两地政府的表彰。注重科技创新,是大华公司的一大特色。2008年成功引进动力伞施工,成为华为地区施工技术上的一大亮点。成功应用动力伞施放架设电缆牵引导线,解决了山区作业的难题,也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成为整个华北惟一的一家高科技施工技术企业。
二、面对挑战不后退,抢抓机遇谱新篇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企业受到波及。为保持大华公司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朗学安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模范。他多次与公司各级人员座谈,统一思想、共谋出路。大家形成共识:迎接挑战、合力攻坚。有鉴于此,朗学安亲自把关每一细节问题,带领职工积极开拓。实践证明,决心和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企业发展不但未受影响,反而在逆境中节节攀升。各项指标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长30%以上。今年初,又投资成立了大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目前正积极筹措公司上市,争取成为首家上市的武清人自己的企业。更为重要的是,为支持就业,大华公司向社会公开承诺:回报社会不裁员、共克时艰不降薪。并且为企业职工普遍增加了福利待遇。朗学安曾说:“我不减员、不降薪,让员工感觉到家的温暖,这就是为武清做贡献” 为打造一流的团队,在企业管理中,朗学安坚持以人为本,为员工定期缴纳“五险一金”,投资数百万元新建职工宿舍和职工食堂,建立了职工活动中心,设立各种娱乐设施(台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每年举办迎春联欢会、庆“五一”文艺汇演、庆“十一”卡啦OK大赛、建厂庆典、各类球技比赛、劳动竞赛等多种形式的业余活动,丰富了职工的生活,受到全厂职工的拥戴。
三、热心公益重境界,关注民生作使命
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作为一名政协委员,郎学安始终牢记政协委员的宗旨,认真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多次义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如抗击非典,大华公司积极捐款捐物;为支持教育事业多次慷慨解囊;市区的南京路以及武清的路网建设等多项市、区重点工程,郎学安都积极提供赞助和服务,捐款捐物总计90多万元。2008年的汶川地震,大华公司捐款50万元现金,组织职工捐款2万元。与此同时,郎学安为武清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关于重视学生安全”等三件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受到区政协的表彰奖励,还被授予优秀政协委员称号。
人们常问朗学安的追求是什么?朗学安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的能力有高低之别,奉献无大小之分,只要能为百姓做一点事,为社会出一点力,这就是一个人最大的人生价值。这就是郎学安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的执著追求,也是一名政协委员的真实写照。
2010年11月5日
第四篇:崔学选事迹学习心得
看过关于介绍崔学选事迹的宣传片后,我的内心受到深深的触动。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了最新、最好的诠释,新时代的建设事业、民生事业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古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感,以服务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再一次得到了新的展示。为了一个新北川,山东省援建干部崔学选冲锋在前、忘我工作,最终病倒在灾后恢复重建第一线。这位来自齐鲁大地的共产党人,以壮烈、无私的奉献,谱写了灾难面前中国人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同为共产党员的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地方太多了,学习崔学选同志,就要学习他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做一名无私奉献、一身正气的好党员、好干部;学习崔学选同志,就要学习他政治坚定、对党忠诚,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坚韧不拔、自强不息,为党的事业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的精神;学习崔学选同志,就要像他那样,视事业重于山,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不怕困难、奋勇向前,率先垂范,在自己的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实现人生价值。四川地震发生后,全国哀恸,集各地之力援助地震灾区的新建、重建工作,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崔学选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与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共同努力,无论是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还是风雨同舟的灾后重建,我们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经历了这几次的生死考验,我相信今后无论再发生多么严峻的事件,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几千万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下,我们都将会顺利挺过。新中国前进的脚步不会因此而放缓,更不会因此而停滞,只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六十年艰辛、拼搏与奋斗铺就的成功长路,是一条由无数优秀共产党人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铸就的信仰长路。年华似水、沧桑巨变,但共产党人的精神却是永恒的。历史的脚步永不停止,共产党员的忘我精神、为国为民服务的精神也将被国民永记、被历史牢记!我作为一名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共产党员,应时时以崔学选同志为榜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身先士卒。摆正好自己的心态,利用手中的权利较好地服务于师生、服务于学校,与学校同进退、共荣辱,争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建树,以回报党与国家对自己的培养,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让其他人因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第五篇:学工部材料事迹(郎坤)
