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伟人足迹感动中国的毛泽东
伟人足迹感动中国的毛泽东
毛泽东经常与普通百姓一起共度春节,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佳话。“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众所周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悠久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举家团圆、访亲拜友、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的日子。一代伟人毛泽东和寻常百姓一样,尤其钟情喜爱这个节日,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他总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与普通百姓共度春节,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佳话美谈,不仅感动了几代中国人,而且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下面就是从有关媒体撷取毛泽东一生中15个春节的活动,以展示一代伟人毛泽东感动中国的历史足迹。
一、在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和红军战士一起放假三天过春节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党领导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个春节,毛泽东宣布放假三天。为了让红军战士和群众欢欢喜喜过个好年,毛泽东特地发给每位战士三块银元,并派人到宁冈杀猪,挑运到茨坪,每人分三斤猪肉。对缺米少盐的困难户,另外分给他们米和盐。这样一来,茨坪的红军战士和百姓,人人都有米果吃,家家都蒸了米馅肉。
二、1929年,在瑞金向群众打欠条买酒菜让红军战士过春节1929年2月9日,正值除夕,红四军为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转战来到瑞金北陲十几里人烟稀少的大柏地。官兵们身上只有两件单衣,部队在名叫前村的村庄停下来,军部住进了村中的王家祠。毛泽东心情沉重,他想,无论如何,也得让战士们吃上一顿年饭。毛泽东将想法告诉朱德,叫人找来军需处长范树德,交代了一个重要任务:一定想办法搞到酒菜,让战士们吃上一餐年饭。范树德与十几个司务长计议一番,决定先向群众打欠条,凡是食物全部过秤登记。
三、1935年,在遵义会议之后与伤病员一起过春节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全党全军一派喜气洋洋。这年的2月4日就是春节,后勤部门想多弄一点鱼、肉庆祝一下,无奈贵州这个地方当时太穷,一时实在难以筹到足够十几万人享用的食品,毛泽东也只分到一碗红烧肉、几个辣椒。但他舍不得吃,因为他想到,在不久之前攻占黎平、强渡乌江、进攻遵义的战斗中,留下了不少伤病员,他们更需要关怀。因此,大年初一这一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就去看望这些伤病员,并捐出自己的伙食尾子,改善伤病员的生活,使他们异常感动。
四、1940年,下连队与警卫战士一起过春节在延安,1940年春节前夕,警卫中央首长的长枪连,提前两天派连指导员张久厚请毛主席到他们连里过年。开始,毛泽东告诉张久厚:“你们的心愿我领了。吃饭嘛,我就不去了。”张久厚一听毛主席说不去,他坚决地说:“不去不行。”这句话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他放下文件,笑笑说:“你们这不是请客,是在下命令。看来,我只好服从了。能不能给我点权力,让我帮你们多请几位怎样?”张久厚以笑作答。毛主席果断地说:“好,就这样定了。”原来,临近春节时,老连队都杀猪宰羊,但新建的长枪连家底薄,只买了20斤猪肉。正在这时,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管理中央首长生活的同志,抬着半肩猪肉送来了,并说:“昨天小灶杀了一口猪,这是毛主席叫送给你们过年的。”实际上,当时的中央首长平素也见不到荤。这时,连队里开会讨论中,不知是谁说了句:“请毛主席吃年饭。”大伙不约而同地都说好。就这样把请毛主席吃年饭的任务交给连指导员去办。除夕当天下午3点多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来到了长枪连。进窑洞落座后,毛主席问:“我们这张桌上的饭菜是不是和大家一样?”他环视了一下,又说:“我们不能特殊。搞特殊,人家嘴里不说,可心里有意见,那就不好了。”开饭后,没有酒,大家热情地向毛主席敬肉。毛主席一看就笑了,说:“这么大块的红烧肉,我还是第一次见。你们存心不让客人吃呀。”一排长夹起三两重的一块肉吃下去。毛主席见状,说:“你厉害,比不过你,我认输了。”
