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09:2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调查报告

2011-08-23 10:47:46 来源:51毕业论文网 浏览:91次

内容提要:作品版权:51毕业论文网 www.xiexiebang.com 需要完整全套论文请联系本站客服定制!

关于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调查报告 内

摘要

目前,农业银行正面临着“一分、二脱、三转”的重大转折,因此,在今后3-5年内,农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规划设计的研究与探讨问题则显得极具现实意义。

从目前农业银行全系统的现实情况出发,要转换内部经营,必须重新构造农业银行的组织体制。因此笔者认为,农业银行要走出当前的经营困境,就必须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突破口,重新构造农业银行的组织体制、强化资金管理和财务核算,确定新的业务生长点,努力拓展业务空间,以增强农业银行的竞争力。

关键词:农业银行 经营管理体制 现代企业制度 政企不分 两级法人 目录

前言…………………………………………………………………………………1

一、农行经营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2

(一)农行经营资源的配置……………………………………………………………2

(二)经营机制存在缺陷………………………………………………………………2

(三)内控手段乏力、内控制度不健全………………………………………………3

(四)农行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滞后………………………………………3

二、农业银行经营环境与改革现状……………………………………………………4

(一)“一分二脱”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4

(二)信用社由“自己人”变成了竞争对手…………………………………………4

(三)农业银行基础脆弱………………………………………………………………5

二、打造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与思考…………………………………………6

(一)底蕴深厚的企业文化,是锻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重要保障………………6

(二)良好的机制平台,成为核心竞争力的载体……………………………………6

(三)渠道、产品和服务是银行核心竞争力转换为生产力的关键…………………7

三、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路径探悉……………………………………………………7

(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突破口,重新构造农业银行的组织体制……………7

(二)强化资金管理和财务核算………………………………………………………9

(三)确定新的业务生长点,努力拓展业务空间,以增强农业银行的竞争力……10 结

尾…………………………………………………………………………………12 参考文献…………………………………………………………………………………13 关于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调查报告 前言

目前,金融体制改革正向纵深推进,国家选择中国银行与建设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不久,中国将向外资银行开放全部人民币业务。我国经济体制正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转化,这是各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面临的共同大环境,农业银行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考验。因此农业银行加快内部改革步伐,建立与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按照完善公司治理的要求,为下一步股份制改革创造条件,已成为必然选择。

农业银行正面临着“一分、二脱、三转”的重大转折,因此,在今后3-5年内,农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规划设计的研究与探讨问题则显得极具现实意义。从目前农业银行全系统的现实情况出发,要转换内部经营,必须重新构造农业银行的组织体制。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经明确了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相分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中央银行领导下的国家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的目标。把农行放置于国内,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中,深入、系统地总结其经营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阶段性进展和成就,用发展的观点,正视农行经营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战略的高度,分析、研究下一阶段农行进一步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措施,探求农行克服困难,是实现经营状况根本好转的方法和途径。

因此笔者认为,农业银行要走出当前的经营困境,就必须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突破口,重新构造农业银行的组织体制、强化资金管理和财务核算,确定新的业务生长点,努力拓展业务空间,以增强农业银行的竞争力。健全和完善农行经营机制,要通过制度建设,从根本利益关系上进一步理顺一级法人,统一核算与分级经营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授权管理制度,明确界定各级行及其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全面执行审贷部门分离制度。要建立,健全面向市场,适应竞争要求,符合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趋势的营销机制。从业绩考核,激励措施和分配制度方面完善客户经理制,努力提高客户经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农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创新机制,通过创新来盘活资产存量,拓展新业务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鼓励各行通过金融创新来满足各种经济组织和居民家庭不断变化,扩大的金融需求,并在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壮大。

把农行放置于国内、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中,深入、系统的总结其经营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阶段性进展和成就,用发展的观点,正视农行经营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战略的高度,分析、研究下一阶段农行进一步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措施,探求农行克服困难、实现经营状况根本好转的方法和途径。

一、农行经营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农行经营资源的配置 在一定程度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配置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和配置结构不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要求。

1、农行的人力、贷款、固定资产、科技手段、费用等各种经营性资源配制,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配置方式,市场尚未能够充分发挥基础性资源配置功能。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必然产生不合理的资源配置结构和低下的资源配置效率。

2、农行的基层机构和营业网点,至今仍然是按照行政区划而非按经济区划而设置,在机构和网点的扩张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有效需求,在规模扩张中,没有严格遵循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效益优先的原则。

3、信贷资产配置结构极不合理。受计划经济思想影响和传统的所有制结构制约,农行贷款的所有制结构单一失衡,公有制经济占用贷款比例与其效益不对称;信贷资产区域配置结构、产业和行业配置结构也不符合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一类行贷款占比偏低,而三类行贷款占比偏高,A级以上客户贷款占比偏低,而B级以下客户贷款占比偏高;优良客户贷款占比偏低,限制、淘汰客户贷款占比偏高。

(二)经营机制存在缺陷

各级行之间没有形成责、权、利的统一及利益和风险合理分担的良性互动关系,经营系统没有走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

1.长期实行的„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经营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造成了非业务人员多、业务人员少;传统型业务人员多、新业务人员少;单一型知识陈旧、老化的人员多,复合型、高素质人员少;管理层人员多、经营型人员少的缺陷。近几年来,各级行在机构改革、职能调整、优化组合、人员分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员充斥、人浮于事的局面。

2、新的部门设置及职能分工,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落实,各级行及其职能部门的责、权、利关系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各级行及其职能部门的经营管理行为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整合、协调。

3、信贷经营机制殛待完善。新的信贷管理制度对办理信贷业务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加大了对信贷决策的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的防范控制力度,但各级行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在一些重要环节仍然没有很好地、有机地统一起来。

4、一级法人、统一核算与分级经营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更加有机的统一、协调。过多的管理层次和事实上的多级核算不利于准确、及时、全面传递经营信息,容易掩盖各分支机构的经营差异,造成吃“大锅饭”的局面,导致发生对市场反映迟钝、经营僵化的大企业通病。同时,从总行到县级支行都兼有经营和管理的双重职能,存在着上级行利用管理行的权利挤占下级行的利益、下级行损害上级行和一级法人利益的可能性。

(三)内控手段乏力、内控制度不健全

1、履行内部控制职责的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农行目前的经营管理体制,决定了内控职能部门及其人员在本级行的领导管理下开展工作,经营机构的财务、稽核工作,往往依附于本级行、只对本级行负责,而没有体现出全面履行职责、对一级法人负责的原则和精神。

2、缺乏应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控体系,工作手段必定乏力,对一些重要环节的制约、监督就难以落到实处,某些重要环节就可能成为内控制度触及不到的死角。据中国人民银行对农行两湖、两广分行进行的现场稽核显示,因信贷管理自身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占全部不良贷款的70%,而信贷决策失误,又是产生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

3、内部控制的各项工作和措施,还没有真正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农行众多的分支机构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对内部控制认识上的偏差。部分行还狭隘地理解业务经营,把业务经营与内部控制分离甚至对立起来。少数行在业务经营活动中,有章不循、违章操作,发生违章、违规责任事件后,不依照有关制度规定,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个别行袒护甚至重用违章、违规者。........(二)良好的机制平台,成为核心竞争力的载体

