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甲方供料方式在工程结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式,工程开工前不再预付工程备料款。建设单位主要出于以下考虑:(1)控制工程质量;(2)发挥批量采购优势,降低工程造价;(3)利用现有库存材料,减少超储积压;(4)满足暂时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材料的供应。甲方供料结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甲供材料转账结算,即建设单位将材料卖给施工单位,并作为其他业务核算,一般不发生其他业务利润,材料按预算价格和材料价差计入结算;另一种是甲供材料直接计入投资账户,即建设单位直接将材料按实际价格计入“在建工程”明细帐,结算书中不再列甲供主要材料费。在第一种结算方式下,施工单位承担了材料数量和价格的风险,在第二种结算方式下,因存在材料计划用量与实际用量的差异,建设单位要做好材料计划的审批和实际发出量的核对工作,建设单位承担的风险较大。
由于这种甲方供料方式的结算比较繁琐,缺乏有效的过程控制,使甲供材料在结算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现就这些问题及解决办法谈几点意见,与同行商榷。
1.工程承包合同中关于甲供材料供应范围的界定不明确。计入建筑安装工程直接费的材料费包括主要材料费、辅助材料费、消耗材料费,现行安装定额基价中包含了大部分辅助材料和所有的消耗材料,建筑工程定额基价中包含了所有的材料费用。在一些工程的承包合同中,只填列主要材料由甲方提供的字样,而对主要材料范围没有明确的界定。
2.材料与设备划分不清。大多数工程项目的设备均由建设单位购置,直接计入设备投资。在甲方供料并实行转账结算方式下,有些建设单位将应列入设备投资的设备当作材料给施工单位转账,或将应给施工单位转账的材料列入设备投资中,造成建筑安装投资和设备投资不真实和漏转材料费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分清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安装投资的材料费和设备投资的设备购置费的界线。一般工艺安装的设备费应很容易确定。但对于电气、仪表安装工程来说有一定难度,而一些电气、仪表设备的价值较小,不满足财务会计对固定资产的界定,财务人员很容易将其当作低值易耗品或材料核算。笔者认为,对于资本性支出项目,在图纸设备一览表上列入的设备及其附带的备件和材料均须计入设备投资中。
3.工程承包方式、合同价款的结算方式与甲供材料的结算方式混同。有些工程项目,在采用工程招标承包方式下,由于工程主要材料甲方供应,因材料价格无法确定,为衡量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的合理性,在招标文件中规定投标报价不包含甲供材料费,并以中标价签订承包合同进行价款结算。在操作中,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认为,既然结算中不含主要材料费,这意味着主要材料费不应计入结算中,而将其直接计入“在建工程”账户。但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的因果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为方便工程结算,减少领用材料控制环节,笔者建议,甲供材料仍采用转账结算方式,施工单位按照甲供材料价格和实际材料用量单独编制一本材料费结算书,与合同价款一同进入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中。
4.甲供材料的财务结算环节与工程价款结算环节相脱节。一些工程项目甲供材料的财务结算,采用直接入账的方式,施工单位抱着蒙混过关的态度,在结算书中又列入了甲供主材费,造成主材费重复计算。这种情况多出现在甲供材料财务结算通常采用转账结算方式,而出于某种原因变更为直接入账结算方式下。笔者建议,对材料费的审查应以建设单位转给施工单位的材料单或材料费清单为依据。若施工单位不能提供此依据,则认为材料未进行转账。这样就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5.甲供材料存在的问题。
(1)材料供应部门在给财务部门转料单时,将本月某建设单位的料单汇集按汇总数结转,其后面不附带按工程项目归集的材料清单,并且料单中工程项目的名称没有细划到单项工程下的单位工程。这样很容易造成财务部门材料核算不准确。
(2)料单从供应部门到财务部门(施工单位)的时间间隔较长,料单到达时间滞后于工程结算,致使结算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暂估价款,导致材料找差与工程结算相脱节。
(3)料单的转移环节容易发生丢失。这种情况若发生在财务部门,会使工程投资核算有误(直接入账方式下)或给施工单位漏转料单(转账方式下)。这种情况
通常采取的补救措施是让施工单位重新开领料单,材料计划审查人员对料单真补假补难辨,造成采购和领料环节的失控。
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如下措施加以控制:
①预算审批人员在审批材料计划时,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图纸控制材料领用量,因施工单位原因多领用的材料,则按甲方采购价格无条件卖给施工单位并在签订合同条款时注明。要求领料单上详细注明项目号、单项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名称,以便于财务部门与施工单位稽核料单。
②分析料单到达滞后的原因。若由于供应、财务部门造成,审计部门则应要求其限期整改,若是因甲方拖欠购料款,发票未到,导致价格无法确定,财务部门只能以暂估价格入账或转账,待发票到达时调整。
③针对料单丢失情况,应加强供应部门和财务部门间的材料稽核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杜绝补料单情况的发生。
6.在甲供材料转账结算方式下,结算书计列的材料价格标准不统一。笔者在审查工程结算时发现,甲供材料在结算书中计列的价格标准五花八门,有预算价格、概算价格、估算价格、实际价格、参考价格等等。按照建筑安装工程间接费的计取规定,进入结算的主材价格应为预算价格,而现行材料预算价格不够全面,施工单位预算编制人员只能代之以其他价格。也有的施工单位利用这种机会,对已转账的甲供材料采用实际价格计入,个别料单未到的则高估冒算,事后逃避找材料负差。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预算审查一律按预算价格计主材费,无预算价格的按较低的参考价格计入。这样可以牵制施工单位主动找价差,且应尽可能让施工单位找正差。
综上所述,甲供方式在结算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工程项目由于抢工期、争效益,“三边”工程屡屡出现,因时间紧供应部门见到材料计划就采购,无法发挥批量采购优势,不但降低工程造价很难实现,而且往往造成损失浪费。二是甲供材料核算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具体操作程序。
