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鹤峰县国税局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鹤峰县国税局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我县大力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以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为主的金税工程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以公文处理为主的办公自动化建设、以CTAIS为主的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等都取得了喜人成绩,税收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县的税收信息化建设也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一、信息技术人员问题
在我县信息技术人员匮乏,信息中心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也没有持续跟上,如果现在不引起重视,随着金税三期的上线,将会出现计算机软件难以维护的困难局面。现在应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重视信息技术,重视信息技术人才,在信息技术队伍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关心人才”的良好风气,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
二、信息安全问题
当前我县职工普遍对信息安全防范无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忽略了网络安全,所幸的是到目前还没有发生相关的网络安全事故,但是隐患巨大,所以我县今后要加大以下整改:
(一)根据业务需要,结合瑞星网络版和桌面注册系统的安装、调试、病毒的清理及各类业务软件的安装使用等知识,加强对全县系统人员培训,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分期集中培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信息安全管理防范能力。
(二)加强网络与信息的安全管理。认真落实省局、州局关于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有关制度,实施好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依托网络与信息安全防御系统,加强对网络与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测与加固,有效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防御能力,切实加强网络与信息的安全管理,为应用系统运行和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技术安全保障。当前,我们采取全面检查与管理平时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对全县微机进行系统的清理及优化,对问题微机及时进行故障排除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使我县在用微机的桌面注册率及网络瑞星的安装正确率能够达到100%。
三、应用系统维护问题
随着综合征管软件2.0等主要应用系统的省级集中,应用模式发生了变化,信息系统、数据和设备集中到省局,但大部分业务应用仍在县级,业务应用层和后台管理层相对分离,增加了业务管理和技术维护的难度。但是目前大部分人员对运维系统不了解,对其流程也不清楚,出现了问题不知道该怎样去处理,有些问题的处理上相关科室还在相互推维。管理和责任、水平淡化。
我们应该不断完善省级集中模式下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机制,全面监控应用系统的运行状态和系统资源状况,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应用系统高效、安全、稳定运行。县级应充分发挥本级运维作用,明确运维机构和人员,实施分层管理,严格责任落实,对本级发现的问题首先要把关、汇总,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把部分可以处理的常见问题解决在县局。
面对信息化、数字化的竞争与挑战,我局将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步伐,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为税收工作管理创新提供有力的手段,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到税收工作中来,按照建立现代税收工作制度的要求,对内部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用计算机程序替代臃肿的数据传递层,同时,对税收工作内部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在科学配置人流、工作流的基础上,对税收工作内部系统进行信息化的改造,通过实施以税收管理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消除税收工作内部信息孤岛,实现系统的集成,让鹤峰国税工作得到更大的飞跃发展。
第二篇:国税局信息化建设现状
浅析国税系统基层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主体业务信息化。信息化工作以应用为核心,以一体化为目标,围绕税收征收管理、税收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共享、税收决策支持四根主线,业务范围和覆盖面不断扩大,深度和广度逐步拓展,渗透到整个税收工作的全过程和全方位,基本实现税收业务全覆盖。其中CTAIS系统基本涵盖了基层国税征管业务,从登记认定到申报征收,从资格认定到发票管理,从违法处理到稽查办案,全部实现网上流程办理,同时网上申报等辅助平台实现了与CTAIS系统的无缝衔接。出口退税预警系统及审核系统、数据质量监控系统、防伪税控系统、稽查案件管理系统等等成为CTAIS系统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在行政管理方面,公文处理系统已成为国税系统公务文件上传下达的主要手段,无纸化办公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
操作技术熟练化。经过十多年渐进式的培训,已培养出一大批操作技术熟练的计算机人员,从领导到职工,从前勤到后勤,实现了全员计算机熟练操作,专用软件的熟练应用。特别是互联网的引入,极大地促进了干部职工学用计算机的热情和兴趣,推动了基层国税信息化操作人员的培训进程。
网络覆盖扩大化。网络化是信息化的必由之路,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金税工程建设以来,基层国税已建立起“两纵三横”的覆盖网络,即:与上级局、下级分局的纵向业务网,与人
行、财政系统的财税库银网、与工商登记信息比对网、与纳税人的税收申报缴税网。
设备建设完备化。随着信息化建设力度的加大,基层国税硬件环境不断改善。全系统建成了2M以上的光纤骨干网及备份网,4M光纤骨干网正在升级建设中;中心机房、办税服务厅配臵了不间断电源设备;主机、服务器配备齐全,全员基本实现人手一台电脑,打印机、投影仪等信息化设施逐步配臵到位。硬件建设初具规模,基本满足工作需要。
