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县农机化事业发展概述(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09:2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舞阳县农机化事业发展概述(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舞阳县农机化事业发展概述(本站推荐)》。

第一篇:舞阳县农机化事业发展概述(本站推荐)

“为民 服务 发展 务实 创新 一流”

-----舞阳县农机化事业发展概述

舞阳县农机局是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辖农机安全监理站、农机学校、农机推广站三个全供事业单位,共有干部职工91人。其中局班子成员6人,副科级干部3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15人。全县现有大型联合收割机690台,其中兼用型149台;大型拖拉机760台,背负式52部,其他配套机具3000余部。有2.2万多台小型拖拉机(其中营运型拖拉机2935台)和6000多部农产品加工机械。

自2007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农机局的精心指导下,农机局一班人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系统内“强化群众观、服务观、大局观”三观教育,倡树“八个提倡、八个反对”,全体干部职工思想上把本职工作当事业,业务上追求“专业”,行动上“兢兢业业”,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勇争一流的精神状态,精铸“铁牛”服务品牌,形成了“为民、服务、发展;务实、创新、一流”的舞阳农机精神,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使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升,农机新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应用,全县农机事业跨越式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较好地服务了全县经济发展。

一、农机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农业机械对农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我们把发展农机化产业作为拓宽全民创业渠道的重要方面,紧抓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机遇,把农机当成产业来做,使之快速发展。2007—2010年以来,共争取中央及省、市农机具补贴资金1737.683万元。我们采取电视宣传、亲情宣传、深入乡村巡回宣传、召开农机大户座谈交流会以及赶大集、赶庙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的购机补贴政策,印发了5万多份《大型农机生产效益对比》和《农机致富的先进典型事迹介绍》等宣传资料,使农机补贴政策深入人心。全县共推广大型拖拉机347台,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120台,小麦玉米两用兼收机149台,背负式玉米收获机64台,大型免耕播种机165台,配套农具1268台,使全县大型农业机械达到1400多台套,大大提升了全县农业机械装备水平。

据调查,全县大型农业机械每年每台纯收入在3万元左右,全县大型农机作业服务年创收益4000万元,已成为农民群众很好的致富项目。

二、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快速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对新农村建设的贡献不断提高

自2007年开始,我们尝试在全县不同土壤性质的地域建立农机化示范园区,园区建设地域上兼顾黄沙地、黑胶地、南部岗区(海拔102米)、和东北洼区(海拔60米)等多种情况,规划了30多个农机化示范园区,形式上有整村推进型、区域连片推进型、合作社带动型、种粮大户推动型四种形式,以作业补贴的形式,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机械化深松等技术,其中吴城镇昭寺村,孟寨镇周柴村、邢王村,文峰乡郭 坟村、张集村,莲花镇玉皇庙村,北舞渡镇鹿庄村等属整村推进型。特别是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尤为迅猛,通过广泛宣传、组织引导、园区助推、作业补贴等多种措施,大力发展免耕播种机械,2006年全县仅有1台大型免耕播种机,2007年新推广9台,2008年发展到48台,2009年发展到135台,2010年夏季发展到近300台。2008年全县小麦保护性耕作面积1.5万亩,2009年达到7.2万亩,占全县麦播面积的1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2010年“三夏”,重点推广小麦秸秆粉碎、机械化深松、免耕施肥播种玉米“三配套”作业技术,为小麦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找到了新出路,全县玉米等行距种植达到90%以上,为创建“玉米收获机械化示范县”创造了条件。在工作任务重、作业时间短的情况下,直接和行政村、农机大户联系,规划建立了11个农机化深松作业示范点,大力度演示、培训,完成了机械化深松作业2000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快速健全和完善,农机服务实现了“四大转变”

2002年机构改革乡镇农机站下放后,基层农机工作出现了断层局面,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此,2007年以来,我们构建了以农机支农惠农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农机化促进会为龙头,以农机大户协会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点,以30个乡镇综合服务站、19个乡镇农机局指定维修点为网点,以农机大户、原农机站工作人员为骨干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将农机部门的触角直接深入到农民家中和田间地头,有效地解决了长 期存在的政策棚架和技术棚架等问题,使农机服务实现了“四大转变”。即:由季节性服务向全年性服务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远距离服务向贴心服务转变,由跟踪性服务向前瞻性服务转变。特别是农机服务体系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成效显著,自2007年开始,我们争取上级扶持资金37万元,扶持建立了2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大型农机209台,配套农具864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 社员发展到164人,总资产1861.6万元,其中“庚华农机合作社”、“金地农机合作社”、“耀民农机合作社”受到省级表彰,各奖励价值12万元联合收割机1台。我们在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创新性做法受到省农机局高度重视,2010年5 月,程双进副局长带领省农机推广站、省局科教处来舞专题调研,拨付专项资金,以《河南省乡村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为题,专门研究农机化发展中农机化推广、服务问题。

