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海(水)上搜救先进单位

时间:2019-05-13 09:0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海(水)上搜救先进单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海(水)上搜救先进单位》。

第一篇:全国海(水)上搜救先进单位

附件:

全国海(水)上搜救先进单位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名单

一、全国海(水)上搜救先进单位(37个)1.上海海事局 2.辽宁海事局 3.浙江海事局 4.福建海事局 5.山东海事局 6.长江海事局 7.海南海事局

8.交通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 9.交通部北海救助局 10.交通部东海救助局 11.交通部南海救助局

12.交通部上海打捞局深圳华威近海船舶运输有限公司 13.江苏省水上搜救中心内河分中心 14.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 15.防城港市海上搜救中心 16.湖北省交通厅 17.贵州省交通厅 18.山西省地方海事局 19.安徽省地方海事局 20.湖北省地方海事局 21.陕西省地方海事局 22.浙江省湖州市地方海事局 23.河南省济源市地方海事局 24.湖南省长沙市地方海事局 25.西双版纳海事局

26.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地方海事局 27.阿勒泰地方海事局

28.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

2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分公司 30.天津港轮驳公司 31.江苏省通信管理局 32.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

33.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 34.海南省通信管理局

35.泸州市江渝水上救助有限责任公司 36.四川省泸州川江潜水救捞有限公司 37.总参谋部作战部海军局

二、全国海(水)上搜救先进集体(75个)1.交通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B7312”机组 2.交通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B7101”机组 3.河北黄骅海事局“海巡0403”执法船

4.辽宁海事局巡查执法支队一大队“海巡021”执法船 5.重庆海事局“海巡31122”执法船 6.重庆海事局“海巡31421”执法船 7.江苏南通海事局“海巡0884”执法船 8.福州海事局“海巡131”执法船 9.广东海事局“海巡31”执法船 10.广西钦州海事局“海巡1912”执法船 11.交通部北海救助局“北海救112”轮 12.交通部东海救助局“东海救111”轮 13.交通部东海救助局“东海救201”轮 14.交通部南海救助局“南海救111”轮 15.交通部南海救助局“南海救196”轮

16.交通部上海打捞局深圳华威近海船舶运输有限公司 “华

腾”轮

17.交通部上海打捞局深圳华威近海船舶运输有限公司“华跃”轮

18.浙江省湖州市地方海事局湖州地方海事处“浙海巡0302”执法船 19.湖北省恩施市地方海事局“鄂海巡0602”执法船 20.湖北省荆州市地方海事局“鄂海巡0259”执法船 21.贵州省习水县地方海事处“黔海巡022”执法船 22.重庆市地方海事局“渝海巡0001”执法船 23.甘肃省兰州市地方海事局“兰海巡01”执法船 24.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青云河”轮 25.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永定河”轮 26.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振奋10”轮 27.中海客轮有限公司“葫芦岛”轮 28.河北渔港监督局“中国渔政13801”船

29.江苏省启东市渔政执法大队“中国渔政32543”船 30.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中国渔政33022”船 31.广东省渔政总队茂名支队“中国渔政44251”船 32.海南省渔业监察总队“中国渔政46012”船 33.海军北海舰队537舰

34.广西海警二支队“海警45042”艇

35.海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海警一支队“海警46001”艇 36.重庆轮船(集团)有限公司江海分公司“重庆809”轮 37.大连港轮驳公司“连港30”轮 38.营口港务集团“北方四号”轮 39.威洋石油公司“威洋1”轮

40.烟台市长岛县华联水产有限责任公司“鲁长运969”轮 4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南海208”轮 42.宁波象山县石浦镇对面山村“浙象渔32005”渔船 43.温州市苍南县石坪乡坑南村“浙苍渔4545”渔船 44.广东省廉江市车板镇水烈村“粤廉江11367”渔船 45.海南省儋州市新州镇荣上村“琼儋州06017”渔船 46.上海海事局水上安全指挥中心 47.天津海事局通航处

48.天津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 49.福州海岸电台 50.厦门交通管理中心

51.交通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飞行管理部 52.交通部北海救助局应急反应救助队 53.交通部烟台打捞局救捞航运处 54.交通部广州打捞局救捞业务处

55.河北省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 56.江苏省南京市水上搜救中心办公室 57.烟台市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

58.河南省济源市地方海事局小浪底海事处 59.河北省安新县地方海事处 60.山西省地方海事局安全监管处 61.贵州省小河区地方海事处

62.云南省昆明市地方海事局东川海事处 63.陕西省紫阳县地方海事处 64.江西省赣州市地方海事处 65.江西省湖口县地方海事处 66.黑龙江航运救捞站

67.拱北海关缉私局海上缉私处快艇中队 68.海军南海舰队防救船大队 69.民政部救灾救济司救灾处

70.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应急处理处 71.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 72.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气象预报室 73.海军92635部队飞行一大队 74.空军司令部作战部作战行动处 75.海军东海舰队防救船大队

三、全国海(水)上搜救先进个人(113个)1.郭正伟

交通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机长 2.朱林飞

交通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绞车手 3.曹永建

交通部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救生员 4.张鑫华

交通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救生员 5.潘

6.祖旭峰

7.刘德良

8.高均清

9.潘锐彬

张荣华

白显涛

栾华成钱玉书

15.王广森

李玉文

马德琛

王书标

交通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副队长

交通部北海救助局秦皇岛基地应急分队潜水

交通部北海救助局“北海救112”船长 交通部东海救助局“东海救159”船长 交通部南海救助局“南海救131”船长 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南洋”号船长

江西省赣州市地方海事局“赣海巡118”船长天津港轮驳公司“津港轮15”船长

天津津神公司“燕京”轮船长

安庆港务总公司轮驳公司“皖港拖801”轮船长

山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海警第二支队“海警

37036艇”艇长

中国渔政黄渤海总队118船船长

新加坡船舶管理公司“IKAN BILIS”轮船长 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琼琼海02026”船主

10.11.12.13.14.16.17.18.19.王庆鉴

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琼琼海02029”船主 20.李瑞波

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琼琼海02059”船主 21.王振连

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琼琼海02093”船主 22.陈

琼海市潭门镇林桐村“琼琼海05061”船主 23.杨晓东

上海海事局通航处处长

24.朱刚浩

25.庹培林

26.刘铁树

27.宋江涛

28.王玉洋

29.邱东坡

30.徐洪彬

31.王宝林

32.华文峰

33.罗永宏

34.王士明

35.扈国庆

36.叶国鑫

37.张禹俊

38.江常锋

39.陈柳君

40.欧阳可华 上海海事局水上安全指挥中心值班主任 天津海事局通航处处长助理

天津海事局交管中心指挥分中心副主任 天津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工程师 辽宁海事局通航处处长

大连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值班员 葫芦岛海事局局长 秦皇岛海事局局长 山东海事局通航处副处长 烟台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助理 江苏海事局通航处处长 张家港海事局局长 浙江海事局通航处副处长