当然,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必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任何事物的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形成一定程度的过热和混乱现象,当前信息化建设的“乱象”主要是:
观念错位,缺乏全局性
国税信息化在当前至少普遍存在三种认识,一是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中,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技术部门的事,与业务工作无关;二是在少数人甚至个别领导干部也认为信息化建设到现在已完成了应有的历史使命,信息技术在税务系统的应用已完全成熟,信息技术人员可以裁减,信息技术部门甚至可以撤销。三是一部分人认为信息化不外乎就是买几台电脑设备,装几个软件,联两个网络而已,纯技术化的工作。这些观念都片面化、局部化、简
单化地理解国税信息化工作,对国税信息化建设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极其有害。
软件泛滥,缺乏一体化
信息化发展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都会经历萌发期,成长期,高热期,成熟期,淘汰期。国税信息化发展正是处在一个高热期,各地开发应用软件热情高涨,如雨后春笋般潮涌而出,全系统共计各类应用软件50多个,开发使用的编程语言各异,后台应用的数据库五花八门,导致数据不能重复利用,更不能相互共享,每一个软件的上线都必须进行一次相应的数据初始化录入,给基层国税工作人员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同时,一些软件重复开发,存在功能相近,重数据录入,轻数据分析利用等现象,缺乏全局观念、一体化思想,严重地违背了信息化建设的初衷。
职能转换,中心边缘化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日趋加深,一些应用软件正式上线后,技术性的维护工作逐渐减少,软件相关日常管理操作由相应的科室、分局操作人员接替,信息中心由前台推行转向后台支撑,在此转换的过程中,容易导致信息中心工作走向边缘化,形成中心工作没事干,中心人员也容易形成中心今后干什么,怎么干的发展方向的困惑感。
人才流失,发展滞阻化
职能转换带来的边缘化的看法,对基层领导和信息技术人员而言,一旦形成“共识”,将会造成信息技术人才的全面流失,目前,我市部分县市局这种现象大量存在,一些地方全职能信息中心现有技术人员甚至仅有一人,与省局规定信息中心人数不少于3人严重背离,全市2人以下的全职能信息中心占了总数近一半。技术人才的流失,必然带来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减速甚至停滞,不利于税收信息化的长远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部门隔阂,信息孤岛化
在软件开发之初,各部门对信息化需求的不同,导致软件间衔接不够紧密,业务断层时有发生,信息孤岛大量存在,缺乏部门之间横向发展的沟通与联系。由于资金来源、行政管理、绩效考核等因素的限制,国税基层信息化建设除CTAIS系统外,其他一些应用软件的开发基本是在分散的体制下进行的。征管的税收管理员系统、税政的出口退税审核及预警系统、稽查的案件管理系统,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通用的标准,形成现有的无序、封闭的信息系统。在基层国税正在应用50多个应用软件中,大部分的应用软件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和必要的接口,信息运行到一定的环节自然会戛然而止,缺乏必要的联系和尽可能的延伸。
第三篇:浅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浅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内部或外部的,企业可能得到和利用的,并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各种信息,以便及时把握机会,做出决策,增进运行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过程。当前企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管理信息化水平低,必然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信息化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具活力的力量,具有迫切地成长需要,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技术的理解、信息化实施的方法,以及信息化能够为企业带来的价值认识还很肤浅。另外,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对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往往无从把握,存在畏惧和排斥心理。
2.管理模式转型难度大。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了过多的“人治” 色彩,管理制度、考核体系、业务流程大多是老板说了算,难以立即形成科学的体系。而信息化的基础是管理的规范化,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要实现从“人治” 到“法治” 的转型难度较大。
3.信息化基础非常薄弱。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缺乏意识,没有专门的IT 部门甚至没有专门人员负责。即使有信息化的应用,也是部门各自为政,运行于不同平台,无法很好地集成,造成重复录入、数据不同步、数据无法共享等问题。
4.信息化建设缺乏规划。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需求不很明确,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搞信息化,该怎么上,如何实施等,有些企业就算是做了规划,也只是一些IT 技术的罗列,难以真正结合企业实际。
5.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处于解决生存问题的阶段,因此对于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同时,对信息化也难以有持续性的投资。
6.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人员,大多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往往停留在修电脑、检查网络等初级阶段,对于管理知识和企业的业务流程了解不多,难以胜任信息化的规划与实施的重任。虽然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但是对于信息化厂商而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属于“碎银子”,因此,信息化厂商对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也并不真正重视,往往只是希望卖一些标准化的软件产品给企业。同时,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服务的专业机构也还不多。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主要包括:
