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装备制造业调研文章(网络版)
临安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业成形研究
临安市发展和改革局
临安经济开发区前不久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审核,表明五年来,开发区在环境保护、投资总量、规划布局等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体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临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努力建设先进制造业特色区”和“建设以经济开发区为主平台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等战略目标,为加快我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又提出了更高目标要求。新形势下,临安经济开发区如何抢抓机遇,如何加快推进区内装备制造业发展,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题的调研和思考。
一、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装备制造业主要指设备制造。按我国的现行统计口径划分,装备制造业分为以下八大类: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纵向看包括机械工业、材料、电子和零配件等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体。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反映出一个地区在科学技术、工艺设计、材料、加工制造等方面的综合配套能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凸显一个地区工业经济的综合水平。
1、装备制造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是装备制造业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把制造业始终当作“经济实力的脊梁”。其制造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度一直保持在20%以上。近10年来,美国经济高速的增长,主要是靠制造业迅速发展拉动的。如:机械、电器、汽车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是服务业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10倍以上,微电子、电脑、通讯、航空航天、医药等制造业的发展就更快了。日本、德国等经济强国也都采取措施把制造业作为必须加强的基础产业,近年,日本 1 还专门颁布了《振兴制造业基础技术基本法》。
2、装备制造业是产业升级的基础。装备制造业承担着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装备的重任,是整个工业的基础,而且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趋势。以市经济开发区拟建设的闭合场平衡磁控射离子膜技术项目为例,该项目是目前国际最先进镀层沉积技术,由英国TEER公司TEER博士开发,拥有美、英、欧三项专利,该技术运用,可以使国产机械综合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解决就业岗位550人次,预计年上缴税金6021.58万元,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及高技术配件制造产品,走“洋为中用”捷径,不仅可以在市场树立我市装备制造业知名度,争取高附加值定单,同时还可以缩短我市高技术产业化发展进程,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
3、装备制造业是产业链最长的产业。装备制造业产品范围广、名类多,如杭氧大型空分设备制造基地其涉及生产、试验、采购、运输,管理、培训等产业管理机构就达9家,配套产品有铝制翅式换热器静设备、塔外静设备、军用空分设备、板翅式换热器等26种类设备制造。中英合资平衡磁控射离子膜技术技术和设备涉及上下游产品同样也有许多,如上游有原材料、基础机电产品、专用配套产品,下游有工具、冲模、铸压等15种机械。其产业关联度高,对相关产业投资影响大,带动作用强。
二、建设以经济开发区为主平台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恰逢其时(一)临安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业成形优势分析
1、具有较强政策保障。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3月,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及方向,并在产业结构、自主创新、政策支持等方面,制定系列保障。《意见》明确指出:“对列入国家发展重点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对国内生产企业为开发、制造这些装备而进口的部分关键配套部件和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或实行先征后返,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对订购和使用首台(套)国产生大技术装备的国家重点工程,可作为技术进步示范工程优 2 先安排,可通过国家有关专项资金给予适当补贴或采取加速设备折旧等方式给予支持”等系列优惠政策,为我市装备制造业长远发展提供重大机遇。2006年,浙江省重点工程产业化发展项目安排总计198个,其中,装备制造业项目安排了57个,占28%,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我市入围的5个省重点工程,其中3个为装备制造业,可见,装备制造业发展已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程。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以杭氧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整体迁建为契机,着力打造临安经济开发区为主平台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推进各类要素向其集中,迅速扩大其产业规模。
2、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临安经济开发区位于临安主城区东面,距离主城中心区域15公里,城市依托优势明显。与杭州城区相距30公里,杭昱一级公路穿区而过,主入口与杭微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连接,距离萧山国际机场仅40分钟的路程,规划中城市轻轨横跨开发区,交通极为便利,处于大都市“二小时交通圈”的核心地带。区内青山航道作为专业性货运航道,按内河六级航道通航100吨船舶标准建设,可直通京杭大运河、长江沿线及钱塘江各港口,企业可充分利用廉价的水运资源。
3、具有较强的行业和产品。已落户市经济开发区的杭州制氧集团大型空分设备制造基地迁建项目,集大、中、小型空分设备科研开发、设计制造、工程成套、气体生产和咨询服务为一体,其开发的大型空分设备现国内年需求量约为160万立方米/小时,该集团产品目前市场占有率为60%,其产品水平、质量、制造技术和生产设备等方面均优于德国、法国、美国及国内开封、四川等六家大中型空分设备生产企业,一直处于市场主导地位;已落户市经济开发区杭机集团年产1200台数控精密机床迁建项目,其数控龙门式平面磨床系列列入国家级新产品和火炬计划,技术居国内领先,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产品市场占有率为40%以上。高级数控机床主要运用于航空、国防军工急需,是国家制造业的战略制高点;已落户市经济开发区杭叉公司年产4万台叉车迁建项目,产品产值率、净产值劳动生产率及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均居国内榜首,是国家定点生产叉车基地,产品市场占有率在33%以上。其中,3T系列叉车在国内叉车行业获唯一银质奖,已成为国内机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100强企业。
3(二)临安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业成形的基础条件