舟山海事局嵊泗海事处执法大队队长 福州海事局指挥中心副主任 泉州海事局指挥中心值班员

深圳海事局快速反应基地行动科副主任科员

41.陈海欧

汕头海事局监管三处处长助理 42.申春生

湛江海事局副局长 43.梁树西

广西海事局通航处副处长 44.戴小杰

防城港海事局局长

45.叶庆标

北海海事局通航管理科副科长 46.谢春富

47.陈

48.何子春

49.刘

50.李

51.陈明清

52.唐争鸣

53.李宏翔

54.樊哲斌

55.陆

56.林孝鸿

57.蔡泽宣

58.侯金龙

59.王金耀

60.张德兵

61.朱意静

62.张孟川

海南海事局通航监督处副处长 海南海事局总值班室值班员 八所海事局局长 长江海事局通航处处长 重庆海事局监管中心主任 重庆海事局朝天门海事处副处长 重庆海事局涪陵海事处副处长 安庆海事局华阳海事处处长 黄石海事局局长

交通部东海救助局安监处处长 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珠海市海上搜救分中心办公室值班员 唐山市海上搜救中心海上搜救业务主管沧州市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江苏省水上搜救中心值班员 温州市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重庆市地方海事局副局长

63.张国忠

重庆市地方海事局海事处副处长 64.奚永清

西双版纳海事局关累海事处副处长 65.许向东

河北省地方海事局法规处处长 66.张开春

江苏省淮安市地方海事局局长

67.何继忠

安徽省巢湖市地方海事局安全科副科长 68.邬建龙

69.曹

70.易田红

71.程家振

72.骆春征

73.周广建

74.钟

75.刘

76.程焱刚

77.唐明锋

78.王善治

79.陈

80.卢铁娟

81.吴建平

82.龙启汛

83.鲁红革

浙江省海宁市地方海事处副处长 湖南省地方海事局安全监督处科员 湖南省长沙市地方海事局局长 湖北省宜昌市地方海事局局长 湖北省荆州市地方海事局局长

河南省济源市地方海事局小浪底海事处监督

贵州省习水县地方海事处监督员 四川省泸州市地方海事局副局长 四川省泸州市地方海事局安全科科长 陕西省紫阳县地方海事处处长 陕西省汉中市地方海事局局长 甘肃省地方海事局安全监督处处长 甘肃省陇南市地方海事局局长

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渔监处处长 烟台港引航站站长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应急主

84.周振涛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健康安

全环保部总调度长

85.罗小云

长航集团重庆中山舰救助打捞工程部副总经

86.邵会夫

87.张忠民

88.周光明

89.龚进交

90.董

91.戚苏平

92.赵

93.许立武

94.张建东

95.孙延安

96.孟凡生

97.沈

98.毕有功

99.林伟明

陈鼎立

丹东港集团调度室主任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渔政处处长 浙江省杭州市港航管理局海事处处长 浙江省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 海军东海舰队防救船大队大队长 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主治医师

山东威海港股份有限公司轮驳公司经理 威海石岛新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青岛港集团业务部副部长

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轮驳公司经理 胜利石油管理局生产管理部主任工程师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渔政监督管理处安全科

副科长

珠海市边防支队支队长

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汕尾支队小漠边防派出

所摩托艇驾驶员

广州军区司令部作战部海军作战处处长

100.101.林武汉

海南省儋州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主任 102.张大勋

广西渔政检查大队渔政员

103.崔玉旗

南宁海关缉私局东兴分局海上缉私一中队副

中队长

104.苏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105.徐显明

106.张学权

107.张迎宪

108.丁祥勇

109.张志民

110.尹尽勇

111.周连翔

112.刘宗成 113.程军翔

四川省泸州江渝水上救助有限责任公司经理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救灾处副处长 信息产业部战备办公室主任

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调查处副主任科员 海关总署缉私局海上缉私处副处长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科长 国家海洋局环境预报中心海洋气象预报室主

总参作战部海军作战局副局长 空军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

第二篇:水上搜救工作会议讲话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海上搜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搜救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完善我市海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建立健全海上搜救组织制度和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制定了《船舶触碰桥梁突发事件反应方案》、《船舶肇事逃逸突发事件反应方案》,并纳入市海上搜救预案的子预案。海上搜救中心制定颁布了《宁波市

海上搜救奖励办法》,鼓励成员单位和社会船舶积极参与海上搜救工作。

(二)海上应急救助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专业海上救助队伍纳入到海上搜救网络。交通部东海救助局已经在宁波设置救助站,有效提升了宁波海上救助能力。二是海上预警预控机制进一步完善。今年1至7月份,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共发布不同等级的预警信息2953次,宁波海域未发生因恶劣气象、海况的影响而发生重大海上交通事故。三是不断加强搜救硬件设施建设。目前,海洋渔业部门已初步建成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实现对近海、沿岸渔船的有效监控;海事部门形成了60米级巡逻艇沿海救助、45米级巡逻艇近海救助、30米级巡逻艇近岸及港区救助的主力搜救船艇配置格局。四是积极开展海上搜救应急演练,不断提高搜救实战能力。今年1至7月份,组织各类海上搜救演习6次。

(三)处置各类海上突发事件卓有成效。1至7月份,市海上搜救中心共救援451人,成功率达到94.5%,获救船舶54艘。妥善处置3.27“勤丰128”轮与金塘大桥发生碰撞事故,还成功地组织7.25“浙定39102”轮沉没救援和对法国籍集装箱船“达飞比才”外籍船员突发心脏病的紧急救助等。

(四)船舶防抗台工作扎实推进。7月份,在统一指挥下,成功防御了今年影响宁波的“海鸥”、“凤凰”两个台风,保持了台风期间宁波水域运输船舶人员零死亡的记录。

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海上搜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是水上事故险情呈多发态势。1至7月份,市海上搜救中心共接警111次,实施救助52次,沉船16艘,死亡失踪26人,直接经济损失4380.9万元,其中死亡失踪3人及以上的事故有4起。小船事故十分突出,500总吨以下的黄砂船、杂货船等事故险情38起,占总数的73.1%。

二是涉渔船舶安全隐患突出。1至7月份,渔船人员死亡失踪8人(不包括在宁波外海区发生的“鲁荣渔2177”16人死亡失踪等事故)。渔业船舶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渔船作业区与我国沿海航路南北大通道交汇;部分渔民风险意识、安全意识较差;内地“农民工”渔民上船;渔商船之间通讯不畅等成为影响涉渔海上搜救工作成效的主要原因。

三是船舶触碰通航桥梁应急处置成为亟需解决的新课题。目前,沿海和横跨6级以上内河航道已建桥梁共43座,在建18座。随着这些跨海、跨江桥梁的建设,原可自由航行的开阔水域成为狭窄航道,操纵难度和意外事件概率大增。