四、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快速推进,广大群众的耕作观念得到更新

我们注重了三个层面的培训。一是抓农机队伍业务培训。组织干部职工加强专业技术知识学习,成为专业人才。同时还举办技能比赛、教学观摩比赛,干部职工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夯实了服务基础。二是抓农机手的技术培训。利用举办联合收割机、拖拉机、“阳光工程”培训,讲操作要领、故障排除知识、安全生产知识,跨区作业知识,旨在提高农机手操作水平,提高作业效益。我们共举办培训班18期,培训农机手6400多人次,着力培 训新型职业农民。引导农机大户成为种粮大户,种粮大户成为农机大户,促进农民增收和土地流转。据统计,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已从农户手中转包土地6万亩,为全县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探索了新路子。三是抓好对农民的培训。2008年-2009年实施了“农机100培训工程”,2010年实施了“农机培训年工程”,已经在全县10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试点村培训农民15000人次,更新了群众的耕作观念,加快了农机新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

培训上我们突出范围的“广泛性”、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手段的“多样性”。培训形式上有集中授课、座谈会,乡村培训、田间地头培训、乡镇机关人员培训、妇联培训、大学生村官培训、阳光工程培训、远程教育培训等;培训内容上有“公开承诺”、“五比五争”、“科学发展观”、“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农机法规及新技术知识,跨区作业知识,操作知识等;培训手段上有电教设施、版面宣传,横幅宣传,资料宣传、宣传车宣传等,真正做到了“车下乡、喇叭响,农机声音传四方”。宣传面力求 “宽”,着力解决政策棚架、技术棚架问题,着力更新农民群众传统的耕作观念

五、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农机依法行政有了新突破 针对全县农业机械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我们始终把“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牢固树立“农机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平安才能赚钱”的观念,加强组织领导,组织广大农机监理人员深入乡村,搞好 “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探索源头管理的方法 和措施。采取强化农机法规的宣传、常年监理和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相结合、农机交警联合纠章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了对“黑车非驾”的整治力度,大力推行“检审、办证”进村入户贴心服务,巩固和提高了拖拉机的挂牌率、驾驶操作人员的持证率和检审率,降低了农机事故率。在销售、维修网点的管理上,建立了30个农机综合服务站,19个农机局指定维修点作为服务网点,进一步巩固、完善、规范、提高。同时,我们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了对农机销售、修理市场的整顿,切实维护了农机使用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保障了农机安全生产。

六、关键农时强服务,精铸“铁牛”服务品牌树形象 “三夏”期间,我们叫响“有困难,找农机”的口号,公开承诺:机手有困难,县农机局一个小时内赶到现场解决。在全县主要入境口设立“联合收割机接待站”、设立“党员服务岗”,专门制作了“农机服务证”和“农机服务卡”。服务证以大型农业机械图标坐底,正面左上方为“铁牛”品牌形象,下部为农机精神;背面为农机服务理念及“履行公开承诺,服务人民群众”字样,寓意农机局干部职工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不断增强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的使命感,履行公开承诺,搞好优质服务,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贴心办实事。农机服务卡上印有农机各个服务组织及中石化、中石油供应点、气象服务电话、热线电话等信息,强化作业信息服务。

我们成立了技术服务、作业协调、机车调配、后勤保障等组织,充分发挥30个农机综合服务站、19个指定维修点作用,全 体干部职工以昂扬向上的精神,早上班、晚下班,舍弃休息日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出动5部党员服务车,携带3000份“舞阳县农机服务卡”,挂牌服务,奔波往返于乡村田间,排除机车故障,调解作业纠纷,为机手提供亲情服务、贴心服务,营造了舞阳县良好的作业环境,使三夏机收作业顺利进行。

三秋时节,由班子成员带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引导群众大力推广应用秸秆还田、土地深耕和保护性耕作等先进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随时接受群众咨询求助。组织技术骨干和“农机三秋服务车”送技术、送配件、送信息、搞维修到田间地头,搞好优质服务,确保了全县三秋生产的顺利完成。

我们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中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农机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机新技术推广和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农机社会化培训更新了群众耕作观念,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不断规范和完善,农机事故率大幅度下降,农机安全生产保障了农民增收,较好地服务了新农村建设,为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农机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没有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2007年—2010年,舞阳县农机局连续4年被县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4年被组织部考核为一类班子,4年获得县级以上荣誉28项,2009年2月被漯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2010年6月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宏耀被中共漯河市委命名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具有先进性、典型性的一些工作被河南新闻、漯河新闻、直播漯河、漯河日报宣传报道20多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舞阳农机人将继续大力弘扬“为民、服务、发展,务实、创新、一流”的农机精神,精铸“铁牛”服务品牌,不断推动舞阳县农机化事业跨越式发展。

