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2年劳动保障宣传工作要点的通知(劳社
【发布单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文号】劳社部函〔2002〕57号 【发布日期】2002-03-21 【生效日期】2002-03-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2年劳动保障宣传工作要点的通知
(劳社部函〔2002〕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现将《2002年劳动保障宣传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二○○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2002年劳动保障宣传工作要点
2002年,劳动保障宣传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突出重点,深入宣传劳动保障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做好全年劳动保障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002年劳动保障新闻宣传工作要点:
一、认真做好以学习宣传《新时期劳动和社会保障重要文献选编》和《领导干部社会保障知识读本》为主要内容的全国劳动保障学习宣传活动
配合《新时期劳动和社会保障重要文献选编》和《领导干部社会保障知识读本》的出版,部里决定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劳动保障学习宣传活动。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认识劳动保障学习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与新闻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的配合,按照全国劳动保障学习宣传活动组委会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认真组织。全国首届劳动保障知识电视大奖赛和全国首届劳动保障知识竞赛,做到组织落实、经费落实和工作落实。
二、大力宣传两个确保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情况
继续大力宣传做好两个确保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两个确保工作的方针政策,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了解、支持两个确保工作,监督工作落实情况。要挖掘一批典型,加强引导,突出宣传落实两个确保的新举措,取得的新成效,凝聚力量,坚定信心,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三、大力宣传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促进就业是各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要大力宣传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传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加大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各项政策宣传力度,引导职工学习掌握技术和技能,实现再就业。集中推出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的经验做法,宣传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各项政策规定,使职工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
四、宣传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政策和经验
大力宣传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改并举、同步推进的方针,对职工群众关心和实际工作中提出的现实问题作细致的解释和回答,增强改革透明度。要组织编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卡片、手册,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在宣传中的作用,及时掌握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加强分析,对症解决。积极总结推广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的经验和成就,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五、开展劳动保障执法宣传
要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宣传的工作力度,积极全面准确地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提高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督促用人单位认真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配合社会保险费征缴执法检查、劳动合同执法检查等活动,对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实施新闻监督,营造遵守劳动保障法规的社会氛围。
六、大力宣传改善困难群体生产和生活的政策和典型
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承担着解决困难群体生产和生活问题的重要职责。要大力宣传中央关于解决困难群体生产和生活的政策,宣传劳动保障工作在解决困难群体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在解决困难群体生产和生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宣传困难群体自立自强、脱贫解困的典型。
七、大力宣传劳动保障部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和措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注重学习和宣传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要配合部里做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广大工作人员认识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对劳动保障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大劳动保障部门积极主动应对新形势所采取的措施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好的经验和做法。
八、加强新鲜经验和典型人物的宣传
近几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劳动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涌现出不少先进人物。我们要注重宣传先进人物事迹,宣传调查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的经验和典型,宣传强化管理、夯实基础、提高工作效率的经验和典型。要不断改进宣传方式,提高宣传质量,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新闻宣传工作责任重大。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健全规章制度,保证机构、人员和经费落实到位,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做好宣传工作,为劳动保障事业实现新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意见
【发布单位】劳动部
【发布文号】劳社部发[2000]23号 【发布日期】2000-11-09 【生效日期】2000-11-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意见
(劳社部发〔2000〕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劳动保障宣传是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任务越来越繁重,对劳动保障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大力开展宣传活动,为劳动保障制度改革和事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切实做好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十五”时期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做好劳动保障宣传工作,有利于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有利于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把宣传工作摆在劳动保障工作全局中统筹安排,正确处理好说与做、重点与一般、正面引导与舆论监督、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灵活与规范的关系,做到大题大作。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宣传工作领导责任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关心、重视和支持宣传工作,并明确一位领导分工负责。要明确专门机构、指定专门人员承担劳动保障宣传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还可设立事业单位性质的宣传工作机构。业务工作机构要有兼职宣传人员,配合开展工作。宣传经费要纳入单位预算予以保障,并努力争取财政部门等多方面的支持。
