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钻井队C版体系文件600题
附件2
钻井队C版体系文件600题
一、填空题
1.HSE职责应体现“单位负主体责任、部门负监督责任”,以及“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工作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2.基层岗位人员HSE职责由基层单位第一责任人审核,所在二级单位HSE主管领导审批后纳入“岗位工作说明书”实施。
3.每年年初,各单位、各部门应与本单位、本部门各级人员签订《HSE责任状》;各级组织的领导干部(包括处、科、队级干部)都应制定实施个人HSE承诺,并通过网站、板报等形式进行公开。
4.各基层岗位员工应按照“岗位工作说明书”要求,落实岗位HSE职责。还应结合“岗位属地管理卡”要求,自觉学习制度规程,自觉识别属地风险,自觉开展岗位巡查,自觉维护保养设备,自觉提示属地风险,自觉监管相关人员作业,增强岗位员工的属地管理能力。
5.对于HSE履职考核为“不称职”的领导人员,应视具体情况进行岗位调整;对于考核为“不合格”的员工,应及时进行相关培训,或进行岗位调整。
6.员工能力评价的内容中岗位培训是指员工应经过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岗位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QHSE培训
7.竞聘副处级人员、副科级人员、钻井队队级人员采用竞争上岗或公开选拔方式时,要提前对参加竞聘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考试,成绩达到80分以上,方可参加竞聘。
8.CT.4.5导师带徒管理办法中指出师徒结对,经基层单位和人事劳资部门批准后,双方要签订“导师带徒协议”(CT.4.5-01),明确培养目标、措施、内容及时限等。9.师徒应尽量选择在同一班组、车间、基层队等同一工作区域内有关人员进行结对。因调换工作岗位等原因,造成师徒不在同一工作区域的,可重新选配师徒,并补签或变更协议。
10.各单位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设备检查,基层队每月至少检查一次,检查整改情况列入设备管理考核,具体执行CT.5.17《设备奖惩管理办法》。
11.设备启动或运行过程中,根据设备使用状况,及时调整设备运行参数,避免设备 超温、超压
、超速
、超负荷
运行。
12.设备的使用操作保养应实行 定人
、定机、定岗位的责任制,明确操作保养者的职责。
13.润滑脂应采用小包装,储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混入
水份 和
杂质。
14.润滑油品的加注必须严格实行“五定”、“三过滤”制度。15.润滑油品加注应做到“三清洁、一畅通”,即:油桶、油具、加油点清洁,润滑油路畅通。
16.开式循环冷却系统可以使用软化水,但必须按要求加兑百克灵。
17.设备事故按直接经济损失大小分为: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大型事故、一般事故和小事故。
18.设备一般事故是指一次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
19.设备大型事故是指一次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
20.设备重大事故是指一次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3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
21.生产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
22.生产安全事件分为工业生产安全事件、道路交通事件、火灾事件和其他事件四类。
23.CT.13.20 井口和井下工具安全检测管理办法中检验范围包括钻井用吊环、吊卡、卡瓦、吊钳、提升短节。24.个人违章是指不遵守HSE法律法规、标准、制度,违反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劳动纪律,以及因不履行岗位职责导致属地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与整改等行为。
25.按照违章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划分,将其分为特别严重违章、严重违章和一般违章三个级别
26.按照违章属性划分,将个人违章分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三个类别。27.违章记分原则中一般违章,每次记2分;严重违章,每次记4分;特别严重违章,每次记8分。
28.基层人员发现的违章,由该基层单位填写“违章人员登记表”,建立“违章行为记分登记台账”,每月上报所在单位HSE主管部门。
29.基层队“六个评估”是指对基层班组、岗位人员、生产工序、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环境进行HSE评估,制定措施。
30.基层队针对生产工序评估的结果,找出不安全且风险较大的生产工序,并采取实行作业许可、干部跟班作业、全过程监督、上报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等措施。
31.变更管理办法中工艺和设备变更指使用的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原设计范围的改变。
32.变更管理办法中人员变更指员工岗位发生变化,包括永久性变动和临时性承担有关工作。表现形式有:调离、调入、转岗、替岗等。
33.每发生一起违反劳动保护、防护用品和检测设施使用规定,或不正确使用、维护安全设备设施,不能及时发现、报告、治理较大事故隐患和纠正制止其他人员严重违章行为,给予违章人员500—1000元处罚;
34.各单位应实行个人违章积分管理,将违章与个人先进评比、技能鉴定、职称评定和奖金进行挂钩。
35.HSE责任追究管理办法中所称事故、事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分为直接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主要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
36.电动工具按触电保护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37.Ⅱ类电动工具在明显部位(非金属处)标有Ⅱ类结构符号“回”字型标志。
38.电动工具应设置单独控制的电源开关,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保护”,严禁两件以上电动工具(含插座)使用同一开关直接控制。
39.电动工具的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或拆换。当电源离工具操作点距离较远而电源线长度不够时,应采用装有漏电保护器的电源插座单独联接使用。
40.基层单位应每季度组织对各种电动工具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并填写《手持式电动工具季度(定期)检查表》 41.操作者在电动工具使用前,必须进行日常检查,并填写《手持式电动工具日常检查表》。
42.手持电动工具定期检查中必须测量工具的绝缘电阻,使用500V兆欧表测量,Ⅰ类电动工具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兆欧,Ⅱ类电动工具绝缘电阻应不小于7兆欧,Ⅲ类电动工具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兆欧。
43.HSE诚信考核是指对过程中上级安排的重点HSE工作完成进度以及完成质量的考核。
44.年度体系审核定级评分由三部分组成,综合审核(年底审核),HSE诚信考核(过程考核),基层现场审核(日常检查)。
45.所属单位对基层单位HSE诚信考核按照一级、二级、三级进行划分,其中,考核得分90分以上的定为诚信一级,80-90分的定为诚信二级,80分以下的定为诚信三级。46.基层单位对岗位人员HSE诚信考核,90分以上为优良,80-90分为一般,80分以下为较差。
47.钻井井架及底座起放钢丝绳安全管理办法中所指的起放钢丝绳包括绳卡式起放钢丝绳、楔形起放钢丝绳、浇铸式起放钢丝绳。
48.井架、底座起升后,钢丝绳应在合理的位置悬挂或放置,与井架及底座接触棱角部位垫木块或胶皮,不得缠绕放置于地面。
49.楔形钢丝绳在更换安装钢丝绳的过程中,应确保楔形接头楔块与楔套的安装方向与角度,使楔套内钢丝绳始终与主绳受力方向一致,避免楔块棱边直接挤压切割绳体。50.钻井队在使用钢丝绳的过程中应填写“井架及底座起升大绳检查使用记录”(CT.13.38-01)。
51.悬挂器钢丝绳与井架接触处必须安装防磨保护,缓降器散热孔处于打开状态,并在垂直地面2m左右的导向绳位置(井架工身高落地时合理高度)安装限位卡。
52.逃生装置悬挂器应安装在二层台上方2~3米井架本体处,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节,上端的手动控制器挂钩应锁定在适当高度,距离逃生门应在0.5米之内,以便于人员取用。
53.逃生装置花篮螺栓两侧的挂环必须使用闭式“○型环”,花篮螺栓不得包裹,螺栓余扣不少于螺栓长度的五分之一,且与导向绳连接处要加装鸡心环。
54.逃生装置的两根导向绳长度要相等,以确保一个手动控制器到底后另一个手动控制器能够到达二层台人员逃生的位置。
55.现场紧急逃生(演练)时,作业人员应迅速将手动控制器上的两个挂钩挂在安全带腰间的两个连接环上,连接环锁紧后方可解开身上安全带挂钩进行下滑逃生。
56.每次使用完毕后,二层台处手动控制器红色警示牌要及时摘掉,旋紧旋钮使手动控制器处在锁紧状态,地锚处手动控制器的红色警示牌卡在制动块与导向块之间,使手动控制器处在自由解锁状态。
57.HSSE管理是指社会安全与HSE管理。
58.CT.16.1环境因素识别及风险评价管理办法中环境因素是指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源或状态,简单地说环境因素就是污染源。
59.环境因素识别范围是:固定作业场所、移动作业场所、相关活动。
60.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三种时态包括:过去、现在、将来。
61.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三种状态包括: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
62.紧急状态:指不可预见何时发生,发生频率极小,但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
63.一般采用“调查表法”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即组织基层单位按照“环境因素调查表”(CT.16.1-01)内容,排查作业场所的环境因素。
64.公司统一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并将环境因素划分为一般和重要两类。
65.生产废弃物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废液、废气、放射性废物等。
66.CT.16.1环境因素识别及风险评价管理办法中基层单位应将新增环境因素纳入HSE作业计划书中,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67.固体废物主要是指钻井岩屑、生产废弃物及作业现场生活垃圾。
68.废液主要是指钻井作业产生的废泥浆、污水等; 69.钻台下方、泥浆材料场和循环罐、柴油罐、发电机房、远控房、泥浆泵等设备底部,应铺设防渗膜或采用水泥浇筑地面。
70.钻井作业现场的泥浆池、沉砂池、污水池及排水沟渠,必须进行防渗处理,并采取防溢出措施。
71.所属单位应当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设备及工艺,实施生产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节能降耗技改,提高污水回用率。72.污油、含油污水、含油泥浆浸入地面时,应立即清理被污染的土壤,防止污染渗透扩散。
73.钻井岩屑及废泥浆、污水等废液应全部排入泥浆池,采取无害化处理,钻井队配合完成,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排放废液。
7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以下简称环境事件),是指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75.环境敏感区是指水库、盐田、沿海滩涂、人工端岛、鱼虾养殖区、草原、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76.环境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重大环境事件、较大环境事件和一般环境事件四级。
77.环境事件报告分为快报、确报和处理结果报告。78.环境事件确报是指在快报的基础上,事件单位以书面方式报告事件详情和处理动态。
79.为了防止媒体对污染事件进行误报道或恶意炒作,给公司造成负面影响,由公司新闻发言人负责统一对外发布事件信息。
80.事件单位应当妥善保护事件现场及相关证据,需要移动事件现场物件的,应做出标志,绘出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81.发生一般环境事件时,事件基层单位配合调查组开展事件调查,调查结束后,填写“环境事件调查登记表”(CT.16.3-01),编写事件调查报告,发生较大环境事件时,由集团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和公司组成事件调查组,事件单位和基层单位配合调查组开展事件调查。
82.开工前,施工作业队伍应当识别作业现场是否处于生态保护红线区和环境敏感区内,开展工作前环境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并制定环境污染风险防控措施。
83.泥浆池、污水池采用铺设防渗膜时,应铺设厚度不小于0.75mm、幅宽不小于7m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2层。
84.泥浆池、污水池采用砖石砌筑水泥砂灰抹面时,砌筑厚度不小于250mm,四周砌筑高度不低于250 mm(雨季汛期不低于500 mm)的防溢坝。
85.泥浆池、污水池采用铺设防渗膜时,应铺设厚度不小于1.5mm的1层,并覆盖池外边沿1米以上,采取压实措施,防止边缘下滑。
86.井场排水沟、渠应挖深200mm以上,采用水泥砂灰抹面或铺垫1层厚度不小于0.75mm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沟边加高不小于100mm的围埝。
87.在湿地、水产养殖等环境敏感区施工的钻井队,应采取防钻井大绳甩油、高压立管由壬刺漏措施,防止污油飞溅、泥浆泄漏造成污染。
88.在完钻交井之前,钻井队对泥浆池、污水池、堆砂池负有维护管理责任,应维护防渗的完好性,及时修补破损围埝和防渗膜,及时消除外溢、泄漏、渗漏现象或其它隐患问题。89.在预报有降雨、大风、风暴潮或在汛期施工作业时,钻井队应高度关注泥浆池、污水池、溢流池的防渗、防漏、防外溢状况,采取预防措施,进一步加高加固围埝,严防废液溢出和围埝垮塌。90.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进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91.在有条件的地区,钻井作业大力推行利用工业网电技术代替柴油发电机,减少柴油发电机废气排放和噪声污染。92.清洁生产措施中规定钻井油基泥浆尽量全部回收处理或循环利用;水基泥浆处理产生的中水现场回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液排放量。
93.清洁生产措施中规定钻井岩屑、固体废物、垃圾等全部回收,拉运到指定地点处理。
94.创建绿色基层队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持续深入开展创建绿色基层队活动,使所有基层队全部达到绿色基层队建设标准。
95.创建绿色基层队的总体目标是,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推进优先使用环保、节能产品,提高员工绿色消费和资源节约意识;推进实施生产全过程环境保护管理,提高基层队防控污染和保护生态能力;推进现场管理规范化和设备本质环保化,提高基层队伍的市场竞争力。
96.CT.16.6创建绿色基层队管理办法中指出要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明确基层队队长是环保第一责任人,员工对本职岗位的环保负责。97.所属单位HSE委员会是本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
98.涉海作业单位应加强对生产废弃物的管理,钻井作业产生的废泥浆、污水必须回收处理,不得直接排放入海,生产废料必须回收带出作业区,不得倒入海里,井场内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并采取防风、防雨措施,防止垃圾散失。99.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100.一般采用“调查表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即组织基层单位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表”(CT.17.1-01)内容,排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
101.一般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并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划分为一般和重要两类。102.基层单位应将新增职业病危害因素纳入HSE作业计划书中,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应通知相关方。
103.对于有可能导致职业病的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场所,由主管单位实行领导人员挂点检查制度,每季度应至少到现场检查一次;基层单位进行日常巡检,确保职业危害防治措施落实。
104.员工健康体检分为职业健康体检、一般健康体检、女工专项体检。
105.一般健康体检、女工专项体检原则上每年1次。106.所属单位应全面完成职业健康体检计划,确保体检率达到100%。
107.职业病,是指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108.职业禁忌,是指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损伤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109.作业场所应采用设立公告栏、悬挂警示标识、发告知卡等方式,进行职业病危害告知。
110.钻井作业场所应按规定安装天然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监测报警装置,配备便携式有害气体检测仪。
111.钻井作业可能发生有害气体泄漏的作业场所,应当设立风向标、应急逃生指示标牌、紧急集合地点等。
112.钻井作业场所,应在作业场所入口处设立职业病危害公告栏,告知该场所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接触限值、危害后果、预防措施、求助救援电话等内容。
113.作业队野营房应摆放在通风、向阳位置,按照标准距离远离作业区,以减轻噪声、粉尘、有害气体等对员工生活的影响。
114.作业队营区应保持卫生整洁,配备生活垃圾箱(桶),营房、厨房、厕所应定期消毒,并采取灭蚊蝇和防鼠措施4 115.分公司2016年钻井施工作业“六不准”中规定雷电天气不准实施高处、临时用电、挖掘、吊装和起下管柱作业; 116.分公司2016年钻井施工作业“六不准”中规定拆、搬、安作业时如遇中雨及以上或六级风以上天气,新老井场不准进行吊装作业;
117.安全两位是指物料摆放安全位置和作业人员安全站位。118.分公司2016年钻井施工作业“六不准”中规定严重雾霾天气或夜间,不准进行搬迁、吊装、拖物、挖掘、泥浆池铺设土工膜作业。
119.分公司2016年钻井施工作业“六不准”中规定雷电天气不准使用对讲机或二层台传声装置;
120.公司禁止非职业驾驶员驾驶公车,实行内部准驾证制度,凡驾驶公车的人员,必须取得内部准驾证。
121.车辆 “三交一封”管理是指交行驶证、交内部准驾证、交车钥匙、定置封存车辆,填写“每日‘三交一封’登记台帐” 122.CT.18.6通勤班车交通安全管理办法中规定在签订服务合同时,应同时签订“安全环保协议书”,明确双方的安全环保责任,且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123.乘通勤班车人员必须服从通勤班车负责人的统一管理。124.CT.19.1重点防火场所(部位)管理办法中各基层单位应按照“有场所就有重点防火部位”的原则,建立“基层队(车间)消防档案”,重点防火部位由所在作业班组进行具体管理,基层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125.重点防火场所(部位)实行统一挂牌标识管理。126.重点防火部位应填写“重点防火部位消防管理情况表”,包括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火源、可燃物及其理化特性、重点防火部位责任人、防火措施、应急处置步骤等内容。127.各单位对所属基层单位CT.19.1重点防火场所(部位)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每季度至少进行1次监督检查;项目部应每月至少进行1次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基层队应每周至少进行1次监督检查;