五、1941年的春节,在延安机关礼堂让老乡坐在前面看演出1941年的春节期间,在延安中央机关一连演了几个晚上的戏,附近许多乡亲也应邀前来观看。有一天晚上,毛泽东走进礼堂之后,发现干部战士都坐在前面,而老乡们都坐在后面,最前面的两排座位还给中央首长留下了。于是,毛泽东便当场对干部战士说:“同志们,老乡们生产都很忙,看戏机会很少,而且要跑很远的路来到这里,不容易呀!我们应该让他们坐在最前面看戏。”说完自己就带头坐到了最后面,干部和战士也跟着毛泽东到后面。老乡们很感动,一再谦让,最后还是被毛泽东劝着坐到了最前面。几十年来,这件事一直成为延安人民的美谈。
六、1945年春节,在枣园给受冤屈的干部战士拜年时鞠躬道歉毛泽东在延安时,每年春节都要在枣园的小礼堂请村里人吃饭。八路军的通讯广播归三局管,三局的干部战士有许多是从大后方或敌占区来的知识青年。在整风审干时,他们中不少人被错打成特务,后来虽然作了甄别平反,但有些人仍然背着思想包袱。1945年春节,毛泽东请三局的干部战士到枣园,对大家说:“三局同志今天到这里来给我拜年,现在我给你们拜年,你们辛苦了。”说到不少人在运动中受委屈的事,毛泽东摘下帽子,恭恭敬敬地给大家鞠躬。
七、1949年春节,在西柏坡请斯大林特使米高扬吃红烧鱼1949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三,斯大林特使、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一行四人来到西柏坡,为毛泽东访苏等事宜举行会谈。2月1日到3日,毛泽东同米高扬正式会谈,周恩来、任弼时也参加了。毛泽东围绕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等主题,系统地发表了看法。为了表达对苏联代表的热情欢迎,有关方面早已备好了丰盛的酒菜,由于苏联人爱喝酒,还特意从石家庄买来了上等的汾酒和葡萄酒。当时西柏坡除了养的猪和鸡,没有其他高级食品,随后从滹沱河里捕了鱼,做了红烧鱼、溜鱼片款待客人。苏联人酒量惊人,米高扬用玻璃杯喝汾酒,就像喝凉水一样,大半杯子一口气就能灌下去。毛泽东招呼盛饭:“吃饭了,吃饭了,尝尝我们滹沱河里的鱼。”他还笑着说:“我相信,一个中药,一个中国菜,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苏联翻译指着红烧鱼问:“这是新捞的活鱼吗?”他们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才肯动筷。2月6日中午,毛泽东来到米高扬的住处,为他送行,米高扬后来对担任翻译的师哲说:“毛主席有远大的眼光,高明的策略,是很了不起的领袖人物。”
八、1952年春节,戴口罩游览武汉黄鹤楼被群众认出1952年的春节毛泽东是在武汉度过的。当时,毛泽东南下武汉,游龟山、蛇山,登黄鹤楼。出于安全考虑,毛泽东这时已不能随便到群众中去了,因为处处都可见到他的肖像,老百姓都认得他。安全部门一再坚持,毛泽东不得不妥协,最后带着口罩与群众一同游春踏青。没想到。一个小孩竟然认出了戴着口罩的毛泽东,孩子惊喜地喊道:“毛主席!毛主席!”人群立刻像潮水般涌来,刹那间,人挤人,挤成一团。罗瑞卿、李先念、王任重、杨奇清在外面保护,卫兵们在里面围绕着毛泽东,随着人潮流动。到处都是人,拥来拥去,出透几身汗,众人终于拥挤下山,来到江边,护送毛泽东登船。登船后,毛泽东摘下口罩,回头向大家招手,顿时掌声雷动,欢呼声震天动地。罗瑞卿和杨奇清后来向中央政治局作了检查,说安全保卫工作没搞好。毛泽东毫无责怪的意思,只是说了句:“真是下不了的黄鹤楼。”
九、1957年春节,与党外人士一起吃碗肉末挂面除了外出和慰问,忙于开会也是毛泽东过春节的一大特色。1957年大年初一早上8时,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座谈会,40余位党外人士参加。会议一开始,毛泽东就笑着对大家说:“今天过年,临时决定把各位请来开会,主要谈矛盾问题。可能大家还都没有吃早饭吧,这样,先吃碗肉末挂面,填饱肚子再开会。”这些被邀请到会的人怎么也没想到,毛泽东会用如此简便省事、饭菜合一的面条来招待他们。与其说是来开会,不如说是在参加新年团拜。40多人的一顿早餐,用时仅10分钟就解决了,很契合毛泽东提倡的反铺张、反浪费原则。
十、1960年春节,将警卫战士请到家里一起过年毛泽东与普通人一样,有着浓重的“过年情结”。1960年是整个国家最困难的时期。那一年,刚好警卫战士李连成将要离开毛泽东警卫连,去学校念书补习文化了。毕竟在毛泽东身边干了10年了,李连成有些不舍,毛泽东也同样舍不得这位小战士的离开。大年三十的前夜,毛泽东记起了李连成的事,便让秘书打电话,说让李连成明天回中南海来,大家一起吃个年饭,热闹一点。第二天,毛泽东的一家子都聚齐了,李连成也回到了中南海毛泽东的家。见李连成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毛泽东说:“大家一起过年嘛。中南海,我毛泽东这里就是你的家,你什么时候想来就来嘛。”这一个团圆饭,是毛泽东一大家子与李连成这样一个普通战士一块吃的。毛泽东慈父般对警卫战士的关爱,温暖了李连成一辈子的心。
十一、1962年春节,与名流乡友一起宴请末代皇帝溥仪毛泽东春节宴请溥仪的故事广为流传,1962年新春佳节,毛泽东私人宴请末代皇帝溥仪,特请章士钊、程潜、仇鳌和王孝范四位名流乡友作陪。家宴设在颐年堂。当时国家正值困难时期,一切从简。虽说是家宴,桌面上只有几碟湘味儿的辣椒、苦瓜、豆豉等小菜和大米饭加馒头,喝的是葡萄酒。毛泽东边吃边对溥仪说:“我们湖南人最喜欢吃辣椒,叫做‘没有辣椒不吃饭’,所以每个湖南人身上都有辣椒味哩。”说着,他夹起一筷子青辣椒炒苦瓜,置于溥仪位前的小碟内,见他吃进嘴里,笑着问他:“味道怎么样啊?还不错吧!”溥仪早已辣出一脸热汗,忙不迭地说:“不错,不错。”毛泽东打趣说:“看来你这北方人,身上也有辣味哩!”他指了指仇鳌和程潜,继续对溥仪说道:“他们的辣味最重,不安分守己地当你的良民,起来造你的反,辛亥革命一闹,就把你这个皇帝老子撵下来了,是不是?”毛泽东妙语连珠,在座诸位无不捧腹,溥仪笑得前仰后合。毛泽东听说溥仪在抚顺时已离婚,于是关切地问:“你还没有结婚吧?”溥仪答道:“还没有呢。”毛泽东说:“可以再结婚嘛!不过,你的婚姻问题要慎重考虑,不能马马虎虎。”说到这里,他深切地望了溥仪一眼,说:“要找一个合适的,因为这是后半生的事,要成立一个家。”溥仪点点头:“主席言之有理。”