四是内河水上事故和险情呈上升趋势。今年以来,我市内河、水库湖泊的船舶事故5人死亡,呈上升势头,内河、水库湖泊的水上安全和应急救助工作需引起高度重视。

五是搜救设备、设施配备仍然滞后。我市海上搜救任务重与岸基搜救基础设施差的矛盾较为突出,远距离搜救能力尚未得到明显提高。

保持宁波持续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政治任务,而宁波的安全生产形势能否持续稳定,取决于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二是海上安全形势的稳定。因此,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高度重视海上搜救工作,不断增强做好海上搜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保持海上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

二、突出重点,加强防范,着力提高船舶防污能力

(一)客观分析宁波水域船舶污染风险现状。宁波港是我国重要的油品、化学品中转基地,4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有2个设在宁波及舟山地区,水上危险货物运输十分频繁,呈现“三多”、“三大”、“一复杂”的特点。“三多”:危险品码头泊位多,装卸的危险品种类多,危险货物作业形式多、次数多。“三大”,船舶通航密度大,危险品货物吞吐量大,船舶吨位大,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一复杂”,即通航环境复杂。这些特点充分表明宁波港存在发生大规模污染事故的可能,一旦大型危险品船舶以及携带大量燃料油大型集装箱船、散货船发生事故,极易造成大量油品泄漏,将严重损害海洋环境和影响社会稳定。

(二)正视当前船舶防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我国重要的油品、散化中转基地的宁波港正面临着严峻的船舶污染风险,在当前船舶防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船舶防污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国内船舶油污赔偿、清污基金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实施;新修订的《防污条例》尚未出台;清污防治能力滞后,我市船舶清污设备比较简陋,且清污设备储备明显不足,并缺乏高效专业溢油回收船、防

第三篇:国家海(水)上搜救应急预案

《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

国务院2006年1月22日发布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国家海上搜救应急反应机制,迅速、有序、高效地组织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行动,救助遇险人员,控制海上突发事件扩展,最大程度地减少海上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国际公约;实施双边和多边海上搜救应急反应协定。1.2 编制依据

1.2.1 国内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1.2.2 我国加入或缔结的国际公约、协议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国际民航公约》、《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中美海上搜救协定》、《中朝海上搜救协定》等我国加入或缔结的有关国际公约、协议。1.3 适用范围

1.3.1 我国管辖水域和承担的海上搜救责任区内海上突发事件的应 1 急反应行动。

1.3.2 发生在我国管辖水域和搜救责任区外,涉及中国籍船舶、船员遇险或可能对我国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害的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行动。

1.3.3 参与海上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的单位、船舶、航空器、设施及人员。

1.4 工作原则

(1)政府领导,社会参与,依法规范。

政府领导:政府对海上搜救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形成高效应急反应机制,及时、有效地组织社会资源,形成合力。

社会参与:依照海上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形成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多部门参加,多学科技术支持,全社会参与的应对海上突发事件机制。

依法规范: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相关部门、单位、个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应急反应的组织、协调、指挥行为。(2)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属地为主。

统一指挥:对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行动实行统一指挥,保证搜救机构组织的各方应急力量行动协调,取得最佳效果。

分级管理:根据海上突发事件的发生区域、性质、程度与实施救助投入的力量所需,实施分级管理。

属地为主:由海上突发事件发生地海上搜救机构实施应急指挥,确保 2 及时分析判断形势,正确决策,相机处臵,提高应急反应行动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防应结合,资源共享,团结协作。

防应结合:“防”是指做好自然灾害的预警工作,减少自然灾害引发海上突发事件的可能;“应”是指保证海上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对海上遇险人员进行救助,减少损失。防应并重,确保救助。

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常备资源,广泛调动各方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发挥储备资源的作用。

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参与救助各方力量的自身优势和整体效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4)以人为本,科学决策,快速高效。

以人为本:充分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快速高效地救助人命。科学决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证信息畅通;充分发挥专家的咨询作用,果断决策,保证应急指挥的权威性。

快速高效:建立应急机制,保证指挥畅通;强化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应急力量建设,提高应急反应的效能和水平。2 国家海上搜救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国家海上搜救应急组织指挥体系由应急领导机构、运行管理机构、咨询机构、应急指挥机构、现场指挥、应急救助力量等组成。2.1 应急领导机构

建立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议定海上搜救重要事宜,3 指导全国海上搜救应急反应工作。在交通部设立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作为国家海上搜救的指挥工作机构,负责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并承担海上搜救运行管理机构的工作。

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结合海上搜救应急反应行动实际情况,发挥相应作用,承担海上搜救应急反应、抢险救灾、支持保障、善后处理等应急工作。2.2 运行管理机构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以交通部为主承担海上搜救的运行管理工作。2.3 咨询机构

咨询机构包括海上搜救专家组和其他相关咨询机构。2.3.1 搜救专家组

国家海上搜救专家组由航运、海事、航空、消防、医疗卫生、环保、石油化工、海洋工程、海洋地质、气象、安全管理等行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提供海上搜救技术咨询。2.3.2 其他相关咨询机构

其他相关咨询机构应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要求,提供相关的海上搜救咨询服务。

2.4 应急指挥机构

应急指挥机构包括: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及地方各级政府建立的海上搜救机构。

沿海及内河主要通航水域的各省(区、市)成立以省(区、市)政府 4 领导任主任,相关部门和当地驻军组成的省级海上搜救机构。根据需要,省级海上搜救机构可设立搜救分支机构。2.4.1 省级海上搜救机构

省级海上搜救机构承担本省(区、市)海上搜救责任区的海上应急组织指挥工作。

2.4.2 海上搜救分支机构

海上搜救分支机构是市(地)级或县级海上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其职责由省级海上搜救机构确定。2.5 现场指挥(员)

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的现场指挥(员)由负责组织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的应急指挥机构指定,按照应急指挥机构指令承担现场协调工作。

2.6 海上应急救助力量

海上应急救助力量包括各级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专业救助力量和军队、武警救助力量,政府部门所属公务救助力量,其他可投入救助行动的民用船舶与航空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人力和物力资源。

服从应急指挥机构的协调、指挥,参加海上应急行动及相关工作。3 预警和预防机制

预警和预防是通过分析预警信息,作出相应判断,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自然灾害造成事故或做好应急反应准备。

3.1 信息监测与报告

预警信息包括:气象、海洋、水文、地质等自然灾害预报信息;其他可能威胁海上人命、财产、环境安全或造成海上突发事件发生的信息。预警信息监测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别通过信息播发渠道向有关方面发布气象、海洋、水文、地质等自然灾害预警信息。3.2 预警预防行动

3.2.1 从事海上活动的有关单位、船舶和人员应注意接收预警信息,根据不同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或减少海上突发事件对人命、财产和环境造成危害。

3.2.2 各级海上搜救机构,根据风险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救助准备。

3.3 预警支持系统

预警支持系统由公共信息播发系统、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等组成,相关风险信息发布责任部门应制定预案,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播发。4 海上突发事件的险情分级与上报 4.1 海上突发事件险情分级

根据国家突发事件险情上报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海上突发事件的特点及突发事件对人命安全、海洋环境的危害程度和事态发展趋势,将海上突发事件险情信息分为特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4.2 海上突发事件险情信息的处理