舞阳县农机局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富民气象事业发展概述

富民气象事业发展概述

1958年6月,富民气候服务站成立,站址在富民县永定镇玉龙村郊外乡村,四周空旷,无高大建筑物,基本在富民坝子中间。1963年8月,富民气候服务站更名为云南省富民县气候服务站,并挂牌。1971年1月,云南省富民县气候服务站更名为云南省富民县气象站,原有名称不再使用。观测场位置曾几度迁移,现观测场位于北纬25°14′,东经102°30′,海拔高度1692.7米,区站号56772,此站址自1984年12月一直沿用至今。

1958年6月至1958年12月31日,由楚雄州气象局领导。1959年1月1日富民县划至昆明市管辖,台站名称更改为昆明市富民气候服务站,由昆明市气象中心站领导。1963年8月16日,体制收回省局,站名更改为云南省富民县气候服务站。1968年1月1日至10月20日,因文革**中断工作,12月,实行军管,武装部派驻李立信同志任指导员。1971年1月1日,站名更改为云南省富民县气象站。1977年,撤销军队兼管及其编制,归县农办管理。1980年12月18日,云南省气象局接收体制,由省局业务处领导。1984年3月5日,划归昆明市气象处领导。1990年5月12日,云南省政府云政发[1990]97号文件决定,更改全省、地、州、市、县气象部门名称,“统一改为局”。即“富民县气象站”更名为“富民县气象局”,业务服务中仍保留站的名称,“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属正科局级建制,是县政府的一个职能局级单位。

1958年建站时仅有1人。1984年定编为6人。到2012年,现有在编职工6人,均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名,初级专业技术人员4人,见习生2人。

气象站新成立时,发展缓慢,办公生活环境艰苦简陋,业务和生活用房均在80平方的一幢老旧木楼中,地势低洼,与原来的地平有高达1.65米的高差,凹凸不平,雨天难以进入观测场,大门破烂不堪且无门卫值班室,单位车辆无停放地,排水管道陈旧、老化,友邻单位(富民县水务局)的排水又是经过我单位才能排放到主排水管道,遇到雨天,台站内部就会出现大范围积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气象事业带来了新生,针对气象工作“基础薄弱、战线太长、人才欠缺”的状况,贯彻省、市气象工作“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对外开放、局部超越、各具特色”的对策,及“以服务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宗旨,富民县气象局于1988年建设了一栋360平方米的三层住宿楼,1998年拆除原小木楼,建设了一栋800平方米的四层住宿楼,其中一层用于办公,单位工作和生活环境大为改善。2006年征地1123.0㎡,建成365.85平方米的专用办公楼,2008年,富民气象局回填土方1011.5 m3后再新建挡土墙145.8m进行加固,拆除原有的36.3m旧围墙须拆除后再新建围墙145.8m,又下大力气栽种花草和大树,现院内干净整洁,绿树成荫,错落有致,院内办公环境大为改善,职工队伍进一步稳定。

1958年建站时,观测设备均为前苏联时代的气象设备,气象设备简陋,气象工作单一。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气象设备也日趋现代化,气象工作也趋于多样化。1990年,富民气象局先后装备了“天气图传真”接收,甚高频无线电话,pc1500计算机等设备,选送人员培训,开始天气预报服务;1999年,开始行使防雷安全管理职能;2000年,开始对外发布月、季、年的短期气候预测产品;2009年,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2011年,在全县范围建设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县各村委会及重点自然村安装农村预警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发布乡镇天气预报和各村委会补充订正预报产品。接受专业毕业生分配等途径,使人员全部达到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改变了设备简陋,人员业务技术及政治素质低,服务质量差的状况。

近二十来,富民气象工作在昆明市气象局及富民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观测基础,提高预报预测水平,加快科技创新,提升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新农村建设、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一、地面观测系统自动化建设

建站初期,仅开展温度、湿度、气压、蒸发、风向风速、降水及日照观测,只进行气候资料收集整理,不开展预报服务工作。

建站初期,富民县邮电局为富民气象站架设了一对专用电话线路,用于气象观测发报及对外联系的通信工具,收听气象预报分析广播主要靠收音机来进行。自1958年建站以来至2006年,地面资料的获取全靠人工观测。2000年以前各类报文报表均依靠手工编制。

