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抓捕四人帮的人开了一个玩笑[定稿]

时间:2019-05-13 09:5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和抓捕四人帮的人开了一个玩笑[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和抓捕四人帮的人开了一个玩笑[定稿]》。

第一篇:历史和抓捕四人帮的人开了一个玩笑[定稿]

历史和抓捕四人帮的人开了一个玩笑

抓捕“四人帮”是件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虽然后天戴上了诸如“四人帮”阴谋篡党夺权等政治罪名,却无法掩盖个人好恶和权力之争在其中的作用。主导参预这次行动的人,不仅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且被历史所垢病。

一、中央高层六年的大换班——1976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年离世,中共失去了核心。一面是骤登高位的华国锋跃跃欲试,一面是文革新生代百般掣肘,还有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一大批老干部虎视眈眈。

1973年中共十大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中央政治局常委包括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童必武。其中毛泽东(76年9月9日)、朱德(76年7月6日)、周恩来(76年1月8日)、康生(75年12月16日)、董必武(75年4月)均去世,李德生被中途换下(75年1月10日),邓小平进入(75年1月10日)没多久又被打倒,华国锋刚刚入常(76年4月7日)。

在毛泽东去世时,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是华国锋、王洪文和叶剑英,政治局常委只剩下王洪文、叶剑英、张春桥四个人。除常委外,中央政治局委员还有韦国清、刘伯承、江青、许世友、纪登奎、吴德、汪东兴、陈永贵、陈锡联、李先念、张春桥、姚文元。后补委员是吴桂贤、苏振华、倪志福、赛福鼎·艾则孜。

1976年10月6日,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被解除一切职务。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军委主席。中共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职的只剩叶剑英一人。

1977年8月中共十一大,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政治局常委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组成。政治局委员由韦国清、乌兰夫、方毅、邓小平、华国锋、叶剑英、刘伯承、许世友、纪登奎、苏振华、李先念、李德生、吴德、余秋里、汪东兴、张廷发、陈永贵、陈锡联、耿飚、聂荣臻、倪志福、徐向前、彭冲等23人组成,候补委员:陈幕华、赵紫阳、赛福鼎·艾则孜。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陈云为副主席,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选举胡耀邦、赵紫阳为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汪东兴和政治局委员纪登奎、吴德、陈锡联等被清出政治局。

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胡耀邦为中央主席,赵紫阳为中央副主席,华国锋为中央副主席;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政治局常委由中央主席和副主席组成,新的排名顺序为: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文革新生代基本被全部清出了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政治局常委: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政治局委员25人:万里、习仲勋、王震、韦国清、乌兰夫、方毅、邓小平、邓颖超、叶剑英、李先念、李德生、杨尚昆、杨得志、余秋里、宋任穷、张廷发、陈云、赵紫阳、胡乔木、胡耀邦、聂荣臻、倪志福、徐向前、彭真、廖承志。候补委员:姚依林、秦基伟、陈幕华。至此,中央十届政治局委员只剩下叶剑英、韦国清和李先念三人。短短六年时间,中央高层发生了大换班式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5年9月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叶剑英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

二、参预抓捕四人帮的功臣后来结局均不佳——很长时间以来粉碎四人帮被说成是大快人心的历史功绩,许多人都想分一杯羹,从不同的角度自夸其中的功劳,连一些跑腿的也把抓几个文弱书生描述的惊心动魄,大义凛然的样子。其实这场所谓的粉碎行为,无论从法治角度还是政治游戏都经不起历史的检验,道义上也站不住脚,受历史抨击是必然的。这次对“四人帮”的清除如果论功行赏的话,首推华国锋。虽然他只是因为四人帮“欺人太甚”,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背信弃义”,至少在人格道义上站不住脚。仅从这一点上,他不足以成为国家领袖级的人物,后来被赶下台是咎由自取。汪东兴既是抓捕“四人帮”的力主者,又是具体实施人,论功行赏该排第二。他是毛泽东的近臣,也是历史上对毛泽东最忠实的人。他更多是与江青有矛盾,因私人恩怨而毁掉毛泽东的亲属会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叶剑英、李先念在粉碎“四人帮”上的功劳被夸大,他们只是利用了华国锋在清除“四人帮”的机会,顺水推舟并在态度上支持了华国锋。事实上他们虽然没有像华国锋等人那样被清洗,却有名无实地被边缘化,后来对国家形势没有邓小平和陈云那样有决策作用。原因在于他们两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都在位,与邓小平、陈云、胡耀邦、彭真、薄一波等东山再起的老干部不同,在清算文革问题上会涉及到。

陈锡联、纪登奎、许世友、李德生、吴德、吴忠这些人是被划进毛泽东体系或华国锋线上的人,虽然在抓捕四人帮问题上出过力,却被定义为文革既得利益者。他们与四人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被整肃是必然的。

三、其它参预抓捕四人帮的人并没有因此获得奖励—— 张耀祠,这位毛泽东老警卫负责人,1964年就晋升少将军衔。虽然在抓捕四人帮中功劳甚大,却仍受到长时间的审查,最后下放到成都军区任副参谋长。以中央后补委员、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调任军区副参谋长是一种降级使用。