128.钻台、机房、振动筛处、油罐区、循环罐、保暖设施等处各配备8Kg干粉灭火器2具;
129.发电房、电控房及电动钻机相关配套的SCR房、MCC房、VFD房各配备5Kg二氧化碳灭火器2具;
130.井场应储备足够的消防用水,消防沙不少于4m3; 131.动火作业是指在生产或施工作业区域内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临时作业。
132.动火作业申请人是指提出动火作业申请的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对动火作业实施环节负管理责任。
133.动火作业批准人应当是作业区域所在单位负责人,负责审批动火作业许可,对动火作业全面负责
134.动火作业人员是指动火作业的具体实施者,对动火作业安全负直接责任。
135.三级动火前,由施工单位开展作业前安全分析,填写“动火作业许可证”,经基层单位安全和技术人员组织审查后,报基层单位主管领导审定,主要领导审批并指派相关监督管理人员到现场监督实施。
136.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现场配备齐全相应的消防器材、复合式检测仪器和救援物资,必要时,现场应配备消防车及医疗救护设备和器材。进入受限空间进行动火前,还应配备复合式检测仪器和正压式呼吸器。
137.动火作业结束后,由作业人员清理并恢复作业现场,作业申请人和作业批准人在现场验收合格后,签字关闭动火作业许可证。
138.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区域或动火点氧气、可燃气体及有毒有害浓度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动火,防止人员窒息、中毒和火灾爆炸事故。
139.动火作业人员应在动火点的上风向作业。必要时,采取隔离措施控制火花飞溅。
140.动火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继续动火前,动火作业人、动火监护人应重新确认安全条件。
141.严禁在盛装过或正在盛装的原油、柴油、汽油、液化气、乙炔、油漆等介质的桶、箱、瓶等容器和管线进行动火作业。142.高处动火作业使用的安全带、防坠器等防护装备应具备防火阻燃功能,并采取防止火花溅落措施。
143.消防设施是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
144.消防安全“四懂四会”中四会是指会报警119;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逃生。
145.使用乙炔、液化气进行动火作业时,要在使用防回火装置的情况下。
146.发电房与油罐区距离应不小于20米;锅炉房距离井口应不小于50米。
147.CT.20.2渤海钻探工程公司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考核实施细则中报送时限的初报是指突发事件信息必须在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报送,敏感事件信息必须在半小时内报送。148.CT.20应急管理程序应急工作原则中指出强化红线意识,始终把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149.应急工作原则中指出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风险识别与评估及隐患治理,强化预警,把安全关口前移,全力做好应急物资装备等各项准备工作。
150.公司所属基层单位发生Ⅳ级及以上突发事件,在按照现场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应急处置的同时,应在第一时间以电话或快报形式报告所属项目部和本单位应急办公室; 151.基层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加大演练频次开展应急演练,定期开展实战演练和桌面推演,认真填写公司统一印发的应急演练记录
152.CT.21.1 HSE监督管理办法中所称暗查抽查是指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的监督检查方式,公司两级机关检查人员应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切实做到事先不约、查清实情。
153.各单位安全井控检查部门应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暗查抽查,应重点检查现场人员“三违”情况,设备设施隐患情况,各项管理资料的真实性情况,以及岗位人员的应知应会掌握情况等
154.基层单位负责按《基层队HSE体系审核定级标准》,开展日常HSE检查和考核。
155.CT.21 HSE监督检查管理程序中指出安全监督检查,基层队干部应每周组织一次,值班干部每班进行检查; 156.各基层班组长、岗位操作员工应每班进行交、接班前的检查和作业过程中的巡回检查。
157.钻井平台下方、泥浆材料场和循环罐、柴油罐、发电机房、远控房、泥浆泵等设备下面,应铺设1层厚度不小于0.75mm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并覆盖设备底座外边沿500mm以上,防渗膜四周加高200mm的覆土围埝。
158.绩效考核时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责指标权重最低要达到60%。操作服务岗位人员,岗位职责指标权重最低要达到70%。
159.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目标值与单位经营绩效目标应保持一致,在进行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设置绩效考核指标目标值。对相同岗位员工设定的考核指标目标值,要保证同类指标及目标值的可比性,体现绩效考核的公平性。
160.CT.22.2员工安全环保履职考评管理办法中所称的安全环保履职考评包括安全环保履职考核和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评估。
161.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评估是指对员工是否具备相应岗位所要求的安全环保能力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上岗考察依据。
162.安全环保履职考评按领导人员和一般员工分别组织。163.安全环保履职考评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逐级考评、全员覆盖”的原则。
164.员工安全环保履职考核每年进行一次,一般员工安全环保履职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165.CT.26能源管理程序中所称能源,是指原煤、原油、天然气、柴油、汽油、电力、液化气,所称水资源,是指地下水、地表水、供水系统所供的新鲜水。
166.CT.26能源管理程序中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167.所属单位依据公司节能减排工作要点和下达的节能节水考核指标,编制本单位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制定耗能用水量控制指标和节能节水量完成指标,基层单位制定并落实节能节水措施,确保节能节水指标完成。
168.重点耗能设备包括柴油机、发电机、车辆、锅炉和30千瓦以上的机电类设备。
169.CT.26.1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办法所称能源因素,是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导致能源损失或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的因素。
170.识别能源因素时,应考虑三种时态即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包括: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对照十一个方面。
171.识别能源因素时,应考虑异常状态是指生产、服务和活动开工、停止、中断、暂停等情况。
172.基层单位参与能源消耗定额的编制工作,并按定额控制能源消耗。
173.钻井生产柴油消耗定额编制定额指标是以钻机台月耗油作为钻井柴油消耗定额指标,每个钻机台月为30天,定额单位:吨/钻机月。
174.所属单位至少每季度组织进行一次能源消耗定额考核,确实做到有消耗,就有定额、有定额,就有考核。175.CT.26.3能源统计管理办法中规定统计方法分为购入法和技措法。
176.事故复杂等级分类分为特大工程事故复杂、重大工程事故复杂、较大工程事故复杂、一般工程事故复杂。177.一般工程事故复杂是指直接经济损失在80万元以下,或累计损失时间25天以下的事故复杂。
178.内部审核形式包括:全部门全过程审核,单过程审核和专项审核。
179.纠正措施主要针对已发生的不符合,采取的任何纠正措施都应与问题的严重性和所遇到的不符合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180.体系主管部门组织的针对体系覆盖范围内所有活动的审核称为全部门全过程审核 181.CT.32文件管理程序所称文件是指信息及其承载媒体,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182.CT.32文件管理程序文件的分类包括管理体系文件、技术文件、规章性公文、外来文件和记录,以及以电子形式保存的上述文件。
183.公司采用“标识控制”和“目录控制”两种方法对文件进行控制。公司管理体系文件、技术文件一般按“标识控制”方法进行控制和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章性公文和外来文件一般按“目录控制”方法进行控制和管理。
184.CT.32.3记录管理办法所称记录指能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185.机关各部门和所属单位各部门、基层单位应结合具体业务识别应填写和保留的相关记录,建立“记录管理明细表” 186.基层单位(含厂、车间、站所、队等)应收集与本专业相关的在用标准信息,识别出在用的标准,编制“在用标准目录”。
187.在新井位勘察完毕,钻井队搬家之前,钻井队应针对现场勘察结果编制HSE工作计划书。
188.HSE工作计划书由钻井队主管安全的干部组织编制,钻井队主要领导(队长或支部书记)批准,并组织向全体员工交底,参加学习人员应签字。
189.不同地区、不同区块HSE工作计划书按作业井次编制,作业结束后,该项目计划书即告废止。190.拆搬安现场存在高压线时,必须经现场调度及现场安全监督确定不存在安全隐患后方可进行作业。
191.施工前,由钻井队主要负责人组织召开拆搬安作业前的职工大会,对本队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对新井场进行风险识别,并向职工进行交底;明确干部、班组的具体分工和起重作业时的指挥人员。
192.钻井设备拆搬安作业要合理安排组织生产,避免交叉作业,禁止起早贪黑和疲劳作业。
193.CZ.1.9钻井(侧钻井)现场冬防保温及冬季安全生产管理办法中“一般地区”指冬季气温连续在-20℃以上的地区。194.冬防保温工作起止时间:正常情况下,高寒地区冬防保温运行期为10月1日起至次年4月30日。
195.进入冬防保温运行期后,设备的燃油、润滑油、液压油等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更换为冬季用油。其中润滑脂的更换要视环境温度提前将夏季用油替出,机油、防冻液更换时要彻底放净原有液体,严禁新旧混用。冬季用油、防冻液所采用标号应满足当地最低气温要求。
196.36v防爆变压器箱位置摆放合理,应做架高处理,禁止直接摆放于地面,变压器输入输出端有标识,接地可靠。197.指重表使用防冻液压油,禁止用蒸汽直接吹扫指重表,表面应保持清洁卫生。
198.电热器必须配备温控开关,电热器周边0.5米不得堆放杂物,上方禁止覆盖或烘烤可燃物,宿舍无人时必须拉闸断电。199.井场钻具应摆放在管架或垫杠上,每根钻具至少有两个支撑点,两端探出各不超过1.5米,钻具叠放层与层之间采取垫杠档销等合理的防滑措施,叠放层数不超过3层。200.风险管控工具有“五先”工作法、“六个评估”、目视化管理、上锁挂签、工作前安全分析、作业许可、工作循环分析和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等。
二、选择题
(一)单选
1.下面哪项不是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内容重点。(D)
A、清洁
B、润滑
C、防腐
D、调试
2.所有储存的润滑油必须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储存,并按(A)分类存贮,标明品名、牌号、级别、数量及入库日期等,并妥善保管。
A、品牌
B、日期
C、级别
D、种类
3.寒冷地区润滑油品应按季节及时进行更换,每年(B)至次年四月五日应使用冬季润滑产品,冬、夏两季通用的润滑产品可正常使用。
A、十月一日
B、十月五日
C、十月十日
D、十一月六日
4.润滑油品的加注必须严格实行“三过滤”制度中三级过滤是指(C)
A、进油过滤
B、放油过滤
C、加油过滤D、卸油过滤
5.润滑油品加注时,如有加油刻度线,应以刻度线为准。无刻度线时循环润滑应符合正常运行时油箱油位应保持在(B)以上
A、1/3 B、2/3 C、3/4 D、1/2 6.正常情况下,固定式油桶(油箱),每(A)清洗一次;其余各用具每两周清洗一次。
A、三个月 B、两个月
C、一个月 D、三周
7.设备特大事故是指一次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D)万元以上的;
A、30 B、50
C、80
D、100 8.发生事故时,(A)施工队伍为现场应急处置的责任主体,应立即组织启动现场应急处置预案。A、作业主体单位
B、相关方单位
9.(A)是发现溢流的责任主体,当班其他岗位人员包括参与现场施工的录井、定向井、测井、固井等专业技术服务单位的人员有责任协助基层队发现溢流。
A、坐岗人员
B、工程技术员
C、泥浆技术员
D、队长
10.陆上油(气)井发生井喷失控,在12小时内仍未建立井筒压力平衡,企业自身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事故处理属于(B)。A、一级井喷突发事件(Ⅰ级)B、二级井喷突发事件(Ⅱ级)C、三级井喷突发事件(Ⅲ级)
11.钻井单位实行“驻井监督”,监督人数按照与钻井队数量(A)的比例进行配备 A、1:1 B、1:2 C、2:1 D、1:3 12.各基层单位应(B)对岗位员工进行一次安全统考,并保留相应的考试试卷。
A、每周 B、每月
C、每季度
D、半年
13.公司、各单位、基层单位应分别实施违章记分管理。年内违章累积记分达(A)分及以上的人员,公司对其进行“离岗培训”。
A、12 B、8 C、4 D、6 14.各单位应(B)至少对本单位所有基层进行一次A、B、C审核定级,并根据审核排名结果,按照1.5:1:0.5的奖励比例系数实施奖惩。
A、每月B、每季度C、每半年D、每年
15.下列不属于生产安全危害因素中人的因素的是(D)A、辨识功能缺陷B、操作失误C、监护不当D、防护缺陷 16.下列哪项不属于高危作业(B)。
A、井架整拖作业B、临时作业
C、有限空间作业D、起升井架作业
17.高处作业是指距坠落高度基准面(C)及以上进行的作业。
A、0.5m B、1m C、2m D、3m 18.下面哪项不属于钻井高处作业项目(B)。
A、安装顶驱作业B、上井架作业C、顶驱设备保养D、更换起井架大绳作业
19.当不能同时看见起重机操作人员和物件时,应站到(C)一侧,并增设中间指挥人员传递信号。A、起重机操作人员B、物件C、能看见起重机操作人员D、中间
20.刚开始指挥起吊物件时,应先用微动信号指挥,待物件离开地面(D)时停止起升,停留60秒进行试吊。A、5~10cm B、10~15cm C、15~20cm D、10~20cm 21.起重作业时应对易散落、翻转、不易控制的物体,或吊装物体积超过(B)立方米、长度超过()m、质量超过()吨,或在高压线附近吊运的物件,应加牵引绳,控制物件保持平衡。
A、5、5、0.5 B、5、10、0.5 C、10、5、1 D、5、10、1 22.拴系吊装索具时,应确保索具之间的夹角不得大于(C)度,特殊物件应选用专用吊具。
A、90
B、110
C、120
D、130 23.吊钩应保证止脱销完好,止脱销与吊钩钩体之间不得大于(B)mm的间隙,防止索具脱落。A、5
B、10
C、15
D、20 24.电气焊作业前应清除距电气焊动火区域周围(C)米之内的可燃物质或用阻燃物品隔离。A、10
B、8
C、5
D、3 25.电焊机输入电缆长度不应超过(B)米; A、1
B、2
C、3
D、5 26.焊接电缆应使用整根专用电缆,不得有接头,长度不应超过(D)米。A、5 B、10 C、20 D、30 27.严禁在(B)级及以上大风情况下进行高处动火作业。A、4 B、5 C、6 D、7 28.临时用电是指在生产或施工区域临时性使用非标准配置的、380V及以下的低压电力系统且不超过(C)个月的作业。A、3 B、5 C、6 D、8 29.室外设置的配电箱(柜)及开关箱应设有安全锁具,并满足防雨、防尘要求。配电箱(柜)周围(D)米范围内不应存放易燃、易爆、腐蚀性等危险物品。A、5 B、8 C、10 D、15 30.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一个班次。必要时,可适当延长临时用电作业许可期限,但最长不能超过(C)天。
A、5 B、10 C、15 D、20 3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指定专人监护,作业过程中,必须进行连续监测,每次连续作业时间不超过(A)小时。A、0.5 B、1 C、1.5 D、2 32.输电线路安全距离是指1KV以下线路至少为()米,1-10KV至少为()米,10-35KV至少为()米,35KV以上至少为()米(以上距离不包括雨、雾、潮湿天气)。(C)A、1、1.5、3、5
B、1、2、4、5 C、1.5、2、4、5
D、1.5、2、3、5 33.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应建立“危险化学品管理台帐”(CT.13.13-01),基层(A)更新一次。A、每月 B、每季度
C、每半年D、每年
34.基层班组应当结合班组安全活动,至少(B)组织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A、每天 B、每周 C、每月D、每季度
35.基层队应当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C)组织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A、每天 B、每周 C、每月D、每季度
36.所属单位对员工发现并及时上报非本岗位负责的设备、设施、生产工艺等存在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以及报告本岗位的设备、设施、生产工艺存在的非本人责任不落实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经单位主管部门确认后,给予(C)元的奖励 A、50-100 B、100-500
C、100-1000 D、500-1000 37.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A)人以上死亡,或者()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A、30、100、1亿
B、50、100、5000万
C、50、100、1亿
D、30、100、5000万
38.事故书面报告是在事故快报报完后,在(B)小时内以正式的书面形式进行报告。A、1
B、2
C、3
D、4 39.钻井吊环、吊卡、卡瓦检测周期为(B)。A、半年 B、1年 C、2年 D、三年
40.车辆进出机关大门时,行驶速度不超过(A)km/h,注意避让行人、直行车辆和驶出(入)车辆; A、5
B、10
C、20
D、30 41.现场乙炔气瓶的储存不能超过(C)瓶。A、3
B、4
C、5
D、6 42.气焊作业时氧气乙炔瓶相距应大于(C)m,距明火处大于()m。
A、5、5
B、5、10
C、10、10
D、10、15 43.气焊作业时,(A)安装防回火装置,不得倒放使用。A、乙炔气瓶
B、氧气气瓶
C、两瓶都要安
44.下列不属于严重违章的是(A)A未办理作业许可证从事危险作业
B操作非完好的特种设备、厂内机动车等; C电焊作业时,不按规定使用地线;
D私拉乱接电气线路,将电源线直接接在插座上或一个电源插孔连接多个电源插销; 45.下列属于严重违章的是(D)A工作期间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 B不按规定维护、保养本岗位设备; C不按规定开展岗位巡查、交接班检查; D未按规定时间间隔进行坐岗监测并填写记录;
46.违章行为记分若年内累积记分在4分以上(含4分)8分以下的,参加由基层单位组织不少于(C)学时培训。A、8
B、12
C、16 D、24 47.HSE(井控)专项奖励基金的(C)用于基层一线的奖励。A、1/2
B、2/3
C、3/4
D、1/3 48.每发现一起违反中油集团公司“禁令”和公司 “保命条款”,或不能及时发现、报告、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和纠正制止其他人员特别严重违章行为,给予违章人员(C)元处罚。A、100—500 B、500—1000 C、1000-2000 D、2000-5000 49.在一般作业场所,应使用(C)类电动工具。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50.基层单位(C)依据岗位人员HSE承诺、制度规程和岗位属地责任的落实情况,对每位岗位员工进行考核打分。A、每周B、每月C、每季度D、每年