海上搜救机构接到海上突发事件险情信息后,对险情信息进行分析与 6 核实,并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逐级上报。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按照有关规定,立即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和处臵 5.1 海上遇险报警

5.1.1 发生海上突发事件时,可通过海上通信无线电话、海岸电台、卫星地面站、应急无线电示位标或公众通信网(海上救助专用电话号“12395”)等方式报警。

5.1.2 发送海上遇险信息时,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件发生的时间、位臵。(2)遇险状况

(3)船舶、航空器或遇险者的名称、种类、国籍、呼号、联系方式 5.1.3 报警者尽可能提供下列信息:

(1)船舶或航空器的主要尺度、所有人、代理人、经营人、承运人。(2)遇险人员的数量及伤亡情况。

(3)载货情况,特别是危险货物,货物的名称、种类、数量。(4)事发直接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救助请求。

(5)事发现场的气象、海况信息,包括风力、风向、流向、流速、潮汐、水温、浪高等。

5.l.4 使用的报警设备应按规定做好相关报警与信息的预设工作。5.2 海上遇险信息的分析与核实

海上搜救机构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对海上遇险信息进行核实与分析。

5.3 遇险信息的处臵

(1)发生海上突发事件,事发地在本责任区的,按规定启动本级预案。(2)发生海上突发事件,事发地不在本责任区的,接警的海上搜救机构应立即直接向所在责任区海上搜救机构通报并同时向上级搜救机构报告。

(3)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直接接到的海上突发事件报警,要立即通知搜救责任区的省级海上搜救机构和相关部门。

(4)海上突发事件发生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水域、澳门特别行政区水域和台湾、金门、澎湖、马祖岛屿附近水域的,可由有关省级搜救机构按照已有搜救联络协议进行通报,无联络协议的,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予以联络。

(5)海上突发事件发生地不在我国海上搜救责任区的,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应通报有关国家的海上搜救机构。有中国籍船舶、船员遇险的,中国海上搜救中心除按上述(2)、(3)项报告外,还应及时与有关国家的海上搜救机构或我驻外使领馆联系,通报信息,协助救助,掌握救助进展情况,并与外交部互通信息。

(6)涉及海上保安事件,按海上保安事件处臵程序处理和通报。涉及船舶造成污染的,按有关船舶油污应急反应程序处理和通报。5.4 指挥与控制

5.4.1 最初接到海上突发事件信息的海上搜救机构自动承担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并启动预案反应,直至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工作已明确移交给责任区海上搜救机构或上一级海上搜救机构指定新的应急指挥机构时为止。

5.4.2 应急指挥机构按规定程序向上一级搜救机构请示、报告和做出搜救决策。实施应急行动时,应急指挥机构可指定现场指挥。5.5 紧急处臵

5.5.1 应急指挥机构的任务

在险情确认后,承担应急指挥的机构立即进入应急救援行动状态:(1)按照险情的级别通知有关人员进入指挥位臵。

(2)在已掌握情况基础上,确定救助区域,明确实施救助工作任务与具体救助措施。

(3)根据已制定的应急预案,调动应急力量执行救助任务。(4)通过船舶报告系统调动事发附近水域船舶前往实施救助。(5)建立应急通信机制。(6)指定现场指挥。

(7)动用航空器实施救助的,及时通报空管机构。

(8)事故救助现场需实施海上交通管制的,及时由责任区海事管理机构发布航行通(警)告并组织实施管制行动。(9)根据救助情况,及时调整救助措施。5.5.2 搜救指令的内容

对需动用的、当时有能力进行海上搜救的救助力量,搜救机构应及时下达行动指令,明确任务。5.5.3 海上突发事件处臵保障措施

根据救助行动情况及需要,搜救机构应及时对下列事项进行布臵:(1)遇险人员的医疗救护。

(2)当险情可能对公众造成危害时,通知有关部门组织人员疏散或转移。

(3)做出维护治安的安排。

(4)指令有关部门提供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的支持保障。5.5.4 救助力量与现场指挥的任务

(1)专业救助力量应将值班待命的布设方案和值班计划按搜救机构的要求向搜救机构报告,值班计划临时调整的,应提前向搜救机构报告,调整到位后,要进行确认报告。

(2)救助力量与现场指挥应执行搜救机构的指令,按搜救机构的要求将出动情况、已实施的行动情况、险情现场及救助进展情况向搜救机构报告,并及时提出有利于应急行动的建议。5.6 分级响应

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按照海上搜救分支机构、省级海上搜救机构、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从低到高依次响应。

(1)任何海上突发事件,搜救责任区内最低一级海上搜救机构应首先进行响应。

10(2)责任区海上搜救机构应急力量不足或无法控制事件扩展时,请求上一级海上搜救机构开展应急响应。

(3)上一级搜救机构应对下一级搜救机构的应急响应行动给予指导。(4)无论何种情况,均不免除各省级搜救机构对其搜救责任区内海上突发事件全面负责的责任,亦不影响各省级搜救机构先期或将要采取的有效救助行动。5.7 海上应急反应通信

海上搜救机构在实施海上应急行动时,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指定参加应急活动所有部门的应急通信方式。通信方式包括:

(1)海上通信,常用海上遇险报警、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通信方式。(2)公众通信网,包括电话、传真、因特网。(3)其他一切可用手段。5.8 海上医疗援助 5.8.1 医疗援助的方式

各级海上搜救机构会同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指定当地具备一定医疗技术和条件的医疗机构承担海上医疗援助任务。5.8.2 医疗援助的实施

海上医疗援助一般由实施救助行动所在地的医疗机构承担,力量不足时,可通过海上搜救机构逐级向上请求支援。5.9 应急行动人员的安全防护

(1)参与海上应急行动的单位负责本单位人员的安全防护。各级海上 11 搜救机构应对参与救援行动单位的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2)化学品应急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应先登记,进行医学检查,有人身伤害立即采取救治措施。

(3)参与应急行动人员的安全防护装备不足时,实施救助行动的海上搜救机构可请求上一级海上搜救机构协调解决。5.10 遇险旅客及其他人员的安全防护

在实施救助行动中,应根据险情现场与环境情况,组织做好遇险旅客及其他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告知旅客及其他人员可能存在的危害和防护措施,及时调集应急人员和防护器材、装备、药品。

5.10.1 海上搜救机构要对海上突发事件可能次生、衍生的危害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海上突发事件可能影响的范围内船舶、设施及人员的安全防护、疏散方式做出安排。

5.10.2 在海上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内可能涉及陆上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海上搜救机构应通报地方政府采取防护或疏散措施。

5.10.3 船舶、浮动设施和民用航空器的所有人、经营人应制订在紧急情况下对遇险旅客及其他人员采取的应急防护、疏散措施;在救助行动中要服从海上搜救机构的指挥,对遇险旅客及其他人员采取应急防护、疏散措施,并做好安臵工作。5.11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5.11.1 社会动员