武健华,时任副军职的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奉命参与策划、组织、拘捕、关押四人帮,并任中共中央清查“四人帮”专案组办公室成员。1979年被调任陕西省军区任政治部副主任(正师职)。他的唯一收获是可以在媒体面前大讲自己抓捕四人帮的英雄事迹,不管是否真实,却是当事人的第一手材料,收点出场费还是可以的。

邬吉成,解放前就是毛泽东的随身卫士,时任中央警卫局副局长,是江青的主要随卫。在抓捕“四人帮”时负责外围工作。1979年调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仍然是个副军职。退休以后,一面出书和积极参加纪念伟人的活动,一面以亲身经历者的身份向媒体报料。

毛维忠,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参预抓捕四人帮。1979年调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也是平调。

其它人包括中央警卫局的处长孙凤山、副大队长毕方治,以及负责解决王洪文的组长李广银,队员吴兴禄、霍际龙、王志民;负责解决张春桥的组长纪和富,队员蒋廷贵、徐金升、任子超;负责解决江青的组长高云江,队员黄介元、马盼秋、马晓先(女);负责解决姚文元。组长滕和松,队员康海群、张云生、高凤利;以及现场担任警戒的丁志友、东方、叶桂新、赵汝信等人,文革后也没有得到重用提升,很多人都以不同的说法叙述了抓捕四人帮的过程。这些人以不同的版本解说当年发生的事件,互相之间又非常矛盾,很多是无中生有。

四、抓捕“四人帮”无关政治正确——抓捕“四人帮”没有论功行赏的主要原因是这次抓捕无关政治正确,只是文革权力斗争的表现形式。而且就文化大革命而言,这些人的屁股并不干净。无论是华国锋还是汪东兴及叶剑英,他们清除“四人帮”势力并非是要改朝换代,而是私利当头,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排除异己。

五、华国锋被“忽悠”懵了——华国锋是毛泽东器重的人,他默认“按既定方针办”和“两个凡是”,说明他不可能改变毛泽东以文化大革命为标志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作为资历不深且人脉不广而位极人臣,他错误地认为威胁最大的是文革新生代,没有看到虎视眈眈的老干部才是最大的威胁。仅从这一点上看,华国锋至少不是位成熟的政治人物。正因为此,清除“四人帮”既是他的功绩又是他一生广受垢病的问题之一,落了个两头不讨好。他的这一举措如其说是“英明”,不如说是愚蠢。

汪东兴没有摆脱历史上“宦官”的特征。他既忠诚于毛泽东,又想从中弄权。以大警卫员挤身中央中央政治局使他忘乎所以,开始挑战毛泽东的夫人江青和干涉朝政。结果虽然因抓捕“四人帮”而高升党的副主席,却被各方不认同。就像他的女儿汪延群说的“汪东兴直接参与了粉碎‘四人帮’的行动,但他对“四人帮”的定性持保留态度,还批评有的人“把‘文革’撇得那么清”。说明他要夺的是“四人帮”的权,并非是对他们的真正打倒。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否定了毛泽东及四人帮也等于否定了自己。汪东兴与胡乔木、邓立群一样,既想讨好邓小平,又不想放弃一生追随毛泽东的信念,最终只能在纠结中打圈圈。

叶剑英是位机会主义式的政治人物,历史上有多次“反水”经历。这位老“参座”的心思主要以揣测毛泽东意向作为行动的指南,文革中一直活跃在运动中。他获得毛泽东的信任是肯定的,但毛泽东最后向他“托孤”则值得商榷。叶剑英被毛泽东“托孤”一说是《叶剑英传》自己编造出来的。在华国锋被废黜之后,他仍然说自己“在宣传华国锋中说过过头话,作了过高的赞誉,有“周公辅成王”的封建思想作怪。”“头脑里有愚忠愚义思想”,继续他的毛泽东“托孤”一说。中国历史上周公辅成王、汉刘邦托孤周勃、蜀刘备托孤,都因为圆满完成了托孤任务而名垂千古。叶剑英则不仅亲手把“先主”的老婆关进监狱,而且伙同他人把“孤主”赶下台。他错误地以为清除了“四人帮”自己就成了鹤立鸡群的老革命家,然而当邓小平、陈云、徐向前、聂荣臻这些老一代人物登场后,他立马放弃“托孤大臣”的身份,宁可要一个副主席的虚名,也不为华国锋殉葬。叶剑英是反手作空的高手。

邓小平没有参预粉碎“四人帮”,对华国锋等人的行为不屑一顾,只把他们当作是过渡人物。他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上台,也可以通过审判四人帮开始“非毛化”,却不会让这种“政变”流芳百世。作为政客,他知道这种行为在程序上不合法,法律上也站不住脚,必将受到后来人的垢病。他毫不留情的把这帮机会主义者全部赶下台,重起炉灶开始所谓的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邓小平才是抓捕“四人帮”的最大受益者。参预抓捕“四人帮”各类人物的结局是悲哀的,他们没有因为这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壮举”而获得利益。相反,大部分人因此被下台或边缘化。