临安经济开发区现目前已建设装备制造企业总计15家,其中内资企业9家,利用外资企业6家(分别是:高特数码、富沃德电子电器、科星鼓风机、锦诚机电、万马骏业、舒友医疗器械、联塑注塑机、富康机械、三和机械、四达电炉成套设备、天松中江纺织机械、金富运涂装机械、兴发传输设备、天和电力电容器、天屹宽带网络设备等)。其中,通信、电子设备及器材制造企业7家,电力、电气设备制造企业5家,风力机械设备制造企业1家,食品机械制造企业1家,医疗机械设备制造企业1家。2005年,已投产10家装备制造企业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 7.04 亿元,占市开发区工业销售产值45%。
在建和拟建设装备制造大型企业总计8家,分别是:杭氧、杭叉、杭机、杭重、杭塑等集团迁建项目,锦江纸业、万马电力电缆及中低高压开关电器制造项目,及中英合资磁控溅射离子镀膜技术新建项目,正在洽谈之中的还有若干家。预计2007年底,市开发区将有22家装备制造业企业投入运行,总投资预计达41.71亿元, 预期实现工业销售产值达109.81亿元(按自定数统计), 预期占市开发区实现工业销售产值65%以上。
(三)临安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业成形主要制约因素
1、集聚发展的空间受束缚。临安经济开发区控制面积22.4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其中7.8平方公里为工业区块,3.5平方公里为商住区块。其中,已办理出让手续土地为2200亩,用于公建配套用地面积750亩。杭氧、杭叉、杭机、杭重、台联塑、万马、中英合资磁控溅射离子镀膜技术项目等项目近期规划所需用地2076亩(即1.3平方公里),远期所需用地预计在2800亩。开发区其它66家企业远期所需用地预计在3300亩。土地指标的限制,拆迁难度的增大,地域的局限性,装备制造业生产用地拓展空间紧缩,难以形成规模、高效、产业化发展模式。
2、企业外向度不大。2001年至2005年市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数据显示:我市已投产经营外商企业总计122家,总投资5.59亿美元,其中,总投资500万美元规模以上制造企业27家。市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业已投产经营外商企业总计5家,总 4 投资0.18亿美元,仅占总投资的3.2%,其中,总投资500万美元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仅为2家,仅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总量7%。和江苏、上海一些利用外资活跃地区,装备制造业引资占30%以上相比,差距相当明显。我市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仅靠内资积累,没有外资大规模介入,必将制约其技术层次提升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已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业快速形成的软肋。
3、产品结构性矛盾显现。区内现已投产5家外资制造企业,就其产品而言,主要涉及食品、医疗、广播电视系统、印刷等设备制造,产品表现低加工度,低附加值多,在国内外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的低端。14家装备制造企业产品表现单机和零配件产品多,只有科星鼓风机有限公司和杭州天和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产品为成套产品。“杭”字企业迁建项目,主要也是部分生产车间搬迁,除杭氧、杭机企业外,其他企业生产的只是装备制造业的配件产品,也非真正意义上的成套设备制造。成套设备是装备制造业水平和实力最直观的体现,其生产薄弱严重影响了装备制造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
三、临安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业成形目标和发展重点
以美国、日本、韩国等装备制造业先进地区为借鉴目标,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抢抓国际先进制造业向长三角梯度转移机遇,充分发挥我市经济开发区基础优势条件,主动参与国际和国内产业分工,全面提升我市经济开发区产业规模和产业层次,利用10-20年时间,将临安经济开发区建设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打响“临安制造”品牌。区内装备制造业力争每年保持30%增长速度,高于全部工业经济平均增长约10个百分点。实现产业高集中度、高附加值、高就业率及市场高占有率的“四高”局面,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逐渐形成重大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及配件制造等专业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根据以上总体设想及现状,临安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基本目标是:2010年,力争实现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占开发区总量60%以上,主要行业技术创新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块状经济整合基本到位,5 初步形成以杭氧为龙头的空分设备及以杭机床为龙头的数控机床及精密模具制造等产业基地,相关产业链成形;培育全国范围内较强竞争力大企业集团2-3家。引进产品科技含量新、附加值高,政府补贴少外资企业若干家。保持出口持续增长,成为我市最重要制造业出口基地。
临安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及方向是:
1、专用设备制造业。从我市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业入住和投产项目情况分析,大中型空分设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保持既有优势同时,大力引进发展环保成套设备、冶金设备、成型模具等配套设备制造,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食品机械、塑料成型加工机械、印刷设备、制药专用设备及纺织机械设备制造已初具雏形,要注重走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路子。中天新型材料、天柱混凝土、科汇新型建材、青兰建材等一些企业,通过重组和自主创新方式,可以有侧重的发展建筑材料生产专用机械制造。
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一直占我市工业经济主导地位,要抓住近年来国家积极财政政策有利时机,做强做实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电力电子元件制造发展。应充分利用我市节能灯行业快速发展大好形势,加强照明灯具设备制造研发改造,使之于高虹节能灯产业基地建设相匹配,并打造全省照明行业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基地。
3、通信设备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着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移动通信与光通信,计算机与网络,微电子及元器件产品基地,重点发展通信系统设备、集成电路设备制造,合理布局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集聚群,营造出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4、通用设备制造业。杭机集团的机床制造业国内名列前茅,基础厚实,要继续保持精密磨床、工业锅炉、叉车、风动工具、轴承、泵阀等优势,并扩大市场份额。要加大精密数控机床,特别是其相关配件开发生产支持力度,满足现代通用设备智能化、数字化要求,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四、临安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业成形的基本思路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要抓住当前,又要着眼长远,统筹协调,认真谋划。