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我们认为,应从规范基本建设程序入手,从源头上杜绝甲供材料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在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确界定甲方供应材料范围(仅限于主要材料)及材料结算方式。
2.乙方根据施工预算和甲方供应材料范围,按照单位工程报送材料计划。3.工程费用管理部门审批材料计划,并按建设项目汇总,形成建设项目材料采购综合计划。
4.供应部门按照有关设计和技术规范要求,根据同期综合材料采购计划进行汇总,同时结合现有库存情况进行集中采购,由仓库保管人员验收入库(经批准的涉及变更中的甲供材料的报送、审批及采购与上同)。
5.乙方根据已审批的材料计划填写工程领料单,内容包括工程项目名称(写到单位工程)、工程项目编号、材料名称、规格和数量,加盖乙方公章和领料人名章方可提料。
6.仓库保管部门根据批准的材料计划发料,并及时登记入账。
7.甲方财务人员及时对料单进行稽核、分配、开具发票,并根据合同规定的结算方式及时入账。
8.财务部门将已入账的工程材料费用合计与工程费用管理部门批准的甲供材料计划进行核对,确定已入账工程材料费用的准确性。
9.在甲供材料转账结算方式下,工程费用管理部门在审批工程预算时,甲供材料按材料预算价格进入预算书,审批工程结算时,按甲方转给乙方的料单实际价格和图示用量及追加用量进行价差结算。在甲供材料直接入账结算方式下,甲供材料费不计入工程结算书,但工程费用管理部门应核实实际发出量与实际用量的差异,衡量其合理性,并作相应调整。
第二篇:支付结算执法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央行支付系统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人民银行支付系统执法检查是实现支付清算系统安全运行和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支持经济发展促进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重要保证。但是在执法检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检查职责的有效履行,亟待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㈠执法检查力量薄弱,检查内容易疏漏。目前,作为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结算监管部门的基层央行会计营业部门,担负着日常会计国库核算任务,每个会计人员有着固定的会计岗位和业务操作事项,并且内控制度要求业务处理不得“一手清”。在进行支付系统执法检查时,由于会计核算具有日清月结的刚性特点,检查人员所担任岗位有急办事项或到规定时间点必须回去处理或从现场撤出,现场检查有效时间少。由于总的检查时间有限,其他检查人员也不能抽出较多的时间去继续该人的工作,致使一些检查内容易出现疏漏。
㈡不同类别的银行机构业务系统和业务处理方法不统一,业务系统更新频繁,增加了检查难度。各类银行机构所使用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均是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业务组织形式自行开发的系统,银行类别不同其业务系统也不同,而且业务组织形式和业务处理方法也不一样,比如跨行支付往账业务,有的行是由各网点自行处理,有的行则是由业务处理中心集中处理; 跨行支付来账业务,有的行全部是系统自动处理,有的行是一部分系统自动处理,一部分需要落地人工干预处理等等。检查人员在检 查时需要先了解被查机构的业务组织形式,再学习其相关制度办法及业务系统操作规程等,通过学习一点点摸索寻找检查的切入点,了解被查业务的处理流程及所需查阅数据的存贮方式等。另外由于银行机构业务系统更新换代快,以前掌握的检查方法有的已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检查,故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执法检查难度。
(三)银行机构业务系统数据存贮时间短,无法查阅历史资料。
随着银行业电子化和业务集中程度的不断提高,基层银行做为一个网点,大多数业务都通过其综合业务系统进行处理,业务资料多以电子形式存贮在系统中。由于业务数据量大,系统资源有限,数据存贮时间较短,执法检查时有一部分数据在业务统中查不到,不能对其进行检查。
㈣基层银行机构规模小、盈余低行政处罚落实难。基层央行支付系统监管的是基层的银行机构及营业网点,被监管对象都是规模小的机构,承受不了大额的罚款。例如检查中发现有的银行机构存在不及时处理支付系统大小额来账业务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和《小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但是这两个办法却没有对此类违规行为做出处罚规定,若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第四十六条之规定进行处罚,最低50万元的罚款也因金额太高而不能落实到位。
二、建议
㈠整合基层央行监管资源,拓展监管广度。把银行支付清算 监管职能从基层央行会计营业部门分离出来,抽调业务全面,现场检查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使监管人员脱离具体的会计核算业务,专门开展监管,使其有较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扩大监管范围,从而充分发挥人行支付系统监管职能。
㈡统一规范银行机构业务系统、业务处理标准及系统数据存贮时间。建议人民银行总行对各类银行机构总行提出关于规范业务系统及业务处理标准的相关要求,一是将嵌入各银行机构综合业务系统中的相关功能菜单名称、功能及业务处理流程进行统一,方便检查人员进行检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对银行机构业务系统中存贮数据的时间进行规定,通过增加检查频率,尽可能将检查期间定在该银行机构数据存贮的有效时间段内;三是要求银行业机构将本行的业务系统操作规程及相关业务制度报当地人民银行备案,以方便检查人员学习。
(三)加强对检查人员监管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一是有计划地组织支付系统监管人员参加支付系统法律法规和计算机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二是深入学习各金融机构综合业务系统操作规程,了解金融机构使用的业务系统及相关业务处理流程及制度要求,为实施执法检查打好基础。
㈣完善制度。修订现行支付系统制度办法,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规范银行机构行为,并在制度办法中按机构规模及违规程度确定相应的处罚额度,按机构大小、违规情节轻重等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同时明确规定减轻处罚或免于处罚的具体条款,以便于操作。