第二篇:儒学的式微:一个历史的玩笑

儒家文化圈内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的经验,为儒学的复兴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而逐渐复苏的儒学,面对正面因素的复苏举步维艰,负面因素的蔓延却日益加快的尴尬困境。

读了《联合早报》10月20日的新闻报道《杜祖贻教授:儒学在华人社会已经式微》一文,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笔者心中掠过一丝悲凉。

儒学的式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必说在海外华人社会,即是在中国本土,儒学也已所剩无几。关于儒学式微的根本原因,一般都认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风东渐,列强东来,中国国力急剧衰落,儒学因此而式微。

笔者认为有两个问题必须厘清。第一,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主要出于经济目的,即打开中国市场,倾销西方产品,攫取高额利润。除了大肆掠夺中国珍贵文物之外,西方列强并没有采取激烈措施全面扫荡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儒学进行彻底批判的,正是中国人自己。“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是中国人自己提出来的。把儒学的式微完全归因于西方文化的入侵,似乎有失公正。

第二,中国人基本上全盘否定儒学,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判断:儒学是封建社会中的精神文化,它是导致现代中国社会落后的总根源,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绊脚石,因此必须加以扫除。只有扫除了儒学,民族才会振兴,中国才会富强。中国人一度认为,对儒学的否定是国家复兴的前提。因此,中国人激烈地批判儒学,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行为,而是以一个明确的政治目标为导向的。对于儒学的批判从未停止

在这样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两次巨大的反儒运动,即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应读作“大革文化命”)。如果说,1919年的五四运动具有一定历史进步性的话,那么,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就根本毫无理性可言了。事实上,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之间的四十多年时间里,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从未停止过对儒学的批判,文化大革命只是把这种批判推到了极点罢了。笔者至今仍然记得70年代中国大陆大规模的批林(彪)批孔(子)政治性群众运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各级政府纷纷召开群众会议,万众一心,口诛笔伐,声讨儒家文化。几乎人人发言,个个表态,揭露林彪及“孔老二”的“反动思想”,以表明自己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经过如此彻底的洗脑运动,儒学还会残存几何?而且,整整十年里中小学教科书上从来不提儒学,在此期间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又从何传承中国历史文化?

但是,历史却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中国人全面地、彻底地否定了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以后,国家却并没有因此而立即富强起来。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经历了十年急风暴雨式的文化大革命,搞了一波又一波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批判,国家却不但不富强,反而更加落后,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70年代,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仅为三四百美元左右,被列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试图通过反传统反儒学的途径来达到国家强盛的目的,实际上并没有实现。[!--empirenews.page--] 在中国醉心于进行所谓的文化革命之时,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却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同为儒家文化圈的香港、韩国、新加坡、台湾一下子成为了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经济上颇具活力的亚洲四小龙就在中国门口强劲舞动。中国人这时才发现,不搞阶级斗争,不搞批判儒家学说,不否定传统文化,也照样能够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恶梦醒来是早晨。十年**结束以后,邓小平力挽狂澜,摒弃了无休无止的阶级斗争路线,果断地把全国的工作重心转向了经济建设,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由于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变,儒学才算获得了一个生息和复苏的机会。儒学的正面和负面因素

不可否认,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儒学本身也具有正面和负面两重因素。正面因素是一种普世价值,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负面因素是一种封建糟粕,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等等。所谓儒学瑕瑜互见,精芜杂陈,即是指此而言;对儒学的扬弃和改造之说,亦是因此而起。

然而,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而逐渐复苏的儒学中,正面因素的复苏举步维艰,负面因素的蔓延却日益加快。礼义廉耻、忠恕诚信等道德风尚在社会生活中远未形成气候,而官本位、等级制、拉关系、走后门、包二奶、养小妾、拐卖妇女儿童等丑恶现象却时常见诸报端。这好比一个农民糊里糊涂在田地里撒下了大量化学试剂,使得田园一片荒芜,农民懊悔莫及,于是千方百计想恢复原有生态,然而秧苗复苏遥遥无期,杂草却又纷纷长了出来。这似乎又是一个历史玩笑。看来,引领儒学走出困境,还需要一些大举措。前一段时期,东南亚的新儒家学说曾经激起中国学术界的一阵波澜。无论如何,儒家文化圈内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的经验,为儒学的复兴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但笔者一想到儒学失道,求诸海外,依然是一个历史的玩笑,心中不免又添上了一丝悲凉。

第三篇: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畅饮《鸿门宴》

品味真善美

—--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绍兴县财经学校,浙江 绍兴 312069)

摘要:以史为鉴认识现实开创未来,揣摩《鸿门宴》的思想艺术,品味人格的真善美,鉴赏人性的真善美,咀嚼悲剧的真善美,领悟历史的真善美。

关键字:人格 人性 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鸿门宴》是高中语文名篇,是司马迁《史记》经典,是家喻户晓千古绝唱。至今读《鸿门宴》,往往抑项扬刘,认为项羽有勇无谋,妇人之仁,不该放走刘邦,终致后来败走垓下自刎乌江,皇帝没做上,连性命也丢了,大业未遂,功亏一篑,真是大傻一个!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而对刘邦则赞美有加,说他有头脑老谋深算,会办事能笼络人心,时运不佳能屈,机会来了能伸,皇帝就该他做。英雄被视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英雄,美丑错位,善恶颠倒,真假不辨,实令人匪夷所思,不胜感慨。事实果真如此吗?不妨来揣摩《鸿门宴》的思想艺术,品味真善美。