随着业务改革的深入,2000年1月1日起,使用AHDM软件及其升级版本编发报及制作报表; 2005年1月1日起,使用《OSSMO 2004》编发报及制作报表。2001年1月1日根据云南省气业发〔2000〕45号测报业务执行新修改的加密报电码,2004年1月1日启用新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5年至今先后购买了10多台电子计算机,并通过光纤将富民气象局办公室建成了局域网。2006年12月富民气象站建成了ZQZ-Ⅱ型自动气象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投入运行。2007年至2008年两年为人工与自动对比观测阶段,2009年自动站正式投入单轨运行。2012年1月1日起人工观测气压、温度、湿度、雨量自记仪器停用。2012年4月1日起,以正点地面气象数据维护代替天气加密报发报任务,使用业务软件《OSSMO 2004 4.0》。

二、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工程建设

(一)自动站建设

为科学合理防灾减灾,提高富民县县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按照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综合监测能力建设的相关要求,富民县气象局于2006年起开展区域自动站网建设。2006年12月,先后在散旦、款庄、罗免、赤就、东村、大营等乡镇安装六套温雨两要素自动气象站。到2008年全县乡镇自动站达9个。

我县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工程建设项目自2011年1月8日开工,至2012年建设6台六要素自动站,22台两要素自动站。项目力求完善富民县气象监测网络体系,为做好监测预报及保障服务提供重要保证,更为我县不同区域的各个乡镇提供了宝贵的气象资料。

(二)多普勒雷达资料接受终端建设

作为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气象监测系统,多普勒天气雷达堪称高空气象探测“天眼”,具有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的探测能力,对提高预报服务能力,特别是短时临近预报服务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提高我局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多普勒雷达资料接受终端,为短时临近预报服务提供及时的资料保障。

(三)CMACast卫星气象数据接收应用系统建设

CMACast卫星气象数据播发系统主要用于为气象灾害预警、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高质量、高时效的第一手气象资料,广播内容包括常规资料、国内自定义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天气雷达资料、卫星资料等。

为大幅度增加我局获取气象资料种类和数量,提高数据获取时效性和可靠性,我局于2010年开始进行CMACast小站接收应用系统建设:2010年完成CMACast小站软硬件安装工作,2011年CMACast小站接收应用系统进入调试阶段,2012年该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三、气象预报

(一)预报技术

1958年初,富民气象站开始作补充天气预报,经过多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富民县的天气预报工作,已经形成了以富民气候特点为背景,以天气学原理为基础,以卫星云图、天气雷达、地面和高空实况资料、气候资料为依据的天气图预报方法、数值预报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等多种综合预报方法,能够满足短时临近预报、乡镇精细化预报、短期、中期、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的需要。

(二)预报平台

近年来,为保证及时获取各类资料和保障预报服务工作的需要,富民县气象局加速进行预报平台建设工作。

1.保证及时获取各类资料并进行分析利用,引进天气雷达接收软件、昆明市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服务平台、昆明市气象局资料共享软件等。2.进一步满足预报需要,建设CMA Cast卫星小站实现对实况资料进行接收,该系统与2011年进行调试,2012年正式投入使用。3.充分利用天气实况资料进行天气分析,引入Micaps系列软件,2011年开始使用Micaps3.0版本。

为优质、高效地提供各类天气预报服务,特别是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工作,先后购买多台电子计算机,实现预报服务网络化。同时引入自动站监控管理软件、气象资料决策服务系统,大大提高气象资料查询和利用效率。2008年在全市率先启用云南移动“企信通”发布平台,2009年“富民资讯”农村气象预警系统覆盖全县行政村,2011年启动气象灾害预警电子显示屏建设三年规划,通过以上气象信息发布系统建设以及依托富民县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政务公开网络等媒体平台,经多次整合后建成了较为完备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达到了针对气象灾害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针对领导决策提供专业决策服务,针对旱情、雨情等制作专题服务材料。进而更好得将“服务三农、助推发展”的服务承诺落到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来。

四、预报服务

根据政府决策、群众日常生活、旅游和重大户外活动的需要,开展多种气象专题服务。

决策气象服务内容丰富。根据富民2009年以来连续干旱的情况,制作干旱专题服务材料,包括《旱情服务周报》、《森林防火服务周报》等材料;通过县、乡镇电话及传真和手机短信平台发布雨情信息、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等;为相关部门提供森林火险等级、应急气象保障预报、重大气象保障预报、地质灾害预警等特色预报;定期开展中、长期天气预报等。

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预报服务及时。春节、两会期间、五

一、杨梅节、中秋、国庆等节日和重要活动提供滚动式预报服务,提供气象出行参考。为重要活动提供多时段临近预报,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公众气象服务多种多样。与媒体合作,每天下午16时准时发布24小时天气预报;通过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平台,向公众及时发布未来3小时短时临近预报、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和气象预警信息等。建立互联网手机短信服务平台,每天07时和16时准时发布未来12小时、24小时天气预报,在为用户提供气象预报的同时,还根据天气气候状况提出生产、生活、健康方面的温馨提示,使短信用户倍感气象服务的实用性和亲切感。

