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农村垃圾治理实施方案
甘肃省农村垃圾治理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0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170号)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坚持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方向,以实现农村垃圾全面治理为核心,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立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引导农村居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逐步实现农村垃圾减量 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生活和谐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依靠群众。坚持农村垃圾治理公益性事业属性,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职责,特别是县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序参与农村垃圾治理,全民动员,上下联动,共同推进村容村貌改善,建设美好家园。
城乡统筹,合理布局。坚持“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配套设施共享、城乡统筹治理”,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统筹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着力构建科学规范、城乡衔接、一体发展的农村垃圾治理体系。
因地制宜、科学治理。坚持效益为先,结合镇村人口规模、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选择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农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模式,防止简单照搬城市模式和治理标准,坚决杜绝“一刀切”。
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坚持治标与治本、集中整治与全面推 进相结合,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完善保障措施,固化治理成效,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农村垃圾治理持久深入开展,坚决防止“走过场”、“一阵风”。
(三)工作目标
2016年2月底前,各市(州)、县(市、区)分别完成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治理目标、完成时限、重点任务、进度安排、保障措施。
2016年,全面完成村庄陈年垃圾清理。全省村庄垃圾收集点、收集车辆覆盖率达到60%以上,60%的村庄垃圾得到治理。
2017年,全省村庄垃圾收集点、收集车辆覆盖率达到90%,70%的村庄垃圾得到治理。
2018年,全省村庄垃圾收集点、收集车辆覆盖率达到100%,90%的村庄垃圾得到治理。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设施建设
1.配置村庄垃圾处理设施。加快建设村庄垃圾收集点,配置 收集车辆、清扫工具等设施,确保垃圾及时收集。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至少建设一处垃圾集中收集点,并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及自然地理条件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垃圾收集车辆。逐步改造或停用露天垃圾池等敞开式收集场所、设施,鼓励村民利用筐、桶等已有器具自备户用垃圾收集容器。
2.配置乡镇转运车辆。提高转运设施及环卫机具的卫生水平,逐步普及密闭运输车辆,有条件的可配置压缩式运输车,确保垃圾能及时清运,并建立与垃圾清运体系相配套、可共享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3.建设垃圾处理场。优先利用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城镇现有处理设施容量不足时要进行新建、改建或扩建,转运距离较长的,应在乡镇或中心村庄统筹建设处理场。新建垃圾处理设施,要合理布局。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处理场应远离江河湖泊和邻近水源地,尽量不安排在村头、路口。
(二)全面实行村庄保洁制度。根据作业半径、劳动强度等合理配置保洁员,负责村内垃圾收集、公共环境保洁、可再生资 源分类回收等工作,原则上每个村庄至少配备1名保洁员,鼓励采用村集体内招标等竞争方式确定保洁员并明确其工作职责。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等方式,明确村民的保洁义务。
(三)建立日常管护机制。各县(市、区)要制定农村垃圾简易分类、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长效管理制度,明确收运和处理设施管理维护的责任主体,建立设施设备定期维护检查制度,及时修缮破损设施设备。培训操作人员和保洁员,严格执行垃圾收集和转运技术要求,确保垃圾收运及时、到位、长效。
(四)推行垃圾源头减量。适合在农村消纳的垃圾应分类后就地减量。果皮、枝叶、厨余等可降解有机垃圾应就近堆肥,或者利用农村沼气设施与畜禽粪便以及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合并处理,发展生物质能源;灰渣、建筑垃圾等惰性垃圾铺路填坑或就近掩埋;可再生资源应尽可能回收,鼓励企业加大回收力度,提高利用效率;有毒有害垃圾应单独回收,送相关废物处理中心或按有关规定处理。
(五)彻底清理陈年垃圾。全面排查农村陈年垃圾堆弃情况,集中力量,限定时间,重点清理路边、河边、坑塘沟渠等地方堆弃的垃圾。禁止城市向农村转移垃圾,防止在村庄周边新增垃圾堆放点。
(六)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经济高效、可持续运行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推动建设一批畜禽粪污原地收储、转运、固体粪便集中堆肥等设施和有机肥加工厂。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建立健全秸秆收集储运体系,推进秸秆机械还田和饲料化利用,实施秸秆能源化集中供气、供电和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供热等项目。推进农田残膜回收,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健全农膜回收网点,加强废旧农膜加工企业能力建设。建立农资包装废弃物贮运机制,回收处置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包装物。
(七)规范处置农村工业固体废物。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农村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相关工业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落实危险废物无害化管理措施,坚决查处在农村地区非法倾倒、堆置工业固体废物的行为,严厉打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推动农村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发展能源化、建材化等综合利用技术。依托现有危险废物处理设施集中处置农村地区工业危险废物。
三、治理要求
(一)科学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原则,坚持源头治理,以农户为主体,积极推行集中回收、就地减量、统一转运等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减少进入处理末端的垃圾量。对塑料(农膜)、玻璃、纸类、金属等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回收,鼓励企业加大回收力度,提高回收利用率;对厨余、果皮、枝叶、秸秆和粪便等可降解的有机垃圾,应就近堆肥或生态循环处理;对砖瓦、石块、渣土、煤灰等惰性垃圾,应铺路填坑或就地填埋;对废电池、农资农药包装废弃物、废灯管、废油漆、废旧化学品和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应单独收储收集,按有关规定处理。切实加强对农村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相关 工业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避免因非法倾倒、堆置等造成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