二、二、把握舆论导向,遵守宣传纪律
劳动保障宣传工作肩负着宣传党的劳动保障方针政策,团结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劳动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职责,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最大限度地调动有利于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积极因素。要加强审核把关,统一宣传口径,把握宣传分寸,对一些社会影响面比较大的报道,注意宣传导向。要建立和完善宣传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的职责、程序和纪律,切实加强管理,使宣传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三、三、搞好统筹策划,突出宣传重点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围绕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搞好统筹策划,制定宣传工作的计划,确定宣传的重点内容、开展方式及时间安排,对重大宣传活动的主题、方法和目标作出安排。在全面宣传劳动保障领域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要突出宣传重点,对中心工作和影响全局的问题,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经费进行重点宣传。今后部里将于每年初制定下发当年劳动保障宣传工作要点,确定宣传内容和宣传重点,提出落实工作任务的要求。各地要根据部宣传工作要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全年宣传工作进行认真部署。
四、四、贴近改革实际,提高宣传效果
做好劳动保障宣传工作必须贴近实际,要通过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切实掌握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群体职工的思想状况,努力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定不同的宣传内容和宣传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对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要统一组织开展有声势、有影响、有深度的集中宣传,使宣传工作真正收到入脑入心的实际效果。今后每年部里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一次劳动保障宣传活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都要按照部里确定的主题,精心制定宣传方案,扎实细致地抓好落实。
五、五、采取多种形式,拓宽宣传渠道
坚持宣传的多形式、多渠道,是做好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各地要积极支持新闻媒体的采访活动,努力争取在新闻媒体开设宣传劳动保障工作的专栏、专版,组织新闻媒体开展专题采访、报道。要采取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使宣传活动丰富多彩。要充分发挥劳动保障报刊专业性、权威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劳动保障宣传的排头兵。《中国劳动保障报》和《劳动保障通讯》是劳动保障部指导各地做好工作、广泛开展劳动保障宣传的重要思想舆论阵地,各地要积极组织提供稿件、做好发行工作,不断提高报刊的质量和影响力。部里将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劳动保障部门也要做好新闻发布工作,及时宣传重大工作部署和重要政策。
六、六、加强协调沟通,发挥综合效应
做好劳动保障宣传工作,需要自上而下形成合力、部门之间形成合力、部门内部各机构之间形成合力。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与党委宣传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他们的关心、指导和支持。要与经贸、财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单位密切协作,共同做好劳动保障宣传工作。要将宣传工作与信息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政务信息渠道发现宣传线索、提供宣传素材、开展内部宣传,建立上下沟通、渠道顺畅、反应灵敏的信息网络。上级对下级部门要定期下发宣传线索和信息报送要点,通报采用情况并进行考核评比。今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保障部门每月要向部里提供一定数量的信息材料和宣传线索,部里将按季度印发需求要点并通报采用情况。各地要以积极负责的态度,认真组织落实本意见精神,切实做好劳动保障宣传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保障厅局要于每年1月底前向部里报送上的宣传工作总结及本宣传工作计划,部里将于每年初对各地上劳动保障宣传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对先进单位进行表彰。
2000年11月9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劳社部发〔2007〕1号)
【发布单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文号】劳社部发〔2007〕1号 【发布日期】2007-01-29 【生效日期】2007-01-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劳社部发〔200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
现将《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二○○七年一月二十九日
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抓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调整工作,协调推进各项基础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一、全面做好就业培训各项工作,保持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一)全面完成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不低于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要将上述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逐级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保持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二)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完善再就业援助制度,广泛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落实好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全面完成并轨任务,解决好并轨人员就业、劳动关系、社保关系接续等问题。建立就业再就业资金使用管理“以奖代补”机制,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开展政策落实情况的联合检查,推进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推进服务措施和政策的落实。
(三)做好职业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大力推行技能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推广现代企业培训制度,加强技能实训平台特别是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提高技能鉴定质量。加强职业培训教材等基础建设和职业技能竞赛的统筹管理。组织实施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能力促创业计划”和“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实现创业培训40万人,再就业培训400万人,新增技师和高级技师32万人。通过东部工程探索素质就业的路子。
(四)切实加强失业调控工作。探索加强失业调控的新措施,推动建立失业预警机制。指导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做好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推动“就业新起点计划”试点的实施,积极帮助更多失业人员再就业,维护职工权益。
二、做好社会保险各项工作,确保社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
(五)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2007年力争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5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3亿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2亿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7亿人。