1、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我市经济基础及发展水平不一,承接大都市制造业转移的区位条件也各有优劣,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不可能齐头并进。临安经济开发基础厚实、区位条件优越,理应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重要突破口。该区现有企业73家,其中个私企业68家,个私经济比较发达,通信、轻工、机械、电子、化工、建材及服装制造等块状经济相对集中,但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突破重点,应放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上,具体思路设想:一通过推进专业化分工,整合中小企业群,培育杭氧为龙头装备制造企业,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创新市场组织,巩固提高全国乃至国际上的优势地位;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产业选择,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三是积极主动接受无锡、苏州、昆山、滨江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特别是继续要努力引进大都市城市化快速发展而迁移的龙头企业,并带动我市配套产业,从而实现整体跨越式发展。
2、内外并举,互促共进。从上海、江苏等省市的开发区快速发展经验看,外资经济在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从引进技术、模仿加工向自主创新转变互动带来的间接效应)。临安经济开发区现已投产建设39家企业中,76%企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加工业发达。相对而言,要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研发能力强、附加值高且市场上有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产业群,就必须抓住发达国家制造业向长三角地区加快转移的有利时机,发挥我市开发区区位条件、人力资源及发展环境等方面优势,积极构筑对外开放平台,重点引进一批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以促进本土经济和外资经济互促共进。
3、市场导向,集聚发展。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是一个梯度承接的过程。开发区走新型化工业发展道路,需要市场选择,也需要政府适当政策推动和适宜这些产业成长的体制环境。杭氧集团瞄准市场,在临安经济开发区投资新建的8万立方米/小时等级的大型空分设备制造基地项目,不仅满足了企业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对我国空分设备制造业跻身于世界的先进行列,提高大型装备国产化技术水平,都将有 7 重要促进作用。因此,政府要围绕市场,紧抓这些高新技术产业不放,努力完善重点企业核心区块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强化产业协作配套,优化产业布局,通过系列措施,重点培育形成更大规模集群化发展。
4、规划先行,滚动发展。临安经济开发区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既需在企业积极参与,也需要政府统盘考虑。根据该工业区块实际和发展要求。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制定完善开发区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要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培育的内在要求,强化体制机制的创新,探索园区整合机制,推进标志性产业,支撑体系及发展环境一体化规划和建设。其作为一家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要体现可持续发展、高起点、高品位,应避免无序发展。规划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应按照新城的思路来建设,实现协同发展,使其自然地融入市三大组团中。规划还应明确发展阶段及目标,实现可持续滚动式发展。
五、临安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业成形的几点建议
1、创新管理模式。改革、完善和创新经济开发区管理模式,切实加强综合管理,设立相应的管理和组织机构,给予对等的权力、责任和义务,从组织层面确保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业成形和统一协调有序发展。
2、完善政策措施。抓紧研究制订临安市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振兴装备制造业实施意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在总结各地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经验,借鉴国外通行做法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经济开发区的统计、综合评价体系,完善考核制度,为装备制造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3、突出产业招商。把握经济开发区发展方向,在分类规划的基础上,确定功能定位,合理明确分工和任务,消除产业发展各类瓶颈,更新引资手段。突破部门、行业、所有制、地域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采取收购、兼并、合资、联合的形式,实行低成本向外扩张,提高生产集中度,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吸引装备制造企业来临投资创业。注重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和产业链配套,资金密集型项目引进。推动“以民引外”、“以外引外”、“以商引外”,使外资投资向基地集聚。
4、营造发展环境。启动振兴装备制造业专项计划,重点支持公共性、基础性、关键性的技术开研究和技术改造项目,当前,重点是放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上,产业链形成上。制定引进和培养高水平装备制造业人才更为宽松的政策,在户籍、住房及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明确的政策待遇。加快启动商贸业发展,引进大型知名超市、综合性医院、高档次宾馆、现代物流、学校等项目结合杭机、杭氧、杭叉住宅区的规划建设,启动集镇区域房地产和农村三产开发。
第二篇:装备制造业调研报告
关于长山镇装备制造业产业园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山东邹平长山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近年来,围绕“打造中国风电城,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强镇”的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建设。目前,园区内产业特征趋于明显,企业和企业家队伍成熟稳健,科技支撑效果明显,形成了风力发电成套设备、大型精密轧辊和风电主轴、造纸机筛、林木机械等主导产业,培育了一批装备制造企业、企业家和后续人才,逐步形成了群山竞秀、高峰凸显的良好发展格局。我镇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形势与上级要求,编制了《山东省(邹平长山)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将其编入了《长山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成为全面推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的建设纲领性文件。目前,园区内拥有企业14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
1、生产规模及企业效益。我镇拥有装备制造业企业4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6家),从业人员4600余人,2010年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总产值87.8亿元,利税18.1亿元;分别占全镇企业经济指标的46.3%和60%。其中,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作为我镇主导产业,仅此一项就实现年产值79.7亿元,利税17.4亿元。