1)中小企业信息化区域发展不平衡
2)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
3)厂商对用户需求缺乏了解
4)企业本身的问题
5)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府政策的扶持
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铺垫工作
三、企业信息化具体部署时的关键问题和对策
四、企业自身应采取的措施
第四篇: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及其对策
对于中国众多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从宏观方面说,信息化有利于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微观方面说,民营企业实现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高效有序的管理;有利于节约生产材料,降低库存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有利于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有效利用;有利于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共享和利用。
一、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了相当大的提高,许多民营企业已经应用局域网,有些行业应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企业已经超过30%,但局域网的应用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电子商务的应用也主要在于网上查询、网上发布信息,而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还不普遍。资料表明,目前真正实现信息化较高级应用的民营企业在中国民营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5%。也就是说,国内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征是只有5%左右实施了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和SCM(供应链管理)方案,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而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仅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障碍表现在:
1.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存在观念误区。中国相当大比例的民营中小企业都是以订单(销售)为生存基础的,有单子才能活命,没单子就倒闭,平均寿命也就三至五年。在生产规模未达到一定层次基础上,信息化手段往往无法显示出其在大量烦琐的生产过程中准确高效的优势。企业的拥有者、管理者认为客户、渠道才是企业生存的源泉,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民营中小企业,他们对信息化的认识方面仍然比较狭窄,认为信息化就是购置几台计算机硬件,运用一些基本的应用软件,用电脑打字、玩游戏、聊天、看新闻;认为网络联通后就等于实现了信息化。把信息化简单理解为“上网”,或者偶尔浏览一下网页也就完成了信息化的进程。
2.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资金短缺问题。首先,民营企业收款难,资金拖欠问题严重,自有资金周转较慢,有限的资金大多用在扩大生产、建设中。面对生存的压力、资金的短缺,让他们拿出精力和金钱来完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其难度可想而知。其次,企业融资困难,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高。银行内部缺少向民营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在提供贷款方面缺少积极性。而企业外部也缺乏风险投资、上市融资等筹集资金的渠道。因此,大多数民营企业大多将信息化放在第二步考虑。
3.民营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中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常常缺乏高水平的系统管理与网络管理人才,企业也常常面临人才外流问题的困扰。这主要是因为缺乏高效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保持机制。民营企业很难找到一批IT业的高级人才,专职的IT人员薪水又较高,且往往需要更大的空间学习、交流、应用,而民营企业由于对人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绩效评估不合理,因此本身提供的环境往往留不住这些人才。据统计,民营中小企业员工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信息化素质较国有企业、外企低。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每百名员工中,信息技术人员还不到一人。
4.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方面存在问题。民营中小企业由于所处的行业及历史背景各不相同,其运作模式虽有雷同,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需求是互异的,就需要“量身定制”,以工具化、成组的设计来实现不同的需求。但目前国内的一些IT方案提供商只是把自己的产品的优势和功能摆在企业面前,单纯地去推荐自己的产品,以产品卖出为目的,他们看重的只是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实实在在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真正帮助企业改进生产管理上的缺陷,使自己的产品能与企业的生产特点相符合起到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这也给企业信息化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5.民营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完善。一方面,政府对民营企业信息化的支持和保障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缺乏完善的针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与规范;缺乏鼓励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另一方面,整个针对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也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支付手段和配送体系滞后;缺乏为企业信息化服务的中介结构和高质量的咨询机构等。外部环境的制约使民营企业认为现在还不是投入信息化的最佳时机,限制了民营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解决民营企业信息化问题的相关对策
