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第十届科技学术节总结材料
第十届科技学术节总结材料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二○一○年十二月十日
汽车学院第十届科技学术节总结材料
聊城大学汽车学院 李清
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十届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的文件精神,加强在校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院特举办以“培育科学精神 浓郁学术氛围”为主题的学院第五届科技学术节。
一、活动概况
第十届科技学术节是我院历年科技学术节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参加人数最多,最具特色的一次。在本届科技学术节中,我院本着“一手抓创新 一手抓巩固”的宗旨,以“培育科学精神 浓郁学术氛围”为主题,以大学生科技竞技为龙头,以丰富和挖掘各类资源为保障,以大学生科普教育活动为基础,用新的思路抓巩固,用新方式改造传统方式,通过一系列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了青年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活动自11月上旬启动至12月中旬落幕,历时1个半月,先后举办5项学科竞赛(发动机拆装大赛、汽车安全知识竞赛、“焊”动人心焊接大赛、“霹雳火”光控车模大赛、交通科技大赛)和9项素质拓展竞赛,组织参加国家级科技创新竞技比赛2次(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2010瑞萨全国超级MCU模型车大赛),举办3场学术讲座和2场学习经验交流会,参加学生达800余人次,近100人获得各级奖项。
二、活动举措
(一)领导重视 精心组织
为切实提高学生科技学术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精心策划设计科技学术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和思路,我院成立了以党总支副书记魏建国任组长,分团委副书记、分团委老师、辅导员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密切跟踪检查督导,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学院借助学生社团扩大科技学术节活动的覆盖面和普及性。车行天下科技社是我院一支科技创新型新兴社团,科技社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培养创新性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二)加强宣传 营造氛围
为加大科技学术节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创新和学术研讨氛围,我院先后通过“建立健全宣传工作领导机制”、“完善理论学习,加强队伍建设”、“注重协调配合,形成宣传合力”、“重视阵地建设,拓宽宣传渠道”、“制定新型保障机制”、“建立宣传思想工作督促检查制度”六项举措构建宣传工作新体系。以条幅、展板和校内(聊大校报、新闻中心、新青年和学院网站)以及校外(齐鲁晚报、聊城晚报、山东新闻网等)媒体为依托,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深度报道,调动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营造了学院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其次,通过挑战杯”系列竞赛知识讲座、学院优秀成果展览和表彰奖励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措施,极大激发了广大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营造了学术氛围浓郁、崇尚科技创新的校园氛围。
三、活动内容
学院本届科技学术节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分为“校级学术科技活动”、“学院特色学科竞赛”、“学院素质拓展活动”三大板块,分别以浓郁学术氛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通过系列精彩赛事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搭建起广阔的科学体验和科技实践平台
(一)校级学术科技活动—浓郁学术氛围,扩大覆盖面 为拓展学生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从中发现优秀学生、优秀学生作品,我院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开展“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笔落盈尺之间,记录课堂精华”大学生优秀课堂笔记展评活动、大学生“科技学术之星”评选活动和“百家争鸣”学术论坛。
杯装饮品保温包装箱、瑞萨MCU模型车两件科技发明,浅谈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分析和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意见三篇论文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认可,成为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同时,杯装饮品保温包装箱曾获得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三等奖,瑞萨MCU模型车曾荣获2010瑞萨全国超级MCU模型车大赛三等奖。
学院大学生“科技学术之星”李臣、张卫亮两名同学凭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突出表现被同学们所认可。李臣同学曾获得四项国家专利,2009年被评为“全国基层教育教研先进个人”。张卫亮同学曾两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国超级MCU模型车大赛,并获得优秀参与奖。
扎实巩固的专业知识是同学成长成才的不竭动力和支撑,经学院领导研究,我院成立了“汽车讲堂”。学术节期间,通过邀请专家做学术报告、组织学生讲述科技创新项目的形式,丰富强化同学们的专业知识,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水平。
(二)学院特色学科竞赛—培养创新意识,发挥特色优势 结合专业实际,发挥专业优势,围绕科技主题,我院先后举办了第三届发动机拆装大赛、汽车安全知识竞赛、“焊”动人心焊接大赛、“霹雳火”光控车模大赛、和交通科技大赛等5项学生科技活动,每次活动都吸引了来自不同学院的百余名同学的参与,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知识水平。
“霹雳火”光控车模大赛的流程是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电路专业知识将新型四驱车改装成光控模型车,并将光控模型车进行速度比拼。不管是电路图的绘制、电路板的焊接,还是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参赛选手都表现出大学生特有的冷静和沉着。活动举办期间,同学们对学院科技创新作品进行了现场展示,智能避障小汽车——“开拓一号”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该模型车曾获“机工教育杯”2006山东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汽车安全知识竞赛贴近专业特色和教学方向,竞赛题目内容广泛,涉及常识性问题和科技前沿问题。大赛不仅为科技学术节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科技创新为载体,创新培养模式,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山东赛区中,我院选送的《凸轮驱动式四足行走机器人》获得一等奖,《老年人电动车》获得三等奖。由国家教育部主办、株式会社瑞萨科技赞助并冠名的2010瑞萨全国超级MCU模型车大赛于11月13-16日在中国农业大学隆重举行,我院车行天下科技社自主研发设计的“开拓者”车队获得此次大赛的三等奖,指导老师楚晓华获得“大赛伯乐奖。
(三)学院素质拓展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培育新型人才
为全面展示我院学生的精神风貌采,引导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现并发挥当代大学生的实践和展示能力,我院举办了“弈行天下,棋逢人缘”棋类对弈大赛、“团驻我心 唱响青春”魅力主持人大赛、“顺境逆境谁成才,唇枪舌剑见分晓”的辩论赛、英语影视配音大赛、创业计划大赛、民族视频PK大赛、宿舍才艺大赛、团支部创意大赛等9项素质拓展活动。