(二)因地制宜确定垃圾处理模式。根据村庄人口分布、运距等条件合理确定垃圾直运或中转运输等方式,县城周边村庄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远离县城的镇村实行“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乡镇处理”的模式,远离城镇、村庄分散的地区,选择“户分类、村收集、连片村处理”、“户分类、村收集、村处理”等模式。
(三)提高无害化处理水平。城镇垃圾处理设施覆盖范围内的村庄,应就近纳入城镇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边远山区等交通不便的村庄,原则上应就地进行处理,没有条件就地处理的应妥善储存后定期外运处理。确定终端处理工艺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要选择符合环保要求、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推行卫生化的填埋、焚烧、堆肥或沼气处理,禁止露天焚烧垃圾,逐步取缔二次污染严重的简易填埋设施和小型焚烧炉。
(四)积极动员农民群众参与。村庄保洁事务应由村民民主讨论决定,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要让村民参与村规民约的制定、设施配置的决策、保洁质量和费用使用的监管。调动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动员村民主动履行清洁房前屋后、维护公共环境等义务。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激发村民清洁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公益广告、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乡村学校少年宫、道德讲堂、村广播室、文化活动室、乡村文明一条街等阵地,宣传垃圾治理要求、卫生文明习惯、村民参与义务等。宣传要贴近群众、进村入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政府对本地区农村垃圾治理负总责,是农村垃圾治理的责任主体,整合各类资源,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保洁队伍建设和收集转运设施的日常运行。村委会负责组织动员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做好村庄保洁。
(二)明确分工,合力推进
省政府建立全省农村垃圾治理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农村垃圾治理的政策措施,协调省级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农村垃圾治理。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农村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的监督管理。
省委农办参与制定农村垃圾治理相关政策,做好政策落实有关工作。
省文明办负责将农村垃圾治理纳入省级文明村镇创建考核及“五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内容。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将农村垃圾治理纳入相关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支持政策,负责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的组织协调。
省财政厅负责统筹现有资金支持农村垃圾治理,监督指导资金的规范使用。
省环境保护厅负责组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农村垃圾治理予以重点支持,将农村垃圾治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考核 内容,对农村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省农牧厅负责加强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开发利用,以及农业生产废弃物和农资包装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
省商务厅、省供销社负责指导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省爱卫办负责协调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将农村垃圾治理情况纳入卫生乡镇的考核内容。
省妇联负责发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村垃圾治理。
(三)加大投入,保障经费
省财政统筹现有资金,给予积极支持。各县(市、区)要在准确测算垃圾处理成本的基础上,建立财政补助、乡(镇)村补贴、农户付费相结合的费用分担机制。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农村垃圾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乡、村出资和村民适度缴费(投工投劳)用于支付本辖区村庄清扫保洁,垃圾分类、收集及运输等费用。要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探索通过PPP模式引入企业或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垃圾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鼓励社会帮扶、捐资捐赠治理农村垃圾。
(四)广泛宣传,农户参与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深入宣讲农村垃圾治理的重要意义、基础知识、生态环保常识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结合开展文明农户、卫生家庭、美丽庭院、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大力宣传农村垃圾治理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树立和表彰优秀典型,营造全方位动员、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广泛调动村民主人翁意识,动员村民主动清洁房前屋后、维护公共环境,引领文明新风。
(五)加强督导,严格考评
全省将加强对各地垃圾治理任务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等情况的督查指导,定期通报进展情况,严格绩效评价。对工作进展快、成效明显、机制完善的县(市、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工作落后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处理。
第二篇:农村垃圾治理宣传单
农村垃圾治理宣传单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2015——2018)的通知》(渝府办发[2015]203号)文件精神,切实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全面长效治理。
一、总体目标
建立“五有”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即:有稳定的村社保洁队伍、有专业的乡镇垃圾收运队伍、有达标的村级垃圾收集容器、有完善的垃圾转运设施设备、有规范的垃圾处理设施;实现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存量垃圾治理,确保60%以上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2018年底前,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全面覆盖。
二、治理范围
荣昌区21个镇街行政区域范围内所有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存量垃圾。