成熟或成功经营的一个重要的外在表现是有一个能够为银行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综合平台。主要包括银行内部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规模、经营发展战略、形象品牌、管理制度等。其中:合理的组织结构是银行有效摆布经营资源、实现经营战略目标的运营平台;经营规模决定着银行利润最大化的程度;战略和品牌是银行参与和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而机制和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银行开展经营活动的重要保障。现代经济社会,农业银行要保持竞争优势,就要在价值链的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保持优越性,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来获得长久的核心能力,不断创新和巩固银行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三)渠道、产品和服务是银行核心竞争力转换为生产力的关键

评价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主要看是否具有核心技术、组织协调、对外影响和应变能力,也就是让客户真正得到好于和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银行也不例外。这里,产品是武器,创新是产品永具生命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衡量和评价产品具有竞争力,主要看产品的质量、经营成本、营销能力、科学技术水平和服务。再好的产品需要推销、营销,因此,营销观念、营销战略、营销定位和方式方法,都必须围绕市场客户需求特征来设计。而完善的服务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个性化、多元化、全程化、特色化、情感化、网络化等服务,将成为包括银行在内的任何一个市场主体所永恒的追求。

三、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路径探悉

(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突破口,重新构造农业银行的组织体制

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关键问题一要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目前农业银行全系统的现实情况出发,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重新构造农业银行的组织体制。我们的设想是从“一级法人→两级法人→一级法人”。即先改成两级法人,总行成为集团总公司,省分行改为集团全资或集团控股子公司,这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实现内部经营机制的转化,成为名符其实的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第二阶段再由两级法人变成一级法人,这是为了走向真正实力雄厚、信誉卓著的大商业银行。

按这个思路改造,原总行下拨给各省分行的信贷资金和核实后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变为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子公司可在保证总公司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吸纳一部分企业法人入股,由此形成子公司的资本。子公司采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以股权为纽带的联系,从而实现由传统行政化的组织形式向现代公司制度的根本性转变。总公司通过子公司的董事会决定子公司的经营方针、目标、聘任领导人、分配利润,集团公司不对子公司下达信贷计划、财务计划,不调拨子公司的资金,不得以任何行政手段干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但集团公司可以从本行业管理的要求考虑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子公司必须遵照执行。

这样改造之后,中国农业银行集团公司从总体上说,作为全国性特大型企业的地位没有变,其规模和实力也没有削弱,而且可能更增强了(子公司吸收了新的股份),然而它的行政管理职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职能主要有两个,一是直接经营业务,即集团公司总部自营的信贷业务、外汇业务、结算业务等;二是管理投资,即对各省子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依照公司法进行管理。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在董事会的领导、监督下以其全部资本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求发展。

以上第一阶段两级法人制的运作,可能要维持10年或更多一点时间,因为银行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还取决于整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总体的经济市场化程度。一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完善之后,专业银行变为真正的商业银行,且业务又得到扩展,即可考虑实施第二阶段由两级法人到一级法人的改造。那时的合并绝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回归,而是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之后,实现本质上的飞跃,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后话。

我们之所以提出以上重新构造农业银行组织体制的构想,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长期的计划经济和政企不分使农行难以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中国之大,省际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生产力水平差异悬殊,从而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时间内,总行无法摆脱处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及地方之间的矛盾这种行政关系的束缚,无法按照商业银行的内在要求进行运作。无法避免农业银行内部优、劣势相互抵消。这样,农业银行整体发展将既不取决于发达地区的水平,也不会是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而将是受制于欠发达地区的低水平,从而丧失发展机遇和时间,远远落后于它人。而我们现在已经落后了,需要加快速度赶上去。

2、实行“两级法人”更符合我国国情

实行“两级法人”而不是“多级法人”是因为它更加适应我国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现状。那么既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且呈现出多层次的生产力结构,为什么不实行多级法人制呢?我们认为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有利于增强竞争能力,迅速拓展业务,壮大经营规模,而目前普遍以行政区划设置机构的因袭现状需要在一段时期内进行调整,省级分行历来具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因而作为一级法人单位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更长远一些考虑,可能应转变为以经济区域来设置法人单位。

3、实行“两级法人”有利于增强农行经营的自主性

实行“两级法人”可以弱化行政干预,增强银行经营的自主性。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省以下农业银行作为垂直管理的中央机构,逐步摆脱了地方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然而农业银行总行则难以摆脱国务院各部门的直接行政干预。这种干预通过总行又有效地传导下来,其结果是行政行为强化而企业行为弱化。实行两级法人制则依法干脆利落地斩断了这种行政干预的传导机制,实现自主经营。

4、实行“两级法人”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实行“两级法人”制较之“一级法人”更有利于彻底打破资金供应和财务分配上的“大锅饭”,强化各个经营单位的压力、动力和活力,真正做到优胜劣汰。由于“一级法人”是个统一整体,所以要统一核算,统负盈亏,统一分计划,统一保支付,于是好的活不好,差的死不了,甚至经营好的比经营差的活的更差。保护落后,制约先进,最终是牺牲局部先进,保持整体落后。而实行“两级法人”则能够真正做到优胜劣汰,让经营好的发展得更快更好,促进经营不好的向好的转化,使经营不了的自然淘汰,最终是牺牲局部落后而保证了整体先进。

5、实行“两级法人”有利于使农行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按市场规律办事

实行“两级法人”更有利于以法人为单位实施商业银行通行的管理办法,诸如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风险管理等,改善经营管理手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建立起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比如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一般只能以一个法人单位整体实施,就目前农业银行的现状来说,资产负债现有比例结构的刚性一时很难调整,甚至只要少部分分行的资产负债比例难以调适,就会影响全系统实行比例管理。而“两级法人”制则很容易解决这一矛盾,可以根据各个省的不同情况,分别实施,成熟一个实施一个,不因个别地区的条件限制而影响其他地区的改革和发展。

(二)强化资金管理和财务核算

省分行成为一级法人后,要确立以县(市)支行为基本经营单位,强化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

1、省分行变成子公司总部后要转换职能、精简机构

除直属的营业部、国际业务部直接经营具体业务外,总部机关的职能是集中精力抓好对全系统的经营管理、检查监督、指导服务。具体包括研究制定全行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确定经营目标和经营方针、任免下级行长、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检查监督下级行执行规章及开展业务的情况,开展联行、信息、咨询、计算机网络建设、员工培训等基层行需要但又难以独立进行的带有系统性的工作,搞好服务。

2、强化资金管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这里所说的资金管理和现行的资金管理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含义,绝不是以保证实现贷款计划为目标的系统内资金的调度管理,而是出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在要求,遵循资金向高效益流动的原则,以强化风险管理为核心,迫求资金最佳配置。以整个银行(法人)为单位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第一是存贷款比例管理(贷款/存款的比例),目前可先由存贷款增量的比例管理入手,经过二、三年的时间逐步过渡到存量的比例管理。同时辅之以资本比率、单个企业贷款比例、流动比率等几个比例指标的管理考核。第二可考虑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逐步向国际认可的资本充足率努力。今后若干年内,农业银行要尽快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比例,把注意力集中放在自求平衡和自我发展上,努力增存、盘活、创收,提高资金自给率,提高资金质量,提高经营效益、提高竞争力。