2、主要企业及主要产品。经过多年发展我镇装备制造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山东长星风电科技有限公司经过2年的努力,自行研发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项目,形成了年产500台套2MW、300台套3MW的生产规模;以生产造纸机筛制造为主的杰锋公司,年可生产大型压力机筛、振动筛400余台套;随着长丰集
团一期工程的试产运营,二期工程的扩建,将实现年产2000支大型精密轧辊和10000支风电主轴及高铁用轴的生产能力;以鲁钢、鲁伟机械制造为首的林木机械生产厂家大小20余家,年可生产各类林木机械、农业机械2000余台套。
3、发展主要优势。一是市场需求大。随着国家鼓励节能
环保产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等政策的实施,我镇以长星风电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市场广阔,社会需求量大。以长星为例,先后与意大利、保加利亚、波兰、印度、巴基斯坦等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时,在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商标,并在保加利亚成立了公司,成立了国际业务部,拓展了国外市场。二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初步成形。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镇已经形成了以长星集团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发展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具备风力发电机组、造纸机筛、军工机械轴、大型林木机械、矿山机械等成套、配套、单件、原器件和中间材料等生产能力。三是具备发展装备制造业所需的科技和人力资源优势。目前,长山镇拥有山东长星风电科技有限公司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一批专业强、技术好、学历高、水平高的人才进入企业,为企业注入了发展的活力。2010年我镇申报各类专利82项、新注册商标35个。山东长星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杰锋机械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分别荣获国内首台(套)技术装备企业和省内首台(套)技术装备企业荣誉称号。长星集团自主研发的风力发电变流器和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两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星集团自主研发的2.1兆瓦成套风力发电设备成功获得国际CE认证,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欧洲认可的风电制造企业。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1、部分企业规模小、产品单
一、竟争力弱。我镇装备制
造业产品主要是风力发电成套设备、造纸机筛、军工机械轴、大型林木机械、农业机械。虽然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产业迅速扩张,但产品趋同,创新能力不强,有些领域还是空白。小企业个数比重较大,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经营机制都参差不齐。各企业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的松散状态,生产销售各自为政,成本高,甚至恶性竞争,与现在发达地区普遍采取的纵横联合,优势互补的企业发展方式相差很远,由此造成了行业集中度偏低,整体关联度不高,低水平重复建设、专业化协作程度差,资源分散和浪费的现象严重,没有建立起“以大带小、以小保大”的合理结构,也没有形成一个大发展、快发展的氛围,制约了我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整体上看,我镇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不足,用于科技研发和新产品开发的经费支出很低。虽然具有一定的加工能力,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应用与转化水平不高,生产设备老化,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现有产品多数处于中低端层面,技术含量低,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工艺设计水平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比重低。
3、成套能力较差,产业链条短。我镇现有装备制造业企业在零部件、单机、原器件、中间原材料生产等方面的加工能力较强,但没有形成以大型单机制造厂为核心向下延伸的产业链。各产业、各企业之间有效整合不够,行业聚集度底,主导产业链不长,上下游产品链接度不高,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
三、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措施
1、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以大项目拉动大投入,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带动大调整,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以突出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延长产业链、培植产业群、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紧紧围绕风电行业培植新兴优势产业链和壮大膨胀一批新的骨干企业群体,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努力形成既有高山又有群峰的工业发展格局,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2、加强协调指导,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装备制造业与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之间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组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3、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培育核心竞争力。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和经济结构调整。支持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掌握核心技术,支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2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
4、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快人才培养,重视继续教育和培训,培育一批适应产业提升和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造就具备开发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增强吸引人才优势,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技术入股、持股、提高新酬等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专业人才。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开发、使用和推广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篇: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先进装备制造业
文章来源: 中国网时间: 2012-11-01打印|纠错|发表评论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系列解读材料