一、品味人格的真善美

“人格是金。人格的光辉是任何邪恶、任何势利都无法使其泯灭的。”①项羽的人格魅力光照千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②

项羽英雄,是古之定论。但项羽更是英雄中的豪杰。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垓下之围以一当百,自刎乌江笑迎死神,鸿门宴上,更是令人心曳神摇,惊心动魄,感佩万分。项羽闻听刘邦欲王关中,勃然大怒,着即发兵击之,这是率真而非霸道。二人虽有怀王之约,但刘邦乘虚入关破秦,未建大功却欲称王,毫无愧疚,实非正人君子。刘邦前来道歉,项羽不仅原谅,而且立即说出了告密者,这是磊落而非卤莽。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计较?只有坦诚相见,才能捐弃前嫌,和好如初。大敌当前,理应和衷共济,岂容内讧? 樊哙私闯军帐,责言相加,项羽不仅不计较,反而酒肉款待,这是他的大度大气而非愚钝愚昧。樊哙为救其主,敢做善当,可见其忠;生吃彘肩,厄酒复饮,斗胆直陈,可见其勇。忠勇皆备,堪称好汉。项羽壮之,正所谓惺惺相惜。刘邦不辞而别,实属无礼,项羽不仅不介意,还网开一面,助其脱逃,这是他的仁义而非不智。刘邦毕竟是义军主将,劳苦功高,如若杀之,实属不仁不义,与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么两样?此非亡秦之续耳?勇敢,豪放,从容,率直,磊落,大度,仁义,这就是历史上的项羽,一个集伟大人格于一身的人杰。伟大人格如日月经天,光华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仪。这是他为人的大人格,作为一个英雄的大人格。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个出类拔萃气盖世的英雄,一个具有帝王气质、君子风范的英雄。司马迁才给不是帝王的项羽作了本纪,进而成了《史记》中最突出的人物。

反观刘邦,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这既是刘邦的真实内心,也说明曹无伤说的是真话!接着,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品味范增的这段话证明了两点:第一点,刘邦主观上欲王关中,尽管是小人,但志不在小,因此只是暂时压抑了贪于财货,好美姬的欲望。而原因是军事力量刘邦暂时不是项羽的对手。第二点,客观上刘邦也有成气候的条件。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刘邦的年纪和生正逢时。地利,刘邦占据了重要的关中地区。人和,刘邦的领导集团内部团结和谐。而这正是项刘矛盾激化的焦点所在。

刘邦为了在军事力量上能占优势,用时间换空间,用时间换实力的增强。先是忽悠项伯,再是忽悠项羽,说的都是假话,做的都是不择手段。刘邦人格的假丑恶已跃然纸上。

二、鉴赏人性的真善美

毛泽东反对资产阶级抽象的人性论,但并不否认有人性的存在。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我们主张无产阶级的人性,人民大众的人性。”②

项羽的人性美还在于它的本真和质朴。项羽是一个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凡夫俗子,亦有人之常情。兵败垓下,退守乌江,四面楚歌走投 无路之际,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言为心声,让我们窥见了他心底最真实的一面,患难之中见真情,有自责,有反省,更有他对江东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宁肯一死以谢天下,不愿苟活偷安回江东,源于他的自尊,也源于他的心地善良。一场“鸿门盛宴”把几个人物的内心世思演绎得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叫人拍案;一曲“四面楚歌”将一位英雄的侠骨柔肠热血肉心唱彻唱响,令人心酸;一幕“霸王别姬”,把一个男人爱的情怀爱的无奈爱的心酸展露无遗,让人心碎。他爱江山更爱美人,他是一个硬汉子,但也有软肋,他需要女人纤纤细手的抚慰,更需要爱情的滋润。他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彻底埋葬这个罪恶的政权,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熊熊燃烧的大火,无宁是他心中的怒火,他在宣泄对暴秦的愤怒。反之,他也知道阿房宫里的享乐,艳妃美姬的欢笑。分封诸侯,他不做王侯,不做皇帝,只做了个徒有虚名的“西楚霸王”。别人都忙着抢地盘,增实力,而他却衣锦还乡,陶醉在乡亲们赞美的旋涡里。他在乎的不是实惠,而是名声,如同小孩做游戏,要的就是名分。他敢爱敢恨,心地透亮,活的本真而洒脱。这是项羽的小人格,一个平凡人所具有的善良纯朴的本性。项羽,一个洋溢着人性美的英雄!