51.拆卸、安装时,要按正确方向与顺序穿叉收放钢丝绳;起放钢丝绳收盘时,缠绕直径不得小于(B)倍钢丝绳直径。A、10 B、20
C、30
D、40 52.钢丝绳每使用(B)年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绳端连接件进行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A、1 B、2 C、3
D、4 53.钻机起放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有下列(B)情形之一的判为报废。
A在一个捻距内有5根及以上断丝
B 在一个捻距内的一股中有3根及以上断丝 C 在一个捻距内有1根及以上谷部断丝 D在一个捻距内的一股中有2根及以上断丝
54.双向逃生装置两地锚安装间距不小于(C)米,地锚下旋深度应为1.2-1.5米,地锚处应平整坚实,设置缓冲垫。A、2
B、3
C、4
D、5 55.双向逃生装置两地锚周围(A)米范围内不得堆放杂物,且地锚端多余的导向绳应盘好挂起,严禁包裹或直接触地。A、2
B、3
C、4
D、5 56.环境事件快报是指在发生事件后第一时间内,事件单位用(A)报告事件发生的基层单位、地点、时间、污染物种类和泄漏量、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等情况。A、电话
B、邮件
C、书面
D、短信
57.基层队是作业现场环境保护管理的责任主体,(B)是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负责落实作业现场防污染措施。A、书记
B、队长
C、安全监督员
D、责任工程师 58.泥浆池、污水池采用铺设防渗膜时,应铺设厚度不小于(D)mm、幅宽不小于7m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层。
A、0.5、1
B、0.5、2
C、0.75,、1 D、0.75、2 59.泥浆池、污水池采用铺设防渗膜时,应铺设厚度不小于(C)mm的1层,并覆盖池外边沿()米以上,采取压实措施,防止边缘下滑。
A、1、1
B、1、1.5
C、1.5,、1 D、2、1.5 60.泥浆池、污水池采用砖石砌筑水泥砂灰抹面时,砌筑厚度不小于(D)mm,四周砌筑高度不低于()mm(雨季汛期不低于()mm)的防溢坝。
A、250、250、400
B、300、250、400 C、250,、300、500 D、250、250、500 61.方井四周应采用砖砌,水泥砂灰抹面,底部浇注水泥砂灰,或铺设(A)层厚度不小于0.75mm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等有效防渗措施。A、1
B、2
C、3 D、4 62.钻井平台下方、泥浆材料场和循环罐、柴油罐、发电机房、远控房、泥浆泵等设备下面,应铺设1层厚度不小于0.75mm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并覆盖设备底座外边沿(A)mm以上,防渗膜四周加高()mm的覆土围埝。
A、500、200
B、500、250
C、600、300 D、600、250 63.钻井平台下方、泥浆材料场和循环罐、柴油罐、发电机房、远控房、泥浆泵等设备下面为水泥浇筑地面时(无需铺防渗膜),应在场地、设备四周加高(B)mm的围埝。A、100
B、200
C、250 D、300 64.井场排水沟、渠应挖深(C)mm以上,沟边加高不小于()mm的围埝。
A、100、100
B、150、150
C、200、100 D、200、150 65.在完钻交井之前,钻井队对泥浆池、污水池、堆砂池负有维护管理责任,应维护防渗的完好性,保持池中液面低于围埝高度(D)mm以上。
A、200
B、250
C、300
D、500 66.在进行原钻机试油作业时,由(A)负责泥浆池的维护管理。
A、钻井队
B、试油队
C、双方
67.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审核,审核周期为(C)年。
A、1
B、2
C、3
D、5 68.当工作量、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时,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周期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D)年。A、2
B、3
C、4
D、5 69.所属各单位环保主管部门每(C)组织开展一次绿色基层队考核验收和评比工作,并保留考核验收和评比资料。A、季度
B、半年
C、年
D、2年
70.每年(B),公司安排部署并开展环境日活动,所属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A、5月6日
B、6月5日
C、6月10日
D、7月8日 71.职业健康体检周期:在岗期间的定期体检每年1次;上岗前体检在正式上岗前(D)日内进行;离(转)岗体检在离岗前()日内进行。
A、7、10
B、10、30
C、10、7
D、30、30 72.所属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对存在噪声、粉尘、放射性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一次检测。
A、半
B、1
C、2
D、3 73.严禁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添加剂,各种饭菜应当留样至少(C)小时。A、6
B、12
C、24
D、36 74.室外气温超过(C)℃,未采取有效防暑、防范措施时,不准进行拆搬安、受限空间等高强度作业。A、25
B、30
C、35
D、40 75.各单位应对重点防火场所(部位)的员工每年至少进行(B)次消防安全培训并考试,新上岗和转岗员工应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并考试。
A、1
B、2
C、3 76.基层重点防火部位,由基层单位建立“基层队(车间)消防档案”,(C)进行具体管理,基层单位进行监督检查。A 岗位员工
B 兼职HSE员
C 作业班组 77.基层单位重点防火部位应由所在基层
B
进行重点监控检查。
A 岗位员工
B 单位领导
C 兼职HSE员 78.重点防火场所(部位)所在单位应当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之一: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B)。
A 逃生标志
B 疏散标志
C紧急集合标志 79.钻井井场消防房应配备:35Kg干粉灭火器()具、8Kg干粉灭火器()具、5Kg二氧化碳灭火器()具及其他消防设施。(A)
A、4 , 10 , 7
B、2, 8, 6
C、4 , 8 , 6
D、2 , 10 , 7 80.下列(C)属于一级动火作业。
A、钻井井口动火
B、打开油气层后井场内的动火C、钻井井喷应急抢险动火
D、公寓、办公楼等重点防火场所及部位的动火
81.钻井现场的生活区与井口的距离应不小于(B)米;值班房、发电房、库房、化验室等井场工作房、油罐区距井口应不小于()米;
A、100、50
B、100、30
C、150、50
D、150、50 82.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终报是指突发事件处置完毕(C)小时内报告处理结果。
A、0.5 B、1
C、2
D、4 83.钻井队应成立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长由钻井队(A)担任,副组长和成员可根据具体业务实际自行排序。A、队长
B、书记
C、兼职HSE监督员
D、驻井监督 84.各级监督检查人员到基层现场检查时,必须严格执行基层现场的HSE及井控管理制度,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一般每个现场检查时间不得少于(A)小时。A、2
B、3
C、4
D、5 85.钻井队按(A)计量柴油消耗、用电量、用水量,重点耗能设备有条件的应单台计量能耗,各种车辆用加油卡计量油耗。
A、口井
B、月
C、季度
D、年
86.所属单位应每(C)年修订一次能源消耗定额,或当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发生较大改变时,应即时修订能源消耗定额,以保持定额的先进性和合理性。A、1
B、2
C、3
D、4 87.所属单位至少每(B)组织进行一次能源消耗定额考核,确实做到有消耗,就有定额、有定额,就有考核。A、月
B、季度
C、半年 D、年
88.所属单位在编制能源消耗定额时,至少应包括柴油、汽油、电力和新鲜水,定额覆盖率应达到本单位能耗能用水总量的(B)以上.A 85
B 90
C 95 89.节能量、节水量统一采用(B)法 A、购入法
B、技措法
90.特大工程事故复杂是指直接经济损失在(A)万元及以上,或累计损失时间()天及以上,或在行业、社会上造成特别恶劣影响,严重损害公司整体形象的工程事故复杂。A、500 90
B、300
C、80 60 D、500 60 91.专业管理部门组织的针对管理业务范围内各项活动的审核属于(B)审核。
A、全部门全过程审核B、单过程审核C、专项审核 92.有关记录的保存期说法哪项是错误的(C)a)有可追溯性要求的记录保存期一般为长期保存; b)关键质量特性或重大活动的记录保存期限一般为5年; c)重要质量特性或重要活动的记录保存期限一般为1年; d)一般性记录,保存期限根据需要自行确定,一般为6个月以上。
93.“高寒地区”指冬季气温连续在(B)℃以下的地区。A、0
B、-10
C、-20
D、-25 94.钻井井场应采用(B)v安全电压保温用电伴热带; A、12
B、36
C、48
D、24 95.电伴热带无扭结,外皮无破损,电伴热带缠绕间距不得小于(C)mm,缠绕松紧适度,与金属棱角处有防磨措施。A、100
B、150
C、200 D、300 96.乙炔气瓶、氧气瓶应妥善保管,防止冻结。一旦冻结,用(A)解冻。
A、温水
B、火烤
C、铁器敲击
D、蒸汽
97.含硫化氢井及时倒换钻具;其它井原则上钻具每工作(A)天倒换钻具一次;
A、10
B、15
C、20 98.倒换钻具按两头倒换及中间倒两头交替进行;每次两头倒换的柱数不少于(B)柱,中间不少于()柱倒换到两头;并做好钻具倒换记录。
A、5 10
B、10 20
C、15 99.卡瓦使用井深应按卡瓦额定载荷的70%确定。卡瓦卡紧位置应在钻杆内螺纹接头下方(0.3米—0.5)米处。A、0.2-0.5
B、0.3-0.5
C、0.5-1.0 100.钻井作业期间,泥浆罐区、柴油罐区、天然气罐区以及距井口(A)m以内区域的所有电气设备,如电机、开关、照明灯具、仪器仪表、电气线路以及插接件、各种电动工具等都应符合防爆要求,做到整体防爆。A、30
B、35 C、40 D、50
(二)多选题
1.HSE职责内容紧密结合各岗位工作实际,明确基层岗位人员应承担的HSE工作(ABCD)。
A、责任B、权利C、义务D、工作内容E、考核办法 2.分公司每年年底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能力评价,能力评价的结果划分(ACD)三个档次。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D.不合格
3.没有安全管理工作经历的新提副处级人员、副科级人员和钻井队级人员,应到公司安全环保、井控部门进行HSE挂职锻炼,HSE挂职锻炼的主要内容包括(ABC)A.接受安全、井控教育培训
B.学习掌握安全环保、井控相关业务
C.参与现场监督检查
4.特种作业人员主要为从事(ABCD)等特种作业人员。
A.电工
B.电气焊
C.高处
D.司钻
5.润滑油品的加注必须严格实行定人、定点及(ABD)等“五定”制度。
A、定质
B、定时
C、定岗
D、定量
6.润滑油品的加注必须严格实行“三过滤”制度是指(ABC)A、进油过滤
B、放油过滤
C、加油过滤D、卸油过滤
7.为减少或避免设备冷却系统中机件的腐蚀和水垢,闭式循环冷却系统中必须使用具有(ABCD)功能合格的四防液。
A、防冻
B、防锈
C、防腐
D、防垢 8.下列设备不得作为闲置设备处理的是(ABCDE)
A、在用和备用设备
B、建设项目的设备
C、正在维修或改造的设备
D、特种储备、抢险救灾、生产应急等所必须的设备 E、报废和待报废设备
9.钻机搬迁前做到“五个到位”包括(ABCDE)。
A、钻井井位到位
B、工程设计到位
C、井场道路到位D、注水井泄压到位
E、工农关系协调到位
10.钻机搬迁前做到“四个不等”包括:(ABCD)
A、钻机不等井位B、施工不等设计 C、搬迁不等运输
D、运输不等道路E、井位不能钻机
11.CT.9.7石油工程相关方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所称石油工程相关方是指公司所属下列(ABCD)单位。
A、钻井技服
B、定向井
C、测井
D、录井
E、井下
12.主体作业单位负责对相关方进行安全监督管理,履行以下哪些主要职责(ABC)A 组织相关方单位签订安全环保协议书; B 开展对相关方单位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 C 配合相关方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D、全面落实相关方HSE管理责任
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所称“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ABC)。A、同时设计B、同时施工C、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D、同时评估
14.基层岗位员工承诺内容至少包括(ABCDE)A学习、掌握岗位相关的制度规程,并严格执行,做到个人不违章、不违纪;
B积极参加班前班后会、每周HSE会、安全经验分享、员工自学等活动;
C主动开展危害因素识别,落实各项风险控制工具; D有针对性地提出HSE建议和意见;认真开展岗位巡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隐患问题;
E自觉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及时提醒和制止他人不安全行为;自觉接受上级的监督检查等。
15.各单位应组织基层岗位员工大力推广岗位操作“五先”工作法是指(ABCDE)。
A进入现场前先观察周边环境是否安全,B启动设备前先检查要害部位是否完好,C动手操作前先思考操作程序是否掌握,D施工作业前先识别是否存在安全风险,E作业过程中优先关注是否做到“三不伤害”,16.下列选项中属于危害因素识别方法的是(ABCD)
A头脑风暴法B JSA
C、安全检查表法 D、现场观察法
17.以下风险直接判定为不可接受风险的是(ABCD)
A目前控制状态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 B 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 C相关方有重大合理的抱怨或要求的;
D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符合重大危险源要求的。
18.下列作业哪些属于非常规作业(ABCD)。
A新的作业 B临时作业 C、非计划性维修作业 D、交叉作业
19.发生下列(ABCDE)情况,生产单位和作业单位都有责任立即终止作业,报告批准人,并取消作业许可证。需要继续作业的,应重新办理作业许可证。
A、作业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
B、作业内容发生改变 C、实际作业与作业计划发生重大偏离
D、发现重大安全隐患
E、紧急情况或事故状态 20.司索人员站位应做到(ABCD)。
A绳套脱落打不着;
B吊物落下砸不着; C吊物移动挤不着;
D索具拉紧勒不着。21.下列情形不属于特种设备事故(ABCDE)A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引发的;
B通过人为破坏或者利用特种设备等方式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自杀的;
C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因劳动保护措施缺失或者保护不当而发生坠落、中毒、窒息等情形的;
D因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引发的与特种设备相关的事故,但该事故的发生与特种设备本身或者相关作业人员无关的; E非承压锅炉、非压力容器发生的事故。
22.所属单位对员工发现并及时上报以下(AB)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经单位主管部门确认后,给予100-1000元的奖励
A非本岗位负责的设备、设施、生产工艺等存在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
B本岗位的设备、设施、生产工艺存在的非本人责任不落实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
C本岗位负责的设备、设施、生产工艺等存在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
D本岗位的设备、设施、生产工艺存在的本人责任不落实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 23.生产安全事故包括(ABC)
A工业安全生产事故B火灾爆炸事故C交通事故D、环保事故
24.生产安全事件分级包括(ABCDE)
A限工事件
B医疗处置事件
C急救箱事件 D经济损失事件
E未遂事件
25.氧气瓶、乙炔气瓶应直立放置在专用支架上,且空瓶、满瓶应挂牌标识。存放气瓶的场所应设置(ABC)等标识;
A、当心爆炸B、注意通风C、禁止混放D、当心触电 26.下列属于特别严重违章的是(AB)
A、未办理作业许可证从事危险作业 B、特种作业人员无有效操作证上岗操作
C、使用未经检定或检定过期的安全防护与检测设施 D、电焊作业时,不按规定使用地线 27.下列属于严重违章的是(AD)
A、不按规定级别申报和办理作业许可审批或现场未严格落实防范措施
B、在未断电的高压线正上方、正下方和危险距离范围内进行吊装作业
C、特种作业人员无有效操作证上岗操作
D、吊装作业不按规定使用牵引绳或吊车千斤腿不垫枕木
28.下列属于一般违章的是(ABCD)
A、工作期间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 B、不按规定维护、保养本岗位设备; C、未对外来人员进行安全提示;
D、不按规定开展岗位巡查、交接班检查; 29.基层班组评估内容重点包括(ABCDE):
A班组长作用发挥情况
B班组人员协作配合情况 C班组人员考试平均成绩情况 D规章制度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E现场违章、隐患情况等。
30.岗位人员评估主要内容包括(ABCD)
A持证情况
B技能素质情况
C岗位HSE风险掌握情况
D遵章守纪情况 E岗位人员协作配合情况
31.发生事故、事件,有下列行为(ABCDE)之一的,应追究责任单位有关操作服务人员的责任。
A不遵守HSE管理规定和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的。
B未按规定正确穿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的。C无证或者未按规定持有效资格证擅自上岗操作的。
D未按规定正确操作、维护保养设备设施的。
E擅自拆除、挪用安全、环保防护设施、设备、器材的。32.对发生重大事故、事件(包括有责交通事故)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BCD)处分。
A、降级B、撤职C、留用察看D、开除
33.未发生事故、事件,岗位员工违反中油集团公司“禁令”、公司“规定”和“保命条款”作业的,给予岗位员工(ABC)的行政处分。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留用察看 34.经定期检查合格的电动工具,应在电动工具的明显部位粘贴检查“合格”标识。“合格”标识应包括(ABCD)。
A 工具编号
B 检查单位名称
C 检查人员姓名 D 检查日期
E工具名称
35.钻机起放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有下列(ACD)情形之一的判为报废。
A在一个捻距内有6根及以上断丝;
B 在一个捻距内的一股中有2根及以上断丝; C 在一个捻距内有2根及以上谷部断丝; D钢丝绳实测直径比钢丝绳名义直径减小5%的 36.逃生装置的导向绳要松紧合适,与地面夹角应在30-75度之间(最佳夹角为45度);在二层台处的逃生装置手动控制器要处于(A)状态,红色警示牌处于自由下垂状态;在地锚处的逃生装置手动控制器要处于(B)状态并插入红色警示标牌。
A、锁紧
B、解锁
37.逃生装置在累计下滑达到(ABC),应由厂家或其授权单位检测一次。
A 1000米
B 20次C 1年 D 12次
38.识别环境因素时,将来是指(ABCD)等因素。
A新建项目开发
B、生产工艺的改进 C、原辅材料的改变D、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化
39.一般来说,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或可能引起环境纠纷的环境因素,应当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根据公司生产实际,下列哪些为重要环境因素(ABCDE)A 发生溢流、井喷;
B钻井产生的钻屑、废泥浆、污水; C设施设备产生的噪声引起抱怨或投诉;
D自然因素:风暴潮、暴雨、洪水等不可抗力,可能导致的污染物大量泄漏、外溢。
E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内作业场所的所有环境因素。40.钻井岩屑及废泥浆、污水等废液应全部排入泥浆池,采取(ABCD)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钻井队配合完成。
A、就地固化处理
B、倒运集中处理 C、不落地回收处理
D、随钻处理