第三篇:浅谈农发行结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农发行结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今社会,快捷、畅通的结算网络系统被称之为“金融高速公路”,它不仅是承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支柱和主导社会经济活动资金的“大动脉”,更成为各金融机构精心开发和维护,并以此擦亮招牌吸引客户的主要措施。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铺开,农发行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批粮棉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农业小企业纷纷与农发行建立了信贷关系,结算业务量也随之猛增,但由于结算手段滞后、办理程序复杂、内控制度严密,早已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瓶颈。如何在竞争日趋强烈的银行服务激战中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如何通过优质的结算服务业绩来保障新业务拓展带来的美好前景,如何为企业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结算方式,是当前农发行结算服务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新业务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农发行现行结算服务工作谈一些浅显的意见和建议:
一、农发行结算服务的现状
农发行结算服务主要是运用人行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同城清算系统和系统内网络等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结算服务,现行的支付结算手段及工具是在农发行的改革、发展进程中,经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形成的。但随着农发行的业务发展及支付结算手段的迅速发展,农发行的支付结算手段及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发展不协调,结算产品对外宣传力度不到位等原因,从而影响到农发行的长远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结算工具滞后,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涨的结算需求。目前,农发行最常用的结算工具仍局限于传统类型,具体来讲,包括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汇兑、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等,但相对于前三种结算工具而言,后两种包括后继推出的结算品种,不仅对申办企业来讲门槛高,而且办理手续更繁杂。从结算工具的适用范围来讲,商业银行的客户范围没有过多的界定,而农发行受业务经营范围的限制,只针对企业或单位客户提供结算服务。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银行业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在结算方式上引进了更多的科技含量,推出了大量新品种,不仅结算种类多,为客户提供更宽松的选择范围,其办理速度更趋快、便、捷,特别是信用卡(借记卡),因满足了企业资金快、风险低和便于查询余额的需求而被广泛应用。因此,与商业银行相比,农发行新推出的结算品种(例如:牡丹金山卡、网上银行等)不仅开发晚、起步慢,还依赖于建立合作关系的商业银行,其宣传力度和适用范围也尤显不足,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内部管理兼或外部环境来讲,都无法与商业银行媲美。随着新业务的拓展及现代支付结算产品的创新,农发行现有的结算手段显然已不能适时、适事地满足现代化企业和高端客户的结算服务需求。
(二)结算手续繁琐,过多人为因素牵制业务办理速度慢。目前,但凡我行的贷款客户前来办理结算业务时,首先要经过客户服务部门分管客户经理审批签字,如遇大额资金汇划,不仅要经客户主管审核,还需提前一天向资金计划部门报备,以便计划专管员向总行请调安排资金,待信贷监管手续完备后,方能到营业部门办理业务,而营业部门处理结算业务的流程繁琐,要由记账员录入,经复核员复核后,再由坐班主任审核发送。这样一来,一笔业务最少要经五人之手,才能顺利完成。而在商业银行办理结算业务只要客户帐户资金充足,就能及时办理,既可以选择到各营业网点办理,也可以选择利用网上银行自助处理,不仅不需要客户经理审批,而且资金使用限额较宽松,基本上属于柜面人员“一手清”,极大地方便了客户,不仅手续简便,工作效率也高。因此,即使在网络通畅的情况下,客户在我行办理一笔结算业务所用的时间也要高出商业银行的几倍,若遇网络不通,或其他不可遇料的人为因素制约,业务办理时间还会延长。
(三)窗口设置过少,过度依赖网络制约结算速度的提高。目前,受机构和人员设置要求,我行大多数营业机构,只有一名记账员,故而设置的众多窗口基本上属于名存实亡;而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可谓是星罗棋布,一个最小的营业网点也设置有两个业务窗口,相比之下,我行的业务窗口过少,不能满足大业务量的现实需求。同时,我行营业机构所使用的综合业务系统对网络通信十分依赖,网络设备、通信线路质量和网络故障都会导致业务无法正常处理;大量的数据查询也可导致系统处理速度过缓或长时间无反应等。而办理结算业务时,须经由记账员、复核员、授权员分别录入和审核业务信息,本身占用时间较长,加之受网络通信影响,综合业务系统审核发送后,人行支付清算系统搜索和反映数据信息不迅速,时而出现异常挂账和发送速度过缓等情况,如遇临近系统签退时间,通常网络繁忙,有时甚至一个小时还办不完一笔结算业务,因此,大多数营业机构只能选择在下午四点之后不处理结算业务。而商业银行只需临柜人员一手操作,许多业务转到后台进行,且网络畅通,从而大大缩短了结算业务办理的时间。