(六)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巩固确保发放的成果。继续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巩固成果,不发生新的拖欠,努力创造条件补发历史拖欠养老金。全面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稽核工作,提高基金征缴率,保持基金增长态势。
(七)继续做好国发〔2005〕38号文件贯彻落实工作。全面落实实施意见。做好养老保险计发办法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完善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相关政策,规范个人账户基金归集和管理流程,推动试点地区逐步提高个人账户做实比例,将既有基金支撑能力、又有试点积极性的省份纳入试点范围。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落实好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提高统筹层次,加快实施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指导推动企业年金规范健康发展。切实加强养老保险精算工作,为完善制度提供技术支撑。
(八)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报经国务院批准后,指导试点省份在测算的基础上,制定好本地区的试点方案,及时研究试点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九)做好失业保险工作,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提供再就业服务。进一步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在有条件的中西部省份选择一些中心城市进行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功能。加强与就业服务工作的配合,健全完善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积极推进失业保险基金在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
(十)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精心组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切实加强医疗保险管理能力建设。多渠道落实参保资金,着力解决困难企业和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工作。加强生育保险服务管理,规范生育保险给付和经办管理程序,推行生育医疗费用由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办法,加强生育保险基金监督和管理。
(十一)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工伤保险工作。以建筑等高风险行业和大中城市为重点,进一步做好工伤保险工作。加强工伤保险基础管理,完善相关政策标准,加强对各地工伤认定工作的指导,抓好新《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的实施,进一步规范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加强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管理。继续做好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的试点工作。
(十二)探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培训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农保基金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业务经办能力。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
(十三)开展社会保险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优化经办业务流程,制定经办业务标准。完善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加大联网数据整理力度,推进经办业务管理、数据采集、信息传递、查询服务的网上办理。逐步实行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研究制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试行标准,普遍开展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做好9个地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管好用好试点资金,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继续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化管理服务覆盖范围,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和退休人员公寓建设试点。
三、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切实维护基金安全
(十四)组织开展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及基金管理监督的法规,充分认识基金是社会保险的“生命线”,基金纪律是“高压线”,形成人人关心基金安全、重视基金安全、维护基金安全的社会氛围。
(十五)加大基金监督检查的力度。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57次常务会议精神,认真整改审计检查和内控检查发现的问题。配合审计署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的全面审计工作,对各项社保基金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及时纠正问题,进一步规范基金管理。组织进行社会保险费征缴情况专项检查。对典型的举报案件直接进行查处,加强举报案件查处情况的跟踪检查。
(十六)完善基金管理监督制度。研究制定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和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检查和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监管。建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对各项业务、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控。研究制定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社会披露社会保险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落实要情报告制度。
(十七)进一步完善基金监管工作机制。省级普遍建立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定期研究工作,解决问题,加强对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情况和基金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队伍建设,推动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调整充实专业人员,从组织上保证基金监督工作的开展。
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十八)全力以赴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加强工资宏观调控。层层落实清欠任务,做好工资历史拖欠的认定工作,督促相关企业制订清欠计划和具体解决办法。建立定期报告工作制度,按月统计汇总各地清欠情况。推进工资保证金制度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建立欠薪保障制度。狠抓最低工资制度的贯彻落实。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加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和监管,完善并严格实行垄断企业工资总额控制制度。
(十九)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活动。继续推动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确保实现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加强对劳动用工的宏观动态管理。继续做好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中的劳动关系处理工作。启动实施集体合同制度覆盖计划。继续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和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将创建活动与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加强工资支付保障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将创建活动推向深入。
(二十)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各省会城市及其它中心城市要积极创造条件,率先建立实体化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建设。在企业聚集的乡镇、街道和工业园区,积极推进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尽快形成多层次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改进处理程序,改革办案方式。