41.涉海作业现场环境保护执行下列(ABCD)哪项规定。
A、《施工作业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B、国家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C、《生产废弃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D、《涉海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42.创建绿色基层队的总体目标是(ABCDE)
A、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B、推进优先使用环保、节能产品,提高员工绿色消费和资源节约意识;
C、推进实施生产全过程环境保护管理,提高基层队防控污染和保护生态能力;
D、推进现场管理规范化和设备本质环保化,提高基层队伍的市场竞争力。
E、所有基层队全部达到绿色基层队建设标准 43.水基钻井废弃物包括(AB)
A、废弃钻井液
B、岩屑
C、污水
D、水基钻井液
4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范围包括(ABCD)
A、固定作业场所
B、移动作业场所
C、自然环境
D、相关活动。
45.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应考虑以下哪些情况(ABCDE)。
A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C作业场所的设施
D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和影响 E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
46.下列属于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是(ABCDE)。
A、噪声
B有毒气体
C 变质食物
D高温
E传染病
47.职业健康体检分为(ABCD)。
A、上岗前体检
B、在岗定期体检C、离(转)岗体检
D、应急事故体检
E、一般健康体检 48.职业健康体检包括下列(ABD)。
A、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在岗人员,离(转)岗人员
B、从事对健康有特殊要求的作业人员 C、两级机关及直属单位工作人员 D、应急事故的当事人员和救援人员
49.下列哪项是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预防的基本要求。(ABCDE)
A 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B 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
C 配备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
D 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E 配备急救药箱、冲洗设备
50.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包括(ABCD)A、禁止标识
B、警告标识
C、指令标识
D、警戒线
E、风向标 51.有下列(ABDE)情况之一的,应及时注销已经核发的内部准驾证,并由所在单位负责回收并上交至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处。
A内部准驾证超过有效期未按规定审验
B发生一般A级及以上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责任事故 C年内发生两次严重违章行为 D驾驶与内部准驾证不符车辆
E擅自将车辆交给无内部准驾证人员驾驶
52.驾驶个人车辆发生交通伤亡事故,有下列(ABC)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工伤:
A经交管部门认定负同等及以上责任的 B非上下班(倒班)时间驾驶车辆的 C不按公司规定路线行驶的
53.乘通勤班车人员在行车时,应注意以下事项(ABCDE)A严禁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车外 B严禁在车内吸烟
C严禁躺卧、占据和蹬踏座位 D严禁自行开关车门 E严禁与驾驶员闲谈
54.下列场所哪些为分公司级重点防火场所:(ABCD)A公寓、食堂、办公楼、档案室 B 储存、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C设备价值1000万元以下的科研单位
D其它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场所 E 机关大楼门前广场
55.下列场所哪些为基层钻井队重点防火部位(ABCDE)A配电间
B存放、使用各类油品或其它易燃品的库房 C油罐区、D循环罐区、E分离器区; 56.下列(ABD)属于二级动火作业。
A、钻井井口动火
B、打开油气层后井场内的动火 C、钻井井喷应急抢险动火
D、公寓、办公楼等重点防火场所及部位的动火 57.动火作业批准人安全职责主要包括:(ABCD)A与作业单位沟通作业区域风险和安全要求
B组织现场核查动火作业条件和安全措施或相关方案的落实情况
C负责签发和关闭动火作业许可证 D指定属地监督,明确监督工作要求 E指定具体作业监护人,明确监护工作要求 58.动火作业许可证应存放在(ABC)。A、作业现场
B、作业区域所在单位
C、其他相关方
D、作业班组
59.消防安全“四懂四会”中四懂是指(ABCD)
A懂本岗位生产过程的火灾危险性
B懂预防火灾的措施 C懂扑救方法
D懂疏散方法
E懂组织人员逃生 60.应急工作原则是(ABCDE)
A、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B、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C、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D、加强协调,注重联动 E、强化支撑,提高水平
61.按照《中石油集团公司突发事件分类分级目录》(厅发〔2013〕30号)文件,将突发事件分为(ABCD)大类。A 突发自然灾害事件B 突发事故灾难事件C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D突发社会安全事件E、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62.基层班组长应组织完成好交接班前的岗位巡回检查,其主要内容应至少包括(ABCDE)
A岗位人员的劳保穿戴情况及操作的正确情况 B岗位人员对本岗位巡检情况
C岗位人员对“岗位两书一表”内容,以及有关HSE及井控知识掌握情况
D 设备的维护保养与运转情况 E周边环境的安全状况
63.各级监督检查人员应按照“领导带队、专家组团、穿戴劳保、事先不约、深入基层、多用时间、多查隐患、整改闭环”的要求,本着(ABCD)的原则,认真履行检查职责。A查细
B查实
C查准
D查全
E查清 64.全员绩效考核管理的原则是(ABCD)
A按照岗位职责考核原则
B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C统放结合原则
D激励约束并重原则 65.识别能源因素时,应考虑三种状态,其中下面(AB)属于紧急状态。
A发生应急事故
B、能源断供 C、生产中断
D、活动暂停
第二篇:体系文件学习心得
体系文件学习心得
2月17日以来公司组织全体管理、非计件人员认真、系统、全面的学习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使我们加深了对管理体系的理解,有助于在今后的体系运行过程中进一步落实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管理体系文件分为三个层次: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以及支持性文件。管理手册是全体员工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法规性文件,全体员工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其中明确确定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方针:遵守法律法规 重视事故预防 坚持诚信经营 满足顾客期望 开展科技创新 保证品质之源 注重以人为本 关注员工健康 实施文明生产 发展绿色能能源 创建和谐环境 实现持续发展;
程序文件就是为了完成管理体系要素所规定的方法。在书面或文件化的程序中通常包括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做什么和谁来做;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做;应采用什么材料、设备和文件;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和记录。公司根据管理手册和公司运行特点,制定了XXX个程序文件,程序文件详细规定了公司运行各个部门的职责,并指导各项管理工作的实际工作程序,主要遵循5W1H原则(What—做什么,Who—谁来做,When—何时做,Where—何地做,Why—为何做,How—如何做);其中涉及到质量部的程序文件主要有管理评审控制程序、计量确认标识控制程序、测量设备管理程序„„等XXXX个。
我作为一名XXX车间检验员,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以及结合2013组装车间整体质量状况,我就本人工作情况做一下总结;
1、在工作过程中虽然有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在解决问题时未能过程控制方法的原则对问题进行处理,例如XXXXXXXX批量性质量事故的发生,虽然当时在生产现场发现了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以及XXXXXXXXXXXXX导致报废问题,但由于未能完全按照程序文件中《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以及《过程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未能形成信息反馈单,等相关手续反馈给相关部门进行及时解决,导致后来对原因追溯时带来困难;
2、生产现场部分滞留XXX较长时间无标识,不清楚处于什么状态,主要由于在工作过程中未能执行《不符合控制程序》,未能及时做好标识、隔离,并及时开具《不合格品通知单》以及《返工返修单》、《报废单》等相关手续对平时产生的不合格品形成闭环;
以上这些问题以及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领导与同事指正的问题我将会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强化执行力,发现不符合现象时严格执行《不符合控制程序》对产品进行标识隔离,同时出具相关手续,避免不合格品流转;同时执行《数据分析控制程序》以及《改进控制程序》,对生产过程中各项测量数据进行汇总并利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分析,能够及时的了解产品质量状况以及趋势,做好纠正预防措施,避免批量性不合格品的产生;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用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质量决定市场。只有树立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和牢固的质量意识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实;质量就是意识,它在我们心中,也在我们手中,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加倍努力,立足实际,严格把关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为公司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XXXXXXX XXXX年 XX月XX日
第三篇:C语音 文件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设计思想的简单描述:
在设计要求1中,首先要用只读方式打开文件,然后将文件中的数据读入结构体。之后再通过fopen写入方式打开一个二进制文件CLASS01_1001_15.dat,将结构体中的数据写入二进制文件中。在设计要求2中,首先根据实验要求定义三个结构体,然后将DataForLab8中的数据分别存入这三个结构体中。然后编写输出函数将三中结构体中的数据输出到屏幕上。查询函数即是将学生的某科成绩与两个端点数值比较,在区间内的即可输出。再设计要求3中,首先写一个排序函数,将学生成绩按某科成绩排序,然后将其按照和设计要求1中相类似的方法将其写入相应文件中。然后按照实验要求二中的查询方法查询某一区间内的学生。
二、程序结构及流程的简单描述:
三、实验心得体会: 在这次试验中,利用定义类型的方法定义结构体类型,可使程序变得简单,而且这样使用可以使很多复杂的指针结构简单明了。还有,结构体指针的应用,间接访问结构体中的数据,还能节省大块的空间。链表将整个数据串联在一起,可以通过第一个学生依次找到之后的学生的数据。排序我认为较难,还没有掌握清楚,还需要多加练习掌握。
第四篇:C语言文件选择题
C语言文件选择题(答案在最后)
1、标准库函数fgets(s,n,f)的功能是
A)从文件f中读取长度为n的字符串存入指针s所指的内存
B)从文件f中读取长度不超过n-1的字符串存入指针s所指的内存 C)从文件f中读取n个字符串存入指针s所指的内存
D)从文件f中读取长度为n-1的字符串存入指针s所指的内存
2、在 C中,对文件的存取以________为单位 A)记录
B)字节 C)元素
D)簇
3、下面的变量表示文件指针变量的是 A)FILE *fp
B)FILE fp C)FILER *fp
D)file *fp
4、在 C中,下面对文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r”方式打开的文件只能向文件写数据 B)用“R”方式也可以打开文件
C)用“w”方式打开的文件只能用于向文件写数据,且该文件可以不存在 D)用“a”方式可以打开不存在的文件
5、在 C中,当文件指针变fp已指向“文件结束”,则函数feof(fp)的值是 A).t.B).F.C)0
D)1
6、在 C中,系统自动定义了3个文件指针stdin,stdout和stderr分别指向 终端输入、终端输出和标准出错输出,则函数fputc(ch,stdout)的功能是 A)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给字符变量ch B)在屏幕上输出字符变量ch的值 C)将字符变量的值写入文件stdout中 D)将字符变量ch的值赋给stdout
7、下面程序段的功能是 #include
C)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然后在输出到屏幕的同时赋给变量s1 D)在屏幕上输出stdout的值
8、在 C中,常用如下方法打开一个文件 if((fp=fopen(“file1.c”,“r”))==NULL){printf(“cannot open this file n”);exit(0);} 其中函数exit(0)的作用是 A)退出C环境
B)退出所在的复合语句
C)当文件不能正常打开时,关闭所有的文件,并终止正在调用的过程 D)当文件正常打开时,终止正在调用的过程
9、执行如下程序段 #include
B)file.c C)file.dat
D)file.txt
10、在内存与磁盘频繁交换数据的情况下,对磁盘文件的读写最好使用的函数是 A)fscanF,fprintf
B)fread,fwrite C)getc,putc
D)putchar,getchar
11、在C中若按照数据的格式划分,文件可分为
A)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
B)磁盘文件和设备文件 C)二进制文件和文本文件
D)顺序文件和随机文件
12、若fp是指向某文件的指针,且已读到该文件的末尾,则C语言函数feof(fp)的返回值是
A)EOF
B)-1 C)非零值
D)NULL
13、在C中,缓冲文件系统是指
A)缓冲区是由用户自己申请的 B)缓冲区是由系统自动建立的
D)缓冲区是根据文件的大小决定的 D)缓冲区是根据内存的大小决定的
14、在C中,文件型指针是
A)一种字符型的指针变量
B)一种结构型的指针变量 C)一种共用型的指针变量
D)一种枚举型的指针变量
15、在C中,标准输出设备是指 A)键盘
B)鼠标 C)硬盘
D)光笔
16、在C中,标准输出设备和标准错误输出设备是指显示器,它们对应的指针名 分别为
A)stdin,stdio
B)STDOUT,STDERR C)stdout,stderr
D)stderr,stdout
17、在C中,所有的磁盘文件在操作前都必须打开,打开文件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fopen(文件名,文件操作方式);
其中文件名是要打开的文件的全名,它可以是: A)字符变量名、字符串常量、字符数组名
B)字符常量、字符串变量、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 C)字符串常量、存放字符串的字符数组名、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 D)字符数组名、文件的主名、字符串变量名
18、在C中,打开文件的程序段中正确的是
A)#include
B)#include
FILE *fp;
FILE fp;
fp=fopen(“file1.c”,“WB”);
fp=fopen(“file1.c”,“w”);C)#include
D)#include
FILE *fp;
FILE *fp;
fp=fopen(“file1.c”,“w”);
fp=fopen(“file1.c”,“w”);
19、在C中,打开文件时,选用的文件操作方式为“wb”,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要打开的文件必须存在 B)要打开的文件可以不存在 C)打开文件后可以读取数据
D)要打开的文件是二进制文件
20、在C中,如果要打开C盘一级目录ccw下,名为“ccw.dat”的二进制文件用于 读和追加写,则调用打开文件函数的格式为
A)fopen(“c:ccwccw.dat”,“ab”)B)fopen(“c:ccw.dat”,“ab+”)C)fopen(“c:ccwccw.dat”,“ab+”)D)fopen(“c:ccwccw.dat”,“ab+”)
21、在C中,假设文件型指针fp已经指向可写的磁盘文件,并且正确执行了函数 调用fputc('A',fp),则该次调用后函数返回的值是 A)字符'A'或整数65
B)符号常量EOF C)整数1
D)整数-1
22、以下函数,一般情况下,功能相同的是 A)fputc和putchar
B)fwrite和fputc C)fread和fgetc
D)putc和fputc
23、设文件file1.c已存在,且有如下列程序段 #include
A)将文件file1.c的内容输出到屏幕 B)将文件file1.c的内容输出到文件
C)将文件file1.c的第一个字符输出到屏幕 D)什么也不干
24、设文件stu1.dat已存在,且有如下列程序段 #include
A)将文件stud1.dat的内容复制到文件stud2.dat中 B)将文件stud2.dat的内容复制到文件stud1.dat中 C)屏幕输出stud1.dat的内容 D)什么也不干
25、下面程序段定义了函数putint,该函数的功能是 putint(int n,FILE *fp){char *s;int num;s=&n;for(num=0;num<2;num++)putc(s[num],fp);} A)屏幕输出一整数
B)屏幕输出一字符 C)向文件写入一实数
D)向文件写入一整数
26、如果要将存放在双精度型数组a[10]中的10个双精度型实数写入文件型指针 fp1指向的文件中,正确的语句是 A)for(i=0;i<80;i++)fputc(a[i],fp1);B)for(i=0;i<10;i++)fputc(&a[i],fp1);C)for(i=0;i<10;i++)fwrite(&a[i],8,1,fp1);D)fwrite(fp1,8,10,a);
27、如果将文件型指针fp指向的文件内部指针置于文件尾,正确的语句是 A)feof(fp);
B)rewind(fp);C)fseek(fp,0L,0);
D)fseek(fp,0L,2);
28、如果文件型指针fp指向的文件刚刚执行了一次读操作,则关于表达式 “ferror(fp)”的正确说法是
A)如果读操作发生错误,则返回1
B)如果读操作发生错误,则返回0 C)如果读操作未发生错误,则返回1 D)如果读操作未发生错误,则返回0
29、下列程序的主要功能是 #include “stdio.h” main(){FILE *fp;long count=0;fp=fopen(“q1.c”,“r”);while(!feof(fp)){fgetc(fp);count++;} printf(“count=%ldn”,count);fclose(fp);} A)读文件中的字符
B)统计文件中的字符数并输出 C)打开文件
D)关闭文件
30、下列程序的主要功能是 #include “stdio.h” main(){FILE *fp;char ch;long count1=0,count2=0;fp=fopen(“q1.c”,“r”);while(!feof(fp)){ch=fgetc(fp);if(ch=='{'}count++;if(ch==')')count2++;} if(count1==count2)printf(“YES!n”);else printf(“ERROR!n”);fclose(fp);} A)读文件中的字符'{'和'}'
B)统计文件中字符'{'和'}'的个数
C)输出“YES!”和“ERROE!”