(二)人工影响天气

2009年我县出现严重的旱灾,全县蓄水工作和后期森林防火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同年9月,我县即刻成立富民县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由分管副县长任指挥长,富民县气象局局长任副指挥长,负责指挥和协调人影各项工作。首设增雨作业点于永定镇飞来寺,增雨效果较好,及时缓解了我县大部份乡(镇)的旱情,有效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得到了县领导充分肯定,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富民县人影指挥部成立以来,我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市人影办和县气象局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把防灾减灾放在工作的首位,增置作业炮架、炮车,开展作业人员培训,大力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县领导批示表扬。

为积极防范和最大程度减轻冰雹灾害对烤烟及其他农经作物造成的危害,我县在做好人工增雨工作的基础上,开展2011人工防雹工作。为使人工防雹工作早计划、早安排,充分发挥现有基础设施、防雹队伍及气象科技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努力从源头上防范冰雹灾害的发生。2011年8月1日起驻守石板沟及永定束刻,有效地防止了冰雹灾害的发生,并赢得石板沟村委会、束刻村委会及农民的高度评价。

(三)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

1、“农村信息广播平台”(“富民资讯”)建设

2008年10月,昆明市农村信息预警广播平台在富民县试点建设,至2009年2月底,全县所有村委会和重点部位共80台信息机安装结束并调试成功,进行试播。为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强农村舆论宣传和农村信息普及,经县委常委会研究讨论,升级为“富民资讯”,于3月28日正式开通。自开播以来,“富民资讯”被定位为以气象预警信息主要内容综合富民县委、县政府面向农村进行舆论宣传、政策发布的重要传播阵地,对农业农村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及时了解县委政府方针政策、工作动态及气象服务信息发挥积极作用,是老百姓及时掌握农事农资信息、农业生产技术、供求信息的重要平台。

2、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

为全面推进城乡公共气象信息服务均等化,加强灾害信息发布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信息化和城乡信息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更好地服务“三农”,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昆政发〔2010〕98号)文件要求,富民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公共信息服务电子显示屏项目。我县气象电子显示屏建设工作分两个步骤三个阶段进行:2010年12月29日启动试点安装调试工作,截至2011年3月,富民县气象局在县委、政府、政协、永定街道办事处、涉农部门完成了35块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试点建设工作;在永定街道办事处试点成熟后,在全县其余五个镇44个村委会完成气象电子显示屏建设工作,同年12月,实现全县73个行政村电子显示屏全覆盖工作;2012年6月完成束刻村5个自然村、东元村5个自然村气象电子显示屏建设工作。

为规范使用电子显示屏,切实发挥其公共信息平台作用,准确、及时地发布各类信息,制定《电子显示屏气象服务管理办法》和《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信息发布流程》;成立电子显示屏运行维护小组,负责电子显示屏日常管理、维修、技术保障和开发等工作。

(四)依法行政

积极参与国家、地方气象标准的制定工作,加快推进气象法制化进程。气象行政审批事项进入县政府便民中心,实施富民县气象局《行政许可管理规定》、《行政审批事项规范细化标准》、《行政执法公开制度及行政执法内部管理制度》、《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细化标准》。在县委政府对气象工作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下,依法行政环境逐步优化,县级气象执法机构成立,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

2006年成立富民县防雷装置检测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防雷减灾法律、政策法规,进行雷电防护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雷电的科技研究成果,负责我县辖区内防雷装置检测以及防雷工程图纸审核、竣工验收,会同技术监督部门对进入本地的防雷产品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组织对重大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取得了云南省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和云南省气象局颁发的《防雷设施检测授权证》。

富民县防雷装置检测中心自成立以来,以“防雷减灾,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为原则,检测防雷装置万余套(次),督促整改不合格的防雷装置,为防止和减少雷击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促进生产、保障全县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风能资源开发与利用

风能资源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风能太阳能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富民县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合理开发我县风能太阳能资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富民县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意义。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富民县气象局将对全县的风能资源进行勘察、探测、评估,为县委政府合理规划,分阶段开发风能太阳能提供依据。

截止2012年6月,大风丫口风电场一期已正式投产,正在进行二期风资源探测;富民县马英山风电场进场道路即将完工;富民县百花山风电场正在进行基础环浇灌,二期探测正在进行;富民县大营后山、富民县东村乡老黑山风能已即将完成一年的风资源探测,准备进行风资源评估;老煤山、大营后山等地也于2012年4月启动风资源探测。富民县气象局将继续做好风资源收集监管工作以及在建风电场项目的施工气象保障工作。