1.做好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规划。民营企业在规划信息系统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实用,避免追求华而不实。二是要可靠,一旦实现了信息化,那么企业的生产、管理都不可能再倒退到原有的模式上去。如果信息化系统不可靠,时不时的老出问题,那么对企业来说,将是无法承受的。三是易升级扩展,企业要发展,技术也在更新,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是在变化的,因此在规划时,一定要做到既满足眼前的需要,又能兼顾将来的升级发展。最好是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各模块既可以独立运行,发挥一定的效益,又可以相互搭接,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四是要安全,必须确保信息的安全。信息安全是指在信息的生产、传输、处理、存储过程中,不被丢失、破坏、盗用和非法修改等。
2.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对企业流程进行调整与重组。民营企业的业务流程隐蔽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之中,企业自身难以了解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模型来分析和重组企业业务流程,从而发现流程中的瓶颈,进而优化之。对于由于流程引起的权利再分配问题,要在实施过程中加以妥善解决。对于企业业务流程的动态变化,系统设计时应尽量考虑采用模式与软件系统相分离的方式来实现。IT厂商能够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开发出量体裁衣的内部企业应用软件,让企业决策者能够真正了解到信息化的作用,要拿出货真价实的解决方案让民营企业决策者们看到实际效果,才会引起他们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
3.民营企业信息化要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民营企业由于在人才、资金、技术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企业在规划确定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实施。如果条件具备的企业,当然可以一次到位,但很多民营中小企业可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分阶段、一步步地落实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先选择一些占用资金少、技术含量不是特别高的模块实施。比如,可以先实现互联网的接入,在互联网上发布本企业的主页,宣传企业的形象,介绍自己的产品,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同时可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关的外部信息,这对民营企业是很重要的。这在目前来说,都花费不了多少资金,技术上也不复杂,如果自己没有主页的制作和维护人才,也可以暂时委托别人来完成。采用成熟一个条件,就落实一步的方法,不断地创造条件,循序渐进,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实现规划确定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4.加强民营企业信息化队伍建设。对民营企业而言,吸引人才、稳定人才,防止和抵御人才流失越来越成为企业信息化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首先,企业应广开门路,招贤纳士。如加强与高校结盟,为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吸引人才。其次,对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对有特殊贡献的关键人才,采用智力入股
或技术入股以增强持股的技术人才对企业的凝聚力,稳定人才。还要逐步在职工技术晋级、干部考核时将使用计算机与网络的基本技能放到考评内容中去。再次,加强对广大员工的IT技能培训。提倡个人自学为主,同时企业内部也进行一些简单实用、面向广大工人的计算机与网络培训,将广大员工的IT技能培训当做重要项目来建设。最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学习型组织,激发起群众性的学习热情,大大刺激群众尤其是青年人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建设梯队。
5.完善民营企业信息化的良好外部环境。首先,应加强政策导向,健全信息化法律法规。政府应尽快颁布与完善相关的信息化法规和政策,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目标、相关技术标准与信息规范,不断增强政府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力度,使民营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要积极投入资金,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是民营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目前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网络传输速度慢、费用高,资源垄断和体制性障碍弊端逐渐显现。政府应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引入竞争机制,消除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最后,应建立完善民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政府应不断强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管理咨询和人员培训,同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相关服务,将政策、法律、金融、战略咨询等都纳入信息服务体系的范围之内,为现代民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第五篇: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分析