十二、1964年春节,将自己稿费赠送溥仪以修缮住房1964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一下午3时。毛泽东亲自主持春节座谈会,党中央有关领导及党外人士章士钊等人在场。会上,毛泽东对与会者说:“对宣统,你们要好好团结他。他和光绪皇帝都是我们的顶头上司,我们做过他们的老百姓。”说到这里,他加重了语气:“听说溥仪生活不太好,每月只有180多元薪水,怕是太少了吧?”毛泽东扭头对坐在右侧的章士钊继续说:“我想拿点稿费通过你送给他,改善改善生活,不要使他‘长铗归来兮,食无鱼’,人家是皇帝嘛!”章士钊说:“宣统的叔叔载涛的生活也有困难。”春节座谈会刚结束,毛泽东立即从个人稿费中拨出两笔款项,请章士钊分别送到西城东观音寺胡同溥仪家中和东城宽街西扬威胡同载涛家中。溥仪感动至极,表示盛情可领,钱不能收,因为《我的前半生》刚刚出版,也将有一笔稿酬收入,生活并不困难。经过章士钊一再劝收,只好留下了。当时,溥仪激动万分,当即口占一诗曰:“欣逢春雨获新生,倾海难尽党重恩。”载涛接到毛泽东赠送的修房款后,激动得泣不成声,提笔疾书,给毛泽东写下谢函。
十三、1963年春节,向章士钊“还债”,从此走过连续十年的“还债”之路1963年初,毛泽东向他的“英语教师”章含之说:“我还欠了你父亲一笔债没还呢。”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女儿。接着,毛泽东认真地说明了事情的来历。原来,早在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大的银款。当时在上海的毛泽东只好向老乡章士钊告急。章士钊当即在上海工商界名流中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随后,毛泽东将此笔巨款一部分给了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志,一部分带到湖南开展革命活动。此后,毛泽东和章士钊一直没有中断联系。这次,毛泽东要章含之转告她父亲:“从今年春节开始,要还这笔欠了近五十年的债。一年还二千元。十年还完。”章含之回到家里把这事说了一遍。章士钊听了哈哈大笑,说:“确有此事,主席竟还记得。”可是,他们父女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几天之后,毛泽东派秘书果然送来了二千元,并说,主席安排今后每年春节送上二千元。对于此事,章士钊嘱咐章含之说:“告诉主席,不能收此厚赠。当时的银元是募集来的,自己也拿不出这笔巨款。”章含之将父亲说的话转告给毛泽东。毛泽东笑着说:“你也不懂,我这是用我的稿费给行老(章士钊,字行严)一点生活补助啊。他给我们共产党的帮助,哪里是我能用人民币偿还得了的呢?我要是说明给他补助,他这位老先生的脾气我知道,是不会收的。所以我说是还债。你告诉他,我毛泽东说的,欠的账无论如何要还的。这个钱是从稿费中抽的。”从1963年春节起,毛泽东每逢春节初二这天,总是派秘书给章士钊送去二千元,直到1972年送满两万元。到了1973年春节,毛泽东又认真地向章含之提出:“从今年开始还利息。50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应该多少。就这样还下去,行老只要健在,这个利息是要还下去的。”
十四、1975年,为了让长沙服务员们好好过年,便坚持回北京过春节1975年的春节,来得有些迟。进入2月,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养病时所住的九所六号楼后山上,树枝儿已经绽出小绿蕾了。服务员们兴奋地将这些春的消息告诉毛泽东,并留毛泽东一定要在长沙过年。其时,毛泽东的病已经很重了。但他还是微笑着对向他报春消息的服务员们表示感谢。不过,他心里的主意已经定下来了,离开这儿,回北京去,让大家过一个好年。当工作人员知道毛泽东的这个想法后,都再三的挽留。毛泽东还是坚持要走。2月3日,毛泽东结束了在湖南休养了114天的生活,乘专列离开长沙,取道南昌、杭州和上海,并于2月6日返回北京。2月11日在北京过春节。毛泽东临走时对大家说:“在这里住了这么久,辛苦大家了。已经住了一百多天了,客散主人安。我走了以后,你们也好好过一个春节吧!”毛泽东体贴他人的话,让在场的服务员们都泪光闪闪。不过,毛泽东还是承诺:“今年冬天再回来吧。”但是,1975年的冬天毛泽东没有回来,毛泽东的最后一个春节在北京度过的。