五、党建文明

1、党建工作

1985年7月气象站谢树培同志入党,编入县农林局党总支,实现气象站党员从无到有的突破。1999年6月4日,经中共富民县直属机关批准,富民县气象局党支部成立,隶属于县农林局党总支。支部成立后,对党务工作保持高度重视: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现有支部共有党员6名,其中在职职工党员4名,占在职职工的67%;同时,向未入党的同志加强教育,积极吸收新鲜血液;为切实增强党务工作的透明度,着力构建民主开放的党务工作新机制,2010年根据县委和农业局党总支相关要求,执行“富民县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富民县气象局《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并认真执行。2011年重新制作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党务公开栏,公开栏包括作为固定内容长期公开的栏目和作为常规性、阶段性、临时性、热点性、重点性等可随时更换内容的活动公开栏目。

2、气象廉政文化建设

2003年配备1名廉政监督员参与单位各项事宜的监督;2008年8月,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选拔聘任了1名气象局纪检监察员,由局长、纪检监察员、局长助理成立三人决策小组,健全了纪检监察网络。2011年富民县气象局被云南省气象局评为省气象行业廉政文化示范点,全省气象行业纪检监察培训班及党风廉政表彰多次到富民县气象局参观交流。2012年调整三人决策小组,由局长、监察员、副局长组成三人决策小组,并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试点工作。

3、精神文明建设

2005年富民县气象局首次创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成功,并于2008年续建成功,2012年被云南省气象局表彰为“2009-2011全省气象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此基础上,为加快精神文明创建步伐,于2012年申报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并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单位考核组申报工作现场检查验收。2012年6月4日由《昆明日报》第6版《昆明市推荐省级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小城镇和文明社区名单公示》进行公示。

六、富民县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概述

富民县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本着“需求牵引、服务引领”“统筹集约、科学发展”、“科技支撑、人才强业”、“开放合作、资源共享”“服务民生,坚持公共服务均等化”五个基本原则,以“到2015年,基本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为发展目标,将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气象综合探测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基层气象工作作为主要任务,实施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与应急系统工程、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工程、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工程和基层台站建设工程四个重点工程建设。

预计到2015年,基本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实现“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目标,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监测预报更加准确、灾害预警更加及时、气象服务更加主动、应急保障更加有力、气象灾害防范应对更加科学、气象应用更加广泛,基本满足富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气象整体实力走在全市前列,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第三篇:辉煌的固镇县农机化事业

辉煌的固镇县农机化事业

市带县以来,三十年间固镇县农业机械化事业飞速发展,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回顾三十年来,我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紧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节拍,经历了农机进入农家、农业机械化逐步普及、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和农机产业化初步形成等阶段。现在全县有数千人的农机产业化队伍, 农业生产的各主要环节已从原来的主要靠人畜力耕作发展为现在主要靠农业机械耕作,实现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真是“昔日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今天务农全靠农业机械化”。总体来看,主要经历了以下二个发展阶段:

小农机大发展阶段(1982年-1999年)

1965年刚建县时,我县农机总动力仅为1620千瓦,大中型农用拖拉机为42台,农用汽车2辆,全县没有一台小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

1982年市带县以后,改革开放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广大农民在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过程中得到了实惠。农民有了一定的积累,随之适宜家庭分散耕作的手扶拖拉机和小四轮拖拉机得到迅速发展,联户或个体购臵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开始高涨起来,农民纷纷购臵小型机械,形成了以户营小型机械为主、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特别是1994年至1999年的5年间,小型拖拉机年平均增量突破了7500台。

1到1999年底,全县小型拖拉机达5.736万台,各类配套农机具13.23万台(套),分别是1982年的18.5、48.7倍;全县机耕面积达112.38万亩,机播面积88万亩,机收面积98万亩,分别是1982年的6.5、41.9和19.8倍。1999年,在5.42亿元农业机械原值中,农民拥有5.36亿元,比重超过98.9%。

大中型农业机械迅速发展阶段(2000年-2010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小麦机收跨区作业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农民注重了农业机械的作业功能,农机经营者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根本转变,购机者不再是自购自用,而是瞄准了农机作业大市场,把农机经营服务作为发家致富的首选项目进行投资,出现了以大中型拖拉机和大型联合作业机械为标志的第二次购机热潮。特别是2005年党的惠民政策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县大中型农业机械突飞猛进发展。从2005年开始到2010年,我县连续六年获得实施国家农机具购臵补贴项目,累计补贴资金达2500 万元以上,补贴各种大中型机械2300多台(套),拉动大中型机具投资1.2亿元,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到2010年6月,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95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已发展到2200台,小型拖拉机63606台,联合收割机1950台,精少量播种机3800台,各类配套农机具达20万台(套)。现在农机总动力、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拥有量分别是1982年的7.4、6.4、21.7、115倍。