(1)各级人民政府可根据海上突发事件的等级、发展趋势、影响程度 12 等在本行政区域内依法发布社会动员令。

(2)当应急力量不足时,由当地政府动员本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民间组织和志愿人员等社会力量参与或支援海上应急救援行动。5.11.2 社会动员时海上搜救机构的行动

(1)指导所动员的社会力量,携带必要的器材、装备赶赴指定地点。(2)根据参与应急行动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工作安排与布臵。5.12 救助效果评估与处臵方案调整 5.12.1 目的

跟踪应急行动的进展,查明险情因素和造成事件扩展和恶化因素,控制危险源和污染源,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调整应急行动方案,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险情造成的损失和降低危害,提高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效率和救助成功率。5.12.2 方式

由海上搜救机构在指挥应急行动中组织、实施,具体包括:(1)指导救援单位组织专人,使用专用设备、仪器进行现场检测、分析。

(2)组织专家或专业咨询机构对事件进行分析、研究。(3)使用计算机辅助支持系统进行分析、评估。5.12.3 内容

(1)调查险情的主要因素。(2)判断事件的发展趋势。

13(3)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处臵。(4)对现场进行检测,分析、评价措施的有效性。

(5)针对海上突发事件衍生出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进一步的措施。(6)对应急行动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5.13 海上应急行动的终止

负责组织指挥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的海上搜救机构,根据下列情况决定是否终止应急行动:

(1)所有可能存在遇险人员的区域均已搜寻。

(2)幸存者在当时的气温、水温、风、浪条件下得以生存的可能性已完全不存在。

(3)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已获得成功或紧急情况已不复存在。(4)海上突发事件的危害已彻底消除或已控制,不再有扩展或复发的可能。5.14 信息发布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负责向社会发布海上突发事件的信息,必要时可授权下级海上搜救应急指挥机构向社会发布本责任区内海上突发事件的信息。

信息发布要及时、主动、客观、准确。信息发布通过新闻发布会、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体作用,邀请记者现场报道形式进行。6 后期处臵 6.1 善后处臵

6.1.1 伤员的处臵

当地医疗卫生部门负责获救伤病人员的救治。6.l.2 获救人员的处臵

当地政府民政部门或获救人员所在单位负责获救人员的安臵;港澳台或外籍人员,由当地政府港澳台办或外事办负责安臵;外籍人员由公安部门或外交部门负责遣返。6.1.3 死亡人员的处臵

当地政府民政部门或死亡人员所在单位负责死亡人员的处臵;港澳台或外籍死亡人员,由当地政府港澳台办或外事办负责处臵。6.2 社会救助

对被救人员的社会救助,由当地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组织。6.3 保险

6.3.1 参加现场救助的政府公务人员由其所在单位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6.3.2 参加救助的专业救助人员由其所属单位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6.3.3 国家金融保险机构要及时介入海上突发事件的处臵工作,按规定开展赔付工作。

6.4 搜救效果和应急经验总结 6.4.1 搜救效果的总结评估

(1)海上搜救机构负责搜救效果的调查工作,实行分级调查的原则。

15(2)海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6.4.2 应急经验总结和改进建议

(1)海上搜救机构负责应急经验的总结工作,实行分级总结的原则。(2)海上搜救分支机构负责一般和较大应急工作的总结;省级海上搜救机构负责重大应急工作的总结;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负责特大应急工作的总结。7 应急保障 7.1 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有关通信管理部门、单位均应按照各自的职责要求,制订有关海上应急通信线路、设备、设施等使用、管理、保养制度;落实责任制,确保海上应急通信畅通。7.2 应急力量与应急保障 7.2.1 应急力量和装备保障

(1)省级海上搜救机构收集本地区可参与海上应急行动人员的数量、专长、通信方式和分布情况信息。

(2)专业救助力量应按照海上搜救机构的要求配备搜救设备和救生器材。

(3)省级海上搜救机构依据《海上搜救力量指定指南》,收集本地区应急设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和布局信息。7.2.2 交通运输保障

(1)建立海上应急运输保障机制,为海上应急指挥人员赶赴事发现场,16 以及应急器材的运送提供保障。

(2)省级海上搜救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配备应急专用交通工具,确保应急指挥人员、器材及时到位。

(3)省级海上搜救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与本地区的运输部门建立交通工具紧急征用机制,为应急行动提供保障。7.2.3 医疗保障

建立医疗联动机制,明确海上医疗咨询、医疗援助或医疗移送和收治伤员的任务。7.2.4 治安保障

(1)省级海上搜救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与同级公安部门建立海上应急现场治安秩序保障机制,保障海上应急行动的顺利开展。(2)相关公安部门应为海上应急现场提供治安保障。7.2.5 资金保障

(1)应急资金保障由各级财政部门纳入财政预算,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合理承担应由政府承担的应急保障资金。具体参照《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有关规定执行。

(2)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省级海上搜救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按规定使用、管理搜救经费,定期向同级政府汇报经费的使用情况,接受政府部门的审计与监督。7.2.6 社会动员保障

当应急力量不足时,由当地政府动员本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 17 民间组织和志愿人员等社会力量参与或支援海上应急救援行动。7.3 宣传、培训与演习7.3.1 公众信息交流

公众信息交流的目的是使公众了解海上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增强应对海上突发事件能力。

(1)海上搜救机构要组织编制海上险情预防、应急等安全知识宣传资料,通过媒体主渠道和适当方式开展海上安全知识宣传工作。(2)海上搜救机构要通过媒体和适当方式公布海上应急预案信息,介绍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的常识。7.3.2 培训

(1)海上搜救机构工作人员应通过专业培训和在职培训,掌握履行其职责所需的相关知识。

(2)专业救助力量、有关人员的适任培训由应急指挥机构认可的机构进行,并应取得应急指挥机构颁发的相应证书。

(3)被指定为海上救援力量的相关人员的应急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由各自单位组织,海上搜救机构负责相关指导工作。7.3.3 演习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应举行如下海上搜救演习:

(1)每两年举行一次综合演习。不定期与周边国家、地区海上搜救机构举行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臵联合演习。

(2)每年举行一次海上搜救项目的单项演习,并将海上医疗咨询和医 18 疗救援纳入演习内容。

(3)每半年举行一次由各成员单位和各级海上搜救机构参加的应急通信演习。8 附则

8.1 名词术语和缩写的定义与说明

(1)海上突发事件是指船舶、设施在海上发生火灾、爆炸、碰撞、搁浅、沉没,油类物质或危险化学品泄漏以及民用航空器海上遇险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事件。

(2)海上搜救责任区是指由一搜救机构所承担的处臵海上突发事件的责任区域。

(3)本预案中所指“海上”包括内河水域。

(4)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8.2 预案管理与更新

(1)交通部负责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的编制及修改工作。(2)本应急预案的附录,属技术指导性文件的,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审定;属行政规章的,其修改工作由发布机关负责。

(3)省级海上搜救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负责编制各自的海上应急反应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及时报送中国海上搜救中心。(4)专业搜救力量制定的预案应报同级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并接受应急指挥机构的监督检查。8.3 国际协作