3、强化县(市)支行的管理

以县(市)支行作为基本业务经营单位:一是根据不同县(市)的经济条件及县(市)行经营能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类行要给定较高的存贷比例,较大的贷款审批权限,如有需要,可以由上级行调度资金,允许其贷款余额(或就增量言)超过存款余额(或增量),二类行给定中等的存贷比例,大约40-50%,低于一类行的贷款权限,多余资金上存;三类行给定较低的存贷比例,甚至在一定时期内只增存不给贷,存量搞活周转,吸收存款上存,给予更低的贷款审批权限,甚至不予新增贷款审批权。当然对上存资金应给予相同或略低于贷款的利率,以利经济核算。各支行类型的划分视具体情况一年或二年评定调整一次。二是以县(市)支行为核算单位,硬化财务约束,严格考核贷款收息率(实收利息/应收利息)和控制费用率两个主要指标,确保利润计划的实现。此外,在税后利润的分配(包括转增资本安排基本建设、奖励、福利分配)、固定资产折旧的分配使用上均应体现奖优罚劣、效益优先的原则,拉开差距、区别对待。

三是调整机构网点。今后一两年要下大决心坚决撤并一批业务不多、经营不善、前景不好的营业所、储蓄所,按照适当集中、适度规模、讲求效益的原则确定机构网点的布局。

(三)确定新的业务生长点,努力拓展业务空间,以增强农业银行的竞争力

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今后二、三年是十分关键的时期,对长远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发展战略,研究新的业务生长点,努力拓展新的业务空间,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我省情况,我们认为农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应是一只脚站在县城,一只脚踏住中心乡镇,站稳脚跟,巩固基地,经济发达的中心乡镇将是今后农业银行新的、潜力无限的业务生长点,两只手伸进大城市,大抓存款,抓新兴企业。

1、充分发挥农行在县区的传统优势

县城区及以下广大地区历来是农业银行的地盘,与其他银行相比,农业银行无论在存款还是在贷款上均占有绝对优势。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县及县以下农业银行存款约占全省农业银行的64.5%,贷款约占66.28%,且农业银行一向在县及以下地区具有良好的信誉,深远影响,十分熟悉当地经济情况,具有广泛的人缘关系,建立发展了一大批关系较好的企业和个人客户。因而农业银行转向商业银行之后,仍必:须立足县城和中心乡镇,继续开拓业务,改善资产质量,巩固已经取得的地盘。

2、发达地区的中心乡镇是农业银行的战略根据地

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乡镇是农业银行最重要的基地。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工业小区的崛起,今后若干年内,我省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将为农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极大的机会和潜力。几十万乃至千万计的农民将从农村转移出来,建设中心乡镇,走向城市化。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发展第三产业、加工业、制造业乃至高科技信息产业,将集中多少投资,将创造多少财富。农业银行务必审时度势,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抓住中心乡镇这个新的业务增长点,迅速拓展业务,将是农业银行摆脱目前种种劣势、困难,走向强大、发达、兴旺的可靠保证。

3、对竞争激烈的城市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城市是其他专业银行和商业银行竞争极为激烈之地,对于农业银行来说,大城市是要进的,关键是怎样进,硬挤硬拼,盲目拉企业放贷款固然可以奏一时之效,但代价可能太大,投入产出不经济,甚至留下新的包袱。因此,我们不可能舍本求末,把立足点重心集中于城市,而只能把双手伸进来,大抓存款和有选择地支持一批新兴企业客户。

4、重点服务“三农”,努力拓展新业务

必须处理好服务农村、农村经济和开拓新业务的关系。即使转为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仍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在向商业银行转化过程中,有相当部分的政策性业务仍然要农业银行承担,支农仍然是农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农业银行不应也不可能放弃这些传统业务,这也是我们必须立足县城及以下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后若干年内,我省不发达地区尤其是山区农业银行仍应着力于支持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以及发展资源利用型的工业如开发水利资源、发展水泥建材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而沿海较发达的地区则应重视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鼓励企业发展规模经济,走联合化、集团化道路,并通过特区、开发区的“窗口”辐射作用,带动广大山区内地经济共同发展。

5、加强宣传,统一认识,提升团队精神

在当前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候,必须对全体员工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务必使大家充分认识农业银行面临的严峻局面和挑战,明确向商业银行转化的重要意义和改革的具体内容,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在思想认识统一的基础上全行上下团结一致,投身到这场伟大的变革中,去创造农业银行明天的辉煌。结尾

亚洲金融风暴在一夜之间,使亚太地区数以万计的工商企业和大量银行破产,损失十分惨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长期实行家族式经营,缺乏良好、稳健的公司治理机制。俄罗斯2004年7月突如其来的金融**最终没有将其风雨飘摇的银行业带入金融危机。但是专家分析,俄罗斯银行自身资本金不足、信用程度不高、资产质量低下、市场竞争恶劣是产生这次金融**的深层次原因。信用是银行的生命线。加快农业银行的综合改革步伐,提高资本充足率,完善资产管理措施,增强风险控制,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就能维护银行信用,重塑农业银行的信用形象,有效防止金融危机的爆发。

中国入世后的5年过渡期很快接近尾声,中国金融业将面临外资银行的竞争和冲击。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2004中国金融国际年会发表演讲时指出:金融风险的阴影愈来愈重,一旦外资银行分流我国银行新的储蓄存款,国有银行不再拥有稀释其不良资产的手段,将可能诱发金融危机。另一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存贷业务两旺,增幅遥遥领先,在业务发展方面大大超过了国有商业银行,充分显示出生机和活力。业务发展的快慢,实质上是产权体制、法人治理、经营机制等综合因素决定的,因而只有加快农业银行机制转换步伐,才能增强其生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所有制企业经过激烈地角逐,经历了优胜劣汰的市场考验,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对银行的资金、产品、信息、结算等方面的服务需求越来越高,迫切要求与之发展的服务措施相配套。我们只有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才能促进企业做好、做大、做强。改革内部机制是增强农业银行服务功能的原动力,加快内部机制的改革步伐,创新金融新产品、创新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手段,是支持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才能支持企业,促进经济发展,实现银企双赢。

改革就是要改变那些与银行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这是科学发展观本质的、内在的要求。农业银行的科学发展,就是要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协调、持续永久、兼顾多样。前几年,农业银行在强化基础管理、转换经营机制、撤并机构网点、分流冗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下一步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保持农业银行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创新机制,激活经营,增强实力,勇于竞争,抢抓机遇,实现目标。参考文献

1.D.B.格拉迪等(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5 2.胡鞍钢,《中国走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3.黄铁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6 4.马洪,王梦奎,《中国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5.马洪,王梦奎,《中国经济形势与展望》[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6.马洪,《中国市场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5 7.王先玉,《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与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10 8.谢平,《中国金融制度的选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12 9.张建华,《解决中国再度面临的紧要问题》[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10.朱钟棣,《21世纪世界经济走势预测》[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

11.李金勇,张晓莲,《我国商业银行的机构布局及其改革构想》[J].金融论坛,2001.9 12.朱正元,《国有商业银行分步重组上市研究》[J],金融研究,2000.12 13.林宝清,《国有四大银行不可轻言股改》[J],金融研究,2001.4 14.周元元,《建立集团化、多元化和多层次银行体系构想》[J].金融研究,2000.12 15.王毅,沈伟基,付兵涛,《发展银行业中间业务迫在眉睫》[J].金融与保险,2002.1 16.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课题组,《城市中小银行发展空间研究》[J].金融与保险,2001.5 17.孙立,李晓娜,《对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思考》[J].金融与保险,2002.1