关爱农民工子女,六年不辍伴飞小雏鹰
——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郎坤
郎坤简介:
郎坤,女,管理学院0901班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连续6年组织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工作。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2010中国大学生人物”、“2010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首届“湖北跨越发展青年先锋”、“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湖北杰出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并于2011年6月入选“全国高校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报告团”进行全国巡回演讲。
郎坤成绩优异,本科期间综合测评四年总评专业第一,研究生期间综合测评成绩专业第一,毕业论文荣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她热衷于科研创新,主持课题1项,参与课题6项,并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荣获湖北省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湖北省赛区“十佳之星”称号等。
在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之余,郎坤自2004年上大学以来,坚持六年关爱帮扶农民工子女,服务时数累计达5000余小时,帮扶1400多人,走访行程超过1.8万公里,被誉为“最执着的志愿者”。2011年5月4日,郎坤荣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并作为荣获该奖项的唯一在校学生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表彰座谈会。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等领导的亲切接见。同时,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2010中国大学生人物”、“2010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首届“湖北跨越发展青年先锋”、“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湖北杰出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郎坤的先进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社会与法频道在“新闻联播”、“ 晚间新闻”、“ 新闻直播间”、“ 大家看法”等栏目中对郎坤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瞭望》新闻周刊、《青年文摘》杂志、《京华时报》、湖北卫视、《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武汉理工大学报》等各级媒体对郎坤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大幅专题报道。同时郎坤荣登《中国青年》封面人物,《中国教育报》对其事迹进行了整版地宣传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2010年底,武汉理工大学隆重举行“郎坤事迹报告会”,并组建“郎坤志愿服务队”。目前已经在武汉理工大学范围内已经掀起了一股热议“郎坤现象”、学习“郎坤精神”的热潮。
一、结缘“屋顶小学”,义务支教解忧愁
和武汉市几百家菜市场一样,江汉区高家台这家菜市场毫无特殊之处。但是,很难想象在如此喧闹的地方,在屋顶上竟然有着一所专为农民工子女开设的民办小学——凌智小学。整个学校都建在菜市场楼上,全校六个年级十个班都在二楼上课,学校将楼顶平台改造成一个空中运动场,孩子们每天就在上面升旗、做操、游戏„„因此得名“屋顶小学”。
2005年3月,时任班团支书的郎坤得知“屋顶小学”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后,就决心帮助他们。经过与校方的17次沟通和实地走访后,郎坤组织成立了第一支“屋顶小学”义务支教团队,每周五为孩子们提供音乐、舞蹈、英语等课程。四年里,郎坤采取接力支教的形式,共招募了近17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志愿者们平均每周授课达22学时。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进城的农民工,由于流动性很大,对孩子的教育缺乏重视,这些孩子的生活,比城市里同龄的孩子们多了许多的艰辛。结合这些孩子的特点来因材施教,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与志愿者们建立起了亲密友好的关系,志愿支教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志愿服务工作突出,郎坤于2007年被授予武汉理工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和“杰出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2008年4月被授予第五届“武汉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二、投身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写青春
2008年8月—2009年7月,郎坤带领武汉理工大学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奔赴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青春,锤炼自我,践行理想!