19(1)收到周边国家或地区请求对在其搜救责任区开展的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给予救援时,视情提供包括船舶、航空器、人员和设备的援助。

(2)在其他国家的救助机构提出外籍船舶或航空器为搜寻救助海难人员的目的进入或越过我国领海或领空的申请时,要及时与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联系,并将是否准许情况回复给提出请求的搜救机构。(3)与周边国家共同搜救区内的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需协调有关国家派出搜救力量,提供必要的援助。

(4)与周边国家搜救机构一起做出搜救合作和协调的行动计划和安排。

(5)为搜寻海上突发事件发生地点和救助海上突发事件遇险人员,救助力量需进入或越过其他国家领海或领空,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与有关国家或地区海上搜救机构联系,说明详细计划和必要性。8.4 奖励与责任追究

8.4.1 在参加海上应急行动中牺牲的军人或其他人员,由军事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的规定批准为革命烈士。

8.4.2 军人或其他人员参加海上应急行动致残的,由民政部门按相关规定给予抚恤优待。

8.4.3 对海上应急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或省级海上搜救机构报交通部或省级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给予奖励。

8.4.4 对按海上搜救机构协调参加海上搜救的船舶,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或省级海上搜救中心给予适当的奖励、补偿或表扬。奖励、补偿或表扬的具体规定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另行制订。

8.4.5 对推诿、故意拖延、不服从、干扰海上搜救机构协调指挥,未按本预案规定履行职责或违反本预案有关新闻发布规定的单位、责任人,由海上搜救机构予以通报,并建议其上级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行政责任或给予党纪处分;对违反海事管理法律、法规的,由海事管理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8.4.6 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搜救机构工作人员,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和党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8.5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水上险情应急反应程序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关于印发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水上险情应急反应程序》的通知

(搜救字[2002]9号)

各海(水)上搜救中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等国内、国际法律公约的要求,为规范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在水上发生重特大险情时的工作程序,进一步提高搜救反应速度和救助成功率,中国海上搜求中心组织制定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水上险情应急反应程序》。

现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水上险情应急反应程序》印发给你们,请各搜救中心参照本程序并结合其搜救责任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反应程序,报本搜救中心备案。

二00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水上险情应急反应程序

第一条 为保证对水上人命安全和水域环境受到威胁的险情做出迅速反应并组织有效地救助,以避免或减少人命伤亡,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 本程序适用于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对危害水上人命安全和水域环境的险情统一组织、协调和指导的搜救活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搜救责任区域以外发生的险情,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组织、协调救助或参加救助的,适用本程序。

第三条 本程序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险情,是指对水上人命安全、水域环境构成威胁,需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减轻和消除的各种事件。

(二)客船,是指普通客船、滚装客船、客渡船和高速客船。

(三)一般险情是指:

1.水上遇险人员在30人以下的险情;

2.3000总吨以下非客船的船舶发生碰撞、触礁、火灾等对船舶及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险情;

3.船舶溢油10吨以下;

4.造成或可能造成一般危害后果的水上险情。

(四)重大险情是指:

1.水上遇险人员在30人及以上,50人以下的险情;

2.任何客船发生严重危及船舶及人员生命安全的险情;

3.3000总吨及以上,10000总吨以下船舶发生碰撞、触礁、火灾等对船舶及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险情;

4.船舶溢油10吨及以上,50吨以下;

5.中国籍海船或有中国籍船员的外轮失踪;

6.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险情。

(五)特大险情是指:

1.水上遇险人员超过50人及以上的险情;

2.任何客船遇险,尚不能确定人数是否超过50人及以上的险情;

3.10000总吨及以上船舶发生碰撞、触礁、火灾等对船舶及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险情;

4.船舶溢油50吨及以上;

5.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险情。

(六)省级搜救中心,是指受当地人民政府和军区领导,业务上受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指导的设立在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海(水)上搜救中心。

(七)搜救分中心,是指沿海各省级搜救中心下设的分支机构。

(八)应急协调小组,是指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为了及时有效地组织、协调重特大险情的救助工作而组成的临时组织。

应急协调小组的组成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领导(交通部或交通部海事局领导)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四条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负责全国海上搜救工作的统一组织、协调和搜救情况的掌握与上报。各省级搜救中心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军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业务上受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指导。

第五条 发生在各省级搜救中心搜救责任区内的险情,由各省级搜救中心负责组织、协调搜救行动,包括请求其他搜救责任区(包括港澳地区)的救助力量的支援。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应各省级搜救中心的请求,可以负责协调某一省级搜救中心搜救责任区以外的救助力量,以及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救助力量参与救助。

第六条 任何参与搜救的救助力量,由负责该搜救责任区的省级搜救中心统一组织、协调。

参与搜救的军用船只、飞机由军队派出机关实施指挥,同时接受省级海上搜救中心的现场统一协调。

第七条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员(简称:值班员)接收到任何遇险报警或报告后,应严格按照《关于切实加强水上交通险情报告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执行。

值班员接收到任何遇险报警或报告时,应按《水上险情报告表》(见附表)中的内容要求进行登记。

第八条 值班员可通过船舶所有人、经营人、代理人,始发港、目的港的海上搜救中心、海事部门和船旗国搜救中心以及网站等了解报警船舶的有关资料并做好记录。

报警信息的核实和任务分配:

(一)值班员应选择合适的海图根据报警船舶的位置进行标绘,并通过报警船舶识别码确定报警船舶所属国家或地区;

(二)报警位置在中国海上搜救责任区内时,应立即(接到报警0.5小时内)通知该辖区的省级搜救中心和海事局;

(三)当船舶通过海事通讯卫星A、B、C、M站或电话报警时,值班员直接通过上述通讯设备与报警船舶核实遇险情况;

(四)当报警船舶为中国籍船舶时,值班员应在查出报警船舶船名后,与该船舶所有人、经营人、代理人或通过船籍港的省级海上搜救中心或海事部门核实遇险情况;

(五)当报警船舶为外国籍船舶时,值班员应与报警船舶所属国搜救部门联系

核实遇险情况;

(六)报警位置不在中国海上搜救责任区内时,应立即通知该搜救责任区所属国家或地区的搜救部门,并核实遇险情况,及时掌握搜救进展情况;

(七)当中国籍船舶、飞机在中国海上搜救责任区之外发出遇险报警时,值班人员应及时与船舶所有人进行联系以便确定船舶遇险情况,并负责帮助船舶所有人与负责该搜救责任区的搜救中心建立联系,掌握救助进展情况;

(八)当搜救行动涉及到多个省级搜救中心的,报经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负责人即海事局分管局领导(以下简称:分管局领导)确定一个负责的省级搜救中心,其他搜救中心协助。负责的搜救中心应是最有效、快速组织起救助的省级搜救中心。根据事态的发展,需要做出调整的亦由分管局领导决定,由值班员通知有关各方。