第二篇: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目前农行改革“主基调”已经确定,整个过程将遵循“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十六字方针。

农行已经为整体改制开始了大量的工作。2006年,农行启动了全面外部审计和人力资源改革,而这“两步走”恰恰是农行整体改革的重要步骤。另外,农行已经与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达成了非正式协议,欲聘请其为改制工作财务顾问。如果进行股份制改革,转变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后,依旧服务于农村市场,那么农行的赢利将仍然会面临困境。实际上农行作为商业性银行与服务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之间的利益均衡问题还没解决。

农行股改大事记:

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重建,其初衷是为了支持我国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乡镇工业企业。当时的国有银行都叫“专业银行”。

1980年农行开始商业化改革,但步伐不大。

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决策者试图通过农发行的建立将政策性金融业务从农行和农信社的业务中剥离出来。

1997年农行政策性业务剥离速度加快,农行的经营也日益强调以利润为核心。

1999年农行和工、中、建三家银行一起剥离1.4万亿元不良资产

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2004年农行上报第一次股改方案。

2006年1月农行明确否认了农行股改方案被否决。

2006年2月一份被农行上下称之为“斩首”行动、并在农行整个系统内部引起强烈反应的农行改革分拆方案,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开来。农行上下人心惶惶。

2007年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农行改革的“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十六字方针。

2007年农行股改6大重点工作:

一是实施财务重组。

二是实施监管达标计划。

三是加快法人治理架构设计。

四是进一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

五是构建现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六是深化财务体制改革。

需要达到的七大核心监管指标

1、核心资本充足率≥4%;

2、资本充足率≥8%;

3、总资产回报率≥0.6%;

4、净资产回报率≥11%;

5、不良贷款率≤5%;

6、成本与收入比≤45%;

7、拨备覆盖率≥60%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韩仲琦2月1日在北京表示,农行股改大幕正式开启,进入新的阶段,农行股改总的原则是:坚持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

韩仲琦表示,农业银行改制的核心,就是由现在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变成股份公司,把农行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强的现代商业银行。

农行股改的进程一直是关注焦点,疑问众多,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韩仲琦就国家注资、股改时间表、裁员与否等话题作了解答。2007年,将是对农行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国家注资数额多少?

“农行获得国家注资的数额是多少?”面对本报记者的追问,韩仲琦说:“肯定是要注资的。但目前有一个偏离度,现在正在测算,德勤进行的外部审计以及国家审计署,都要对资产进一步核实,特别是农行的不良资产有没有水分?有没有事实上已经形成不良资产但是还没有拿进来的?这些要搞清楚,之后,才能计算出来需要国家部门注资的额度,现在数据还没有出来。所以今天没法回答这个问题。”

“农行目前距离监管指标,还有很大差距。”韩仲琦说。根据农行1月31日披露的数据,2006年农行不良贷款占比较2005年下降2.7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23%左右。韩仲琦还指出,目前农行拨备覆盖率只有4.59%,距离监管指标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韩仲琦进一步阐述了农行的不良资产,他表示,农行的不良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政策性业务,有从其他行划到农行的历史包袱,这个包袱集几家行之和,大概有3000多亿元,如果把这部分剔除掉,剩下农行自有业务造成的不良资产也就和其他行股改之前差不多。农行特殊也就特殊在这里。在农行财务重组的过程里面,应该有专门的处理办法。“如果把政策性不良资产这一块分离出去之后,实际上农行的不良贷款率只有百分之十几。”韩仲琦说。

韩仲琦表示,农行的不良资产肯定要剥离,否则农行的不良贷款率降不下来。

农行股改方案 有望今年年底取得突破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韩仲琦透露,农行已向国务院上报了新的股改方案。他并否认内地传媒指该行股份制改革暂缓的报道,强调国有银行改革有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而只有农行的股改完成,国有银行的改革才能算得上成功。韩仲琦对《中国证券报》表示,与其它三家国有银行相比,农行股改更具复杂性,主要是农行改革要放在农村金融体制的总体框架内全盘考虑,再加上农行历史包沉重,故农行改革相对而言要“慢”一些,但这并非意味农行改革会一拖再拖。

此前,农行已向有关部门三次上报过股改方案。韩仲琦表示,国家希望在今年底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前,完成国有银行改革;按照此一时间表推算,农行股改有望今年底取得突破。事实上,农行股改工作一直遵循“整体改制,择机上市”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内部改革;而最近出现的股改办挂牌、内外部审计、成立法律与合规部、启动人力资源综合改革等工作亦表明,农行的股改工作已开始提速。

他表示,尽管一次性改制成本高,但若采用分拆方式,可能会导致局部风险扩大,故农行股改的着力点会放在整体改制上,而决策层目前已达成一致,农行应尽快出台具体改革方案;倘若股改方案还争论僵持下去,就会错过改革的最佳时机。

另一方面,内地传媒报道,农行在改革过程中,日前发现北京分行的支行,其原行长和主管副行长因涉及一则高达1.8亿元人民币的车贷骗案,而遭受开除留用及行政记大过的处分。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在去年的例行审计中,该支行被查明由02~04年间,向北京一家汽车经销公司累计发放由该公司担保的汽车消费贷款4亿元,其中1.8亿元贷款资料是虚假伪造的。

据悉,该汽车经销公司负责人已潜逃国外,农行尚待通过司法途径追索损失。而在北京农行的下属支行中,该支行属“成立时间短,历史包袱轻”的支行;数据显示,该支行的贷款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

此外,《上海证券报》引述权威人士称,农行已被正式纳入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内,方案最终将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进行论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预计年底召开

随着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成功上市,农行改革方案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论战的热点不外乎“分拆版”和“整体版”这两个改革方案。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不论是那版本的改革方案,最终监管层的论证重点均放在“改革效果”和“改革成本”这两个因素上。

郭田勇指出,由于农行的改革已被纳入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中,故改革后必然要符合其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农村金融的总体目标,其业务发展亦要与此定位相吻合;同时,改革成本是高层决策时必然会考虑的因素。他称,整体改革的财务成本高而操作成本低,即需要国家注资的金额较大;分拆改革刚好相反,但总体而言,“分拆版”的总成本仍相对低一点。

第三篇:农业银行及其改革的进展

农村金融 作业

年级:2013级

专业:动物科学

姓名:赵予晗

学号:2134123280 一.农业银行及其改革的进展? 一)银行简介

中国农业银行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农业合作银行。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业银行相继经历了国家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等不同发展阶段。2009年1月,中国农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完成了向公众持股银行的跨越。

作为中国主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商之一,中国农业银行致力于建设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服务多元的一流现代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凭借全面的业务组合、庞大的分销网络和领先的技术平台,向最广大客户提供各种公司银行和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同时开展自营及代客资金业务,业务范围还涵盖投资银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赁、人寿保险等领域。截至2013年末,本行总资产145,621.02亿元,各项存款118,114.11亿元,各项贷款72,247.13亿元,资本充足率11.86%,不良贷款率1.22%,全年实现净利润1,662.11亿元。二)中国农业银行的改革