出色的口才、机智的反应是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此,我院举办了“顺境逆境谁成才,唇枪舌剑见分晓”的辩论赛,同学们用敏锐的才思、幽默的语言,较强的应变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展现了现代大学生的高思维,提升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团支部创意大赛需要精确的定位和认真的分析,每个团支部发挥团队优势,增强团队精神,从现实角度出发,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把可行性放在关键位置,以人为本,科学的制定创业计划。此次活动提升了同学的自主创业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民族视频PK大赛旨在让大家更好的认识现实,规划大学生活,学习文化知识,为以后的发展做好基础,此次活动结合学生实际,具有广泛的接受性,也使同学们认识到现在面临的问题,能更好的规划以后的大学生活,同时也为学院的教育工作开辟了另外一种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
四、成效与影响
本次科技学术节紧扣主题,务求实效,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勤奋学习、追求真知的热情和科技学术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培养了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对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敢于创新、多出成果,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学术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我院学科竞赛成果继续保持增长趋势的同时,学生意识、竞赛内容、宣传效果均发生可喜的变化:第一、学生参与竞赛的自主意识明显加强,竞赛的参与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逐渐形成了“自主竞赛”的竞赛文化;第二、国家级学科竞赛成绩取得重大突破,学院车行天下科技社自主研发设计的“开拓者”车队在2010瑞萨全国超级MCU模型车大赛荣获三等奖,指导老师楚晓华获得“大赛伯乐奖”。此次竞赛极大地鼓舞了学院师生参加国家学科竞赛的信心;第三、宣传渠道更加畅通,《齐鲁晚报》、《聊城晚报》、山东新闻网、山东学校工作网等省市级新闻媒体对学院科技创新活动和获得奖项进行宣传报道,营造了学院科技创新良性氛围。
五、经验与体会
由于长期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重知识轻实践,忽视学生个性品质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影响了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尤其从大学生参与“申报学校科研立项项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撰写科技作品(论文)”等三项科技创新活动中发现,大学生真正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早进入科研领域的比例普遍较低。同时,学院尚未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科技创新平台,学生多以自发地创作为主,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科技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学生科技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行政拨款方式,学生科技活动阵地少,专门用于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设施设备数量极其有限。
展望2011,我院将继续秉承“知行合一 守正出奇”的院训,以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拼搏进取,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将学生工作做好做强!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2010年12月10日
第二篇: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定稿)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对毕业实习报告的要求
毕业实习报告要求用word编辑,统一用A4纸单面印刷,各部分具体格式要求如下:
1、毕业实习报告封面(在学院网站下载),封面中所填字体为楷体小二。
2、实习单位介绍--成绩评定页(在学院网站下载)只填写实习单位介绍部分,格式为:宋体,小4号,1.5倍行距。
3、页面设置:上下各为2.5cm,左右各为2.8cm,,装订线0.5cm(居左),页眉、页脚各为1.5cm。
4、页眉:“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黑体,5号,居右。
5、目录:
① “目录”中间有一空格,黑体,3号,居中。
②目录内容一般只列到正文的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一级标题,宋体,4号,加黑;二级标题,宋体,小4号,1.5倍行距。
6、毕业实习报告正文
①内容格式
一级标题:黑体三号。
其余:宋体,小4号,1.5倍行距。
②页码:页码编号从论文正文部分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居中。
③字数:不少于8000字。
④报告正文主要内容可包括:实习的目的、任务;做什么工作,如何做的;实习中的工作表现;自己在实习中的收获与体会及存在问题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具体内容可根据实习情况而定)。
7、参考文献(如有)内容:另起一页;格式:宋体,5号,1.5倍行距。
8、致谢另起一页,格式同报告主体部分。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9、图、表、公式、计量单位格式:
①报告中“图”一律采用中文标明,图号与图题设计置于图的下方,楷体,五号,图号编码用章序号。
②表格:表格按顺序编号。表应有标题,标题置于表的上方。③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公式后应注明序号,序号按章顺序编排。
④计量单位:一律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
10、装订顺序:封面----实习单位介绍-成绩评定页----目录页----正文页---参考文献页---致谢页。
第三篇: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现有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动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四个本科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是在国内首批建立的汽车拖拉
机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近50年的办
学历史,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影响 力;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动力机械工程及
自动化)是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并在行业内
有较大影响的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
输专业是为适应未来快速发展的交通对人才
之需求而设置的。
学生情况 在读本科学生1400多名,在读博士后、博士研究生40多名,硕士研究生350多名。现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点,6个硕 士点,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其中车辆工
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均为国内首批具有
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和江苏省重