(二十一)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大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健全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网络,提高监察执法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的劳动保障监察维权工作协调机制。不断创新劳动保障监察管理和执法模式,积极推广“网格化”和“网络化”劳动保障监察。继续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重大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制度及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利用12333劳动保障咨询电话,进一步畅通咨询、投诉、举报和权利救济渠道。
(二十二)认真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及时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进一步规范办信接访办法,健全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监控。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认真分析,做出准确判断,对可能引发集体上访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下大力气做好农民工工作
(二十三)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继续开展“春风行动”,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服务。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全年培训800万人。
(二十四)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示范县建设,推广“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组织开展劳务品牌推荐、评选活动。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二十五)做好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工作。进一步实施“平安计划”,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继续推进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重点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积极促进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劳动关系并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工作。研究制定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办法和经办业务规程。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到2800万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到3600万人。
(二十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重点开展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劳动用工情况及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严厉查处严重超时加班和劳动条件特别恶劣的问题,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制定《关于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的指导意见》。
(二十七)继续做好农民工办综合协调和指导工作。协调各地区、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加大工作力度,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引导各地普遍在市一级建立农民工协调机构。组织开展农民工统计指标体系等基础性研究。继续做好涉及农民工的各种专题性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理解、关心、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社会环境。按照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2007年工作要点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六、加强基础工作,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二十八)加快劳动保障立法进程。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社会保险法》及《残疾人就业条例》、《工伤保险条例修正案》等法律、行政法规草案的修改工作。组织有关方面起草《企业工资条例》草案,修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二十九)加大执法监督和普法宣传工作力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的各项制度。建立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行政复议听证制度、调查制度、和解制度、重大案件备案制度和行政复议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推动普法工作,增强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
(三十)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组织实施。制定和落实好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强化目标责任制,做好“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的分解特别是约束性指标的地区分解。采取切实措施,促进重点工程投入等保障措施的落实。组织实施2007年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计划,加强对各地执行计划情况的调研和检查,促进计划的落实。
(三十一)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统计工作。探索开展社区劳动保障情况的统计直报,充分利用金保工程获取统计数据,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劳动力调查、农业普查、城乡统筹就业等统计工作,研究开展农民工调查工作。
(三十二)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强化政务公开意识,全面推动政务公开办法和制度的落实,发挥政府网站、电话咨询中心和媒体的作用,提高政务公开的快捷性和有效性。
(三十三)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步伐。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要求,加强省市两级统一的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建设,完成示范城市的评估和验收。抓好全国统一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工作。完成各省与所辖各地市的联网,实现部、省、市网络的三级贯通,推进联网应用,开展异地业务应用系统建设试点工作,推动和规范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系统建设。
(三十四)继续做好政务信息和新闻、宣传、出版工作。拓展信息来源渠道,突出政务信息促进劳动保障中心工作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劳动保障工作网的使用效率。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落实新闻发言人定时定点新闻发布制度,继续做好政策宣传和典型宣传工作。做好劳动保障报刊和图书出版发行工作。
(三十五)加强劳动保障科学研究工作。着重加强对城乡统筹、比较充分就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节社会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农民工问题等重大课题的研究,积极有效地发挥科研理论的重要作用,使科研课题在理论创新和指导实践两个方面有新的突破。按照国家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制度改革的要求,建立劳动保障科研项目库。
(三十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推动劳动保障系统能力建设。针对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干部队伍状况,以劳动保障业务和公共管理为主要培训内容,加强对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厅局长和地市劳动保障部门新任局长的培训。