农业银行1951年成立以来,从国家专业银行,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再到股份制商业银行;从最初肩负国家赋予的发展农村金融事业的神圣使命,到如今的金融市场竞争主体;从开始偏隅农村的单一市场,到现在的城乡兼顾、网点和客户遍布海内外的市场新格局,走过了一段极其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回顾农业银行的历史,可以说,一部中国农业银行史就是一部新中国农村金融史的缩影。农业银行作为新中国农村金融事业的拓荒者,进行了无数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服务三农和支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改革开放前的“三起三落”

(1)中国农业银行的第一次成立与撤销

1951年7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复,农业合作银行正式成立,这就是中国农业银行的前身。

农业合作银行成立后,在人民银行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发挥其职能作用,支援和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健康发展。此时农业合作银行未设分支机构,基层的农村金融工作仍由人民银行办理。随着我国进入“组织制度建设”阶段,按照中共中央1951年12月发出的《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精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精简机构,于1952年7月撤销农业合作银行,农村金融工作归中国人民银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2)第二次成立与撤销

1953年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决议》发布以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各地迅速发展起来。为了进一步帮助组织全国四亿多农民,不断增加生产设备,扩大再生产,逐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急需建立一个专门办理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和办理农业的长期放款的农业银行。1955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国农业银行成立。

农业银行第二次建立后,积极开拓极贫户贷款、国营农业贷款、农田水利贷款、贫农合作基金贷款等农村金融业务,为稳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人民银行同时履行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农业银行与人民银行在业务运行中存在职能交叉、关系不顺的问题。而且两行分别设立,需大量增加机构和干部,增加基本建设和费用开支。因此,1957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农业银行的各级机构同人民银行合并,农业银行的名义即予撤销。

(3)中国农业银行的第三次建立与撤销

“大跃进”之后,国家确定1962—1964年为贯彻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方针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为加强农业资金的统一管理和提高农业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家决定恢复成立中国农业银行。1963年1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06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设立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1963年11月12日,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在北京正式成立。

农业银行成立后不久即对支农资金进行了全面安排,同时建立贫下中农无息专项贷款,对农贷资金管理实行基金制,接办投资拨款监督工作,全面清理1961年以前的农业贷款。同时,农业银行还贯彻执行和制定了若干农村金融规章制度,帮助生产队建立耕畜和农具折旧制度,并对信用社的相关工作进行部署整顿和打击高利贷。但是,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基层机构设置上存在矛盾,1965年11月,农业银行再次和人民银行合并。

2、在商业化改革中前进

1979年2月中国农业银行第四次恢复成立以来,相继经历了国家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等不同发展阶段。三十年来,农业银行以商业化改革为主线,已逐步发展成为一家网点网络覆盖城乡、服务功能齐全、品牌形象良好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农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原则,标志着农业银行进入建设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历史新时期。

(1)第四次恢复成立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研究农业问题,要求全党把农业尽快搞上去。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明确提出,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大力发展农村信贷事业。1979年2月2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恢复后农业银行的主要任务是,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农村金融事业。1979年3月13日,中国农业银行正式恢复建立,在中国金融改革的历程中,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

(2)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

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2年以后的近十年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银行按照中央国务院部署,经过“一分一脱一剥离”的改革,逐步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a.农业发展银行分设

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组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三家政策性银行,同时要求在政策性业务分离出去后,国家各专业银行要尽快转换职能,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把国家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根据《决定》的有关精神,1994年4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正式组建。从农业银行分设出农业发展银行,是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的重要改革步骤,这一重大改革,打破了多年来农村金融中“大一统”的格局,把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b.农村信用社和信托投资公司与农业银行脱钩

长期以来,农业银行领导和管理农村信用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但是,农业银行长期领导管理农村信用社衍生了政企不分,一身多任的问题,既不利于农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也与信用社存在许多利益上的矛盾,不利于信用社按合作制的原则发展。为此,1996年8月,国务院决定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其业务管理和金融监管分别由农村信用社县联社和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基本上在1996年底前,以省为单位先后宣布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以此为切入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c.向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

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依法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情况的考核,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决定组建资产管理公司,专门收购并经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1999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组建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金融企业,主要任务和目标是收购、管理、经营、处置、回收从中国农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利用国家给予的特殊法律地位和专业优势,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减少损失。1999年,农业银行向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3458亿元不良资产。农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到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后,大大减轻了农业银行的历史经营包袱,不良贷款占比明显下降,经营效益明显提高。三)中国农业银行发展基本情况

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四大银行之一,资本雄厚且资产规模非常庞大,但从1996年开始,经营状况日益恶化,由盈利而亏损,且越亏越多。从战略高度认识银行业的发展趋势,采取必要措施使农业银行走出困境,是农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2009年起,农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15日和16日,农行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是上市最晚的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但是农业银行的优势是全面的业务组合和广阔的分销网络,深入农村网点,客户来源广泛。截至2010年末,农业银行总资产103374.06亿元,各项存款88879.05亿元,各项贷款49567.41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949.07亿元。[1] 2010年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位列第28位。近四年来,农业银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加快产品创新,经营业绩大幅提升。

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及其进展

(一)农村信用合作社历史沿革

合作金融组织在我国有悠久历史,在共和国建立以前合作金融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个人对生产资料所有权被取消,随着公有化程度的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性质被淡化,并被转化成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官办”的制度安排已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1984年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始推行以恢复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为基本内容的体制改革。199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脱钩,受人民银行代管,并开始按合作性原则运作。2003年,8个省开始进行推行改革试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并持续至今。

(二)关于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模式的改革

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模式改革主要有三种模式: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代表着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正规的合作金融从来没有真正存在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导致了现存合作金融并没有减少交易成本,也没有真正符合合作制原则。因此,在是否坚持现存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问题上,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继续听任农村信用社保留“合作”之名,行银行之实,使合作制成为空话;要么放弃按“合作制规范”的设想,给农村信用社重新定位。第二种观点认为农村信用社是合作金融。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在成立之初的目的、运行方式以及目前的服务对象和范围都具有合作金融的一些基本特征。只是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合作金融的特征逐渐弱化,商业性增强,但是通过政府积极的政策扶持完全可以使农村信用社转变成为真的合作金融组织,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三农”。第三种观点认为,20世纪后,合作制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凸现出一些固有的缺陷,应通过吸收股份制的一些特点使合作制重新焕发出其优势。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也吸收了股份制金融的很多长处,比如按股分红。对信用社试点改革的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认为,实行县一级法人体制后的农村信用社,仍然沿袭的是农村信用社原有产权结构特征。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模式存在以下一些缺陷:政府持股难以避免业务发展中的非市场化行为;由于监管上存在难度,可能出现“内部人控制”;这种模式并没有解决农村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多元目标的冲突问题;这种模式只适合工业化程度较高、对农业信贷要求不多而支农任务相对较轻的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银行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不能有效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股份合作制的内在稳定性是有限的;难以有效解决民主管理不易落实的问题。何广文等认为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不存在“最优模式”,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问题不是一个合作制与商业化、合作制与股份制的简单选择问题,所以重要的不是哪种金融机构,而是金融机构具有什么功能。也有人认为只要对服务“三农”尤其是服务农户有利,同时又不会带来不可控制的金融风险和社会不稳定,各种形式的金融和产权制度改革尝试都利大于弊,都可以进行。