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2003年获得
博士学位授予权,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
点。学院十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开发,鼓励学生辅修其它专业,实行优秀毕业生本 硕连读、硕博连读。近几年,本科毕业生考 研录取率达20%以上,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
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供不应求。教学设施及师资 学院现设有车辆工程系、动力机械工程 系、交通工程系、交通运输系、振动噪声研
究所、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实验室、汽车电
子电气研究所、汽车摩托车研究所、工程机
械研究所、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江苏省汽
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
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柴油动力机械应 用工程中心、江苏省动力机械清洁能源应用
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江苏大学车辆
产品实验室建在该院并通过国家实验室认 可。学院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汽车、发动机、摩托车、排放测试分析大型设备。现有教职 工10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30 人,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学位31人,硕士
学位37人,留学回国人员11人。有20多位国
内外院士、专家受聘担任学院的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及客座教授。车辆工程学科 该学科创建于1958年,1986年获得硕士 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得博士授予学位权,1998年经国家批准联合建立了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依托学科建设有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技术监督汽车 及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站。学科有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30余名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其中教授12人,博士 生导师7人,副
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骨干教师9人,学科梯队结构合理。近年来共完成20余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9项,其中10项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18篇被SCI和EI收录,出版学术专著、教材8部。本学科注重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服务江苏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在跟踪学科发展前沿领域的同时,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科研工作。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 该学科创建于1958年,1981年全国首批 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由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为博士点,1998年其所在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
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3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队伍共26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10人,副教 授和高级工程师10人。近年来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近40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9项,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250余篇。建设了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学科队伍曾多次荣获江苏省及机械部“科技工作先进单 位”称号。已培养博士30余人,硕士150余人,工程硕士40余人,本科生2000余人,为 国家输送了大批内燃机高级科技人才。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 该学科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 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以道路载运工具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车辆运行品质动态模拟与控制、综合节能技术、新能源应用与环保控制技术、车辆及其零部件的可靠性和维修性等领域开展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特色优势,装备了INSTRON电液 伺服振动试验台等先进的实验装备,在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非线性智能控制方法、变节流口式可调阻尼减振器设计理论、车辆运行安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学科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团结务 实并富有创新奉献精神的学术队伍,梯队共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9人,副 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近年来,该学科在科研条件、学术水平、人才培养、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各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12篇被SCI和EI收录,出版学术专著4部、教材3部,有20项获奖或通过鉴定,其中11项获省部级奖励,产 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承担国家、部省级项目30余项。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是 经江苏省计划与发展委员会批准成立的省属 工程研究中心,它以江苏大学,常柴股份有
限公司,一汽无锡柴油机厂,扬州柴油机厂,江苏五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动股份有限公司,江淮动力股份有公司为依托,实行有限责任管理模式。内燃机工程中心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 主任由各依托单位联合推荐,管理委员会聘任。中心主任和副主任组成内燃机工程中心常设领导机构,执行管理委员会的决议,组织和管理内燃机工程中心的业务活动。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以 市场为导向,紧跟国内外内燃机发展,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的工程化研究与开发,持续不断地为我省中小功率内燃机行业提供成熟、配套、适用规模生产的新产品、装备及工艺技术和产业化措施。内燃机工程中心近期重点研究开发项目:单缸节能节材柴油机;小缸径高速多缸柴油机;低污染,低噪声柴油机;高性能摩托车用汽油机等;开发内燃机专用测试仪器设备和生产中的在线检测设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自98年成立以来,已完成了一批