——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十一五”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装备制造的大国,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二是装备制造体系日趋完善;三是创新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四是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但是,我国还不是装备制造业的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四个主要差距:一是技术创新能力急需提高,关键核心技术未完全掌握;二是产业基础薄弱,基础元器件、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已成为发展“瓶颈”;三是产品结构不平衡,高端装备产业急待培育和发展;四是产业集中度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少,国际知名的品牌少。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抓住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着力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快机床、汽车、船舶、发电设备等装备产品的升级换代,积极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民用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促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这为“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一、重点方向和任务
(一)关键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制造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主要包括了液气密元件及系统、轴承、齿轮及传动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基础制造装备主要包括了数控机床及冲压、锻造、铸造、焊接、热处理等“工业母机”。《规划》对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制造装备发展予以高度重视,提出了三项主要任务:一是加强锻铸焊等基础工艺研究,加强装备及检测能力建设,提升关键零部件质量水平;二是推进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关键零部件等自主创新,建设若干行业检测试验平台;三是继续推进“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发展高精、高速、智能、复合、重型数控工作母机和特种加工机床、大型数控成形冲压、重型锻压、清洁高效铸造、新型焊接及热处理等基础制造装备。到2015年,将高端关键基础零部件本土化满足率提高到30%,将高档基础制造装备本土化提高到50%。
(二)重大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提出,要围绕先进制造、交通、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发展需要,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和应用示范,集成创新一批以智能化成形和加工成套设备、冶金及石油石化成套设备、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智能化造纸及印刷装备等为代表的流程制造装备和离散型制造装备,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同时,加快发展焊接、搬运、装配等工业机器人,以及安防、深海作业、救援、医疗等专用机器人。到2015年,力争将我国机械、冶金、纺织、资源开采、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产业所需智能制造装备的本土化保障率提高到30%。
(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据预测,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我国燃油供应紧张与巨大的汽车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的战略选择,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但传统燃油汽车在较长一段时期仍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我国作为新兴的汽车大国,既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也要坚定不移地推动传统燃油汽车的节能减排。《规划》提出,要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进一步提高传统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安全水平,加快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发展。一是组织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工程,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有关研发工作,掌握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技术,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持续跟踪研究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替代燃料汽车。二是加快掌握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动力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三是完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稳步推进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市场推广模式;四是加快传统汽车升级换代,建立基于燃料消耗量的奖惩机制,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五是大力推动自主品牌发展,鼓励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前10强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90%。《规划》提出,到2015年,节能型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至5.9升/百公里;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
(四)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我国2010年造船产量达到6560万载重吨,规模跃居世界第一,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先后全面超过日本、韩国。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全系列主流船型的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实现了自主研发和批量建造,大型船用曲轴等产品实现自主生产,成功研制了首台自主品牌中速柴油机,形成了一批世界知名的品牌船型。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获得长足发展,具备了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总承包能力,承接了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高端产品,海洋工程辅助船的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一。经过“十一五”时期的高速发展,未来五年船舶工业面临着严峻形势。