(三)农村信用社的组织体制和行业管理体制的选择

就其组织体制来说,主要是在“一县一社”模式、“单一社”模式和“多元模式并存”之间选择。部学者认为,由于农村经济在发展程度、经营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各地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组织模式。认为省级联社管理模式会在县联社与省联社和政府部门之间形成一种控制与摆脱控制的博弈关系,县联社总是在为拓展其自身福利而获得更大的自主权而抗争,由于省联社与县联社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省联社在担心失去对县联社的控制的意识支配下,而日益强化对县联社的控制。认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县联社是否加入省联社,应该由它们自行决定。县联社的经营范围可以尝试突破一个县域,扩展到一个地市区域。这样可以降低系统性风险和减少交易成本,发挥规模效益。目前应该打破现行的按县(市)设置联社的管理体制,允许农村信用社跨越县(市)行政区划就近进行业务竞争和兼并,取消按县市行政区划设置的县级联社。农村信用社可以在省级行政区域内自行组建各级联社(每个独立的农村信用社必须而且只能够参加一个联社,低级的联社可以组建更高级的联社),联社行使行业管理的职能,对农村信用社的竞争与合作进行协调。农村信用社及其联社按注册所在地及其经营规模接受不同级别的金融监管。如果几个省级行政区的经济一体化达到一定程度,可以考虑跨省的竞争以及组建相应联社。有人则认为,真正的信用合作社尤其适用于促进村落小农经济的发展。它是自下而上建立的,扎根于乡村,乡村是其立足和存续之本。其业务主要集中在村庄社员之间的资金融通,而对外部非社员的资金融通则是辅助性的,有限制性规定的。社员之间的信任和信息对称是其开展资金融通的基础。中国农村信用社村级信用站制度的良性运转,也证明了这一点。正因为如此,他们也认为,信用合作社的最有效边界就是村落的边界。突破了村落的地缘和血缘边界,信息不对称就会产生,借贷风险也会大幅增加。而这种真正的信用合作社,无论是通过新建还是改建产

生,都离不开自下而上的构建原则。只要政府真正允许现有的农村信用社根据这类原则改造为真正的基于村落的信用合作社,并配之以切实可行的、规范的监管手段,真正的农村信用社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大有发展前途。段应碧等2003年8月对河北、安徽、山东等10个省份131个农村信用社主任进行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68.7%的农村信用社主任认为农村信用社要“自上而下,从中央到县,全国成立联社或协会,进行行业管理”;15.3%的农村信用社主任认为“在省、县两级成立联社,负责行业管理和人事、行政等管理”;16%的农村信用社主任认为“在省一级政府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行政、人事和行业管理”。还有人认为省级政府管理农村信用社并不太受欢迎,实践证明,地方政府对金融业的“过度介入”,容易导致对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不适当的干预,干扰农村信用社正常的业务经营,侵害农民的存款利益。

第四篇:公证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

我国现行的公证制度,产生的时间较短,发展很慢,不完善之处很多,公证界始终也没有停止过对公证改革的探讨,改革了十多年,但收效甚微,几乎仍是原地不动。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我们的发展只不过是被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罢了。

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公证体制,是当前公证界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研究我国公证发展的历史;研究我国的风土人情,研究人们的法制观念,公证意识。唯有如此才能找出一条真正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来。

公证发展的历史背景

我国历史悠久,长期深受君主专政统制的影响,人们法治思想相对较弱,人们潜在的意识形态里,官本位思想较浓重,崇尚的是“权”,优其是公权,直至今日依然如此,人们对公权的向往和追求,是中国人传统的意识,本能的反应,无论外界的影响如何,一定时期内也很难改变,这种对公权崇尚也为公证的存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我国的历史上也早就有了“公证”。据西安出土的鼎上记载,西周,历王年间,某人买地邀请几位大夫作为“公证人”证明买地这一事实,并铸鼎以记之,鼎上详细记录了,买卖双方当事人,宗地的位置、大小、价值、证明人等,这个鼎上的记载与我们今天的公证书非常相似,这也是典型的以公权的形式证明民事活动的方式,可见,此时“公证”已经行成了,这比罗马要早近千年,有人说“公证”一词源于罗马,也许有可能,要说公证源于罗马,可就错了,只不过是我国历史上均是“诸法合体”,没有划分部门法,没有提出“公证”这一法律概念,没有文字化罢了,然而,这并不能否定我国历史上公证的存在。再如,我国历史上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对耕牛的保护均可见诸于律文当中,无一例外的是,在交易过程中,必须要盖有“官印”来证明之,这个盖印的官员,也类似于今天的公证员吧!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现在,今天的“牛行事”便是由此演变而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方式就是公证的活文物了。由此看来我国的公证也源远流长,在研究公证改革时不要总是把眼光放在国外,什么德国、法国、意大利,他们的风土人情,思想意识,法律理念,与国人截然不同。他们的公证制度,公证体制也必然不适合我国国情。我们只有认真研究我国的基本国情,量体裁衣,才能找出一条适合我们发展的道路来。

我国历史上的“公证”是利用公权来加以证明的,这取决于人们思想上对公权的追求,因此公证机构绝不能私有化,是符合我国现状的。

公证的价值取向

公证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我们利用公证来谋取哪方面的利益,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用他来为我们做什么,其实公证的价值取向无非两种,一种是经济效益,一种是社会效益。如果我们追求前者,即以经济效益为主或仅仅为了经济效益。那么,就将公证推向市场,将公证企业化,也无可厚非。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都能清楚的看到经济实体经营最好的方式,无外乎股份制、合伙制、私有制,这些方式将更有利于效益最大化,有利于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将给他的员工们带来更多的经济实惠。从经济效讲,似乎也是调动公证人员积极性的最有效的手段,垄断行业,一夜之间,造就一批百万富翁(公证员)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从单纯经济效益角度上出发,也没有哪位公证员会提出反对,人为财死吗,这也是人的本性。然而这样的后果会呢,什么公信力、公证质量、公证形象将全部被利所掩盖了,古人所云,“见利忘义”,便是这个道理了。可见,以公证来谋取经济利益,是不可取的,借助国家赋予的权力,来谋取私利,这显然也是不公平的。

只追求经济利益,已经给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决策者也早已看出了这一问题,“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君不见,“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方针正在深入贯彻。从北京奥运会也可以看到,我们泱泱大国,孔孟之乡,礼仪之帮,我们悠久的人文文化,数千年的文明,再现了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是民族的精髓,一个优秀的民族绝不会丢掉他的优良传统,这也是成就大国、强国的先决条件,而这些优良传统是要靠一部分人,有组织的去秉承,去发扬,去光大,我们公证责无旁待。

公证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预防纠纷,稳定社会,达到一个“和”的目的,这与我国的传统,孔孟思想,构建和谐社会如出一辙,一脉相承,公证利用其监督、预防的功能,对于维护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公证以其沟通、服务的功能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和优良传统也不容忽视。因此公证对于传承我国人文文化,构建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公证也必将成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部门,这也就是我们公证的社会效益的体现。

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制约着国家的发展,不文明,不和谐的社会也绝不能成为强国,要成就强国、大国梦,公证就要勇担传承文明的使命。可见,公证的社会效益大有可为,且势在必为。

我们研究了我国的基本原国情,明确了公证的作用和他的使命后。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公证形式只能是公有制形式(行政体制),不能将公证私有化,也不能将公证市场化,公证只能是代表国家行使公证权,这一权利力,直接关乎国家的形象,不能授予任何带有私有性质的组织和部门,否则他的社会效益就会被削弱退变,甚至会便成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