内燃机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项目,开发单缸柴油机新产品7种,多缸柴油机5个系列11个机型,单缸汽油机5种,燃气和柴油双燃料低污染发动机3种,在低噪声、低排放技术研究方向也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配合省职能部门,负责江苏省内燃机 产品生产许可证的行业管理工作,促成了一批中小企业持证生产;为内燃机生产企业培训中高级技术人才,举办了各种研讨培训班;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为江苏省多个企业聘请外国专家做技术顾问,并促成3项国际合作项目。
第四篇: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院徽简介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院徽简介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院徽形状简约、美观;内涵十分丰富:形神兼备,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院徽的外形乍一看去,宛如一辆高速奔驰的汽车的飞速旋转的两个车轮,象征着正在阔步前进的车辆工程专业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体现了学院里的同学们深厚的学识和精湛的技术,同时也表现出,在我国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在我国汽车需求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大背景下,学院的同学们无限光明的前景和美好未来!车轮的飞速旋转体现出速度与激情的主题,映射出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同学们昂扬向上、激情四射、活力无限的精神风貌,风华正茂的同学们,正在用他们的智慧与眼界,用他们的青春与梦想来构筑我国汽车与交通行业的最繁荣的盛会。
其二,从整体上看,蜿蜒曲折的院徽犹如一座气势雄伟,宛若惊龙的大桥,为匆匆而来的行人架起了便捷的天路,仿佛扭曲了时空。它象征着交通工程专业与交运专业在该领域所起到的中流砥柱的作用,象征着同学们的非凡设计与过人胆识,体现了同学们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传达出同学们对建设祖国美好明天的热切期盼。在武汉坐过车的童鞋都深有体会,武汉是个不折不扣的堵城,这同时也是巨大市场的一种折射。我们深信,交工与交运的孩子们,将来一定会为武汉、为祖国的交通做出巨大贡献,一定会在大江南北大显身手,为中国这条巨龙的腾飞打通经脉。
其三,如果再稍稍发挥一下你的想象,院徽不就是高等数学中的无穷符号吗?世界是无限的,真理也是无限的,正因为如此才引发了学子们对真理的无尽追求,正是在这种追求中,学子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成熟;他们将用这累累硕果,去装点祖国更美好的明天。也正因为如此,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学习们的前途也是无限的,他们提升自身价值的空间更是无限的,武汉科技大学为有这样一批学子而骄傲,学子们为科大提供了自己求索的空间而自豪!
其四,图形上方的“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几个字与院徽图形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其字体与校徽的字体一脉相承,既有和校徽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同时,整个院徽以毛笔绘成,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与东方气息,传达出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学习们必将立足本土,以振兴本民族企业为使命,为谱写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篇章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无论是外形的新颖独特,还是内涵的深刻隽永,该院徽都毫不逊色,他会化作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印记,在汽车学院不断迈向新台阶的征程中,不断激励师生们奋勇前进!
王昌明
车辆工程1002班
第五篇:科技学术节闭幕词
尊敬的各位嘉宾,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西南政法大学第十四届科技学术活动节在这里即将圆满结束了。首先,我代XX学校向关心、支持这次活动的各位嘉宾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在活动中辛勤工作的校团委、广大学生会干部,干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科技学术节中获得优秀成绩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XX学校第十四届科技学术活动节,是在校方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举办的大学生科技学术文化盛会,活动以毓秀议院为龙头,开展了学术讲坛、学科竞赛、实战演练、技能竞赛、知识普及5大类28项活动,为大学生施展才华、展示自我搭建平台,并且丰富其知识面,扩展其涵养素质,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热烈欢迎。XX学校第十四届科技学术活动节,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活动层次高。本次活动,我们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多位在外校知名学者接受邀请担任科技学术活动节的主讲嘉宾,热情指导并直接参与科技学术节的各项活动。各类精英学者和知名教授走近大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让大学生能更好的了解、接触前沿的理论研究,拓宽了同学们的思维。大学生直接在科技论坛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见识。
二是活动引导性强。科技学术节活动共组织了5大类13项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覆盖了高校校园科技学术活动的方方面面。“挑战杯”论文大赛,使大学生们在同台竞技、切磋交流中培养了思辨精神和科学精神;百家讲坛西政行,让同学们在杰出学者、教授身上发
现智慧的灵光;在实战演练中,同学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技能竞赛,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知识普及,进一步了推动科普知识的学习。
三是活动参与面广。在西政科技学术节的活动中,不仅有我校学生会精彩活动参与其中,各学院也有卓越的特色活动让科技学术节缤纷出彩。可以说,西南政法大学第十四届科技学术活动节在西政校园中营造了浓厚的科技学术氛围,有效引导了大学生科学学术精神和提升自身素质,在大学生中掀起了一股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厚德重法的热潮,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西南政法大学第十四届科技学术活动节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推动大学生科技学术活动的信心,今后我们将坚持开展这项活动,使之成为广大大学生科技学术活动的响亮品牌。同时,以此为契机,积极构建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影响更加广泛的大学生科技学术活动体系,更好地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当前,我们正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人才开发和科技创新是在竞争中赢得发展,在发展中赢得先机的关键因素。大学生是最具有潜力、最有活力、最能创新的,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锤炼品德,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在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建功立业,让青春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西南政法大学第十四届科技学术活动节的支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