(三十七)巩固和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成果,全面提升交流合作水平。按照我国总体外交要求,围绕劳动保障工作重点,继续推动多双边高层互访,构建良好的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做好“亚洲就业论坛”的承办工作,扩大我在国际劳工事务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民间和非政府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境外就业服务和管理,通过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实现境外就业中介服务行业的规范管理和行业自律。维护境外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基础工作,逐步建立国际劳动保障信息库。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文号】劳社厅函〔2003〕289号 【发布日期】2003-06-12 【生效日期】2003-06-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通知
(劳社厅函〔2003〕28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在全国各地全力开展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防治工作中,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为做好“非典”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全国“非典”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应当看到,“非典”防治工作面临的任务仍非常艰巨,疫情缓解的时间还比较短,仍存在不稳定因素,防反复、防扩散隐患的任务还很重。同时,随着“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用人单位生产经营逐步恢复正常,返乡的农民工开始进城务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部分企业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无故拖欠和克扣劳动者工资、借“非典”为由违法解除职工劳动合同等现象,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进一步加强当前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继续贯彻“两手抓”的方针,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现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预防。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当前全力做好“非典”防治工作与切实维护广大职工权益和社会稳定工作,作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两手抓”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在“非典”疫情缓解时期,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要克服麻痹思想,要预防疫情反弹,同时要防止部分企业以“非典”影响为由克扣和无故拖欠工资、违反规定超时加班加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要进一步对企业用工情况加强监察执法,巩固前一阶段来之不易的工作成效,确保防治“非典”工作取得最后胜利。
二、突出重点,严肃执法。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和举报专查工作。在“非典”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用人单位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后,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要加强重点监控,重点对劳动密集型和使用农民工较多的用人单位加大检查力度,认真检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工资支付情况及其他劳动标准的执行情况。要重新公布举报电话和举报网站,指定专人值班,确保举报渠道通畅,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案件。对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投诉用人单位有以非典为由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不按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或者生活费、克扣非典患者及疑似或者被隔离人员在治疗和隔离期间工资、违反规定强行要求职工超时加班加点等性质严重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从快从严处理,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三、改进工作方式,完善预警机制。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巡视检查,对违法案件,发现一起,及时查处一起,将侵害职工权益的现象处理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改进监察执法工作方式,完善预警机制,可采用“110”联动等工作方式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同时发挥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的一线作用,对重点监察对象进行彻底排查。要总结前段工作经验,制订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和消除违法隐患。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信息通报工作,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及时上报在加强当前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重大违法案件处理的情况。
四、执法为民、勤政为民。各地劳动保障部门监察员要以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为榜样,迎难而上、不畏风险、敢于胜利,经受得住这场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严峻考验。要始终牢记执法为民,热忱为企业和劳动者排忧解难。通过开展防治“非典”工作,帮助企业进一步全面贯彻执行劳动保障法规和政策,增强职工劳动保护意识,改善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条件,规范劳动用工,有效制止违法行为。同时,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对防治“非典”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给予表彰,对不履行职责的劳动保障监察员要追究行政责任,通过参与防治“非典”这一非常时期的工作锻炼,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
二○○三年六月十二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要点的通知
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要点‣的通知
吉安监管法规[2011]69号
各市(州)安全监管局,长白山管委会安全监管局,中省直企业,省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2011年全省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2011年全省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要点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全省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战略目标的起步之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1年安全生产宣传要点和省安全监管局2011年工作安排,制定2011年全省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全省安全监管系统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吉政发„2010‟2号)、•吉林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吉政发„2010‟11号)(以下简称省政府两个•暂行规定‣)精神为核心,以强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为主线,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为“十二五”时期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
二、宣传安全生产工作重要部署
(一)继续深入宣传贯彻•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两个•暂行规定‣精神。各市(州)、县(市、区)要按照省局•关于深入宣讲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两个†暂行规定‡的通知‣(吉安监管法规[2011]42号)的要求,组织宣讲团对各类企业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全面拓展宣传广度,延伸宣传深度,提高宣传效果,把文件精神宣传到每个企业、每个员工,做到户户知晓,人人皆知。