D)检查C语言源程序中的花括号是否配对
31、假定名为“data1.dat”的二进制文件中依次存放了下列4个单精度实数:
-12.1
12.2
-12.3 12.4 则下面程序运行后的结果是 #include “stdio.h” main(){FILE *fp;float sum=0.0,x;int i;fp=fopen(“data1.dat”,“rb”)for(i=0;i<4;i++,i++)
{fread(&x,4,1,fp);sum+=x;} printf(“%fn”,sum);fclose(fp);} A)0.1
B)0.0 C)-12.3
D)12.4
32、下面程序的主要功能是: #include “stdio.h” main(){FILE *fp;float x[4]={-12.1,12.2,-12.3,12.4};int i;fp=fopen(“data1.dat”,“wb”)for(i=0;i<4;i++){fwrite(&x[i],4,1,fp);fclose(fp);} } A)创建空文档data1.dat B)创建文本文件data1.dat C)将数组x中的四个实数写入文件data1.dat中 D)定义数组x
33、有如下程序段: #include “stdio.h” main(){FILE *fp;int i;char s[10];fp=fopen(“name.txt”,“w”)for(i=0;i<40;i++)
{scanf(“%s”,s);fputc(s,fp);fputc(“n”,fp);} fclose(fp);}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将39个人的名字写入文本文件name.txt中 B)将40个人的名字写入文本文件name.txt中 B)文件name.txt中只能写入40个字符 D)文件name.txt必须存在
34、有如下函数段: int file_err(fpp)FILE *fpp;{ if(ferror(fpp))
return(1);
else
return(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函数的功能是测试fpp所指向的文件最后一次操作是否正确 B)函数的功能是返回1 C)函数的功能是返回0 D)函数的功能是测试fpp所指向的文件最近一次操作是否正确
35、函数fopen()的返回值不能是 A)NULL
B)0 C)1
D)某个内存地址
36、以只写方式打开一个二进制文件,应选择的文件操作方式是 A)“a+”
B)“w+” C)“RB”
D)“wb”
37、存储整型数据-7865时,在二进制文件和文本文件中占用的字节数分别是 A)2和2
B)2和5 C)5和5
D)5和2
38、在C中,二进制文件中的数据存放格式和整数-12345占用的字节数分别为 A)ASCII码方式、4个字节
B)ASCII码方式、2个字节 C)二进制数方式、2个字节
D)二进制数方式、4个字节
答案:
1、B
2、B
3、A
4、C
5、D
6、B
7、C
8、C
10、B
11、C
12、C
13、B
14、B
15、A
16、C
17、C
19、A
20、D
21、A
22、D
23、A
24、D
25、D
26、C
28、D
29、B
30、D
31、A
32、C
33、B
34、C
36、D
38、B
9、A、C
27、D
37、B
第五篇:国企改革“1+N”文件体系
国企改革“1+N”文件体系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全文).................................................................2 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9 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11 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1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22 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的通知......................................26 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32 关于印发《关于鼓励和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的指导意见》的通知..................................................................................................................................36 关于印发《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的通知..........................42 国务院关于印发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54 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60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7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7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81 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90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全文)2015-09-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2015年8月24日)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广大职工付出了不懈努力,成就是突出的。但也要看到,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管理混乱,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作用被弱化。面向未来,国有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在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国有企业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根本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坚持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坚持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要成为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
——坚持增强活力和强化监管相结合。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重要关系。增强活力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本质要求,加强监管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保障,要切实做到两者 2 的有机统一。继续推进简政放权,依法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守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采用的科学方法。要正确处理推进改革和坚持法治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正确处理搞好顶层设计和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的关系,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推进,把握好改革的次序、节奏、力度,确保改革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取得积极进展,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健全,优胜劣汰、经营自主灵活、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
——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更加成熟,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健全,监管手段和方式不断优化,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落实。
——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作用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护资源环境、加快转型升级、履行社会责任中的引领和表率作用充分发挥。
——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更加巩固,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
二、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四)划分国有企业不同类别。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通过界定功能、划分类别,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按照谁出资谁分类的原则,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制定所出资企业的功能界定和分类方案,报本级政府批准。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划分并动态调整本地区国有企业功能类别。
(五)推进商业类国有企业改革。商业类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优胜劣汰、有序进退。
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并着力推进整体上市。对这些国有企业,重点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
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对需要实行国有全资的企业,也要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实行股权多元化;对特殊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实行业务板块有效分离,独立运作、独立核算。对这些国有企业,在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同时,加强对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以及完成特殊任务的考核。
(六)推进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这类企业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对公益类国有企业,重点考核成本控制、产品服务质量、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根据企业不同特点有区别地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考核中要引入社会评价。
三、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七)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大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力度,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
(八)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规范董事长、总经理行权行为,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要切实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法无授权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得干预。加强董事会内部的制衡约束,国有独资、全资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均应有职工代表,董事会外部董事应占多数,落实一人一票表决制度,董事对董事会决议承担责任。改进董事会和董事评价办法,强化对董事的考核评价和管理,对重大决策失误负有直接责任的要及时调整或解聘,并依法追究责任。进一步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拓宽来源渠道。
(九)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产生、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不断创新有效实现形式。上级党组织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广开推荐渠道,依规考察提名,严格履行选用程序。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和层级,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不同选人用人方式。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加快建立退出机制。推行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明确责任、权利、义务,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
(十)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企业内部的薪酬分配权是企业的法定权利,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定,完善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讲效率又讲公平、既符合企业一般规律又体现国有企业特点的分配机制。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全员绩效考核,以业绩为导向,科学评价不同岗位员工的贡献,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切实做到收入能增能减和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 4 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对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健全与激励机制相对称的经济责任审计、信息披露、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约束机制。严格规范履职待遇、业务支出,严禁将公款用于个人支出。
(十一)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各类管理人员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制度,对特殊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委托人才中介机构推荐等方式,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建立分级分类的企业员工市场化公开招聘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规范企业各类用工管理,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真正形成企业各类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合理流动机制。
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十二)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准确把握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该管的要科学管理、决不缺位,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决不越位,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将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大力推进依法监管,着力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改变行政化管理方式,改进考核体系和办法,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
(十三)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资本整合,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通过股权运作、价值管理、有序进退,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实现保值增值。科学界定国有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边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其他直接监管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并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依法自主开展国有资本运作,对所出资企业行使股东职责,按照责权对应原则切实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开展政府直接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试点。
(十四)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总体要求,优化国有资本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建立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培训等的作用,解决好职工安置问题,切实保障退出企业依法实现关闭或破产,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依法合规通过证券交易、产权交易等资本市场,以市场公允价格处置企业资产,实现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变现的国有资本用于更需要的领域和行业。推动国有企业加快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合理限定法人层级,有效压缩管理层级。发挥国有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中的骨干和表率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科研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支持国有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鼓励国有企业之间以及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跨国公司。
(十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稳步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国有资本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具备条件的进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按照统一制度规范、统一工作体系的原则,抓紧制定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条例。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五、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十六)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稳妥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通过实行股份制、上市等途径已经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要着力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资本运行效率上下功夫;对于适宜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改革要依法依规、严格程序、公开公正,切实保护混合所有制企业各类出资人的产权权益,杜绝国有资产流失。
(十七)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实行同股同权,切实维护各类股东合法权益。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依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相关安全审查规定,完善外资安全审查工作机制。开展多类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试点,逐步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十八)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作用,通过市场化方式,以公共服务、高新技术、生态环保、战略性产业为重点领域,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重组等多种方式,与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
(十九)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坚持试点先行,在取得经验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通过实行员工持股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优先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支持对企业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等持股。员工持股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完善相关政策,健全审核程序,规范操作流程,严格资产评估,建立健全股权流转和退出机制,确保员工持股公开透明,严禁暗箱操作,防止利益输送。
六、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十)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明确监事会、审计、纪检监察、巡视以及法律、财务等部门的监督职责,完善监督制度,增强制度执行力。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督,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建立审计部门向董事会负责的工作机制。落实企业内部监事会对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进一步发挥企业总法律顾问在经营管理中的法律审核把关作用,推进企业依法经营、合规管理。集团公司要依法依规、尽职尽责加强对子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职工民主监督。
(二十一)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强化出资人监督,加快国有企业行为规范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对企业关键业务、改革重点领域、国有资本运营重要环节以及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督,规范操作流程,强化专业检查,开展总会计师由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委 6 派的试点。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制度,明确职责定位,强化与有关专业监督机构的协作,加强当期和事中监督,强化监督成果运用,建立健全核查、移交和整改机制。健全国有资本审计监督体系和制度,实行企业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全覆盖,建立对企业国有资本的经常性审计制度。加强纪检监察监督和巡视工作,强化对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使权力等的监督,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狠抓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整合出资人监管、外派监事会监督和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等监督力量,建立监督工作会商机制,加强统筹,创新方式,共享资源,减少重复检查,提高监督效能。建立健全监督意见反馈整改机制,形成监督工作的闭环。
(二十二)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完善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设立统一的信息公开网络平台,依法依规、及时准确披露国有资本整体运营和监管、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以及管理架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关联交易、企业负责人薪酬等信息,建设阳光国企。认真处理人民群众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来信、来访和检举,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有效保障社会公众对企业国有资产运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十三)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评估、决策事项履职记录、决策过错认定标准等配套制度,严厉查处侵吞、贪污、输送、挥霍国有资产和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建立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问责机制,对企业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敷衍不追、隐匿不报、查处不力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失职渎职责任,视不同情形给予纪律处分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二十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创新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保证党组织工作机构健全、党务工作者队伍稳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符合条件的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中符合条件的党员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经理层成员与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适度交叉任职;董事长、总经理原则上分设,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一般由一人担任。
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切实承担好、落实好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坚持从严治党、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增强管党治党意识,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聚精会神抓好党建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党组织班子其他成员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结合业务分工抓好党建工作。中央企业党组织书记同时担任企业其他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设立1名专职抓企业党建工作的副书记。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保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企业党组织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发挥好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深入细致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根据不同类型混合所有制企业特点,科学确定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职责定位、管理模式。
(二十五)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企业改革发展需要,明确选人用人标准和程序,创新选人用人方式。强化党组织在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中的责任,支持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坚决防止和整治选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风。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尤其是主要领导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和综合考核评价,及时调整不胜任、不称职的领导人员,切实解决企业领导人员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以强化忠诚意识、拓展世界眼光、提高战略思维、增强创新精神、锻造 7 优秀品行为重点,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快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
(二十六)切实落实国有企业反腐倡廉“两个责任”。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纪检机构要履行好监督责任。加强党性教育、法治教育、警示教育,引导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正确履职行权。建立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与企业考核等挂钩,实行“一案双查”。推动国有企业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巡视工作,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反“四风”规定,努力构筑企业领导人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八、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二十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加强国有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优化制度、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快建立稳定可靠、补偿合理、公开透明的企业公共服务支出补偿机制。完善和落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土地变更登记和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国有企业退出的相关政策,依法妥善处理劳动关系调整、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问题。
(二十八)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相关政策,建立政府和国有企业合理分担成本的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分离移交、重组改制、关闭撤销等方式,剥离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和所办医院、学校、社区等公共服务机构,继续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对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为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二十九)形成鼓励改革创新的氛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实践、创新。全面准确评价国有企业,大力宣传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宣传改革的典型案例和经验,营造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良好舆论环境。
(三十)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一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履行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督促落实,确保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顺利推进,取得实效。金融、文化等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央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
(完)
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出要求、作出部署。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进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毫不动摇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出台《若干意见》,对于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保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提升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充分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从严选拔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严格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坚持从严教育管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强化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履职行权的监督;适应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需要,加强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领导;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若干意见》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党委(党组)和各国有企业党组(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不断完善党委(党组)抓、书记抓、各有关部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切实加强。
10 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
2015年09月24日22:35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字号
人民网北京9月24日电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中国政府网今日公布意见全文。
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
国发〔2015〕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多年来,一批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但治理机制和监管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还有许多国有企业为转换经营机制、提高运行效率,正在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当前,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挑战,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需要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夯实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微观基础。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要坚决防止因监管不到位、改革不彻底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引资本与转机制结合起来,把产权多元化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结合起来,探索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效途径。
——完善制度,保护产权。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切实保护混合所有制企业各类出资人的产权权益,调动各类资本参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
——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坚持依法依规,进一步健全国有资产交易规则,科学评估国有资产价值,完善市场定价机制,切实做到规则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强化交易主体和交易过程监管,防止暗箱操作、低价贱卖、利益输送、化公为私、逃废债务,杜绝国有资产流失。