十五、1976年1月31日,毛泽东的最后一个除夕之夜1976年的春节,无论是气温还是现实都让人感到不寒而栗。那个寒冷的冬夜,天空星光暗淡,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住处外面一片昏暗。只有那一排整齐的路灯闪着微弱的亮光。这里除了悲凉的风声,再也听不到别的什么。除夕的夜晚,游泳池是那么寂寞、冷清。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说,这个除夕之夜,毛泽东这里没有客人,也没有自己家的亲人,只有身边几个工作人员陪伴着他,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一个春节。当晚的年夜饭是工作人员一勺一勺喂的。此时的毛泽东不仅失去了“饭来伸手”之力,就是“饭来张口”,吞咽也十分困难了。他在这天,依然像往常一样在病榻上侧卧着吃了几口他历来喜欢吃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这就是他的最后一次年夜饭。吃了年夜饭后,工作人员把毛泽东搀扶下床,送到客厅。他坐下后,头靠在沙发上休息,静静地坐在那里。入夜时隐隐约约听见远处的鞭炮声,他看着眼前日夜陪伴他的几个工作人员。远处的鞭炮声,使他想起了往年燃放鞭炮的情景。他用低哑的声音对我说:“放点爆竹吧!”他顿了一下又说,“你们这些年轻人也该过过节了。”就这样,这些工作人员准备好了几挂鞭炮在房外燃放了一会儿。此刻的毛泽东听着这爆竹声,在他那瘦弱、松弛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们心里都明白,毛泽东的这一丝笑容,是在宽慰这些陪伴他的工作人员。这是毛泽东经历了几十年的战火硝烟,带领中国人民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最后一次听到的“炮声”。这个爆竹是毛泽东为身边的这些工作人员放的。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鼓励身边的工作人员去除旧迎新。这一天,毛泽东只是坐着,几乎没有做任何其他的事……
第二篇:读《伟人的足迹—毛泽东的故事》有感
读《伟人的足迹—毛泽东的故事》有感
宁静的夜晚,我取出刚买来的新书—《伟人的足迹—毛泽东的故事》,看着书名,我就被它吸引住了。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但我只是从电视上认识了他。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几乎一口气把它给看完了。
这本书记录了这位扭转乾坤的伟人留给历史的一些闪亮的足迹。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父子之间》这篇故事。毛泽东既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又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他的少年时代可不像我们这样有着幸福的生活。他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里,因受封建传统的影响和在生活所迫的原因,都连读书的自由也没有。
毛泽东14岁时就被父亲停了学。但他并没有因此就放弃学习。每天下地的时候,他总是悄悄地带着书,一有机会就溜到山坡上的古墓后面,躲在一株大树下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有一回,他被父亲当场逮着了,父亲狠狠地骂了他一顿,并要他在半天内挑十五担粪。下午,毛泽东再一次失踪了。父亲十分容易地找着了他,大动肝火。但是当他知道儿子已经挑完了十五担粪时,不禁目瞪口呆,这些粪在半天挑完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他实在没有理由再骂儿子。由于刻苦读书,毛泽东从书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也受到了有益的影响,他还深深感触:为了中国的命运,他应该走出韶山,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毛泽东能成为一代伟人,同他少年时代发愤读书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像毛泽东一样,在少年时期打好基础,将来为祖国的四化事业出一份力!
第三篇:读《伟人足迹—毛泽东的故事》有感
读《伟人足迹——毛泽东的故事》有感
盛婷
今天晚上,我从书包里取出刚买来的新书——《伟人的足迹——毛泽东的故事》。看着书名,我就被它吸引住了:每一个中田人的都会唱:“东风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但我只最近从相片上认识了他,他究竟最近个怎样的人呢?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几乎是一口气把它看完了。
这本书记录了这位扭转乾坤的伟人留给历史的一些闪光的足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子之间》这篇故事——毛泽东既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又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他的少年时代可不像我们这样有幸福的学习生活,他出身在一个农民的家庭里,因受封建传统的影响,就连读书的自由也没有。