(四)人员熟练度低,临柜人员综合素质制肘业务办理速度。近年来,随着我行业务的全面拓展和人员结构的优化组合,各级行的人员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加之农发行自身体制改革,大多数行面临临柜人员新老交替的现象。建行之初,农发行人员结构、年龄层次较好,因此没有对外招聘员工,但随着员工的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弱化以及员工的正常离退休,人员数量在逐年递减。针对人员锐减的情况,总行审时度势地出台了人才引进战略,各省级分行每年都按总行核定指标对外招聘应届大学生,以充实员工队伍,改善人员结构,优化年龄层次,提高综合素质。因此,营业部门作为对外服务窗口,受大学生的学历高、年龄小、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等优势引导,被大批的安排进了新鲜面孔。但新进人员存在理论知识向实际操作技能转化的过程,必须由熟练员工进行“一对一”传、帮、带教育,且对假币及伪造、变造票据没有敏锐的洞察力,缺乏一定的反假实际工作经验。当然,经验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根据个人领悟能力和驾驭工作的实践能力,来完成和缩短整个知识转化过程,努力由“学徒”成长为独挡一面的业务能手。因此,处理业务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业务的办理速度,这也是影响结算业务效率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二、对农发行结算服务的建议
(一)改进现行结算手续,努力提高结算服务速度。在科技手段日益更新的时代,不断创新和改进结算方式,是各大银行争相研发的重要技术。因此,我行必须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不断增加结算种类,完善结算工具,改进内控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加强部门衔接,简化内部手续,提高结算质量,确保资金安全。企业到我行办理结算业务时,应适当放宽到客户服务部门办理签字等有关手续,这些手续可以通过内部进行办理,例如:由客户经理主动陪同客户到营业厅办理,或通过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通知客户经理后获得授权事后再补签,也可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经营状况等具体情况,界定无需客户经理审批的结算额度等。营业部门也可根据各行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设置岗位,可根据业务量大小考虑增加营业窗口,真正使我行的各项业务系统正常发挥功用,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方便、适用、快捷的结算服务。
(二)适时完善结算工具,健全结算风险防范体系。随着新业务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开办农业小企业的贷款业务以来,给我行的结算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些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急、周转速度快,其会计人员和经办人员大多数对支付结算管理规定和业务办理程序欠缺了解,片面地要求银行结算速度快、手续简便,资金能及时到帐。所以,结算服务手续的简易、速度的快慢、风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客户资金营运质量和速度,继而影响着我行业务的发展。加之,我行自身体制原因和内部机构设置欠缺,保卫机构基本上由办公室代理,无法自行管理金库,目前大多数行不得不由商业银行代理寄库,很多业务的处理依赖于商业银行。因此,我行首先应尽快开办符合农发行特点的结算方式,在充分考虑投入产出合理的情况下,研究新的结算工具,开发新的结算品种,以便适应新业务的需要。同时,要加强系统的日间监控和信息反馈,构建结算风险防范体系,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加强资金清算管理,确保客户结算资金的安全,可采取汇划监控等方式,时时查询结算资金发送情况,充分发挥系统网络优势,跟踪和监测结算资金,并及时提醒客户查询和管理,帮助客户选择安全、快捷的结算方式,缩短资金汇划时间,避免结算风险。
(三)改进结算网络建设,增强结算服务科技支撑。目前,我行所辖30个省级分行、共2200多个分支机构,共同使用综合业务系统处理各项结算业务,通常在日终签退、月初及结息日就会出现网络繁忙、通信受阻等情况,从而影响到基层行的日常业务办理。因此,我行应首先完善和改进自身网络的建设和使用,确保在任何时间段都不会出现通讯繁忙、受阻等情况,针对月初及结息日可采取分省、分片的方式,选择性地使用服务器,避免使用同一服务器,而出现网络繁忙等情况。其次,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上下沟通及配合,加强对综合业务系统运营状况的信息反馈工作,对普遍出现和反映的问题及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研究和系统改造。其三,加大对机器设备、线路质量等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可适当增加服务器或调整网线容量,确保行内网络和行外对接网络的通信畅通,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使各项设施真正发挥功效,为客户结算服务保驾护航。
(四)加强临柜人员培训,促进结算服务熟练程度。近年来,我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了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真正达到了人尽其材、材尽其用的效果。随着近年来,大批专业人才的引进,尤其是新入行大学生,从考前审查、考后公示,到岗前培训,直至分配到各基层行全程进行跟踪管理。但在新入行大学生的岗前培训中,存在重理论知识教育,轻实际操作教育。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收益甚少,应借助计算机网络,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业务场景,进行身临其境的培训。当然,组织一次业务培训无疑是要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但通俗易懂、实用直观的教育培训,无形中也是一种经验和财富的积累。因此,对临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容忽视,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业务技能和临柜业务知识的培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同时,在系统内大力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反洗钱知识教育和票据识别、辨别培训,不断提高柜临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熟练程度,打造一支符合现代化金融企业发展需求的柜面服务人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银行提供人力和智力保障。