——宜改则改,稳妥推进。对通过实行股份制、上市等途径已经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要着力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资本运行效率上下功夫;对适宜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一企一策,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确保改革规范有序进行。尊重基层创新实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做法。
二、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三)稳妥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市场化、国际化要求,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创新商业模式为导向,充分运用整体上市等方式,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坚持以资本为纽带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国有资本出资人和各类非国有资本出资人以股东身份履行权利和职责,使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四)有效探索主业处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同时加强分类依法监管,规范营利模式。
——重要通信基础设施、枢纽型交通基础设施、重要江河流域控制性水利水电航电枢纽、跨流域调水工程等领域,实行国有独资或控股,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国有企业依法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建设和运营。
——重要水资源、森林资源、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开发利用,实行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在强化环境、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上,允许非国有资本进入,依法依规有序参与开发经营。
——江河主干渠道、石油天然气主干管网、电网等,根据不同行业领域特点实行网运分开、主辅分离,除对自然垄断环节的管网实行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外,放开竞争性业务,允许非国有资本平等进入。
——核电、重要公共技术平台、气象测绘水文等基础数据采集利用等领域,实行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支持非国有企业投资参股以及参与特许经营和政府采购。粮食、石油、天然气等战略物资国家储备领域保持国有独资或控股。
——国防军工等特殊产业,从事战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核心军工能力领域,实行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其他军工领域,分类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建立竞争性采购体制机制,支持非国有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维修服务和竞争性采购。
——对其他服务国家战略目标、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共用技术平台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大国有资本投资力度,发挥国有资本引导和带动作用。
(五)引导公益类国有企业规范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水电气热、公共交通、公共设施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和领域,根据不同业务特点,加强分类指导,推进具备条件的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政府要加强对价格水平、成本控制、服务质量、安全标准、信息披露、营运效率、保障能力等方面的监管,根据企业不同特点有区别地考核其经营业绩指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考核中要引入社会评价。
三、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六)引导在子公司层面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集团公司二级及以下企业,以研发创新、生产服务等实体企业为重点,引入非国有资本,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合理限定法人层级,有效压缩管理层级。明确股东的法律地位和股东在资本收益、企业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等方面的权利,股东依法按出资比例和公司章程规定行权履职。
(七)探索在集团公司层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国家有明确规定的特定领域,坚持国有资本控股,形成合理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在其他领域,鼓励通过整体上市、并购重组、发行可转债等方式,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
(八)鼓励地方从实际出发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各地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区分不同情况,制定完善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措施,指导国有企业稳妥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确保改革依法合规、有序推进。
四、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九)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非公有资本投资主体可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 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非公有资本投资主体可以货币出资,或以实物、股权、土地使用权等法律法规允许的方式出资。企业国有产权或国有股权转让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在意向受让人资质条件中对民间投资主体单独设置附加条件。
(十)支持集体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明晰集体资产产权,发展股权多元化、经营产业化、管理规范化的经济实体。允许经确权认定的集体资本、资产和其他生产要素作价入股,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制定股份合作经济(企业)管理办法。
(十一)有序吸收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合资合作,鼓励通过海外并购、投融资合作、离岸金融等方式,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技术、人才等资源和要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产业分工,提高资源全球化配置能力。按照扩大开放与加强监管同步的要求,依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相关安全审查规定,完善外资安全审查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风险防范。
(十二)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优化政府投资方式,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以项目运营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适时对价格和补贴进行调整。组合引入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长期投资者参与国家重点工程投资。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或参股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项目,使投资者在平等竞争中获取合理收益。加强信息公开和项目储备,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十三)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在公共服务、高新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和战略性产业等重点领域,以市场选择为前提,以资本为纽带,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作用,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与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共同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参与企业改制重组。
(十四)探索完善优先股和国家特殊管理股方式。国有资本参股非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时,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行使特定事项否决权,保证国有资本在特定领域的控制力。
(十五)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坚持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试点稳妥推进员工持股。员工持股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优先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展试点,支持对企业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等持股。完善相关政策,健全审核程序,规范操作流程,严格资产评估,建立健全股权流转和退出机 14 制,确保员工持股公开透明,严禁暗箱操作,防止利益输送。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员工持股,要按照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员工持股试点的有关工作要求组织实施。
五、建立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机制
(十六)进一步确立和落实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政府不得干预企业自主经营,股东不得干预企业日常运营,确保企业治理规范、激励约束机制到位。落实董事会对经理层成员等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等职权,维护企业真正的市场主体地位。
(十七)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混合所有制企业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同股同权,依法保护各类股东权益。规范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和党组织的权责关系,按章程行权,对资本监管,靠市场选人,依规则运行,形成定位清晰、权责对等、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十八)推行混合所有制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市场导向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职业经理人依法负责企业经营管理,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转换通道。职业经理人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按照市场化原则决定薪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探索中长期激励机制。严格职业经理人任期管理和绩效考核,加快建立退出机制。
六、建立依法合规的操作规则
(十九)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和审批程序。在组建和注册混合所有制企业时,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和产权交易等行为,健全清产核资、评估定价、转让交易、登记确权等国有产权流转程序。国有企业产权和股权转让、增资扩股、上市公司增发等,应在产权、股权、证券市场公开披露信息,公开择优确定投资人,达成交易意向后应及时公示交易对象、交易价格、关联交易等信息,防止利益输送。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应依据本意见制定方案,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批准;重要国有企业改制后国有资本不再控股的,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按照本意见要求,明确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操作流程。方案审批时,应加强对社会资本质量、合作方诚信与操守、债权债务关系等内容的审核。要充分保障企业职工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要做好评估工作,职工安置方案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审议通过。
(二十)健全国有资产定价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完善国有资产交易方式,严格规范国有资产登记、转让、清算、退出等程序和交易行为。通过产权、股权、证券市场发现和合理确定资产价格,发挥专业化中介机构作用,借助多种市场化定价手段,完善资产定价机制,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十一)切实加强监管。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监管,完善国有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对改革中出现的违法转让和侵吞国有资产、化公为私、利益输送、暗箱操作、逃废债务等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审计部门要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加强对改制企业原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离任审计。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在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定价、股权托管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企业职工内部监督。进一步做好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七、营造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十二)加强产权保护。健全严格的产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完整保护制度,依法保护混合所有制企业各类出资人的产权和知识产权权益。在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过程中,坚持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给予同等法律保护。
(二十三)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建立规则统一、交易规范的场外市场,促进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交易,完善股权、债权、物权、知识产权及信托、融资租赁、产业投资基金等产品交易机制。建立规范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促进资产证券化和资本流动,健全股权登记、托管、做市商等第三方服务体系。以具备条件的区域性股权、产权市场为载体,探索建立统一结算制度,完善股权公开转让和报价机制。制定场外市场交易规则和规范监管制度,明确监管主体,实行属地化、专业化监管。
(二十四)完善支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取消涉及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凡是市场主体基于自愿的投资经营和民事行为,只要不属于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且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方合法权益,不得限制进入。完善工商登记、财税管理、土地管理、金融服务等政策。依法妥善解决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的国有企业职工劳动关系调整、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问题,确保企业职工队伍稳定。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统计制度,加强监测分析。
(二十五)加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健全混合所有制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大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力度,确保改革于法有据。根据改革需要抓紧对合同法、物权法、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破产法中有关法律制度进行研究,依照法定程序及时提请修改。推动加快制定有关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退出、交易规则、公平竞争等方面法律法规。
八、组织实施
(二十六)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守规范,明确责任。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组织领导,做好把关定向、配套落 实、审核批准、纠偏提醒等工作。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及时跟踪改革进展,加强改革协调,评估改革成效,推广改革经验,重大问题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各级工商联要充分发挥广泛联系非公有制企业的组织优势,参与做好沟通政企、凝聚共识、决策咨询、政策评估、典型宣传等方面工作。
(二十七)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坚持党的建设与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同步开展,根据企业组织形式变化,同步设置或调整党的组织,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同步选配好党组织负责人,健全党的工作机构,配强党务工作者队伍,保障党组织工作经费,有效开展党的工作,发挥好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十八)开展不同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结合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改革,开展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选择有代表性的政府投融资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试点,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二十九)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导向,加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舆论宣传,做好政策解读,阐释目标方向和重要意义,宣传成功经验,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支持改革。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领导,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推动改革。金融、文化等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央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国务院
2015年9月23日
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5〕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制度基本建立,保值增值责任初步得到落实,国有资产规模、利润水平、竞争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但必须看到,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问题依然存在,国有资产监管还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现象;国有资产监督机制不健全,国有资产流失、违纪违法问题在一些领域和企业比较突出;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有关部署,现就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真正确立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权责明晰。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依法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出资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依法确立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确保国有企业依法自主经营,激发企业活力、创新力和内生动力。
坚持突出重点。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管资本为主,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基础,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注重通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行使国有股东权利。
坚持放管结合。按照权责明确、监管高效、规范透明的要求,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和监管方式转变。该放的依法放开,切实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该管的科学管好,严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坚持稳妥有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突出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系统性、协调性,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先行试点,分步实施,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相关配套改革。
二、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
(三)准确把握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职责定位。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作为政府直属特设机构,根据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监管企业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专司国有资产监管,不行使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以管资本为主,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更好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实现保值增值。发挥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专业化监管优势,逐步推进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全覆盖。
(四)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监管重点。加强战略规划引领,改进对监管企业主业界定和投资并购的管理方式,遵循市场机制,规范调整存量,科学配置增量,加快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加强对国有资本运营质量及监管企业财务状况的监测,强化国有产权流转环节监管,加大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力度。按照国有企业的功能界定和类别实行分类监管。改进考核体系和办法,综合考核资本运营质量、效率和收益,以经济增加值为主,并将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合规经营、履行社会责任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着力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考核结果与职务任免、薪酬待遇有机结合,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分配。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动监管企业不断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强化国有资产监督,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制度,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违法违规经营责任追究体系、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
(五)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围绕增强监管企业活力和提高效率,聚焦监管内容,该管的要科学管理、决不缺位,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决不越位。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行使的投资计划、部分产权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等出资人权利,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其他直接监管的企业行使;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加强对企业集团的整体监管,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由一级企业依法依规决策;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
(六)改进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和手段。大力推进依法监管,着力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按照事前规范制度、事中加强监控、事后强化问责的思路,更多运用法治化、市场化的监管方式,切实减少出资人审批核准事项,改变行政化管理方式。通过“一企一策”制定公司章程、规范董事会运作、严格选派和管理股东代表和董事监事,将国有出资人意志有效体现在公司治理结构中。针对企业不同功能定位,在战略规划制定、资本运作模式、人员选用机制、经营业绩考核等方面,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分类监管。调整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内部组织设置和职能配置,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优化监管流程,提高监管效率。建立出资人监管信息化工作平台,推进监管工作协同,实现信息共享和动态监管。完善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设立统一的信息公开网络平台,在不涉及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及时准确地披露国有资本整体运营情况、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经营业绩考核总体情况、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和监督检查情况,以及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和管理架构、财务状况、关联交易、企业负责人薪酬等信息,建设阳光国企。
三、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
(七)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主要通过划拨现有商业类国有企业的国有股权,以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注资组建,以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提高国有资本回报为主要目标,通过股权运作、价值管理、有序进退等方式,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实现保值增值;或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集团改组设立,以服务国家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和资本整合等,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八)明确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关系。政府授权国有资产监 19 管机构依法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按照“一企一策”原则,明确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授权的内容、范围和方式,依法落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董事会职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履行出资人职责,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依法自主开展国有资本运作,对所出资企业行使股东职责,维护股东合法权益,按照责权对应原则切实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九)界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与所出资企业关系。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依据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所出资企业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以财务性持股为主,建立财务管控模式,重点关注国有资本流动和增值状况;或以对战略性核心业务控股为主,建立以战略目标和财务效益为主的管控模式,重点关注所出资企业执行公司战略和资本回报状况。
(十)开展政府直接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试点工作。中央层面开展由国务院直接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等工作。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开展直接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工作。
四、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
(十一)建立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国有资本收益管理规则。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根据政府宏观政策和有关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国有资本进退机制,制定国有资本投资负面清单,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十二)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重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提高国有资本流动性,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提升效率。按照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要求,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领域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建立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推动国有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国有资本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放开竞争性业务,实现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更好融合。
(十三)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制度。财政部门会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等部门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要求,提出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比例建议,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在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及实施国有企业重组过程中,国家根据需要将部分国有股权划转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持有,分红和转让收益用于弥补养老等社会保障资金缺口。
五、协同推进相关配套改革
(十四)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按照立法程序,抓紧推动开展企业国有资产法修订工作,出台相关配套法规,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夯实法律基础。根据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进展情况,推动适时废止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研究起草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条例,统一管理规则。
(十五)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度削减政府通过国有企业行政性配置资源事项,区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管理职能,为国有资产管 20 理体制改革完善提供环境条件。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实行网运分开、特许经营。加快推进价格机制改革,严格规范政府定价行为,完善市场发现、形成价格的机制。推进行政性垄断行业成本公开、经营透明,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十六)落实相关配套政策。落实和完善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土地变更登记和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切实明确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涉及的债权债务承接主体和责任,完善国有企业退出的相关政策,依法妥善处理劳动关系调整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相关问题。
(十七)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针对“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厂办大集体改革等问题,制定统筹规范、分类施策的措施,建立政府和国有企业合理分担成本的机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优先用于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
(十八)稳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按照依法依规、分类推进、规范程序、市场运作的原则,以管资本为主,稳步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国有资本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具备条件的进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金融、文化等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央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