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分析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主导的世纪。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烟草行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在加入WTO后,面临国内市场国际化的严峻挑战,以及行业内部兼并、重组,深化改革的形势,尤其是国家对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加快,行业的宏观调控与企业创新能力将是决定行业竞争成败的关键。烟草行业用信息化推进现代化,就是要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全面渗入烟草行业生产、流通、管理过程,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加速烟草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完善烟草行业管理体制,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适应市场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实力。行业信息化发展与企业联合重组、资产一体化、集团化管理、工商信息协同密不可分,但又是动态变化的。可以说,其建设成功与否是体现行业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因此,对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进行研究与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烟草行业信息化基础已具规模
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指引下,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网络”,逐步实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总体要求,全面启动数字烟草建设,有效地推动了行业的规范管理,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的深化改革。
(一)烟草行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具规模,实现了互联互通。
行业地面通信骨干网已建成并全网投入运行,实现了国家局与行业各直属单位及所属卷烟厂、分公司、烟机厂和进出口口岸公司等69个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入网率达到了100%;基本完成了行业各直属单位省域网建设,各直属单位与所属单位的联网率达到了96%;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初步形成,网络运行管理进一步加强。启动了烟草行业安全认证体系(CA)建设和烟草行业信息安全等级划分的研究工作。
(二)信息化在行业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建成了业务主题数据库。
随着烟草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行业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已经关系到烟草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促进和推动了行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行业信息化工作围绕应用系统建设,狠抓重点、突出亮点、破解难点,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1.完成了以办公自动化为主要内容的行业电子政务体系建设,建成有“公文传输、公文流转、档案管理、门户网站”基本功能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自2004年9月系统运行以来,公文传输效率由原来的平均5天下降到平均2分钟,效率提高多倍,实现网上查询文档,实行网上审批,有力地促进了办公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促进了转变职能和政务公开。
2.完成了“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决策管理系统”)的重点工程,初步实现了全行业卷烟生产经营数据的实时自动生成,有效保障了行业生产经营决策和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及时性。
该项目采用了物流数码跟踪技术,将卷烟生产计划管理与生产过程结合起来,通过“计划取码、物流跟踪、到货确认”这样一个流程,实现对行业生产经营的日跟踪、旬分析、月调控,有效地保障了卷烟生产经营基础数据采集和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形成了行业统一的数据交换与传输体系、标准体系、数据中心及应用集成平台,为行业信息化的集成与整合提供手段,也为行业现代化物流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决策管理系统”这一快捷有效的信息通道,行业可以更为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提高应对变化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促进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水平。这不仅是提高行业宏观决策水平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该系统已全面实施并于2006年3月通过验收。
3.建设了电子商务系统,实行网上交易。2003年,行业取消了现场交易模式,一律在网上进行交易。随着行业卷烟交易方式的改革,行业内卷烟、烟叶和卷烟辅料等均在网上交易,完成了省内卷烟交易统一平台的建设工作。同时,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推进了传统商业向以“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流通的转变。
4.国家局开发应用的专卖证件管理系统、统计和财务报表系统、卷烟工业基础软件、卷烟销售基础软件、烟叶基础软件等以及行业各单位自行开发建设的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ERP)、办公自动化(OA)、业务流程再造(BPR)、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为行业数据中心的建立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行业信息化服务工作已上新台阶,加强和规范了行业信息化建设。
行业信息化服务工作从加强管理、加强规划、加强指导入手,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行业信息化组织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更加完善,有一支近5000名信息化专业队伍;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目标更加清晰,制定并发布了《数字烟草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打造数字烟草的建设目标和任务,为行业信息化建设科学有序发展提供了一个既明晰又可操作的规划。
行业信息化的制度建设逐步完善。近几年,行业先后出台了《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技术平台要求》、《烟草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烟草行业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规范》等重要文件,用制度规范了行业信息化管理工作。
行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适应并促进了行业体制优势。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了从基础性向应用性、从局部性向全局性、从分散性向集中性建设与管理的转变,从而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行业“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体制优势。