第九条 海上发生需要救助的险情,值班员应立即通知交通部救捞局值班室,并保持联系,掌握情况。

第十条 值班员接收到险情报告后,除按本程序第八条执行外,还应了解船舶遇险的性质、核实遇险人数、遇险水域的海况、水温及救助要求等情况,作好记录,并作好以下工作:

(一)值班员应保持同了解船舶遇险的机构、单位及个人的联系,跟踪了解遇险船舶自救、互救以及该辖区搜救中心采取搜救措施的情况,并作好记录;

(二)遇险信息来源于非搜救责任部门,值班员,应立即(接报后0.5小时内)通知遇险责任区的省级搜救中心或搜救分中心进行救助行动;

(三)遇险信息来源于搜救责任部门,值班员应向搜救中心了解已采取或将采取的救助措施的详细情况;

(四)当值班员接收到由于火灾、爆炸导致的水上险情时,应向交通部公安局值班室通报;

(五)当值班员接收到渔船、农用船或航空器在水上遇险时,值班员还应负责将险情通报给中国渔政指挥中心或民航部门。

第十一条 值班员根据《关于切实加强水上交通险情报告工作的通知》规定将险情评定为:一般险情,重大险情,特大险情,按照不同的险情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 值班员接到一般险情报告后,应及时(0.5小时内)向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即海事局通航处处长或副处长(以下简称:通航处领导)报告;遇险人员在3人以下且为非工作时间时,由值班员负责处理,不必报告。3人及以上的,值班员应立即向通航处领导报告。涉及污染水域环境或其他事故,应按照本程序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要求处理。

通航处领导接到报告后,应根据实际需要,及时(1.5小时内)赶到值班室,了解掌握省级搜救中心组织、协调救助行动的进展情况,并适时向分管局领导报告。

值班员应对省级搜救中心或搜救分中心的救助行动进行跟踪,了解掌握险情的变化和救助行动的情况,并作好记录。

当险情发展为重特大险情时,应按重特大险情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 接到重大险情报告后,值班员、通航处领导除应按照第十二条执行外,值班员还应提醒省级搜救中心向地方人民政府报告。同时起草《海上搜救中心值班信息》,经分管局领导批准后,传真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同时抄送交通部办公厅值班室。

本程序第十条(二)、(三)款的规定,不排除各省级搜救中心对其搜救责任区的险情全面负责的责任,亦不影响各省级搜救中心先期或将要采取的救助行动。

通航处领导到达值班室后,及时(0.5小时内)向分管局领导汇报,并提出应急处理建议。根据需要由分管局领导或按照分管局领导的指示由通航处领导向中国海上搜救中心领导即海事局常务副局长(以下简称:常务副局长)报告。

根据需要由常务副局长向交通部领导报告,或由在京主持工作的副局长向交通部领导报告。

分管局领导决定成立应急协调小组时,由通航处领导或值班员通知协调小组有关人员到搜救值班室。

应急协调小组有关人员接到通知后应及时(1.5小时内)到达搜救中心值班室。

值班员应及时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对救助行动的指导性建议和协调情况传达给负责搜救行动的省级搜救中心或搜救分中心。

值班员应根据险情或救助情况的发展或通航处领导的指令,起草《海上搜救中心值班信息》续报,经分管局领导批准后,传送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同时抄送办公厅值班室。

当险情发展为特大险情时,应按特大险情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接到特大险情报告后,值班员、通航处领导除应按照第十条、第十三条执行外,经分管局领导或常务副局长批准后,将《海上搜救中心值班信息》发送给国务院值班室并抄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同时抄送办公厅值班室。

值班员应根据险情或救助情况的发展或通航处领导的指令,起草《海上搜救中心值班信息》续报。经分管局领导批准后,发送给国务院值班室并抄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同时抄送办公厅值班室。

第十五条 接到溢油事故报告后,值班员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一)水上交通事故造成10吨及以下的溢油污染事故,当不涉及人命救助时,值班员作好电话记录,在工作时间内,立即报通航处领导;在非工作时间内,值班员应在下一个工作日的0900时前报通航处领导。

(二)操作性溢油事故,造成溢油10吨及以下的,值班员作好电话记录,在工作时间内,立即报船舶处领导;在非工作时间内,值班员应在下一个工作日的0900时前报船舶处领导。

(三)水上交通事故造成10吨以上的溢油污染事故,值班员应作好电话记录,并应立即(0.5小时内)向通航处领导汇报,并启动油污应急计划。

(四)操作性溢油事故(船舶在装、卸货油、加装燃油,以及排压载水

时引起的溢油),造成溢油10吨以上的,值班员作好电话记录,并应立即(0.5小时内)向海事局船舶处领导报告,启动油污应急计划,并按船舶处领导的指令处理。

(五)水上交通事故造成的重特大溢油污染事故,由通航处领导请示海事局领导同意后,通知船舶处领导协助处理。

水上溢油事故10吨及以下时,各直属海事局负责按有关规定处理,不需报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交通部海事局)值班室。

第十六条 水上交通事故应按照交通部海事局制定的《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指南》等规定执行,并作好以下工作:

(一)值班员在工作日期间,接到搜救工作已结束的事故报告后,将事故情况报告转给交通部海事局安全处处理。

(二)值班员在非工作日期间,接到搜救工作已结束的事故报告后,除应按照上款的要求执行外,还应负责信息的接收和传达工作。

第十七条 值班员应将《海上搜救值班信息》及其续报抄送给交通部海事局办公室和党工部,以便编制政务信息和对外宣传,并作好以下具体工作:

(一)当船舶处、安全处了解险情发展情况和搜救行动的情况时,值班员应全面准确的提供资料。

(二)值班员在搜救过程中,应及时将搜救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

(三)通航处应在搜救行动结束后,按照通航处领导的安排,向省级搜救中心或搜救分中心了解搜救行动的详细情况,编写《海上搜救情况简报》。

(四)通航处应在重特大险情并造成10人以上失踪或死亡或造成重大污染的搜救行动结束后,3小时内起草完成搜救情况总体报告,以《搜救信息快报》的形式报交通部领导,抄送海事局领导。

(五)通航处只对搜救情况的准确性负责。整个搜救期间的政务信息和上网发布的管理由交通部海事局办公室负责,对外的宣传工作由交通部海事局党工部负责。值班员未经搜救中心负责人批准不得向任何单位及人员提供任何有关险情和搜救行动的情况。

第十八条 值班员应对交通部、海事局领导及相关人员到达值班室的时间和组织、协调搜救行动的情况及领导的指示、建议作好记录。

值班员应对有关搜救期间的电话联系内容作好记录。

值班员应对发出的《海上搜救中心值班信息》及其续报的时间及接收人

员情况作好记录。

第十九条 支持性文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二)《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

(三)《关于成立海上安全指挥部的通知》(国发〔1973〕187号)。

(四)《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在交通部建立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批复》(国函〔1989〕50号)。

(五)《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部海事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交人劳发〔1998〕691号)。