《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一是适应新的国际造船标准及规范,建立现代造船新模式,着力优化船舶产品结构,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散货船、油船(含化学品船)、集装箱船等主流船型升级换代;二是全面掌握液化天然气船(LNG)等高技术船舶的设计建造技术,加强基础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完善船舶科技创新体系;三是提升船舶配套水平,巩固优势配套产品市场地位,提升配套产品技术水平,完善关键设备二轮配套体系;四是重点突破深水装备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积极推进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以及海洋监测仪器设备产业化,打造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聚区;五是组织实施绿色精品船舶、船舶动力系统集成、深海资源探采装备、深海空间站等创新发展工程,全面提升绿色高效造船、信息化造船能力和本土配套能力。《规划》提出,到2015年,主流船型本土化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80%,海洋工程装备世界市场份额提高到20%,船舶工业前10强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70%以上。
(五)轨道交通装备。轨道交通装备主要涵盖了机车车辆、工程及养路机械、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安全保障和运营管理等技术装备。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形成了较为完整并相对独立的产业(研发、制造和服务)体系,生产能力与规模高居世界第一,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了高速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等高端产品。但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原始创新较弱,产业发展的基础材料、零部件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对外依存度较大,产品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全寿命周期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等。预计“十二五”期间,高速动车组需求量约为1000列以上,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需求量约为5000台以上,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年市场需求约可达2000亿元。《规划》提出,要以满足客货运输需求和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为导向,以快速客运网络、大运量货运通道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具备节能、环保、安全优势的时速200公里等级客运机车、大轴重长编组重载货运列车、中低速磁悬浮车辆、新型城轨装备和新型服务保障装备;要组织轨道交通装备关键系统攻关,加速提升关键系统和核心技术的综合能力,到2015年,轨道交通装备力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六)民用飞机。“十一五”期间,我国继续加大对民用飞机产业的支持,在型号研制、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支线飞机进入适航试飞阶段,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大型客机项目进展顺利。我国已将民用飞机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逐步推进低空空域开放,这必将对民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产业带来极大的机遇。《规划》提出,要坚持军民结合、科技先行、质量第一和改革创新的原则,加快研制干线飞机、支线飞机、大中型直升机、大型灭火和水上救援飞机、航空发动机、核心设备和系统;要深入推进大型飞机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全面开展大型飞机及其配套的发动机、机载设备、关键材料和基础元器件研制,建立大型飞机研发标准和规范体系;实施支线飞机和通用航空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快新支线飞机研制和改进改型,推进支线飞机产业化和精品化,研制新型支线飞机,发展中高端喷气公务机,研制一批新型作业类通用飞机、多用途通用飞机、直升机、教练机、无人机及其他特种飞行器,积极发展通用航空服务。《规划》提出,到2015年,航空工业销售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产单通道大型客机实现首飞,国产支线飞机、直升机和通用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力争达50%。
(七)民用航天。“十一五”时期,我国民用航天装备取得快速发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48次56个航天器的发射任务,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进展顺利,嫦娥一号、二号实现成功绕月。继续加快我国民用航天发展,建设国家空间基础设施,是支撑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展现我国科技实力的重要手段。《规划》提出:一是要完善我国现役运载火箭系列型谱,完成新一代运载火箭工程研制并实现首飞;实施先进上面级、多星上面级飞行演示验证;启动重型运载火箭和更大推力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二是实施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宇航产品型谱化与长寿命高可靠工程,发展新型对地观测、通信广播、新技术与科学实验卫星,不断完善应用卫星体系,推进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卫星地面系统建设,推进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科研试验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三是加强航天军民两用技术发展,拓展航天产品与服务出口市场,稳步提高卫星发射服务的国际市场份额。“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卫星应用产业规模年均增长超过30%。
(八)节能环保装备。“十一五”期间,我国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减排治污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环保装备获得长足进步,2010年工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产品种类达到10000种以上,在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除尘脱硫等方面具备了成套设备的自行设计和制造能力。“十二五”期间,国家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个指标外,还将氨氮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增加为约束性指标,环境污染治理的任务更加艰巨。《规划》提出,紧紧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要,依托国家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工程,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十二五”时期,一是大力发展高效节能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和节能监测等节能装备;二是重点发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垃圾和危险废弃物处理、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仪器仪表等环保设备,推进重大环保装备应用示范;三是加快发展生活垃圾分选、填埋、焚烧发电、生物处理和垃圾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围绕“城市矿产”工程,发展高效智能拆解和分拣装置及设备,推广应用表面工程、快速熔覆成形等再制造装备;四是发展先进、高效、可靠的检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保护、个人防护、灾害监控、特种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等安全装备,发展安全、便捷的应急净水等救灾设备。