业务复杂多变困难多多
近年来,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收到了一定效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信息资源有了一定的积累,技术应用
初见成效。但行业信息化的实施还面临着环境复杂多变的挑战。
首先是业务的复杂多变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企业重组和资产重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和业务模式等更加复杂多变,在此背景下,信息化项目就必须具备能满足这些变化要求的能力。
其次是IT产业格局和技术快速发展,对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保护、IT成本控制等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在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两个挑战集中反映为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信息不共享,现有的信息系统存在“信息孤岛”问题。无论是独立的工具软件还是集成的解决方案,大多数是孤岛型的应用,或者是业务功能模块的简单累加,相互之间是孤立封闭的,无法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二是行业应用系统的开发、推广、应用多是以条、块为主,开发比较分散,也基本是相互独立的,形成较多的“信息烟囱”,给行业统一管理、共享数据资源造成了障碍,影响了国家局对整个行业的监控力度和管理的有效性;三是信息化建设不统一、发展不平衡,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标准,对总体技术规范、标准、技术要求贯彻执行的力度不够;四是网络互联互通不到位,信息传输通道不统一,安全体系建设不完善,网络管理能力不足。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行业信息化的进程,制约了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因此,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整合集成、应用提高是目前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要实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就要逐步解决影响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障碍性因素,实施消除“信息孤岛”,整合信息资源的策略,促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协调健康发展。
烟草行业信息化该怎么建设?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论”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起步期、增长期、成熟期和更新期四个阶段及五要素模型,即米歇模型。
用此模型考察行业信息化,可以认为,烟草行业整体上处于增长阶段,其典型特征就是系统林立,耗资甚大,而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并不统一。随着实践的发展,行业必须充分考虑在标准规范基础上的数据集中管理和数据综合利用、深度挖掘等问题,也就是向成熟阶段过渡。这是几十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实践所证明的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
借助理论工具和实践考量,确认烟草行业信息化目前处于增长阶段,对于科学规划行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推动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行业信息化走向“集成和整合”,是信息化的发展规律和现实所决定的。围绕行业体制改革,进行数据集成和系统整合是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行业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核心内容。通过数据集成和系统整合,可以快速有效地推进行业的业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实现流程重组和再造,从而推动行业体制改革和信息化的进程。
(一)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目标要求。
围绕烟草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促进行业的现代化,全力打造数字烟草,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改造传统产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总体竞争实力等方面的作用,努力使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认真落实《数字烟草发展纲要》,建立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行业数据中心,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围绕行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管理决策三大应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化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烟草行业按照“四统一”的要求进行信息化建设。
统一标准就是统一烟草行业信息标准体系,它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统一平台就是统一烟草行业信息技术平台,它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统一数据库就是统一烟草行业数据中心建设,它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统一网络就是以行业地面骨干网为核心,覆盖全行业互联互通的地面网络。统一网络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按照上述“四统一”的要求建设行业数据中心,进行数据集成、应用集成、流程集成和面向用户的集成。建设行业信息化三大应用体系,保障行业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安全,努力实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目标
(二)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实施策略
1.建设行业数据中心,有效整合信息资源。