]
三、实施内容
区政府统一采购、配置街镇垃圾收集清运设施设备,各镇街负责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到垃圾转运站,由区市政园林局集中转运、处理。
四、处理方式
我区农村垃圾治理的运行模式采取“户集、村收、镇运、区转运处理”模式,即:农户把垃圾投入垃圾桶,保洁员负责将垃圾桶垃圾和路边零星垃圾收集到垃圾箱,镇、街道负责将垃圾箱垃圾运至镇街垃圾压缩站,区市政园林局转运到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五、卫生公约
不准乱堆柴垛,做到摆放整齐;不准乱倒垃圾,做到垃圾入桶;做到分类袋装;不准焚烧杂物,做到循环利用;不准乱泼污水,做到污水进渠。
荣昌区市政园林局
第三篇:XX镇2021农村垃圾治理实施方案
XX镇2021农村垃圾治理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XX区2021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果,提升农村环境品味,全面完成全镇2021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目标任务,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共作,为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二、组织机构
为切实做好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成立XX镇农村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各村(居)书记、主任
领导小组做好全镇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下设办公室于镇建管站,由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三、工作目标
2021年,90%以上的行政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原则上要把城镇结合部、道路两侧和集镇周边等重点区域,作为先行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范围。通过积极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区处理”体系,使分类区域达到群众受益全面、设施覆盖到位、处理运行正常、减量效果明显、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力度,使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到95%以上,力争达到100%。
四、工作要求
(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为便于管理和节约利用资源,农村可烂垃圾(厨余垃圾)由各村(居)统一回收,由镇统一运输至垃圾中转站,再由区环卫局进行收集转运至XX区发电站进行集中处置,确保可烂垃圾及时资源化处置;各村(居)按照“就近便利、相对集中”的原则,根据各行政村地理位置、人口数量、交通条件、垃圾产出和辐射范围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设置生活垃圾分拣收集点。各村(居)要规划建设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和回收利用等其他配套设施。(二)统一标准,规范分类。
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农户源头按可烂垃圾(即厨余垃圾,也称有机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烂垃圾“三分法”进行分类。各村(居)按可烂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进行分类。1.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类、塑料、玻璃、金属和织物等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弃物。
2.可烂垃圾(厨余垃圾、有机垃圾)。是指可堆肥的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菜叶果皮、腐烂瓜果、动物内脏、零食碎末以及作物秸秆、枯枝烂叶、谷壳、笋壳、残次水果和饲养动物粪便等生活垃圾。
3.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废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家电类、过期药物和过期化妆用品等。
4.其他垃圾。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包括卫生纸、纸巾、烟头以及少量砖瓦、陶瓷、渣土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5.建筑垃圾。农村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能有效回收的,有专门人员进行统一回收,不能回收的进行简易填埋或作为修路垫层。
(三)分类收集,密封清运。
按“四分法”的统一标准,建立“户分、村收、镇运”的收运体系。统一给农户配置垃圾分类桶(每户配备2个分类垃圾桶或筐),由农户按“两分法”先进行源头分类;各村根据人口情况,30户以下的农村聚居点配置1个垃圾收集箱,30户以上适当增加垃圾箱配置数量用于分类投放,由村(社区)负责将垃圾分类收运至分拣点,按照“四分法”进行二次分拣,各村(居)负责对分拣点的垃圾可烂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分类进行转运;再由区环卫局要做到分类清运、密封清运,防止垃圾清运过程中跑冒滴漏造成二次污染。(四)注重环保,资源利用。
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过程中,要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垃圾分拣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要纳入排污管网;分拣点暂时不能纳入排污管网的应设置一个污水储蓄池,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清运处置单位定期处理;可烂垃圾处置后的有机肥作为农业肥料,还山还田,处置后无法利用的部分,统一清运至发电站进行焚烧处理。(五)健全制度,长效管理。
为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保持常态规范运行,必须建立健全以下机制和制度:1.建立环卫一体化制度。建立由村(居)负责统一管理的环卫一体化工作体系,实现资金有保障、保洁有队伍、投放有标准、清运有规范、处置有场所,探索推行垃圾分类智能化、市场化运作模式。
2.建立三级考核制度。要建立镇、村、社三级考核制度,即镇对各村(居)进行考核,各村(居)对社进行考核,各社对农户进行检查评比。通过层层考核的方式,层层督促落实。
3.建立村级五有制度。各村(居)要建立“垃圾五有”制度。(即:有垃圾收运处理设施、有清扫保洁队伍、有再生资源回收点、有村规民约、有资金投入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
五、实施步骤
全面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镇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按时间安排,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启动阶段(2021年2月-2021年5月)。
出台相关规定,研究制定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全面安排部署。各村(居)召开动员部署会,全面启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二)重点工作推进阶段(2021年5月-2021年12月)。
各村(居)成立组织,明确责任,制定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细化工作内容,强化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全面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化利用率。(三)总结验收阶段(2021年12月-2022年1月)。