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改革实施方案,确保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国务院
2015年10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
资产流失的意见
国办发„2015‟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我国企业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保障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市场活力普遍增强、效率显著提高,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与此同时,一些国有企业逐渐暴露出管理不规范、内部人控制严重、企业领导人员权力缺乏制约、腐败案件多有发生等问题,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工作中多头监督、重复监督和监督不到位的现象也日益突出。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部署,切实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流失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切实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出资人监督和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充分体现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时效性,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实现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全覆盖,加强对国有企业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决策环节的监督,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坚持权责分明,协同联合。清晰界定各类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有效整合监督资源,增强监督工作合力,形成内外衔接、上下贯通的国有资产监督格局。
坚持放管结合,提高效率。正确处理好依法加强监督和增强企业活力的关系,改进监督方式,创新监督方法,尊重和维护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坚持完善制度,严肃问责。建立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依规开展监督工作,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违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以及监督工作中失职渎职的责任主体,严格追究责任。
二、着力强化企业内部监督
(三)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企业集团应当建立涵盖各治理主体及审计、纪检监察、巡视、法律、财务等部门的监督工作体系,强化对子企业的纵向监督和各业务板块的专业监督。健全涉及财务、采购、营销、投资等方面的内部监督制度和内控机制,进一步发挥总会计师、总法律顾问作用,加强对企业重大决策和重要经营活动的财务、法律审核把关。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工作的联动配合,提升信息化水平,强化流程管控的刚性约束,确保内部监督及时、有效。
(四)强化董事会规范运作和对经理层的监督。深入推进外部董事占多数的 董事会建设,加强董事会内部的制衡约束,依法规范董事会决策程序和董事长履职行为,落实董事对董事会决议承担的法定责任。切实加强董事会对经理层落实董事会决议情况的监督。设置由外部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建立审计部门向董事会负责的工作机制,董事会依法审议批准企业审计计划和重要审计报告,增强董事会运用内部审计规范运营、管控风险的能力。
(五)加强企业内设监事会建设。建立监事会主席由上级母公司依法提名、委派制度,提高专职监事比例,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大监事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行为的监督力度,进一步落实监事会检查公司财务、纠正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权,保障监事会依法行权履职,强化监事会及监事的监督责任。
(六)重视企业职工民主监督。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规范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产生程序,切实发挥其在参与公司决策和治理中的作用。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建立公开事项清单制度,保障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七)发挥企业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落实党组织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和纪检机构的监督责任,健全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机制,强化党组织对企业领导人员履职行为的监督,确保企业决策部署及其执行过程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三、切实加强企业外部监督
(八)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监督。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坚持出资人管理和监督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加强出资人监督。健全国有企业规划投资、改制重组、产权管理、财务评价、业绩考核、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规范国有资本运作、防止流失的制度。加大对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定期开展对各业务领域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针对不同时期的重点任务和突出问题不定期开展专项抽查。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设立稽查办公室,负责分类处置和督办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需要企业整改的问题,组织开展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调查,提出有关责任追究的意见建议。开展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向所出资企业依法委派总会计师试点工作,强化出资人对企业重大财务事项的监督。加强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重视在法人治理结构中运用出资人监督手段,强化对企业境外投资、运营和产权状况的监督,严格规范境外大额资金使用、集中采购和佣金管理,确保企业境外国有资产安全可控、有效运营。
(九)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监督。对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所出资企业依法实行外派监事会制度。外派监事会由政府派出,作为出资人监督的专门力量,围绕企业财务、重大决策、运营过程中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的事项和关键环节、董事会和经理层依法依规履职情况等重点,着力强化对企业的当期和事中监督。进一步完善履职报告制度,外派监事会要逐户向政府报告监督检查情况,对重大事项、重要情况、重大风险和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一事一报告”。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内容,对监事会监督检查情况实行“一企一公开”,也可以按照类别和事项公开。切实保障监事会主席依法行权履职,落实外派监事会的纠正建议权、罢免或者调整建议权,监事会主席根据授权督促企业整改落实有关问题或者约谈企业领导人员。建立外派监事会可追溯、可量化、可考核、可问责的履职记录制度,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健全责任倒查机制。
(十)健全国有企业审计监督体系。完善国有企业审计制度,进一步厘清政府部门公共审计、出资人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之间的职责分工,实现企业国有资 产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大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力度,坚持离任必审,完善任中审计,探索任期轮审,实现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探索建立国有企业经常性审计制度,对国有企业重大财务异常、重大资产损失及风险隐患、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等开展专项审计,对重大决策部署和投资项目、重要专项资金等开展跟踪审计。完善国有企业购买审计服务办法,扩大购买服务范围,推动审计监督职业化。
(十一)进一步增强纪检监察和巡视的监督作用。督促国有企业落实“两个责任”,实行“一案双查”,强化责任追究。加强对国有企业执行党的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审查国有企业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廉洁纪律情况,严肃查处违反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和“四风”问题。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严肃查办发生在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产权交易、投资并购、物资采购、招标投标以及国际化经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案件。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围绕“四个着力”,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巡视工作,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倒逼改革,促进发展。
(十二)建立高效顺畅的外部监督协同机制。整合出资人监管、外派监事会监督和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等监督力量,建立监督工作会商机制,加强统筹,减少重复检查,提高监督效能。创新监督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运用信息化手段查核问题,实现监督信息共享。完善重大违法违纪违规问题线索向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移送机制,健全监督主体依法提请有关机关配合调查案件的制度措施。
四、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
(十三)推动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重大信息公开。建立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重大信息公开制度,依法依规设立信息公开平台,对国有资本整体运营情况、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经营业绩考核总体情况、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和监督检查情况等依法依规、及时准确披露。国有企业要严格执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在依法保护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主动公开公司治理以及管理架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关联交易、企业负责人薪酬等信息。
(十四)切实加强社会监督。重视各类媒体的监督,及时回应社会舆论对企业国有资产运营的重大关切。畅通社会公众的监督渠道,认真处理人民群众有关来信、来访和举报,切实保障单位和个人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推动社会中介机构规范执业,发挥其第三方独立监督作用。
五、强化国有资产损失和监督工作责任追究
(十五)加大对国有企业违规经营责任追究力度。明确企业作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流失的责任主体,健全并严格执行国有企业违规经营责任追究制度。综合运用组织处理、经济处罚、禁入限制、纪律处分和追究刑事责任等手段,依法查办违规经营导致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案件,严厉惩处侵吞、贪污、输送、挥霍国有资产和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对国有企业违法违纪违规问题突出、造成重大国有资产损失的,严肃追究企业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企业纪检机构的监督责任。建立完善国有企业违规经营责任追究典型问题通报制度,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警示教育。
(十六)严格监督工作责任追究。落实企业外部监督主体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流失的监督责任。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外派监事会、审计机关和纪检监察、巡视部门在监督工作中的问责机制,对企业重大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应当发现而未发现或敷衍不追、隐匿不报、查处不力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失职渎职责任,视不同情形分别给予纪律处分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完善监督工作中的自我监督机制,健全内控措施,严肃查处监督工作人员在问题线索清理、处置和案件查办过程中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的行为。
六、加强监督制度和能力建设
(十七)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法律制度。做好国有资产监督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按照法定程序修订完善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的规定,制定出台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条例,将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的职责、程序和有关要求法定化、规范化。
(十八)加强监督队伍建设。选派政治坚定、业务扎实、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优秀人才,进一步充实监督力量。优化监督队伍知识结构,重视提升监督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加强对监督队伍的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健全与监督工作成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监督队伍履职保障。
本意见适用于全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工作。金融、文化等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工作,中央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10月31日
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把握。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主体,应当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央企业深入推进法治建设,依法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依法治企能力明显增强,为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但与此同时,中央企业法治工作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新形势下,全面建设法治央企,是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的迫切需要。为此,现就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围绕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总体目标,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需要,坚持依法治理、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共同推进,坚持法治体系、法治能力、法治文化一体建设,加强制度创新,以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以促进依法经营管理为重点,以提升企业法律管理能力为手段,切实加强对企业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大力推动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中央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大局。紧紧围绕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法治在推进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重点改革任务中的重要作用,支撑企业实施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等重大发展战略,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坚持全面覆盖,突出工作重点。把依法治企要求全面融入企业决策运营各个环节,贯穿各业务领域、各管理层级、各工作岗位,努力实现法治工作全流 26 程、全覆盖,同时突出依法治理、依法合规经营、依法规范管理等重点领域法治建设。
——坚持权责明确,强化协同配合。切实加强对法治央企建设的组织领导,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总法律顾问、法律事务机构、其他部门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责任,有效整合资源,增强工作合力,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法治建设大格局。
——坚持领导带头,确保全员参与。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大力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强化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员法治素养,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全员守法的良好氛围。
(三)总体目标。到2020年,中央企业依法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依法合规经营水平显著提升,依法规范管理能力不断强化,全员法治素质明显提高,企业法治文化更加浓厚,依法治企能力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努力成为治理完善、经营合规、管理规范、守法诚信的法治央企。
二、切实增强依法治理能力
(四)充分发挥章程在公司治理中的统领作用。根据企业行业特点、管理架构等实际,依法完善公司章程,合理配置股东权利义务,明确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突出章程在规范各治理主体权责关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依法厘清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边界,明确履职程序。依据章程建立健全企业各项基本制度、管理机制和工作体系,细化董事会、经理层工作规则等配套办法。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公司章程。加强对章程落实情况的监督,坚决纠正与章程不符的规定和行为。高度重视子企业章程制定工作,依法依章程对子企业规范行使股东权,处理好维护出资人权益与尊重子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关系。充分发挥总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机构在章程制定、执行和监督中的重要作用,确保章程依法制定、依法实施。
(五)完善各治理主体依法履职保障机制。按照《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升治理主体依法履职能力。优化董事会知识结构,通过加强法律培训、选拔法律专业人员担任董事等方式,提升董事会依法决策水平。明确负责推进企业法治建设的专门委员会,对经理层依法治企情况进行监督,并将企业法治建设情况作为董事会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董事会审议事项涉及法律问题的,总法律顾问应列席会议并提出法律意见。加大监事会对依法治企情况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职情况的监督力度,配备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专职监事,将企业合规经营、依法管理作为当期监督的重要内容。总法律顾问应当全面参与经理层的经营管理活动,充分发挥法律审核把关作用。健全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机制,强化党组织对企业领导人员依法行权履职的监督,确保企业决策部署及其执行过程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三、着力强化依法合规经营
(六)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三重一大”等决策制度,细化各层级决策范围、事项和权限。健全依法决策程序,严格落实职工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法律审核、集体决策等程序要求。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决策会议讨论。高度重视对重大改革事项的法律论证,切实防范法律风险,确保各项改革措施于法有据。中央企业报请国资委审批事项涉及法律问题的,应当出具总法律顾问签字的法律意见书。依法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规范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产生的程序,切实发挥其在参与决策和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七)依法参与市场竞争。严格执行有关反垄断、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产品质量、知识产权、劳动用工等国家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崇尚契约精神,重合同、守信用,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自觉维护市场秩序。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切实维护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明确法律事务机构的合同管理职责,严格落实合同法律审核制度,充分发挥法律审核在规范市场竞争、防止违法违规行为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依法维权能力,加大对侵权行为的追责力度,妥善解决法律纠纷案件,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八)依法开展国际化经营。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国际规则、所在国法律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境外业务,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建立境外重大项目法律顾问提前介入工作机制,将法律论证与市场论证、技术论证、财务论证有机结合,实现从可行性论证到立项决策、从谈判签约到项目实施全程参与,确保法律风险防范全覆盖。突出境外法律风险防范重点,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法律风险,深入做好尽职调查,组织拟定防范预案。建立健全涉外重大法律纠纷案件预警和应对机制。完善境外法治工作组织体系,推动境外重要子企业或业务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立法律事务机构或配备专职法律顾问。
四、进一步加强依法规范管理
(九)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体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结合企业实际,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劳动用工、物资采购等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工作机制,广泛吸纳业务骨干、专家学者等共同参与规章制度的研究制定,加强对规章制度的法律审核,确保各项制度依法合规。健全规章制度实施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通过加强宣贯培训、纳入业务流程、明确岗位守则等方式,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探索建立规章制度评估机制,定期开展规章制度梳理工作,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堵塞制度漏洞,形成制度体系完整闭环。强化规章制度落实监督机制,法律、审计、纪检和相关业务部门定期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严格督促整改、开展责任追究。
(十)依法规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管理。加强对企业投资融资、改制重组、对外担保、产权流转、物资采购、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的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确保流程规范、公开透明,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在推进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改革过程中,坚持依法规范操作,确保法律事务机构全程参与,严控法律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高度重视对企业内部审批、执行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督,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 29 用。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依法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打造阳光央企。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形成法律与审计、纪检监察、巡视、财务等部门的监督合力。
(十一)大力提升法律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加快促进法律管理与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将法律审核嵌入管理流程,使法律审核成为经营管理的必经环节,在确保规章制度、经济合同、重要决策法律审核率100%的同时,通过开展后评估等方式,不断提高审核质量。加快提升合规管理能力,建立由总法律顾问领导,法律事务机构作为牵头部门,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合规管理工作体系,研究制定统一有效、全面覆盖、内容明确的合规制度准则,加强合规教育培训,努力形成全员合规的良性机制。探索建立法律、合规、风险、内控一体化管理平台。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品牌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健全完善法律风险防范、纠纷案件处理等各项法律管理制度,探索创新法律管理方式方法,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能。
五、加强组织领导
(十二)强化领导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认真履行推进本企业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法治建设作为谋划部署全局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办。明确法治建设领导机构,加快形成企业主要负责人负总责、总法律顾问牵头推进、法律事务机构具体实施、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本企业法治央企建设实施方案,将中央企业法制工作新五年规划各项要求作为重要内容,与企业“十三五”规划相衔接,同步实施、同步推进。积极为企业法治建设提供必要的制度、人员、机构和经费等保障。
(十三)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合规经营等依法治企情况纳入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考核体系。完善企业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建立法治工作激励机制,对于在法治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有效防范重大法律风险、避免或挽回重大损失的集体或个人,应当予以表彰和奖励。落实问责制度,企业重大经营活动因未经法律审核,或者 30 虽经审核但未采纳正确法律意见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企业相关领导人员责任;经过法律审核,但因重大失职未发现严重法律风险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相关法律工作人员责任。对因违法违规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造成企业重大损失的,或者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企业资产损失的,在业绩考核中扣减分值,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实行重大法律风险事项报告制度,中央企业对可能引发重大法律纠纷案件、造成重大资产损失的法律风险事项,应当及时向国资委报告。
(十四)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在中央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全面推行总法律顾问制度,并在公司章程中予以明确。总法律顾问应当具有法学专业背景或者法律相关职业资格。设立董事会的中央企业,总法律顾问可以由董事会聘任。总法律顾问作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全面领导企业法律管理工作,统一协调处理经营管理中的法律事务,全面参与重大经营决策,领导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开展相关工作。建立健全总法律顾问述职制度。对标同行业世界一流企业,加快健全企业法治工作体系,中央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设立独立的法律事务机构,配备与经营管理需求相适应的企业法律顾问。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发展规划,将企业法律顾问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企业法律顾问队伍专职化、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专业人员评价体系,完善职业岗位等级评审制度,实行与职级和专业技术等级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
(十五)打造企业法治文化。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理念,努力使全体员工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践行者、坚定捍卫者。全面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加强法律、宣传与各业务部门的协同联动,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完善学法用法制度,将法治学习作为企业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管理培训、员工教育的必修课,形成全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积极树立推进法治央企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企业、集体和个人典型,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参照本意见,积极推进所出资企业法治建设。
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
国资委 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2015年12月30日 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是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因企施策推进改革的基本前提,对推动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具有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有针对性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划分类别
立足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需要,根据主营业务和核心业务范围,将国有企业界定为商业类和公益类。
商业类国有企业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优胜劣汰、有序进退。其中,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为目标,重点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安全效益的有机统一。
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必要的产品或服务价格可以由政府调控;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
商业类国有企业和公益类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经营机制必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必须自觉服务国家战略,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二、分类施策
(一)分类推进改革。
商业类国有企业要按照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要求,加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主体。其中,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其他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参股,加大改制上市力度,着力推进整体上市。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处于自然垄断行业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原则积极推进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对需要实行国有全资的企业,要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实行股权多元化。
公益类国有企业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
(二)分类促进发展。
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大重组整合力度和研发投入,加快科技和管理创新步伐,持续推动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其中,对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支持和鼓励发展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优化国有资本投向,推动国有产权流转,及时处置低效、无效及不良资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合理确定主业范围,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加大国有资本投入,在服务国家宏观调控、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完成特殊任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公益类国有企业要根据承担的任务和社会发展要求,加大国有资本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严格限定主业范围,加强主业管理,重点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三)分类实施监管。