(二)宣传安全生产重要会议精神。认真宣传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全省安全监管系统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工作重点,深入宣传安全生产“三深化”、“三推进”的具体内容,促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
(三)宣传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结合吉林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认真宣传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建设工程及保障措施,促进重点工作落实。
三、宣传“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目标任务措施
(一)宣传“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宣传全国“安全生产年”、全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通知精神,突出活动主题,把深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依法监管、专项整治和推进科技进步、安全达标、长效机制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广泛深入的宣传,促进各项部署要求的贯彻落实。
(二)密切与有关部门的工作配合。针对联合执法、专项整治、安全标准化建设和事故查处督办等方面,以及涉及其他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重点工作,要加强工作沟通,共同谋划宣传重点,制定宣传方案,搞好宣传发动,推动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实效。
(三)加强企业班组安全建设宣传。认真宣传贯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推进煤矿班组安全建设的安排意见,组织班组安全建设先进事迹报告会和以反映基层安全管理工作为题材的电影•金牌班长‣巡回放映活动。大力宣传“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并推广到全省各类企业的班组中,杜绝“三违”现象,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组织开展好6月份第十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和 “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安康杯”竞赛、创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宣传安全监管工作成果
(一)抓好建党90周年的宣传工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激发爱党爱国爱民热情,动员各级安全监管人员牢记党的宗旨,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履职尽责,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努力工作。
(二)积极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突出成就。认真宣传全省“十一五”期间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方面采取的重要政策措施、积累的宝贵经验、开展的重点工作和取得的显著成效。总结推广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经验做法,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三)进一步扩大主流媒体宣传影响。充分发挥省内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通过专题报道、系列报道、跟踪报道,强化宣传。发挥好省局网站、•吉林劳动保护‣杂志、中国安全生产报驻吉林记者站和吉林电视台驻省局记者站的主动报道作用,善于把握工作动态,及时从不同侧面反映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进展,向全社会展示安全生产的新成效。开展“安全生产好新闻”评比活动,鼓励表彰记者和报道人员面向基层宣传安全生产工作。
(四)抓好安全监管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的宣传。以全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安全监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培育树立一批“安全发展忠诚卫士”和“为民务实清廉安监机构”典型。
(五)深入宣传基层安全生产监管的先进典型。围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广泛总结宣传各级政府、安全监管、主管部门在行业和企业安全管理,以及“打非治违”、安全专项整治、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水平提高。
五、深化安全文化建设
(一)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采取多种多样和灵活有效的方式,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生产法制意识。深入开展“安全科技周”、“安全警示教育周”、“职业病防治宣传周”、“应急预案演练周”以及送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影视作品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编印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安全常识图书、手册,制作吸取事故教训光碟等,提高全民尤其是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自救互救和有效防范的能力。
(二)制定实施•“十二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探索深化安全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明确工作计划,加快各项重点任务的推进。继续抓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安全发展城市、安全社区等示范工程建设,制定修订相关指导意见和方案,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安全文化活动不断创新发展。
(三)积极推进安全生产诚信建设。注重总结宣传各地区、各行业和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的经验做法,有效推进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全面履行安全生产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
(四)积极扶持发展安全文艺创作。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各类文化团体、文学艺术工作者创作更多更好的安全文化产品,深入基层开展安全生产文艺巡演等活动,弘扬安全文化。
六、发布安全生产相关信息
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新闻发布会、网上访谈等形式,发布安全生产重大决策部署及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重大隐患治理挂牌督办情况,以及安全生产企业“黑名单”等内容。做好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查处挂牌督办结果的公告发布,对事故查处不到位、责任追究不落实的要公开曝光。重视社会和舆论对有关重大隐患和事故查处情况的反映和监督,及时整理和分析信息,为加强有针对性的舆论引导发挥应有的作用。
七、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队伍建设
(一)加强安全生产宣教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级宣传教育机构沟通和联动机制,加强安全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完善安全文化建设信息化手段,注重建设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场所),为不断加强安全宣传工作提供平台支撑。
(二)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积极组织举办和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引导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改进宣传工作方式方法,善待媒体、善用媒体,提高运用各类媒体引导社会舆论、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
(三)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建设。健全完善与宣传、广电等宣传教育部门和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沟通联络机制,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四)加强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保障措施,为开展相关宣传活动提供经费等支持。注重加强宣传队伍自身建设,提高自身能力,上下团结一心,确保全年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扎实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