当然,根据农发行现有的机构体制和各项软硬件设施,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所有薄弱环节的整合,例如:建立健全保卫机构,自行管理金库;自行发行和办理信用卡业务,开发专属的网上银行等新型结算系统,从而彻底摆脱对商业银行的依赖。但是经过十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农发行实际情况以及业务特点的规章制度、管理经验和结算品种,虽然还存在一些瑕疵和弊端,但是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地在总结经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实现业务发展瓶颈的突破,就会迎来一个全盛的业务大发展时代。
第四篇: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现代经济社会中,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现已基本形成了以汇票、支票、本票和银行卡为主体,汇兑、定期借记、直接贷记、网上支付等结算方式为补充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但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的制约因素
(一)使用主体方面
1、公众对非现金支付工具认识偏差。在多数人看来,现金结算直观方便,看得见,摸得着,最容易被人们认识和接受,而且人们长期以来使用现金结算已经是习惯成自然,加上金融机构宣传不到位,这种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予以改变。
2、个体工商户资金运作呈现模糊性。一方面,很多个体户为了逃避银行监督,将经营性的资金混同于自己储蓄资金,通过储蓄账户频繁地存取现金进行业务交往。另一方面由于个体户面广量大、经营灵活、运作快速等方面的特殊性,金融机构对这类账户尚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模式,客观上为个体工商户大量使用现金进行交易创造了条件。
3、企业单位对现金使用有较强需求。由于现金结算具有钱货两清、避免拖欠的“优越性”,部分企业认为现金结算最为理想。一些企业单位为提高资金回笼的速度和效果,有意识地对现金结算比非现金结算提供更多的优惠,助长了现金结算的不正之风。个别企业经营不景气,为逃避银行收贷收息或是偷税漏税,人为地使大量资金体外循环,坐收坐支,超库存限额保留现金。
(二)使用客体方面
一是现行的支付结算体系不健全和支付系统覆盖面不大,相比现金结算,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环节相对较多,在途时间长,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运作。
二是一些票据如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其要式性和文义性较强,填写签章稍有不慎,便会导致票据无效或票据权利丧失。
三是信用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却也常常由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欠缺,在运行中出现交易和清算阻塞现象,这给客户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四是支票使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种种条件制约,支票基本上只能在同城范围内使用,个人支票的社会认知度较低,使用较少,还未成为居民的日常支付工具。
(三)管理监督方面 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淡化了现金管理。从目前情况看,开户银行作为现金管理的中心环节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有的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支现用途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不把关,登而不审,敞开放行,对开户单位违反现金管理的行为不敢抵制,致使企业坐支、超限额使用现金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为了完成由上至下的存款考核任务,金融机构大多奉行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以松散的现金管理换取客户和存款的稳定,具体采取允许非基本账户提现、超范围使用现金、大额提现不审批等诸多形式去迎合客户,使现金结算量居高难下。
二、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的建设
(一)尽快修订现有的现金管理法规制度。现金管理法律法规滞后,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生活的客观实际情况。目前,我国现金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是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人民银行相应制定的现金管理实施办法,远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有力地强化现金管理和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推广,应尽快修订《现金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度,重新规定金融机构对企事业单位现金管理的职权、范围及要求,适当降低非现金支付结算金额起点,同时逐步推行现金结算的收费控制措施,使现金管理规定更加适合推行非现金结算工具发展的需要。
(二)有效发挥营业窗口的宣传引导作用。各金融机构网点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的作用,加强柜面宣传引导。大力宣传现金管理的政策和非现金结算工具的运用,并将各种非现金结算工具的使用范围、特点以及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张贴公示,让客户清楚明白,真正被社会所接受。要通过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为非现金结算工具的使用创造出一个诚实守信的有利环境,推动非现金结算工具的发展。
(三)积极规范和创新非现金支付工具。一是要积极优化并大力推广应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信用卡等结算工具,改善信用卡用卡环境,鼓励刷卡消费,对网上支付和银行卡等电子支付工具的业务规则进行规范。二是要积极鼓励支付工具和结算方式创新。通过深入研究,以电子货币为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和规范支付工具,为市场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支付结算工具和支付结算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要充分发挥个人结算账户的功能效用。鼓励和引导个人通过结算账户进行转账结算,办理汇款,支付水、电、话、气等基本日常费用,代发工资等转账结算服务。