(一)倾心支教工作,传播新思新知
郎坤在支教地主要承担以农民工子女为主体的龙里县城关三小毕业年级英语的教学任务。初次接触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并且学生基础差,发音不标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缺乏兴趣„„一段时间的教学并不见效,这让她有了一种深深的挫败感。不轻易服输的郎坤通过请教、听课、备课、谈心等途径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天道酬勤,经过不懈的努力, 她倡导的“快乐英语·激情英语”授课模式使教学工作从“上课困难”变成“下课困难”,孩子们深深爱上了这个使尽浑身解数变着花样让他们好好学习的老师。她所教授的科目毕业考试平均分达到91分,及格率为100%,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传播志愿精神,展示雏鹰风采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郎坤主动承担起龙里县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工作,针对农民工子女建立了龙里县“为了明天——七彩阳光工作室”,下设雏鹰志愿者基地、素质拓展训练营和心理援助爱心联盟等机构,成为了农民工子女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新亮点。经过一年的努力,雏鹰志愿者项目已经成功选拔了67名雏鹰志愿者,并根据个人特长和服务意愿组成了“七小”志愿者(小记者、小保安、小环保、小礼仪、小向导、小文艺、小监察)。雏鹰志愿者们在辅导员郎坤的带领下,开展了大量的志愿活动,服务校园内外。
她所承担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成绩突出,2009年7月龙里县荣获“全国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县”,成为全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县级单位;龙里县城关三小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单位,成为全省获得此荣誉的三所小学之一。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关注留守儿童
在支教过程中,郎坤发现随着龙里县每年的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他们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在农村也产生了一个人数众多而且特殊的“留守儿童”群体。在和“留守儿童”学生交流中,郎坤发现这部分孩子普遍存在亲情缺失、监护不力的情况,他们违反纪律甚至产生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比例较高。于是如何完善关爱“留守儿童”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机制成为了郎坤不断探索的课题。为了找到答案,她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教学之余完成了龙里县“献爱心·送营养”助学爱心基金的策划方案,并积极投入到龙里县贫困学子项目库的建设当中。郎坤走访了全县全部14个乡镇、数十个村,为130多名贫困儿童带去了学习、生活用品。长期为孩子们提供思想教育、学习辅导、心理辅导、权益保护、爱好培养等服务,帮助孩子们找到他们的特长和兴趣点,体会关爱,进而找准自己的定位,积累自信。
一年来,郎坤共为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募集价值4万余元的物资。其中,在2009年六一儿童节,她带领龙里县25名留守儿童到贵阳参加了“歌唱祖国庆六一——手拉手一起走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并获赠10000余元的学习、生活用品。此外,她还号召全国各地网友献爱心,共收到洗净消毒后衣物和文体用品近4万件,募集到帮扶资金15232.8元及价值1万余元的图书。
三、践行创先争优,持之以恒做贡献
返校读研期间,郎坤继续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生活问题。2010年8月,已回武汉理工大学读研二的她,通过联系深圳爱心人士,为哪嗙乡谷冰小学更换了使用达31年的课桌椅。她经常深入武汉周边农民工子女学校调研,并结合自己兼职支教4年、专职支教1年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和工作经验,选择农民工子女最根本、最迫切、最直接的需求为切入点,参与创建面向全武汉农民工子女的“5+1彩虹计划”志愿服务体系,更加全面、深入地践行志愿服务事业。
郎坤同学坚持六年不辍帮助农民工子女,投身于关爱农民工子女事业,其优秀事迹在社会上引起重大反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她在“屋顶小学”支教期间受到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周长奎的接见,同时作为武汉理工大学“创先争优”典型,郎坤被授予武汉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和武汉理工大学“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并荣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第五届湖北杰出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
为进一步宣扬郎坤精神,武汉理工大学专门成立“郎坤志愿服务队”,让更多的同学投身到关爱农民工子女的事业中来,将郎坤奉献精神发扬光大,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持之以恒做贡献,创先争优做表率。“希望在,胜利就在,年轻没有失败!”郎坤每次说起这句话都是激情澎湃的“我将用我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道路上继续求索„„
[点 评] 从平凡中走来,没有激昂的誓词,只有默默无闻的身体力行,6年时间,累计5000余小时服务时数,1400多人次帮扶,超过1.8万公里行程,不管烈日还是酷暑,不管疾风还是骤雨,不管崎岖还是坎坷,她都一如既往,关爱农民工子女,六年不辍伴飞小雏鹰。支教之路从不一路平坦,她却甘之如饴;奉献之路从不一帆风顺,她却乐此不疲,她以敏锐的听觉,洞察社会微弱的声音;以实际行的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她用自己的坚持,解读着关注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她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对国家、对社会理应的担当;她无私奉献的坚持使我们怦然心动,她思索服务社会的心让我们拥有了将感动转化为行动的力量,也让我们了解了新时代大学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深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