(六)《关于印发交通部直属海事机构设置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90号)。

(七)《关于切实加强水上交通险情报告工作的通知》(交海发〔2000〕298号)。

(八)《关于报送有关安全生产信息的函》(安监管函字〔2001〕20号)。

(九)《值班日志》

(十)《水上险情报告表》

(十一)《电话记录》

(十二)《海上搜救中心值班信息》

(十三)《搜救信息快报》

第二十条 本程序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程序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关于推荐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材料

关于推荐湖南省郴州工业交通学校 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材料

郴州工业交通学校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一所省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和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该校由郴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归口郴州市教育局管理。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职业教育法》,立足本市,面向全省、全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30000多名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和建设者,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学生管理先进单位、职业指导先进单位、中华职业教育名校、湖南省会计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20多项荣誉称号。如今正瞄准“定位准确、模式先进、条件配套、特色鲜明、就业优势明显”和“市内龙头、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不断谱写职业教育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新篇章。

一、积极打造“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凝练特色办学优势 郴州工业交通学校作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优势及其特有的行业、产业优势,全力打造以中职学历教育为主体,以校办培训事业和校办实习企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特色办学格局,突出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校办事业与校办企业共进,面向市场开专业、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及产教结合、校企融合的办学特色,创造了更大更强更深的基业,取得了更优更良更辉煌的成绩。

1二、积极推行办学模式改革,主动适应社会需求

一是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先后与正崴集团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区等30多家大型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开设了“正崴模具班”等8个企业“订单”冠名班。这些班级均由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技术培训方案和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以及实验实训设备,并定期派工程师、培训师到我校进行专业授课,学校每年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推荐毕业生到企业对口就业,基本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一条龙”的培养特色。二是大力推行对接产业、产学结合、模块式教学模式。学校主动与我市汽车产业和交通运输行业对接,投资兴办了1所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2家汽车维修实习工厂(含汽车贸易公司)和1家城市客运出租车公司,实行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并按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在本地区树立了对接产业、产学结合的办学典范。与此相适应,学校推行了“课程改革工程”,各专业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能力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打破学科型教学体系,试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选用与实践应用紧密联系、与职业资格考核紧密结合的课程内容,构建了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把职业岗位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融合成块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同时学校教师不断探索“做中学、做中教”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初步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特色。

三、积极加强学校内涵发展,全面优化办学条件

近年来,学校瞄准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的建设目标,一手抓

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一手抓学校内涵发展,大力推进办学条件改善和办学实力增强,一是夯实基础,改善条件,搭建内涵发展的平台。近五年来学校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新建扩建了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实训大楼、驾培实训场、汽车维修实习工厂、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和学校礼堂;新购置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化成型机床、数显磨床、计算机、教练车等一大批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增建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训室、汽车实训室、模具实验室、数控加工中心等实验实训室。二是培养师资,提高素质,凝练内涵发展的团队。学校以建设一支以 “高、宽、长”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同时启动“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建设,建立省、市、校三级专业带头人、课程带头人、功勋教师、首席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教学新秀、师德标兵的选拔培养使用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专任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专业、学科、素质结构。三是调优专业,调实课程,打造内涵发展的品牌。为适应泛珠三角区域人才市场和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学校不断调整和加强专业建设,按照建设综合性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发展方向,全力打造以加工制造类和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主体,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电子电工技术专业为精品,以支持郴州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快速发展,且顺应泛珠三角区域人才市场需求的适用、实用、时用专业为特色的专业格局。开发建设了模具、机电两个省级精品专业,充实优化了汽修、电子两个传统骨干专业,增开了数控技术、电子商务两个新专业;重新修订了各专业的人

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通过置换整合,开发建立职业岗位作业流程导向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2门、形成了“专业+产业“的办学品牌。

四、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考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质量,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修订了《教学岗位职责》、《教学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要求教学部门认真抓好“备、教、改、辅”的每一个环节,定期举行教学检查和“教学比武”等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是加大教研教改力度。学校制定了《关于教学及科研成果的奖励办法》,提高了教师继续教育和科研出成果的积极性,近三年来,该校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种正式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 30余篇,在省市级各类学会上获奖论文 40 多篇,自编校本教材和教辅资料 20 多种,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在国家、省、市各级技能大赛和教学比武中,获国家级团体三等奖1个、省级团体一等奖1个及三等奖4个、省级教学比武个人二等奖 3 个、市级教学比武个人一等奖 6 个。三是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考证。学校为在校学生提供包括计算机、文秘、会计、车工、钳工、焊工、电工等30多个项目的职业技能培训,并组建了3所大学驻郴州函授站。五年来,学校组织在校学生参加车工证、电工证、钳工证、秘书证、会计证等考证达5500余人次,90%以上的学生经过努力,毕业时能同时拿到大中专毕业证、外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以及与相关专业的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

五、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近年来,学校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三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了全员竞聘、择优上岗、合同管理的机制。精减了内设机构,调整、交流了中层干部和一般教职工岗位,实现了职工由单向行政任用关系向双向选择聘用关系转变;全面推行岗位系数管理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适当拉开收入分配档次和实施责任追究,实现了职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平均分配向效益分配转变;推进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和校部二级管理制,逐步扩大教学部资源配置自主权和后勤收入分配自主权,变一级管理为二级管理。通过改革,教职工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大大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全校教职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奋发进取、争创一流,促进了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总之,郴州工业交通学校办学基础好、理念新、实力强、质量高、特色鲜明、服务区域经济功能明显,同意推荐郴州工业交通学校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下载全国海(水)上搜救先进单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海(水)上搜救先进单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上安全管理先进单位事迹材料(5篇材料)

    水上安全管理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凤阳县地方海事处现有职工20人,负责凤阳辖区内淮河52.5公里的通航水域安全管理工作。该处在滁州市地方海事局的领导下,在地方政府和县交通运输......

    2007年江苏省湖区水上搜救综合演习主持台(最终定稿)解析

    2007年江苏省湖区水上搜救综合演习主持解说台本 时间:2007年10月29日14:00 地点:洪泽湖东岸张福河入湖口 主持人:乔 谦 张继慧 路 娟 片花30秒。 字幕:2007年江苏省湖区水上搜......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经验材料

    商丘分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材料 务实精神抓创建 优质服务铸卓越 商丘分公司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通信发展,创建积......

    全国就业先进单位评选材料

    以人为本,实现企业发展和增加就业双赢 ——XX集团“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事迹材料 广东省XX市XX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和销售不锈钢管的股份合作制大型企业,创建于1990......

    全国就业先进单位评选材料

    以人为本,实现企业发展和增加就业双赢——海利集团“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事迹材料 广东省化州市海利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和销售不锈钢管的股份合作制大型企业,创建......

    津海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静海县大邱庄镇津海小学 津海小学自建校起,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确立了“全面规划,整体推......

    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材料

    XXXX创建国优先进单位工作汇报各位领导,同志们:首先,我代表XXXX市委、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路子,全面......

    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不断加强沈鼓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鼓集团)是国家装备制造业重点支柱企业。主要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