现在全县机耕面积10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9%以上;机播面积8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5%;机械植保面积62.7万亩;联合收获小麦面积87.7万亩,占小麦面积99.7%;分别是1982年的4.3、42.6、21.6、100倍。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2%,农机作业替代了农业劳动总量的70%以上。

农机推广与成就

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多年来,县农机局采取召开现场会、制作展板、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方式,大力试验、示范、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加强对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为了加快小麦生产的农业机械化,县农机局从1983年开始先后大力推广小麦播种机、割晒机和稻麦联合收割机技术,大力组织开展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小麦生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由于小麦机械化生产水平比较先进,1999年和2006 年全省秋种小麦机械化生产现场会分别在固镇召开,常务副省长张平、副省长赵树丛、省农机局局长陈真、周士其、市委书记方平、市长花建慧、县委书记陈鹏、杨宏春、县长张安江、汪支边等领导同志分别参加了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为了解决花生机械化生产问题,县农机局分别于1997年、1998年和2009年先后从山东、河南等地引进推广花生点播覆膜机和花生挖掘机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花生播种机

在播种时一次性完成起垄、播种、喷药、覆膜、施肥五道工序,现已普遍使用,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为了解决玉米机械化生产问题,并且使农作物秸秆能得到充分利用,减少秸秆焚烧,发展养殖业和实现秸秆还田等,从1998起,农机局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玉米联合收获和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效果很好。目前,全县已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 60 台、秸秆粉碎还田机120台(套),有力地提高了我县玉米机收和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水平。

为了解决由于小型拖拉机长期浅耕形成的土壤板结造成土壤畜水能力下降问题,农机局积极引进推广土壤深松、深耕机,大力推广土壤深松技术,累计深松、深耕土地100多万亩,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种植条件,为农作物增产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农业机械的飞速发展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从而促进了我县农村向城镇化发展。

在一代又一代农机人的不懈努力下,固镇县在人口与土地规模居全省中下游的条件下,实现农机总动力、农机化水平居全省先进行列,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推广与引进工作领跑皖北,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信息指挥与服务系统平台的建立属全省独创,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得到全面推广与运用,固镇的农机工作数次受到部、省、市农机主管部门和县委、政府的表彰奖励,2000年固镇县跨入全省“农机化十强县”行列。

农机化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党和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新老农机人勤奋工作、努力奋斗的结果,这一切无不凝聚着农机人的汗水与心血。在农机化事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他们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固镇农机人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为固镇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我们做到了尽职尽力,做到了能为而为,不能为创造条件也要为,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固镇的农机化事业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向着新的目标继续奋进,农机化事业将更加辉煌。

固镇县农机局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日

第四篇: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

兴国县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我县农机化发展势头强劲,农机装备水平逐年提高。到2013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0.25万千瓦,农业机械原值14226万元。耕整地配套农机具1.1518万台(套),联合收割机242台,插秧机35台;(套);农产品初加工机械17137台(套);农机购置补贴从2005年几万元中央补贴资金到现在的550万元中央资金,补贴机具也从十几台(套)机器增加到现在的两千多台(套),兴国县农机化发展实现了新飞跃;同时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和转移,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农机来完成,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2013机耕面积33900公顷,机插面积3000公顷,机收面积23152公顷,全县水稻机耕、机插、机收作业水平分别达69℅、4.2℅、41℅,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8.06℅。

二、制约我县农机化发展的因素

(一)、规模经营受限。一是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分田到户,田块划得更细,种植品种多样化,插花田随处可见,既不利于机械的通行,更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的开展,严重制约农机作业效率的提高。二是油价偏高。受市场因素影响,燃油价格一直在高位,有时还会出现燃油供应紧张局面,致使农机作业成本剧增。虽然现在国家将农机作业燃油价格补贴纳入了农业

综合补贴,但它是按田亩直接补给农户,实际从事农机作业的机手却得不到补贴,致使机手的作业积极性受挫。

(二)、农机购置补贴比例有待提高。有些适应山区丘陵地带使用的农机具,但价格偏高,补贴金额又有限,如:一些小型的半喂入收割机农民普遍反映较好,但买不起,从而影响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和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三)、农业机械化的基础设施薄弱,普遍存在“有机无路走、机闲无处放、机坏无处修”的现象,田间道路越来越小,农机维修技术人员和维修网点少,农机出现故障后,往往要等到生产厂家的技术员来维修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农机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机械利用率不高。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化水平是关键。在当前农村经济状况下,不少农民家里基本上都有一两个小型的农业机械,但农机具作业量不饱和,闲置时间长,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严重浪费。

(五)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展缓慢。一是发展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只有5家注册,农户入股的资金少,没有形成整组或连片入社,土地经营规模不大,机械化作业辐射面和带动力不够明显。