反之,司马迁把刘邦人性的假丑恶写得入木三分。先是保存实力,占据空虚之关中地区。再是假装不贪财货,不近美色。实是为称王贪天下财货占世上美色而掩耳盗铃。再是欺骗笼络项伯,瞒骗愚弄项羽,瞒天过海,欺世盗名。最后为了巩固争夺王位的阵营而残杀了曹无伤。难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无赖无耻是刘邦的招牌,残忍丑恶是刘邦的本性。拿儿女的婚姻作交易,用为寿笼络项伯的的感情。《鸿门宴》刘邦看出并利用了项羽人性的弱点,四面楚歌刘邦拿捏击中了项羽人生的软肋。背叛楚王是枭雄,杀韩信是奸雄,连自己父亲儿子都不要是没人性!

未得与项羽相见,这一时间差,产生的项刘之间的误解看似偶然,实属必然。曹无伤所言具是真实,曹无伤的善心使他不愿看到两军的残杀。范增是看透了刘邦性格的具有理智的谋士。他说真话,也不愿看到更多的人在改朝换代中因一着不慎而人头落地。项伯重情也有项羽仁的一面。儿女情长被刘邦忽悠,有知恩图报的思想,但善良而没有理智这是在为悲剧埋下伏笔。

张良有善良的本性,但在两个政治集团的斗争中,只有利益,只未来的生死相卜。各为其主,帮着刘邦欺骗项羽。善于制造政治谎言。

项庄与樊哙的相似性,忠于其主,勇气可嘉,樊哙亦善于言辞。本性 善良,但在各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时也异化了人性中的真善美。

三、咀嚼悲剧的真善美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④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人格的真善美,人性的真善美,人的生命力,从社会来讲就是生产力。

项羽本来应该创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泽被后世,名垂青史。但他生不逢时!他的优秀品质,没有帮助他成就大业,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点,被他的对手利用,以致功败垂成,遗恨千古。鸿门宴上,除掉刘邦还不容易?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而已,但项羽愣是没这样做,他相信了刘邦的花言巧语。在卑鄙奸诈的小人面前,高尚者鲜有不失败的。这并不值得奇怪,因为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如同一个职业拳击手面对一个不守规则的市井无赖,二者的道德水准差距太大,根本无法对决。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历代的皇帝老儿,无不心狠手辣,奸诈多端,所谓无毒不丈夫,刘邦原本不就是一个乡里无赖么? 我们往往把项羽的悲剧看成其性格的悲剧,这是对英雄的蔑视和侮辱。项羽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过错,而是源于社会的黑暗无序、百姓的愚昧无知、道德的粗糙低劣。他的大人格过于美好了,以致不能被那个时代所接受。他的诞生,实是时代的错误!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统治者的欺世盗名,是庸俗小人的势利偏见。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然是一个英雄,一个光彩夺目的英雄。刘邦虽然胜利了,但他仍然是一个小人,一个十足的小人!

刘项之间的楚汉战争,刘邦的十万军队要打败项羽的四十万军队,在当时的冷兵器时代势所必然要残杀更加多的生命,生灵涂炭,生产力遭受极大的破坏,社会发展倒退,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滞后。项羽的个人悲剧进而扩展为当时整个社会的大悲剧。而历史上又多了一个小人得志的皇帝汉高祖。项羽的遭遇命运的悲剧何尝不是司马迁人生遭遇和悲剧命运的观照!

曹无伤是在鸿门宴后立即遭到刘邦残杀的一人,只有善良之心在当时武装斗争的险恶环境里是悲剧的必然注解。而项伯,项庄,范增等人也正象范增预言的“吾属今为之虏矣!”一声重重的叹息,千种怨忿,万般无奈。阶级社会任何一次改朝换代逃脱不了千百万人头落地的历史现实。

四、领悟历史的真善美

胡适介绍詹姆士的实在论哲学思想时说:“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 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今天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去品味《鸿门宴》中的真善美。

“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⑤。《鸿门宴》思想艺术的真善美出自历史的真善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⑥

虎兕出柙,龟玉被毁。好人受欺,小人得志。这是人性的异化,审美的错位。项羽是时代的英雄,是时势造就的英雄,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带有思想的局限性,带着阶级的局限性。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刘邦建立的封建王朝终于在人民的起义声中结束了。但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和人性的大辱写成的《鸿门宴》却成了千百年来供人们畅饮的盛宴。

今天,刘邦一类的奸诈虚伪之徒,仍然大行其道,被顶礼膜拜;项羽这样没有城府心地善良的英雄,仍然被揶揄,被歧视。投机取巧者成功成名,老实勤奋者任劳任怨。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去认识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真理,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充满了暴力充满着血腥。人性异化,真善美扭曲。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人吃人”。吃掉了真实,吃掉了善良,吃掉了美丽。

人类已踏入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但人类的思想还停留在公元前的蒙昧时期!这无疑是社会的悲哀,社会的无序,道德的低下,较两千年前,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道德文明的重建,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以史为鉴认识现实开创未来!