组织对全镇各村(居)检查验收,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稳定、规范运行,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管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可持续发展。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XX同志负责组织协调全区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各村(居)对本辖区内农村垃圾分类工作负总责,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目标责任,建立统一领导、有关机构密切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二)严格责任落实。
镇建管站负责全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和督导,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推进农村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文镇社区负责做好日常垃圾清运工作,确保日产日清。各村(居)要配合做好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行等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并指导各社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做好村庄内外保洁、清除垃圾死角死面。(三)落实经费保障。
镇财政要积极支持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必要经费,并整合相关补助资金,推动农村垃圾处置工作的深入开展。积极争取省融资平台资金及农发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积极推广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和PPP模式,将农村环卫作业中经营性服务项目推向市场。建立财政主导、多元筹资的经费保障机制。(四)强化督导检查。
镇政府要会同有关部门适时进行专题调度、督导和通报,同时将“环卫一体化、垃圾五有”制度建立;纳入年终考评,对达到要求、效果明显的给予表扬,对工作不落实、进展缓慢的进行通报批评。要采取明察暗访、现场督查等方式,不定期对各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根据对检查情况进行综合排名,并在全镇通报。第四篇:白色垃圾治理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公路沿线白色垃圾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班、股(室):
为贯彻省、市、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精神,根据《四川省交通行业环境综合治理标准》以及《邻水县交通运输局关于分解落实2012年交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结合我段公路养护实际,为切实加强公路环境综合治理,彻底清除公路沿线白色垃圾,建立治理“脏、乱、差”现象的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改善公路环境面貌,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实施范围
各道班所管养路段的公路沿线。
二、工作目标
按照“每个道班周一或周二抽半天时间组织职工专门对自己所管养路段进行白色垃圾清除”,每个道班需设立一个白色垃圾清除管理员(由班长或安全员担任),建立职责,分工明确,奖罚逗硬,考核验收制度健全的长效管理机制,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让职工们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公路环境面貌得到进一步改观,让社会群众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公路沿线整洁、优美、管理有序的目标。
三、工作任务及职责
(一)广泛宣传,各班要利用板报、标语,利用接触广大社会群众的便利进行广泛宣传以及相关政策,使治理工作深入人心取得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配合。要针对重点地段(如学校、场镇)进行重点宣传,努力推动治理效果明显,工作扎实,顺利开展。
(二)明确职责长效管理。各班要建立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白色垃圾治理的责任主体,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确保治理成果的持续性与长效性。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邻水二段成立了白色垃圾处理和公路路容路貌管理的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段长任组长,副段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以及各班班长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段养护股,华江全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各班要高度重视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迅速确立管理员,合理安排道班工作,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治理公路沿线白色垃圾。
(三)实行包干区域公示制度,各道班要将辖区作为重点责任区,股室负责人联系班组为第一责任人,道班班长为具体负责人,管理员为直接责任人,各股室负责人、班长、管理员要层层落实责任。针对影响公路环境的白色垃圾问题,一步一个脚印整治到位。
(四)严格考核制度。段领导小组每周深入各班公路沿线就白色垃圾清除工作了解工作动态,掌握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加强督促整改。如发现一改全班职工在整治公路沿线白色垃圾加0.3分。每周的考核或巡查结果作为月度考核的依据,对白色垃圾清除不彻底或不认真按规定组织职工清除白色垃圾的道班,将在全段进行通报。并在月度考核进行扣分。
2012年7月9日
第五篇:乡镇农村垃圾治理情况自查报告
乡镇农村垃圾治理情况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我乡高度重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开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的收集、转运情况。
我乡严格实施“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收运体系,全乡共有在使用的分类垃圾池(房)11个,分类垃圾(箱)桶28个,保洁人员18人,垃圾清运手推车11辆。目前农村垃圾收集主要是靠农户分类堆放在垃圾桶内,村保洁员用垃圾清运手推车收集到垃圾池(房)内,乡政府与宋富华签订垃圾清运承包协议,由其运输到县垃圾处理场处理,按协议规定,每周至少清运一次,确保垃圾不满池(房)。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我乡村民居住较为分散,再加上资金的欠缺,垃圾池(房)极度欠缺,还有部分村民倒垃圾极为不方便,只能就近处理;
(二)环卫工人因待遇较低难以招到中青年人,目前在岗环卫工作平均年龄较高,工作压力大,健康风险高。
(三)村民的思想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改变,环境卫生保洁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农村垃圾处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三、对策建议
(一)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的进行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单、设置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使村民们能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到农村垃圾处理的知识和信息。
(二)增加资金投入,添置设施设备。根据我乡的实际情况和住户居住的情况,增添垃圾箱和垃圾池的数量,从设施设备上保证全乡农村垃圾处理机制的有效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