欠发达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的难点及建议
----对临夏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状况的调查随着商品经济和货币信用的不断发展,非现金支付工具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商品经济活动中实现货币所有权转移的重要载体。非现金支付工具作为现代化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了经济行为人安全、快速转移资金的需要,提高了金融机构和用户抗风险的能力,减少现金流通,降低了社会支付成本,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从西部欠发达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情况看,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地理环境闭塞、经济环境先天不足、思想观念落后等诸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一、基本情况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个欠发达的多民族地区,地方财政入不敷出,财力捉襟见肘,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主要依靠信贷支持。辖内没有大型企业,经济成份以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商品贸易相对活跃,结算方式多以现金为主。近年来,辖内银行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服务功能,建立了以支票、银行承兑汇票、银行卡为主体,以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为补充的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三票一卡”为主体的结算工具中,本票业务发展空白。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的特点是:支票、电子汇兑、银行汇票的交易数量小,单笔交易金额大,分别占总交易数量的20%,总金额的60%;银行卡业务交易数量大,单笔交易金额小,分别占总交易数量80%,总金额的40%。银行卡作为使用范围最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种类日趋增多,服务功能日臻完善,方便了用户的资金结算。虽然银行通过宣传、多方培育进行营销,但由于受中小商户拓展动力不足、持卡消费意识尚未形成、刷卡消费环境差等因素的制约,支付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全辖现有POS机仅26台(其中18台供加油站使用),ATM机11台,形成了以借记卡为主、以现金为主办理结算业务的模式,刷卡消费环境差,局限性大。加之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受宗教信仰(《古兰经》规定个人所得收入不能存入银行收取利息)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多以现金方式进行交易或融资,导致大量现金在民间流通。调查显示,临夏颇具规模的皮毛、木材、茶叶、中药材、牲畜和粮油等商贸交易,大都采取现金方式进行交易。
二、影响和制约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的主要原因原因一:宣传不到位,客户对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了解甚少。在支付结算业务不断发展与完善的今天,银行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手段与力度不断增强,结算方式、种类推陈出新。但由于银行对结算工具的方法介绍、宣传不力,导致客户对非现金支付工具了解程度偏低,认知度不高。客户不能熟练掌握、合规应用非现金支付工具,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先进性未能得到体现。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对开办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促进自身经济效益的作用尚没有更深的认识。从一些新型支付结算工具推广情况看,现状不容乐观。如:小额支付系统上线运行后,公用事业费用定期代收业务和支票圈存业务的推广因得不到银企和群众的支持而发展缓慢。原因二:信用环境和结算环境不佳。一是由于辖内商业银行企业制度建设不完善,银行风险控制不力,导致商业银行放宽或降低标准为一些信用等级低、经营状况差的企业办理商业汇票业务,使票据担保不落实,造成票据支付能力减弱,票据纠纷不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票据的推广应用。二是辖内农村信用社除联社作为间接参与者接入现代化支付体系外,二级法人社之间尚未形成一套功能齐全的支付网络体系,相互之间的资金结算大多处在手工处理阶段,支付结算工具发展缓慢,导致部分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和农村个体工商户不得不舍易取难,更多地以现金方式进行支付结算。原因三:银行卡受理环境有待改善。一是特约用卡商户少。由于临夏经济不发达,很多商户由于自身经营实力的局限和盈利水平的制约,现金收付量较小,所以不愿安装POS机,不愿以刷卡方式结算。二是个人信用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各家银行的银行卡品种结构均以借记卡为主,贷记卡为辅,各行对贷记卡发展十分谨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信用环境欠佳,持卡人恶意透支的行为时有发生,影响了贷记卡业务的发展。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尚不完善,发卡行对持卡人的信用状况缺乏真实的了解,必须拿出人力、物力进行专门的资信调查,因此加大了发卡行的经营成本,同时,对个人的信用等级评定没有通用的法则,发卡行在信用审查时感到无据可依,客观上也制约了贷记卡的发放。三是银联卡质量不稳定,客户使用不便。目前发行的银行卡质量不稳定,容易出现磁性条码损伤或失磁,造成部分银行卡在ATM机上拒绝使用或吞卡,影响银行卡的正常使用。原因四:经济发展不平衡,持卡消费的观念尚未形成,群众自主用卡意识淡薄,影响了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受文化、意识的影响以及现金交易的简捷性和使用范围的广泛性,使得现金交易仍然是目前主要的交易手段。