注:

①《人格的提升》柏建华著,《现代商业银行》2005年第3期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48页。③李清照《夏日绝句》

④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鲁迅全集·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第1卷第191页 ⑤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鲁迅全集·汉文学史纲要》第9卷第420页 ⑥《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三页

第四篇:一个历史教师的班主任经

一个历史教师的班主任经

河北省正定县第五中学齐领志050800

内容摘要:

2009年河北省开始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笔者在迷惑过后进行探索,按照新课程精神把历史教育与班级管理和建设结合。该文从历史教育学生全面发展、历史养成班级和谐小社会角度理论实践相结合深入进行了总结,又论述了教师转变角色、提高教师素养对于课程改革和班集体的管理和建设重要性。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历史教育班级管理班级建设

正文:

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商品经济迅猛发展,世界全球化信息化进入一个新阶段。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班级是一个学校的基本单元,班主任也是学校最基层的管理者,仅仅从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来说,带一个班并不是一件难事儿,但要带好一个班可能就需要很多的技巧。实行素质教育,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

在市场经济勃兴之时历史与历史教育却受到冷落。历史教育内容陈旧,历史教育方法古板,历史教师往往给学生以“老夫子”的印象,历史课往往成为学生心中的睡觉课。在希望学理科的学生心目中只是学业水平测试过关,在希望学文科的学生心目中只是高考分数的最大值。历史教育面临着边缘化的危机,历史老师成为副科老师。

我作为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副科“历史老师”,就这样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新课程改革后的首届班主任,如今已经三年了。这其中有过迷惑,有过探索,有过付出,有过成功,有过曲折,这些经历成就了我的“班主任经”。

迷惑过后的探索

难道经济的繁荣一定要要以历史的衰落作牺牲,商品的丰富一定要离历史教育的冷落为代价吗?我想起照镜子的故事,当你哭的时候镜子里的你也哭得一塌糊涂,当你笑的时候镜子里的你也笑得一脸春光,你还是你、你不过是角度不同罢了。美国学者孙隆平说过“将认知意向的方向转换,作为认知对象的现象也会跟着起变化。”所以我们要敢于面对历史教学的弊病,沉重、陈旧、“深入深出”。我们应该让历史更年轻、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历史知识和历史教育焕发异彩吸引吃惯了“肯德基”的网络时代的学生。历史应该是一种超越教科书的大教育、提升人的素质的人文主义教育,从知识到情感,从经验到人生,从个体到社会,把握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和规律。近几年企业文化的兴起也影响到学校,学校文化的创建、校本教材开发成为很多学校领导苦心孤诣的追求。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这就是一个学科与教育管理理念整合的最佳契机。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教师的辛勤工作更需要多种软件的交互才能实现“和谐班级”的境界。

2009年河北省开始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给我打开了一扇扇窗户,一缕缕阳光驱散了我内心的阴霾。把历史新课程和班级管理进行整合,不就能使历史教育焕发光彩、使班级管理柳暗花明吗?新课程历史教育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不就是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加以影响和培养的目标吗?

我作为一个历史老师经过思考认识到做好班主任必须做好两点:一是解决学生个人的思想、发展问题(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价值观);一是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使班集体成为有凝聚力、有活力的和谐小社会。下面我就结合历史课程教育和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谈一下我对历史教育与班级管理交互渗透整合的一些小细节和做法。

努力过后的收获

一、用历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课堂是我们的苗圃,每天在这里浇花施肥培土,把一个个小苗培育成参天大树。把握课堂才能把握学生发展的方向,驾驭课堂才能为学生把好舵护好航,使学生顺利驶向成功的彼岸。所以说课堂是一个重要的人格教育抓手,做好班主任应该从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入手,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促进教育管理能力提高。

教学中,我把价值观人格教育寓于历史课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角度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学科中教育材料俯拾皆是。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社会发展趋势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对于那些毁誉参半的历史人物,如秦始皇、李鸿章、拿破仑、马克思,还有家乡的伪河北省长吴赞周,更能21世纪新新人类的无尽思考。学生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具体历史人物的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已经潜移默化的体现了历史德育功能。

教学中,我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寓于历史课堂。学生在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更能刺激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主动性以及学习方法的掌握。我争取提供更多的史料乃至于有争论的观点给学生;还把身边发生的历史引入课堂,正定古城是否应该修复、历史文化遗产是否应该让位于经济发展等问题。对于喜欢理科的学生,我适时补充了一些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人物,比如爱迪生的1400项发明以及成立通用电气公司成为著名企业家、诺贝尔发明炸药并且创办诺贝尔公司积累大量财富创立诺贝尔奖。学生的分析与思辨能力养成需要教师这些讨论解读,其所产生的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思辨作用远远超过我们教师在台上声嘶力竭的演讲、不厌其烦的教导。学生的史学素养在课堂中得到提升,探究学习、独立思考能力也在教学中得到了发展。

把个人能力培养贯穿历史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的社会适应和实践能力。学习历史的最高境界是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运用历史学习方法与思路来反省自己的学习生活,这对于班级建设和管理以及学生成长意义重大。