三、发展农机化的建议

(一)、制定政策对农田作业所需燃油供应上要予以一定的补贴降低农机户的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根据各地区情况,适当调整农机品目的补贴比例,使农民买得起自己所需的农机具,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三)、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强力推进建立农机+农户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围绕我县农业产业开发重点,利用农机服务粮食、果树、蔬菜、烟叶等四大产业,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发展全程机械化,为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具提供场所。

(四)、要扶持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使他们拥有先进的农机具,在农机化发展中真正起到示范带动的“领头雁”作用,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支持,使更多的农户参加合作社,从而提高农机的使用率。

第五篇:农机化发展专项工作计划

继《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发布后,9月28日,农业部发布《全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规划》《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规划》等五个专项规划。这五个专项发展规划分别以农机化科技、农机化教育培训、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试验鉴定和设施农业等五个领域为对象,总结发展主要成就,分析了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明确了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了实施的保障措施。五个专项规划与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配套衔接,丰富、细化了规划的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未来五年,农机化科技发展要以主要农作物机械化共性技术等研究为重点

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指出,今后五年农机化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农机农艺相结合,产学研推相结合,努力改善农机化科技保障条件,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技术转化能力,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要以农机化技术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农机化科研条件逐步改善,农机农艺融合、产学研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农机化科技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为目标,围绕制约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机械化的共性技术,重点开展机械化耕作、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农机鉴定与检测技术研究;突破主要农作物机械化关键技术,完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快设施园艺、设施养殖、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装备与技术研究;加快牧草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加强农机化软科学研究。要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创新体系;加强政策扶持,保障经费投入;加强联合协作,健全创新机制;实施重点工程,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深化技术交流等方面为农机化科技发展提供保障。

未来五年,农机化教育培训要以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

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以农业机械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创新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育培训方法,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优化教育培训队伍,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期间,规划每年培训农业机械化管理、科技和实用人才550万人次以上,其中管理人才队伍每年培训20万人次以上;科技人才队伍80万人次以上;实用人才队伍,450万人次以上。要以提高政策执行能力为目标,加大农业机械化管理干部培训力度;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为目标,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人员培训步伐;以提高作业服务能力为目标,增强农机实用人员培训效果;以提升教育培训能力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实用技能为目标,加快农业机械化职业技能开发。要继续实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的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营造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良好氛围。

未来五年,农机化技术推广要加快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普及应用

要以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械化技术推广为重点,加强体系建设、创新推广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努力实现薄弱环节机械化突破。总体目标是:农机化技术创新能力、技术集成能力、推广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0%提供技术支撑。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推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经济作物机械化关键技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机械化技术,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等。要通过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农机企业、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民等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的论证和立项工作力度,科学谋划项目,增加项目储备。加强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以全程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加强先进的农机化和农艺技术集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农机科研、教学、推广、生产单位协作机制,进一步促进产学研推结合。加强农机、农艺等部门的合作,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机械化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融合。

下载舞阳县农机化事业发展概述(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舞阳县农机化事业发展概述(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大合作社建设步伐 推进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共五则范文)

    加大合作社建设步伐 推进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近几年来,菏泽市农机部门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来抓,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后,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

    健全农机化事业投融资机制调研报告

    为破解农民和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经营农机的资金瓶颈,促进农机化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县农机局成立了由一名副局长任组长、3名业务骨干为成员的健全农机化投融资机制专题调研小......

    icu发展概述

    一.重症医学发展简史 危重病医学的雏形 1863年护理学先驱南丁格尔撰文:“在小的乡村医院里,把病人安置在一间由手术室通出的小房间内,直至病人恢复或至少从手术的即时影响中解......

    中国海军发展概述

    一、艰辛起步——人民海军在战火中诞生 解放战争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沿海地区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战役,创造了全歼国民党军队的大好形势,但由于缺乏海上武装,致使国民党陆军残......

    机械设计发展概述

    机械设计发展概述传统设计方法是经验、类比式的设计方法。主要采用封闭的收敛设计思维,进行经验类比设计。在计算方面只进行静态分析,并将载荷、应力进行集中处理,对于计算数据......

    大连发展概述

    未来5年大连市民幸福指数会更高 ●四馆四中心 包括大型图书馆、科技馆、城市规划馆、博物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职工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 ●贫困......

    2013—2014学年度学校发展概述

    2013—2014学年度学校发展概述一年来,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民主管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各方面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现就2013—2014......

    余庆县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

    余庆县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 一、余庆县基本情况 余庆县地处黔中腹地,是遵义、铜仁、黔南、黔东南四地州市结合部,东与石阡、凤岗接壤,南接黄平县,西临瓮安县,湄潭县,最高海拔为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