数据集中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统一的全国性数据中心,既可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又可以改变生产经营的运营模式,是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水平的一次提升,可有效实现对业务的集约经营、集中监控和风险防范。
要建设好行业数据中心,就要在保证不同业务系统数据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建立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通过对数据的加工、清洗、传递和交换,使得不同业务系统及时汇集相关的共享信息,实现行业公用数据的标准化、一致化,并不断更新和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数据分类描述、分析处理和传输交换等技术标准,以指导行业各级数据中心的建设。
要建设好行业数据中心,关键是要建成基于不同类型业务主题的高水平数据应用环境,统一数据标准,做到资源上协同应用,技术上协同关联,应用上协同共享,提高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率。
(1)烟草行业数据中心建设目标:建设为行业改革与发展服务的数据中心;建设有价值的数据中心;建设有力支撑生产经营管理的数据中心;建设三大应用体系构成的数据中心;建设统一标准、统一技术要求的数据中心;建设行业不同层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数据中心。
(2)基本思路:数据中心建设是实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必然途径,是行业信息化更高层次的要求,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级建设、逐步完善。要以行业重点工程的数据为基础构建行业数据中心,完善数据交换平台,构建工商信息协同平台,不断充实和完善数据中心的内容及标准体系,并进行主题分析,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3)建设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行业数据交换平台,从技术上保障行业各类数据的上传下达;二是行业信息协同平台,用于工商信息衔接,支持新型工商关系的建立;三是行业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用于加强对信息的分析应用,服务行业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服务行业经济运行,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4)建设要求:行业数据中心由国家局、省级局及工业公司、基层工商企业三级数据中心构成,逐步向上集中。在国家局数据中心的统一管理下,要通过数据整合,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权限,在行业内部实行各取所需、授权访问,做到行业信息共享,横向纵向互联互通。各省级局、工业公司(集团)按照集成整合的要求和统一技术标准,规划和建设数据中心;不具备数据中心建设条件的单位,也要保证国家局行业数据中心对数据的要求。
2.建设行业信息化三大应用体系,加快重点工程的实施。
行业进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管理决策三大应用体系建设,需要通过统一的、具体的行业信息化项目建设来实现,以构成三大应用体系。
(1)做好“决策管理系统”打码到条及订单采集系统建设。打码到条是为了卷烟产品物流信息的完整,为行业现代物流建设打下基础;是“决策管理系统”的延伸,同时一并有机整合呼叫中心功能,实施订单数据的采集,实现行业供应链环节的商业企业与零售客户的信息协同,做到真实、客观地反映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快速响应订单和适应市场能力,提高行业市场化水平。
建设原则:突出信息整合、实现系统集成,利用现有资源、降低运行成本。
建设目标:一是完善卷烟产品实物流跟踪;二是通过统一行业电话订货系统的业务规范和数据标准,逐步做到真正统一行业网建标准和模式,建立订单信息的共享渠道,实现供应链环节上的商业企业与零售客户的信息协同,做到真实反映市场需求,支持行业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三是通过与“决策管理系统”和行业电子商务系统的集成,实现烟草行业工业、商业和零售客户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协同,为“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提供有效支持,进一步实现系统的集成与整合;四是提高行业对卷烟成品经营流通的专卖监管水平。
基本思路:统一功能需求、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操作流程;以省为单位自行按上述标准,对呼叫中心软件进行改造和升级;横向打通供应链的商业企业与零售客户环节,同时使该环节的纵向信息流协同共享,与“决策管理系统”紧密衔接,使商流、物流更加耦合;在国家局建立客户订单电话监督与审计系统,为有效考核监管提供手段。
建设内容:一是打码到条。通过对出库领用的件烟扫码(三扫),件码派生条码,实现打码到条,获取准确、真实、完整的卷烟库存和销售,完善卷烟成品的物流信息;统一行业条烟打码内容,实现货单关联和件条关联,使条烟具有身份识别码,为规范内部管理、加强专卖管理提供手段。
二是呼叫标准体系建设。制订呼叫业务系统的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数据字典、业务指标体系、数据交换标准、业务功能流程图、技术环境规范等。
三是远程呼叫监督。远程呼叫监督:通过对行业呼叫座席通话情况进行抽样,同时实时抓取座席操作界面,实现实时远程监督。异步语音与采集订单数据联查:通过对行业呼叫座席进行远程录音,并与数据采集渠道上传的需求订单数据进行关联,对录入的需求和订单数据与语音数据进行事后异步核对、检查、查询。
四是采集与传输。利用行业基础信息平台提供的数据采集及交换功能,通过增加数据指标项,采集卷烟实物库存和销售数据、电话呼叫客户档案、客户需求和执行订单的汇总数据,以及与语音关联的需求和订单明细数据,上传至省公司和国家局。
五是分析与反馈。在国家局数据中心,实现完整物流信息的跟踪分析和展现应用,以及对呼叫数据的汇总、排名对比、覆盖情况、区间对比走势等进行分析展现应用。通过“在线查询、离线应用”的方式,将汇总分析的数据反馈给省工业公司、卷烟工业企业。
(2)加强行业电子政务建设,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烟草行业从巩固和完善现行管理体制出发,以加强监管、转变职能、政务公开、提高办公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目标,依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和要求,全面推进烟草行业特色的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推动行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推进网上审批系统的应用和系统对接。通过改进审批方式,开展网上审批,促进政务公开,增强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管理水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3)加强行业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的统一。在专卖管理体制下,推动行业电子商务向更高水平迈进,建立高效、协调、完整的行业现代流通电子商务运行体系,是行业工商交易方式改革的需要,是行业“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试点工作的需要。烟草行业电子商务应用体系可概括为:两级平台,一个中心。两级平台,即工商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和商业与零售客户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支付型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相结合;一个中心,即行业统一的工商协同中心,实现行业协同供应链管理与企业内部资源计划相结合。