持卡人用卡愿望不强,对银行卡这种支付工具认识不足,即使日常支付数额较大,支付频繁的用户也没有使用银行卡的意识,从而影响了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原因五:用卡环境欠佳,银行卡市场尚未有效开发。由于目前尚未实现所有网点完全联网,银行卡还不能广泛受理。临夏有23万人口,18万多人居住在农村,而在农村,目前只有信用社和邮政储蓄两家金融机构。信用社没有发行银行卡,邮政局发行的绿卡还实现不了农村联网,在基层邮政储蓄网点不能使用银行卡存、取款,巨大的银行卡市场尚未有效开发,支付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银行卡主要用于存取款,现金交易仍在消费中占绝对优势。原因六:信用卡业务逐渐萎缩。自1992年信用卡进入临夏地区以来,信用卡发展速度较慢。原因是信用卡收费比例偏高(现金手续费1%,转账手续费1‰),授权耗时多,透支金额小,加上宣传不力,用卡环境不理想,从发售初期的3112张下降为现在的1403张。现有的信用卡大多已按借记卡使用,成为个人支取现金、办理转账的工具,信用卡业务随着授权风险和管理难度的增加,业务逐渐萎缩。而借记卡的发卡数量和交易金额随着代发工资、储蓄存款户向个人结算账户的转移,近年来逐年增加,年平均增加28,169张。原因七:政府对银行卡产业扶持政策不到位。银行卡受理环境的改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产业链中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协调与配合。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并加以扶持,如: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商户自行购买POS机终端设备,协调电信部门对银行卡交易通信费进行优惠等。
三、发展非现金结算工具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现金支付收费机制。银行可考虑建立大额现金支出收费制度。参照资金汇划手续费的标准,对1万元以上的单笔现金支付,按万分之一的比例收取手续费,从而增加现金交易的成本,引导客户采用转账结算,减少现金需求。
(二)加快农村信用社支付工具发展。农村信用社用来支撑大额支付系统的网络设备较国有商业银行落后,资金汇划速度相对较慢。农村信用社辖内往来仍采用原始手工联行方式进行资金清算,汇划速度慢,不适应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发展要求,也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建议组织成立全国农村信用联社资金清算协会,为加速农村资金清算创造条件,实现基层农村信用社的网间互联和银联卡互联,通过发售借记卡、信用卡,为客户提供跨系统、跨区域资金清算,加快全社会资金周转速度,解决农民资金汇划难的问题。
(三)改善受理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支付环境。一是针对硬件设施不完善,特约商户普及率低的现状,探索银商合作的新途径,努力扩大银行卡受理范围,推动银行卡在商业流通领域的作用。促进银行卡在税收缴纳、公用事业缴费等领域的应用。重点改善宾馆、商场等商户的受理环境。二是各商业银行应加大对用卡环境投资,增加网点的设臵,在选择特约商户时要适当考虑与中小商户的合作。与此同时,应加强银行卡交易系统的维护,保证其正常、稳定运行。通过提高交易质量,充分调动商户使用银行卡结算的积极性。三是拓宽用卡领域,扩大使用范围。在巩固已有特约商户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保险、水电费、养老金、电话费、手机费等收费领域,形成一个数量多、质量高、行业全、布局合理的特约商户网络,不断扩大银行卡用卡范围,努力提高受理质量,为持卡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用卡环境。
(四)政府应加大对银行卡业务的扶持力度。银行卡产业取得进一步发展,必须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如:引导舆论加强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宣传;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商户特别是中小商户受理银行卡;规定达到一定年销售额度的商户必须受理银行卡;规范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团体持卡消费行为;大力推行政府公务用卡等。
(五)加大银行卡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银行卡使用效率。发卡部门应改进目前银行卡条形码或开发智能IC银行卡,尽快解决因银行卡质量问题引起吞卡或无法刷卡的问题,真正做到一卡多用,一卡通用,提高客户对银行卡使用的积极性。
(六)加快银行卡基层联网工作,提高银行卡整体服务水平。金融机构应该抓住广大农村银行卡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基层机构银行卡网络建设,促进银行卡在农村快速发展,解决农民有卡无处使用的矛盾,提高银行卡整体服务水平。
第五篇:工程预结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工程预结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建设工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给预、结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难度。因此,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分析预、结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预、结算审计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按照基本建设程序,项目初步设计应编制概算;施工图设计应编制施工图预算;工程竣工应编制竣工结算。工程概算是初步设计阶段所预计和核定的工程费用;工程预算是施工图设计阶段所预计和确定的工程费用,工程结算是按施工图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图纸进行修改、变更、工程量增减、材料代换、价格调整发生变化后的工程费用。由此可知,工程预算是结算的重要依据之一,结算又是预算的具体化,两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通过多年从事工程设计、管理、编制和审计工程预、结算工作,发现当前预、结算编制不同程度都存在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工作中加大管理力度。