毛泽东14岁的时候,就被父亲停了学,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习。每天下地的时候,他总是悄悄地带着书,一有机会就溜到山坡上的古墓后面,躲在一株大树下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有一回,他被父亲当场逮住了。下午,毛泽东再一次失踪,父亲十分容易地找到了他,大动肝火。但是当他知道儿子已经挑完了十五趟粪时不禁目瞪口呆了,这些粪半天挑完确实不是轻松的事,他实在没有理由再去骂儿子。由于刻苦读书,毛泽东从收中吸取了巨大的营养,也接受了有益的影响,他同时苦难的农民,称赞敢于同地主斗争的铁匠,他深深感到:为了中国的命运,他应该走出韶山,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毛泽东能成为一代伟人,同他少年时代发愤读书是分不开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毛泽东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们现在读书是为了将来担当起建设四化的重任,是为了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不也应该有毛泽东那样的精神吗?我家里有好好好多书,可是我很少静下心来看。有时爸爸妈妈硬要我看,我就像是为了完成任务似的一页一页地很快翻过去,至于书中讲什么,都没记住。我想:为了使自己半来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我也要像少年毛泽东
那样,把读书当作生活中的第一大事,从书中吸收养料,学习知识,沿着这位伟人开辟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第四篇:读《伟人的足迹—毛泽东的故事》有感
宁静的夜晚,我取出刚买来的新书—《伟人的足迹—毛泽东的故事》,看着书名,我就被它吸引住了。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但我只是从电视上认识了他。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几乎一口气把它给看完了。这本书记录了这位扭转乾坤的伟人留给历史的一些闪亮的足迹。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父子之间》这篇故事。毛泽东既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又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他的少年时代可不像我们这样有着幸福的生活。他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里,因受封建传统的影响和在生活所迫的原因,都连读书的自由也没有。
毛泽东14岁时就被父亲停了学。但他并没有因此就放弃学习。每天下地的时候,他总是悄悄地带着书,一有机会就溜到山坡上的古墓后面,躲在一株大树下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有一回,他被父亲当场逮着了,父亲狠狠地骂了他一顿,并要他在半天内挑十五担粪。下午,毛泽东再一次失踪了。父亲十分容易地找着了他,大动肝火。但是当他知道儿子已经挑完了十五担粪时,不禁目瞪口呆,这些粪在半天挑完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他实在没有理由再骂儿子。由于刻苦读书,毛泽东从书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也受到了有益的影响,他还深深感触:为了中国的命运,他应该走出韶山,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毛泽东能成为一代伟人,同他少年时代发愤读书是分不开的。
第五篇:走进伟人毛泽东
适合高年级
走进伟人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潍坊市实验小学 孔娟
活动主题:诗词鉴赏课。
活动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
⒈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⒉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⒊背诵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⒈研究传统文化与诗歌意象间的关系,进而解读诗歌。
⒉反复诵读诗歌,体味伟人毛泽东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伟人毛泽东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活动准备 :
师生共同准备与本课相关的文字和视频资料,如文章的写作背景资料,毛泽东的生平及思想资料,毛泽东的诗词资料,中国古典诗词中写秋的名篇名句,关于湘江的地理资料等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宛如一枝枝绽放的奇葩,装点着文学永恒的春天。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笔挟