对商业类国有企业要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提高国有资本回报、规范国有资本运作、维护国有资本安全。建立健全监督体制机制,依法依规实施信息公开,严格责任追究,在改革发展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其中,对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重点加强对集团公司层面的监管,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重点加强对国有资本布局的监管,引导企业突出主业,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宏观调控政策。
对公益类国有企业,要把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作为重要监管内容,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
(四)分类定责考核。
对商业类国有企业,要根据企业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责任使命,兼顾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性质,明确不同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要求,制定差异化考核标准,建立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考核结果与奖惩措施相挂钩的考核制度。其中,对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重点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合理确定经营业绩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的考核权重,加强对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以及完成特殊任务情况的考核。
对公益类国有企业,重点考核成本控制、产品质量、服务水平、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根据企业不同特点有区别地考核经营业绩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考核中要引入社会评价。
有关方面在研究制定国有企业业绩考核、领导人员管理、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具体方案时,要根据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提出有针对性、差异化的政策措施。
三、组织实施
按照谁出资谁分类的原则,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负责制定所出资企业的功能界定与分类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直接监管的企业,根据需要对所出资企业进行功能界定和分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结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适时对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和类别进行动态调整。
各地要结合实际合理界定本地国有企业功能类别,实施分类改革、发展和监管。
金融、文化等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中央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
关于印发《关于鼓励和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
本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改经体〔2015〕24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国务院同意,现将《关于鼓励和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的措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5年10月26日
关于鼓励和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的指导意见
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路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鼓励和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要求。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要有利于改善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产权结构,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要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要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非国有资本参股或控股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应当遵循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的要求。
(二)主要原则。推进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要坚持以下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把引资本与转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尊重市场规律,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权益对等、共同发展,保证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各类所有者权益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真正实现共担风险、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依法依规、公开透明。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履行相关程序,确保程序公开、规则公开和结果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切实防止暗箱操作和国有资产流失。
完善体制、优化环境。加快完善相关制度和配套政策,解决突出矛盾,确保引资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做到制度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
二、拓宽合作领域
(三)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工作。允许非国有资本参与除法律法规明确 茶止和限制准入以外的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对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投资项目,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或控股。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属于自然垄断领域的实行国有独资或控股;属于特殊业务和竞争性业务的实行业务板块有效分离,其中竞争性环节逐步加大对非国有资本开放力度,对公益集国有企业的投资项目,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或控般。
对可以引入非国有资本的领域,在推进国有企业主业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的同时,鼓励非主业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或控股,推动国有企业各业务板块按照自身特点和规律寻求发展路径,最大限度释放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充分挖掘国有企业内在增长潜力。
(四)鼓励外资企业參股国有企业项目。在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等规定的前提下,鼓励外资企业参股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积扱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完善外商投资安全审 37 査工作机制,有效防范风险。鼓励企业结合“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引入外资企业参股,吸引外资进入国有企业在境外的投资项目。
(五)在部分领城率先培育推出一批示范项目。优先在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跨区输电通道、配电、区域主干电网、分布式电源并网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水利设施、基础电信、宽带接入网络建设运营、民用空间设施建设、铁路项目、港口内河航通设施、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城镇供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等领域,率先推出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转型升级的示范项目,鼓励依法依规引入非国有资本投资。
三、完善引资方式
(六)拓宽并完善非国有资本投资渠道。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以货市出资参与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创新渠道和方式,以实物、土地使用权等出资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出资的非货币资产应依法评估作价,办理产权转移手续; 产权、版权、技术等与投资项目有关联的无形资产,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认定和评估,通过公平公开议价,可以作为出资参与国有企业投资项目。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之问或者非国有资本与国有资本投资主体之间,可以共同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联合参与国有企业投资项目。
(七)支持国有企业和非国有资本在政府投资领域加强合作。由国有企业承担的政府投资项目,开展多类型试点,逐步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支持引入非国有资本。组合引入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长期投资者参与国有企业承担的国家重点工程投资项目。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公开。
四、规范决策程序
(八)确保引资方式公开公平公正。以股权转让方式引入非国有资本的,除处于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的以外,国有产权转让一律进入产权市场公开桂牌,实行竞价交易。以合资新设企业方式引入非国有资本的,要切实加强实物资产出资的评估管理,依据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在采取多种方法评估资产价值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企业整体价值,避免国有资产流失,38平等保护非国有资本股东利益。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非国有资本的,应参照产权转让管理方式,通过产权市场公开透明地选择投资人并决定对价; 对少数引入特殊战略投资者的,要加强尽职调查、资产评估、民主决策等工作,建立项目决策责任背书制。国有资本并购或入股其他企业的,应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做好尽职调查和资产评估管理,明确投资决策程序和责任;并购完成后要及时优化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确保股东权益和并购战略目标的实现。
(九)规范参与企业遴选办法。国有企业按照有关投资管理办法履行投资决策程序,涉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企业应按相关规定履行核准或备案程序。引入非国有资本时,应当对拟引入投资主体的资质、商业信誉、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管理能力、资产规模、社会评价、投资锁定期等进行核实或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引入的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应当是具备独立民事能力的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并具有支持项目持续发展的意愿和实力。对于以实物、土地使用权、产权、版权、技术等出资參与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非国有资本,要依法对投资主体的资产进行评估作价,评估认定结果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引入非国 有资本时,应当通过产权市场、股票市场以及互联网等渠道广泛发布信息,不得在参与主体资质条件中单独对非国有资本主体设置附加条件。
(十)强化项目管理。国有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引入非国有资本项目的投资管理制度。引入非国有资本的投资项目,应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安排;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由股东会、董事会作出决策,并签字存档;应与参与方通过项目企业章程或合同,对可能涉及的经营管理、同业竞争、关联交易、风险管控等问题作出明确约定,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和倒查机制,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企业资产损失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机构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十一)切实加强监管.对新设项目企业属子国有企业的,按照其功能定位实施分类、分级监管,进一步提高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依法加强对交易主体和交易过程合法合规性的监管。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明确监事会、39 审计、纪检监察巡视以及法律、财务等部门的监督职责,形成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发挥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的作用,依法省障企业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外部审计,严格落实承债主体,防止逃废金融债务等各类债务。完善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與论监督机制,防止内部人控制。依法严肃处理改革中出现的侵吞国有资产、利益输送、暗箱操作化公为私等行为,禁止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的投资进入国有企业投资项目。
五、健全体制机制
(十二)完善项目公司治理结构。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需新建公司作为运营平台的,应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率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依法对项目公司的发展目标、重大经营活动、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聘任、薪酬管理等拥有决策权,并对经营者业绩进行考核评价。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监事会对公司财委和董事、经营者行为进行监督,进一步加强当期和事中监督,切实增强监事会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强党的建设,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政治引领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十三)推行市场化运行机制。引入非国有资本投资项目的企业应当明晰产权关系,优化运行机制,切实保障股东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建立完善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完善激励与约束,效率与公平相统一,既符合企业一般规律又体现国有企业特点的分配机制,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四)依法保障投资方合法权益。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时,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各类投资主体的退出机制。公益类国有企业和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的,应在项目企业章程或合同中明确非国有股东持股主体发生变化时,国有股东拥有优先受让权。
(十五)积极探索优先股、特殊管理股等股权模式。为鼓励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为优先股,不参与项目企业具体决策,但在利润分红和剩余财产分配方面具有优先权,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探索在 40 新闻出版传媒等少数特定领域建立特殊管理股制度,依照相关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行使特定事项否决权,保障国有资本在特定领域的控制力。
六、优化发展环境
(十六)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涉及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应当在有关引资公告中予以说明。依照合同约定,项目收益可优先用于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十七)完善支持政策。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涉及的土地资产,应按照“产权清噺、估价准确、处置规范”的原则经营管理。改制为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其使用的原划拨生产经管性土地可采用国家作价出资入股的方式处置。财政、税务等部门应从维护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和统一性出发,落实有关项目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企业合并分立、转让实物资产、債权债务等方面税收支持政策。
(十八)形成工作合力。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的机制建设,坚持过程公开透明、严格把关,确保责任明确、程序规范,确保顺利推进。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完善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制定工作方案并做好组织实施。要加强宣传报道和與论引导,广泛凝聚共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终结后,要建立后评估机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相关工作。
本意见所称国有企业投资项目是指国有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股权投资项目,非国有资本是指除国有资本以外的集体资本、民管资本和境外资本等。金融、文化类国有企业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关于印发《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资[2016]4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科技厅(委、局)、国资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科技局、国资委,各中央管理企业: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国有科技型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经国务院同意,我们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办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
财政部科技部国资委
2016年2月26日
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国有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分配机制,调动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有科技型企业,是指中国境内具有公司法人资格的国有及国有控股未上市科技企业(含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国有企业),具体包括:
(一)转制院所企业、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投资的科技企业。
(三)国家和省级认定的科技服务机构。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股权激励,是指国有科技型企业以本企业股权为标的,采取股权出售、股权奖励、股权期权等方式,对企业重要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激励的行为。
分红激励,是指国有科技型企业以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为标的,采取项目收益分红方式;或者以企业经营收益为标的,采取岗位分红方式,对企业重要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激励的行为。
第四条 国有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依规,公正透明。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有序开展激励工作,操作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坚决杜绝利益输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因企制宜,多措并举。统筹考虑企业规模、行业特点和发展阶段,采取一种或者多种激励方式,科学制定激励方案。建立合理激励、有序流转、动态调整的机制。
(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激励对象按照自愿原则,获得股权和分红激励,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自觉维护企业和全体股东利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担市场竞争风险。
(四)落实责任,强化监督。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依法维护企业股东和员工的权益。履行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单位及同级财政、科技部门要加强监管,依法追责。
第五条 国有科技型企业负责拟订股权和分红激励方案,履行内部审议和决策程序,报经履行出资人职责或国有资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机构、企业审核后,对符合条件的激励对象实施激励。
第二章 实施条件
第六条 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的国有科技型企业应当产权明晰、发展战略明确、管理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并有效运转,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企业建立了规范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员工绩效考核评价制度。财务会计报告经过中介机构依法审计,且激励方案制定近3年(以下简称近3年)没有因财务、税收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刑事处罚。成立不满3年的企业,以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二)对于本办法第二条中的(一)、(二)类企业,近3年研发费用占当年企业营业收入均在3%以上,激励方案制定的上一企业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10%以上。成立不满3年的企业,以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三)对于本办法第二条中的(三)类企业,近3年科技服务性收入不低于当年企业营业收入的60%。
上款所称科技服务性收入是指国有科技服务机构营业收入中属于研究开发及其服务、技术转移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学技术普及服务等收入。
企业成立不满3年的,不得采取股权奖励和岗位分红的激励方式。第七条 激励对象为与本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具体包括:
(一)关键职务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重大开发项目的负责人,对主导产品或者核心技术、工艺流程做出重大创新或者改进的主要技术人员。
(二)主持企业全面生产经营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企业主要产品(服务)生产经营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
(三)通过省、部级及以上人才计划引进的重要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企业不得面向全体员工实施股权或者分红激励。企业监事、独立董事不得参与企业股权或者分红激励。
第三章股权激励
第八条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激励标的股权来源:
(一)向激励对象增发股份。
(二)向现有股东回购股份。
(三)现有股东依法向激励对象转让其持有的股权。
第九条 企业可以采取股权出售、股权奖励、股权期权等一种或多种方式对激励对象实施股权激励。
大、中型企业不得采取股权期权的激励方式。
企业的划型标准,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75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大型企业的股权激励总额不超过企业总股本的5%;中型企业的股权激励总额不超过企业总股本的10%;小、微型企业的股权激励总额不超过企业总股本的30%,且单个激励对象获得的激励股权不得超过企业总股本的3%。
企业不能因实施股权激励而改变国有控股地位。
第十一条 企业实施股权出售,应按不低于资产评估结果的价格,以协议方式将企业股权有偿出售给激励对象。资产评估结果,应当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的管理规定,报相关部门、机构或者企业核准或者备案。
第十二条 企业实施股权奖励,除满足本办法第六条规定外,近3年税后利润累计形成的净资产增值额应当占近3年年初净资产总额的20%以上,实施激励当年年初未分配利润为正数。
近3年税后利润累计形成的净资产增值额,是指激励方案制定上年末账面净资产相对于近3年首年初账面净资产的增加值,不包括财政及企业股东以各种方式投资或补助形成的净资产和已经向股东分配的利润。
第十三条 企业用于股权奖励的激励额不超过近3年税后利润累计形成的净资产增值额的15%。企业实施股权奖励,必须与股权出售相结合。
股权奖励的激励对象,仅限于在本企业连续工作3年以上的重要技术人员。单个获得股权奖励的激励对象,必须以不低于1:1的比例 45 购买企业股权,且获得的股权奖励按激励实施时的评估价值折算,累计不超过300万元。
第十四条企业用于股权奖励的激励额,应当依据经核准或者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折合股权,并确定向每个激励对象奖励的股权。
第十五条企业股权出售或者股权奖励原则上应一次实施到位。第十六条小、微型企业采取股权期权方式实施激励的,应当在激励方案中明确规定激励对象的行权价格。
确定行权价格时,应当综合考虑科技成果成熟程度及其转化情况、企业未来至少5年的盈利能力、企业拟授予全部股权数量等因素,且不低于制定股权期权激励方案时经核准或者备案的每股评估价值。
第十七条企业应当与激励对象约定股权期权授予和行权的业绩考核目标等条件。
业绩考核指标可以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现金营运指数等财务指标,但应当不低于企业近3年平均业绩水平及同行业平均业绩水平。成立不满3年的企业,以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在激励方案中明确股权期权的授权日、可行权日和行权有效期。
股权期权授权日与获授股权期权首次可行权日之间的间隔不得少于1年,股权期权行权的有效期不得超过5年。
企业应当规定激励对象在股权期权行权的有效期内分期行权。有效期过后,尚未行权的股权期权自动失效。
第十九条 企业以股权期权方式授予的股权,激励对象分期缴纳相应出资额的,以实际出资额对应的股权参与企业利润分配。
第二十条企业不得为激励对象购买股权提供贷款以及其他形式的财务资助,包括为激励对象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贷款提供担保。企业要坚持同股同权,不得向激励对象承诺分红回报或设臵托底回购条款。
第二十一条 激励对象可以采用直接或间接方式持有激励股权。采用间接方式的,持股单位不得与企业存在同业竞争关系或发生关联
交易。
第二十二条 股权激励的激励对象,自取得股权之日起,5年内不得转让、捐赠,特殊情形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因本人提出离职或者个人原因被解聘、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的股权应当在半年内全部退回企业,其个人出资部分由企业按上一审计后净资产计算退还本人。
(二)因公调离本企业的,取得的股权应当在半年内全部退回企业,其个人出资部分由企业按照上一审计后净资产计算与实际出资成本孰高的原则返还本人。
在职激励对象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企业收回激励股权。
第四章 分红激励
第二十三条企业实施项目收益分红,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职务科技成果完成、转化后,按照企业规定或者与重要技术人员约定的方式、数额和时限执行。企业制定相关规定,应当充分听取本企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并在本企业公开相关规定。
企业未规定、也未与重要技术人员约定的,按照下列标准执行:
(一)将该项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许可给他人实施的,从该项科技成果转让净收入或者许可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
(二)利用该项职务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从该项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中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
(三)将该项职务科技成果自行实施或者与他人合作实施的,应当在实施转化成功投产后连续3至5年,每年从实施该项科技成果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5%的比例。
转让、许可净收入为企业取得的科技成果转让、许可收入扣除相关税费和企业为该项科技成果投入的全部研发费用及维护、维权费用后的金额。企业将同一项科技成果使用权向多个单位或者个人转让、许可的,转让、许可收入应当合并计算。
第二十四条企业实施项目收益分红,应当按照具体项目实施财务管理,47 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反映具体项目收益分红情况。
第二十五条企业实施岗位分红,除满足本办法第六条规定外,近3年税后利润累计形成的净资产增值额应当占企业近3年年初净资产总额的10%以上,且实施激励当年年初未分配利润为正数。
第二十六条 企业岗位分红激励总额不高于当年税后利润的15%。企业应当按照岗位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重要性和贡献,确定不同岗位的分红标准。
第二十七条激励对象应当在该岗位上连续工作1年以上,且原则上每次激励人数不超过企业在岗职工总数的30%。
激励对象获得的岗位分红所得不高于其薪酬总额的2/3。激励对象自离岗当年起,不再享有原岗位分红权。
第二十八条 岗位分红激励方案有效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激励方案中应当明确业绩考核指标,原则上各净利润增长率应当高于企业实施岗位分红激励近3年平均增长水平。
企业未达到考核要求的,应当终止激励方案的实施,再次实施岗位分红激励需重新申报。
激励对象未达到考核要求的,应当按约定的条款扣减、暂缓或停止分红激励。
第二十九条企业实施分红激励所需支出计入工资总额,但不受当年本单位工资总额限制、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不作为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社会保险费、补充养老及补充医疗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的计提依据。
第五章激励方案的管理
第三十条企业总经理班子或者董事会(以下统称企业内部决策机构)负责拟订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方案(格式参见附件)。
第三十一条对同一激励对象就同一职务科技成果或者产业化项目,企业只能采取一种激励方式、给予一次激励。对已按照本办法实施股权激励的激励对象,企业在5年内不得再对其实施股权激励。
第三十二条 激励方案涉及的财务数据和资产评估结果,应当经
具有相关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和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并按有关规定办理核准或备案手续。
第三十三条企业内部决策机构拟订激励方案时,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四条企业内部决策机构应当将激励方案及听取职工意见情况,先行报履行出资人职责或国有资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机构、企业(以下简称审核单位)批准。
中央企业集团公司相关材料报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部门或机构批准;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所属子企业,相关材料报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批准。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所属子企业,相关材料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批准。
中央部门及事业单位所属企业,按国有资产管理权属,相关材料报中央主管部门或机构批准。
地方国有企业相关材料,按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报同级履行国有资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或机构批准。
第三十五条审核单位应当严格审核企业申报的激励方案,必要时要求企业法律事务机构或者外聘律师对激励方案出具法律意见书,对以下事项发表专业意见:
(一)激励方案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
(二)激励方案是否存在明显损害企业及现有股东利益的情形。
(三)激励方案是否充分披露影响激励结果的重大信息。
(四)激励方案可能引发的法律纠纷等风险,以及应对风险的法律建议。
(五)其他重要事项。
审核单位自受理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方案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审定意见。
第三十六条审核单位批准企业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后,企业内部决策机构应将批准的激励方案提请股东(大)会审议。
在股东(大)会审议激励方案时,国有股东代表应当按照审批单
位书面审定意见发表意见。
未设立股东(大)会的企业,按照审批单位批准的方案实施。第三十七条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应当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激励方案后5个工作日内,将以下材料报送审核单位备案:
(一)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激励方案。
(二)相关批准文件、股东(大)会决议。
企业股东应当依法行使股东权利,督促企业内部决策机构严格按照激励方案实施激励。
第三十八条在激励方案实施期间内,企业应于每年1月底前向审核单位报告上一激励方案实施情况:
(一)实施激励涉及的业绩条件、净收益等财务信息。
(二)激励对象在报告期内各自获得的激励情况。
(三)报告期内的股权激励数量及金额,引起的股本变动情况,以及截至报告期末的累计额。
(四)报告期内的分红激励金额,以及截至报告期末的累计额。
(五)激励支出的列支渠道和会计核算情况。
(六)其他应报告的事项。
中央主管部门、机构和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应当对所属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包括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企业户数、激励方式、激励人数、激励落实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有关政策建议等,并于3月底前将上一实施情况的总结报告报送财政部、科技部。
地方省级财政部门、科技部门,负责对本省地方国有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于3月底前将上一实施情况的总结报告报送财政部、科技部。
第三十九条企业实施股权或者分红激励,应当按照•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第四十条企业实施激励导致注册资本规模、股权结构或者组织形