(九)能源装备。“十一五”以来,我国能源装备发展迅速,发电装备装机容量累计超过9亿千瓦,其中以风电装备和太阳能装备为核心的新能源装备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建成世界首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和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示范工程;长期依赖进口的2000千瓦以上大功率厚煤层电牵引采煤机、世界最高的6.3米液压支架、世界最大等级的55立方米矿用挖掘机、1.2万米的陆地用石油钻机、乙烯“三大压缩机”等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致力于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一次能源消耗中非化石能源比例达到11.4%的目标。《规划》提出,要积极应用超临界、超超临界和循环流化床等先进发电技术,加快水电装备向高参数、大容量、巨型化转变;大力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先进输变电技术装备,推动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的研制;推进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掌握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的核心技术;突破大规模储能技术瓶颈,提升风电并网技术和主轴轴承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着力发展适应我国风场特征的大功率陆地和海洋风电装备;依托国家有关示范工程,提高太阳能光电、光热转换效率,加快提升太阳能光伏电池、平板集热器及组件生产装备的制造能力;推动生物质能源装备和智能电网设备研发及产业化;掌握系统设计、压缩机、电机和变频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技术,实现油气物探、测井、钻井等重大装备及天然气液化关键设备的自主制造。
二、主要的政策措施
(一)完善依托重大工程发展高端装备的体制机制。以用户为龙头,以装备制造单位为主体,发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优势,共同开发先进装备;鼓励由装备使用单位和制造企业组成的产业联盟参与工程招投标;完善招投标制度,消除对国产装备歧视性条款,发挥投资、工业主管部门的作用,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指导和监管。
(二)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民用飞机、民用航天、高技术船舶等科研计划的作用,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发挥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作用,组织实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设立高端装备发展专项,支持高端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配套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研制生产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端装备,确有必要进口的核心装置、关键部件、原材料和关键技术,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三)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建立支持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品种,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融资、规模化发展;发挥现有装备制造业基金的作用,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上市,加大创新投资和股权投资向装备制造领域倾斜;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开展装备的融资租赁业务。
(四)突出抓好重大专项。继续抓紧抓好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飞机、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等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工作,开发关键制造装备,突破核心共性技术,为实现我国高端装备产业化提供基础支撑。
(五)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建立装备首台套保险机制和示范应用制度。探索设立装备风险基金,为装备使用单位采用首台套高端装备及配套系统提供担保,鼓励装备使用单位为研制企业提供工业试验条件和应用机会,建立装备示范应用制度。加速推进低空空域开放,为通用飞机的发展奠定市场基础。
(六)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融入全球产业链。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国外企业和国内企业开展先进装备联合研发和创新。支持国内企业到境外设立公司,并购或参股国外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和研发机构,支持国内企业培育国际化品牌,开展国际化经营,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
第四篇:盐山县管道装备制造业简介
盐山县管道装备业“省级示范产业集群”建设情
况简要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盐山县委县政府,向今天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支持我县管道装备产业集群建设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受县委县政府的委托,下面由我就我县管道装备产业集群近几年的建设情况,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做以简要汇报:
管道装备制造业是盐山县的支柱产业,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2003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成为沧州市重点扶持的第二大主导产业和拉长河北省钢铁产业链条的重要产业,先后被省有关部门评为“河北省重点产业集群”、“河北省特色产业基地”、“河北省重点出口集聚区”;被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命名为“中国管道装备制造基地”;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工业聚集区;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为推动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坚持一手抓优化环境,努力完善政策、改进服务,千方百计清除产业发展中障碍;一手抓平台建设,着力加强基础性、功能性建设,解决单靠企业自身无法完成的问题;一手抓产业扩规升级,积极引导企业围绕“三高”(高端、高压、高附加值),抓“四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发展,促“六上”(上研发,出新品;上管理,降成本;上装备,提质量;上水平,创品牌;上手段,促营销;上 1