公证的“公有制”,是公证的内在形式,有了内在形式,还要有外在形式,那就是公证的“体”,即以何利形式存在。我们公证体制改革这么多年,“体”几乎没有任何改变,这也是我们改革的未果的关键所在,从目前来看,制约和束缚公证机构发展的,就是这个“体”的问题,体制不清,权责不明,公证机关的主管机关是谁?他享有哪些权利,应尽哪些义务?职责何在?独立的公证机关应享有哪些权利?不能独立该项怎么办?主管机关滥用权利横加干涉公证权构内务怎么办?如果因此出了事将由谁承担责任?地方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权具体是哪些?如此种种,均不明确,而且大多数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都是把公证机构当作自己的科室来对待,直接或间接地撑握控制公证机构的人、财、物。他们对从公证机构取得利益的需求,要远远大于对公证改革的需求,一旦两者出现矛盾,他们便毫不犹豫的抛弃改革而谋取利益,我们一次次的改革都成一纸空文,便理所当然了,更奇怪的是,他们只享有种种权利却无须承担任何责任。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公证机构能改变什么,又能革掉什么?

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既然,公证机构没有上下级之别,哪为什么要划分省、地、县三个级别呢,矛盾呀!冠个名又有何意义,形式而已,实属没有必要啊,婆婆越多越不利于公证的发展,可否将公证机构全部上划为省级,由省司法行政机关和省公证协会统一管理、指导,全国公证机构一体化。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公证机构不享有任何权利(实际上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也没有能力指导公证机构业务),不得干涉公证机构的任何事务。以便公证机构摆脱地方司法行政机关的束缚。同时完善省级对公证机构的管理和指导方法办法。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明确责任范围,这样的“体”对公证来说,如鱼得水,一定会发展很快,这样也与我们公证协会的体系相一致。诚如是,则公证也应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公证队伍精英化

业内曾有人扬言:“办理公证只要有中学文化就足够了,不就是出具一份公证书吗,太简单了”。我想,说这话的人对公证根本就不了解,是的,仅仅出一份公证书并不难,然而对一个公证事项,是否合法,能否给予公证,该出具何种公证这就需要一定技巧和相当高的法律知识作为基础,否则,就有可能出错。现在已不是以前,错了无所谓,很少有人投诉,而现在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了,只要有一点不适当,都有可能当被告。实际操作当中,业务水平越高的公证员,越谨慎,拒办率越高。而那些业务不高的公证员,却什么事都敢办,无知者无畏啊!投诉多了,就麻木了,投诉在他们看来,只是运气不好,没遇到好人罢了。象这样的公证员焉能提高公证质量。

公证法中规定公证员从通过司法考试中录用,这无疑是正确的,但第十九条的规定却大大降低了门槛,又留了一个不小的后门,到目前为止,该进的都已经进来了吧!这个后门还是关上为好。

大家都知到木桶效应,那个最低的木板才是决定水平高低的关键,这个后门(最低的木板)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公证队伍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呼吁尽快关闭这个后门,有真本事你就考进来。

未来的公证员,都必须且应当是法律专家;应具有很高的法律水平和熟练技巧,应具有谨慎的态度,个个都是精英。才能确保公证质量和公信力。基于此,我们应当有步骤,有计划地将不合格、不能胜任公证工作的公证员或者通过非法途径骗取公证员资金格人员分离出去。“将在精而不在广”,应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从整体上提高公证队伍的素质。同时在法律上提高公证员的法律地位,实行高薪养廉,达到风险责任与利益成正比。以利形成良性循环。否则有可能出现后继无人,事实上,近年来我们公证队伍已呈下降趋势。

二、法定化

公证既然是以社会效益为本,公证的作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那么,就应当在法律中规定一定的事项必须公证,如对国有资产的处置,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重大经济活动,及招标,拍卖等,对这些经济活动进行法定,必须公证,更能体现这些机关行为的公平、公证性,也有利于遏制暗箱操作,走形式,走过场等违纪行为,也能预防贪污、受贿等到腐败行为的发生。

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的贪官,这在很大程度,是因为对他们在经济活动中,缺乏监督造成的,对这些活动法定公证的同时。也填补了国家对这个领域监督的空白。

三、独立化

公证机构应当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才能不受干涉地行使公证权,如前所述公证机构全部上划,独立于地方之外(类似于法院、检察院),这对于公证机构独立行使公证权,提高公证质量、提高公信力是非常有利的,如对政府某些经济行为的监督公证时,公证员可以不再担心个别领导人的可能对自己不利的行为,不被其左右,依法监督,从而真正达到公平、公正。

公证的独立远非仅仅是脱离了当地司法行政机关的干预,更重要的是体制上的独立。成为名符其实独立的公证机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不受任何干预的行使公证职权,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也才能更进一步推进民主的进程,进一步促进社会的有序性。

公证的性质

一、国有性

即公证只能是国家所有,不能私有化,这是由公证的本性的决定的,公证的任务之一是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他不是单纯的维护申请人的利益,而是以“公正人”的身份出现,依法律为准绳,兼顾各方的利益,优以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为重。如,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规避国家利益的行为,将不予公证。国有更能体现公证的公正性,否则其公正性,就值得怀疑。

二、社会效益性

公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社会性,他从一开始产生便是为了服务于社会各方面的需求,这也正觏和了我们公证的服务、沟通、监督的职能,因此他从产生到现在都不是经济主体,而是狭义的社会主体,公证不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的机构,而是服务社会的公益性的组织。这是公证的本质属性。如果把这种公益性的社会需求,垄断后,变成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那就会变性,就会带来很多不利的社会效应。

三、公平、公正性

公平、公正即处理事情合情、合理,正直,没有偏私,不偏袒哪一方。这是公证的基本要求,是公证存在的前提,也是公证的天职,这是公证固有的性质。

四、预防性

众所周知,公证的预防性,他的作用便是防范于未然,未雨绸缪,从而减少诉讼,降低社会成本,防止纠纷的发生,防止矛盾产生,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有序进行,促进社会的和谐。例如,经过公证的民间借贷合同百分之九十九都能履行完毕,而未经过公证的民间借贷合同完全履行的连百分之六十都达不到。由此可见公证的预防性非同一般。试想,如果将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列为法定公证,还会有那么多的贪官污吏吗?可见公证还具有预防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发生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我国的公证形式,应当是公有制,行政主体,相对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体制,公证队伍应是精英化,公证业务法定化,公证机构一体化,以谋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已任。我们在进行公证改革时,请不要忘记公证的社会属性,不要忘记公证的社会本位、不要忘记公证的功能。也不能只顾部门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不为利所驱使。应当充分认识到公证不仅仅能取得经济利益还能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秩序,更重要的是促进社会文明进程,促进社会文明和谐,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祖国优良传统。这才是我们公证所应承担的使命。让我们为这一神圣使命而奋斗吧!