一、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对定额及有关政策法规理解不深不透,执行中各行其事,计价偏高。工程定额是单位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或资金的定量,反映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离不开标准尺度,也需要一个消耗量的界定,在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合格的建筑产品更需要定额标准和有关政策法规计价。但在预、结算的实际操作中,编制人员对标准定额及有关政策法规理解不一,各行其事,偏离了定额标准,主要问题和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定额中工程项目的内容未吃透,乱套或重套定额。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是对定额理解不深不透,对其中的工作内容、工料构成未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二是有的施工队明知故犯,遇到定额中类似的子目哪个费用高就往哪个靠,天平总想往有利自己的一边倾斜。例如土建工程,砌筑内墙脚手架套用定额只能按楼房各层不同的高度分别套用相应的步距高度定额,而不能套用整栋楼高的子目,然而有些工程队就总想按整栋楼高套定额,其单价高出2至5倍。另外,多套重套子目也常有发生,这里所说的多套重套子目是指有的工程辅助性项目不应计算,或已在某项定额内包含了的而另行计算一次。例如,水磨石地面工程内容中已包括了地面找平,而有的工程队在编制结算中套一次水磨石定额子目,又重套一次地面找平子目,这样地面找平就重复计算了一次。
(2)执行定额和有关政策法规出现偏差。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定额直接费调差系数和工程材料的调差执行偏差。二是执行间接费标准,施工企业取费出现偏差。定额直接费的调差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费的调整,均采用定额管理站测定的综合系数调整,而材料的调差除整体工程系数外,对定额中面广、量大的材料单独分项调差,也就是所谓的抽料调差,由定额站定期发布单项材料信息价格。在实际工作中,有一种错误是将定额中所有的材料进行抽料调差,再乘一个整体工程系数,这样就重复计算了一部分材差,工程费用随之增加。间接费定额施工企业取费标准如何使用,早在1985年国家计委《关于改进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干什么工程使用什么定额,用什么直接费定额就采用与之相配套的间接费定额”。但有的预结算编制人员把土建工程项目和水电安装工程项目列在一份预、结算书内,套用土建取费标准;有的给排水、电气安装工程项目不分开,定额子目系数和综合系数不分,按大的套算,明显不合理。
(3)定额中缺项的工程项目不依据有关规定办理,甲乙双方自行定价,并且定的价格不合理。国家颁发的定额是依据标准设计图以及有关规范和常规的施工方法编制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和随着时间的推移,定额缺项和施工中操作方法发生变化在所难免,特别是装饰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在法规不太健全、材料设备价格混乱、信息不灵的情况下,甲乙双方议价不免带有片面性、局限性,遇到类似问题应及时向当地定额管理部门反映,由他们测定、补充定额或公开招标。这样,一方面防止施工队伍漫天要价,另一方面建设单位也不至于盲目追求降标压价。
2、工程预、结算编制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不高。建筑安装工程的预、结算工作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知识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脑力劳动,首当其冲就是工程量计算,工程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预、结算的质量,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预、结算编制人员的素质水平。从数字来看,有的是工程量计算出错,而有的则是有意加大,以达到多拿工程款的目的,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不够,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工作,粗心大意,马虎了事,不是多算就是少算,不是重算就是漏项。二是从事预、结算工作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熟悉法规、懂业务、会技术的人才还比较少,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不少人员仅仅是通过短期培训或跟师边干边学无证上岗,还处于学习摸索阶段。也有的是改行搞工程预、结算工作的,强拉鸭子上架,还有的是懂土建工程的不懂水电安装工程,懂桥梁工程的不懂园林建筑(这种情况比较普遍)等,在任务多、时间紧的情况下,只能是临时搭台子,凑班子,不分专业凑合着干,这样势必影响预、结算质量。三是工程预算人员缺少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缺乏对工程的跟踪管理,不了解现场情况,闭门造车,依葫芦画瓢,编的预、结算脱离实际。而在工作中,一个小的工程项目也都会牵涉到很多专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项建筑工程周期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此间施工图纸、现场情况、材料规格、隐敝工程等都会发生变化。因此,预、结算人员应该常深入施工现场,了解第一手资料,掌握实际情况,而不能只凭设计图纸、设计变更、工地签证去做预、结算,这是因为设计变更有时滞后施工,就是说某一部位已施工完毕再通知变更,这就意味着要返工,既要多计算一次返工费,又要考虑变更后的造价。再就是现场的签证,有的是定额已包含的工作内容,现场管理人员不熟悉定额,施工方要签也就稀里糊涂签了。四是本位主义思想作怪,只顾小圈子的利益或只按上司(老板)的意思办事,甲乙各方站在不同的角度,建设单位为了节省投资降价压标,施工企业为了高额利润而弄虚作假,高估冒算。在僧多粥少的建筑市场中,施工队伍不得不硬着头皮把工程接下来。另一方面是
有的施工队编报的预、结算工程量比实际高出很多,成倍或数十倍的增加。例如比较复杂的电气线路安装工程,动力设备、照明线路纵横交错,密密麻麻,计算很复杂,有的干脆就报一个天文数字,想蒙混过关。五是少数预、结算工作人员不讲职业道德,不坚持原则,在审查预、结算过程中经不起灯红酒绿的诱惑和考验,请吃请喝、收受礼物,对高估冒算、弄虚作假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高抬贵手”,使工程造价失控,建筑单位的资金白白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