项目,调结构),全力推动产业升级、企业升位。目前,盐山的管道装备业有了长足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产业群体规模大,营销网络健全。全县共有管道装备制造企业1000余家,总资产78亿元,年加工能力1000多万吨,其中规模以上管道装备企业79家。产品种类齐全,达到17大类2200多个品种,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市政设施等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40%以上,其中高压特种管件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全县3万多人的销售大军常年在外,所有地市级以上城市都有盐山的营销机构,并且在阿联酋等中东主要产油国设立了代理商和分公司,同时与中石协、中设协等多家国家级协会建立了产业信息共享机制。县内建成了中国管道装备制造基地电子商务中心,成功召开两届“中国(盐山)管道装备网络展览会”,国际、国内影响力不断扩大。产品涉及电力、石油、化工、市政管道等多个领域,除了遍布国内市场外,还出口欧美、中东、台湾、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外贸出口总额2亿多美元,其中海关直接出口7600万美元。
二是企业资质水平高,创新研发能力强。全县有四分之一的管道制造企业通过了ISO认证,五分之一的企业获得电站压力管道产品制造资质证书,72家企业被电力、石化两大总公司确定为定点供货单位,8家企业获得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PI(美国石油协会)认证, 12家企业获得英国劳氏认证及CCS(中国船级社)认证。沧海集团成为亚洲第一家,全球第十三家通过APIQ1:6H—0013体系和产品认证企业。124家企业建立了检测、研发机构,其中1个国家级技术检测服务中心、1个省级
实验室,建立省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个;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多家企业分别与清华大学、国家核电技术中心、航空航天部304所等科研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目前,全行业拥有专利和实用新技术44项,24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荣获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18个。其中,宏润集团的600兆瓦超临界电站机组主蒸汽管道及部件、P91三通替替代了进口产品;西气东输一期工程X70钢级三通80%以上由沧海集团研制生产;西气东输二期工程X80钢级三通、弯管全国只有5家企业研发成功,其中就有沧海、恒通、富通3家公司。宏润、中原、沧海等企业成为行业有关标准的主要制定单位。盐山县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
三是龙头带动能力强,实现了差异化发展。管道装备30强企业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与上下游小企业形成“群落”关系,打造行业小巨人。现已形成以宏润、恒通、凯瑞等为龙头的核电、火电装备产业链,以中原、沧海、富通等为龙头的输油、输气装备产业链,以昊天等公司为龙头的市政管网装备三大产业链条。一大批龙头企业分别确定了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坚持错位发展,向各自高端领域进军。如宏润集团已实现了核电管道国产化,目标是建成全国最大的厚壁无缝钢管生产企业;中原公司能够生产直径达3200mm螺旋管,目标是建成国内最大的螺旋钢管和热轧钢管生产企业;恒通、沧海等公司研制的X70、X80高压管件第一个通过了西气东输二线质量标准验收,成为重点供应商,目标是建成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管道部件生产企业。昊天集团成功研制了世界最大口径DN1400直埋式预制保温管,目标是建成全国最大的保温管道生产企业。乾成公司以网络销售拓展国内外市场,现已成功上市,目标是建成全国最大的管道网络销售企业。鲲鹏集团目标是建成全国最大的耐磨容器生产企业;世盛公司目标是建成全国最大的防腐管道生产企业。为加快发展,一些企业开始进军资本市场,乾成、中海等公司率先在天交所上市,沧海、昊天、宏润、圣亚、益能等公司正在积极筹备上市工作,沧海公司年底前有望在深圳中小板上市,昊天有望在创业板上市。
四是产业配套水平较高,基地功能日趋完善。按照基地有群体、有龙头、有品牌、有研发、有标准、有配套的“六有”标准,规划建设了30平方公里的产业聚集区,先后投资10多亿元,对聚集区的道路、供水排水管道、污水管网、供电设施、天然气管道、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现已实现“六通一平”。聚集区内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相互配套,集约化生产,集群效应日益明显。聚集区包括三个工业小区且定位分明,五里窑工业小区以中小企业为主,是孵化园区;蒲洼城工业小区以龙头企业为主,是核心园区;正港工业小区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主,是配套园区;初步形成了三园互动局面。同时,规划建设了管道管件中央商务区、物流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管道装备职业学校、四星级宾馆等服务性配套项目,部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集商务、金融、信息咨询、中介服务、休闲娱乐于一体。同时,按照“钢铁旅游”思路,规划实施了绿化、硬化、亮化和旅游景点建设,大大提高了聚集区的建设水平和窗口形象,形成与县城互动、产城融合、资源共享的格局。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高端装备制造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下一个风云十年?
机械子行业评分——高端装备各行业最具发展前景
得分较高的子行业包括(按得分从高到低):
海洋工程:海工装备长期高增长趋势确定:
1、油气开发向深海转移的高确定性;
2、海工装备建造向中国转移的确定性;
3、海工装备高壁垒与高附加值性。但在投资标的的选择上,需关注率先实现产业化的企业。
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对生产效率和精度要求的提高,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装备行业(包括自动检测、自动装配、清洗过滤、物流搬运和自动化生产线等)将充分受益。目前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装备40%被应用于汽车行业,未来下游应用将逐步拓展到轨道交通、电力、化工、医疗等行业。国外厂商占到市场的70%以上,我国企业进口替代空间大。
中高端数控机床:我国经济型数控机床已处在快速成长期,中高端数控机床尚在导入期,中端数控机床国内品牌占有率不到30%,高端不到2%,进口替代空间广阔。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的母机,高端数控机床将最先受益于国家高端产业振兴。
智能控制系统与仪器仪表: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以及航空装备、卫星等高精尖领域的智能控制系统。我国工业自动化率较低,自动化仪器仪表产值占GDP比重仅为1.1%,低于美国90年代4%的水平。随着未来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升级要求下对工业生产过程检测、控制、优化等精度的提高,我国工业自动化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国外厂商占到市场的70%以上,高端领域达到90%,我国企业进口替代空间大。
农业机械:农机行业处于成长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0%。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机械化率提升和农机扶持补贴政策长期向好,将确保行业稳健增长。
煤炭机械:煤机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行业机械化率为65%,综采化率为44%。细分行业龙头显现,成套化设备将是行业发展趋势。
新增产能、设备更新升级和机械化率、综采化率提升三大因素推动煤机行业需求稳健增长。
工程机械:经历过去十年高峰成长,工程机械行业将进入国内稳定增长及海外积极拓展期,长期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从竞争格局上看,龙头企业已进入交叉竞争的时代,新产能投放及兼并收购将成为未来五年的主题,行业龙头优势将愈加显著;轨道交通装备及核电设备:轨道交通装备和核电装备行业直接受益于政府投资,日本泄漏事件和7.23高铁事故后,核电和高铁新项目都暂停审批。未来行业发展取决于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