历史档案袋和道德日记提升学生能力。众所周知,历史学家所做研究均建立在史料的分析之上,故而我们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自己人生经历做系统整理的能力,以坚定自己前进的步伐、勇往直前。最基本的就是档案袋制度,从学生一入班就发给班级每个学生一个档案袋,要求其装入每个阶段的学习计划、目标、总结;也可装入自己认为影响最深的作品,比如一张奖状、一篇美文、一份试卷、一个手工。过一段时间来对所装东西做个整理与书面的反思,这正是在运用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自己的历史。这种方式能把学生的历史感、现实感、与未来感连在一起。我在教学中常结合时事新闻或热点问题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积极引导,并落实在班级的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上,让学生经历整理自己计划总结-————反思与前人对比————新计划、展望前景这一过程。至于道德日记,我是受到曾国藩的《过隙影》和魏书生老师让学生写道德长跑日记的启发,要求学生每天花三五分钟检点一下自己的行为,小到上课说话自习迟到,大到与老师家长闹矛盾,通过日记完成自主学习、自主教育,从而实现自知、自胜、自强。

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内课外活动提升学生能力。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我们的教育目标应该两者并重。在课堂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形式来培养合作精神、参与精神。如全班分为8各小组,每组6个成员,每个成员在每次讨论时都必须发言,每次设一个

组长和记录员在常设的小组活动话语本上记录每个成员的发言内容组长最后汇报发言。由于组长记录员不固定,组内的参与合作和竞争就加强了,形成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把平时的读书看报、上网冲浪所引发的对历史的感悟鞋城历史习作,这是历史学科评价方法的重要一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在课堂上创建“历史小故事”演讲,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现场表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公民素质。

此外还鼓励学生搞历史调查,走出学校开展社会调查与采访,让学生体验经历着的即当代史,多渠道接触社会增加学生阅历,锻炼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不只是纸上谈兵。还让学生接触社会的各个部门,如博物馆、地方志办公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甚至政府部门,参与接触重在体会,而不是简单的量的增加。比如,开展调查为什么正定有古建筑宝库之说,讲解放战争我带领学生参观西柏坡纪念馆,鼓励学生采访老战士了解解放石家庄的英勇事迹,还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走访不同部门完成“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专题调查。在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现在的冲击中不仅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了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由爱小家到爱大家,而且学生的动手、探究、实践能力在活动中都得到增强。

二、用历史教育营造班级和谐小社会

班级是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严格管理是学校对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贯要求,班主任往往也知道严格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严格是指在原则和纪律上面。除了严以外还要活,只有严会造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紧张;只有活,会造成班级散乱形不成凝聚力。所以班级管理是有技巧的,所谓文章在课外。接下来我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历史课堂外的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是管理达到最佳状态的保证。制度实际是每个同学共同达成的契约,是民主与集中的精神体现,既要体现出赏罚分明,又要体现人文关怀温暖人心。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讲的是政治制度史,我在课堂教学中和班会课时间,一块研究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弊端,有一块欣赏西方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在学习了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名著的相关内容,是班级学生认识到班级制度是由大家共同来制定的,需要大家共同维护的。有结合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的内容,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也就是三权分立、民主制衡,形成学生代表、班委、班主任为代表的所谓立法、司法、行政的三权分立的班级组织机构形式,班规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有理可循。

民主自治是管理达到优化和无摩擦的重要保证。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干部使学生的代理人,也是沟通班主任和学生的有效工具。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学过以后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禅让制————世官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在结合西方的选举制度,使学生认识到班干部神圣的权力及当班干部的职责。在班干部中强化“班级日记”“值日班干部制度”“班团委合作”等项制度,使班干部们乐于干、善于干。同时强调历史上的暴君都是专制制度的产物,他们为己谋利、一意孤行,因而遭到人民的唾弃,教育班干部努力成为优秀的“人民代表”。开好班会是民主自治的重要手段。在同学们学过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后,在班会上演习过古代希腊的法庭制度来解决班级冲突和矛盾;为了解决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让它更好改正融入班集体,还进行过“班级版陶片放逐法”。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师生交流、师师交流、家校交流,为此我们还在教室悬挂“师生交流本”用书面形式争取意见或建议,我还把QQ号、个人邮箱发给学生,改变了传统的家校联系中的家访、打电话等形式,改变学生心目中家校联系就是“打小报告”“可怕地揭露”,争取实现师生交流的无缝化。正是有了学生干部的积极工作,还有广大学生的积极投入,使我们的小社会更和谐、开放,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教室文化的创建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

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教育的功能不仅只是课堂内外老师讲的知识、同学们找到的信息,每天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教室也可以发挥历史教育的潜能,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就好像企业有了文化,就有了精气神一样,班级有了文化就有了灵魂。

班训寓意应该深刻富有启迪,可以选用名言警句激励学生,比如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或营造和谐空气的“众志成城”等。此外,班级悬挂名人画像外还可以悬挂一些历史名篇的书画作品,比如《兰亭序》,小则怡情,大则养气;还可以装饰以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使学生不仅心有国家,而且胸怀世界。教师的墙上也可以进行各种修饰,有的用作作业答案张贴、有的用作资料时事展览,有的可以用作学生的才艺平台。我还要求学生每天在黑板一角写上名人名言。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再接受历史的熏陶。

教师素养对于课程改革和班集体的管理和建设有着重要影响,教师要适应自己的不同角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导”,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现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自激自励,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外,教师要善于“放”,才能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个性发展,放下身段才能得到学生的倾心爱戴。作为班主任,可以强调历史教育功能但不能有“课程本位”的观念,必须高瞻远瞩像军事家、政治家、企业家,把握好、协调好与各科任课老师的关系,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成长环境。