第五篇:农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调查报告

农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调查报告

一 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个人对所增长的财富如何进行更好的管理与运用,越来越多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老百姓手中的闲钱多起来了,理财不仅成为人们生活得一部分,也成为了商业银行新的竞争点。同时,作为农业银行柜面业务工作者,就工作中观察和接触到的理财销售的情况进行调查。

二 目的

为了了解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型,以及居民的理财需求,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认识和关注程度。我作为农业银行柜面工作者,针对日常工作中理财业务的销售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 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主要类型

首先,在了解中国农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之前,让我了解一下银行理财产品有哪些分类。目前,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

1.根据风险和收益特征,可以分为保证收益产品,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

保证收益理财产品的收益是固定的,到期后就可以获得协议上规定的收益,反之为非保证型。非保证型又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是指银行按照约定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产品,反之就是非保本型。

一般银行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的风险仅次于储蓄风险,是追求稳定收益的稳健型客户的最佳选择。

2.根据投资币种的不同,可以分为人民币理财产品,外币理财产品和双币理财产品。如外币理财产品只能用美元、港币等外币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只能用人民币购买,而双币理财产品则同时涉及人民币和外币。

而人民币理财产品根据其投资方向和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债券类理财产品,信托类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代理境外理财产品(QDII型)债券型——投资于货币市场中,投资的产品一般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因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个人无法直接投资,这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实际上为客户提供了分享货币市场投资收益的机会。

信托型——投资于有商业银行或其他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机构担保或回购的信托产品,也有投资于商业银行优良信贷资产受益权信托的产品。

结构型——是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将存款、零息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品(如远期、期权、掉期等)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金融产品,其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大。

代理境外理财产品——所谓QDII,即合格的境内投资机构代客境外理财,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QDII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简单说,即是客户将手中的人民币资金委托给合格商业银行,由合格商业银行将人民币资金兑换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资,到期后将美元收益及本金结汇成人民币后分配给客户的理财产品。

四 中国农业银行理财产品介绍

农行理财产品主要有“本利丰”、“安心得利”、“安心快线”、“进取增利”、“安心灵动”、“如意”六大系列,满足保守型、谨慎型、稳健型、进取型和激进型等类型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具有收益较高、期限灵活、安全稳健、适合广泛的特点。

下面,我选择“本利丰”作为农行理财产品的代表,介绍其品牌背景,产品功能和购买须知三方面的内容。1.品牌介绍

“本利丰”理财产品,是指由农业银行自主发起的,以农业银行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优质企业信托融资项目和货币市场的金融资产为支撑,向公众发售的具有较高收益的保本理财产品。产品类型分为保证收益型和保本浮动收益型。2.产品功能 ① 本金保障:“本利丰”产品具有稳健、安全的特点,致力于在保障投资者本金100%安全的基础上获得较高的收益。② 高安全性:“本利丰”产品主要投资于低风险、高信用等级的央票、债券、票据、优质企业信托融资项目等金融资产,安全性高,投资稳健。

③ 适合广泛:保本保收益型“本利丰”产品适合包括保守型、谨慎型、稳健型、进取型和激进型在内的所有5种类型个人投资者和企业投资者。

保本浮动收益型“本利丰”产品适合包括谨慎型、稳健型、进取型和激进型在内的所有4种类型个人投资者和企业投资者。④ 期限灵活:“本利丰”系列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为34天至360天不等,并已实现滚动发售。客户可根据自身对理财期限的需求选择适合的产品,并可实现资金在不同期限产品的有益循环,实现财富连续增值。3.购买须知

个人投资者: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凭在农业银行开立的借记卡、综合理财卡、活期一本通或结算账户,前往营业网点填写《中国农业银行理财产品认购申购委托书》购买,首次购买农行理财产品需要与农行签订《中国农业银行理财产品协议》。投资者在购买时需要填写《个人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问卷》(问卷有效期为一年)并根据评估结果购买适合的理财产品。无投资经验的个人投资者不能购买仅面向有投资经验个人投资者发售的理财产品。企业和机构投资者:需要在中国农业银行营业网点开立账户并签订购买协议。认购理财产品时,需要填写委托书在开户营业网点认购。

四 结果分析

从整体上看,购买本利丰的客户群体多在40岁以上的客户。从月收入角度来说,购买者月收入主要集中在2500元以上。大多数客户对理财产品不是很了解之间,大部分客户对理财产品方面的知识还有待提高。很重要的一点是,购买本利丰的客户对于风险意识很强或者说很惧怕风险的存在,要求理财产品为保本保息。

目前客户对黄金,白银等实物投资,对股票基金投资较少,这由于近期股票市场状况不好所致,也表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属于偏保守型。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多数客户表明看好银行理财产品,因此,银行理财产品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大多数客户对于银行提出的预期收益半信半疑,这是一种正常且成熟的心理,说明群众对于预期收益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是在银行实际销售中,对于预期收益这一概念一般都以淡化处理,导致一部分消费者认为预期收益就是收益率。在众多的理财产品中,6月以内理财产品是客户的理想选择,说明客户喜欢投资短期产品。

五 发现的问题

1.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各家银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往往忽视了对质量和风险的管控,银行未能按照符合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适应性原则设计理财产品,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

2.过分强调收益淡化了风险,误导了投资者。大部分投资者在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时不能充分认识到产品的风险程度。

3.投资者盲目认购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投资者是冲着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去认购理财产品,盲目地只看到了收益而不顾其各类不可预知的风险。销售人员应该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根据他们自身风险偏好等情况,合理有效地提出不同的理财意见。

六 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督管理,完善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并且根据客户的收入状况,对保本以及投资方面的要求因素,分别对不同需求的投资者设计合适的产品。

2.重点关注“潜在客户”,高学历年轻人。银行个人理财金融产品的潜在客户呈现年轻化、高学历趋势,单身的居多,月平均收入2000~5000元之间的占多数,呈现平民化。同时,这群高学历的年轻人正处于职业的上升期,未来预期较好,理财需求很高。一般而言,年轻人具有良好的接纳能力,对新鲜的事物乐于尝试,同时,这样的家庭负担较轻,具有较强的购买力。

3.银行在理财产品的发行过程中,不能只追求盈利,还要对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按照风险匹配原则,讲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

下载关于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全市供销社改革和发展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供销社改革和发展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精神,9月中旬,我委邀请部分市......

    发展改革

    发展改革信息(第4期) 定州市发展改革局2014年3月25日党的事业无止境“赶考”无穷期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为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3月25日下午,在发改......

    关于一个国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一个国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 前言遵照校方指引,利用寒假期间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亲身体验国企改革,发展的实际,更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

    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情况调查报告

    一、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我州国有林场于1957年在天柱县十里冲建立第一个国有林场后,到目前为止,全州现有国有林场18个,经营面积70.29万亩,有林地面积64.8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756.93......

    市场改革农业银行该如何处理公共关系

    市场改革农业银行如何处理公共关系 摘要:为了更好的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农行网点转型,树立农行新的形象,中国农业银行已经逐渐的完成了向服务型行业的转变。 关键字:标准化服务 主......

    农业银行信贷业务60年发展综述

    农业银行信贷业务60年发展综述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06-30 60年一甲子,在人类历史上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但对于农业银行而言,确是深刻见证其自身长足发展的难......

    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关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城镇医疗卫生改革情况 调研时间:2012年3月15日调研人:赵健调研地址:湖南省衡阳县城镇调研的中心观点:在于通过对于衡阳县城镇医疗卫生的调查,从而发现在衡......

    高考改革调查报告

    高考改革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高考或许就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人生考试,或许就是自己走向人生成功第一步的考试,或许就是自己为理想拼搏奋斗的一次考试。太多的或许让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