风雷的诗人。他用古典诗词形式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生活,记载了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他的诗词,既是他革命人生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又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二)毛泽东诗词名句诵读热身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水调歌头.游泳》)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沁园春·长沙》)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
领南京》)
不到长城非好汉。(《清平乐·六盘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水调歌头·游泳》)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二首·送瘟神》)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清平乐·蒋桂战争》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菩萨蛮·大柏地》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
南京》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人生易老天难老。《采桑子•重阳》
(三)畅所欲言,“你体会到毛泽东是个怎样的人?”
(四)深析《沁园春·长沙》,继续体会毛泽东的伟人气质
1.解题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相传东汉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四十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
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
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2.背景
现在,让我们重温历史的画面,来了解这首词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
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五)朗读、领会,品评、鉴赏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而从景物的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哪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境界开阔,气势磅礴,他笔下的秋景一洗古代“伤秋”之士的那种哀伤叹息的悲酸之态,而是以生动的描写把读者进一个新地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品格的高下。难怪诗人不是顺势而问“秋光正好,何重游?”而是出人意料地提出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六)再读《七律·长征》,体会伟人词作中的宽广胸怀
(七)教师小结
古往今来,凡志趣超群、报负高远之士,常常览物抒情,慷慨言志。特别是在登高放眼天地之间时,长时间积蕴的关于生活的艰辛、社会的忧患、天地之巨变等方面的感触,就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或诵于口头,或泻于笔端。如曹操之《短歌行》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陈子昂登上幽州台,万千感慨化作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名句;杜甫登高吟唱“无边落木萧萧
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叹时运之不济、人生之短促。这类名篇佳作不胜枚举。
生:与气度、胸襟、心境、性格、身份有关。
生:不是。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杰出的政治家。﹡生讨论回答,师补充。
﹡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生: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生:是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已任的心境,是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
(八)作业
1.背诵全文。
2.课内:意境描述——将眼前再现的情景描述出来。
3.课外:继续品读毛泽东的其它诗作。
(九)活动总结
毛泽东诗词是指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发表的共43首,其中诗14首,词29首。后来,在与毛泽东同时代人的回忆文章中,又披露了毛泽东另外一些诗词。由刘先银编审编著的达到129首。毛泽东怀着巨大的激情,按照写诗的艺术规律,运用形象思维创造的。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