2009年以来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为我的班主任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谈及自己的看法、做法、体会,旨在说明之中的理念和探索,关怀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惟教科书是从,不以成绩论英雄。同时,只想凭借历史教育与班级建设管理整合的做法来促进中学各科教学和管理向更深入、更广泛的层次发展。

结论: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给每个教师带来的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课程改革精神和课标要求为教师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能力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教师应该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精神和课标要求,提高专业素质、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做好班主任工作。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钟启泉《综合课程论》

第五篇:200个精彩历史故事告诉你——永远也开不起的玩笑

永远也开不起的玩笑

——200个精彩历史故事告诉你之001

李恒昌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的国家之一,也是历史悠久的丝绸大国。源于“春蚕到死丝方尽”之蚕的面部形象与马相似,古人曾创造了一个关于“蚕马”的神话故事。

很久以前,一个人远征他乡,长久不能回来,家里留守的只有自己的女儿和一匹骏马。时间长了,女儿非常思念父亲,可是父亲久久不能回来,自己又不能去看他,以致感到非常郁闷。有一天,喂马的时候,她抚着骏马的头说:如果你能把父亲找回来,我就嫁给你,给你当妻子。

没想到,这匹马是通人性的马,也是比较较真的马,它没想到这只是一个玩笑,而是当成了她的一个“诺言”。它立马上路,去做属于它做的事情。很快,骏马赶到了边塞找到了男主人。女孩的父亲看到马不远千里来找他,以为家里出了大事,当即骑着马赶了回来。

看到骏马真的把父亲找了回来,女孩喜出望外,只顾了和父亲诉说离别之苦,把自己要嫁给骏马的“诺言”忘到了脑后。可是,她忘了,骏马没忘,看到她没有任何表示,骏马开始绝食,而且一看到她就“咴咴”直叫,好像在问她你不是说要嫁给我吗?

对于骏马的反常表现,父亲感到了蹊跷,于是追问女儿究竟发生了什么。女儿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父亲一听,当即气坏了。第二天,他便把马给杀了,而且把马皮挂在家里的桑树上,等晒干后好卖钱。

没过多久,父亲又出征了,家里只剩下了女儿一个人。一天,马匹突然从桑树上掉到了地下,女儿过去踢了一脚,嘴里念叨道:你真是个呆子啊,不知道我是给你开玩笑,居然真的想娶我当老婆。她的话音刚落,马匹像一阵风一样飞了起来,把她紧紧地卷在了里面,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父亲回家之后,再也找不到女儿,也找不到马匹。事后,他发现,原来女儿和马皮已经化成了春蚕,在桑树上吐丝。

这是一个离奇的故事,更是一个悲剧故事。它的寓意应该是:事成食言,等于自残(蚕)。说实话,我不喜欢这个故事。但它又告诉我们一些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

对于故事的悲剧结局,有人怪罪这个女孩,说她言而无信。然而,如果真的要求她兑现自己诺言,让她嫁给骏马,这有怎么可能?其实,女孩犯的只是常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做不到的事情随意许诺。这看似开玩笑,其实是一个永远也开不起的玩笑。

曾经有人对心上人说,我爱你,愿意为你付出一切,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如果你想要天上的星星,我也会去给你摘下来。请打住,这不是开玩笑。假如对方真的要你去天上摘星星,你究竟该如何是好?因为,你说得到,就一定要做得到!

2011年元旦

下载历史和抓捕四人帮的人开了一个玩笑[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和抓捕四人帮的人开了一个玩笑[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热点:宁马高速延长收费开了一个恶例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热点:宁马高速延长收费开了一个恶例 江苏省的宁马高速公路(南京至马鞍山),从1998年开始收费,收费期限15年,今年9月到期。就在南京市民翘首期......

    关于感情的四句话:离开了任何一个男人,你都会活得很好

    关于感情的四句话:离开了任何一个男人,你都会活得很好1.离开了任何一个男人,你都会活得很好感情的事情并不是谁能把握得了,为什么要为一个男人而让自己陷入不愉快的心情中呢?一个......

    领导者的素质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五篇模版)

    领导者的素质是一个历史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将有不同的要求。当前,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风云变幻莫测......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有灿烂的文化,它有优秀的传统美德。儒家学说告诉我们,礼为天下先,以礼治国、以礼治家,可见,学会文明礼仪非常重要。 从古到今,我国涌现出了......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养成良好习惯,做文明学生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文秘二年级的_________。 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养成良好习惯 做文明学生。”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

    初中教学故事精选---- 一个“山寨”历史老师的故事

    一个“山寨”历史老师的故事 山寨,原指山林中设有防守栅栏的地方,也指有寨子的山村,如今引申为不正规的,盗版的意思,一般用于某些品牌东西的假冒货。我,一个普通的美术老师,似乎“......

    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创举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创举 福建民政......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当中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当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样态。它是种族、血统、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等所熏陶、融汇而成的文化慧命,也可说是一个民族的内在心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