行业电子商务系统包括交易子系统、准运证管理子系统和网上资金结算子系统三个部分。在总体设计上以“决策管理系统”的物流信息为基础,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专卖等信息流的统一。电子商务平台要建成一个标准统一、高效运行、提高服务价值、降低交易成本的大平台,全面支持卷烟、烟叶、物资、烟机及零备件等的网上购销活动。要在网上交易的基础上实行网上资金结算,实现工商支付型电子商务,加强对企业资金收支情况的实时监测,逐步开展资金监管系统建设工作。
行业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目标:在供应链管理环节上打通工业与商业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完成卷烟、烟叶等成品交易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协同;为卷烟产销间的相关商务流动提供切实的业务支持服务,并为“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提供技术手段。
基本思路和内容:交易、准运证管理、网上资金结算三个子系统为一个项目,要统一规划、分部实施。交易子系统:完成工商企业之间产销交易的商流,为工商企业的产销交易活动提供平台。准运证管理子系统:统一省内省际准运证,完成准运证的申领、发放,并与“决策管理系统”对接,在物流环节实施协同。
网上资金结算子系统:完成交易活动中的资金流,通过银行实现货款收支与资金结算,并为行业资金监管提供服务。
3.严格执行《烟草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强行业信息化标准制定和贯标工作。
标准化工作是一切工作规范化的基础,统一标准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本前提。离开了标准化,计算机系统就无法体现其技术优势。因此,行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并实施信息化管理相关的各种数据、指标和流程的标准化工作,要统一信息化建设标准,统一信息资源标准,统一数据传输标准。要按照行业的统一要求,逐步规范行业各方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业务流程、信息资源标准和数据交互机制,形成标准化体系框架。建设标准化体系要采取渐进方式,一是要先建立标准化框架,行业已发布《烟草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二是对急需的、重要的标准要优先制定。行业将制定烟叶类代码、烟草行业工商统计数据元、烟草行业统一会计科目及编码等标准规范;三是通过行业重点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推广运行,完成相关标准化工作。做好代码标准化、接口标准化、业务流程规范化、数据结构规范化等一些标准、规范性工作,最终实现横向纵向信息的互连互通,达到信息共享。
要切实加强贯标力度。要以新的行业信息分类编码管理系统的建设为契机,提高代码类和数据元类标准的信息化水平,逐步建立更加快捷的代码申报、审核、发布、下载和维护机制,通过技术手段支持统一标准目标的实现。
4.贯彻落实两个《技术与管理规范》,做好行业内联网的运行维护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随着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传统的管理机制在改革与创新中逐渐消亡,人们在处理信息和日常办公中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和网络,机密与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因此,行业各应用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网络与信息安全已成为行业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的问题。烟草行业必须从行业内联网和信息安全的高度,切实加大网络建设的管理力度,建立严格有效的制度,落实好《烟草行业计算机网络建设技术与管理规范》和《烟草行业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规范》。运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切实组织管理好信息网络安全工作,建设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逐步开展行业网络安全审计和行业计算机病毒防护系统建立工作,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要加强安全管理建设,切实做好信息系统的软件安全设计,强化数据安全策略,采用成熟的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和控制方法,逐步实现网络管理的可视、可控、可管,所有网上运行的应用系统与设备应实现统一、智能化的实时监控,实现应用系统与设备故障的预警和自动报警,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凡由国家局统一组织开发的在全行业运行的信息系统,要统一使用行业CA安全认证体系,实现全行业的互通、互认和互信。要建立行业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构筑行业信息化安全机制,降低和消除各种信息安全隐患,确保信息传输与反馈畅通、及时和安全,为行业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烟草行业信息化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用信息化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实施行业整个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目标,运用信息化开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行业宏观调控能力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应对国际竞争环境的能力,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中控制,为行业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在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中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全面推进数字烟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